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假如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假如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假如教学反思

第1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政治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反思、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是政治教师的职责。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教学前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认为: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政治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政治知识,传达政治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为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做到充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否能做到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政治;教学前教师所收集的教学素材是否致力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反思教学前所设想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反思是否能通过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思是否能通过运用交互式的多媒体手段帮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反思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教师只有做到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教学前的充分反思,才能确保教学不偏离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关注点,加强教学中反思

作为中学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政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政治”等理念的延续,加强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政治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等的培养更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为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是时刻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关注点,不断在反思中优化政治教学过程,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地放开手脚,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与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的作用,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当中培养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以下六项反思:一要反思是否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政治学具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要反思学生是否在自主阅读中主动发现了政治特征;三要反思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政治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四要反思学生是否在合作与探究中通过分析政治图表学会总结政治规律;五要反思是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要反思是否在突破学习难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关注点,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锻炼机会,使之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广泛提高。

三、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学后反思

第2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情景一:为了布置区域环境,我爬在叠高的小床上往屋顶上挂东西,孩子们看见了,都关心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呢?”“在挂东西呢。”“老师,你小心点哦。”“王老师,你当心。”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变得懂事多了,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他们的对话也越来越多了,每每听到孩子们的这些话语,我的心头都会荡漾着温暖和快乐,感受着师幼之间的亲切和默契。

反思:假如我是孩子

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也常常会有爬高、追逐等一些危险动作,我们一旦发现,往往会立即制止,甚至会批评指责,要求孩子下次不许这样。是一日活动的烦琐让我们变得急躁?还是安全的弦把我们绷得太紧?假如我是孩子,当我爬高、追逐时,我也一定想得到老师小心的呵护、温和的提醒,而不是严厉的批评与指责。老师,听到你温柔的话语,我的心头会很温暖,我一定会格外小心,老师,就让我试一试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所以,我们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当孩子发生这样那样的状况时,我们要学会安稳自己的情绪,注意提醒自己:假如我就是对面的孩子,我会是怎样的心情?我会有什么样的需要?……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只有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成长快乐。这样,孩子才愿意和你多交流,多亲近。在提倡师幼互动的今天,除了语言的互动,我们更应该注重心灵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理解,是宽容,是关怀,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和灵魂的碰撞。这是孩子教给我的。

情景二:教室里开辟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角,一到下课,孩子们就纷纷去观察、去浇水。姚宣羽急急地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施昕宏在捞小蝌蚪,还在弄金鱼。”听着孩子的报告,我有点生气,叫他们不要碰不要碰,就是不听话。但是,我还是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轻轻地走到施昕宏的旁边,温和地问道:“你在干什么呢?”“我在把小蝌蚪送回家,老师你看,这两个小蝌蚪跑到金鱼缸里了,金鱼会吃掉他们的,多危险呀。”我庆幸,幸亏刚才没有立即批评他,他的想法和做法,是多么纯真,多么善良!

反思:假如是我的孩子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让他拥有明媚的阳光,让他远离痛苦,保护他健康成长。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最关心他:当他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当他成功时,表扬他;当他遇到危险时,保护他;当他淘气时,耐心引导他;当他犯错时,不要过多责怪他;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拥有更多的伙伴。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将教给他友爱与合作。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会给他更多更多……

第3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一、 反思课堂引入

课堂的引入好与差,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课堂引入的好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形成好的、适合学生的课堂引入。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一课中,我最初是以实验引入的,原以为以实验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产生兴奋,从而达到好的效果。但通过课堂观察,事与愿违。经过课后反思,以实验引入并不是每堂课取得的效果都好。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他们会想:为什么不用已学过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学生产生了困惑。后来,我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写出已学过的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反应中哪些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形成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些条件要求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很显然没有课后的教学反思就没有课堂引入的进一步提高。

二、 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内容有多种,如反思教学方法、情景创设、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代用品的探究、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突发事情的应急处理等等。

下面我仅就教学方法和化学实验操作的教学反思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1. 教学方法的教学反思

例如,在教学《原子和分子》一课时,尽管书本和教学参考书都用了很多形象的事例,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的微观抽象的粒子的领悟。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还是有不少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在课后作了反思:书本和教学参考书用数字来表示微粒质量很小,虽然是具体的数字,但数字本身也是抽象的,学生一样感到难理解。后来,我在此基础上,再举了一个例子,如:原子、分子这些粒子小到超出我们肉眼的视野范围,但由这么小的粒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又能看到整体,而不能看到一个个具体的原子或分子呢?我打比方说:在一定距离,当一个蚂蚁超出我们的视野范围,我们是没法看见单个蚂蚁的,但假如很多蚂蚁集聚在一起,蚂蚁假如是黑色的,我们就可以看到黑色的蚂蚁聚集体,但还是看不到单个的蚂蚁。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小和由微粒构成的物质得到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课后多反思,自然会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 化学实验操作的教学反思

例如,我刚教初三化学时,上实验操作课,我和学生对操作进行探讨并给学生作了示范,然后让学生操作演练,学生经过几次练习还是出现错误。当时我认为自己的学生太笨,于是出现急燥的情绪和对学生语言的粗暴,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出现了更大的错误。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后来认识到一些操作自己认为是比较简单的,但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的初三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有些操作甚至还比较复杂,如量筒、滴管的使用等,再加上比较紧张,因此,学生不可能避免出现了错误。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应该要有充分的估计,事先多加强调,再就是如果学生还是犯了这些错误,也要心平气和的纠正,不可大声斥责,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第4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一、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发现自己教学上还有缺点有待改进。回顾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做得多思考得少。几个星期的培训,我的体会之一就是要与自己的昨天告别,要多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从以下方面做起:

1、加强文化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谈得上反思教学吗?一个课上得好的教师,缺乏理论的指导,不善于总结,更谈不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行为,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师。

2、丰富反思内容,提高反思能力。教师应根据实践情况及时地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反思,可以是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以是对成功的教学;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今后,我将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反思落到实处。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新课程改革以来,好多教师包括我,换汤不换药的把自己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教学,整个课堂完全在老师的思维指引下一问一答,表面看好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很少有自己思维的空间。我们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更累。那么科学课,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专家们的讲座大多围绕一个主线:那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课前要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作为老师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把教材转变成学生易懂易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2.让学生积极讨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解决疑难问题。讨论过程中要避免“优生唱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差生当听众”的现象。

3.养成习惯 教会方法

在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勤查资料、勤思考、勤请教等良好习惯。并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学习。从而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还需我们教师长期指导、督促。

三、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学生的心理。

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XX多名高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专断型教师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学习气氛低落,学习绩效明显下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避免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伤害呢?高教授的讲座至今还在耳畔想起,我的肤浅体会是:

1.教师应慎言行,学会仔细观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靠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错的阶段,对于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谨慎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会仔细观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2.加强师生沟通,学会互相交流,形成融合的师生关系

第5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语用教学”即强化语言运用的教学,也就是要关注言语形式,并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的功能。为此,“语用教学”既要“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

也要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和实践。

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用教学也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主要阐释的是本人对低段语用教学的实践和理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人教版第三册20《红领巾真好》

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是可爱的小鸟,

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清晨,林中谁最活跃?

是机灵的小鸟,

扑棱棱,飞来飞去,

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是“红领巾”来放鸟巢。

崭新的木牌上写着:“请爱护小鸟!”

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在这篇课文中老师适时地用形声字的规律如学习“叽喳”形声字时,迁移学习其他形声字“呱、叽、喵”等字的学习和积累,并学会使用动物的叫声词。

如教师引导:老鼠老鼠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喵喵喵等。同时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教会了孩子写字,如书写“领”“跃”

另外,在这篇课文中。教师还利用汉字的演变图形引导孩子去识字、认字,并学会运用。如“牌”字从甲骨文的动画中可知“牌”是指薄薄的片状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组词,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也学会了运用,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低段的语用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也就是在低段的教学中,要做到“四好”即“认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

案例二:二年级《假如》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

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

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小鸟呆在家里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

画一双好腿,

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小燕,

而是和我们一起

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第一、首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孩子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如 红红的太阳 太阳红红的

凉凉的鸟蛋 ( )的

( )的( ) ( )的

第二、其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很注重语四要素:读、说、背、演。

如,师:这棵小树需要帮助吗?从哪看出来的?你什么时候会缩着身子,什么时候会轻轻叹息?现在让我们演一演:你们每个人就是一棵小树,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卷着沙粒打在脸上,打在脖子上,凉凉的,小树们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看哪棵小树最可怜!这棵小树最可怜,我想问问这棵小树,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出示太阳)

通过演小树的“可怜”,提供高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使用“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并理解感情。

第三、我觉得,在语用教学中,要注重识字、写字、学词、写句,更要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同时也要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天性。

如:想象:没有一双好腿会给西西带来什么样的不便和痛苦?

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时,西西多么想――――(指导书写“操”)

当我们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西西多么想――――

西西如果有一双好腿,―――――

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通过给出的句式,对孩子进行语言运用的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体悟感情。

再如,出示课件(贫穷山区的孩子、干旱的大地、被砍的森林――)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________________

我要给____________________

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出示各种需要帮助的图片,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也降低思考的难度,另外,再辅以句式的引导,方法的指导,这样在仿写的过程中,难度适中,同时也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善良、想象力丰富的天性。

总之,我觉得要在低段的语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天性;

(2)四好:认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

(3)识字、写字、学词、写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4)阅读教学要突出四个要素:读、说、背、演。

第6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指导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需要处理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个三维教学目标不仅强调了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强调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的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与否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也符合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既追求科学的知识,又追求人文的精神,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完美无缺的,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技能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把学习比作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技能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与技能的坚实牢固,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这个核心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学活动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途径,二者密不可分。判定一节好课,关键在与有没有通过有效地教学活动完成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以教学案例《斑羚飞度》来说明这一问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用感情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体会言之有序的叙事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斑羚沉着冷静、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活动 :

一、故事导入,以情入境

1998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在中华大地,在洪峰中,一对夫妻抓住了一颗树,他们紧紧的抓住,后来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在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董方保明白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紧抓住树干的双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面对危险,妻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的。这是人类的真情绝唱,那么在动物界中, 也有出乎意料的壮举让人震撼。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积累字词

Zhì cuānxián shòu chuàng

峙 蹿 娴狩怆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乱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对峙:相对而立。

娴熟:熟练。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谁能将这个故事复述一下。

(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

2、试着用一句话概述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

四、品读课文

1、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很好,说明大家读懂了文章。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请你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而感动。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发言。

2、老斑羚们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心甘情愿地为年轻一代作出牺牲,是它们用可歌可泣的悲壮行为,铸就了种群生命的辉煌。谁能饱含感情的读一下斑羚飞渡的精彩情节?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斑羚飞渡的画面。

3、从课文中画出镰刀头羊的表现,并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4、课文中几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五、重点赏析

一群可爱的斑羚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碧绿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忧无虑地飞奔是多么惬意,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它们却飞来横祸,在伤心崖边,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上演了凄美、壮烈的一幕。鼓励学生朗读。先进行朗读指导,然后指生评价,最后学生进行语言赏析。

六、探讨主题(分组讨论)

文中猎人们早已为他们亲眼目睹的悲壮景象所震惊,作为读者的我们的心灵也为之震颤,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你谈一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

我设计的这几个点拨题,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我们共同探讨。

八、深化主题

现在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为一句话。

九、联想引申

假如你是那只准备牺牲的老斑羚,你在飞渡前会对小斑羚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一只已获救的小斑羚,你此时想对老斑羚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一名猎人,你目睹了这一切惊心动魄的场面,你会怎么想?

请以《假如……》为题写一段文字,写出你想和说的依据。

十、人类反思

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

第7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听到讲课老师提到“专业”一词,很有见解。“专业”就是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才显得重要,说明你做的好。反思一下,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不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呢?医生的不可替代在于他们医学知识的专业。我们老师的专业是什么呢?科学知识?文学知识?假如仅仅是如此的话,老师所从事的教学任务不过仅仅是各门功课的基础罢了。既然是基础就不存在不可替代,就不存在“专业”。

如何做一个专业的老师呢?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这个日益信息话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尚且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又怎么能教给学生一生所需的知识呢?所以,我们所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将来如何能够立足于这个社会,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习惯,拥有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独立的思想,成为文明世界的一份子。只要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就拥有的教师的专业性,应该属于好老师的范围之内。

说的简单,但具体起来我们对好老师应该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首先,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认识这个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假如我们自己都没有认识这个世界,又凭什么教学生将来立足于这个世界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学雷锋。我的老师,还有我现在的同事,他们在讲述学雷锋时仅仅是说雷锋如何如何的奉献自己,并要求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做。但我们在讲述奉献之前,或者同时,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立足于这个社会?一个人假如连立足社会的能力都没有,你又如何做到奉献?“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经历我们很多人都是有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个体属性和集体属性,个体属性代表着自私,但它却是我们存在的先提条件;集体属性代表这文明,所讲究的是奉献,是存在的升华,也是存在的另一条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把个体属性向集体属性靠齐,而不是简单的行使集体属性的内容。所以,我觉得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显得有些轻率。这样,无疑在教学生如何被别人欺负。

第8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问题假设;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78-01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同样也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一个精彩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深入文本核心去把握文章主旨。

一、从学生认知的需要来进行问题假设

问题假设的创设,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虚拟的生活情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把文本思想与现实联系起来,把自己假设成作者,以文本的内容来反思自己反思现实。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假设(对于题目就提出假设性问题的,每位阅读者都应该且都有能力去得出自己的不同于文本和他人的个性答案)。所以,教师们一般都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同学们只剩下三天光明,你打算怎样度过?……以引导学生切身的思考,让他们学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懂得感恩,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做到了学思合一。

语文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大都文质兼美,不少作品由于所处时代局限或者作者本人表达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常常有许多神秘的留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余地。而学生的再创造总是从满足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出发,因此从学生情感表达需要来假设问题,不仅能促使学生对原著的主题思想、创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有一种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情感的对话。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熟悉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二、从深度解读文本的需要来进行问题假设

文本的主题是作者在文本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意思,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去正确理解文本主题是阅读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为了在作品中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表现手法即写作技巧。编入中学教材的阅读文章都有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技巧,而有的文章的写作技巧特别贴近中学生的世界观、艺术观,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写作技巧的分析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借鉴写作技巧,又可以拓展阅读文本的资源,因此是十分必要的。贾岛的诗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既说明了好词佳句的得之不易,更强调了词句锤炼的重要性。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训练其实是对学生辨析式思维的训练,笔者认为应该把这种训练成为阅读教学的常规训练。因为通过分析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运用辨析式思维赏析语句的试题常见诸于试题当中,并且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运用辨析式思维赏析语句的通常问法是:某词(某句)好在哪里?假如把某词(某句)换成另外的句或词,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经典美文时,学生被优美的语言所陶醉,认为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请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中“钻”好在哪里,“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放在句末?当然,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做进一步假设:如果把“钻”字换成其他字,如“长”字好不好?如果把“嫩嫩的,绿绿的”放到“小草”之前形成正常语序,效果怎么样?并请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钻”描绘出的是初春时节小草的生长状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的形态和颜色描写得惟妙惟肖,让人感觉小草就像是一个新生儿,稚嫩、可爱,充满了希望。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采用了倒装的语序,原意是“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然而仔细一读,倒叙的句子比较有感彩,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与爱怜之情。只有在假设中,学生才能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以及“钻”这个词和倒装语句的妙处。

总之,问题假设蕴含着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和考究,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升阅读教学境界的教学方法。青少年正处在思维的活跃期,在教师长期合理假设的示范和启发下,学生自己也会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设。这些假设,只要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教师应该倍加爱护。课堂问题假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高效地、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灵活,更富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瑞萍.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1(03).

第9篇:假如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物理;思维;障碍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生性好动,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常凭自己的一些生活常识来思维问题,因此,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常常表现为思考不周密,跳不出问题的陷阱,经常出现误解、漏解的现象,这些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失去学习的兴趣,陷入恶性循环,最后沦为“学困生”。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学困生在思维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解决措施。

一、学困生思维的主要障碍

1.思维受生活经验的干扰

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使学生形成了一些有关于物理的初步概念,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些生活经验有的是正确的,有助于物理的学习,但多数是违背物理原理的。假如这些错误的生活经验不能改过来,就会产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

2.主观偏见代替了客观

每个人步入世界的时候,就与各种物质接触了,物理现象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学生学习了惯性知识后,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惯性的,但在被问到静止的物体是否有惯性的时候,不少学生还是认为静止的物体是没有惯性的。还如,学生总觉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是受到浮力的,沉在液体里的物体不受浮力。这些观点若不加以纠正,就成为了学习物理的严重的思维障碍。

3.不能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物理上很多的概念,记忆它并不难,但做到深刻地理解是不容易的。不少学生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抽象的本质,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因而成为学困生。例如,有一道关于欧姆定律方面的题目:某导体的两端电压是4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4A,则此导体的电阻是_;若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此时导体的电阻是_;假如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是_;导体的电阻是_。许多学生解答此题时,利用公式R=U/I,可知在U、I已知情况下求出电阻R的值,但是不能理解导体电阻大小是由组成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决定的,其实,这个导体的电阻是固定的,不会为零的。

4.忽视了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物理中的原理、公式都有一定的成立条件,很多条件有可能隐藏在题目中。比如,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220V,水的密度是1000kg/m2,等等。在解题的时候,假如思考不缜密,就容易忽视,从而导致误解或错解。如有这样的一道题:一辆汽车在平直马路上,5min内匀速行驶了2km,假如在前进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3000N,那么这辆汽车的功率是多大?这道题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含条件: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汽车在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汽车的牵引力等于前进时所受的阻力。这样就能根据P=W/t=F·S/t=f·S/t解出功率的大小了。但某些学困生却不知道隐含条件,冥思苦想后,还是无从下笔。

5.没有分类、归纳的能力

初中物理概念比较多,而且很抽象,假如学生没有分类、归纳的能力,常常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那么就会形成思维障碍。比如,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很多学生不能按照物距变化的规律进行记忆,而是直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常把幻灯机的规律写在照相机上,弄出很多笑话来。

6.思维僵化、定势

不少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不会变通,常将思维局限在某一固定的模式上,解决物理问题套路化,用习惯的思路解决问题,从而造成失败。

7.缺少生活常识

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的时候,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识。比如,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0N,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如果这些常见的数据不知道,就会出现解题错误。比如,有些学生把鸡蛋的质量写成500g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克这个单位没有任何感知。

二、解决学困生思维障碍的策略

1.强化概念教学,增强思维混乱的免疫能力

概念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也是思维的最终结果。如果概念混淆不清,必然会导致解题犯错。因此,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形成概念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体验中形成,不能依靠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物质密度知识的时候,给学生需要的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形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定值,表示了物质的一种性质;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也应该请学生自己做实验,探索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而不是由老师讲解获得。此外,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解档案,一本由学生记载的错题集,远比一本名师资料对学习作用大。

2.加强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思维的障碍。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是每个老师注意的问题,那种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大容量的训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加速了学困生的形成。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老师应该采取精讲精练的教学方式,特别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思维上出现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暴露问题。特别是那些由生活经验干扰而造成的思维障碍的“多发地带”,更应该多设计一些问题的陷进,从而便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困生接受“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解物理题目之前,要充分地阅读题目,认真分析题目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想象出物理变化的过程,然后弄清楚已知条件,排除干扰的数字,再根据所求的量,寻找适合的公式、解题方法。在利用图像解题的时候,要看清图像所描述的物理量,明白纵坐标、横坐标各表示的物理量,有时候需要作一条辅助线才能寻找出物理规律。所有这些,都属于审题阶段。在解题的时候,要写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叙述文字的本身就是一项思维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不至于乱代公式。当然,书写文字说明的时候,语言要简练、精准,不能冗长而不达题意。解题后要反思,审视答案的正确性。比如,用2kg的干木材,完全燃烧去加热3kg,20°C的水,问最后的水的温度是多少?很多同学只顾将解题结果写上,不见反思。其实,水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C,最后的答案肯定不会超过100°C的,否则就不符合常理。因此,养成审视答案习惯后,就不会再上题目的当了。

总之,让学困生掌握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物理概念、公式、原理,有助于实现对他们的转化。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是解决学困生转化问题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学困生思维错误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国梁编.物理学习指导用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