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第1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第一条 为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12号)及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员考评办法(试行)》精神,保证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人员遴选及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人员是指在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任职的主任及技术员。

第三条 主任岗位主要职责:

(一)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及首席专家的领导下,负责产业示范培训基地的全面工作;

(二)根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任务规划,制定产业示范培训基地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并负责落实和具体实施。

(三)组织技术员认真完成首席专家下达的各项农业科技成果的适应性试验示范和转化任务,积极开展如品种、栽培、土壤肥料、病虫防治等技术集成配套大示范,展示最新科技成果,让当地农户亲眼见证科技惠农的力量。

(四)组织技术员员调查、收集本州县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本州县疫情、灾情、产销信息等动态变化,按季度上报首席专家及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在应急或灾害情况下按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要求进行上报。

(五)配合首席专家,在产区进行相关调研与指导,发现产业中的问题,与首席专家和有关专家共同确定试验、示范有关技术,通过示范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六)积极开展专业技术骨干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四条技术员主要岗位职责:

(一)在主任的领导下,按分工负责产业示范培训基地的具体工作;

(二)认真各项农业科技成果的适应性试验示范和转化任务,积极开展如品种、栽培、土壤肥料、病虫防治等技术集成配套试验示范。

(三)调查、收集本州县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本州县疫情、灾情、产销信息等动态变化,

(四)开展专业技术骨干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第五条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指导基地人员的遴选工作,执行专家组具体承办基地主任遴选工作,首席专家具体承办技术员的遴选工作。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监督评估委员会指导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人员考核工作,执行专家组具体承办基地主任考核工作,首席专家具体承办技术员的考核工作。

第二章 遴选方式

第六条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及技术员人选遴选范围重点在州(地、市)、县农(牧)业局、农(牧)科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涉农院校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等单位。主任的遴选采取首席专家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产生,技术员的遴选采取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推荐、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依托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产生。

第七条遴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选优原则。

第八条主任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或参与过本产业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任务,熟悉本产业发展现状及产品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有丰富的生产一线或基层实践经验。

(二)从事相关产业技术试验示范或推广培训研究工作10年以上,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年龄在55岁以下,在本领域中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中青年人员优先考虑。

(三)身体健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工作作风,诚信廉洁,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组织管理和协调合作能力,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培训领域有创新性的构想,具有争取和主持重点推广培训项目的能力,能自觉接受体系相关制度的管理。

(四)保证有超过80%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承担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任务。

第九条技术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爱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悉本产业发展现状及产品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经验。

(二)从事相关产业技术试验示范或者推广培训研究工作5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年龄在50以下,在本领域中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中青年人员优先考虑。

(三)身体健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协调合作能力;能自觉接受体系相关制度的管理。

(四)保证有超过80%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承担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任务。

第十条 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主任及技术员遴选方案,并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拟应聘主任参选人员填写《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推荐(自荐)表》,征得所在工作单位的同意,并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拟应聘技术员参选人员填写《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示范培训基地技术员推荐(自荐)表》,征得所在工作单位的同意,并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章 审批

第十二条 执行专家组对申报主任的自荐、推荐人选进行评审,拟定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候选名单,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审核。

首席专家对申报技术员的自荐、推荐人选进行评审,拟定产业示范培训基地技术员候选名单,报执行专家组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管理咨询委员会将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候选名单向社会公示7天,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十四条 管理咨询委员会将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侯选名单呈报省农牧厅审批。

第四章 考核

第十五条 考核分年度考核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进行;综合考核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核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核。

第十六条考评的主要依据:

(一)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

(二)产业示范培训基地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三)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四)工作日志;

(五)其他。

第十七条主任岗位考核内容:

(一)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二)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三)组织管理和本站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

(四)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

(五)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六)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技术员岗位考核内容

(一)任务委托协议中个人承担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二)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三)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第十九条考核组根据主要考核内容对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主任及技术员工作业绩和成效进行科学、准确地考核,并确定是否称职,形成考核意见,提交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第二十条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审核考核结果。

第二十一条管理咨询委员会向产业示范培训基地反馈考核信息,并辞退不称职人员。

第五章 附则

第2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一、1-9月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1、深入连江、长乐等县(市)区进行休闲农业一线调研。一是指导市级(及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进行提档升级,与福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发中心有关专家一道,跟业主面对面,商讨休闲农场景观的升级、科学改造,进一步突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轻资产的亲子休闲项目;如何与异质休闲农场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共同深度开发休闲市场;如何与旅行社、亲子平台开发春秋游、亲子游市场,提高非周末营市场业额。二是对新建、在建休闲农场进行辅导、指导,首先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其次指导新建项目规划、策划。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业主共同研究、帮助解决,商讨下一步发展措施。

2、创新机制,辅导连江县开心农场、望江园、和煦阳光、渔家傲以及天竺村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对,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同时会同县局辅导、策划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首先,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其次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第三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3、结合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组织邀请了以台湾南投县观光协会总干事颜峻瑜先生为代表的台湾嘉宾一行8人,甄选了福建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神龙谷)、连江开心农场、福清云中部落、连江县望江园、连江县赶海一号等5家福州优秀的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在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生态农业对接会上,签订对接交流协议,其中新时代农业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朝阳休闲农场,连江县休闲农业产业联盟与南投县观光协会在部、省领导及台湾嘉宾共同见证下,上台签约。确立了以两岸休闲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为平台,两岸人员互派互访、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行销等合作交流机制。在新时期两岸机制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

4、组织申报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工作亮点

1、创新机制,连江县开心农场、望江园、和煦阳光、渔家傲以及天竺村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对,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

2、策划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首先,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其次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第三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3、确立以两岸休闲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为平台,两岸人员互派互访、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行销等合作交流机制。在新时期两岸机制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

4、新建休闲农业项目神龙谷田园综合体,由福建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达3.25亿元。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示范创建

一是积极组织省级最美休闲乡村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参加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三是继续组织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四是启动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创建工作预计每年评选20家,每家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创建是带动农户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意义重大。

2、继续开展休闲农业节庆活动

在往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启动福州市休闲农业特色农家菜大赛。

3、建设福州市休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力争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福州市休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下半年投入试运行,根据实际补缺补漏,2017年底正式运行。

4、继续规划宣传、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继续重点从地理交通、休闲农业示范点特色活动项目、特色餐饮方面调研,召集各点座谈、研究,策划精品线路。策划4条福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编制、出版《福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二)》,举办精品线路落地仪式。

5、休闲农业招商推介

2015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我局组织了休闲农业招商推介村,去得了良好实效。时隔两年,各县(市)区又涌现出一批优良的可招商休闲农业项目。为此,我局加大招商引资,拟举办福州市第二届休闲农业招商推介会。

第3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围绕“四个中心两个平台”建设,按照抓基地、壮龙头、活机制、保供给、保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发展省会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为目标,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基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力求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快实现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分工专业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规模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市农业产业化实现集中突破,整体跨越。

(一)创新农业发展载体,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以工业的理念和方式发展农业,用抓工业园区的办法抓农业园区(基地)建设,用抓工业企业的办法抓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加强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整合资金,创新管理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农业管理。全市上半年已启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花卉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呈贡绿色产业创业基地三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基地)和*市林产品加工区、官渡小哨绿色养殖示范区、华曦生态养殖小区,晋宁宝峰农产品加工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基地)。

(二)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

扩大幅射面,着力改造和完善呈贡龙城农产品批发市场、斗南国际花卉市场、康茶叶批发市场等8个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新建和改(扩)建云南现代物流信息中心、云南农投农资连锁超市、*骏骐商贸干菜副食批发市场、云南农产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嵩明杨桥农产品综合市场、*普照兽药饲料市场等一批农产品批发和专业市场。对*农产品市场情况作了多次调研,代市政府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市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进入评审。

(三)扶优扶强,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外引内培,今年全市组织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6家,目前已通过初步评审的220家企业,正进行公示。能够确保完成今年国家级10个、省级30个、市级18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任务。

(四)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鼓励新办种苗、植保、农机、农资、营销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高标准、“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今年继续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个,申报工作全面结束,共有87个合作组织申报。

(五)开展农商对接,建立健全产销衔接机制。

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农商对接的意见,把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后加工和流通服务上,在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商对接机制,今年先后开了四个农商对接会议,力争在农产品促销上取得新突破。

(六)搭建投融资平台,推动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一是今年上半年,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的通知》,多次召开银农、银企座谈会,开展银农合作。据初步统计,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半年利用银行贷款约4.3亿,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二是配合省产业办,完成了发行“滇集合债券”的申报工作。全市共有11家企业参加申报,申报债券资金6亿元。

(七)加快花卉、蔬菜、肉类、野生茵等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培养有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出口品牌。

努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巩固和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力争全市农产品出口额高于上年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市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层次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布局分散、特色不够鲜明、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变为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优势特色农产品不能以订单的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整体规划不够,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企业生产基地建设与农户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企业加工外销原料不足,而农户产品积压的情况时有发生,资源优势未能形成产业优势。

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困难。我市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建设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存在较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经济投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能力弱,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贷款存在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以非公经济投资为主的生产、加工、营销实体,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决定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前期投入;同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订单收购农产品不能给农民打白条,一些企业由于基础设施用地产权不属已有,无法用固定资产进行抵压贷款,致使企业生产、建设资金明显不足;多数企业依靠传统的自我积累发展模式,难以开展大项目建设和实施产业化深度开发,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变为产业优势,严重制约了龙头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四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从事农业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多,而产业基础好、带动辐射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许多企业以生产、加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工设备、工艺技术落后,大量农产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销售,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大,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同时,产品包装档次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急待提高。我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总体水平还不高,全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近几年虽有较快发展,但距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食用农产品全面实现无公害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六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还不强,知名品牌不多。高端农产品的种子、种苗大多依赖省外或国外,生产环节和进入国外市场的环节多受制于人,部分花卉、蔬菜生产出口企业不得不花外汇购买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品种;多数农产品局限于省内、市内、县内销售,品种布局雷同或集中上市,均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落;能叫响市场和规模生产的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开拓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七是地区间非公企业发展不平衡。受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地区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平衡,北部五县区农业产业化非公企业不足全市的四分之一,推进北部五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任重而道远。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抓住*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和城乡要素纵向交流及外来要素交流扩大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加强农业基础为核心,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实现新农村建设“九有”为目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工程,通过抓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抓大户带动和政府推动,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培育,抓市场取向和老百姓意向的结合,抓高商品率和高复种(养)指数模式的推广,抓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的结合,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努力放大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谋求发展。

市委要求*市的解放思想要从农口开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按照市委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的要求和部署,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努力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工作大发展,在“三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上破题,全力推进农业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对外开放,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上实现新突破,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上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紧扣今后的重点工作,从“抓落实、见成效”入手,结果倒逼、进度倒推,对现有的体制机制、领导方法、工作模式逐项进行重新审视,找准阻碍发展的问题,突出地方特点、部门特点、行业特点,坚决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负责的观念,确保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改革现行体制中存在的不利于“三农”发展一切体制、机制,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打破部门之间的工作界限,推行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探索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及项目运转管理机制,对小项目、散资金进行聚散为整,实现支农资金放大聚合,集中财力办好大事。

按“一事一议”的要求,尽快探索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赠、企业赞助、乡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新局面,正确引导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依靠农民群众发展农业、致富农村。

(二)力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认真落实好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九有”目标,大力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四大工程”,通过抓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抓大户带动和政府推动,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培育,抓市场取向和老百姓意向的结合,抓高商品率和高复种(养)指数模式的推广,抓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的结合,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化“五个”提升,即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结合度,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围绕“稳粮、优烟、提畜、扩菜、强花、特果、推林”的目标,抓好“六个一”的逐项落实。尽快修订完善《关于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的意见》和《*市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同时,认真落实好产业发展的责任。市级要抓好规划的制定、政策的完善等服务性、引导性工作。各县(市)区突出县抓品牌、乡抓产业、村抓协会的要求。市、县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突出特色,重点抓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基地和名牌产品;乡镇要重点抓龙头企业带动,抓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土地流转,抓产业基地规模化建设。村级要围绕“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营销大户。抓好“农业产业化创建活动”。在开展农业产业化20强乡镇、特色产业基地100强村、龙头企业50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佳、1000名规模经营大户创建活动过程中,依据创建目标要求、条件和绩效,建立严格的综合评定和考核激励机制,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组织公开评选,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三)全面推行项目农业建设。

探索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以现代新*建设为契机,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上,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整合资金,以项目为载体,按照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要求,把各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优化配置,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示范新亮点,重点扶持发展产业基础好,有区域发展新特色,发展势头好、对当地农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改变以往扶持企业散、扶持资金少的撒胡椒面的现象。按工业化的方式,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审、筛选和推荐,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到2013年全市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推进土地流转50万亩,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按照扶持大龙头、组建大集团、发展大产业的目标,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基础好、带动力强、产品有市场、竞争有优势、生产(经营)管理有标准、研发创新有基础、产业发展有前景的优势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着力培植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优势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着力培植一批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外销量。扶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区域性市场、专业市场、产地特色市场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市场在实现交易、价格形成、标准制定、信息、引导生产和带动加工、保鲜、包装、运输、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畜禽标准养殖小区,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管理体系,积极开展GAP、GMP、HACCP和地理生产标识认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国内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到2013年,着力培植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0户,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人。力争国家级龙头企业达10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30户,促进产业升级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五)大力引导“三资”投入农业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

*地处“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作为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之一,随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将由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农业对外开放空间广阔。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实施好农业的大招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农业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对外开放,全方位开放农业投资领域,全面推行平等准入政策,全方位开展资金技术合作,广泛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物资源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各类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种开发、现代农业物流市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增资扩股、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上实现新突破,借助外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及优势产业化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政府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支持优势产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重点解决优势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及流通环节的贷款,支持优势产区种植、养殖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结合推进滇池流域实现城乡统筹,先期启动滇池流域内种植业、养殖业东移(宜良、石林)、北转(北部五县)战略。为承接滇池流域畜牧业及蔬菜、花卉产业的转移,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大对优势农产品产区农田水利、高稳产农田及设施农业的建设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水、电、路、沟、渠及设施配套的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区。

(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在昆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业与科技的合作,搭建农业研发、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平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江苏、南通等农业研发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科研开放的创新机制。重点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水源区环境保护、产业开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支持农业优质新品种的引繁选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装备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开发;支持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行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技术合作、向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对涉农企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的加工生产设备,认真落实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扶持新建一批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有积极促进功效的农业研发基地。

(八)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第4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在经过了风调雨顺的一年后,我们县的农业经过了一年的丰收,可以说今年的农村工作十分的顺利,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努力的成果,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县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样,我们县的农村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信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要做好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离我们设想的工作已经差距不是很大的,相信我们县的农村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稻米城,争当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头兵”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灾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农业发展,克服了特殊困难,顶住了特殊压力,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改善: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全县上下坚持以“四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弘扬抗冰保电精神,决战‘一大四小’工程”及“全县总动员,会战一百天,决胜十万亩,绿化我万年”的要求,以山上绿化为依托、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城镇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林网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县已完成新造林5万亩,其中补植3万亩;完成育苗1780亩,雷竹施肥1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今冬明春10万亩造林任务,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外业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全县完成整地挖穴面积6万余亩。

三稳:

——粮食作物稳定增产。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确保了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不动摇。全县共落实水稻面积59.62万亩,较去年增加3.53亩,粮食总产量达4.77亿斤,较去年增加0.04亿斤,实现了连续五年超历史。

三提升:

二、201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从根本上弱化了我县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基地促动、标准驱动、内外联动”五大工程,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工附加值高、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特色基地发展速度快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2、大力实施内外联动工程。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密切农产品经贸往来,强化信息、市场、管理、资源多方面交流、对接、联姻,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战略合作,有力提升我县农业开放度和外向度;坚持以“现代、科技、规模、高效”为标准,加强与对系,积极引进台资企业,加快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力争到2012年,该试验区初具规模,发挥出示范效益;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突破传统地域界线,走出万年门户,开发利用外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外向扩张。

3、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围绕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产集团和省市龙头企业,做好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力争三大产业集团早日上市,其它龙头企业实力更强、带动作用更大。研究出台扶持本县骨干企业的具体措施和评选办法,重点扶持50个强势骨干企业,促使全县农业企业整体崛起。进一步发挥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吸引县外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到我到投资、开发农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集团,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链条长的大型农业项目,用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今年新增农业企业10家,其中加工型企业新增5家。

4、大力实施市场牵动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

5、大力实施基地促动工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围绕贡米、生猪、珍珠等特色农业,重点抓好裴梅的3000亩有机贡米基地、湖云的万亩省级水稻高产示范片、以梓埠为主的20个万头猪场、以石镇为主的千亩吊瓜基地和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以上坊为主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等建设。力争2011年生猪出栏7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

(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层次薄弱等矛盾,重点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一是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关键性举措,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及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扭转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薄弱的格局。适应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重点通过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奠定农业公益的基础;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经营组织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推进三大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推进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坚持用经营的策略建设新农村不动摇,以打造有个性的特色化村庄为核心,进一步创新思路、机制和方法,强力推进,快速启动,较好保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省、全市格局的领先地位。在选点定点上,突出“三个优先”:优先选择国道、省道沿线和中心城镇、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列入明年试点范围,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精品亮点;优先选择一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文化的个性化村庄,并给予叠加点扶持其改善基础设施和打造工作特色。优先选择先期成立理事会、组织完成“三清”、签订农户分户项目协议书、筹集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庄列为试点。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弘扬稻作文化相结合,把改水改厕同普及太阳能和沼气建设结合,把推进城镇化和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在推进机制上,注重“五个强化”:强化结对共建机制、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规划执行机制、强化投入多元机制、强化奖优罚劣机制。

3、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紧紧围绕“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三年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林权交易市场化、林业经济产业化。力争再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提前一年完成省里提出的预定目标。一是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责权利结合的原则,在稳定所有权,完善承包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林地合理流转;尽快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各类法人、经济实体和个人以承包、租赁、拍卖、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林业建设和综合开发。二是推进林权交易市场化。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评估中心,成立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力争将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林业产权交易网,充分激活和规范全县林权交易市场。三是推进林业经济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杨树、泡桐等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进一步壮大以雷竹、油茶、花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加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一体化进程。力争新建雷竹基地3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林业产值突破10亿元。

第5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要成效

我市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64项,推广新技术104项,引进新品种93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5场次,培训农民27.65万人次。由于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市科技局局长赵全玲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市科技局、马家乡土人才超市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李太平、胥树高、龚一鸿、王德元等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

(一)通过科技培训,传播了先进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科技活动,深入到160多个场镇进行科技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近200余万份,赠送种养殖书籍1300余册。畜牧科技特派员团队到基层举办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健康养殖技术、生态鹅养殖技术、肉鸡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粮油科技特派员到各村镇开展技术讲座培训,召开现场会共计120余次,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蔬菜特派员到蔬菜基地开展培训20多期,果树、中药材、水产等团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2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40多万人。果树、蔬菜团队还在电视台“红土地”栏目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和各种养殖业的专题技术讲座,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

(二)通过定点技术服务,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特派员以农户、种养殖业主为服务对象,进行种养殖发展规划、现场指导、技术示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快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如畜牧特派员每人联系5户养殖户,帮助联系户人平增收200元,帮助养殖大户实施标准化圈舍设计和健康养殖技术,有力地推进生猪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蓬溪特派员则采取定人、定目标的方式强化服务。蔬菜科技特派员在定点服务中,为兰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市法国青刀豆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对生产基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等。果树特派员为定点服务企业可士可果公司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春阳公司建立“植物快繁中心”等,粮油、水产、中药材特派员都有自己的联系基地,坚持进村入户、到基地、粮农、药农、水产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些深入定点的紧密结合服务,为全市粮油、畜牧、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等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他们帮助农民、业主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工作中,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培育千头猪场172个,万头养猪场13个,猪肉加工企业高金、美宁、南大、超强、射洪食品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高金公司成为全省生猪产品加工最大的龙头企业。粮油团队实施的“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模式,创建小麦示范区10万亩,油菜6万亩、水稻5.8万亩、大豆8.3万亩,马铃薯3万亩,平均增幅在10-20%。水果团队在全市建立沙田柚、黄金梨、清见等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中药材团队建立起白芷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7600亩,在仁里、保升、玉丰等建起连翘生产基地,在香山、广兴等乡镇建立起麦冬生产基地近5万亩,药农户平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蔬菜团队建起青椒、红椒、田藕、胡萝卜、榨菜生产基地,2009年蔬菜团队在蓬溪和船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法国青刀豆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欧洲,帮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水产特派员团队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在蓬溪发展了1500亩无公害稻田养殖鲈鱼基地;在大英发展3000亩虾、蟹、江团、丁桂等名优鱼养殖基地,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收。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在水果上引进了杂柑“天草”等新品种,并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蔬菜上引进法国青刀豆,以色列黄瓜,樱桃蕃茄,台湾苦瓜及有色椒等名特优品种,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销往香港、欧盟等。粮食引进美国甜玉米、罐头红薯,提高种植效益。畜牧上,引进野猪、黑鸡等特色养殖,并探索出了种-养-加和猪-沼-果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增加了农业收入。

(五)加强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注重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以提高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畜牧团队指导建立了10个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各具特色。如高金具有丹麦式现代养猪的特点,齐全具有科技孵化器技术扩散的特点,建立了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共同致富模式,还有循环经济、生态养殖等模式。为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模式,科技特派员组织养殖大户、企业进行相互参观交流,年终特派员召开工作总结会并进行交流,加速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农业上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2009年共规划落实小麦、油菜、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片、点等,面积达44.9万亩,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3%。中药材、果树、蔬菜科技示范园同样发挥了技术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为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科技局、人事局、农办领导任副组长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制定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市电视台、日报等新闻部门进行经常性报导。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工作中,农业、畜牧、水利、林业、蔬菜部门给时间、经费、交通上的大力支持,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坚持“双向选择”的选派原则,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上,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掌握了各科技示范村、产业基地、种养殖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要后,反复征求各特派员团队行业小组及个人意愿,选派了市级科技特派员5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500名。这种生产需要与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助农增收的作用。

(三)制定激励政策,初步形成利益驱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政府鼓励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中,并取得合法报酬。每年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考核,评选省市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射洪、蓬溪对考核称职以上者,每月给80元交通通讯补贴。市科技局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申报的科技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安排和评审。蓬溪县还创新了定点、定产业、定项目、定目标、定奖励的“六定”服务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

为确保特派员下得去,到基层舒心,创业时用心,用人单位放心,建立了六项制度:一是权益保障制度;二是工作服务制度;三是汇报交流制度;四是项目管理制度;五是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六是绩效激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保证了特派员工作的有序开展,也促使服务形式的创新,包括技术讲座、指导咨询、专业培训、技术攻关、信息提供等方式。

三、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实质性政策和措施支撑。二是与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投入不足,影响特派员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特派员队伍的结构,充实一批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

(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报道先进典型,组织成果展示,全方位开展宣传,形成党政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抓好特派员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6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小编整理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欢迎查阅。

2021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仙河镇立足区域实际,整合油地军港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加快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推进现代畜牧业、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现代畜牧业方面,继续保持仙河澳亚、神州澳亚两大万头奶牛牧场满栏生产,实现存栏奶牛2.5万头,泌乳牛1.1万头,上半年累计产销鲜奶7万吨。奥克斯—澳亚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项目进展顺利,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富友联合乳制品加工厂正式投产,酸奶、布丁等高端乳制品陆续下线销售,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高端乳品基地初具规模。海洋渔业方面,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海参、贝类共计投苗养殖12.8万亩,工厂化养殖55000立方米,预计水产品年产量可达到5000余吨。二是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依托澳亚两大牧场、周边万亩青贮地及乳制品加工厂资源,规划实施“牧场小镇”旅游项目,项目位于仙河镇镇区东部,孤北干渠以东,长江路北,兴港路以南,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景区出入口、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奶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总体规划及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三是支持各村发展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项目。规划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渔村进村路两侧,占地面积700亩,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总体规划已完成,正在招商和做详细规划;实施海星村经济林项目,项目位于海星村东养殖场路两侧,占地面积300亩,规划建设苹果、桃、杏、无花果等经济林带,在林下发展特色种养殖,目前已种植果树150亩。整合辖区军地资源,依托济军基地九分场玖红林果合作社,打造“军垦小镇”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标准化果园500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葡萄大棚10亩、特色民宿12间、农家乐1处,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

(二)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推动人才振兴。

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不同人群,突出培训重点,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5期、1753人次;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技能,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外来流动居民,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文明素质。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黄河三角洲学者以及河口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奖项申报工作。对接镇域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紧紧围绕全镇石油化工、畜牧养殖、海产品养殖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参加省内外各类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主动上门等形式招揽各类急需人才,加大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专家引进力度。

三是招才引智并举。树立“借脑”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大力引进“候鸟式”人才。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参加各类招才引智会议暨人才高峰论坛3场,达成初步意向1个。

四是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人才强镇”战略为支撑,强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了重要依托。今年来,澳亚人才团队利用“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体外胚胎生产实验室,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牛头数达到5000头,种子母牛群规模达到100头,开启了优秀种质规模化精准培育新模式。澳亚(中国)牧草检测中心为各类组织机构开展实验检测1000余次,出具检测报告72份。两大人才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三)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

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江苏、青岛、寿光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

二是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强化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研究制定《仙河镇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集中学习方案内容,并签订《知悉书》。各支部根据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实际条件分类管理,建立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台账,明确考核标准,利用各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得分情况公示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带头服务群众等情况公开公示,规范党员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素质提升。

三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仙河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联合包村组、各站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探索发展路子,聘请农科院统一规划设计,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加文化加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大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服务、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仙河镇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

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上半年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完成天然气“村村通”改造93户,新建海星村综治中心1处,完成渔村文化广场、振东村、卫东村文化大院建设,村居环境及配套设施显著改善。

二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镇区、各行政村、三团棚户区及渔村周边插花地卫生保洁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招标,新购置洗扫车、洒水车4台,安排专业保洁队伍不间断清扫卫生、清运垃圾,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市排名较去年显著提升。

三是强化水气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镇村两级河长制建设,辖区6条主要河流全部明确镇级、村级河长及河管员,及时巡查、制止向河道倾倒污水、垃圾及沿河私搭乱建行为。实施农村污水集中收集改造,目前全镇4个行政村,其中3个村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渔村通过旱厕改造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镇区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拆除10吨以下燃煤蒸汽锅炉23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辖区至今未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开展土小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与公安、土地、油区以及济军基地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定期对镇区外围、辖区边界以及油田空置院落进行巡查,今年来共查处小化工、小作坊5家,现已全部拆除设备并予以关闭、取缔。

(五)树立正确导向,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仙河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关于提倡文明节俭制止农村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倡议书》等文件,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各行政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及时挖掘、发现好人线索120条。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网上祭英烈”及“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电子书屋、学校道德课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海星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400㎡,将村规民约、法律法规、村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上墙,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

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乡村剧场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海星村春节晚会,参加全区元宵节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与孤东、桩西、社区等部门结合,组织消夏晚会,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谊赛,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二、存在问题

总结上半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仙河镇作为一个油区工矿小镇,农业产值占比不高,农村建设长期滞后于镇区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认为仙河的优势不在于农业农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满足于被动应付上级安排,等靠思想严重。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约。仙河镇无集体土地,除海星村依托海星集团有较为稳定收入外,其他村集体经济均较为薄弱,农民创收渠道单一,各村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流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和长远打算。

三是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联动发展不充分。仙河镇城镇人口多,工业、服务业较发达,这些优势条件均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受历史条件、体制机制等方面限制,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各类要素向乡村聚集效应仍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仙河镇将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乡村振兴发力方向,开创发展新局面。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为主线,继续巩固畜牧、渔业高效农业产业地位,提高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体系。围绕海洋渔业、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农业实体教学点堡垒作用,构建多层次的科技服务网络,构筑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实施“青年家庭农场主”创业计划,举办“村官班”,加快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形成,丰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发挥工业强镇优势,明确东营港服务基地的功能定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拉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加快农业产业升级换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澳亚两大牧场资源,强化澳亚—奥克斯奶牛优秀种质创新平台建技术支撑,努力打造中国放心奶生产基地和集种、养、加、研、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畜牧示范区,加快实施牧场小镇项目,2021-2022年主要建设景区入口打造、田园牧歌公园、核心体验区等,形成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海上仙河”战略,加快推动全区东部特色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四大渔业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引进开发高端养殖技术,完善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体系,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推进渔村休闲农村游乐园、海星湿地参观采摘园、镇东农产品集售物流配送园及二团九分场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形成集采摘、观光、旅游、民俗、餐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型示范基地。

第7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尤其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在“三春”生产即将开始之际,召开这次农牧系统工作总结表彰会,系统总结表彰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年工作,我看很及时,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既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总结会,更是一次宣传动员的鼓劲会。会议开始,*局长和*书记分别从业务工作和党务工作两方面,总结和安排部署了20*年工作及20*年工作,既总结了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也为今年的全年工作提出了发展思路、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我认为非常好,也很准确、到位、具体,符合全委扩大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全县确定的发展思路目标及工作重点。农技、畜牧、种子退牧还草办四个单位的发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得力,为做好2*年工作开了好头。会上又对一年来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畜牧站等五个单位、*等10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对受到表彰奖励的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也对你们多年来付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在会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发扬好的做法,积极进取,努力拚搏,做出新贡献,取得新成绩。也希望其他的同志向先进学习,不气不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刚才,农牧局和农技中心、畜牧站、种子站几个单位签订了今年的目标管理工作责任书,从形象进度、时限要求、责任人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划分了责任,希望大家下去之后,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对照责任书,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尤其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棉花、草畜、特色三大产业基地逐步壮大,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断加强,动物疫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农资市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及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整个农村发展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这是四大班子领导、各农村乡镇,特别是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的结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农业农村发展与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不是发展快了,而是发展慢了。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做好2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提几点希望:

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都目标和县委1号文件精神,认真谋划,统筹协调,全力以赴开展农牧业管理与服务工作

作为一个农业县,农牧系统在农业农村工作中承担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年农业农村工作中,要取得新成效,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点产业发展。棉花产业要把重点放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上,切实提升我县棉花的市场竞争力;畜牧产业发展要把重点放在生产方式的转变上,认真组织实施好“1881”设施养殖、温精改良点建设和优质种羊的调引,切实提升肉羊品质,缩短周转周期,让农民真正从畜牧产业上得到实惠;农业产业化发展把重点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关键环节的建设上,在全县、乡镇、村组有重点地指导、组织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运作规范的专业协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倾斜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各类农业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退牧还草工程等重大项目,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项目监督等工作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依法行政。农牧局、种子站、畜牧站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开展执法工作。要认真落实好退牧还草饲料粮的兑现、农具补助等给类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动物疫情检查检疫等工作,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四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用人制度,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宽松的环境,促使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二、高度重视,靠实责任,切实抓好“三春”生产工作,为今年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农牧局及农技、畜牧、种子等部门要把服务春耕生产放到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对全县农业生产的指导。具体表现为“三抓”、“四加强”。

“三抓”:即抓早、抓紧、抓实。抓早就是早动手、早安排、早部署,及早制定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抓紧,就是环环相扣,一着不落,紧抓不放;抓实,就是改进工作方法,靠实工作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促进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即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加强农用物资市场的供应与监管,加强春季动物疫情防治,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就是技术人员要沉到基层,从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现场指导农户组织生产。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生产、就业的技能与水平;加强物资市场供应与监管,就是按需求合理组织调运储备,保证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充足。同时,积极开展打假扶优护农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农民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加强春季动物疫情防治,就是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治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把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口蹄疫等疫情防治工作作为我县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的协调指导,并督促乡镇从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全员参与、人人防治的局面,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和“五个不漏”,确保疫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1号文件精神,突出抓好瓜州新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各乡镇综合配套示范点的建设,着力培育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模式,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园区、高新产业园区,以及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基地。

三、改进方法,转变作风,切实增强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到位。

一是加强班子抓落实。落实工作的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党员县进行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一支团结拚搏、勇于开拓、作风扎实、开明敬业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

二是健全机制抓落实。在继续健全完善过去好的做法的同时,要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推陈出新,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任务落实到计时、课题研究、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制度,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责任抓落实。对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进一步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克服畏难情绪,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力量到位,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8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按照县“三送”办工作安排,2012年,县工商局在乡良和村开展“三送”工作,常驻队员3名,县工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小华同志为队长,李志娇、何贵亮同志为队员。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工作队员按要求开展了各项活动,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一方面,紧密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围绕农村市场和个私经济发展中遇到原困难和问题、农村消费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开展了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宣传,开展“双渡”、“水上漂”中式烹调培训班,提供创业就业、品牌创建、消费维权等方面的系列服务,为发展农村市场主体、优化市场发展环境、维护农村市场秩序、保障农村消费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在“三送”挂点良和村,帮助挂点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农民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开展矛盾排查和纠纷调处,力所能及地帮助挂点村解决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努力做到让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让群众疑惑在一线解答、让发生需求在一线落实、让社会稳定在一线加固、让发展思想在一线明晰、让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让党建水平在一线提升。

(二)多举措争项目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1、送政策送法律法规,2012年“三送”工作队发放《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支持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宣传手册》365本、《工商业务资料》720份、食品安全、消费维权常识1200张,为村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制作了两块“公示栏”、张贴两条宣传标语和在所联系的对象处张贴了“联系牌”;帮助挂点村清理发展思路,鼓励支持良和村大力发展高山梯田优质大米种植、刺葡萄种植和生猪养殖等,成立“高山优质大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山刺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创业大户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推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2、结对帮扶送去温暖,2012年元月,县工商局驻村工作队看望慰问了乡村30余户特困群众、老党员,送去慰问金、棉衣、棉被、大米和食用油等10000余元款物,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驻良和村,为改善良和村委会办公、生活条件,县工商局给良和村送去一台价值近5000元电脑、一套价值600元液化气灶具、3个价值近3000元的农家书屋书架;县工商局集体和个人捐资捐物9600余元,在良和村启动赠送营养“爱心午餐”活动;组织个私业主为村小学送去价值达5000元的体育健身器械、书包、冰箱;为良和村委及良和村小学安装价值832元的两条上网宽带。

3、送服务资金解民难,积极与村名誉书记一道,在县教育局、县财政局争资争项,为良和村小学申报争取校舍危房改造项目资金8万,解决了村小学教学楼存在的严重缺陷及安全隐患,现今良和小学已成为乡村小典范;修筑通组公路所需费用达32.5万元,该公路全长1.12公里,路宽3.5米,现已通车;组织水泥制品厂、园艺、三好家电、电脑科技、贸易商行、外出乡贤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修桥修路,让村民感动社会温暖;对低保户、创业大户等14类的160户重点户进行深度调查,为村符合危旧土坯房改建的22户农民如实拍照填表上报。

(三)把群众的困难当着自己的困难来对待。

为了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开展了矛盾排查和纠纷调解。“三送”工作队已建立村情民情台账、160户重点结对帮扶对象台账、走访调查情况分析与问题处理台账等10种台账资料。“把群众的困难当着自己的困难来对待、把群众的问题当着自己的问题来解决、把群众的利益当着自己的利益来维护”,由于对良和村的“两红”人员、低保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户等14类人员进行了摸排核实,做到了户户上门、家家见面,基本掌握了全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水平、需要重点帮扶对象的分布和具体情况,同时对该村的环境、民生和党建工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了解,为落实“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夯实了基础。

三、明年工作打算

1、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修建2条通组公路,修缮公共路面;帮助村民解决修建水利、饮用水困难问题;继续开展关爱困难党员、扶贫助学活动;做好良和旅游生态区规划,搞好土地流转,举办刺葡萄、花卉苗木、蔬菜种植培训班,助村民增收。

第9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一、摸清底子、制定计划

辛家庄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66户1003人。有耕地3800多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58元。全村共有党员23名,下派大学生“村官”1名,村“两委会”班子、村民监督委员会、调委会、妇女、团组织、卫生队组织健全,运转正常。粮食生产主要以地膜玉米的种植为主,花椒、苹果为主要农业经济产业。依托县“旅游兴县”战略和“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本村逐步兴办了6户农家乐、农家宾馆,生意日渐红火。养殖业以猪、鸡为主,牛羊存栏少,村民养猪大多以过年自食为主,作为商品买卖的很少。村民收入主要以花椒、苹果和务工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达280人,加上在本县、镇附近企业工地务工的200余人,劳务收入占据半壁江山。针对今年年初低温霜冻灾害造成的花椒、核桃等干杂果的绝收,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通过逐户走访、座谈、开会研究,拟定了“短抓劳务近抓牧,传统项目加创业”的发展思路,之后,我们先后制定了村上3年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农户增收计划措施明细卡,逐项逐户落实,实行跟踪检查督促机制,确保各项增收措施落到实处。

二、抓发展、抓项目

一是抓主导产业发展。上半年,督促落实了460亩地膜玉米、洋芋的种植,对450亩已挂果苹果园全部施农家肥、果实套袋200万只,套袋率100%,并对花椒园管理也进行了一次技术培训,提高了管理作物水平。落实以秋补夏、以蔬菜套种280亩,把灾害造成损失夺回来。二是抓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生猪养殖、鸡养殖培训培训2次,宣传培训县上扶持政策和技术知识;举办花椒、苹果管理培训一次,接受培训的达300人次。并在春季补栽花椒1万株、苹果30亩。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又争取土坯房改造一批,上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四是抓劳务输出。上半年,外出务工480人,同时驻村干部还与村“两委会”多方联系,承揽县、镇、村内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组织本村劳动力务工挣钱。

三、狠抓办实事项目、改善农村条件

一是按照上级土坯房改造建设扶持政策,全村经过拆旧建新已建成砖混住房15户45间,还有4户正在修建;二是沿公路、主街道墙体统一色调刷白68户8900m2;三是村级阵地建设8间楼房7月底可交工使用;四是是村民活动中心广场XXm2正在修建中,上级有关部门捐赠的篮球架(一副)、乒乓球桌(2张)正在安装;五是村民自筹争取3.5万元硬化源中学巷道7月底完成;六是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护村河堤工程款27万元,少数民族建房10户10万元,新农村建设项目10万元,投劳86个栽植小叶女贞1万株、樱花150万株,绿化美化了村庄。

四、大力抓好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增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