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社区范文

智慧社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社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社区

第1篇:智慧社区范文

近年来,智慧社区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在湖南已渐渐兴起。作为新生事物,智慧社区的建设生气勃勃,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南乃至全国的智慧社区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智慧社区的第一阶段是把物业服务搬上手机,打造网上物业服务中心;第二阶段是实现小区设备智能化改造,让居民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第三阶段是链接到足不出小区的服务,居民在家就可以办理社保、看病挂号等。”作为湖南省首家智慧社区平台运营商创始人,乐住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乐住网络”)CEO曹志远对智慧社区做了如此阐述。

自2014年10月起,“乐住智慧小区”在长沙雨花区试点,成为湖南省首个智慧社区试点项目,并首次搭建政务信息公布与办事功能。通过下载“乐住”App(下称“乐住”),居民可享受到杳看通知告示、报事报修、房屋租赁、生活缴费等物业服务,以及寄收快递、干洗、家政、保姆等便民服务,同时,还能在线办理生育证、暂住证等社区事务或参与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试点的智慧社区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乐住”覆盖了长沙500多个中高档楼盘,并成功进驻岳阳。与此同时,绿城、万科等物业公司也开发了各自的App,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位,智慧社区在湖南渐渐兴起。

新生事物的朝气蓬勃不可小觑,然而,覆盖其上的厚厚泥土也难以冲破。打造智慧社区,缺口在哪儿?

功能多却欠实用

“本周去植物园看大黄鸭可领名品哦!” “小主们快点来拿包裹,包裹房要爆仓啦!” “明天停水,请提前做好储水准备”……通过业主App“住这儿”,家住长沙万科金色家园的王女士第一时间知道了物业工作人员发出的通知。以前,她要通过新闻、物业通知、小区公告才能了解的信息,如今只需点开App就能实时获取。不仅如此,如果想要预交物业费、投诉报修、进行二手货品交易等,直接通过App对应功能,就能轻松搞定。

App方便了业主,也方便了物业员工。“我处理完一件事情后,看手机就知道下个任务地点在哪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长沙万科金域蓝湾目前有近1000名业主,物业管家“佛光草”使用“住这儿”App后,工作方式发生改变,“系统使用了类似‘滴滴打车’的抢单模式,抢单数量越多,业主给出的评分越高,我的经验值就越高,薪水也会有所提高。”

然而,看上去方便实用的App,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王女士却卸载了。究其原因,她表示:“大部分功能并不常用,点开App反倒耗费很多流量。我添加工作人员的微信号后,信息、报修、物业费缴纳通过微信也能完成。”和她一样,家住长沙华悦城的刘先生自从下载绿城物业的App“幸福绿城”后,也很少点开,“虽然这个App的功能很多,可以叫外卖、找维修工,还可联系周边商家,但是做得都不够专业,优惠力度也很小,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我会使用更有针对性的App。”

为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使用度,乐住网络下足了功夫。“物业公司开发的手机应用只能做内循环,我们在此基础上还与外界取得联系,与中国银联、苏宁易购、环保局、城管局等开展合作,是一个内外循环的大系统。”曹志远认为,这是“乐住”最大的竞争优势。

“大家都在说智慧小区,感觉挺虚的,但用过后就找到了感觉。”华雅花园业主刘先生笑言,前不久他去物业领了三张新的“一卡通”,家人人手一张,可以刷门禁、缴费、买东西;通过参与App上的活动,他还领到了滴滴快车50元红包。家住锦雅苑的周先生对周边制造油烟、噪声的餐厅烦恼已久,在App上投诉后,第一时间得到了有关部门快速执法整治的回复。

但五花八门的手机应用并非适合所有业主。曹志远表示:“‘互联网+’实现的是传统物业的优化而非替换。手机应用的操作对老人和小孩来说并不简单,他们的需求只能通过找物业、打电话等传统方式来实现。”App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但老人和小孩作为家庭的特殊成员,他们更需要贴心、便利的服务,然而,智慧社区的关注者却忽视了这个问题。

意识落后于趋势

要实现智慧社区,物业的作用不可替代。万科、绿地等大型物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选择开发独有的App,中小型物业公司就成了乐住网络的合作对象。可是,和物业打交道并不容易。

乐住网络长沙副总经理段贵阳曾在厦门负责“智慧城市”项目,2015年5月来到长沙后,他最明显的感受是,“大部分物业只注重管理,缺少服务意识,更别提运营。”在谈业务的过程中,一位物业经理的话让他印象深刻,“我又不住在这个小区,弄这么好干嘛?”中小物业市场意识偏差,要么不愿配合,要么配合不好,以致工作开展不顺。乐住网络社会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谈业务时,经常会遇到一件事:花了几个月时间和物业公司各级工作人员都达成了共识,到最后双方签订合同时,对方管理层发生变动,一切又得从头再来。一般来说,与物业公司谈合作,从见到物业前台的那天到最后签订合同,至少需要2个月。

物业公司的服务意识不够,也鲜有创新意识。打开手机蓝牙解除门禁对某些物业负责人而言已是高科技,对于直接用手机刷门禁,甚至远程开锁等功能,则像是不可能实现的“花架子”。段贵阳总结了一条经验,“外地的物业公司,或是管理者有大公司的工作经历,他们对新事物的认可度高,沟通会比较顺利。但某些本地的中小物业公司就很难达成合作。”他曾与长沙一家物业公司交流多次,不仅免费提供物业管理系统,甚至以App的下载人数为标准返利,但对方仍不为所动。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打破了物业原有的工作习惯。以前发通知只需张贴在小区告示牌上,现在还需线上实时。业主的投诉是否得到处理,结果如何,以前物业对这方面的管控较为缺失,而通过信息化系统,业主的评价都会在线上实时显示,对物业的运营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因此,物业公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智慧社区拒之千里。实际上,社区服务属微利行业,需要靠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营才能获利,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中小物业的观念亟待更新。

智慧社区的主要参与者除了物业,还有业主、商家,但后者的表现也不积极。今年8月,乐住网络与惠生国际达成合作,将鲜肉囤放在业主家中,以销售额的13%~15%返利,业主不需要任何投资,在家就可以开设“宅超市”。但两个月后,合作中止。“家庭中上了年纪的人做饭次数多,但用智能手机的少,习惯去超市买菜。每天的手机订单量只有几单到十几单,供货商吃亏,乐住的初衷也没有实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居住在生活艺术城的戚女士认为,这种模式看起来很好,但现阶段操作性不强,“等我们这代人老了,应该就能做起来了。”

华雅花园作为乐住智慧小区的示范性楼盘,其App上开设的华雅超市有清晰的商品类目、价格,可通过手机直接下单。但其他小区的住户就没这么幸运。目前,“乐住”平台上的商家大部分是从百度抓取,还不能直接看到商品或是实现网上购物。“技术已经成熟,但商家不愿意接入。”段贵阳很无奈,“我提供一个平台,让你开网店赚钱,可你还不愿意干。”对此,不同的商家各有考虑。芙蓉兴盛、锦和属于小型连锁超市,有加盟商表示:“平时就一个人打理店铺,没时间送货上门。”规模较大的鲜果零食店虽不缺人手,但有商家表示:店内有上千种商品,每天要更新库存,已经忙得团团转,如果还要时刻盯着手机处理订单,麻烦得很。而已经在“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平台上尝到甜头的商家则持观望态度。

App难做“无米之炊”

没有智能化的设备,就谈不上智能化的社区,对定位高端的新楼盘而言,几百万元的投入成本并不高,难题就出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上。特别是10年前建成的楼房,小区内采用的道闸、门禁、摄像头等设备多为模拟信号,与现在的数字系统不匹配。这些基础设备要升级,花费需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业主不愿买单,物业不可能承担,国家补贴也不现实。

部分沿海地区打造的智慧社区内,不仅是门禁、道闸,连广播、监控等都派上了用场。“一个老人在小区内散步,身上没有携带通信设备,当家人要联系他时,就可以打开App查看小区内的监控视频,发现目标后,选择距离最近的广播进行呼叫。”段贵阳说,这样的场景对老旧社区而言是可望而不可求,年代久远的监控系统无法将信息输出到手机,难得一用的广播系统也早就失去了使用价值。

“乐住”覆盖的500多个小区,大部分是近5年内建成的中高档楼盘,基础设备的升级改造并不难,但智能路灯、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备并不多见。“现在的路灯一般都是定时开关,智能化改造后就可以分时间、分路段,实现点对点控制,如在人流量少的路段间隔照明,晴天推迟照明,这些都是节能环保措施。而引进充电桩后,物业可以按充电时长等方式对车主收取费用。”曹志远认为,充电桩、智能路灯既能极大地提升小区形象,也是一种生财之道,但很少有物业能看到这点。目前,安装了充电桩设备的小区多为商家投资并负责运营管理,这种模式只在30多个小区试点,还没有得到普及。

智慧社区的建设虽然都尽量涉及到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政务等多方面,但在每一个体系下,具体可提供的服务仍乏善可陈,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社会事务的办理很不通畅。家住长沙鑫远尚玺的李女士抱怨道:“我的户口不在本地,报考驾照时需要暂住证,为了这事我往社区办事处跑了三次,前后花了近10天。”生育证、就业(失业)登记证等的办理更加费时费力。虽然雨花区试点的百余个智慧小区在App上相继开通了社会办事功能,居民可在手机上提交部分材料、简化办理程序,但长沙市的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仍处于建设阶段,大部分居民无法享受到网上办理的便利,智慧政务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多方尝试促发展

曹志远记得,“2014年和物业公司谈合作时,大家都像在听故事,但现在大部分人对智慧社区的概念有所耳闻,不再那么难以接受。”据市场调查,长沙500户以上的中高档小区还有400多个,曹志远有信心在2016年将它们全部纳入“乐住”平台,在扎实做好网上物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将智慧社区推向第二、三阶段。

和乐住网络一样,在第一阶段发力的还有大型物业公司。2015年11月,万科物业“一键直呼管家”以低调的方式出现在了“住这儿”上,App首页界面的变化仅是原先的拍照功能被替换成了一个象征网络化服务管家的小领结。“住这儿”产品总监郭鑫说:“虽然业主拨打管家电话或给管家微信留言更简单,但不稳定,功能也很单薄,新功能可以让业主和管家的沟通更顺畅,而且积累下来的数据可以驱动今后长期的用户体验改善。”虽是小小的一步,但体现了这家物业公司做好智慧社区的坚定决心。

第2篇:智慧社区范文

[关键词]智慧社区;动力机制;制约因素;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086 ― 02

从“智慧地球”到“智慧城市”再到“智慧社区”,“智慧”一词逐渐占据了城市治理理念的核心一角。社区是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国家实现城市社会整合的普遍形式。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成熟度,而智慧社区的建设将会成为改善我国社区治理状况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智慧社区及其建设的动力机制

(一)智慧社区的含义

智慧社区一词最早源自1998年美国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国外对于智慧社区的研究是作为智慧城市研究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其中以IBM给出的智慧城市定义为主流,即“智慧城市是指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国内关于智慧社区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综合学者们的多维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智慧社区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智慧社区的参与主体。社区是居民获得社会服务的基本单元,因而社区建设不仅关系到居民全体,而且涉及到公共服务提供的多方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而智慧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以一种更为“智慧”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需求。而在社区领域,生产、生活等服务的提供脱离不了社区的诸多构成单元,因而智慧社区并未超出社区治理的范畴,而是同样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不同的是智慧社区在治理主体参与的方式、载体、效率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第二,智慧社区的实现载体。智慧社区与一般社区治理的根本区别在于治理方式、工具的创新。智慧社区的“智慧”之处在于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融合到了社区治理的整个过程,它不是一个个单一系统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相互交错、错综复杂的综合体系,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基于大数据处理的信息化技术是其载体,承担了社区治理某些方面的主要职能,包括社区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公布,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多元化提供等等。

第三,智慧社区的实践效能。智慧社区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实现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其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全面整合社区资源,通过社区智能化服务平台的搭建,为居民提供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监控、智慧安保、智慧学习等多领域、高效率、高质量的社区公共服务。

总而言之,智慧社区是指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样态,它强调的是基于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参与,借助于互联网、计算机、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社区资源的全面整合,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区的“善治”,也即社区服务的效率、质量、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提升。

(二)智慧社区建设的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政策选择

唐京华,孙宏伟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沈阳 110169)

[摘 要]智慧社区建设是改善我国社区治理状况的重要环节,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面临着政府引导力不足、居民参与率低、虚拟平台运行不规范、缺乏专业人才及技术等制约因素,强化政策引导以规范实践进程是完善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智慧社区;动力机制;制约因素;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086 ― 02

动力机制

伴随着智慧社区建设实践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作为一种全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其建设的动力机制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消解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直接动力。我国社区治理实践展开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社区治理的水平、效率均有不小的进步,然而从全国社区治理的实际状况来看还存在诸多困境。例如多元主体参与率低下,行政化趋势明显,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社区管理成本高以及治理主体之间矛盾丛生等。原有的社区治理方式已很难在这些问题的化解上有所创新,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来消解困境,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直接动力。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间接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进入了飞速更新换代阶段,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生活面貌的极大变化,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3951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信息技术已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计算机、通信、传感等技术的进步不断寻求应用领域的延伸,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设早已进入技术延伸的范畴,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自然成为信息技术延伸的目标范围,技术应用的扩张需求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间接的推动力。

第三,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的公共服务要求。单一服务模式、普适化服务标准、慢节奏服务速率以及单向交流方式等已难以满足居民需求,个性化、高效率、高质量、双向交流服务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需求的偏重点,原有的以人工服务为主的社区治理模式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面对社区居民不断攀升的服务要求,智慧社区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二、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我国各地的智慧社区建设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政府、企业、居民都对智慧社区抱有极大的热情。然而综合全国智慧社区建设状况,可以发现要将智慧社区作为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实现整体推进依然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引导力不足,保障体系不完备

“智慧革命将深刻影响城市社区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这也必然倒逼社区对其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2〕。在强行政压力环境下,政府行政导向在社区治理中依然具有主导地位,政府指导体系的不健全将深刻影响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级政府或街道对辖区内智慧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没有专业队伍作为指导,存在盲目推进的现象;二是政策、法律规范不完善难以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政府指导囿于技术层面而实用性不足。

(二)居民参与率低,政社互动性缺失

强化互动沟通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之一,然而从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不难看出,现阶段智慧社区建设更多的是政府、社区等单方实施主体的行为,居民作为目标对象并未广泛参与其中。匮乏的双向互动沟通主要源于几个方面的工作不力:社区消极不作为,将智慧社区建设当做“形象工程”应付了事;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社区与居民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智慧社区具体项目建设的实际效用不高,居民未能从中得到真实便利;智慧社区应用的操作难度较大,居民难以达到参与的文化程度要求等。较低的居民参与度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智慧社区建设的意义黯然失色。

(三)专业人才匮乏,应用技术不成熟

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处理技术将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难题,此外虚拟平台的构筑、不同系统间的完整对接等都需要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尚处于模拟探索阶段,应用技术也处于不成熟状态,未来智慧社区建设还需要攻克各种技术难题。与此同时,我国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偏低也是智慧社区建设的一大障碍,据调查现有社区工作者不仅一般不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而且拥有社区工作资格证书的也在少数,智慧社区所要求的核心技术人员难以寻觅。

三、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政策选择

面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多种制约因素,从政策上加强规范和引导是有效降低建设难度、有条不紊的实现社区治理“智慧化”的保障。

(一)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动力导向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必要空间,也是城市社会开展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地域单位,社区的智慧化建设水平直接关乎城市居民生活的安全、便捷与和谐”〔3〕。居民的需求导向是社区服务发展的指示灯,智慧社区建设应当以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前进方向,优先解决居民最为急切的要求。社区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主体,各个社区状况千差万别,在智慧社区规划、筹建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汇集社区共识,着力构建居民关于健康管理、商业消费、生活安保、社区医疗、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等基础社区功能模块,然后配以单一社区居民特色需求功能板块,打破僵化的社区服务体系,从而打造各具特色的智慧化社区。

(二)以强化政府支持为实践保障

社区虽是居民实现自治的群众性组织,但在社区发展中政府作为全局支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慧社区建设有赖于政府的积极作为。首先,政府的社区治理理念应当具有前瞻性,将服务型社区当作未来社区建设的模型,正确引导社区构建的发展方向。其次,“政府要承担起顶层设计的职责,各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进行智慧社区建设的统一规划、部署和协调”〔4〕,打破社区“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面统筹社区资源,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构建社区总体布局,为更大范围的社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行业标准、评估体系、风险监控、违规处罚等规范,实现智慧社区管理的制度化,降低智慧社区管理的不确定性。

(三)以多元主体参与为推进重点

智慧社区建设强调多元主体的互动参与,政府或社区的单方面推动只是外力而非内力,智慧社区稳步扎进的关键力量是多方主体参与形成的合力。其中政府应作为全局的掌控者,聚焦社区治理的大局,做好方向引导、“后勤”保障;自治组织要摆正服务提供者角色,以居民需求作为自己的行动导向;社区居民要明确自己主人翁的地位,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与企业则要扮演协调、辅助者的角色,在享受社区公共服务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造福社区。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是智慧社区建设的一股关键力量。

总之,智慧社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各方面条件协同配合的基础上分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在建设过程中强化政策引导以规范实践进程是完善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保障。

〔参 考 文 献〕

〔1〕邹佳佳,马永俊.智慧城市内涵与智慧城市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04):69-71.

〔2〕蒋俊杰.从传统到智慧: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困境与重构〔J〕.浙江学刊,2014,(04):117-123.

第3篇:智慧社区范文

今年年初,国务院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在人们争论开放式社区利弊之时,宜家安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家安好)创始人兼CEO王磊敏锐地发现这是智能门禁和智慧社区的政策红利。

当前,人们对开放式社区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作为进入大楼的第一关,门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宜家安好自主研发生产云可视单元门控系统,并以此为入口介入社区物业管理系统、社区O2O服务平台、社区O2O便利店,从而打造安全、智能、和谐的智慧社区。

打造安全智慧的大门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无论传统社区,还是智慧社区,门禁都是保护社区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业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传统的可视对讲技术需要开发商开槽布线,成本昂贵,后期维护麻烦。宜家安好的云可视单元门控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服务技术,发明了“硬件+软件+平台”的云可视对讲单元门控系统,已经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住户只需下载宜家安好手机APP,替代传统的户内分机,访客来访,即可与访客实时视频对话,只需轻摁几下手机即可开门接待来访者。

与传统可视对讲门控系统相比,宜家安好系统能够节省50%以上的成本,对地产商和物业来说,省事省心又省钱,住户感觉便捷高效。目前,宜家安好已经在恒基水榭华城项目中安装试用,与民安北郡项目签署框架协议,与恒大集团、和昌地产、大商集团等十几家地产公司演示交流。

王磊表示宜家安好的目标是让社区无边界,一键打开智慧之门。在外企工作过的王磊曾看到,新加坡的开放式社区没有围墙,楼下就是街道,居民的公共活动集中到广场等公共场合,不同族群和谐相处。受此启发,宜家安好以门控系统为引流入口,增加物业管理、社区O2O服务、社区便利店等服务内容,既要保证社区安全有序,又要保证社区居民和谐友爱相处。

宜家安好智慧物业管理系统以宜家安好APP为基础,并通过物业版APP和物业管理web端,搭建社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物业智能化管理。业主通过APP可以查看社区、网上报修、水电气缴费、物业投诉和建议等。物业人员通过APP可实现考勤、排班、内部群呼、响应维修、通知等功能。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具有全面实用的物业功能,为物业提供一个切实有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为业主提供便利高效的贴心服务。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身在水泥钢铁丛林中的人们彼此交流很少。宜家安好打造的社区O2O服务平台,与各大生活服务商合作,为业主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目前规划有宜生活配送、家居装修、旅游户外、房屋中介、快递驿站、社区P2P金融等方便实用的服务内容,后期可进行增减,根据用户的刚性需求提供高效的服务。社区O2O服务平台不仅帮业主解决各种生活需要,而且帮助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有效地开发业主价值。王磊表示未来当用户基数足够大时,后续服务项目将成为利润的持续增长点。

融资、融人、融智

去年年底,成立仅一年的宜家安好获得了河南省中原科创风险投资基金数百万元风险投资,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推广和团队建设。河南省中原科创风险投资基金是河南省首个具有政府背景的天使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出资2.5亿元,中原证券出资2.5亿元,基金管理人为中原证券下属基金管理专业机构――中州基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宜家安好的优势是硬件、软件、云平台三者结合的模式。“我们是互联网公司中门禁做得最好的,我们也是门禁公司中做互联网很出色的。我们是软件公司中做硬件的,也是硬件公司中做软件的,夹缝中求生存,差异化竞争,跨界融合。”王磊这样总结宜家安好的创业之路。

王磊表示比融资更重要的是融人、融智。公司主要成员分别来自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全球著名的IT科技公司、优秀的房地产公司,均在各自领域有多年实战经验,对技术创新、极致产品、极致体验、极致服务有着狂热追求。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王磊曾经在索尼、戴尔等外资企业工作,进入而立之年后,渴望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因此放弃高薪,自主创业。

创业之初,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做,甚至包括公司办公室的粉刷工作这样的事情。回忆起创业道路的艰辛,王磊表示创业是疯子做的事情,没有拼命三郎的精神不要选择创业。

CTO何彬具有十几年的技术经验,他的加盟将混乱中的技术平台带入正轨,并在2015年8月帮助宜家安好门禁系统获得国家技术专利。

第4篇:智慧社区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社区服务;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1 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旧城的不断改造,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和家庭结构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单身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原有的经济功能、养老功能、托幼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维系功能开始弱化,并逐渐转移到社区中去。

社区服务需要接受由居民和家庭转移来的多项社会功能并加以系统化,使本身的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壮大,社区服务功能逐渐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学有所教,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供”的新境界。

“十二五”时期,全国各地民政及相关部门明确了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社区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已成为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础工程。

2008年1月1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我国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意见》还要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都要建设信息化养老服务平台,提供一键通救助服务。

2011年1月,民政部公布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在社会养老方面,提出了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的建设力度正在不断加强,社区信息化能够解决政府最重视的社会管理问题,集领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化社区服务。

截至 2012 年3 月底,全国已有20 多个城市的市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智慧社区”,国内目前虽无统一的定义,但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内容大致为综合运用无线网络、物联网技术,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经过长期调研,当前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都在试点、示范和摸索中,尚未有成熟的建设模式,应用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各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并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段来解决社区服务应用系统中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2 建设智慧社区应用系统遇到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的构建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的,作为智慧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的构建领域零散,应用水平也不高,没有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没有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且存在以下问题:

2.1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缺少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运营商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上都各有计划,应用领域分化严重,只有专门的解决方案,没有集成的解决方案。在其他应用终端上,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标准,相互间的兼容性差,这样就造成宏观上把握不清,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相关资源不能整合应用。

2.2 社区覆盖层面较窄

首先,在智慧社区试点过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尚未建立。其次,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经济实力存在差距,阻挡了智慧社区在更大范围内普及的步伐。

2.3 缺少合适的商业模式

智慧社区需要社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平台开发商密切合作,但是社区运维和管理都主要集中在社区物业管理处。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资源有限性,仅限于提供基础的社区服务,无法进行商业元素的融合,如社区电子商务。同时,也由于智慧社区提出的时间较短,有效的商业模式仍是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3 智慧社区应用系统分析

3.1 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概况

3.1.1 上海陆家嘴智慧社区

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重点主要涵盖社区综合管理、社区生活质量水平、社区经济和商业活力、社区内个体发展水平四方面内容。具体建设内容为“一库、一卡、两平台、多系统”。其中,“一库”指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包括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动态信息;“一卡”指开发“智慧城市炫卡”,有了一张“智慧城市炫卡”,社区居民就不必再带门禁卡、购物卡、银行卡,甚至到社区医院预约门诊也可以“轻松一刷”;“两平台”指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指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应用系统,包括智能健康管理中心、多功能电子公告栏、停车智能导航系统。

3.1.2 无锡万家便民服务中心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依托24小时全天候应答的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平台、便民服务网站和社区服务站,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居家养老为切入点,以实体服务为支撑,为无锡市民提供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生活服务和民生商品配送等便民服务,致力于为无锡市民搭建一个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的综合性“门对门”便民服务平台。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市级便民服务平台,按照高规格、高科技、高起点的原则和“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思路,重点建设了96158市级便民服务呼叫中心、96158便民服务网站和96158社区便民服务站,并且与民政业务平台、政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联动。

3.1.3 美国迪比克市智慧社区

高科技武装6万人社区—— 迪比克市以连接城市所有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为目标,将能源、水务以及交通三大系统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主要利用数据传递装置、分析软件和网络等高新技术让政府和市民即时监测和调整他们用水、用电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以打造真正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的第一步是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到户、到店,其中使用了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公共设施和民宅水电泄漏;同时搭建实时可持续发展综合监督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迪比克市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使城市的资源使用状况一目了然,并智能化地做出响应。

3.1.4 韩国松岛u-city计划

松岛智慧城市计划是由韩国政府、美国地产开发公司Gale、韩国钢铁集团POSCO E&C与LG合作推动,于2000年开始执行,预计2014年全面完工。其中,作为社区建设部分,提出建设智慧的、绿色的生活环境。

所谓智慧绿色生活,就是以无所不在运算环境以及环境感知元件为基础,发展智慧家庭、智慧建筑与智慧卡系统。未来在松岛生活的居民将会有全新的生活方式,出门仅需携带智慧卡,就可进出家里大门、搭乘大众运输与消费等,在家使用设施都可以语音操控,智慧型机器人帮忙打扫环境,智慧型冰箱会根据食物状况自行调节,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2 应用系统特点

从上述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内容来看,都是以建设信息平台为主,其功能服务主要体现在便民服务、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上,实现便民服务、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可再生资源利用,重点体现智慧社区低碳、环保的特色,突出社区服务的便捷、高效。

应用系统在特定领域体现自身的功能价值,比如远程医疗系统,主要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城市炫卡,主要应用在社区门禁、社区购物、社区消费;便民服务门户网站和呼叫中心则应用在社区便民服务方面。而像韩国松岛社区,规划在交通、家居方面实现智能化。

经过这些案例分析,类似整合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能够实现的服务功能要远远多于单个应用系统服务的功能,也是未来智慧社区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4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

经过以上分析,现有的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还需要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和操作,为此我们提出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想法,希望改变现有应用系统功能单一、模式混乱的情况,使得应用于社区服务的应用系统真正成为智慧社区的特色。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建设策略和实现功能上,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4.1 基本策略

在未来的建设中,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社区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使之成为可以方便服务、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

4.1.1 统一的建设模式

形成信息共享的机制,制定好信息交换的内容、信息交换的流程和信息安全规则,制定业务协同的流程和制度。这些都是基础性工作,只有统一标准,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实现整合。

目前社区服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都是零散的、独立的、简单的,很多子系统功能已经在使用,但是无法做到信息共享,管理成本高,维护不方便。创新应用系统的建设方案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在其功能基础上进行整合。这种建设模式不仅把旧的系统利用起来,对于投资者、管理者来说,也是节约成本的好方法。

4.1.2 统一的实施规划

社区服务信息化如果没有统一的实施规划,根本不可能完成社区信息化建设。每个社区智能业务都有自己的系统,都要求社区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其结果是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难。所以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有统一的规划,将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为高效强大的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

4.1.3 多方互动的体系

投资主体由政府独家可能要转变为政府、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建设运营主体由街道、信息主管部门可能要转变为政府、居民、商户等共同建设,服务主体也可能由原来的政府扩展为政府、商户甚至居民自身。所以,由政府牵头的社区信息化系统最后就会演变成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投资、构建和运营的“大服务信息化平台”。

4.2 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是一个综合的运营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整合起来,把传统的社区服务内容进行分类,充分发挥统一管理、业务互动的优势。图1所示是一个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架构图

系统中的感知层包括采集信息的智能终端和传感设备,负责采集信息、传输及前期的处理,由室内终端、单元终端和公共终端组成,包括通讯设备、安防报警设备、监控设备、数字点播设备、健康监测设备等。

网络层是智能终端和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通道,进行信息传输的链路,以通讯网络为主,建设方式可以无线加有线互为补充,建设一张无处不在的“泛在网”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

数据层用来统一存储、管理感知前端采集的数据信息。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架构搭建数据中心,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服务;消除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调度,增强运维能力,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提高,获取服务更加便捷。

管理层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基础软硬件管理,主要负责大规模基础软件、硬件资源的监控和管理,为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调度等高级应用提供了决策信息,是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的基础。

应用层是平台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类应用,同样基于云计算技术,具备能力融合、接入灵活、开发简单、管理规范、部署高效等特性。平台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同时具备定制开发和第三方集成能力,使得各种应用的部署更加灵活和快捷。

呈现层是综合管理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类智能应用的方式,包括社区网站互动、手机短信、语音通信、电视点播、电子公告屏等,为居民提供多种呈现方式。

4.3 实现功能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在社区服务上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持各种系统的原有功能,还可以根据服务需求,整合系统之间的业务,达到服务效果最大化。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功能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便民服务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安居服务管理。

4.3.1便民服务管理

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管理,把普通市民的生活服务与热线呼叫、报警运营、电子商务、短信互动等进行互通,形成了生活服务“信息化”模式,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社区门户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可视化的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对家庭生活服务需求的不同,分为大类和小项。例如,可分为家政保洁服务、为老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电维修服务、水电维修服务、电脑维修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心理慰藉服务等。可根据当各地实际情况在家庭生活服务管理系统中实现分类设置,增减和调整等功能。

实现对社区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和服务信息的电子化管理。通过本系统,运营单位可以将社会上零散的服务机构,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的准入流程,整合到本平台,形成全面的、动态的、分级别的民生服务行业数据库,便于政府从宏观层面进行监督、引导和综合利用。

4.3.2 养老服务管理

为居家老人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对居家老人、空巢老人进行主动关怀,通过智能终端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模式,建立更人性化、具有实施性和可持续运营的养老模式。

借助智能终端中的健康监护设备实时监护老年人的健康指数,实现对居家老人尤其是患有各种隐性疾病老人远程进行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跌倒检测等,紧急情况自动电话呼叫,减少突发事件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能够实时有效地对老年人的健康与安全状况进行监护。

4.3.3 安居服务管理

对社区公共环境、公共安全、居民家庭财产安全、个人安全进行监控管理,提供安全的社区生活空间和丰富多彩、高品位的居家文化生活。

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包括居民居住的楼宇、电梯、逃生通道、社区店铺、社区道路等,来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安全。同时,为社区居民家庭提供安保服务,在居民外出时,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住宅内的情况。另外,创新应用系统能实现联动功能,如接收到触发报警,社区管理中心将自动接报警、显示其具置,并弹出客户的详细地址、客户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及时提醒保安人员进行出警服务,保护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会化养老及便民服务和信息化的消费模式日益成为主流的现代化都市生活需求。由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10市场容量约1 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大约每年增加150亿元,2010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约370亿元。

除了居家养老外,基于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大。据保守估计,社区服务的整体需求将是社区养老服务的3倍,未来将成长为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收益途径主要有3个:

(1)新拓展业务带来收益,包括家政服务和服务商管理费用;

(2)通过试点应用的收益,可以获得政府相关的扶持资金和政府相应的购买服务;

(3)试点应用后,转化为产品进行复制和推广带来收益。

5.2 社会效益

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紧密结合,既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又为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手段,可全面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便民服务的服务水平。

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如下6个方面:

(1)为民政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便民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并为社区内的老龄人群和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电子档案。

(2)以居民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丰富了服务手段和项目内容。

(3)构建了“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可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4)通过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包括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电脑维修、开锁服务、快递服务、搬家服务、上门理发、汽车租赁服务、家政服务、保洁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及以粮、油、蛋、菜、水为主的民生商品配送服务,并通过建立覆盖全市社区的服务站实现与市民的零距离服务。通过信息化改善社区管理,维护社区安全。

(5)根据各政府部门传送的数据以及深入社区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得到一系列社区居民生活数据,供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

(6)作为一个综合型的公共事业服务系统,与社区居民生活紧密相连。系统数据库内有居民生活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因此,在出现突发紧急状况时,系统可以与相应指挥中心共享基础数据,以联席成员的身份参与应急指挥,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第5篇:智慧社区范文

随着医疗信息数据的几何倍数增长,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繁杂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给医院信息储存以及整个医疗产业的行进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大数据技术的华丽出场,让医疗信息化进入了飞跃式发展的关键时机。不得不说,近来大行其道的“智慧医疗”也是得益于此。但是对于目前中国医院信息化来说,智慧医疗建设的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依然“巨大”,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

压力与机遇并存,对于社区医院来说,要面对的不仅是如何在新医改的进程中打破困境,还有如何在大数据、信息化、智慧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找到发展的着力点。

现状:社区医院“叫好不叫座”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痛。从2006年2月起,卫生部在全国推行社区医院转诊制,“大病进医院,小病找社区”成为政府大力推行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设想,居民在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医疗预防等公共卫生拂去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可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小部分社区医院运行得不错外,还是有不少社区医院鲜有人问津。大多患者宁可舍近求远、挤破头往大医院里钻,也不愿意多“眷顾”家门口的社区医院。问到原因,不少老百姓表示,社区医院实在难以让他们放心。在全国政协委员范小青看来,造成社区医院“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医院的软硬件设施不同步,医资力量相对匮乏。

社区医院门诊量少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承担着提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被称为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医院,其最大的优点是方便:无需跑太远的路,也不用忍受大医院那种排队大半天看病两分钟的苦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困境上,社区医院被普遍寄予厚望。但是,社区医院却面临着“路很近,心很远”的尴尬境地。大医院里病人摩肩接踵,而社区医院依然门可罗雀,出现大医院“病人等医生”,而社区医院“医生等病人”的迥异局面。

此前一项入户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老百姓表示,愿意到社区医院看发烧、感冒等小病。然而,实际求医行动与最初意愿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根据最新的《上海居民医疗和健康状况最新调查》显示,当出现一般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等)时,只有四成居民会首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有近五成居民选择二级或三级医院,另有一成居民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吃”,另有极少数人选择“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或“不就医,硬挺着”。

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很无奈地表示现在大医院每个专家每日的门诊量比一些社区医院一天的门诊量还多,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对小医院还是很不认可。“我们处在大医院的包围中,在夹缝中生存,真的很艰难。”该负责人说,“尽管我们很清楚社区医院的优势和劣势,也在努力寻找突破口,但任重道远。”

社区医院缘何难聚人气

尽管社区医院的技术设备、医生水平没法跟大医院比,但一般的小毛病,社区医院是完全可以解决的。那为什么百姓还这么依赖大医院,忽视社区医院的存在呢?

一家大医院输液室里密密麻麻坐着几十位患者,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韩女士专门带孩子过来看病,孩子有些发烧,正在输液。“以前我也带孩子在社区医院输过液,可那儿的医生水平实在让人不放心,扎个针半天都扎不进去,弄得孩子哭闹不已。”旁边一位患者插话说:“可不是嘛,我们那儿的社区医院还有好多限制,比如中午时间不让输液等。即便是开药,也有很多开不到。我们得了病都到大医院看,行动实在不方便的人才去社区医院。”

“医生水平低”、“医疗设备陈旧不全”、“医疗服务项目有限”、“药品品种有限”、“医生乱开药增收”等等都是患者拒绝去社区医院就诊的理由。可见在一些老百姓心中,社区医院的确遭遇了“信任危机”。

而根据最新的《上海居民医疗和健康状况最新调查》来看,收入越高的居民,更愿意去大医院而不是社区医院。面对一般疾病,个人年收入为3万以下、3―5万、5―7万、7-10万、10万以上的居民首先选择社区医院的比例分别为65.90%、40.80%、31.30%、31.50%、28.70%,而首先选择三甲医院的比例分别为9.10%、17.40%、17.50%、26.00%、30.90%,从中可以看出,收入越高的居民,更愿意去大医院而不是社区医院。

另一方面,年轻人更愿意自己处理一般疾病,而不愿意去社区医院。通过对《上海居民医疗和健康状况最新调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面对一般疾病,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社区医院)的比例分别为26.20%、34.00%、39.90%、49.10%、57.00%,这说明年龄大的居民更愿意去社区医院,而年轻人更不愿意去社区医院,60岁以上居民的比例是30岁以下居民的两倍多。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不就医,自己买点药”(自己处理)的比例,其中30岁以下居民的比例为20.5%,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7倍多。

第6篇:智慧社区范文

关键词:智慧社区 诚信商圈 社会关系网络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068-02

通过构建智慧城市[1-2]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3-5]的创新应用,在规划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是社区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平台,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智慧社区[6]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其建设优劣极大地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社区服务平台[7]的本质,是面向政府基层政务管理者、社区居民和本地商家的政务及生活服务一站式O2O服务平台,是电子商务向日常生活类本地化服务的延伸。智慧社区作为同时汇集政府基层管理者、社区居民和本地化商家的平台,是本地化口碑式社交网络的天然载体,即“诚信商圈”建设是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实现基于本地社交网络的O2O商圈诚信体系,在融合智慧社区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智慧社区发展过程中与诚信商圈建设相关的社会关系网络[8-10]应用展开研究和技术攻关,利用智慧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建模、SNS应用、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整合跨业务大数据系统,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

1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商圈诚信体系建模

在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中,主要包括:(1)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2)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3)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

1.1 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

在本地社会关系网络中,以关系数据为对象,利用量化型数值来考察本地社交网络的属性和特征,对处于本地商圈中的个体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建模。模型的主要属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1)网络规模模型: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社区个体用户、销售者、供应商等)的总数,其表现在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数,网络规模越大,其网络结构中的节点数也越多,结构也越复杂。

(2)网络密度模型:网络密度反映了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客观实体之间关系的紧密度。通过带权有向网络中的弧及权值来描述,弧数越多,说明该节点关系越复杂、联系度大;权值越大说明行动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3)中心及小团体模型:在模型中,节点的中心性及小团体反映了行动者在本地商圈中位置的重要程度。通过核心小圈的弧度(有向图中弧的数目)及权值、子群的数量、子群内部以及子群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度量其重要性。

(4)核心-边缘模型:根据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弧、权值、节点数、子群数等作为度量)将本地商圈社交关系网络的节点划分为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

1.2 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

通过为商家提供一个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挖掘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其购买行为具有直接影响,而购买意愿又取决于消费者的信任态度。基于社会互动评价模型(评论、微博、说说、交互性留言等)、购买/管理行为模型(购买、销售、库存等)、技术接受模型、消费者行为模型、顾客价值评价模型等,建立社会关系、诚信体系、精准营销等三者关系的模型。

1.3 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

信用机制是电子商务和网络信用经济的制度基石。传统的信誉管理已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变化,将建模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信用领域,形成开放式信用机制评价及保障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的主要指标模型。

(1)委托及信息传递建模:委托者通过者依照其利益完成相关行为(调研、评价等),得到由者的行动以及其他外生随机因素共同决定的衡量值。

(2)商务过程中重复博弈模型:重复的博弈过程中,博弈各方会考虑各自利益的均衡,选择相关的策略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重复博弈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重复博弈模型中必须考虑:博弈参与方、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利益权重、协商、决策等相关的技术指标。

(3)声誉模型:通过对本地社会关系的信息及相关数据的挖掘,建立一个基于经验和概率统计(由大数据的挖掘来获取)来度量信任关系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本地社会关系的声誉模型的信任机制模型(局部、朋友圈、小团体声誉模型);基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信任机制模型(全局声誉模型);基于服务质量的信任机制模型。

2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的实现

2.1 商圈诚信体系系统构成

在智慧社区中应用社会关系网络,以智慧社区诚信商圈为需求,建立多维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型,设计并实现基于社会复杂网络的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起一套采集本地用户数据的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指的是通过政府提供的用户属性数据为本地用户建立个人诚信体系数据库,线上指的是通过智慧社区APP以及其他的电子渠道获得本地用户的线上行为数据,将这两部分数据作为“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的入口参数,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

商圈诚信体系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在数据采集中,主要的数据来源为:G端政府数据(基础脱敏数据)、B端商圈数据(商品、商家、服务等数据)和C端线上数据(线上交易、线上服务、线上社交等数据)。依据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过滤:以C端基础属性和社会关系影响力评估模型为基础,完成本地社会关系量化计算。通过社会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基于商圈诚信体系的三个核心模型的数据平台。

2.2 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系统实现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引擎,引擎运行平台三大部分构成。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智慧社区中面向本地用户的各类线上的应用(如APP、PC网站等),用于对接政府数据的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引擎主要包括:本地用户社会关系的分析引擎,商家诚信指标计算引擎,精准营销效果评价引擎等;引擎运行平台:需要开发一个基于多粒度应用资源分配系统,实现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平台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对外提供的服务是:社区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政府基层管理者、社区居民和商家。平台的用户主要包括:城市基层政府组织、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商、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服务于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社区民众和商家。在数据采集系统中,通过对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接入专业的服务商家,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并以各种物联网设备即时感知社区管理对象数据,做到社区范围内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结合政府各类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是实现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政府基层组织的可视化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数据采集系统平台主要包括:“1个综合门户、2大专业子平台、8个应用支撑系统、1套业务协同体系、‘6+N’类服务渠道、1个社区综合资源库”,为数据分析引擎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服务。

引擎运行平台是一个支持诚信商圈应用的多粒度并行计算的资源管理框架,利用应用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中通过技术规范建立适合多粒度应用服务运行的软件计算服务环境,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提供计算资源支撑服务。

3 结语

以目前正高速发展的智慧社区及O2O电子商务领域为背景,研究智慧社区平台诚信商圈建设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模、实现与验证,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该平台结合了智慧社区平台的本地化商圈特点,以“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为核心计算模型,将分析过程与数据采集过程并行进行以降低系统复杂性,确保数据处理的高效与安全,为社区政务管理和民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 11(17):40-60.

[2] 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0-24.

[3] Armbrust M,Fox A, Griffith R,et al.A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4):50-58.

[4] 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1-5.

[5] McAfee A,Brynjolfsson E, Davenport T H, et al.Big data: The management revolution[J].Harvard Bus Rev,2012,90(10):61-67.

[6] 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1(2):72-76.

[7] 宫艳雪,武智霞,郑树泉,等.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架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35(1):344-349.

[8] 章成志,汤丽娟.基于多语言社会化标签聚类的潜在社会关系网络发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9):67-71.

第7篇:智慧社区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的重要意义

“社区医疗服务是城市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医疗服务,构建以社区医疗服务为基础、社区医疗服务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居民健康为主线,以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重点的智能健康社区系统,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和活力,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

2.智慧社区健康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一个进程,“智慧医疗”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要求与接受。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

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可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从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来看,随着医疗社区化、保健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射频仪器等相关终端设备在家庭中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通过有效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医院对患者或者是亚健康病人的实时诊断与健康提醒,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病患的发生与发展。此外,物联网技术在药品管理和用药环节的应用过程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3.主要内容

本文探讨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关键技术主要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连续性的日常健康监护和健康咨询的需求,设计以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主体、联合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攻克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基于本体技术的健康知识库、个性化智能健康管理推荐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依托第三方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健康监测、健康数据智能分析、健康指导、就医咨询、远程医疗协助、健康知识库和健康信息检索等功能。

4.建设方案

本文研究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建立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为核心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又称居民健康管理/监测/服务一体化平台,是指通过放在社区或机构的的自助体检设备,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来持续监测公众的健康情况,同时通过服务后台提供客制化健康促进和医学预防的智慧型健康服务平台。

图1 系统组成图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由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小屋、智能健康评估系统、健康社区服务系统,卫生信息交换系统和居民健康风险分析系统、用户终端等七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卡系统:是居民身份的识别卡,便于居民的连续健康检查和建立连续的居民健康记录。

2)居民健康小屋:简称为自助体检管理系统(SPEIS),是指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把一批健康检查仪器整合在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下,使受检者可以自主的轻松愉悦地选择体检项目,实现一系列生理参数的检测,系统自动对受检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电子建档及信息服务管理的一种体格检查模式。是运用各类数字化健康自检设备,实现居民自助式的健康检查,并将居民健康检查状况记录于居民健康档案之中。

3)健康小屋家庭服务系统:是以物联技术为核心,实现对健康小屋的综合管理,包括数字化健康设备的管理、居民身份的认证、健康数据的接入与管理等,通过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实现健康小屋与智慧家庭的服务对接,并可供医疗机构、居民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需调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接入医院预约挂号系统。

4)智能健康评估系统:运用多因素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以居民健康自检信息为基础进行居民健康状况智能化、自动化的评估,给出居民健康风险评价;

5)健康社区服务系统:是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的,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包括居民健康档案,诊疗服务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健康随访系统,健康体检系统等等;

6)居民健康分析系统:是以商业智能(BI)技术为核心,基于多维健康分析模型,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图表化展现,包括居民健康整体状况,各类疾病分布及发展趋势等等;

7)卫生信息交换系统:是基于HL7、IHE等行业标准建立的,可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有效集成和实现业务协同的集成信息平台,用以实现包括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医疗业务的协同。

8)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作为市民使用智慧社区平台,享受智慧生活的最直接的感知设备,可以有多种设备,包括:居民健康卡、家庭智能触屏等。

5.技术特点

1)实现健康体检智能采集、无线上传、智能分析、主动报警、医生主动咨询等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由于老百姓对医疗器械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如何解决数据采集、上传、分析、报警、响应等一系列的问题是本次解决的重点,并在解决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同时,研究医院的处理流程,创新出一套适合社区医院的一体化个人医疗服务。

2)通过系统设计解决多终端接入和数据共享问题

系统平台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接入和数据的采集,以及多种终端之前的数据交互。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系统之间的差异和硬件平台的不同,不同的终端使用统一的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数据交互,避免由于硬件差异和系统不同导致的数据共享的风险。

3)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的智能分析管理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需要对智能无线医疗器械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管理,并于市民健康档案进行数据同步。因此,高血压/糖尿病患发病风险评估及分层管理、医疗健康信息的本体建模、个性化智能推荐服务、医疗与健康元数据管理都需要进行数据建模分析研究,并将分析结果与相关辅助治疗信息自动推送给患者。

4)解决各级医院不同医疗相关管理系统的数据兼容问题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医院、中心医院的双向转诊,即常见病、多发病进社区,疑难重症上中心医院的自动转入体系。就目前来说,各个医院的HIS系统、Lis系统、 Pacs系统等都为信息孤岛,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来实现各个医院、各个系统的统一数据交换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将建设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自动管理各系统的接入及数据重构。

总结

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健康关护环境,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和医院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可以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智慧社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海波.云计算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展望[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2010(10):385

第8篇:智慧社区范文

关键词:视频光端机 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 串行/解串器 智慧社区

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179-01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逐渐出现并实施。智慧物业属于智慧社区的典型应用,构建社区周界的视频监控是安全防范的第一步。视频监控探头的部署通常具有“数量多、容量大、距离远”的难点,设计可传输16路视频信号的光端机,结合光纤传输方式具有“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损耗低、无中继传输距离远、不受环境中电磁干扰的影响”等特点,利用单模光纤实现前端到后台的传输,完美解决了难点。

2 总体方案设计

16路数字视频光端机由发送端和接收端成对组成,通过一根单模光纤连接后就构成了16路视频信号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

发送端的任务是:(1)把输入的16路标清模拟视频信号经过A/D转换后,与输入的两路反馈数据信号一起采用时分复用的方法构成高速串行数据流,通过光模块调制在一种波长上发送到光纤中;(2)接收光纤中由接收端发来的调制在另一种波长上的反向低速数据流,经解码和解复用后得到反向控制信号,通过数据端口输出,用于连接到摄像机、云台等视频信号采集设备。

接收端的任务是:(1)对收到的高速数据流进行解码和解复用,并将获取的信号经D/A转换后恢复成16路模拟视频信号输出,用于连接到监视器或视频信号存储设备;(2)把从高速数据流中提取的反馈数据信号送数据端口输出,同时把从数据端口输入的两路控制信号经编码和复用后构成反向低速数据流,再经光模块调制后发送到光纤中,从而实现与数据端口连接的控制设备对视频信号采集设备的远程控制。

3 发送端的方案设计

发送端首先要对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但在做A/D转换之前,有必要对输入信号先进行滤波、缓冲放大等处理,作用如下:(1)滤除带外的高频噪声,提高A/D转换后的信噪比;(2)使信号电压幅度满足并尽可能的充满A/D转换器的电压输入范围,从而提高A/D转换结果的精度;(3)使因为交流耦合输入而失去直流分量的视频信号恢复直流分量,确保经过传输后在接收端实现正确同步。

每一路视频信号经A/D转换后的串行数据速率至少为12M×8bits=96Mbps,则16路视频信号的串行数据速率至少为96×16=1536Mbps,另外,数据流中还要加入两路反馈数据和同步信号,因此,串行/解串器和光收发模块的传输速率必须在1.6Gbps以上;并行数据的位数将影响CPLD对数据进行时分复用和解复用时控制软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对CPLD内部资源和I/O口的需求。方案选用魇渌俾饰1.0~2.5Gbps的18位串行/解串器TLK2521来完成高速数据的并串/串并转换工作。

可编程逻辑器件是本设备的核心器件,在发送端完成的主要任务有:(1)16路视频信号和两路数据信号的时分复用和扰码操作;(2)对外部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适当处理,为AD9201、TLK2521等芯片提供时钟和控制信号;(3)对接收到的反向数据进行解复用;(4)根据信号状态控制各路视频信号、数据信号和光链路的LED指示灯。选用性价比较高的Altera公司的MAX V产品系列中的5M570ZT144作为光端机的控制核心。

此外,发送端需要用到的主要器件还包括RS-485收发器件、收发一体化的光模块、有源晶体振荡器等。整个系统的供电由外部的+5V电源模组提供,但由于系统内部的各种器件需要用到的电源电压还有+3.3V、+2.5V和+1.8V,因此,在系统中使用了LM1117系列LDO器件来产生+3.3V、+2.5V和+1.8V。

综上所述,发送端的框图如图2所示。

4 接收端的方案设计

与发送端相比,接收端的功能是对数据和信号做相反的处理,其中的主要器件,如CPLD、串行器/解串器、有源晶体振荡器、RS-485收发器和电源电压调整器件等,选用了和发送端相同的器件,光模块则必须选用与发送端配对的收发一体化光模块,D/A转换器选用了与AD9201配对的器件AD9761。由于AD9761为电流输出型D/A转换器,因此,在视频信号的输出端也使用了三通道集成视频缓冲器THS7314,其主要作用是将AD9761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进行放大,使得输出的视频信号在连接75Ω负载时为标准幅度1Vp-p,同时也提升了视频输出信号的负载驱动能力。接收端的框图如图3所示。

5 结语

结合智慧社区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选取了合适的器件组成16路视频光端机系统,并详细设计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硬件电路,完成了产品硬件部分的研制工作,该机芯配合相应的控制软件,经过小批量试生产和现场应用测试及性能改善后,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已实现规模量产。

参考文献

[1]犁洪松.数字视频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1997.

[2]孙江平,苗长云,荣锋.基于CPLD的汇聚视频光端机的设计与实现[J].光通信技术,2012,36(8):59-61.

第9篇:智慧社区范文

关键词:智慧园区;酒店;商住;架构;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7083-04

科技正在快速地影响着世界,智慧在自然地融入生活,当前人们更深刻体会到世界的扁平互通。而建筑的智能化无疑是智慧世界中一颗璀璨的星辰。

目前智能化普遍水平并不高,智能化在很多工程上的表现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建成的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智能化的概念以及建成之后的模型很多人不甚了解,所以在建设初期的沟通上就已经存在隔阂,难免建成的效果不如业主预期的优秀。

介于现状,该文以一个涵盖酒店和小区的园区为例,介绍智慧园区的建设要点同时简单介绍建成后的模型,给读者直观的印象和认识。本智慧园区的设计思路为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监控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产业发达、RFID 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酒店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智慧园区。

1 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本文的介绍旨在于智慧园区的建设区别于以往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园区的服务水准,提高客人的满意度,提高酒店部分的营业收入,提高业主的生活质量;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降低能源成本,降低人力成本。

2 智慧园区设计方案

本文以一个涵盖酒店和商住的园区为例,介绍智慧园区的建设方案要点。

2.1 智慧酒店部分设计方案

智能酒店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智慧酒店的分系统介绍

2.2.1 面向住店客人

1) 酒店门禁系统

1)一人一卡,仅凭一张特殊的智能卡,系统可以细分客流,缩短的登记的时间。系统可区分VIP客户、普通客户和首次光临的客户,VIP顾客一进入酒店即可被系统自动识别,无需办理任何手续即可完成入住过程;系统会保留所有原入住酒店的客户信息,客户再次入住时,系统可通过身份证号就可以调出普通客户原来的入住信息,无需再一项项进行询问登记;另外,针对熟悉电脑,不愿在前台排队等候的客人可以在自助CHECK IN/CHECK OUT机器上自助办理入住登记和退房手续。

2)VIP客人的识别和服务:VIP客人到店,酒店的迎宾人员自动收到提示短信。首先引领VIP顾客在VIP 休息室入座,由服务人员拿着Tablet到客人面前提供入住登记服务。另外客房会自动按照客人的习惯进行设置。

2) 客房控制管理系统

通过本系统,既可配合客房内的智能控制模块和终端电器设备使用,又可以对客房内全部强电系统、空调系统、广播系统、服务系统进行编程控制,并经过通讯接口与网络扩展器进行联网通讯,将客房内相关信息传至系统服务器,以实现功能远程控制及客房状态信息的集中管理。

另外增加了电子猫的功能,当有人在门外按门铃,在门后的显示屏上显示门外的人同时电视机屏幕上会自动跳出门外的图像。

3) 查询与公告显示系统、IPTV系统

置于大堂、楼层或者电梯前厅、电梯内部分别设置LED显示大屏、LCD大屏、信息系统,可提供广告服务,当地旅游景点实况。

在酒店的大堂和商务中心设置触摸屏可三维立体介绍酒店内的布置,方便客人互动查询酒店内的各种服务设施,也可以了解各种房型及房间的布置。

2.2.2 面向会议客户

1)扩声系统、投影显示、同声传译、投票表决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会议内容可分为网络电视会议、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产品推介、新闻、国际交流等等,在各个会议室设置投影显示系统和扩声系统,来满足各会议室的基本音视频会议硬件需求。通过同声传译系统,可为多语言国际会议提供翻译。用于高规格学术或者国际交流。通过数字发言表决系统,设置主席机和代表机,可进行行政和董事会议、选举及投票会议的投票表决功能。视频会议通过通信网络把两个或多个地点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连接起来,在其间传送各种图像、话音和数据信号,使出席会议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2)宴会多功能厅声光系统

(1)场景管理与控制:预设8个基本场景,如投影场景、会议准备场景,会议讨论与发言场景、中间休闲场景、清扫场景等;

(2)调光功能:每个回路均设置了调光滑块,可根据需要自行调光。

(3)可视化图形操作:每个场景或回路都使用了文字或图形来标识,操作方便;

(4)场景修改功能:根据不同的会议需要,管理者可方便的调整控制模式,以适应会议的需要。

3) RFID会务管理系统

依托物联网技术,以会议主题为核心,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可实现如下功能:

1)会议客人自动签到。

2)如果是展会,可以统计客人在不同的展区停留的时间。为会议主办方提供有用的信息。

3)宴会客人在大宴会厅门口自动显示平面图,客人的桌子高亮闪烁。

通过RFID卡进行会议组织、安排、协调及服务以及帮助与会者简单而精确的了解会议安排,享受完美会议。

2.2.3 面向酒店营运

1)综合保安系统(防盗报警、数字监控、电子巡更)

防盗报警:所有的报警信号通过总线制方式传送到智能监控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可对所有探头进行设防、撤防或旁路。设防时当系统发生报警,控制主机将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安保人员,同时发出信号控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图像连动。该系统可以通过防盗报警主机110报警模块报至公安局110报警中心。

数字监控:采用网络化的数字监控模式,可通过弱电专用网络,采集各个前端摄像头的录像实时画面,在监控中心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可通过网络磁盘阵列进行录像存储。

电子巡更: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可实现对保安人员的工作管理,巡更点钮可埋入隐蔽性较高的物体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钮被破坏的问题。

2)楼宇自控系统

对配电、给排水、电梯、照明、空调等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运用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在能源管理上统筹安排,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酒店管理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包含预定、接待、收银、客房、客史档案、夜审、前台查询、报警管理、前台应收、公关销售、系统管理、VIP会员管理等功能,还可扩展库存、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点餐、厨房传菜、POS收银、工程管理、全局预定、电子早餐、桑拿管理、触摸屏管理等功能。可连接电子门锁、二代身份证扫描系统、公安传输系统、信息卡系统、会员卡系统、网络计费系统、智能房控系统、畅联系统、VOD(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等接口。功能强大。

餐饮消费:通过无线PDA终端,提供触摸点菜、无线点菜、仓库管理、会员管理、收银管理、连锁管理等强大的功能。

行李分拣:系统 按照行李服务流程和要求,为抵离客人提供行李搬运及分拣服务,并将每次运送情况做好记录。

设备管理:设备如果被移动,会自动报警;

酒店员工及服装管理:在员工的制服内有专业标签,在洗衣房安装读写器,酒店可以对员工服装进行管理。

PC瘦身,提高效率:将传统的PC改成,无盘终端。节省PC的能耗、减少IT的维护工作量、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便于管理、降低的总体拥有成本、便于实现数据保护与保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4 基础设施

酒店部分的基础设施有桥架管路、综合布线、UP、防雷接地、背景音乐、电话、网络以及无线对讲系统。

2.3智慧酒店建设面临的挑战

技术方面:酒店的智能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众多的酒店技术方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其次就是需要一个综合的项目管理计划,需要确信所选技术方案是符合酒店需求的, 能够无缝连接,满足现在和将来的扩展。

管理方面:酒店管理方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提升酒店的效率和生产率并减少运行成本,其次是使用新技术给客户以全新的体验,给客人以最大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系统建成以后亦要求管理者自身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方面的知识。

3 智慧小区部分设计方案

3.1 智慧小区的系统架构

3.2 智慧小区的分系统介绍

3.2.1 面向业主

1)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

对讲门禁及室内安防系统对于确保区域和室内安全、实现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简便易行、无人值守、易于普及的控制系统。对讲门禁系统是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园区、单元或住户的出入口对人员的进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等操作的整套电子自动化系统,访客、住户和管理员可以通过对讲系统方便地对话,住户和管理员可以方便地控制单元门的开启。室内安防系统是指为了保证住户在住宅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用各种传感器在室内使之发挥强大的功能,例如:红外幕帘探测器、燃气探测器、烟感探测器以达到防盗报警,燃气泄露报警、火灾报警等目的。这些探测器均挂接在室内分机上,通过分机传输至小区管理中心,提示保安人员迅速确认警情,及时赶赴现场,于此同时,住户也可通过室内紧急求助系统向小区管理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对讲门禁系统和室内安防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智能楼宇自动化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也是实现智能楼宇管理自动化的重要设施。

2)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在住宅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自控技术以及各种音频和视频技术,使家居环境更加的便捷、舒适、艺术、节能;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将家中的各种设备互联在统一平台下,实现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等。

在客厅,可以在一块液晶触摸屏上控制空调窗帘以及灯光;液晶屏上可以显示家里的温湿度并且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温湿度;灯光亮度可以根据光照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实现有效节能。

在卧室,临睡前,想知道孩子、老人在各自的房间是否睡觉了,通过卧室的电视,可以轻松看到他们房间的灯光是否还亮着,轻按遥控器,即可关闭灯光,督促睡觉。主人想在临睡前想看会儿书,轻轻按下床边的阅读按键,读书灯自动打开,床头灯自动关闭,落地灯以及房间其他灯光自动关闭,营造出一个完美的睡前读书氛围。

3)一卡通消费系统

园区一卡通系统由出入口门禁和停车场管理系统构成。其中停车场管理系统建设车位引导系统和反向查车系统。车位引导系统是能够引导车辆顺利进入目的车位的指示系统,停车场内,每一个车位布置一个超声波探测器,每个探测器上连接一个指示灯。探测器探测该车位是否被车辆占领,当有车辆在该停车位上时,指示灯显示红色,否则,显示绿色。每个区域的探测器通过总线连接到一个数据采集器上,数据采集器通过交换机将底层的数据送至车位引导管理电脑。场内每个转角处设置有方向指示以及剩余车位指示,实时更改。场外出入口管理机所连接的大屏显示场内的剩余停车位数量以及到最佳停车位的路线图。

反向查车系统,在场内每两根柱子之间布置一台定位刷卡机,大约每六到十辆车共用一个定位终端,车主在停车结束后可以在定位终端上刷卡,也可以将自己的车牌号码输进定位终端。在每一个电梯厅、楼梯口以及停车场内区域的入口布置信息屏,车主刷卡或者输入自己的车牌号码以后,信息查询机上显示整个停车场地图以及指明车所在位置并给出一条路径显示在地图上,信息屏在平时还能够当做商业宣传栏来兼用。

3.2.2 面向物业

1)综合保安系统(数字监控、周界防范、电子巡更)

数字监控:采用网络化的数字监控模式,可通过弱电专用网络,采集各个前端摄像头的录像实时画面,在监控中心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可通过网络磁盘阵列进行录像存储。

周界:周界防范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电子围栏,红外对射、震动光缆、微波等等,一般会采用技术防范加上一种物理防范的方式,更加有效地防止入侵。当探测器探测到报警信号时,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联动相应区域围墙上的摄像机进行录像,此时监控中心屏幕上弹出报警区域实时画面;如果有需求的话,还可以直接向110报警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所有的报警设备都需要具备防拆和防破坏功能。

电子巡更: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可实现对保安人员的工作管理,巡更点钮可埋入隐蔽性较高的物体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钮被破坏的问题。

2)基础设施

智慧小区部分的基础设施有,桥架管路,综合布线、UP、防雷接地、背景音乐、电话、网络以及无线对讲系统。这些都是非常成熟并且常用的系统,不再赘述。

3.3 智慧小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建设合理性方面:不同的智能化小区必定对应不同的入住人群,在构建智慧小区之前,充分考虑目标消费人群的实际需求以及其心理感受,体会不同人群对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的需求,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针对化设计,充分挖掘了各个智能化系统的潜力。

物业管理方面:物业管理方面的技术挑战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住户的满意度。本方案需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来对智慧小区进行设计。物业管理者需要对智能化的基本常识有所理解。

4 结束语

本文以一个涵盖酒店和小区的园区为例,给出园区一个可互通互联的总体架构,并分别介绍了酒店部分以及小区部分各项智能化子系统的组成以及可实现的功能,描绘出一个智慧园区的蓝图,给读者以直观清晰的感知认识;

目前,由于部分子系统技术不稳定,整体造价也较高,此类智慧园区充分建设的阻力还较大。未来,随着智能化各项子系统应用技术的逐步成熟,产品价位逐渐下调,上述的园区模型将会越来越被大众所接收,被应用到工程中。

参考文献:

[1] 秦兆海,周鑫华.智能楼宇安全防范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守义.智能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 巩玉发,芦伟.谈小区的智能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

[4] 刘甜.基于智慧小区的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周洪,胡文山,张立明,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