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抛锚式教学范文

抛锚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抛锚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抛锚式教学

第1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中技化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在技校里,化学是烹饪、机械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奠定专业课基础的双重任务。但是中技化学一直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如果要改变这一状况,使其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认为抛锚式教学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一、抛锚式教学的概念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指在教学时教师要提供一个关于学习主题的真实情景,使教学能建立在实际生活中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上,然后引导和帮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其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其中,这些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就是“锚”,而“抛锚”是指建立和确定这些真实事件或问题。如果“锚”被确定了,那么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就被确定了。

二、中技化学抛锚式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抛锚式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一开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在中技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实物模型、挂图、现代教学媒体、社会化学热点事件或新闻等素材来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

(二)确定问题

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常会产生很多事件或问题。教师则应帮助学生在这些事件或问题当中选出与现在学习主题相关的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即让学生去面对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选出来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而抛“锚”是这一环节的主要作用,使得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三)自主学习

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和工具,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四)协作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学生分组,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在每个小组里,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获得的信息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修正,使得每个学生对问题都会有更深地理解。最后,教师应帮助每个小组对成员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后,对于如何用实验来验证氨气溶于水,学生认为有难度的。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个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和组员讨论交流,取长补短,最后确定最佳的方案,并一起动手做实验。教师要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五)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由该过程直接反映出来。因此,这种教学效果一般都不需要用测验来评价,只需在学习过程中就学生学习情感、态度、效果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三、中技化学实施抛锚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技校中,很多化学教师都是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的情绪。而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师选取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事件或化学实验等作为素材来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那么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搜集资料,大胆地做出各种假设和猜测,然后设计化学实验或寻找证据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查询资料、处理信息、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关于中技化学抛锚式教学的几个思考

(一)转变学生思想

传统的化学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抛锚式教学则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并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使其适应在课堂学习中的新角色。

(二)转换教师角色

抛锚式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和学习伙伴。不过,实践表明,对于很多老师来说这一角色的转换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从学习者的观点出发去亲身体验这些课程。此外,教师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五、结束语

抛锚式教学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这些对中技化学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我们今后要继续对这种教学方法去进一步探索,使之更加适应中技学生的特点,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志河等.基于Wed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

第2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化学教学 抛锚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学方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所教的知识内容也往往自成体系,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而忽略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希望通过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亲身的参与学习活动,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面对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有六种:(1)支架式教学;(2)抛锚式教学;(3)随机进入式教学;(4)情境式教学;(5)协作学习;(6)自上而下。本文立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方法,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应用于课堂,培养学生从矛盾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1 “抛锚式”教学方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1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发展现状,构建适合中专学生的抛锚式化学教学模式。

(2)实验法

中职化学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和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对我校一年级同一层次的园林10级1班(对照班)和林业10级3班(实验班)一个学期的教学,在实验班实施抛锚式教学模式,对比班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倾向、学习能力发展情况。

(3)调查法

编制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感受进行调查。

(4)观察法

对课题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记录。

1.2 实验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步骤

1.2.1被试确定

研究对象为齐齐哈尔林业学校不同专业一年级八个班中的两个班,其中林业103班为实验班,入校人数33人,园林101班为对照班,入校人数31人,由于入校学生为初中毕业生或初中未毕业的学生,有些学生未接触过化学,所以没有对他们的入学成绩进行比较,而是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进行比较。调查结果统计后列于表1。

1.2.2变量设计

自变量:教学方式

a抛锚式教学(林业103采用)

b传统教学(园林101采用)

因变量:中学化学抛锚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控制变量:学生入校的化学基础;被试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水平;班级的管理水平;实验的期望效应。

1.2.3抛锚式教学实验研究材料

a.自编中职化学校本教材

b.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前测问卷

c.自编学生调查问卷

1.2.4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历次考试成绩及同质性检验,采用分析统计软件Excel进行t检验和Z检验处理。

1.2.5问卷调查结果

以图表的形式统计出实验班和对比班各选项的人数,然后以各项人数占本班的百分比,列出柱形图,进行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及讨论

2.1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是在一年级进行的。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化学学习自主性、化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并获取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估依据,我设计了调差问卷,分别在开学初前和期末进行了二次问卷调查。

2.1.1化学学习兴趣与态度调查

调查问卷第一组问题(1)“我上化学课时,常常会精神不集中”,统计结果表明,在前测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课堂精神不集中的很多,实验班占42.4%,对比班占38.7%,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说不清,实验班占30.3%,对比班占48.4%,这说明他们对学习的目标还不够清晰,能够有兴趣并坚持听课的学生实验班仅占27.2%,对比班仅占12.9%.而通过一学期的抛锚式教学之后,实验班上课能够集中精神的同学上升到了72.7%,增长了45.5%,而对比班为25.8%,增长了12.9%,并且实验班回答说不清的同学已经明显减少了,这部分同学能够从不太清楚的状态回归到课堂。以上比较说明抛锚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听课的兴趣明显增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摒弃厌学的情绪,从而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连续学习。

调查问卷第一组问题(2)“对老师的课堂提问,我能积极思考作答”。结果表明,课堂上能积极思考作答的同学猛增,回答同意的占到了63.6%,而对比班不明显,同前测时只有略微增加,而在说不清一项中,后测中实验班的同学明显下降,而对比班反而略有增加,这说明如果不施加这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那么放弃学习的学生会增多,消极混日子的学生会增多,所以抛锚式教学方法对引领学生积极思考,端正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帮助。

调查问卷第一组问题(3)“课堂化学演示实验,会提高我的听课兴趣”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于课堂化学演示实验,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回答都是很相似的,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同学都很喜欢课堂教学演示实验,这也提醒教师,在课堂中多运用实验,合理设计实验,因为实验可以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记忆更深刻,所以实验在抛锚式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1.2化学学习自主性调查

调查问卷第二组问题(1)“有空闲时间时,我会找一些有关化学知识的文章来阅读”。在前测中,实验班和对比班大致相当,表示很同意的实验班有2人,而对比班没有,表示同意的实验班有7人,而对比班只有3人,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阅读化学知识的习惯;而在后测中很同意的人数实验班上升到了8人,而对比班仍然没有,同意的人数实验班上升到了13人,而对比班只有4人,没有明显的增加。说明通过抛锚式教学,给学生留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调查问卷第二组问题(2)“我每次都能认真的完成化学作业”。在前测中实验班仅有5个占15.2的学生回答很同意,能够自主认真的完成作业,对比班有3个占9.6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两个班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非常少,只有几个人,回答同意的同学实验班有9个,占27.3,对照班也有9个,占29.0,也就是基本能自主完成作业的实验班总计14人,占42.4,对比班总计12人,占38.7;在后测中,实验班基本能自主完成作业的人数大大增加,达到22人,占66.7,而对照班11人,占35.5,略有下降,说明实施抛锚式教学对促进学生完成每一节作业,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很明显的效果。

2.1.3化学学习方法调查

调查问卷第三组问题(1)“学好化学,主要是靠死记硬背”。

调查问卷第三组问题(2)“化学与物理、数学知识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有条理的”。

调查问卷第三组问题(3)“我的化学听课方法是……”

对比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方法有明显的改善,对于是否需要背题,对比班的同学有一大部分回答说不清,虽然他们也不同意死记硬背,但是很多知识还不会,所以只能停留在背复习题的水平上,他们不知道怎样摆脱这种状态;而实验班的同学则有72.7的同学明确表示他们不同意死记硬背,这是因为抛锚式教学促进了他们学习的良性循环,使他们能学进去,学明白,所以对于复习过的知识都能理解。在抛锚式教学中,老师锁定问题,要学生一步一步去思考,学生真正学会了,也就能体会化学中的规律,学生学习有兴趣了,记忆和理解都变的容易了,因为这样的课堂能让他们记忆深刻,所以在二表中有75.7的同学认为化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实验班的听课方法也有所改进,对比班有22.6的学生根本不想听课,22.6的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没有任何记录,而实验班不想听的人数则大大减少了,这说明课堂能把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查表明,抛锚式教学对于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改善学习方法,都有很明显的效果。

2.2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列于表2。表2表明:期中成绩实验班和对比班的P =0.39 > 0.05,两班成绩无显著差异;期末成绩两班P = 0.036 < 0.05,表明两班成绩有显著差异。以上两个阶段学习成绩表明,入学时学习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经过短期教育后,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的成绩。实验班本身的成绩并不是很高,特别是期末考试,这是因为考试试题难度与学生学习水平有一定差距,很多学生在初中未接触过化学,就来到中专学习,而且学生进入第一学期,虽然化学课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但是课时较少,学生复习较少,而且其他课的观念未发生改变,学生的整体进步较慢,成绩较低实属正常。另外中职的化学课跨度较大,这给初中无基础的学生带来较大困难。但从期末成绩看,两个班的学习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实验班与对比班已经不是同质性班级了,实验班的学习能力在上升。

3 实验结论

(1)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研究和调查问卷的分析,认为抛锚式教学对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抛锚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很明显的效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对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明显的改善,使很多不想听课的学生转向听课,听课是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基础,是教学方法得到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在中职学生中是一个突破。

参考文献:

[1]埃瓦尔德・特尔哈特.张桂春译.建构主义与教学(二)[J].外国教育资料,2000,(4):72-78.

[2]钟志贤,许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 2000,(2):17-19.

第3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1.1抛锚式教学内涵分析

抛锚式教学这一思想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相关的教育文献中出现的,抛锚式教学也称为是情境性教学,是教育者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情境设置下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都放置在情境当中,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让学生对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对于抛锚式教学法中的“锚”就是老师创建的情节故事或者是问题,在问题得到了创建之后就会像轮船一样被固定,这一教学模式正是在真实问题的背景当中完成的。

1.2抛锚式教学操作环节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中对抛锚式教学的操作要能够注意,要能够围绕着锚进行设计,对其确定要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实行,还要能够和学生学习能力及经验得到有机结合,并要能够把相应知识方法在这一锚中镶嵌。进行设计过程中要能把相应的教学内容实施探究,在丰富资源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还要能够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首先就是对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不同方式下进行情境的创设,对多媒体教学课堂要充分利用,把问题在这一情境当中得以体现,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欲望。再者就是对问题要进行确定,情境创设完成之后就要将相应的问题得以有效确定,结合课程内容来筛选问题。还要能够通过老师来选择和教学主题相适应的中心内容,问题是这一教学方法的重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探究。然后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问题得到确定之后就要采取方法进行解决,要在老师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要能够在自主学习能力生得以充分体现。还有是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的重要环节,前者主要是学生间的学习要互相促进,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最后进行对学习的内容加以评价。

2.高中地理课堂对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对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法要能结合实际

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能够创设出有吸引力的“锚”,综合性地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经验,要能够在情境层面提供出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加以创设。如对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带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将学校或者是附近的常绿榕树的树叶在冬天枯死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感,学生对问题解决也有着兴趣。还有是对地理规律的演变过程加以模拟,这样在地理情境上能更加的直观呈现。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剧情中的地理形势作为情境创设的内容,让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得到激发。

第二,对于高中地理中的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其中的“锚”是最为重要的,对于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多样性的

其中有矛盾的“锚”,这在地理学科上就比较多,如我国的寒冷冬季是处在近日点的,在拉萨却是最为寒冷的地方。还可以采取抛陷阱式的锚,也就是在问题设置中故意设计陷阱让学生能够从知识的结构出发,在错误的过程中就能够成为改进建构的契机,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得到强化。例如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知道北纬三十度附近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非常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而浙江这一带却没有沙漠的影子,所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马上想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接着老师就能够带领学生对季风环流的知识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要能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要在这一基础上来组织教学。

要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上得到加强,其中的自主性学习主要就是老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辅助材料,让学生自主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要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差异”时,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选择两条不同的路线去旅游,即路线A:从海南到漠河,路线B: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全班分为“路线A”和“路线B”两大组,一起探究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然后在课堂上,轮流发言,用讲解、展示资料等方法说明观点。

3.结语

第4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抛锚式教学模式;合作探究;策略;研究

引言:当前,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抛锚式教学模式已成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与主体性,要求以真实事例或者问题为基础。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建立在真实事件或者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要成为课堂教学进程的“锚”,通过“抛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根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策略之首为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教师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确定课堂教学知识的主题,进而为抛锚式教学做铺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合作探究式的活动却没有具体的时间约束,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解决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此环节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教师要充分的了解课程的内容,并将其仔细划分,以明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为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这一环节做好铺垫;其次,在“抛锚”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将所有问题在课堂中以合作探究式方式集中解决,而要恰当的将问题转化为课终的悬念,使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这样能够为下节课的衔接和导入做好铺垫;第三,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实事求是的设计课堂问题,以达到有重点的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以充分吸引学生兴趣为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中,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积极性。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在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将课堂的学习氛围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情境的过程中,为课堂知识的开展做好铺垫;第二,将课程的知识置于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进入到探究解决的模式中,从而为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做好铺垫,这也为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打好了基础。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吸收,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还原于生活,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时,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尽最大能力将知识还原于生活实例或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1]。

三、设计探究问题以达到“抛锚”的目的

在新课改的全面要求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自然而然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后,就需要教师根据既定的情景设计相应的问题。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只有教师把握好所设计问题的度,才能起到吸引学生兴趣的作用,进而才能使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投入到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设问环节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使用设问的目的也只是单纯的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想更好的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掌握将课堂知识内容转化为问题的方法,要与课堂所创设的情景相吻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与此同时,要注重所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创造性,即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延伸拓展的内容,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以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整体发展态势为基础,使所设计的问题既有重点又有针对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化解学生的压力,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2]。

四、沟通交流、集思广益下实现合作探究

在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探究的环节,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疑惑与不解,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直接“解惑”的方式,要与学生一起进入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节中,这样做的原因为:第一,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模式中,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第二,符合了当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要求,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探究式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然后以前后桌为单位进行探讨结果的交流,从而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探究学习的目的;第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在各抒已见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并使探讨的结果更加的清晰且完整,并且探讨结果的准确度更高[3]。在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并有效的组织教学课堂的秩序,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且准确的把握知识的内容与重点,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经过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式教学环节,能够使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事件以及问题挂钩,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最终形成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氛围,这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并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石柱乾.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J].广西教育,2012,9(06):58-62.

第5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 抛锚式教学;信息技术;Flash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82-02

Study on Anchored Instruc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Wang Guangqi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chored Instruction Theory, on this basis, it combines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Flash course case. Through the design of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ask implementation,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how “Teacher-led,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ideas achieves the strategy in the Flash animation disciplines, which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

Key words anchored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lash course

Author’s address Xinan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400700

1 前言

抛锚式教学是在目前西方盛行的抛锚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创设类似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与协作建构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谓的“锚”就是创设的有情节的事件或问题,确定这类真实的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故这种方法称为抛锚式教学。目前国内学者如何克抗、陈琦、张建伟等人,以抛锚主义理论为基础,对抛锚式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对各学科开展抛锚式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抛锚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协作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如图1所示。

3 信息技术课堂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案例及其

分析:以Flas制作为例

Flas制作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创造性高、紧随时展的特点,其课程气氛不能走一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路线,沿袭单调的讲授方式,应参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结合实际教材,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教师积极主动地指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播放Flas实例,随后学生仿照实例自己动手制作,采取课堂小组协作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会话等方法,掌握制作技巧,进而自主创作动画。

3.1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5 min)。①教师活动:在学校机房网络环境中,安装好《多媒体教学网络》《虚拟互联网教室》软件;课前在虚拟互联网上设置好有Flash教程、Flash实例的主页;6个学生分为一个组,以便于小组内作品交流。②学生活动:分组。

2)确定问题(10 min)。①教师活动:选好“锚”,即确定问题;播放Flas案例,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告诉学生此节课的目的就是设计制作一个动画,用PPT展示具体制作方法。②学生活动:观看展示的动画案例,初步思考自己的动画作品

3)自主学习(10 min)。①教师活动:教师起引导作用,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制作步骤,通过准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索解决困难。②学生活动:按照黑板展示的做法,自行尝试制作步骤,初步掌握基本操作

4)协作学习(10 min)。①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的广播功能在小组范围内播放学生的作品,组织小组进行交流;给个别学生答疑解惑并通过网络及时监控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②学生活动:获得阶段学习心得,通过电子举手,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尝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效果评价(10 min)。①教师活动:学生制作的整个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作业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的作品逐一点评并打分,给予结果性评价。②学生活动:相互交流,吸取众多建议。

3.2 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策略。在教学中,学生应用已知的知识,在创设的情境中,根据自己的操作反馈信息来构建对客观事物认知体系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组织过程中贯穿以学生为主,锻炼学生自主创造的精神。

2)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教师创设新情境时,依靠旧知识,通过引入的案例,让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网页实际上是由多个动画构成的,学生学习好本节课的知识,课外将有能力参加各种动画制作大赛。此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亦可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的诱因合为一体产生学习驱动力,学生每当完成一个步骤,就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教学内容的传递作为自主学习的必要过程,作用明显。教师要利用实例、帮助信息等,创造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方便的对话环节。在这样一个接近真实情境的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诱导学生参与这种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发现、探索,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4)教学管理策略。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是,教师由单一的、中心主导地位的教书人转变为有意义建构过程的促进者、帮助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伙伴,只负责告知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资源。教学管理也随着这一变化,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学生摆脱严格的支配和控制,转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起促进作用,学习场所也转变为一个依赖学生主动的自由环境。

3.3 课堂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锚”的选择要来源于学生比较熟悉和关注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技能范围内。现实生活与课程相联系将给课堂气氛注入生机,学生认为这种结合使他们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越发浓厚,这也符合时代特点,把“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和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联系起来,学生的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更加开阔活跃。此外,在围绕“锚”组织教学时,教师对问题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当一个情景一个“锚”出现时,可以从多维度组织教学,例如哪一个才是最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组织才最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5).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第6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建构主义 抛锚式教学 高职英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把抛锚式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其研究目的就是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特点与学习现状

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高职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学生处于想独立发展却找不到目标与动力的矛盾状态。再加上,以往英语学习不成功的经历使他们面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畏难,缺乏信心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改善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运用语言的机会不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很少,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学生更加被动消极地学习。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高职英语教学与实践中,尝试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实施,旨在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抛锚式教学概述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J.Brandsford领导的美国范德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认知和技术研究小组(cognition &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CTGV)在20世纪90年代研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理念是把学习设定在(或抛锚)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以帮助学生发展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和态度。

抛锚式教学有两大教学指导原则:

1.教学活动应该围绕某种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案例或者真实问题情景展开。这些案例或问题情景就是所谓的“锚”(anchor)。

2.教学材料应该包括丰富的资源,以便学生搜索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抛锚式教学强调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现认知建构主义理念,而重视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则是反应社会建构主义理念。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进度,对语言学习环境进行设计,创建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情景,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进行知识构建。这种活动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得到应用,真正做到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相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应用英语的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沟通,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以及分析,进一步提出假设,然后进行学习评价,最后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因此,老师要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进行良好的环境创设,真正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并通过相互合作进行语言训练的开展,从而提高其对于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 I》教材(上海、2009)的第七单元about compliments表达赞美为例,说明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单元的学习内容适合高职新生学习,以具体教学环节应用如下:

1.创设情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创设英语学习的相关情境,甚至设计为任务,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备课,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一些与现实生活贴近的问题让其思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帮助学生学习。

运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生活中关于赞美常见的画面”的几个录像短片,在课堂上,教师扮演赞美的角色,对学生的衣着打扮,身边的显著变化,进行赞美,这一过程是为了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创设出学习情景,并引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问题

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出教学活动的发生。如:“What do you say when you see your classmates with new haircut?”“How do you answer if your classmates compliment your new shoes?”询问学生已知的关于赞美的表达,再对比与思考汉语中关于赞美的语言表达的不同之处,如提问“when your manager compliments you for a new post,what do you say?”从而学生会主动识别出工作中的不同的赞美表达,习得相关的语言知识,唤起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与联系,促进学习的发生。

3.自主学习

在熟悉并掌握相关赞美用语之后,进一步拓展“锚”,让学生关注录像短片中主人公Wang Ying 和Li Ming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如何赞美对方或对对方的东西进行赞美。这一环节是给学生创设问题,运用所学语言解决真实环境中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依然通过逼真的影像资料激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教师提出拓展“锚”的问题:如“if you are Wang Ying,what do you want to do?”

老师要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剖析,并确定具体和科学的英语教学目标,在最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然后进行学习活动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确立的问题就可以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总任务或者是具体的任务,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探索,进而获得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协作学习

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确保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进行小组讨论,集聚小组成员的经验,进行问题解决之道的方法商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与帮助。

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在学生自主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参考,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

5.效果评价

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进行小组表现,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在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解决“锚”问题的情景演练。这一环节其实是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建构自己所理解的在实际生活环境下的语言意义。熟悉英语不同于汉语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实际运用并自我创造生活场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尊重学生个体不同的自我意义建构,允许多样性的答案的存在。

第7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隶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包含三项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抛锚式教学,引导学生基于真实事件,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经过几个月化学学习,在知识上,学生已经了解到碳、硫、磷、铁、蜡烛等在空气或氧气中能够燃烧,但是对燃烧的实质及灭火的原理却是一知半解。在方法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及简单的实验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在情感上,燃烧和灭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通过化学知识学习深入认识它们,参与与它们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欣赏化学的魅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抛锚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基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或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讨论形成概念和理解,并体验和思考问题。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决定整个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本节课通过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烈火毒车》,向同学们抛出两个“锚”。新闻视频是关于高速公路上一车黄磷自燃的火灾事故,在开场熊熊烈火中抛出第一个“锚”――黄磷为什么会燃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继续播放视频,抛出第二个“锚”――怎样扑灭大火,面对火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通过抛锚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方法。 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2.教学过程

附:情境素材:CCTV-10《走近科学》栏目2007年1月29日20:30播出的《烈火毒车》

2006年8月29日, 17点57分,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消防中队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在207国道的一辆货车上发生了火灾。18时零4分,20多名特勤消防官兵赶往了事发现场,当消防车行驶到距离着火地点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战士们就已经能看到远处车上冒出的滚滚浓烟,经过了解知道,在发生事故的车上装载着整整123桶平均每桶250kg的黄磷。此时正值盛夏,室外温度高达40℃,情况非常紧急!

第8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101-02

1 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主干课,是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理论基础课向矿山机械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过渡的重要课程。正因为此,其涉及的知识内容宽泛、综合性强,学生普遍反映概念繁多,原理难懂,学习难度大[1]。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门课程,一直是该门课程改革的重点。高广娣等[2]基于ADAMS多体动力学软件,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将课程中的各种机构以动态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方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增强了教学效果。张庆玲等[3]基于工作过程,将企业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选为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以上研究改进了知识的表现形式,很好地辅助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但沿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以传授知识为主,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未能主动地参与[4]。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主动获取信息、积极构建知识的主体是该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问题,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5]。如何将抛锚式教学法引入到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学习问题,是近期探索的新教学思路,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针对非机械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融合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等多门课程知识于一体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较多,如材料工程、采矿工程、热能工程等。这些专业背景不同,造成学生所具有的理论基础相差较大,整体水平往往不高。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没有学过机械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又加上该门课程涉及众多概念、原理,学生学习时普遍具有畏惧感。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授课时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好课程学习的信心。

抛锚式教学,强调选择生活中易接触到的事件为问题,即“锚”。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就可以以“锚”为导引,将抽象的机构、零件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了解到机械设计基础涉及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实际得来,同时又能帮助解释、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进而消除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畏惧心理。

课时的限制也使得抛锚式教学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机械设计基础是针对近机类专业,将机械原理(64课时)与机械设计(48课时)两门课程整合,压缩成一门只有48课时的课程。然而课时的压缩并没有减少其涉及的知识面,这使得教师很难在较少的课时内做到将需要细致讲解的地方讲透,让学生对机械课程有着深刻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章节或某些基础知识尚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课本上没有详细介绍;又由于课时的原因,无法在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给学生做详细讲解。采用抛锚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以研究小组的方式,课下提前整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进而节省教师课堂中的教学时间。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对课程的要求,也使得抛锚式教学法更合适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往往以减速器设计为题,涵盖了机械设计基础中齿轮传动、带传动、轴承、轴、螺栓等通用零件的设计与计算,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就能够关注全局。但其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6]的编排顺序并不一致,且每一章都是看似相互孤立的知识体。如何科学地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化为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整体是教学的难点。而抛锚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摒弃繁琐的概念堆砌,以实习过程中参观到的井下带式输送机的减速器设计需求为“锚”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将课程设计所需的各章知识无形地串联在一起,呈现给学生。

3 抛锚式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抛锚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授课过程中,根据各章节主要内容,有目的地从现实生活中抽取一些与章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悬念,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如在“齿轮机构”章节,涉及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正确啮合条件、标准中心距、重合度等看似零散的知识。倘若教学上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会一头雾水,很难将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此处,首先引入这样的问题:家用轿车内变速箱的齿轮是如何传递运动的?引导性地让学生试着回答,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齿轮是通过齿廓来实现运动传递的,在传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传动比恒定,必须设计出专门的轮齿齿廓,如渐开线齿廓。以此引入这章课程前两节内容――“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实现定角度比传动条件”。

在上课快要结束时,再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四个问题:什么样的曲线能够被选用制造轮齿齿廓,为什么?机械手表中的齿轮和汽车变速箱中的齿轮能否啮合传动,为什么?一对齿轮安装的时候,距离近一点儿好,还是远一点儿好,为什么?一对齿轮啮合,如何保证其轮齿的交替啮合?以此,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将下一节课将要介绍的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主动参与,并且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下节课,讲授“渐开线齿廓”“渐开线标准齿轮啮合”的时候,便可以以上面的问题引领学生试着回答,并采用镶嵌式教学,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层层解答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相关重点。

安排学生协作学习 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次课下问题都将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采取协作式学习。课后,小组将根据问题一起讨论,并分工完成资料的查阅、问题初步答案的整理。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从最开始的分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最终结果的评价,都经过组内学生间相互交流得到。教师尽可能为其提供宽松的环境,通过QQ群的方式,课下协助他们[7],使学生乐于主动思考。学生通过这种组内讨论,公开自己的学习成果,探讨学习疑惑,多角度寻求解决“锚”中问题的可能办法,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此外,看到不同小组对同一问题所给解答的不同,还让学生意识到思路的转变会产生很多创新性的成果,进而拓展分析问题的视角。

归纳、总结学生问题 在抛锚式教学下,知识点将随着“锚”的解决而被学生逐步掌握。但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特别是课下小组讨论阶段,将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及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收集及解答,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需要将相关问题收集、归纳、总结,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予以简要回答。复杂且重要的问题,可结合现代网络工具,如借助“QQ群论坛”进行解答[7],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在网上讨论过程中,因不占用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一同逐步分析、解答问题。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之前的问题,还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课程学习的信心。

第9篇:抛锚式教学范文

1、自动化、便捷化的三维设计

BIM技术采用的是3D建筑信息模型,这种模型可以根据模型逻辑自动生成图形、文档。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参数发生了变化,那么其相应的图形、文档也会跟着变化,会进行自动更新。利用该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可以确保所创建对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任何一个设计要素发生变化,其他的相应要素也会跟着变化,能够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质量。

2、设计信息的高度共享

建筑设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建筑设计需要多个专业的协同作业。而利用BIM技术可以确保各专业的CAD系统都能从建筑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就能够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避免数据歧义及错误。通过该技术各专业之间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减少各专业融合的障碍。同时,有利于各专业协同设计。如果其中一个专业设计对象发生变化或被修改,那么其他协同的专业设计中该对象的要素也会发生变化,会进行相应的更新。此外,利用BIM进行建筑设计,还可以实现建筑设计的碰撞检测,还可以进行虚拟的能耗分析,进行智能化的成本预测。

二、BIM技术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1、算量更加高效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数量的计算工程造价是最复杂和最复杂的部分。基于BIM项目计算量将从乏味的成本工程师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如调查、风险评估等业,并可以用来节省时间做更精确的预算。

2、计算更加准确

工程量计算是编制项目预算的基础业,但计算过程繁琐业,成本工程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大量的计算误差。基于BIM技术可使计算工程量来减少人为因素业,得到更多的客观数据。

3、更好地应对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频繁发生在现实中,传统的方法不能很好处理。在使用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查工具后事先减少了变更发生的机会。如果发生业,BIM模型可以计算相关的工程量变化。可以将成本的变化改变直接反馈给设计师业,让他们明白设计方案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过对BIM模型的变更调整,更加直观地计算变更工程量。对造价管理控制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4、更好的数据积累

项目结束后业,所有数据都堆在仓库业,以后碰到类似的项目,再引用这些数据很难做。但以前的工程造价指数、工程数量,为将来项目评估和审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是造价咨询单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使用BIM模型可以详细和准确的分析和提取电子数据,方便保存和分享。一些项目成本管理部门也应在项目完成后形成成本数据库,建立工程造价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成本预测库。

三、BIM技术框架下的工程造价抛锚式教学模式

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是核心,因此,在工程造价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强调两个重点工作:工程量统计(QTO-QuantityTakeoff)和成本预算(CostEstimation),在BIM应用领域,工程造价管理又被称之为BIM的5D应用(3D空间+时间+造价)。

1、培养学生全过程精细化计量观念

在工程造价抛锚式教学模式下,针对工程造价的两个基本工作中,很多学生将使用50-80%的时间用在工程量统计上。BIM为所有项目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项目是公共信息数据库,所有的参与者可以从BIM模型提取零部件项目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为参建各方进行如环境分析、节能计算和工程量统计和成本估计提供数据。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造价人员需要完成不同精细程度的概算、预算和决算等工作。BIM模型能为造价管理人员提供计算工程造价所需要的项目构件和部件信息,这样会大大降低人工计算工程量的工作量和减少由此产生的错误。教师应该教导学生要和设计人员一起配合,一起定义构件的信息,而且在BIM模型尚还未跟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工序的一些条件放到里。应该指出的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曾经只是个“算匠”,会算量、能套定额就能胜任。随着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已逐渐扩展到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必须在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各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2、工程造价建筑信息数据库教学

抛锚式教学模式下,建筑信息模型中工程造价建筑信息数据库按照职能模块来划分可以分为:

(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本地区定额、人、材、机市场价、BIM历史数据库;(2)资源管理数据模块:资源动态查询、资源实时监控、4D资源模型、资源对比分析;(3)合同管理数据模块:合同分析、合同变更管理、合同在线会签支付、模型实时变更、合同台账管理、工程款支付台账、甲供物资领料管理;(4)风险管理数据模块:BIM风险控制模型、辅助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预测等;(5)费用管理数据模块:造价动态查询、可视化进度模拟、3D+时间+费用模型、多算对比等;(6)招投标管理数据模块:DMS系统辅助评标、BIM施工模拟、在线招投标监控、清单工程量的导出;(7)设施管理数据模块:可视化设施模型、运营维护模拟、资产无缝交接、设施实时监控、建筑绩效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