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大数据审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审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数据审计论文

第1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本文在对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大数据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三个方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大数据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1.大数据的内涵。目前,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没有统一定论,通常认为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存在的、数量庞大且内容复杂的、需要专门的软件与分析工具进行搜集、整理、发掘及分析的那些自许多来源汇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大数据:第一层面是理论,理论是认知的必经途径,也是被广泛认同和传播的基线;第二层面是技术,技术是大数据价值体现的手段和前进的基石;第三层面是实践,实践是大数据的最终价值体现。

 

2.大数据的特征。①Volume(数据体量巨大)。据“产业信息网”相关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人类已生产200PB(1PB=210TB)印刷材料的数据量,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大约是5EB(1EB=210PB)的数据量。而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TB量级,但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如此海量的数据对我们正确识别真实数据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②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如图片、视频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我们的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Value(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如何通过强大的算法更迅速地对数据的价值进行“萃取”成为当今大数据背景下亟待攻克的难题。④Velocity(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根据IDC的“数字宇宙”的报告显示,全球数据预计到2020年时使用量将达到35.2ZB。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面前,高效处理数据就是企业的生命。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国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①德国的FH模式。德国推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被称为FH模式。不仅注重系统的科学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培养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②英国“三明治”模式。英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了实践与学习相交错的“三明治”模式,即实践环节与学习环节交替进行,课程设置与招生充分结合市场。③美国“生计教育”模式。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为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美国推出了“生计教育”模式。该模式下,学生在学校不仅接受教育,而且接受技能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校企合作、政府支持为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

 

2.国内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①精英教育。我国长期推行的是精英教育,尽管精英教育饱受诟病,但就会计人才的培养来看,精英教育并非一无是处。精英教育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互动沟通,帮助学生培养批判的精神和能力。此外,精英教育模式下遴选出的精英通常不仅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也后劲十足,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将在学校培养出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运用到工作实际中。

 

②大众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教育由精英型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这一转变给我国的会计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表现在会计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会计职业界的实际,会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培养目标侧重于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通用能力的训练;课程过分强调会计的规则性,抑制了职业判断;教学方法上,倾向于灌输式的教育,而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

 

三、大数据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1.培养重点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主要以理论和科研教学为主,大多课程的安排也充斥着浓浓的文学色彩,如会计学原理、审计理论等。同时,我国大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清晰,单一的追求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欠缺。这两者与当今市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对接,与当今社会职业界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差较远。

 

2.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无法灵活应对大数据。会计学作为一级学科,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增添了会计学课程设置的多样及多元化。但我国会计学课程设置的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过分注重理论研究,不能更好地体现会计学的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不鲜明;专业课程前瞻性不够,与社会的热点及最新发展衔接脱钩;实践环节设置的相对欠缺,导致对大数据处理的应用能力受限。

 

3.考核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会计学等各学科的结课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结业考试以论文形式为主。因教学中研究氛围的不浓,经费支撑的不足,以及部分学生为就业等现实因素的影响造成其投放在论文上的精力不够,这都使得考核制度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也使考核结果及论文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4.开源课程等新型教育方式及新媒体模式对传统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当今,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教学资源,除了各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外,开源课程充分利用在线视频进行远程教学,为任何有意者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微博等新媒体模式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打破了教学的界限,将课堂讨论延伸到网络。吉姆.格雷指出,科学研究的方法除了基于实验、基于数学理论和基于计算模拟的三种范式外,基于数据探索的第四范式正在形成。

 

四、面向大数据创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面向大数据,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开设数据分析、搜索引擎系统应用、信息检索、信息处理等这些与数据的大量获得紧密联系的课程,增强学生接触数据与获得数据的可能。高校应加强对会计学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完善图书馆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分类,不仅可以提高对数据的大量获取性,统一数据口径,而且有助于在数据高速产生的状态下数据的高效提取性,为后面数据的分析提供帮助。

 

大数据的多样性特征使得我们接触到的数据的形式各式各样,相应在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也会多种多样,为大数据环境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扎实基础,可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大数据的数据量虽大但价值量小的特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等检测、分析数据价值的课程,并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模拟法、角色扮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将提取出的、有价值的数据应用于中,培养学生运用数据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师资建设。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师资力量是支撑学生正确获得有用及真实数据的基础。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加大对大数据教学及运用的教师培养及经费支出的同时,组建“在线教育、实体操作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的平台,完善具有大数据特色的师资建设。高校建设中应加强对教师大数据知识与应用的培训,与企业合作获取高效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培训经费的同时,加强教师接触第一手数据的可获取性,提升教师对数据的接受性及运用能力,改变以往教学存在的偏理论、缺乏数据感的问题。另外,高校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同时选派青年教师去国外高校访学、进修。

 

高校实行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应举办会计学相关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叉学习与培训,为实现会计学专业人才的跨专业联合培养打下基础。另外,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基地等项目,为教师更好的理解大数据、掌握先进方法、接触前沿性知识、运用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3.个性化学习。创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无论课内及课外,高校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获取更多的数据,以作为课程教学、讨论的有力支撑,做到尽可能的用数据说话。高校在寒暑期开设的相关专业模拟实习,如会计核算模拟实验、会计岗位沙盘模拟实验等,可以为学生更切身的接触数据提供便利,通过实践的反馈和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数据高速的特征加上现代开源课程等新型教育方式及新媒体模式等在线资源的冲击,使得学生接触数据的方式多样。根据学生自主选择接触数据,然后相互交流。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大数据的多样化特征下,高校应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学习的辅修课程,开通学生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沟通渠道,举办“跨学科联合培养、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实践大赛数据分析大赛、基于大数据的数学建模大赛等。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实验室、计算机机房、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软硬件条件,开放式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产学研实验基地、多校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大数据开发项目研究之中,为“跨学科联合培养、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

第2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知识产权;管理;维护

0引言

全球进程加速,科学技术领域发展也随之加快。不少新技术引进的新概念进入群众生活范畴和视野。譬如,“物联网”“C2C”“B2B”“云端处理”“大数据”等。“大数据”(BigData)最早提出时间诞生于1980年,大数据被定义为集成数据库存储、处理、计算等多功能的复杂型结构、存储数据空间庞大的数据集合[1]。大数据出现是基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超前所需能够集成、处理大量数据的原因而研发的。国内意识到必须对大数据旗下的知识产权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目前,大数据在国内知识产权领域的具体价值体现包括[2]:(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集成数据协同化、共享化管理,能够多层次整合数据,深化知识产权大数据管理工作的时效性;(2)升级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以及统一其执法标准。根据对一系列侵权行为的分析,编制出因地适宜的科学杜绝知识侵权行为的恰当惩罚标准机制;(3)加强了互联网上知识侵权行为的警惕性和防范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联合视频播放网站、电商平台等互联网企业,开展大数据技术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活动,可以树立起侵权行为严厉打击,并对其处罚以警惕后者的侵权行为[3];(4)处理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情况。大数据技术实现知识产权的碎片式和独立式的产权衔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交流的知识产权行业的新模式。如此可以有效降低资源重复率,有效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防御能力。

1我国知识产权大数据领域的缺陷和挑战

1.1技术落后造成管理知识产权大数据的能力低下

其一,数据连续不断增加;其二数据的生产、存储、管理、分析等工作活动进行速度非常慢[5]。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存储的数据容量小且数据处理力度弱,导致频出数据整理工作难度大、数据处理速率慢、数据缺失等的诸多问题。为此,国内自主针对这一现象开展研发升级的数据处理工具少之又少,数据分析软件的研发数量和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国内匮乏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化管理技术正是知识产权大数据化缓慢的根本原因。

1.2大数据管理化质量和效率低下造成知识产权权利人权益受损

专利处理和外观设计审查工作进度缓慢,大数据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从大数据中充分获取知识产权数据的难度大且要逐一剔除无关数据,筛选难度高、数据繁多,要求管理者工作仔细、谨慎[6]。正是基于国内大数据化技术约束下,导致知识产权权利侵权行为难以及时迅速地被管理员审查发现,以及商标审查积压,给申请人带来不便,导致申请人耗费不必要时间和空间,为其造成损失。1.3人工审查强调主观性导致公信力不足国内大数据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工作,不能完全善用大数据技术抽出无关信息开展自动化信息分析处理工作时,需要依赖管理员的主观判断开展数据审查工作,此时因个体专业知识影响,导致审查工作结果的公正性受到从业者的质疑或不认同,从而降低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声誉,进一步诱发个体或企业申请知识产权的意愿下降,从而屡屡发生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2国外知识产权大数据进程中的可借鉴之处

2.1国外大数据开放和共享程度高

欧盟成员国家间达成了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协同利用,并针对商标申请开展审查机制。以上机制对成员国家的数据共享化、处理化能力要求之高,但是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下解决了从庞大数据中根据规律和关联性,简易获得不同国家组织、公民的商标数据,从而高效预防了侵权人和被侵权者就商标侵权行为的案件发生[10]。欧盟成员国家间的知识产权数据的高度开发和高效处理、共享程度都是为欧盟商标申请提供了便利,所以欧盟国家的大数据开放程度和共享化的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参考。

2.2发达国家大数据资源利用率高

日本大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一直是走在世界前端,为此日本政府还推出“信息专利平台”方便对日本的知识产权等专利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和管理,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往期日本本土出版的文献信息,除外日本还就中国、韩国两个的信息可以在平台进行检索搜寻,完成电子化商标申请处理机制等等[11]。

2.3发达国家大数据化管理制度以及体系日渐成熟

知识产权大数据化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科学的体系支持,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完备的体系是奠定知识产权数据化管理的基石。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的产权机制和管理体系下,发达国家各个部门协同运作,完善大数据化下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依法执行的管理工作,为大数据化机制提供创新动力。

3国内知识产权大数据的执行和完善

3.1完善知识产权大数据机制以及体系

第一,大数据时代下,知识产权机构的大数据意识浅薄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失的重要原因[13]。为此国内知识产权机构应当深入根植大数据意识,并以思想带动行为要求组织内外做到数据参与行动中,形成专项的大数据应用下的知识产权部门,为社会、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统一、双向交互的知识产权应用中心。第二,国内知识产权大数据管理工作是不同部门独立操作管理的,部门和部门间的管理工作缺乏联立,体系内结构散乱,导致无法达成高效统一、协调管理的知识产权大数据化管理机制。关于知识产权大数据管理工作的如何有效分配且部门和部门间工作的联立、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的整合、统一联立的知识产权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构建、法律法规的完善等都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所需要改进的各项工作[15]。第三,综合国外大数据体系、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措施,联立国内实情由此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知识产权数据制度,务求成为协调国内知识产权数据无缝衔接发达国家经济实体的知识产权大数据机制。

3.2运用新兴技术保护各种的知识产权

(1)参考京东大数据管理评论功能保护专利权国内专业检索有两样包括IPC检索和字段检索。但是单凭这两种检索方式仍然很难实现大数据化信息的全面分析管理,容易出现信息遗漏导致侵权行为。所以参考京东大数据管理评论技术[16],将现有的专利申请说明书和正在申请的专利申请说明书开展词语切割,分析两者关键词相似度和两者关联性,根据关联程度大小向申请人罗列出相似区域,让申请人充分了解专利申请的机会成本。

(2)参考百度、谷歌的图像识别功能对商标、外观设计专利实行辨别判断。谷歌和百度两家企业所利用的图像识别技术推出后广受好评。这类技术基于深度学习中卷积审计网络技术下,通过多项重复计算法找出雷同图片,方便管理员对比两大图片的相似情况,找出相同数据,再根据在先权利判断申请人是否商标侵权或外观设计侵权[17]。图像识别技术从内在数据出发,可以快速甄别商标申请行为,提高商标申请速度和质量,有效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

(3)参考电影业数字水印技术保护版权数字水印技术利用既定计算方法实现标志性信息融入多媒体作品中。数字水印技术多用在多维动画、多媒体文件。软件等的数字作品中起到版权保护作用。通过鉴定数字水印信息可以判断内容始创者、购买者以及载体是否被恶意修改等内容。在大数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下,引入数字水印技术保护产权的信息版权,有助于预防各种产品版权被侵权的行为。

4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大数据管理是必然要求。所以,要求知识产权机构重视大数据化,并意识到知识产权大数据化的重要性,从自身工作做起,应用大数据技术,配套相关知识产权大数据维护、管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同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数据化管理的成果,加以利用于国内大数据技术应用中,确保大数据知识产权应用上发挥有效功能和成果。

参考文献

[1]杨述兴,陈啸林.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会终结吗———对《转换的范式:反思知识产权理论》一文的评论[J].知识产权,2016,(11):3-12.

[2]陈少峰,陈晓燕.基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64-69.

[3]杨德桥,韩弘力.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0-15.

[4]徐建华.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54-55+57.

[5]鞠晔.云计算环境下美国专利引诱侵权判定规则研究[J].知识产权,2014,(02):98-104.

[6]黄勤龙.云计算平台下数据安全与版权保护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7]牛巍.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与著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8]丁文君.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D].武汉大学,2014.

第3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进程,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关于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又专门就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这是强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提升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举措。实现审计职业化要有一支专业水准高、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如何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是当前审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着眼培育“拿得出、打得响”的全国审计领军人才,按照“服务发展、注重培养、引领牵头、整体提升”的原则,树立人才为本思想,制定出台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细化培养计划,强化保障机制,跟进激励措施,健全审计人员培养、成长模式,推行跟踪培育、师徒带教、轮岗交流、分层培训机制,以实干精神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对党忠诚、热爱审计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依法审计,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优的高层次、职业化审计人才队伍和审计铁军。

建立审计岗位准入从业资格选拔制度。国家许多专业技术领域(财经、卫生等领域)均设置了准入门槛与各级资质考核认证办法,以会计岗位为例,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有相应的门槛设置,从业者持证期间必须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并接受年检,会计人员的职称晋升都有相应等级的全国统一考试。这些制度为审计人员准入选拔制度构建提供了参考。可以考虑将审计岗位准入从业资格选拔制度纳入到《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考核评比办法》“双争”扣分条款,若两年内在审计岗位不能取得审计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即调离审计岗位,为审计后备力量储备保证质量。

强化审计人员“争先创优”和看齐意识。要树立“争第一创一流有红旗就扛”的意识,坚守政治信仰,保持高昂斗志,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对比先进找差距,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竞争能力。要争当审计工作尖兵,把发现案件线索、查处重大违规问题、廉洁从审、撰写审计信息、计算机审计、绩效审计等内容作为奋斗目标,争当审计能手,争做复合型人才。以审计事项为单位做好调查记录,作为审计方案编制依据,把好调查了解关;严格按照审计相关规定实施现场审计,把好审计实施关;做到审计结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建议切实可行,把好审计报告关。着力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保持好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激发审计人员不断奋进、积极向上、开拓进取。

建立审计“慕课”教育移动APP平台。围绕货币资金安全、政府采购、基本建设和资产票据等财经重点监管领域,开设审计大讲堂,由实战经验丰富的审计业务骨干轮流担当主讲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从慕课平台的互动性、课程资源规划、授课形式、呈现效果、发展趋势入手,做好“慕课”在线教育。开设《如何防范货币资金安全风险》、《零星工程造价审计》等精品课程,把握好内部审计核心资源,打造先进的审计数据与教育APP软件,设立审计教育网校,为审计人员构建高水平的自学网络教育平台。

构建大数据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针对基建项目和采购活动资金量大、技术要求高、周期长等特点,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数据库、审计人力资源内外部专家库、审计法律法规资源库,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单位(审计署特派办、省市审计局、公安局审计室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和人员交流合作,解决好内部审计人才与外部审计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对审计资源库的管理,引入优质的基建、采购、信息化、船艇、特种设备造价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为我所用,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建立标准化“云审计”现场平台应用。利用云计算理念和技术构建“公共云审计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信息沟通、质量控制等功能,提供服务于审计工作的专业审计技术和资料,实现审计数据的云存储和审计资源的协同共享,高层次、多维度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信息,将审计组织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矩阵式、多层级、联动联网”组织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拓展审计内容与范围,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成果应用水平、推动审计整改落实等发挥审计监督效能。探索组建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团队,培养大数据审计师职业化人才,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数据分析能力。

基于职业化视角的审计职业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未来审计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审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成为重要课题。审计人员不仅要会核查会计账目,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能通过数据找到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相关政策规定;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推动解决问题,研究制定审计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军地有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建设力度,加强政策法规、计算机、经济、工程、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大任职代职交流,创造多岗位锻炼机会,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阅历。

建立定期内部审计督导和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各单位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小组建设和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采购、基建等项目操作规程及指南,明确审计工作目标、权限、职责及工作流程。指导开展货币资金、票据、固定资产专项审计,为本单位领导当好参谋,严格把关,监督本单位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并做好审计资料装订归档和每季度的数据上报工作。通过设立审计服务中心、每周审计知识告知、审计调研论文评比、参加国家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方式,整合和优化审计资源,打造审计业务品牌,探索建立以岗位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实绩为重点,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审计人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审计业务培训体系。采取参加专项审计,开展交叉审计、审计人员上课学习、审计专项调研、以会代训交流审计案例、赴外总队学习交流等方式方法,强化审计项目主审负责制和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机制,运用压力传递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积极培育和树立审计先进典型,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触动思想、激荡心灵、凝聚共识。沟通协调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项目审计,拓展审计人员的专业视野和职业历练。利用审计信息网和审计微信共享群平台互动,对审计人员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对审计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探索新形势下强化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开展基建、采购等审计档案质量互评,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影响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的瓶颈问题,有效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4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管理 信息化 实践

随着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量的提升,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及财务核算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院信息化的大趋势。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大数据环境下,通过细致深入的数据挖掘和二次分析,为医院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方向。

一、医院科研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普遍采用的是“课题制”的模式,即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形成资产、项目成果进行全过程管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项目管理人对整个项目具有系统的了解,使得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不易走弯路,但也因全面负责制,使得管理者往往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效益性,而忽视财务管理中的细节问题,导致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以下缺陷。

(1)课题组在执行项目时预算与实际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无法对照项目预算来审核报销,使得科研经费的开支存在账目不清的情况。

(2)科研经费使用中有时发生“失真”的现象,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从科研管理经费列支,影响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

(3)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脱节,出现了经费已用完而科研项目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而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

(4)由于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核算系统,无法提供详尽的财务明细表,管理者很难了解经费信息,从而对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项目结题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不便。

(5)财务核算中有关科研项目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瑕疵,目前的财务核算方法还不能充分体现科研经费多渠道的来源和多类项的支出。比如,对于下拨的纵向经费支出,《医院会计制度》中只设置了“科教项目支出”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两个会计科目,未做更加明细的核算,无法准确地反映项目经费计划的使用情况,不利于科研经费的精细管理。而对于自筹配套经费的支出,由于其与日常财务核算无差别,也很难去反映这些经费的使用情况。

(6)经费报销环节繁琐,科研人员找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不容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耽误科研工作。

二、ZL医院的应对模式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ZL医院建立了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围绕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项目管理人员三者构建运行模块(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运作方式如下。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录入科研项目基础信息和科研经费计划信息。项目基础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负责人、计划经费、项目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及项目来源等。科研经费计划,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包括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用、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科目(如图2所示)。

之后,课题组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项目预算信息,填写执行单,上传至财务审核。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了解经费使用情况,结合项目完成的进度进行分析,如确实需要追加项目经费,则可填写经费预算追加单上传给财务部门。为了便于科研人员方便使用,该信息平台与医院已在应用的日常办公系统OA系统充分衔接,使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在OA上完成查询项目相关信息、填写经费执行单以及追加预算申请等功能操作,而不必再单独使用新的软件系统(如图3所示)。

财务部门负责初审课题人员上传的经费执行单,并且对项目的余额进行核对,初审后,再把执行单转入OA,经各职能部门网上审批后,最后由财务部门报销支付。系统同时把本次报销的科目内容归集生成会计凭证,导入财务核算系统。

该系统的运行在节省人力、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免去了科研人员为完成报销手续而在各审核部门之间跑签字的麻烦,提高了经费报销工作效率,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科研经费被单独列出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三方共同监督,使科研经费的报销支付与日常财务的报销区别开来,既可以从管理层面建立防范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经费随意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情况发生,又能使经费支出明细按系统中设置的经费科目罗列,弥补财务核算系统中因会计科目设置原因而无法更加明细核算的不足,自动统计列出项目的经费支出明细表,供课题负责人调整经费支用时作参考,也为完成项目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方便。

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建议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医院经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方便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经费的支取,提高了经费管理效率。但也同时给各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一方面,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导致以往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组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改变以前的管理观念,加强对科研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管理部门之间配合协调能力。另一方面,确保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在信息中心的协助下,各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

以ZL医院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运作,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在改变以往科研经费使用靠人工、费时费力、低效的局面的同时,还可以在深挖数据、综合分析、多面应用上进一步挖掘,从利用信息化降低人力成本的初级信息化阶段,向大数据分析、合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甚至提高科研水平的方向发展。以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来看,其在日常运作中不仅积累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每一步的经费使用情况数据,同时也隐性地留下了每一步进展间隔的时间、需用的财物量、人力成本等数据。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数据仅有显性直观的经费数据被财务系统所利用,大量的隐性数据依然沉睡。而事实上,从科研工作管理部门的角度,每一个科研项目的科研时长、人力物力配置数据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如人员支出与物力支出的对比比率、前期与本期支出对比比率等,对整个医院以后开展同类科研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度,通过对这些隐性数据的再挖掘再分析,可以得到同一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取得科研成果数目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数据,而这些将成为人力部门绩效考核可参考的最真实数据。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数据利用,一方面是要在技术上加深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整合,使各系统对数据的技术性要求(如数据格式、数据大小、数据名称等)能够统一,以便互相利用。另一方面,则可在基础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上设置得更为全面,以积累更为广泛的信息,形成“大数据”。如在广度上,不仅局限于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也可以应用到科教论文管理、库房物资设备管理、科室预算成本管理、临床试验研究管理等方面。在深度上,经费使用方面的基础信息应当设计得更为全面,比如建立科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材料购买经费的管理模块。

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医院才能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雪梅.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探索[J].新西部,2012,(18):89-90.

[2]郑勇.高校经M财务管理现状、困境及破解思路[J].审计月刊,2014,(7):48-49.

[3]陈惠.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中旬刊),2013,(1):199-200.

[4]施峰.改进财务核算方法 服务医院科研工作[J].江苏事业卫生管理,2012,(2):71.

第5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一、相关文献研究

发达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测由来已久,正是相对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持续不断的监测行为推动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如何将大数据运用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正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话题。2011年,韩国颁布“智慧教育推进战略”,强调与智慧教育相适应的物理背景和内容要求,特别强调了大数据在智慧教育中的运用。

2012年,美国教育部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此后,国外学者从大数据技术系统研究大数据的使用问题;也有一些学者重点研究了教学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挖掘问题。总之,通过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改革。

从国内来说,大数据应用于教育也是最近几年的事。较早可从2009年开始出现教育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概念。研究论文比较集中出现是在2013年以后的事,而2013年也被称为大数据元年。2014年教育部专门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导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术界对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观点可分为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从为教育领域运用大数据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他们主要是以计算机专业为背景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为教育领域构建数据仓库、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方案非常多,但都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体现教育特点的方案还不是非常多,许多方案的实际运用效果有待观察。

第二个角度,是研究大数据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他们多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认识到大数据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大数据不断介入教育领域,他们积极研究大数据对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问题。

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教育发展有机融合,是目前的研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研究相对薄弱。

总体来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大数据对成人教学产生的影响展开的理论探讨,而对于如何应用的研究还不多,应用案例少,即使有一些解决方法,其实践效果还有待观察。

二、大数据在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的优势

(一)数据采集

大数据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现了自动化采集。自动化采集可以应付海量数据的采集,形成采集数据系统化、及时化和全面化。是传统人工采集数据无比拟的。由于自动采集海量成人教学信息,保障了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数据需求。同时,给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带来新视角。将成人教学评价数据由成人教学结果转向成人教学全过程。对成人教学质量的掌控将变得全方位,对成人教学质量的分析判断也将更准确。

(二)数据统计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对采集到的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将会运用科学方法及时、系统、科学展开分析和评价,帮助信息使用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成人教学质量结果,发现成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相关对策。

(三)成人教学质量跟踪监测

成人教学质量跟踪监测的信息化实际上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的动态、持续监测。

成人教学是一个持续过程。在持续过程中,因成人教学条件的变化,必将影响到成人教学质量结果的变化。也就是说,成人教学质量结果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传统监测方式因受技术限制,难以展开持续动态跟踪。而大数据技术在自动监测背景下,可以及时跟踪成人教学质量动态变化过程,并及时掌握影响成人教学质量变动的因素,还能在影响成人教学质量变动因素变化的背景下,预测未来成人教学质量结果的变化轨迹。

三、大数据背景下,如何重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一)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构建新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大数据思维

运用大数据对成人教学质量进行监测,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起大数据思维。分析与成人教学质量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随机性分析;乐于接受与成人教学质量相关数据的纷繁复杂性;强调与成人教学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减少因果性分析。这些都是大数据思路的基本特征。

2.技术支撑

(1)顶层设计,统一成人教学质量数据类型。目前,我国在线教学数据类型不统一,造成数据共享出现障碍。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全国的在线教育数据类型,使教育数据共享和迁移无障碍。

(2)按大?稻莨媛珊侠硗平?监测体系构建路径。合理的大数据技术构建路径是:先界定要解决的问题,再选择要分析的数据,最后是技术选择,不能本末到置。

3.管理体制支撑

(1)从国家层面成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应用相关组织,负责技术选择、统一数据类型等。

(2)各高校梳理各自的信息化系统,规范完善教育信息化系统,统一技术规范和数据规范。为未来数据共享、大数据监测提供条件。

(3)各高校应尽快成立大数据监测领导机构,由技术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共同组建。

(4)建立用数据说话的理念。大数据决策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无论是各高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理念。

4.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支撑

推进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首先解决的是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成人教学质量信息共享推进部门,协调各成人教学质量信息推送和维护,并配置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其次,要解决成人教学质量数据的运维。国家层面建立成人教学质量数据运维制度和相关规则,如注数据出处、分级审核数据、针对不同数据使用者设计不同权限、及时更新或废止相关数据等。再次,做好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技术运维工作,包括运维的主体,或自己运维或外包,或两者相结合;包括运维的对象,如硬件运维、软件运维、数据库运维、网络运维等;包括建立分级运维管理制度等。最后,建立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共享绩效管理制度,包括评估数据开放度、评估数据共享绩效等。

5.法律制度支撑

大数据改变了传统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和内容,也带来了伦理道德和相关的法律问题。如个人隐私及数据签名的合法性等问题,都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要走在前面。

(二)微观层面

1.建立“四个一”的体系

(1)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就是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它有五大要件:一是网络。高速以太网是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的物质基础。有线、无线、VPN等多种接入方式与校园网联接;各信息系?y也与校园网互联互通。互联网用户也通过认证系统访问校园网。目前,上海高校都已建成了校园网络,无线覆盖率100%。二是数据。建立成人教学共享数据库平台。这是智慧教学的可信数据源。方便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三是支撑。它是业务层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平台。为各应用子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建立校园一卡通机制,以及工作流、信息流推送机制、报表引擎机制。四是业务。涵盖成人教学管理所有业务应用,是成人教学业务信息化的集合。五是表现。用户通过交互界面得到各种成人教学管理中的信息服务。

(2)一个关键技术

大数据在上海市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由于涉及到存储、分析及结果显示等环节,一个关键技术必不可少。这个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存储技术。由于数据的海量,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已难以满足数据存储要求。新型数据库要具备扩展性、高可用性和支持灵活的数据模型。因此,在存储技术方面必然获得突破,否则无法满足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的要求。

二是大数据处理技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是靠索引提高检索效率,但索引的建立和更新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大数据的高可用性要求。因此,如何建立增量式索引更新器或多维检索工具,提高检索效率就成为必要了。

三是教学质量大数据分析。从杂乱无章的成人教学质量数据中分析出有利于成人教学决策的价值信息,是大数据在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的价值所在。重点是如何提高成人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效率。目前的思路有两种:一是流处理;二是批处理。但这种方式各有千秋。因此,未来的方面是两种如何有效融合,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四是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结果显示。数据运用者要能运用大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必须可视化。它有助于找到数据间的关系,帮助成人教学决策。重点是优化数据的可视化以及丰富数据分析结果的展示。

(3)一个流程

一个流程就是核心数据处理流程,即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核心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成人教学质量数据采集和存储、成人教学质量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可视化三大环节。

在大数据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应用中,数据源包括学籍管理系统、网络学习平台和课程管理平台等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主要是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应用者包括成人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具体流程分成三步:

第一,成人教学质量测量大数据采集和存储。由于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多,因此,数据采集量大,为了确保数据的可信度,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排除干扰数据,保存有用数据。对保存的数据进行关联和聚合,按统一规范保存到数据库。

第二,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有关成人教学质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到成人教学质量与成人教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成人教学决策、成人教学资源推送和成人教学行为结果预测。

第三,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可视化。成人教学质量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结果以图形语言呈现在数据使用者面前。可视化即指标图形化、指标值图形化、指标关系图形化、时空可视化等。

(4)一个成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按照成人教学工作规律,运用云计算技术,按照国家统一的数据类型要求,搭建起符合各学校成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必要的时候,该数据库可以和国家成人教学信息数据库实现“无缝对接”。

数据库能全程配置学生、教师、课程、成人教学场地和成人教学时间等五大成人教学资源;能全程实时监测学生学业情况、成人教学质量、成人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对成人教学环节中的异常情况预警和监测;监测学生学业状态,建立学业预警机制;为学生导师制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系统显示人性化关怀,针对管理者、教师、学生设计不同的操作界面。

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多部门数据一致性。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智慧教学是智慧校园的组成部分。因此,智慧教学应与智慧学工、智慧计财、智慧人事、智慧后勤等信息平台兼容共享。智慧教学也需要其它相关数据的支撑。

2.建立七大机制

(1)数据收集机制

结合教育部评估中心的指标,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范围分成四大类:

基本状态:成教生占比、教师数量与结构、当年成教招生专业数、生师比、全校开设课程总数、实践教学学分占比、选修课学分占比、主讲成教课程的教授占比。

资源: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成人教学日常支出、成教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成教实验、实习经费。

教育质量成果:应届成教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体质达标率、学生学习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

成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考勤、作业、成绩、在学校表现等;教师管理,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综合管理,包括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各项评比等。

数据类型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更重要的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聊天记录等。

数据收集方法:上海市各高校要建立统一数据入口,如校园网;整合不同学习平台;再接入移动学习平台;最后细化学习群体特征。

(2)数据教学资源整合机制

目前,各成人教学质量数据多处于碎片化状态。因此,整合已有的数据资料是实现大数据的重要环节。整合路径:运用云计算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整合已有数据;出台激励措施,充分挖掘教师数据库建设能力;从需求出发,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提高数据资源整合能力。

(3)数据分析机制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环节,它分析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社会网络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系统建模、聚类算法、趋势预测算法等多种。目的是挖掘数据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结果的表现是数据的可视化。

对学生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特长、成绩趋势、发展预测等,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成人教学内容和成人教学方式,提高成人教学效果。

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分析,可以评估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位置选择、资源配置、知识构建和学生的参与度等。虚拟学习社区又能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同时,也推动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发展。如数字资源的技术保护问题。

学生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评估他人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大数据还帮助学习者快速发现并定位学习资源,获取学习方法,预测学习效果。

总之,在各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分析中,将强化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间的学习;将强化教与学的关联,提升成人教学效果;帮助规划学习,确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升学习效果; 总结不同课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细化成人教学分类。

(4)数据推送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而数据推送又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创造条件。因此,在上海市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需要建立起成人教学质量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推送机制。

(5)数据决策机制

通过成人教学质量监测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优化学生学习路径。为学生学习决策提供帮助。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有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也能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就是数据决策机制。

(6)自助式成人教学管理机制

智慧教学能让使用者有愉快的使用体验。各学校的成人教学管理实现全程自助。学生、教师的相关成人教学事务申请电子化,审批在线化。系统自动公开信息,成人教学管理透明化与公开化。

(7)信息安全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离不开成熟的加密技术。它是智慧教学的安全保障。智慧教学有完善的日志和审计体系,对数据异常具备跟踪能力,确认并记录入侵时间,智慧还原更改信息,并建立有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

四、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可能遭遇的挑战

大数据将给成人教学质量监测带来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挑战

大数据来了,我们怎么拥抱大数据?首先,我们准备好了对海量数据的拥有能力吗?该用何种存储技术来面对海量数据?其次,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准备好了?幔咳?是数据类型如何兼容?这些都涉及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问题。这是大数据背景下,成人教学质量监测中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也是必须跨过去的一个挑战。

(二)组织体制挑战

高教系统如何构建一个适应大数据的管理体制,不仅是成人教学管理者,还包括高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成人教学管理体制。但事实是,大数据来了,我们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准备好。

(三)隐私和伦理道德挑战

当成人教学过程中相关者的一些信息进入公共领域后,如何防止不出现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是信息越来越透明;二是人们的隐私保护欲望越来越强,这二者间如何平衡也将考验教育决策者们。现实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上海市层面,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大数据的采集和使用。

五、结语

第6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1.1网络及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涉及到的层面较多,本节主要分析系统自身安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作为现阶段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访问模式,已经充分的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和以往的权限直接下放到用户自身的手里相对比,在RBAC程序当中,权限和用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每一个“角色”则是一个用户或者一批用户的操控整合。注册用户在通过管理员同意之后赋予特定的访问权限以及操作权限后,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授权管理的工作任务量。在某个特定的组织结构当中,角色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任务组建而成。角色可以按照实际需要以及系统自身的整合系统而被授予特定的权限,而对于这些权限功能也随着工作任务的完成被整体进行回收。在一个程序当中授权给注册用户的访问权限,一般情况下通过注册用户在某个特定程序当中的角色来承担。1.2工作流技术工作流的前提条件是计算机工作,软件的全部功能的实现,以及部分功能的自主化,甚至半自主化管理都是以此前提实现的。整个流程有电脑软件控制运行的现象称为工作流。整个管理系统存在一个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是工作流引擎。在完成相应的定义之后,根据其运行的需要,注释被提出,数据模拟等也被一并提出。工作流的概念与计算机关系密切,它的界定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同时工作流的运行,管理,以及信息传递等都需要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工作流的调配和功能完成是通过工作流引擎完成的。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建立执行过程、执行管理系统,而且还能监管功能等。过程模型和基本业务流程两者关系甚密。一个流程亦或是其子流程,是由诸多活动组合出的,而完整业务流程,则是一个亦或是多个子流程的集合,且在活动阶段内也各有不同的执行联系。

2网络安全预警结构设计

系统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大量收集并归类分析用户网络行为,进一步通过数据挖掘和特征分析算法分析出其内在的规律并以此规律作为网络安全预警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大量用户的网络行为聚类和预测,及时发现并切断不安全网络行为,从根源上切断网络不安全因素。网络安全预警结构包括用户网络行为采集模块、服务器安全中心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等,针对使用行为展开建模,通过研究得到能够表示、测量使用行为的特征值,从定量的角度对使用行为进行描述。这种模型不但能够将网络使用行为的实际情况呈现出来,而且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对行为变化顺序进行总结,并掌握其规律,将规律应用到使用行为中去。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ADO.NET结构设计数据访问层的位置处于这一系统的最底层,且其只拥有一个基础的单元数据库,也就是Database,然而数据访问层的作用却十分重要,原因在于数据库内容纳有该系统全部的数据信息,故而数据访问层的安全和整体系统的安全都是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论文主要借助ADO.NET针对网络行为管理以及数据库进行交接。对于ADO.NET是借助数据源通过一定的转换完成和数据库的对接。微软将其明名为ADO.NET。由于此数据库在NET编码的背景下完成的数据现结。同时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和不同种类的数据进行相互匹配和衔接,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研发者的工作量。3.2系统网络架构设计在此次研发的系统当中,还需要在服务器创建对应的储存列阵以及服务器汇集的网络程序,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重点用区域网路来存储数据,在存储数据的时候,分不同的区域来存储,最后通过集群技术来调取,保证各区域数据能够相互作用。主要运用了数据库、web等几种类型。同时借助多机冗余方式来保障系统自身的安全可靠运行。在交换机外部明确防火墙和相关入侵系统的检测体制,更好的抵御危险。在系统与数据库相互访问时,为了更好地让数据在其中流动,可以根据时间段、关键字等更便捷地获取数据,保证定位以及相关的请求能够准确地发送和传递。另外,通过多重的相互确认可以更快地访问。为了确保系统安全,系统通过部署信息强隔离装置、防火墙及入侵检测设备等相关障碍,可有效阻止外界的入侵,即时发现和消除网络安全威胁,系统限制同一用户在同一时间内的登录次数,若连续多次登录失败,系统自动断开连接,并在一定时间内用户无法继续登录。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系统不支持时应部署日志服务器保证管理员的操作能够被审计,并且网络特权用户管理员无权对审计记录进行操作。3.3系统实现本文主要利用的是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平台,采用的硬件设备CPU为英特尔酷睿i5,主频3.0GHz。系统运行内存为16GB,存储空间8TB,网络带宽20M独享。系统数据存储软件是MSSQLServer2015。

4结论

针对网络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行为分析的网络安全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大量用户的网络行为聚类和预测,及时发现并切断不安全网络行为,从根源上切断网络不安全因素。系统采用数据挖掘算法挖掘恶意网络行为内在规律,系统采用ASP.NET框架以及SQLServer2012数据库,选用工作流技术为主要技术。系统设计完成后经过实际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在网络安全预警实时性和精确度方面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蒋励,张家录.基于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系统设计[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02):30-37.

第7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政府应当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制性要求医疗机构定期披露服务质量信息。患者挑选医疗机构时能获取的相关信息越多,市场就越能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促使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相反,如果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竞争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1991-1999年间,英国政府强制性公开各医院人院等候人数信息,但不公开医院住院死亡率信息。这样一来,市场竞争促使医院削减了降低死亡率的相关服务,提高了降低等候人数相关的服务水平,导致患者入院等候时间缩短,但死亡率却上升了。1999年以后,随着英国开始公布医院死亡率信息,市场竞争不仅使得患者入院等候时间缩短,而且还降低了住院病人的死亡率。

在由公立医院占主导的英国医疗体系,政府早已建立了医疗服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制度。1999年,英国设立国家医疗规范研究所,专门制定医疗服务规范。2001年,英国卫生部设立健康促进委员会,评价并公布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绩效。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功能于2004年被医疗服务调查和审计委员会取代,而后者的功能于2009年又被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质量委员会取代。2006年,英国政府推出名为Choose and Book的网上挂号系统。患者可在这个系统中按距离远近搜索医院、查看医院的预计等待时间。2007年,政府建立新网站,为病人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供其选择,包括:医院的距离远近、不同科室的平均看病等待时间、死亡率、感染率、门诊量、停车场等。

在由私立医院占主导的美国医疗体系,政府也创办了免费提供医院距离远近、死亡率、感染率、患者评价等信息的网站。

虽然新医改已经走过了七个春秋,但中国迟迟未建立有关医院服务质量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因此,患者只能依据医院品牌、医院等级、医生职称、亲朋好友就医经验等十分粗糙的信息来挑选医院和医生。在这样的条件下,面临竞争压力的医院会竭尽全力评级升等,医生会绞尽脑汁评职称,甚至不惜论文造假;同时,也会导致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违规诊疗行为泛滥,患者就医体验低下,医患冲突频频爆发。

第8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雾霾治理;雾霾指数;具体目标;措施构建

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北京市雾霾形成机理与综合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JGB066)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引言

科莱斯平衡记分卡是目前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绩效管理体系、战略管理工具,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将股东收益率这一核心指标分解为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指标,测度各个主体对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贡献程度,进行敏感性分析,构建高效解决措施。

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根本在于体系构建、管理,其外延适用性广泛,因此将其有效地引入雾霾治理领域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挑战式的理论跨越。雾霾治理与企业管理有共性之处,都具有核心指标,都具有分层次的主体和不同的具体目标、规定、准则,这为平衡计分卡在雾霾管理方面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构造价值。本论文基于科莱斯平衡记分卡这一模型,通过将其修正、改良测度方式、测试的方法,形成全新的为雾霾治理的有效体系,将政府、企业、居民不同社会利益相关体融入一个共性体系中,方便管理与评价,最终贡献于降低雾霾指数,构建高效解决措施,降本提效,造福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二、指标选取

(一)核心指标。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核心指标,去衡量整个模型的有效性。基于雾霾治理,我们选取PM2.5指数作为核心指标。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细颗粒物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根据PM2.5检测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表1。(表1)

(二)具体指标体系。针对不同主体,具体指标选取应符合各类主体的职能、社会分工作用以及对雾霾治理的影响度大小等详细因素。并采用经济可量化的方法进行指标的构建。

1、政府评价体系。现代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3E”理论(Efficac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理突出了资源、投入、产出和效果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具体而言,“3E”理论分为资源作为投入要素的经济性、投入和产出的配比效率性、产出作为治理活动效果的效益表现。其中,经济指标用以反映政府部门资金利用情况,如政府部门是否注重资金成本的节约、资金的利用是否符合规定等;效率指标体现了投入与产出的转化关系,用以分析各类物力、人力投入最终转化为产出的情况;效益指标是政府环境治理结果的最终体现,反映为社会各类群体的受益情况。“3E”理论能够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观测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为量化政府环境治理绩效提供了统计指标依据。本文将以“3E”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雾霾污染和治理现状,构建适合我国的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3E”理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指标分类原则,政府雾霾治理指标细分为雾霾治理资金运用指标、雾霾治理资源利用指标、雾霾治理项目完成指标以及雾霾治理社会效益指标4个一级指标。雾霾治理资金运用指标用以衡量政府行为的经济性,雾霾治理资源利用指标和雾霾治理项目完成指标将用以量化雾霾治理投入产出的效率性,雾霾治理社会效益指标反映体现社会各群体的受益情况。(表2)

2、工业企业评价体系。工业行业作为空气污染物的重要主体源头,在雾霾治理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雾霾肆虐的期间内,根据记者调查显示,全国超标排放的企业竟达数百家。专家表示,一些企业长期超标排放说明新环保法还没有打到痛处,需加强环境执法,念好污染的“紧箍咒”。但是,仅仅靠外部压力和督促并不能真正改变企业超额排污的现状,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企业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企业评价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指标:排放合格率、治排资金效率性、群众满意度、企业交通工具保有率。排放合格率旨在衡量企业工业排放的合格比例,从而监管部门可以进行相关措施的督促、企业内部也可以进行相关调整。治排资金效率性旨在衡量企业对污染排放的重视程度以及治理的有效程度。群众满意度是根据企业周边民众意见进行打分,用以进行社会影响性衡量。(表3)

3、社会公众评价体系。从公民角度来看,PM2.5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私家车量急速上升、汽车尾气排放量居高不下,尽管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出行方式比如乘污染物排放较少的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但多数公民仍然追求方便驾车出行。因此,从公民视角,建立合理标准的公民雾霾指标评价体系也是亟待实现的目标。公民评价体系较为简单,主要是从公民汽车出行次数出发,衡量汽车流量从而推断其对雾霾形成的影响。由于计数单位庞大,因此只统计固定人口方面的数据。以家庭为最小统计范围,小区为统计报送集体和计分标准,统计结果定期上报给监管部门。(表4)

汽车出行率主要用来反映小区内公民出行方式的变化情况,并与PM2.5建立回归分析找寻相关联性。汽车保有量比率则衡量私家车比重,根据相关数据变化政府可出台相关措施进行管控。

三、指标框架图(图1)

四、平衡计分卡作用机制

(一)选取计分范围。一般以一个地区为一个计分范围。

(二)主体覆盖与登记备份。平衡计分卡主体包括选定地区的政府部门、所有工业企业、所有小区。

(三)建立计分区间与数据统一性。计分区间一般以月为小修周期,半年为中修周期,一年为大修周期(小修、中修、大修指的是措施构建的周期)。数据统一性指的是数据选取以平均数为记取依据(比如以一个月的PM2.5均值作为核心指标的月登记依据)。

(四)建立平衡计分卡管理机制。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各地区平衡计分卡以及对各地区政府的评分,各地区政府负责收集工业企业、社会公众方面的计分数据,整理后上报至中央政府进行备案。

(五)平衡计分卡具体作用机制。建立核心指标与三个主体指标的敏感性分析与相关标准,以月度变化趋势为评价标准。比如:第一个月某地区PM2.5均值为30,第二个月该地区PM2.5均值为40,上升幅度为33%。则以该上升或者下降幅度为线索,根据不同主体的计分变化情况寻找哪个主体出现了问题,哪个主体做出了有利/不利贡献。各个主体总分数与核心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权重关系,根据各主体性质不同,权重定为政府0.4,工业企业0.4,社会公众0.2。

五、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基于雾霾治理提出了“平衡计分卡”概念,在雾霾治理的当下仍没有一个全方位的体系去评价各个主体的行为标准,从而为雾霾的治理针对性方面带来了问题,Y本浪费、措施不治本、效率低下成为了雾霾治理的瓶颈。通过构建“平衡计分卡”量化指标,将责任“数据化”落实到不同主体的不同方面,从而为雾霾治理提供针对性指导,为构建解决措施提供便利。

本论文提出的雾霾治理模型目前仍处于理论框架阶段,指标、标准等具体数据是根据各个主体在雾霾治理中发挥的功能、作用以及现实状况进行初步赋予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与不严谨,仍需要在日后实践中结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专家意见等不断修正。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意义不仅仅限于雾霾治理的敏感性分析,更在于措施的高效构建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数据考量和实践修正是日后不断进行完善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海英,张秀秀.政府雾霾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环境工程,2015.

[2]胡曲应.环境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J].中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

[3]王依军.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1.21.

[4]姬霖,吴安平.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矿业,2012.12.

[5]闫晓圆,王立斌,李佳,王颖娇,崔骁.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综合治理的调查研究[J].工程技术,2014.13.

第9篇:大数据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高职会计 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将传统企业组织形态进行改变,因此其内部管理模式也与之前大不相同,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机制。因此,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会计人才不仅有着扎实的会计能力,亦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并能做到与时俱进。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对原有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最终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一)通融互联

通融互联是“互联网+”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大特点。“通”指人与人的交流跨越了时间与地点,将企业工作人员与客户的距离拉近,真正实现零距离互动。“融”指将社会中多元因素整合为一体,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因此也无法得知对方具体信息。通融互联这一特点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企业活动逐渐转变为透明化,盈利模式也与过去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建立新规则进行规范。

(二)交互网状结构

交互网状结构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将客户作为价值创造的中心。将企业中的组织形态转化为由微型组织或自主经营体组成的网状结构。真正实现处于微型结构中便可统领全局的目标,一个行为便可引发巨大的能量。在这样的网状结构下,企业将员工的创新精神及管理能力作为核心,实施管理。

(三)动态大数据

“互网+”时代是一个数据大且传播性较高的时代。互联网的运用使得时代转化为大数据时代,而数据的高强度使其无法精确查找与管理,但由于网络传播的效能较强,大数据通常为动态的特点。以企业来说,与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及资金、信息、知识不稳定性相同。

(四)开放创新性

“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而发展,因此也具备互联网中开放性、传播速率高的特点。而开放的特点使得企业的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开放的程度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可以说,未来的商业不具备边界,因此企业之间要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才可做到融合,从而进行创新。“互联网+”时代有效的改变了原有的市场行为,将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进行消除,将教育生态、创新生态、资源配置重塑,使得价值与网络再造生态完整拼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改革。

三、“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一)会计人员信息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云计算、信息录入系统等高科技的应用,原有的会计系统也将转化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由专业的服务终端提供的系统,且其中包含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功能。同时也表明,计算机等高科技数码终端将会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因此,需要会计人才在掌握扎实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及局域网络应用方面知识,能够轻松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工作,此外,会计人员还要掌握相关网络管理技能,确保计算工作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进行。

(二)会计人员管理化

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重点工作项目,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开放性、交互性的网络特点为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利用财务会计知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此外,会计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的环境,逐步推进管理体系以提高服务水平,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理解也逐渐由基础的账目核算转化为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工作。因此也需要会计人员擅长财务核算及管理技能。

(三)会计人员国际化

涉外会计人员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成为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涉外会计人员数目较少,供不应求,而相关专业毕业生无法胜任国际化企业会计一职,不仅浪费了国内优秀会计人才,还制约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因此,会计人员需要精通一门外语及相关国际会计规则,并能将其应用入经济管理之中,成为一名国际化会计人员,加强国内外企业交流沟通。

四、“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缺失

根据调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选择中老年教师进行教学,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小。年长教师虽具备较高的知识含量,但对不具备互联网思维。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年轻教师对互联网、新媒体等高科技产物的接受度较高,能够轻松运用当代网络技术进行授课,使学生具备强烈的互联网意识,并适应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的多元化特点,从而具备正确的互联网思维。

(二)教学手段滞后

教学手段滞后这一问题存在于大部分高职院校之中,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根据调查发现,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课堂组织皆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题型为教学目标,然后进行“一言堂”式教学。而此种教学方法,无法使师生进行交互式沟通。此外,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教师教学压力过大,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后,不再想学生讲解其他课程,学生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亦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三)课程设置重视核算技能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课程时,着重设置与核算相关的课程,而在一定上忽视了管理及外语课程。而当前企业对会计人员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求其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及外语能力。而且,经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分配课程时,仅将管理课程设置为考查课或通识课,有些院校甚至并未开设这门课程。此外,虽然皆开设英语课程,但教学内容过于基础化,会计专业相关用法及词汇并未进行教学,最终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应用于工作之中。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过于重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开设比例较小,甚至部分院校并未开设实践类课程,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而就开设实践课程的院校来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屡见不鲜。其理论课程的设置主要以题目以及解决方案为主。而实践课程主要选择去企业参观,观察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但实践课程内容学生并未深入接触,教学成果并不明显。

(五)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年来会计行业犯罪几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与互联网的平等性、虚拟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道德教育十分必要。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开设此类课程,有些院校仅为想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工作注意事项不够了解,在未来就业时,极易出现被利益诱惑等情况,最终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及价值观。

五、“互联网+”时代创新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学生专业化发展的一大基础,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首先,队伍中需要包含专业的会计核算教师、财务管理教师、会计评定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外语教师等。其次,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使其专业能力能够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亦要针对会计专业信息实践教学的培训,使其具备真正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经验应用于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制定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当考核结果未达标准时,可进行淘汰或继续培训的方法提升其专业能力。最后,高职院校需要聘请相关兼职教师,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聘请会计专业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且会计专业人才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并将其向学生讲明,使学生早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并根据社会的变化学习相关知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度过高,学生接受度不强,且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互联网意识。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转变位置,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其次,教学手段将传统的“一言堂”形式转变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教师可将重点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根据学生W习特点分成小组,使其提前预习,在课堂之上进行讲解。教师随后进行点评与指正。这样的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次数。最后,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教学,例如应用新媒体、计算机等数码设备进行授课,可将理论度较强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影音,使学生在课堂之上便可理解知识的来源与发展。

此外,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课堂的走向,可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融入问题之中,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亦可将其他相关课程添加入网络授课之中,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便可观看到教学视频,学生可自己掌握及控制学习进度,实现自主化学习。但网络授课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教师需要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多加交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能了解更多会计知识。而且,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网络班级、云课程等交互式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感受到网络的特点,亦能享受丰富的网络资源。

(三)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

调整课程设置前教师需要设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教学目标需要以学生具备优秀的会计、管理、评估能力为主。然后,教师需要根据此目标设置相关教学课程。其中理论课程需要包含会计核算学、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外语等相关课程。课程比例应以核算学、管理学为主。而实践教学设置比例需与理论课程相同,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可利用建立实习基地,创建实训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践教学。首先,高职院校可与会计事务所进行合作,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及场地。使学生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实践能力,学生也能因此接触到真实的账目,从而理解“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此外,教师可利用沙盘模拟等方法,使学生在校内也能感受到真实的经营环境。使其在几天的时间便可模拟到企业多年的经营情况,了解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发展趋势,并能明确会计工作所要具备的条件。

(四)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堂资源皆以课本、讲义为主,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过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将书本与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得会计教学能够立体化发展。为此,教师可将互联网中可用的教学资源推荐给学生,学校也可与其进行长期的深入合作。保障学生能够享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学校可与站深入合作,比如中国知网等权威站,使学生能够随时阅读名家文章,了解名家见解。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筛选出其可用的课程资源,针对资源设置相关问题,并对教材及习题资源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使学生更多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特征。

(五)建立完善考评体系

正确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依旧沿用传统的考试机制,对比重较小的课程进行开卷考试或论文考察的形式,而针对会计核算科目等比重较大的课程,进行闭卷考试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将会使学生投机取巧,在课堂之中不努力学习,在考试前却突击记诵考核范围,学生学习成果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当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评价结果通常不够真实,且部分教师亦受主观思想控制,无法真正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师亦无法了解到课程的缺陷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完善考评体系在会计教学中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需要自发组成考评队伍,并与学校考试负责人进行讨论,设置正确的考试方法。笔者认为,考试可分为两种形式进行,闭卷考试与情境模拟。其中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题需要选择思考性较高的问题,而非与知识点完全重合。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认真听讲。而情境模拟主要根据学生实践课程进行考核,查看学生在面临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时,是否应用正确的方法。其次,教师需要结合考评队伍对学生考试结果进行评价,每名教师展示出自己的观点,随后将多名教师的观点进行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权威与准确。此外,教师还需结合学生平时听讲、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在学生上课时进行有效的记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在评价后,教师可实施一定的鼓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亦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同时对求职者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改革过程中要着重向学生讲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教学模式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亦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琳.“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2):175-176.

[2]邹敏.“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11):394-395.

[3]孙波.“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217-21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