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

第1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TQC;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

随着高考的扩招,二三本院校的合并,留入到高职院校的优质学苗越来越少,以辽宁省2016年高考录取率来举例,2016年录取率为93%,留到高职的在86%这个阶次上,换句话说,100个人参加高考,有93个人可以顺利考上大学,这93名学生中,86名学生顺利进入本科院校就读,而排名最后的7名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可想而知这个学苗问题,已经是摆在各大高职高校中一个头疼的现实问题。随着高职院校迎来一个春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一个新时期下,如果有效的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就业层次,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是一个需要踏实去做的现实工作。学生经过三年的高职学习,面向社会,“产品质量”能否经得住社会的考验,需要反馈到日常大学生活中去,而重中之重,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这个方面,是大学要面对的主体,如果这个方面管控不力,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毕业质量,而学生这个产品的长期价值,也会收到损害。

一、影响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构件

教学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对这些因素一一和教学质量关联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大影响因素,抓控主要方面,才能保证教学管理方面不出现大问题。而各个因素也要同时进行监控管理,总之,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将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都要逐一进行分析,才能对教学质量提高产生大作用。根据TQC理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分为三个方面,即:管理目标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系统、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

(一)管理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受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当下社会培养方向的要求,也受学校当下实际情况例如师资、办学条件、学校性质的制约,因此建立质量管理目标系统,要对这个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例如这个国家教育方针,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工匠精神,具有学徒制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实操性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更要注重进口国家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完全体会到这个要求。再者学校性质的制约方面,例如某个高职院校隶属于建设厅,那么就要进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在学生就业渠道上,广为开展相应就业市场,反馈到教学质量建设中去,这样才能因地制宜的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质量管理制度系统

参与教学的各个因素,都会成为教学质量管控体系中的因素,因此从实际来说,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教的方面和学的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教的方面,无论大到招生、培养、就业,还是小到授课要求、教学文件、学生评测表等,都要纳入质量管理制度中,形成常态的考核标准,并有奖惩机制,要落地去执行。在这里要特别说明师资力量的重要性,要具体和深入的制定相应的梯队培养方案和学科建设制度,教师的职称评定、学历深造、工作量化考核等,都要是很重要的方面,没有好的师资力量,片面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长远发展,是典型的“自私”主义,学生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没有实践技能和理论课程较好结合起来的优秀老师,对于这样基础不好的学生,想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淬炼学生有一个质的突破,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质量管理制度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纲的性质,要做为一个重点工作去做。

(三)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

质量评估与分析系统是工作极为具体、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发展方向问题,是对于错的问题。因此,它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评估是保证和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它分两类:一是来自学校外部的评估,包括国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评估等,后者尚未形成明显影响力,前者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作用日益增大。二是学校内部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实施的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等。通过校内外的教学评估,学校不断健全、强化动力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总结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高职院校的全面质量管理三大构建不动摇,我们就可以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控体系架构方向的正确性。当然从系统工程来讲,质量工程是一个大工程,从TQC中PD-CA方面来讲,也需要循序渐进的反复推进修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我们把握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核心,就一定能把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推向一个新台阶。

作者:殷雨时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黎琳.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2).

[2]王剑敏.高校应积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0模式[J].江苏高教,2004(4).

第2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学前教育艺术课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一、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作为与生产、营销、财会并存的职能,主要的目的是制定、实施有关质量的方针、目标和职责。质量管理理论及方法是指为了发展、实施质量管理相关的项目而开创的一系列的研究进行理论与方法。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情况的述评,找到更好地评价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明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并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质量管理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基本内容等,从而对理论发展与现实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必要性

(一)增强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竞争力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信息服务与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选择服务数量,艺术课的知名度和质量信誉成为首选的目标。

(二)提高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者的质量意识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实践,进行全面学习,以便更高水平地参与到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管理中去。质量意识也逐步成为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质量管理标准中真正落实到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者日常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促进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体系建构对于艺术课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的办学质量,而且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能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步入一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路径。

三、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构的基本内容

(一)信息服务质量管理

我们应该明确设计质量体系结构及体系要素。学生是质量系统的重点,学生往往要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服务提供,并直接评估过程的效果。要根据需要制定质量手册,规定工作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确定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服务质量体系要素,对服务质量过程中的主要重点,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体系,做到分工明确,要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按照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制定各个岗位规范、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规范。学校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对学生的服务需求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地研究和交流,对沟通的结果进行排序、汇总、分析,形成学生服务的摘要,以便奠定学生服务设计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质量管理

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工作人员是艺术课的宝贵财富。在参加价值转化活动中,工作者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在于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学前教育艺术课服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保持竞争优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要积极接受并善于利用网络文本。要适应广大90后大学生群体试图通过图画、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户端进行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文本形式。二要营造大学生群体参与并互动的网络微环境。要通过网络文本的互动性、创新性、集群性,营造90后大学生群体在场的意识形态现场,让大学生群体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实现交互层面的动态性质的审美需求。三是创新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途径。要广泛利用纪录片、专题影像、学术论坛、高校网站,实现传统文本正统性向当下网络文本灵活性的转变,淡化网站类的政治色彩,以网站作为主要平台,围绕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引领大学生群体相关教育认同度。

(三)学生行为质量管理

高校学生最终要面向社会,而社会不同于学校生活,前者强调规则、强调责任、强调合作、强调创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应对学生施以必要的责任意识和艺术行为规范教育。这对学生迅速适应艺术需求、高效融入社会大有裨益。第一,强化行为规范教育。考虑学校教育在规范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可以采取聘请教育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开设专门课程培训和讲座的方式强化这一教育职能,使高校毕业生更直接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了解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观,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自身综合能力,塑造艺术精神和践行艺术行为规范。第二,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状态之下,积极、乐观和自信的生活态度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学校应加强挫折教育、压力教育,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引导大学生培养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适应的社会生存发展能力。第三,提升学生的艺术精神。在艺术教育课程中融入艺术精神内容,改变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艺术精神教育,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择业精神,提高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意愿和能力。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能充分了解专业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现状,由此有的放矢,使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岗位实践平台,增加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工作状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展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第3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本学期我校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均衡发展,狠抓常规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效课堂工作,继续加强教育科研,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继续加强师生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 抓好师生的德育工作,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1、全体教职工常规性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做到继续坚持,而且做到以师德教育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对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不拘泥于理论层面,而要结合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及对教师的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深刻领会,精钻细研。不但要提高各自的理论认识水平,更要身体力行,躬身务实。学校适时的在教师中开展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扎扎实实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2、对学生的教育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除常规性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外,在文明教育、卫生教育、诚实教育、勤俭教育、理想教育等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卓有成效。同时结合我校的发展历程、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的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开展特色性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养成教育。根据学生年级段,分别制定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遵规守纪、团结友爱、尊敬老师等良好思想风尚的形成。开展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以身边同学为榜样,学优秀、争优秀、创文明活动。严格按照《中学生规则》、《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中学生标准》、《教室规则》、《校园十不准》为标准,剔除不良行为习惯,塑造文明中学生形象。

(三)做好两个活动的开展,一是在学生中继续开展“做最好的我”活动,二是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从一举手一投足开始,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及演讲活动。各班主任精心组织学生搜集素材,广泛征集活动形式,策划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五)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开学一月时间,着重以防打架斗殴、防交通事故、防煤气中毒、防传染病、防溺水、防火、防电等交通安全及冬季安全教育为中心,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七年级以入学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为主题,八年级以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为主题,九年级以理想教育及人生观教育为主题。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不断增强全体教职工对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六)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升旗及国旗下讲话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四心”活动,即“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八)在师生中进行法制教育,利用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法制报告会,国旗下演讲,法制宣传栏,六五普法教育等形式强化师生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

(九)规范学生宿舍楼的管理工作,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培养学生独立自理和集体生活的能力习惯,

(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栏、横幅做好宣传,同时组织对学生作品进行展出,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拟于十二月份开展科技小制作展览活动。

二、狠抓常规管理,积极推进教育质量提高

(一)规范办学行为

1、依法依规办学,开齐开足课程,逐步完善学科课程建设。使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禁止向学生摊派教辅资料,科学训练,提高教学技能,和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规范教师办学行为,大力抵制从事有偿家教。

4、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重点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形成了依法从教、安心执教、勤奋任教、优质施教的教师群体。

(二)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1、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学校教导处依据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竞赛。深入进行课改大探讨,召开各种主题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看名师课堂实录,探讨教法和学法。坚持每周业务学习,充实教师头脑。

2、深化“校本培训”研究,探索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途径及方法。打造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育人特色,学校将请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交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培养我校的“专家”型教师、名师、骨干教师,逐步形成优良的教师群体。

3、继续抓实教学研讨工作,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集中探讨,寻求合理解决途径。

4、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能发挥群体效应,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能通过这种途径切实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从而达到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常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牢固确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蓝田县教育局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教育管理行为,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确保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1、重视过程管理,专注质量提高。

(1)重视过程管理、环节管理,抓实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导处严格依照教学常规标准和教学常规评估方案,坚持每月一次常规检查,对每位教师执行常规工作情况进行定时检查并通报或不定时的抽查及督查,确保学校常规工作不留漏洞,把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充分备课,把功夫用在课外,使教师导起来。积极引导,精心上课,精力用在课内,使学生动起来。积极沟通,及时鼓励,互动交流,使课堂活起来。发现问题,全面反馈,及时检测,使效果好起来。

(3)落实听评课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各种形式如推门式听评课,追踪式听评课,示范式听评课,引领式听评课,学科同步式研讨听评课等形式。领导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深入课堂,按照“不打招呼、随到随听、及时反馈”的原则,带头听课、评课,重点起到监督检查评价作用。教导处成立“课堂教学研究指导小组”,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成,负责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的“主题听评课”活动,不同能力的教师要根据不同需要上好示范课、指导课、研究课、跟踪课等,具体指导研究本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心严密组织备、上、评,再备、再上、再评各教学环节,落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进一步落实阶段考试制度。考前抓好准备,考中抓好考纪,考后抓好分析,分析态势、分析原因、分析到班、分析到人。及时反馈教情学情,搞好知识的查缺补漏。通过月考制,有效地督促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毕业班工作

1、加强管理,优化队伍。既为毕业班教师提供相对宽松、便利的工作环境,也对各教学流程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促全体毕业班教师提高。

2、研究学情,确立目标。组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班级之间、学科之间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把中考目标细化到班级和学科,区分传统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对各科、各班成绩的a等比例、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教师努力的方向。

3、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强化月考和单元过关、模拟考试制度。二是进入复习阶段,各学科都要求制订复习计划,学校要求每个学科过进行过关测试,做到节节清、章章清、册册清。

4、全面动员,共同提高。首先,学校注意发挥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要求与工作支持并举。在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等方面对毕业班任课教师优先考虑,以此激励教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在毕业班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活动。要求班主任分层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以积极的方式和每个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构想未来,使他们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三,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指导作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以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节假日的管理工作,促进中考复习。

(五)推进高效课堂工作

1、增强自身队伍素质,提升科研指导能力。

坚持科研的服务功能,使广大教师成为行动者、研究者,在研究中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在课题实施中生成智慧、促进专业成长。组织学校教师常规培训、专题研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同时外派教师学习培训,在学习中提高科研指导能力。

2、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围绕高效课堂主旋律,开展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切实加强高效课堂研究。

3、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高效课堂建设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的最佳效益,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4、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创新校本教研形式,组织开展课改论文、案例征集优秀导学案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两课两操”, 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上好体育课,大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开展好特色项目,各项活动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

三、全面提供后勤保障,积极服务一线教学

1、加强财务工作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确保公用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2、加强校产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履行各种物品入库和领批手续;定期检查设备设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加强水、电管理,节能增源,杜绝浪费。

3、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强化饮食卫生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日检查制度,确保饮食卫生安全。

4、配合教育局抓好综合楼的验收工作,促其尽快交付使用。

7、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卫生环境,全天保洁;植树栽花,美化校园;适当布置,营造育人氛围。

第4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理论发展的结晶,借鉴企业的这种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要素进行监控,组织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质量建设,共同承担责任;对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实施监控;对影响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其价值取向,就是让每个师生员工在接受监控检查中,认识“质量是生命,一切工作都要讲求质量”,明确学校所有工作都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以及自身的责任与任务,从而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使开展全面教学质量监控成为自觉的行动,实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最终不用监控的目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作为一种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方式,可用“三全一多”概括之。“三全”之一是全面性,即管理要求学生“德、智、体”“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而实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之二是全程性,是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是一个多层次而又全面的过程,它既要始于招生落脚于就业的周期性过程,又要自始至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还要充分作用于教育教学辅助过程,跟踪于毕业生的创业与“用户”的使用过程;“三全”之三是全员性,是指学校的所有工作和人员都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要求学校所有机构和人员都为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努力工作;“一多”即多样化,指综合利用网络、数据库、对话平台、专项评估等多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质量管理。新建本科高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三全一多”的教学质量监控,力求通过各种方式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其价值取向有着丰富的蕴涵。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要求,通过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学校在对教学状态实施监控的基础上,根据变化的教学状态与质量,通过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进行教学质量改进,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

第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要求,通过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结果的反馈,促进被监控评估者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建立与时俱进、科学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促进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内化为制度手段。

第三,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外部质量监控与内部质量监控应实现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的有机结合,以能更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多角度的促进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使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以评保质量”的教学质量评估目的。

第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要求,建立教学状态数据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反馈调控机制,以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物化发展。

第五,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要求,学校各机构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对不同教学的环节,实施系统性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每一个个体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监控中,各司其职(责),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转化为行动。

第六,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监控中要注重人文关怀,重视教风与学风建设,加强校园质量文化建设;强化师生员工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社会意识、超越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人人须成才”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二、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取向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

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教学质量监控的要素和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外延或拓展了,呈现出了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相应的监控特点。

1.教学要素监控的全面性。

全面监控包括教学环节和与之相联系的教学责任等所有教学要素,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与前提。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监控要对教学要素和环节适当进行外延或拓展,从只注重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等个别环节,扩大到包括教师引进、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的评估考核等多环节;同时,把教学管理、教学监督、教学服务的各个环节及其人员和学习主体学生等教学责任涉及要素列入监控测评范围;从而对整个教学质量要素形成全面系统性的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的全员性。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不仅要求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全员性,也要求教学质量监控全员参与。新建本科院校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不是学校领导少数人能够做好的,也不是学校某个职能部门能够完成的;而是学校里的每个单位、每个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都必须共同参与的工作和活动。所有的人都要树立全面监控的思想,不仅要关注质量管理,还要各自担负一定的监控职责,共同为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好相应的工作、积极参与质量监控评估活动。

3.教学质量监控的持续性。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和监控的目的,在于促进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在较短时间内跟上老牌本科学校的水平。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的质量监控,不是一时、一部门、一环节的监控测评,而是有计划、周期性的持续进行的质量监控。同时,它要求每一部门及环节,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地对监控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不断提高。

4.教学质量监控的全程性。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全程性,体现在抓住教学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并注重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环节之间衔接的监控与评估;促进教学活动管理的各部门、各环节有机的连接起来,以构建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它强调变“事后把关”为“事前预防”,从监控结果到监控过程,监控每一环节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做到一环紧扣一环;通过全过程监控,使每一环节都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和管理活动,都能保障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5.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性。

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各种相配套的制度来体现。教学质量监控规范要求,无论是外部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还是内部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估监督活动,都要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案;并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监控活动和评估工作,来约束每个参与人员的行为,确保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规范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它强调对教学过程质量评估检查的科学化;注重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对教学质量的内容和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分环节逐项进行评估考核;引导师生员工有效规范个人行为,使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能够更快更好地符合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要求。

三、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取向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构成与活动

第5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管理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更加不容忽视。纵观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管理,还很不完善,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与我们的国情、国力有关外,还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有关。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制造业,在日本企业中发扬光大,大大提升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面质量管理坚持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的原则,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改进组织目标,进而持续优化组织的各项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这种管理思想对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大有裨益。

2.高校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2.1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自身需要

高校的质量管理与工商企业的质量管理最大的区别是其生产者/教师、辅教、管理人员)和产品/学生)都是人,这是学校所独具的特性。在输入/招生入学教育过程、输出/毕业走向社会)的所有环节中,贯穿着人的活动,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和任务,也体现了教职工的教学思想:育人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还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观、发展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这些思想观念对教育质量的形成影响很大。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就是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从而为管理的其他环节创造先决条件。全面质量管理本质上是高效组织和利用组织内各种资源的一种管理思想,在高校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符合高校成员文化素质高、文化品位要求高的特征,是解决教职工、学生对质量的认知问题、形成正确的质量意识的有效形式1]。

高校的质量管理在组织上较为松散,教师的学术和工作环境较为宽松,对一定的工作要求也有按个人把握的回旋空间。随着学分制的普及推广,学生按个性、特长来自我选择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因此,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感觉、自我判断。这将会因人而异,即使对某个人而言弹性也很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营造一种求高质、创高效、不断改进、追求卓越的氛围,使教师、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事事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考虑,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2高校质量管理的客观需要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特别是加入WT0后,我国将进入一个法制化、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根据WT0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关教育服务方面的规定,外国的高校也享有在我国办学的权力。在这种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必然引起高校的激烈竞争,这会给高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用户满意的人才将成为高校奉行的原则。在高校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很好的把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教育质量改进体系,从学校组织层面、教员科教层面、学生学习层面构筑起多维的质量管理构架,激发学校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视质量为学校生存之本,学生成才的保障。从而使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充满动力和活力,并取得成效。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在许多原则的基础上,诸如有效率的领导、诚信、敬业、以客户满意为目标、清晰的愿景、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全员管理、教育和培训、激励机制、零缺陷、团队工作、持续有效的沟通等。纵观这些原则,许多概念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英国质量管理协会提出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16项基本原则。本文将上述这些原则概括为1个核心原则,它们是领导作用、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工作、持续的改进和学习。

3.1领导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系统观点为指导的管理体系,它要求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运用系统的方法、观点,通过综合分析和综合治理实现整体效果最优,既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又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可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以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为核心,即制定企业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改进的方向,以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的组织和协调为纽带,鼓舞和吸引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高层领导的远见、决策能力和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全面质量管理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3.2以客户为中心

现代意义上质量的概念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满足客户明确和潜在需要的特性总和。因此,客户是评价质量的基本标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组织内相互有信息和责任联系的部门要作为供应和需求关系看待,信守‘下道工序是客户”的原则。

3.3 全员参与和团队工作

充分利用组织的智慧和创造性是保证质量提高的前提。也就是说,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充分地调动起来,研究表明,参与质量管理计划的成员对此有很高的积极性,而没有机会参加的成员则表现为消极性。为了激发全员的参与热情,必须在组织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保证快速、准确地下达任务。可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依靠组织中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团队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使每位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团队的一员。团队工作是面向客户一供应商的,这使得整个组织必须处理系统性问题,特别是那些跨多个职能部门的问题。可见,全面质量管理能使员工学会系统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并通过这一持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断教育和发展自身。

3.4持续的改进和学习

持续的改进和学习是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部分。持续的改进是指小的渐进的或大的快速的进步。比如:增加客户的价值、减少失误和次品,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响应度都可以称为进步。在一定时期内的重大进步是指简化工作流程或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持续的学习能使员工适应组织所面临的动荡的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的重大变革,并且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4.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

4.1 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流程

全面质量管理重在过程管理,强调对从输入转化为输出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各种资源和活动的管理。在高校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然会影响整个教育、科研活动及其相关的教辅工作。包括: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如学生公寓、教学楼、餐厅、体育文化活动场馆等。②教育科研设施建设和管理,如图书馆、信息中心、实验室及其配套设备等。③课程管理,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选择、课程安排等。④考试与考评管理,包括设计各个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开发和建立相应的考试与考评系统等。⑤科研和教辅人员的晋升制度。⑥科学研究及出版发行、成果转化管理,包括科研经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⑦学校及各院系发展战略。⑧高校对外政策,包括研究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开展合作计划,实施区域资源共享管理方案等。

根据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管理思想,高校要想顺利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首先明确谁是学校的利益相关者(供给方和需求方)、输入的对象是什么、输出的结果是什么,如图1所示,这是高校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关键。

(1) 利益相关者从图1中可以看到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方和需求方。供给方为高校输送待培养的对象,这里所指的待培养对象不仅有高中生、职高生,还有企业的员工等一切希望接受高校相关方面教育的人员。需求方是指那些接受高校提供的人才和服务的地方,除图1所示的部分外,供给方和需求方还包括其他部门。

(2) 以学生为客户大学拥有不同的客户群体,大学管理层必须考虑不同客户群体的重要性,协调他们的不同利益。斯坦福大学以学生为客户,哈佛大学以接受学校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的任何人为客户,俄勒冈州国立大学声称学生是他们存在的理由,以上这些论断都以学生作为高校的客户群。消费知识和接受服务的学生被视为主要的客户,这会对高校质量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学生群体作为高校的客户群,应该包括潜在的学生,在读的学生和毕业的学生。高校应为不同的学生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的课程和服务,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例如:为潜在的学生提供介绍性课程,为在读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为毕业的学生举办校友联谊活动等。

(3) 高校工作过程高校工作过程包括教学、学生学习指导和科研等许多方面。首先,学校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评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其次是课程设计,包括分配教学资源,安排教学设施及相关管理支持体系;最后是教学和学习。以上这些工作环节的质量必须能有效的量化。向制造业产业那样,高等教育系统也应该用适当的方法来分析、评价、研究客户的需要以改进高校的服务。比如:通过观察学生、分析考试结果、利用学生反馈信息,教师能够评价他们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国外一些高校通过调查他们的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来评价客户对他们提供‘产品”的满意度。上述这些反馈机制能帮助学校及其院系重新设计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善科研及服务水平。

(4) 投入和产出高校不像工业部门那样拥有有形的产品或具体的服务,并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虽然高校也有很多投入和产出,但高校的生产过程很抽象,其产出很难在短期内加以量化。可以简单地将高校的投入、产出描述为图1所示的指标。

4.2 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

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并不复杂,一般包括9个步骤: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理解、决定实施、准备阶段、教育与培训、实施阶段、推广阶段、质量评价、奖励、质量改进4]。

首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得到高层管理者充分理解和支持。高层领导者只有深刻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内容,才能正确指导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

其次是决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高层领导者要明确实施的范围,即考虑是在院系范围内还是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另外在制定学校战略规划时,要考虑安排有关质量教育、质量研究和相关服务的计划,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第三步是准备实施阶段。高校首先要明确它的供应方和客户,分清他们对学校的重要程度。通过对客户的调查,分析每种客户群体的不同需要,并据此制定有关的教育目标,成立质量规划小组,建立符合其教育目标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和具体的实施细则。质量手册主要包括:对质量方针的阐述;与质量有关的组织结构;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的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关系;质量体系要素的描述;手册本身的管理办法等。具体实施细则是质量手册的展开和具体化,它使质量手册中原则性和纲领性的要求得以展开和落实,包括工作指导书、记录表格和详细的作业文件等5]。在这一阶段,组织机构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

第四步是教育和培训。员工只有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便于组织内的交流和沟通。

第五步是实施阶段。这是决定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成败的关键一步,必须慎重选择第一个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项目。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质量小组,负责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质量小组通过与客户的交流以及执行员工的信息反馈,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先前建立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另外标杆管理对高校的质量工作也很有效,但不能脱离实际,盲目照搬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第六步是推广阶段。一旦第一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成功,就应当在整个组织内加以推广,大规模展开质量管理教育,成立多个质量小组,多层次、多领域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工作。

第七步是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工作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评价方法要统一,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适当方法加以解决。

第八步是奖励。通过奖励那些对质量管理工作做出贡献的人,可以鼓舞和激发员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第九步是质量改进。全面质量管理是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过程。质量改进建立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包括:分析高校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寻找改进的途径,重新设定目标,调整培训内容等一系列工作。

第6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10-03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题目申报、题目审核、师生互选、任务下达、调研与文献检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1]毕业设计不仅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设计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个平台。[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项工程或者项目,要求学生具备更多、更高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因此是衡量和评估其四年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当前国内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种种问题,高明生等学者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知识、能力及认识的不足,教师的数量、责任心及能力的缺陷,教学管理的不完善等方面。[3]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经费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监管不到位,毕业设计环节与就业的矛盾,成绩评定重形式、轻内容等。[4]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引入积极有效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加以改革和调控,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及应用

1.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消费者满意、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依据事实进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修正了过去企业对产品的单一评价,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即“由组织的全体成员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对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管理,达到以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为目的的有效质量管理体系”。[5]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也有较多的评述,有学者认为其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和发展性(或称动态性)等特征,[6]也有学者提出“三全一多”,“三全”即全企业、全过程、全员参与,“一多”为多样性方法,表现了系统性、整体性与一致性的管理思想。[7]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开始被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虽然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但是由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投入、生产、产出等过程与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院校自身情况,创造性地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能够丰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国内已经有学者尝试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到高校毕业设计环节,以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南京理工大学探索了“将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原理的思想引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教学质量呈现螺旋状稳步上升”[8];北京邮电大学“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对之进行有效的监控,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评估为核心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框架。通过对毕业设计各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与评估,并将监控结果反馈给相应的主管部门,使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9]

高校毕业设计环节较为独立和特殊,一方面毕业设计有较为完整的输入、加工、产出等流程:如开题、任务下达、教师指导、评审答辩等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因此与全过程管理中的PDCA循环计划存在着较强的一致性。所谓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工作循环的简称;另一方面毕业设计有较为明确并可评价的“产品”:如包含数据的程序或模型以及包含创新设计的论文等,而这些产品的质量可以通过过程控制加以改善。毕业设计的两个特殊性,使得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论具备了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网络技术的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一所行业性院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以“规范与质量并重”为原则,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实施网络化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较好地处理了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关系,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管理,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校以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认真研究了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任务、管理流程和数据流向,提出了适合于网络化管理的毕业设计核心业务模型。该模型从参与主体和任务两个纬度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刻画,为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精确的业务模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两化两全”为主要特征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即“管理手段网络化、质量标准体系化、全过程控制、全主体参与”。

1.管理手段网络化

为保障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率运行,学校自主研发了毕业设计管理软件系统,并与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互连,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题目申报、师生互选、毕业设计进程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为实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控制和全主体参与提供了高效的工具和平台。

学校通过明确详细的系统功能需求,遵循软件工程设计方法论,按照“统一规划,共享集成、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上,考虑到系统使用的简单性和将来的可扩展性,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模式作为系统架构。从逻辑上把系统划分为表示层(IEL)、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数据服务层(DSL)四层,达到系统开发和后期扩展的目的。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和原形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本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数据管理方式进行样板设计,按照使用过程中反馈的修订意见逐步完善系统功能,形成了一套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毕业设计管理软件系统。

2.质量标准体系化

质量标准是管理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确定质量标准体系是建立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在认真分析毕业设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关键环节、核心管理要素,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标准文件,建立起了毕业设计质量标准体系,具体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构成要素与格式》、《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基本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

3.全过程控制

学校在过程控制方面引入PDCA的理念,将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十三个环节、五项过程审查(如图1所示),实现把过去分散管理转变为系统管理,把过去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

第一阶段为计划及准备阶段,包括教务处下达工作安排、学院确认指导教师资格、指导教师网上申报题目、题目公示及选择、师生互选等五个环节;第二阶段为执行阶段,包括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撰写及完善等四个环节;第三阶段为评审答辩阶段,包括指导教师评分、学院组织答辩、资料存档以及工作总结等六个环节。

五项过程审查是在不同的阶段对毕业设计进行长期跟踪监督,实现立体式全过程审查。初期审查主要是题目审查,教务处、学院共同对论文题目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难度及工作量分配,创新性、科学性、工程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保证毕业设计的严谨性和可行性;第二阶段审查主要包括对教师任务书下达情况、开题条件以及进程安排是否合理进行审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评估;第三阶段审查是对学生执行毕业设计过程及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督,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实时答疑,教学质量督导部门通过学生填写网络周志及教师的回复情况进行审查,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工作量饱满;第四阶段是教师的评分及评阅情况进行抽查,保证教师在评分过程中公平、公正、公开;末期审查是学校专家组等对学院的答辩情况进行监督,避免答辩过程流于形式,保证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答辩。

4.全主体参与

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是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10]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包括校院两级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参与其中,并明确了各自在管理系统中的职责(如图2所示)。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核心是围绕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展开,要强化服务学生的理念,重视学生及教师的要求。

全主体参与不仅仅指学校的人员参与,还包括社会企业人员的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多样化,学校毕业设计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发展。在毕业设计环节,引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将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毕业设计工作。中国民航大学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了“两化两全”为主要特征的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取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83-86.

[2]余魅.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

[3]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2):51-53.

[4]余伟.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2):66-67.

[5]彭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2-37.

[7]谢安邦,覃玉荣.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在高校的运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5(9):16-19.

[8]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83-86.

第7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TQM;服务质量;学习满意度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欧美国家从90年代将企业的TQM引进教育领域(Meisel & Seltzer,1995[15]; Seymour,1992[24];Spanbauer,1992[26];Miller,1991[16]),试图提升学校教育的经营质量,创造高质量的教育环境。TQM的理念对学校的革新有莫大的启示,国外有关「TQM在教育上的运用相关的论文中,以应用至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方面最多,且已有渐渐应用到班级情境的趋势(Cornesky,et al,1992[6];Leigh,1993[13]);Mukhopadhyay(2005)[17]表示当企业界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性市场上参与竞争,学校也该考虑藉由「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在今日的教育市场上竞争。

再者,学生及家长对于学校的要求,已非只斤斤计较学费的高低,而是关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衡量(Mark,2001)[14]。学校教育面临国际化以及教学绩效化的多重冲击,更加凸显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性。提升教育质量保证,不仅符应社会大众的需求,更是确保学校竞争优势的关键。提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则有赖「教育质量意识和「教育质量责任,有了教育质量的意识,才会感受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有了教育质量的责任,才会信守提升教育质量的承诺。

二、文献综述

1.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quality)一词,Reeves & Bednar(1994)[21]整理历年包括Feigenbaum的全面质量控制、Juran的质量控制等企业界学术文献后,归纳出「质量是个复杂且多元面向的观点,质量包含改善的能力(Prahalad & Krishnan, 1999)[19],亦是卓越也是价值,质量是符合规范与目的,甚至超越消费者的期待。虽然没有单一质量的概念适用于所有的情境,但是符合规范以及符合甚至超越消费者期待的内涵,是较为普遍被\用的定义(Harvey & Green,1993[11]; Reeves & Bednar,1994)[21]。

质量管理学家田口玄一提出:「质量是产品出厂后对社会的(最小)损失的观点;Rieker & Sullivan(1985)[22]进一步的阐述,认为质量包括了管理的质量、人员行为的质量、工作被执行的质量、工作环境的质量、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

由上述定义,Garvin是从不同的面向界定品质,而Rieker & Sullivan(1985)则论及质量的实质内涵,与ISO8402、JIS Z8101之质量定义可谓互为表里。故质量并不是由供需单方面或企业内某一部门所决定的,而是企业与消费者必须共同来决定质量,而组织内部也要采取一致的步调,以达成高质量的目标,此即质量的基本理念。因此,质量是(1)发生在组织内所有人、事、时、物、地的品质。(2)是符合组织内外顾客的需求和期望。(3)须由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来达成。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Dean & Bowen,1994)[7]。

Sitkin、Sutcliffe & Schroeder(1994)[25]也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消费者的满意度、持续改善、视组织为整体系统,造成质量管理相当重视控制,而忽略组织为因应环境脉络的改变而须强调的学习面。

2.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教学之相关研究

198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便开始引进TQM(Meisel & Seltzer, 1995[15]; Seymour,1992[24]; Spanbauer, 1992[26]; Miller, 1991),Baugher(1993)[2]认为要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在教学之中,可发展一种学习(LEARN)的过程,允许教师和学生将由「学生质量小组(student quality teams),在班级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中,,描述教室里学习的主题;而在此一学习过程中,应提供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在时间-工作环境中协助建立学习的社群,甚至有时要对于教师与学生共同关心的课程范围与问题激烈的讨论。

Hanson(1997)[10]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于大学教学,以一班主修经济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顾客中心、学生参与、小组工作、持续回馈与进步的原则应用于教学中,期末时学生接受教师自编的问卷及系上例行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有相当高的满意度,且提升学习成效。

Sallis(2002)[23]提及学生所认为的「有质量的服务应具八个重要特质,包括:1.易于亲近的;2.有礼貌的;3.可信的;4.有效能沟通者;5.有效能的教学;6.博学多闻;7.幽默感;8.学生至上。

Reese & Mobley(1996)[20]以实验教学的方式,将全面质量管理取向的课程设计,用于高等教育中,以13名主修免疫学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建立明确的目标、「多元化的评鉴、「持续回馈和「持续改进为原则,并根据学生学业成就及学生每周报告的质量作为实施成果的效标,结果学生每周的报告质量都有进步,期末成绩有80%得到A,学生学会查询、使用课程所需的各项工具,并在期末报告展现更多批判思考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架构

本文依据研究动机与目的,参考学者Farooq(2007)[9]、Owlia(2010)[18]、Elassy(2013)[8]与Asif, Awan, Khan & Ahmad(2013)[1]等所建立之模式架构,拟定研究架构图如图1所示。依此架构探讨『教学全面|量管理四大构面「教学持续改善、「教学责任感、「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与「学校行政质量保证等外生潜在变量,有哪几个变量会显著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满意度(内生潜在变量),其目的乃在了解『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四大构面与『学习效果与满意度之因果关系。

其次探讨不同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制、年级与学院等,藉由方差分析探讨学生对于「教学持续改善、「教学责任感、「教学服务质量保证、「学校行政质量保证及「学习效果与满意度的整体看法。

2.研究假设

藉由研究架构,提出本研究因果模式之虚无假设有四项,分别为:

(1)「教学持续改善不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与满意度亦即H1:?茁1=0;

(2)「教学责任感不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与满意度亦即H2:?茁2=0;

(3)「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不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与满意度亦即H3:?茁3=0;

(4)「学校行政质量保证不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与满意度亦即H4:?茁4=0。

3.问卷内容

本研究参考学者Baugher(1993)[2]、Hanson(1997)[10]、Bayraktar, Tatoglu & Zaim(2008)[3]、Asif, Awan, Khan & Ahmad(2013)[1]、Blanco-Ramírez & Berger (2014)[4]等所发表之文献,整合发展初步问卷,经过专家建议修改成适合本校所需之问卷,问卷内容整理如表3-1所示。本问卷有五大项目之衡量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s)五点量尺度量表,分别以「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普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五个不同程度,代表学生同意该观点的程度。

四、资料分析与研究发现

1.项目分析

有效问卷首先进行项目分析,包括平均数、标准偏差、极端值T检定、每题问项与总分间之相关分析。删除原则为极端值T检定,如果该问项呈现未显著差异;每题问项与总分间之相关分析,如果该问项与总分呈现未显著相关者,则于以删除;其次决断值(因素负荷量)若小于0.5亦应删除。项目分析结果本研究所有题项皆符合前述所要求,因此所有问项将予以保留。

(一)信度分析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法所得的结果,整理如表4-1所示,将题问项萃取出教学评量5个构面,并依照物以类聚之原则,分别为:教学持续改善(4项)、教学责任感(4项)、教学服务质量保证(4项) 、学校行政质量保证(5项)、学习效果与满意度(5项)五个构面。五个构面的累积解释总变异量分别为43.37%、48.91%、54.55%、59.69%、61.42%,总和解释变异量为61.42%,问卷数据显示本研究,所萃取的教学服务五构面具有相当高的解释能力。

其次检定各构面的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用来衡量受测问卷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本问卷的『信度值采用Cronbach’s α内部一致性系数。依据Wortzel(1979)[27]研究,系数若介于0.7~0.9,表示信度相当高,介于0.7~0.35则信度尚可;若低于0.35,则信度不好,则应予以拒绝。由表4可知,本研究各构面信度值于(0.808)、(0.856)、(0.831)、(0.902) 、(0.887)等五构面,则皆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及一致性。

2.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评量方差分析

(一)不同性别之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评量之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评量皆无显著差异。

(二)不同年龄之方差分析

不同年龄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评量之方差分析,问卷数据显示不同年龄除了A9导师能有效做好班级经营管理工作, A10学校能够为学生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气氛及A22学校课程规划能够结合学生未来职场的需求,三者呈现显著差异外,其余分项皆无显著差异。三者差异皆以18岁刚入社会的学生的同意度最低,但来年19岁的学生同意度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又开始降低。新生刚进来仰恩对于学校的陌生,因此对三项品保内容同意度偏低,但到第二年后渐入状况,且对学校与教师有更多的期望。

(三)不同年级方差分析

不同年级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评量之方差分析,问卷数据显示不同年级除了A22学校课程规划能够结合学生未来职场的需求,其余分项皆无显著差异。以大二的同意度最低,但以大一的学生同意度最高。大一的学生对于教师授完课后,期盼教师能在学生于课后的问题方面,给予更耐心的指导说明。

(四)不同学制方差分析

不同学制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评量之方差分析,问卷数据显示不同年级除了A10学校能够为学生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气氛,A12教师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A17学校能重视学生就业技能加强辅导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其余分项皆无显著差异。以专升本的同意度最低,但以本科的学生同意度最高。亦即专升本的学生认为学校更应能为学生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气氛,其次教师于授课方法方面,应思考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未来就业方面,未升本大部分学生已有就业经验,因此为升本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能重视学生就业技能,加强辅导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不同学院之方差分析

不同学院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评量之方差分析,问卷数据显示不同学院除了A1.教师具有专业能力与专精技能, A2.教师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量方式, A3.教师能对学生学习上的缺失实施检讨, A5.教师能够重视学生个别差异,适时给予建议与协助, A6.学校能适时而正确的评估学生学习情形,给予课后辅导或补救教学措施。A13.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规划能相互结合。A15.学校各项行政工作能考虑学生权益为、重视学习状况,并建立补救教学制度, A17.学校能重视学生就业技能,加强辅导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A19.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A20.教师上课教材的准备能够结合课程内容。A21.学校行政工作能够配合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呈现显著差异,皆以人文学院的学生同意度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又开始降低。

3.学习成效因果模式分析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量表的4大构面「教学持续改善、「教学责任感、「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与「学校行政质量保证与「学习效果与满意度因果模式分析,本研究发现「教学责任感、「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与「学校行政质量保证正向影响「学习效果与满意度。此外,「教学持续改善与「学效果与满意度呈现负关系,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期待的需求,不断持续改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或超越学生心中的期望。

因果模式分析结果如图2示,卡方值(X2)=399.109、自由度(DF)= 179、P值=0.000、X2/df=2.23,小于3,Bollen(1989)[5]和Kettinger & Lee(1994)[12]认为其值小于5即可接受,所以仍属可以接受的范围表示理论模式在解释观察数据时具有相当的解释能力。

在适合度评估指标GFI=0.883、AGFI=0.848、NFI=0.935,大于0.8以上,皆符合学者至少大于0.8以上的建议,显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与「学习效果与满意度因果模式,问卷数据是具有很好的配适度。

在整体衡量系统方面,从图2知,无论是外生潜在变量(教学持续改善、教学责任感、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与学校行政质量保证)或内生潜在变量(学习效果与满意度),所有潜在变量衡量模式之衡量路径系数几乎大于0.6。故本研究因果模式内所有衡量系统具有内部一致性,不仅具有中信度且具有收敛效度。

五、结论

本研究以TQM观点探讨学校教学与行政服务质量对学习效果与满意度,经过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方差分析与因果分析逐项说明如下:

(一)不同年龄除了导师能有效做好班级经营管理工作、学校能够为学生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气氛及学校课程规划能够结合学生未来职场的需求,皆以18岁刚入学校的学生的同意度最低,以19岁的学生同意度最高,但随着年龄增长又开始降低。新生刚进来对于学校的陌生,因此对三项品保内容同意度偏低,但到第二年后渐入状况,且对学校与教师有更多的期望。

(二)不同年级除了学校课程规划能够结合学生未来职场的需求呈现显著差异,以大一的学生同意度最高,亦即大一的学生对于教师授完课后,期盼教师能在学生于课后的问题方面,给予更耐心的指导说明。

(三)不同学制除了学校能够为学生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气氛、教师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校能重视学生就业技能,加强辅导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等三项呈现显著差异。以专升本的同意度最低,但以本科的学生同意度最高。亦即专升本的学生认为学校更应能为学生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气氛,其次教师于授课方法方面,应思考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未来就业方面,专升本大部分学生已有就业经验,因此专升本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能重视学生就业技能,加强辅导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量表的四大构面「教学持续改善、「教学责任感、「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与「学校行政质量保证与「学习效果与满意度因果模式分析,本研究发现「教学责任感、「教学服务质量保证与「学校行政质量保证正向影响「学习效果与满意度。此外,「教学持续改善与「学习效果与满意度呈现负关系,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期待的需求,不断持续改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或超越学生心中的期望。

作者简介:翁景德(1960-),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Asif, M., Awan, M., Khan, M., & Ahmad, N. (2013). A model for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 Quantity, 47(4), pp.1883-1904.

[2]Baugher,K.H.(1993). Student quality teams: adapting Deming at Samford University. (Deming W. Edwards, quality teams, Alabama,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3]Bayraktar, E., Tatoglu, E., &; Zaim, S. (2008).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tqm in turkish higher educati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19(6), pp.551-574.

[4]Blanco-Ramírez, G., &; Berger, J. B. (2014). Rankings, accredit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quest for quality: Organizing an approach to value i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2(1), pp.88-104.

[5]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John Wiley, New York.

[6]Cornesky, R., McCool, S., Byrnes, L., & Weber, R. (1992). Implement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Madison, WI:Magna Publications.

[7]Dean, J. W., Jr., & Bowen, D. E. (1994). Management theory and total quality: Improv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ory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3), pp.392-418.

[8]Elassy, N. (2013). A model of student involvement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t institutional level.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1(2), pp.162-198.

[9]Farooq, M. S., Akhtar, M. S., Ullah, S. Z., & Memon, R. A. (2007). Applica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Journal of Quality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3 (2), 87-97.

[10]Hanson, E. M. (1997).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Key questions and core issu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6(2), pp.111-128.

[11]Harvey, L., & Green, D. (1993). Defining quality.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8(1), pp.9-26

[12]Kettinger, W. J. & Lee, C. C. (1994).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and us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function, Decision Sciences, Vol. 25, pp.737-766.

[13]Leigh,D. (1993).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raining module on focus on thcustom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065-643.)

[14]Mark, M. (2001). An attempt to evaluate teaching quality:One department's story,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6(6), pp.563-578.

[15]Meisel, S., & Seltzer, J. (1995). Rethinking management education: A TQM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19(1), pp.79-95.

[16]Miller, R. (1991). Applying the Deming method to hig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ersonnel Association.

[17]Mukhopadhyay, M. (2005).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2th ed.)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8]Owlia, M. S. (2010). A framework for quality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1(11), pp.1215-1228.

[19]Prahalad, C.K. and Krishnan, M.S.(1999). The New Meaning of Qual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109-122.

[20]Reese, A. C., & Mobley, M. F. (1996). Academic success through quality managed course design.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 (3), 172-182.

[21]Reeves, C. A., and D. A. Bednar. (1994), Defining quality: Alternatives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 pp.419-445.

[22]Rieker, W. S., &?Sullivan, S. J. (1985). Totoal Quality Management: An American Model. ASQC 39th Quality Congress Transaction, pp.461-466.

[23]Sallis, E. (2002).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3th ed.)London: Kogan Page.

[24]Seymour, D.T. (1992). On Q: caus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25]Sitkin, S. B., Sutcliffe, K. M., & Schroeder, R. G. (1994). Distinguishing control from learning i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3), pp.537-564

第8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质量管理体系 IS09000 教育质量 过程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90-01

IS09000族标准是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最大的特点是流程管理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质量管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从实施IS09000标准的小型学院,同时,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研究IS09000族标准。

1 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紧迫性

1996年,中国已经成功在北京举行的“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的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此后,高等教育的质量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招生快速扩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校不能满足传统的管理模式,背后可怜管理水平的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和一些教师,学校的整体办学使命和缺乏了解它的使命,等等。因此,当务之急是西方大学在中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并引进推广的共同点。

2 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可行性

IS09000质量管理,因为丰富的现代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的多所高校建立自己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意义的制度。

2.1 “学生的担忧,”教育服务的理念

在原则上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组织依赖客户,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对于学校,客户是指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当然,学校主要是学生,要以学生为焦点,根据学生学习,并努力为他们服务。

2.2 教育质量流程管理概念

过程是在研究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变换输入转化为输出,可以视为一个过程。典型地,从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输入到下一个过程。“和”的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想要的结果管理,因此提出了“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

2.3 教师基础观教育相互依存的质量

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一个大学院系,各部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IS09000标准要求所有家庭成员参与质量管理,学校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环节,直到每个人。从大学的主要功能分析,教师应该毫无疑问是高等教育相互依存的品质的一个重要力量。

3 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组件

3.1 系统概念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是基础,教学质量管理。首先,总的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制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二,要检查整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培养目标:第三,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质量控制的全员,全程,全要素的实施。

3.2 组织系统

组织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学校领导,学院院长,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A组),教师和学生。哪个学校领导通过讲座,接待日,邮件等方式,监控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教务中心执行戏剧组织,协调,分析反馈和教学中的作用的各个方面的总体安排和监控各教学单位实施:指导专家负责深入了解课堂教学和其他领域的情况,要进行专项检查,指导教学。

3.3 系统的方法

方法包括流程管理系统的法律,项目管理方法和目标管理法。流程管理法主要是指教学管理形成的素质的各个方面,如在录取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和考试等方面的组成部分:项目管理法主要是指每个具体工作的管理,如各类比赛,特别评估;MBO主要是指一种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和管理,可分为官僚管理,项目管理,矩阵式管理。

4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施工意义

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但学校的管理,纠正了一定的缺点提高办学水平,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功能:

4.1 调节的教育过程中,要避免随意性

企业管理过程通常能够管理经验,科学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包括科学管理强调规范化,制度化,制度化,具体表现为:部门职能,职责,奖惩办法,如运行程序都有相应的规范。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发展,并通过以了解学校的运作状况评估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教育在正常工作状态的整个过程,所以它可以理顺职责范围和权威的大学单位和部门,规范管理,各级,确定工作应遵守的程序,使各部门,岗位和人员类别的规则遵循,以避免一些教师在某些方面武断,并最终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一体。

4.2 有利于保持教师的稳定性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人才激励“质量第一”的理念,强调“对影响产品质量应是能够胜任。”,而学校应“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的产品质量具备必要的能力。”,它可以促进学校的教育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等创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其业务能力: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深化学校认同,从而稳定士气在不断变化的环境。

4.3 所学校能提高竞争力,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ISO0000系列重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他说:“最好的”只是一个暂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而学校应该是主要的目的是使认证教育教学的学校各方面对更高的目标迈进。因此,着眼于过程性评价IS09000整个系统连接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它有利于改善和下班后的完美。通过家庭IS09000认证标准往往意味着教育机构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它的内部运作有非常规范,学生必须有一个初步的,这对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应考虑提供能力保证,确保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周期应该只成为一个合格的有用。

参考文献

[1] 孔一枚.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J].金融经济,2008(11).

[2] 王慧,易自立,李孟辉.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构建高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

第9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理念;优化;凸轮教学

一、管理理念的融合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教育为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服务,强调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为“消费者”和“顾客”的理念,强调“学生为本、学生为教育的服务对象”。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带来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是以向服务对象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为目的,以组织的全体职工为主体,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科学管理方法。该方法是从系统观念出发,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工作环节、过程以至各个工作岗位全面系统地管理起来。它利用质量标准,激励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来关心并追求产品的高质量,都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

全面质量管理原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它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在尊重人的价值的前提下,注重战略规划、全员参与、团队精神、协调工作等。

在学校教学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体现对教学、管理、后勤工作的全面管理。二是全员性,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学校所有的教职工、学生都需关心并参与质量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三是全过程,注重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强调每一环节都符合预定的目标,加强教学环节间的衔接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过程管理。要从服务的角度看待学校的一切工作,建立一套质量体系,以持续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的服务理念

1.服务的概念

服务是在商业、企业等领域广泛运用的一个概念。在教育中引入服务概念主要是为了重新审视教育内部与外部的诸种关系,通过对既有关系的调整创造新的教育局面。首先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调整。传统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虽然也暗含着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但这种服务意识与行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张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在为教师服务。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服务意识的明确引入,将重新摆设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被服务者,这样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出现一种新的改观。其次是对教育内部关系的一种调整。在企业中,企业内部所有工作环节之间都有“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要求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教育中的内部服务也是应该重视的。

2.服务的质量要求

只是把服务观念引入教育还不够,还需强调质量服务,即有质量的服务。在教育服务中,质量意味着服务者对自身的一种严格要求,同时意味着对消费者的充分重视与关注。对“教学质量”一词至少有两方面是值得重视的:一是教学过程质量,一是教学结果质量。表现在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体现为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技巧高超、教育机智灵活等;表现在结果上的教学质量则指学生学习效果优良或走向社会后为社会所认同。教育中服务的质量标准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质量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学生的标准两个角度来思考与行动,争取自身做得更好,让学生更加满意。

二、凸轮教学的优化

(一)提升课堂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包括:课前控制、课中管理和课后评价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组成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可见,课堂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能动的、权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决策开始,用教学来实现,并以评价作为结束,每个环节的实施,都对整个过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该突出强调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全面管理是指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目标、模式、时间、方法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全面深入的管理,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与模糊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全程管理是指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实施、检查与督促、评价与总结等过程的管理,通过至始至终的全程管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整体优化。全员管理是指参与课堂教学管理的人员不仅仅是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还包括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既有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还包括教学环境因素、校园内部因素、校园外部因素等等课堂外部因素。

在凸轮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寻求其它部门人员的协同和支持,安排现场教学,让学生到机械设计实验室,亲身观察凸轮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以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加强挂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优化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和应用。在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时,需要理解图解法设计原理、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机构实现预期工作要求的参数。

(二)优化教学管理的教学关系

1.全面质量管理与课堂教学角色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实践中的各种角色关系。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民主式的教学角色关系适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这种新型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由教学的权威者变为教学的参谋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录入信息的容器变为主动选择的有个性的人,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教学系统的贡献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在开放性的新型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系统,它可以有序地、渐进地促进教学中各种良好关系的形成。学习活动也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螺旋,可以得到持续地提高。所以说,要实施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其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应该共同成为课堂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始终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导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主从关系,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教学从来都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学生即是教学服务的“顾客”,课堂教学也应为学生迅速提高知识、智力、道德、情感、个性及社会适应性的素质提供服务,因此,只有创造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管理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高效地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自身价值的实现。

3.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注重教师的动态化管理,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TQM强调以人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人对质量的作用。对学校而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行为的改进有赖于教师素质或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具体作图方法和步骤如下:

(1)以r0为半径作基圆,以e为半径作偏距圆,过点K作从动件导路与偏距圆相切,导路与基圆的交点B0(C0)便是尖底从动件的初始位置。图3

(2)将位移线图s-φ的推程运动角和回程运动角分别作四等分。(图2)

(三)优化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教学设计是一个计划过程,具体的教学是执行阶段,教学反馈后的反思则是检查效果阶段,在教学反馈、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对照计划和标准进行总结,然后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投入下一轮的教学。这样不断循环提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客观分析、总结,直接关系到诊断教学问题。要充分利用评价所提供的数据和反馈信息。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时一定要全面、客观,要因人、因课程、因课的类型的不同进行具体的分析,要注意分折、诊断学生整体与个体存在的学习问题,诊断教师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诊断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管理部门心中有数,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教学活动,保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阶段--PDCA循环的基本程序剖析凸轮教学案例。一是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二是找出产生教学质量问题的原因;三是找出教学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四是针对重要因素制订措施;五是按计划实施;六是检查实施后的效果;七是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纳入有关教学规范。八是根据遗留问题,提出下一个循环的目标计划。

二是通过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引导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联合学校制造中心,充分利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资源,由学生自己动手将设计构思变成可以直观的实验模型。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凸轮教学与机械设计、数控编程、加工工艺等课程综合起来,而且使学生的方案付诸于实践,学有所得。

三是以组为单元,分别各组陈述观点,这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他们在回答过程中,可以适时运用所学凸轮知识剖析问题,也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轮流发言之后,教师穿针引线,融合各方面的精华,以赞赏的理念鼓励学生。同时,强调凸轮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在完成程序规范的过程中,以保证和提高质量为目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和方法,把教学质量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从而在凸轮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