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体验经济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验经济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验经济论文

第1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监督体系生态效率资源配置效率

在当今世界石油期货已经稳稳的站在美元百元之上,黄金期货价也一度触及1000美元一盎司,各种有色金属材料期货价格也是纷纷上扬。最近的世界粮食价格又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物质文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大肆消耗着地球有限的自然和环境资源,地球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被被现代文明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地球,循环经济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我国,由于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GDP占到全国GDP总额的近50%,比较农业以及第三产业而言,其对GDP贡献最大。而且,工业是直接面对自然界的产业,大量的从自然界取材生产,然后又大量地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每年为治理污染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高开采、低效用、高排放、高污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工业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资源的依赖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都占了较大比重,尤其是采矿、冶金、制造、石化、煤焦、电力、交通等行业在这些方面更为突出。目前,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我国每万元GDP取水量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美国的4.3倍、德法的7.7倍、日本的11.5倍!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消费模式是一种相对粗放的模式,主要表现在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率较低,而按照这种模式快速发展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大相径庭的,也说明在我国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的管理与监测、预警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般认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循环经济进行解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从系统上看循环经济可以如此理解:为了保护日益恶化的环境资源,有效实现生态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自然生态体系的客观规律,通过清洁生产、企业合作、宏观调控等方式,从生产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并建立有效的废弃物回收体系,最终使物质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

由此可知,循环经济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人地和谐、共同发展的发展观。因此,循环经济内涵包括:

第一,要符合生态效率。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使物质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循环经济的前提和本质是清洁生产,实现生产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通过其循环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第二,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它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原理为依据,一方面通过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产业生态链,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祸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

第三,要求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和生态化。集群是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达到效益的极大化,而且容易在集群区域内形成具有特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多类别产业结构。

为此,主要指标可以有:

1.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指报告期内某地区能源消耗总量与GDP之比。其中能源总量指用于企业生产、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计算时能源均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标准煤。它反映了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是衡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主要指标,直接体现了工业的能源利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万元GDP水、电耗(立方米、千瓦时/万元)。与GDP之比,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业用水、电效率、技术及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

3.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千克/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及绿色消费意识程度。该值越高,说明该地区城市垃圾减量化工作突出,有利于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4.污染物排放强度(千克/万元)。指报告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考虑COD和S02与GDP的比值表示)。污染物排放强度可以直观体现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水平,同时也能够综合反映出生产技术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

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指从宏观上反映了区域工业用水及节水水平的程度,反映了工业企业节水技术及程度。

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报告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比例,用于说明城市所具备的处理生活污水的能力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程度。数值越高,则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程度低。

7.工业废气(废水)达标排放率(%)。指报告期内废水(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气量(废水量)的比例。反映了工业企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的程度。

8.工业粉尘去除率(%)。指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的固体颗粒物排放量。如钢铁企业的耐火材料粉尘、焦化企业的筛焦系统粉尘、烧结机的粉尘、石灰窑的粉尘、建材企业的水泥粉尘等。不包括电厂排入大气的烟尘。

其中:工业粉尘产生量=排放量+去除量

9.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报告期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1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内城市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垃圾产生量用清运量代替。

11.“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是指企业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和回收利用的产品产值。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基本综合反映了地区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的情况及其程度,将它纳入评价体系中来以便更确切地反映一个地区的资源化开展情况。

社会发展指标是衡量循环经济潜力和动力的重要标志,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主要指标有:

12.中小学儿童循环经济教育普及率(用入学率代替)(%)指全市中小学儿童入学率。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应该作为一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尤其应针对中小学生。此指标体现开展环境教育的百分比。

13.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指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的教育事业费部分除以GDP的比重。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应提升。

14.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指绿地面积和总占地面积的比例。指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各类公园、街旁游园,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15.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值,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16.城市噪声达标区面积(平方公里)。指城市中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能够采取防治措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内的面积。

总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均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和促进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是衡量循环经济潜力和动力的重要标志。主要指标有:

17.人均GDP(元/人)。指每人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实力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还是要发展经济,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同时强大的经济实力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促进其持续发展。

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指以现期价格购买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除以基期价格购买基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比值,是反映通胀率的一种拉氏物价指数。

1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指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用于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总体上看第三产业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为此,该值越高,表明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越高。

2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化及竞争力程度。高技术产业一般是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例在40%以上,表明社会的知识化、智能化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国民经济基本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

21.R&D投入占GDP比重(%)。反映了地区研究开发投入(经费和人力投入)水平和能力,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

2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包括工业新老污染源治理工程投资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资金。该指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反映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同时也体现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情况。

在建立循环经济的监测体系以外,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核算体系的建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都用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和考核政府业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为了追求提高这一指标而忽视了环境付出的代价。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采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从企业到国家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核心也就是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的损失纳入到经济核算体系中来,引导企业自觉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绿色GDP扣除了环境和生态成本,才能真实地反映国家的发展水平,才能够真正地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因此尽快出台绿色GDP核算体系是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是“点绿成金”的经济,它的魅力在于其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是以节能、节水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其次,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防治转变:最后,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为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在我国现阶段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参照2004年马凯主任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参照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

第2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论文提要:经济景气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已成为世界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监测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我国景气指标的相关研究累积了大量经验,并逐步建立了我国的景气指标体系,用其监测分析我国经济波动。然而,对我国区域宏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有很好的多样性,所以对区域宏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相关理论研究及其意义

经济景气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五个阶段,已经有了大约近百年的发展史。最早的是哈佛指数阶段,该指数是由13项监测指标根据时间差异关系分别编制的。包括与股票市场有关的“投机指数”、与商品交易市场有关的“商情指数”,以及与金融市场有关的“金融指数”。该指数不仅能够指示景气动向,而且能够超前预报;第二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形成阶段。1937年密切尔和伯恩斯研究了近500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选择了21个指标构成超前指示器,之后又提出了研究报告“循环复苏的统计指标”,预测出了经济转折的时间,并被后来的实际经济波动所证实;第三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发展阶段,这阶段对扩散指数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第四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国际化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NBER和穆尔的国际景气研究中心将经济景气方法用于监测分析国际经济波动,最初建立的是西方七个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第五阶段,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创新化阶段J.H.斯托克和M.W.沃森提出了新的景气指数概念和制作方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景气指数方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景气研究思想在不断开拓创新,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监测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相关的研究工作,近十几年我国景气指标的相关研究累积了大量经验,并逐步建立了我国景气指标体系,用其监测分析我国经济波动。

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无疑是当今全球经济中最好最大的事件,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有的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无疑成为监测的重点,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有很好的多样性,加之对我国区域经济先行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所以对区域宏观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我国相关理论的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尽管景气指数方法在国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我国理论发展还相对落后,缺乏理论创新。本文试图从景气循环指标体系的领先、同步、滞后指标的模式中将先行指标分离出来,对先行指标和先行指数进行研究,对景气循环方法的深层次研究以得出较为适合的区域经济特性的先行指标体系;另一方面提出将以一个区域经济数据为背景来建立实证分析,构建出区域经济运行监控的先行指标体系,对省一级政府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协调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快速平稳运行、避免出现较大波动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景气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对我国旧先行指标体系进行了必要的参考,旨在建立一套适应当前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的经济景气先行指标监测体系。本文对指标序列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在指标筛选方面力求更符合区域经济特性,对经济波动更敏感。

二、区域经济景气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

区域经济先行指标的选取一定要切实结合区域经济的特性。由于我国传统二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地域分布和政策上的原因,我国各地区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区特色的经济,包括金融外贸服务型、农业加工和能源矿产型等等各种类型的经济。在早期已经研究的经济指标体系下,还要着重考虑能反映区域经济特性的经济指标。

除此之外,选取指标的原则包括:1、先行性。所选指标对GDP有明显的先行性,其变动先于基准循环指标,能够在一个比较早的时间显示、预测总体经济波动,对GDP的变动有一定的导向性。2、经济重要性。与基准指标之间的先行关系有重要的经济原因,能够引起经济活动的波动,表现经济主体的预期,对经济活动的变化调整迅速。3、周期性。其周期趋势必须领先于基准指标,并且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具体来讲,与基准循环波动相比,先行指标的趋势变化至少领先3个月,并且表现为两次以上的单向引导关系。4、数据质量。统计覆盖的序列口径宽广,尽可能覆盖经济重点部门的指标序列,数据在月份而不是季度基础上编辑,数据及时易得,无间断,无频繁修正。

指标的筛选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统计体系及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的种类越来越多,统计指标的数目也日趋庞大,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信息资源。其中,影响景气波动的不仅有产业的活动,还包括就业、金融、财政、消费、物价、库存、贸易等领域的广泛的经济活动,因此收集数据时应尽量包含这些领域。

从大量经济指标中选择景气指标还应考虑到以下几条基准:(1)经济上的重要性;(2)统计上的充分性;(3)统计的适时性;(4)与景气波动的对应性。经济上的重要性是指所选指标在景气的把握上是特别重要的,并且代表经济活动的一个领域,所选指标合起来代表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统计上的充分性是指该指标是月度(或季度)统计数据,并且数据区间较长、较完整、覆盖面大、可信度高;统计的适时性是指数据能及时定期地统计上来,并予以公布,在每月(季度)后的1~2个月(季度)内即能使用;主要参照以下标准:(1)指标跨越的时间尽可能长,一般时间跨度至少包括5次循环。但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缩短跨越时间长度的要求;(2)先行指标的峰值比基准循环的峰值先行至少三个月以上;(3)各个先行指标的特殊循环与基准循环接近一一对应,且在最近的连续三次循环中,至少有两次循环的峰值保持先行三个月以上。通常,指标体系是用于监控实际产出的周期性波动,为此要尽量采用指标的不变价序列。三、指数的合成及检验

经济景气指数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变量波动的相对数,具有简洁性、直观性的特点。经济景气分析就是利用经济景气指数将不同数量的社会经济现象加以综合度量,进行动态比较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经济景气指数从最初数据筛选到最终指数合成,编制过程较为复杂。初选指标组确定后,要进行基准循环模式的确定、基准指标的选取和对指标初步分类等工作。对季节性明显的指标序列进行了季节调整去掉季节因素,通过比值求出指标的增长率序列,然后进行第二次调整去除不规则因素,得到景气指标增长率序列组。合成指数CI不但可以反映景气变动的转折点,还可以把握景气变动幅度的相对大小,并给出数量标志,因此采用CI合成指数。在合成方法上,使用美国商务部的合成指数计算方法,并使用等权。通过K-L信息量法、时差相关分析法和峰谷对比分析法,对指标增长率序列组进行筛选、分类,确定出景气指标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终选组。

先行合成指数用来预示未来经济运行轨迹的变动趋势;一致合成指数用来反映当前经济运行方向和运行力度;滞后合成指数用来最终确认经济循环的转折点和经济运行的某一状态是否开始或结束。利用合成先行指数曲线和GDP增长率进行比较,以检验合成先行指数的先行预测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实际应用对各合成指数的效果进行检验,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结论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经济景气周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区域先行指标体系,但我国较薄弱的数据基础给合成指数的编制带来困难,加上我国的统计体系还不完善,统计的范围还不够广泛,统计数据的时间长度也较短,统计口径经常调整。再者,在指标合成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有待改进,比如时差的测定数据平衡性检验等方面。

合成指数所使用的指标都是经过季节调整,去除了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的序列,增长率循环分析仍是景气分析的主要方式。区域经济政策作用具有不确定性,给经济景气分析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最后应该指出,经济指标的循环特性是不断变化的,同时,统计数据采集方法也在不断调整。指标体系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考察各指标的先行稳定性,及时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修订。

区域经济景气先行指标监测体系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区域宏观经济走势,增强区域经济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建立一套适应各区域经济管理所需要的经济景气指标监测预警体系并定期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经验的同时,如何使区域景气指标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仍需要做大量的相关研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到模型方法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后续的努力,最终使完善的区域经济景气指标体系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第3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1)知识经济中最基本报生产要求是知识,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中认为知识已灰为土地、资本、劳动和时间的最终替代物。

(2)知识经济是在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下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以富有的资源替代稀有的资源,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完善,使财务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作为实用科学的会计学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

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

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

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

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

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

综观会计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反应性,即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可以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知识经济中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的知识资源。而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组成的。在传统的会计中资产是指被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这就对传统的会计计量产生影响,要求对资产这一概念扩展其内涵。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四大会计假设,知识经济的到来也对它产生影响。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是指拥有一定经济资源并对这部分资源负责,具有经济业务的独立主体。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会计主体的外延在不断的扩大。企业可在网络上根据自身的要求分配、重组企业的人员,形成“网络公司”这一“虚”的实体。另一方面公司之间存在着许多以联营公司,合资企业等形式的松散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体。这种“虚”“实”实体的共存,就对会计主体的界定带来困难,应重新对它进行定义,并以“相关利益联合体”来定义较为合理。

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把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存在作为前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随时都有发生破产清算的可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可解释为“相关利益联合体的存续期”。

持续经营假设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分期假设。另外,“网络公司”的存在使得原先的会计实务中较多的估计成为障碍。因为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加速折旧和市场瞬间万变的情况会给公司带来意外的收益,这样一来就无法对会计收益和成本进行配比。而用“网络公司”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就更无从谈起会计分期。

网络交易的增加,使得货币计量成为交易中的一个累赘。因为人们要求更为快捷的方式,要求有一种统一的电子货币。这样每一次交易就可省去许多的时间。而电子货币的唯一要求就是保持币值的稳定。

历史成本计价方法是会计计量的基础。而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知识资源,它是企业资本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它属于无形资产,用历史成本计价方法即用取得该资源的成本作为其计价成本不能体现知识资源的真实价值。

四大会计假设和历史成本计价方法是会计学大厦的基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可逆转地对以传统观念为基础的会计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已经有很多解决此类问题的实际例子。我们应当对其加以总结,使之理论化、体系化、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学。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基本会计概念和范畴的影响

第一,对资本制度的影响。

现有的会计理论是以实体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基础的,不确认智力资本。这一资本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1)实体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主要动力;

(2)实体资本是社会经济权力的中心,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资本雇佣劳动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以实体资本为中心的结构,即实体资本出资者承担经营风险,并享有剩余(利润)的控制权和索取权。因此,现有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实体资本出资者和债权人服务的,其基本任务是站在实体资本出资者和债权人的立场,记录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反映企业实体资本的运动状态,帮助他们进行风险决策和业务监控,从而保证其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是经济增长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说,知识是生产的核心要素;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拥有者应享有企业权益的分配权。因此,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对智力资本地位的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再被简单地认为是由实体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形成的生产和财务单位,而被认为是智力资本与非智力资本(实体资本)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智力资

本所有者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而且智力资本能比非智力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建立能反映智力资本的中心地位、体现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智力资本所有者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的新的会计体系。

第二、对利润含义的影响

与上面的观点相联系,现有的会计理论认为利润是实体资本创造的,因而属于实体资出资者,员工,无论是高智力的员工还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都被看作是被雇佣者,其回报仅仅体现为工资费用,利润表只站在实体资本所有者立场反映其投资回报。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利润是智力资本和非智力资本共同投入所产生的回报,而且主要是由智力资本创造的,在智力产品的价值组成中,物化劳动者转移价值所占比重很小,高智力的员工可以用他们的发明创造转换为对企业的投资,这些员工和他们的智力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利润。这就要求会计必须适应这一变化,重新明确利润的含义,划分员工劳动报酬和智力资本回报的界限,明确确认和计量智力资本带来的利润。

第三,对资产概念的影响

在现有的会计理论中,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主要是指有形资产,虽然也不排除无形资产,但由于各种原因,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始终只占次要的地位。例如,我国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即使是高科技企业,也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五。对人才智力资源,无法在理论上其作为资产的地位。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被认为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也大大超过了有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也大大超过有形资产,因此,无形资产,特别是人才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形式,而对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其价值几乎全部体现为它的人才智力资源,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显得毫不重要。不正视这一事实,而仍将人才智力资源排除在企业的资产形态之外,不加以反映和核算,显然是与客观经济环境相背离的。

2、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影响

传统会计理论,将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首先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基本观点下,包括人才智力资源在内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无法在会计上得到反映。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人才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与此相关的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人力资源会计学日益受到重视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基本内容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但是,受基本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局限和影响,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按实际成本核算,未能反映出人的智慧与创新能力和产出价值的计价等问题。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虽然试图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避免人们低估企业价值,但由于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存在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因而无法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溶为一体,始终游离于财务会计体系之外,因而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加强对智力资本和人才智力资源确认和计量的研究,这势必对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三)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经济信息。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的普及和成熟,会计人员大量的日常工作,如填制亡帐凭证、登记总帐和明细帐、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以及在必要时查询凭证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更多地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确立会议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广大会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应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增强参与经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将会继续向下列方向发展:

(1)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

在我国,目前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多数是一些单项的数据处理系统,如帐务处理系统、工资核算系统、材料物资核算系统等。但是,随着电算化应用的成熟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单项或独立的多项电算化应用已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管理的需要,而要求把单项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既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又能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2)由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应用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是采用单机处理,随着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独立的单机应用不能满足信息处理和使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用计算机网络。Internet更是加快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进程。

(3)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

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目前我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主要应用于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数据体系与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但由于其目的更侧重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因此其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使用了更多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显然,计算机不仅仅能完整财务会计的各项核算工作,而且也能更快、更好、更高效益地完成预测、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各项管理会计的工作。

事实上,随着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应同时具备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评价等功能,即朝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还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在预测、分析、决策工作中的应用是今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这一。各种类型的专家系统可望为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诸如会计工作法律法规咨询、成本分析与控制、产品结构、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帮助。

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

合理性

由于手段和工具的局限,传统会议在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时,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更多的注重可操作性。如债券摊销方法,虽然实际利率法比直线法更科学,便后者更为简便,因而实务中一般选择直线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计算的繁简程度已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会计方法是否应该采用的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4、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增强

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便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职责之所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在手工条件下很难或者无法及时提供甚至无法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及时提供。比如,只要增加特定的程序,企业可以同时编制出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对于目前比较复杂的物价变动条件下的会计信息,提供起来也将极为方便。

5、会计组织的弱化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加强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目前由会计人员输入的大量的经济数据将改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并由计算机自动处理,这将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节省核算时间,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舞弊的手段也会越来越隐蔽。因此,为减少各种弊端,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内部审计机构将得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6、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需要更为迫切

前面讲到,知识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一致,不利于会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阻碍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在客观上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统一。目前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已在着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但无论从规范强度还是从规范范围,都是不够的,亟待进一步加强。

(四).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冲击

由于知识经济带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因而对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也产生极大冲击。这主要表现在:

1、对会计目标的冲击。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不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经营责任观”,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并未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情况。会计目标的确定,应以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矢的。

美国AICPA的企业报告特别委员会于1994年提出的题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的综合报告中认为,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是对企业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及其权益性证券做出判断;债权人的主要目标是评价一个企业承担与当期或未来债务或其他金融工具有关的义务的能力。从他们的目标出发,信息使用者要逐个分析有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企业分部,掌握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着眼于企业未来,掌握管理部门意图,要求企业报告信息相对可靠,了解相对于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的业绩,及时了解影响企业的重大变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对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因而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不仅要满足使用者对企业资本、物质等财务资源的增长和创造的兴趣,也要满足他们对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的信息需求。

2、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将会对不断涌现的新的会记事项感到束手无策。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已经招致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资本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动力。对知识资本的计价,按照传统计价原则,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钱,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各种取得知识的可证明的实际支出,这无疑会极大歪曲知识资本的价值。

3、对资产概念的冲击。资产是一个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计量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企业的经济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指物质或财务资源,通常表现为有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两部分构成,其中人力资源是知识的载体;知识通过人的积累、运用、创新而发挥作用,是人的创造能力的源泉和动力。把人力资源和知识纳入企业资产的范围,无疑是对会计观念的重大挑战,它意味着传统的资产概念将被赋予新的含义。资产范围的扩展,将为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资产计价带来新的课题。

四、知识经济要求会计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迎接时代的挑战,认真研究会计的科学框架、进行会计创新,以满足信息经济时代使用者对会计的新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好会记创新工作:

1、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而在新的形势下,它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会计目标、会计观念、会计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倾向。

例如自创商誉在传统的会记系统中是不予反映的,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由知识创新而带来的企业价值增加和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会成为一种较普遍现象。而且企业的合并或解体也会经常发生,如不在市场交易前确定自创商誉价值,那么在市场交易时的价值确定就会显得“离谱”。

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涵义。

2、研究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重计量手段,因不同会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似是一条可取之到道。多元化的社会由五彩缤纷的事物组成,强调独一无二的计量手段,只能使会计陷入困境。

3、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已有30多年,由于涉及到经济理论、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计量等一些“”问题,它仍然未登入财务会计大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要宽广得多,财务会计要跟上这种要求,就必须拓宽自己视野,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如环境报告等),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

4、变革财务报告。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模式(blackandwhitemodel),即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事项会计上可确认,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事项会计上不予确认。美国学者韦尔曼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个彩色模式(colourmode)。

所谓彩色模式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分为5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即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传统的会计报表内容;第二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可定性、相关性和可计量性的事项(例如自创商誉等);第三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等);第四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风险等);第五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知识资本等)。按照彩色模式,可以较全面地报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从传统财务报告的墨守成规中“解套”,较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会计的要求。

第4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摘要目前,神经计算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并在信号处理、智能控制、模式识别、机器视觉、非线性优化、自动目标识别、知识处理、遥感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神经计算不仅是科学家的兴趣所在,还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军队等权力部门的密切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工业界都十分关注并积极投资神经计算技术的研究,其进展不仅将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还会对各国的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神经计算中亟需解决的5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加快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增强神经网络的可理解性、设计出易于使用的工程化神经计算方法、更好地模拟生物神经系统以及将神经计算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本文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主要有:

(1)提出了一个快速神经分类器FAC和一个快速神经回归估计器FANRE,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算法学习速度快、归纳能力强,在性能上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一些神经网络分类学习算法和回归估计算法。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将FAC应用于石油勘探岩性识别领域。

(2)提出了一个神经网络规则抽取算法STARE,实验结果表明,STARE可以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抽取出保真度高、精确、简洁的符号规则,从而较好地增强神经网络的可理解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神经计算的分类规则挖掘框架NEUCRUM,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台风预报领域。

(3)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选择性神经网络集成方法GASEN,实验结果表明,GASEN的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一些方法。设计了一种多视角神经网络集成方法VS,将神经网络集成应用于多视角人脸识别,不需进行偏转角度预估计就能取得很高的识别精度。设计了一种新型结论组合方法和一种二级集成结构,将神经网络集成应用于肺癌细胞识别,并嵌入到肺癌早期诊断系统LCDS中,大大降低了肺癌细胞的漏识率。

(4)针对前馈网络的单点断路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进化容错神经网络方法EFANET,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进化出容错性好、泛化能力强的网络,还较好地保持了网络结构、训练算法与容错处理的独立性。针对前馈网络的多点断路故障,提出了一种三阶段方法T3,并将其应用于FAC网络,实验结果表明,T3方法可以较好地在网络容错能力与结构复杂度之间达成折衷。

(5)提出了一种结合决策树与前馈神经网络的混合决策树方法HDT,描述了树的生长算法和神经处理机制。对增量学习和构造性归纳进行了研究,界定了三种不同的增量学习问题的概念,并给出了HDT的增量学习和构造性归纳算法。实验结果表明,HDT及其增量学习、构造性归纳算法都具有很好的性能。此外,还成功地将HDT应用于情报软件故障诊断。

关键词:神经计算,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快速学习,规则抽取,集成,容错神经网络,混合学习,增量学习,构造性归纳,决策树,知识获取,数据挖掘,遗传算法,进化计算,断路故障,人脸识别,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岩性识别,故障诊断

ContributiotoSeveralIuesofNeuralComputing

Neuralcomputinganditsalicatiohavealreadycomeintomanydisciplinesandachievedplentifulfruitsindiversifiedfields,includingsignalproceing,intelligentcontrolling,patternrecognition,machinevision,nonlinearoptimization,automatictargetidentification,knowledgeproceing,remoteseing,etc.Ithasbecomenotonlythetastesofscientistsbutalsotheinterestsofgovernmentsandforces.Thegovernmentsandindustrialcommunitiesofmanycountries/regioaresokeenonneuralcomputingtechniquesthattheyhaveinvestedalargeamountofmoneyoncorreondingresearch.Thereforetheprogreofneuralcomputingwillnotonlypromote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butalsoinfluencethenationalpowers.

Inthisdiertation,5problemsstandinginneedofsolutioareinvestigated,whichincludesexpeditingthelearningeedofneuralnetworks,improvingthecompreheibilityofneuralnetworks,designingengineeringneuralcomputingmethodsthatareeasytouse,simulatingbiologicalneuralsystemsmorebetterthanever,andcombiningneuralcomputingwithtraditional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iques.Themaincontributioofthisdiertationaresummarizedasfollows:

Firstly,afastneuralclaifiernamedFACandafastneuralregreionestimatornamedFANREareproposed.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osetwoalgorithmsthathavefastlearningabilityandstronggeneralizationabilityreectivelyoutperformsomeprevailingneuralclaificationalgorithmsandneuralregreionestimationalgorithmsatpresent.Besides,FACissuccefullyaliedinlithologyidentificationofoilexploration.

Secondly,aneuralnetworkruleextractionalgorithmnamedSTAREisproposed.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STAREcanextractaccurateandcompactsymbolicrulesthathavehighfidelity,sothatthecompreheibilityoftrainedneuralnetworksareimproved.Additionally,aneuralcomputingbasedclaificationrulemi ningframeworknamedNEUCRUMisproposedandsuccefullyaliedtotyphoonforecastingdomain.

Thirdly,ageneticalgorithmbasedselectiveneuralnetworkeemblearoachnamedGASENisproposed.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GASENoutperformspopulareemblearoachesatpresent.Then,aviewecificeemblearoachnamedVSisdevelopedtoalyneuralnetworkeembletoviewinvariantfacerecognition,whichhastheabilityofperforminghighqualityrecognitionwithoutviewpre-estimation.Moreover,bothanoveloutput-combiningmethodandauniquetwo-layer-eemblearchitecturearedesigned,sothatneuralnetworkeembleisembeddedinthelungcancerearlystagediagnosissystemLCDStoperformlungcancercellidentification,whichgreatlylowerstherateofmiedidentificationoflungcancercells.

Fourthly,ageneticalgorithmbasedaroachnamedEFANETthatevolvesfault-tolerantneuralnetworksforsingle-nodeopenfaultisproposed.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EFANETcanevolveneuralnetworkswithbothrobustfault-tolerantabilityandstronggeneralizationabilitywhilekeepingtheindependenceamongnetworktopology,trainingalgorithm,andfault-tolerantproceing.Besides,athree-phrasearoachnamedT3isproposedformulti-nodeopenfault,whichhasbeenaliedtoFAC.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3cantradeoffthefault-tolerantabilityandstructuralcomplexityoftheneuralnetwork.

第5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1选择发展什么类型的证券经纪业务?

国外证券经纪业务的类型化十分明显。一是交易方式上的差别,是网上交易还是现场交易。二是服务质量上的差异,是只提供交易手段,还是附加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三是经纪业务种类上的差异,是提供单一的证券经纪服务,还是提供综合理财业务。每一类券商(投资银行)重点发展一类到两类经纪业务,占据优势,形成特色和品牌,不可能在所有类型上都占尽优势。

近年来,国内券商甚至每家营业部都在努力寻求差异化服务,也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最终结果的差异不大,效果不明显。一些营业部为追求硬件上的差异进行了过大的投资,反而套了进去。核心原因是在固定佣金制下,差异化服务没有和差别化佣金结合起来,这样无论对券商还是对客户,驱动性都不强。

目前的证券经纪业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大券商提供的,将现场交易和非现场交易结合起来,同时附加咨询服务;第二类是网络经纪商(新型券商)提供的以网络交易为核心的非现场交易经纪业务;第三类是中小券商或落后地区营业部提供的以现场交易为核心的低附加值经纪业务。这三类跟西方相比都有很大差异。如国内大券商都想跟美林靠拢,在经纪业务中以优质咨询取得优势。但是美林提供的是综合理财咨询和服务,国内券商只能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两者的附加值有很大区别。综合理财业务的开展要与金融混业化结合在一起,目前国内做不到。国外的网络经纪商主要提供互联网式经纪交易服务;国内互联网交易比重低,电话委托等其他通信手段实现的交易比重大。国内网络经纪商也不想发展成单纯的互联网交易商,而想发展成集各种非现场交易手段于一身的服务中心。部分中小券商、落后地区或中小城市营业部,既没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也没有技术条件扩展非现场交易,适合当地市场状况的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现场交易。这三类证券经纪业务,在特定市场环境下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短期内很难说孰优孰劣。

目前对券商来说,一要准确定位,二要采取行动。现在不在于你标榜如何定位,而在于你为这种定位实际做了什么。你怎样把自己跟别人区别开来。大券商都声称要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咨询服务,有的声称要提供综合理财服务,要推行经纪人战略。但是在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如何改革对营业部的咨询服务模式,如何将经纪人制度和研究咨询平台结合起来等方面并没有实质性举措。目前还很难看出大券商与中小券商有什么本质区别。网络经纪商在如何以非现场交易替代现场交易的同时又不降低服务质量,如何将各种通信手段有机配合起来,如何提供有效的非现场交易咨询服务等方面,也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很多网络经纪商仍然停留在对大好形势和美好前程的展望上。中小券商和落后地区营业部,在如何充分利用区域垄断优势,如何提供地方性特色化服务,如何利用采购的咨询产品对客户提供服务,如何在以现场交易为主、中小散户为主的市场环境下有效控制成本等方面,也没有实质性举措。

准确定位是为了取得某方面的竞争优势:或成本优势、或技术优势、或咨询优势。什么优势都没有,那就只能被淘汰。

2如何形成以客户资源开发和管理为核心的业务流程?

实施浮动佣金制后,营业部有一点变化很明显,大家都认识到争夺和占有客户资源最重要。争夺的目标不再是中小散户,而是大客户特别是机构客户。有的营业部适应不了这种变革,不但增量客户来不了,存量客户也被挖走。这意味着营业部的核心职能变了,由经纪业务的经营场所,转变为客户资源开发、服务和管理中心。过去营业部的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都是按照经纪业务的流水线来确定的,柜台、财务和电脑是核心岗位,现在要转变为客户开发和管理中心,就必须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改造的首要环节是员工思想观念的改造,要在员工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客户为中心,这类口号并不新鲜,但是要真正转变为员工的工作理念,时时刻刻体现在各项具体业务中,就并不那么容易了。长期以来,营业部员工都是以经纪业务链条中的某项业务为中心,业务流程和岗位划分得相当细。一个员工只要做好岗位业务就符合要求了。对员工来说,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至于本职工作以外的客户资源开发和维护,那就与己无干了。客户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一项弹性极大的工作,很难标准化,员工必须时时刻刻盯住客户、关注客户、主动了解需求并及时调整工作。目前之所以普遍采取经纪人来承担这项工作,就在于这项工作有很大的弹性。转以客户为中心,还要牵涉到以什么样的客户为中心。客户的种类多种多样,必须要根据客户对经营的贡献度,以及客户类型提供差别。服务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要优化配置。

以客户为中心,还要关注以客户的什么方面为中心。营业部的客户是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客户,客户的最终目的是资产保值和增值。这是客户的核心需求。一切服务必须以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核心。一些营业部将大量资金用在硬件设备上,有的过多关注对客户的生活服务。这虽然也是以客户为中心,但是服务的重点抓偏了。

要进行营业部业务流程再造必须要理清新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营业部新的业务流程起码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层面是最前端的市场营销和客户开发工作,核心职能是引来增量客户。这是直接面对市场、争夺客户资源的工作,是营业部能否取胜的关键;第二层面是对客户资源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核心任务是对存量客户的服务,这是业务流程中的核心环节;第三层面是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和咨询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系统的总体维护需要依靠总公司和有关职能部门,但是营业部要做好衔接工作。这个层面工作的核心职能是为经纪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工作平台;第四层面是经纪业务的具体操作环节。这是传统层面的工作,要尽量压缩。四个层面的工作流程要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资源开发和管理业务流程。

为适应业务流程再造,营业部要进行人员的重新配置。这点难度最大。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营业部原有人员要进行重新配置,大量从事具体业务的员工要转变成客户开发和服务人员。这种转变对很多员工来说是脱胎换骨式的。部分员工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将最终被淘汰。

业务流程再造是营业部职能转变的关键。没有业务流程的再造,一切其他改革的制度构架就不存在。业务流程再造一定要和人员观念更新以及岗位职能调整结合在一起,否则一切流程再造都只能流于形式。

3如何合理使用定价策略?

实行浮动佣金制,意味着经纪业务的价格放开。只要放开了价格,定价就必然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打不打价格战都只是相对的。长期以来,营业部习惯于固定佣金制度,现在被授予定价权,反倒不知道该怎样使用了。在定价策略的制定上总体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根据营销目标,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吸纳增量客户和维护存量客户所运用的定价策略应有所区别。

第二,要根据营业部所处的市场环境实行不同的定价策略。市场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区域经济和文化特征所决定的投资者素质和行为特征;二是区域内市场竞争的状况。不同市场环境下,营业部交易量、收入和成本总额、收入结构、成本结构、客户结构差别很大,必须针对区域市场竞争格局和投资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实行差别定价。例如,一些中小城镇就那么一两家营业部,或独家垄断,或寡头垄断,价格竞争不那么激烈,定价就可以适度高一些。

第三,要对附加服务的质量实行差别定价。浮动佣金制实施以后,咨询业务和经纪业务分离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单纯的经纪业务收费和咨询服务业务的收费要区别开来。从发展趋势看,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将逐步转化各种费用收入。佣金收入受市场交投活跃程度影响太大,收入极不稳定。美国证券公司都强调经纪业务以费用收入为主,包括股票投资咨询费用、综合理财费用等。我们也要开始将佣金和费用分开,不要打包在一起,要让客户养成享受服务必须要付费的习惯。

第四,要根据交易额度和交易量实行差别定价。大宗交易和小额交易,机构和散户应该区别开来。还可以实行交易量积分制,对达到一定交易量的客户给予对应的佣金优惠。

4如何选择合适的经纪人制度?

营业部为什么要实行经纪人制度?因为经纪人制度是适应客户资源最大化经营目标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营业部的职能要转变为客户资源服务和管理中心,就必须要实行经纪人制度。各家券商对经纪人模式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是落到实处的东西并不多。一些营业部对经纪人制度的效果表示怀疑,总觉得现在这种方式还能维持,用不着进行伤筋动骨式的改革。当然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全面实行经纪人制度,必然要进行大范围的人事调整,很大一部分现职人员要转变成不吃皇粮的经纪人。营业部现有的员工在营业部的发展和建设上立有功劳,在业务上并无差错。人员大范围调整,在工作和感情上总难过得去。

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应该在营业部现职人员分流和改造的基础上,再吸纳部分优质人才来解决。关键是要做好现职人员的调整工作,并根据调整后的队伍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新人。老员工的利益要考虑,能改造的尽量改造。当然肯定会有部分员工在素质、能力和观念上难以适应转变,被淘汰。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分配制度是经纪人制度的核心。经纪人所从事的是一项弹性极大的工作,靠日常的考核难以解决问题,必须要在分配制度上下工夫,做到激励机制最大化。一些公司在经纪人制度上作了很好的设计,但是在分配制度上改革不彻底。这只能使这种制度有形无神,难以发挥作用。分配上突破难原因有二:一是大部分经纪人由原营业部员工转化而来,怕担风险,总希望固定收入部分大一些,弹性收入部分小一些。二是部分券商担心客户资源和经纪人收入挂钩太密切,经纪人收入差距太大,部分经纪人收入会太高。经纪人制度的效应就是要使一部分经纪人能通过其发掘客户资源的非凡才能而富裕起来,这才能形成示范效应,提高经纪人在公司中的地位,体现这个职业的魅力。

对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经纪人工作,目前不宜带有色眼镜去看问题。很多营业部大量充实应届大学生和研究生,这种思路未必正确。经纪人所从事的是客户关系的管理工作,重在开发、掌握和维持客户资源。不管你过去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在这方面有能力,又具有起码的咨询服务能力,就可以从事这项业务。经纪人的学历层次未必越高越好。谁拥有客户资源,谁就能当经纪人。这虽然有片面之处,但在经纪人发展初期,这种理念还是值得提倡的。

证券经纪人是一个新兴行当,跟国内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历程的保险和房产经纪人差别还很大。因此,对证券经纪人进行培训十分重要。目前券商虽然也重视对经纪人的培训,但是在培训思路上有问题,把培训定位为证券分析师的要求,并把培训中心放在如何提高经纪人的证券分析能力上。经纪人当然应该具备基本的证券分析能力,但是其核心职责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咨询产品进行客户营销和服务。经纪人的培训重点应该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客户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二是如何利用研究部门提供的咨询平台,结合自己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顾问式咨询服务,将咨询平台上共性化的咨询产品,转化为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5如何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营业部职能转型的需要,也是推行经纪人战略的需要。营业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按照客户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业务流程来构造的技术支持系统。目前大券商都热衷于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但是对于应该开发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分歧很大。

首先,这个系统应该能满足经纪人层次的需求,作为一个经纪人的工作平台,具有客户资源基础管理的职能。经纪人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客户的各项信息资料进行查询和检索的功能,建立起客户与经纪人交流的直通道。经纪人在了解客户需求、行为特征、偏好等的基础上,利用这个系统可以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其次,这个系统应该能满足营业部经营管理层次的需求。营业部可以根据客户的资料和交易数据,按照资产、交易和对佣金的贡献率等指标进行合理分类,并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帮助营业部找到核心客户,调整营销策略。通过这个系统,营业部还能对经营成本和收益进行预算管理,并可设置多样化的佣金收取标准,自动完成计算各种情况下的佣金收入。再次,能在这个系统中嵌入咨询平台。经纪人制度的实施必须要咨询平台作为后台支撑。既然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应该将咨询平台嵌入进去。经纪人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追踪客户需求,分辨客户的行为特征,再根据咨询平台提供的咨询信息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客户如何使用咨询产品进行必要的指导。

另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应该成为对经纪人工作的监管和管理平台。经纪人的工作业绩体现在所提供咨询服务的实际效果和客户资源开发上,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反映出经纪人的工作绩效,并加以监督、提醒和指导。

必须明确的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系统,而且是一个管理系统,一套管理理念。软件系统只是其技术载体,其核心是营业部在理念上的转变和业务流程的再造。没有理念的转变,光开发一个系统没有用。

6如何对营业部提供咨询服务?

实施浮动佣金制以后,各家券商都强调要加强对营业部的咨询服务,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竞争策略上,大券商都在打咨询牌,以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作为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但是都没能打出像样的牌。对营业部提供咨询服务,这项工作国内券商和投资咨询机构早就在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模式。问题的关键点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证券公司研究机构原有的咨询产品,主要是针对机构客户设计的基本面研究产品,与客户操作需求脱节,层次太高。一些研究机构也有对营业部的咨询服务部门,提供的是市场盘面分析产品,与基本面产品脱节,层次又太低。

第二,随着营业部核心职能的转变和普遍推行经纪人制度,对营业部的咨询服务方式要作新的探索。过去是研究机构直接面对客户做咨询,现在要转化为首先为经纪人提供一个咨询平台(随着业务的深化,这个咨询平台可以逐步转化为针对客户的新产品设计平台),再由经纪人利用咨询平台对客户做咨询。

第三,对营业部的咨询服务要分层次进行。目前起码要分成对经纪人、一般客户和机构客户三个层次。要根据三个层次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咨询产品和服务方式。

第四,要解决对营业部提供咨询服务的传输渠道问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网络传播。这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咨询方式。网络传播速度快,容量大,能将咨询产品、分析系统和数据服务结合起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还能逐步实现双向互动式咨询;并能将网上交易和网上咨询结合起来,这是证券咨询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电话咨询。电话咨询形式简单,成本低,传输速度快,能够实现互动交流,在电话委托交易方式所占比重较大的市场环境下很有发展前景。三是内部电视咨询。电视咨询覆盖面广,形式活泼多样,能将图、文、声和咨询人员的表情结合起来,是一种符合现代人接受习惯的咨询方式。在对中小投资者进行面上咨询时,是一种有效方式。四是嵌入行情显示系统,如嵌入钱龙和分析家系统等。这种方式便于客户在盯盘时随时获得咨询信息。各种传输渠道都有特定优势,必须根据咨询产品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有机搭配。

第五,要提高经纪人利用咨询产品对客户服务的能力。现在各家券商的研究部门都为营业部设计了一些咨询产品,但是真正发挥效用的部分不多。核心原因是经纪人缺乏消化咨询产品并转化为对客户服务的能力。一些经纪人把能得到的咨询产品一股脑传给客户,造成了咨询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经纪人必须要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客户在投资策略上的需求;二是十分了解自己可以掌握的咨询产品。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咨询产品,并经常对客户加以提示。这样共性化的咨询产品,通过经纪人的转化,就变成了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如果最后一个环节没有解决好,对营业部提供咨询的产品再多也难以发挥实效。

7如何有效降低营业部的经营成本?成本竞争和价格竞争是对应的。价格竞争的结果是佣金的普遍下调,成本必然要降下来。过去,不成熟市场的高换手率和固定佣金制,支撑了营业部进行过度投资,经纪业务运行成本太高。现在营业部一方面要争夺客户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谁能有效控制成本,谁就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在降低成本上有下面几点值得关注:第一,要将降低成本跟业务流程的再造结合起来,不能只是简单地补补漏洞,减少几项支出就了事。成本控制和业务运作模式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降低成本的关键是提高支出的效用性。第二,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不能采取简单的裁人或减薪的方法,关键是通过实施经纪人制度,将大部分二线人员变成一线人员;同时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让大部分员工收入跟客户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分配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适度清理过去为客户提供的不切实际的、与证券投资没有实质意义的生活。第四,要将在过去价格战中对客户提供的各种实物性补贴,转变为明补,体现在佣金定价中。第五,营业部固定成本特别是场地费,一时间难以降下来,要通过科学测算散户大厅、中户室和大户室等各类场地支出对利润的贡献度,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场地功能进行调整。

8如何将现场和非现场交易的优势结合起来?

佣金自由化为网络经纪商带来了发展契机,大券商也在加速推进非现场交易的发展。

互联网交易尽管具有很多优势,但是目前最得到券商重视的是包含互联网交易在内的非现场交易,而不是单纯的互联网交易。非现场交易是利用各种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证券交易方式的复合交易方式,包括互联网、电话、手机炒股、营业部远程终端等形式,其中电话委托所占比重最大。非现场交易发展的核心思路是,替代营业部的现场交易而又不降低服务标准。一些券商已经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非现场交易对有形网点的依赖性仍然很大。互联网交易基本可以脱离营业部,但由于受到我国互联网本身发展的限制,普及率还很低。电话委托、远程服务站这类非现场交易方式,对有形网点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尽管一些券商也在设法解决跨区域电话委托中长途电话费用过高的问题,但是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在开户方式上,完全依靠互联网实现自动开户还难以做到。很多网络经纪商是通过与银行合作的方式,由银行代客户开设帐户。

根据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交易方式来划分,目前的券商基本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以现场交易为主的中小券商;一类是以非现场交易为主的网络经纪商(或称新型券商);一类是强调现场和非现场同步发展的大券商。从发展趋势看,强调现场交易和非现场交易同步发展,实现现场交易和非现场交易功能互补的经纪业务仍然是经纪业务的主流方式。美国多年的竞争过程及结果表明,采用实体加网络形式的交易商,无论在市场占有、资产总额和交易量上,都较单纯的网上券商占有优势,当然也超过纯粹的实体交易商。其中,发展网上交易较成功的美国嘉信理财也是同时以店面、电话、WEB向投资者提供服务的。

现在国内大券商都建立了网上交易中心(电子商务部),快速推进网上交易,但是在与营业部的配合上还存在问题。大部分券商将网上交易跟营业部交易在业务上、客户开发上、服务上以及在客户资源管理上分割开来,各行其是,甚至形成了同一家券商的网上交易中心和营业部相互争夺客户资源的现象。

第6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支持力评价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本文讨论了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建立了支持力评价的指数模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经济支持力进行了评价。

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支持和带动作用〕研究区域创新系统是否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与区域经济系统相协调,是否能够很好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其支持程度如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使川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指数,对东部10省市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进行评价,据此分析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对山东经济的支持力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经济支持力的内涵

区域创新系统在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指区域创新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适应、协调和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因此,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定义为: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适应、协调程度,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引领能力_区域创新系统的支持力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要反映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规模,以体现区域创新系统发展与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第二,要反映区域创新系统在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体现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支持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土述支持力的定义和其两方面含义,建立指标体系,应包括规模指标和贡献指标

其中,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规模用两类指标来衡量,一类指标是描述区域创新系统发展规模的大小,采用科技活动人员数和科技经费支出额;’另一类是描述区域创新系统规模的发展速度,采用科技活动少、员增长率、科技经费支出额增长率

区域创新系统的贡献指标也用两类指标来衡量,一类指标是描述区域创新系统贡献的大小,采用论文、专著、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产值两个指标2其中,论文、专著、专利数量指标采用论文、专著、专利指数来表达,指数计算方法是:结合科技司科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实际情况,本文采用论文:专著:专利二1:4:5,最后将三部分汇成指数,称为论文、专著、专利指数另一类是描述区域创新系统贡献的发展速度,采用论文、专著、专利数量增长率和新产品产值增长率两个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三、支持力指数评价模型

本文以上述支持力的定义和指标体系为基础,给出新的指标,即规模指数、贡献指数和支持力指数,分别描述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规模、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支持力度

1.单指标指数计算模型

令X表示规模指标,Y}表示贡献指标,其中;.l分别表示规模指标和贡献指标选取的个数令X表示被评价的省市第i项规模指标的均值,令牲表}Js被评价的省市第J项贡献指标的均值

定义规模指标单指标指数和贡献指标单指标指数肠。分别为:

其中.i=1,2,3,4;j=1,2,3,4;m=1,2,11,10,n‘代表被评价的省市:s;‑为m省(市)第!个规模指标t-‑的指数;!h为贡献指标S}‑的指数

2.规模指数计算模型

区域创新系统的规模指标指数Y,定义为4个规模指标指数的加权平均综合指数设各规模指标指数的权重分别为1,(i=1,2,3,4),则区域创新系统规模指数计算模型为:

3.贡献指数计算模型

(2)与规模指数计算模型同理,区域创新系统的贡献指数模型形式为:

式中:,为区域创新系统贡献指数;气,j=1,2,3,4分别为经济贡献指标指数的权重

4.支持力指数模型

支持力指数是规模指数与贡献指数的综合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支持力的定义可以看出,规模指数与贡献指数是支持力指数中两个不可替代的因素,任何一个因素的低水平,都会导致支持力的低水平。因此,支持力指数不适合用规模指数和贡献指数的加权平均综合来构造’

变权综合原理是因素空间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原理不仅可以反映综合决策与评价中诸要素在重要程度上的区别,同时也可以反映诸要素之间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的具体解释是:即使是最不重要的要素,只要其评价值为0,则总体评价为0为表达支持力指数中规模指数与贡献指数的不可替代性,下面给出支持力的变权综合指数模型:

式中:S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支持力指数;w,指数Y和贡献指数,的常权权重值limS=0,正适合不可替代性的要求显然,,w:分别为规模limS=0以及I训此外,从上述模型中可以看出,当某一指标特别大时,其变权会变得较小,从而避免了由于某一指标值很大而使总体评价过程过高“

上式就是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国民经济的支持力指数模型。本文采用上述模型对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国民经济的支持力进行测度,能准确地反映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科技、经济支持的程度和贡献

四、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支持力的评价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本文采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提出的将内地划分为“四大板块经济区”的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综合经济区。其中,东部板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不一东、海南为一r能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与比较,而东部版块的10个省市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区位特征相似的特点,因此本文采用东部10省市的相关数据,评价这些省市的区域创新系统对该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年度指标数值采用2005年的数据,增长率指标数值根据2004年、2005年的数据计算得到,具体数据如表2

(1)按照(1)式计算单指标指数

(2)按照(2)式计算规模指数值其中,权重的取值,根据专家的意见,科技活动人员、利一技经费支出额、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科技经费支出额增长率等指标的权重分别取0.3,0.3,0.2,0.2a

(3)按照(3)式计算贡献指数其中,权重的取值,根据专家意见,论文专著专利指数、新产品产值、论文专著专利数量增长率、新产品产值增长率等指标的取值分别取0.2,0.4,0.1,0.3。

(4)按照(4)式计算区域创新系统支持力指数。其中,权重的取值,根据专家意见,取0.4,取0.6。

五、结论

从以上测度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对山东经济的支持力指数为0.9800,在东部地区排名第5位。

第7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序言

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促使企业全面走向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资金和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中的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每种风险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然而,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产生企业的财务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务危机加剧到企业无以承受的极限时,全面危机将会随之爆发。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企业外部条件会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内部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也会促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为此就必需选择恰当的财务指标,建立合理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及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但具体地看,却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时,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事实上破产。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主营业务量持续负增长,市场销售黯淡,盈利能力差,存在数额巨大的未弥补亏损。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并常常伴有资金流量萎缩的情况,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被压缩或拖欠,且这种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情况处于长期的持续状态,其应履行的偿债义务受到阻碍。

4、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人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而不得不宣告破产。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财务危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即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

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

3、多样性。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

2、企业丧失筹资能力

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或者无筹资能力),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3、企业现金流量不佳

合理的现金流量,是维持企业在一个适当的资本和财务结构下经营及运作的需要,也是维持企业在较强的流动性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有时一个盈利不错的企业也会走向破产。一个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结构和支付能力等方面。

4、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5、企业负债结构和企业资产占用期限搭配(即筹资政策)不合理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解析

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其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寻,因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含义

财务预警体系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指标设计原则

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体系时,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一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即预警指标必须与企业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判断做到真实可靠。

2、全面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全面、系统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设计的指标能够充分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到预警指标不重复、不遗漏。

3、动态性原则。即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确保预警的时效性。

4、可行性原则。即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预警的信号要明确,判断要简单,不应把指标设计得于复杂,缺乏实用性。此外,还必须保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程序

企业财务预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逻辑分析过程,即应用因果分析法,从结果出发寻找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再分析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结果—警情及影响程度大小。财务预警遵循的逻辑过程即预警系统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依次是:

1、确定警情。确定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标的预测景气信号来反映。

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另一类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

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预警不能只停留在对警源的分析上,而应该作进一步的分析,即根据警兆分析来预报警情的程度。警兆根据可否直接表现为外部现象特征指标,分为景气警兆和动向警兆。

4、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中景气信号,可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警度,即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

5、处理警情。即当警情出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去处理,企业财务危机的警情处理十分重要,一个可操作的警情处理方法和路径能够较好的防范企业危机,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依据警情的大小和重要性分别对待,重要的警情必须报告高层管理人员。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监测作用。财务危机预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以及对企业运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活动与领域为监测对象。

2、识别与诊断作用。通过监测信息的分析,可确立企业经济活动中己发生的危机现象或将要发生的危机活动趋势。

3、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预防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记录,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建议,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回复到正常的运转轨道上。

4、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就是以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目的是要促使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企业财务失败的出现。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构

不可否认企业财务危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第8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手机媒体网络广告无线广告

近年来,中国的手机网民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据CNNIC的调查数据,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移动网络、手机终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eq\o\ac(,1)1。2009年中国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从受众上大大地为手机媒体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手机网民从出现发展到现在的2.33亿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也从侧面表明了手机媒体广告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一、手机媒体广告目前的发展状况

手机媒体广告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铃音等为传播形式,以短信、彩信、wap、飞信、语音、小区广播、流媒体等业务为传播载体,向手机终端用户传递广告信息。2009年,全球预计大约有15亿手机用户将收到移动广告,中国和远东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2012年这一地区的移动广告收入将从4.14亿美元增长到21亿美元eq\o\ac(,2)2。从手机媒体广告的形式上看,手机媒体广告的主要形式有短信广告、彩信广告、彩铃广告、游戏广告和wap广告等几种。总体来说,手机媒体广告还都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但也由于他们出现的时间不同,发展到现在也以不同的成熟程度存在着。短信、彩信和彩铃广告出现相对较早,虽然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但相对于游戏广告和wap广告等广告形式而言,是比较成熟的。游戏广告和wap广告等形式,是手机媒体广告的新生力量,虽然发展还不成熟,但是却有着很大的潜力。特别是wap广告,随着3G时代的到来,相信wap广告将会在手机媒体广告中,甚至是在所有的广告媒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将网络广告应用于手机媒体

自从手机媒体具有了wap功能,使手机上网成为可能后,手机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话通信工具,它还承载着移动网络的功能。手机广告实质上是网络广告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具有传播覆盖面广、互动性强、针对性高、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实时、灵活、成本低、用户主导性强等特点eq\o\ac(,3)3。

(一)短信、彩信广告是邮件广告的延伸

短信、彩信广告是一种与网络邮件广告极为相似的一种广告形式,是通过收集或购买手机号码而取得受众,向其广告信息的行为。如果将手机媒体的短信、彩信广告与网络媒体的邮件广告相比较,可以将短信、彩信广告看作是网络邮件广告的延伸。

与网络邮件广告相比,短信、彩信广告更具有优势。短信、彩信广告具有及时性和稳定性。手机媒体是一种24小时在线的媒体,而网络邮件一般不会那么长时间的在线时间。从这方面讲,手机短信或彩信广告更加及时。此外,邮件中也存在着大量激活邮箱却又长久不登陆的现象。邮箱大多是免费的,人们可以经常更换自己的邮箱,这并不费劲。而手机一般较少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不会经常更换自己的手机号码。因此,手机比起邮件也更具有稳定性。

短信、彩信广告将网络邮件广告延伸到手机媒体上,让广告更具有了及时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到达率方面也得到了提高。短信是电信级服务,因而可以确保短信广告几乎100%的到达率,而且是直达受众,不会有信息干扰。所有人收到短信都会看,是100%的强制阅读eq\o\ac(,4)4。因此,短信、彩信广告作为邮件广告的延伸,更好地发挥着邮件广告的功效,让手机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将网页广告应用于wap网站

目前,wap广告还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主要还是以文字链接式广告为主。在wap广告,很少用到图片、动画等形式。随着无线上网费用的降低,wap用户将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互联网上的广告形式自然也就会更多地出现在“简易移动PC”手机的屏幕上eq\o\ac(,5)5。手机媒体出现网络广告已是一种趋势。随着手机媒体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网络广告形式出现在手机媒体上,也可能会有更多的更多的新的广告形式出现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广告之中。

虽然网络广告出现于手机媒体是一种趋势,但手机媒体的一些特性决定了手机媒体广告与网络网页广告要有所不同,而不能照搬网络广告的形式。由于手机屏幕小,整个wap网站的页面的内容也是比较精简的。为了方便用户的阅读,一个wap页面往往不会出现太多的内容。如果出现了过多的或过于明显的广告而影响用户阅读,无疑是会引起用户反感的。广告商当然不应该让用户反感,但手机媒体这样一个好的广告平台,自然也不应该浪费掉。因此,在wap网页中探索恰当的广告形式成为一种必然。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网络网页广告的形式,试将网页广告用于手机媒体的wap网页之中。

1.横幅,让页面更美观

在网络网页中,横幅是很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这种横跨整个页面的广告形式,在网页广告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广告效果也很不错。目前,在wap网页中,似乎还没有出现过横幅广告。而这种在网络广告中实践多年的成功的广告形式,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wap网页中。将横幅广告与屏幕不大的手机媒体结合,不但可以发挥广告的作用,还能对wap页面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将横幅广告应用于手机媒体,能发挥以下功能:

(1)有效的广告功能。横幅广告所占的面积很大,而且位置也在比较明显的地方,这使得广告的曝光率大为提高。特别是在手机媒体中,横幅所占的位置相对而言更加显眼,这对于用户注意到这个广告作用显著。因此,横幅广告能很好地发挥广告的功能,是一种很好的wap广告形式。

(2)美化wap页面的功能。横幅广告让wap页面不再单调,给近乎全文字的wap页面有了色彩。虽然说可能会有用户会对广告有抵触心理,但是作为美化页面的横幅,则能让用户减少这种抵触心理。用户更注重的是美的感受,而不会因为横幅广告是广告就出现着抵触心理。

(3)可作为分割wap页面内容的标志。横幅作为一种可以横跨整个页面的广告形式,使得竖向的内容出现中断。因此,当一个页面中出现两种不同主题的内容时,可以用一个横幅广告划分开。比方说当正文在一个页面的部分显示完后,在正文下面往往有一些相关主题的链接。而在这二部分之间,则可以插入一个横幅广告作为划分。

2.弹出式广告,就是要让你看见

弹出式广告,是在用户打开网页时硬性地弹出广告,吸引用户的注意,以达到广告的效果。这种弹出式的广告,因为是硬性地弹出,用户没有选择的余地,到达率相对较高。而且,如果将这种广告形式应用到手机网页中,所弹出的广告所占的屏幕比例也比较大,更让用户无法错过广告的内容。由于手机屏幕较小,弹出式的广告一旦出现就会占用屏幕的大部分位置,让用户无法浏览想要浏览的wap页面。这种弹出式的广告很容易让人反感,一旦让用户反感,就算是到达率高,广告效果也得要打折扣了。

弹出式广告为了能吸引人而不太单调,一般会使用动画等形式。而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动画等形式的广告所用的流量可能会比打开wap网页所用的流量更多。这也就意味着,用户花在不愿意看到的广告上的流量比想要看到的网页内容的流量还要多。而在目前的手机网络收费来看,用户得要花很大一部分上网费用在广告上。这对于用户而言自然是很不公平的,因此,想要真的成功运用手机弹出式广告,要么减少弹出式广告的流量大小,要么将这部分费用转移到广告商或其它地方。

3.按钮广告——轻轻一按,了解更多

按钮广告属于链接式广告的一种,但比起文字链接广告,按钮广告要显得更精致和美观。按钮广告通过一个小小的按钮式的图片或者动画,先吸引住受众,让受众自主点击了解更多的广告信息。手机媒体是一个小屏幕的媒体,按钮广告中的这个“按钮”也应该小巧,不宜占用过多的屏幕空间,否则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因此,按钮广告的按钮要美观、有创意,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并进行点击。按钮广告一般放在相关主题内容的旁边,让用户在浏览相关主题内容时看到这个广告,并决定是否需要对广告进行点击。用户点击后,将会转入到由广告商设定的其它类型的广告或者具有更多产品信息的网页。只有当用户点击按钮广告并注意到了链接的信息,按钮广告的任务才算完成了。

三、网络广告应用于手机媒体可能遇到的问题

手机媒体的无线网络与电脑网络之间毕竟存在着不同,将网络广告发展模式应用于手机媒体广告,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将网络广告模式应用于手机媒体,我们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

(一)手机上网GPRS流量问题。

手机媒体出现广告使得用户GPRS流量增加,这部分流量费用该由谁来承担。中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达2.33亿,但大部分都还是使用限GPRS流量的包月套餐,使用不限流量的用户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如果在手机媒体中出现了如同网络中的广告规模,无疑会额外增加了用户的流量费用。那么,关于GPRS流量费用由谁来承担,这就成了一个问题。要解决GPRS流量费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是对GPRS流量资费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是给予用户其实方面的优惠作为补偿,比如送话费等。

(二)手机屏幕过小的问题

手机能具有移动网络的功能,是因为它够小够方便。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二面性的,手机的体积小很方便,但同时手机的屏幕也很小。手机屏幕小的特点,使得手机页面所承载的信息量也就相对较少。因此,无论是对于wap网页的信息还是WAP的广告信息,都是不利的。在手机屏幕中,就算是将一个互联网中一个页面的内容放到wap网页中,其信息量也是很大的,如果再加上广告信息,信息量就更大了。这么大的信息量放到手机的屏幕中,这对用户的阅读是一个挑战。当用户阅读信息出现障碍时,广告信息的到达也将会有更大的障碍。

要解决手机屏幕过小这个问题,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1)将手机的屏幕适当地放大。

在生产手机时,可以适当地将手机的屏幕做的更大。现在已有一些手机在想方设法地把手机的屏幕做的更大。如诺基亚5230,为了让手机的屏幕更大,把键盘做成触屏,从而把键盘的空间也让给了屏幕空间。这使得它的屏幕比一般手机的屏幕要大很多。通过放大手机的屏幕让wap页面能容纳更多的信息,这是适应手机网络发展的。

(2)合理安排wap页面的信息内容。

为了让wap页面能容纳更多的信息,合理安排页面信息内容是很必要的。合理安排页面信息内容,一方面可以让页面容纳更多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让信息更清晰地展现出来。无论是对广告商还是对用户,合理安排页面信息都是有利的。广告信息通过合理安排的页面能更好地传达其广告信息,而用户也能更好地获取对他有用的信息。

四、结语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有着比互联网更为方便的无线网络,其发展前景是很大的。在手机媒体广告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借鉴网络广告的发展经验,可以让手机媒体广告少走弯路,更好地发挥手机媒体的优势,更快地让手机媒体广告得到发展。

注释:

①CNNIC2010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杨斌:开创信息传播新时代——探讨3G时代手机媒体广告业务发展之道:人民邮电报2009年1月21日

③匡文波:手机广告峥嵘亮剑,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08月:152—153

第9篇:体验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世界经济全球化策略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近两千年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四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其中第四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四次全球化浪潮具有新的特点。首先,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其次,国际资本流动出现重大变化。19世纪世界最大经济体英国拥有经常项目盈余并对外输出资本,而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出现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并从新兴市场经济体输入大量资金。再次,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过程布局达到了新水平,以降低经营成本。最后,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劳动力全球一体化水平提高。发达国家通过进口最终产品、将中间产品的生产外包到境外以及吸收外来移民等,利用这些不断增长的全球劳动力供应。劳动力的日益全球化提高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劳动力报酬。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我国带来风险甚至灾难,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主要有: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和资本外投的机会。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吸引外资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第二,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的产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改造,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有些跨国公司的发展甚为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竞争。

第四,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经济全球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我国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的减弱和保护市场能力下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挑战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

第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更多承受非公平待遇。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下,发达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的程度远远大于我国。它们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以跨国公司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施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不公平分配,致使南北差距继续拉大。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利益,有的还是在我国缺席的时候制定的。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从而使我国遭受不公平待遇和巨大损失。

第三,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看,发达国家收益远远大于我国。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直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资源配置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最大受益者。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这种不均衡的要素流动,使得发达国家和我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三、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和质变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及矛盾运动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一,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第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我国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我国的贸易条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