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语文教育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育教学

第1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谭美英,湖南衡阳技师学院讲师,湖南衡阳4211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4―0218―03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促进中职毕业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已引起广泛关注。教育部2000年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有关方面组织语文教育专家编写了中职语文教材;2005年,在总结国内外语文教学经验、广泛听取各类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教材建设日趋成熟。这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职语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用好用活新教材,将教材的“好”转化为语文教学效益的“好”和学生语文能力的“高”,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大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否则,教材再好,也难以跳出语文教学的旧模式、旧框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变化很大。首先,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指导思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其次,生员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后进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最后,培养技能型的办学方向深化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这些发展变化无不影响着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中职教育阶段是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中职语文在其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健康发展的人,使他们既具备人格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又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诚然,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赖各种教育力量共同构建,但是,语文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魅力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份内任务,并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扎根于人的培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带着一种教书育人的自觉,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去创造性地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培养人文品质,让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自己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求知的浓厚兴趣,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所学所得所有为社会服务。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知识和智力“完全可以为邪恶势力服务”。这就给我们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严肃课题。在中职学校,由于它的职业技术性,绝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课、技能课,但专业课、技能课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而很少涉及“做人”的教育;加之思想品德教育相对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这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伟大性格,教学生“做人”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语文教育的肩上。对此,中职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其50年的教学生涯中,诚恳地做人,诚恳地教人。整整半个世纪,她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学生“做人”作为根本,将语言教育、语文知识和思想锻炼、情感熏陶、人格培育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教文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实践学科,让偏重技能的学习者为语文喝彩。中职与普通高中同属一个教育层次,但有别于普通高中。中职与高职同是职业教育类,但与高职相比,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达到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不与普通高中盲目攀比;既要与高职语文教学要求相衔接,又不任意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如何把握好中职语文教学的这个“度”,让中职语文教学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层面上突出其实用性、实践性,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特殊任务。

从科学技术维度讲,语文科学是教育科学,是思维科学,蕴藏着强大的科学精神。语文又是关于语言方面的工具学科,它具有语言“功利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语文“工具性”、“功利性”的一面,让语文成为学生实用的工具,能很好地应用于学习、工作实践,更要倚重语文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去学会理性地探究事物发展规律,思考现实问题,进行是非判断,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是人文学科,是富涵人文精神、人文性的课程。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作为哲学名词的“终极”,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和最高境界。而“文人精神”多指文化人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一种精神状态。人文精神不等同于“文人精神”,二者有本质区别。为了防止中职语文教学的失衡与异化,必须摆脱“人文性”的偏见与误解。一要防止将“文人精神”取代人文精神,二要防止把人文精神曲解为“伦理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的人往往过于偏重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忽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甚至牵强附会,任意上纲上线,别扭矫情,大煞语文教学风景。同时,还要防止以非理性精神取代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以科学化为基础,非理性精神以情感、意识为核心。非理性精神有其合理存在、需要呵护的一面,但终不能替代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并非就是弘扬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永远是人类精神的核心,也是语文教育科学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特别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中职语文修订版教材构建起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主体的语文实践为基点、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前后贯穿、具有自学辅导特征和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新体系,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单元比例大致为5:2:1,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只有单纯的阅读教学的“老面孔”,让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占有相应的位置,而且让三者相对独立,又彼此照应,相互促进,这无疑有助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就业压力逐渐加大,这些都对阅读

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改变目前“唯理性的语文教育”的倾向,强调积极自主的学习姿态,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地结合起来,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思维的训练落实到言语的实践中,重视点点滴滴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基本目标是发展对话能力。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对话能力。语文语文,语言的文本。阅读教学文本,就是对话内容的荟萃,其本身就是对话的结果,是与人、与事物对话的文字化,又是对话内容、规律、方法、技巧的载体,记载着对话的典范事实、对话规则与对话技艺的演变。阅读教学就是以文本为蓝本,加强语言实践,发展对话能力。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心灵对话的过程。师生解读文本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学的多边活动是多元反复对话,既是师生的对话,又是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师生与家长、专业人员的对话。对话应该是心声的交流,是积极自主的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中职生的“对话”普遍存在“失语”现象,即个体内心封闭,有话不说,有情不抒,有感不发,甚至为了迎合世俗而课后说谎话、假话、脏话。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放飞师生心灵,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优化,提升对话质量与教学效果,让思考非线性,言说无拘束,使“言为心声”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作创新的语言运用行为。它是学习者极具个性和富有创造的思考,也是沟通思想、传达意义的途径,更是学习者在观察、感受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活动方式。写作者既是学习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写作,也是为社会其他成员写作。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按以下层次训练:首先观察感受文,侧重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其次阅读感悟文,侧重自己对文本审读欣赏的信息筛选与悟性;最后是虚拟想象文,侧重对未来的推测与假想。通过三类文章的训练以达到基本写作能力的形成,让写作者的个性得到张扬,吐出心中的苦与乐。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使之能“召之能写,写之必成”。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受传统教育和旧有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这种理念与全面素质教育相悖,与职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协调。中职毕业生除少数甚至个别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者,十之八九会胜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听说是先于读写的最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最能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和发展;听说能力是用得最频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最能促进人的信息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迅速提高思维灵敏度、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言语能力等整体素质。

第2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3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渗透;现代教育理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甚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性质与教育状态。在新形势下实施语文教育教学,应注意渗透哪些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呢?

1. “育人教书”理念 “育人教书”,有别于习惯的“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育人教书”的理念,不只是对“教书”和“育人”这两个词语顺序的进行简单调换,更重要的是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育人”比“教书”重要。“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是手段,是方法。

笔者认为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既要立足于语文教育教学,又要高瞻远瞩,站在“育人”的高度来实施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一切语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于“育人”这个根本宗旨。

2. “以人为本”理念 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和能力,而且应更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3. “全面发展”理念 “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全面发展”旨在为和谐社会提供符合社会发展、进步和各项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才。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文理不分家”,很多文学家需要依靠理化知识来汲取灵感,比如大量的科幻小说大都以理科理论为依据;而理科人才的发明创造也需要文学的陶冶和熏陶,比如钟摆的发明和很多科学创造都是以宗教为基础。所以,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听说读写”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启迪其心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方法、意识、观念、品德、人格、作风、理念、境界、意志、自信心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要把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准。

5.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新能力的作用,人的创新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教育观念、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创新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本身就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手段,教师不再仅仅是给学生“鱼”,还应当研究“烧鱼术”,让他们对“吃鱼”感兴趣;教师也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钓鱼术”,而且应当支持和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好的“钓鱼术”,甚至去培养“新鱼种”,研究“养鱼术”。

6. “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我们每个现代人都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是人自发地、主动的、持续的教育过程;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学习是无止境的,教育是终身性的。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

第4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一.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新课改的进程逐步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也为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手段进行教授。

首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与沟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率自然能够获得大幅度提升。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语文真正产生兴趣的学生会在课下自主阅读、探索,学习的主体才真正转化为了学生。

其次,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开阔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发散思维,学不会创新。教学方法的种种新意能够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不仅能学习到书本中的知识,还有很多生活实践、学习方式、人际交流等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真正实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中体会快乐学习的过程,学会知识并学以致用。而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问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均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落脚点,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几种途径:

1.从生活实践出发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而得来的事例是创新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来源,也能够轻松地被学生所接受。当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来源于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实践经历时,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将不会产生排斥与抗拒,反而是一种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被激发,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另外,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会反馈在他们个人的行为中,他们也会用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因此培养互相之间的信任与尊重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了教学主体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转变会让学生产生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预习与自学任务,甚至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分组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多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与点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总结重点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愿意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难,在准备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同时,他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3.学会利用新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模式

新时代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具,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真正发挥了其作用。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课件,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可以大量节约课堂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为学生量体裁衣制作的课件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方式达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逻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信息的筛选能力等等。教学模式也要从以前的“满堂灌”逐步改变为课堂内容精简、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4.重视延伸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堂时间与内容对学生来说十分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与能力,以保证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如邀请作家开办文学沙龙,组织学生对讲座内容进行整理并形成纸质刊物;组织开展辩论会、知识竞赛、校园文化展览等相关活动,展现学生风采;创办兴趣社团,定期举办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丰富课余校园生活。这些课内外的教育方法相结合,必然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第5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体验;价值;意义

人的生命是人所有一切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原点。在某种角度讲,教育要面对的是人的生命问题,从教育教学的方面而言,关注生命价值意识是所有教育的归宿,是践行对人的最高根本存在的关怀,在教学中贯彻生命意识,才能深刻领悟教育的魅力,才能让教育生发出盎然生机,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它和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相互映照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价值意识的启发与引导呢?

一、启发学生,感悟生命之价值

语文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纵横拓展与个性积极延伸为旨的教学。它强调尊重生命,关注生命,彰显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王国维先生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目的之所在。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不断体验和领悟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不断激活他们对生命存在之价值的敬畏与珍惜的心灵。

因此,我们要理解并感同身受般的去把握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不赞成做无谓的牺牲的真实原因之所在,“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而背后蕴含了作者呼吁青年们珍视生命,彰显生命价值的良苦用心,而非苟且偷生,无所作为。因此,理解生命的存在的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之顽强

生命是一条曲曲折折的,有去无回且不断延伸的线,其间有辉煌的腾跃,也有低迷的消沉,因此语文教师要用深刻的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精神为学生提供方向和引В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不完美的人生中去寻找生命之光彩,犹如真的猛士有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万丈勇气,有即使只见微茫的希望仍奋然而前行的顽强意志。这就好似司马迁之于《史记》、曹雪芹之于《红楼梦》以及史铁生之于《我与地坛》,他们所依附的坚实的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信仰,就是他们对人生与理想的执著眷念与追求。虽是天道不公,但也从从容容;虽是窘迫不堪,却还坚持向前;虽是野草荒藤,但无时不洋溢着生命之律动,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意识促使作者从生活与现实的泥潭中走出来,勇敢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追求,去填补生命中潜藏的空白。伊瑟尔在谈及文本内容时说:“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来的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

生命中的空白就是生活中的未被发现的美,就是有待我们去品味和咀嚼的意义。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接受自我,引导学生要去积极直面自我;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发现自我生命价值。像海伦一样不惧怕黑暗,而是努力欣赏思想中的一切光明;像霍金一样不恐惧身体的残缺,而是努力享受脑海中当今无人可及的大地与太空般的完美。

三、丰富学生,拓展生命之体验

第6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 语文 教育 口才

语文知识重在积累,想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贵在平时的训练。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了一些心得,在此,谈谈自己一点浅见。

一、口才训练的必要与紧迫

(一)从社会发展需求看,口才训练“势在必得”

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不需要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其事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对口才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从社会需求上看,口才的训练与培养“势在必得”。

(二)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义不容辞”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方面能力。一线教师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还它一席之地。这是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迫在眉睫”

在高中实践教育教学中,从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进入高中的学生,目标始终瞄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忙于记答题技巧,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而且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心理上更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已经不多。即使老师点名,也是为回答而回答。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很弱。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口才训练中的目标与关键环节

(一)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们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重要的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来,“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必须强化脱稿说话的训练。有些同学长期以来养成了离开稿子就说不了话的习惯。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越拿惯了稿子依赖性越强,依赖性一强就越离不开稿子,而拿稿子念是无法训练思维的。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从一开始就采取“强行断奶”的措施,一律进行脱稿说话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能使学生克服对稿子的依赖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其次,还要重视即兴说话训练,即兴说话,是口才训练中的高难度训练项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极其敏捷极其清晰的思维,因此,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第7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一、反思如何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唯有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的自信心增长,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敢于直面提出问题。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全面展开。成功的教育教学需要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展开,这种活跃氛围的形成需要教职人员通过一些赏识、表扬、关怀等形式传达给学生,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才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感,调动起积极的学习热情,以尊师重学的形式反馈给教师,这是初中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孩子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理解及关爱,希望在老师眼中所有人都能平等对待,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应对学生存有歧视想法,要建立健全的初中语文教育的赏识教育,反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是否平等,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否有利等问题,拷问自己,改善教学。

二、反思教育改革。读懂学生心声

1.突出人文性,兼顾应用性。在新课标中,感情态度、价值观等一系列的人文因素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凸显了语文教育中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语文本身的魅力。但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语文教育中人文性凸显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应用性。要合理运用使其相互交融。在语文学科中,人文性与应用性相互依存并相辅相成,达到了高度统一。当下的语文教育在课堂工作中的做法发人深省,值得教研人员进行反思。有些教职人员认为语文新课标改革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淡化及削弱,在教学中单一的重视人文性,但对字、句、段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不提,一些教职人员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教学体制退步的现象,从前的教学侧重淡化了,公开课里更缺少了这种原有的“彩头”;听不到朗朗的书声,随之而来的是热闹的课堂氛围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再重视对文字及精彩段落的赏析,没有了咬文嚼字的热情,使得学生缺乏对基础的训练及对人文素养的积累,篇幅不长的文章学生读来却结结巴巴,口不择言。试想下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字句都无法读得通顺;写作文时白字连篇,基础的字词都没办法写对,那么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领悟能力再强,也无从表达。语文教学如果长期如此,流失了听说读写的基础及学生基本技能的历练,那么对教育教学当中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因此,在我们极力强调要提升学生人文性发展的同时,万万不能以“去基础化”的激进性教育方式误导学生为代价。要在抓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的同时。兼顾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通过课堂渗透给学生,加强教师对自身职能的充分利用。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做好人文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才是教育教学的精髓所在。

2.培养自主性。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及构建,弱化了计划与教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灵活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当仁不让,并要将主要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甘居二线。并加以辅助,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将主要时间交给学生并不等同于放任学生自学,当教师曲解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意思后,就会出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授课时间缩短,课堂上形似热烈的讨论却实质上是学生在无主题、无目的的胡言乱语,教师竞还对天马行空不切合实际的言论提出表扬,并冠以“有新意”。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不愿目睹的场景。教师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那么又该如何做到这点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发现其中的趣味性,从而在课前对学生做好预热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中去。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该在学生课前进行伏笔的埋藏,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

第8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识字教学重要性成效

1了解识字教育重要性,明确工作重心

1.1分清先后顺序,理清思路

前文提及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主要路径和手段。大量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量,使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的逐步提升,也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课文以及课外读物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当今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大多数语文老师将重心放在阅读与写作上,想要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关系,帮助学生提升相关能力。因此大量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与教育工作,比如课外阅读活动、讲故事活动、分享生活活动、写小短文活动等,但成效却不甚理想。原因有两点:其一,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与培养,短期内难以见效,需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成效才会收到明显效果;其二,大多数语文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与写作上,忽视了对小学生识字的教学,较低的识字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范围,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了阅读难度。因此,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分清主次、分清先后顺序,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从思想上重视识字教学,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更加明显。

1.2明确学科地位,注重基础

自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小学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了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相关课程,间接压缩了语文教学的时长与课时。但小学语文大纲中关于语文教学的部分要求,特别是对识字总量的要求保持不变,这就间接增大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开展的诸多课程,无一能离开文字。语文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写作等诸多方面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是保证其他学科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前提。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对其他每门学科都有一定的助益作用,是其他学科开展的基础。因此,对语文学科以及小学生识字量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得到重视。综上所述,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识字教育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重视识字教育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全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3了解教学难度,加大力度

小学阶段的教材,其本身含有的识字量和识字特征呈现出鲜明的金字塔形。教材中非常用字大量存在,这些字不服务于其他学科,而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培养要求,是提升学生语文功底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必要举措,从长远角度看,这对提升一个人的综合涵养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因此大力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便更为重要。

2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水平

小学生的识字量是小学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与写作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对小学生的识字量也有要求,大量的非常用字大大增加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在重要性与难度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探索路径与方法,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1转变思维,明确教学思路

目前,小学语文课时量减少以及小学教师过多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忽视识字教育的情况客观存在。教师开展识字教育也只是把识字教育放在和其他教学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并未更加注重识字教育。因此,提高小学识字教育成效首先需要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手段引导教师重视识字教育。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引导,向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解释识字教育的重要性,使小学语文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识字教育。其次是要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安排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与步骤,在教学目标中添加对学生识字量的要求,在教学安排中添加提升学生识字量的相关环节,在理论上重视识字教育。第三,将对学生的识字教育写进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中,让识字教育成为评价教师的依据之一,以期达到激励教师大力开展识字教育的目的。

2.2注重趣味引导,多渠道联合

在教师等各个层面都对学生识字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以后,此时就该探索开展学生识字教育的高效方法与路径,以更好地开展学生识字教育。

2.2.1字形

汉字中有一大部分是象形字,即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逐步演变而来,利用好这一特点将会给识字教育带来诸多的便利。比如“人”“水”“木”等基础字,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故事传说,并辅以象形字、甲骨文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由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

2.2.2读音

儿歌朗诵是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儿歌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利用构字法编辑成相关的儿歌,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简单的有“一、人、大、天、夫”,较难一点的有“横戌、戍点,戊中空”。通过简单的几句话让学生把握字形,进而达到理解和使用汉字的目的。

2.2.3理解

除了象形字,会意字在汉字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大多左右结构的汉字都是会意字,像与身体有关的汉字偏旁大都带“月”,如肝、肾、脾、胃等;与水有关的大都带“三点水”,如江、海、河、湖、流等;与树木有关的大都带“木”,如桃、李、杏、梅、柳等。因此,可以将学生学到的汉字进行分门别类,让学生理解汉字构字的含义,进而加深进对汉字的记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本身的理解,有利于其以后更好、更正确地使用汉字。另外,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间接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有在陌生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意识,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有一定的作用。

2.2.4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开展趣味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变字魔术”的活动。以构字法为例,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一”字,然后问学生:“在这个字上加一笔可以变出什么字?”“十”就出来了。再问学生:“加两笔可以变出什么字?”“大”“士”“土”等就出来了。继续问学生:“加三笔可以变出什么字?”“天”“六”等就出来了。还可以让学生对一个字进行反复添加,从而引出一系列字。比如,让学生对“口”字添加笔画,看谁变出来的最多。这些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环节,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纷纷翻阅课本、查找字典,相互讨论,并积极举手发言,想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口”字也逐渐变成了“日”“田”“旦”等字,积少成多,最终黑板上写得满满当当。学生们看见集体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了生字。

2.2.5与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视频、图片来进行识字教学,还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收集其中的错误写法,并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改变格式,然后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改变格式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改变格式却不改变所反映的问题,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改正在日常识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比如“仓颉造字”等传说故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提高了对课堂的注意力。

2.2.6与生活相结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探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识字渠道。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见的广告牌、电视节目、食品外包装、课外读物,以及交流中遇到的会说但不会写的字,教师可以从这些渠道出发,将生活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识字量的目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派发任务,让学生用小卡片记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字与生词,让学生搜集整理后进行评比,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展识字教育。小学本就是个人成长中知识储备快速上升的阶段,教师要注重平时的一言一行,将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知识增长过程中获得人生的助益。以上六种教学方法,前三种是根据汉字本身的相关特点开展教学,第四和第五种是结合课堂及其他教学方式,最后一种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六种方法都以趣味引导为核心,分别从汉字的内视角和外视角出发,将多种方式充分结合,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同时从多个侧面提升学生的其他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趣味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9篇:语文教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辞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笔者现针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育

应试教育的观念与素质教育的观念大有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观念是通过教学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语文知识,取得良好语文成绩的人才,而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是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促进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特征,即开放性、和谐性与平等性,要创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并要在课堂中加强引导,确保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在学习中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与探讨问题,进而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情境,发挥想象,增强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幻灯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或者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字与内涵都富有诗意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学生会融入或者情深意长、或者富有幻想的文章感情中去,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融入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然后教师再通过优美的音频带领学生去朗读课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被大大提高了。这种多媒体视频、音频播放的情境创设法还可以被运用到《林海雪原》中去。

三、注重课堂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凸显学生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引导的课堂,更应该能够让学生拥有选择权、自、能动权和创造权,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靠教师讲、学生听来实现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改进,因而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实施引导性、主体性的课堂模式。首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讲练相结合,并在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练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脑、口、手、耳等器官调动起来,防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出现。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准确的语言、音乐的伴奏、图片的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用心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充分了解唯一工具――小艇的重要意义与呈现的美丽风景。其次,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开放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里的开放题指的是题目的答案不确定、不唯一的问题。通过这种开放题的设置,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建立为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学生可以参与到小组协作、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中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第四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开放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打造开放式的课堂。

此外,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作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1]卿山.反思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2]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