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问题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在技术上的差距,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不断制定和修改各种标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是我们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
首先,企业应适时地了解各国产品的各种技术标准,从原有的出口增长过多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的局面,转变为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
其次,企业在开辟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方面,应积极“走出去”,规避和转移冲突。
从战后日本产业国际化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对外投资的重心转移到了美国。我国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也开始加大“走出去”的力度:1999年,海尔决定在美国建厂,为此,海尔成为中国制造业中第一个在美国建厂的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先后收购美国舍勒公司和UAI公司,利用本土品牌和渠道成功地获取美国市场;上海广电集团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组建合资销售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自己的SVA品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些成功的案例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走出去”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巩固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道路虽然崎岖不平,但前途还是光明的。美国人有句俗语:“推到水里的人,能很快学会游泳。”跨国之旅总是深一脚,浅一脚,最后才能稳住。我们只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逐步适应、不断发展、谋求共赢,相信最后终究能取得可喜的成果。
二、要建立完善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2007年2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关于无汞碱锰电池专利侵权调查(337电池调查案)作出公告,宣布中方企业不构成侵权,结束了337电池调查案历时四年的重审。本次337电池调查应诉案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得到了全国电池行业的积极配合,保护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方企业取得应诉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我们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表明,政府应加大交涉、磋商和法律抗辩力度。通过政府间的双边对话机制加强沟通,要求有关国家取消不公平、不合理的保护措施。作为具有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功能的行业协会,在获取信息、提供外贸咨询和协助政府和企业开拓并调整对外贸易关系,缓解对外贸易摩擦等方面,应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与行业协会取得联系,遇到情况向行业协会反映,行业协会有义务帮助企业适应新的壁垒。
三、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和行业预警机制
我国部分企业的自我防范意识差,出口企业欠缺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不能做到根据国外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竞争手段及营销谋略。因此,管理手段先进、信息渠道广泛、资料传递迅速、调查研究充分、立案反应及时的预警机制非常关键。它不仅可以把有关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先预防,亦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从长期来看,要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人才需求外贸
随着我国加人WTO,中国与世界市场接轨的步伐逐渐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已是我国目前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创纪录的两位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向世界市场,外贸事业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直接造成了对外贸人才需求的热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现今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
1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经历了自2008年H月以来的连续大幅下挫,到2009年3月份开始企稳回升,8月份回升趋势基本确立,1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开始增长,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强劲增长,环比也呈现大幅增长,月度进口值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月度出口值也列历史第四高位,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在加速复苏。
2用人单位外贸人才需求情况
根据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才,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多万人才的缺口。近来,为应对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冲击,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重点外经贸企业增资扩产,扩大进出口和内销,外资企业的引进也直接导致外贸人才需求的上涨。
为了取得更有力,更实际的用人信息,笔者去了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国内几大招聘网站,查询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各企事业单位对国贸专业的网上招聘要求。从查询过的公司中可以总结出几个问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英语要求颇高,一般为英语六级以上水平,口语要好,表达流利。大都招聘大专毕业或高中毕业的懂国际贸易的学生,本科毕业的英语专业或国贸专业学生也在一些公司招聘考虑范围之内。招聘职位以报关员、销售业务员、租船员、外事秘书、外贸业务员、销售主管等为主,大多为国际贸易实务。在性别上,客服和秘书要求女性的较多,在销售、制单等职位上要求男性的居多。而对工作年限一般要求两年以上者为佳。不尽然的是,企业十分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及工作经验。
3外贸人才结构的需求预测
3.1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即外销员
外贸业务员是外贸企业中从事进出口贸易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的人员,有时可能还要兼顾运输、保险、报关、报检等业务,这类人员通常需要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毕业,英语口语一定要相当流利,有国际贸易经验,熟悉海外市场,熟悉国际贸易整个流程,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业人员参加国家外销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国家商务部和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国际商务从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通用,是外经贸从业人员上岗和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必备条件。
3.2国际商务谈判人才
根据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会是一个重要需求,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信息通讯、生物工程与医药、环境保护、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专业,与市场开发领域的招商引资、海外融资、上市与开拓海外市场等活动。国际贸易的成交金额动辄数百万美元,对企业来说国际商务谈判师是外贸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特别是有职业证书和实际经验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在猎头市场中往往是有价无市。
3.3各类证书持有者(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及报关员)
单证员:在国际贸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无一不是通过各种单据凭证来维持。因此,外贸企业对单证员的需求较大。由于单证员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业务结汇的时效和成败,从业要求较高,而现如今的从业人员中,持专业证书的在10%;左右。因此,具有单证员证书者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此外,国际贸易单证操作技能是每个从事外贸业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大学生进人外贸、外资企业从事外贸工作,一般都从单证操作员做起,因此,求职前最好先考张单证员证书。
跟单员:外贸跟单员是我国商务行业继国际商务从业资格(外销员)、国际货代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后第四个岗位的培训与认证考试,是外贸行业又一热门职业。跟单员的主要工作是在企业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以客户定单为依据,跟踪产品(服务)运作流向并督促定单落实的专业人员,是各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特别是外贸业务的基础性人才之一。
报检员:2007年,报检员开始实行全国统考,规定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颁发的现有报检员证书,将停止使用,没有参加“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获得“报检员证书”的人员将不再具有报检资格,不得从事报检业务。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影响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改善人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必然会改变传统国际贸易发展方式,发展相应的技术,同时,由于低碳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因而需要完善的相应机制作为保障。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挑战
一、低碳经济的意义及发展的可能性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通过技术提升、产业转型、能源替换等手段降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高碳能源的消耗,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最早由老牌工业国家英国提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点的经济模式正逐渐成为世界热点。
(二)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的意义
目前人们已充分意识到昔日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和生产方式带来的危害,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逐渐受到各国青睐,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领先技术与能源效率的追求。在全球产业与国际贸易的竞争中,除了发展低碳产品的技术差异,政策的争夺也变得炙手可热,在低碳经济的视野下,不仅贸易形态,贸易关系会发生改变,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和收获也会随技术和政策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而,如何将低碳经济化为我国的优势也就变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
二、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
(一)更为激烈的贸易规则话语权争夺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势,国际贸易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改变。低碳领域的国际标准是评判国际出口商品的标准和尺度,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可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视野下取得最大化的利益,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在低碳经济中,贸易规则话语权的争夺也变得更为激烈。
(二)更为严峻的贸易环境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贸易壁垒一直存在以保护自己的国内企业。我国作为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大国,由于出口产品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领域,因而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借口抵制中国出口的商品,出台很多相关的贸易措施,这对于我国的外贸事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贸易条件,出口商品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环境。
(三)难以快速调整的能源结构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富煤、少气、缺油为特征,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可以说,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同时,我国主体产业为第二产业,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又加剧了高碳的特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整体科技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这一特点严重制约了低碳经济视野下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使我国难以在短期内转变成与世界贸易格局相符的低碳经济模式。
三、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新的市场需求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产业中不同产品将形成不同的市场。低碳产品指的是具有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产品,例如天然竹木产品、太阳能产品等。相对于传统外贸产品,这些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也同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优势,这些市场需求对于我国而言是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我国开发相应产业从中获利。
(二)产业的升级转型
尽管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仍然以粗放式的工业模式为主,但在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低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产业也将随着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比重过大的在加工贸易方面,随着粗放型经济不断被集约型经济替代、高碳产品工业被低碳产品工业替代,高新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可以作为市场需求无形中加快我国的产业升级转型。
四、我国贸易发展对策分析
(一)争取规则制定主动权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飞快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大幅提升,已具备了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实力。目前发达国家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渐减弱,很多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贸易规则弱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利用自身逐渐强大的综合国力争取到更多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在这场无硝烟的博弈之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建设低碳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参与到多个多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治理中,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在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大都企图通过发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谋求碳交易、碳金融中的控制权。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有很多国家形成了以资源能源定价的体系和控制权,而我国仅仅在少数一线城市建立了碳交易机构,仍然不够完善。在新兴的地坛国际贸易市场中,为稳固我国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应当大力加快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机制建设,形成自身体系优势,从而面对国际形势。
(三)加速低碳技术应用
低碳经济的支撑是低碳技术的应用。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就开始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因而通过洁净技术以及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技术上的优势。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应当大力加强相应技术的研发和学习,有效发挥先进技术的特殊作用,促进清洁生产和能源循环利用,广泛将低碳技术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不同领域。
五、未来发展及展望
(一)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地区差距扩大
在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的能源类物品交易数额也在发生相应的下降。在整体的国际贸易交易格局中,高能耗、高排放的商品交易份额正在不断下降,而低碳环保的高新产物交易份额正在产生相应的上升。对于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获得更多的贸易优势,而以劳动力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更多的贸易壁垒和挑战,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将被扩大。
(二)改变技术格局,出现低碳环保技术的转让
根据基本的产品循环理论,可以知道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具有较多资金和技术的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创新生产新产品;而当这一技术日趋完善、消费者接纳程度提高后,厂商将会采用大量生产的方式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因而会逐渐将工厂转移到海外;随着技术不断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模仿学习使得竞争主要以价格为主,劳动力成本成为主要因素,因而该产业将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尽管很多低碳产品目前仍然处于第一阶段,但可以预判到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加深和相关技术的学习转让,更多的技术将会深入到发展中国家,相关贸易也会产生新的格局。
六、总结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于国际贸易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拥有着相应的机遇,应当积极应对这样的形势变化,通过技术的提升、机制的完善、贸易规则的参与扬长避短,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马群.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5(21)
[2]何向骏.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解析[J].经营管理者,2015(21)
[3]李玉婷.国外低碳经济政策研究:进展、争论与评述[J].当代经济管理,2015(5)
[4]宋雅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模式与政策选择[J].特区经济,2010(4)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二:国际贸易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贸企业越来越多,国际贸易量也取得了大幅度的增加。由于各国之间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造成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如何能够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外贸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不论对于外贸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的。本文简要分析和介绍了国际贸易的特点以及国际贸易风险的类型,并对如何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期望能够对于我国外贸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 风险 防范和控制
一、国际贸易风险概述
1.国际贸易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贸易是一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跨国性质的商品交换活动,在性质上与国内贸易活动是相同的,由于这种贸易活动是跨地区或跨国家的,其在很多方面与国内贸易活动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国际贸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贸易活动跨国家或跨区域,所以贸易活动要涉及到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可能会在政策、法律、语言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冲突,所以程序和过程要比国内贸易复杂的多。
(2)国际贸易的金额和数量一般都很大,而且运输距离远,贸易周期长,贸易双方承担的风险相对国内贸易来说要大很多。
(3)由于国际贸易时间较长,在贸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贸易要经过双方所在国家的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才能完成,程序要更加复杂。
2.国际贸易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贸易风险是指贸易双方在进行国际贸易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而造成的贸易活动失败或收益低于预期甚至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国际贸易风险有着其自身的独特特点:
(1)客观存在性。国际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产生和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极大的客观性,正是由于其客观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国际贸易公司在国际贸易风险发生以后只能够被动的接受风险导致的结果而无法改变它的发生。
(2)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由于国际贸易涉及的方面较多、距离较远、周期较长,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会引发风险,而且国际贸易风险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其复杂的,国际贸易风险的复杂性直接导致了其不可预见性,贸易公司只有尽可能的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却不能够阻碍风险的发生。
(3)危害很大。由于国际贸易风险很难预测,国际贸易公司无法避免或降低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也使得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都更大。
3.国际贸易风险的分类和内容。
国际贸易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从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有形风险和无形风险,从风险性质可以分为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而从产生的原因分析的话就又可以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从风险程度可以分为低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等等。现在比较流行的风险划分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宏观国际贸易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文化风险等,而微观国际贸易风险则包括合同风险、运输风险、结算风险、价格风险等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宏观国际贸易风险的内容。政治风险是指国际贸易双方所在国家在贸易过程中由于政治不稳定、政治制度变更、政府更迭等重大政治变故而引发的国际贸易业务产生重大变化的风险,任何一方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政治变故都会直接对贸易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经济风险是指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导致的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货币汇率或商品价格产生重大变动而引发的风险,货币汇率和商品价格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合作双方必须事先就商定好。政策风险是指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由于存在贸易摩擦、贸易壁垒或贸易保护主义等现象而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贸易公司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改变。技术风险也称操作风险,是指外贸公司由于在人员、基础设施、操作技术或流程等方面由于操作失误或业务不熟练等原因而产生的风险,如技术人员对贸易合同术语不熟悉产生操作失误而使得双方对于合同的内容或方式理解不同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文化风险是指国际贸易双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由于存在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对贸易活动带来的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说国际贸易风险是不能够防范和控制的,只要外贸企业平时就做好防范工作,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1.严格调查贸易伙
伴的资信情况。
选择一个资信情况良好的贸易合作伙伴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风险的前提和保障,在选择贸易伙伴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察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并保证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资信情况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方的营业执照信息、经营活动信息、经营管理能力、经营主体的资格和身份以及对方的信誉度等等。只有找到真实可信的贸易合作伙伴才能为下一步进行国际贸易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严格遵守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方面要遵守一些由国际性组织或商团制定的为业内人所普遍接受和应用的有关国际贸易的规定或准则,另一方面要遵守贸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才能够使得国际贸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活动中产生的风险。
3.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外贸企业要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注重于不断提高外贸商品的质量和品牌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才能够开拓良好的市场,才能够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同和信赖,才能够降低由于贸易壁垒等现象引发的国际贸易风险发生的几率,企业应当将注重产品质量与提升产品档次视为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之一。
4.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规避风险。
外贸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合理、合法的技术手段来将国际贸易风险转移出去,例如可以采取投保货物运输保险的方法,将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物流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损失。也可以采取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方式来降低境外买方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外贸企业也可以利用国际保理业务开拓国际市场,防范对外经营风险。总之,外贸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有效的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虽然要有一定的成本,但是相对于巨大的风险带来的损失而言,仍然是非常可行的。
5.积极控制汇率风险。
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企业来说,要想控制汇率风险,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手段: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汇率下的期货市场之中,运用锁定汇率的方式来开展国际贸易,从而有效地控制汇率;二是尽量选用比较合理的计价货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可坚持在出口时用硬币进行计价,坚持在进口时用软币进行计价。一旦企业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而只能接受出口用软币计价,进口用硬币计价的话,那就可以考虑对价格实施调整。比如,在出口使用软币进行计价之后,还可相应地提高价格。同理,在进口时使用硬币进行计价之后,还可相应地调低价格。如此一来,就能有效地规避掉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风险,从而确保合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高海宇.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2]王耀宁.张强.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1).
[3]吴建功.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建设问题[J].特区经济,2008,(04).
[4]王雷明.国际贸易风险探究[J].经济论坛,2012,03.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间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水平是与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是分不开的,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国际贸易。本文针对我国县市级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国际贸易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从而推动县市级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我国县市级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
在当前在我国县市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贸易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将通过促进商品流通、扩大就业、提高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加强县市级经济发展的联系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分析。
1.促进商品流通
县市级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品的流通买卖,同时县市级经济发展中的产品只有通过流通买卖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通过发展国际贸易流通业,保证农副产品及其他工业产品的流通买卖,可以增加人们的收益,从而促进县市级经济的发展。
2.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在县市级经济发展中,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我国的农村存在着大t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很多县市又没有足够的工业来提供就业机会,因而解决县域中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就只能寄希望千以国际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我国县市级经济发展中要鼓励个人或集体通过发展开店铺、搞运输等投资成本少、风险低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这不仅可以加快商品流通,繁荣社会经济,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就可以缓解大量失业人口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和谐等负面现象的存在。
3.提高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对于北京和上海等大型城市的城镇化发扎,县市级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有自己的特点。大城市的发展是由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和城市建设扩张来进行的,而县市级小城镇的发展不可能依靠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目前我国小城镇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就是工贸型小城镇和商贸型小城镇,其中又以商贸型的小城镇为主,我国商贸型的小城镇正是依托县市级的国际贸易的发展来发展商贸流通业,从而使使人口聚集形成以商贸业为主的小城镇。
4.加强县市级经济与外界的联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专业化社会分工不断加强,这就使得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县域内的农副产品必须通过贸易销往大中城市,同时大中城市的成本较低的工业制成品也要销往县域地区,以实现优势互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发展县市级的国际贸易,可以加强县市级经济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通过与外界经济的优势互补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县市级国际贸易的发展建议
要实现显示及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就要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长期稳健性和短期灵活特性相结合,加大市场主体反应的灵活性,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新发展。为了实现县市级国际贸易的新发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市场观念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社会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仍不完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贯性依然存在,企业模式也并没有完全的专为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政府的职能也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服务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买方市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县市级经济的发展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府要引导人们树立新的市场观念。首先是要更新人们的消费观念,使人们从即期消费迅速的走向超前消费的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再就是要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政府要引导资金高起点、高水平投放从而实现自己投资的高效益回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
我国县市级经济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要想促进县市级国际贸易的发展,就要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实现农业促进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现实及经济的基本发展模式。在县市级经济的发展中,通过发展生产,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实现分享型的经济发展政策,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促进人们的消费。消费水平提高了,商品流通才能真正的实现,国际贸易才能实现正真的发展。政府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充分的就业,同时促进小规模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企业和个体经济、独立服务者、社区服务自我就业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的发展。同时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从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拓宽农业增收空间进而推动县市级经济中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是立国之本,要充分重视农业的生产。通过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县市级国际贸易的发展。
3.不断的规范市场活动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也在不断的改制,企业改制进一步激活了县市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潜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政府要树立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管你那,不断的开拓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政府要打破垄断,促进良性的市场竞争,推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经营和发展特点不断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不同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政府要倡导建立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组织,通过民间团体来进一步规范市场,搜集和全方位的市场信息.发挥民间的整体功能和联动效应,实现上档次、上规模高效经营。要进一步加速市场建设,认真贯彻落国家有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县市级经济发展的精神,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接和县市级经济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的特点。政府要加强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维权意识,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实现农产品的市场化流通,加快农业市场化的水平。这样通过多种措施来规范市场活动,净化市场环境.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上平的流通构造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县市级国际贸易的发展。
1.扩大对外贸易。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对外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对外贸易量也是逐年上升。但中国是人口大国,GDP总量虽然很高,但人均收入仍位列后几位,人民的生活水平依旧差距较大。面对这样的国情,我国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贸易总是依赖于劳动输出,在技术及知识领域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所以我国要改善对外贸易的环境,在技术、知识领域积极提升,显示出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的优势主要集中于充足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但是不能仅仅依赖这些,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在尊重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应用。总之,我们要积极改革,不断进步,让中国的国际贸易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2.深化产业结构。中国的经济想要跻身世界顶端,光靠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很艰难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应对经济一体化有效的方式。中国的产业结构一般是比较浅层次的,比如一部手机的完成,核心部件是其他国家的,而中国的工作只是外壳的制作,整机的组装,在中国来看,赚的钱是很少的,而且对于中国的环境和资源是浪费的,不利于长期发展。所以,中国要改善这样的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促进发展。对于本国的人才培养也要重视,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人才,才能占据有利地位,有利于深化产业结构。
3.突破贸易壁垒。经济一体化导致许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贸易体系,利用关税壁垒,只允许本国内部或指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将很多国家排除在外,不得与本国有经济往来,这样虽然保护了本国产业的持续发展,但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中国因为有着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出口的商品价格较其他国家低,中国的商品在国外很受欢迎,基于此,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积压,资源的耗费。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逐个突破”的策略。也就是说在中国形成几大产业集中地,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产业,追求本产业的“精”。比如在浙江义乌,就以出售小商品为主,义乌的饰品、玩具在全国来看都是领先的,所以将小商品的批发定在义乌,有利于商家的竞争,形成质量更好的产品,出口时也就更具有优势。再比如上海,是改革开放后的重点经济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形成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金融贸易区等特区。我们就要以此为中心,建立上海的经济特区地位。
4.熟悉国际法规。国际上建立了很多经济法规,为的是让全球经济可以有序的发展。中国要想在世界上发展经济,必然要了解国际法规,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保护本国利益。很多时候一些国家利用比较卑劣的手段欺负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掌握了国际法规,就可以掷地有声的回击,有效的保护了本国利益不受外来侵略。
二、经济一体化下的国际贸易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世界人民就逐渐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来往,久而久之就实现了经济的全球化。商品流通、人才流通、资本流通,各种方面的贸易流通构成了我们的国际贸易,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本地区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享受着世界的飞速发展。
1.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各集团内部的经济增长。因为经济一体化下,每个经济区域组织都有属于自己的贸易条例,内部成员国在其中享受着贸易的方便,有的建立了共同的税率机制,在成员国之间税率是相同的,制定了相同了税率来对外。有的不仅在经济上形成了同盟,还在政治、军事上也建立了同盟。有利于成员国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实现经济互补,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繁荣,提高了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不仅对成员国内部有积极影响,对于世界来说都是有利的。增强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国际流通,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2.跨国公司在经济一体化下的国际贸易。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如果跨国公司可以很好的利用经济一体化,在竞争中显示出特有的特色,那么国际贸易也会不断发展。首先是跨国公司间的外部交易。优胜劣汰是自然生存的法则,跨国公司也不能避免这样的境况。公司间可以采用兼并的形势,将一些不太占据优势的企业兼并,扩大自己的产业,又或者可以收购一些小型企业,增加自己企业的覆盖率,对于跨国公司的发展相信是有利的。其次是跨国公司间的内部交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企业间也是可以说通的。跨国公司并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也需要各种新力量的加入。这就说明每个企业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当然不能将核心产品共享,但一定的管理方式,制度方式还是可以借鉴的。共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合作的前提。
3.中小企业在经济一体化下的国际贸易。中小企业虽说不是国际贸易的主流,但也是国际贸易大流中不可缺少的活跃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政府的支持,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只有政府重视、支持中小企业,才能使其增加国际竞争力,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没有人才的加入是很难进步的,所以中小企业要广招贤才,给人才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活力,使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小企业要有与大企业合作的勇气,要有融资的勇气,只有与大企业合作,才能更快的使企业扩大,给企业有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运行过程中,企业要不断与大的企业争取贸易的机会,要积极利用闲置资金充实企业发展。
4.经济一体化下国际贸易的弊端。贫富差距的加大。在经济一体化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占据主导位置,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经常处于劣势。这也就使得国际贸易出现了不平衡状态,总是徘徊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很少,资本流通受阻,不利于全球化的正常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的掠夺和开采,并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还将一些垃圾及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这样的国际环境就不利于国家间贸易往来,不仅危害了受害国的利益,更是危害了世界的环境与和平,不利于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经济一体化使得许多国家、民族间的冲突增大,这都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当经济来往时,这些民族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在办事方法、待人接物等发面会有歧义,造成沟通困难,也不利于贸易的正常进行。
三、总结
一、商业伦理的概念
商业伦理是指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道理、规则、规范或准则。
商业伦理对于指导商业活动有序而稳定地进行,促进商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商业伦理应该是国际贸易伦理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伦理的指导方针。
二、国际贸易保护中几种伦理表现形式
(一)产权的伦理
市场必须首先承认经济主体对合理财产的占有,市场中的交换必须是自由的财产和自由的劳动在自愿基础上的交换,因此市场经济实现等价交换的前提就是产权的认可和保护,产权的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二)交换的伦理
产权关系明确后,经济主体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财产,它就可以到市场中去实现交换。交换的外在表现为商品和货币,实现的却是内在的人格、意志等不可能转让的东西。马克思认为: “……主体只有通过等价物才在交换中彼此作为价值相等的人,而且他们只有通过彼此借以为对方而存在的那种对象性的交换,才证明自己是价值相等的人。”因此,交换是以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人的价值的交换。
(三)竞争的伦理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必然出现竞争,这是市场公开性和民主性决定的,因此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竞争可以促使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竞争既要受法律保护,又要受法律制约,不受制约的完全自由竞争也会带来垄断,带来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和浪费。
三、国际贸易保护中的伦理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一)交易公平原则
公平是市场秩序中的最重要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通过自由参与市场竞争追求个体利益和效益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他经济主体自由参与市场竞争和获得利益、效益的权利。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承认个人收益的多少与其经济活动的努力程度相一致,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创新水平相一致。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在于它让每个经济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获得公平的报偿。所以,公平原则作为市场秩序的重要伦理原则,就具体体现为反对垄断和反对暴利。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市场各主体平等的前提下实现公平的交易。反对政府直接参与的经济活动和变相的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因为在进人市场之前,政府的特殊角色就决定政府不可能以平等主体身份来参与经济活动。此外,市场经济原则还反对大型经济组织的垄断包括自然垄断。
(二)平等主体的互利原则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构成了人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如果没有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和追求,就不会有经济的迅速进步。经济学把人的“利己心”作为分析基础,并把它视作经济发展的动因。这是人类冲破封建传统和宗教意识束缚的一次观念革命。但是,“自利”绝不是市场经济的惟一原则。如果市场的各个主体完全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甚至以牺牲其他主体利益来实现“自利”,那么,市场经济绝不可能存在下去。试想,在一个欺诈盛行的社会里,人们在互相交往中没有起码的信任感,就会用许多时日、精力、财力去防范别人,这种对社会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又将由全社会每个人去承担。这就是说,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普遍化,那么市场交易的成本必然大大提高,从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利己的同时,将个人的行为与利他结合起来,即这种利己行为不仅不会损害他人利益,反而要以利他为前提,就是说,只有能够利他的行为,才能最终产生利己的结果。这就是市场经济秩序的互利原则。
(三)交易过程中的诚信原则
在市场行为中,由于每个市场主体都是利益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每个主体都存在机会主义动机,这就必然产生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市场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交易成本的扩大。市场经济在允许人们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设计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但是,这种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成本,这种成本可能很高,甚至高到无法实施的程度。所以,市场在做各种制度设计的同时,还通过建立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原则来达到相互信任,以减少这种成本。这就是市场秩序的诚信原则。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肯定是一个低效率的市场。诚信的缺失,会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严重时还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导致经济的衰退。
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体现为尊重交易对象的知情权,遵守合同、遵守信用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导致这种诚信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事实上,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正是市场行为主体谋取最大利润的条件。利用这种条件获利,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规则不可能保证每个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活动中都获得充足信息。那些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条件牟利,使交易的对方受损,就会导致市场的道德风险。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风险,特别需要市场经济秩序的道德原则即诚信原则的建立。
(四)互相协作原则
在职业教育中,明确专业的实际内涵,确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是建设科学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在高职院校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依托市场调研,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市场的真实需求,知晓国家的政治需求以及当前的岗位欠缺情况。这样既能明确发展形势还能明确国贸实务的真实对应岗位,通过不断分析岗位信息,分析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从而更为准确地确定工作任务、教学重点,实现人才培养最终目标的准确定位。一般来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的岗位较多,比如外贸谈判业务、签单跟单业务、单证制作业务、货物报关与报检等。这些岗位在选择工作人员时,重视的更多的是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实践经验,需要参与工作的学生们可以敏锐地把握不同的市场信息,同时还要具备高沟通、高协调、高营销、高语言能力,可以同各国商户进行正常交流或者商务谈判。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分别从某进出口贸易公司、报关公司请来优秀的管理人员,同本院自己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国贸实务课程研究小组,统一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实务理论、懂得贸易交往惯例、独立进行商务磋商、签订贸易合同、具备报关能力等,同时还要求其拥有良好的外语、计算机、人际交往等能力,这些能力皆在日后的实务课程中通过实践教学而掌握。
二、发挥专家的指挥作用,通过典型工作进行贸易领域分析
学院需要在调研之后,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对典型工作要进行系统研究,当典型工作被确定之后,对相关工作领域的工作范围、工作情境、职业标准、能力需要等进行分析,这是实务课程构建的基础性环节,更是专业课程设计的依据之一。例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分别设置外贸业务实操、国际货运,这两个操作性较强的岗位任务群,依照它们各自的工作过程顺序构建体系,从而满足岗位职责执行要求,让学生能够适应多个不同岗位,同未来就业充分相连接,实现以成功就业为方向的培养目标。
三、保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炼各个岗位的能力要求
在构建实务课程体系的时候,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对课程进行系统研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课程设计者要深入研究典型工作的,找出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学生真正创设出一个方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专业领域。在根据典型工作设计实务核心课程结构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依照工作的过程以及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有效的排序,遵循课程设置的教育价值原则;二是将工作过程当作导向进行实务课程设置。因此,可以将专业核心课程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典型职业课程直接转化而成的实务课程以及通过分析整合而成的实务课程。一般来讲,分析整合课程就是典型职业工作课程讲授前需要设计的基础课程,或者是在完成典型工作之后,进行的系统提升、补充强化课程等。
四、编纂专业教学方案,对专业课程的授课标准进行有效开发
所谓贸易实务专业授课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更是明确教学方向的指导性文件,在教授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课时内容进行有效整理,那么授课标准就是整理的关键依据之一。在专业教学指导体系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训地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考核内容等。一般来讲,以上述院校为例,教学指导体系主要包括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标准以及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课程等,并且学院还根据社会专职资格证书考试设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课程,比如报关员证、报检员证等。同时,实训课程占整体考试比例的55%左右,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通过各类实训内容让理论充分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五、建立课程管理监控体系,对实务课程要及时进行调整
通常,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建设成功,在各项方案确定之后,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监控、课程评价体系,要及时同用人企业与实习毕业生进行联系,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首先,学院要保持同外贸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收集企业最新制定的生产要求、发展理念等,并且要根据企业的反馈做出及时反应,保证课程方案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另外,学院应定期同实习毕业生交流,注重意见的吸收。很多高职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会进入到社会中接受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考核,他们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符合单位标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有规划,这些都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参照标准,对国贸实务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结语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务交易形式。这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以其特有的优势(成本低、易于参与、对需求反映迅速等),已被愈来愈多的国家及不同行业所接受和使用。这种新兴贸易方式对传统法律(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关于合同的成立条件、合同有效性规范、支付方法、提单的转让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要求,提出了严肃的挑战。现行的法律法规已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阻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因此,有必要为电子商务建立起一套必要的法律法规和共同遵守的商业规则,为电子商务的运作提供法律依据,以促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第一章 电子商务的内涵及其应用优势
1.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等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出口、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从贸易活动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由此也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R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具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
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还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才行。由于参与电子商务中的各方在物理上是互不谋面的,因此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1.2 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势
1.2.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1.2.2 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1.2.3 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使得中小企业有可能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1.2.4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
1.2.5电子商务一方面破除了时空的壁垒, 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目 录
摘要 ……………………………………………………… 3
引言 …………………………………… 3
正文 …………………………………………………… 3-13
第一章 电子商务的内涵及其应用优势…………………3
1.1电子商务的内涵……………………………………… 3
1.2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势………………………………… 4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国际电子商务立法……………4
2.1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立法概况……………………… 4
2.2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特点…………………………… 5
第三章 电子商务在国贸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6
3.1电子商务合同中的法律问题………………………… 7
3.2电子签名和认证问题………………………………… 8
3.3电子提单的转让问题………………………………… 8
3.4电子支付问题………………………………………… 9
3.5税收问题……………………………………………… 9
3.6发展中国家问题……………………………………… 9
第四章 推进电子商务立法的建议 …………………… 10
4.1完善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几点建议………………… 10
4.2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建议………………………12
第五章 结束语 ……………… ……………………… 13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160-02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3.4 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针对每个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的课程,我们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暑期社会实践大纲。学生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将自己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及体会写成报告,开学后上交报告及相关材料,指导教师据此评定成绩。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学生认知和了解了企业及国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