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

第1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普通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现代企业成功的基础在于拥有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以及创造未来的核心技术。企业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创造需求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技术,尤其在剩余经济的条件下,营销的理念和技术,营销专门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近几年来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思想已经渗透到更多的领域,营销人才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施展了他们的才华,可以说,经济越发展,越需要营销人才发挥作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营销课程的实用性及与市场的贴切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决定了其实践能力的高低,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1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立足点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取决于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掌握扎实市场营销知识,拥有一定市场营销技能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主要为企业和事业单位服务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在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的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在培养计划中它规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也规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课程设置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中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的规格或素质要求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结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课程的水平。因此,培养目标既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同时又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立足点是营销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基础,是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对营销人才需求紧密相关的。

1.1  从市场营销学生从业岗位职能看其专业知识的立足点

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应该大致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各种与营销有关的工作。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各种与营销有关的工作分布范围较广,性质差异很大。从市场营销工作职位的情况看,可以包括广告管理经理、品牌经理、销售管理经理、促销经理、营销会计主管、市场分析员、营销主管、公共关系经理、售后服务经理等。这些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均属于复合状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营销相关的知识,二是岗位属性所确定的专业知识。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两类知识有些是在营销大的知识系统内便可涉及,如品牌经理所需要的营销知识和品牌塑造及品牌管理的知识,在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中都有所阐述;有些则在营销专业大的知识系统内较少涉及,如涉及产品功能的知识,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以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即在学生有限的学时限制内,开什么课为好? 我们认为,应该选择企业管理专业大类的课程开设为好,一则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就是与企业管理专业相近的专业,企业的营销职能本身就是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互换的可能性较大;二则便于课程的安排。至于那些在营销专业大的知识系统内较少涉及的知识内容,在学生日后到实际工作中,根据自身的从业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以解决。

1.2  从营销在企业运行功能中的链条关系看其专业知识的立足点

从事营销业务的企业有很多种,但营销业务在各类企业中的地位,营销在企业运行功能中的链条关系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为制造商(生产商) 。制造商生产出产品(有形产品) ,必须通过营销环节进行销售,这里又可根据其销售网络的实网与虚网的比例分三种模式。第一种为纯实网,即制造商将全部的营销业务纳入其经营范围,这种企业所涉及的营销活动最全面,销售策划、销售组织、促销安排、广告落实、运输储运等,但这种模式不涉及渠道商的管理业务;第二种为纯虚网,即制造商将全部的营销业务交由专业的渠道商(中间商) 经营,这是专业化分工协作最彻底的一种模式。制造商仅需要与渠道商就销售业务进行衔接与协调,渠道商承担起主要的营销业务;第三种为实网与虚网相结合,即制造商自己开展一部分的营销业务,同时通过招商,将另一部分营销业务交由渠道商经营,这是最常见的销售网络组建模式。这种做法对于制造商来说,所涉及的营销业务最多,是前两种模式之和。二为渠道商。渠道商包括经销商或商、批发商或零售商。这是典型的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商业企业,所涉及的营销业务较多,但渠道商要与制造商合作才能开展业务,因此营销业务总体上要少于制造商的第三种模式。三为服务产品(无形产品) 制造商。由于纯粹的无形产品本身特性的决定,不能通过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因此这类企业的营销业务必然较之有形产品制造商为少,当然其营销有其特殊性。根据企业的这些实际情况,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最全的知识内容,这样当学生在实际中遇到具体的企业,处理实际的营销业务时,才有可能做到有所取舍,应对自如,不会出现不知道的知识盲点。因此我们认为,营销专业的知识立足点应该建立在制造商实网与虚网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上,以此形成课程体系。[ LunWenData.Com]

2  市场营销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相同课程内容设置对比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由于其涉及的营销问题和环节较多,因此有许多课程或内容,从开设课程的角度看,有些课程既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又是相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这些课程或内容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体系的角度,形成其授课的内容主体及重点,突出营销知识在这些课程或内容中的主体地位,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内容要为营销专业的课程或内容配套,形成有机的结合,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融合的状态下的合理性、完整性。

2.1  市场营销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仅是工商企业运营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环节) ,两个专业同属一个大的学科体系。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课程同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这里仅以《企业战略管理》说明两者在内容设置上的异同:对于大企业来说,企业战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最高层面的战略问题,属于企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企业发展战略就是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一般而言,企业发展战略涉及企业中长期干什么、靠什么和怎么干等三大方面的问题;第二个层面属于企业业务战略,对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讲,企业同时涉及多个业务(产业) 领域,业务战略明确企业在各个产业领域中的生存、竞争与发展之道,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分解落实;第三个层面属于企业功能战略,是企业各个运行功能执行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的要求所形成的支持性战略,是对企业业务战略的分解落实。很明显,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在开设《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讲解角度,市场营销专业的侧重点在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战略的实施、营销战略如何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的意图;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就应该以说明企业发展战略为主。

2.2  市场营销专业与广告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都会涉及到广告的内容,从市场实际运行的情况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市场格局中,企业作为广告制作品的使用者,将其制作广告的意图明示给广告商,广告商将其意图变成具体的广告文案及形式,选择合适的媒介,实施广告策略,企业与广告商是合作的关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站在制造商的角度,主要学习和掌握广告在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营销策略的运用、在树立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从中总结出制作广告的意图,并能将企业实施广告策略的意图准确、及时地与广告商沟通,便于广告商设计、创意出合适的广告文案作品及广告的具体形态。自然广告专业的学生主要应学习如何根据企业的广告策略的意图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创意,当然广告专业的学生也应学习相应的市场营销专业的知识,只有如此两个专业的学生才能搭建在知识层面上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市场营销中有关广告的课程,在内容设置和讲解中,应该体现这样的对应关系。

2.3  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

网络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和广泛地与现代营销紧密相连,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多会涉及到网络营销等相关内容。营销专业将网络营销作为营销的一种形式,一个平台,一种营销的通路。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仅限于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及政府等机构,从事现代电子平台的系统规划、设计、维护及现代商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应主要学习电子商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训练,能在信息、网络公司以及制造商、渠道商及其他类型企业将运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从事网站开发与建设、系统维护与管理、网上贸易与网络营销以及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等业务,因此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也应是该专业重要的内容。

此外,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还有其他一些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均可作类似的分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Www.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第2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

近年来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显示,用人单位在营销人员招聘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应聘人员能否迅速适应工作。而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要么营销理论掌握不全面,要么少有实践经验。如何使学生既能学到充足的理论知识,又能拥有一定的营销业务操作能力?

一、传统的营销教学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营销教学存在“学与用脱节”的问题。

1.课堂讲授比例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小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多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强调知识点的记忆。这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可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层面上,培养出来的只是高成绩人才,而不是市场需要的高能力人才。部分高分学生毕业后感到茫然和失望就源于此。

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缺少体验实际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系统、规范地掌握营销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方法。

2.专业课程少,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以市场营销专业专科培养计划为例,公共课有10门,786学时,而专业课21门,只有990学时,也就是说学生几乎要用一半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程。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工作还要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问题的症结就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方面。

另外,学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对营销专业课并不适用,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投机行为,阻碍了知识的拓宽和技能的培养。

二、改革措施

以下从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两个方面来论述。

1.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

单纯的课堂讲授应改变为理论体系讲授、热点事件(案例)讨论和学生课堂陈述(角色模拟、文献综述)全方面培养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

(1)讲授和考核

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总学分和总学时基本保持不变基础上,对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调整,增加专业课程数目,扩大选修课的范围。专业课要达到35门以上,每门课1个~2个学分, 18个~36个课时左右。通过这种方法适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把学习的功夫放在课外,教师在讲授时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向学生讲明课程体系内容和学习重点。加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快速掌握一门课程的技巧,主动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

但课程数目的增多并不能放松对学生考核的管理,相反,应该加强考核要求。专业课要进行闭卷考试,严格分数统计。平时成绩占20%是比较合适的,包括考勤成绩和作业成绩。试卷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80%,但试卷分数不到六十分者该课程一律不及格。

针对学生的考勤,教师可制定每堂课的“座位签名表”,在每次上课前发给学生,第一节课下课后交上,教师利用第二节课的前两分钟进行审核,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对应的位置亲笔签名,代签无效。这样既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也可以更好地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的平时成绩更加公平公正。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这种“座位签名表”,效果很好。

在教学安排上,因课时量减少和课程数目的增多,不再适合于目前实行的方式(课时在整个学期内每周平均分布)。按照课程性质的不同,上课地点、时间和教授方式上应该灵活的去安排。如:授课时间可松紧有度的分布在整个学期,也可集中安排在几周,由任课教师申请,教研室和院系审批后上报学校统一计划。

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均开设《营销理论前沿专题》。教师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收集中国及其他国家市场营销方面的最新信息,以每周一次课的形式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并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2)讨论与陈述

要求学生分小组对热点事件(案例)和文献综述课题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认知,在课堂上向教师和同学汇报并接受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和提问环节进行点评,最后由其他学生来打分决定其成绩(作为作业成绩的一部分)。

2.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

购进营销实践模拟平台软件进行实训。让学生在机房进行角色模拟和业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参照国内其他高校设立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和实验公司的做法,可专门开辟一间房屋或指定某个地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零售业务。学生实地去做市场调研、采购、运输、销售和结算等全过程工作,真正认识到什么是营销,这比一两周的集中实习效果要好。学校可给与少量启动资金,实际的运作和缺口资金由零售小组成员来负责,教师进行监督和课程考核。另外,教师科研也可以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团队,对某个专题展开调研,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

校外实习方面,校企实行合作办学。要求学生在企业作为辅助销售员来学习如何与顾客沟通,如何介绍产品,观察学习企业员工的平时工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可行的对策。

三、总结

在营销教学改革中,需要对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考核形式进行深入探讨。专业培养要以现实市场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不断更新内容、优化体系。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和时展的高素质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岑红旗: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8(4)

第3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课内实践

一、构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专业技能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国际经贸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单项业务实训、专业讲座、综合业务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主要有商贸实习、行业见习和毕业实习。

商贸实习和行业见习作为了解专业的一种方法,大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为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实践能力,几乎所有院校都为该专业学生设置了专业实习,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0周左右的顶岗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单位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其独立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尤其是对所学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就业从业人员素养要求有一定的认知。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实际的实习效果与这种专业实习方式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原因如下:第一,一项外贸业务从建立业务关系、合同磋商、合同签订和履行,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学生接触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了解业务全套流程;第二,由于外贸业务量大,有时只是备货一项,就要动用公司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实习内容有时显得片面而单一,时间利用效率低;第三,外贸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双方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这些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均不宜被局外人知道,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列席旁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实习的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在当前大规模开展到实际部门单位进行实习比较困难的前提下,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实现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的目标。模拟主要是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实例、详尽的操作指南、典型的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单据填写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交易过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一些院校的国际经贸专业模拟实验室已采购了“外贸实习平台”等相关软件系统,引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外贸业务的全面仿真模拟操作。每个参与外贸实习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他们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来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课程,冲破了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得以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2005级和2006级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同学认为,综合性实验加深了他们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他们可以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专业课程中的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环节、备货、租船订舱、报检、投保、报关、装船出运、结汇以及出口核销与退税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国际经贸专业综合性实验的不足之处:第一。由于开设的时间放置较后,相关的课程若开设时间较早,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学生已经淡忘,操作起来略显吃力,重新学习回顾起来又浪费太多的时间,实践进度过慢,学生操作的熟练性不高;第二,因为实验软件的局限性,如过多的帮助功能,评分时仅以邮件数量为依据,而对邮件质量无法监控等,导致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和磋商能力作用不大;第三,综合性实验的模拟性,使得学生的实战能力不强。我们已经得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单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进一步验证却发现,学生离开模拟环境后,给学生诸如信用证、交易说明等有关材料让其填写相关单据时,学生又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调查表明,仅仅依靠综合性实验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应增加专项课程内实践,通过每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开展,一步步打好学生的基本功。作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的两个部分,各课程内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应该是互补的。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进行的全面模拟操作的局限性,迫使我们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开展上来,希望通过不同课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弥补综合性实践教学的不足,再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对很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开设的情况调研,我们构建核心专业课程内实践教学体系如下(以18周教学为例):

1.《国际市场营销》,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经营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学生寻求商机、分析市场、拓展市场、选择目标客户的能力。 转贴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并通过营销情景实训、撰写国际市场分析报告和营销计划书等方式完成教学环节。

2.《国际商务谈判》,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外贸函电》,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国际商务英语》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综合应用性课程,其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强调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应用,重点锻炼学生外贸磋商谈判及业务沟通能力。

目前,这些课程的课内实践可以通过课堂情景模拟进行,主要是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报告、信函写作、协商对话、现场翻译等形式进行训练。

3.《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国际货物运输人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货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流程。

在课内实践环节上,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模拟等方式,以锻炼学生办理货物运输与保险的能力。

4.《商品检验与检疫》,总36课时,课内实践8课时;《海关理论与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这两门课程是涉及进出口报检和报关的教学环节,具有政策性、技术性、执法性和涉外性的特点。

在教学上可采用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课程可开展实施案例教学法;实训课可开展实验模拟,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情况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参观学习。

5.《国际结算》,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银行结算方式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程序,是以金融、贸易为基础的多边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和基本操作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进行实验模拟,以锻炼学生对货款结算各种方式流程的掌握能力和操作的应用能力。

6.《国际贸易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核心专业课,是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实践经验和结合国际通行的贸易惯例与习惯做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此课程的教学系统软件和实验软件较多,而且使用已经较为成熟,所以本门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与组织实验模拟。具体做法是:在开展实施案例教学中加强实训,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

7.《电子商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27课时。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平台、网络营销、电子交易与网络银行、物流基础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和法律保障等;操作技能则强调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常用网络软件的应用、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安全技术的应用、网上购物与支付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各占50%。本课程需要实验模拟教学。

第4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首先,我们来反思一下“营销”。营销对于中国商业领域来讲,是一个纯粹的舶来语,你在新华字典里查不到这个词,在康熙字典里也查不到这个词,营销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门课程“Marketing”,翻译成中文是“市场营销学”。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市场是排在营销前面的,市场才是营销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以,所有脱离了具体的市场,去空谈营销的行为,都是伪营销。真正的营销,必须结合具体的市场、具体的产品、具体的客户去运作,才能真正体现营销的价值。

说到市场,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中国每年的春节,运输人次至少有18亿,这样大规模的运输活动仅在20天内完成,中国每年的春节都是全世界最大的迁移。美国人佩服的说:“在20天内运输18亿人,就相当于全美国人来回折腾9次,这是无法想像的。”英国人感叹道:“就是18亿只兔子在20天内运到一个地方都不容易。”澳大利亚媒体更是大发感慨:“如果中国人每人吃一个鸡蛋,可以把澳大利亚的鸡全吃光;如果每人喝一杯牛奶,这些牛就能把澳大利亚的草场全吃光。” 所以,在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成就一个企业和产品太简单了,中国人每人只要花不到100元人民币来购买一个企业的产品,那么这个企业马上就会成为世界500强。但这种成功虽然简单,但绝对不容易,因为每个中国人手里这100元钱,有10000个竞争对手在跟你争夺。

反思到这里,营销的本质就非常清楚了。如果营销是一枚硬币,那么它的正面就是市场,背面就是竞争。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款产品,想取得营销的成功,首先必须有直面市场的能力,必须对自己的目标市场,有独到和深刻的理解;其次是必须有赢得竞争的能力,信息时代,商业社会,消费者都生活在选择的暴力当中,每一款人们想购买的产品,都有太多的选择摆在面前。

接下来,我们反思一下“农资”。农资,全称为农业生产资料,所包括的行业多为化工类产品,细分为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用器械、饲料和兽药等。目前,中国化肥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化肥消费量约占世界的35%,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用量居世界首位,每年生产量高达200万吨以上,农药年使用量在300万吨以上。目前中国种子消费量占世界8%,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中国农膜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是其他国家总和的一倍以上。目前中国各种棚膜年使用量150万吨,地膜45万吨,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农药企业约有4000多家,种子企业约有8000多家,化肥企业约有20000多家,而且这些只是工商注册信息中统计得到的,还有很多的黑户充斥市场。据市场传言,中国农民每年购买的农资产品,起码有1/3来自这些黑户。营销的两大本质“庞大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在农资行业体现的淋漓尽致。

几乎所有的农资人,提起当前的农资市场和竞争,都会不约而同的用一个“乱”字来表达。在正式开始农资营销导航之前,我们必须对中国农资市场的“乱”,有个更深刻的反思。中国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是在行业混乱中起步的,世界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行业混乱或战争乱世中成就的。汽车行业如此,家电行业如此,饮料行业如此,食品行业如此,IT行业如此,金融行业如此,地产行业如此……成功的企业或成功的个人之所以能在某一段时期高速发展,得益于当时行业的混乱或战争的混乱。美国的企业如此,日本的企业如此,中国的企业也如此。在规范的市场上,在规范的环境中,在规范的国家里能够如此高速地增长,不仅没有先例,也没有可能。换句话说,不少企业在中国获得巨大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混乱,并且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混乱,其次才是管理。

在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短短十多个年头里,一些人在短期内靠一瓶水卖出亿万富翁、一包瓜子卖出亿万富翁、一杯牛奶卖出亿万富翁、一个网站融资融出亿万富翁……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人在短期内聚揽财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国,这个博大、混乱、高速、持续的市场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市场,世界史上以前没有产生过,以后也不会再现。所以,乱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乱中取胜,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正像中国的市场经济一样,中国的市场营销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西方工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百余年实践的漫长演变过程,而中国1978年12月党的的召开,营销在中国的发展被压缩成了短短的二十几年。正如中国所有行业一样,我国农资的营销具有跨越性的发展规律,在飞速行进的过程中必定暴露出许多不足,很多问题及症状集中凸显。要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对农资市场的九大特征有深刻的理解。

第一个特征,农资市场具有双重性。农资市场具有工业品和快速消费品的双重属性,从购买目的上看,农资市场具有工业品市场属性,因为农业劳动者购买农资的目的是为了再生产。从购买行为上看,农资市场具有消费品市场属性,因为农业劳动者多是非专业、分散、重复购买农资。

第二个特征,农资市场具有分散性。中国市场不同于外国市场,农村市场不同于城市市场,农资市场又不同于其它产品市场。农资产品的市场在农村,尽管农村人口众多,但它不像城市,人们是散居在不同的地域,以户为种植单位,通常每家每户只有一到几十亩地不等,每家每户根据自己对未来的估计和需求种植着不同的作物。

第三个特征,农资市场具有季节性。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强的季节性。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尽管反季节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生产情况。不同季节有完全不同的作物种类,因此病虫害发生也有着极强的季节性,对土肥条件的要求也根据生长期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导致了农资产品购买的集中性,而且往往购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过了这个季节只有等来年。

第四个特征,农资市场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域性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农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不同,对农资产品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农村分布在山区、平原、丘陵,有水浇地、干旱、半干旱之分。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作物结构、不同的水肥条件,农民有着完全不同的种植和生活习惯。不同地域的种植结构不同,对种子、农药、化肥等的要求不同。即便是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地域,由于气候条件、水肥条件的不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以大田作物为例,南方以水稻为主,而北方以小麦为主。

第五个特征,农资市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农资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作物对水肥的需求。这样间接的影响了对农资产品的需求量,对来年市场需求很难加以定量估计。农民不可能在无水可浇灌的干旱天气中施肥,因而对肥料的需求降为最低,在雨季不会想到去使用杀虫剂。而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

第六个特征,农资市场受农产品价格影响。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是农民对来年市场价格预期和信心,从而影响本年度的投资力度。如果是针对短季节的经济作物,当季的价格直接影响到农民针对下个季节的投入。

第七个特征,农资市场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村因为通信较为落后,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很少,形成大量的信息无法到达农民手中,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民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品质知之甚少,使用成本增加。

第八个特征,农资市场物流要求高。农资中的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品种或体积大或易燃易爆或有毒,这决定了农资储存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

第九个特征,农资市场服务成本大。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农资是农业技术的载体,其使用技术要求高,这种矛盾短期内无法调和。农资服务成本大的最根本原因是,农民消费者坚定的认为,农化服务应该是免费的。

第5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王春秋(198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

摘 要:“法商结合”概念是在法制化迅猛发展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基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商结合”商科教育雏形的形成和德国锡根大学“法商结合”专业的首创的背景,本文尝试提出将“法商结合”教育理念,融入经管类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进而分析如何将“法商结合”理念具体践行到《经济法》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法;法学;商学;法商结合

一、“法商结合”概念的提出

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法制化的迅速发展,对商学与法学在理念与技术层面的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催生了中国“法商结合”概念的提出,至于此概念提出的渊源问题,后文会有详细论述。那么,要理解“法商结合”,首先能够认识到,“商”,可理解为商事,也可理解为企业组织的经营活动;“法”,指与企业商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集合。在经济飞速发展、法制化迅速增强的今天,“结合”是“法”、“商”的必然趋势;“法”、“商”是“结合”的对象。在高等教育中,“法”与“商”切不可绝对的割裂开来进行学习,《经济法》教师只单纯讲法,或者商科教师只单纯讲经济与管理都是片面的,如何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善经营、懂管理、知法律”,是对商科教师新的期许和要求。

二、“法商结合”教育理念的形成

(一)中国政法大学“法商结合”商科教育雏形的形成

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正式成立,商学界与法学界会牢记此时刻,因为“法商结合”教育模式在这一年正式提出;后来在思考“法商结合”如何落地的问题时,2010年“法商管理”概念又应运而生,这也标志着“法商结合”思想学派的成立。以上种种关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商结合”商科教育雏形的形成,给在教育体系中包含了经济类、管理类、商学类、法学类专业的院校予以提示,“法商结合”教育理念需要切实深入相关类别专业教师教学当中,而《经济法》科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法商结合”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分量。

(二)德国锡根大学“法商结合”专业的首创

德国锡根大学同大多欧洲大学一样,没有闭合的校园,这仿佛锡跟大学不闭合的教学思想,学校各部门散布于城市不同角落。特殊的地域文化造就了特殊的校园构造,这似乎又与锡根大学在高等教育上的创新相辅相成。锡根大学最早设置了“法商结合”专业,专业课程涵盖了经济、管理、法律和信息等模块,教学活动完全由自治性的教授团队实施,结合运用多种授课形式,调动教与学的互动,该校的“法商结合”特色专业值得我们借鉴。

该大学“法商结合”专业设立于“经济、信息与经济法学院”,这是极具竞争力的专业。该项目初设于1999年,当时学院只有经济类专业,由于经济学专业竞争激烈,学生就业压力大,学校在德国率先启动“法商结合”的新专业,开始了卓有特色的跨学科高等教育之路。以上种种关于德国锡根大学的“法商结合”专业的设立,同样给我们以提示:“法商结合”专业是否适用所有院校有待论证,但“法商结合”教育理念的落实却毋庸置疑。

三、 “法商结合”理念在《经济法》教学活动中的践行

理论的学习重点在能够指导实践,个人仅以个人在从事《经济法》实际教学活动中的经历,总结出如下践行“法商结合”教学理念的点滴经验,以期同同仁共同学习和探讨“法商结合”教学理念在经济法教学中的深入。

(一)贸易实务程序与合同规则的契合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会探讨到对外贸易时的两个重要步骤:“发盘”和“接受”;而在《经济法》课程中,学生同样会探讨到合同订立程序的“要约”和“承诺”两步骤。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两对概念,事实上谈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倘若教师不融入“法商结合”理念,没有在教学中将二者的内在联系传递给学生的话,就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割裂。实践中,教学计划安排上,往往将《经济法》安排在《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之前。因而,在学生首先接触到“要约”与“承诺”时,经济法教师理应“法商结合”的将该两词语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发盘”和“接受”也引荐出来。使同学们日后接触到 “发盘”和“接受”时,立即懂得用法律的思维去分析。

(二)品牌理念与商标法规则的契合

市场营销属于当今人才市场上的紧缺专业,纵观各路招聘猎头无不在相关广告中表现出此需求。带着“法”的思维去学习营销、实践营销,这将提供给社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品牌”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核心内容。同样在《经济法》课程中关于“商标法”问题的阐述同样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在讲授“商标法”时顺带将《市场营销学》中的“品牌”问题援引出来,待到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中的“品牌”时,首先联系到商标法中关于品牌的规则,进而达到我们要把“法商结合”理念深入学生课堂的目的。

(三)物流体系与物流法律法规的契合

交通运输法、合同法以及一些涉外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属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内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法商结合”教育理念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会安排开设专业基础课《经济法》、专业课《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选修课《物流法律法规》等。学生在最初接触《经济法》课程时应针对专业特点重点研究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基本法律知识,而要做到“法商结合”,就不能单纯将法与专业知识割裂讲授。如,介绍产品质量法中关于产品的包装问题时,要将专业课程中的“包装”问题也引荐出来。《物流法律法规》课程会开设在后几个学期,开设在大多数专业课程(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都修完的前提下,而《物流法律法规》中的“仓储合同”、“运输合同”等法律问题恰恰需要有前面专业知识做铺垫。否则,学生在不了解什么是仓储与运输的前提下,学习具体的“仓储合同”和“运输合同”等问题会显得十分空洞。这种课程安排恰恰也是“法商结合”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

结语

实践《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法学知识去发现商活动中看似寻常的管理漏洞和潜在的法律风险,使学生了解“现实中的企业并不是按照法律框架中规中矩搭建的”这一真实状况,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法商结合”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最终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有效培养,促进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平面化的商学知识的向“法商结合”的立体化转变,逐步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葛建平.经管学院的法商结合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 葛建华.“法商管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改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3.

[3] 葛建华.“法商结合”特色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现形式探索[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

[4] 赵娅.基于教师教学视角对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

[5] 崔相龙.德国的法商结合专业——锡根大学法学教育观察[J].法学教育研究.2012.

第6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践实训教学研究性学习

网络营销课程是在大专院校开设比较多的课程,但如何实施具体的教学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网络营销人才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的问题。我系网络营销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详见国家精品课程网站),本人作为课程组主讲老师参加了申请全过程,这里仅结合本人几年来网络营销教学的体会谈谈对网络营销教学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网络营销的教学内容应以网络营销实务为主

历史上的许多技术革命都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手段并深刻地影响着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例如,火、电的发明与应用大大扩展了商品的范围,汽车、飞机等动力运输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营销渠道的效率,纸张、磁记录、光学记录等信息记载手段的问世也深刻地影响了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而电报、电话、传真、电视、无线通讯等现代通讯手段的诞生同样也给市场营销增添了巨大的活力。现在,网络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全方位地影响着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但就其本质来讲网络只不过为市场营销提供了一种信息传播工具,网络营销的实质依然是以满足买卖双方需求为目的的商品等价交换。总的来说网络营销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目前的网络营销教材多以传统营销的4P为主线。相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发明而言,网络营销理论似乎没有出现任何革命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网络营销实务而非网络营销理论。具体来说,我们设置了网站推广专员、网络编辑专员、客户服务专员、网络促销员、在线服务专员、市场调研员、网络广告专员、网上交易专员、网站维护管理专员、网络营销经理等岗位,看似支离破碎的网络营销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岗位这条主线被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低于网络营销技术本身的发展,这只有靠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加以弥补。例如,CNNIC每半年就开展一次互联网基本状况调查,我们显然不能引用数年前的数据来介绍互联网的现状。当互联网刚刚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上网、收发电子邮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现在,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人几乎被看成是文盲一样。学生不再为网上视频直播而兴奋,对网络广告也熟悉到厌倦的程度,使用一些网络技术如QQ的熟练程度甚至超过教师。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跟踪网络营销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发展,否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预见,网络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将像现在使用电话、传真、手机一样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和方法,而可供教授的网络营销实务的内容可能会越来越少,网络营销也许没有没有必要作为单独一门单独课程来讲授。如果那个时候真的到来,作为教师也许有一些失落,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感到欣慰,因为网络营销知识的全面普及才意味着网络营销时代的真正到来。

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

网络营销相关书籍和教材多如牛毛,但真正有独特观点的似乎不多。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在某种程度上比掌握网络营销方法本身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如果不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可能会给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思维上的定式。例如,消费个性化是社会财富丰富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而不是网民独有的特殊需求。定制化营销从理论上和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几乎没有人来讨论谁来承担个性化消费带来的额外成本。笔者曾花了很大精力来寻找针对单个消费者的定制化营销案例,但结果还是无功而返。以戴尔公司为例,消费者只能在它提供的有限的配置清单中选择而不能真正地做到自己设计配置,自己的电脑自己设计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宣传,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网络时代仍然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又如,无论是对国外的亚马逊书店以及国内的新浪、盛大等网络时代的经典成功者来说,最初的风险投资在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一直在思考(同时也在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些公司没有能够取得最初的风险投资,现在的结果又会怎样?通过风险投资发家的创业模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具有普遍意义吗?再如,无论是第一起利用互联网赚钱的律师事件,还是某山东农民通过互联网销售大葱、菠菜、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典型案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如何辩证地理解这些确实发生过的神话般的故事,思考这些神话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如何让类似的神话在我们身上重现,让学生明白互联网的出现的确给我们带来许多商机,而善于突破传统、敢为人先才有可能创造新的神话。

三、案例分析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对网络营销这门课程来说,案例分析的比重应该远远大于其他课程。通过截图、制作幻灯片、多媒体投影播放是讲授案例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坐在后排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以至于较大地影响教学效果。条件允许时最好在机房直接打开网站演示,或者老师稍作介绍后让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但要求老师课下对相关网站的菜单结构和操作十分熟悉,否则很难在现场及时解答数十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处理各种不可预见的技术故障的准备。

现有的教材过多地注意了理论的系统性,有时甚至是观点或数据的罗列。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对理论进行讲解,然后再通过案例加以进一步说明。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厌倦,因此曾尝试通过案例来讲解知识点、通过讲故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讲解网络消费分析这一章时,笔者完全没有按照教材上总结的若干网民特征去讲授,而是直接根据CNNIC最新的互联网现状调查数据当堂进行分析,同时也要求学生针对具体的数据发表评论。针对同一组数据往往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教师并不强求取得一个什么标准答案,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其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先介绍结论、然后通过案例来证明这个结论的传统做法。网络营销的案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但找到一个能充分体现网络营销特点的案例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否则很难给学生讲清楚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最本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随着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越多,寻找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案例也越来越困难。例如,通过让学生自我浏览奥迪网上虚拟展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网络手段的独特之处。

四、实训教学应占大部分比例

传统授课方式可以概括为讲、听、背、考。在网络营销的教学中,我们尝试开展参与型教学,比如,老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先看老师后讲,学生讲老师评。具体来说,我们针对每章的教学重点设计了大量的实训项目,学生练习的时间达到至少1/2甚至2/3。在开展实训教学时,有几点需要特别引起注意:①一般来说,每个实训项目不要太大,要保证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②新设计实训项目,老师一定要事先完整地预做一遍,以发现实训项目设计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同时也可以确保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③实训项目指导书应明确实训目的、主要步骤以及实训成果要求,但不宜把每一个步骤都写出来,而应该尽量让学生借助网上各种操作提示完成。④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实训作业讲评,但不要强调统一模式和标准答案。⑤可以适当地设计数个难度较大的实训项目如自建网站、参加电子商务大赛,等等,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总之,实训课看似轻松其实功夫在课下,要求老师比准备满堂灌式的教案付出更多的心血,必须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要求学生以经营者的角色参与学习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断提醒学生将自己定位为经营者而不是学生,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企业家而不是只会做题的好学生。显然,不同的角色定位,其关注焦点是不一样的。学生关注的是考试,而经营者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网络赚钱。我们提醒学生要特别站在小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在各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网络的手段获得成功。例如,学生经常抱怨网络速度慢、机器性能差,但精明的商人看到的则是该行业潜在的商机。又如,学生通过网上开店有了一些卖出了几件商品就沾沾自喜,教师在予以肯定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产品宣传过程中网络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投入和产出情况如何?所赚取的利润能否维持“企业”的生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网络营销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和平台,但并等于企业一上网就可以取得实际的业绩。再如,搜索引擎应用比较普及,而且都是免费的。这时候,教师应启发学生:经营免费搜索引擎的公司靠什么生存?既然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数众多,是否存在潜在的商机?实践证明,在经过这样一些讨论后再来讲关键词竞价广告,学生的兴趣大为提高。事实上,在网络营销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们反复向学生强调,今天讲的知识或技能可能很快被淘汰,但我们若能从中能有所悟则终身受益。

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第7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岗位;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重构

1.引言

在当今全球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多个国家、多个地区、跨行业协作设计、异地制造、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代企业对于多岗位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以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例(例如大飞机制造、手机电器等产品),可以串联目前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所有本科专业,重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

2.实施层次

(1)在宏观层面上: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以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为对象,在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经济贸易类多个专业中,协作开展多岗位复合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在中观层面上:所涉及专业的相关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当于在企业供应链流程和产品/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承担了若干重要分工,发挥了不同作用。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追求供应链环境下各参与方多赢的最大化效益。

(3)在微观层面上:串联起所涉及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包括部分实验、实践课程),全面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以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为对象,重构基于多岗位协同的、软硬件结合的、综合型设计性的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方法,教学相长,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学生的参与性,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研究型学习、创新性学习。

3.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方案

涵盖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及其对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1)企业的组建(涉及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和实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信息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及实验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2)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涉及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创新管理等课程及相关实验、信息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及实验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3)生产企业的选址与建设(涉及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含异地制造、协同制造等理念)

(4)生产与运营流程设计(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生产与运营管理、ERP系统、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5)生产现场管理(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生产与运营管理、生产物流管理、ERP系统、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6)产品销售(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管理专业的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7)售后服务(涉及工商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和实验)

(8)产品更新、淘汰(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的逆向物流,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创新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9)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绩效评价(涉及工商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4.实施路径

以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例如大飞机制造、手机电器、风力发电机等产品),专业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为辅线,串联经管学院所有专业,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宗旨,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如图1所示。

首先,以“企业模拟经营管理”为抓手,贯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环节,将各专业相对独立的试验项目建立联系。通过角色扮演和多岗位协同型管理,学生通过各环节的实验了解、熟悉、理解企业经营的流程、制度、知识、方法,形成学生创新的基础。

其次,许多专业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运筹学等,以及学科交叉课程如物流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的课程实验体系可以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个性化模块。专业个性化模块有助于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的素质。不同课程实验之间也有数据和信息的联系。

图1 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组成

以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为例。基本模块指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必须进行的实验项目,包括实验总述、B2B实验、B2C实验、C2C实验、网上银行、信用认证等;专业必修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而采取的个性化实验措施。比如,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必修模块为“供应链方案设计”、“网络配送方案设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必修模块则是“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网上支付与结算方案设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是“招投标方案设计”、“合同与文档管理方案设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是“EDI方案设计”,“海关通关系统设计”等;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是“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电子商务流程优化”等。

再辅之以创业指导课程、校内实习基地、专业导师指导、创业政策、公共关系的宣传,有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形成。

5.实施特色

(1)教学与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设置。教学与实验模块成为各专业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课程之间有先后关系、承接关系,也存在着教学与实验内容的交集。通过教学与实验模块的拼接形成某一门课程乃至某一个专业的教学体系将是一个实现资源共享的较优解决方案。

(2)教学与实验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往课程教学与实验的数据不被重视,做完一次实验就丢弃不用。实际上保存这些数据非常有用:①对比历次学生实验水平,分析差异,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组织实验。②不同课程之间有承接关系,比如电子商务与企业资源计划之间就存在数据的共享和传递,电子商务实验产生的销售订单数据将转化成企业资源计划的生产需求,继而安排生产计划,而生产引发的采购订单又要与电子商务实验相关联。③开放性实验的开展,实验数据将成指数级增长。

(3)模拟经营,寓教于乐。通过角色扮演和多岗位协同型管理,学生进行企业模拟经营,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市场定位(国际、国内、区域、本地)、市场销售(含传统销售、网络销售)等。学生们主动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与热情被激发。

6.实施成果总结

(1)通过诸多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创造了优良的软硬件条件和开展多岗位协同的空间。

(2)所涉及专业长期以来在各方面的不断探索,建立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到最终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一整套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多岗位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经验。

(3)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上海市乃至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较多。

(4)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国内著名高校深造的学生人数、涉及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同时也使上海电力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声誉继续显著提升。

(5)教师通过出国培训、去企业产学研践习、国内访问学者等方式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并能指导学生们参与自己或企业的教研、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

(6)通过国家有关部委、行业主办的各类认证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直接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7)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课程实验报告、大型作业报告和实习报告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与实践效果。

(8)所涉及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不断规范化和优化完善,积极参与校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与的学生们深受培训企业和就业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吴杨.面向现代经营者素养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1-15.

[2]李剑英.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在电器产业链中的实践[J].企业管理研究,2009(8):23-26.

[3]吕肖鹏,蔡建刚.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课程平台的构建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4-27.

第8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一)项目主题的形成负责这五门课程的有三位老师,针对课程内容及课程要求,三位老师共同拟定三个题目:

    1.某甜品生产厂家为生产一款高端曲奇需要从一新西兰奶制品厂家进口奶粉。

    2.某鞋厂为生产一款着名品牌鞋需要从意大利一皮革厂进口半成品优质羊皮。

    3.某玩具生产厂家为生产一款高端电子玩具需要从日本某电子厂进口电池。

    两个班级的学生每个班级分成三组,每组4~5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要求一个项目的双方要分属在不同的班级,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学生选好题目后即可以假定所在小组为一个公司,公司为一家已经存在的实际的公司。因为已存在的公司拥有比较全面的背景信息,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更加方便直接的定位公司、自己以及产品,更好的进入角色。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可以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学习专业术语的使用;可以在商务英语写作老师的帮助下书写公司简介,产品推广报告等;商务管理老师帮助学生学习公司活动、商业分析模式、公司的组织结构、资金的来源与使用、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的定价、分销、促销等。这一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可以体现为公司英文简介、商品介绍及推广报告、公司人员分工及职责分配、SWOT及PEST分析报告、市场营销策略计划书等。学生在分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以及团队成员的优势和劣项,在团队里进行资源分配,形成优势互补。

    (二)项目计划的设定学生已经在假定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分工,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在充分准备之后联系出口厂家进行贸易沟通,并在贸易意向初步达成的情况下,对贸易细节进行最终的谈判。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可以学习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国际贸易术语、包装、运输、支付、保险、贸易流程、合同等;从商务英语写作课中学习要约、询价、报盘、还盘、接受的书写方法;学习商务管理课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激励、商务沟通、团队管理、危机管理等;在商务谈判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商务谈判的原则、方法、程序以及从谈判之前到之后所要做的工作及注意事项等。阶段性成果可以为书面形式的要约、询价、报盘、还盘及接受;公司进行本次贸易的预算单;员工激励政策;对方公司背景调查的资料汇总;谈判小组成员分工;谈判计划书;贸易合同书等,学生还可以进行模拟谈判以增加谈判的胜算。这是知识大量积累的一个过程,每一个新的内容与所要完成的任务密切相关,学生会有意识的把这些与项目联系在一起,很快把知识应用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在团队合作、集体荣誉的激励下仔细思考、推敲、沟通,并相互帮助、鼓励、监督。

    (三)项目执行各小组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进入正式谈判。谈判的过程及成果即是之前所有知识积累及准备效果的集中体现。贸易合同书及谈判记录单是项目成果的最终体现。在谈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尽量不参与谈判过程,但需要在旁观摩,以便之后给出准确的评价和指导。

    (四)项目结束,评价和总结在项目完成以后,学生先以公司会议的形式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总结的内容包括对各项准备工作的评估,谈判过程中应用策略的评价以及完成整个项目的经验教训。评价和总结对项目教学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再次审视自己的学习目标、过程和效果,是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确认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问卷主要针对知识的学习情况、综合能力的训练以及性格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每个题目有五个层次的选项:

    (1)完全同意;

    (2)基本同意;

    (3)没有明确观点;

    (4)基本不同意;

    (5)完全不同意。

    从问卷的结果看,学生面对自己取得的成果普遍反映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知识学习方面,92%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88%的学生会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带有明确目标的扩大范围学习,提高了信息输入的数量和质量。80%的学生表示对进一步学习有所期待,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84%的学生表示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沟通,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的交流对合作及沟通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76%的学生表示对将来的职业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未来职业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去进行补充和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在性格的培养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92%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处理矛盾,并能够听进同伴的建议,这无论在性格培养上还是在心理健康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大多数学生通过项目学习表现出了合作性和分享精神,愿意为他人考虑,在自己完成任务的时候尽量方便后续工作的进行。这是在其它英语教学活动中很少涉及的方面,也更加健全了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积极性格的塑造。在评价和总结的环节中,各商务英语课程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评估学生们对自己的评价,以班级为单位从自己任课科目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及项目的呈现做出指导和总结。教师在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中,可以调整从选题、指导、激励、协调等环节的参与程度。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并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体现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规划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可以有侧重性的培养。

第9篇:运输市场营销课程总结范文

1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应用型”主要指人才培养单位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毕业生重点是而向生产一线,对应用知识要求较高的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具休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落脚点是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休系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而,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应以知识的应用为重点。

其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突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从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片而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课程休系建设方而应与行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休系,根据行业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牛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设计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保证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水_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分三步走:基本原理的课内讲授,校内实验、训练及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习三位一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选择上应突出学牛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牛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休,特别是要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作为载休的教学方法,提卨教学效果,强化学牛能力培养。

     2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休系建设应强调课程休系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整休优化,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及第二课堂通盘考虑,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人的全而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提高学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模块,培养方案要课堂、课外统筹兼顾,更好地发挥学牛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真正实现以学牛学习为主休,在保障基础的前提下压缩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时数;将实验、实践教学单独组成一个模块,分解到各年级,强化实践,使学牛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抓起,以应用型课程休系建设为核心和落脚点,以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牛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休系建设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而向基层、而向牛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充分调研行业发展情况、行业岗位及岗位成长目标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岗位能力需求,进而理顺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的关联,最后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休系。

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3.1物流专业初次就业岗位及成长岗位定位物流专业就业行业及岗位主要包括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仓储业务为主)、制造企业物流部门、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及其他企业及岗位。

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中:

初级岗位:物流市场开发、仓库管理、车辆调度、物流信息处理、客户关系管理、行政管理等;

成长岗位(2〜3年):市场部主管、仓储主管(经理)、运输主管、分公司(办事处)经理等。

制造企业中:

物流部门初级岗位:物流计划员、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物资采购、运力采购、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部主管、仓库主管、物流外协业务主管、供应链主管等。

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中:

初级岗位: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信息员、客户管理员、供应链专员等;

成长岗位:物流中心仓库主管、运输主管、配送部主管、供应链主管等。其他企业岗位有货代业务员、货代公司操作员、快递业务员、快递公司仓储员、客服人员、信息处理员等。

3.2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通过对典型物流企业、物流岗位的调研,可以得出下列物流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

业务开发的工作过程:寻找、筛选目标客户一客户及业务评估一递交物流方案书一客户确认一会同运作部门进行实施确认一签定物流服务合同一资源准备(计划履行合同)。

运力采购的工作过程:明确需求一分析需求和供应市场一编制采购计划一询价和报价分析一认证确定供应商一谈判一签订合同一关系维护一评价采购工作。

仓储的工作过程:接收入库(出库)指令一货物接运前的准备一货物接运一审核订单与进货单一货物或商品检验一接运信息的处理一储位的规划管理一货物或商品上架储存一储存环境条件的管理控制一盘点一盘点结果的处理一系统确认。

分拣的工作过程:接受订单一商品订单资料分析一确定拣货作业方式一制作拣货作业单据一安排拣货作业路径一拣货作业人员安排货物拣取一分货一系统确认。

配送的工作过程:领取装车单与配送单据一点验单据一按单清点货物一装车作业一按路线进行配送一配送异常信息反馈一领取并审理验收单据一返回验收单据。

运输的工作过程:接收指令一调度车辆一提货一在途跟踪一收货安排一费用审核。

合同维护与修改的工作过程:新客户合同登记一合同归档一按月对登记文件进行查询,看是否有需要续签合同一通知客户续签一如果客户提出新的需求,对需求进行处理一完成续签或终止合同工作。

关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报关资料及报关指令一根据运作的具体产品情况配合海关完成产品的清关流程一反馈清关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海关临时要求一协调海关处理相关问题。

商务工作的工作过程:接到客户业务信息一录入订单一根据业务需要牛成不同合同一根据合同拟制打印相关单据一传递相关单据到关务部和物流配送部并发出相应操作指令一搜集运作中的相关信息并反馈客户一协调客户及公司处理异常问题一配合财务完成与客户的对帐工作一跟催账款的回收。

客户服务的工作过程:①接受客户需求订单一录入信息系统一订单实施的组织和监督一对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一协调客户关系,进行投诉处理一对问题处理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②客户服务指令确认(仓储、运输、配送、综合)一录入信息系统一分单一应收费用审核一回单确认一电iS回访。

3.3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分工,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差别主要休现在岗位工作内容上。物流岗位工作能力需求主要休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的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休能力要求如下: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

3.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案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调研物流工作岗位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为基础设计物流专业课程休系,得出如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专业课程休系方案设计。

工作岗位属于普通第三方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部fJ、连锁企业物流中心(物流部门)。

工作任务包括物流市场营销、项目客户开发、仓储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商品养护管理、公路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运输场站规划与布置、电子商务运作、物流信息处理、国际、国内货物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物流项目方案设计、物流业务流程优化。

职业能力涵盖岗位工作知识储备、信息搜集及处理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物流市场开发能力、仓储与配送运作能力、运输的组织与运输流程优化能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运作的能力、(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业务运作能力、设计物流项目方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