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第1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122-01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地理教师只关注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只是被限制在书本世界和抽象的科学世界之中,丧失了对地理学科应有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价值的探索。这种缺乏生活感和现实感的初中地理教学,不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亲切感和熟悉感,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将探索生活化案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生活体验,选取教学案例

新课改比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设计教学案例,使新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那么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新学知识。

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师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且生活体验的范围也不仅仅拘泥于地理学科。一些学生觉得习以为常的现象,如四季变化、日月星辰的升起降落,其实是与地球运动状况密切相联系的。教师在讲述“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能以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事例为教学案例,就会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发探究相应的地理知识。

例如,教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交通运输网》时,教师可以拿出几种火车票,如动车票、老式非空调车票、空调车票、高铁票,然后告诉学生坐不同火车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科学选择出行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借此理解交通运输知识。

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体验,也是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教学案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在讲述地理条件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初中语文教材中《晏子使楚》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名句,让学生明白气候差异也会导致景观上的明显差异。

二、根据乡土资源,选取教学案例

乡土资源,是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乡土资源,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在课堂上应用乡土资源,能让学生有一种熟悉感,觉得教学内容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乐于接受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应选取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资源,让教材知识点和乡土资源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一种熟悉的、亲切的环境中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时,为了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举当地自来水厂处理污水的例子。如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自来水厂用沉降等物理手段处理污水的过程,了解细菌等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应用等。从这个例子中,学生了解到水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了危害,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又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本地有什么乡土资源。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是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最后,教师再总结乡土资源的开发方式。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在发现身边的乡土资源的同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时事热点,选取教学案例

尽管地理是一门时效性比较强的学科,然而,教材中一些数据和信息还是难免会落后于时代。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快速的,地理教师只有紧跟时展的需要,及时选取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作为教学案例,才能使地理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在选取时事热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更新教材的过时信息。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时,教师应该出示我国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并告诉学生,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孩是“超生户”,再加上流动人口数量增多,会出现多报或漏报户籍的现象。然后,教师再根据我国目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让学生探讨我国目前多生一胎的政策。教师也可以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热点来安排教学,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震的措施,并且与我国汶川大地震进行比较。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感觉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联,从而与时俱进地学习地理知识。

第2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84-01

在英语文化体系中,英语原声电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英语环境下画面与声音的有机融合,更是英语文化氛围、英语知识和英语情境的有机融合,其所具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多样性是其他英语素材所不具备的。英语原声电影已成为教师用来引领学生感悟英语文化、学习英语知识、品味英语魅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中笔者将对原声电影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看法。

一、利用原声电影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把原声电影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直接、形象地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Where’s my schoolbag?”中的疑问句教学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教师以英语原声电影《狮子王》(Lion King)中的电影片段作为切入点。伴随着该影片中主人公的精彩亮相,以及主题曲《生生不息》(Circle Of Life)的响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思绪也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来。然后,教师将原声电影中辛巴的一个片段“This is my kingdom.If I don’t fight for it,who will?”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到疑问句式的教学中。与此同时,按照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对疑问句式展开了教学。最后,教师选取了Lion king中的一个电影片段作为疑问句训练的切口,引导学生进行疑问句应用训练:

Samba:Dad,we are pals,right?

Mufasa:Hm,right.

S:And we’ll always be together,right?

M:...

S:Really?

M:Yes.

在练习过程中,保持原有视频背景的同步播出,引领学生在电影情境中互换角色,练习对话,从而掌握疑问句式。

二、利用原声电影学习语法难点

英语原声电影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提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点。并且,英语电影中的知识点往往是建立在相应的电影场景之中的,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语法学习中更为奏效。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为例,教学过程如下:首先,在教学之初,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案例对于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结构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单总结,将学生的思路初步引向语法教学的方向,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然后,教师将英语原声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对话的片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片段的剪辑与组接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台词:“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You’re going to go on…”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台词中的一般将来时语法结构、用法等进行了讲解与知识传授。最后,教师重复播放《泰坦尼克号》中的对话片段,并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对话,期间让学生用相似的语调、语气和台词进行模仿与练习。完成分角色模仿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其中“be going to”结构换成相应的单词,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强化。

三、利用原声电影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和运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新课标所要求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拓展与延伸英语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利用英语原声电影,既能让学生从电影故事中得到知识和语言的熏陶,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用英语交流、学好英语的欲望。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0“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为例:首先,教师以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通过“I’m going to be…”句式训练,让学生畅谈梦想,引领学生通过句式训练来展开关于梦想的讨论。然后,教师引入英语电影《阿甘正传》作为教学素材,引领学生在电影情境中尽情体会和感悟一个美国人的奋斗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再对“Life was like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的经典对话中关于人生、梦想、未来的内容进行阐述与延伸,让学生对此有较为深刻的感悟。最后,在初步完成了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以“阿甘的成功之路”为主题展开讨论,或组织一次题为“My dream:I’m going to be…”的英语演讲,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第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2-0009-02

作者简介:唐瑞(1979―),女,江苏灌云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智慧教学”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为了课堂好看,花架子太多,学生看起来很活跃,其实问题肤浅,没有调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二是以“朴素课堂”自居,局限于课本、课堂空间狭小,没有深度、没有内涵。

真正的语文教学要“活”起来,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节外生枝;可以外引内联,迁移融合;可以以虚击实,虚实相映;还可以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总之,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智慧教学”,把语文课堂变成“智慧课堂”。

一、语文课堂应进行多维沟通

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师生的交往,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立体的、交互作用的。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多维的沟通是以师生“与书本沟通,与生活沟通,与社会沟通”为基础的。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互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可以互相学习、集智取长,深化理解;和生活、社会沟通,可以关注生活、学习生活、培养“大语文”学习观,加深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在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母狼的智慧》教学中,笔者先让小组讨论文中动词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学生深入课本,理解了母爱的伟大。笔者接着就举了一个例子: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把手指咬破,让自己的鲜血滋养了孩子的生命。这个例子营造出震撼心灵的氛围,笔者借此把学生引入生活和社会,让学生说一说:“社会生活中,你还看到或听到过哪些让人动容的母爱?”学生积极发言,有感情地讲述了汶川地震和云南缆车事故中的很多事例。笔者最后总结道:“在大灾大难面前,处处闪现着着母爱的光辉,而在平凡的生活中,父母又是如何关爱你们的,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细节,请同学们写下来。”

二、语文课堂应唤醒学生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催生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花。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在学生的答问或质疑中,往往有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唤醒学生智慧的问题。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要有把握全局,即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智慧。

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克隆》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提到了骡子。笔者趁机以这个问题启发学生,“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生物,骡子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呢?是不是克隆呢?”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课堂上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又引导学生查资料,请教专家,上网搜索等。第二节课上,学生都准备了很多的资料。再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黄鹤楼》一文中有“遂以名楼”一句,对于“遂”的解释,有一个学生解释为“于是”。笔者让他再举个例子,学生于是举了《郑人买履》中的“遂不得履”,意思是“于是”。笔者反问学生:“遂不得履”的“遂”是“于是”的意思吗?有学生答:“应解释为终于。”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辨析“于是”和“终于”有什么区别,学生翻阅古汉语词典、各种工具书,引经据典地展开了讨论。

三、语文课堂应准备几种预案

教学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态”展示的,是一个“动态生成”和“智慧利用”的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动态发展为内容,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和展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思想等在动态中得以形成和发展。有教师上完课之后抱怨学生不发言、学生不配合等,原因便是忽视了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性质。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多准备几个预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随时调整上课方法和节奏。其实,把问题分解或换个问法,也会实现预期的效果。荆州市语文教研员余映潮老师在上完《七颗钻石》观摩课后,介绍自己的备课过程时,就说明自己准备了一个预案――“诗意阅读”:分三个环节:进入录音棚――朗读;畅游智慧泉――讨论;来到创作室――写想象片段。有了预案,上课有底,也不愁学生不配合。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心?”学生对此回答不够积极,于是笔者拿出了提前准备的视频歌曲《常回家看看》《懂你》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到视频中的生活细节,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回答积极而踊跃。

备课当然不应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备课时心里要有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加速器、剂、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锦上添花的效果,给课堂以惊喜。

运用教学智慧,吸引每一个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思绪的飞扬,能让学生不再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小心翼翼。教师要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更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更多智慧的心灵,让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课堂”。

参考目录:

[1]虞燕红.课堂中的六个有效对话机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3).

第4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议论文;知识树;学习成效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树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完成文章结构框架的梳理,并进行文章要点和信息的获取,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在论点、论据较多的议论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树的运用,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知识。

一、应用知识树解读议论文基本知识

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议论文基础常识的解读。但是,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更理性地完成议论文的学习。而应用知识树,却可以使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一一列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因为,在议论文知识树上,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画成树的“果实”。具体来讲,就是将议论文知识点概括为:结构、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三要素和语言这几大部分。而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文章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果实”上利用圆圈、星星等图案画出各知识点下属的小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议论文知识的学习。

二、应用知识树解读具体的议论文

第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阅读方法 筛选信息 比较阅读 创造性阅读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有思想,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为改进阅读教学付出了很大努力。然而,阅读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

教学片段(一):阅读《春》一文后,教师归纳:“这篇文章给我们描绘了‘春草图’……五幅图画,课文的段落划分是这样的……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学生们仔细地听,认真地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仍然沿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如何体现?学生的感悟和思考如何体现?又怎么谈得上在像《春》这样优美的文章中获得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呢?

教学片段(二):《伟人细胞》阅读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文章中的贾里是伟人还是普通人?”学生甲悄悄翻阅辅导资料和同桌小声嘀咕:“资料上对贾里的评价肯定是对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个体文化差异,社会时代背景差异,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作品原初寻绎理解的差异,有差异才是正常的,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我思故我在,专家教科书的结论并非唯一。

“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这一点我设置了五种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指导活动。

一、合作阅读

“独学而无友”,合作阅读顺应时代的潮流而生,它指明课堂阅读实际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群体阅读”,是学生、教师、编者、作者的“四方对话”。 教学《黄河颂》时,我采用了全班学生都参与的表演式诵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凝聚了同一种情感,达到了同一个目标,受到的感染超越了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这是教师辛苦讲解永远也达不到的生动境界。如《〈〉节选》《变色龙》等文章都可以通过全体师生的合作编成课本剧,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

二、选择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内容“一视同仁”“平分秋色”,而要通过阅读,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语句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到“点”的阅读方式。

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

①西双版纳美丽而神秘,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②你为什么喜欢这段文字呢?它是如何表现西双版纳美的?

③用这些比喻句描写有何好处?

④你能也写一个比喻句描绘一下“春天的柳树”吗?

以上教学片段的设计思路是“自主选择深入挖掘精读感悟拓展延伸”,四个步骤层层推进,学生在阅读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归类阅读

这是一种系统的阅读方式,它利用阅读文本中隐含的迁移因素,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将学生阅读的内容有机的连接起来。阅读文本可以是同一单元间的延伸,各册教材间的延伸,也可以是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归类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如:

鲁迅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上册)

小说:《孔乙己》(八年级下册)

小说:《故乡》(九年级上册)

可以是同一题材的,如:

怀念母亲: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八年级上册)

的《回忆我的母亲》(语文课外读本)

陆其国的《这就是母亲》(语文课外读本)

学生在阅读中归纳总结,学会比较分析,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或横向或纵向的知识体系,扩大阅读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比较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扩展思考的范围。如阅读《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文学作品后,我构建了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

①比较孔乙己,范进两个文学形象的共同点、不同点。

②分析鲁迅,吴敬梓对孔乙己和范进态度的异同。

③比较两篇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有何不同。

④你对两个人物形象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或理解。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对两个文学形象有了自己的认识,明白了吴敬梓对范进的“三分同情,七分嘲讽”,理解了鲁迅对孔乙己怀有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

五、创造阅读

第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SectionA(2d+3a-3c)。学习不定代词的用法,复习过去时态,利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地方旅行,充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热爱大自然。

这一话题使学生乐于用自己所学英语知识参加各种英语课外俱乐部,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渴望掌握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是能通过读、说、写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难点是不定代词的用法。

[学情分析]

用英语谈论交流假期的旅行地方,有助于激发八年级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更加使交流得心应手。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渴望掌握更多英语方面知识的欲望,也使学生更乐于用自己所学英语知识参加各种英语课外俱乐部,这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因素。但是,很少有学生能使用所学知识运用自如,特别是使用过去式表达。教师应因势利导,展示各地有名的L景名胜吸引学生,激起英语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不定代词、过去时来交流并且熟练掌握他们的用法。针对学生自己的实际经历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用英语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 学会谈论自己和他人过去发生的事情和活动。

2. 总结学习anyone, someone, everyone, 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等不定代词的用法。

3. 练习运用所学的句型及句式结构。

[情感目标]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旅行。

(2)复习运用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

2. 教学难点

(1)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 的用法。

(2)阅读填空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Ⅰ. 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Make a report as usual like this

What’s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s everyone here?

How was your weekend?

How was your summer vacation?

Where did you go?

2.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traveling for myself. (To interest the students)

Free talk: Ask Ss the questions: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o review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

Ss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Ⅱ. Lead in and role-play conversation

Show Ss the picture of Huangguoshu Waterfall.

T: Can anyone tell me what it is in the picture?

S1: It’s the Huangguoshu Waterfall.

T: That’s right! Do you know where is it?

S2: Yes! It’s in Guizhou Province.

T: That’s right! I went there last summer vacation with my family.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S3:I went to...

T: Get into pairs and ask your classmate about their vacation.

Then listen and match the people with the right place,and read it silently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ave Ss work on their conversations in pairs then ask three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below.

Emphasis the keys

(导入时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词组和句型Huangguoshu Waterfall,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Went with my family并写到黑板上。同时复习了前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设计说明:从教师谈论自己入口,抛砖引玉,让同学们简单分享假期有趣的事情,引出今天的重点内容。

Ⅲ. Try to Find

一、复合不定代词总结:

some, any, no, every与-one, -thing可以组成八个不定代词,它们分别是:

someone,

【注意】当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时,应放在其后面;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都作单数看待,其谓语动词为单数第三人称。

[教学反思]

第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标准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使得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它既是一块处女地,充满生机,同时又使人心生陌生感与挑战意识。笔者是一个农村中学的教师,更感到在农村中学开展综合性活动的艰难: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农村的学生也更能贴近生活与自然,但是又由于农村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使得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别:农村中学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对于外界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及时,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对陈旧,着重教育学生应试的方法,而忽略了对于综合性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都很淡,语文课很多时候就成了他们的“思想休息课”。这些现状都给我们以警示。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这个崭新的课题?我认为首先应当树立新课标理念,要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是瞬息可成、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更应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二、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源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

(1)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从自然中吸取语文资源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道纵横,属于鱼米之乡,较为偏远,学生从小就是习惯在这样较为封闭的环境中长大的,往往忘记周边的生活,其实当地也有自己自然资源,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善于去观察,去发现,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如在进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有学生写到了当地特有的湿地,发掘湿地上特有的踪迹,并整理成文字,流利的进行表达。这样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也让他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中,在劳动中吸取语文资源

农村中学学生有很多都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已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像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人物风采”、第二单元的“童年趣事”等就是很好的课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观察、体验,并结合自己的农事经历和感受,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或者描述父母亲劳作时的形象,体会父母亲劳作的情感,讨论实际报答母亲的方式等,最后的感受也许要比从任何报刊杂志、网络上搜集到的作品都来得更直接、更深切。这也非常切合现在大力提倡的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要求。

(3)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语文资源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资源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学生再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科技创新、国际风云等等与自己无关,失去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 ――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开展“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笔者让学生在周末体验一下赚钱的经历,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报酬,体验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了解到社会生活的艰辛。

三、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身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更应该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长期“满堂灌”式的教学,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沉默是金”了。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时要设想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一点。“学习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生活丰富,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如:八年级上册,我就找准了学生生活最常见的事物:桥,让他们搜集资料,这就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有的拿出摄影或亲自动手画,或上网搜集世界各地的桥与自己家乡的桥对比,觉得自己家乡的可爱,还看到了家乡和世界的差距,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四、需要展示活动成果

在学习中与他人分享,善于展示自己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农村条件有限,所以最常就是举办“手抄报”,进行作文展评,评选出优秀的作文、手抄报、文字图片等张贴展览。通过主题展览,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如围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项综合性学习内容,我建议让学生分组结对,通过书籍、网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各种解说,并根据资料商量学习活动成果的展示形式并预演,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互动合作,兴致很高。

第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对以往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这样才能使生本教育很好地服务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

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 思想品德课 激扬生命 活

我国当代知名的教育家郭思乐倡导“生本教育”这种

全新的教育思想,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

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它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

合作。生本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

的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它的思想是建立在针对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从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角度,笔者深刻感受到它给我们广大

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促使我们对

以往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几年来,本人一直

致力于探讨把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改革与生本教育相

结合的路子,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生命力。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新的教学策

略,希望能和广大教育同仁一起探讨。

一、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

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这样的课堂教

学会使学生越听越烦,昏昏欲睡。生本教育则是要求改变

以往“以教师为本”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应有的位置,把

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让学

生主动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有利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纯真的友情》这一内容时,

根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要求,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有什么作用?此时,

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进入了自由发挥、讨论的环

节,学生1 说:“我有这样的体验,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

学得特别起劲,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

请大家把目光投到45 页第一段,那叫‘异性效应’”;学

生2 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很渴望与异性同学交往,

可总觉得有不自然的感觉,有时还有排斥的心理。但如果

我们只与同性同学交往,无异于放弃了一半朋友,也失去

了与异性同学互相学习的机会,很矛盾。”;学生3说:“刚

才同学2 所说的情况,我想不少的同学也有这样的体会,

那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男女同学应该正常交往,才有益

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学生4 说:“还有利于形成团结

的班集体氛围。”我带着笑容对学生们说:“刚才几位同

学说得真棒!还有不同的见解吗?”学生5 说:“男女同

学正常交往的作用有很多,请同学们把目光移到46 页第一

段,那就是同学3 和同学4 的观点,大家给掌声!”在掌

声中我稍作归纳后,接着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多媒体

出示):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很快又

进入了自由质疑环节,学生6 说:“男女同学过多交往,

是早恋行为吗?早恋好吗?”没想到学生6 的这个问题使

全班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7 说:“早恋当然不好,

但男女同学交往多一点,也许是为了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学生8 说:“希望同学7 说的情况是真的。但早恋会影响

我们的身体和学习,我们千万别陷入早恋。”;学生9 说:

“人进入青春期都有对异性产生爱慕的心理,但早恋是不

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男女同学是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却要把握分寸,互相尊重。”;学生10说:“交往时要大方,

要注意时间、场合,要自爱!”学生1 直接说:“很明显,

那肯定是早恋!”;学生11说:“整天呆在一起,坏事多!”;

学生12 笑着说:“早恋是书上的风景,现实生活中我没见

过,谁敢来一个!?”,这时,有几个学生急了,说:“捣

乱!真不道德!”一下子,学生们分成几派,表面上看课

堂气氛很“混乱”,但我在心里为学生积极的参与、多维

的思考感到由衷的欣喜。于是,我微笑着继续发问:“刚

才几位同学说得很精彩,哪位同学能用最精炼的话做一个

小结?”话音刚停,学生13 迫不及待的大声说:“异性同

学交往应遵守的原则是――自然、适度。”我说:“谢谢你!

请用你娟秀的字体把它写在黑板上,好吗?”学生13 跑上

了讲台,用红粉笔写下:“自然、适度。”此时,掌声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87•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

次响了起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随着我简单总结,

这堂课便拉上了帷幕。

生本教育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是一种符合生命成长规

律的绿色课堂,使思想品德课堂上洋溢的那种生命的活力,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意

气风发、积极自信。这种“在表面上看不到教师,但有处

处有教师身影”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

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会学生学习

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

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实际上就是强调――要

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

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更多地获取知识。但不是所有

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的。这时,教师就要

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会他们学习,就象想

让一个不太爱吃西瓜的孩子而让孩子主动去吃西瓜。我认

为最有效的办法是:你可把西瓜做成一个个漂亮的玩具模

型去逗他吃一样,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

欲望、教会学生学习的好办法。

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良师与益友”这一内容之

前,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去预习教材,而是巧妙地通过设

计课前活动引导学生去预习,激发学生从各个方面去了解

老师、走近老师。课前活动的主题是“教师喜欢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的步骤大致是这样的:课前,要求各科代

表找时间与各科任老师谈心,请各科任老师提一条对学生

的要求;课上,朗读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感受老师对

学生的关心、爱护;课下,全班学生举办尊师座谈会、给

老师表决心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实际行动增

进师生情谊。

下面摘录几条课前各科代表请科任老师提出的对学生

的要求:

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拼搏无极限,

相信:机会是创造来的,不是等来的! ――班主任

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有兴趣去学习, 是

学好的根本, 学习语文也一样。 ――语文老师

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管制自己的人是聪明人!

――思想品德老师

课堂上,每当科代表念到一个科任老师对学生提出需

要进步的要求时,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他们显

得那样兴奋、激动,热泪打湿了他们的眼眶……。通过此

项活动,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老师们提出的要求充满着真

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教育教学•

诚、充满着期待,饱含着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关心、爱护

和殷切的希望。

课下,我让学生召开以“我爱我的老师”为主题的班

级座谈会,学生态度认真,他们在座谈会上热情洋溢言语,

都蕴含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尊师之情、赞师之情、爱师

之情。随后,各科老师陆续收到了学生们向老师表决心的

纸条。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以下几位学生向科任老师所表的

决心――人称数学天才的张水生同学向数学老师写道:“老

师,您是我的知音!是您引领我漫游着数学的王国,我永

远感谢您!老师,我不会丢您的脸的!相信我!”;捣蛋

大王谢裕开同学向语文老师写道:“老师,我真后悔以前

没有好好地学习语文,其实,学好语文对我的写作等方面

都很重要。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你看我的行

动吧!”;有点自以为是的朱曼同学向我写道:“我以前

总觉得思想品德课没有什么好学,您的课我都没有认真听。

但现在我终于明白,其实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您教给

我们的,我以后一定要专心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绝不食言!

老师我爱您!”……读着学生们充满真诚的话语,我们都

被学生们的尊师之情所感动,体会到了身为人师的幸福。

由此也使学生们懂得这样一各道理:只要我们愿意真诚地

与老师沟通,就能在我们与老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老师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通过课前、课上及课下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 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

动中有所感悟,在活动中开始践行。

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

挥与拓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一步一步地教,一步一步地学,

训练出来的学生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

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这种教法的主要缺陷是学生只宜于

考试,不宜于做研究工作。而21 世纪则是要求培养更多的

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显然,传统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时

代的需要,那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生本教育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竞争、克服困难、自主创

新等良好品格的形成,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也

增强了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课前搜集、整理资料。如

本人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一内容时,布置学生将要学的内容做课前预习,引导学

生自学,感受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并将

之写成材料,多方查阅有关父母无私的爱的典型事例,并

•88•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教育教学•

把学到的知识和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实现自主探究。在

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形成自己的个体方案,为课堂上交流打

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自己构建知识框架,这是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过程。其次是课上分组讨论。我把学生分成四

个自然组,然后让学生把课前体会到、搜集到的有关父母

无私爱的资料,上课时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由各小组轮

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体会到、搜集到的资料,并

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个人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一

两件感人的事。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和学习成果的不断

丰富和提升。再次是师生互动交流。课堂上,在教师简约

有序的组织下,由各小组派代表主持本小组方案进行交流,

其他组员踊跃补充,教师在以下问题上引导或发言:1、父

母给以我们的恩情有哪些?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

如何孝敬父母?这样通过学生的问答、师生的问答等形式,

使互动交流达到,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最后

是学生总结,整理经验,教师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归纳积累,

探寻规律的习惯。教师让学生明白:父母给我们的爱是世

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探讨,团队合作的能

力有所提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进入

创新的天地,找到了自我发展的空间,有了独立自主学习

的乐趣,增强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本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

习欲望、拓展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

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生本教育让初

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它不仅关注到学生知识的内化

与生成,更能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价值的提升,它给学

生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它给学生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

它给学生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它给学生问题,让他自

己去解决;它给学生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

作者简介:李凯婵,女,(1969年11月―),本科学历,

中学一级教师。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和中考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1997年

第九期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人民教育出版

社 ,2007年9月

第9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觉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应该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十分必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城市学校有声有色开展起来的时候,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许多农村初级中学却碰到了从未有过的尴尬。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到30%,学生真正参与并积极投入过活动的不到15%。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同虚设,这是几乎所有人看到这一调查数据后的感慨。农村初中要立足于本地、本校的实际,因地制宜,斟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样可以实现这一课程设置的目标。

一、注重农村学生的特点,活动开展有的放矢

农村初中的学生,因其所处环境限制,视野比较狭窄,为了升学,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钻研”课本上,语文活动肯定较少。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种全新的课程,必然有着比城市学生更为强烈的兴趣与愿望。如果我们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语文心理需求,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它,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此外,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很容易对他们所处环境中美好的东西“熟视无睹”。比如视野的开阔带来的内心舒畅,麦浪涌起带来的丰收喜悦,房屋上的一丛草,家里井水的清凉等等,他们认为这和人的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是极平常的,这些东西根本不会在他们心里泛起一点涟漪。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把它布置成作业先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再加以引导、点拨,让他们发现其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把他们平时不屑一顾的、司空见惯的东西重视起来,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的学生就有着城市学生所无法可比的参与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家里观察燕子的活动、花的开放、草的萌发,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青,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重新的认识、询问、记录,然后引导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或日记,或童话,或寓言等)表述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他们学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

因为农村那些被他们“熟视无睹”的东西现在可以发挥大用处了。有一个命名为“自然”的小组展示了一组秋天的事物,有秋天的收获的土豆、茄子、萝卜、玉米、白菜、胡萝卜……更难得的是,他们还展示了秋天的土、水、风、雨,当然,风声、雨声是用录音机录的,雨水是用矿泉水瓶子装的。他们不仅展示了秋天的实物,还介绍了他们的观察所得。对于学生的这种积极投入和突出表现,做老师的能不感到欣慰吗?最后,我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自然,学生的习作大多写得很动情也很生动。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取舍,活动开展不拘一格

对于农村初中来说,文本是师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资源,科学利用文本资源,是农村初中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农村教师深深地感觉到,现行人教版教材内容有不适宜(或者说很难)在农村中学开展的几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此,我认为,农村中学应该在新课程精神的指导下,革新观念,大胆改革和创新,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抛开教材的束缚,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以保证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对于上边所举的活动,我和学生商量,对这些内容大胆进行了删减,同时补充了《谁不说俺家乡好》、《走进名著》、《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等内容。而对于一些不能全面开展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替换。比如进行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时,因为无法满足搜集现代化大桥资料的条件,我便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当地农村山间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桥”,展示时,学生的作品琳琅满目,有的画,有的写,甚至有的还带来了用竹片自制的模型。

对于教材中设置的活动形式,我们教师也可灵活加以改变。如在进行七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爱我家》时,我对其中的一项活动“我家的一件珍品”进行了形式上的改造。事先,我让学生准备好家中的“珍品”,明白这“珍品”的来龙去脉及其价值,然后模仿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鉴宝》进行“珍品”展示,由两个教师扮演“专家”对同学的“珍品”进行评价。学生捧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珍品”,小心翼翼地呈递给“专家”鉴定,回答“专家”的问题,讲述“珍品”中负载的故事,听“专家”的高度评价,内心的感受比单纯地向同学讲述要深刻得多,这种活动形式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注重校本资源的挖掘,活动开展富有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并进一步提出要求,“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在开发和收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资源上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精心挖掘,耐心总结,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