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厂房招商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招商安商工作完成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外出招商引资13次,招待外来客商23人次,洽谈合作签约意向数5个,完成签约数1 个。截止12月,引进xx拟投资5000余万元在xx征地50亩用于新建项目,目前已与小板镇签订投资协议,初步完成了工商注册、厂房租用、设备进厂等前期准备。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年初,团市委牢固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意识,迅速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全体机关干部全员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并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全年招商引资计划,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列支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切实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的人财物保证。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明确职责,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把招商引资的责任进一步传递、进一步延伸,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对招商专班的基础性工作进行管理。通过记载招商工作日志;每周跟进项目工程进度,定时报送招商引资报表,建立招商项目库,搜集招商信息并定期跟新;及时报送招商引资项目第一信息至市招商局,与市招商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项目无缝对接等方面,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提高招商安商人员素质。
三是发挥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共青团优势,切实加大招商引资的服务力度。依托基层团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力度,积极帮助投资者进行市场调研、办理相关手续等,做好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有力保障了项目的落地开工。同时,强化与周边区域青年创业孵化平台的对接联系,着力拓展有效项目信息的收集渠道,分别与宜昌、襄阳、武汉等地较为知名的青年创业孵化中心,宣传我市招商引资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天门、知晓天门。
三、2019年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宣传,造浓招商引资工作氛围。主动“走出去”招商。跑才有机会,谈才有可能,不走出去,项目不会自己找上门。只有积极“走出去”,才能拓宽眼界、捕捉商机,也只有“走出去”,才能“请进来”。
二是加强学习,丰富招商引资项目储备。继续开展城市产业研究,离开了产业研究、离开了产业招商,我们的精准招商就是一句空话。
三是加强联动,获取更多招商引资信息。一是做好与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团属组织的联动。二是要做好与异地天门商会的联动。三是要加强市招商局等其他部门的联动和协调。
一、工作成效
一年来共引进项目10个,其中已完工投产的项目9个,续建项目1个。内联引资到位资金305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21%;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3470㎡,占全年任务的269%;劳务输出28人,占全年任务的101%。具体情况是:
(1)已完工投产项目9个
(请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填写).
(2)续建项目1个
二、工作举措
一年来,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着力在“营造氛围、队伍建设、责任落实、优化环境”四个方面下功夫。
1、抓氛围营造。在年初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全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按照“专班运作,责任到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部署,成立了以党政领导牵头负责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推行乡党政领导挂联优势产业、项目,结合实际制订招商引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干群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全民招商,唱响招商主旋律。动员广大群众多渠道,多方位收集信息,捕捉商机,主动联系。切实树立诚信招商新理念,全力打造招商引资新形象,努力营造诚信市郊、平安市郊,活力市郊良好氛围。
2、抓队伍建设。为壮大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年初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及若干招商引资小分队。党委书记挂帅,选派综合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乡党政主要领导,一半工作时间用于招商,班子成员三分之一工作、时间用于招商,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公关活动期间,乡主要领导更是倾注心血,全程跟踪。
3、抓责任落实。乡招商引资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乡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工作组按照“集体决定招商项目,分人落实招商责任,自找项目实施载体,自定项目工作方案”的运作方式,细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任务、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工作实效。不断完善工作组工作机制,对“招商办”人员工资纳入财政统一管理,要求工作组人员每月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计划,同时明确下月的工作重点及需达到的目标,年终予以责任考核和奖惩兑现。进一步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激励和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与各村及乡属单位签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责任书,将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与否直接与责任人的工资、资金挂钩,年底考核兑现到人,有效地加大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督促力度。同时制定了《市郊乡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及《市郊乡新型工业化奋进年》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市财政支持奖励资金申报兑现办法
(一)涉及企业部分
1.申报兑现程序。
(1)通知申报。在每年的12月,由负责初审的职能部门发文,通知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当年度政策兑现申报工作。对申报面不宽的,职能部门可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直接告之相关企业做好政策兑现申报工作。
(2)企业自报。企业按照通知要求,及时做好兑现政策的申报材料,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及时报送相关职能部门。
(3)部门初审。职能部门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填写*市工业提升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财政补助奖励资金申请认定表(见附件),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在次年2月底前报送市财政局(企业科)。
(4)复核兑现。市财政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上报的初审意见进行复核,按照政策条款进行兑现。其中,对界定明确可直接兑现的相关政策,经市财政局复核后,由市财政局发文兑现;对需经市政府审定的,市财政局将复核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进行兑现;对已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按规定程序执行。整个政策兑现,原则上在次年的3月底前兑现到位。
2.职能部门职责及审核内容
(1)市府办:负责做好整个政策兑现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重点做好报市政府审定的内容审核。
(2)市经贸局:负责做好“4+X”重点培育产业的重点企业发展规划编制费补助、企业开展协作一次性奖励、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技术中心创建支持、“零土地”技改项目投资支持、工业平台用于出租的标准厂房建设支持、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投资奖励、企业信息化建设奖励、节能改造项目资金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的奖励、举办企业家专题知识讲座经费补助、企业家参加理论培训奖励等内容的审核。
(3)市财政局:负责做好“4+X”重点培育产业的重点企业上台阶、企业兼并重组、企业产业协作等超基数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和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工业平台新办企业和市内搬迁企业,以及企业总部纳税地在我市实施新项目、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实施项目缴纳的土地使用税支持等方面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审核;负责做好企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收购一般性企业资产在办理资产过户中涉及税费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平台内标准厂房租金收益涉及税费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审核。
(4)市科技局:负责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和研发中心创建奖励,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形成产业化经营奖励,获得专利示范企业奖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及新产品奖励,技术成果转化风险金支持、“四带”(技术、资金、项目、团队)创业启动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审核。
(5)市外经贸局:负责做好《关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的若干政策意见》(江政发〔20*〕54号)兑现及新获得国家出口名牌产品奖励的审核。
(6)市招商局:负责做好重大项目招商工作经费补助和对有功人员奖励的审核。
(7)市人劳局:与市人才办共同负责做好高级人才引进经费补助的审核;负责做好招聘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经费补助、专业技能培训经费补助的审核。
(8)市工商局:负责做好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奖励的审核。
(9)市质监局:负责做好企业参与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省地方标准制订并形成标准的奖励,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浙江省区域名牌、浙江名牌产品奖励的审核。
(二)涉及部门、乡镇、街道部分
1.政策条款
(1)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2)工业平台规划编制经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3)“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4)工业平台新引进项目市财政与工业平台开发主体、招商引资乡镇(街道)地方税收分成认定;
(5)重大招商项目工作经费补助和对有功人员奖励。
2.申报程序
(1)主体申报。政策条款的实施主体或涉及单位对照《关于推进工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市委发〔20*〕40号)的具体规定,提供具体的明细内容,在每年的12月底前,以书面形式申报,其中政策条款中的(1)、(2)、(3)条向市经贸局申报,第(4)条向市财政局申报,第(5)条向市招商局申报。
(2)联合审核。市经贸局、招商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申报材料进行联合审核,形成审核意见。
(3)政策兑现。第(2)条、第(3)条经联合审核后,由市财政局直接进行资金拨付;第(1)条、条(4)条、第(5)条报市政府审定后,由市财政局进行支持奖励。
二、闲置工业用地处置办法
(一)范围界定
1.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满一年项目未动工建设的工业用地。
2.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项目动工建设,但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2年内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1/3,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的工业用地。
(二)处置程序
1.跟踪督查。建立新出让工业用地项目开工建设情况跟踪督查制度,由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开发区、中部工业区开发办负责,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要求,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对在规定时限内迟迟没有开工建设或投资额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及时督促企业抓紧开工建设或追加投资;对检查中发现可认定为闲置工业用地的,在每年的5月、11月底前进行一次梳理汇总,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国土局。
2.核实整改。每年6月、12月,由市国土局牵头,市经贸局、规划局、企业所在地乡镇、街道、开发区、中部工业区开发办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对报送的工业用地开况组织现场核实,形成工业用地闲置认定初步意见,上报市政府确认。根据市政府确认意见,由市国土局向企业发出《闲置工业用地认定通知书》,要求企业在3个月内落实整改措施,实施项目或追加投资。
3.处置措施。对企业在整改期限内开始实施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关要求的,不予收取土地闲置费;企业在整改期限内没有实质性整改动作的,由市国土局按照该项目用地土地出让金的20%向企业收取土地闲置费,并继续给予企业3个月的整改期限。在延续的整改期限内,企业整改仍没有达到要求的,由市国土局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申报制度
(一)申报对象
工业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的申报对象,原则上限于四都镇、上余镇、清湖镇、贺村镇、淤头镇、新塘边镇、峡口镇等7个镇。
(二)申报原则
1.符合浙政办发〔20*〕12号和浙土资办〔20*〕74号文件要求、原则及条件;
2.遵循工业平台开发时序,有利用于整体、连片开发;
3.保证重点,优先满足中部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
4.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前,一个乡镇原则上修改一次。
(三)申报事项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由土地所在镇向市政府书面请示。中部工业区、*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用地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应先与土地所在镇政府衔接。
2.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须附具市国土资源执法部门出具的规划修改地块不涉及违法用地证明。涉及违法用地的,必须由市国土局依法作出处理,并经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确认。
3.涉及一般农田、预留规划指标申请局部修改的,须附具市农业局出具的不占用标准农田证明。
4.各申报对象及*经济开发区、中部工业区必须在当年10月底前,将下一年度或近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计划报请市政府,转由市国土局提出意见,经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四、工业平台开发主体与职能部门工作互通制度
(一)互通内容
1.工业平台下年度道路、给排水、排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2.工业平台下年度融资需求;
3.相关职能部门可将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下年度工作计划及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的信息;
4.金融机构可为工业平台开展信贷服务的信息。
第1项、第2项信息由工业平台开发主体提供,第3项、第4项信息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
(二)互通方式
1.各工业平台开发主体根据开发建设要求,将下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于当年的9月15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园区办。
2.市园区办按照保重点、可纳入的原则,对各工业平台报送计划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汇总,提出可纳入部门下年度工作计划的建议意见,于当年9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分别通报相关职能部门。
3.相关职能部门接到信息后,在研究下年度工作计划时,要予以重点考虑。对可纳入部门下年度重点工作及可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的项目,于当年10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市园区办。期间发生新情况,要及时通报信息。
4.市园区办综合双方互通的信息,结合全市工业平台下年度开发建设重点,提出要求纳入部门工作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意见,并召集相关部门、乡镇、单位进行论证,形成初步意见,于当年的11月10日前上报市政府。
5.初步意见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府办以书面形式交办相关职能部门、平台开发主体及金融机构。同时,由市发改局优先将项目列入市政府投资计划;相关职能部门要确保将项目纳入部门下年度工作计划,并承担相应的建设经费;金融机构要主动提供服务,对工业平台融资需求优先安排;相关平台开发主体要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X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争先进位。现将X年和“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X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
X年以来,我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实现争先进位,好于预期。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年X-X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同比下降X.X%。
二是实际利用外商投资。
X年X-X月,完成利用外资X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X万美元目标任务。
三是外贸进出口额。
X年X-X月(官方数据只反馈到X月份),实现外贸进出口额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位。预计全年可完成X万美元,可超额完成全年X万美元目标任务。
四是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
X-X月份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资金X.X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X.X%,高于序时进度X.X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X亿元。
五是引进市外资金。
X-X月份引进市外资金项目资金X.X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X.X%,高于序时进度X.X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引进市外资金X.X亿元。
六是新开工项目数。
X-X月份新开工工业招商项目X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X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其他产业类招商项目:X-X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其他产业类招商项目X个。
X年,全区商务和招商工作各方面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回顾过去五年,我区的商务和招商事业稳步发展,全方位推进。
五年来,发展基础显著夯实。一是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为抓手,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全区建成村级电商网点X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X个,示范企业X个,示范品牌X个,示范网点X个。组织开展电商培训X人次,其中贫困户X人次。累计争取省、市电商奖励资金扶持X.X万元。二是是市场运行平稳有序。狠抓商务系统内市场、商场、加油站等重点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市场巡查,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渠道。加强消费市场运行监测,圆满保障了疫情期间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三是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计划,新建、改造菜市场X个,充分保障我区“菜篮子”工程稳定。加油站建设提速,我区运营的X座加油站全部完成油气回收和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工作。
五年来,经济指标显著提高。全区累计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居民消费日益提升。外贸进出口预计累计实现X万美元,外贸总量稳步提升。预计累计实现外商直接投资X万美元,外资总量位居全市前列。X-X年预计引进内资达X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达X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斐然。
五年来,发展后劲显著提升。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上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多次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大会、豆制品展销会等展会,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五年来,先后引进华西新能源光伏电站项目、X固废处置中心项目、正邦循环农业生态园项目、三峡XMW光伏发电项目、阳光浮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X区选煤厂项目、皖江物流综合码头项目、年产X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电厂项目、煤电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产X万平方米瓦楞纸板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源泉”。
二、十四五期间项目谋划。
X.万盛阳光商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由X市万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我区珠江路北侧、经五路东侧、黄河路南侧,占地X.X亩,总投资X亿元,其中商业部分占地面积X亩,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总投资近X亿元(工程X万元,装修近X万元),建设X层酒店一幢(一、二层为商铺,三至六层为酒店),二层市内农贸市场一幢,三层商铺一幢,配套社区服务等。
X.豆腐文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位于X经济开发区(北区),X年X月份市产发集团斥资X.X亿元投资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X亩,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竣工,设置五大功能区:生产加工区、物流配送区、产品研发区、休闲观光区、公共服务区。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约X万平方米,产业园分两期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蒸气管网建设项目预计X年X月份全部建成。拟引进有资质的运营管理企业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倾力打造集豆制品加工、销售、研发和观光为一体的工业游项目。
X.北城市场开发项目:该项目由鑫马集团投资建设,选址在X区黄山北路东侧,总投资约X亿元,占地面积X亩,建设商住一体商业综合体项目。
X.XX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由X中农国发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选址在松江路以北、珠江路以南、泥河路以西、贺疃路以东范围,项目总投资约X亿元,总建设规模X万平方米。本项目规划交易板块、农副产品加工板块、物流配送板块、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板块、商业配套板块、运营保障板块六大核心功能区,建设形成规模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X.X粮油物流园项目:立足X区现有农业优势,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在平圩镇建设集仓储物流、粮食加工、循环养殖、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X亩,其中仓储物流、生产加工核心区域X亩。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生产+加工+科技”模式。
三、X年工作计划。
一是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招商机制,试行政府购买招商服务,建立中介招商服务奖励机制,开展委托招商。完善招商顾问制度,加强与一些驻外机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龙头企业等的合作,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实行产业链招商。鼓励我区龙头企业通过主导产品上下游链接,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项目。
二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强化亲商爱商意识。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积极联系市政务中心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窗口,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压缩项目备案、立项、环评、安评、土地规划等项目行政审批时间,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全程代办制,为企业提供接洽、联系、申请、办结等全流程精准化的免费服务,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跟踪解决疑难问题,不断塑造X区优良营商环境的形象,化被动为主动,逐步从“政策招商”转变为“环境招商”。
三是壮大招商引资力量。
坚持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任用干部,强化招商工作部门的职能,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工作,把全区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队伍。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招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是不断提升消费水平。
加快流通领域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我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围绕我区优势产业和产品,努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新型消费业态,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农村群众消费方便安全,大力促进消费增长。
五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及时传达省、市外贸发展扶持政策,组织外贸企业的员工参加省、市商务部门关于外贸外资业务的培训和知识讲座,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组织鼓励辖区内外贸进出口企业参加涉外博览会,扩大外贸进出口贸易。大力培育发展出口企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壮大出口队伍,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发掘,加快外贸进出口企业孵化进度,尽快实现进出口实绩,提高外贸增长点。
六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认真排查商贸领域环保和安全隐患,推动商贸领域环保和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加强商贸安全宣传培训演习工作,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自查和隐患整改,严防踩踏和火灾等恶性事件发,确保全年商贸领域无事故。
一、工业经济完成情况:
(一)2011年,我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6883万元,同比增长42.1%,其中同诚制衣、鑫财商贸、中明陶瓷、昌贵水产、龙盛布业、巨发棉业、远龙纺织等重点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0223万元,较市规划值106920万元超额完成53303万元,超额49.85%,同比去年增长76.79%。
(二)工业增加值完成47856万元,同比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5643万元,同比增长76.39%;实现销售收入188766万元,同比增长32.19%,产品产销率达到100%。
(三)实现利税551万元,同比增长20.83%。
(四)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2040万元,同比增长3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9800万元,实现项目扩规和技改,为产品的换代升级创造了条件。
(五)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个:潜江市鸿生华制衣有限公司;潜江市古大湖米业有限公司;潜江恒美祥服饰有限公司。
(六)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680万元,比去年完成额3600万元增加10080万元,增长180%。其中潜江鸿生华制衣有限公司投资到位资金2300万元;武汉养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到位资金1500万元;昌贵水产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到位资金1000万元;远龙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到位资金880万元;中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到位资金1500万元;章华粮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到位资金4400万元;古大湖米业投资到位资金600万元;佳兴制衣投资到位资金1500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投资环境,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建立优质服务的工作平台。为方便企业,我们投资20万元,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国土、工商、财政、劳动、建设等便民窗口,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实行机关干部和单位包企驻点制,直接下到企业跟踪服务,及时为企业调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企业好评。为解决中明陶瓷、远龙纺织和鸿生华制衣电力增容的问题,采取电力部门支持,多方筹资450万元,安装变压器3台。
二是完善优质服务的管理机制。我们把营造优良的环境与建立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制定完善了《龙湾镇关于加强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全镇经济发展环境,加大重点整治力度的通告》等一系列文件。此外,我们建立了全程跟踪服务责任制、重点项目联系制、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工作制,建立了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了重点企业服务活动,建立了对全镇10家重点工业企业包干联系的班子成员联系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的日常管理。
三是营造村企和谐的发展氛围。我们在工业发展与村民受益上找准结合点,在不断促进企业发展建设的同时,积极协调由企业反哺农民。几年来,企业从周边农民中招收工人XX余名,补偿失地农民资金200余万元,提供再就业岗位800多个,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建设征地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建立服务机制,创建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助推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积极按照《潜江市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文件精神,鼓励新建企业在我镇落户,今年新落户企业6家,其中3户已投产。
(二)推动网上直报,保障数据质量
自“企业一套表”工作开展以来,镇领导高度重视“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科学组织,有效推动,集中培训企业统计人员三次,一套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实现了统计数据上报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网上直报水平,尝试了统计工作新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机制,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为配合上级统计部门为推进统计规范化,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推动统计数据开放和透明度不断努力,进一步推动了统计工作的发展。
(三)壮大工业基础,打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镇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化建设,先后引进、发展和集聚了一批成长型企业。为整合产业资源,壮大工业基础,我们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骨干企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初步形成了建材、服装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
1、培育主导产业。以中明陶瓷有限公司为主导,大力发展砖瓦预制品等产业,初步形成建筑材料生产产业集群。中明陶瓷有限公司是我镇引进的一家瓷砖生产企业,该公司落户我镇以来,已完成销售收入8000万元,年产值达1.2亿元。今年,我们扶持中明公司技改扩规,投资3000万元,再上一条高档砖生产线,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在中明公司的带动下,我镇建筑材料生产行业蓬勃兴起,龙新砖厂、柴铺节能砖厂、竺场彩瓦厂,龙新(荆州)彩瓦厂、龙湾预制品厂等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装生产业以远龙纺织公司为主导,带动龙盛布业、佳兴服饰、鸿生华制衣、恒美祥服饰等一批服装企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以服装生产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巨发棉业、古大湖米业、昌贵水产、章华粮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为主导,初步形成以粮、棉、油和水产品加工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拓展产业链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今年,昌贵水产投资800万元,进行了冷库增容等项目的改造,使生产量能达到年产冷冻虾仁XX吨,与技改前比增长了200%。从而带动了全镇及周边地区龙虾养殖产业基地的发展。章华粮贸、巨发棉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逐步建立起农工贸一体化格局,改变了单一的农业种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3、发展工业园区。以兴龙大道和章华台通道为轴心,从水、电、路三大硬件入手,不断完善工业聚集区的建设。该聚集区一期已完成规划1500亩,计划投资XX万元。同时,我们还拟在园内创办“青年创业园”,建设出租厂房,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和广大青年创业者入园投资创业。
(四)拓宽招商渠道,推进项目建设
1、务实招商,确保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在招商工作中转变观念,拓宽视野,通过一手抓外地资金的引进,一手抓本地产业产品的建设,全力聚集、挖掘区域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两翼联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今年,我们已招引1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龙湾影视城”项目一期计划用地XX亩,投资2亿元,目前,我们已与投资方武汉世纪恒星影视公司签订了意向性协议。弘扬大帝饲料厂、现代农业示范园、武汉养康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完成注册、报建等相关手续,现处于开工建设之中。
2、认真筹划,确保后续项目储备有序。对全镇实施的现代农业、沿海产业转移招商、土地平整、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坚持上下联动,主动对接,做好项目储备和争取工作,增强发展后劲。章华台旅游开发项目是市“两带”建设的重要工程,也是我镇建设“旅游新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项目建设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对促进我镇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在建项目通道建设和还湖工程已近尾声,后续项目章华台遗址展示园工程、楚国文化旅游开发工程、休闲旅游配套开发工程、动态文化旅游工程等储量丰富。
十月份的文化周期间,发放了精心制作的高质量的宣传手册100余份,有的放矢地向外界展示了龙湾的潜力;有效把握国家大兴旅游的时机,借助章华台遗址的开发工程,大力宣传我镇发展情况。在文化周经贸洽谈会上与两家客商签署了意向性协议,涵盖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科技农业方面,协议总投资壹亿元。
(五)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1、加强监管力度,狠抓隐患整改
2011年日常检查中不但增加了检查次数,而且加强了安全监管队伍的力量,除安委会办公室外,还从其他各线抽调了8名机关干部下派到各企业进行安全监管。在检查中严格要求做到无盲区、无死角、无夹层,检查要有详细的记录,有明确的整改意见和处理措施,有深刻的检查分析材料。检查发现存在隐患的企业,限期整改,并实行跟踪监管,直至企业整改达标。全镇发放检查通报432份,填写安全检查记录285份,填写法律文书81份,通过安全检查,把“较大事故、事故总量和伤残人数”三个基数控制在防范标准之内。
2、积极配合,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始终把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抓好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安全事故隐患,确保了我镇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六)坚持科学发展,做好节能减排
今年以来,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提高全镇人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实施节能技术项目,全镇节能降耗工作初显成效。创新节能管理机制,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认真贯彻落实能源统计制度,对能源统计人员进行培训,督促企业建立并完善能源统计台帐,积极推行网上报送,加强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认真开展节能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横幅、报刊、电视、短信等形式,大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在农民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还非常有限,安排就业岗位还非常少。
(二)企业总量较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较差。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依托园区招大商力度不够。
四、2011年工作计划
(一)2011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规划
项目单位2011年规划数2011年
完成数预计增加百分比
一、现价总产值万元29500024511020.35%
1、工业万元26678021688323%
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19585016022322.24%
二、工业增加值万元583354785621.9%
三、工业销售产值万元22812018876620.85%
四、入库税金万元64055116.15%
五、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264502204020%
六、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万元12150980023.98%
表1:2011年工业经济主要规划指标
(二)2011年工业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革;二是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潜江市工业结构调整方向,对落后产能实施淘汰关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
(三)加大对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扎实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抓好“一企一策”工作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领导“帮建促建”责任制,建立驻厂联络员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
(四)完善龙湾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五)支持项目建设,对竣工验收的工业项目收取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给予优惠;对工业企业房地产抵押手续费给予优惠。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搞好新、扩、改项目建设,大力抓好湖北亿来生物科贸有限公司的厂房建设,促使其尽早竣工投产。
(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抓培训,增强员工防范能力;抓管理,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抓监管,严肃法纪警钟长鸣;抓服务,安全效益同上台阶。
(七)以抓增量为重点,夯实工业经济提速基础。建立“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加快规模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重点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建设,着力壮大规模。
一、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深化规划编制审查,着力推进区域科学发展。坚持把推进“十一五”规划的配套完善,作为统领发展的龙头工作来抓。在去年成立市规划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规划咨询委员会专家库,完善重大规划编制计划,加强重大规划调研编制,规范重大规划前置性审查,制定规划工作考核办法,着力推动规划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年初,通过征集梳理,市政府把73个重大规划列入今年重点编制和前置性审查计划,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职责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对全市工业平台布局及产业发展布局、城乡一体化、文化融合发展“一规两案”、南部生态经济区、黄衢南高速互通口经济区、教育和卫生布局等重大规划,进行了认真调研和编制。完成并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审查了与之相配套的一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初步形成了以“十一五”规划纲要为龙头、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打下了框架性基础。
(二)加强特色产业培育,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来抓,全面落实工业、农业、服务业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科技25条”、推进工业平台建设等政策意见,并率先在衢州市出台实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16条意见,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6”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六大特色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3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9%。园区基地新开发土地948亩,新落户企业51家,完成工业产值35.2亿元。绿色特色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凤林下坂片被列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展示片。省级万亩生态高山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市级千亩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建设,我市被列为省有机产品生态试点县。*白菇被评定为“浙江十大名菇”,恒亮公司有机蜂产品被列为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市绿业公司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林产品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特色服务业健康发展。抓住重点环节,积极促进旅游休闲、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同比增长13.9%。全市接待游客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0万平方米,交易额5亿元,城区二手房交易额近1亿元。外贸出口2500万美元,同比增长38%。
(三)狠抓项目和招商工作,着力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把加大投入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来抓。半年来,我们致力于调动全市上下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外联业绩等考核办法,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积极营造抓项目抓招商的浓厚氛围。致力于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项目审议、项目推进等机制作用,建立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发展规划研究室、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全面加强项目谋划,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深入开展企业招商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同乡联谊会作用,创新“山海协作”模式,探索与宁波鄞州区、杭州下城区和江干区等地建立资源换项目机制。认真对接省委省政府22号文件,积极抓好项目包装争取支持。致力于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成立造田造地公司,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等工作,半年累计争取到各类用地指标3100多亩。组建市金融服务中心,做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推行企业联保、农户联保,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财政短期转贷制度,举办了重点项目融资推介会,现场签约41个项目,协议信贷金额达26.27亿元。项目和招商工作较快推进。征集到项目建议373个,列为省重点预安排项目有2个;132个重点项目开建率80%,完成投资13.9亿元,其中“310工程”完成投资4.7亿元;11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有8项开建。*电力调度大楼、地税征管大楼、人才劳动力市场等公建项目正在筹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段于5月25日在全省率先开通,新火车站同步启用,老铁路资产接管工作已启动,并已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职责;黄衢南高速公路*段在衢州市率先实现了无障碍施工,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招商引资共引进市外项目254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10%。新批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313万美元。上半年,我市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成效明显,其中市财政和有关部门共同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9700万元。
(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着力夯实区域发展基础。坚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工作。城市方面,各方合力推动“四城联创”顺利开展。城北新区建设加快推进。西环线基本建成,迎宾大桥、须江公园亮化及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实施,城北大型超市、广电中心动工建设,双塔主题公园、精品景观带完成规划设计,上半年已投入项目建设资金8000万元。完善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办法,新增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实行城市道路等级清扫保洁管理,大力清除“废旧灯箱”、“城市牛皮癣”,积极治理城市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方面,46省道江贺段畅通工程全速推进,48省道改造基本完工。碗窑水库引水工程建成供水,城区至上余、清湖、碗窑农民饮用水工程启动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基本完成,新开通公交线路10条。45个市级机关部门、80家规模企业与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结对帮扶,上半年到位帮扶资金170万元。新农村建设方面,40个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治污沃土•建设新农村”工程全面启动,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和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赤膊墙”整治等工作顺利开展,列入省“811工程”的32处大型养殖场沼气池建设项目8处建成。“康庄工程”建成通村公路236公里,硬化路面138公里。峡口水香畈、碗窑凤凰山新列入市级下山脱贫小区,上半年有168户高深山区农民下山建房。农民素质培训、农民信箱应用成效良好。
(五)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区域文明进步。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机制办法,努力加快科教文卫体、人口资源环境等各项社会事业进步。召开科技创新工作大会,全面部署了“十一五”科技创新工作,启动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市专项行动计划,今年我市申报的187项科技计划项目有25项已立项,其中列入国家级2项、省级19项。高度重视专利维权,妥善处理三友电子公司专利技术泄密事件。我市被命名为“省教育强市”,全市教育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四项工程”扎实开展,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大型元宵灯展成功举办,文保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三卿口制瓷作坊被列为国保单位,清湖镇古街区、石门镇清漾村历史文化遗迹被列为省保单位,廿八都镇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之乡。积极构建公共卫生框架,合作医疗实施顺利,启动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扎实做好以传染病、流行病等为重点的疾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民营医院发展,第四专科医院顺利建设,我市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市。积极筹备市十三届运动会。进一步深化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初步完成江化公司绿化隔离带规划,建成环城生态景观林8000亩,全面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加强了土地、矿产、水资源等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序推进。制定出台了*市地名规划和地名管理办法,新设立周家青社区。此外,审计、统计、气象、档案、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六)认真履行政府职能,着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坚持把提升政府执行力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依法规范政府行为,着力提高行政效能。编制实施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理人民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21件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开展“项目服务月”活动,及时解决了一批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行政服务中心推行星级服务制度,受理事项办结率99.4%,群众满意率达到99.5%。5个山区乡试行乡账市制度。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大力倡导艰苦创业、节俭办事、集约发展导向,廉政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二是高度关心群众生活,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指导,多种形式举行劳务交流会,新增就业岗位1973个。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开展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工作,组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免费体检,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半年累计为5287户9191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74万元,发放困难群体救济款、灾害救助金、慈善救助金348.5万元。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物资能源库启动建设,安全生产专家库初步建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禁毒等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逐步健全,百村连锁放心店建设较快推进。认真受理调处人民来信来访,1-6月共受理调处1487件(人)次,落实“三级终结”制度,依法查处违规违法上访。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
一是工业平台熟地供给明显不足。这是当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从园区基地情况来看,目前仅有*经济开发区65亩可直供熟地,待7月份省批后才可增800多亩工业用地,其它园区基地尽管今年新开发了近1000亩土地,但都是零星用地,大部分还是没有经过平整的“毛地”,不论是用地时间上还是用地成本上,对好的项目都缺乏吸引力。与衢州市本级、龙游等地相比,我市工业熟地储备尤显不足。从引资项目洽谈情况看,今年以来,有几十批客商因我市缺少熟地,只好放弃来江投资。从项目落地情况看,列入今年计划的50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目前还有8个项目土地没有落实。从用地指标使用情况看,今年我市已争取到各类用地指标3100亩,但实际仅使用500多亩指标,主要原因还是缺少符合项目要求的熟地。与此同时,资金的制约也还未得到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比较突出。
二是项目工作推进不平衡。重大项目谋划、重大项目前期、重大工程建设等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不平衡性。重大项目提出方面,今年重大项目提出情况总体较好,上半年提出项目的单位和项目数量比去年大幅度增加,但在107个考核单位中,仍有近一半单位没有报送成果。重大项目前期方面,列入今年我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32个项目,有12个项目进展相对较快,有的已进入土地征迁阶段,但其余20个项目均受到市场、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制约,其中4个项目今年没有任何进展。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各类项目的投资进度总体偏低,列入计划的省、衢州市和我市的七类重点建设项目,只有列入我市“重大新开”和衢州市“六大百亿工程”项目投资进度超过50%,全部重点建设项目总进度只有35.3%,特别是“310”工程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29.6%。
三是招商引资面临更大挑战。当前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突出压力。首先是区域竞争加剧。发达地区以其区位、产业配套、经济基础等优势,在大项目、高新项目引进上赢得了优先;同时,我市周边的一些欠发达地区招商力度不断加强,不论在政策上、供地上,都有大军压境之势。因此,不论是在大项目、高新项目还是一般项目的引进上,我们都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今年我市引进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在6个县(市、区)中列第5位,还没有引进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市外工业项目。其次是各单位招商不平衡。尽管上半年招商完成情况总体良好,但全市纳入考核的99个乡镇、部门、单位,目前完成任务的只有6个,完成一半以上的只有23个,尚没有实绩的有32个。第三是招商工作存在虚浮化倾向。总的来看,我市大部分单位的招商工作比较务实,但个别单位的少数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无所谓思想、虚浮作风,突出表现为不主动出击“守株待兔”等项目、挖空心思“坐享其成”分项目、利用职权“窝里抢食”争项目,既损害了政府形象,也破坏了投资环境,更与*人“诚信、务实、硬扎”的品性不相称。
四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继续加大。一方面,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原材料、能源等生产性要素价格上涨,我市一些企业销售、利润直线下降,直接影响生产领域税收上缴。同时消费领域、投资领域财政增收的空间也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有增无减。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稳定、公共设施、机构运行经费等支出逐年增加。下半年,促发展、保稳定、保吃饭支出仍然较大,特别是工业平台建设投入、公务员增资、低保和优抚提标等支出项目增多。
五是行政效能还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为:集中精力抓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少数干部工作不专注不持久,即使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也不能集中精力,力度不足,办事拖拉,速度不快。专业化操作促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少数干部在项目招商、文化融合、资源整合、市场化运作、土地征迁等工作上,缺乏解决矛盾问题的办法。优化服务助发展的作风还不实。少数干部把职责当权力,把服务当恩赐,面对服务主体,还抱着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维护稳定保发展的责任心还不强。对一些苗头性问题不够重视,小事扩大后又把矛盾上交,没有尽到保一方平安的为政之责。廉洁干事谋发展的自律意识还不够。办事不节俭,干事就想拿奖金,特别是有极少数干部甚至,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办。
对上述问题,市政府已经给予高度重视,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深化特色举措,扎实推进全年重点工作的落实
市委十一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特色推进”战略,既是立足*实际的创新之举,也是对区域发展战略的丰富提升,形成的“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构成了完善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特色推进战略实质是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深入实施。作为政府抓落实的层面,既要坚持在战略上对接,更要在行动上加快落实,特别是要在发展举措上力求特色,培育丰富特色载体,深化创新特色举措,提升发展的特色竞争力。具体而言:就是抓手要更新,在抓产业、城市、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等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有更新的举措,力争发展抢先一招;方法要更专,在抓规划、抓项目、抓招商等重点工作上有更专业化的水平,推进工作超前一步;措施要更实,在抓难点问题协调、解决上有更实的举措,落实办法胜人一筹。下半年,全市上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既要统筹全局,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更要突出重点,细化目标,创新举措,抓好关键性、紧迫性环节的落实,重点要抓好十项工作。
(一)加快拓展块状经济平台。产业发展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市委提出做大产业块状经济的决策部署,既是“特色推进”战略的深化,也是“六六”产业工程的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是特色块状经济做大做强的三个重要环节。下半年,要坚定不移的强化块状经济产业、龙头、平台、科技、外力、环境六大支撑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当前工业平台熟地供应不足的突出问题,全力拓展块状经济平台。
做好平台空间规划。在整合“园区+基地”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明确全市工业平台重点开发区块、支持开发区块、允许开发区块三个等级。市级工业基地包括“二区四基地”,即*经济开发区和*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两个省级开发区,加上淤头、新塘边消防器材、四都机电、双塔纺织服装、峡口竹加工四基地。“二区四基地”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另外,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资源、环境、土地等多方因素,规划若干乡镇工业功能区,作为我市今后工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预留工业用地。工业平台之外区域,除重点骨干企业以及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允许发展工业外,原则上不准布点新的工业项目。调整扩容后,我市将形成园区、基地、功能区三级工业平台体系。
促进产业向平台集聚。坚持特色兴园,集聚发展。要以规划引导产业集聚,一个基地(片区)确定一至二个主导产业,产业布局最多不超过三个。要以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对工业基地内符合产业布局规划、达到投资强度、在限定期限内开工建设和投产的给予政策扶持;要按照“分散招商、统一落户”的原则,引导招商引资项目、新办工业项目及市域内分散布点企业向工业平台集聚,对引进项目乡镇和基地所在乡镇实行税收分成。要以优质服务加快产业集聚,各工业基地要建立专职土地征收服务组、项目服务组和招商组,为落户项目提供全程服务,加快项目落地,促进产业资源共享、各展所长、集聚发展。
加快平台熟地开发。按照满足今明两年工业用地需求,加快*经济开发区跨江区、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清湖片、虎山片和贺村片、双塔纺织服装基地等重点启动点建设。要创新平台开发模式,坚持多级办园,多元投入,鼓励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和市外经济主体等通过灵活形式,参与工业基地开发,在基地内建标准厂房;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根据基地规划面积、开发规模、供地需求、开发进度、招商实效等,对重点启动点给予启动周转金支持。要突出重点开发环节,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一桥一路”(市区经鹿溪路延伸至跨江区的道路和连接江东区、城北区的大桥)的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明年年初前早动工建设;加大重点启动点基本农田调整力度,推进启动点“三通一平”步伐,力争工业基地年内推出熟地3000亩以上。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工作。下半年,项目建设要突出项目服务、项目储备、要素保障等重点环节。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年初确定的132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310工程”、50项重大工业技改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进一步深化“项目服务月”活动。对在建项目,要促其加快进度,尽快投产;对遇到困难和问题的项目,要早协调早解决,有困难抓紧上报市政府协调解决,促其早日开工,顺利建设;对因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实施的项目,要尽快调整。要在项目前期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以提高专业化为重点,合力推进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提出,市发展规划研究室、工业项目促进中心既要抓好全市性重大带动性项目的直接谋划,还要加强全市面上包括中小企业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市重点办要进一步充实梳理重大项目储备库,确保在10月底前提出明年重点项目初步安排。要提早做好明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衔接,力争前期项目尽快转为建设项目。要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对因土地问题不能落地的项目,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尽快选址、加快报批、加速征迁,促进项目早落地;对因资金问题推进难的项目,要发挥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通过采取财政资金短期转贷、企业联户担保等措施,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针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要超前抓好主体、资金、土地“三落实”,特别要强化资金平衡测算,有条件的项目先上。同时,还要加强环境容量、电力配备等关键环节的预考察。要在督查考核上下功夫。要强化重点项目考核,加强督查通报,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通报,要对部门服务进行通报,要结合进度和服务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三)扩大专业化招商实效。力求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要力求“山海协作”新突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抓住发达地区制造型产业急需“腾笼换鸟”,产业溢出的大好机遇,敢于变通,探索以资源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折抵指标换项目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与发达地区“异地建园、合力招商”的合作方式。要在保持土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低丘缓坡为主的耕地后备资源优势构建工业平台,实施土地资源招商、平台招商。特别要加强与发达地区企业、项目直接对接,务实推进,力争与宁波鄞州区、杭州江干区、下城区等地的“山海协作”取得实效。要力求专业化招商新突破。深入实施产业招商,强化与工业平台招商、企业主体招商结合,重点要抓好机电等产业的专题招商活动;要大力实施中介招商,从与外地政府对接招商向产业行业协会、商会对接招商转变,借各地行业协会、商会之力加大中介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实效;要继续通过联谊会开展老乡招商活动,更深入地抓好企业和*籍在外人士等市场主体招商。要力求招商机制新突破。大力推行部门乡镇联动招商机制,组成招商组实施联动招商;要深化招商项目全程服务制,为引进项目的开工和投产提供优质的后续服务;要规范招商引资引荐认定制度,着力克服招项目变挂项目等不良倾向,原则上每个项目只计一个引进单位,到位资金最多只能由两个单位分享,各职能单位不得以为项目提供服务为由争挂项目。
(四)着力打造城市主题形象。城市规划建设要切实增强精品意识、主题意识、融合意识,按照做精、做特、做美的要求,确立城市规划建设“造盆景”的重要理念,整合资源,挖掘城市主题形象,强化山水生态和历史文化的融合,着力建设一个生态文化和谐、主题形象鲜明的“盆景城市”。要突出重点高起点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和“一规两案”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理念,对直接关系城市主题形象和城市景观的项目在开发建设之前要抓紧编制各项专项规划,形成从城市最宏观的战略性目标到最具体的、可直接操作内容的规划体系。重点要做好“一线多点”山水文化融合景观规划导则,尤其是入城口—双塔公园—一江两带—须江公园—虎山公园精品景观线和西山健身公园、新火车站、新江中、步行商业街等景观点的规划设计。每个节点、每个小品都要按照自然融合、和谐共生的理念进一步融入生态、文化元素,体现“千年古道•锦绣*”的主题。要强化文化融合高标准建设。要以项目来推动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切实做到文化融合有动作、有体现、有成果。下半年,重点要推进西山健身公园、须江公园扩建、*文化广场、“一江两带”等关键节点的融入设计建设,规建、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必须协同配合,发挥优势,合力推动项目建设。要以“四城联创”为抓手高水平管理。树立“四城联创”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整合资源,积极推行条块结合、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联动管理模式,加强部门协作互动。要对照创建“四城联创”各项标准和要求,查找薄弱环节,强化弱项攻坚,力争下半年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和省级卫生城市的复查验收。
(五)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特色休闲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是调整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发挥地方特色竞争优势的关键抓手。要以独特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打造三省边界旅游休闲集散中心为目标,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提升休闲旅游产业的水平和档次。要抓好旅游精品景点建设。围绕“一轴(仙霞古道)、两核(廿八都、江郎山)”,突出“仙霞关—廿八都—浮盖山”与“峡口—江郎山”等精品旅游景观线建设,包装推出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和睦彩陶、江郎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建设项目。围绕主题,精心规划设计包装好廿八都古镇保护与开发项目,加大定点招商力度,提高项目招商吸引力,加快推进项目启动建设。要丰富休闲旅游内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丰富提升城市主题公园、特色餐饮、特色街区、特色休闲场所等休闲旅游设施,着力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在双塔、碗窑等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包装、招商、建设体现*特色文化与生态主题、具有区域发展重要带动作用的休闲旅游度假功能的项目。同时,积极发展风格独特的农家乐、采摘游、乡村游,提高休闲旅游的趣味性,丰富休闲旅游内容。要加强旅游品牌营销。围绕*文化和旅游主题,规范统一旅游CIS形象标识,全面打响*旅游主题品牌。要加强与浙闽赣皖、长三角城市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融入旅游经济圈,提高我市休闲旅游景区的知名度。要继续策划举办旅游文化节及旅交会等节会活动,以节会集聚人气、商气。下半年,要举办江郎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暨国家AAAA级旅游区揭牌仪式。
(六)提高边界商贸物流辐射带动力。我市是三省交界的“边城”,商贸文化历史悠久,商贸物流基础扎实,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辐射扩散能力。要进一步发挥边界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发展特色商贸物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商贸物流基地规划。把发展商贸物流业与特色产业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南北的商贸物流网络。在城区人流集聚地段合理布局大型超市、精品商厦、特色街区等商业网点;在城区南北两极布局都市配送型物流、产业基地型物流;在江贺经济走廊沿线布局与特色产业配套的大型物流仓储基地。要强化商贸大项目带动。下半年,要重点推进城北大型超市、建材装饰市场、精品商厦、上铺化工物流基地、虎山现代物流基地、左邻右舍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要顺应产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向,积极培育辐射力较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利用现有商业土地、设施等资源,引进一批外地商贸物流企业,推动我市商贸物流水平的整体提升。要制定政策措施,加强市场运行监测网络、人才队伍、行业协会等的建设,促进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
(七)促进建筑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筑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既关系发展又涉及民生,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十分重要。要认真落实房地产业发展16条意见,积极推动建筑房地产业朝着更理性、更稳健的方向发展,促进建筑房地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要加强土地调控。实行土地经营管理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制度,制定合理的年度投放计划,控制新增商住建设用地总量。运用土地出让价格和规划建设标准杠杆,引导开发精品样板楼盘,建设精品建筑、节能建筑。要加强政策扶持。通过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时限和额度,降低商品住宅按揭贷款首付比例、提高高层或小高层住宅维修专项资金收缴额度等措施激活房地产交易市场。适时举办房产交易会。要加强行业引导。建立房地产、建筑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开展“年度最佳楼盘”、“年度房地产明星企业”、“优秀物业管理小区”等评选活动,鼓励建筑企业争创“钱江杯”、“衢江杯”优质工程。要加强服务跟进。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业的宣传力度,新闻媒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准确的市场信息。
(八)整合提升教育卫生资源质量。社会事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政府将致力于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当前,特别是教育、卫生方面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需要在发展的投入、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加大统筹工作力度。要加快推进布局调整。抓好全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实施,启动周家青小学和*外国语学校建设,完成溪东小学和双塔初中的征地工作,完成峡口、坛石两个学区的布局调整;要在保障人民群众医疗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卫生布局调整规划,鼓励卫生资源向中心集镇和市区集聚,今年重点要加快推进第四专科医院、公共卫生中心等设施建设,启动1-2家医疗单位改革。要大力引入市场化运作。进一步降低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公开招标、租赁、收购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和非义务教育。在内部管理上,要总结一批市场化运作好的思路和做法,及时在面上推广,重点是学校后勤保障、校企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市场化运作。要扩大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好三省边界的区位优势和教育、卫生现有的品牌优势,吸引周边人群来我市就学就医。要继续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特别要培育*职教集团和职教中心品牌。要研究出台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思路,促进贝林、桃源骨伤、大唐蛇伤、康复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做精做特,提高我市教育、卫生资源的辐射带动能力。
(九)务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为重,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入、改革配套”的原则,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程。要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继续抓好千红、荣盛、绿康、松兴等公司的“310”技改项目。要培育一批营销组织,积极组建白菇等农产品贩销联合体,年内争取有2-3个列入省级专业合作组织。要打响一批农业品牌,建立品牌共享机制,加强展销宣传,加强市场开拓,下半年重点要组织好中国(*)木业科技洽谈会。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抓好白菇、蜂、生猪、种鹅等一批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花园岗市级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要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把城乡应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青年、失地农民等作为素质培训的重点,确保务实完成全年培训任务。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抓好创业型培训和素质提高培训。要健全供求交流平台,加强就业市场信息服务,畅通供求信息渠道,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百村硬化、洁化、美化、文体化“四百工程”实施进度,重点抓好20个重点村内主干道的硬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集中处理,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要加快推进上余、碗窑、清湖农民饮用水工程实施进度,力争元旦前基本完工、春节前供水;要加强项目整合对接,将村庄整治与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河道清淤、道路建设、绿化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包装项目向上争取建设资金。要深入实施下山脱贫工程。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行政村、中心村村庄布局规划,按照轻重缓急,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全年完成2800人的下山脱贫目标,以实施双溪口、塘源口、张村、保安等山区乡自然村居住点的整村搬迁为重点,着力加快清湖清泉、上余洞塘山、峡口水香畈、碗窑凤凰山4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和7个乡镇脱贫点建设。要根据特困户搬迁难的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安置地建设“下山移民公寓”和“民工公寓”。
(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全力营造更优的区域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地方软实力。要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就业;不断完善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农村五大社会保障制度,做好社会救助、优抚和残疾人工作;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积极开展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认真办好市十三届运动会。要营造平安的社会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有效遏制违法犯罪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定、有序、法治的社会环境。加大消防安全设施投放,着力提高农村消防安全预防和救援能力,扎实推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推行和实施事项终结制度,继续开展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和依法、依法处访的“双向规范年”活动。要维护稳定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完善食品与药品安全监管“三网”建设,组织开展好食品生产加工、建筑工程及建筑材料、消防产品等专项执法检查。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认真做好有关专利纠纷调处,积极协助企业制定、完善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巩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抓好机立窑、石灰窑、砖瓦窑“三窑”整治,完成空气质量自动站建设,加大锅炉烟尘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此外,当前还要高度重视抓好下半年的抗旱工作,保证生活用水和抗旱用水,确保用水安全。
三、强化高效落实,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的特色环境
当前,各地发展硬环境基本趋同,竞争优势更多的体现在软环境上。政府的工作效率决定一个地方对人才、资本的凝聚力和发展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市发展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各级各部门效能意识不断增强,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但是,面对更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我们要克服“服务就是政策优惠,就是单纯解决水、电、路等硬要素”的观念,确立政府重在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的理念,加强软要素建设,以更为争先的意识、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和规范的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的特色环境。
(一)以强烈的争先意识抓执行。要强化目标意识。工作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我市提出了“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的目标,各级各部门就要围绕目标抓好工作的细化落实,层层落实到人,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责任。要强化忧患意识。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效率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差距,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破解难题的水平不高、化解矛盾的办法不多。我们切不能满足于过保险日子,甘当平庸之辈,要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奋勇争先。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事要有激情和奉献精神。现在有的部门检查多、培训多、考核多、收费多,主动下基层服务少、指导少、沟通少、解难少,工作飘浮、应付了事。干工作既是岗位责任的要求,更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要立足岗位多干一些事,少讲一些困难,少争一些利。
(二)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抓执行。要增强包容性。克服“企业怕竞争、部门怕失利、领导怕风险、群众怕吃亏”的不良心态,以更宽阔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市内外经济主体和广大群众的内在活力,集聚各方面力量,合力发展*。要放眼周边,跳出*谋发展,善于向兄弟县市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努力营造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创业,补我所短。要增强全局性。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处理好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做到局部服从全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以全局的角度谋发展,包括谋划项目、配置资源、提出政策。要增强协作性。协作的实质是以“和”为基础,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成事;协作的要求是要有团队精神,克服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提高整体效能,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以大胆创新的思路抓执行。要勇于探索。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的转轨期和社会的转型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很多工作需要去探索、去尝试。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给我机遇,就能把事干成;给我有限资源,就能把事干好。探索就是要善于结合,在“上情”与“下情”的融合上做好文章,针对自身工作实际,创出独特的办法和对策。要甘做“另类”。所谓“另类”,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用超常规的理念去更新思路,用超常规的方法做工作,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和规则,该废止的废止,该调整的调整,该优化的优化。所谓“另类”,就是要大胆做事,不怕“犯错”,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承担责任,只要是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干事业,就要大胆干。要力破潜规。善于个性化思考,勇于创造性工作。要坚持少说多做,先干再说,只干不说。凡是外地的成功经验,都可以学习借鉴;凡是政策法规上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探索实践;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弹性的,都要积极争取、灵活运用。
(四)以务实高效的作风抓执行。要突出重点。有的同志抓工作面面俱到,抓不住工作重点,虽然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工作却难以上水平、见成效。要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关键环节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发展有目标,工作有方向。要更加专业。要精通业务,掌握过硬的本领,做到更内行,努力成为行家里手,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掌握一些市场化运作、项目包装招商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能力。近几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实践使一批经济型、开拓型干部显露出来,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同、得到提拔重用。要一抓到底。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在目标任务下达以后,落实了没有,无人过问,结果好坏,没有回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之所以推不进,一些政策之所以落实不了,多半原因是遇难而退、拖拉推诿。在这里,我再着重强调,要关注细节,注重结果。对布置的工作、政府出台的政策、协调的事,必须立说立行,一抓到底。下半年,要着力解决一批“批了不办、说了不算”的部门“中梗阻”问题,树一批服务型、实干型、操作型的工作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