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奥数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奥数的学习要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上进行,换言之就是奥数是要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学习的知识。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在没有分析自己家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下就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去学习奥数知识,这样不但不会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而且会物极必反。学生在过大的压力下学习会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会使学生厌恶数学,讨厌学习数学,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地影响。
奥数学习是一把双刃剑,选择对了就会使学生拥有灵活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超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错了,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我们想要让奥数知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学习服务,就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正确地看待奥数。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一、不要把是否学习奥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
当很多家长和教师听到某家的孩子在学习奥数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并且不论实际情况如何就夸奖这个孩子学习好。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家长、教师以及孩子在脑海里形成错误的观点——只要是学习奥数的学生都是学习特别好的孩子。在这样错误的观点下,学生及家长就很容易盲目地选择学习奥数。而很多孩子也就因此扭曲了学习奥数的实际目的,用奥数学习这件事来显示自己的优异。
在我的学生中就有诸多这样的孩子,当我课下和他们交谈时,不难发现他们会用自己的奥数学习达到了哪个级别来显示自己学习的优异程度,而不去用平时考试成绩和表现来衡量自己的学习程度。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分不清楚学习的主次程度。在颠倒了主次之后,导致学生出现了很多基础性的错误。例如:在很多试题中,很多学习奥数的孩子确实能列出解答的式子,但是却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缺乏计算能力而计算不出结果。
鉴于如此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不要把奥数学习作为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深入掌握基础知识情况下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奥数学习。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使非奥数学习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
奥数学习无非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到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学完大数的除法和简便运算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然后给学生出示一些能够简算,但是又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运算律就能达到简算目的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习题的规律或是教师给出解题实例,经过思考和对比得出习题的答案。例如,在学完“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条性质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600÷25=(600×4)÷(25×4)=2400÷100=24,并找出相应的规律,然后让学生阐述自己得到的规律,最后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其规律: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00,这样再除就很简单了。然后教师给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这种方法。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奥数中数学的发散性思维。
三、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度,摆正对奥数的态度
近几年,很多考试都是100+10分制,在100分的基础知识测试后会有10分的奥数培优题。它的出现也使很多孩子和家长对奥数学习更加重视。当然,对于那些基础知识相当好的同学来说,学习奥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要让学生因在乎那附加的10分去盲目地学习奥数。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叮嘱和教导学生,100+10分重头在前边基础知识的100分上,而奥数部分只是附加的10分,两者比起来还是基础知识比较重要。基础知识和奥数培优好比一棵大树,基础知识是树根,奥数培优题好比是繁枝茂叶,如果大树的根须不旺盛牢固,枝叶再怎么旺盛微风轻轻一吹也会被吹掉。只有我们有了坚固牢靠的根须,才能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出更加茂密的枝叶。
例如,四年级学生用尝试法解决奥数培优题: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20,求出这三个数?解答过程:第一步:假设这三个数是2、3、4,则2×3×4=24,24
四、巧用数学广角,渗透奥数思想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中新增了“数学广角”版块。本人认为这个板块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广角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奥数培优思想的传授,使学生在普通课堂教学中就能感受到奥数的解题思维。
例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排列组合问题”,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对于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成握手的游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得出3个人握手的次数2+1=3次;4个人握手的次数3+2+1=6次;5个人握手的次数4+3+2+1=10次,6个人握手的次数……以此类推,得出多个人握手次数的计算规律。通过这个握手游戏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奥数培优中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奥数培优与课本内容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超前教育 超前学习
笔者近期在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听了一节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自主、合作、探究课,整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展开。教师给同学们发了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每组同学分别谈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一些学生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菱形等知识都回答出来,这显然不是探究出来的结果,而是这些学生在外面的辅导班中超前学习的知识。近几年来,小学生的超前教育情况非常普遍,这种学习方式是否真正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这是教育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超前教育的概述及现状
目前,对于超前教育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超前教育,又称提前教育,是指超越儿童常规发展,把以后需要学习接受的事物提前教育。[1] 也就是说让学生学习较大年龄学生学习的知识,从而达到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也可以称为超前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普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学习下学期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可是这种教育方式的背后却存在很多问题。
1.超前教育的师资水平难以保证
能够满足超前教育要求的是各色各样的辅导班,这些辅导班大都以盈利为目的,师资力量主要由正规学校的任课教师、在校大学生、辅导机构的专职教师组成,这些一线教师一般在辅导机构做兼职老师,学校内繁重的工作使教师没有额外的精力去备课、去思考超前教育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的问题。辅导机构中的专职教师一般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还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暂时进入教辅行业,他们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一样,都不具备教学经验和专业系统的教育学知识。这样没有超前教育专业素质的师资,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磨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超前教育的难度过高
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要学元一次方程、排列组合、数列等初中、高中才要学习的内容,因为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加入了奥数一项,奥数的学习也不再是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智力为目的,而变成了升学考试的手段,出现了人人学奥数的局面。而奥数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兴趣所在,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学习奥数,课堂内的普通数学内容都没有学扎实,家长就开始让孩子奋战于各色各样的奥数班。而且现在的奥数内容也很混杂,很多辅导班的奥数知识都是在超前学习初中、高中的知识。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 而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多半是以符号、概念、推理等能力的运用,这些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
3.超前教育的成本较大
家长要想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就需要自己报学习班或者请家教。辅导机构广告的大肆鼓吹、家长的从众心理以及传统观念导致过高比例的学生加入到超前教育的行列。很多家庭不是很富裕,可是看到别的孩子这么学,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超前学习就会落后于别人,因此也会不顾费用的昂贵把孩子送入辅导班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而且要辗转在各个辅导班中,很多家长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为孩子进行陪读。家长不但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而且跟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这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无疑会增加社会成本。
二、超前教育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1.加重儿童学习的负担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而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长的期待下不断辗转于各种强化班,节假日的时间都被补课占去了,学生要过早学习与自身年龄段不符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学生尽管在生活上什么都不缺,但惟独缺的是游戏、玩乐的时间,身体的健康发展受到极大伤害。而且,由于孩子的学习都是在家长的强迫下进行的,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2.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
这些超前学习班一般是用几十天的时间学习一学期的数学课程,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一些知识点上“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学生记住一些公式就自以为学会了,正式开学后在学校课堂内不但不认真听讲,也失去了学习新内容新知识的兴趣,这种超前教育很难保证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教学环节的完成。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是更看重于成熟。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经过调查小学奥数的讲义,发现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数列、排列组合等高中才会学到的内容,有些题目则需要用函数的思想来解答,这些知识都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即使对于一些题目学生能够做对,也是强化记忆的结果,能够达到真正理解的少之又少。
3.影响校内课堂效果
学生提前在课外进行了超前学习,校内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便不能很好地引导课堂,教师预想创设情境引发大家的认知冲突,可是对于已经学习过此内容的学生便会将最终的结果说出来。如果超前学习的学生占大部分的话,也会让教师误以为所有同学都会了,那么教师的讲解就不会那么详细。而对于那些没有经过超前学习的学生,教师讲解的一带而过致使他们所能听懂的越来越少。校外的超前导致课堂内的超快,最后的结果是没有进行过超前学习的学生也会加入到课外超前教育的队伍。
4.弱化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是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良好的品格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在这个阶段形成。家长如果只注重孩子成绩的高低,知识掌握的多少,而不关注孩子人格发展是否健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容易失衡。当前很多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很差,遇到一些困难就容易沮丧、郁闷,甚至有轻生的想法。这些都与忽视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在人的一生发展中,人格与智力的培养同样重要,人格的健全发展是智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障,如果只关注智力因素,弱化人格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人也是不全面、不健康的。
三、总结与建议
教育改革虽然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各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但是不顾及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依然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中,在“应试教育”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下,儿童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儿童需要提前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智力发展存在早晚和水平上的差异。在常态人群中智力的分布呈现正态曲线。也就是说智力发展同自然年龄基本同步的约占50%,而智力发展显著高于自然年龄的超常儿童不到3%。[3] 因此,超前教育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家长应慎重对待超前教育,不要为了孩子成绩的暂时提高,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泯灭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认为,过多地强调智力的开发会使儿童接受的教育范围变得十分狭窄,还会使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对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艾尔金德指出,过早地接受正规教育,过于匆忙地催促儿童成长,实际上将儿童置于短期和长期的危险之中,短期的危险包括对学习的焦虑与恐惧、疲劳、缺乏爱好、效率降低,最后导致心理特别是情感失调,长期的危险包括厌学、学习动机降低、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干扰自我指导的学习、习得性绝望等。因此,每一位教育研究者及家长都应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和灵活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参考文献:
记得刚和你坐同桌那会儿,你迷上了古文,三句话不离“之乎者也”,张口闭口必是孔贤孟圣,常引来不少惊异的目光,你却依旧我行我素。
你常常眉头轻皱,眼睛微眯,视线游离在远方,故作深沉,还伸出手捋捋纸条做的假胡须,抬头,仰天轻叹一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罢,以水代酒,抿一口,向后一靠,眯着眼睛叹道:“快哉!快哉!”见四下无人围观,扫了兴致,将茶杯一撂,“胡子”一拔,挤眉弄眼地问我:“怎么样?是不是发现你同桌是个千古难遇的文人?”
与你这个“文人”同桌坐了那么久,我却丝毫没有受到“文化”的熏陶,五年级时初探古文,我被杀得“片甲不留”。而一向语文奇差的你却如有神助!看着你卷子上耀武扬威的对号好不嚣张的样子,我只好忍痛“割地”,赔笑向你讨教学习古文的“葵花宝典”。你得意洋洋地将三八线向我这边挪移几公分,才悠悠开口道:“古文嘛,讲究一个语感,就跟你学英语一样,多读多写,多练习多总结。哦,对了,还要多说。不过这个难度系数较高,像为师我这种奇才……”我一边听你喋喋不休,一边翻看你送我的文言小册子。小册子里有各种常见字词归纳、经典文段等。你龙飞凤舞的字虽竭力想营造一种豪迈刚劲的气质,却难掩几分幼稚青涩。
自那时起,你便“厚颜”地自称“为师”了。
后来,你与奥数邂逅,于是“移情别恋”了,坚信奥数才是你的真爱。你热衷于对一道难题抓耳挠腮地看上半天,美名其曰“瞪眼法”。你热衷于抱上一本奥赛书啃上好久,更嶂杂谀媚烟獾竽驯鹑恕6离你最近的同桌――我,无疑被困在了“重灾区”。
被撕得豁豁牙牙的窄纸条,有着浅浅的淡黄色,似盛满了阳光,你飘飘然的字迹在纸条上展开,一道道千奇百怪的难题像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一般出现在我面前,渐渐又化成你那张挑衅的面孔。我沉思良久不得其解,又不甘认输。你下颌扬起,斜斜地扫我一眼,眉毛一挑,嘴角一提,道:“还是不行吗?看来还得要为师我给你讲讲!”
我又哪里肯服输,便四处搜罗与你推荐的绝世难题同类型的题,夜夜挑灯苦战。一张张写满难题的窄纸条,是我一路征程上最温暖的陪伴!
然而,我总是逢考必发烧。在那次让人紧张的考试前夕,我再次中招。似醒非醒地答完试卷从考场出来,我已是晕乎乎不知东南西北。又考砸了!自心底喷涌出的绝望似一张网把我裹住。你察觉到我的不对劲儿,小心翼翼地询问我情况,我却不想多说什么。连着几天见我不说话,你急得一拍桌子,吼道:“为师我怎么教出你这么个徒弟!人生的坎儿还多着呢,说文艺点叫挫折亦风景。一次考试而已。来,我给你分析分析!”
听着你讲题,我抬起头,你的位置正靠窗,金色的阳光如绸缎般一寸寸披上你的肩头,你眉眼间溢满骄傲,如阳光般炫目。于是,我心中那张作茧自缚的网也一点点消失了。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初探古文,你给我讲独家秘诀,赠我宝典一册,此为“传道”;窄纸条记录下一道道奥数题,此为“授业”;大考失利时你如暖阳般地开导我,此为“解惑”。你,也算是我的老师吧!
同桌,感谢你一路陪伴,与我一同踏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征程!
简 评
甜。六年级下学期一开学,我就感到自己一个寒假的努力没有白费。就拿数学来说,整个寒假我都在攻奥数,因此,我在开学时数学成绩在班里已经是遥遥领先,几乎每次测验都是满分,并在学期末的兴华中学考试中,荣获一等奖。我尝到了甜头,但也不免有些骄傲。
苦。六年级的下学期,我几乎都在甜中度过。直到一中考试成绩下来后,我才被当头的一棒敲醒。一中考试那天,我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心里想,兴华考试我都成功了,一中应该也不在话下。试卷发下来后,我大略看了一下,嗯,简单,我没用多长时间就作完了卷子,得意洋洋地坐着,直到考试结束也没多看卷子一眼。后来和别人一对答案,才发现自己一道数学应用题错了。我不禁后悔万分。最终,我以九分之差名落孙山。没想到,六年来的辛苦换来的竟是一份苦果。
酸。下课铃响了,毕业典礼也结束了,小学的生活永远地告别了,一起学习和生活了六年的同学,也该分手了。我茫然地走出教室,心中总有种怪怪地感觉。怎么?一向从不流泪的我怎么也觉得眼前模糊,鼻子发酸?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学习;兴趣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以达到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成效的目的。
因此,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际,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总结了些许经验,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高度重视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因而,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到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1.原则方面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啊?”我有点不甘心。
“啊什么啊?咱们又不会棒球,不考别的学校那还考哪啊?”
……(无语中)
“明天再说吧?明天到学校的时候正好在问问别的同学。”我无奈的说道。
“嗯,好吧。88”李答道。
幼儿园学英语,小学学奥数……一道无形的“起跑线”,困住了许多家长,也把孩子本应拥有的“欢乐童年”、“金色少年”变成了“苦难童年”、“灰色少年”。
“家长患了一种病,集体焦虑症。”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家长们把“起跑线”看得非常重,这道“起跑线”已经前延到幼儿教育乃至胎教阶段。
越挪越前的“起跑线”
王瑾的教育理念是“学而有乐”,学前阶段不教女儿认字识数,但一进小学,她发现自己太“另类”了,女儿的同学中,有人能认识2000个汉字,英语、钢琴更成了“普及型”特长。
另一位“80后”家长林浩今年给孩子报名读杭州的民办小学,面试后没被录取。他总结说,没有竞争力的原因是“孩子在幼儿园时兴趣班去的太少,没有参加思维训练、阅读类、英语类培训班”。
在貌似远离高考的幼儿园,竞争已然发动。“家长们很急,很疯,很可怕。他们的普遍心态是,恨不得把小学的知识全部在幼儿园里教完,近几年家长还热衷给孩子们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从事学前教育约30年的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说。
“其实他们非常矛盾,他们知道要素质教育,要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但关键时刻还是关注知识与技能。为什么?怕孩子输。”王芳说。
新浪微博上一条对中国教育的“吐槽”,引来了众多网民的共鸣——“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
“抢跑”的“并发症”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孩子的兴趣反而被扼杀了,他们对生命的感受能力也在下滑。
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省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想碰数学了。”一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
2010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和北京师范大学对区域内的学生进行了社会适应性测试,涉及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幸福感和焦虑,以及学习兴趣等。成绩领先全区的一所中学,学生的幸福感却低于区平均水平,孤独感全区第2位,焦虑、抑郁倾向全区第1位。
即使在应试教育中“胜出”,进入大学后也有可能变成失重的“太空人”。在高校进行心理咨询约8年的浙江理工大学教师方婷说,很多孩子在情绪、意志力、人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可直接回溯到少年甚至幼儿时期的家庭环境。
家长、学校、社会,谁能先“解套”?
记者遇到多位家长,起初抱定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想法,却在感受竞争的残酷性后“低头”,“心中十万个不愿意强迫孩子早早学习很多,可是现实面前不得不屈服”。
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处长蒋锋说,这两年重点查违规补课,有天晚上十点多,有家长打进市长热线“12345”投诉,“我以为哪里在违规补课了,结果家长要投诉的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
杭州曾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分数等级制,希望能替代排名,但未能持续。“家长不放心,因为家长觉得分数最公平。”蒋锋说,他遇到太多次,班主任不排名,就有家长找校长提意见,投诉老师不负责任。
浙江大学教授冯钢分析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后,社会结构开始逐渐固化了,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如果说一个社会能够向上流动的渠道只有一条,就是考大学,那么家长肯定都围着高考打转。
“但我依旧认为,在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时,中小学校、家长还是有很多可以作为的空间的。”蒋锋说。
在推行“过程性评价”改革的杭州市上城区,八成以上的小学在一至四年级均已推行期末免考制,个别学校正尝试将这一做法延伸到五六年级。该区督导与教育评价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够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平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家长和老师也试图为孩子“减速”。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说:“最近几年,很多家长明确告诉她,不要把孩子的分数排名告诉我,我不想知道。”
杭州大关小学每年有50%毕业生去了杭州民间排名前三甲的民办初中。“我跟家长说,那有什么了不起?这就说明你赢了吗?初中的时候暂时领先而已,有的花是高中才开的,有的大学才开。”校长金英说。
记者/余靖静 章 苒(摘自“新华网”)
B.给孩子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说。
近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一次教育沙龙中,杨东平批评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认为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已出现,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
中国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学校和家庭毁掉
注重启蒙教育
我陪孩子一同成长
樊玉生是陕西人,今年四十出头,军人出身,转业后分到甘肃省酒泉市歌舞团成为一名双簧管演奏员,妻子则是酒泉市一家医院的医生。1988年3月妻子剖宫产生下双胞胎儿子:樊昊霏和樊昊阳,夫妻俩分外高兴。
当时家里是用报纸糊的棚顶,有老鼠在上面跑来跑去,两个小家伙小眼珠骨碌碌盯着转个不停。担心灰尘落下来掉进孩子的眼睛,樊玉生就买来白布将整个棚顶重新糊一遍。这下放心了,可小家伙又没兴趣看了。樊玉生恍然大悟,原来的报纸花花绿绿,现在成了白色,孩子肯定嫌乏味。于是他跑到礼品店买来各种各样的彩色图形,有木头的、塑料的,吊挂在小家伙们眼前。然后一样一样指给他们看,说给他们听,这是长方体,这是正方形。把妻子逗得直乐,这么点的小人能懂嘛。结果小东西看它们看得还挺起劲!过上一段时间,觉得小家伙已经习以为常了,樊玉生又会买来一批新的图形换上。樊玉生说,从婴儿期就开始接触各种图形,对以后上学提高几何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3个月时,两个小家伙开始咿咿呀呀,当然他们的发声是无意识的,但樊玉生就把他们训练成有意识。小家伙“呀”一声,他也趴到跟前“呀”一声,开始小家伙们没什么反应,可是慢慢的,他们就开始应和爸爸的“呀”了。樊玉生“呀”两声,小家伙也跟着“呀”两声,你应我和,樊玉生非常高兴,这就是跟儿子交流的开始啊。他找来录音机录下来,当他们不咿呀时就放出来听。儿子对他的声音敏感后,樊玉生就买了很多幼儿读物给他们读故事。经过这样的培训,儿子的语言能力明显比别的孩子发育早,1岁左右就已经会说很多话了。
樊玉生认为,父母素质的高低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父母为子女付出多少决定孩子成功的大小。很多家长把孩子不成才的责任归给学校老师和社会,他不这样认为。很早以前,樊玉生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介绍如何培养方西瓜。西瓜如果任其生长肯定是圆的,可在很小的时候把它们装进一个方盒子里,不停地修整,长大之后圆西瓜就成了方西瓜,用来比喻育人,道理也是一样的。孩子不知道是非,不能把握成长方向,就需要家长为他们指引。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孩子最初的成长中都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对他将来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认识到这些,樊玉生就有意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引导发觉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樊玉生是搞音乐的,也想给孩子们教点,但发现他们不太感兴趣也就作罢。后来樊玉生发现儿子喜欢在纸上乱画,说画都不确切,而是拿了笔不停地往纸上捣。既然儿子喜欢画画就得教他们,虽然自己不会,为了儿子也得学呀。于是他买来几本儿童绘画书,自己先试着画一些东西。当两个孩子眼看着爸爸画出了生动的大白兔,对画画更有兴趣了。樊玉生就带着他们去野外观察麦苗、小青蛙。
小哥俩长到两岁多,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喜欢乱翻东西,见什么鼓捣什么,问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樊玉生被小哥俩缠得很累,但想到正好可以因势利导给儿子灌输知识,于是他买来《十万个为什么》和各类词典,不仅对孩子的问题耐心解答,还主动给他们讲很多东西。
两岁时小哥俩还特别爱看一部日本动画片,但又看不懂中文字幕,樊玉生就教两个孩子认汉字,为了看懂动画片,孩子在短时间内就认识了几百个字。
儿子三岁时,樊玉生发现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智力水平明显拉开差距。有个周末,他骑着自己改装过的单车,一前一后带着双胞胎儿子去野外,他喜欢在大自然中给孩子读故事。回来时天快黑了,院子里一群孩子在沙堆上玩,有的三四岁,有的五六岁,小昊阳因为刚刚听爸爸讲了九大行星的故事就兴奋地问他的小伙伴,你知道什么是天王星吗?你知道最远最冷最大的行星吗?被问的小朋友愣愣地站起来,你说啥星?樊玉生第一次有了成就感,几来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啊。
樊玉生说,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不是让孩子背会了多少唐诗,认识了多少个字,而是把他们全部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再帮助他们慢慢“反刍”,从而帮他们做好定位和发展方向。
辞职当儿子经纪人
双胞胎兄弟提前上北大
1994年9月昊霏和昊阳进入了酒泉市小学。因为在学前掌握了很多汉字,又学了好多综合类知识,上学对小哥俩是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02年7月,樊玉生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辞职陪两个儿子去省城上学!虽然这意味着家中的收入锐减一半、与妻子两地分居,生活从此被改变得面目全非,但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他愿意做出牺牲。经朋友帮忙,2002年9月,兄弟俩来到兰州铁路第一中学上学,樊玉生也随之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全心打理儿子们的生活。樊玉生说,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推给老人,过于重视自我,不愿意为孩子做出一些改变和牺牲,孩子当然不能快速成才。
来到兰州,眼界开阔了,信息资源也丰富了,知道进入名牌大学并非只有参加高考一条路,还有艺术特长特招生、竞赛保送、学校自主招生等等。当时一些朋友劝他,你是搞音乐的,应该让两个孩子走艺术特长这条路。樊玉生又动了心思,开始教儿子学吹双簧管,大概过了半年左右,樊玉生觉得他们不是学艺术的料,而且搞音乐投资太大,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所能承受的。于是他果断做出决定,还是发挥两个孩子理科的优势吧。
2003年4月,昊霏和昊阳回来说甘肃省要参加全国奥数竞赛,他们也报了名。很快,好消息传来,昊阳和昊霏双双获得全国初中奥数竞赛一等奖!并因此被保送到重点高中――西北师大附中奥数班。按规定,获得奥数竞赛省级以上奖项的学生,就能取得保送上大学的机会,樊玉生豁然开朗,这就是他们应该走的路啊。西北师大奥数班是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是从全省各地选的有数理化特长的学生,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淹没在这些优秀学生中呢?这时,班上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樊玉生也节衣缩食请来一位。但没过两天,两个孩子就提出意见,老师讲得太繁琐,一天就学这么点知识太浪费时间。他们提出要自学,于是樊玉生就买回两本奥数书,一个暑假两人完全自学,也受益匪浅。
2003年9月,樊玉生追随儿子又在师大附中旁边租了一套民居,两室一厅,月租400元。一家人的花销靠妻子一人承担显然紧张,他也想过出去打一份工,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孩子。但尝试了一段时间,发现这种管理必须是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他分心了放松了,效果就不好,所以他铆足了劲要坚持到儿子上大学。
樊玉生说,管理孩子,不是要你监督也不是替他学习,而是要参与进来帮助协调。你可以不懂高三的数理化,但得知道他们的进度在什么地方,哪些环节比较难需要下功夫。孩子去上学,他就根据课程表制定晚自习的学习计划。如果今天上了数学课,那就把大段时间留给数学,拿出小块时间复习、预习其他课程。他的计划很细,晚饭前10分钟做什么,晚饭后10分钟做什么,两个孩子在饭后还要深度睡眠一个小时,然后再起来开始正常晚自习。计划做好后,孩子回来一沟通就可做了。樊玉生说:如果让他们回来再想该做什么就又浪费了一二十分钟,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而他除了做这些深度的后勤保障工作外,更重要的,他还是儿子们的奥数经纪人。樊玉生打个比方,像俄罗斯总统普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还能精力充沛地管理国家大事,这是因为他的精力放在最主要的事情上,而具体的他要去哪里、有什么安排、穿什么样衣服、甚至讲什么话都是有人安排好的。他认为管理学生也要做到这点,才能充分腾出他们的精力用来学习。
这一点樊玉生确实做到了。他收集了历年来奥数奥化奥物考试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题型规律、重点难点搭配,从而预测下一年的考试情况。做到这些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研究,向专家请教,到历届获奖的学生那里取经;兄弟俩是代表全省参加全国的竞赛,那就要了解全国对手的情况,比如长沙一中、深圳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等,他们的教学特点、学生特长,和他们比较,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弱势,如何扬长避短?这一系列的深挖深掘都需要他来做,再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孩子,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还有,面对五花八门的奥数辅导书,选择适合自己的尤为重要。如何慧眼独具?当然需要他不停地学习研究……看到爸爸一片良苦用心,懂事的兄弟俩学习更努力,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三,兄弟二人又同时获得2005年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甘肃赛区一等奖,代表甘肃参加2006年全国化学总决赛并获得银牌,弟弟樊昊阳还在2006年全国数学总决赛中获得银牌。弟弟昊阳比哥哥多一次全国性的奖项,所以在奥数竞赛当场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相中”并预录。
相对而言,哥哥昊霏进北大则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较量。先经过学校的举荐和个人申报,然后和全国各地的选手进行了第一轮理论考试,脱颖而出后又和全国的600名学生一起,到北大接受面试,面试的淘汰率非常大,可谓强手如林。考试题量也大,不光是数理化,还有社会法律新闻热点问题,这时一些只顾书本的孩子就显出了弱势,而昊霏因为平时课外知识积累丰富,回答这些问题如鱼得水,终于顺利通过,这样兄弟俩双双获得了北京大学的提前录取资格。
功成身退后
樊爸爸的经验和困惑
樊玉生说,他把自己对儿子们的教育总结两个字,就是“坐标”教育,横坐标是缤纷世界中的“是和非”,而竖坐标是要做的事情中的“主与次”,这种方式贯穿了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阶段的“主”当然就是指学习,任何事情都会为此让步。当孩子的学习走向规范,樊玉生又帮他们调整“主与次”的目标,即还要有个好身体。樊玉生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家境虽然困难,但还是给孩子买了健身器,放学回来拉拉背,做几个俯卧撑。他说班上学生多,兰州的冬天又关门关窗,很快就会大脑缺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打起了呵欠,就说明大脑已经负荷太重,学习效果不会好。
在“是与非”的问题上,樊玉生认为大人应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训斥孩子。有一段时间,兄弟二人迷上了网络游戏,发现问题后他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专门买了台电脑,陪着两个孩子连续玩了几天,让他们敞开了玩。当孩子玩腻时,他告诉孩子,玩游戏偶尔娱乐一下是可以的,但沉迷其中连学习都耽误了就不对了。在这种有效的教导下,两个孩子又逐渐将兴趣转移到了学习上。在儿子的叛逆期到来之前,他收集很多资料读给他们听,告诉他们有什么想法要和爸爸讲:“你们大了,我现在不只是你们的家长,还是你们的朋友。”这种方法果然奏效,儿子什么都愿意和他交流,尤其每天吃饭的时间,饭桌上气氛活跃。兄弟俩很顺利地度过了叛逆期。
樊玉生一直教导儿子,考进国家重点大学不是目的,还要有更长远的目标,学成之后报效国家。所以,虽然昊霏和昊阳被北大提前录取,他们并没有放松学业,而是和所有同学一样积极备战高考,他们借考试对自己来个全面大检验。
整整四年,樊玉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就是两个孩子。记者问他放弃事业会不会遗憾,他说:“培养两个孩子就是我的事业啊,他们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他还打算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和更多的家长分享。可功成身退,他能退到哪儿?儿子上大学之后他做什么?还有,马上要面临高额双份学费,这笔钱又从哪里来呢?成功爸爸也陷入了迷茫……
短评:
全程陪读须谨慎
大家好!
今天是新学期正式开学的第一天,经过一寒假的休整,同学们看起来格外精神。在这里,首先代表学校领导,祝老师们新学期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取得新的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学们,新的学期,虎虎生威,我们应该像小老虎一样,跃上一个个新的高峰。作为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攀登哪些新的高峰呢?市教育局赵浩军局长对全市中小学生提出了八项要求:也就是八个一:具有一流的好品德(诚实善良、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勤奋好学等);一付好口才(标准普通话、能较好地与人交往、会演讲、会辩论);一手好书法(人人能写一手好字:包括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甚至粉笔字);一项好才艺(我们学校的要求更高:咱们彭城小学的同学人人掌握一项艺术才艺、二项体育运动的技能);一个好体魄(人人有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一身好习惯(包括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读书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等);一方好人气(学会交往,团结有爱,集体主义观念强,在同学中威信高);一个好成绩(我们彭小的学生,人人喜欢考试,敢于考试,善于考试,把每次考试当作一次检查自己这一周或一月一学期学习情况的手段,有不足地方及时总结并弄懂它,争取每次考试有所进步和提高)
同学们,赵局长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一个远大的努力方向。具体说来我们应该作到:
一是“二有”有目标,有计划。我们要根据去年的情况,确定目标,如学习上哪门功课提高到什么程度,礼仪上的,体育文艺特长上的目标,并定个计划和每天作息时间表;
二是要不怕困难,勇攀文化知识高峰。要充满信心,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来。新学期时间很短,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我们的任务很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任务。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学习步骤,认真预习,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认真做作业和及时复习。同时重要的是,把课余时间充分运用起来:多阅读课外书,中高年级同学多记一些优美的句段,经常写日记或者周记;有数学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做一些奥数题开阔我们的数学天地。同学们,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刻苦努力,我们一定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三、讲文明,懂礼貌,争做全面发展好学生。
同学们,希望你们能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好学校的小主人,不吃零食,不乱扔杂物,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经常参与文明课间活动。人人掌握三项才艺或技能,踊跃参加社团的活动。
四、注意安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