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什么是孝?且看“孝”字的写法,上为“老”,下为“子”,融为一体,称之为“孝”。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体现了长幼尊卑,有礼有序。同时强调了“孝”要赡养、尊敬老人,要解老人之忧,完老人之志。

   做一个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剩一具驱壳苟活于世,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功成名就?

   “羊羔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况乎人?”。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哺育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则是我们回报父母的方式。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不可不知的。常回家看看;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这些都是行孝道的表现。行孝,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延续。

   20_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孟佩杰,从8岁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任。2009年,她带着母亲上大学,面对好心人的帮助,她婉言谢绝,坚持自己照顾养母。有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孟佩杰侍奉养母于床前竟长达十余年,她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做女儿的本分!”

   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朝气驱赶种植恍;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4000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第2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界联系的增强,且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显著。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出了社会信用问题。90年代末,信用中介机构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入了发展阶段。本世纪初,信息披露系统和信用联合征集体系出现,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纵观我国信用体系发展全局,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带领下,不少省市都在信用理论研究和管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相对而言,我国信用体系起步晚、发展速度滞后,导致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跟不上经济建设步伐。甚至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群众监管,导致信用秩序混乱。加之国家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与管理条例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管理,导致信用缺失现象泛滥。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也会导致危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1]。因此,现阶段,在“一带一路”政策方针引导下,我国应加快与国际信用市场的接轨,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发展情况健全和完善信用机构,促使我国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劣势分析

(一)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优势

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三方面。

第一,个人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奠基石。在传统信用文化中,追求日常五伦。无所谓五伦是指五大基本素养,其一,仁。其二,义。其三,智。其四,信。其五,礼。而传统信用文化追求的是诚信,也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它要求每一个社会公民应做到诚实守信,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且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能够引导社会公民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可以通过诚信修养做到责任的明确,进而最终实现“平天下”。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社会信用市场还是日常生活中,诚信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基本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和个人事业成功的奠基石[2]。

第二,社会层面。传统信用文化是促使人与人之间沟通与联系的纽带。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过程中,诚信是沟通与交流的媒介。一个人没有诚信,会丧失他人的信任,会在社会交际中遇到各种矛盾与问题。诚信思想最早提出者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具体体现在《论语》中。由此可见,诚信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交际与合作的基础,也是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准则。

第三,国家层面。站在国家角度,传统信用文化是帮助国家实现“平天下”和“长治久安”的关键点。社会公民需要诚信,国家同样需要诚信。在国家和政府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取信于民”的思想原则,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假设各项活动执行与管理过程中,没有诚信就没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就无法谈论富强民国。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中,诚信思想尤为显著,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诚信也是构建诚信体系的基础。

(二)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劣势

传统信用文化劣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对自律性过于依赖。在农耕时期,由于生产力和水平较低。社会关系主要以土地和血缘为主,从而形成了一种熟人社会信用体系。由于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因此更加稳固了这种社会信用关系的约束性和自律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步走向转型时期。无论是信用文化依赖的社会关系还是经济基础,都逐步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过渡时期,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社会分工,都发生了本质变化。这就导致社会成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社会关系依赖的自律性缺失。如此一来,无这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大大增加运行成本。

其二,存在狭隘性和等级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儒家文化宣扬“五德”,虽然提倡社会的道德礼仪,但是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封建思想、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因此,传统信用文化中主张的“诚信”思想带有浓厚的等级性色彩。在儒家思想中,“信”是确立君臣父子上下等级关系。因此,信用关系也带有等级性。在此思想背景下,如果再去追求平等与公平,就显得毫无意义。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关系中,主要以家庭和个人为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血缘及熟人关系,因此对于亲近的人给予更多的信用。加之信用文化具有局限性,追求的诚信思想范围主要局限于社会伦理秩序,因此较为单一化,不够全面。因此信用文化具有狭隘性。在此种思想环境下,整个社会成员更加亲近自己熟悉的亲人或者朋友,且信任他们、依赖他们。这是导致我国市场经济规模较小和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

(一)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可知,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长期时间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传统信用文化体系,该文化体系既是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一种民族意识形态,更是一种价值取向[3]。因此我们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并站在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等角度思考和探索民族文化历史特点、文化特点、民族习惯、社会信用文化价值观。进而借助信用文化的优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合理继承。对于不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思想,应选择摒弃,弘扬和普及适合我国经济转型社会的文化思想,比如商德。传统商德包含的思想内涵较为丰富,其主体思想是诚信。具体体现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另外,和气生财也是传统商德的思想内涵。这些流传下来的话,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与社会经济活动中宣扬的诚信文化,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转型对信用文化的需求。

在发展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推崇传统信用文化,不能照搬传统信用文化和西方契约信用文化,否则会适得其反。我们应站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角度展开探讨与思考,进而建设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加强文化创新发展

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信用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信用文化的创新研究,并加强传统与现代信用文化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国家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并引入现代信用文化理念,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现状,促使信用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4]。首先,在传统文化发展方面,我们应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理念,并树立创新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推陈出新。其次,要站在世界角度,树立发展眼光,面向未来。在创新与发展中总结和借鉴国外国家相关信用文化精华,并结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制定最为合适的发展目标,进而赋予信用文化体系新的内容、新的形式。

(三)个人信用的构建

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开展个人信用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社会诚信奖惩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约束监督机制和过错追究制度、责任补偿制度、违规警示制度。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我国正在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试点项目,为全社会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人们保持诚信形象。要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素质的宣传教育。我们应该从孩子做起,从孩子的智慧出发,以简单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和宣传教育。

第3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决定》指出:“要挖掘利用好南昌深厚文化底蕴,积极打造文化名片,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设文化之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聚集人、滋养人的同时,推动着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南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为此,要着力推进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挖掘、展示南昌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南昌历史文化风貌,树立个性鲜明、易于识别,能够为国内外人士所认同的文化都市崭新形象。

一是做好“三篇文章”,推进文化提升战略。文化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建设“文化之城”,必须举全市之力对南昌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保护、开发、传承三篇文章,着力构建“北有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为载体的汉代文化,中有滕王阁为载体的唐代文化,南有山人为载体的明清文化”的新格局。要注重加大对历史遗址、名人故居、老旧建筑、特色街区、传统村落等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力度;注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切实发挥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品牌效应;注重提炼南昌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核,深化创新文化载体,展现南昌文化自信,在文化传承中扩大南昌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是打造“四有名城”,提升城市文化实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通过打造有历史、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四有”文化名城,不断增强南昌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和综合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立足南昌丰富的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坚实的文化基础,将文化产业、数字经济和流量经济融合发展,努力把南昌打造成为全省文化的集散地和辐射源;要全面繁荣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强化“精品创作”意识,大力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并用好本土人才,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要大胆推动改革创新,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新模式,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通过融合媒体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业态高速兴起。

第4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弟子规》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如何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弟子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弟子规心得体会1《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心得体会2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 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要学会修身齐家,《弟子规》就是根基。如盖大楼要先打好地基,非常重要。《弟子规》教我们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这些都是做人的根基.《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重新拾起。学习《弟子规》,不要求你全部背会,但一定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将其作为励志的读物,在学习应用中寻找幸福。我们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一定不能忘本。长幼有序,是讲求对长辈的恭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积累,也要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这样,在自我的修养中,就会不断影响到同事、朋友和家人,影响到身边更多的人,推而广之,我们就能够衔接上,现今人们对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断层。

弟子规心得体会3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心得体会4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弟子规心得体会5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大学是堕落的天堂”。大学生从高中炼狱式的生活,一下解除了监督、管束、约束,获得了空前的几乎令人窒息的自由权,到了一切完全由自己规划管理的国度,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惊慌失措,无法顺应承担。相应的表现就是:早晨七点起床算早,六点起床几乎不可能,八点是正常,更有甚者,周末昏睡到十一二点,或是整天不下床。熬夜成了大学生活的标志,享受风习弥漫整个校园。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羸弱,丧失了梦想、拼搏激情的同时,也失去了基础性的身心健康。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消沉,灰色成了校园心情主调,人生无趣人生没有意义的论调也甚嚣尘上,大肆弥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衍生的问题愈演愈烈。迎对问题的同时,一种呼唤,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声音和努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我在这种背景下重读了《弟子规》,当然也是伴随着“国学热“,返回传统的潮流,重读文化经典作品,社会反思和寻求的浪潮是呼应的。也许大学生浮躁颓废现象本身就是与社会整体性浮躁一脉相连的,就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学》等等传统教育书目在教育界学术界舆论界纷纷拉开了热帷,然而究竟要推崇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视角重新解读,怎样把握好度以适可而止,这仍是值得考虑商榷的问题,也是需要留待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我读《弟子规》有种重受教育的感觉。都说人是善忘的生灵,又是无知愚妄的动物,我们小时候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一言一行,举止言谈都是有师长谆谆教诲,加以引导着的。规范不需要我们去寻找自来会向我们昭示。然而社会自以为这种教育可以一劳永逸,刻印在我们意识里,在今后将永恒的发挥作用。然而事实是我们越来越迷惘。道德规范意识越来越模糊。放任自流的结果是使我们一大部分人是非真理标准的混淆、模糊、失真。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比初高中生的整体水平高,而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又比大学生高,大学生的比社会人员高,人的群体道德修养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我们的伦理道德拯救迫在眉睫。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第5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二、指导思想: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知道它的习俗,传说等。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获得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民族文化、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2、通过教师节这个传统节日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来让学生宏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4、通过本次活动,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可大学会用部分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教师节的背景资料。

2、联系好熟悉节日掌故的有关机构和个人,以便学生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学生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一)搜集准备阶段:

1、学生搜集教师节相关资料,如“教师节的由来”、“教师节的习俗”、“教师节的诗歌”、“做一做‘教师’”、“教师大学灯”、“教师灯谜会”等,对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2、班委会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本组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找出我地区教师节传统文化特色风情;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分组准备好各自的教师特色展示。

五、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大学,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对教师节的了解(如包教师煮教师、制作大学灯、颂教师诗歌等)。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六、活动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根据参加的每次活动,实事求是地填写“活动记录卡”,要求——写清班级、姓名、家长姓名;活动计划、过程;活动感想;相关图片等。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进行自评和他评。

第6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国学教学心得体会

转眼来美的学校工作已经半年,这一个学期里,我见识到了国学的无穷魅力,见识到我们美的学校推行国学教育的魄力,以及诸多优秀教师国学课堂的风采,我深深向往,现就我对的国学教学的认识及工作开展总结如下:

从这学期开始,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学教学。我对国学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仅仅停留但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上。但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校设立这门课程用意远不止如此。通过国学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儒雅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创编的《国学蒙读》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古诗、古文篇篇精彩、寓意深远,幅幅对联更是充满趣味、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通诗文,再借助注释、诗文释义,让学生对诗文意思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汇报对诗文的认识,以达到加深理解。最后带领学生深入读诗文、并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小组分工演一演。孩子们各具特色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玩乐中对古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感受到诗文的意蕴。这样学生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就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方法存在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古诗文的痕迹。

2、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诗文显得吃力。

3、教学环节把握不准,课堂效率较低,“诗情画意显身手”环节有时会完不成。

4、教学中缺少“聊课”环节。

本学期,听了很多优秀老师的国学课,我更加感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提高个人文化底蕴,为学生树立榜样。

2、吸收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提升自己课堂的活力。

第7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感谢五月的春风,五月明媚的眼光,让我们心驰神往,如沐春风。在2019年5月20-5月26日,在杨局长和李局长的带领下,我区64位青年教师有幸参加屯留区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为期一周的北师大的学习之旅,紧张着,劳累着,快乐着,收获着,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感受豁然开朗,我被他们的睿智,幽默所感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们参观了6所小学,聆听了四次讲座,听了四节老师优质课,分享五次心得体会。

培训归来,我不断的翻阅笔记,不断思考,不时闪现精彩瞬间,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及教育现状,我愈发思考自己的浅薄。我敬佩他们乐观,进取的态度,还有他们平和心态,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是我所不具备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体会。

一、做一个有爱,有教学艺术的老师

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础。在全艺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讲座中,我才得知班主任工作就是一门艺术,是爱的艺术,需要诚心和爱心,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后进生才能在我们的手中才能转换。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杨磊校长激情四射的讲座,引领我们教育要用一种爬山的姿态成长,脚下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有精良的装备,专注的投入,奋进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且教且成长。教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一路前行。

二、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腹有诗书气质华。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书,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有博览群书。我深感自己的差距。我要读更多的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以后要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享受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

缤纷校园,精彩社团。参观了北京的6所小学,校园的社团异彩纷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五小的主题活动“大话西游”。将社团活动校本化,挖掘学生内再次潜力,发展学生自身特长技能,提高学校品牌质量,融入到各个学科,周周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天天有进步。我深深的感受到,活动和课程一点都不矛盾,把更多,更大的舞台留给学生。

四、校园文化品味,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8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冬至”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是我国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在这一天,因为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冬至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冬至心得体会1去年的冬至已经错过了汤圆,因此我十分期待今年冬至的到来。盼呀盼,好不容易迎来了今年的冬至,却没想到还是留下了遗憾。

冬至前一天,我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明天冬至,学校没有放假!我十分遗憾,但想到学校食堂有汤圆可以吃,又感到一丝安慰。当天晚上,有同学约我明早一起去运动,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冬至早晨,我一早起床就和同学们到运动场打篮球。我们打得很高兴,以致忘记了时间。无意间抬起手瞄了一眼手表,忽然想起所有事情,现在已经是六点二十分钟,过不了多久就上课了。我还没吃汤圆呢!我们急忙奔向食堂。到了食堂,只见卖汤圆的窗口有很多人在排队。好不容易排到我,正要刷钱,看向锅里,只剩下汤圆汤!“阿姨,里面还有汤圆吗?”“没有了,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呢?”我百般的无奈,只能吃水饺了。看到排在我前面的同学们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汤圆,我垂涎三尺,后悔没早点来吃汤圆。真遗憾!真不该先去打篮球啊!

正当我后悔莫及时,电话手表响了。一看,原来是妈妈打电话来了,她告诉我,她要等到我回到家中时,煮汤圆给我吃,这一瞬间,我觉得真幸福!虽然在学校没吃汤圆,但可以在家里吃汤圆,那也是最美好的事了。我端着我的水饺,高兴地吃着,此时此刻,我不再感到遗憾,而是开心地期待着学校快点放学,让我能够快点回家,与家人聚在一起做汤圆、吃汤圆。

今天冬至,我又想起那个最长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久久地高挂在夜空中,圆圆的,一闪一闪的,多么像汤圆。这个冬至,既给我一点遗憾,又给我美好的期待,这种期待让我感到甜蜜和幸福。

冬至心得体会2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心得体会3当雪花飘落在寂静无声的大地上,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一个纯净的冬季已经来临?或许大多数人只是嫌冬天把火热的激情带走,而搬来了寒风和飘雪。但是,谁又注意过冬日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呢?

冬至,在我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在地理书上记过的日子,一个平淡的12月22日。但是在中国古代,我们的老祖先们对这一天却极为重视。

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足见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过去,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吉日,应该庆祝。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许多动物的形象,放入蒸笼,蒸好后将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后,亲戚们还要一同举杯畅饮,联络感情,称为食祖。

但是,冬至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没有被人们完整地保留下来,尤其在今天,冬至可以说是无影无踪了。而在上文中提到地九层糕也只能在史料中才能看见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从除夕春节,到元宵清明端午节,再到七夕重阳,冬至,每个节日都有着各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改革中的中国,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民俗节日也受到了外国洋节的猛烈冲击,正一步步走向社会的边缘。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而春节,冬至一类的节日正在淡出年轻人的视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找冬至,寻找的不仅仅是冬至这个节日,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每个人时刻铭记着句话,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才不会中断。

冬至心得体会4一年一度的冬至节又来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今天,我们家也吃起了汤圆。妈妈买了一袋糯米粉,说:“今天,是冬至节,我们来做汤圆吧!”“ok!!!!!!”我一边回答,一边用手势表示。只见妈妈先把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盆子里,再倒入一杯温水,用手用力地朝一个方向搅拌,等糯米粉和温水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时,再使劲搓着糯米粉,然后从软软的糯米粉中取出一小团放在手心里,用手压一压,再用勺子舀一小勺芝麻馅儿,放在中央包起来,最后轻轻地搓一搓,就这样,一个圆溜溜的小汤圆做好了。我也照着妈妈做的步骤一个一个地做起来,没过多久,我也做了许多个。圆圆的小汤圆整齐地放在桌子上,像满天的繁星。

开始煮汤圆了。只见妈妈在锅里放了半锅的水,打开火,盖上锅盖等锅里的水烧开了,再掀开锅盖,然后把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烧一会儿,沉睡在锅底的小汤圆浮起来了,像一些白色的小鸭子在池子里游泳。这时,妈妈就用勺子把汤圆一个个舀起来,放进碗里。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小汤圆端在了我的面前。我把一碗汤圆放在桌子上,没等我闻,一股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夹起一个汤圆,感觉软绵绵的,放在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一股甜汁从我的喉咙一直流到我的肚子里。我又吃了一个、二个、三个……我开心地对妈妈说:“好吃,自己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是,没错。”妈妈笑着说。

冬至节真好,因为我可以吃妈妈和我亲手做的汤圆。我盼望着下一个冬至节早点到来。

冬至心得体会5冬至到了。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湖南人过冬至,会杀鸡宰猪,把肉阴干,称为冬至肉。俗话说“吃过冬至肉,身体赛牛犊”。杭州人把冬至那天吃剩的鱼头鱼尾,放在米缸里过一夜,第二天再拿出来吃,称为“安乐菜”,常州人则吃一种隔夜的热豆腐,有句话说“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块热豆腐”。相传,在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补冬的配药多为中药的“十全”或“八珍”。“十全”包括人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地黄、川芎、芍药、桂枝、甘草等。“八珍”则少了“十全”当中的黄芪、桂枝两味。

在我生活的建德,冬至又称为“过小年”,人们往往会买些好菜,邀上亲朋好友,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特别是在农村,家家户户杀猪,把猪肉腌起来,做成腊肉。

在民间,除了冬至的食品,人们还要烧馄饨、做纸钱,把这些东西拿来祭祖。

第9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一首轻柔的乐曲刚结束,欢快熟悉的《最炫民族风》紧随而来,瞧!其中领头的那位老奶奶正挥舞着双臂,身体激烈地扭动着,头也和着明快地摇晃起来,红色的裙摆迎风飘扬起来。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广场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广场舞心得体会1“从不觉得你讨厌,你的一切都喜欢,你是白云我是蓝天……”咦?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大妈们在热闹的跳广场舞呢!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就请跟我一起来吧。

场景一:马路上

每当你吃完晚饭沿着马路散步时,就会发现一群群“广场舞大妈”在跳舞呢。她们对广场舞的热爱绝不亚于年轻人追星,可惜只有少数人身轻如燕,大多数人像一只只美国大棕熊,样子很滑稽。不过,他们在一起跳舞时的快乐掩盖了这些不足。看到大妈们活力无限精神饱满地跳广场舞时,你只能感叹一声:“真是‘年轻无极限’啊。”

场景二:家里

本人的奶奶也是一名“广场舞大妈”。每天吃完饭把碗一洗就急匆匆地去跳舞。平时有空就跳,我则成了她的私人“音乐师”。这不又有空了。“彤彤,帮我找找歌!”“奥!”音乐一响,奶奶立马进入状态,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那神情仿佛进行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一哒哒,二哒哒……”奶奶轻轻地打着拍子。奶奶一跳完,我就不解的问:“奶奶,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跳广场舞?”奶奶摸摸我的头,笑呵呵地说“为了娱乐呀!生活变得充实多了。以前腰疼腿疼,现在能一口气爬上五层楼!”

场景三:风雨中

晚上,“广场舞大妈”们聚精会神地跳着。忽然,天公不作美,一阵爆豆子一样的雨点欢快的冲向大地妈妈。看舞的人都四下散开了,只有大妈们坚持着。终于跳完了,我看到她们身上都湿了,发丝上还闪着点点晶莹的雨珠。她们提着音箱,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各自回家了。

朋友们,你们看到吗?“广场舞大妈”身上有一种时代精神,不服老的精神,以广场舞的形式,悄悄地走回青春,感受起青春来。

广场舞,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场舞心得体会2奶奶已年过七十了,一头短发像罩了一层白霜,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受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像是记载着她多年来的辛苦以及一切美好的回忆。

奶奶的身子一直不是很好,总是一个劲地喊着腰酸背痛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晚上7点半准时到中心花园和别的奶奶一起跳广场舞。只见奶奶选好位置站定,然后像模像样地活动筋骨,扭动扭动腰身。随着动感且活力的音乐响起,奶奶挥动着自己的手臂,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一会儿蹦一下,一会儿跳一下的,那样子可真有趣!还有就是,奶奶一点儿也没有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跟着大伙跳了一个半小时也不觉得累。

跳舞就跳吧!奶奶最近还有能耐的就玩上了IPAD,在百度上搜个“广场舞视频”就开始跟随着跳。嗨!现在的老年人也追赶时髦的`IPAD了。还特意买了一个播放器,专门播放广场舞的歌曲,在家里练习。

现在的奶奶变得红光满面,双眼炯炯有神,整个人充满了精神。奶奶的巨大改变,广场舞真是功不可没啊!广场舞像一阵春风,带给奶奶快乐的生活。

广场舞心得体会3“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每到晚上19点钟到21点钟,在天鹅湖广场上,不是这首歌,就是那首歌,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阿姨们在跳广场舞呢!

谈起广场舞,大家并不陌生,有些人呢,一提到广场舞就会头疼,因为广场舞大部分的音乐声,都超过70分贝以上,可能有人会问,70分贝是什么概念?20-40分贝大约是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是很吵的,就开始损害听力神经,但从广场到我家有大约有100米远,都能听到了50-60分贝。想一想,如果住在离广场舞不远的地方,将受到多大的危害啊!特别是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听到这么刺耳的歌声,就会心烦意燥,不能静下心来写作业。

但有些人一听到广场舞,就连连称赞,因为跳广场舞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如果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就可以让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的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跳广场舞的确是有健身的作用,但是跳舞的阿姨们最好想想,这只是在为自己,而不是在为他人,而且还为他人造成了伤害。我建议:跳舞的阿姨们把声音调到60分贝以下,或者是带耳机跳舞,这样不仅会达到健身的效果,也不会影响他人。

广场舞心得体会4文化繁荣,是挂在嘴上的坚实口号,无需置疑!你步入公园以及其他公共场所,遛狗、打扑克,成了一道景象。就像国外人说我们大陆有三声:麻将声、钞票声、狗吠声.文化受社会风气的影响。遛狗、打扑克等等算文化范畴不?也算。但是,它永远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是消遣文化或者叫低级文化。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各行各业均取得了新成就,广场舞的应运而生舞活了文化产业。但是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是不成熟的,都有他所存在的优势和弊端,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有人把它归为民间舞蹈,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广场舞蹈应以表演形式划分,而不应从舞蹈种类上划分。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舞蹈,并使这朵艳丽之花深深扎根于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批评家之一阿诺德认为“精英艺术是文化精英的艺术。通俗艺术是城市中受过一半教育的人的艺术,而民间艺术是未受教育的农民的艺术。”广场舞的诞生保留着原始的市区性的艺术行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也有人表示并不赞成他的观点。据《侨报》报道,在纽约布鲁克林日落公园周边,华人将公园作为晨练休闲的场所。

不管是广场舞、交际舞,还是练习乐器,休闲活动往往有音乐的伴奏,公园周边的居民抱怨和抗议嘈杂的音乐声无果,就有人报了警。年约60岁的王女士是这支舞蹈队的`编舞与领队,尽管她向警方再三解释,警察还是以“在公园内没理由的制造噪音”为由向她控罪。对于此事,我们暂且不好评断孰对孰错。因为舞蹈队在公园的排练确实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但对有血性的中国人而言,王女士却在无形中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艺术的发展。但不论怎样,噪音问题对生活肯定是有影响的,孩子做作业不能安安静静,需要早点休息的人,睡不了觉,还有夜间工作的,不受影响也不可能。

家里有老人、小孩的住户和临街的住户,多数维护这种观点,很多居民都对广场舞噪音扰民的现象进行过投诉,反映均效果不大,有的当时能缓解一阵,不久还是恢复。

广场舞心得体会5“你是我生命的云彩.....”,从后院传来了欢快的乐曲声,准是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娱乐啦,我闻声寻去,一看,呀,竟是一群年过半百的奶奶跳广场舞!瞧,她们跳得多起劲,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那么吸引人。“她们是在排练节目吗?张阿姨”,“不是呀,她们在学跳舞”张阿姨说。

真新鲜,青年人跳舞,老年人也跳起舞来了。听外婆讲,旧社会的奶奶们,整天吃不饱,穿不暖,只能围着锅台转,哪有跳舞的心思。再说,上了年纪的人,蹦蹦跳跳成何体统!我身旁一位50多岁的王奶奶乐呵呵地对我说:“这广场舞,退休的老年人跳这个舞能锻炼身体”。噢,我这才恍然大悟。不多久,第一支舞结束了,大家都在休息之中,我急切地盼望第二支舞重新开始。终于,扩音器里又响起了“你是我的'小苹果.....”你看,这一群老奶奶又轻松自如地出现在广场上。她们个个满面春风,只见她们伸出左手向上举起又落下,又伸出右手做同样的动作,双脚不停地跳地。一会儿做个“对佛掌”的姿势,一会儿又做个“乌龟伸脖”的姿势,真带劲!她们一会儿变成一行,一会儿变成两行,优美的舞姿让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看着,我觉得广场舞上仿佛不是老奶奶,而是一群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领舞的不是李奶奶吗?听妈妈说,她是一位革命老战士,儿子现在部队工作,女儿是医生,我正想到这儿,忽然,喊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又一支舞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