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接触网实训总结范文

接触网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接触网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接触网实训总结

第1篇:接触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合作,校企,体会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校企合作虽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效果不尽理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从理论上讲,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素质的员工。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适用性,有利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必需的实习实训设施不足,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之不足。应该看到,校企合作无论对职业院校还是对企业都是有利的。目前的状况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虽有所合作,但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职业院校和企业虽然在合作上取得了某些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基于个案的总结,未能形成合规律的、操作性较强的成熟模式。

2010年4月,我校与哈尔滨地铁公司成功签署了订单式培养方案,我校负责为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培养地铁供电维护专业的学生,由我校负责招生,招收哈尔滨市区应届高中毕业生,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意向: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了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做好服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宗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供电教研室全体和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使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充分体现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其中最重要的是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营与维护。我校负责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哈尔滨地铁主要从事两个岗位群的工作:接触网工和配电值班员。哈尔滨地铁公司的接触网干线部分采用刚性接触网,车辆段地上部分采用柔性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采用直流供电,中压母线电压35kv,降压到后整流成直流1500v供给接触网;降压变电所从中压母线35kv降压成0.4kv后供给所内机电设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我校供电教研室和哈尔滨地铁供电部门多次沟通,积极合作,针对岗位需求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每门专业课程大纲的制定中也按企业要求和生产实际,做了十分准确的定位,非常有针对性的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既满足了企业需求也提高了学生能力,使得学生来到工作岗位后在最短时间内能够适应岗位需要。

2012年3月,在哈尔滨地铁公司的安排下,本班学生到南京地铁公司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理念,学生管理、专业知识由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专业技能、安全管理由企业负责,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不仅提高了技能,还切身体会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对其以后的工作大侠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十分愉快而成功的校企合作,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二、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学习、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

第2篇:接触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网络操作系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86-01

《网络操作系统》从来都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运行于网络服务器上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软件核心与基础,是整个网络运转的指挥者和监控者。因此,熟练掌握网络操作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网络的过程与方法,是网络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就业就能马上上手的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在教学中采用先把学生集中起来以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理论而后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上机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由于本门课程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往往出现了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常常是被动学习,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消化,更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验证性实验,又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由于机房的所有设备都是预装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保护卡保护,学生对于网络操作系统的认识仅限于操作应用,很难有机会实施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

(三) 成绩考核方法陈旧。目前《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成绩考核主要是以理论为主,考核标准不够全面,不够客观,这样导致学生轻视实践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笔者试图探索出一些适合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利用虚拟机技术改革教学过程。在教授《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使用多媒体的计算机来演示Windows Server2003 的安装时,在格式化系统后会造成不少应用软件的丢失和别的老师存放在计算机上的文件丢失;安装出现问题造成系统瘫痪时,会造成课堂上秩序混乱,同时也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还有在演示Windows Server 2003 的动态磁盘时,由基本磁盘转换到动态磁盘没有问题,但是,再转换回去的时候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虚拟的计算机。这些虚拟机完全就像真正的计算机那样进行工作,例如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程序、访问网络资源等。除此之外,通过虚拟机技术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种操作系统。在校内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虚拟机技术,仿真网络管理员的真实工作环境;利用企业真实项目仿真网络管理员的真实工作内容,有机地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

(二)基于工作过程改革课程设计。通过市场分析、社会需求调研,进而根据对企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总结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可分解为安装系统平台、配置系统环境、排除系统故障、排除网络故障等14个典型工作任务。从企业实际项目出发,将业界的实际案例进行重新整合,针对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对于《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程学习领域提炼设计了一个学习情境――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在中小企业中构建局域网的这一工作过程,依次完成企业局域网需求分析、系统搭建、系统管理与维护、资源共享、邮件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等6个项目。在教学活动中以学习情境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网络构建,因此首先让学生以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和了解网络,体会网络应具有的功能,然后把整体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小的工作过程。在每一个小的工作过程中,遵循工作过程的步骤进行学习。这样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可避免学生面对一个大的项目时容易产生的畏难心理。有大的项目作引导,而需要完成的是相对独立的小任务,学生跟得上、完得成,容易产生成就感,有效激励其学习的动力。

(三)以“项目实训”为课程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设中将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训融会贯通,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建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体系。教师的讲解在整个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案例式教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通过“项目实训”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培养素质的基础上,得到真实环境的全面综合实践锻炼: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基本管理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初步具备管理一个局域网的能力。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采取4~5人为一组来共同完成所要求的实验任务,学生间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及时了解每组学生完成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或适当调整实验任务。

三、结束语

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总结和探索。实践证明了将虚拟机应用于课堂教学;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运用项目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加入项目考核等这样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解决问题与实际动手能力。唯有不断地改革现有的课程内容及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浩军.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3篇:接触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牵引变电所 实践教学 电气主接线 二次接线 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lectrified Railway Professional

Traction Substation Teaching Practice

YANG Dali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maintenance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the main jobs of this course required,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nalyze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project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traction subst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specific projects and integrated project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with a strong operational.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subst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traction subst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ain electrical wiring; secondary wiring; troubleshooting

“牵引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是电气化铁道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门课程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变电所值班员、变配电检修工。牵引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实践教学如何有效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成为从事电气化铁道专业教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1.1 建设思路

校企共同建设集课程的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部分。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开发建设“校中厂”(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在实验室环境中实现在实际工作环境都难以完全展现的真实现场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则依托各个铁路局供电段,开发建设“厂中校”,让学生在现场掌握专业所需技能。

1.2 建设项目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建设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在实训周到模拟变电所进行电气主接线的认知、模拟倒闸操作,仿真现场的各种生产操作和故障处理。有了这样的“校中厂”,就能形成一个集生产、教学、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模拟牵引变电所实训基地主要包括高压设备实训室、模拟变电所主控室、仿真变电所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进程,结合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兼顾教学条件、职工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因素,建立“综合型”的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型”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课程综合实训和变电所值班员、变配电检修工考证训练,促进学生技能提升。

2 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

2.1 设计的总体原则

设计的总体原则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首先,让学生对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有一个整体认知,从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整体了解,对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也会有一定认知。再从整体分解到局部,训练学生熟悉牵引变电所值班员、变配电检修工所需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技能点。例如:高压设备的认知与日常维护、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识图与倒闸操作、二次接线的识图分析与安装调试、牵引变电所主控室的日常操作与维护、牵引变电所常见故障的处理等。最后,设计牵引变电所综合性实训项目,满足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

2.2 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设计

2.2.1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整体认知

在高压设备实训室,采用实际设备和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可靠方便、操作性强的装置,真正达到培训学生的目的。综合考虑教学与现场结合的真实性和实训室建设的经费要求,为获得尽量高的性价比,牵引变电所的整体构造采用仿真模型,直观且能动态模拟牵引变电所整个送电过程,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的感觉。对于检修比较频繁、故障率高的设备采用和现场完全对应的实际设备,例如:断路器、电压电流互感器、电动隔离开关。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节约了成本。电气化铁道专业就业岗位和核心课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整体构造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牵引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与维护、高电压试验、接触网的安装与维护。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明确所学专业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要求学生了解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有哪些主要电气设备、功能、操作规程,并与实际高压开关设备的安装接线建立对应关系。

2.2.2 根据变电所值班员、变配电检修工岗位需求,分步设计实际操作技能点

(1)高压设备的认知与日常维护:在高压设备实训室,利用仿真模型进行一次设备的认知、巡视和日常维护;利用断路器、电压电流互感器、电动隔离开关这些真实的设备训练学生进行一次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处理。实训时要能够填写一次设备巡视记录表,判断一次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对于工作不正常的设备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2)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识图与倒闸操作:这项操作是作为变电所值班员、变配电检修工和电力调度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应该重点训练。在模拟变电所主控室,把电气主接线图板和主控室的测控保护装置结合,让学生熟悉牵引变电所各一次设备的符号功能、分析常见电气主接线的结构,对比分析高铁和普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异同,以适应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学生了解倒闸操作含义、熟悉倒闸操作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倒闸操作的原则前提下,根据电气主接线图填写倒闸操作票并在主控室测控保护装置上实施倒闸操作。

(3)二次接线的识图分析与安装调试:在模拟变电所主控室,根据典型牵引变电所的控制信号回路图纸,认知展开接线图的构成及各符号含义,分析断路器的手动合闸、手动跳闸、自动合闸、自动跳闸的动作过程和指示信号,再按照展开图进行二次接线图的安装调试,利用万用表测试和故障排查,直至调试成功。

(4)牵引变电所主控室的日常操作与维护:在模拟变电所主控室,判断模拟盘与实际运行方式是否相符,试验信号装置和光字牌显示是否正确;检查下列几项装置,要求工作正常:表计指示、蓄电池切换器位置正确,浮充电流、自动记录表计运行正常,交直流绝缘监视表指示情况正常;转换开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压板以及切换开关的位置、标示牌应正确,并与记录相符;继电器内部无异音,接点无抖动、位置正常,信号继电器无掉牌,成套保护、故障点探测仪工作正常。

(5)牵引变电所常见故障的处理:此项操作通常在仿真变电所实训室进行,在仿真平台中实现在实际工作环境都难以完全展现的真实现场工作任务。学生在熟悉故障处理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在仿真平成牵引变电所的运行维护及事故处理和抢修实训。实训过程中要能够填写事故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2.2.3 设计牵引变电所综合性实训项目,满足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

近年来,电气化铁道专业面向的各个岗位都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带证才能上岗。“牵引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课程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变电所值班员、变配电检修工。通过对就业岗位的调研,分析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点。参照变电所值班员和变配电检修工所需的技能,可以设计变电所值班员考证和27.5KV高压断路器检修两个典型的实训项目,同时开发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方案和课件。在经过两周左右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后,学生考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

3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组织:分组法。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带动全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践教学时,考虑到模拟牵引变电所各个实训室的造价较高,所以一般高压设备、模拟变电所主控室都只配一套实训设备,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实训项目可以分组完成,同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训指导书上任务资讯中设置与该实操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先完成资讯任务的同学先实施,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既能把理论知识和实操结合,又能解决实训设备套数较少的问题。

实施方法:按照“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引导实施,在评价时引进过程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确定最后得分。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长,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实训过程中,强化“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素质,对于不服从指挥或胡干蛮干的同学,进行严厉批评,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明确不服从指挥的严重后果,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针对“牵引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的主要就业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这门课程实践教学所需建设的基地主要是高压设备实训室、模拟变电所主控室、仿真变电所实训室。实践教学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先让学生对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有一个整体认知,再从整体分解到局部,训练学生熟悉牵引变电所值班员、变配电检修工所需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技能点,最后进行牵引变电所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训练,满足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对口企业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的大力支持,相信“牵引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实践教学条件会越来越成熟,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学生在校所学就是企业上岗所需,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第4篇:接触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形象法;网络技术教学;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28-04

时下,网络已经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与社会、经济、生活密不可分,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有网管,要有计算机维护技术人员,在网络工程建设方面,要有设备调配、上架、网络布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些需求领域,中等程度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尤为紧缺,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是应这一人才需求而开设的。

这一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有过在中职学校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经历的教师就应该知道,这门课程原理性的东西较多,诸如TCP/IP协议、OSI模型等,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加之。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学生数理基础薄弱,这无异于本感痛楚的教学“伤口”上再撒一把“盐巴”。所以,这门课程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一个班能有40%的学生掌握已是相当不错。问题凸显,难道就放之任之、长此以往了吗?不,这有违教师的天职,有违我们中职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唯有研究和采取得当的教法才是明智的。笔者有着多年的网络管理实战经验和从教经历,根据长期的摸索和总结,觉得“形象法”能有效破解中职学校网络技术教学的这一难题。

所谓的“形象法”,听起来好像并不陌生,有不少教师在其它教学中也许用过,但难就难在如何与网络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它需要运用者对网络技术本身有着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经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目前,笔者采用的“形象法”细分为三法:“比喻法”、“实物操练法”、“动画图像法”。顾名思义,形者乃实也,象者乃似也,一“形”一“象”让人感觉是实在的、生动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难以捉摸理解的,这就是“形象法”的本质和灵魂。在网络技术教学中,“比喻法”具体体现于把某一抽象难懂的概念或原理比做现实生活中某一活生生的事物或现象。而“实物操练法”侧重“形”与“实”,就是让学生看到实物、操作实物,在操作中顿悟,在操练中开窍。“动画图像法”则通过计算机制作的、能反映网络运行原理的动画或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事物栩栩如生,学生从中悟出真谛。下面就以笔者在教学中曾用过的实例来解读“形象法”是如何与中职学校的网络技术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但愿这些例子能与大家产生共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比喻法”的运用

在讲授网络基础知识中的OSI模型时,学生往往会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此时,笔者运用了“比喻法”,把OSI模型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寄信过程联系起来,向学生展示寄信图(见图1),并讲解寄信过程:写好信一把信放人信封装好(信封必须按指定格式写好通讯地址、收信人姓名等信息)一投递信件(由邮局按信封地址送给对方)一对方收信后拆封并读取信件内容。这个过程学生相当熟悉,接受肯定没有问题。紧接着,引入网络中两台电脑进行通讯的OSI模型,向学生展示图2,对学生讲解:两台电脑之间传递的数据好比是寄出的信件,OSI模型的七层数据封装如同信件放人信封。只是前者封装七层,后者仅一层而已。但OSI的七层封装并不是随便的,须遵循指定的格式,这好比信封须按规定格式填写一样。经封装后的数据经由物理链路按封装提供的IP地址传输到另一台电脑,就像邮局的送信过程一样。当对方电脑收到数据包后,就会对数据包进行逐层剥离,一共七层解封,最终读取到对方传来的数据,这个过程如同收信人收信后打开信封读取到信件内容一样。如此这般,学生疑团顿消。

再比如,在讲到网络“端口”概念时,因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当时,笔者就通过几个提问切入:同学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对吗?每个家都对应一个家庭地址是吗?踏入家门后会见到什么呢?会见到各个功能区,如厅、主人房、儿童房、客人房、厨房等,不同的功能区有其不同的用途。而网络中的IP地址就相当于每个家的家庭地址,开辟的不同“端口”就相当于家里的不同功能区,如80端口用于HTFP网页浏览,21端口用于FTP文件传输。等等。这些应用学生都非常熟悉,结合图3进行讲解,变实了,生动了,不再抽象了,学生个个会意地点头了,这不正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所孜孜以求的么?

“比喻法”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过教师长篇大论地就事论事,学生到头来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它充分应用了事物的共性与联系,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已知领域去探求未知领域。但是,在应用“比喻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数理基础、生活背景、社会常识情况,从学生知道的事物切入,不要越比越抽象、越比越糟糕。另外,还要注意两种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其相似点,即共性,两者相比切忌牵强。

二、“实物操练法”的运用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让学生通过接触网络设备做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领会、潜移默化、总结、提升,最后真正掌握或印证网络运行原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虽说中职学生的数理基础较差,但他们普遍动手能力不错,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加之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定位就是要培养具备网络基本技能、侧重应用的中等技术人才,而不是研发型人才,说白了就是要培养学生与网络相关的动手技能,所以我们非常鼓励学生动手。

为此,学校专门建设了网络实训中心,该中心设备先进齐全、规模宏大,配备有电脑、路由器、交换机、无线通讯等网络设备,共分11个实验组,每组6人,可同时供66个人做实验。这为“实物操练法”的运用打下了优越的硬件基础。

从以往教学实践经验看,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抽象难懂的网络原理,学生会对网络技术望而生畏,教学效果很不好,因此笔者提出了“实物操练法”,打破先教室后实验室这一传统教法,从实物操练开始,回过头来看原理,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记得在上网络技术的第一节课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网络中心,向学生一一介绍网络设备,包

括路由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光纤耦合器、光纤收发器等,还让他们看校园网的拓扑图,使学生对学校各网络节点尽收眼底。对网络有个初步的概念。在参观过程中,还不时有学生问这问那,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见他们在兴头之上,笔者趁热打铁,紧接着带他们到网络实训中心参观。步入实训中心,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标语:“架设信息网,天堑变通途”,室内的布置营造出浓厚的网络文化氛围,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恍悟原来网络有如此的威力,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

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一番实物场境的心灵洗礼后,接下来就是操练。笔者按照预先安排好的实验分组叫他们对号入座。让他们做一个最简单的网络实验:先把两台电脑的IP配在同一子网,因为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判断IP是否在同一子网,教师只要指定IP即可:接着,叫他们把两台电脑的网线接人同一台交换机(注意这个交换机没有划分Vlan):最后叫他们从一台电脑Ping另一台电脑,显示信息通了。还可以做文件夹共享等操作。由于这个操练并不复杂,学生一个个成功后很兴奋,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找到了学习网络的乐趣,觉得网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第一节课能达到这一效果,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有了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以后的课程内容就可以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但不是照本宣科。举个例子,在上完第一节课后,学生知道了网络中的几个要素:IP、网卡、网线、交换机,教师可在第二节课时叫学生改变其中一台电脑的IP,让它不在同一子网,试试网络通不通,结果肯定是不通,为什么呢?有没有办法让这两台电脑相通呢?能!笔者声音响亮地回答道,刷地几十双眼睛一齐向教师聚焦,眼光中充满着好奇、疑惑和对知识的渴求,笔者还深深地记得当时的情境。见时机已到,笔者自问自答地抛出新的课题:有何方神圣能使这两台电脑相通呢?不!这不靠神圣,靠科学,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直至完成当堂课操练内容。在运用“实物演练法”时,笔者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如学生最终真能“入瓮”,那我们的当堂教学使命也就完成了。

三、“动画图像法”的运用

“动画图像法”中的动画以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运动画面,将抽象的、深奥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直观感、动态感和新鲜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感知直接、理解容易,避免了将抽象事物转换为自己知识的复杂过程,而其图像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讲授TCP/IP协议原理时,笔者使用了网上下载的一个TCP/IP原理动画(http://省略/filejist.aspx),它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IP Pack、Route、Switch、DNS的运行机理,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及想象力。本来,数据包的传输、封装、路由选择、DNS解释等微观原理过程是摸不着、看不到的,要依靠人的抽象思维去理解,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但在动画场景中,学生仿佛漫步车间,与参观车间的物料配送流水线一样。看到各种IP数据包如同物料放入传送带,经过机械手的层层打包、贴标后进人流水线下一工序。在传送过程中有一特别的机械手(其实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或交换机)在对物料(即数据)进行分拣转发,最后物料送至目的地。动画还配以各种声光渲染,场景形象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认识了TCP/IP协议原理,而且还牢牢地印记在脑海中,记忆犹新。这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的一个“动画图像法”的教学案例,它借助了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形式,传递了最丰富的教学信息。

又例如,在讲到控制列表的应用时,配好控制列表还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要使控制列表发生作用,还必须把ACL加载到相应端口。但学生在加载ACL使用方向参数in和out时往往容易出错,此时。仅凭教师三寸不烂之舌是难以把问题讲清楚的。笔者当时运用了“动画图像法”,挂出了一幅逻辑示意图(见图4)对学生讲:所谓的in和out参数是相对于网络设备的,如交换机或路由器,而不是电脑,数据流进入网络设备的某一端口,方向为in。反之。数据流从网络设备的某一端口出来,方向为out,具体应用起来取决于定义的控制列表及加载的端口。如控制语句“access-list 101 deny IP192.168.10.0 0.0.0.255 192.168.20.0 0.0.0.255”(其中192.168.10.0被定义成vlanl0地址,192.168.20.0被定义成vlan20地址),该控制语句的源地址是192.168.10.0,目标地址是192.168.20.0,假如vlan10子网的电脑要访问处于vlan20子网的电脑,那么数据流从电脑进入交换机的逻辑端口vlan10,然后从交换机的逻辑端口vlan20出去,再到目标电脑,如把ACL加载到逻辑端口vlan10上,应用参数in,意阻止数据进入逻辑端口vlan10,如把ACL加载到逻辑端口vlan20上,应用参数out,意阻止数据从逻辑端口vlan20出去。如此结合图像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四、综合运用,不可割裂

所探讨的“形象法”包括上述三法。三者的原理和本质是一样的,均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最基本规律:从最感性、直观、形象的事物开始,然后上升到理性。其中,“比喻法”在于找准事物之间的共性或相似点,认识由此及彼,“实物操练法”注重亲身体验,在“形”与“实”上下功夫,让学生“舞真枪,弄真棒”,而“动画图像法”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抽象或难以实现的事物借助动画模拟或用图像去传递教学信息,三者各有优势,相得益彰。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客观条件选择其中之一或综合运用,如本文,用“比喻法”讲授OSI模型时,就不纯粹是“比喻法”,还运用了“动画图像法”中的图像元素。一言以蔽之,无论如何运用,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易懂、易学。

五、教学效果及展望

自网络技术教学实施“形象法”两年以来。成效显著,学生从厌学变成了好学,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一改以往网络技术高深莫测、不可学的看法,考试通过率均在98%以上。2006年,学校选送两位学生参加东莞市中职学校“动感地带杯”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两位学生不负众望,均获网络硬件组“一等奖”,让人望尘莫及。2007年学校选送三位学生参加东莞市中职学校“动感地带杯”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三位学生来个“满堂红”,分别获得网络硬件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8年,我校选送学生参加市计算机技能竞赛,学生成绩依旧不俗,个人成绩分别获二、三等奖。2009年与2010年获东莞市“企业网”集体项目二等奖。连续几年获得好成绩,实在难能可贵,可见“形象法”功不可没,有效破解了中职学校网络技术教学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