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

第1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招标机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99-02

1 前言

随着我国招投标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以及招投标领域的不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招标行业的发展。但随着近年来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招标机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寻求发展,除了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招标市场监管体系外,还需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招标服务水准和质量。然而,从现今大部分的招标机构来看,招标机构自身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单一、质量低下,尚未能满足招标人的需要。在此,本文就招标机构如何构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阐述,以期能促使招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使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服务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系统性

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是招标机构为有效开展招标服务质量管理所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的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管理职责、资源、过程和程序的组合体,是一个系统性、协调性的有机整体。

2.2 独特和唯一性

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由于其是提供与使用同步进行,无法像其他产品一样,在经过检验合格后才交付给客户,因此具有独特和唯一的特点。

2.3 动态性和持续受控性

客户在购买招标服务时,很难预先对其质量做出确定的判断。且由于招标服务工作内容的复杂多变,其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招标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态度、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这些都会使招标服务质量出现变化。因此,可以说,招标服务质量是一个动态且不断持续发生变化的过程。

2.4 预防性

由于招标服务质量的动态性和多变性,因此在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时,就应对有可能发生和出现的服务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5 全面和有效性

由于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既要满足招标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要满足客户(招标人)的要求,还要满足第三方认证(评标委员会、监督部门和最终用户)的要求,因此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是全面有效的。

3 构建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3.1 确定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

建立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招标需求。一般,招标活动的当事人主要是招标人、投标人和招标,其他利益相关方有评标委员会、监督部门和最终用户。招标机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认真识别客户要求,在明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对所有需求进行分析排序,以确定关键的质量特性。只有将客户及相关方的需求调查清楚,才能建立起实用的质量方针。

3.2 明确服务质量管理职责

首先,按照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应制定招标服务质量方针,其是整个招标机构总方针的核心部分,引导着招标机构的和谐健康发展。一般,服务质量方针应体现招标工作的特点、招标服务质量的目标、保证招标服务质量的措施、招标应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让客户满意的目标,以及持续改进招标服务的要求等内容。其次,应明确招标服务质量的活动过程,即为:接受客户委托招标准备(策划)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审核招标公告发售标书投标开标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推荐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合同商签与备案。同时,在质量的活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检查各个活动关键点的质量,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再次,应明确服务质量目标。在制定服务质量目标时,应考虑的因素有:运用招标文件审核、招标过程监督和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作为质量审核控制手段,实现监督部门和招标人的要求;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避免招标服务对象或相关招标管理监督部门的质疑或投诉;优化质量成本以达到所要求的服务业绩及水平;不断衡量招标服务要求、业绩,持续改进招标服务质量。此外,在明确了质量方针、活动及目标后,最高管理者还应分解质量职责和权限,如一线业务员的职责和权限、办公职员和财务人员等的职责与权限,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让客户满意。

3.3 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其是招标机构为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一个组织管理框架,其重点是将招标机构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层层展开成多级的职能,再转化分解到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明确其相互关系。一般,招标机构的组织机构主要表现在一线业务人员、业务部门领导以及管理者的职责权限及管理的层次等方面。

3.4 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人力、物资和信息是招标机构保证其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实现其质量目标的必备资源。

3.4.1 人力资源保证

由于人的素质是决定质量工作的关键,因此对人的管理就是资源管理的核心。首先,要确保招标服务质量的好坏,必须抓好提高招标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确保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外向、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公关能力,丰富的实际招标经验等,能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其次,为防止因知识或技能的不足而造成服务或质量体系的不合格,还应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来确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在培训工程中,可采取招标过程中面对面培训、模拟招标现场进行培训、业务部门内部在岗培训、针对不同招标实例的研讨、组织不同岗位的培训班等不同培训方式,使其能全面了解招标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具体工作步骤,如招标文件的制作、开标评标会议的组织、评标报告的编写等。另外,除了招标服务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外,公司领导还应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服务态度方面的培训,使其能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每一个招标人。

3.4.2 物资资源保证

物质资源是保证招标服务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招标机构只有配备先进的物质资源,建立起完善的服务基础设施,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般,招标机构的物资资源包括:宽敞的工作场所、优雅的办公环境、种类齐全的办公设备、先进的通讯设施、良好的交通工具、有效的管理网络、丰富的客户信息系统、整齐统一的服装等。

3.4.3 信息资源保证

在招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信息资源已成为每个招标机构最终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之一。因此,招标机构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则须认真搜集和整理有关的招标信息,以详细了解投标商信息、买方信息、产品信息、价格信息等相关的招标信息,然后根据所搜集的招标信息来定制适宜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以提高招标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3.5 借鉴ISO9000架构质量管理体系

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招标质量的制度保证。ISO9000质量标准是西方国家总结几十年企业管理的经验,通过不断提炼、吸收先进管理思想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而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借鉴这套质量管理体系,可利于招标机构从规划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来推行机构的质量管理办法,可从制度上保证招标机构的招标服务质量,可保持招标机构可持续发展,提高招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要架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求最高管理者应重视,并把服务质量管理纳入到科学化、规划化、法制化的轨道中来。其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参与进来,要求覆盖招标机构的各个业务部门和招标过程的各个环节。再次,由于ISO9000质量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借鉴和引用其的过程中,要求聘请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来参与,从而使招标机构所构建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更符合ISO9000标准和机构的实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般,在借鉴了ISO9000质量管理后,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可按图1设计。

3.6 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在构建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外,招标机构还应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工作。首先,应在招标全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关键点,明确其具体的工作和目标。在招标的全过程中,指定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对最终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与质量目标相对照,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然后寻求相应的改进方法。其次,定期对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如:招标结果、整体服务质量、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项目前期咨询及服务、人员配备及业务水平、项目负责人责任心、工作态度等),来发现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再次,可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方法,循环推进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使体系运转逐步完善,从而改善招标机构的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机构发展的最终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招标机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即确定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明确服务质量管理职责、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借鉴ISO9000架构质量管理体系及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只有在招标过程中构建了招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实时、全过程的监控招标机构所操作的每一个招标服务项目的全过程,才能不断地提高招标机构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招标人的满意度,从而促使招标机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云忠.在招标行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招标,2011(26).

[2]韦龙义,苏同波.对提高招标服务机构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招标,2008(9).

[3]王晟.招标机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招标,2011(39).

How to Build a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Tendering Agency

Lin Die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nder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n in detail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building a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determining the needs of custom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clearing responsibilities of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dentifying and achieving quality objectives necessary resources, learning from the ISO9000 base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nd apply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ourse, for reference.

第2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STCW公约 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 体系 改革

1.引言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简称《STCW公约》)缔约国大会于2010年6月21日~2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以及附属规则的一系列修正案,从而确保了必要的全球化标准被应用于海员教育、培训和发证,以期在今后一段时间能技术化地操控先进船舶。

这次修正被命名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修正案的通过和施行为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应认清形势,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各项准备工作,勇于承担新使命,对航海院校适应未来航运的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时俱进地培养国际化合格船员有着重要的作用。

航海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我们可以发现:公约的修订与航海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方向是紧密结合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应与新公约的技术要求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相适应。

2012年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以下简称《规则》)要求:经修订的新《规则》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将按照新《规则》对船员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审核。因此,培训机构要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新《规则》的变化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2.《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修订原则

通过对比分析,《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基本修订原则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表1所示。

3.“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3 . 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对策

3.1.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许多院校和培训机构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成功运用的经验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有些还通过了《ISO9000标准》的认证。从实践过程和效果来看,“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有效地促进了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国家海事局的要求和布置,我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

九十年代末期,把原来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建立并实施的《ISO9000标准》移植到教育和培训领域,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当时尚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探索、研究与总结的地方。在当前我国高校进一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应以实施“质量工程”和建设“航运强国”为契机,结合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如何更好地推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开展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应针对目前正在施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来进一步保证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3.1.2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宣贯工作,使质量管理理念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思想先导,把质量管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事实上,除了内审员和外审员,不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其重要性,没有真正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工作积极性不高,只做表面文章,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次,对反馈的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工作缺少主动性。因此,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外审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教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真正理解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实践意义,从而变被动接受检查为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工作、配合检查。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从社会环境看,重外审,轻内审。由于外审约束力大于内审,因此不重视内审监督,不关注内审发展,内审地位得不到充分肯定,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另外,通过外审可获得相应证书和资质、减免学生的考试科目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施行“质量管理体系”,最终目的是使这一体系能够长期地服务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和促进内部质量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而这些往往都靠平时的内审工作来实现。因此,对内审和外审工作都要同样重视并举。

3.1.3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持续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然而实际上因为角色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常发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和要求不理解,导致对检查和审核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漠视检查、敷衍塞责的现象;对检查和审核过程中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也不认真进行整改、跟踪落实。对此,要使自身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标准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因为质量意识表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表现在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另一方面,领导决策层和相关院系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朱兰博士“8020原则”指出:质量问题百分之八十出自领导者的责任。因此,领导决策层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介入和重视是其持续运行并得以有效贯施的基本条件,领导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带头履行职责,将会产生积极的示范与表率作用。

此外,应适当加大“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和奖惩的执行力度,出台相应的行之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受控部门和个人,要结合工作实效进行适当奖励;而对无视“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要求,对监督、检查的整改建议和意见置之不理者,则采取必要的惩处措施。奖惩方法除了物质形式外,还可与“评先推优”、“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增强质量意识、推动质量发展,进一步调动受控部门和人员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3.1.4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要明确

在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领域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模式,尽管经历了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经历了由单一化向系统化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且在当时是迫于国际组织和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因此也就难免产生波折,但在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是质量管理方式上的一种变革和创新,是与教育机构质量管理的内在需要相一致的,因为我们必须驱动管理方式不断地向创新、科学的管理方式变革。

3 . 2“质量管理体系”改革设想(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自1998年4月始筹建质量体系,并于1998年12月16日试运行。1999年12月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审核专家组的首次审核。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国家海事主管机关需定期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随着《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正式生效,我国海事主管机关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由于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的一项强制性要求,所以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也必须按有关规则相应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模式,加快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的履约步伐,促进船员教育和培训更好地开展,推动中国航运业与国际的接轨。

结合实际情况,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如表2所示。

建立并实施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我国实现从船员大国到船员强国的目标。

截止2012年,我国船员总数已近160万人,船员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航运业担负着93%的对外贸易和46%的货物周转量运输任务。因此,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和航运大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说:“船员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船员是航运业的重要骨干支撑,然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船员的培养和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船员的数量偏少;②船员综合素质偏低;③船员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尤其表现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占有份额上,人口第一的中国仅排名世界第4位,约仅占市场份额1/25左右。研究分析表明,船员强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建立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以更好、更快地达到上述三个方面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渐趋回暖,海运物流、海上保险、货运等服务产业蓬勃开展,大大推进了现代港口和综合物流的发展,为航运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际航运业正处在增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航海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经过权威机构――国际海运联合会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船员劳务市场对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求量将长期稳定地增长。为了加快航海类人才培养,我国航海院校必须把握国际船员市场的脉搏,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航海院校必须采取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管理方法。在航海院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并施行“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对航海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能否有效解决航海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问题,根据十多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中运行的实际效果和经验,对“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4 . 1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教学工作起监督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内容、宗旨、特点、要求和作用体现在航海院校培养船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培养出理解国际航海规则、符合国际航海需要的船员,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顺利进入世界船员劳务市场,航海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是航海高校管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依据本规则建立、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机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实现对航海院校的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对不符合项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预防措施,并付诸实施。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从而使日常教学过程和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应包含12项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全面地涵盖了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全部过程,更好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过程,强化了教学监控机制。

4 . 2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

我们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ISO9001标准》模式建立起来的,尽管只是一种质量管理方式,然而它是一种动态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它的创新和改革、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管理理念正是我们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质量管理真正需要的。

围绕航海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部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被纳入受控范围,教学和管理工作得到了监督和规范,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推动下,教育和培训机构明确制定各受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部门的质量分目标,理顺了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职责关系,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接受审核机构组织的外部审核,从而确保各受控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有章可遵、流程优化、运转顺畅、有条不紊、衔接紧密,使各项工作职责更加明晰。而且,对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必须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限期进行整改,并由内审员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使每一项工作都得到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都有结果”,从而使教育和培训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的实施是一种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按P(plan)D(do)C(check)A(action)步骤不断循环,确保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并以阶梯式或螺旋式不停顿地前进和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轨道,并日趋完善,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实现,必将有利于我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机构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运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祖星.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2,(1):29-32.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刘正江,鲍君忠.STCW78/10修正案背景、特点、影响及履约对策[C]海峡两岸海上安全交流论文集,2009.

[4]崔向东.山东省航海教育的相遇与挑战[J].航海教育研究,2010(2):11-14.

[5]李恩洪.《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世界海运,2011(1):20-24.

[6]潘文荣.浅谈新形势下海事部门的船员管理[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43-45.

第3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 作用

为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和鉴定过程,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参照GB/T19000-20000族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通过按本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体系有效应用和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正式鉴定机构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企业、学校、社会、劳动者、鉴定主管部门)和使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现在各鉴定机构都在根据这一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目的是使本鉴定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内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运转。以实现自己的质量目标。

那么,如何落实与实行质量管理体系让它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发挥作用呢?

1 理解体系,规范流程,筑牢鉴定素质基础

各鉴定机构在体系认证以前,鉴定工作的重点是提高鉴定质量,那么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没有目标值,难以测量。而体系认证后则是以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根本,所以全体鉴定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质量管理体系。在学习中,要对体系重理解,重分解,每篇每节,深刻领会;逐字逐行,充分理解;职责流程,牢记在心。

同时,要把往年内审查出的一般不达标项作为案例,彻底剖析,确定实际运行结果与质量目标的差距,以影响鉴定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因素为入口,找出原因,加以分析,是属职责不清?还是技术问题?还是流程问题?还是服务问题等等。将这些分析结果作为输出,提供给本年度鉴定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制定出切实的防范预案和保障措施,从思想上加以预防,并以程序文件为导航,以作业指导书为标准,让每位鉴定管理人员讨论工作步骤、模拟现场工作,为下步质量目标的稳定实现和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化培训,建设团队,夯实鉴定队伍基础

必须以程序文件中“人力资源管理”和“考评人员管理”为要求,以“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为目标,以建设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两支队伍为核心,着力打造鉴定团队。

首先是加强鉴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做到全体管理人员参加强化培训,认真学习高技能人才形势分析与政策、阳光心态、职业技能鉴定命题与考评技术方法、鉴定管理等有关内容,强化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提升了科学管理水平。

其次是加强鉴定考评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加大对考评人员的考核管理,组织考评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学习考评技术,强化考评能力,开展现场模拟和考评训练,提高现场操作考评和掌控能力。

3 落实体系,注重结合,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方针是鉴定机构对质量所要求的宗旨和方向,也是对鉴定所服务企业和顾客的承诺,鉴定机构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体系所作的规定和承诺。因此只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统领下,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才能实现质量方针。在工作中,要对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充分学习和理解,对体系重落实,重应用,对工作过程多次演练,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时刻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必须做到环环有人管,处处有人控。每日的鉴定工作一结束,所有质量记录必须整理完整无误,绝不过夜,同时都要将鉴定过程,鉴定结果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校对与验证,杜绝环节链接偏差和缺失空挡。做到记录必须准确详实,环节必须对口顺畅,结果必须真实有效,充分保证鉴定全过程不偏航,不出轨,确保鉴定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4 注重实践,检验体系,确保体系高效运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鉴定工作当中,鉴定人员必须严格遵照体系标准开展工作。反过来,还应边工作边总结,以实际工作对照体系文件,看看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哪些程序或内容不切合实际工作,或者制约着实际工作的正常开展。如工作程序脱离实际,质量记录有重复,或有繁琐,或有不易理解不方便填写等等方面。这些信息必须一一认真的记录下来,提供给管理者代表或相关部门,在对体系修改时加以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施行使我们深深感到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必须将体系进行不断维护和加以发展。在当今高效的工作环境下,管理体系就是通往目的地的高速轨道,让你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兵,桑桂玉等主编.质量管理体系教程[M].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6月.

第4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汽车制造 质量管理 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1.促进制度化建设

文件化是质量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特征,自主研发机构依据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体系文件,为企业制度化建设打下重要基础,使得与汽车研发机构相关的各项质量工作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最大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资源。

2.提高产品质量

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在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浪费的情况下,逐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升自主研发机构的竞争能力。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对消费者利益是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消费者(采购商)选购合格产品的可信程度。

3.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向外界表明了自主研发机构的质量态度和保证能力,能大大提高社会形象,提升竞争地位。同时,贯彻和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已成为参与国内外贸易,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

4.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通过对员工开展各种类型的质量理论和标准培训,有助于员工提高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顾客意识。

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

1.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阶段

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根据目前汽车行业的现状和自身产品实现的特点,自主研发机构提出本机构的质量方针,针对目前影响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提出系统性的指导全员不断改善的质量体系建设指导思想。根据质量方针、顾客的期望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最高管理者的组织下,制定研发机构年度总体质量目标,并落实分解到各部门。质量方针和总体质量目标指出了自主研发机构总的努力方向,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动态发展,其持续适宜性也要进行动态管理。为了更好的贯彻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需对研发管理的基本法规和运行准则进行文件化,研发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编制质量手册,对本研发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过程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规定,以证实本研发机构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根据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自主研发机构需要编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这个时期涉及标准培训、体系策划、文件编制培训、文件编写、文件评审和等一系列工作。这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阶段的核心工作,历时较长且前牵扯面较大,需要高层领导以及各级员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配合。

2.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阶段

在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后,需要将制定的体系文件在全体员工和各环节中进行贯彻实施。这个阶段涉及体系文件实施和学习、体系运行、内审员培训、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不符合项整改等工作内容。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和体系文件对各个研发项目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以保证项目的高效有序运行,而随后开展多次内审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体系的查缺补漏和逐步完善。

3.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阶段

经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研发活动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得到有效识别和整改。研发机构可以向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认证机构对研发系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充分性、体系实施情况以及有效性进行审核。证实研发机构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具备持续改进和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后,国家认证机构向其颁发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4.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与完善阶段

获得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次认证,质量体系建设工作可以说初见成效了,但是体系建设工作却不能停留在此。今后的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应转移到体系的持续运行和完善上,研发机构内部要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进行产品研发过程的监控,持续改进研发质量。此项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充分有效的策划和实施,可以通过多次的大规模内审、项目专项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等,暴露问题点和改进方向,从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三、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和总结

1.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前提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的质量问题8020原则,即企业领导层可以解决80%的质量问题,充分体现了领导作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质量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前提,高层领导必须重视质量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推行ISO9001标准对自主研发机构的作用和意义,借此良机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全员参与是质量体系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质量体系涵盖研发机构管理和日常运作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让每个人都自觉按照体系文件去执行,质量管理才会产生成效。

2.充分发挥体系文件的作用,提高贯标运行效率

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文件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将直接影响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编制体系文件过程中,必须与研发机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把各项工作要求纳入体系文件中,让工作有据可依,让过程受控。另外,在体系文件中要明确职责分配和各职能部门的接口工作,以此杜绝扯皮、推诿等现象,尽量减少内耗。在实施体系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体系文件来执行,避免文件与日常运行"两张皮"的现象。

3.重视PDCA过程方法的应用

PDCA(质量环)是过程运作的基本模式,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准则。我们往往比较注重在计划、实施、检查三个环节的工作,而忽略了处理环节的细化和深入。要对质量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给予充分重视,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加强体系审核,维护体系有效运行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项活动的质量动态,及时解决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认真实施体系审核必不可少。除第三方监督审核外,还要强化研发机构的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实行动态化管理,要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部门每年至少审核一次,必要时可进行专项审核。由于大部分内审员都是兼职,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审核工作。另外,内审员的审核水平参差不齐,审核尺度不同,审核的权威性受到质疑。针对以上问题,研发机构应建立并实施内审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并尽量统一审核标准和尺度的把握,维护审核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汽车研发机构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研发机构已拥有一个适宜、充分和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但是质量工作无止境,通过一次质量体系认证审核不能一劳永逸。已初步建立后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稳定有效地运行,在不断改进体系运行中原有薄弱环节的同时,应随时注意发现和解决新发现的薄弱环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不断的持续改进,自主研发机构的管理流程和指挥机制才能实现日趋完善,研发管理软实力才能得到快速提升,以尽早实现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质量取胜之路。

参考文献:

[1]周琦.汽车智能化技术新进展.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D].北京科技大学,2009(6).

[2]崔春红.技术革新承载汽车业三大变革.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10(13).

[3]张欣瑞,等.市场营销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方法。方法 成立文件编制小组,在原有文件的基础上,收集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编制最新版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结果 文件编制小组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性规程和技术性规程,文件内容上协调一致,形式上整齐规范,内容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结论 覆盖血站采供血全过程,满足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血站 质量管理 体系文件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第2.1条款要求血站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正式颁布实施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一项重要标志[2]。本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过多次改版,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经验和粗浅的认识,与血站同行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完善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架

1.1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对文件的要求

第4.1条款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过程文件、操作规程和记录。

1.2 体系文件的构成

一般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多呈塔型结构,可根据其规模、质量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自行确定所采用的文件结构。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图

1.2.1 质量手册。第一层次文件,是证实和描述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阐述了血站的质量宗旨和质量目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原则上其架构要与《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保持一致,并明确对程序类文件的需求[3]。

1.2.2 程序文件。第二层次文件,是描述如何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文件,它为执行质量活动规定了具体方法[4],对质量手册的各项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整个文件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它是质量手册的展开和具体细化,对质量手册中规定的一些原则性和纲领性要求进行展开和落实,对下则又是作业指导文件和质量记录等下一层次文件使用与编写的重要依据。

1.2.3 作业指导书。第三层次文件,是对程序文件的进一步细化和展开,它对具体的操作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针对与质量有关的各项活动规定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细节,是血站各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技术性规程(即标准操作规程)、管理性规程(如制度、规范、指南、规定)、操作手册等等,均可当作作业指导书使用[5]。

1.2.4 表单。第四层文件,是用于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数据的文件。制定和保持表单是为了记录有关的数据,以证实满足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当在表单中填写了数据,表单就成了记录。

1.2.5 质量记录。第四层文件,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以表明程序文件和规程类文件所规定的活动得到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产品的规定要求得到了满足。

2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方式

2.1 编写步骤

2.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首先应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总体设计。总体设计主要是指在编写文件之前就应确定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目录和框架结构。

2.1.2 文件编写前要认真分析血站发展形式,对血站当前所面临的质量形势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认识,明确本单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血站的质量方针。

2.1.3 收集现行的质量管理文件和法律法规。原有的管理文件、工作标准、其他质量文件和记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分析原有体系文件和法律法规要求后,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提出需要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

2.1.4 提出需要制订的岗位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明确组织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质量工作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以使与质量有关的各项活动都落实到相应的人员来承担,接口关系明确。

2.1.5 成立文件编写小组,落实编写人员职责,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制订编写计划,做到分工明确,定时定量。

2.2 编写过程

2.2.1 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格式要求和内容要点,编写指导性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数量庞大,参与编写人员众多,为保证文件的协调性和符合性,血站首先针对文件编写工作专门制订指导性文件,就编写文件的分类、编号方法、格式、编写要求、体例以及起草、批准、修改权限和管理要求等事项做出统一规定,以使新编文件内容上协调一致,形式上整齐规范。

2.2.2 编写文件草案。文件编写人员应对文件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和活动进行认真仔细的调研,弄清楚各部门、各岗位现在是做什么、谁在做、如何做,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强化等方面,然后按照编写计划和编写要求起草各自承担的体系文件。

2.2.3 会审、修改文件草案并报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会审,使各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相互协调和衔接,避免重复、矛盾或职责不清,同时确保文件的内容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文件经过会审之后,发现问题需由原起草部门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经对技术内容和编辑方法的再次审查和修改后即可最终定稿,最后报最高管理者或相关领导批准。

2.2.4 正式、试运行和定期评审。质量手册必须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正式实施。后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发放至各个相关部门和岗位,分层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在文件后质量体系试运行阶段,应定期对体系及其文件进行检查和评审,不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2.3 编写方法

2.3.1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和“两个规范”的要求编制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应充分体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貌,原则上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保持一致。

2.3.2 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编制程序文件。

2.3.3 根据程序文件编制规程类文件。

2.3.4 根据程序类和规程类文件编制记录表单。

2.3.5 其他的编写方法:①自下而上的编写方法:按照记录、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的顺序进行编写。这种编写方法适用于原来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单位。② 首先编写程序文件,然后将程序文件中原则性的内容加以提炼和汇总形成质量手册,而对程序文件中尚未细化的操作性要求加以展开就能够形成规程类文件。此方法更贴近《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所要求的过程方法的原则,更符合血站的实际运作情况,编制出的体系文件更具可操作性。

3 文件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3.1 根据自身需要,避免形式主义。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或是外部的检查,而是为了切实提高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因此,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务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在具体的规定及操作方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使之成为开展各种质量活动的依据。

3.2 可以运用灵活的方式将其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没有文件不行,但并不是文件越多越好。制定文件的多少和详略程度应以能够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策划、运作、控制和持续改进为宜。

3.3 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协调统一,在文件编写前应对现有文件进行收集和整理,与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体系文件编写计划”,确定新编、修订、合并及废止的文件目录,落实所编文件的责任人、编制要求和完成日期,并统一体系文件的编写格式。

3.4 质量手册由最高管理者指定人员编写,其他层次的文件可按分工由归口部门分别编制,一般是“谁主管,谁编制,谁实施,谁修改”,提出草案再统一进行评审。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文件的价值直接体现在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6]。通过编写质量体系文件,可以全面阐述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各项要求,明确血站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宗旨和方向,使血站的每一项质量活动都能够有章可循。实际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就相当于血站内部质量管理活动的强制性法规,有了它,血站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便有了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同时,规范化的质量体系文件能保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文件记录在案,也使追溯有了可靠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04-25 .

[2]张公绪.2003.新编质量管理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郭永建,王鸿捷.2008.血站质量管理文件体系的构建. 中国输血杂志,21(1):71~75.

[4]杨铭,黄进.2001.2000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与案例实用大全.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第6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413)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内部审核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重要性,提出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有效性的,并做具体分析和研究,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提供改进方向。

关键词 :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70-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李梓(1985-),女,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内部审核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改进机会,对于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进行改进,提高审核的有效性。

1.全面策划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策划是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描述,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准则、时间、活动、路线、受审部门、标准条款、审核组成员分工等事项,为审核活动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在编制审核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审核过程方法的运用,尽可能安排多名审核员组成的一个审核小组完成一个完整的过程的审核,以便对过程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把质量问题集中、最薄弱环节作为审点,适当增加审核时间,并重点关注薄弱环节和以往审核的结果[2] 。

2.提高内审员综合素质

内审组长既是是内部审核的策划者也是整个内审过程的协调者。原则上,内审组组长应具备5年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企业可外聘具有国家审核员资质的认证中心评审员担任,或由企业的质量负责人或质量主管担任。

内审员是内部审核的实施者,审核过程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内审员的能力和素质。一位合格的内审员应具备的素质是思路开阔、成熟,公正、客观、诚实、谨慎、善于沟通、能够客观地观察情况。此外,还应具备交流、合作、独立工作、应变、跟踪与监督、善于学习的能力。内审员须经过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内审员必不能够审核自己的职责工作。

企业挑选内审员应侧重选择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关键部门以及质量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几名内审员发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为企业内审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3.合理运用审核方式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多数企业还是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满足外部认证的需要。多数企业一般一年组织一次集中式的内部审核,即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过程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全面集中式的审核。集中式内部审核的优点是效率高,通过一次审核就可以掌握体系运行的总体情况并得到整体评价,但是集中式内部审核也容易出现“关键过程检查时间有限、不易发现深层次问题、整改环节比较仓促、发现问题易反复出现”的现象。

分散式审核不同于集中式审核,它的优点是有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核的日常监督作用[3]。近些年,很多企业随着整体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始尝试分散式内部审核方式。企业按照审核计划每个月或每季度审核一个部门,着重关注风险较大的关键环节,结合部门职责和分工,和受审核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审核变成一次实践性较强的培训。

4.完善现场审核工作

一次有效的内部审核应当在审核实施前明确各部门参与人员,即主要领导与关键过程的负责人、参与人员应当参加现场审核,避免“质量工作和实际工作两张皮[4]”。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应当关注产品及过程特点,识别过程有关的条款、部门,确定审核路线,运用审核方法,寻找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确定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项,形成审核结论。

内审员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如实填写检查记录,记录应明确记录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证据。特别是对于不符合项的描述,应当详细记录。不符合项及发现的问题需要受审部门代表的现场确认。

5.加强整改力度

不符合项及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是避免问题重复出现的必要途径[5]。应针对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及问题进行纠正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有关纠正和预防措施。如:库房物料的摆放混乱,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将物料按种类摆放整齐,采取的预防措施一方面应将库房划分区域,摆放标识牌以区分,库房门口张贴物料存放分布图;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库房管理人员以及办理出入库手续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等。

企业还应根据历年审核结果和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效果,运用统计工具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发展趋势及现状的数据分析[6],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评价,为体系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

笔者认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质量取决于管理层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提高领导层质量意识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责任感强的员工队伍,营造员工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许建国.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1(07).

[3] 孙宝银,朴凤吉.实施内部质量审核的途径[J].核标准计量与

质量.2001(03).

[4] 李梦沂,吴琼.运用过程方法开展内部审核[J].航空标准化与

质量.2010(04).

[5] 袁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若干问题分析[J].标准化报道.

2000(06).

第7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字测绘ISO质量管理体系

1 测绘单位贯彻ISO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一系列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从1987年问世以来,由161个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为本国或本地区标准。标准适应了组织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体现了当代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精华。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08国际标准,表明组织已达到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这是获得顾客信任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认真、有效贯彻ISO9001-2008标准,不仅确保组织具有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还可以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减少风险;表明组织的质量管理已和国际标准接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如今测绘单位贯彻ISO9001-2008标准已经由原来的市场推动逐步发展成为政府引导。因为建设部颁布了强制性标准,即“工程勘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中涉及的质量管理的原则与ISO9000族标准的原则相一致,是工程勘察企业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低标准,不执行此标准,资质申报和年检会受到影响。

同时各测绘单位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必然。为此,几年来各测绘单位正纷纷按照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 对ISO9001-2008标准的正确理解

2.1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一个组织是否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作为一项关系组织全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因为它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组织的整体业绩,关系到全体员工的活动和利益,所以单位是否采用,最高领导者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仔细研究、慎重决策。要做到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后,真正能够帮助单位取得好的业绩和效益,并持续改进。

由于ISO9001标准是通用的,适合于所有行业和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因此,测绘单位采用该标准时,必须和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实施要求。一个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要受到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单位规模和结构的影响。能否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单位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体现。

2.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组织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并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要求,这种要求是通用的,适合于所有行业和经济领域;但产品要求,对于测绘单位来讲,就是各种测量规范、制图规范等,具有鲜明的个性。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能代替产品要求或行业规范,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因此测绘单位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要识别、整理、补充各种业务范围内所需的各种适用的技术规范。

2.3 与单位原有质量管理体系的继承关系

可以说,一个已经成立多年并进行测绘生产的单位,即使没有贯彻实施ISO9000族标准,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可能是不系统的、不规范的、不完整的。但任何单位在其长期的测绘服务实践中,也完全可能形成了适合其单位的各种管理经验。因此在进行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时,一定要体现继承性,要将单位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规章制度加以选择和吸收,而不是全部重新编制。

3 按照ISO9001-2008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策划

3.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策划

⑴ 质量方针要和单位的宗旨相适应。方针要包括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因此测绘单位的质量方针策划,首先要识别顾客需要,包括当前和期望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还应体现如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方针对内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关注点,明确了奋斗方向;对外为顾客信任的重要形象。

⑵ 质量方针应具有测绘行业的特点,体现单位追求的方向,简洁、明确、直观、易懂。如某城市勘察测绘单位的质量方针为:依科技、创精品、提高勘测科技水平;守法规、重信誉、建设顾客满意单位;人为本、严管理、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某测绘单位的质量方针为:测经天、科技领先;绘纬地、真情实意。

⑶ 质量目标的策划。质量目标是对质量方针的落实提供支持,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目标应该是可测量的,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与分解。如某单位的质量方针为:所提供顾客的勘测成果合格率100%,优良成果≥80%;顾客满意率≥90%。

3.2 对过程的策划

⑴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识别

识别过程,即识别与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过程,如果某个与测绘服务有关的过程没有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对这个过程没有控制,则势必影响到测绘服务的符合性。

通常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四大过程,即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监视测量的有关过程。其中产品实现过程与产品性质有直接影响,因此不同的单位,不同测绘产品的实现过程是不一样的。典型的测绘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识别和评审产品要求、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与开发、采购、测绘生产等。某些测绘单位可能没有其中的某些过程,如某小型的丙级测绘单位,仅仅是承揽常规业务,没有设计和开发过程。同时还要识别是否由外包过程,如城市测绘单位在完成航测数字化成图项目时,通常将航空摄影测量任务进行外包。另外,不同的测绘单位对相同的测绘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方式也不尽相同。

⑵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根据识别出的各过程,进一步识别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识别出与该过程有关的接口关系。要明确:谁是该过程的顾客、顾客的要求是什么、谁为本过程提供输入产品(相当于供方)、对供方的要求是什么、对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通常的方法是建立流程图。

3.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策划

⑴ 对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产品和过程以及活动涉及的部门和场所。单位由于其利益、风险和投入等多种因素,在对外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信息时,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产品、部门、场所和过程,也可以只覆盖部分产品、场所和过程。如一个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中可以涵盖很多测绘业务,但在日常的生产中仅涉及部分业务,有些业务基本没有开展或几年内没有开展;有些单位为了方便承揽外地市场项目,在外地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而在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策划时要确定是否包括所有产品、是否包括分公司。

⑵ 对质量管理体系删减的策划

主要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删减过程的策划,是过程策划的一部分。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要仔细分析有无删减的条款。

由于测绘产品的质量都可以由后续的质量检查进行验证,所以可以删减标准中的7.5.2条款,即特殊过程。

而对标准中的7.3条款,即设计与开发的删减,不同的单位却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标准中所说的设计与开发是指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个单位若在测绘产品生产制作过程中存在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开发新的产品或系统,则存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而并非指根据顾客的要求及工程的特点,编写技术设计书。所以,7.3条款是否删减,则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而定。

3.4 职责和权限的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这是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组织保证。体系中的每个过程是否得到有效实施,首先是职责是否得到分配并落实。单位内任何一个部门、机构均负责相应的业务,也负有相应的职责。在进行体系策划时,要将每一个过程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过程,进而确定整个过程的管理部门以及配合协同部门,做到分工明确,则权对等、有效沟通。

3.5 资源的策划

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实施和运行的必要条件,一个单位仅有好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而没有或不完全具有与体系和服务提供相关的资源,这个质量管理体系是不可能做到有效运行的,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进行资源策划时,需要确定如何提供如下资源:

一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相关的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如质量管理体系需要那些类型的文件?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是否符合要求?为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不同岗位的人员需要进行哪些培训?

二是为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测绘单位需要哪些与测绘生产有关的资源?如甲级测绘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

3.6 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文件化的,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单位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单位在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策划时应当确定: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单独形成文件或包括在质量手册中?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关系?需要多少程序文件?如何区别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记录的要求?其他文件要求。

第8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内审;质量;管理;控制;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udit quality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udit quality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audit of quality management ways and means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Keywords Internal Audit; quality; management; control; way; method;

引言

内部审核质量管理可分全面质量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每个审核项目质量进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 项目审核质量控制是指为使具体审核项目按审核计划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审核效果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

1、明确内部审核的目的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用于内部的目的,对于组织来说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目的。在内部审核之前必须明确目的,确定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核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内部审核的目的通常有:

(1)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安排、标准要求以及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待。

(3)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4)确保外部审核的顺利通过。

2、全面内审质量管理和控制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种内部评价活动,这种评价是通过内审员的审核工作完成的。因而内审员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效果。同时,内审员也是组织内各部门的业务骨于。他们不仅担负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任务,而且还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工作的主要力量,因此,选择和培养合适的内审员对一个组织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2.1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工作能力

(1)客观公正、诚实谦虚;心胸开阔、善于交往。

(2)沉着机灵坚忍不拔;善于观察、勤干思考。

(3)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4)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归纳、总结能力。

2.2掌握审核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够准确理解、掌握IS0 9001:2008标准及相关标准。为了保证审核程的正确、有序、到位以及审核发现、审核结论的准确性、有效性。审核员不仅要认真学习掌握ISO 9001:2008标准,而且还应系统学习IS0 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 19013:200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IS0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等系列标准,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所用标准的内涵,更准确有效地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另外,我们还应认真学习、关注其他比较流行的质量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以扩展理解所用标准的思路,提高审核的深度和质量。

(2)牢记五项审核原则。审核原则是审核人员实施审核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审核员道德品行、思想作风、业务水平的明确要求,也是规范审核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审核员有关的原则:道德行为(诚实、正直、严谨、保守秘密)、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敬业(勤奋且具有分析判断能力)。与审核活动有关的原则: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基础)基于证据的方法〔审核证据的真实和可验证)。这些原则是审核员得出独立、充分的审核结论的前提,我们应自觉遵循。

(3)熟悉内部审核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一个完整的审核程序应是简明可行、严格完整,其通常包括:审核策划(制订审核计划、准备相关资料等)、审核实施(首末次会议、现场审核、审核组会议)、审核报告、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等。审核的技巧和方法是指编制审核计划、实施现场审核等审核活动中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如合理抽样(一定量、均衡、随机)、遇查方法( 问、听、查阅、观察、记录)、审核方式、方法(按部门、按过程、顺向追踪、逆向追溯〕的选择等,这些都是具体实践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逐步形成自有的审核风格、熟练掌握审核技巧。

2.3项目审核质量管理

2.3.1审核立项和计划编制。

主要对审核项目立项的重要性、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质量管理。审核项目应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开展, 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审核, 审核立项必须符合规定的职责范围, 适合审核资源及审核环境的现状。

2.3.2审前调查和审核方案。

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核方案的基础, 审核方案是审核项目的指导性文件, 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 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核方案, 应事先对审核对象的专业设置、人员配置、管理方式、项目节点、工作程序、工作要点、难点及容易出差错的之处等进行审前调查, 从而确定审核目标、范围和内容, 并突出重点, 确定科学合理的审核步骤, 合理组织和分配审核资源, 制定切实可行的审核方案, 以指导审核人员执行所有的审核程序, 各项工作措施和要求应结合项目具体特点制定,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3.3检查记录表及审核证据。

内审检查记录表及审核证据是编制审核报告、复核审核结果、下达审核意见或决定的依据, 也是检查审核人员工作状况, 分清审核责任, 保证审核质量的重要依据; 因此, 应建立多级审核检查记录表和审核证据的审查机制, 通过对审核检查记录表和审核证据的审核, 确保每一审核事项都有充分必要的材料支持, 并据此确定审核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是否准确、符合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是否履行、审核重要性确定及分配是否适当、受限制的审核程序是否已实施替代审核程序、重点审核领域和重要审核项目是否已获得充分适当的审核证据。

2.3.4 审核报告和审核结论。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 是出具审核意见、审核结论的依据, 是审核产品价值的最终体现, 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审核部门要重视被审核单位对审核项目的反馈意见, 采取和被审核单位直接对话等方法, 进一步了解事项的原因和经过, 进一步阐明审核的观点和依据, 以便深入、充分地交换意见, 化解被审核单位的对立情绪, 达到客观公正的目的,征求意见后, 审核部门应对报告进行再次修改,经复核把关后, 才能形成正式审核报告。

3、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评价

现场调查结束后,审核组会得到大量的审核证据、审核发现以及其他信息(与产品服务质量、顾客反馈有关的信息等),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后,审核组则必须从以下4个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肯定体系运行的优点,找出不足和改进的方面,并以此得出审核结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IS0 9001:2008标准要求?包括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是否与本组织的情况适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质量方针、目标是否适合组织的实际?是否在实现中?

(2)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能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各项运行活动是否满足体系规定的要求?

(3)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是否有效?员工和管理者的意识是否得到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水平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顾客的满意程度如何?质量目标和分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机制是否建立和健全?内审过程是否按规定予以实施保持?管理评审能否按规定实施并确保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和改进?纠正、预防措施是否得到保持并收到相应的效果?体系的运行效果是否得到了持续改进?

4、促进质最管理体系自我持续改进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项长期的日常监测和评价方式。也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改进活动,对于组织来说,不仅要有一个常设的归口管理机构,建立一支合格的审核队伍,而且要有一套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以规范、促进审核工作严谨、可靠、到位、有效。从而保证审核过程是一个增值增效的过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组织自我评价的活动、是推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力手段,每个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都应确实重视和认真抓好内部审核,加强内部审核的质量管理。以促进组织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红旗.培养职业素质提高审核能力Ul.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5):52-54.

[2]张莉.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实用培训教程fM7.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第9篇: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总结范文

(一) 生产线转移概述

生产线转移是一次性的、综合的、复杂的过程活动,具有明显的时间起点和终点,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可以通过项目策划和运作,充分地识别,兼顾时间、成本、质量和客户满意等输入因素,将生产和技术区域的装备和技术进行转移,从而实现满足客户要求的相应成熟产品的制造。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

目前在全球汽车行业,言“质量管理体系”则必称“TSl6949”,原因正是这份由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ISO/TS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及其代表在ISO9000族标准基础上结合(QS9000、VDA6.1、EAQF)等要求制定了ISO/TS16949技术规范并进而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代名词”。根据ISO/TS16949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灵魂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最终达到顾客满意。也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表现出来以下的实质内容:预防为主是精髓,效果展示通过文件和记录的内容,管理的系统是整个管理体系的实体,产品实现、支持和管理过程这些过程能力决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果质量。

(三)汽车行业生产线转移

有时可能会为了成本或项目的进度的平稳而牺牲质量,也可能受到不同地区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差异性限制,以引起产品的接收程序出现不统一,但是理想的生产线转移过程是需要通过对客观条件的输入进行策划、实施、检验和总结后,以最终实现满足顾客要求的目标,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宗旨相吻合,只有通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保生产线转移项目顺利完成,而且在汽车行业无数成功的质量管理实践也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生产线转移中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利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PDCA和TS16949标准的过程方法,总体上将此次生产线转移项目分为四个阶段,10个步骤。

(一)P阶段——概念和计划阶段

1. 建立核心团队研究可行性

建立以制造部为核心的,包括转入方和转出方全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接口人在内的核心团队,针对这个项目是否可行,从转入方和转出方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产品组合战略,生产线转移标准、财务分析、风险评估五大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调研。

2.拟定初始的项目计划

由核心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总体时间节点计划,生产线各涉及模块负责编制二级项目计划进行逐级分解,明确重点任务内容。

3. 识别出长期的事项以及困难、疑问项汇总

明确内部沟通范围、频次、问题汇报层级及解决方式、路径。

(二) D阶段——转移项目实施和进度控制阶段

1.具体项目的实施

由设计、财务、制造、质量、设备设施、售后、物流、采购、环保安全等部门的转入/出方的负责人和接口工程师,开始按各级计划进行工作,并按时进行内部沟通。

2.生产线转移项目进度控制

在项目的进度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时间将困难(计划耗时延长等)、疑问项提报的跟踪,工作计划的细致分解以及甘特图和项目节点里程碑计划。

3.员工培训

通过生产线转移的前期调研活动,可以安排部分有培养潜力的员工到转出方进行调研和学习,重点验证作业指导文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三)C阶段——阶段验证及转移筹备

阶段验证在生产线转出方停止前l-2周进行,目的是审核评价转出方生产线和转入方的接收准备工作就绪情况,转入方的总体负责人在这次评审中应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包括核心团队也参与其中,并依据验收检查表一一确认,如果有严重事项尚未完成并且会给项目带来风险的,项目经理必须让管理层知道,以便决定进一步对策。

(四)D阶段——生产线转移的验收和总结工作

生产线转移项目验收工作在转出方生产线停线后6个月时进行,目的是由核心小组汇报成绩,正式宣布生产线转移阶段进入持续改进阶段,同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评审涵盖如下内容:

1.生产线安装/调试/产品验证

分别在生产线转移前-转移后-量产阶段前,三个阶段来开展产品验证工作

2.试生产/批量生产情况

试生产/批量生产阶段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测量方面的工艺验证情况及分析报告

3.产品的基线目标确认

根据转入方的产品业绩变现和转出方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验证其结果。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