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中小企业投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投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企业投资现状

第1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关键词 投资非洲 中小企业 政府引导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非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2008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总理2006年在第二次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上做出的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承诺。贸易和投资作为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2006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对非洲投资也出现了迅速增长。截止2008年末,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达到7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的4.2%,仅2008年一年就高达54.9亿美元,较2007年增加249%,占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9.8%。2009年11月,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对话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举行,在此次论坛上通过了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在该计划中,中国政府承诺在未来三年,将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30亿美元,以支持中国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将成为投资非洲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一、中国对非洲投资历史发展

中国对非洲投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中国对非洲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在非洲开始了包括兴办合资、独资企业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当时其主要动因是为了巩固以往的经济援助成果,同时带动工程设备、原材料以及其他产品出口。从总体看,此阶段中国对非洲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规模较小,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50万美元。第二阶段:发展阶段。90年代初,中国开始将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合作。1995年,中国政府改革援外方式,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的多样化,因此提出要积极推动双方企业合作,并把援助与投资、贸易和其他互利合作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国家(肯尼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喀麦隆、赞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蓬、马里、埃及、几内亚)逐步设立了11个“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为双边投资和贸易提供信息与服务。1998年,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确定对非洲投资规划方案,第一次就对非洲投资领域、规模及投资目标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姚桂梅,2009)。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为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的需要,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资源丰富的非洲成为中国实施此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对非洲投资工作开始孕育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转变,即由贸易型投资逐渐向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第三阶段:逐步成熟阶段。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建立中非发展基金等新举措不断出台,推动了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截止2008年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为78亿美元。据中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在非洲49个国家设立的境外企业达1600家,占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12.9%。中国对非投资主要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南非占中国对非投资总额的39%,中国对非投资前十名的国家占中国对非洲投资的82%。在非洲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轻工产品制造、建筑业、农业等行业。其中,除100多家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可以预见,随着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政策的实施,更多的中小企业将走向非洲。

二、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行业分布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除传统的餐饮、零售业外,在工程承包、医药、纺织、机械、电信等行业中的发展最为明显。此外,在农业、采矿、能源等行业,中国私营企业也开始涉足,其中工程承包、医药行业、纺织行业由于涉及到非洲国家民生工程,且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是增长最快和最受非洲欢迎的行业。

(一)工程承包

非洲各国工业化梦想由来已久,他们都希望改变本国单一的经济结构,因而把新建和改善公路、港口、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作为发展经济的优先选择。这为中国对非工程承包提供了众多机会。对非工程承包包括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输出等,往往可带动相关行业的对非贸易。近二十年来,中国工程承包私营企业对非承包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也日益增加。它们在非洲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增加了投资机会。例如浙江天时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所民营企业。2007年,该公司在商务部援建“贝宁中心”项目中成功中标,承担开发和经营“贝宁一中国中心”项目,并获得项目五十年的经营权益。该承包经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品的对非出口。又如,香港的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2006―2007年间在安哥拉修复一条在内战中被毁的连接安哥拉东西的铁路,这条铁路修复后长1300公里,从本格拉港至靠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洛武阿铁路,还延伸至赞比亚境内,在赞比亚铜矿区和安哥拉港口之间打开了一条运输通道。目前,在许多非洲国家都活跃着中国民营建筑与工程企业。

(二)医药

非洲是各种流行性疾病多发地区,多种致命疾病不仅威胁人的生命健康,而且也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非洲医药工业研发和生产水平较低,大部分药品需依靠进口解决,是一个具有相当开发潜力的市场。因此,非洲国家非常关注医药产业的发展,欢迎在医药产业领域的投资。在非洲的各种流行性疾病中,艾滋病和疟疾是为害最烈的两种疾病。据WH02010报告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有2600万在非洲,在15-49岁人口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成人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5-20%。疟疾是另外一个导致非洲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2010年非洲大陆平均10万人口中就有104人死于疟疾。中国医药企业近年也开始视不同地区的疾病状况和用药需求有针对性地投资非洲医药行业。1993年,“北京科泰”到非洲销售抗疟药品,2002年开始进军非洲市场。北京科泰被华立药业收购后,华立药业公司仍对此十分重视,不断改善产

品,提升技术,“科泰新”抗疟药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特效药。2003年,华立药业开始改变经营模式,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招募本土员工,逐渐在这个贫困与疟疾盛行的地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口碑。当其他医药企业甚至是西方跨国公司在非洲经营失败的时候,华立生产的抗疟疾药物在东非和西非市场的占有率已排在前两位。另外,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国公民在非洲经营小型医院和诊所,利用中医中药为当地居地提供可负担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纺织

由于国内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限制,为开拓市场和节约成本,近年来,有大量中国私营企业在非洲从事服装批发销售,它们的注册资本都较小,但经营灵活,获益不小。此外,由于从非洲国家出口纺织品具有到欧美不受配额限制并可享受普惠制待遇的优势,从9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中国纺织企业选择在非洲开办服装加工厂。坦桑尼亚的中非友谊纺织厂,成立于1964年,近年经由中国常州一家纺织公司改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山东青岛纺织总公司与赞比亚合资建立的穆隆古希纺织有限公司在赞比亚投资与经营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与成本,采取与赞比亚农场主签约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种棉花用的化肥、种子,并派专人监管,收获时再付棉花款,通过与农户建立的密切合作关系直接获取纺织用的棉花。穆纺公司用这种方式陆续控制了1万多公顷的棉田,成了赞比亚最具实力的棉花开发商之一,不仅为穆纺公司降低原料成本40%,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更有助于平抑赞比亚当地棉花市场的价格,为当地经济的平稳发展做出了贡献。公司从1996年成立到2006年十年间,已经发展成赞比亚最成功的纺织厂,而且利用非洲产品出口欧美无配额限制的规定,将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服装产品成功出口美国。

三、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特点

(一)自发投资,范围广大

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非洲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自发行为,这促使中国投资非洲的地域范围空前扩大。截止2008年,中国对非投资项目已经遍布49个非洲国家,覆盖率达81%。

(二)小本经营,商贸活跃

在非洲各国开办的贸易性、生产性中小企业近900家,另外还有数百家从属于大企业的中小企业(主要负责承担大企业的一些分包业务,例如大型建筑工程的分包等等)。对于零售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加工行业或可获分包的建筑工程、采掘作业等领域来说,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国对非洲投资最多省份之一的浙江省截止2007年在非洲投资的中小企业达到200多家,但超过100万美元的只有14家。

(三)传统产业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非洲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工业经济相对落后;而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中小企业加工制造能力相对较强。一些企业反映,在非洲特别适合于兴办制鞋、制衣、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例如,由浙江台州市中小企业经营者李传法于2002年投资兴建的埃中兄弟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中方管理和技术人员30人,埃及员工500人,短短五年间,已拥有埃及50%以上的旅游鞋市场。

(五)投资创业的回报较为丰厚

一是许多非洲国家实行低税赋。如在埃及自由贸易区投资创业只需按销售额的1%纳税,其他税费一概免除。在工业区投资创业还可免费获得工业用地,这就给企业留下了较大的赢利空间。二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埃及普通技工的月薪仅为80美元左右。三是能源充裕、价格便宜。南非素有电力大国之称,企业用电非常方便,平均商业电价每度仅为2.5-3美分。鉴于上述原因,在非洲兴办的中国企业大多绩效良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投资260万美元、于2005年兴办的达亨(博茨瓦纳)集团有限公司,在2006年就实现销售额1.09亿普拉(折合2725万美元),并带动国内产品出口1000多万美元,成为当地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在刚果(金)开发铜矿、钴精矿,投入当年即实现销售额2000万美元,第二年达到了6000万美元。

四、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投资策略

大多数中小企业企业对非洲的了解非常有限,投资非洲并没有全面明确的计划,多是抱着“试一试”甚至“赌一把”的态度。就目前状况来看,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在对非洲投资策略上都需进一步清晰定位。例如,在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比较集中的纺织行业就存在较大风险,这是因为纺织服装业也是许多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自2000年美国颁布《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以来,非洲国家的纺织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一些国家的纺织服装业逐渐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但与纺织服装业大国中国相比,非洲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毕竟还显得相当稚嫩,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与中国产品竞争,这就导致非洲一些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和产业在全球的扩张充满戒备乃至敌意。特别是自2005年1月1日起,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及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中国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众多纺织品出口国产生了摩擦与纠纷。鉴此,中小企业赴非洲投资前应当对所属行业前景和区域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的投资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

(二)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国在非洲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不仅自有资金不足,而且在信贷、抵押等方面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致使外汇资金的融通和汇兑渠道不畅,制约了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决策效率和投资规模。虽然国内出台了各项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但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也有限。

(三)对投资风险认识不恰当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对非洲认识片面偏颇,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在有些企业的认识中,夸大了非洲偏远、贫困,多疾病和灾难,经济落后,市场狭小,劳动力素质低下等表面现象,对非洲发展的潜力估计不足,从而在投资决策上犹豫不决,错过最佳投资时机;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非洲投资又过于乐观,认为非洲各国渴求发展资金,投资条件优惠,投资成本低等,以为非洲遍地是黄金。这种盲目又往往忽略了在非洲投资的风险。

(四)企业人力资源不足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海外运作的能力,不仅海外经营运作的经验非常贫乏,而且从目前在非洲的中小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尤其缺乏对非

洲情况非常了解,同时懂经营、会管理、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近年非洲经济的发展,非洲国家政府在颁布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外,也增加了对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来应对所在投资国政策的变化。

(五)国际同行的竞争和指责

由于企业本身缺乏“非洲通”式的人才,对非洲文化、宗教、习俗了解不足;再加上有些企业缺乏长期战略目标,注重短期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乃至中国国家形象,例如,在对非出口中占最大份额的电子产品,部分商品在售后服务上并没有做好,少数不法商人贩卖劣质产品等,这一切都成为西方国家指责中国企业的把柄。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对非洲的关注。美、欧、日等从投资及援助等多方面加强了对非洲的控制。西方国家还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例如,2008年联合国人权年度例会上,欧美代表就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津巴布韦竞选问题指责中国在上述两国的投资活动。

五、促进中小企业投资非洲的对策

目前中国投资非洲的中小企业存在缺乏清晰的投资定位、人力资源不足、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在非洲投资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投资非洲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制定相应政策规范中小企业的投资,变自发无序投资行为为政府引导下的有序竞争行为。

(一)加强落实政府的扶持政策

与大型国有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往往规模小、技术层次低、对非投资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因而更需要政府的扶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型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政策。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白皮书,其中涉及到要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促进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良好环境。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决定设立总额达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用以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在非洲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2007年8月,中国外交部在各经济贸易合作区内成立中国公民领事保护中心,为中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领事保护与服务。2009年,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更强调进一步在非洲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更多中国企业人区投资,并为非洲中小企业人区发展提供便利。目前,需要加强上述政策与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有力地保障与推进中国私营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活动。

(二)设立投资基金,鼓励中资金融企业进入

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政府一方面应当大幅增加优惠资金,在中非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针对中小企业投资非洲的支持基金。另一方面应当积极鼓励中资国有金融机构进人非洲,为当地中国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贸易结算、财务管理咨询上的服务。

(三)完善政府机制,提供投资公共服务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有充足的物力、财力、人力来全面了解有关投资领域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建立相关机构来负责对非洲投资的信息咨询、评估,尤其需要学术界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对非洲投资在数据收集、研究上还很不完善,国家关于对非洲投资信息的公布并没有规范化、常态化和细节化,这应当作为今后重点推进的内容。

(四)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规范投资行为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增强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性,并且鼓励通过行业商会的方式来实现。目前在非洲许多国家和城市,中国私营企业和商人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需要及时建立中国商会或行业商会,以维护和规范中国私营企业的利益和经营行为。2005年3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政府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发起建立了中非商会。其目的是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促进中国和非洲之间的投资与贸易项目,它也是中国和非洲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举办的第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项目。2006年11月5日,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成立,中非签署19亿美元合作协议。此组织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与非洲商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商会联盟共同组建,旨在创建并发展中国和非洲工商界在贸易、投资、技术转让、服务业、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综合性框架,推动中国和非洲间的商务活动,帮助中国私营企业进行合法权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海外投资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对外投资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规模逐步扩大,投资区域分布越来越广,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润。但是,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和一些外在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加入WTO后,外贸行业在我国已经过渡到一般性竞争行业,中小外贸企业要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强,贸易地位不高,在对外谈判中缺乏足够的控制权和谈判权,议价能力低,导致多数企业长期维持低利润的局面。

(一)发展速度快,投资规模扩大。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后,从2010年开始,世界经济整体回暖,中国抓住机遇,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二)投资区域分散化,由亚洲地区向发达国家扩展。

根据商务部的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偏窄,我国中小企业设立的海外企业己经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和亚非均有分布,重点集中在中国香港、澳门及美国、俄罗斯、越南、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投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20%属技术密集型,只有3%属资本密集型。可见,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含量较小,产业层次较低。

(四)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的方式多元化,以合资为主。选择合资合作方式,不但可以减少资金要求还可以利用合资者已经积累的市场份额、营销网络和市场信誉等资源。

二、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政策和经营管理状况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投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包括地区结构不合理,表现出投资扎堆,企业扎堆,多集中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偏重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

(二)规模小,资金不足且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又没有固定的担保机构,经营不规范,很多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通过报表等材料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效益,缺少贷款给中小企业的依据和信心。

(三)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核心竞争力弱。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跨国经营人才,而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除了在人才上的劣势外,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普遍偏低,大量中小企业仍然使用大型企业己经淘汰的生产设备,而且基本不具备研发能力。

(四)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当地化经营的融入性不佳。

目前,中小企业境外投资有盲目跟风的特点,在投资前没有做大量调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的、经营策略,也没有调查东道国文化习俗、政治法律、消费者的偏好、投资政策等的特殊性。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该使产品当地化、人才当地化、管理当地化、营销当地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由于中国政府本身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象,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相互协调,直接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顺利展开,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机会减少、成本增加。

三、促进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的宏观对策。

1.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

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加快基础性立法工作,为我国的海外投资准备金制度、海外投资税收优惠制度、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做好立法准备。

2.加大对中小企业跨国投资的扶持

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增加政策性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实行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二)企业层面上的微观对策。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规避风险机制

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难免遇到很多种风险。强化市场调研,做好环境的分析与检测,选择风险防范方案,制订风险防范措施,进而达到风险规避的效果。

2.增强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产品的创新。企业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产品的成功。另外应该注重自有品牌的建设运用品牌营销,培养出忠诚度比较高的固定客户群。其次是改变旧有的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

3.重视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持

首先,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其次,企业要多渠道的培养国际人才。再次,企业应与员工建立一套有价值的核心文化体系,与员工共同成长,这样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有助于留住人才,吸引新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最后,要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定期举行人才培训。

4.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我国的产品,长期以来给人“低质低价”的形象,不利于国际市场的竞争。所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才能使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新一轮机遇面前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做大做强。

5.在运用国家政策上,中小企业要有一定的敏锐性,对于国家重点鼓励的行业和有本地经济特色的投资项目,要积极探索。

对于我国政府而言,应根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必须通过法规政策对中小企业海外投资从宏观上加以统筹安排,尤其需要在审批、信息及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营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促进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木西,张菁.后金融危机时期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6).

第3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城市集体企业和城乡个体私营企业等新兴非国有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转换,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中小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4年,且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而造成的。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贯穿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也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本文从分析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入手,对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问题做些探讨。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务管理观念陈旧。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中小企业重生产管理,轻财务管理;重营销队伍建设,轻财务人员培训。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不能按照《税收征管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企业财务预算工作不到位,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主观随意性较大。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只是追求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产量及销售量的增长,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造成企业管理决策的失误。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企业财务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落实,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及管理理念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融资困难,资金不足。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大多都处于成长期,这一时期是资金需求量在企业生产周期中最大的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较小,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充足的资金是必要前提,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据研究资料表明,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少,财务透明度低,资信相对较差,银行考虑风险因素不愿贷款,国家又缺乏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门机构,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与银行进行良好的合作,大多通过私人借贷和内部集资等非正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三)投资缺乏科学性。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顺畅、合理、有效,是影响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然而,目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为了发展,往往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导致营运资金周转紧张。同时,企业缺乏资本运作方面的管理人才,风险意识不足,造成资金时而闲置,时而周转不灵。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短期利益,赊欠材料款,取得的贷款到期无法偿还,导致金融机构不再向其放贷,供应商也不再向其赊销,使资金更加紧张,恶性循环。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缺乏内部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造成财务控制薄弱。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采用的都是简单粗放型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依靠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管理,这与中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密不可分。这种模式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决策上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缺乏明确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财务控制方法。同时,由于在中小企业中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方面都缺乏明确规定,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五)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规模相对较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与系统化的教育,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另一方面,受企业规模和人才资源等限制,很多中小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财务管理机构,只是设置了单纯的会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尽完善。

二、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财务管理理念。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建立全方位的财务监管体系,要为财务管理提供各种硬件及软件资源,实现财务管理理念的完善和不断更新,改善企业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保证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其次,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注重以人为中心,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从而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科学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此外,中小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诚信观念,通过观念转变,重新定位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核心中树立起模式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二)优化、扩大融资渠道。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融资困难、资金不足的难题,应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上提供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地方银行应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给予积极的金融支持,例如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筹备上市。此外,中小企业间可以成立基金会,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除了中小企业的入会费以外,更要积极争取政府援助和金融机构支持,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保证信用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渠道。

(三)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中小企业应在综合分析自身优、劣势和市场情况的前提下,明确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做到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相结合,债券投资与股票投资相结合,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分散投资风险。此外,中小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应建立资金投入效益保证机制,财务部门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 建立事前控制、事中调整和事后完整收尾的投资程序,保证企业合理投资效益。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帮助中小企业选择好进入的行业,改善投资环境,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四)加大管理制度建设力度。中小企业应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及销售等各个方面建立规范操作程序。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企业财务人员和企业财会部门的责任,还是企业经营者及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此外,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经营者要高度重视、吸引多方面的人才参与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来,共同完成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明确人才的重要地位,坚持从企业的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管理规则,给予企业人才合理的价值衡量。中小企业应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符合实际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以及财务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对财务人员管理上的奖惩分明和明确岗位职责。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财务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树立依法理财观念。同时,制定合理的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对企业中现有的财务人员定期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规划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财会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南,魏晓红,《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第12期.

[2]冯毅,张玉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人民论坛,2011年第8期.

[3]于均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现代商业,2011年第8期.

[4]李垒,《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第7期.

[5]黄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经济师,2014年第7期.

[6]周波,《优化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思路》,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8期.

第4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1.1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政府应对科技金融提起了高度的重视,将科学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发展视作社会经济进步的一项重要策略,并且不断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直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推动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激励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还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间接性地促进创新科技金融的发展。

1.2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银行,而资本市场通过社会融资的能力还比较低。为了响应国家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我国的大银行也开始着眼于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另外,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门设计了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信贷产品组合。除了信贷之外,还推出了相应的保险业务,为此类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股良好的金融环境。

1.3科技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充分挖掘资本市场的潜力,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工作。针对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从而加速资本市场的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应用于企业发展中。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我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融资方面的税收,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1.4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科技创新相关行业,是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投资的领域。在我国一些高校人口密集区,汇集了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但是却还未能形成高科技产业聚集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的投入,而风险投资机构在这一领域上的投资,大大地改善了这种局面。虽然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时间还不够长,但是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对于我国将科技创新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当前政府重视科技金融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投入力度,然而,随着这一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政府的财政投入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国家为了能够迅速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其财政投入对象集中在了较为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能够获得的财政支持力度比较小。另外,由于科技金融的风险性较高,政府的财政支持在投放时的检验要求较高,并且有些企业即便获得了合格证明,也很难得到财政支持。

2.2金融机构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造成信贷困难的最大原因。首先,商业银行目前还未能针对此类企业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差异化的企业信贷标准,并且信用担保体系依然不够健全。其次,虽然金融机构针对科技金融方面的贷款额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是此类业务在金融机构所有的贷款业务总额中所占据的比例增长却不明显。最后,科技保险还比较欠缺,对于高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2.3科技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够稳定

我国的证券市场具有波动性较大、稳定性较低的特征,并且由于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者众多,使得资本市场并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后提供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较低。同时,由于政府的调控作用,资本市场自身的资本配置功能并未能完全发挥出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失效,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2.4风险投资机构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我国针对于风险投资的相关税收政策还不够完善,当前的风险投资机构大多数都是以公司制的形式成立的,税收方面与其他行业的公司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存在双重征税的情况。二是我国的风险投资服务机构还比较少,导致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效率比较低。三是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旦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发生风险问题,就会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3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3.1科技性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路径

一是要提升企业自身信用水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用是立足于市场的基本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信用,才能够通过融资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通过提高自身财务透明度、增强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设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金融的发展本质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要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不断地为自身注入发展活力。因此,此类企业应当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实力、招纳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将更多的创新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三是企业管理者要提升法律素养。作为管理者,应当通过阅读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明确国家对于科技金融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从而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合理运用国家有利政策的同时,规避法律风险。时刻关注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的变化,引导公司投入到国家的科技金融发展战略中,成为高新行业中的积极分子。

3.2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首先,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方面,国家要不断完善创新基金相关法律政策,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该类企业提供更好的税收优惠,刺激科技金融的发展。另外,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贷监管。其次,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应当运用更为科学的手段,加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从而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最后,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制度。一方面,政府应当重视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鼓励高校革新人才培养手段,提高大学生人才的素质。另一方面,政府要以更好的政策来吸引优秀的人才,使其自愿投入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工作岗位上。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来搭建人才培养网络,让人才培养更为灵活。

3.3金融结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

第一,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标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性,金融机构不能以固定的标准来进行评断。而是要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标准,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明确该类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从而为其提供更为合适的信贷服务。第二,创新银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可以成立专门的科技金融业务部门,或者单独设立针对该类企业服务的科技支行,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信贷服务,使银行的资源的资金资源得以更好的配置,降低信贷的风险,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与担保机构建立稳定长效合作关系。金融机构应当意识到,与担保机构的稳定长效合作,有利于分散业务风险,对于规避信贷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努力寻求担保机构的友好合作,共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3.4科技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的路径

一是要革新发行上市制度。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为了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应当不断地优化上市企业的财务披露以及治理等方面的标准,提升上市制度方面的适用性和包容性,为科技领域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完善退市机制。落后企业退市失败将会长期占用资本市场的资源,我国应当不断地完善退市机制,及时地清除那些不符合市场标准的企业,提升退市制度的实效性,让资本市场资源得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三是要重塑资本文化。我国资本市场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塑造具备长远发展价值的资本文化,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道路,注重国家利益,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3.5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首先,要扩宽资本来源渠道。当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普遍都比较单一,资金来源渠道较窄,未能将金融机构、市场企业以及社会资本的潜力发挥出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风险投资机构应当加大与金融机构、各类企业以及社会投资者的合作力度,并且以政府的相关政策作为引导,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动科技金融行业的发展。其次,完善机构运营机制。风险投资机构应当重新认识高技术产业,转变投资意识,改变以往将短期获得高回报作为投资标准的做法,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合理地进行投资规划,从而真正降低投资风险,在为自身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优化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当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会在公司上市后退出投资,这样的投资模式容易造成企业的恐慌,增大投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不断地优化退出机制,以更为多样化的形式退出投资,实现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第5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我国的支持与鼓励,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情况更好的把握,面对不同的管理问题,内部控制也能做到迎刃而解,而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在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探究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字]词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与现象, 对策与策略。

1.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获得效益的欲望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国家企业法改革也给了中小企业很大的机会与挑战,内部控制应运而生,并且在应用中高速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为了减少内部损失数量,增加企业整体效益,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发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企业管理中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确立了其在企业、中小企业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1.2 .中小企业管理中进行内部控制的作用与重要性。如今,企业的独立性大大增强,国家对企业颁布了最大程度的扶持帮助政策,企业逐渐认识到增加企业效益是首要任务,但前提是必须合理合法,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牟利。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是必要的程序,我国企业法也提到,维护企业自身的资产与效益是企业的基本权利之一,内部控制就是维护增加企业受益的手段之一。企业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优化再发展的必经之路,使企业的成本与损耗降低,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推动中小企业再发展。

2.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2.1.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与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应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甚至在某些中小企业中都不存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这就导致行业整体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当今市场行情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要求,不能为市场与国家提供有效的产品,造成内部管理的困难,而且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改革的现状不相符,使得相应的内部控制手段不够全面,对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起到了负面影响,所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相关制度是相当重要的。

2.2没有将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推动内部控制手段的健全与优化。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做到这一点,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没有说服力,阻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三、探究我国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对策。

3.1.建立健全属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员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控制。中小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的群体组织,在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员工的感受与体会,选择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与形式,通过不同的手段表现出来。通过提升企业思想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根本上就是提升中小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2.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财务决策正确与否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利的关键因素,在这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改变投资方式,改变财务会计方式等手段进行。通过改变投资方式加强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由有形直接的投资转变为无形间接的投资,对于多数的企业投资来说是属于有形直接的投资方式,即直接创办企业生产车间,购买生产机械设备等有实际掌控权的投资方式,通过实际物品的方式进行投资。对于无形间接的投资,即将企业的投资重点放在了股票,期货等银行金融产品的投资上。

3.3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管理。对我国中小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与优化,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保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方式进行改革,结合其他企业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实行全面权责制度也有利于企业工作人员与领导层的交流,在交流中更好的反映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增加内部控制效果的真实性。正确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能够精简企业内部人员,协助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工资支出的浪费与损失,确保中小企业的人员结构精简。

建议增加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层面的管理内容,并增加“三重一大”等内容的描述。

4.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在内部控制应用中要注意企业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要为企业员工及工作管理所服务。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案,降低企业内部损失与危害,最大程度提高企业能够获得的实际利益。但是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企业对法律知识的熟练掌握,对日常法律问题正常处理,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税法中的优惠项目,实现企业运行利益的最大化,使内部控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经验。

[

参考文献]:

[1] 张先治,,张晓东.基于投资者需求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4,(12):18~22-22.

[2] 王东翔.如何做出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预测[J]..中国科技财富,.2010,((21):):12~14-14.

第6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政府政策;金融机构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

1.融资的概念

融资一般是指企业或公司为了更好地经营发展,为了更好地取得资产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去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是货币资金的持有者与需求者两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与流通的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匮乏,规模较小,发展起步较低,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现金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发展状况等,通过一定的渠道向银行,基金或者大众投资者去筹集资金,维持自身的发展,促进自身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是为了满足发展扩张的需要以及偿还债务购置资产的需要等。

2.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来源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主要内容而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的主要渠道主要是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资金。还有个人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资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政府扶持资金是外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来源,一般占到10%左右。首先,在外源融资方面,在中国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融资来源单一,对银行依赖大。同时银行对贷款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资金问题,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将很难通过银行的信用评级,获得资金,独自承担风险,很多中小企业面对资金断裂束手无策。其次,在内源融资方面,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中小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而主板市场更是望尘莫及。同时,中小企业的起步低,信用水平低,承担风险的能力低,导致无法吸引足够的风险投资,我国的风险资本较少,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无法依靠内源投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外部融资的渠道单一,不能提供长期大量的资金

在我国,金融体系并不成熟,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单一。我国国有银行的贷款要求较高,中小企业很难满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投资门槛虽然较低,但对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以及发展前景要求高,除了高科技企业以及有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可以满足贷款要求之外,很多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基本上都会面临资金问题,由于自身的规模实力较小,资金问题将是决定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而稳定的资金的金融机构,因此,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多样的外部融资渠道。

(2)直接融资渠道匮乏且不畅,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

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而我国的风险投资,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都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在资金以及资产方面无法与大中型企业抗衡,很难获得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最终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不仅缓慢而且承担资金风险能力低。

2.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弱,承担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低,容易出现问题,管理方式十分落后,尤其是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方面容易产生问题,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能力不完善,员工不稳定,企业管理体制漏洞多,容易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很难达到银行以及融资机构的信用评级。并且自身管理能力弱,财务管理的混乱,致使中小企业自身容易出现问题,无法完整的体现企业的供销关系,无法自身监督以及检测到自身的资金隐患与资金问题,资金一旦断裂,很难恢复。

(2)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金融体系不够成熟,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自身难以通过融资机构的信用评级,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完善,没有充足的资金以及多样的融资渠道,技术成果转化的资金缺口大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我国的风险投资,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都偏向于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一方面交易成本高,中小企业所需贷款的额度远远小于大型企业的贷款额度,而银行等融资机构同样要付出同样的成本考核中小企业的资金以及信用状况。另一方面,同样的贷款,银行等融资机构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现行的金融市场体系下,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渠道。

(3)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国现行金融市场上,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没有一致的监管规范以及监管部门,致使银行等融资机构十分缺少中小企业真实有效的信用评级状况。其次,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方面容易产生问题。最后,关于信用评级我国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致使中小企业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无法判断,缺少权威机构的判定,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不完善。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

(1)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完善和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漏洞多,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中小企业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的特点,研究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吸取其他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先进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融资方面,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避免财务的混乱以及审计监督的混淆,保证能及时检测到自身的管理漏洞以及财务隐患。并且要保证自身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使中小企业能够保障各项债务准时的偿还,资金链保持畅通,流动资金保持通畅。

(2)融资渠道多样化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融资渠道多样化要依靠中小企业以及金融市场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保障自己的信用以及财务状况,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另一方面,政府以及金融市场需要适当降低资金门槛,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设定一定的金融产品,担保机构应该在担保方式上面多样化,除了实物资产也可以考虑中小企业的技术资产以及其他的无形资产,银行等投资机构应针对中小企业设定小额贷款业务。政府在其中应发挥作用,完善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3)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是有效吸引投资改善自身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资金以及人才技术,及时的针对市场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把自身的产品做好,同时注意自身的企业形象以及企业信誉,不断向其他优秀企业学习经营管理的经验,逐步积累资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2.完善金融市场,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

首先,银行等投资机构应适当降低贷款门槛,为中小企业打造合适的金融产品,国家应该提供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应适当降低,在贷款方面适当放松,并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其次,应支持担保机构的发展,提高担保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及拓宽担保的种类。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在融资的时候可以考虑适当放松要求。最后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银行与中小企业应相互扶持相互发展,共同进步。

3.政府提供政策以及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

首先应该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融资相关的法律规范,使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有一致的规范标准。其次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深远的影响,建立信用体系,使中小企业能完善的规避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并且要对中小企业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非制度因素的促进作用。最后要加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成果的使用和推介,提升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黄磊.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1)1-7.

[2]徐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1)1-7.

第7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97-01

1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初期,家族成员自觉地把企业的创始人封为“老板”,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会进一步加深个人英雄主义的情节。他们一般根据自我判断作出投资决策,企业的投资机制变得非常单一,这个时候,投资风险其实已经开始孕育。在工业发展的信息化阶段,小规模投入、多样化产出产业的迅速增长,以及知识密集型生产对大规模生产资料的依赖减小,使中小企业的个数迅速增加。随着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元化,投资方式越来越丰富,而这些也伴随着投资风险的增大,尤其是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后,不少中小企业因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准确的把握,没有将资产准确投出导致投资收益减少。这就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投资现状。

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

2.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那些与整个市场的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市场因素是企业所不能控制和影响的,而且很难被预测,所以容易使投资受到损失。市场风险通常包括购买力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货币价格风险。

2.1.1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引起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通货膨胀一旦在中小企业投资到期之前发生就会引起中小企业投资所获的现金购买力下降。另外,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时,可能会在收益方面注重量大于质而忽视了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的贬值的风险,企业的资产受到侵蚀。

2.1.2市场价格风险

市场价格风险是指由于供求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一些中小企业看见市场上某种产品获利很好,就会跟风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进行投资,最后导致这种产品的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

2.1.3货币风险

货币风险是指由于币种之间的汇率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此类风险对于进出口型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加剧,出口型中小企业投资收益会减少,人民币贬值加剧,进口型中小企业投资收益会减少。另外,中小企业在对于一些外汇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的时候,在没有风险对冲措施的情况下,两次汇兑的时间错配便会引发汇率风险。

2.2非市场风险

非市场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2.2.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中小企业举债经营给企业的经营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有限,举债经营是常事,但是如果负债过高,即使投资项目运转正常,一笔银行欠款不能及时归还,有可能就会使项目报废。

2.2.2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决策、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的风险叫做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的领导的文化素质普遍还不是很高,还存在知识面狭窄、目光短浅、能力有限的缺陷,使得经营管理出现失误。

2.2.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资产变现上的困难所造成的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在进行资本投资时进出股市,而股票市场上有的交易顺利,有的股票不容易脱手,企业又急着变现,不惜忍痛贱卖,导致投资收益不佳或出现亏损。

2.2.4操作性风险

不同的中小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上对待同一只股票的投资手段是不同的,操作技能的不同造成投资结果的不同,收益也就不同,这就是操作性风险。

3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3.1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外部因素

3.1.1政治因素

国内外政治活动的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导致市场的震荡,这些震荡改变了投资者原先的投资路线,致使投资者获得与预期不同的投资收益。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也会使中小企业的投资路线发生偏离。目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已有的一些扶持政策操作性也不强,无论是在投资基金还是在税收优惠方面都是薄弱环节。

3.1.2经济因素

中小企业处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出现的投资风险也是不同的。在经济复苏阶段,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建设,但是收益较少;在繁荣时期,企业规模扩大,投资多元化;衰退萧条时期,中小企业很可能受不住市场的疲软而选择错误的投资方式,就如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少中小企业就因为一次投资不善而一蹶不振了。

3.1.3社会因素

有些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因为没有进行深度的地方行业调查,不了解当地行业发展情况,而选择不恰当的投资项目,放弃了更易得到投资收益的机会,使得投资风险加剧。

3.1.4行业竞争因素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五力模型”。这个模型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的五大行业因素:行业现有竞争、供应商议价能力、客户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和潜在进入者威胁。

3.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3.2.1资金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投资管理的人才与意识,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盲目投资、投资项目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资金利用不合理,使得投资没有对企业收益产生重大影响。

3.2.2信用问题

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不能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导致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信息不对称让银企关系扭曲,可能会加重投资者的损失,投资风险难以估计。

第8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国际化 融资难 核心竞争力

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动力之一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也是繁荣市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小企业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GDP的60%、就业人数的75%。从1998年国家正式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到世界的经济合作中去,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截止至2011年底,中国拥有近135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8万家。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下降趋势,国内经济出现滞涨预期,通货紧缩预期大为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形式严峻,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主角,其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更为严峻的融资困难,以及更为形式多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道路将更为艰辛。

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早已进入了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一方面,投资贸易流动的自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化等全球化趋势,优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环境。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机遇与危机并存,危机也为我国中小企业找准市场切入点,完成“走出去”;利用全球金融危机机会,进行收购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的国际并购,借助“触底反弹”的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全球经济形式恶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国际订单和国际项目的减少,出口和外贸业务明显减少;世界经济低迷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并剧烈震荡,使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风险加大;贸易总量的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发展现状。

2、内部环境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国内市场趋近饱和,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导致国内竞争空前激烈,快速增长的生产能力,以及 “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使企业更为迫切的需要开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我国中小企业传统和新兴的出口市场需求减退,外贸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国际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减弱;受到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和前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的影响,中小企业外贸出口业务雪上加霜,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受阻。

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难:

1、立法迟缓,同业缺乏协调,相关社会配套服务不足

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起步相对较晚,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合作更晚,有关法律和法规不完善、不健全。近年来,商务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加工贸易等的政策性文件,但这些文件往往原则性规定多,真正能落实和帮助到中小企业的少,扶持政策范围非常有限。现在国家尽管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但在实施过程中,尚未制定相关的具体的扶持措施。虽然目前已有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措施,但并没有配以充分的机制来实行。

另外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营同类产品的同行在开拓国际市场时缺少协调,常常产生恶性竞争的情况,造成同类产品低价竞争,不仅导致同行大量企业因价格或产品质量遭受亏损甚至倒闭,而且由于低价竞争,收到目标市场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使得我国整体行业出口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影响了竞争力。

2、中小企业本身实力不足,对外竞争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境外投资数量大,但规模较小,项目普遍在一百万美元以内。很多企业把价格竞争放在第一位,忽视核心技术和品牌培育,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造成产品低档低价,低附加值,对国际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差。缺少优秀的人才,尤其是跨国经营的人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二是中小企业跨国投资需要大量通晓国际商业管理、法律,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而中小企业此类人才甚为缺乏,同时由于实力不够雄厚也难吸引到高级人才。中小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不少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低级化、粗放化、大陆化、竞争力脆弱。从商品结构看,出口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韩国、东盟、印度等国的出口产品存在着严重的趋同性。尽管目前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等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较快,但成套设备出口较少。

3、缺乏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我融资体系的缺陷和自身的规模,信贷状况,管理等问题,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获得直接融资受到较多限制,同时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不健全,也难获得境外风险投资商的直接资金支持,使得资金缺乏成为中小企业对外发展的“瓶颈”。

4、反倾销、反补贴等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我国中企业屡次受到反倾销调查和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的困扰,包括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制度(合格评定程序)、标签和包装要求、检疫规定和商品检验、信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等,从而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难上加难。

第9篇:中小企业投资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特有风险;风险防范

一、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现状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业务启动至2012年底,上交所和深交所共有81只私募债券完成发行,覆盖12个行业,募集资金达93.75亿元,该类债券平均年限2.3年,票面利率大多保持在7.5%~10%之间,最高发行利率13.5%,平均票面利率9.14%,发行数额最大一笔为3亿元,最小一笔只有0.1亿元。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广泛,发行年限较短,发行利率较高,发行数额分布不均匀。试点初期发行私募债券的企业大多是一些拟上市企业,是券商最好的储备资源。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在资质优良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有限的前提下,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融资方的资质势必逐渐降低,相应的风险加大,市场出现有备案无发行的停滞局面,试水大半年就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由发行初期的备受追捧经历过低谷到目前为止表现平平。

二、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现状成因的探究

探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现状的本质,无非是投资者普遍认为私募债券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针对当前私募债券的高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应该要达到20%左右,而从已发行的私募债券来看,发行利率普遍处在9%左右,明显对投资者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保证了发行利率,反过来会使企业承担更高的发行成本,企业就不会再选择私募债券进行融资,由此看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风险防范机制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加强私募债券风险防范机制的若干建议

(1)加强私募债券监管及制度建设。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出现债券到期不能付息的情况,但随着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市场潜在信用风险加剧,除现有的《试点办法》和《业务指引》外,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完善《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破产法》等,放开债券的市场范围,提高流动性。其次,建立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专门监管部门,证监会及证券业协会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监管力度,规范交易环境,约束交易主体,并要求债券发行者定期进行信息披露。统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两大证券交易所要及时对私募债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定期向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报告,加强对已发行私募债的企业及债券的后续跟踪与监督,探索出一套持续的风险预警与风险监测报告体系,进而提高这一市场的监管透明度。(2)健全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作为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高收益债品种,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高收益就意味着其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吸收的社会资金也多,如果经济形势出现滑坡,债券违约率就会急剧上升,投资者将因此蒙受极大损失。而健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债权人的权益保障机制还需从设立偿债基金条款入手,不能流于形式,对基金的来源及运用进行规范,再约定提前偿还部分本金、投资者有优先受偿权、为债券潜在损失提取法定损失准备、设立资产抵押及其他债务融资条款和控制权变更强制赎回条款等,包括为偿债风险设立准备金并提前提取、发行人利用自有资产进行抵押、对发债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约束、引入第三方担保、银行备用授信等制度切实规范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债权人权益保护,反向促进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3)完善私募债券增信担保机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能否深化推行,有赖于是否有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其进行真实客观准确的跟踪评级,如此不但有利于发行人及承销商募集销售,而且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投资者辨别风险,了解产品流动性、收益性等提供依据。另外,私募债券的发行可在通过运用第三方担保、应收账款担保、资产抵押质押等形式实现债券增信的同时,发挥私募债券的个性化优势,通过发行者和投资者谈判协商,设计出相应的债券契约条款实现债券增信。担保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助担保机制,政府发挥其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免税等优惠政策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完善反担保和再担保条款来分散担保机构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