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的文化范文

中国的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的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的文化

第1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酒禁或开禁, 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 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 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 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酒的赐晡令的,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 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总之,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国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 ,重阳节饮“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 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朝鲜族的“岁酒”:

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 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哈尼族的“新谷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 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酒”由来已久,《西京杂记》曾记载:“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酒”。

婚姻饮酒习俗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 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 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 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 (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 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第2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是的,你在哭泣,中国的传统文化。

懂你的余秋雨说:“中国的文化跑道上,正进行着两种可怕的追逐。做事的人追逐事情,不做事的人追逐做事的人。”当这个社会疯狂地加入第二种追逐,进而迷失了方向时,跋涉于文化苦旅中的余秋雨哭了。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哭了。

樱空释玄虚美丽地离世,梦中花落不知多少,于是悲伤逆流成河。三重门前演绎一段小时代,郭敬明、青春小说、火星文……当这些新的青春文化以一种不可预料的热度在我们脑中轰炸,传统文化的意识悄无声息地蒸发了。青春小说以浪漫的情节、优美的词句吸引着千万80后、90后。他们,由此迷醉,由此沉沦。除了学生时代在记忆中残存的几首古诗碎片,传统文化在脑中又被排挤得剩下了多少?

因为古代汉语的难懂难学,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甚至没有想过了解传统文化。钱钟书先生已经远去,季羡林先生已经作古,我们的国学大师陆陆续续地退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担子更重了。中国的产品上留下的印记往往是“中国制造”,少有的是“中国创造”。我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传统文化渐渐流失,甚至有一天都无法再拥有“中国创造”的标签,只能在别人的文化上木讷地贴上“中国制造”,这将不只是文化的悲哀,一起流泪的还有这个民族。

然而痛,却不会因为泪的流下而停止。

当韩国理直气壮地抢先申请注册了端午节的专利,屈原会不会又在汩罗江畔再一次怀石坠江?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又好像是我们给自己的嘲讽。这样一个没有理由的聚会里,龙舟起劲地划,粽子菱角分明在跳跃,热闹的人群击鼓吶喊。我们什么都不少,只不过少了点名分!传统文化,你需要一个可以让你高昂头颅的理由,需要一个可以让你坚强挺立的支持,需要一个可以承载传递的未来。我们不能像屈原那样郁郁而终,坠江了结。要知道,这一次,屈原也死不起了。

而会不会有可能连中医都要湮灭于滚滚江水中呢?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中医人才越来越少。许多学校培养中医的课程也大量加入西医学。一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汤头歌都不会背。事实上,中医同动辄上刀的西医相比,对身体伤害极小,是以一种更温和长久而且有效的方法保证人们的健康。但一些人盲目地要求见效快或出于一种偏见,让中医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医、传统文化,你去哪儿了?

时代在发展,连遥远的月球我们都可以触及。而你的未来呢,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雄壮的军队,不只是强大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一个内涵深厚的民族。别哭泣,中国的传统文化,你的明天在我们这里。

我们可以循着《诗经》,依着《尚书》,远望仓颉,追溯你千年的血脉;我们可以选择于丹对你不同的演绎,选择易中天对你另类的诠释,我们可以在下一个端午被抢走之前全力保护你。

别哭泣,中国的传统文化,你的“凄凄惨惨戚戚”都烙在我们心里;别哭泣,中国的传统文化,你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会成为永远;别哭泣,中国的传统文化,你的“衣带渐宽终不悔”将在我们身上证明。

我们要你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未来!

第3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有两样,一是节日,二是道德。

节日,这个词语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可以让所有的亲人团聚,也是拥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个店铺旁边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扬,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包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意,这时,在广场上每个人都会拿出许多的烟花、鞭炮来放。在晚上时,一起冲上深黑的天空,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犹如彩虹般美丽。好看极了。

到了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观看。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礼。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对于这个中国的古老传统佳节,还让我想到了一首诗,一首对他乡兄弟思念的感情诗。那是唐朝时期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是重阳节时,就会想起王维那种思念他乡亲人、兄弟的情景,让我也不禁地感伤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记住这些节日了。

每个人都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节日低俗、无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但是在他们心中是不是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是否能忘本。或许在他们心中已经没有心里的那份坚持,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坚持,只知道一?的效仿别人,反而舍弃了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重要的东西—文化。当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国文化,只要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耙,为自己所用,这是可以的,能够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己身的不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个底线,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人类为什么站在食物链顶端,就是我们心中有那份道德。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锁的牢。

爱护动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间都离不开礼貌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标准,品性等。一个好的礼貌态度,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不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开口叫人,一般的时候也就会见到熟人才叫一声,这还是老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缘故,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守礼貌懂知识,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一个乖孩子。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嘴边一直挂着叔叔、阿姨什么的,会被我自己得朋友、同学笑话,会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这也是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通病。中国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商品日益更新。但是,很多东西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失去。

但是,有好就有坏,人也有好人,比如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榜样。为什么他们都会被很多的人牢记,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心中的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心他们能够做出让人敬佩的事,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从他们的身心上我学习到了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谦虚、待人友善,更是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心中的最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但是礼貌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自豪!

第4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例1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信口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D.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和成语“信口雌黄”是关键信息。矿物颜料“雌黄”类似于今天的修正液,说明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由此延伸出的成语“信口雌黄”丰富了汉语,所以说纸的应用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材料中没有提到印刷术,也没有提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或科技的传承创新问题。

答案 C

点拨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主要是围绕四大发明命题,所以我们在学习此内容时应该多留心。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材料型选择题注重对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其次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例2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点阐贴》

C.顾炎武《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分析和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自明朝以来三教之外“又多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并且它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联系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又多一教”指的是小说这种世俗文化。

答案 D

点拨 有关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材料多是文言文,给解题增加了难度,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来帮助我们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材料。

科技文化不能独立于经济政治而存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时,经常涉及到经济史和政治史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要打开思路,不要囿于文化史的范围。以本题为例,联系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助于我们理解材料并得出答案。

例3 著名学者、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说,语言使人类别于兽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语言的产生是自然的造化,文字的创造是文明的奇葩。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字大家庭里,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面关于汉字与中华文化关系说法错误是( )

A.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B.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C. 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与发达的汉字是分不开的

D. 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

解析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字,文化不能记载和传承,A项正确。汉字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比如书法艺术,唐诗、宋词、对联等这些艺术形式只能寓于汉字当中。汉字文化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语言无优劣,文字有高低,世界上很多语言没有文字或只有一些简单的文字,而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是一种发达的文字系统,C项正确。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四大发明,其实汉字也是。历史上我们的邻国日本、越南、朝鲜等都曾使用汉字,只是近代以来才逐渐停止使用。

答案 D

例4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甲骨文和现代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楷书工整规范,“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指的是行书或草书。

答案 A

1.著名科技史专家江晓原曾说:“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现在仍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学;只有sciences(学科),没有science(科学)。这种观点反映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问题( )

①古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 ③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主要通过经验的总结和典籍整理取得 ④古代中国社会注重社会人文问题的探讨,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 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 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 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3.苏轼对下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追求布局严整

B.富于色彩美感

C.受印象派影响

D.注重诗情画意

4.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主要说明( )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5.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诗文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①“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 古代中国文学主流的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第5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通观中国的姓氏堂号,可以说每一个姓氏堂号都是有典故和来历的。

赵姓为“半部堂”,出自宋朝开国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姓刘的属“明德堂”。乃因刘邦明德治天下之史传。

姓王为“三槐堂”,出自“王祜植三槐,自知子必贵”之典。宋人王祜手植三棵槐树于庭前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三公为古代国家军政权最高的三个职位。后来,王祜的次子王旦,果真做了宋朝的宰相,后世因以“三槐”为王姓代称。

姓杨为“四知堂”,出自“杨震举王密,不受四知金”之典。杨震,东汉人,字伯起,历任荆州刺史、汤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王密受杨震器重,当上了昌邑令。一日夜。王密怀揣金十斤谒见杨震,欲以报答。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故“四知”便成了杨姓堂号。

姓韩为“昼锦堂”。北守名将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人。曾任宰相。守边重臣,后为魏国公。宋仁宗至和年间(公元1054—1055年),韩琦以武康节度使资格治理相州,政绩显著。韩琦以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的炫耀之词为教训,把得意、私心和夸张的名誉当作鄙陋,把荣华富贵当警戒,特筑“昼锦堂”于后园。并刻诗于石上,后“昼锦堂”成为堂号。

姓鲁为“三异堂”。鲁公道为中牟令时,有蝗不入境、麦季双穗、野雉带家雏三异事传说。“三异”从而为鲁姓堂号。

其他诸如,姓张为“百忍堂”,姓陈为“三益堂”,姓郑为“玉麟堂”,姓丁为“御书堂”,姓毕为“崇德堂”。姓周为“爱莲堂”,姓冯为“善德堂”,姓颜为“福圣堂”。姓钱为“射潮堂”,姓高为“聚庆堂”,姓贾为“积善堂”,姓桂为“益老堂”,姓毛为“保德堂”,姓胡为“凉叙堂”,姓许为“高阳堂”等。

堂号源远流长,出之有典,代代相传。不可擅改,是各同姓氏族编纂家谱的主要依据。

四大天王的谜底 郑桂初

走进古寺庙,一般都会在山门殿内看到“四大天王”的塑像。这四尊神像在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就有关于他们的描述:增长天王叫魔礼青,手执青光宝剑一口;广目天王叫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件:多闻天王叫魔礼红,拿混天珍珠伞一把:持国天王叫魔礼寿。抓紫金龙或花狐貂。这四大天王手上的法器便是一道有趣的物谜:“风调雨顺”。

原来,执剑因剑有锋,故借谐音为“风”;因琵琶能调出音调,寓意为“调”:因伞能遮雨,故喻为“雨”;而那个抓紫金龙、花狐貂的意为龙蛇,与花貂一样可顺着毛皮抚摸,故寓意为“顺”。合起来便有了神仙各主管一方,保管守土“风调雨顺”之意。

第6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关键词:肢体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合十礼;作揖

泰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受其影响,泰国也是一个很具民俗礼仪风范的国家,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泰国人民爱和平,重礼仪,泰国同样是一个礼仪之邦,并素来以“微笑的国土”著称。我们以中泰交流中的非语言交际――泰国合十礼和中国的作揖为例,了解中泰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异,可以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增进友谊,避免文化冲突,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虽然泰国的合十礼和中国早些时候的作揖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他们都作为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对二者进行分析和对比。

一、合十礼与作揖的由来

首先说说合十礼,同是作为文化语言的一部分,肢体语言同有声语言一样,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这种非言辞交际方式比言辞交际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重要。泰国的礼节繁多,其中合十礼作为泰国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很具有代表性。那么合十礼是怎么样的来的呢?合十礼,也称作“合掌礼”,“南礼”,《观音义疏》卷上记载过,我国以拱手为恭,印度则以合掌表示尊敬。可知合十礼并非佛教所创,原本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的礼法,最后逐渐成为佛教的专用礼法,后来发展成为全民性的见面礼。

再说中国的作揖,作揖的由来源于“年”。“年”是一种动物。传说在远古时候,这种动物非常的凶残。它们聚集在一起,每到严冬,就出来觅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种动物就要遭殃。一到冬天,群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争,一直到春天年才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来时,人们都要团聚在一起。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还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年最怕火,一见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们一旦发现年群来犯,就迅速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把,手持武器呐喊助威,直到把年群全部都赶走。第二天,住在各洞穴里的人们早早起来,互相问好。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就互相拱手作揖,表示祝贺。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嗑头,感谢大人保护他们小一辈。以后,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互相拜年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合十礼在泰国如此盛行呢?可能这与泰国和佛教的关系有关吧。在泰国佛教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简单的日常生活还是艺术家的创作都和佛教紧密相连。据说泰国全国有30000所寺庙,首都曼谷也享有“佛庙之都”的美名。那么中国早些时候为什么会选择作揖作为重要的礼节呢?这可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有人说这是因为自然崇拜,中国人向来都崇拜天人合一的和谐。当然中国很多仪式都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祭奠等等。

二、合十礼与作揖的意义

合十礼和作揖都有多种不同,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都不一样。在要过行合十礼尤其很讲究对象的,当对方是和自己同辈或者身份地位都是一样的时候,双手靠近身体,指尖向上到脖颈处,不超过下巴。当对方地位比自己低的时候,双手靠近身体,指尖向上到脖颈处,不超过下巴,或稍低,头正常抬起或略低。当对方地位比自己高时或者对方是长辈的时候,双手靠近身体,头低下,指尖高于鼻尖的位置。最后一种也是最正式的一种是,要在最正规的场合,可以全身伏在地上,双手合十,前伸至眼前,双眼望地面。泰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当然要是您在泰国在汽车上,看到乘客在车上对着窗外经过的圣地行合十礼,或者乘坐出租车时看到出租车司机,不顾危险,双手高举对着佛像行礼。这就是泰国,一个对佛教很虔诚的国度。合十礼有回礼的,回礼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般来说,国王都不会给他的成子回礼的,僧人除外;地位差异太大的人,地位高的那方不会向地位低的人回礼;大人不会向小孩子回礼。那么是不是关于中国的作揖也有很多讲究呢?据查看的资料来看,中国在先秦时期就把作揖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叫天揖,它是对天表示一种敬重,是一种敬畏之心。

现在来说说两种礼仪的文化含义。首先说合十礼,合十礼表明你的手里没有武器。佛教国家的合十礼起初只用于对佛祖或者僧侣而行,而我们所行的“合十礼”只是在特定的场合才使用,如烧香拜神、拜佛、祭祖,不单单对佛祖而已,而且也并非用于日常交际。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能事先了解某些肢体语言或其他非言辞交际方式在对方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才能在交际的同时理解对方所行使的非言辞方式为何意,并且遵循对方的交际规则,让交际更简单、更有效、更成功,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误解,甚至交际失败。以上就是,本人对泰国的合十礼和中国的作揖的理解。也希望通过本论文,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泰国文化和中国更早些时候的作揖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2.

第7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一)确立“文化立国”的基本方针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韩国经济遭受重创,韩国经济发展产业单一化的弊病也因此突显出来。一年之后上台的金大中总统临危受命,决心通过改革以重振经济。改革的第一步便是确定以“文化立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正是从此时起,文化产业成为了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为了尽快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韩国政府首先在1998年12月发表了名为“迎接新世纪的文化政策”的宣言书。在政策中,韩国政府从全方位、多角度为韩国文化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开疆拓土,保驾护航。在之后的几年里,韩国政府又不断地推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五年计划”。所有的一切都表明,政府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要将韩国变成“文化大国”而且要将韩国变为“文化强国”;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面向全体国民,由文化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福祉应由全体国民共享。

(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寻找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伊始,韩国政府就要求,该国的文化产业要以未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作为其发展定位的根本导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口文化产品的实质就是出口本国的价值观。因此,要想在世界范围内使得本国的文化产品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发掘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普适价值观相结合,只有这样,具有韩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才有可能为世界所接受。在打造符合需求的文化产品的同时,韩国政府还不断地引导企业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在开发全球市场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在充分考虑自身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以东南亚为跳板,分步开发”的策略进军世界。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正确的营销策略,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韩国文化品牌被建立起来。

(三)以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注重文化产品载体的多元化

韩国在其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就已经开始着眼未来。在当时互联网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韩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IT技术相结合。于是在韩国,“文化技术”这个新名词由此诞生。韩国在其文化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技术要着眼于原创性和基础性。在发展理念上则始终坚持要“韩国创造”而非“韩国制造”。也正因如此,许多前所未有的卡通形象,许多原创性的网络游戏,许多开创性的文化产品盈利手段都由韩国创造出来。其次,韩国文化产品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增强而不断丰富。突破传统的歌曲、音乐、出版物、电视剧、音像制品等,现如今一些网络时代下的新兴文化产品正在不断地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角,而韩国也不断地跟进市场的发展,生产出不同载体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四)政府采用多种政策对文化产业加以扶持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一直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始终都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其相应的角色。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角色的扮演要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不断地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要求转变其角色,是一个可以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政府所必须去做的分内之事。就韩国政府而言,从一开始的绝对主导,到随后的政府参与,再到现如今的企业自主发展,韩国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因此才有了韩国现如今的文化产业大繁荣。从发展基础角度,韩国政府下大力气加强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开发区、规划土地、普及互联网等措施都为韩国文化企业的孕育和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经济政策角度,韩国政府不断地加大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的财政预算,为文化类企业减免税收;为文化产业中不同种类行业的发展设立专项基金;采用有助于企业融资的金融信贷政策;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作为韩国文化产业类奖项中的最高奖项,“总统奖”每年奖励突出企业1000万韩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对于文化产品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从产业政策角度,韩国政府制定了合理的产业政策,不断兴建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园区,通过产业的集聚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优的收益产出;从人才科技政策上,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文化资本的发展,引导企业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本身相结合,从而使得文化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注重人才培养,出台相关的人才培养政策,从根本上实现韩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劳动力素质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后续动力。

(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能够得以健康运转的前提就在于高效、明确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为了促进本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韩国政府自1999年出台《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这一振兴文化产业的根本法律之后,又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相关法律。这些法律的出台在使得文化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相应保护的同时,也使得政府在中观经济层面上的产业规制政策可以更加行之有效。

二、韩国经验对于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利国利民

文化产业在现如今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急需寻找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所采用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在现今显现出了诸多弊端,依靠投资和兴建大型基础设施、消耗自然资源等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理应成为中央政府应予以重视和发展的重点产业。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们国家现如今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它关乎民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可以不断地吸纳新增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从而衍生出新的需求,而需求又会反过来促进文化产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在文化产品方面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而对于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其实质则是不同民族价值观之间的彼此交流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会充分发挥其优胜劣汰的机制,竞争能力差的文化将会不断地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文化是一种资源,对于这种资源的占有取决于世界上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和认同你的文化。不仅如此,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发展良好的文化产业可以对本国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更好地开发与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发展文化产业应以为我为主,顺应潮流

生产“中国创造”的文化产品,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都需要植根于属于中国的文化资源。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应该首先熟识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提高对本民族历史的认知是发展本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其次,本民族文化产品若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就必须要发现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除此之外,用以承载民族文化内涵的外在形式也要采取为世人所接受的方式。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的规律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调配资源,优胜劣汰,尊重市场就是顺应时展的大势所趋。

(三)努力培养专业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第8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关键字:窗文化;设计美学; 空间美学;传承与革新

Abstract: the window is a special kind of symbol in the environment show, past and present, the form of the window is varied, its contain th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a landscape of a window with bright color, the practicability and adornment sex, symbolic has a unique. The modelling of window that embodies the art and aesthetic thought and culture connotation, makes the Chinese garden broad and profound.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window 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design window, and combination of case about window 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Keyword: window culture; Design aesthetics; Space aesthetic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若说道法自然,宛若天开是环境设计的品性,立意山水、空灵幽雅是环境设计的气质,那么形形的窗,便是环境设计的点睛之笔。窗不仅以其自身的千姿百态,体现中国的审美意象去装饰环境,而且在空间环境创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空间相互通透,扩展其空间的意境。

1、窗的起源

早在人类穴居时期,为采光和通风的需要,便在住穴顶端凿洞,谓之囱,是最早的窗。后脱离穴居,盖起房屋居住,便在墙上开窗洞,叫作牖。随着社会发展,房子越盖越大,为使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便在房屋前面开窗,于是逐渐发展为直棂窗、槛窗。当人们把采光、通风作用与装饰作用结合起来之后,五光十色的窗便陆续问世了[1]。

2中国的窗文化

2.1中国传统窗的分类

中国传统窗的样式有隔扇、短窗、支摘窗、横风窗、景窗和漏窗。隔扇实际上就是落地窗,打开为门,关闭为窗。短窗又称半窗,设在半墙之上。它就是我们现代窗的原版。支摘窗又称和合窗,上边固定,下边可以开启,并安装支摘长钩支撑使其产生坡度。横风窗又称横披窗,装于上槛与中槛之间,成横长方形,窗可以向上、下开,一般不开启,作采光之用。景窗常需要室外风景的配合,使风景入景窗中间的“画框”中。漏窗是古代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取墙外之景的洞口,离远可挡住墙外视线,离近墙内墙外景色都可看到[2]。

2.2、窗棂上的图案文化

在古代一般在门或窗上糊贴纸张或绸锦等纺织物来遮挡风雨,为了防止纸张或绸锦等纺织物被风雨损坏,常在门或窗的芯内装上木棂条来做支撑点,从而就有了窗棂,同时也产生了美丽的图案[3]。

窗棂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图案上。纵观窗的发展历史,在初期,窗棂图案基本以规则的几何图案为主,如正方格、长方格等。之后,窗棂的图案日趋多样, 象征着吉祥或风雅的动物、植物,如鹿、鹤、蝙蝠、凤凰等;或梅、兰、竹、菊,又有以春夏秋冬,琴棋书画为题材,使得中国传统特色的窗棂图案越来越丰富多彩。窗棂图案在装饰上的迥异,与当时不同层次的人群是相关的,人们会用自己所喜欢的或当时所流行的图案来进行装饰,由此来寄托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如狮子林的琴纹窗格象征文人道德。拙政园双喜窗格象征人们追求平安快乐的心态等。以玉棠花为基本图案组合而成的窗棂。“玉棠”与“玉堂”谐音,泛指富贵人家,在传统文化里,使用谐音的例子很多。如喜鹊和梅花所组成的图案寓意喜上眉梢,“蝙蝠”与“遍福”谐音,寓意福如东海长流水。在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的冰裂纹图案的窗棂,它模拟冰裂的形态,看上去好像是杂乱无章的,其实却是由具有一定规则的棂条组合而成。在古人的象征寓意中,冰象征着纯洁与冷竣。同时还象征着寒冬已过,大地回春,万物开始复苏。在文人墨客家中的冰裂窗棂也暗含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意。万字纹“”在窗棂上的运用也较多见。“”字是如来佛祖胸前的符号,一般用它来象征万德吉祥、连绵不断、万寿无疆。并常在“”字四周配上被形象化了的吉祥图案,来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取向,此纹样在留园、拙政园的窗棂中也是多有体现。

2.3窗文化的空间美学

园林空间“隔则深,畅则浅”[4]。造园者常用欲扬先抑或欲露则藏的手法,千方百计的把景“遮挡”起来,使其若隐若现,似有还无。园林中窗之妙用也体现于此。计成总结到:"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李渔也说:"开窗莫妙于借景"。中国古代造园家巧妙的通过窗,使园林空间得以无限的扩展,使有限成无限,园林内外构成了一个互通互融的艺术整体。进入沧浪亭的门厅,向西御碑亭游廊分布着形态各异的一排漏窗,人们既可通过每个窗去欣赏不断变化的园内景色,又可欣赏花窗不断变换的图形式样,给游人空间幻影之感。在游廊拐角之处更有窗中有窗,景中有景之态,使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园林内通常借助园墙,廊道将园林的母空间划分若干子空间,窗便使得这些子空间互相交流,窗在此成了空间的纽带,即便水景之美,植物之美,若没有窗,也只是可观寸景。

李渔日:“棂不取直,而作欹斜之势;又使上宽下窄者,欲肖扇面之折纹”,“俨然活讨生花”,达到“会心之处不在远,过目之物尽是画图”的境界。一般漏窗多采用简单的窗棂形式,如平棂、方格、井口纹、万字纹和各种锦纹。而当窗外景观甚少,求天然而不得,须以人力补之的时候,往往采用混合式图案,即以几何图案为边框或背景,中间用以自由图案,如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物、人物或山水。上海豫园的漏窗就在窗的中心运用了镂空雕刻,极大地丰富了园林层次,窗上的近景与置石,植物,水体所营造的远景互为背景,使空间隔而不断。

2.4尺幅窗,无心画

“窗中有景,窗框两侧往往配有对联,窗上方有的还悬有匾额,恰似一幅立体山水小品画”,即是运用虚实相间来营造诗情画意氛围,引发了游园者对大自然的情感共鸣[5]。正如网师园的殿春移,漏窗四季有景,时时变换,在配以诗文渲染,场所气息扑面而来。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王安石的“西山排闼送青来”、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都已体现窗景文化的深远。留园在游廊中安置多处洞窗,宛如画卷一般,而此画更胜一筹,画随时变,灵动自然。增填了一番观景看画廊的雅致。使得人,窗,空间高度和谐。

3.中国窗文化的当代革新

当代的环境设计中,窗不仅要有空间美感,还要有民族性,文化性。苏州博物馆新馆内的各式花窗便是设计的巅峰之作。“中而新、苏而新、不因循、不割裂”的设计思想。使得新材料,新科技融入到窗景文化中。在新馆中竹影摇窗,令人忘俗。馆内随处可见的窗景,枚不胜举。移竹当窗的设计手法把异空间的美景带到同空间,增强园林的空间层次,又增加了园林意境,还使之空间相互渗透。在新馆与旧馆交接处,设有的梅花形冰裂纹窗,在靠近忠王府一侧栽植翠竹,这之中的竹,梅,冰增强文人气息。中国的窗棂纹样背后都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意,运用具有历史文化的的窗棂纹样去装点现代设计,使得现代设计有了中国的灵魂。有中国窗文化的融入,加之新材料的运用,更显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共融。新馆中,游人借窗看贝老以石为画,以墙为衬所构成的一幅幅美景,更有步移景换之感。

香山饭店有名的海棠窗设计也是窗文化古为今用的现代革新。此时,窗是一种符号,文化的符号。不仅有通风,采光的功能,在现在中式的建筑环境内,为了更好的体现中国窗的文化,在施工上更是精益求精。结合传统的中国建造工艺,如青砖和磨砖对缝。在寻觅古代情节中,用青砖筑成具有中国元素的纹样,使得香山饭店有着中国文化的生命。

结语

在当代众多的设计符号中,中国的窗文化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充满智慧的人类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相信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的窗文化都将会在环境设计中占有它的一席之地。除上述的各种设计运用之外,窗肯定还有其他表现手法来创造空间,体现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的韵味,这还需我们设计师进一步去研究与探索。对于设计而言,一时的潮流总是会逝去的,只有最经典的才会永远散发出奇光异彩。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辞典[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王其均.心舒窗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7

[3]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5

第9篇:中国的文化范文

耀莱集团倡导的“奢华品牌文化”消费理念,旨在为消费者寻找符合自身文化与价值观的奢华品牌,从生活各方面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态度,更多分享的是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感悟,颠覆了中国社会精英对奢侈品的认知和消费方式!

历经17年,耀莱集团成功了涵盖豪华轿车、顶级珠宝、名贵腕表、极品红酒等领域26家全球顶尖奢华品牌,如宾利(Bentley)、劳斯莱斯(Rolls-Royce)、瑞驰迈迪(Richard Mille)、帕玛强尼(PARMIGIANI)、迪菲伦(DeWitt)、宝诗龙(BOUCHERON)、杜克罗特(DUCLOT EXPORT)等,并打造出奢华品牌会所式零售渠道网络。

集团累积了丰富的奢侈品零售与渠道经验,拥有近万名包括“耀莱尊荣会”会员与社会名流在内的高净值客群,创造了中国奢侈品零售的传奇;曾荣获“2011杰出销售成就 —劳斯莱斯107年来最高汽车销量奖”等诸多殊荣, 旨在带领中国奢侈品市场全速发展!

同时,为了促进中国奢侈品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由耀莱集团作为主要发起单位而成立的“耀莱巅峰品牌产业联盟”,将邀请与凝聚奢侈品领域上下游巅峰企业,共同搭建联盟成员之间高效互动的全产业链沟通平台。

耀莱巅峰论坛

以全球奢华品牌为主角,以B2B & B2M为导向的巅峰与巅峰激情对话平台,旨在为全球奢华品牌与中国奢侈品行业上下游从业精英人士搭建品牌文化传播桥梁,打通商务合作通路,完成奢华品牌文化从世界到中国的大迁徙。

尊享展

此次“耀莱巅峰论坛”,组委会倾力打造同期尊享展,来自全球众多顶级奢华品牌携手诠释“品牌文化消费”这一全新生活理念,展示独立奢华品牌卓越品质,阐述品牌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价值理念。

中国市场重心转移 - 奢华重新定义

回顾以往的中国大陆高端奢侈品消费市场,横亘在奢华品牌与中国高端市场的屏障是:中国人尚未接受西方消费文化,以致顶级奢华品牌无法精准传递其内涵与理念,特别是极难找寻值得信任又能深刻理解其品牌精髓的中国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