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中学生记叙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记叙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记叙文

第1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一、必须重视对新课的导入

新课导入,也称导言,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新内容开始时所说的一段话。其作用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极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协调师生的步骤。人们常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导入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或忽略或省去这一环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此环节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不拘于某一种形式。

1、通过问题导入

这种导入法就是通过一些问题来唤起学生追根究底的急切心理,在这一心理的驱驶下,主动思考探寻问题根源,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禁止近亲结婚”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我们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他们的爱情悲剧让读者唏嘘不已,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婚合适吗?问题提了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于是无形中产生了“欲知”的愿望;收到了好的效果。

2、通过生活现象导入

这种导入法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再现给学生,因为这些现象来自于现实生活,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例如在教学“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节内容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导入: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父母都是双眼皮,但他们生下的子女中却不一定都是双眼皮,学了这节内容后,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其中的答案了。又如在教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用冰箱贮藏食物来引出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条件的内容。

3、通过故事导入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百听不厌,将教学内容编成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生态平衡”内容时,可以通过“蛇与庄稼”的故事来导入。又如在教学“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内容时,可以通过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能够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故事来导入,因为故事富有趣味性和感染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实,导言的使用方法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运用得当,就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科学是人们在研究生物的漫长年代里,积累了许多生物知识逐渐形成的科学。在众多的学科里,生物学无疑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科学。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要联系生产实际。将课本中的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内容时,可联系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来进行,使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密植,才能使最大限度地让阳光照射到植物,让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使农作物更加丰产。又如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联系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排水防涝”来讲解。

其次要联系生活实际,即将理论上的东西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酵母菌内容时可以联系酿酒和制造面包来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酵母菌有关知识。

再次要联系本地区实际,例如在教学“植物茎的结构”内容时,可联系本地区常见的木本植物橡胶树来举例说明,由于橡胶树是本地区常见的树木,学生对这种植物较为熟悉,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起来兴趣浓,注意力集中。

生物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地方较多,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挖掘、把握住教材中的联系点。

三、必须重视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于:一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能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布置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要做到精而有针对性,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例如在上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节时,可以布置这样一道练习题:玉米的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那么玉米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A、20条B、5条C、10条D、10对。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否真正掌握,因为生物在形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或卵细胞。如果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一点,就会选择正确答案C。如果学生选择C以外的答案,那就向我们反馈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学生还未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纠正,直至学生理解并掌握。

四、必须重视设计教学结束语

教学结束语就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进行小结所说的话,即常说的课堂小结。结束语可以是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加深记忆。例如在学完了“细菌”一节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发现过程,重点学习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用对比、推测的方法总结了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第2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58-01

一、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记叙文是以记述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法的文体,是就时、地、人、事原因和结果而写的文章。它能记叙人物或事物的体态、形状,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文体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表现为多样化形式,凡日记、书信、新闻、通讯、报告文学、速写、特写、随笔、游记、回忆录、语言、童话、故事以及叙事诗你、小说、剧本等都是。

二、记叙文教学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占得比重最大,他的写作训练开始最早,持续时间也最长。虽然从实际应用情况看,一般写作这种文章的需要并非很多,但从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一方面看,这种文章的写作是重要的。

1.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应是出发点,并应该持续始终。要写记叙文,自然需要进行记叙体的写作训练,即使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也要以记叙体的写作训练为根底,并且也离不开记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记叙从来都是一项基本的写作训练。它跟其他各种体彩和写作形式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如事物的程序说明、工程设计说明、科学报告、学术论文等。因此,它是提高学生写作基础的必经之路。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仍占基础的核心地位。

2.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利于学生的思想成长。这种文体的写作训练要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对生活地观察、体验,从而提高对事物地认识,培养正确观察和思考的观点和方法。其中表现个人的记叙文,能使学生善于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正确教育自己,促使自己向上。

三、记叙文写作训练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则是写作的前提。因而,在对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老师只有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深入地观察生活,才能使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初中学生童趣未泯,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和时候,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想尽快了解学校的一切,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的要求是:1.观察要全面。对老师的年龄、性别、体型、衣着打扮、表情,以及平时的言行等均要仔细观察。2.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在这些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在作文时表现出人和的独特体貌或个性。3.观察要细致。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观察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作家处处有生活。”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主要是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自觉观察生活的习惯,随时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能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生活的经验和积累作文素材。这项训练如果做得扎实,使学生训练有素,那么不论是对学生现在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一个领域选取;也可以从做过、见过、听过、感受过、想到的任何事物中选取。

在指导方法上要注意的是,为使学生愿意写,有可写的并写好,开始要引导学生先写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感到亲切的事,同时,要缩小取材的范围,让他们写在短暂的时间内,在狭小的空间发生的事,使学生能够写出特征、写出过程、写出细节看来。如布置学生写一个事例、一个场面、一种景物等。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引导学生写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进而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自己的丰富个性。

(三)认真剪裁,巧妙组合。围绕中心选好了材料,还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认真巧妙地组织。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将其巧妙地组合起来呢?这就启发学生弄清楚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及所选取的材料。如果顺序能将中心表达得好,就不能用倒叙和插叙,如果硬要用倒叙和插叙。很可能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倒叙或插叙,表达效果好,就用倒叙或插叙。最主要是看它的表达效果好不好。确定了文章的结构,那么,如何掌握详略呢?这就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去确定。跟中心联系紧密的内容就详写,反之则略写,如《社戏》,虽然题为"社戏"但看戏的情节略写,和小朋友的交往则详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这一中心。另外,还必须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该描写时就描写、该议论时便议论、该抒情时要抒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活泼、真切感人。

(四)拟好作文题目。一般来说鲜明的要求写人的记叙文都已经给出题目,大部分是命题或者半命题,当然也存在让你拟题的可能。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拟好写人记叙文的题目呢?

1.通常我们以写的人为题,这样可以一目了然让人了解你是在写人,在题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饰语,把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写入,如《可爱的老爸》;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情感写入《难忘的他》,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对人物进行议论的。

2.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

3.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4、 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五)指导学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 是个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

第3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学;生态危机;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50-02

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现代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学界对于生态危机的关注由来已久,自20世纪早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生态文学、生态哲学、生态社会学等重要的生态理论学科。在生态文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影响深远的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文学的理论研究建立了基本的框架,生态文学的核心议题即生态危机已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然而,许多研究者对生态危机的现代性仍然存在误读;对生态文学中人类地位问题争论不止;对“环境保护”口号疑惑重重;对生态文学的题材无限泛化。本文选取上述几个急需辩白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以厘清生态文学的误读和争论。

一、对生态危机现代性的误读

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的核心议题,也是生态文学的历史和逻辑起点。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对空间和资源的需求猛增,大片森林被砍伐,长千上万的江河被污染,不计其数的物种被屠杀绝迹,深埋地下的矿产能源被开采殆尽。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空间和资源的无休止的掠夺便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并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蔓延为全球性生态危机。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态文学应产生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随生态危机的凸显而慢慢发展,并在全球性生态危机中成为研究热点。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决定了生态文学的现代性;了解清楚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分析生态文学的发端及发展过程。对于生态危机的现代性问题,有两种较为典型的误读。第一,工业革命之前没有生态危机。实际上,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联系,一个物种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减少,便是食物链中另一物种的危机。生态危机实则由来已久,然而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像工业革命一样,造成如此严重的生态危机。第二,人类文明应该抛弃现代性。有西方学者认为,现代性的到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危险景象,人类应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有其可取之处,比如有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但若谈到抛弃现代性,则是对主要矛盾认识的严重偏颇。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非在于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而在于人类控制和征服自然的致命虚妄。

二、生态文学中人类地位问题

关于生态文学中人类地位的问题,学界主要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两者思想均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被采用,不同的是,前者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价值评价的依据,认为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后者则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罪恶之源,认为人类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一个以自然生态为价值尺度的价值体系,并制定与之相应的发展观。

在生态文学的讨论中,非人类中心主义则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研究者认为,生态文学应围绕“生态”二字,将其核心价值定义为生态整体观,即是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终极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表示对生态系统的尊重,赋予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以主体的地位,并假设自然是一个能够做出价值判断的“主体”。这一观点有利于人们增强生态整体意识,减少甚至消除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然而,涉及到具体实践时,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往往又将人类摆在主体的位置,去替代自然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回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生态文学研究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通常认为这一思想滋生出了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控制和征服,应该为生态危机承担主要责任。实际上,在生态危机全球蔓延的今天,在寻求到一个公正有效的价值评判主体之前,人类中心主义很可能将唤醒人类这一自然界中唯一的理性存在,使其主动承担起消除生态危机的重任。

三、保护环境的迷云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敬畏、挑战和征服三个阶段。到了近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意识的发展,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朝着和谐共处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保护环境”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各国政府都积极鼓励公民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作为一个宽泛的行动口号,“保护环境”极大地调动了人们解决生态问题的积极性,并衍生出了“节约用水”、“爱护动物”、“勿践踏草坪”等一系列行动和口号。值得说明的是,“保护环境”的口号从一开始便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保护环境”一词,在非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眼中,常被看作是人类中心和二元论的术语,意味着人类处在中心位置,周围由所有非人的物质环绕;“保护环境”这个词透露出的是人的自大和骄妄,不利于实现和谐共处的人与自然关系。然而在生态危机的现实中,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也无法无视自己的理性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而对生态危机不管不顾。在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眼中,“保护环境”存在着选择上的困境,一方面,人应该发挥自身的理性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承担起改善环境的重任;但与此同时,人作为价值判断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保护环境,势必导致人类利益和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再冲突。人类在自然界中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人类价值评判的主观性,共同造成了保护环境的迷云。

四、生态文学的题材问题

生态文学从20世纪早期以来便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其创作甚至已经远远领先于理论上的研究。生态文学的题材被热情洋溢的创作者们极大的泛化,许多涉及自然环境描写的作品都被不加区分地划入生态文学的范畴。本文在此列出生态文学的主要题材内容,为生态文学的创作提供参考。

第一,生态文学应取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活动,并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描写主体。

第二,生态文学在内容上应当反映生态危机这一定特定的社会存在。

第三,生态文学应努力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并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为文学表现的最终价值所在。

五、结语

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在系统化研究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现代性生态危机仍在继续蔓延,社会和时代交给生态文学的任务还很繁重。确立生态文学的现代性,有助于沿着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之路寻找生态文学的发端与发展过程,但生态文学各个发展阶段的确认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文学的直接创作者是人,人对于自身在生态系统中位置的思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价值取向,人的地位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又一重点。最后,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生态文学的题材可以有很多选择,但这些题材不能无限泛化,应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共性,以作为区分生态文学这一文学门类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雷鸣,李晓彩.中国生态文学亟须走出价值观的混沌[N].河北日报,2010年.

[2]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环保思想与现实价值[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第4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第5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中学生作文不入格的表现有哪些呢?

记叙文,写人叙事的文章。记叙文总是要通过事来反映人物品质、反映社会生活。记事部分应是文章的重点,但现在中学生最不易写成功的是真正的记事部分,或六要素残缺,或时地交代不明、或人物缺乏活动场景、或经过蜻蜓点水:或刻画人物缺乏方法,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要么事完文章也即刻结束,无感无悟,停留在一种小学低段水平。

记日记,不了解日记的格式、不明白日记可记述的内容。“日记”应是当天记,记人、言事、说情、记思。不少学生养成了大人记日记的风格:用一句话说明自己干了什么或将要干什么,无价值取向、无思考回味、无细节冲添、感悟提升……

现在科技发展迅猛,学生用书信表情达意似乎成了一种回忆,电话代替了信笺,网络代替了语言,如果非要他写一封信,他会涂鸦完成,有时格式残缺、有时署名和日期颠倒、有时通篇只有一段、有时文章不知所云……错误之处,不胜枚举。

那么,如何做好作文的入格教育呢?

首先,明了格式 记叙文的一般格式:开头一段引出要写的人,中间一段或几段写好一件事或几件事,用一段或几段评价所写的人或事,最后一段回应题目,升华中心。有时开门见山,直接记事:有时事完,文章也完;有时倒叙把意义或最出彩的放在前面。日记,记当天的事或新近持续发生的事,日记是私密的,以记自己为主,常用第一人称呈现。日记应体现日期,年月日不能少,便于可查,星期、天气也不要丢。从内容上说,记人言事、说感抒情、品头论足、皆成文章。书信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不宜或不便当面说的,均可用书信表达。它包括结构五部分:称呼、正文、祝语、署名和日期。正文部分为了层次分明,一般一件事说一段、一个意思说一段。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可多称呼。

其次,重点突出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经过应是重点。记叙文就是一个小故事,要写得曲折,情节四要素中发展、要吸引人。如平铺直叙,则索然寡味。如记老师关心我,学生的一般模式:我有错――老师发现后教育了我――我改正了,不生动。稍作调整:我有错――老师发现后教育了我――我口服心不服――我的错再犯而碰壁――老师再教育――我改正了,这就要好一些了。又如写同学之间闹矛盾学生的一般模式:闹矛盾――因事解决矛盾――和好如初,如把经过作为重点可调整为:好朋友――闹矛盾――矛盾升级――因事解决矛盾――和好如初,这样一来,文章就要受看一些。

记叙文设若仅仅是写好发展、,缺乏必要的细节,文章也只是较普通的。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细小的情节。何永康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的细节是记叙文的亮和得分点。”由此可见,文章是有必要写好细节的。那么如何写好细节呢?最常见的是运用好动词,准确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展现人物精神风貌。有一个学生写老师恨他:刚才还喜笑颜开,突然和我的目光相接,笑容僵住了,目光紧盯住我,嘴角动了动,眼神开始放射出一种愤恨,整个眼神向我扑过来,嘴里马上冒一句:看啥子看?……白描,也能使文章细节增色。曾经有一位家长到我校找一位老师,他不知道这个老师的名字、任教班级,我校老师上百人,还真不好找。情急之下,他说这个老师:“亮额头、高鼻子、卷卷毛”,九个字我们就一下知道他要找谁了。当时,几个语文老师不住感叹:诗在民间诗在民间教了十几年书,还没得这个农民朋友功力深厚在事件中,通过对比写好各自表现也能写好细节,这里就不举例了。另外,恰当运用修辞也可写好细节,比较典范的文章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三拳的描写。标点使用好也可突出细节,最常见的是鲁迅先生对人物语言描写中省略号、破折号的使用。

日记,也是中学生最常用的。荣誉了,可记;暗淡了、可写。中学生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学会真实地抒发感情、真实地发表议论。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作文抒情、议论才能得心应手。现在的学生日记,更多的是站在个人角度宣泄、谩骂,自觉淡化了客观陈述,自觉淡化了对场面的描写,这也应该作为日记的一个重点练习。写好一个场面,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表达,有助于学生把记叙文写得深刻、感人。语文教育大师于漪按这样的格式给学生作场面练习:(1)截取精彩横断面,不能记流水帐一一着意原资妙选材;(2)有面的勾勒,有点的细描――做到点面结合;(3)层次显豁,多方着墨,不能笼统杂乱――注意安插人物;(4)语言幽默风趣,不能干瘪枯燥――注意生活积累。我认为很有借鉴性。

书信练习的重点:学会有条理、有层次的表达。要求学生说清事得来龙去脉,适时阐述个人观点,说话不矫情。不矫情并不是说不抒情(相反书信就是要求有强烈的感情),而是要求抒真情、恰如其分地抒情、有层次地抒情。初学写信的人往往无话可说,这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几件事。

上面谈了学生的入格,下面简要谈谈教师的批改也应有格。

文体规范应是批格中的首要因素。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定”,这个“自定”是以规范为前提,不入格、不合格的文章在平时训练中要重处,要通过教训上学生产生印象,留下畏惧。也有人说中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应是指“文体规范”。

中心、情节、细节、条理应是批格中的第二要素。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第6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训练;技能;感受

目前作文教学没有系统的教材,如果按读写结合的思路训练,语文教材是按主题组织单元的,写作技能目标难以落实。因此,作文训练随意性强。例如,教师时而按思想内容出题,时而按表达方式出题。这种缺乏整体关照,没有系统安排,没有层次和梯度的训练,势必造成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和缺陷。

写作训练有许多途径,也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所有的写作训练概括起来无非两种:一种是从形式入手进行训练,即表达方式的训练。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容易掌握体式,做到“得体”,其弊病是常常会陷入言之无物的困窘。另一种方法是从内容入手进行训练,即从生活出发,不拘形式地的写作。这种训练的好处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弊病是不容易掌握系统的写作技巧,常常犯不“得体”的毛病。

其实,可以把形式训练和内容训练,以及阅读教学整合起来,寻找三者的契合点,形成初中作文序列训练体系。具体而言,是对初中生习作全程训练进行整体设计,以表达方式为轴线,以学生生活、阅读教学内容为纬线设计有整体构想、有梯度的训练系列,形成循序渐进,螺旋式推进的训练程序。

一、初中作文序列训练体系基本框架

初中作文序列训练设计是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课标对各学段习作目标都有具体要求,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需要运用常用表达方式写作。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到清楚明白;写议论文,有理有据;写日常应用文内容清楚,格式正确,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因此,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全程由四部分构成。记叙文训练序列;说明文训练序列;议论文训练序列;日常应用文训练序列。其中,记叙文训练是重点。

以记叙文训练为例,记叙文训练贯穿初中三个学年,形成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训练特点。初一主要掌握记叙文的一些基本写法,如记叙的要素,叙述要完整,突出中心等。初二则进一步训练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技巧,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发挥联想和想象,细节描写等。初三则进一步熟练记叙文的常用表达技巧,提高作文品味。

二、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主要方法

1.整体关照,阶梯性设计

根据写作技能目标,语文教材,学生生活资源三方面的因素设计初中三年的训练题目。整体设计思路为:初一,激发兴趣――爱写;初二,微观指导――会写;初三,重点指导――有创意的表达。作文序列训练作文题设计是关键。每个训练阶段设计一组作文题,达到阶段习作目标;每次习作重点练习一种表达方式。题目涉及三点:写作技能训练点,所学课文的相关点,学生生活资源点。其中,写作知识技能点有些是重复的,但不是简单重复,是重点技能的提升训练。

2.课外练笔,分解训练

这是一种降低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利用阅读文本的各种资源进行写作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样既让学生易于动笔,训练针对性强,又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挖掘好教材中适于训练的元素,设计好训练题,提高分解训练有效性的关键。

课外练笔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关注社会热点,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把自己的观察、发现、感悟记录下来。这是一个有效且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写作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围绕作文序列训练点提出练习要求,可安排写“片段”达到分解训练难点、重点的目的。

3.在作文技能关键点加大训练力度

例如,陕西中考作文评分有以下三条主要标准:(1)内容: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2)语言: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3)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构思新颖、巧妙。这些写作要点,在初三作文训练的题目设计、习作指导和点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紧扣内容、语言、结构三个维度反复训练,追求在立意、结构、语言、细节上的突破,提高习作品味。

上述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方法可以概括为点,线,面的结合训练法。“线”是以写作技能为重点形成的序列;“点”是指分解训练技能点的小练笔;“面”是指由点和线结合形成的训练整体层次。

另外,预设的作文训练序列要适时调整。人教版新版初中语文教材调整安排了写作知识点。如,七年级以训练写记叙文为主,具体安排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要文从字顺”“记叙要条理分明”等内容。这种调整弥补了试行教材在写作训练上的薄弱和无序状态,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可据此设计训练序列。教者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变化,考试变化调整训练序列,以期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一、准备阶段

文题拿到后,手中没材料可以调遣,脑袋一片空白,怎么会有好文章出来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提高写作水平,积累材料和整理材料的本领是中学生必不可少的。

1.从语文活动课中积累

语文是多样化的科目,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开展语文活动,促使学生积累材料。像课本剧改编自演、辩论赛、朗诵、课前三分钟演讲、手抄报……

而在所有的语文活动中,“课前三分钟演讲”担任着材料积累的重要角色。在语文课上安排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口头演讲,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自己写的感悟体会,可以是自己认同欣赏的片段。一学期后,可有目的地规定演讲内容,并且要求是学生自己写的。这样由浅入深、系统地训练,相信只要耐心地等待,学生的进步是可见的。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困难,要本着鼓励为主、表扬为辅的原则,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站在讲台上敢于张嘴,乐于张嘴,得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为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打下了不容忽视的基础。同时,这些口头表述的内容日积月累,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2.从阅读中积累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拓宽人的知识面,使人的心田得到滋养,修养得到提高,读书的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可以说终身受益。中学生阅读的作用不仅在此,更在于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书报杂志是积累材料的一条主要途径。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比,阅读可以说是“第二手”的材料,但这些都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整理,它会更精练、更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更有利于读者的积累和吸收。

3.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看一次电影或电视剧、读一本有趣的书、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各自个性等等,一切的一切皆可入文。平常要有意识地把身边的一些声音、动作、色彩、言语和表情及时地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丰富的作文材料。

二、实施阶段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教学中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年级阶段不同,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写作能力也会不同,作文教学必须实行具体而系统的长远计划。我以为可以把初中三年划为三个阶段:打好基础、夯实基础、创新突破。第一阶段在七年级,第二阶段在八年级,第三阶段在九年级。

1.打好基础

第一阶段的目标主要让学生会写记叙文。能明白无误地分清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记叙文的写作切入点,清楚明白地叙写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这个阶段,对文采的要求先顺其自然,主要任务是几种记叙文的写作思路指导,掌握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灵活运用几种基本的结构形式(如前呼后应式、小标题式等)。让学生拿到文题能通过审题决定写哪种类型的记叙文,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2.夯实基础

在七年级奠定了记叙文基本写作思路的基础上,目标要求就得提高了,在作文中灵活地运用写作的技能与技巧,是这一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善于把课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课内所学到的写作技巧在作文写作时运用。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掌握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等写作技能。通过小作文、大作文不断地训练促使学生掌握。提高作文质量,使语言增色,文章增辉,而且这一阶段也得初步认识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3.创新突破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提高作文的档次。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创新”。根据写作题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在主题确定上最好能另辟蹊径。平时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几节专门的训练课或结合例文分析的讲座,以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想象潜力,锻炼学生敏锐的思考。写文章不难,难的是创新。

第8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如何才能将叙议有机结合起来,是初中学生较难把握的问题。笔者就几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经验淡淡自己的看法:

一、“事”的记叙要简明扼要

韩愈曾说过“文以载道”,意思是说每个人写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当然。写“一事一议”的文章也是如此。对“一事”的记叙。必须明确它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的,是议论的基础。所以能引发议论的部分必须予以浓墨重彩的渲染,而与下文议论联系不大的或者毫无关系的部分,即使再有趣味,也必须“忍痛割舍”,毫不吝惜地删除。

二、“议”的分析要能“切中要害”

“切中要害”是指议论的内容能深入文章的本质。对“一事”的记叙和描写。如果说是罗列现象的话,那么,进入“议”的阶段应转人对现象本质的揭示了。“议”得深与浅,从表面上看,是作文问题,其实是作者认识事物水平的反映。平时看问题肤浅、头脑简单的人,很难发表出见解深刻的议论来。“议”是“事”的分析,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过程,贵在“深刻”二字。譬如对乱扔果皮这一坏现象的分析,如果仅认识到它容易滑倒行人,是认识不到位的表现,太肤浅了,而应进一步分析它对环境的破坏、对社会公德的轻视、对个人卫生恶习的助长等,只有这样分析才能是议论逐步深化。

三、从“事”到“议”的过渡要自然

不管写哪种类型的文章,如果牵涉的内容多,就得讲究承上启下的衔接,过渡要自然。从记叙转入议论更是如此,否则就会给人一种“无病”的感觉。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的最后三段,这三段文字开头,都是记叙性的语句,“我躺着……”“我想到希望……”“我在朦胧中……”等。但结束语全是议论性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几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了。这些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自然展开的议论,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揭示了故事的意义,为读者理解作品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9篇:中学生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成长周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37-03

一、“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提出背景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等……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完善以上作文教学策略的同时,我们还摸索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适切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二是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三是开放式评价,教师不再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评价者,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此外,我们还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①利用学习园地、文化角、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站、手抄报等阵地推介学生优秀习作;②鼓励学生将优秀习作投寄报刊、杂志社;③编辑校刊《雉水西园》,发表学生优秀习作。④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开展“我爱文学”、“小作家讲坛”、“小记者采风”等专题活动,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陶冶情操,获取写作素材。⑤邀请知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和师生零距离接触,畅谈写作体会,交流写作经验,分享写作快乐。

总之,初中学生的作文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成长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科学合理地划分成长周期,同时在每个周期内给予学生丰富的“养分”和精当的训练,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策略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Teaching Strategy for Composition Growth Cycl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UO Fu-hui

(Rugao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2265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