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第1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灌输和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机械很乏味,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词汇、语法、翻译等条条框框式的讲解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力,学生还容易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老师严格管教着课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

2.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片面。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课堂使用了多媒体就与时俱进了,有些课件只是为了不用黑板和粉笔,把过多的内容呈现在ppt上,这样学生就像张了嘴的小动物,等着妈妈的喂食。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主动的思考。

3.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上不够熟练,不能设计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教学课件。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推行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二、信息化背景下英语教学整合的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基本主张是一切为了学生。首先要体现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要购买学生能够使用的学习资料库。其次要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与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教育环境自主地学习。

2.教育信息化将使“教”与“学”更加灵活多样。通过借用多媒体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更新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中,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课程的任意起点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在线作业,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不再限于纸质的作业。学生还可以通过BBS论坛和老师进行互动。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的条件。

4.教材的改革。2010年,笔者参与了校本教材《商务现场口译》的编写,本课程已经开设了3届,07、08、09商务英语班及09应用英语班。本课程针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和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设计,针对特定的商务场合,设计实用性的学习内容,主题贴近常见的商务场景,视角触及面广,有利于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提高。本课程改革传统实践教学,开展各类商务场景模拟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发挥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其学习效果。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实践的检验,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2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际中本国和异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丢失与扭曲,要想方设法使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去除。

    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对精通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沟通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务活动的语言工具—商务英语,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商务英语涵盖了相关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例如财经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外贸英语、广告英语等等。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的特点是它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语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又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研究其语言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以掌握其翻译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上述这些权威的观点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仍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特别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具体到翻译就必须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

    例如我国在评比企业的等级时不少企业为自己是“国家二级企业”而自豪,但有的广告却把“国家二级企业”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语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标准的;劣质的)这里有“差的”含义,与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异,不如译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贴切些。

    语义信息等值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起码的对等。在这基础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种文化信息,翻译人员必须尽可能把原文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与译入语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种深层次的对等。在具体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语言翻译转换过程中这种文化信息的扭曲、丢失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译:“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比如:“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译者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这里译者把“两种文字”译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讨,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这里的“两种文字”应理解为“用两种文字写成的文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哪种“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译文似应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引起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几种情况

    世界各国每年至少有数万种商品被介绍到全球市场(其中多数被介绍到美欧市场),但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销路不佳,究其原因,盖因许多广告正文错误叠出,有拼写错误,也有句法错误,.还有用词错误及文化错误,出现“胡译”、“死译”等,所有这些错误都有损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销售,“国际营销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错误营销和广告战役中失败的废墟之上,他们中大多数失败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这些交流的错误和失败或者是由于忽视文化差异,或者是对文化差异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为避免这些差异引发的失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要探究了解这些差异的起因,力争在翻译时尽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译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语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为原料酿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没有添加某种水果的名称,则专门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译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体的酒,用dry(干)显然是矛盾的。其实在英语中,dry还可以解释“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汉译应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应译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有人把它翻译为“FourAsian Dragons”这样翻译似乎不妥.虽然在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汉语成语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来表达正面的含义,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在中世纪,“龙”( dragon)被视作罪恶的象征,圣经中恶魔撒旦被认为是“下he great dragon",这样,我们在翻译亚洲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四个在上世纪七、八+年代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和地区时,似应译成“Four Asian Tigers”较为妥当。

    上述错误之所以出现盖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无视所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似应从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异,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颜色的文化差异等处引起重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时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译到译入语中,等值的标准有时也较难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异会引起以下几种不对应的情形: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见或不被重视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发明并推出的新药层出不穷,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国药学界也无相应的中文产品和术语,于是只能采用音译法来分别译成“盘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又如国人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会从这一品牌联想到吉祥与胜利,但中国人却不会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把其音译为“娜基”,在国人的心目中也不会有什么联想,但译成“耐克”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穿鞋子总喜欢它能结实耐穿,取名“耐克”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即这种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难,克敌制胜”的意思,这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根据其音节和鞋类产品应该具有的特点而独具匠心的一种译法,但也不得不承认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现象,因为原商标“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想起了Nike女神,同样汉语中的“鸳鸯”常被用来指代夫妇,但译成“mandarin duck”则不会使洋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2原语文化在语言中有明确的指代,而译入语则须另行处理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六六大顺,八一八(发一发),但在英语中666却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发(财)的内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却是“7”这个数字,比如有一种碳酸饮料叫“seven-up",在译成中文时似不应译成“七上”,因为这会使人联想起汉语中的成语“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译为“七喜”则较为合适.

第3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网络环境三要素;建构主义;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一、引言

Internet的出现使信息传递速度、质量和范围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不但优化了信息环境,而且使信息本身增值。Internet所能提供的查询、统计、分析、检索等功能,使原本由人脑承担的一部分信息处理任务由网络来完成,这样就增加了出版信息的价值,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与时效性。Internet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容量最为丰富、速度最为迅捷、前途最为人们所看好。网络的触角如今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从网上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利用Internet网络资源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充分的扩展,学习的任务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传授知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尊重和发展;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自我体验和自主探究,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和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和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校是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教科研二百强学校,多次获省、市级电教先进集体表彰,开展电化教育研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每年都有较大的投入,现学校建有先进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国际性网站、大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千兆校园网工程以及每个教室和实验室都已配置先进的多媒体电脑小平台。我校顺应时展的需要,在温州市区率先于2001年9月在高一新生中开设了每周三节的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经过两年的摸索和研究,我们博采众长,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在建设校本课程和探索学生自主性学习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受到了温州市教育局领导的多次表扬和肯定,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我校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即全员参与、领导重视、学生积极和社会配合。我校赵鸣强老师代表我校所作的关于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的经验和总结在温州市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受到了与会学校的一致好评。但这些课程成果仍然是基于传统教育环境中的有限改革,并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成果有待进一步深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因此,我根据我校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理论假设:若能从教学实际出发,优化教学媒体的设计、选择、组合和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组织的一种开放性课程,使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科学,体会发现,体验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热情,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中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在学生和计算机之间能建立较高级的交互作用,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和教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支配学习资源,选择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在网络课上通过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个别沟通,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协商,学生在网络上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因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能真正发挥了计算机网络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为学生展示才能、享受成功提供了最大的舞台;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

二、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研究性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

第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研究性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

第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

因此,我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研究性学习具有科学性、时代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展,为学生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题,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四个学会"的要求。

三、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三要素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

信息化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第一、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即网上资源是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探索材料。

第二、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等为高中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即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

第三,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和项目(活动)管理工具。即网络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

总之,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重要的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英语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一方面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三要素为实施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符合教育信息化与英语教育现代化的潮流。

四、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策略

1、网上资源是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文献资料从哪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哪里来?当然,它们可以来自于书本、图书馆、博物馆等。但决不可放弃网上资源。目前国内的英语网站有数百个,国外的英语网站更是无数,它们均含有丰富的资源,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帮助教师在职进修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2、工具软件是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

高中英语研究型学习可分为文献研究、实验或观测、调查研究、建摸概括、畅想论证、思辩探究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包括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开展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其一般程序分为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等四个步骤。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比如,在实施具体研究阶段,“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结论。此时,文字处理软件(如:MSWord97/2000和WPS2000等)与电子表格软件(如:MSExcel2000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在撰写研究成果,“学生将研究结果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大字、模型、小品、漫画、图片、声像、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此时字处理软件(如:MSWord97/2000和WPS2000等)、电子简报软件(如:MSPowerpoint97/2000等)与网页(FrontPage)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

3.网络平台是合作研究与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组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我校采用的是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式研究。

个人独立研究可主要用于新课课前的学习任务或“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指导教师向全体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这么长时间的“作业”,教师如何对其进行监控?其它同学如何了解其进展?如何共享研究成果?在网站上定期其研究进展或用Email不定期的通报相关情况应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组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显而易见,网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比如,开始时,每个同学的搜集的资料和自己取得结论或形成的观点可以在网上;可以全组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网上,再继续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如此反复。

第4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网络 多媒体 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指以现代化的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伴随信息化的浪潮遍布全世界的。美国政府在1993年就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也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是发展以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引导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具体实施办法。信息化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再有时间、距离、国界的限制。本文从语境、语义的角度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2.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

2.1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室,利用现代技术开展教学新环境,使课堂教学不再呆板、模式化、僵硬化,而使课堂活起来,课堂内容动态化、形象化、立体化,学生能从多维空间感受教学的魅力所在。教学材料不再是单一的教科书、粉笔、磁带,而是光盘、声音、动感画面、录像及模拟的多维立体式景象。资源更加广泛,资源利用率更高,可以优势互补,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全球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素材和资料,学习不再是难题,现代化的辅助手段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信息化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资源类型包括:电子书、教育网站、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教学更富有个性化,学生学习更加自主化。这些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珍贵的便利条件,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互动学习。任务型教学也应用到信息化教学中,要求学生集体写作,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学生迅速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领会教学理念,学会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才是最重要的。

2.2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师不再是权威,网络知识丰富、迅速、准确、直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指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下去,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成了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成了学生的“合作伙伴、设计师、开发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受益者,应该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大胆开拓精神,这也是新时代对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宰。

2.3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一般来讲,教学改革都需要教学理论的支撑。建构主义理论是十年来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于这个大千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领会却是由人自己决定的。我们以个人经验为依据来建构现实世界,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各有差异。建构主义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获得外界信息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借助现有的资源,建构起知识的网络,最终获得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外部刺激后,重新加工信息,而不是成为被动的知识灌输者。建构主义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组建,具体做法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组织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3.提出适合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找到规律和全面看问题。

2.4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创设网络认知语境

语言原本就是为某种语境产生的,话语和语境有着天然的联系,无法隔离。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曾说,一个没有语境的话语仅仅是什么都代表不了的碎片。因此可以说没有语境或者情境的话语没有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语境决定语义,离开了语境,人们是无法得知真正的语义是什么。

语言的学习脱离不开语境,文化背景和情境会话在英语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可以在技术支持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和语境,学生触景生情,真实地再现给学生不一般的感受,教学素材的多样化也为教学提供支持。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学习不再刻板,大大减少了跨文化的语用失误。

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大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设定为:大学英语教育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将多种教学模式集为一体的理念。

这种教学的优点是,学生通过实践,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增强和文化迁移的过度。语境是个复杂的概念,何兆熊将语境归纳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两种。语言知识就是语言篇章中对上下文的理解和语言的把握,后者指的是知识的背景介绍、情景语境,以及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例如: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习惯用法、特殊表达、特殊的会话规则;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主题、人物间的相互关系。

2.5信息化教学挑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书本为指导,以课堂为学习场景。让学生从很狭窄的通道到达高深莫测的知识海洋深处,师生有些力不从心,都在搞疲劳战术,填鸭式教学模式遭到质疑。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束缚下,学生不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缺乏探索精神。

3.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好和坏就像孪生兄妹,总是同时降临,在感叹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

教师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很多老教师对新事物接受慢,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往往有点力不从心,跟不上改革的脚步,导致很多学校教学设备搁置不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教学资源,影响了信息化平台的发挥和推广,设备成了展品,笔记本电脑成了私人用品。还有的教师“新瓶装旧酒”,把上课的备课笔记和书本上的东西照抄到屏幕上,上课少了写字的时间,老师在上面读,学生在下面记,一节课全是抄笔记,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4.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师范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学能力,能够善于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师。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育注入了活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将会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6.

[2]严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学位论文].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5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后方法;翻转课堂;英语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6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78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广泛质疑诟病教学“方法”的理念。随着“方法”理念的渐行渐远,“后方法”理念被带到了理论研究者和课程实践者的面前。从诸多的外语教学著作中,我们看到教学法始终被看做是教师学习的主要环节。但是近二十年来,这种以教学法为中心的理念日趋遭受质疑,在这些年里,外语教学法经历了“放弃寻找最佳教学法”、“超越教学法”、“后教学法时期”、甚至引发过“教学法消亡说”。然而,现今最成熟的理论构架当属Kumaravadivelu(1994),Brown(2002)宣告外语教育进入“后方法时代”。“后方法”外语教学思想旨在打破传统“方法”的束缚,认为传统的“方法”对外语教育是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不应简单迷信某种方法,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由此看来,“后方法时代”的到来,似乎是为被束缚于“方法”构架里的理论研究者和外语教育实践者开出了一剂良药,但是要做到“良药”的“不苦口”,诸多的研究者提出了如何让“后方法”理论构架更好地适应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

后方法时代并不是摒弃一切先前出现的教学法,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将一些教学法进行大杂烩,其所研究的对象正是优秀教学理念背后的共同点。Kumaravadivelu等人在二语习的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方法”理论,并在2003年构建“后方法”的具体框架――“宏观策略框架”(the Macrostrategies Framework)。所以在后教学法时代,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关注外语教学效果是否能实践“后方法”教学法所需要的三大重要参数: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课程模式的出现,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它是否符合后教学法时代所要求具备的三大重要参数:是否符合“特殊性”这一重要参数,是否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否符合“实用性”,是否强调教师角色的回归,“只有产生于教学课堂中的理论,才具备真正的实用性”;是否符合“可能性”,是否与教师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宏观因素以及课堂内部微观因素相适应。

二、研究思路及对象

本研究针对河北工业大学2013、2014级在校本科生进行定量和定性调查。本次研究对象计划覆盖一本类在校本科生、三本类在校本科生和艺术特长生等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以保证调查结果能基本反映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基本教学情况。定量研究的主要形式是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围绕库氏所提出的十条宏观策略框架设计而成。定性研究主要是深入课堂具体观察教师上课模式和与老师进行访谈。

三、可行性分析

(一)基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西方教学理论的产物,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却在中国的高校系统中广泛使用。在几十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都或主动或被动了接受了这一教学模式。基于库氏的“后方法构架”,这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所面临的“特殊性”。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兴起,淡化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权威”地位,强化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这种新兴的转变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是有待验证的。针对此次的问卷调查,1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创新性较差”,32%的教师认为“录制翻转课堂视频会耗费大量的精力”,46%的教师选择去网络上搜索与授课内容相对应的一些视频资料,其中有12%的教师认为这些视频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是其中有27%的教师把这些搜索来的视频资料定义为“杂乱文章的”,也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微课,翻转课堂盛行的今天,我们是否要停下来进行思考。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处一个校园中,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应以面授为主,如果过度强调网络教学,就会颠倒教育理念的本末。无论今后数字化网络教学怎样发展,其服务教学的理念都不应改变,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和补充。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作为课堂的补充,并且系统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要比花费大量的精力搜索杂乱无章的网络资料更重要更有效。因此要确保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否与后方法构架的“实用性”接轨,并真正做到其在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基于此,对于翻转课堂维度的把握,怎样保证不会“翻”的过头是后续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基于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研究已不在少数,在其中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也得到了多方认可。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对于自己在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是否适应,是否已具有所期待的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否取得所期待的结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易受外界事物干扰,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认真自主的完成自主学习;3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较强,但是课堂讨论参与度低,还需要老师帮助进行知识关联与转化;4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很好地弥补了课时减少的问题,也增加了和老师及同学的交流机会。综上所看,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报以接受的态度,在角色的转变上也有了一定的适应。自网络化教学平台兴起以来,在备受推崇的同时也饱受诟病,例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监管不够。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要在课下完成相当大比重的网络自主平台学习任务,但是教师的指导与服务在课外却不能很好地保证,因此,在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教学指导与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均衡的角度来看待传统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之间的关系,以课堂教学为根本,探索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对于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课外平台等,使其更加富有成效的为教学服务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6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微课 课堂教学 吸收内化 有效契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呈现出碎片化、可视化、简单化、多样化等特点。在教学方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引发了大量关注和深入探讨。2013年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大赛就吸引了1600多所院校和12000多名教师参赛,世界名校公开课也逐渐向公众开放。这是不是意味着“微课”将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呢?微课的实质是怎样的,会对传统课堂带来怎样的冲击和改变?怎样使微课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开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何为微课、为何微课、微课何为入手,重点关注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契合。

一、何为微课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关中客,2011:14)。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麦格鲁)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而最早将“微课”概念用于教学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Penrose 教授认为微课程是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生成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实际教学内容。关于微课,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效结合,一般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简单地说,微课具有“微”形式、“课”结构和“课”本质、“微”特征。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

二、为何微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碎片化,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趋于快捷、高效,微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了。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再后来是微博,现在是微信、朋友圈,沟通与交流变得一短再短,很多人只看标题,成为所谓的“标题党”。微时代、自媒体时代的交流讲究图文结合,简单化、可视化、趣味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今的一堂课,如果只是简单的教师授予学生接受的接受性学习,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参与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呼唤着更高效更快捷的学习方式,呼唤着课内参与和课外探究的结合,而微课正是适应微时代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某一知识点的有效途径。

其次,信息爆炸,知识快速膨胀。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根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预测的人类知识增长情况,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每10年增长一倍,21世纪初期每3年增长一倍,2010年以后每72小时增长一倍。在这种情况下,教的内容,由知识中心转向问题中心;学的效果,从注重记忆转向深度理解。

再次,在信息时代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共享信息和知识,人人可以提供资源,任何我们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在互联网上搜索,结果都是海量的,但如何鉴别真伪,如何获取有效有用可靠信息成了另一个难题。微课通过专业人士制作,权威,可靠性提高。

最后,在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主流以后,有疑问有难题,需要求助的途径,微课一般重点突出,问题指向明确,一般以视频形式展现,直观、简单、有趣,能够解决学习者的问题,便于提升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微课与传统课题的契合

1.信息化社会的学校课程与教学诉求。

(1)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注重创造性与全球视野。信息化社会,课程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型和知识型,更注重创造性和全球视野,注重知识的理解、更新与创造。理解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对所学知识深入的理解才有可能创新;有国际理解才有全球视野。

(2)课程内容重构:综合化和开放性。学生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思考问题。

(3)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自主、探究和协作。信息只有通过提炼后才能成为知识,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体验后才会深刻理解,才能成为智慧。学习必须从注重记忆、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理解,注重探究过程和创新。

教学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理解、创新。学习与理解紧密联系,理解体现着学习的内涵,学习结果反映了理解程度。为提升教学品质,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理解核心问题为宗旨的教学设计。

2.语言学习模式转变。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创新五个维度。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 认为,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学习过程的“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课堂上,而忽略了“吸收内化”,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 Brunsell & Horejsi,2013: 8)。结果使得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人占有,用以单纯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教学过程往往只停留在最初的感知阶段,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没有理解和巩固,更谈不上应用和创新。而且群体教学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知识爆炸,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给一个关键词,就能搜索出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资源,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第二步,即“吸收内化”上,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最终达到应用和创新的目的。

语言学习的本质和最终目标还在于口头或笔头的交流应用。在高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基础比较薄弱,但最大的问题不是感知和理解,即知识和信息接收的问题,而是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进行实践交流,把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并应用到自己的表达中。但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流能力和必备的自学能力,能够实现课外自主的微课学习和课内的口语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转换课堂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其模式转变如下:课前定下主题,布置任务;学生课后观看相应微课,学习相关知识点;学生组队完成口语谈论和练习;课堂上进行陈述、对话和交流,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深化,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进行深入拓展。

3.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的微课与课堂教学契合设计与实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契合要达到好的效果,主题选择和对象选择很重要。在此,对象选定为大二的艺术设计英语口语课程,因为大二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基本的口语交流能力;主题选择,要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与专业相结合的话题,这样既能顺利进行,又能与专业结合,提升专业发展,使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在实践中,我们拟定的主题主要有:Understanding Art: Describe What You See; Masters and Master Pieces; Resume Making and Job Hunting等等。以主题一Understanding Art: Describe What You See为例,课堂前准备:教师总体规划,让学生了解本次主题课程的总体目标、线索和要素,给出世界名画(Woman with a Hat)让学生尝试如何描述艺术作品,制造悬念,引起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课堂前传递: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看世界名校公开课《艺术简介:描述的技巧》(英文),然后与搭档讨论,学习如何描述;课堂内化:课堂上,根据所学的描述技巧,学生对规定作品进行描述,展开开放式讨论,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辩论,教师进行协助和指导,最后观看BBC公司制作的Henri Matisse (《Woman with a Hat》的作者)相关背景(中英文对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更好地表达;课堂后巩固:收集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拓展。

四、结语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并需要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契合是信息时代由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内化达到实践创新目标的教学改革探索,改变了原有的模式,对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当然这个过程是艰巨甚至是痛苦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教师对大方向的有效把握、微课资源问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学习过程监测、学习效果评价等等。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契合的微课,不是完整的课堂,也不是所谓的第二课堂,而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与课堂教学形成呼应和共振。微课内容的选取必须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提炼,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制作教学视频和收集网络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Berrett,Dan.How‘Flipping’the Classroom Can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Lecture[J].The Education Digest,2012.

[2]Brunsell,E.& M.Horejsi.A Flipped Classroom in Action.[M].Washington: The Science Teacher.2013.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

[4]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第7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微课程体系 应用网络平台 学生中心

一、研究背景综述

梁乐明等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程概念发展的梳理及对比教育中已有的“微”概念,如微型课程(micro-lesson)、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等,进一步深化了微课程(mirco-lecture)的概念,总结了微课程的特点。

本文中涉及的微课程概念正是以上述研究为基础,但又略有不同。首先,笔者认为的微课程其对应的英文表达应该是micro-course,和梁乐明等学者所说的微课程(mirco-lecture)一样也是一种独立的、集中主题的微型学习资源,可整合于正式的课堂学习,也可整合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微课程体系由若干门微课程组成,既可用于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使有限的课堂无限扩展,又可用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翻转课堂。其次,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micro-video),辅之以其他的多媒体内容,如文本、音频等,每一门微课程都是由若干个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的微课(micro-lecture)组成。再次,作为微课程的组成元素,每个微课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除了微视频这一核心组成部分外,还应包括其他配套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以保证资源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服务。最后,微课程是半结构化的,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教师依托微课应用网络平台及时跟踪学生对资源的使用情况,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修改更新微课内容。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以高校微课为内容的文献大都大而化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微课建设的总体现状,高校教师在微课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微课建设的对策,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前景。不可否认,这类大而化之的研究确实具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但高校学科门类众多、专业设置各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微课建设各有特点,不能一概而论。随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教育界掀起微课热潮。微课大赛固然有助于微课的推广,但以比赛为目的征集而来的微课作品涉及的课程门类众多、微课类型五花八门、微课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且在比赛结束之后这些微课作品的利用率较低。如此一来,这些微课作品很难形成体系。

二、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

微课程体系的构成单位是微课程,为使英语专业的微课程体系得以建构,首先得建设好专业内各门课程的微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本专业教研室组织研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同时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的特点特色,筛选出重点课程优先建设精品微课程资源,再由具体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定夺哪些内容应该录制成微教学视频。

各高校英语专业在具体实施微课程体系建设时可采取以下途径:(1)在本专业内部开展微课教学大赛,征集优秀微课作品,以赛促建。该形式有利于微课在校内的推广普及,激励广大教师深入钻研。(2)对本专业原有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改造。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建有基础英语精品课程、高级英语精品课程,英语听力精优课程等。这种做法既能确保资源内容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学情,又能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拿来主义”,广泛搜罗各大微课网站上相似的微课资源再筛选。这种做法能够确保每条微课教学视频的质量,不论是视频的内容还是制作技术,都不需要做过多的调整。但毕竟这些视频出自不同人之手,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即便将其他按照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也很难保证其连贯性。(4)组建团队自主开发符合本校本专业学生学情的微课资源。这种做法虽然耗时费力,但灵活性强,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由于任课教师就是微课视频的作者,一方面能够保证微课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使微课真正起到辅助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形成与微视频配套的微评价、微反思等。

微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针对现行课程设置中已有的课程,还可以开发一些全新的微课程资源,解决一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兼顾的问题。例如可以开发应试型微课程,帮助本专业学生复习备考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不需要另外安排教室、教师和时间集中授课就能很好地为学生复习备考指点迷津。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持移动终端随时在寝室、图书馆或自习室,选择自己的薄弱环节观看视频。

另外,也可以开发一系列素质拓展型微课程,帮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我院英语专业现开设有外贸函电、外贸英语洽谈、国际商务单证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及甚至援引国际惯例,比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受教学大纲、教材和课时的限制,这些国际惯例虽然与日后从事的外贸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但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一一详细讲解,这时可以考虑将对各个国际惯例的解读制作成一系列微课专题,供将来打算从事外贸类工作的学生扩展学习。类似的,围绕各种外贸单证的制作可以开设一个微课专题。

三、微课程体系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微课资源普遍存在建多用少的情况,微课资源的应用有赖于微课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在组织建构微课程体系的同时,应配套建设与之对应的网络平台供本专业学生使用。借鉴国内外微课资源网站的建设经验,例如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中国微课网等,笔者对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出如下设想:

该平台的用户为本校本专业教师和全体在校生,本专业教师和全体在校生可以使用工号或学号注册登入该平台。

登入平台首页要看到本专业微课程体系结构图,该结构图以专业内的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依据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可将专业内的微课程分为四大类: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应试培训课和素质拓展课。其中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按照开课学期排列并在课程名称后面注明开课学期。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英语、语法、语音、阅读、写作、高级英语、笔译等。按照课程设置,有些课程不止上一个学期,比如大一一整个学年都要学习英语语法,遇到这种情况,可在英语语法这一枝上再分“大一(上)”和“大一(下)”两个小枝。专业选修课包括:经贸英语翻译、外贸英语洽谈、英美诗歌鉴赏等。应试培训课包括:专业四级培训、专业八级培训、大学英语四六级培训等。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假如出国留学和/或考研的学生比较多,还可以开设雅思、托福培训和/或考研英语培训。素质拓展课包括:国际惯例解读微课程、外贸单证制作微课程、经贸合同写作微课程、国际商务谈判微课程等。

从微课程体系结构图中点击进入某一门具体微课程后,要有该课程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可以根据该课程所用教材的章节目录和各章节重难点并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的课时安排来绘制,帮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跟踪记录学习进程。

由知识地图进入本课程各个章节内知识点的学习,即观看讲解具体某个知识点的微教学视频和完成相应的微练习。在平台建设阶段,所有课程的微教学视频由平台管理员统一上传。待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授课教师可以上传新的微教学视频或修改、撤换旧视频,学生登入平台后可以下载所有的微教学视频。在设计网站时,为每个微课教学视频设置专门的问答区和讨论区。问答区用以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向授课教师提问。讨论区用学生在线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区内可以设置不同的房间,类似QQ游戏的房间,学生可以线下约定一个时间,登入讨论区房间,观看同一个视频并进行讨论。

平台应帮助每个登入平台的学生记录学习进程,将该进程显示在每门课程的知识地图和整个微课程体系图上。例如学生观看完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中的《提纲》微教学视频并通过相应的微练习测试后,在该课程的知识地图上“提纲”这一条目则显示为绿色。如果学生只是看完了视频但并没有完成练习或是练习成绩不及格,则在知识地图上将这一条目显示为红色。在学生从开始学习某个微课程到结束该课程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微课程体系结构图上对应的该课程的条目颜色可以由浅至深变化。颜色越深表示该门课程的学习进度越快,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平台管理员要给予授课教师查看每位学生该课程知识地图的权限,帮助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额定的学习任务。比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定要在课下观看微教学视频并完成作业,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学习、探讨和总结,否则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无法开展下去。为确保该模式能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依靠平台有效监管学生的课下学习。

平台首页还应有练习区,链接一个大题库,练习区可以按照英语的各项技能划分:语法区、听力区、口语区、阅读区、笔译区、口译区和写作区,学生可以就自身的薄弱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平台首页还应有教师专区,该区域只对教师开放,旨在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建构微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

在高校,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建构微课程体系意义重大。从高校的角度来说,这有利于本校该学科或专业的建设。微课程体系既是学校的知识资产,又是教师的教学资源库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库。从教学角度看,这有利于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使有限的课堂无限延伸;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践翻转课堂,同时也可以弥补单个微课的缺陷。单个的微课以知识点为单位加上受时长的限制,不能涵盖学生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感受。将微课资源建成体系后,通过应用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微课程体系结构图和各门微课程的知识地图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从教师的角度说,这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参与微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的教育技术,同时使自身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从学生的角度说,这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微课程体系应用网络平台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什么、在什么时候学及在哪里学。通过学习进程记录这项功能,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地图都与众不同,在记录学习进程的同时,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虚拟奖励。比如给同一门课程中进度快的学生授予勋章,给同一条微教学视频中微练习成绩好的学生授予勋章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

五、结语

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体系及其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要以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为主导,以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组成的技术团队为支撑,以行政、教务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为后盾,三方协同共建。在建构微课程体系和建设其应用网络平台时,以学生为中心。英语专业建成微课程体系及其应用网络平台对本专业的发展、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智敏.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2]戴朝晖.MOOC热点研究问题探析――全国首届MOOC时代高等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1):73-78.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5]许亚莉.对于微课资源建设的分析――以中国微课网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