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外科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病区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8±2.5)岁,实施普通普外科护理;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2.6±1.9)岁,实施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业务水平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挖掘每位人员的知识才干与业务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工,资源利用最大化。
1.2.2定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培训
定期开展全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氛围。创新地将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运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普外科护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1.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优秀的护理服务态度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应该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实际着想,从内心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广大患者服务,认真解决患者的内心想法,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1.2.4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①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灵活地处理好患者内心情绪比较波动、治疗依从性不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各种问题,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②尊重与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听从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排忧解难。③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加强交流,尽量做到仪表大方、准确使用语言,促进护患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
1.2.5强化激励措施
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绩效奖金,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评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并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护理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以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讲求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之满足,同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料与重视。普外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在高负荷、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质量。为此,应该认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给予患者、护士以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和谐、祥和的护理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经验及观念,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对广大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约束与控制。而是在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充分使用人性化护理,大力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出积极性与热情,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技能,并将尽可能大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4结语
[论文关键词]护理工作量 评价 分级护理 适用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可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分级护理标准。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病区、外科8个病区的住院病人共1 145人,进行细化分级分度级别的护理问卷调查。结果:一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分级护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之一,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制定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因分级护理本身没有一个相对客观、具体的分级依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笔者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病人进行有关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以探讨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的护理管理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专业病区和外科8个专业病区1145名住院病人,其中一级护理407例,二级护理738例;男594例,女551例。
1.2方法
在分级护理[1]标准的基础上,细化其观察和护理的内容,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共1 1个方面设计并编制了分级护理临床适用性调查表,其中将病人的活动度分为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床边及室内活动、室外活动4个度,基础护理项目包括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饮食、协助排泄7项内容,其中预防压疮分为是与否2项,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排泄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理3个维度,协助饮食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理、禁食4个维度,出入量的统计分为记、记单项、否3个维度,饮食指导和疾病健康教育分为是与否2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填写,调查时间为2007年3~9月。
1.3统计学处理
将结果录入Excel,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活动度差异
通过对内、外科系统一级护理病人活动度进行比较,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外科、内科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分别占外科、内科被调查总数的62%、44%。内、外科二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上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2.2内、外科之间一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量的差异
通过对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清洁、协助饮食、排泄方面护理工作量分析,实施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差异,详见表2;实施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除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5项统计指标有差异,详见表3,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病人工作量大;实施一级护理的心内科病人与神经内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也均有差异,神经内科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详见表4;外科系统2个不同科室,即泌尿外科病人与普外科病人比较,经统计学处理7项统计指标中,除压疮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其他5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泌尿外科比普外科会阴护理的工作量大,普外科比泌尿外科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大。
2.3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
出入量记录的差异病人出入量统计包括外科手术后病人引流量的观察,通过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内、外科病人在二级护理项目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6。
2.4不同疾病病人对健康指导的需求
在调查病人总数中有8 3%以上的病人需要给予饮食指导,但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饮食指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高于外科病人。在健康指导上,从调查结果分析,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健康教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均占到了9 0%以上,详见表7。
3讨论
3.1 护理工作量与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
分级护理制度是我国医院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分级护理制度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护理级别与实际护理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如马燕兰等[2]人的研究显示,相同护理等级的护理项目数以外科最多,老年病人其次,内科相对较少,内外科之间有差别。任小英[3]等人对不同科室病人日均护理时数的统计也显示,外科病人平均护理时数大于内科病人。本研究通过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的调查,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11个方面进行调查,其结果从表1~3分析,一级护理的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大,与马燕兰和任小英的研究结果相同。从表4分析,神经内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从表5分析,泌尿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会阴护理工作量比普外科大,而普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又比泌尿外科大。从表6分析,在出入量的统计方面,一级护理的病人中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说明相同护理等级在出入量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科室疾病,在护理的项目上也存在着差异。而目前的分级护理标准,又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护理工作量。因此,护理级别的适应性应进行探讨,使护理级别更切实地反映临床实际需求,为计算护理工作量,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护理管理和护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数据。
3.2分级护理与健康教育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前辈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的。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已不断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胡斌春等人[4]的研究认为应将现代护理理论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应用于护理实践之中,目前分级护理内容尚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只有一级护理要求“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三级护理要求“卫生科普宣教工作”显然不够完善,没有考虑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所以在本次调查中设计了健康指导的项目,表7结果显示,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从饮食指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比外科病人高,但从整体被调查的病人分析,需要给予饮食指导的病人占到了8 3%以上,内、外科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的病人在健康指导方面经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而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病人占到了90%以上。笔者认为分级护理制度应与整体护理相结合,加入健康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3.3分级护理标准应细化
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标准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临床护理需求两部分构成,由于描述过于笼统,如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内容中均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一、二、三级护理中均有“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要求,基于此,以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临床实际可操作性,使护理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的区别[5],表1~6也显示,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护理级别的基础护理项目在内、外科以及不同科室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又缺乏具体的分级依据,可操作性差,不能真正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杨洁[6]报道日本分级护理是按病人的生活自由度分l~4共4级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共3度,从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 2级。本次研究也在于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建议分级护理的标准,按目前实施的分级护理制度中病情观察标准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级与病人活动度4度组合,在此基础上将生活援助的项目具体化,形成细化的分级分度级别护理标准,增强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6
2马燕兰,王建荣.不同护理等级及不同专科患者的护理项目评估.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42-44
3任小英,王桂兰,喻姣花,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调查与编制测算.护理研究,2003,17(4):415-416
4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B):57-58
课间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制订课间教学实纲
1.1实目标通过临床专科护理课间实习,锻炼学生掌握以下能力:①利用多途径(如通过观察、交谈等获取患者健康问题相关信息)巩固对已学临床各课目中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②增加尚未学习的疾病临床护理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打好基础;③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学习书写护理记录,使前期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应用,培养整体护理的基本思维和能力;④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及临床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⑤通过对不同患者实施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加深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⑥在实践中培养慎独修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1.2各专科实习目标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实习目标:①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开展健康教育,落实护理措施,完成相关特殊检查的护理;②实践产前检查、正常分娩的护理、母婴同室的护理、新生儿沐浴等,并完成1例产妇的产后护理;③熟悉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设置与管理,了解急诊患者的抢救流程,实践危重患者的护理。
1.3具体实习任务每天记录教学实习日志(包括实习内容和实习体会)、完成1份所在科室护理计划、一次完整的护理记录、一次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实习结束后汇总上交,作为本次课间教学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2实习时间与医院安排实习为期2周。选择几家代表本市医疗和护理最高水平的三甲省、市级教学医院,每家医院安排15~16名学生实习,分别安排在内科或外科病区。内科病区以本学期完成理论教学的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病区为主,外科则以普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为主。
3组织领导和管理由所在医院护理部具体负责实习生的政治思想、临床实习带教及管理工作。实习生以医院为单位,组成实组。实组长在医院护理部总带教老师及病区护士长、科带教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实习、出勤等情况。我校任课老师深入各医院,参与临床和部分带教工作,随时掌握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各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院和学校协商解决,以确保教学实习计划的顺利进行。
4实习形式上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部分护理活动、跟随医生查房、模拟书写护理记录。下午以集中专科实习为主,具体安排:内、外科各2次,妇科、产科、儿科、重症监护室、急诊室各1次。原则上由医院带教老师在各病区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人际沟通、病情观察、系统评估、整体护理。学院老师全程参与教学。
讨论
1集中实习的特色与优势采用集中实习模式后,学生在2周内全面停课,集中精力在医院内科或外科病区完成临床学习。在病区,学生能系统了解护士的具体工作流程,更好地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环境,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与职业零距离对接提供了保证;能较好地熟悉病区环境,与患者近距离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在病区通过对护理知识、护理技术的观察、学习、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所学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强化。
2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教学实纲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临床情境反思记录。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情境反思记录,深刻意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从临床实习前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例如,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静脉穿刺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能,实习生穿刺失败,带教老师来完成,这是临床护生经常遇到的情况,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教师在批阅学生反思记录时发现有些学生会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今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学生在发药时,也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的副作用等,通过反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
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的手术患者中选取500例病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室均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多项指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手术后的患者多项指标都处于正常,患者所出现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
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全程护理术后回访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36-02
术前访视以及术后回访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在工作方面的满意程度。通过术前的访视以及术后的回访,除了对患者起到有效的护理作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增进了护士之间和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本院于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取500例病患者,其中男性300例,女性200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7.11±3.1岁,500例手术病人中包括普外科162例、骨科53例、泌尿外科136例、五官科51例、妇产科98例。
1.2护理方法。
术前访视:①理论培训。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技巧、人文关怀理论、术前护理访视的重要性以及专业理论内容进行培训。通过对专业性知识内容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下科室进行访视的信心,让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交流技巧与人文关怀理论相结合,让护理人员做到面对患者时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加强对第一印象的注意度,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感情距离进行缩短,充分获得患者的信任、主要强调在手术之前开展护理方式的意义以及必要性。②术前访视情况的交班。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让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访视的形式不受限制,将访视情况写在访视单上,当班的巡回可以看看访视单,护理人员也之间可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一起进步的最终目的。③以点带面。手术室需要面对诸多不同科室的患者,因此,需要对手术的难度、患者对手术的考虑程度以及护理后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可行性的准确评估,对患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个月之后,护理工作将取得的一定经验作为基础,在其他方面科室全面的铺开,让护理人员将护理工作做到熟练,从而确保护理访视工作具有有效性。
术后回访:①目的: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的回访,详细的了解患者在术后的整体恢复情况,并对患者提供相对应的护理指导,同时对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对术前的护理访视工作以及术中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②安排:安排方面一般分为时间安排和护理工作人员安排,时间安排上,在本次的研究中,术后三天对患者进行回访。进行术后回访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较强的工作沟通能力,结束后需对术后的回访记录单进行认真的填写[2]。回访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随访时患者的精神状态;伤口的引流状况;患者对于访视所持的态度以及向患者征询意见与建议。
2结果
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情况、心率变化情况、手术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以及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时的缓解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进行了详细记录,从记录数据来看可以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的患者人数很多,占总人数的89.14%,而术中出现错误(异常大出血、术后并发症等)、血压值升高到20~30mmHg或者30mmHg以上、心率值加快到15~20次/分钟或者20次/分钟以上的患者人数很少,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护理工作结束之后,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中数据表明,采用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满意概率高达98.86%,详细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
3讨论
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对于患者而言都是具有较强紧张刺激的过程,加上诸多患者对于术前的知识缺乏相关的了解,往往担心手术最终的效果以及怕痛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患者出现强烈的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情绪烦躁等情况,这些负性的情绪反应对于手术的进行以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3]。在开展术前访视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手术和麻醉以及护理方面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将患者心理的多种负面情绪消除掉,让患者从心理方面先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以及舒适感。积极的调动起患者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的精神可以放轻松,情绪逐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合,赵晓燕,付晓欣.浅谈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人才培养;护理质量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医学院校基础教育后,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1]。它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院于2004年起正式开展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5年的实践证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促进人才的成长及提高本院护理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
1.1 培训目标和内容 新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均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医德医风,并达到国家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相应职称的基本条件;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常见病的护理,能够承担一般急、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护理;了解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掌握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担任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本科毕业护士还要在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初步成为带头人。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外语等。业务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知识以讲座和自学为主。培训过程中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培训阶段设置
1.2.1 大专毕业生 培训时间为三年,第1年为基础轮训阶段,内、外科各轮转半年;第2~3年为专科强化培训阶段。专科强化培训阶段所定科室为大科,即内科系统或外科系统,此阶段在大科内至少轮转2个专业组。
1.2.2 本科毕业生 培训时间为三年。第1、2年以轮科培训的方式进行,分别轮转普外科、心内科、ICU、急诊科各半年,全面培养毕业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第3年为专科培训阶段,在所定科室进行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1.3 培训方式
1.3.1 岗前培训阶段 岗前培训包括护士素质教育、规章制度学习,护理理论学习和护理技能训练4大项内容。重点学习医德规范、护士文明素质规范、院史及医院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文件书写、院感和职业防护、法律法规及风险意识、CPR等技能训练[2]。培训时间2周,护理部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前进行护理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培训结束后召开“迎新大会”,并举行授帽仪式。
1.3.2 临床综合技能培训阶段 培训由护理部统一计划安排,各科室通过考核筛选成立规范化培训小组,科室护士长负责对培训落实情况进行具体检查与督导。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小讲课、业务学习及业务查房等形式在临床实践中积累,并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加以巩固更新。操作技能主要通过科室培训小组组织示教、练习、考核和平时的临床实践掌握。在轮训的第一年,护理部制订基础护理操作及读书笔记等量化指标,参加培训的护士在这一年内必须完成各量化指标,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1.4 考核与评价 本院制定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手册”,每个受训护士人手一册。受训者的考核由轮训科室和护理部分别按照本院制定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量化考评标准”进行考核。科室考核小组对受训者的医德医风、实践时间、夜班数、基本理论、基本操作、专科技能、轮训情况进行认真考评,并如实填册;护理部按计划对受训者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并在轮科培训结束后,汇总受训者在各轮转科室的各个项目的考核成绩并给出年度综合评定成绩。受训者每年的综合评定成绩及年终考核项目均须达标,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培训;综合评定合格分数线为70分,理论成绩合格分数线为 80分,操作成绩合格分数线为 90分。护理部不定期检查科室规范化培训落实情况,各科室及时向护理部反馈培训效果及提出建议,以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使之更科学、有效。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 2004~2008年共108名大专、本科新毕业护士,将每年参加培训的护士在该年度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均值及患者满意度分别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结果显示:新护士考核成绩的均值及患者满意度均逐年提高。2004年与2008年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均值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4 效果评价
4.1 规范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完善培训制度,重视培训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实施办法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根本保证;制订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各层级的考核有效地结合起来,动态评估培训对象的知识技能和医德医风,使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护理部及时向科室了解培训情况,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使培训体系更具科学性、导向性、操作性及系统性。
4.2 激发新护士学习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受训者每一轮培训结束后,须经综合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轮培训,不合格者需重新接受此阶段培训或被淘汰。医院将根据培训考核情况, 择优选用人才, 由此加大了竞争力度, 增加了受训者的压力和动力, 人才也得以流动,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的引入可极大地提高受训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及热情。
4.3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新的护理理念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3]。由于新毕业护士的思想在其职业生涯中处于重要的可塑期,在此阶段引入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素质教育,加强对人文护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4.4 巩固“三基”基础,提高了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加强护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同时,通过高质量的小讲课、业务学习、业务查房等形式,巩固及更新业务知识,促使护士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提高护士判断、应急、独立处理问题的临床能力。新知识的充实,开拓了护理人员的视野,更新了护理观念,有效地提高了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4.5 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 针对各专科特色制定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明确规定专科护士选拔条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学习和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解决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
4.6 “以人为本”,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培训中注重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贯穿始终,突出强调专科人性化服务的特色,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将文明规范言行为和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的体贴和关怀,体现护理工作的细致周到,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融洽了护患关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
综上所述,护士规范化培训是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毕业的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是护理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基础,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65.
[2] 宋琳娜,冯文,李银雪,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920.
[3] 张洪君,骆金铠.本、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中国护理管理,2006,6(2):1920.
在“2014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100强”名单中,瑞安市人民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宜兴市人民医院、诸暨市人民医院及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名列榜单的前五位。从榜单来看,江苏省县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最强。江苏省、山东省入围数量并列第一,而江苏省排名更靠前。100强县级医院分布于57个地级城市中,94个县/县级市。这些城市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研究部负责人对榜单做了解读。他指出,东部大部分指标都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医疗技术指标优势更加明显,这也是东部名次强势的原因所在。中部、西部应投放更多资源在医疗技术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竞争力,才能迎头赶上。100强医院整体增长良好,但高级特别是中级职称人数占员工人数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容易造成人才断层现象。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打造完整的人才梯队,始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五路径打造人才梯队
已连续十二次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一名的江阴市,有着其他绝大部分县市难以企及的经济实力。在很多医院管理者看来,江阴市人民医院排在榜单第二名一点也不意外,但“一点也没有可借鉴性”。事实上,同其他县级医院一样,“招不到人才、人才招到后留不住、留住的人又安于现状”的问题也一度困扰着江阴市人民医院,但时至今日,该院已发展为拥有2326名职工,高级职称人员293名,309名博士、硕士的三级乙等医院。培养人才的成效尤为显著,它是如何做到的?江阴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华给出了答案。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打造完整的人才梯队,江阴市人民医院实行了五种路径。
首先是坚持文化引领。江阴市人民医院推行了五个文化建设,包括质量文化、学习文化、公平文化、诚信文化、感恩文化。“比方说在退休人员中评选‘十大名医’,从在职职工中评选‘十佳青年医师、十佳青年护士’。在全院塑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张华说。
其次是强化科学管理。江阴市人民医院推行了人才培养激励的制度设计,出台了“人才培养和引进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学科带头人遴选标准”等,这些奖励方案的实施推动了优秀专科人才的培养。
在人才引进方面,江阴市人民医院实行颇具吸引力的经济奖励。招收学科带头人给予100万元安家费,1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对于一些重点人才、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都给予一定的奖励;科研成果、科研论文都会有经济奖励。“2014年,医院发了120万发表文章的奖励。”张华表示,奖金的刺激带动了学科的发展。近两年,医院每年都有一项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省自然基金、一项科技进步奖、一两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
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是第三种路径。县级医院要想发展,首先要看成长平台是否“牢靠”。“青年医生规范化培训,赴省市医院进修,与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开设硕士研究班(医疗、护理),每年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出国进修。”张华介绍:“医院还建立了科研基地,定期举办博士沙龙,请国内外著名教授来医院讲课分享经验。”
优化考核导向也是江阴市人民医院打造人才梯队的重要的抓手。“目前,江阴市人民医院所有员工到年底都会有一个考评分数。分数有什么用?会关系到职工的评优荐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张华表示,特别是科主任考评,业务工作、科室管理将占到大额比例,一旦连续两年考评分位列同系列最后一名,将被免去科主任行政职务。
第五种路径是推进三级分科。江阴市人民医院在2002年就开始推进三级分科,目前普外科、骨科、肿瘤科、心内科都分为四个病区,实行三级分科以后临床各项专业技术更趋精细化成熟化,医生由“全能”转向“专能”,切实推动了专科建设与发展。“专科做大做强了,人才才能扎根发展,使技术又专又精,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张华说。
以品牌专科为起点
如果说经济富裕的江阴市靠重金打造人才梯队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话,贫困地区高州市所走的品牌专科发展之路则更有说服力。
2013年初的“回扣门”事件标志着“高州模式”的落幕。高州市人民医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13年1-5月所有的业务指标,门诊、急诊、手术、住院都呈指数下降,下降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久,让不少业界人士发出一声叹息:难重来。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高州市人民医院却交出了一份更为漂亮的成绩单,所有的业务指标达到历史新高:2014年年门诊量突破了100万,住院量达到9.7万人次,同比增长1.4万人次,增长16.9%,相当于增加一个二甲医院的一年住院规模。
这样的成绩让高州市人民医院排在了榜单的第六位。“我们的标准是三甲医院重点专科规定的大病都能开展,医保规定的22个病种都能有效治疗。”高州市人民医院新任掌舵人王茂生不无自豪。如何做到这一点?王茂生认为主要归功于省县技术对接,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是核心。
王茂生认为,县级医院要建品牌专科目的不只是为了建一个专科,搞尖端技术吸引患者,而是以其为龙头和依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全院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高州市人民医院选择心外科为例,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从诊断、检验、影像到手术、重症监护等技术,都要求有很宽的知识面,代表了医院的综合实力。谈到为何当初选择心外科作为专科起点,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如何让心外科迅速成长,王茂生总结为立足资源、技术、文化、政策,“四位一体”打造重点专科。
从资源来讲,高州市人口170万,心脏病最为常见,病源丰富。高州经济欠发达,农民是患者主体,收入低、缺钱治病,因此群众就近治大病、治好病的需求强大。
在技术上,高州市人民医院绕过市级医院直接对话省部级医院。王茂生表示,市县级医院地域相近、技术差距不大、病源基本相同,竞争同质化。而省部级医院掌握最先进技术,技术下沉没有市县间利益考量,容易实现省县技术一体化,让县域群众真正就近治大病。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各类疾病高发国家,被喻为出生缺陷的“珠穆朗玛峰”。据2012年卫生部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待准爸妈的本该是初为人父为人母时的满腔喜悦,如果生下一个畸形儿,不但对家庭来说是不可承受之痛,而且孩子终生的痛苦更是难以名状。
那么,先天畸形是怎样产生的?常见的致畸因素有哪些?准爸妈又该如何预防避免?
尽管这些问题的普及型知识在网络上一搜一大把,但从专业角度甚至在基因、蛋白质水平解释先天畸形的发病机制,并寻找预防和治疗新手段,由此推动小儿先天畸形领域的治疗进展,无疑需要长期、重复乃至枯燥的基础研究。
袁正伟于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的普外科工作,每天都要目睹怀抱各种严重先天畸形患儿的家属满怀希望而来,却因目前医术水平所限而无法有效治疗而绝望的表情。一些畸形患儿需要承受连续几次矫形才能维持生存,而且许多畸形因无法治愈而需要终生特殊护理和康复治疗,这些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的负担,也给患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如何改变这种无助的现状,使这些畸形患儿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成了他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而这种心结并没有随着工作资历的提升和手术经验的增加而打开,渐渐地他发现,打开这个心结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些畸形的发生机制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仅靠不断改进手术方法是无法完全解决的。 弃“武”从“文”
“为什么放弃地位高而多金的外科医生职业,却选择了单调枯燥的基础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小儿外科在全国享有盛名,多年来学科排名都在全国前三名之内。在这样的学科里已经以优异成绩顺利拿下了硕士、博士学位,不久又进入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进修学习,按照这样的求学之路一路走来,袁正伟成为小儿外科的“一把刀”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基础研究不仅耗时长,而且重复、枯燥,往往还很难见到成果。因此,这大概是袁正伟被问过次数最多的一个问题了,我们的采访也毫无例外地从这里开始,他理解地笑了:“确实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外科大夫要扔掉手术刀,主要是我喜欢做科研,喜欢那种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感觉,更主要的是要解开那个多年来萦绕在心里的‘结’。因此,实在没有时间和余力同时从事临床和基础科研,不得不忍痛割爱。”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袁正伟中学时就表现出对生物学的强烈偏好,高考时填报的志愿都是医学方向,并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就读本科。大学毕业后,袁正伟以在大学期间优秀的成绩而获得免试推荐就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他选择了盛京医院全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李正老师作为自己的硕士导师。直到自己也取得了不凡成就的今天,袁正伟谈起这位启蒙之师仍充满感激和敬意:“李老师学风严谨,一身正气,对学生要求严格,我是通过他的引导而走上了小儿外科的道路并喜欢上了科研工作”。在李正老师的指导下,袁正伟硕士期间就发表了数篇有分量的论文。1994年,在硕士毕业两年后,袁正伟又考取了盛京医院的小儿外科学博士,期间,他从事的课题建立了神经电生理、多导直肠肛管向量测压、X线和同位素动态排便造影等手段系统研究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的病理机制,提出排便功能障碍的5种病理类型,并在国内外首次创造性地设计有针对性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法,排便功能评分平均增加2分以上,成为有效治疗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这部分内容后来也成为2007年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重要创新点之一。博士毕业后,袁正伟先后三次往返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从临床逐渐过渡到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有了深厚的学术积累,袁正伟回到母校后,在此基础上尝试申报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一举成功。当时,学校里能够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科研人员寥寥无几,袁正伟踌躇满志,意欲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成果。在袁正伟的不断努力下,很快就在科研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作为项目负责人已连续成功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实验室进行动物手术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照 大鹏一日同风起
1996年11月,小儿先天畸形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由卫生部批准成立,致力于在小儿先天畸形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常见出生缺陷方面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平台。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深感分身乏术的袁正伟就此将工作的重心从临床转向了科研,在1999年彻底放下拿了八年的手术刀,开始专心于手术后功能评定和畸形发生机制方面研究。
袁正伟不仅目睹了实验室从零起步、经历由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全部过程,而且在担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的十多年间,他形成了独立的研究方向,并率领课题团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十五”期间共获得各种科研基金资助30项,其中包括参加“973”工程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等,总资助经费550余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著130余篇,其中有57篇在国外杂志发表并被SCI收录,参编相关专著5部。研究成果在2001年荣获日本武藤医学奖。
“工作狂”是袁正伟对自己日常工作状态的调侃之词,他坦言:“做科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而且需要长期稳定的积累才能做出一定的成果。”科研的艰辛不仅在于对往复于前一日失败的隐忍,更需要于枯燥中时时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袁正伟常常告诉学生,临床工作中一些治疗方法、用药方案等往往带有重复性,比如阑尾炎手术,其术式几十年都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做科研则完全不同,必须时时具备创新精神,善于发现创新点。因此,科研工作者的学习之路是永不停歇的,每天都要查阅最新资料,跟踪最新进展,一旦发现出现新技术或新理论,就要马上想办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来,这样所做出的成果才会有自己的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