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失业保险服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失业保险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失业保险服务

第1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关键词:离岸外包;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外包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服务外包业既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大量服务外包企业的建立就顺应了这~转变的要求。服务外包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而且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要根据其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外包项目服务。其所承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1TO),包括应用管理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信息管理外包等;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包括远程财务管理服务、远程采购、存货管理服务、远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呼叫中心等。虽然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截止到目前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4100家,从业人员近67万。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服务外包企业进发展的问题,其中,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每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我国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由于服务的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的法律法规明显区别于我国,客户的业务类型及发包项目各不相同,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完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服务外包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1服务对象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广义上是发包的客户,狭义上讲是指客户发包的项目,即具体的服务内容。无论哪些对象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外包的承接方。首先,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新项目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会花巨资建立服务于客户的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投资巨大,并且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所以一旦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得外包企业要调整已制定的营运方案。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任何服务项目的调整或变更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支出。

2发包方国家政策的影响

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明显区别于我国,任何一点国情和政策的变化都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护性条款,以减少本国的损失,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是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另外,服务外包企业为了适应发包方所在国税法的变更而对服务软件的调整和人员的培训均会增加营运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包企业由于所在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取消了已决定发包的业务项目,将对业务承接方带来不利的影响,使接包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如汇率的变化、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化及地区的贸易保护等等。对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承接的经济业务来自世界各地,其业务活动的具体对象发生在境外,自然会使用各种外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使得企业时刻处在外汇风险中。当外币作为业务活动中的计量货币时,汇率的任何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企业发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4资金供给渠道的影响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规模小、缺乏品牌、缺少资金、创业环境不足等问题。其中,由于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业务开始阶段运营效益不好,并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会伴随着高风险,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对规模较小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也难于享受到资金上的优惠。

(二)服务外包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1经营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并且都是发生在境外的经济业务,使得服务外包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经济业务本身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中时刻潜藏着不可知的风险。当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国际化后,财务管理活动也自然变得复杂起来,其中自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

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服务外包企业也在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较多地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不注重对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非常事件,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中。

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差,在资金使用中也蕴藏着各种财务风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灾备中心的大规模投资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由于承接的外包项目服务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离岸外包业务的项目实施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在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拓宽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供应,从而保证项目进行的资金需要。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对外汇资金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时刻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要根据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注意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平衡企业的外汇收支,对远期的外汇收支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以避免发生外汇损失。

应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辩识、评价和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科学评估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

服务外包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外包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洽谈、初期的评估、承接后的运营及运营中的维护等过程。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风险控制。

对发包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对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资信情况直接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未来收益的实现是否顺利,是否可以保证接包企业的现金及时流入;对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经营活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接包方的未来经济效益情况,因为一旦发包方产生经营风险,如其市场萎缩就会终止项目的外包;对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发包方的环境因素会对其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接包方的经济利益。

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包括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灾备投资风险评估、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收益实现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主要是预测项目承接的可行性,承接项目后的效益情况;对灾备投资风险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灾备投资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应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灾备中心或设施的建设投资,因其往往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对营运成本风险的评估是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营运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对收益实现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未来收益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实行谨慎处理原则。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并且其承接的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实行谨慎的处理原则,并建立外包业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具体可包括: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及坏账准备金制度。

1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服务外包企业从承接离岸外包业务项目开始,在其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始终是收益与风险共存的。企业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即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预提方式预存出来,建立用于防范外包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外包风险基金的设立、提取及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2制定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服务外包企业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用于灾备系统的投资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以尽快收回投资,应对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应加强对灾备投资的管理和核算,所采用的折旧办法和对纳税的影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

3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准备金,以应对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加强对各种财务信息的整合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资金管理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服务外包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应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争取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商务部已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强调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做强做大。企业要抢抓机遇,通过海外并购争取国际市场。拓展外资市场。各地方政府应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纳入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金融发展资金、科技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现代物流发展资金和文化产业资金的使用范围,为服务外包企业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安排,使企业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服务外包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科学评估接包项目,并对承接的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燕红我国一些企业集团财务失败的原因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9):16-18

[2]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79-83

[3]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116-117

第2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关键词:成都,休闲保健服务,健康意识,市场分析

曾对全球保健服务市场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真正属于健康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而需要就医的患者则占20%,其余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患者。而据我国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约有15%的人群属于完全健康者,15%的人群属于患病者,其余70%的患者属于亚健康人群。“亚健康”并不能作为疾病进行诊断,它是机体处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当这类人群保健得当时,机能功能则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这类人群则可能患病。相关资料显示,亚健康人群较健康人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肿瘤及消化道等相关疾病[1]。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对健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有病需要看医生”的层面上,这种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属于表明层次的认识。尽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开始增强,但由于缺乏健康指导,因此这部分人群只能盲目地听信广告,不但花了较大的钱而且还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产品。目前我国尚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健体系,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成都休闲保健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社会保健体系中的非医疗机构的保健方式探索市场前景。

一、 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特征分析

(一)产品概述

广义的休闲保健服务范围很广,包括养生按摩、传统理疗、足浴足疗、沐浴桑拿、温泉水疗、美容SPA、运动健身、药膳食疗、健康管理乃至运动健身等内容,它是休闲与保健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通过接受保健服务或积极参与健康活动过程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当然,在成都地区,大众理解的休闲保健更多的指向接受保健技术服务的层面,如传统的中医按摩和时下被广泛推崇的足底反射疗法就是典型的休闲保健内容[2]。

在医疗卫生体系中,休闲保健主要属于预防医学的内容;社会休闲保健作为医疗卫生的有益补充越来越必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产业链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目前成都城镇居民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普通民众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已由原来的“有病看医生”的状况转变为“保健预防”的状态。因此目前成都市保健服务业规模不断地扩大,政府对其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关注度的不断增高,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朝阳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及发展空间。

具体到机构、企业而言,成都地区的休闲保健服务产业链尚不完整。主要体现在:

1.企业价值观念没有确立。不同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都声称以促进公众健康为目的,但作为其中核心的品牌价值没有体现。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遍地开花,但都只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居多,缺乏创立知名品牌强大意识。有些企业认为无所谓品牌,所以取的名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没有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品味,造成了低水平的发展与高档次的需求不能协调。没有品牌效应下的各个企业占山为王,没有企业的统一价值引导,行业的发展受到约束。

2.企业链条不连续。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产业服务产品雷同很多,从事按摩、洗浴、足疗、SPA、美容、减肥、药膳、健身俱乐部的很多,但经营者之间层次还不高[3]。另外是大多企业虽然规模小,但从员工培训与提高、产品研发与生产乃至行业调研工作都是本企业内部完成,形成现代商业中的“小农经济意识”。企业之间的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还显得很不足。(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群众对健康的追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大力重视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以传统精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指导的中医学,其养生保健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以传统养生为概念的休闲保健企业如雨后春笋,突显出生命力。近几年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强了对悠闲保健产品的扶持力度,并鼓励其大力发展,从而说明了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大。

早在2007年,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生产业、民生业和服务外包三个政策性文件,成立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组,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增长仍然较慢,且增幅差距有扩大趋势。近几年来,成都市服务业占GDP比重都在3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城市70%以上的比重相去甚远。休闲保健行业是服务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休闲保健服务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具体数据缺乏,但并不影响说明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四)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

所有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每个产业生命周期都是由成长期向衰退期演变的一个过程,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出现到完全消退所经历的社会活动时间。可分为初始创建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共四个阶段。根据产业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忽略产品具体的型号、治质量、规格等因素的差异,将产业的特点采用曲线绘制出来,则成为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有类似S形的曲线,随着产业发展慢慢稳定,其生命周期曲线也趋于稳定[4]。

2.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业还处在成长阶段,其生命周期曲线的形象是S形,因此其目前是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产业无论在财务实力还是在市场营销上都慢慢开始主导市场。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获得广泛的宣传,不但被消费者所乐意接受,并逐渐以其产品特点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及偏好。休闲保健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故产业投资的企业在不断增加,而产品也逐步向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发展。二、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中。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强劲;宏观调控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物价指数变动趋缓,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民间投资渠道正得到有力的拓宽。挖掘历史文化为经济服务是成都一以贯之的休闲发展理念。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个城市的根,这个城市的魂,也是这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所在,无论什么形态的经济都注定要打上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烙印。而而以传统中医养生作为指导的休闲保健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使成都对于“休闲”的打造,不仅印上了“历史”的标签,更让成都休闲多了一份底蕴,多了一份气质[5]。(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很多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双边贸易往来的关系。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贸易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我国大力招商引资,吸入国外及港台的同胞在中国大力投资。目前我国外商的人数已经超过数千万,这一群人具有雄厚的消费能力,且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普遍人群高,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群人能推动我国健康休闲事业的发展。(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于2005年曾推出有关《桑拿休闲按摩等活动管理条例》,在该条例中规定:以治病为目的的桑拿、按摩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需在规定的具有营业执照的医疗场所中开展,对于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关的活动。医疗机构开展桑拿、按摩等活动,必需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对于非技术人员不得给予聘用。对于非医疗机构开展按摩时不得使用医学相关的名词术语,不得对其效果进行宣传,如经营者违反了规定则不允许其继续经营。这个政策突显了休闲保健服务的非医疗性质,同时也为休闲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职业资格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为行业培养出相对专业的保健按摩师、反射疗法师、保健刮痧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芳香保健师、美容师等,为休闲保健行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四)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政策环境

服务行业是一个不需要太高学历的行业,其行业特点是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这是与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太大联系的行业,因此服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学历较低的人群就业。成都政府曾于2009年颁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中其明确规定了成都未来将大力发展服务行业,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的投资及发展力度。在有关保健行业的实施条例中成都政府曾在2002年推出了《成都市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成都保健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对促进成都保健服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行业运行环境对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使得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及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已经由原来的生活温饱向健康休闲型的方向发展。健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百姓生活的提高将使的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富豪阶层的人群不断增多。生活环境的富裕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生命的珍惜更为迫切,同时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保健业发展空间。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市场分析

(一)2007-2012年成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

养生保健服务业已成为新兴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养生保健企业至少在10万家以上,吸纳的就业人员1000多万,而且市场规模扩大的空间依然很大。各地养生保健业的发展对繁荣地方经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成都地区以集休闲、娱乐、餐饮、保健、健身和美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生保健企业在急剧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经营理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养生保健连锁企业也开始出现。来源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成都地区休闲保健类企业机构超过3000家;全市健康产业经济总量达300亿元,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机构过50家。在养生保健企业10强中,已经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品牌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约有80多家。其中来自重庆的某足浴连锁店在成都共有17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规模、效益等各方面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品牌效应正在形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且已被全行业认知。阿坝师专丨华・健道美道协会今年上半年对成都近五年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的规模及增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来,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呈约15%速度递增,而近两年增速趋缓;其中上门调查了115家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其中涵盖保健按摩企业、足疗养生馆、桑拿沐浴中心和美体芳疗馆等,结果显示,足疗养生方面的企业和从业人员都是最多的,综合产值也是最大的。(二)影响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的因素

目前成都的一些保健休闲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下,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因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慢,原来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商已经有相当部分撤走资本或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无法生存导致倒闭。外商的减少,使得我国保健休闲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5]。(2)政策的影响:尽管政府鼓励发展休闲产业,但又缺乏相应行业标准。(3)企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多从外行转入,临时内部培训,层次不一,草率上马,缺乏专业的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服务素质低,管理能力差。(4)挂着休闲保健的幌子而行骗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民众对休闲保健服务认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休闲保健服务作为幌子,做着涉黄涉毒等勾当,使正当服务沦为违法乱纪的买卖,严重扰乱社会市场秩序。

然而可喜的是,在第二届中华养生保健高峰论坛上,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卫生部门正在探讨,准备对针灸、贴敷、刮痧等10余个中医保健行业进行规范,包括企业审批、方法技术、部门监管等。委员会正围绕3方面展开标准工作。一是着手进行保健行业企业分类。二是正在制定保健服务企业公共用品的消毒标准。三是正在起草《保健服务行业通用标准》,该标准旨在建立通用的技术标准,如果通过审核,今后将为足疗、SPA等行业的细化标准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三)2013-2016年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复苏,CPI水平开始出现下降,加之各地工资上涨,因此人们的购买力度及消费力度开始恢复。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内需的调整及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各项业务水平来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休闲保健市场作为一个处在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产业,我国将会对其作出新的调整,从而充分发展其生命周期的优势。因此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中国休闲保健服务业在内需的刺激下及人民生活水平恢复的前提下降进一步得到发展及增速。(四) 休闲保健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且已经有不少的研究已经证实社会休闲保健作为医疗卫生的补充体系对于更多的慢性病、职业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对相关亚健康人群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群为高收入的都是白领或各行各业的高管,这一类人群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且其分布集中容易区分,只要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后就让其成为市场上潜力人群。我国新医改下使得医疗卫生体制得到了全面的改革,随着医改体制的改革,人们就医环境变得更为广阔,在开展预防医学方面不仅仅属于医院范畴或卫生部门的事情,休闲保健服务场所同样是为人们健康作出积极贡献的广阔天地。因此从以上两点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休闲保健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五)成都市场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3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一、五县市发展“三农”的主要做法

在考察团参观期间,所到之处,皆感受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推进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地区依靠龙头、市场和科技带动,加速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理念、一流的品种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一)龙头拉动,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拥有中国蔬菜之都美誉的寿光市,依靠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的龙头拉动,全市蔬菜面积已达万亩,粮菜比例达到了:,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集约化种植。稻田镇的温室大棚几乎全部种植了新品种的西红柿。该镇的崔东村总户数不足户,种植了个大棚,户均近个半大棚,集中连片,一年两茬,棚均效益达到万元以上。田马镇的温室大棚全部是洋香瓜,该镇南韩村的多个大棚都实行了一年三茬的种植模式,即两茬甜瓜一茬菜,棚均效益达到万元以上。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形成了庞大的龙头市场,带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膨胀,实现了产供销的良性互动。莱阳市紧紧依托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发展蔬菜生产基地万亩,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安丘市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膨胀,全市发展起了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等个万亩方和万亩设施农业。仅该市全国最大的白芬子姜蒜专业批发市场,就带动发展大姜基地万亩,实现了农民、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双赢。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针对入世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更复杂、原创:更严格的实际,寿光、安丘、莱阳三市抢先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的根本出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农业监察大队,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堵住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入口,同时加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力度。今年的第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以“绿色与科技”为题,充分展示了以无公害蔬菜与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昭示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较往年新增加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和蔬菜深加工产品等内容。展示了植物“克隆”、生物组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世界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前沿的新技术、新成果。可以说,寿光蔬菜博览会已搭建起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平台,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引领中国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大步迈进。

(三)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培强做大畜牧业。潍坊市的临朐县山多、滩多、林多,草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该县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以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为契入点,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加强畜牧生产。现在,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占农民现金收入的以上。该县按照“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了连片集中、高效饲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全县畜牧小区达到万亩,已建成个畜牧专业乡镇,个专业村,万个专业户。一是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了以县畜牧局为主体,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辅助,以村级畜牧兽医员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畜禽防疫网络,配齐配全了人的畜牧执法队伍,实行计划、强制免疫相结合,加强了畜牧信息、科技、示范三大服务,建立了畜产品检测中心,及时做好动物疫病、产品质量监测,全面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规模膨胀。该县围绕维维乳业集团临朐分公司的建设,大力实施了奶牛“双百工程”,即建设个奶牛存栏头以上的标准化饲养场,现在全县奶牛存栏已达到万头。围绕六和集团临朐饲料厂建设和肉鸭加工企业多的优势,计划建成存栏头、年出栏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饲养场个,建成全进全出型、一次出栏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肉鸭饲养场个,实现肉鸭、生猪标准化生产的新突破。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为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该县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生产的意见》,对畜牧生产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优先解决,镇村统一解决畜牧小区的水、电、路、讯、排污“五通”和所用基建工日。农行和农联社加大对畜牧生产的资金扶持,每购买一头奶牛给予元的贷款,从而调动起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同时,县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百分制考核,半年和年终两次检查验收。各乡镇都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人,纳入乡镇责任制考核,定期检查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该县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生猪、蛋鸡、奶畜三大主导产业,郎德鹅、巢蜜、肉羊、肉兔四大地方名牌,成为全国优质仔猪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全省奶牛生产大县,全国奶山羊基地县。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莱州市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以“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规模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现在,已培训农村劳动力多万人,转移培训率达到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构筑网络,落实责任。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组建了劳动就业、农业科技、远程教育和职工教育个培训集团,设立了个培训中心、个培训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服务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培训集团、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之间,层层落实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采取“上级支持一点、财政拨付一点,部门自筹一点,培训基地收一点”的办法,落实了培训经费,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该市紧紧依托大培训集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建立各类实习示范场个,名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其中,职工教育培训集团组织企业职工有的放矢的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使万名职工得到了相关培训。同时,为保证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下,该市坚持对初次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后再培训,推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择业领域和工资待遇都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取消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为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行办法》等政策,努力实现“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区别,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的限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机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对就业的限制,建立劳动者凭技能和本领就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入托、求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一定技能与投资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向市区、园区和中心镇转移。同时规定,凡参加“两转三学”培训的学员,持《学员卡》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的,实行“三免费”,即: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外出务工的,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逐步形成领域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格局。为实现充分就业、生活富足、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和体会

考察团一行对胶东五县市立足国际大市场,提升产业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经验颇感兴趣,一致认为,这种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胶东五县市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立足国内、国际市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坚持全省、全国争位次,国内、国际抢市场,积极跑部进省,抢信息,要项目,争资金,借外力,促内力,占先机,勇做“领头羊”。莱阳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的目标,不断加快跑部进省步伐,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资金、信息资源,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从而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出口的绿色通道。莱州市解放思想,打破地域资源桎梏,延伸信息触角、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先人一步争取到了“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借助国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寿光市在做大做强蔬菜这一支柱产业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在建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的基础上,又创办了寿光蔬菜博览会,而且由全省走到全国,由国内走向国际,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成为世界蔬菜产业大集团、大公司争夺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二)农业标准化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强力支撑。潍坊和烟台两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行“公司基地(农场或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安丘、莱阳两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不断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主动组织引导农民从土壤改良、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到产后的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储运等,都严格按国际标准进行,从而加快了农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安丘蔬菜被称为日本、韩国的“菜篮子”。莱阳的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也已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日本和欧美超级市场。

(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是拉动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起一个主导产业。安丘、莱阳、寿光、临朐四市地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通过依托优势产业建龙头,又以龙头企业的建设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安丘市仅一个姜蒜专业批发大市场就带动发展起了万亩大姜。我县通过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也极大地带动起了生猪和奶业的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农民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架起了企业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买难、卖难和技术服务等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莱阳市有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环节中来。龙头企业根据加工需要与合作经济组织签订产销协议,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企业按协议购进,通过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纽带,将农户、基地与企业、市场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实现了“双赢”。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莱州市正是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大培训、大开发、大转移”,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使其逐渐步入了规范化轨道,既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又减少了“农民”,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加速了农民增收步伐。

三、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胶东五县市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做好与临邑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加快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思想认识实现大的飞跃,在蔬菜、畜牧、标准化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咬定发展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胶东五县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原创:实现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户适合本地实际的主导产业。对已选准的主导产业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精神,一届接一届,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借助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有利时机,积极跑部进省,争取国力,一刻也不放松地把主导产业做大培强,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省、全国有位次的大产业。安丘市既没有交通区位优势,也没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该市立足实际,把培植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建管并举,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选准了大姜、大蒜等农作物种植加工出口这一主导产业,全市上下齐动员,形成了发展合力,数年如一日,发展不放松,围绕这一主导产业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白芬子姜蒜批发大市场。围绕市场又建成了多家姜、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又辐射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快速膨胀,从而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良性互动,使这一主导产业得以做大培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就我县目前而言,对已确定的蔬菜和畜牧这两大主导产业要从现在起,坚持做到加快发展、做大培强不放松,紧握接力棒,下大气力抓好规模膨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一鼓作气,培植出在全省、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市场、大企业、大集团。做到换人不换思路,换人加快发展。围绕壮大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奶牛和生猪养殖基地规模。围绕临南蔬菜批发大市场等个蔬菜市场的建设,加快蔬菜基地的规模膨胀,真正把两大主导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二)因势利导,进一步加快蔬菜业的规模膨胀。寿光蔬菜生产的历程,充分显示出规模膨胀带来的可观效益。扩大基地规模,形成产业优势,培植壮大龙头市场,龙头市场拉动蔬菜基地进一步膨胀。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县政府尽早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的意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形成“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的种植模式,培植壮大临南等个蔬菜批发市场,拉动全县蔬菜更快更好发展。同时,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搞好示范带动,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制定鼓励蔬菜发展的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力促全县蔬菜业健康快速发展,早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4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2010年5月12日,2010中美服务外包(长沙)项目对接会在长沙闭幕。对接会上,包括瑞士联合银行、美国ACE集团、美国AICOM解决方案公司在内的15家美国企业与长沙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当场签约服务外包项目4个,不少企业已经达成合作意向正在进行深入洽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大量服务外包工作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正在成为继印度之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主要国家,尤其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人才、成本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

为了及时把握这一全球产业转移的新动向,中部城市明显加快了步伐。中部地区的“铁三角”长沙、武汉、南昌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纷纷提出要积极打造“中部一流服务外包基地”。以教育培训、动漫创意等为主的长沙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据长沙市商务局不完全统计,2009年长沙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完成了176亿,同比增长30.4%。

“人才问题是承接国际外包业务能力的关键。”安德鲁说,“而长沙拥有很多大专院校,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其次,长沙有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服务外包企业,而且这里综合营商成本较低,这些因素对我们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第5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银行将相应地金融业务交由其他公司或企业来管理的行为。这一行为有其潜在的必然性。银行之所以将业务转包给其他公司,是衡量之下的决策,其利益有四。一是可以降低银行运行成本,很多银行他别是中小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放弃一切非核心人业务,而采取外包的形式来降低投入成本和解决专业人才贫乏的问题;二是可以减低风险承担率,将相关业务外包之后,银行不再承担直接责任,而只是以合作伙伴的形式承担部分且较小的风险;三是集中资源开发核心服务领域,一般银行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业务,充分开发和管理好这一优势业务是银行利益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服务业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平等兼顾所有的领域,那样只能导致不好的结果,因此集中精力打造自己的金牌服务,是必然的选择。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现状

(一)风险识别意识薄弱

所谓风险识别,也就是对风险可能性的认识。风险识别意识薄弱从源头上就增加了金融外包服务的风险,这一处理不得当,以后的一切行动都只能是亡羊补牢。在外包金融业务时,若不对合作方进行充分细致的考量,那么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就切实地存在于合作中。因为对对方缺乏了解,轻易签订合同,等于将自己弓手放在了别人的砧板上,只能是处于被动状态,说不定什么时候风险就炸开来,而银行还来不及反应时就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价体系是指就是对业务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按照一定权重评估,设置预警指标。说白了就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和等级分类,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事故发生之时手足无措。目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是没有做到这一点的。风险评价体系不仅仅要求商业银行负责人对合作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还要求做成实际的评估报告存档,以备日后的查阅和处理。且这一体系应该由专业的团队来考量,而不是将决策权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人手里。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形成自己的金融业务外包风险评价团队,这对于银行的发展显然是有害的。

(三)风险防范措施不足

相应承接下来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风险防范措施不足,这是与上面两条特征一脉相承的。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环节之后,就要根据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因为业务繁忙,而考虑不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偏低等因素,往往忽略掉这一环节,觉得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风险防范上,因为没有风险的话,风险防范措施的投入就打水漂了。但他们没有考虑到,一旦发生事故,银行将何以自处。甚至有些风险,是银行本身不足以承担的,而这个而责任又该谁来负呢?

三、商业银行加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外包服务供应商

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和其业务水平息息相关,稍有不慎,银行就可能失去长年累月积累的信誉和用户基础。因此,在应对外包业务时,务必处处谨慎,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之前,商业银行应对拟合作企业进行深入地调研与观察,考察对方企业的业务水平和信誉,选择诚信高效的合作对象;在合作进行中时,商业银行也应随时关注对方业务动态,双方进行实时地业务交流和往来,预防一切可能的风险。

(二)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加强内外部调查与监管

上面谈到,风险评价体系是进行风险防范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进行的业务考量。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内部调查的形式直接收集银行经营网点、一线员工以及其他外包服务最终接受方对该类外包服务的评价和建议,客观评价业务外包后产生的成效,提出改善外包业务管理的建议,促进外包业务的持续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银行内部或者其他外包服务商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有效反映见可能的风险,并对双方合作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和考量,从而有助于选择风险可能最小,所得成效最大的合作伙伴。

(三)建立风险应急机制,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自己内部的应急组织,负责对紧急情况的评估和制定处理策略,在合作达成之时就准备好相关的应急预案,一对一地对可能风险以及所对应的策略链接起来。其次,还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商业银行应当针对外包服务可能中断和出现问题的场景,进行内部人员的应急演练,及时发现其中不足的地方并加以完善。定期演练的形式可以让银行内部始终处于警备状态,从而将外包服务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6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便民用电;电力业务;业扩报装;营销服务手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033-02

1 业务介绍

业扩报装业务指高压或低压的电力用户在用电过程中进行的电表新装、换表等用电业务。在传统的业扩报装业务中,用户需到电力营业厅进行办电申请;需要了解业务进度只能到电力营业厅进行查询或拨打电话。

基于营销服务手机应用的业扩报装电子渠道服务,能使用户足不出户,使用手机应用就能进行业扩报装用电业务的办理,获得更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电力公司也能线上进行业务受理,资源调配,工单派送等,并让用户对办理流程进行监督,提升电力公司服务水平。

2 业务场景

根据业务的介绍,业扩报装业务需要进行用户资料提交,电力工作人员对提交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现场作业人员到场开展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也能看到业务的进度和状态,并且报装完成后可对服务进行评价。业扩报装业务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办理申请、业务审核、现场服务、进度查询、服务评价。

【办理申请】用户通过在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中填写基本信息,包括产权人姓名、产权人电话、经办人姓名、经办人电话(需验证手机验证码)、用电地址,身份证号,以及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必须是产权人或经办人)进行业扩报装申请,生成工单。

【业务审核】电力服务人员审核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必备资料是否齐全,身份证必须是产权人或经办人其中之一。若审核不通过,则回退到手机应用界面,通知用户提供准确的业务资料,用户提供完整资料后可再次提交;通过,则与客户预约时间,下派工单通知电力作业人员。

【现场服务】电力作业人员在用户约定时间到用户申请的办电业务地址开展工作,包括现场勘查是否具备办理条件,若不具备条件,则中止作业;若具备条件,则设计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等。

【进度查询】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直接查看工单的进度,实时了解工单的处理状态,操作人,操作时间等信息;用户可对在办的业务发起催办,工作人员及时对催办工单进行响应。

【服务评价】业务处理完成后,用户可通过对工单的响应速度、服务态度进行评价。这为考核供电企业员工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提供数据支撑,可以监督企业员工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提升营销业务人员工作质量。

3 功能模块

基于营销服务手机应用的业扩业务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三个方面,手机应用、后台服务、营销业务应用。功能架构图如图1所示。

3.1 手机应用

手机应用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分别是报装申请、进度跟踪、评价反馈。用户能进度资料填写、图片上传,工单进度查询,对服务态度和响应速度进行星级评价。

3.2 后台服务

后台服务主要作为支撑数据交互、数据安全、数据管理的服务,用户在手机应用登录、绑定电力户号,用户工单记录信息等都需要后台服务的处理。

3.3 营销业务应用

营销业务应用是业扩报装工单管理的核心部分,业务受理审核、过程文件审核、现场作业预约和回访都在此完成。并且需要进行工单分配派发,跟踪执行情况等功能。

4 流程分析

用户办理业扩报装业务,从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上的“办电申请”模块进入。流程图如图2。

【报装申请】手机应用先验证用户输入的经办人电话,验证通过后将用户输入的产权人姓名、产权人电话、经办人姓名、经办人电话、用电地址,身份证号,以及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传到后台,供电力服务人员进行审核;审核的结果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告知用户。

【进度跟踪】手机应用将用户选择的工单号作为输入条件传入后台查询工单的进度和环节状态,包括未提交、审核中、处理中、退单、已完成5项状态。手机应用可在审核成功之后发起催单,催单信息传输到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由值班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服务评价】用户可对响应速度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同时还能输入其他反馈信息,信息通过后台传输到营销业务系统与工单以及作业人员绑定。后台服务人员通过系统分析及时对用户反馈进行处理。

5 服务提升

在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中集成业扩报装相关业务,既开拓了线上业务渠道,打造了智能化、便捷化、互动化的网上营业厅,又提升了用户的办电体验,减少业务办理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体现了智能化互动化的业务模式的提升。

5.1 智能化

主要体现在用户申请时短信校验用户的合法性,提交信息后,系统自动将工单信息推送给营销系统,工作人员可对工单进行审核处理;审核后的结果,系统通过相应程序触发手机应用和短信平台发送信息告知用户。

5.2 互动化

体现在电力公司和客户通过互联网电子渠道,进行业务办理和会话,用户业扩报装的信息提交,证件传输和短信、电话、手机应用的通知。

短信:受理审核结果(通过、不通过回退、到期归档、转归档、其他)会以短信方式告知用户;

电话:线上受理审核会通过电话进行核实并预约时间;通过电话进行客户回访;

手机应用:业务申请、进度查询、满意度调查通过用户操作手机应用实现,从用户申请,流程跟踪,结单评价三个业扩环节进行互动。

6 效益提升

业扩报装业务在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中推广使用之后,可减小客服人员电话接单(进度跟踪、反馈评价)的压力,减少营业厅的业务量,更重要的是,可全面提升用籼逖椋用户足不出户,便可进行业扩报装业务的办理,可实时了解进度,同时还可以进行催单,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最后还能对电力服务进行评价,逐渐提升电力作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从而减少用户的投诉。

第7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关键词:故障报修;便民用电;电力业务;移动抢修;营销服务手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020-02

1 业务介绍

故障报修业务指北京低压居民用户通过营销服务手机应用“我要报修”功能模块进行用电故障报修业务。在传统的故障报修业务中,用户需通过登录95598网站或者打95598服务电话进行故障报修申请、查询进度。

基于营销服务手机应用的故障报修业务,能使用户足不出户,使用手机应用就能进行故障报修的申请,跟踪,评价,获得更便捷的用电服务体验;同时,电力公司抢修人员通过移动抢修应用,进行接单,受理,反馈等操作,实现了用户和抢修人员的信息实时互动功能。

2 业务场景

根据业务介绍,故障报修业务需要实现用户故障报修申请,报修工单状态跟踪,抢修人员基本信息、位置、头像的查询,报修工单评价等过程。同时,工单需要客服人员审核,配网移动抢修平台下派,抢修人员接单等过程。因此,故障报修业务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报修申请、工单审核、工单下派、抢修接单、状态跟踪、服务评价。

【报修申请】用户通过在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中的“我要笮蕖蹦?樘钚幢ㄐ扌畔,包括联系人、联系电话、故障地址、故障描述等信息,以及上传电表条形码照片、故障现场照片等信息,用户确认信息无误后进行报修,生成工单;

【工单审核】95598客服人员对用户报修工单进行审核,查看用户填报信息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若查询无误则审核通过,工单自动推送到报修所在省(直辖市)配网移动抢修平台,若用户填写信息有误则审核不通过,并返回不通过原因,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查看返回信息;

【工单下派】配网移动抢修平台收到工单后会对工单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抢修人员进行工单下派,包括分析用户报修的位置与抢修人员位置信息,抢修人员正处理的工单情况等进行下派,工单通过消息方式下派到抢修人员登录的移动抢修应用中;

【抢修接单】抢修人员通过移动抢修应用可查看下派的工单的基本信息,包括故障信息、位置等,可选择是否接单,若不接单,工单会在配网移动抢修平台再次进行下派,若接单,就标志抢修人员开始处理用户报修的工单。抢修人员可对此工单进行状态更新等操作;

【状态跟踪】用户可查询自己通过手机应用申请的故障报修记录,并可查询所有环节的进度情况,工单的环节分为:申请提交成功、报修申请被回退、业务受理、市(县)接单派工、抢修人员到达现场、故障处理完成。当抢修人员前往故障地址过程中,用户可实时查看抢修人员信息和实时位置,查看预估的抢修人员到达时间;

【服务评价】故障处理完成后,用户可通过对抢修人员到场速度、抢修速度、抢修质量、抢修技能、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同时还能添加其他客户描述,帮助改善抢修服务。

3 功能模块

基于营销服务手机应用的故障报修业务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四个方面,营销服务手机应用、95598客服、配网移动抢修平台、抢修应用。功能架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①②③为用户通过营销服务手机应用、95598网站、电话进行报修,生成工单;④⑤⑥为客服人员审核通过后,进行工单下发;⑦⑧⑨为配网移动抢修平台收到工单后,对工单信息和抢修人员进行分析,对工单进行下派到抢修人员的过程;⑩为抢修人员接单后,将抢修人员信息,包括抢修人员的坐标位置上传到配网移动抢修平台;为用户通过营销服务应用请求工单的信息、抢修人员的信息,包括工单的状态、抢修人员姓名、电话、位置,为从营销服务手机应用后台获取抢修人员头像;为用户通过营销服务手机应用对工单进行评价。

4 流程分析

用户故障报修业务,从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上的“我要报修”模块进入。流程图如图2。

【报修阶段】用户点击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中“我要报修”模块填写联系人、联系电话、故障地址(可选择定位位置、查询、地图选点)、故障描述,可选择故障现场照片完成报修;

【进度跟踪阶段】抢修人员接单后,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对工单的实时状态进行查询,并且可查询抢修人员信息,包括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头像;同时,抢修人员通过移动抢修应用实时上传坐标位置,用户可使用手机应用,查看抢修人员在地图上的位置,查看预估的抢修人员到达时间;

【评价阶段】抢修结束后,用户可查看抢修工单的整个流程,并对抢修人员到场速度、抢修速度、抢修质量、抢修技能、服务态度进行评价。评价后的数据保存在后台,通过对用户的评价分析,改善抢修的服务质量。

5 创新应用

在营销服务手机应用中集成故障报修业务,既开拓了线上业务渠道,打造了智能化、便捷化、互动化的网上营业厅,又提升了用户的办电体验,减少业务办理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与传统的电话报修和网站报修相比,手机报修实现了多个创新点的突破。具体如下:

5.1 手机报修上传精确的故障位置

电话和网站报修时,无法反映故障点的位置信息,导致抢修人员在进行故障抢修时,不能准确定位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手机报修可以通过地图定位,获取故障点的精确位置,从而减少抢修人员排除故障的时间。

5.2 查看抢修人员的位置和头像

传统报修方式,用户无法查询抢修人员的位置信息,导致用户焦虑等待,从而进行电话催单。通过手机应用报修,用户可查看抢修人员的实时位置,减少用户等待。用户还能查看抢修人员头像,提升用户对报修人员的识别度,提升报修体验。

5.3 实时查询工单进度

用户通过电话和网站报修工单后,无法跟踪报修工单的进度,导致用户电话催单情况严重,使客服坐席的压力增加。用户通过手机报修,能查询到工单的实时情况,不仅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减少了客服坐席的压力。

第8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关键词:后营销管理;保险;顾客服务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3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73-02

自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我国保险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企业的经营理念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服务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随着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增多,顾客服务已经成为未来保险市场竞争中的关键点,保险营销开始进入后营销时代。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和充分的认可。在顾客服务方面,我国保险业无论是服务手段、服务效率、服务意识、还是顾客关系维护,与外资保险机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我国保险企业顾客服务的现状

(一)保险营销员服务意识薄弱,顾客信任度低

保险营销员是代表保险方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是顾客了解企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在营销过程中,一些保险营销员只重视产品的销售业绩和保费的增加,为了短期利益不择手段,缺乏诚信,欺骗、隐瞒、误导潜在顾客,甚至出现“推销扰民”的行为,其结果不仅造成销售出去的保险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损害了顾客利益,还使顾客对保险产生反感情绪。此外,部分保险营销员的服务意识差,跟踪服务不到位,不履行向顾客承诺的相关保险服务,使顾客对保险企业失去信心,产生的不信任感。

(二)保险理赔服务效率低下

保险公司有关理赔的规章制度要求,第一现场勘查率力争达100%,而实际工作中却达不到70%。然而,当发生保险事故后,有的保险公司勘察不及时、鉴定标准不统一,使得勘察和定损的延迟给顾客带来了许多麻烦,引发不必要的争执。除此之外,理赔时效慢、服务态度差、索赔程序复杂、手续繁多等因素,常常给顾客造成“投保容易理赔难,收费迅速赔款拖拉”的恶劣印象,让企业面临着随时失去顾客的危险。

(三)销售与服务脱节,服务细节不完善

以银行保险为例,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销售模式,银行保险在产品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顾客在银行或邮局代售点购买分红型保险产品,往往得不到详细的条款解释。辅助销售人员只对缴费和给付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没有对保险产品中所涉及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说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对顾客的误导、隐瞒之嫌。而由此引发的退保、保险合同纠纷等现象更是不利于培育顾客忠诚度。

二、我国保险企业实施后营销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保险产品的研发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要求,因此服务在维系顾客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以风险为对象的保险产品,它的不可感知性、高同质化和消费滞后特点,决定了保险营销的本质是一系列的服务行为,核心是提高服务质量。

在产品差异化愈来愈小的今天,以“维持性”为特征的后营销管理思想逐渐兴起。所谓后营销管理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后,以维持现有顾客为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营销活动。通过不断满足顾客需求、提高购后满意度,培养出一批对企业有着高度信任感和情感忠诚度的长期顾客,甚至是终身顾客,达到 “以服务促销售”,维持现有顾客的目的。美国有位经济学家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归纳出一个公式,称为1:25:8:1,即一个满意的顾客,可以影响25个消费者,并诱发其中8个人产生购买欲望,而当中至少有1个人采取购买行为。忠诚顾客意味着企业可以用较低的营销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销售额和持续增长的营业利润。对保险产品来说,特别是寿险产品,其保险期限通常是十年、二十年甚至终生。顾客的忠诚度和信任感,对保险企业拓展消费群体,积累顾客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保险企业改进顾客服务战略的建议

(一)加强与顾客互动,实现保险服务人情化

顾客信任感需要企业以实际行动来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加深保险企业与新老顾客的有效接触,树立“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营销理念。一方面,通过开展座谈、体检、旅游、回访等活动,让企业员工都参与到与顾客的互动交流中,增加保险服务的人情化。另一方面,让顾客享有充分的知情权。通过对保险知识的讲解、产品运营情况的介绍,减少顾客对购买保险的担忧和顾虑。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保险需求的最新动向,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又可以建立起顾客对企业的情感信任。

(二)完善顾客服务制度,稳定服务质量

1、建立内外结合的服务监管机制。首先,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从个人形象、举止行为、营销语言、营销技巧、职业操守等方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保险营销员的服务风貌。其次,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应体现出“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引入顾客评价机制,建立顾客群体对公司服务质量的外部监督,将顾客意见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不符合企业服务规范的现象和行为,实行信息登记入档,记入个人工作业绩。相反,对存在顾客重复购买、交叉购买情况的员工,实行业绩评分加权,并给予相应的鼓励。

2、细化服务环节,实现保险服务程序化。保险营销不是一个独立的销售环节,而是一个连续的服务过程。通过细化服务环节,建立从承保、核保、出险、理赔、续保的一系列服务体制,从每个细微之处入手,将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落实到对应的部门,提高保险服务的时效性。

(三)加快电子化建设,实现服务手段多样化

1、与传统服务手段相比,网络服务的运营成本低、反应速度快,可以大大简化保险理赔服务的程序,节省顾客主动联系保险公司的隐形成本。所以,除了利用电视广播媒体、展览、产品目录、24小时电话服务热线等传统服务方式以外,保险企业还可以搭建本公司的网络服务平台,本着“方便顾客”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随时为顾客提供快捷服务。例如,光大永明推出的电销邮寄理赔业务,只要是一般理赔,而不是重大、恶性理赔案件,投保人只需事先联系保险公司电销人员,并把保单、病历等资料按合同上列明的地址邮寄到运营部门,理赔就会顺利进行,免去了投保人来回奔波之苦。

2、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无时无刻地发生变化。只有深入挖掘保险消费群体的特征,才准确把握顾客的消费倾向、价值观念、文化品位,需求偏好、购买动因、心理特征等诸多因素,才能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将顾客信息纳入企业资源,并利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定期分析,找出新老顾客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特征,满足不同层面顾客的服务需求。此外,还可以将顾客意见进行整理分类,分析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保险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

结束语

进入后营销时代,顾客服务在保险营销中已经凸现出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它不再是保险产品的附属物,而是保险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改善为维持顾客忠诚所采取的各项服务措施,才能充分发挥顾客服务在提升保险企业的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浅谈保险理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05).

第9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

1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增长迅速。随着失业保险参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及失业保险待遇的提高,近几年金牛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和失业保险金支付总额都出现了持续的增加。工作的对象和基数变大,导致经办和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政策宣传薄弱致使失业保险很难进入公众视野。虽然在失业保险政策宣传上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群众对失业问题仍缺乏必要的关注。失业人员往往是就业困难群体,失业之后如果没有基本生活保障,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从民生和社会稳定这个角度来看,失业保险工作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2失业保险待遇申领过程中企业责任的缺失。前来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申领的往往都是失业人员本人,由于对政策缺乏理解和企业不配合等原因,导致很多失业人员无法顺利办理,有些甚至无奈放弃了申领失业保险金。而企业则认为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没有义务再为其“跑腿”办理相关手续了。

3信息化建设仍相对滞后,管理系统不完善。尽管失业保险业务目前已实现网络化管理,但按照经办管理细化、服务延伸以及政策调控功能强化的要求,工作平台软硬件建设有不小差距,全省还没有统一完整的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各地使用的信息系统也未完全统一,造成信息传导不顺畅,有效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失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二、完善失业保险经办管理体系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金牛区将以扩大就业、促进就业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切实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失业保险工作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整体功能。

———加大失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在深入群众、社区宣传失业保险政策的同时,着力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力度,发放“失业保险政策问答”,消除企业普遍存在的对失业保险的认识误区。今年5月,金牛区组织170家企进行了失业保险政策宣传,对企业应承担的失业保险相关责任及为员工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的相关程序作了详细讲解。

———加大经办机构队伍建设力度。根据经办工作内容增加经费预算投入,建立统一规范的经办机构。以构建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失业保险经办组织架构和逐步规范经办管理为目标,根据经办业务工作量和管理服务对象数量,科学合理配备人员。细化管理职能,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编制、经费、机构设置等,使失业保险经办工作在体制上得到保障。

———推进经办管理规范化建设。优化经办业务流程,制定经办业务标准,完善经办业务处理模式;结合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积极探索业务管理权限适度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管理服务体制。根据基层的人员配备、管理能力等实际,合理划分各级经办机构的职责和权限,逐步实现经办服务重心下移,将失业保险申领、发放、跟踪管理等经办服务功能延伸到基层平台,实现失业保险经办服务功能下移,满足失业人员服务需求、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的紧密结合。

———强化经办管理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按照需求主导、面向应用、统一部署、分布实施、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充分依托“四维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完善失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并逐步向街道、社区覆盖,努力实现失业保险经办与就业服务联动的信息化网络,实现失业保险经办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公开化和标准化。

———推进经办管理专业化建设。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名称、建制、资源、组织和考核等方面统一设计,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一支作风硬、业务精、服务优的经办队伍,切实提高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