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创新驱动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驱动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驱动发展

第1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基因和灵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以“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做出了契合时代大势的价值引领,而大会本身也处处展现出互联网领域蓬勃的创新活力。

走在乌镇街头,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互联网之花在乌镇缤纷绽放。“智慧养老”“5G车联网”“智慧+信用”等创新项目接连落地;免费Wi-Fi全镇覆盖,移动支付畅行无阻,刷卡即可享受“智慧交通”……互联网创新应用如一阵暖风吹过,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活力。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集中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成就和全球互联网创新成果。无论是代表互联网应用前沿的无人驾驶汽车、人机交互接口、智慧城市大脑,还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机器人“快递员”、“刷脸”极速支付、手语翻译手套……都为观众生动勾勒出智慧生活的美妙图景。

乌镇之外,互联网创新基因也强力向外辐射。作为大会承办地,浙江获批建设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额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创客集聚云栖小镇、梦想小镇,“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情高涨。

网络支付、网络社交、分享经济……大量互联网创新催生的新产品新业态在中国竞相涌现,为经济转型发展塑造了新的引擎。据估算,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望达到约3.5万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64%。

第2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从房地产发展来看,精装修配套催生大量的工程需求。随着国家对精装修市场的倡导和扶持,其相关的配套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格局,作为精装修配套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系统集成行业也会随着精装修配套市场而产生大量的工程需求。如万科、保利、银城等地产大佬近年都逐步增加精装修楼盘的市场比重。因此其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工程服务商,都将随这一政策利好的东风得到进一步发展。

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拉动市场消费。虽然目前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但整体趋势向上,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是逐年增强的。从近两年的行业数据来看,平均客单价呈逐年增长趋势,消费结构由开始以空调为主的单系统到以空调和采暖占主导的双系统集成,再到空调、采暖、净水、智能化以及新能源等多系统集成方案。顾客需求在不断增加,市场基数在不断扩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行业已经由当初只有富人能够买得起的奢侈消费,逐步走向大众化。中产阶段的迅速崛起带动行业的迅速普及。

生活环境的持续恶化催醒人们对家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极端天气、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不断地挑战消费者的神经,使得老百姓对居家生活的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系统集成行业还处于低门槛,高毛利,品牌杂、少规范的阶段。虽然各地有些民间自发组织的协会、商会组织,但缺少统一的、全国性的权威标准。随着政府对系统行业的重视,消费者对行业的了解,品牌厂商的市场建设,系统集成行业的洗牌是迟早的事情,我们也已经看到如成都美景、武汉广华、上海集家,杭州舒家、江苏好享家等一些区域性品牌的形成。系统集成行业正在走一条由群雄逐鹿到军阀割据的品牌建设之路。未来不排除会出现几个全国性的系统集成服务商。

目前来看,系统集成行业发展遇到最大的困惑首先是标准化建设。由于系统集成行业受到房型结构、顾客需求、产品选配等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偏向于个性化定制,加之服务链条很长。无论在方案设计、还是在施工工艺、环节管理上为标准化建设增加难度。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缺乏行业统一认知的,经过国家认证的一套的标准体系。

其次是连锁化发展。从行业内来看,近几年各个区域品牌都在尝试走连锁发展之路。但却鲜有成功的案例。受到产品、技术、营销模式、人员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无论是自营还是加盟大都还围绕各自的本地及周边市场开展业务工作,大范围的市场拓展能力不足。

再次是上游厂家掌握资源配置和市场话语权。目前各一线品牌厂家的渠道布局基本完成,一些优势资源往往掌握在一线经销商手里,产品还是以传统的层级经销模式流通,对于终端零售服务商而言,由于自身实力和销售区域限制,很难像家电连锁一样与厂家直接对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终端零售的做强做大。

未来,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同样要以创新趋动企业发展。我认为,企业的创新一是经营模式的创新。走平台化运作模式,提供从产品采购、物流配送、技术输出、人员培训再到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平台化服务。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尝试向外的合作、合资经营模式,迅速扩大销售体量,走资本运作之路。

二是工艺技术的创新。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并形成企业自己的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形成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第3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2014年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出中国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信号。新材料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关键。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新材料产业在这三个方面均急需找到突破口,从而解决创新不足带来的产业发展问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齐推进

新材料产业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针对家电应用领域,目前中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品类已经大幅增加,但在很多高端领域依然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高附加值的新材料还需要长期依赖进口。比如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所需的关键材料中,约有30%的材料不能在国内完成生产,完全依赖进口;约有50%以上的材料虽然能够实现生产,但在性能、产量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应用需求,部分需要通过进口补充;仅有不到20%的材料能够在中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但这些材料又多属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造成新材料附加值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原始创新不足。原始创新,通俗的理解就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新材料的原始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目前,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院所和相关生产企业大多“急功近利”,难以容忍长期“只投入,不产出”的局面,这使新材料的原始创新举步维艰。

对此,行业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理清科研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允许新材料原始创新的失败,为基础研究提供较为宽松的氛围,改变基础研究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现状。其次,在新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围绕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端的新材料科技和管理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相对完善的人才使用、管理、交流机制。

除了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善中国制造业很多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以稀有金属靶材为例,这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领域。虽然与国际水平相比,国内的相关生产企业在大尺寸稀有金属靶材产品开发上相对落后,但一些小尺寸、低代线靶材产品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在没有成功案例的情况下,即使国产材料的性能已经完全达到进口产品的标准,制造企业也不肯轻易尝试,这给国内靶材产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寻求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阻力。

材料产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制造业和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推动新材料行业发展。目前比较理想的模式是,有关部门应出面设立新材料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设立新材料产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制造企业积极试用国产新材料,做好相关应用示范工作;鼓励国内大型新材料企业、应用企业与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创新保险模式和险种,为国产新材料“试车”设立专项险种,保障国产新材料顺利完成“首批次”应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风险补偿机制,按照风险越高、收益越大的原则,科学设置相关投入与收益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国产新材料的推广示范。

核心专利受制于人,集成创新亟待提高

近年来,中国新材料产业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虽然新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但从质量方面来看,中国新材料领域的专利则是“多而不专”,大多缺乏核心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以纳米材料领域的专利为例,全球申请数量前十位中,中国只有中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三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上榜,而另外七家则是三星、LG、三洋等外资企业。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很多是为了完成课题需要,离产业化应用还相距甚远。

中国对新材料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导致难以实现集成创新。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因其具备优异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等领域。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应用气流磨设备用于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粉工序,但没有申请相关专利。而日立金属在该领域分别于2001年5月和2002年7月在美国申请了两项专利,优先权可追溯到2000年5月。

尽管国内很多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都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也有证据表明从时间上并没有侵犯日立金属的专利权,但是因为没有申请专利的意识,很多制造企业为避免侵权纠纷,不去选用国内企业的产品。

第4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协同创新;创新驱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69-03

有着“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辽宁省是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创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是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实施的主体区,2015年8月3日辽宁省政府文件《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到2020年要实现如下目标: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使之与当前的产业发展相适应;全省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总额增加一部,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36/万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一批能够抢占产业制高点并且能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开发出百个“中国第一”;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营业收占同类工业企业业务收入20%以上。由此可见为实现创新型发展,制造业企业对于协同创新组织的模式及创新驱动探索必不可少。

一、辽宁省制造业协同创新组织发展现状

(一)辽宁制造业协同创新组织

2011年辽宁省首批启动了协同创新中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首批认定由东北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的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的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示范协同创新中心、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牵头的矿山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的辽宁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等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协同创新组织成长的多年时间里,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协同龙头企业研发创新项目,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一项。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使得企业从中获利,例如:沈鼓集团通过协调创新中心共同研发的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组,实现了国家装备国产化,使得沈鼓集团一举跻身世界压缩机行业三强。

(二)“驻校建院”模式

协同创新中心不断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以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其中成功运营8年多的沈鼓研究院,运用的便是日益成熟的“驻校建院”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实现了协同效应的最大化,而且还为中心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所谓驻校建院,就是由企业和大学高校联手在高校建立研究院,被派往中心的老师既属于学校又能够享受企业的相关待遇,大大激发了高校学者在科研创新工作上的热情,以及部分受重视的心理需求。在创新驱动上,以校企合作,联合驱动为主要驱动力,在辽宁省迫切需要使得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大背景下,追其根源便是企业对于新技术的改革,追求新利润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三)人才培养与储备

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中人才的培养储备以及引进一直是一项重点问题,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辽宁省众多协同创新中心中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的辽宁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的寓教于研培养模式最为突出。该模式中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平台让学生在高水平教师的带领下实践参加科研项目,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与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模式将协调创新中心与学校的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使得两者之间互为基地,互相渗透,建立了真正的协调创新的新机制。

(四)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需成长

今年已是国家2011计划提出的第5个年头了,辽宁省协同创新的组建与发展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与技术专利,其中也有部分专利及成果转化为经济新动能,给企业带去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当下由高校牵头,企业主动的协同创新组织中,高校是专利与项目的拥有者与发明者,高校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是转化率极低。同时在协同创新组织的发展中,在浏览了辽宁制造业各个协同创新中心的主页后发现,在成立至今的发展过程中,最初的激情澎湃,满腔热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协同创新中名存实亡。虽然每一考核期限都会有着相应的成果出现,但是多是牵头学校自身的科研成果,并无法在企业进行转化。

二、辽宁省制造业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的研究

(一)高校牵头专利转化率低

辽宁省的协同创新中心普遍是由高校牵头组成的协同创新组织,高校是创新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的牵头作用下,协同创新组织确实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高校并不处于市场的最前沿,市场信息或是对于市场变更方向的敏感度不够,往往其科研成果会具有滞后性。

第5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驱动力;产业结构;创新环境

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和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省委全会精神,都要求江苏要用创新的实践和成果,为全国发展探索路子、多作贡献。科技创新驱动力主要是支撑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重大原始性科技创新以及其引发的技术革命和进步都是产业革命的起源,科技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苏北经济发展提速不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目前相较苏南和发达地区而言,主要经济指标值整体水平差距仍然不容小觑。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够强,还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无法实现突破。下面将通过研究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苏北五市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一、创新人才比较匮乏

2014年苏北人均GDP仅有49101元,而江苏省人均GDP已实现136730元。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悬殊差距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毕竟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决定着区域创新活动的质量。据江苏省统计局最新的《201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分析》信息,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活动人员55.3万人,比上年增长8.2%,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7%;其中,按地区看,企业的研发人力投入仍然以苏南地区为主,苏南五市工业企业有R&D人员36.2万人,占全省比重为65.5%;苏中三市工业企业有R&D人员10.5万人,占全省比重为19.1%;苏北五市工业企业有R&D人员只有8.6万人,仅占全省比重为15.5%。[1]同时,苏北地区整体教育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低,甚至许多行业、企业的员工还是文盲,这直接导致科技创新驱动力匮乏,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发展受阻。

除了科研人员之外,科技创新人才还包括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 B. say)在1800年前后就曾经说过,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家的充分必要条件,它不仅是企业家的必备品质,也是引领一个企业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经济学家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之一,并认为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总值和经济增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苏北虽然实施了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为导向,打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着力培养造就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家。但需要正视的是,高端创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相对仍然不足。

二、技术创新欠缺主动

知识产权的授予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效率,2014年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全年授权专利达20万件,而苏北全年授权专利共计30327件,仅占全省的15.16%。可以看出苏北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2014年苏北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1.2%,而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0%,可以看出苏北的科技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升级的引擎作用,今后依靠其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同时,技术创新为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扩大生存发展空间,如果不创新,企业就难以获得持续发展。但是现实存在一个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就是苏北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现一定品牌价值的企业基本上近些年一直躺在原先的成就上睡大觉,没有什么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发展的长远眼光。只是基于原有的企业资源,借用已有的品牌效应扩大经营领域来增加收益,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长时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地区分工地位。而培养技术创新能力以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甚至工业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因此,企业如何利用发展需求和政策导向,主动积极的进行科技创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资本创新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提高创新驱动力的必备硬件,一定数量及比重的资金投入是进行科技创新的保障。2014年苏北的科研投入方面,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258.89亿元,占 GDP 比重平均为1.65%。而江苏省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63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5%。[4]苏北对创新驱动的资金投入数量、比重在江苏省内都没有彰显其优势,所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吸引人才和技术、甚至创新型企业的安家落户。这肯定会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动动力的发展空间,影响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四、结构创新期待调整

苏北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共计10154.62亿元,平均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9.6%,增速较高,但是相较江苏省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5%,还仍有不小的距离,这里尤其是苏北的宿迁市的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仅仅只有19.9%,的确需要加快赶超的步伐。总体上,苏北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传统产业、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有些缓慢。传统产业近期内仍处于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但面对传统产业普遍处于较低层次的现实,唯一出路就是整合与创新。所以,苏北一方面需要提升传统产业层次,调整投资结构,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值,调整地区整体产业结构,逐步实现持续优化。

五、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科技创新驱动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环境。创新环境就是创新管理方式,突破瓶颈,为区域实现创新驱动开拓新的发展氛围,为创新型区域建设塑造良好的环境,从体制机制上提高创新驱动力,强调推动环境支撑要素。

首先,苏北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有待完善,项目、资金、人才、平台四位一体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全面推进。苏北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产学研合作还没有实现集聚效应,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构建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新体制。孵化器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建设,在产业选择、内部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探索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孵化器成为培育科技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集群、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其次,苏北还没有成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没有产学研活动品牌,产学研合作模式还有待创新和完善,合作网络平台应该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和校企联盟还没有足够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叠加”以及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就各开发区、园区布局,重点建设产业还没有相关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进行对口支撑。

最后,融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除了政府支持和自有资金以外,还需要利用资本市场,懂得从外部进行融资。而现有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服务不足以支撑科技创新对资金的需求。所以还需要政府一方面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或上二板市场,扩大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和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以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达到实现对科技创新的实际支持。

以上所述就是苏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主动性,进而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创新驱动力,最后会影响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速度。(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SJD805)“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实现苏北经济行稳致远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委党校.2014年江苏省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分析[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9-10.http:///dzyx/dzyx_jlyhz/201509/t20150910_2193054_2.shtml.

[2] [法]萨伊(J.B.say)(著);陈福生 陈振骅(译).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第6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一是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等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优势资源开发缺乏技术支撑,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进程较慢。二是一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对产业发展起核心支撑作用的行业研发服务能力薄弱。三是多元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资本、创投基金和民间资本等较少,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群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理顺体制机制,突出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在科技、教育、财税、金融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和创新,通过简政放权、管理创新,促成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关系,释放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加大支持全县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7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瞄准新业态,创造性发掘细分受众新人群

“有节过节,无节造节”本是传统零售商的营销法宝,而诸多节日当中,“光棍节”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这样一个网络购物狂欢的由头,不能不说是电商细分受众选择的精准。当今“宅男宅女”“剩男剩女”问题已经成为了热点社会问题,年轻而单身的群体日益庞大,而这个群体正是热衷于网购的人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用网购的方式来过“光棍节”,是电商为这群人专门打造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部分细分人群不仅仅是被识别的,更像是被这种生活方式所创造的。

党的十报告提出“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而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就必须关注、研究不断变化的文化生态。阿里巴巴通过淘宝网为买家(消费者)和卖家(电商)提供信息平台、支付通路和社交网络,“无中生有”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成员通过相互网络提升了各自的价值,这种原创性正是通过着眼于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客户需求的发掘,成功实现了媒体生态变化中的业态创新。很值得处于传媒市场弱势地位的广播媒体学习借鉴。广播要以创新驱动发展广播受众市场,创造性地发掘新的细分受众群,同样可以从人们改变了的或是正在发生改变的生活方式入手。BBC音乐广播总监Tim Davie就有过一段很务实的表述,他说:“目前,广播行业的头等大事是将自身节目融入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便携电子设备中,并提供富有创意的观看内容来吸引更多青年听众。广播事业的未来要依靠显示屏实现,我们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显示屏时代,广播必须接受并适应这一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控媒体比占有信息更重要”,媒体就是传播平台、传播渠道。如今新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以网络视频、IPTV、移动数字电视、手机、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浪潮下的宠儿,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各地蔓延开来,极大地分流了广播媒体的受众市场,改变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乃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作为传统媒体,广播与时俱进、因应得宜的具体抓手在哪里?

从改变了的或正在发生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入手,围绕人们生活方式的各种变化来创造性发掘细分受众新人群,对细分广播受众是个新视角。比如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近些年来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私车一族”与广播的有机结合,为广播事业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微博与广播节目的融合程度日益深入,促成了广播事业的又一次勃兴。今天如果在“显示屏”一族与传统广播间找到契合点,另辟蹊径,走出传统广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景象,也将为我们瞄准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广播受众市场打开一个很好的思路。

注重贴近性,创造于受众精神文化新需求

在“双十一”网购节线上,“一个人过光棍节也太惨了,不如去血拼!”这样的说法只是为消费找一个理由。真正支持消费者完成交易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实利与贴近。尽管“光棍节”大促销中曝出诸多负面消息,如折前价格虚高、支付安全堪忧、物流阻塞等。但不可否认的是,191亿的销售额中,大部分消费者还是获得了真正的优惠。在这个过程中,“光棍”人群逐渐成了噱头,更多的参与者是为了打折的实利而来的。同时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线上这个新的生态系统完成个性选购、安全支付和送货上门的极大便利性,也是电商战胜线下实体店销售的法宝之一。网购人群的刚性需求在这种实利与贴近的刺激下被释放了出来,于是造就了令人惊叹的记录。

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随着人们接受信息的媒介渠道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广播媒体面临解构重构、升级改造,以创造于受众精神文化新需求等新课题,党的十报告提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我们也可以从上面的“阿里集团—电商平台—网上商品—消费者”生态网购模式中,得到有益启示。比如,在“广播—显示屏平台—新形态节目—新受众”之间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通过传统媒体在内容表达和节目形态等方面的嬗变,节目生产中利用即时互动、网络开放性、可视化等多种手段增强影响力,以更加贴近各类人群特别是青年受众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在“显示屏”接收终端显著提高传播力,聚集和吸引住不同需求的人群,适应和满足他们在技术不断进步中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并由此在新的传播形态中衍生新的赢利模式,促进广播文化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与健康发展。

运用党的十报告中指明的创新方法“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作为现实可行的理论指导,用开放性思维思考广播与网络的深度融合。对传统广播来说,改变了的“显示屏”终端接收器,不光是传播硬设备的改变,更是传播软环境的重建。它意味着广播节目形态也将随着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广播要在这种改变过程中寻找契机,一方面吸收融入网络新媒体互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诸多优点,一方面又要着力在节目内容和形态上做到高于社会网络媒体,超越它们自身系统存在的一些弱点,比如通过有机整合网络新媒体的交流功能与传统媒体的统合功能,将网络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有序聚合提炼等方法手段,重构传统广播的传播体系,为受众提供更个性、更优质的贴近性精神文化服务。

在内容方面,媒体生产创造文化产品,则以满足受众的各种精神文化需要为诉求。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有区别有层次的,因此,广播媒体在与科技、网络的融合发展中就要深入研究如何更贴切地满足受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广播媒体面向受众的精神文化产品,不但要注意量的规模,更要注意质地与层次。只有广播文化产品的内容与形态、质地与层次日益丰富、多元和立体呈现,受众从广播媒体获得的精神文化服务日益贴切、“实利”日益丰厚,广播的各个受众面、受众层次和受众群体才会不断得到充实、拓展和壮大。

增强受众黏度,创造性营造媒体新文化

“茵曼”是天猫上一家专售棉麻衣着的品牌,2012年“双十一”网购节茵曼线上完成了7000万的日销量。茵曼总经理方建华觉得“双十一”愈来愈像个节日。“无论是茵曼还是天猫,想打造的都是一个行业的网购狂欢节。顾客到了这一天感觉是过新年一样,一定要买点东西,这是最大的不同,之前只是促销,现在是过节娱乐。”从促销到过节娱乐,从造“光棍节”促网购到“光棍节”这天就是购物节,这样的转变实际上将消费者的需求“风俗”化了,培养出了一种网购节日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一年一度的促销活动拥有真正的文化内涵。这种新生文化“风俗”增强了消费者对于网购的黏度与忠诚度,可使“双十一”网购节得到长久支撑。

党的十报告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作为传统广播,遵循十报告的精神指引,也应像阿里集团着力打造“双十一”网购节风俗一样,加强、更新自身媒体文化的建设,创造性地为受众营造广播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增强广播的文化凝聚力。

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在网络状的双向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每个人都互联在媒介社会中。正如哈罗德·英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所说的“长期以来对媒体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被传播的信息的特性,而且,这种广泛的影响最终会建构起一种文明……因此,一种新媒体的诸多优势最终会导致一种新文化的产生。”因此,当媒体文化作为一个范畴被提出来,即把媒体看成一种文化形态的时候,就是要强调媒体的存在和发展对文化发展本身所产生的影响。

广播媒体在自身媒体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和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信息和对各种信息处理的能力,不断生产、复制、传播广播文化,形成自身覆盖社会的话语体系,并在传统与新兴媒体构成的社会话语体系秩序中争取自己的应有位置,形成对受众的强大文化凝聚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文化为自己的受众寻找和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道义的支撑,并在受众中努力深化对媒体文化的理解,以潜移默化式的全新手段,把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要素重新整理、组织和再加工,通过贴近性地传播,于悄然隐现中改变着现实,也包括改变受众对现实的理解和阐释,赋予他们新的文化眼光和文化精神,从而极大改变着受众的知识构成和生活态度。

例如,全国各省市的交通广播十多年来全力打造的一年一度的“爱心送考”媒体文化,每年高考期间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不俗的影响和规模,创立了一种特定的媒体公益文化,吸引了大批的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参与,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增强了这部分受众对广播媒体的黏性与忠诚度。再如,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着力建设的应急广播体系,也是广播媒体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每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从“5·12”汶川大地震到“7·21”北京大暴雨,无不激起人们对应急广播的高度评价。其危急时刻政令、救助民众、服务受众的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广播媒体文化凝聚力所独具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又如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都已表明,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全面构建完善广播媒体文化体系,是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

1.裘 新:《创新驱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打造国际一流传媒文化集团》,《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1)。

第8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一、寻找档案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2年,湘潭市档案局将坚持理论驱动、科技驱动、经营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经营机构互动协作,积极引导全市档案系统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资讯时代为核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探讨;深度探索现代档案价值实现手段和平台、实体、数字、网上档案馆三位一体建设技术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软件工程、网络技术等,构建一个档案技术快速发展的专业联盟,以新理论、新知识、高科技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永久动力。

二、坚定档案资讯时代的发展方向

1.自主开发档案管理软件,加快推动数字档案室建设。在全市推广规范档案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2012年建成10家市直机关数字档案室,要求硬软件设施齐全、制度完备,建立目录、全文及声像档案数据库,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永久保存及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2.加强档案资讯网站建设,逐步构建档案资讯平台。强化档案网站的资讯服务功能,将档案数据库的原有信息进行严格地鉴定和筛选,有选择性地挂接到档案资讯平台上进行网上档案查询服务。

三、探索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构架及政府主导和市场经营的双重推动

1.正式启动市档案新馆建设,突破影响湘潭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瓶颈。2012年市馆做好规划选址,建筑设计,招投标等所有前期工作,列入2012年市重点建设项目,拨付启动资金并开工建设。

2.加强档案资源的收集和管理,逐步构建档案资源管理体系。一是继续开展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岳塘区全面完成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有门类、载体的档案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探索纸质档案移交、寄存、电子文件即时归档的集约化管理服务模式,总结并推广试点经验;二是加大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实行主动收集、创造收集,创新载体,建立网络,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征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资料,诸如姓氏宗谱、红色档案、人物档案、荣誉档案等特有文化资源,构建系统完善的文化资源中心。

3.深化推进一批试点运行单位建设,逐步构建档案质量标准体系。一是试行档案质量评级。出台《湘潭市档案质量评级办法》,强化各项档案管理措施,细化质量标准,增强质量意识,年内选择2-3家单位试行质量评级工作。二是启动民企标准化档案室建设。年内选择1-2家民营企业试点,开展企业档案标准化建设,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内容之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改革发展。

4.启动档案资讯产品生产与服务,逐步构建档案技术服务体系。市局成立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和声像档案技术中心,进一步深化档案技术服务,改善运行机制,以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为全社会提供档案资讯产品的生产与服务。2012年着重开展声像档 案资讯的专业服务。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档案系统转型发展

第9篇:创新驱动发展范文

一、理论分析

1.科技创新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纵观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其工业化进程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产业结构从传统资源产业向着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新兴产业转型,以及某_产业内部的加工以及再加工程度不断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前提和动因。具体来说,科技创新是通过产生新技术、创造新知识,进而渗透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促进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实现生产高效化和技术集约化,最终提升了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科技创新能够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科技创新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这是因为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产品的多样性来增加消费选择,进而扩大消费需求。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关投资商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进而形成利润空间,刺激了投资需求的扩展。此外,创新环境的配套服务也为消费品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市场上的产品更新换代大大加快。

二、实证分析

1.科技创新的指标体系

关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测度,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参考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对我国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数据统计的代表性和可得性,因此,本文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测度共设置了3个二级指标、9个显级指标,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运用SPSS20.0软件,利用2004和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不包括西藏),原始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3.因子分析

在数据分析前,需要进行观测变量的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KMO检验用于判断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取值范围是0-1,其中0-0.5表示不可接受,0.5-0.6表示糟糕,0.6-0.7表示中等,0.7-0.8表示还好,0.8-0.9表示可奖励的,0.9-1表示极好的。Bartlett检验是为了观察数据是否来自于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总体。由表2结果可知,2004年和2013年KMO的取值分别为0.759和0.774,Sig的值均为0.000,说明可以进一步分析。

根据表1的指标体系,可以计算出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因子得分,具体步骤如下:

①对各项显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排除量纲差异;②对标准化的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主成分的系数按其特征值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得出二级指标的分项权重。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以上的原则,选取2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F1、F2;③利用SPSS20.0软件,计算出2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我国30个省市在2004年和2013年的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并进行相应的排序,其结果如表3所示。

   

    

三、结论与启示

1.结论

从2013年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来看,排在前三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江苏和浙江,都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而由《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2013年广东、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的GDP依次为62163.97亿元、59161.75亿元和37568.49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_、第二和第四。众所周知,广东是我国著名的外贸大省,出口企业众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时间较长,同时人才汇聚,交通便利,因此创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较强。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海南、宁夏和青海,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海南虽然隶属我国东部地区,并且是经济特区,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口相对较少,交通不便,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其次是是依靠旅游业,大型重工业很难在此落户,众多因素制约了海南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

L从2004年到2013年科技创新水平的排名变化来看,上升最快的的省份是安黴。早在2004年,科技部就批准安黴省合肥市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2009年,安黴入选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外,安黴省还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力资源,重点承接江浙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行业等高技术产业,因此创新型企业加速涌现,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2.启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各地政府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同时要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增强地方创新创业活力;二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的建设,以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三是要大力提高创新投入水平,加快对西部落后地区的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投资,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