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冶炼设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G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8-0016-03
1 案例简介
离心铸造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铸造方法,每年我国使用离心铸造的方法生产的铸件在323万吨以上,在铸件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某钢铁公司由于增加新的生产线,对D390离心轧辊的需求量增加,需要增加规格更大的离心铸造设备生产离心轧辊,设计人员要通过设计来得到离心轧辊铸造设备。
2 离心轧辊铸造的优缺点和作业原理
2.1 离心轧辊铸造的优缺点
离心轧辊铸造主要是使用旋转来产生离心力,有着其他铸造工艺不具备的优点,具体如下:(1)一些部件不需要浇冒口,有效的提升了金属液的使用效率;(2)不需要使用砂芯就可以铸造出环形和空筒形的铸件,同时也可以生产出长度和直径不同的铸管,具有良好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也不高;(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金属液凝固后,质地细腻;(4)可以浇筑出不同的双金属铸件。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离心铸早需要结构相对复杂的铸造件,价格比较贵,离心铸造设备的投资要比较高。所以对离心轧辊铸造设备进行自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2.2 离心轧辊铸造的作业原理
离心铸造指的是将金属液浇入到正在旋转的铸型中,在受到离心力时,会凝固成所需的固件,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铸造形式,根据铸造方法的不同,可以将离心铸造分成立式离心铸造和水平离心铸造两种。在生产离心式轧辊的时候,一般使用水平离心铸造的方法进行生产,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先将离心设备上放入铸型中,在托轮的带动下铸型会进行旋转,在铸型的转速达到规定的转速后,将铁液浇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铁液会变成铁壳,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降低铸型的转动速度直至停止,对上下型腔和吊下铸型进行组合,将铁液向内进行浇筑,最后完成离心轧辊的浇筑。如图1所示。
图1 离心轧辊铸造设备的作业原理
3 新型轧辊产品的规格
此钢铁公司设计的离心轧辊铸造设备可以生产的轧辊的规格如表1所示,按照轧辊最高设计规格为D755*425为基础,对理论进行计算。
4 设计离心轧辊设备的方法
离心铸造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设计动力驱动系统、浇注系统、防护系统、托轮组等。
4.1 设计离心轧辊设备的托轮组
在离心式轧辊铸造设备中,托论组的主要是用来对铸型进行支撑和驱动,共有从动托轮和主动托轮两个部分构成。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选用合理的托轮材料。由于在铸型生产的过程中,托轮会和铸型产生比较强烈的滚动摩擦。因此,选用的托轮材料要有良好的韧性、抗冲击性和耐磨性,本设备使用42GrMo来进行托轮的制作。(2)选取合理的托轮宽度和直径。在离心轧辊铸造设备作业的过程中,输出速率受托轮直径的影响比较大,另外,托轮的宽度会对铸型旋转的平稳性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的经验参数以及轧辊的具体规格,将托辊的大小确定为D655*125。(3)确定托轮组的平衡精度。由于对托轮组各个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在快速旋转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大的偏心力,对托论组的旋转平衡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确定托轮组的平衡精准度,经研究决定本离心轧辊主要设备托轮的平衡精准度为G6.3级。(4)计算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强度。利用带轮或者接手,可以使电机向主动轴输出133kw的功率,将主动轴工作的转速确定为994r/min,电动机向主动轴的外力偶矩Tmax为:
使用40Cr进行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制作,根据强度对轴的最小直径进行计算得到:
在公式中,轴的许用扭转强度[t]=46MPa。由于键槽会削弱轴径,需要将轴径提高5μ,将安全系数确定为s=1.5,轴的最低直径D=105mm。
4.2 设计动力驱动系统
在设计动力驱动系统的时候,主要需要设计控制电路,计算电机功率。在铸造D755*D425的离心轧辊时,经计算得出铸型的转动速度为n=490r/min,铸型的转矩为T=2253N.m,经计算电机的功率为128.54KW。根据标准化,经电机的功率确定为133kw,为了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离心速度处于最佳状态,使用直流变频调速式电机进行制造,并将自动减速设备安装到电机上,将电机的转动速度控制在0~1450r/min。
4.3 设计防护系统
为了防止轧辊制造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钢液和铸型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飞溅出来,对人造成伤害,要求设备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因此需要设计防护系统。一般情况下防护系统主要是由两个钢材质的防护罩构成,施工轨道的方法进行移动,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先打开防护罩,然后将铸型放入,最后合上防护罩,将浇筑完成。
4.4 支撑脚的设计
为了保证铸型旋转的平稳性,要根据铸型的直径确定被动托轮和主动托轮之间的间距,要使托轮中心线和铸型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120°之间,当夹角过低时,对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要求不高,不过会因为铸型的圆度导致径向圆跳动过大,如果夹角过大,铸型圆度会使径向圆跳动较小,运行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不过随着两托轮对铸型的夹持力不断提高,电动机转动的功率也会随之证据,经研究决定,此次设计使用的夹角度数为120°。
4.5 选择合理的主动轴电机的连接方法
在铸造离心轧辊的时候,在将铁液浇注到高速旋转的铸型时,如果使用皮带轮进行连接,铁模的转动速度很容易因为皮带打滑而降低,金属液会因为离心力过低,从铸型中遗漏出来,引发事故。所以,最好使用联轴器对大型离心铸造设备进行连接,通过对不同联轴器的性能进行对比,齿式联轴器可以符合离心铸造工艺的基本要求,根据相关的参数联轴器可以使用GICL7型鼓形齿式联轴器,联轴器的需用转速为2685r/min,公称转矩10000N.m。需用径向的位移为4.8mm。
4.6 设计轴承座和轴承
以往多是使用精准度比较高、间隙比较小的轴承对离心机的轴承进行更换,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试验发现,使用游隙在0.21mm左右的轴承具有使用年限长,振动小的优点。在对轴承座进行设计时,使用水冷式轴承座。使用空腔结构取代轴承座的内腔结构,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循环水将多余的热量带走,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延长了轴承的使用时间。
4.7 设计浇注系统
在对浇注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下面几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设计:(1)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观测和操作,设备浇注系统和铸型之间要可以互相移动。(2)规格不同的轧辊设置的浇注中心的高度也是不同的,要保证浇筑杯调节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根据工艺的具体要求,将系统设计成轨道式移动小车浇注系统,具有非常良好的使用效果。
5 离心轧辊铸造设备实际运用
离心轧辊设备在投入使用后,检测证明离心铸造设备生产的贝氏体离心轧辊基体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在61μ以上,离心轧辊的工作层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合金偏析情况。设备在投入使用半年后,离心铸造设备在产生贝氏体离心轧辊的时候,振动幅度比较平稳,没有出现一些比较大的铸造缺陷,检查贝氏体离心轧辊工作层也没有出现剥落、夹渣、掉块的情况,设备符合使用的基本要求。
6 结语
经过实践证明,使用新制作的离心轧辊铸造设备符合离心轧辊生产的轧辊符合基本的工艺要求,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比较稳定。通过自行设计和制作离心轧辊铸造设备,有效的节约了企业的资金,同时也为轧辊铸造设备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庸志,钱国钢,曾明.提高铸铁轧辊心部强度的
工艺研究[J].铸造,2011,(1):87-88.
[2] 高玉章.离心复合轧辊辊身裂纹缺陷分析与控制
[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1,(7):195-196.
[3] 邹小伟,张旺盛,胡建国.离心铸造含硼高速钢轧
辊的研究[J].铸造技术,2011,(9):219-220.
[4] 郝素斌,刘瑞玲.复合轧辊铸造工艺及凝固模拟研
关键词:钢铁行业;冶炼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故障处理;监测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F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06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30
液压系统是船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深入地运用到各大船舶中,然而因为构造系统的诸多元件、部件等都身居机械设备内部,元件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再加上液压系统处于相对复杂、恶劣的海运环境中,海水长期的侵蚀,其他内外力的破坏等,都可能会导致船舶液压系统故障。
1 液压系统机械磨损故障与处理
1.1 磨粒磨损原理
液压系统运转过程中,在摩擦运转物体表层会出现很多质地坚硬的磨损物,该物可能导致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形成磨粒,属于机械行业中较为常见的磨损。参照相关调查显示:磨粒磨损占据磨损事故的60%以上,会严重损害机械设备,影响其功能与作用的有效发挥,也会加剧机械设备能源的消耗。
磨粒磨损主要来源于微观切削作用。特别是当磨料遇到金属,二者间长期摩擦、切削,金属将发生两大变化:(1)受压变形,出现裂痕;(2)金属遭到磨损、出现金属碎屑。
该磨损故障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磨粒的形状、硬度、大小,相关载荷施压条件,金属材料质地等。通常来说,磨粒的危害度会随其硬度的增加而变大,其形状如果棱角分明,其磨损度也会上升;同样,金属质地越硬,其耐磨度越强,金属的韧性越强,其抗裂性能越强。优质的耐磨材料势必是硬度强、韧性高。
1.2 解决对策
(1)优选耐磨材料。液压系统内部配置了大量的零部件,系统配置前要优先考虑这些零部件的耐磨特性,优选耐磨部件,并积极优化结构设计,重点做好敏感部位的防摩擦护理,例如滚动轴承、传动设备等,加大检查力度,防范磨粒入侵,及时高效地清理碎屑;(2)做好过滤工作。高摩擦敏感部位应实施密封处理,定期进行清洗、上油等,保持摩擦体表层的制造精度,强化摩擦表面的清洁处理。
2 泄漏故障分析与处理
船舶液压系统泄漏是一项常见的故障,会为整个船舶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必须重视此问题,做好泄漏故障分析,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2.1 液压系统泄漏原因
液压系统泄漏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具体如下:(1)导致液压系统无法安全、稳定工作;(2)降低液压系统的运转效率;(3)缩短了液压设备的使用周期;(4)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能源浪费。
从以上危害可以看出,液压系统泄漏所导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问题出现必定有原因,具体包括:密封沟槽型号不符、质量较低、密封度达不到规定标准,油液受到不良污染,油温度超高,部件之间的缝隙变大,管接头处变松,密封圈发生腐蚀变质现象等。
因为船舶机械设备通常处于较为特殊的运行环境中,海水的高盐度浸泡、潮湿腐蚀等都会加剧机械设备零部件的腐蚀与破坏,从而酿成泄漏故障。船舶液压系统支持着船舶的运行,当出现泄漏故障时,必须做好抢修工作,常见的液压系统泄漏故障主要包括滑动液压系统泄漏、静接合面处的泄漏。
2.2 解决对策
针对于液压系统泄漏故障,主要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选择低冲击阀,也可以尝试安装蓄能器,以此来控制冲击;(2)优选回油块来取代不同的配管;(3)选择减震支架,用来牢固各类管道,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吸收振动;(4)控制管接头的数量,通过焊接的方式来连接管道;(5)假设因为泵磨损导致漏油问题,则必须做好泵本身的检查工作,调换部件,更换泵体。
3 液压系统回路故障与处理
3.1 回路故障识别
船舶拖缆机液压系统为回路故障高发区,此系统为闭式系统,具体涵盖以下结构:主泵组、附件、带控制阀等。所有的构件中,设有2个主泵组,在分动箱的驱动作用下,电机中的双联叶片泵组进行运转,不同泵都设有控阀件,用来保护泵体,检测系统。单回阀安装在不同泵的出口,以此来强化液压系统运转过程中的抗干扰性能。不同主泵组共同选择一个水式冷却设备,发挥冷却功能,利用温度开关来控制冷却器,发挥其启动与暂停等功能。
3.2 故障分析
液压系统回路故障类型多种多样,从其模式、严重度、频度、风险指数等方面出发,经过长期的分析、总结,现得出以下故障:
例如:双联叶片泵,出现不排油、排油不畅、噪音高、压力不足等故障,严酷等级有2、3、4个等级,严重度最高级别达8级。
例如:溢流阀出现压力调节失灵、压力下降等现象,导致噪音、震动问题出现。
例如:隔空阀出现调压失灵等问题,冷却器发生水体泄漏现象,导致水油混合。
3.3 故障处理方法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在诸多的故障问题中,最具危害性的故障来自于液压马达、溢流阀、冷却器等。必须重点做好三类严酷故障的防范工作,同时也要时刻监控四类危害。要重点做好液压回路系统的检查与维修工作,采用相关的改进技术,预防和减少故障问题的
出现。
4 泥门液压系统故障与处理
4.1 具体的故障症状
船舶泥门液压系统中,当按下泥门按钮进行抛泥操作时,液压系统就会很快出现巨大的噪音,直到抛泥完毕,噪音不再响起,经过细致、深入的聆听、分析得出此噪音并非来自液压泵和液压缸,然而却没能准确地辨认出噪音具体的位置,反复检查发现油箱油位较低。
4.2 解决与处理
发现油箱油位偏离常规范围,然而怪叫声却并非来自油泵,这就意味着油泵没有被吸空,因为关闭泥门时,噪声也随之消失。分析故障出现的整个过程,得出问题可能出在活塞胶圈上,经过具体深入的分析得出,在置换活塞胶圈过程中,液压油在无意间流失,导致了油箱油位下降,从而出现了噪音。此故障产生的具体过程为:倒泥过程中,油缸活塞杆飞快地伸出,无杆腔需要及时补油才能运转,如果油箱中油量不足、油位过低,补油过程中就容易掺入空气,最终导致噪音的出现。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为油箱加油,确保油箱油位达标,从而防止噪音出现。
5 液压系统的故障感知与维修策略
5.1 温度变化
通过触摸的方式来感受液压元件的温度,得出其是否处于非常规的高温状态。具体的温度感知体现在50℃~60℃时,元件处于高温状态,人手无法触及。元件温度必须处于常规范围,如果超出理想范围,就需要采取对策。
5.2 振动变化
同样采用手指触摸感受的方式,凭借人的感觉来辨别水波振动情况,对应分析辨别得出振动的等级与强弱,例如强振、弱振。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振动感受操作,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长期的工作经验等来得出液压系统是否处于正常振动状态,其中要意识到振动范围超标时,可能伴随着设备的腐化、变质与
磨损。
5.3 油液黏稠度与流动性
可以通过手指直接接触油液,通过捻搓、反复摸触等方式来感受其黏稠度,有无滑感,对应来分析得出液压油是否处于纯净状态,其内部是否浸入污染物。如果油体黏度下降或者滑感下降,则意味着有污染物浸入。
同时也可以采用手触动的方式来判断液压油的流动性,手指触动液压油管,如果没有丝毫的动态性,则意味着没有油体流动现象,相反,如果有轻微的振动现象,则意味着油液处于流动状态。
5.4 维护措施
为了保持液压油的清洁、无污染,必须做好其储藏工作,正式被添加到油箱中前,应该将液压油储藏在清洁、无污染的容器中,而且要做好油液过滤工作,也就是当液压油正式被添加到油箱前,应该选择过滤器进行过滤,而且要做好油体质量检测工作,发现油质下降时,必须及时更新液压油,要掌握好油体更新的温度,通常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来更换,同时要在规定时间做好散热器的清洗工作,及时清除其内部杂物,防止发生堵塞问题。
因为船舶液压系统处于较为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要主动为其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液压滤芯应该频繁地加以更换,更换过程中,如果发现滤芯出现腐蚀、变形等问题,要严格禁止继续使用。
发动机正式开启前,确保其处于低速运行状态,让其先运行一会儿,使其从慢到快逐步过渡到正常运行状态,再对应操作不同元件,必须做好液压系统参数检查工作,预防其参数出现不科学的变化现象,遇到参数的不合理变化,则需要做出科学的调整。
6 结语
船舶液压系统在船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液压系统的运行质量关系到船舶的运行安全,必须加大对液压系统的故障排查力度,减少故障隐患问题的出现,维护船舶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任奇武.液压系统压力异常的快速诊断[J].工程机械
与维修,2001,(3).
[2] 蔡源.FKGIN型液压机构内部渗漏分析判断及处理技
巧[J].浙江电力,2011,(2).
关键词: 通信设备制造业 供应链 管理优化 快速响应
一、行业特点及其对供应链的要求
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使得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高科技成分日益增强,不断涌现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成为新时代中国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大力发展以大型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精尖工业门类,这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就是典型代表。
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可大体分为网络端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端设备主要用于通信业务提供者或拥有者构建其基础设施网络,如构建中国电信宽带网络、中国移动全球通网络、各个金融机构内部网络等的设备。终端设备主要指用户接收通信服务所需要的接收端工具,如手机、固定电话机、电脑等。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网络端设备。
通信设备制造业不同于一般的批量制造型行业,其行业主要特点有:
1.产品类型和层次多样化:通信设备制造业需要提供给客户的不单单是硬件设备,它其实是因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而帮助客户量身打造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由多层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组成。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同一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各种半成品组件的数量可达数百甚至上千种,而更底层的原材料种类则可达万种以上,所以不但其采购体系具有全球化背景,甚至产品设计领域也集合了全球的力量。多个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必须协作设计、开发和交付同一个产品,这就带来了较长的交付周期、多个角色协同运作、技术集成等方面的难度。
2.不断新增的客户需求和极为快速的技术革新: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行业内企业均对研发重点投入,促使行业具备了技术迅速创新的特点。此外,下游行业的新业务需求变化很快,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为保证竞争优势,向各种细分客户群提供专门的业务支撑,也推动通信设备制造业不断更新其产品特征和内容。
一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分为计划(含需求预测)、采购、制造、交付(含物流)、逆向反馈5个领域,如图。
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中,上述模型一般以产品为主线进行实施,即在对不同产品的客户需求进行预测并汇总的基础上,统一进行原材料采购,并根据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和预测,通过建立安全库存等的方式对部分组件或成品进行预先制造,以便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
在企业的供应链实际运作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和内部运营管理效率孰更优先?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推式”战略模型,即通信设备供应商比客户在链条中拥有更多的权利,其控制或推动供应,而是改为以“客户为中心”或需求“拉动”的模式,客户在整个链条中享有更多的权利,并有效拉动供应。以客户响应为首要目的的策略对通信设备供应商的运营成本造成较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库存增加上。尽管增加库存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但整体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通信设备供应商们既要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又要使自己的运营管理成本得到控制,就必须设法改进供应链的运作策略,以实现在复杂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客户化、低成本、快速的交付。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建议
1.从企业战略高度重视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预测是连接市场销售和供应链运作的关键环节,尤其重要的是,通信设备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客户化特征,即该行业的成品一般为按需装配,无法象汽车、家电等行业可预先生产大量相同的产品后再设法销售,故其各种产品组件之间的可能销量会随着市场波动而不断变化,鉴于该行业产品组件的种类成百上千,并且生产成本高昂,如不能对各种组件之间的比例提前进行合理的预测,供应链的后端运行将无法有效展开,并最终极大的影响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以及可能造成大量的呆滞、呆死库存。
单就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运作而言,市场需求预测已经被普遍的接受为供应链前端的指导性环节,但很少将需求预测提高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没有充分认识到预测工作需要企业内外部的广泛合作,尤其是销售部门应在预测工作中承担相当重要的角色。
特别对于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其承担成本压力的能力弱于同行业大型企业,而又比小型企业拥有更多的产品种类,更加需要谨慎平衡争夺市场与控制成本风险之间的关系,市场需求预测不但应作为企业的大事,而且也比大型企业更容易实现跨部门协作。
2.实施项目重要度分级支持制度。对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可能实现销售的项目数量往往数以百计,并且项目最终签单的可能性和进度各异,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施完全基于项目的供应链运作策略,但可在以产品为主线的基础上对重要项目给予倾斜。
(1)在给定的预算范围内,对重要项目实施专项采购计划、库存计划或二者并用,并设置否决性触发条件,一旦满足条件则取消采购计划或将库存挪作他用。
(2)在给定的安全库存预算范围内,重要项目所需资源在安全库存设置中占据一定权重,从而保证项目所需的某些特殊组件在签单后能够迅速交付。
(3)预测和计划可为重要项目单独编列专门内容,并以重要项目所需资源检验和调整预测和计划的数据。
3.供应链系统与研发系统有效互动,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各个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是造成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运作成本高的重要原因。
(1)市场需求预测:可将市场上的同类及近似需求合并考虑,小范围内的需求波动不会在企业内产生明显的牛鞭效应。
(2)生产计划:可减少生产批次,加大批量,更利于安排生产计划。
(3)采购:原材料品种大幅降低,有利于与供应商的谈判和长期合作,进一步保证供应商的交付及时性。
(4)制造:可充分利用产能,降低制造成本。
(5)交付:通过对标准模块的现场装配,更好的满足客户化需求。
4.加强外部合作关系。
(1)掌握和引导客户需求:准确掌握客户的需求影响到包括供应链在内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行。在与客户的交互过程中,应与客户进行深层次交流,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主动引导客户需求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以减少企业为实现客户的特殊需求付出的成本。
(2)充分利用分销商/经销商的信息平台:更加全面的了解市场需求,并利用其资源共同赢得市场。
训练作业设计的目的
知识能力转化是根本目的。书面训练作业要将课堂所学知识,通过训练转化成学生必备素养,要契合儿童“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维度,立足思维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针对课时必学必练的知识、能力目标来开发训练作业。引导思维发展是内在灵魂。聚焦教学目标的知识能力转化,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审美等内隐性素养提升,育人和能力培养同步推进。依据学习认知维度,作业可划分为知道记忆理解、理解分析运用和拓展阅读综合(创造)三个层级。反思教学改进是平台抓手。语文学科作业训练是知识巩固、语文能力形成的必要过程,也是检测教学效果、修正教学方法和目标,提高教学智能的监测平台和必要抓手。
训练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月芬提出,作业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读懂统编教材、契合编者意图和课时目标,适切学情又符合“双减”要求,是设计训练作业的底线。因此,教师必须透彻理解课程标准理念、性质,读懂、读通教材,把握教材体系和语文要素的发展脉络。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创新理论。要设计较为科学的训练作业,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显性知识,并领会其隐含知识,遵循儿童学习认知规律,从知识分类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考量训练点,设计作业。注重思维发展。设计“有质量”的语文学科书面训练作业必须立足课程性质理念,以学生思维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等学科素养提升为根本理念,守护课程育人“本真”。
训练作业设计的策略步骤
【关键词】 专用设备制造业 服务业 关联强度 中美比较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制造业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逐渐将其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一些原属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活动,如广告、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可行性研究、包装、运输等,开始逐渐外部化,转由服务提供,制造业的生产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Castellacci,2008)。从制造业中分离出的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比原制造业内部更具效率和更高质量的专业,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Park and Chan,1989;Franke and Kalmbach,2005;Son,2007)。
制造业的生产服务对产品增值和市场竞争起着重要作用(Vandermerwe and Rada,1988;Oliva and Kallenberg,2003;Slack,2005)。基础设施和流通服务(infrastructural and distributive services)如运输、金融和通讯服务,其技术水平提高和进步会影响整个经济系统,使所有行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Castellacci,2008);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及管理的复杂性程度提高,借助外界的专业知识已成为许多制造企业的一种战术或战略要求(Martinez-Arguelles and Rubiera-Morollon,2006),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如软件、研发、工程和管理咨询服务,为先进制造企业解决生产制造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知识(Muller and Zenker,200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制造企业参与服务的生产,服务的无形性和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往往要求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互动合作(Miles,199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制造业和专业制造业的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astellacci,2008)。
装备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其分工程度高、产业关联度强,是工业的“母机”,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影响重大(Markusen,1989)。本文以中美两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比较分析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强度,试图从生产服务的视角分析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差异。
二、产业关联模型
1、数据处理
专用设备制造业隶属于装备制造业的范畴,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专用设备制造业具体包括: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印刷、制药、日化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美国的产业分类虽然没有明确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但是对比中国的行业分类,美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农业、建筑、矿山设备制造,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商业和服务行业设备制造业。
因此,按照该产业分类将中国2007年135部门投入产出表和美国2002年130部门投入产出表的相关产业合并,随后对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强度进行对比研究。
2、向后产业关联比例系数
在投入产出模型中,j产业产量增加时,所需的原材料的数量也增加,如此可扩大上游产业的生产,称为向后关联。相对来说,j产业产量增加时,表示可供作其他产业作为投入的商品增加,有助于诱使利用j产业产品作为原料的其他产业扩大生产,称为向前关联。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高拉动性的产业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向后产业关联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直接消耗系数aij为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数量,代表了一种生产技术水准,可表示为aij=■。产业间的关联除直接消耗部分外,还包括间接购买的部分,因此通过矩阵运算可以得到B=(I-A)-1,其中(I-A)-1为直接加间接需求系数矩阵,又称为产业关联程度矩阵或里昂惕夫矩阵。
根据Hill和Brennan采用的关联比例法,完全向后关联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RB=bij■bij (i=1,2,…,n) (1)
其中bij为完全消耗系数。
Luukkainen界定芬兰经济中几个重要产业群聚的范围时,将产业部门对自身的关联设为0,利用剩下的产业部门计算彼此间的关联比例。对上游产业而言,将对自身的直接关联设为0后,各产业对L产业的直接关联程度L值为:
LB=aij■aij (i=1,2,…,n) (2)
其中aij为直接消耗系数。
三、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强度比较分析
服务业对生产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科学技术的推动、知识创新的推动、市场开拓的推动、资本运作的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过科学技术服务产品和知识创新可以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直接形成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商务、外贸、交通运输都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使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资本运营,只要符合实际需要,经常大量的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根据不同的推动力,将服务业分为流通服务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此外,由于政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引入了政府服务业的概念,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文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保障。这四类之外的服务业均涵盖在其他服务业内。具体分类见表1。
利用我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以及美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依照上一节的公式(1)、(2)分别计算出中美服务业各部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之间的RB值与LB值。计算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向后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向后产业关联比例系数均小于美国;与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关联强度大的是流通服务业,而美国的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上;美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强度远高于中国,尤其是其中的商务服务业;美国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政府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强度大于中国。
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在产业关联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完全向后关联比例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流通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其他服务业、政府服务业;而美国的则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流通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政府服务业、其他服务业。这反映了与中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关联强度大的主要是流通服务业;而美国的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上。格鲁伯和沃克认为,服务业通过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将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融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使企业生产过程的运营效率、经营规模以及其他要素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差异化水平。
整体上看,无论流通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还是政府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向后产业关联比例系数,中国均小于美国,但差别最明显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国关联比例系数仅为1.459%,远远小于美国的11.197%。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制造业和专业制造业的创新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通过创新活动创造和扩散新知识,为先进制造企业解决生产制造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知识(Muller and Zenker,2001),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关键作用(Castellacci,2008)。
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中国的信息和通讯服务业、研发和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444%、0.449%、0.566%,相比于美国的1.642%、1.272%、8.283%,差距甚远,尤其是商务服务业。这严重阻碍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和附加值的提高。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被实际应用大多是通过科技开发、管理咨询等生产的投入来完成的,知识和技术服务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另外,中美服务业各部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之间的关联比例系数的显著差别在于政府服务业。美国政府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比例系数为1.449%,高于中国的0.431%。政府服务业渗透在社会经济系统的方方面面,政府服务意识的强化,政府服务业质量的提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文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保障,是全面提高服务业质量,促进服务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以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美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将服务业分为流通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政府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运用关联比例法比较分析中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强度。研究发现中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美国相比差距显著。
流通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政府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向后产业关联比例系数均小于美国。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关联强度大的是流通服务业;而美国的产业关联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生产业上。美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强度远高于中国,尤其是其中的商务服务业。美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政府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大于中国。
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关联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而生产者服务活动源于产品生产部门的中间需求,如果缺少先进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复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和资本密集型服务将会因为失去需求的来源而无力发展。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任何一方的发展滞后都将制约另一方的发展,只有专用设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才能提高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
(注: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全球制造网络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周期、战略群组与企业生存研究——基于合作共生视角”(10YJA630168)。)
【参考文献】
[1] Castellacci F.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regimes and trajectories: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in a new taxonomy of sectoral patterns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8,37(6-7).
[2] Park S.H,Chan K.S.A cross-country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intersect 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and their employment implications[J].World Development, 1989,17(2).
[3] Franke R, Kalmbach P.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its impact on business-related services:an input–output study for Germany[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4).
[4] Son W.K.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business services and growth: Issues in modeling regional patterns[J].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7(41).
[5] Vandermerwe S,Rada J.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88,6(4).
[6] Oliva R,Kallenberg R.Manag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oducts to serv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2003,14(2).
[7] Muller E,Zenker A. Business services as 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the role of KIBS in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Research Policy,2001,30(9).
[8] Miles Ian.Services in the new industrial economy[J].Futures,1993,25(6).
[9] 王章豹、吴庆庆:抓住战略机遇期做大做强我国的制造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5(8).
[10] Markusen J.R.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1).
[11] 黄莉芳:中国生产业嵌入制造业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1(1).
[12] 刘起运、陈璋、苏汝劼: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3] Hill E.W,Brennen J.F. A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ing the Driver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Found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1).
[14] Luukkainen S.Industrial Clusters in the Finnish Economy[C].Innovative Clusters,2001.
【关键词】血站;设备档案;业务;关联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blood in blood banks in China industr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 of blood requirement also continues to improv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separation of blood components are imported and domestic equipment of the business operational. Equipment is the State-owned asset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ensuring operational research work, the purchase of expensive equipment and strict management must be carried out to ensure blood bank blood collecting and supplying equipment to achieve a good technical state.
【Key words】Blood stations;Associated;Equipment;archives
完善设备档案并通过设备档案评比进一步加强血站在设备的购置、验收、确认、使用、维护、校准、维修和报废等环节上的管理,确保设备应有的性能,达到确保血液质量的目的。
随着血站采供血业务量大幅提高,核酸检测设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设备等的投入,无论是采供血业务档案,还是设备档案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加强和完善。这些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和安全或在血液制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设备按卫生部两个《规范》的要求必须具备操作规程、专人负责管理、有使用和维护记录及设备保养、维修记录,有设备应急预案等措施来保障设备故障时的工作和处理,关键设备还要进行定期校准。如:全自动检测系统、生化仪、核酸检测设备等。这些关键设备在设备档案初步建立时的验收合格、确认、报废和使用过程中的强检、维修和再确认是设备性能持续有效的保证,都要形成质量记录,保留在设备档案中。本文就设备档案的初步建立、持续完善,档案评比与业务工作的关联性分步骤做进一步的探讨。
1.设备档案的初步建立
设备档案初步建立时应包括的资料有:购置申请单、考察论证、订购合同、基础设施验收单、设施管理卡、监视和测量装置履历卡、维修保养记录、设施检修单及随机携带的装箱单、合格证、使用手册、原理图、保修卡等所有文字资料,另外设备供应商资质要在我站合格供方名录中记录并及时更新有效。这些档案记录的初步建立只是一个基础,在设备档案的建设过程中设备档案的持续完善才是该设备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2.血站设备档案的持续完善
2.1强检设备检测合格证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需强制检定的检验与测量设备,由设备科按检定周期及时送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对其技术指标和性能进行有效性确认并由设备使用科室设备管理人员留档保存。定期强检合格证是设备性能溯源性的要求,可供检查人员查证,是设备的重要档案之一。
2.2确认报告
设备科、质控科和使用科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确认,完成确认报告。确认报告应包括确认计划、数据和结论。确认主要为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又可分为新设备的确认、维修后确认、重大变化后确认等。
2.2.1新设备的安装确认
在设备到站之后,设备科、质控科和使用科室科主任应依据确认方法及过程、技术参数进行确认,填写《设备确认报告》。
(1)安装确认要对设备安装清单进行核对。提供证据,证明交付的设备已经符合预期合同要求或供应商推荐要求。还要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
(2)运行确认要对设备每一个单独的部分性能进行测试运行,模拟最终的运行环境对设备进行试运行。通常测试包括常态运行,特殊情况运行。
(3)性能确认 证明设备运行过程是有效的和(或)可重复的,并能达到预期的所有功能和安全要求(如准确性、精密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2.2仪器设备发生重大变化、出现故障维修后的确认
与血液质量密切相关的关键设备,当有新的或者有变化时需进行确认,设备维修重新投入使用,设备超出实验室的直接控制范围时,重新投入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和必要的校准。由设备科协助使用科室根据主要技术参数对新的或者有变化设备,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比对(包括平行、线性、批内、批间、室间质评等实验)、存留样品、测试、检查、试运行,对人、机、料、法、环和过程作系统性评审等方式进行确认,保留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设备《确认报告》的收集至关重要,它可以证实设备性能可靠,持续符合预期的使用要求,《确认报告》是设备档案持续完善及投入使用前的关键报告应是设备的重要档案,归档保存。
3.设备档案持续完善的管理要素
仪器设备档案由使用科室设备管理员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并建立设备档案目录。设备使用科室的科主任应对关键设备的确认有清醒的认识,能制定对于强检设备的强检周期和自校设备的自校周期及方法并明确掌握,完成确认报告。设备科及考核组定期对新进、维修、强检仪器要持续完善的设备档案进行检查。
4.设备档案评比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血站设备管理提供了信息、资料和数据,通过对设备档案的初步建立和建立后在校准、维修、确认、报废等档案资料方面的持续完善、整理、分析和每年一度的设备档案评比,可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为设备安全检查、检测、故障诊断、隐患消除、血站固定资产核查等提供了重要的监督手段。
设备档案评比要制定评比条款并设定参评人员,事前组织评比人员熟悉条款,由各科室主任及设备管理员全程参与,档案评比内容要包括上述1-3款内容,在评比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由国家计量部门强检的设备,由设备投放公司年检的设备,由单位自行检定的设备,新设备及设备维修后的确认方法及性能确认,设备的固定资产编号、检定周期、状态标识等环节。评比情况要在总结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对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及设备档案的持续完善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设备档案的持续完善与设备日常维护、检定等工作、规范化管理成为一种正相关,最终达到促进采供血业务工作,保证血液质量的目的。 [科]
【参考文献】
[1]余晋林,朱业华,田兆嵩.血站质量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11.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类专业建设;跨界融合
作者简介:堵有进(1960-),男,江苏南通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346),主持人:张兰,邱春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3-0081-04
2015年7月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到2025年,W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人才是推进“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关键,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重地的高职院校,由于其具有与行业、企业、社会跨界的基本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鲜明时代特征和对社会环境的依赖性。“互联网+”已成为推进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不可逾越的时代背景,必将给高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结合S职业院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专业建设跨界融合的新思路和实施路径。
一、跨界融合是“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产业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发展背景下,与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1]。在服务业领域,一是“互联网+”促进了服务类产业结构升级。由于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在线租车、在线教育等大量兴起,现代服务业体系已变得日益丰富,其中,第三方物流、研发设计、商业咨询等生产业加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生产业的比重;二是“互联网+”引发了服务类产业组织变革。传统服务业企业的行业地位因跨界竞争受到冲击甚至全面颠覆,传统服务业的新格局随着“互联网+”的鲶鱼效应正在重塑;三是“互联网+”加快改变了产业资源配置。例如,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服务链和电子商务集团、智能物流骨干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三大支柱载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产业生态已经在阿里巴巴形成。
总之,无论是“互联网+”在传统服务业的纵向深入,还是新技术延伸拓展下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涌现,无论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互融合,还是服务业业态的拓展衔接,跨界融合皆是其基本特征,也是“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行业、企业塑造核心价值的基础。
二、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需要跨界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的跨界融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发生了三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更加宽泛的跨学科背景。要求专业人才掌握的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储备跨度更大,在任职水准、应用技能、专业等级以及研究性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标准更高;二是更加突出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要求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更新、创新意识更强、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洞悉创新的方向、把握创造的节奏;三是更加鲜明的个性化特点。“物联网+”背景下的服务业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管理理念,更加注重提倡人性化管理,彰显个性化人才文化。高职服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技术需求相衔接,是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并且,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与专业定位,培养与“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特征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亦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高职院服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化缺乏联动机制,专业培养目标过窄,融合度与复合性不高,加之人才培养过程缺少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而造成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结构单一,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比如,在当今物流行业,不少著名企业纷纷实施“跨界”经营战略:宝供物流“四轮驱动、两翼腾飞”,通过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产成品分销平台,力争到2020年物流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其业务范围已经涉及商流;怡亚通供应链管理集团充分发挥线下优势,通过打造两大互联网平台(两天网),两大渠道下沉供应链平台(两地网),以及物流主干平台(一平台),大举进军城镇电商,实现业态新突破;顺丰速递以新的O2O模式进军零售电商,城市社区便利店已基本覆盖全中国。可见,“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业“跨界融合”的新常态特征,已给传统的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应对行业新变化和企业新诉求,提高专业的动态适应性和过程优化速度,培养兼具物流业务、平台营销、信息技术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实现跨界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拓宽专业口径,构建集群式课程体系
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性工具,由于其跨越时空,为分工协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它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迅速使得原有行业界限不断模糊,体系日益丰富,发展空间迅速拓展。“互联网+”服务类专业需要培养既熟悉服务行业特定业务流程,又掌握IT技术,并拥有网络平台开发与管理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局限在单一的工作岗位,要适度拓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较宽的适应面,以及应对行业变化的岗位迁徙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过程中,要打破原有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边界,借鉴互联网平台使人才培养走进工作场所,融入工作场景[2]。要以岗位群需求为依据,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集群式课程体系,基础平台包括必需的、较为宽泛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够夯实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核心专业课程紧贴岗位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关键能力;拓展课程满足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适应新业态跨界需求。在集群式课程体系架构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相对稳定,核心课程持续不断调整变化,拓展课程互联互通网络构架[3],既有利于教学建设的相对稳定和不断积累,又能对“互联网+”引发的行业变化作出快速响应,有利于跨界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S职业学院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2015年成为省级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针对我国“互联网+通关”改革、贸易创新与便利化带来的互联互通,以及报关企业服务内容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的实际,及时调整、拓宽该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宏观定专业,学生自我定方向,培养既能适应海关无纸化通关、自主报税等改革措施,又可以为企业开展关务咨询服务的报关人才。学院加快了专业目标向课程体系的转化,经过对当前报关专业人才素质素养的认真分析,在基础和拓展课程平台上新增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网络平台设计管理、信息检索、图形图像处理和虚拟经济等横向课程,核心专业课增设预归类研究、通关方案设计训练和外贸函电等纵向课程。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实用性强、跨界融合度高,为促进人才培养与报关行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互耦合与协同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在线化校企合作平台
产教深度融合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相衔接,通过教育教学、生产活动、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达到校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4]。知识发展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益相关者研究素养的提升,为知识生产机构的异质合作提供了可能[5]。“互联网+”背景下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时g泛在、空间泛在和主体泛在等特性,改变当前校企合作中信息不对称、传递效率低下、组织体系冗长的现状,促进职业院校快捷、准确地发掘企业和社会需求,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及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智能、定制式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供给,探索在线化的产教融合途径,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现代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需要[2]。
S职业学院以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根据服务类人才培养特点,发挥政校行企多方优势,建立了校企一体扁平化组织机构,构建了多元实时互动、面向区域服务行业的专业云平台,以此打造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共同体。2015年,学院以省级品牌、重点专业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区域现代物流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的作用,组建了由国内知名供应链管理公司、国家级行业协会和学校三方参与的创新创业学院(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借助该专业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成果转让、技术与管理培训等线上服务,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校企双方人员互聘互认,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和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网上教学服务,该平台已成为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三)创新柔性组织方式,建设矩阵式专业师资团队
“互联网+”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带来了教学内容和专业建设内涵的巨大变化,作为与行业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作出快速反应。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多采取垂直式组织结构,具体表现为“校-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专业教师一般固定在某一个教研室或教学部门,这种传统的组织方式以其结构简单、关系明确、命令统一的优点为我们大家所接受[6]。然而,它难以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不利于教师的合理流动,降低了对市场反应能力。矩阵式专业师资团队是在院系职能型组织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甚至校外相关院校和企业中,基于项目与任务建立的一种横向协调系统。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纵向是原有的职能系统(列元素),横向是以项目与任务建立的专业师资团队(行元素)。因此,专业师资团队不再像传统的系部或教研室针对具体专业而设置,它打破了原有院系、专业壁垒,更加关注行业企业的变化与发展,更加注重改善团队整体的专业结构和素养,强调团队中个体之间专业的互补与跨界,克服了原有组织结构下教师缺少横向沟通的弊端,拓宽了团队组建的选择范围。柔性化的组织方式加快了高职院校对“互联网+”背景下专业发展的适应速度,将院校纵向职能管理体系与横向项目任务协调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灵活、便捷特点。
S职业学院为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需求,按照“系统设计、主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治理结构的创新,出台了《专业法人制实施办法》和与之匹配的《教师绩效考核》等制度,学校赋予专业法人高度的自主管理权,做到职权利全面到位,人财物自主管理。在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中,积极试行矩阵式组织管理方式。专业法人根据有利于快速跟踪行业最新发展、有利于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与建设内涵、有利于教学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等原则,按照团队教师专业互补、跨界融合的总要求,有权在全校范围内以及合作企业和院校中,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安排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任务,实施绩效考核,核发绩效工资,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不断动态调整与完善。在专业法人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行使团队的组阁与管理的同时,学校按照有关目标管理原则协调职能部门与团队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专业师资团队健康发展。
(四)共享实训资源,建设联盟式校内外实训基地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不仅要面对服务业传统业态,更要面对受“互联网+”深刻影响而不断出现的新兴业态,同时,还要时刻应对即将被改变或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变革。在此情形之下,单一院校或企业,在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建设方面,总会存在开设项目适应面窄、先进性不够,管理手段单一的不足。采取区域联盟方式,发挥院校和企业群体优势,借助“互联网+”效率工具,可以整体提高实训基地对人才培养的适应程度。
一是以政府人力资源、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相关院校和企业为主体,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互利共赢的实训基地联盟。依托基地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发挥域内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更好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基地联盟开放信息平台。盟内各个实训中心设施设备、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教师和中心开放时间等信息,并通过平台对各个实训中心开放内容列表管理,方便院校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三是注重基地运行模式研究,建立相关保障机制。根据联盟内各单位实训中心建设经费渠道和隶属关系,实施分类管理。盟内各单位自有实训中心相互开放,可收取学生实训材料费,联盟基地基本运行费用由各单位每年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由政府、院校、企业多方合作建立的公共实训中心,可采用第三方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内部结算、协议价格或政府补贴等途径保证联盟基地健康运行[7]。
S职业学院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牵头成立了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联盟。基地联盟依照“政府监管、学校主管、行业协管”的指导思想,由政府负责解决基地联盟成立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联盟管理机构设在S职业学院,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域内相关院校、企业自愿参加,并按照联盟章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基地联盟依照需求一方面遴选各单位现有实训中心入盟,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相应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联盟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跨院校项目安排、师生教学互动和运行评价。通过利用各种利益杠杆,基地联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有效推进盟内合作工作。自联盟运行以来,一方面降低了各院校实训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可开实训范围明显扩大,管理文化更加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各校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校际、省际、区际及国际合作创设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8):62-65.
[2]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8):8-12.
[3]王博.以专业建设为抓手 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5-9.
[4]储诚炜,吴一鸣,谭维奇.职业教育联盟框架构建和运行机制实践探索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4(12):21-24.
[5]曹东云,谢利民.新课改以来课程与教学研究知识增长方式的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4-109.
[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网络互连设备 脆弱性分析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应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大量企业网络建成。由于人类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所以网络是否安全性已成为企业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网络安全包括硬件安全和其上的软件的安全。网络硬件主要包括互连设备,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现在针对硬件设备主要是进行一些安全方面的配置,例如交换机的VLAN,路由器的ACL配置等等,却忽视了设备本身在工作中存在的脆弱性。本文依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步骤的脆弱性和威胁性,通过分析几种比较常用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发掘其脆弱性。
二、交换机脆弱性分析
交换机在OSL数据链路层MAC子层工作,它可以连接到单独的结点或整个网段的单个网段的单个端口,在它们之间交换数据。并且为每个端口到端口之间提供全部的局域网介质带宽。
1.从设备自身来看
交换机在系统安装,启动和灾难恢复时,是处于不安全状态,有一定的脆弱性。其次它同样也存在物理威胁,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破坏交换机。
2.从其工作原理来看
交换机接收到一个帧以后,检查MAC帧的目的地址,并和自身内部的交换表进行比较,首先要保证交换表的正确性,否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如果找到和目的网段相连的端口,然后将该帧发往端口。如果找不到所对应的端口,交换机会向所有的端口发送该帧,并且通过回应帧,建立和端口号相关的MAC地址表,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可以查表,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这种对不知道目的地址的数据帧采用向所有端口发送数据包的做法,容易出现“溢流”现象。
交换机允许广播帧溢流到整个网络,同样会引起其他不法主机的“窃听”,可以采用VLAN。采用不同的交换方式的交换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例如直通式交换机,就无法区分数据流量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它只是实现快速转发。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可以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但又可能存在数据包丢失的问题。另外,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帧时,存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在速度上能否匹配的问题,如果缓冲数量少而冲突数据量大的话,数据帧就会丢失。
3.从外在因素来看
入侵者利用交换机软件或协议的脆弱性进行攻击,比如IP欺骗,TCP连接能被欺骗、截取、操纵,UDP易受IP源路由和拒绝服务的攻击等等,同时也可能存在访问权滥用或者后门等问题。
三、路由器脆弱性分析
由器工作在OSL模型的网络层,它可以用来连接具有相同网络通信结构的网络,也可以连接不同结构的网络。它为数据包提供最佳路径,并且实现子网隔离和抑制广播风暴。
1.从设备自身来看
路由器相当于网络层的中继器。路由器不能真正实现即插即用,需要很多配置。配置文件中一般包括路由器接口地址,登录密码,还有路由表的接口状态,ARP表,日志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被攻击者获得,后果不堪设想。比如可以将路由器作为对其他站点扫描或侦察攻击平台,或者修改路由配置等。
2.从其工作原理来看
路由器是在网层上实现多个互连的设备。一个路由器有几个端口,分别可以连接一个网络或一个路由器。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的端口。由于路由器是一个多端口的设备,因此闲置的并且工作正常的服务器端口很可能被黑客利用,对于不用的端口,应该妥善管理。路由器接收到的数据包以后,首先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数据包对应的目的地址,同交换机一样,我们也要求路由表的正确性。虚假的路由信息会使数据发送到错误的地方。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式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传输端口时,需要按顺序等,以便被传送一输出链路上。如果数据包不是发往直接与路由器相连的网络,该路由器则把这个包转发给另一个离最终目标更近的路由器。
现在,路由器还不具备安全和加密的功能,仅仅只有路由的功能,所以对待各种各样的攻击是脆弱的。
3.从外在因素来看
由于路由器是在网络层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因此如果得到路由器的访问控制权的话,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路由器来对其他的服务器发起拒绝服务攻击,而路由器不会自动生成警报通知用户正受到攻击。并且路由器的访问密码极不安全,可以通过SNIFFER探测到,或在专属公司网页上可以查到。
四、网关脆弱性分析
网关又叫做协议转换器,它用来连接专用网络和公共网络的路由器。网关是将不同协议集的协议进行翻译、转换,网关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它用于连接网络层之上执行不同高层协议的网络,构成异构的互连网,通常工作在OSL模型的第4层和更高层。
1.从设备自身来看
网关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网络互连设备,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不同的网关用于不同的场合,其软件和硬件自身也存在脆弱性。
2.从其工作原理来看
网关除了具有路由器的全部功能之外,还能为互连网络的双方提供高层协议转换服务,即能够连接两个高层协议完全不同的网络环境。当数据包从一个网络环境通过网关进入另一个不同的网络环境时,网关读取信息后,剥去数据中原来的协议栈,然后用目标网络的完整协议对数据重新包装并输出,以适应目标环境的要求[3]。但是用户的特定数据通过网关或位于网关时是脆弱的,并且网关对恶意人员发起的操纵或修改也是脆弱的。
网关是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的首选设备,其最常见的用途是在高层协议不相同的网络之间充当“翻译”,即提供协议转换。协议转换是实现网关的关键技术,也是国际互连网的技术难点。
3.从外在因素来看
网关都是针对特定的网络互连环境设计的,不存在通用的网关。有时制造商会留下了可以获得敏感信息的后门。
五、结束语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维生素C;参麦注射液;贝那普利
【中图分类号】R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70-0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血清心肌酶(CK、CK-MB、AST、LDH)持续性增高及心电图ST-T改变。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脏病或猝死等。2007年1月~2010年10月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参麦注射液、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均符合1999年制定的关于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参考标准[1]。治疗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15-54岁; 23例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发病,伴低热、咽痛、咳嗽21例,所有患者均有心悸、胸闷、乏力,5例出现胸痛等,体征部分患者肺部干性音,所有患者均心音减弱,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Ⅰ°房室传导阻滞及ST-T改变。血清酶(CK、CK-MB、AST、LDH)结果均显示持续性增高,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变化过程。超声心动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低。对照组30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用抗菌素、丹参注射液30ml、能量合剂静脉点滴;治疗组给予维生素C 5.0、参麦注射液3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贝那普利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5mg,每日1次口服,用药3~5天,无不良反应,改为每次5mg,每日1次。对于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50%葡萄糖20ml加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速尿20mg静脉注射治疗,心功能改善。疗程10~14天,1个疗程后采用X2检验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血清酶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电图、血清酶改变不同程度恢复,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清酶、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7(53.12%),有效 17(37.50%),无效3例(9.38%),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显效9例(30%),有效13例(43.33%),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73.33%。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经X2检验,两组治疗疗效有统计学意义(X2=4.45 p
3 讨论
3.1 病毒心肌炎多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3周内,部分患者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发病机理目前尚未阐明,多认为由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血清心肌酶(CK、CK-MB、AST、LDH)增高及心电图ST-T改变,超声心动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低。反复发作可引起心功能不全,部分发展为扩张型心脏病。少数重症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或猝死等。
3.2 大剂量维生素C具有强心、降血脂、降血糖作用,对抗再灌注损伤,清除氧自由基引起的再灌注损伤[2];还可以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稳定细胞膜电位,阻止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改善肺通气功能。参麦注射液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提取而成,具有明显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等功效[3],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氧耗;通过抗脂质过氧化,阻断自由基损伤的病理过程,保护受损的心肌细胞。另外,还可以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从而也减低了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心脏损害,保护脏器功能。贝那普利口服后在肝内水解成有活性的的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及肺毛细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还可以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量。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降低单一药物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405-407
[2] 丹. 大剂量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中外健康文摘, 2010,29:2
[3] 郝然,等. 参麦注射液对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660-663
作者单位:257000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南社区石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