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诊断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模型诊断技术是基于数学知识发展而来的诊断技术,同时,融合了动态检测技术及传感器技术。通过分析与处理采集的机电设备参数,实现对故障的诊断。该种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才能确保故障诊断的高效性与有效性。
2智能诊断技术
智能诊断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特征比较技术,通过对人脑的模拟,对故障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该种技术的重点在于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故障特征数据库,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将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以实现对故障的诊断。目前来看,神经网络系统以及专家系统是比较常用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3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仅仅掌握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还不能确保机电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最重要的还应能够注意应用时的事项,以充分发挥不同诊断技术优势,完成对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与分析,为提高故障排除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那么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接下来进行详细的探讨。
3.1重视矿山机电设备日常故障检测
研究发现,矿山机电设备应用过程中很多故障的产生多由日常检测疏忽引起,因此,为及时发现机电设备故障,防止故障的进一步蔓延,应加强对其日常检测的重视。首先,制定详细的日常检测工作制度,明确对机电设备日常故障检测的工作细节,尤其应根据矿山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将相关的日常检测工作落实到个人,确保日常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建立科学的日常故障检测工作机制。调查发现,部分技术人员依据相关工作制度,履行了日常检测的职责,但由于工作机制不科学,导致故障不能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致使机电设备带病运转的情况较为常见,使机电设备发生重大故障带的机率大大提高;最后,加强诊断技术人员日常故障检测的思想教育。技术人员是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主要负责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会给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矿山开采单位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位技术人员提高对故障诊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职业素养,从而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履行职责,确保矿山机电设备日常故障检测工作的圆满完成。
3.2注重重要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
矿山开采中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机电设备,例如高压异步电动机、采煤机、矿井提升机等,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矿山开采进度及产量,因此,对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时应分清主次,借助专门的故障诊断技术,加强对重要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首先,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学习重要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总结重要机电设备常见故障,从而采取针对性故障诊断技术,以提高故障诊断有效率;其次,灵活运用多种故障诊断技术。一些重要的矿山机电设备处于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引发故障的因素多而复杂。有时仅仅采用一种故障诊断技术很难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定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熟练应用不同机电设备故障检测技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定位故障;最后,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技术人员应时常结合自身实践,不断总结与反思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巧,总结出适合自身的一套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提高自身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水平。
4结语
关键词:?数控机床?PLC故障诊断;故障维修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数控设备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复杂的先进加工设备,是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要发挥数控设备的高效益,就必须正确的操作和精心的维护,才能保证设备的利用率。正确的操作使用能够防止机床非正常磨损,避免突发故障;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可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延缓劣化进程,及时发现和消灭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安全运行,故障诊断是进行数控机床维修的第一步,它不仅可以迅速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也可以起到预防故障的发生与扩大的作用。
二、故障的调查与分析
这是排故的第一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主要应作好下列工作:
①询问调查?在接到机床现场出现故障要求排除的信息时,首先应要求操作者尽量保持现场故障状态,不做任何处理,这样有利于迅速精确地分析故障原因。同时仔细询问故障指示情况、故障表象及故障产生的背景情况,依此做出初步判断,以便确定现场排故所应携带的工具、仪表、图纸资料、备件等,减少往返时间。
②现场检查?到达现场后,首先要验证操作者提供的各种情况的准确性、完整性,从而核实初步判断的准确度。由于操作者的水平,对故障状况描述不清甚至完全 不准确的情况不乏其例,因此到现场后仍然不要急于动手处理,重新仔细调查各种情况,以免破坏了现场,使排故增加难度。
③故障分析?根据已知的故障状况按上节所述故障分类办法分析故障类型,从而确定排故原则。由于大多数故障是有指示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对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诊断手册和使用说明书,可以列出产生该故障的多种可能的原因。
④确定原因?对多种可能的原因进行排查从中找出本次故障的真正原因,这时对维修人员是一种对该机床熟悉程度、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考验。
⑤排故准备?有的故障的排除方法可能很简单,有些故障则往往较复杂,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工具仪表的准备、局部的拆卸、零部件的修理,元器件的采购甚至排故计划步骤的制定等等。
三、电气维修与故障的排除
这是排故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如前所述,电气故障的分析过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过程,因此电气故障的一些常用排除方法在上一节的分析方法中已综合介绍过了,本节则列举几个常见电气故障做一简要介绍,供维修者参考。
(1)电源?电源是维修系统乃至整个机床正常工作的能量来源,它的失效或者故障轻者会丢失数据、造成停机。重者会毁坏系统局部甚至全部。西方国家由于电力充足,电网质量高,因此其电气系统的电源设计考虑较少,这对于我国有较大波动和高次谐波的电力供电网来说就略显不足,再加上某些人为的因素,难免出现由电源而引起的故障。
四、维修排故后的总结提高工作
对数控机床电气故障进行维修和分析排除后的总结与提高工作是排故的第三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应引起足够重视。?? 总结提高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详细记录从故障的发生、分析判断到排除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的各种措施,涉及到的相关电路图、相关参数和相关软件,其间错误分析和排故方法也应记录并记录其无效的原因。除填入维修档案外,内容较多者还要另文详细书写。
②有条件的维修人员应该从较典型的故障排除实践中找出常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理论性探讨,写出论文,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在有些故障的排除中并未经由认真系统地分析判断而是带有一定地偶然性排除了故障,这种情况下的事后总结研究就更加必要。
③总结故障排除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图样、文字资料,若有不足应事后想办法补济,而且在随后的日子里研读,以备将来之需。
④从排故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制定学习计划,力争尽快补课。
⑤找出工具、仪表、备件之不足,条件允许时补齐。
总结提高工作的好处是:
①迅速提高维修者的理论水平和维修能力。
②提高重复性故障的维修速度。
③利于分析设备的故障率及可维修性,改进操作规程,提高机床寿命和利用率。
④可改进机床电气原设计之不足。
⑤资源共享。总结资料可作为其他维修人员的参数资料、学习培训教材。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一、招生人数
学院2016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46名,实际招生人数以总部下达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我院博士研究生只面向现役军人招生,报考2016年博士研究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品德优良,遵纪守法,立志献身国防事业;未受过纪律处分。
2、军队在职干部按师(旅)级单位推荐、军级单位政治部审批、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门核准、总政治部干部部备案的程序进行审批,由师(旅)级单位干部部门开具介绍信。军队院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经所在院校政治机关审批同意。
3、身体健康,体能达标,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6年9月1日以后出生)。
4、在职干部须获得硕士学位,其中本院在职干部报考工学博士须有被SCI或EI收录的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在中文核心期刊(含录用通知)或国际会议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高职人员推荐。
三、报名手续
考生持公民身份证和军官证(学员证)于2015年9月20日至30日到学院教学实验综合楼研究生招生办公室(1127室)报名,外地考生可函报。报名时应提交:
1、填制完毕的《2016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和《报考军队院校研究生政治审查表》(9月1日后,院内考生可从学院研究生处网站下载;院外考生可来电索要)。
2、已获硕士学位者,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及评阅意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已发表学术论文版权页或录用通知。
3、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于获得证书后补交)。
4、档案所在师(旅)级单位干部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信。
5、一寸正面半身免冠照片3张,报名费300元。
上述手续齐备,审查合格者发放准考通知,考生可于10月9日到研招办领取《准考证》。
四、考试安排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值为600分,包括六项内容:英语笔试、数学笔试、科研学术成果计分、硕士学位论文评分、专业综合面试、综合素质面试,每项内容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拟定于2015年10月11至12日,考试地点和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五、其他
1、考生可于2015年11月初查询录取情况,入学时间为2016年3月份(详见通知书)。
2、我院提供部分往年考试试题,考生可登录学院研究生处网站下载。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谭继帅(参谋) 手机:13831189507座机:0311-87992123(地);0221-92123(军)
E-mail:tanjishuai@126.com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7号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50003)
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
专业综合(面试)
数学(笔试)
080200机械工程
01机械性能检测与诊断
张英堂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矩阵理论
02地面运载平台维修理论与技术
张培林
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
03机械振动与冲击防护
白鸿柏
振动理论
04机电液集成系统控制技术
何忠波
车辆工程
05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倪新华
断裂力学
080300光学工程
01军用光电系统设计与应用
刘秉琦
陈志斌
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测试技术
矩阵理论
02激光技术
沈学举
激光原理及应用
03光学信息安全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光学信息安全
04微纳光学
汪岳峰
光电子技术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黄考利
测试技术
矩阵理论
02精密仪器与微系统
王广龙
03装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
李洪儒
测试与诊断技术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04网络安全技术
王 韬
计算机网络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1装备测试与故障诊断
尚朝轩
测试与诊断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02火力与指挥控制理论及应用
全厚德
孙世宇
数字信号处理
矩阵理论
03武器系统建模与仿真
朱元昌
系统仿真
04电子装备自动测试、故障诊断及可靠性
蔡金燕
测试与诊断
05目标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
王春平
图像工程
06精确制导理论与技术
杨锁昌
精确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
07无人机数据链抗干扰技术
陈自力
线性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
08目标探测与识别
马彦恒
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控制理论
09飞行器控制
齐晓慧
线性系统理论
10无人机协同控制
李小民
现代飞行控制理论、导航控制技术
11无人机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
王长龙
数字信号处理
1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
徐 瑞
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
082600兵器科学与技术
01装备轻量化技术
郑 坚
火炮与自动武器原理、材料学
应用数理统计
02兵器试验理论与技术
秦俊奇
火炮专业相关理论
矩阵理论
03装备维修理论与技术
陶凤和
火炮与自动武器原理、现代机械测试技术
04兵器性能检测与诊断技术
房立清
机械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武器系统装备知识
应用数理统计
冯广斌
火炮与自动武器原理、工程信号处理、现代机械测试技术
矩阵理论
05兵器结构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王瑞林
枪炮设计原理、振动理论、电磁场理论
06武器系统仿真与虚拟样机技术
马吉胜
振动理论、动力学仿真
07弹道学理论及应用
宋卫东
弹道学理论、制导理论与技术
08弹道修正理论与技术
弹道学、自动控制与导弹设计理论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09兵器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
唐力伟
振动理论
10兵器新材料技术
王建江
材料学
应用数理统计
11弹药系统设计与试验评估
高欣宝
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在信息化弹药工程中的应用
矩阵理论
罗兴柏
爆炸及其防护技术在弹药保障中的应用
12弹药保障与安全技术
安振涛
炸药理论、弹药保障及安全风险评估
穆希辉
弹药保障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13信息感知与控制技术
齐杏林
弹药引信论证、设计、试验及评估理论与技术
14防护材料与特种能源技术
杜仕国
防护材料与特种能源技术及其在弹药工程中的应用
矩阵理论
15电磁发射理论与技术
雷 彬
电磁场理论、测试技术
16武器系统建模与仿真
苏群星
武器系统仿真与模拟器设计
17红外图像末制导技术
高 敏
弹道学、自动控制与导弹设计理论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18装备维修保障理论与技术
贾希胜
石 全
康建设
赵建民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
应用数理统计
朱小冬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建模与仿真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19装备维修性理论与应用
郝建平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虚拟仿真
20电磁防护理论与技术
刘尚合
魏光辉
电磁场理论、微波与天线
矩阵理论
王庆国
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固体物理、电磁场理论
谭志良
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微波与天线
21脉冲电磁场测试技术
朱长青
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数电模电
110900军事装备学
01装备保障信息化
卢 昱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军事运筹学
02装备保障理论与应用
石 全
军事装备学、战役基本理论
应用数理统计或军事运筹学
于永利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建模与仿真
军事运筹学
柏彦奇
高 崎
1、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但不论是实践水平或是理论水平的衡量,均应与同类成果当时的现有的水平相比较,如与国外的、国内的、本地的同类课题水平比较才能给予评价。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 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一是与临床联系的课题,二是可重复性。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否用科学方法来证实,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⑴ 进行科研设计时即有周密的考虑,排除一切对结果可能干扰的不利因素;⑵ 要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⑶ 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⑷ 无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其结果的分析要从实际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切忌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 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 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再寻找主题;③ 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 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 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 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 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 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 文献综述 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 专题讲座 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座和高级讲座。
3.9 其他还可包括:述评、学术交流、专题笔谈、经验介绍、简讯等。
4、医学论文的基础结构
医学论文(论著)的具体撰写,一般可分为题目、序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项。
4.1 题目:论文的题目必须切合内容而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明确表达论文的性质和目的。题目一般都采用主要由名词组成的词组来表达,且标题不宜过长(一般少于20字)。
4.2 摘要:全文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资料数据,提出有意义的结论(包括阳性及阴性)。具体按四要素来书写中、英文摘要:目的(Objectives )、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 ),中英文内容要一致。字数控制在 200 字左右。关键词或主题词3 ~5条。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 位以上加“et al”。
序言: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100 ~200字。
4.3 材料和方法:这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对于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在事先:⑴ 选择好合适的即合乎一定条件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⑵ 采用一定的实验、诊断或治疗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方法、器材试剂、药品);⑶ 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与他人结果比较并综合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简明准确、材料完整及可信。
4.4 结果: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起来,在处理这些原始资料时,应是随机,客观地加以分析,不应有意无意地加以挑选。对于一些阴性结果,不必一一列出。尽量组织严,符合逻辑、进行对比观察。
4.5 讨论:论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探讨 “ 结果 ” 的意义。
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⑴ 主要的原理和概念;⑵ 实验条件的优缺点;⑶ 本人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突出新发现、新发明;⑷ 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⑸ 尚未定论之处,相反的理论;⑹ 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讨论 ”的内容也以精简为原则,要能讲清楚主要的论点,已经谈过的不宜在这一节里予以重复。在结论的问题中避免以假设来 “ 证明 ” 假设,以未知来说明未知,并依次循环推论。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1.选题依据:
在运动成绩水平高,参赛对手多,成绩水平相接近,成败得失关系明显,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举重比赛中,抓举和挺举比赛试举的高成功率是充分发挥运动成绩水平,战胜对手的制胜战术。凡是较好的发挥了成绩水平,战胜对手的比赛都是以高成功率获得成功的,凡是不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比赛都是因成功率低造成的。
2.1比赛结果及其影响
2.2试举成功率低是比赛发挥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2.2.1高试举成功率是现代举重比赛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稍加注意总结研究,均不难得出现代举重比赛中,只有获得高试举成功率,才能在强手如林紧张激烈的高水平比赛中获胜的论断。这是现代举重比赛的特点和要求。
2.2.2高试举成功率是充分发挥比赛水平的实践依据
现代举重比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均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凡是成功的比赛都是高成功率充分发挥水平的结果,凡是失利或失败的比赛均是成功率不高的结果。
2.3.3抓举挺举比赛中高试举成功率获胜的理论根据
在抓举、挺举比赛三次试举中竞技状态水平不断发展提高的有关规律,是第一次试举中竞技状态水平要低于本次比赛中所具有的预期的最高比赛实力水平,第二、第三次试举中才能达到本次比赛中应能达到的预期的最高或超最高破纪录的比赛实力水平。
2.3.提高试举成功率的有关对策
2.3.1.必须明确和掌握举重比赛中竞技状态水平的发展变化规律。
只有对比赛中三次试举竞技状态水平不断发展提高变化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把三次试举,尤其是第一次试举的重量切实、果断、准确地要到符合运动员第一次试举中竞技状态实际水平,才能保证试举成功,才能保证提高试举成功率。
2.3.2.切实做好比赛实力水平的诊断
只有切实做好比赛实力水平高低的诊断,才能根据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比赛实力水平的高低,安排抓举、挺举各次试举的重量,这是获得高成功率的首要的根本的前提条件。诊断结果不准确,不可靠,不能反映运动员这次比赛中客观真实的比赛实力水平,就没有依据,就不可能安排好各次试举,尤其是第一次试举重量,不可能获得高试举成功率。
2.3.3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及第二、第三次试举重量。
上文论证到第一次试举的重量是在抓举和挺举第一次试举体内外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比赛竞技实力水平,它区别于第二次试举、第三次试举所能举起的重量,一般均低于第二次第三次试举的重量,低于比赛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比赛实力水平。
2.3.4.比赛中技能能力的制胜作用
对于第一步提铃、预蹲制动等对整个抓举和上挺所起规定性决定性影响和作用的关键动作,训练中就要狠狠地抓重点抓,比赛中更要重点观察,重点分析,重点指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分重点与非重点动作技术,乏乏的面面俱到的抓,或抓住非重点动作丢掉了重点动作,颠倒了因果关系,动作技术的指导必然针对性不强,盲目性很大,或"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提高比赛试举成功率的技术效果收效必然甚微。
2.3.5抓举和挺举比赛中战术要求有所不同
暂时少考虑,甚至不考虑抓举比赛中举起多少重量总成绩才能战胜对于的战术需要。挺举比赛中,则要在做好比赛实力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在保证第一次试举成功的基础上,根据战胜对手或冲击纪录的战术需要,第二次、第三次试举中就应发扬大胆拼搏,甚至不畏风险争取成功的精神选择确定试举重量。
2.3.6做好后场热身准备活动
举重抓举、挺举比赛各只有三次试举的机会,并且第一次试举的重量一般达到本次比赛所具有的最高比赛实力水平95%左右。因此登场比赛前运动员要在后场进行热身活动,把竞技能力水平活动到接近最高水平。另外,临场比赛中每两次试举之间应根据间隔时间的长短安排热身活动。
抓举比赛后。尤其是抓举比赛发挥较为满意,而忽视了及时进行挺举准备活动的情况,因而没有充分活动热身,导致挺举不顺,甚至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现。
2.3.7做好不可测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因此,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利于比赛顺利进行的意外问题,应根据以往比赛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出尽可能的预测和应对预案。如后场准备活动的试举和时间间隔在诸多选手增加试举次数或减少了试举次数,不符合本人预先估计和安排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安排;对手加重方案突变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应对;临场比赛中发现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与原诊断有较大的出入,如何选择更改试举重量和战术方案;运动员动作技术、心理素质可能出现哪些变化,采取何种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运动员可能出现哪些运动性创伤,如何应对处理;竞争对手比赛中的状态可能有所变化,如何改变战术,战胜对手......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利于比赛顺利进行,不利于提高试举成功率的事件应尽可能作出缜密细致的分析、预测和估计,并作出具体应对处理的预案。
对于比赛中出现的出呼意料出乎常规的不利于比赛顺利进行的突发事件,首先要沉着冷静,及时地分析思考解决方法,第二切实根据运动员的比赛实力水平安排解决应对方法,切忌头脑发热,行为慌乱,甚至孤注一掷,采用不切合运动员比赛实力水平的有关处理方法。
2.3.8 切实贯彻执行"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由于每个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存在诸多不同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只有根据不同的具体特点和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预期的高试举成功率。下面我们就运动员之间与提高试举成功率有关的诸多特点和差异举例简要分析。
3.小结
提高试举成功率的具体对策是必须全面深刻认识举重比赛三次试举中竞技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变化规律和现代举重大赛中高成率的制胜作用等;切实做好比赛实力水平的诊断;选择好三次试举尤其是第一次试举的重量;深刻认识动作技术等技能能力在比赛条件下的制胜作用;掌握抓举和挺举比赛中的不同战术要求;安排好后场热身准备活动;做好不可测突发因素事件的应对预案;切实贯彻执行"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顾鸿泉等《论王海龙首夺全锦赛冠军的战略战术运用》《竞技举重与运动训练论文集》,长城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五届全国举重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2000年11月,青岛,原载《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2月,第三十八卷
顾鸿泉著《现代举重比赛试举重量的选择》《竞技举重与运动训练论文集》长城出版社,2005年7月,第四届全国举重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1998年10月,长沙
顾鸿泉著《析运动员竞技状态教练员诊断法》《竞技举重与运动训练论文集》长城出版社,2005年7月
目前整体上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1)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根据课本讲义上的内容进行灌输式讲授,粉笔+黑板+口头讲授,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内容陈旧,在学生来看,是以背书为主,较难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2)实验室硬件条件相对不足。分子诊断学实验在所需的硬件设施上往往需要投入的经费较高,加之对授课教师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要求也较高等原因,使得实验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3)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实验教学不仅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单纯地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专业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传统的分子诊断学实验主要是一些基本操作技术,以验证理论为目的,学生机械地按已有的操作步骤进行,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科研思路。因此,为了后续学科的学习和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医学发展要求的高级检验医学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运用趋于综合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科学思维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关键环节。
2优化实验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根据多年教学、科研和临床的经验,笔者认为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2.1多媒体组合教学
医检专业本科教育开设分子诊断学时间不长,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期待改进的地方,其中实验教学软件这方面就比较欠缺,国内目前难以购置较好的整体优化的分子诊断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和影像教学片,创作整体优化的分子诊断学应用型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提高分子诊断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并为暂时尚不具备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型分子诊断学实验提供较为理想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录像机、大屏幕投影仪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进行整体组合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和电视教学片等教学软件,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理论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或动画等方式,为学生演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器材的工作原理和规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知识以及实验原理和步骤等,这样学生可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实验技能的理解。教师还能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外,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联合应用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向学生展示现代分子诊断学研究设备、新的研究技术以及受实验条件、学时和安全性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到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分子诊断学实验的最新研究手段,同时同学们还可以掌握规范正确的操作,又可在网络上模拟整个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达到加深学生对分子诊断学实验的整体认识和掌握常用疾病针对性实验室检测的目的,实现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大家共同学习,学习的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改变,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空的制约,并可实时进行。通过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2分组讨论
在实验前可设置与实验相关的临床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以及结束后,针对预设性问题、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异常的结果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不仅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和结果的理解,还可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3双语教学
根据实验相关内容,结合分子诊断的最新知识和学生外语水平实施双语教学,同时教师向学生讲授查阅文献的途径、技能和方法,并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的论文文献。双语教学有利于鞭策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专业英语水平的能力,指导学生查阅国际最新的文献资料,及时了解前沿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丰富课外科研知识。
2.4实验报告论文
采用论文的形式写实验报告,根据原理、操作步骤,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充分论述,借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可为日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2.5完善实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及不断加入的、随技术发展的、能与临床学科通汇贯通的先进性、临床型实验,以疾病为主线,以国家批准的临床常用的诊断试剂盒为材料。另外还可以将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到综合性实验中,用新颖、前沿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的兴趣和主动性。经过这些综合性实验加强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强化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按教学规律和大纲要求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选择临床应用型分子诊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关键技术为题材。拟为:(1)质粒DNA的提取;(2)真核细胞DNA和mRNA的分离纯化;(3)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4)DN段的连接;(5)核酸的鉴定;(6)重组质粒在体外的表达;(7)表达产物的分离和纯化;(8)Westernblot;(9)转化与转染;(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1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丙肝病毒RNA;(12)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13)CD4+CD8+绝对计数;(14)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15)DNA指纹分析;(16)改良TRAP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其中核酸的分离、纯化、酶切、连接、鉴定与表达是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的技能训练,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临床上用于绝对定量病患体内微生物核酸量的最常用的方法,流式细胞术属于临床常用的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的检测手段,改良TRAP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是综合性实验,包括提取小鼠组织DNA、匀浆、测蛋白含量、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3结语
关键词:现状;新基本理论;新动作研究与实践
一、竞技体操创新研究的现状
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和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过程中,一直在对竞技体操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国际体联恢复我国的合法地位,参加国际比赛的次数增多之后,我国对竞技体操创新的研究步入崭新阶段,在动作技术、动作连接与编排、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多以竞技体操各个运动项目动作技术为对象分别进行。以自选课题、独立完成的形式为主。
二、竞技体操创新基本理论研究
竞技体操创新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创新规律、原则、方法的研究,基本技术与难新动作创新关系研究,创新思维研究,创新意识研究等。这反映了我国对竞技体操基本理论研究是比较重视的。而且随着现代竞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基本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从训练、比赛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创新是体操生命;创新是运动员夺取世界冠军的重要法宝,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研究是他们科学创新的基础。赵山成首次全面论述竞技体操难度动作发展方法。该论文将体操难新动作的发展概括为:“难度递增法、串联组接法、推测填充法、过程停格法、演绎复合法、借鉴移植法、飞行换握法、选择跳下法、动作逆转法、实用综合法”等方法。随着竞技体操的发展,比赛也变得更加激烈,创新需要也更加强烈。对创新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向综合全面发展。如薄云霄通过对世界体操和我国体操发展的回顾,阐述了创新意识在体操创新中的重要性,揭示了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即新颖性、价值性、针对性和超前性。
三、竞技体操创新动作研究与实践
(一)新动作设想、设计和实验研究
新动作设想、设计和实验研究一直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最为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成套动作的起评分和运动员能否在比赛时取得好成绩。对难新动作设想、设计与实验研究的论文,大多数都是研究者根据当时竞技体操发展趋势和规则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80年代初、中期,由于当时单杠、跳马项目单臂动作的流行,各国运动员创新了一大批由单臂完成的高难动作。有单杠的单臂大回环转体系列动作、跳马的单臂完成的前手翻转体系列动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规则对这类动作进行限制,创新就越来越少。虽然对新动作设想、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很多,但大多数研究着只是对动作进行了简单设计,而对新动作设想、设计与实验深入研究的并不多。这些新动作的设计,既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又甚于竞技体操各项技术发展的逻辑脉络,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论证。
(二)难新动作力学分析与技术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仪器的先进性也在不断提高,技术诊断的反馈速度也加快。从研究对象看,主要集中在对各项目中难新动作和某一类高难动作的系列研究上,对该动作技术进行诊断,为技术的改进和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孙亦光对动作技术进行了力学分析,对动作技术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改进意见;吕万刚等通过对难斩创新动作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其技术特征,提出了动作技术改进建议和继续发展高难动作的可能性。还有黄力平等对优秀运动员跳马“踺子上板转体180°前手翻屈体前空翻”技术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动作技术的运动学三维特征,找出了影响该动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为促进该动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三)难新动作连接或成套动作编排研究
随着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加分因素的变化及加分分值的不断提高,对这方面研究的论文也逐步增多起来。增加连接技术的难度成为竞技体操技术难度继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难新动作之间连接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成套动作的编排创新之中,主要是通过难新动作直接连接或者减少完成高难度动作的预备性动作来增力,难度价值。这方面研究论文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①是对某个项目两个难新动作连接的研究,如赵跃珍对女子平衡木上法D+D难度连接进行了研究;②是对成套动作设计编排研究,如张云贵教授和熊景斌教练合作研究了陆莉高低杠D+D+D高难连接技术,通过训练实践,使陆莉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取高低杠冠军。③是对某类高难动作连接技术的系列研究,主要体现在单个动作创新和连接创新,将创新动作发展成为创新连接,通过连接不同类型的难度动作来达到提高成套动作价值的目的。这方面的论文有王栋良对快速后空翻连接动作的研究和董汉英对前手翻技术的研究等。
(四)难新动作训练方法的研究
不断创新训练方法是难新动作实现的根本保证,而每一个创新动作的成功实现,必定有它独特的训练方法。因此,创新动作与新的训练方法是紧密相关的。这些论文都是通过对难新动作及连接的技术进行分析,分别对完成难新及连接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成这类难新动作合理、有效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难新动作及连接的完成提供了新的训练方法。
四、结束语
创新是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竞技体操技术不断发展的契机。创新使竞技体操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促进了与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相关的所有领域的发展和变革。技术创新是竞技体操创新的核心,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是关键,而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以及场地器材设备等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显然,对竞技体操创新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竞技体操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启伟,陈小蓉.竞技体操创新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万刚,芦金锋.竞技体操技术创新方法体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