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乡村景观;历史园林;现代园林设计;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乡村景观规划

自人类定居以来,乡村一直都是人类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人类在乡村地区因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展现了农业文明特有的田园风光。现代文明诞生之后,科学、艺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使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不管怎样,园林依然是人们“理想的天堂”,是人们为了补偿人与大自然环境的相对疏远而创造的“第二自然”。乡村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区域环境和国土环境的主体。20世纪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乡村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传统美丽、和谐的乡村景观受到冲击,也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师涉足乡村景观规划的领域,可以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传统乡村风貌,提高乡村地区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一、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状况

我们从乡村景观与东西方历史园林、乡村景观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两个方面来阐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而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作了一定的思考。一方面,我们塑造属于中国的园林景观,除了延续中国历史园林的优秀传统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国园林的本质——向自然学习;不仅将天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放宽视野,将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和考查对象,从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的情况下,关注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也有助于学科向大地景观规划的层次进展。影响园林设计的因素很多,哲学思想、自然观念、功能需求、艺术潮流、技术水平都会对园林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建设园林也就是建设一种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对理想生活环境有不同的认识,会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继而也影响到特定环境中的园林形式。这些地域特征除了纯自然环境之外,在相当程度上就体现在农业景观上。地域的农业景观对西方历史园林以及对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地理学界和规划学界;对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在其他知识结构体系的规划学科中。

二、乡村景观的概念

1.乡村

乡村,在现代地理学词典中的解释为:非城市化地区。通常指社会生产力发生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综合体。国内外对乡村概念的理解和划分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乡村的人口密度低,聚居规模较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相对较简单、类同,居民生活方式上及景观上与城市有明显差别。典型的乡村地区包括城镇、村庄、村落和环绕它们的开放地带;森林、农田、湿地、牧场及其它开放地带构成了围绕乡村居民点的环境。

2.乡村景观

景观一词自出现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概念的争议,在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中,景观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纷繁复杂。论文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认识景观以及乡村景观,认为景观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

三、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产、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和土地的适应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乡村景观的形成和构成来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生产性:乡村景观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使用者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原有乡村地区的土地进行完善、修正和创造,这种行为本身是以生产、实用为功能目的的,因此,生产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自发性:乡村景观的形成是“劳作”出来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使用他们所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最低能耗下去满足生产、生活和居住的需要。

地域性:乡村景观是自发或半自发形成的,受所处地域影响较大。另外还有生态性、审美性,还有文化与历史的体现

四、乡村景观的价值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乡村景观这种“人工化的自然”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不断的体现出其所对于人类文明的内在价值。

1.农业文明时期: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在农业社会中,农业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体现了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2.工业文明时期:对环境的意义

在延续着农业文明时期所具有的价值意义的同时,乡村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鲜花盛开的果园、落英缤纷的田野等自然气息,在工业文明下也突出的体现出对于城市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的环境价值和休闲游憩作用,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也是智慧的源泉,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后工业文明时期:地域认知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

乡村景观所体现的这些特点和价值意义,既是影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因素,也是在乡村景观规划中所应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H].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陈晓彤.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H].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单德启著.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H].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韩炳越.风景园林规划中历史景观保护、恢复与更新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5]韩西丽,俞孔坚.伦敦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中的绿色通道网络思想[J].新建筑,2004

[6]韩选棠.农村社区更新规划之基本理念与实务[J].台湾:农业工程学报,1992

第2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风水理论;影响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传统风水理论与现代园林景观规划的结合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走上了一条与自然相悖的发展道路―――无休止的向自然索取,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我们对待自然的错误态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在不同领域寻找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面临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国外研究者认识到了中国风水中最核心的内容“天人合一”所追求的天、地、人之和谐发展,尊重自然规律适度改造环境。并鉴于中国风水在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和地理学领域具有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的特质,被认为是可供全球应对生态环保危机的一剂良药,是全球性生态危机中的一个有效“克星”。风水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质是追求理想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噪音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盛行、空气质量下降和建筑增多导致绿地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人们迫切要求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追求自然而惬意的生存空间的热切希望,景观设计师们发现运用园林景观规划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因此,把园林景观规划与风水学理论结合研究,将其应用到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不仅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园林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发挥生态和社会作用方面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何选择树种及树形、如何选择植物的颜色以及大小等。

2.1树种选择

用于庭院中栽种的植物种类应有所选择。按照风水学相关的理论进行划分,植物分为2种,即凶和吉。划分为凶的标准有以下2种:第1种看植物是否会产生毒液或毒气。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夜来香在夜晚会有大量的能够强烈刺激嗅觉的微粒散发出,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一定的危害;夹竹桃开的花虽然艳丽,但是却有剧毒,花的香味能够使人昏迷,从而使人体的功能下降;郁金香的花朵虽美丽鲜艳,但却含有土霉素,接触多了之后,会使毛发脱落等。这些树就属于凶树,不适宜栽种在庭院里面。第2种就是通过树形来看树的凶吉,只要是发育不良、长相不端庄、不周正的树木就被认为是凶树。然而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美学或是人的心理在起一定的作用。吉树又是怎么确定的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趋向于接受通过植物的特性和寓意乃至谐音来确定吉树,有风水学者认为银杏、柳、柏、茱萸、无患子、桃、葫芦、艾等8种植物有化煞驱邪作用,槐树、橘树、椿、灵芝、榕、棕榈、枣、石榴、葡萄、桂花、梅、海棠等13种植物为增吉植物。在园林设计中选择植物种类时应该考虑和应用人们普遍认同的这个观点。

2.2树形选择

方圆端正、均衡对称乃风水理论总体上对于树形的要求,因此总结出植物种植的总体要求为:健康而无病桩,端庄而不妖奇。当然死树、枯树、病树是一定不宜栽种的,而对于长相不够端庄的树,应该从2个方面来看,有的曲折的树因为独特的造型,比一般的树更美、更有价值;有的曲折形状较丑,就没必要去栽种了。

2.3颜色选择

风水理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均由5种物质原素组成,分别为金、木、水、火、土,而且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原素。一是金。即为杏色、白色、金色(树皮白、花白或黄色)植物。如白兰、柠檬桉、九里香、白千层等。二是木。即为青色、绿色(绿色植物皆属之),而且要选择种子植物,喻“发”之意。三是水。即为黑色、蓝色(以可临水而植的植物为代表),多与临水建筑亭、榭等搭配,如落羽杉、蒲桃、旱莲等。四是火。即为红色、紫色(会开花或是会结果)植物,如石榴、木棉、红枫等。五是土。即为黄色、棕色(以黄色系列植物居多),如金桂、金钟花、迎春、连翘等。上述划分与现代人的心理定势相符合,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参考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新的风水学者有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他们根据人们对不同颜色的心理作用和反应,认为绿色代表平安,红色代表红火、热烈,黑色代表庄严,黄色代表富贵,白色代表洁净、肃穆。

2.4树木大小选择

对于庭院中栽种树木的适宜规格,不同风水派别的说法和要求也不同。风水学形式派的理论认为应该成排栽种大树,以期能够对房屋四周的煞气进行阻挡。另外一种风水学派理气派认为应该在适宜见高的地方栽植大树,在适宜见低的地方栽植低矮的植物,该种选择方法或许并无相应的科学依据,也未见到有美学上的妙处,因此除非是建设方对此有特殊要求,否则一般不宜作为参考。

2.5树木方位选择

在方位选择上,风水学的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因此植物的栽种方位在风水学上有着一定要求。树干忌立于大门前,破坏整个住宅气场会聚。从经验上讲大树立于门前院中不利于人员进出,而从传统说法上看“门”中“木”则谓之“闲”,也是不利于主人时运的。绿篱、行道树走向应避免冲向住宅。因为这可能引导煞气冲向房屋,对于居住不利。忌大树挡门窗。不利于通风采光。忌长相古怪的树植于院内。这些只不过是方位种植讲究中的一点规律,虽然这些理论看似无稽之谈,可细细观察现实环境,就可发现其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因此,风水学说中的植物配置原理不仅是符合园林树种的生态特性,同时也满足环境需求和人们观赏要求。

3传统风水理论在应用到园林景观规划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将风水学与园林景观规划结合的实例还比较少,实践还不太成熟,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并且传统风水理论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它是经过了上千年封建文化传承下来的,不可避免的含有一定封建迷信的成分。直到国外学者在风水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这一情况才在国内得到改善,虽然关于风水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而出,但是许多学者对风水学仍旧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和抵触情绪,这是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2)如前所述,传统风水学含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传统风水学想要进一步发展,将其中所包含的优秀的、科学的思想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去,那么就必须要将这部分毒瘤切掉。让科学摆脱迷信的阴霾,让人们重新看到传统风水学科学的一面。(3)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如果想要将风水理论切实的应用并推广到园林景观规划甚至是其他领域之中,那就必须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科学知识来验证风水学中提出的观点,用切实的数据和资料来给予其有力的证明,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风水学中的科学面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这传承了上千年饱含诸多学科智慧结晶的风水学的价值所在。

4结语

植物是大自然的瑰宝,具有大自然的能量,不仅有制造清新空气的作用,同时也装点着环境。而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将这2种结合运用,不仅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功能要求,通过园林植物的阴阳搭配决定出适合人居的环境,而且可以利用园林景观规划,创造不同情景,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使人愉悦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城市林园;城市规划;林园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步加速,现代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林园建设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对噪音也有一定的阻隔和吸收效果,城市林园也可以作为人们日常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林园景观可供人们欣赏,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神,城市林园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林园意境与风格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单位土地面积人口压力大,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紧张,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间时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林园建设不是简单的种植花草,摆设桌凳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们在有限的空间上看到无限的风光,得到最大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要起到优化城市生态的作用。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对其的要求可以说是功能性要大于观赏性,林园要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才能算是成功的,但如何将其功能性和审美性结合,如何在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构造起良好的人文环境,怎样才能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健康舒适呢?就需要我们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设计。

二、现代林园风格的设计分析

(一)从生态节能角度入手的林园风格设计

现代园林建设工作的重心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林园空间的科学分割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划分植物生长空间,实现林园的环保性和审美性以及科学性。在林园的草木种植工作中,最好选择本土生长的植物,以免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能为了追求林园的观赏效果,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很多外来物种是会对本地生态稳定造成破坏的,比如滇池为了达到观赏效果引进水葫芦,结果水葫芦疯长,阻隔了水体和空气的接触,很多原有生物因缺氧而死,整个滇池水质下降,哈尔滨在园林建设中就选择了本土的丁香,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得以广为流传,本土的植被是大自然长期发展选择和淘汰的产物,种植好本土的植被有利于在推动城市绿化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

城市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土地,城市林园建设一般以小型林园为主,立体化的绿化林园是不错的选择,它即节省了土地使用面积又能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大部分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植物的生长期长,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保持立体绿化的长期性,同时加以人工的建筑,像绿棚、护栏、路灯、墙柱、凉亭等,可以建设出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绿化景观,还可以将林园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隔,立体的绿化景观也可以更好的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二)从文化工作建设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为了顺应城市化潮流的发展,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需要契合城市原有的建设主题或是城市将来的发展方向,园林的主题设计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的建设有在原有场地中改造建设和选择新的地址建设两种,但无论是哪种,都要先选择一个符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题,由此为中心开展园林设计建设工作。园林的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环境、建筑风格作为设计背景,结和当地的地理形态气候特点进行设计。

如果是在原有的场地中进行改造和建设,在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原有的建筑进行考察,分析其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思考怎样保留在原有的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加上适当的元素让其顺应城市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在园林的设计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建设环节,文化建设对城市居民的素质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从互动性的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城市园林的建设应该将促进林园景观和林园的观景人和谐相处作为发展目标,城市园林的功能除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外,还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神的好去处,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舒适,让人们投入自然的怀抱,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所以在林园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将景和观相互结合,重视景色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有研究表明,人们希望林园建设中有更多有趣灵活的设施,这一方面,有一些设计者在林园景观中加入各种立体雕塑如植物雕塑景观等,也有加入水来增强林园景观的灵动性,有些依山建设的林园景观在山间的沟谷上建起吊桥,在河流上建起秋千桥等,由此来增加人们与林园景观的娱乐互动效果。

三、现代林园的意境设计分析

(一)林园的形态意境

事物的形态是事物通过眼球和人脑的作用最先给人的映像,事物形态通过人脑的处理和人的思维梳理后,让人长生审美兴趣,因个人的经历和文化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享受,城市林园景观形态也是林园最直接的表现,以小见大、个体美、群体美是城市林园形境美的核心表现,林园的建设是对自然之景的模仿,要求在有限的林园空间内将自然之景适当的植入,表现出自然风光的大小层次之变,人们在小小的林园空间内体会到山林深处的意境。

中国传统的园林讲究对称,但又要求不能刻意,林园内的景致要各有千秋同时要和谐一体,植物本身就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园林中的植物在给观赏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控制好植物的疏密,科学的排列种植,植物配置对园林整体构造的和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林园的色彩意境

植物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予人一定的感官刺激,比如蓝色会让人平静,红色会让人兴奋,是热烈的象征,白色代表着纯洁,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色彩所营造的意境会让观赏的人在观赏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情,绿色无疑是大多林园的主色调,植物伴随着季节的变换,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植物色彩的变化也给予了观赏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林园的氛围意境

植物所散发出的气味也会给予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林园的香味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同的,一场春雨过后,春风微拂春寒料峭,配上雨后泥土的清新,你是不是似乎嗅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机,夏夜的荷塘边上,蛙鸣渐渐,中秋时节的桂花香气馥郁,你是否能尝到桂花酒四溢的浓香,冬季的红梅傲雪,那点点清冽在寒风中依旧醉人。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林园的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园林的设计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也要能够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园林的风格意境设计是园林建设成败的核心,打造出观赏性、娱乐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时我们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岚.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J]. 中国园林,2002,05:92-95.

[2]孙勇.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 大众文艺,2012,12:61-62.

[3]矫克华. 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精神文化体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2:190-193.

[4]陆娟. 论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出路[J]. 艺术百家,2007,01:73-76.

第4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适地适树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风景园林学中的“适地适树”主要指人们在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根据对其的功能性需求,选择适生于当地气候和景观营造场地条件的植物种类及品种,并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以形成稳定的、适宜的、节约资源的植物景观。“地”指植物景观营造地区的气候条件、场地的基址条件以及人们对所营造植物景观的基本功能需求;“树”涵盖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常用的,具有一定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适”指植物景观营造所应用的植物材料既适生于营造地区又适应场地的基址条件,同时适宜构建资源节约型、安全健康和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的植物景观功能空间。

一、适地适树原则的贯彻

进行定位树种试验以及对造林地(或环境条件相似的土地)的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调查,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本方法。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营造各树种的试验林(即树种试验),可为适地适树提供直接的依据。但要从这类试验林中得出可靠的结论,往往需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很长时间。为了较快地获得这方面的资料,可利用天然林和散生树,特别是利用现有的生产性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并应用数量化理论、多变量分析及其他数学方法深入探讨现有林中各树种的生长指标(包括其立地指数)与各立地因子之间及各因子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对各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进行预测【1】。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虽然适地适树是个相对的概念,但衡量是否达到适地适树应该有个客观的标准。适地适树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依据造林的目的来确定的。不同的地区就要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比如,对于用材林树种来说,一定要确保成活、成林、成材,同时还要确保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要具备抵抗间歇性灾害的基本能力。另外适地适树的衡量标准还包括数量标准,衡量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二是平均材积生长量,三是立地期望值,具体表现在:

1、立地指数与树种选择

立地指数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立地性能与树种生长之间的关系,倘若可以通过调查计算,充分了解树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相关的立地指数,特别是如果能够将同一立地条件下的不同树种的立地指数做出对比,就能够比较客观地提供选树的具体依据,还可以与适地适树原则相结合。但是,立地指数在进行适地适树的指标的判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无法衡量或评估人工林具体的产量水平。由于树种的不同,其树高与胸径和形数的关系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的树种株数也不一样,由此可见,立地指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有所差异的。

2、材积生长量与树种选择

衡量适地适树的指标还包括平均材积生长量。如果在成熟收获时,树种想要保质保量的达到平均材积生长量,就要将决定其材积生长量的立地条件以及密度范围和经营技术水平充分考虑在内,由此而来进行衡量的指标就变得相对复杂起来。然而,倘若我们把具体的规定落到实处,使其可以顺利达到高产量的范围,就需要分析经营水平的高低,或者将其分成几个经营集约度等级,来实施调查研究人工林产量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变化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非常鲜明的将出立地条件的影响度充分反映出来,还能够为制定适地适树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分地区,并且按照立地的种类和经营强度编制林来进行收获表分析,从而更好地实施适地适树理论在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中的实施和应用。

3、立地期望值与树种选择

针对不同树种采伐年龄、培育费用、成材价格等,单从经济效益来反映林地立地的产量,而且是在树种的地位指数或蓄积指标的基础之上,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立地经济评价指标中进行立地期望值的设置,来评价立地的经济效益。

三、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分析

1、适地适树之场地条件特征分析

在适地适树理论分析过程中,场地条件特征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1 地区气候特征,主要受到太阳辐射、温度、水分以及小气候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以及城市环境的影响。太阳辐射受到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以及季节更迭与昼夜交替的影响,会呈现出辐射不均匀、时间缩短、直射辐射少而散射辐射多的特点,另外建筑物、污染气体等城市环境也会给地区气候特征造成影响【2】。

1.2 场地基址条件。场地基址条件主要包括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地形条件以及生物条件,通过对物化性质及形态结构、土壤肥力、自然降水、温度、太阳辐射等方面的分析,对于场地基址的土壤污染情况、水资源供应以及山水格局、地形高速、走向以及朝向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场地基址。

1.3 人的功能性需求。人的功能性需求主要是从区域环境改善、景观美化以及文化创造三方面来分析。由于人类需求的特点与内容,改善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文化教育的展开。

2、适地适树之植物材料分析

适地适树之植物材料分析主要从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植物对场地的适应性、植物与人需求的适宜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2.1 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节律变温、三基点温度、三基点水分以及一般适生条件。在分析植物对气候的适生性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城市热岛”以及“城市干岛”、“城市雨岛”现象的影响,关注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时间分布,做好气候适生性分析【3】。

2.2 植物对场地的适应性。植物对场地的适应性主要有水分、土壤、地形以及生物因素的影响,水分补给量以及流失量、土壤结构及土质、地形是阴坡还是阳坡、潜在生物种类都是在分析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只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2.3 植物与人需求的适宜性。植物与人需求的适宜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稳定的空间环境、益于健康,能够有效节约资源。进行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种间关系的研究,促进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

3、适地适树之实现途径

3.1选树适地。若场地条件适宜营造植物景观,则尊重和保持场地的基本条件,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充分认识的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根据人们对场地内植物景观的基本功能需求进行植物景观营造。

3.2 选地适树。在已确定造林树种的前提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去选择适合该树种生长的造林地。造林地选择不仅关系到造林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林木生长迅速、丰产、优质,只有当选择了能满足某个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立地条件,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发育而成材成林。如果“地”选择不当,不仅苗木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最终成为“小老树”。在速生用材林的培育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南洋楹适宜发展区域多在北回归线以南,且应选择山坡中下部土层厚的地方。

3.3 改地适树。植物景观营造场地的某个条件或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观赏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求时,可以通过土壤管理、给排水管理和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逐步改善场地条件,使之满足植物景观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也是园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3.4 改树适地。通过育种、选种等方法,改变植物的某些原有特性,并目的性地选育某一抗性,例如抗寒性或抗旱性,使植物与立地条件相互适应。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应以“选树适地”为主,配合实施改地适树或改树适地,这样既不违背自然和经济规律,还可以充分发挥人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创造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适地适树理论对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彭江,彭海.谈森林采伐利用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2(12).

第5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及理念

1.1、现代风景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是以植物为主组织的园林景观,以自然生态学观点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建立大面积草坪而且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现代园林以减少园林建筑密度,启用园林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来展现时代气息。

1.2、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

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现代城市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反映,同时也代表了快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时,设计者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设计理念:

1.2.1,区域设计,即在很大的区域尺度上设计、梳理园林景观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交通、城市;

1.2.2,城市设计,即设计界定城市形态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等;

1.2.3,风景旅游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

1.2.4,自然地,如湿地、森林的设计;

1.2.5,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1.2.6,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

1.2.7,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总之,设计者要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成本,满足城市人的需求,将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以下问题:

2.1、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创意贫乏,图面质量粗糙。

2.2、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如在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中,原本应要顺应自然驳岸形态,以湿地水生植物构成软景,形成岸线、水滨和水中多层次的种植效果,从而形成亲切宜人的自然景观。然而在某些设计中,水岸用大理石修砌,湖底用混凝土加固再修深水池以养水生植物,这样看起来似乎高档,豪华且整齐划一,但却阻断了整个水滨生态的健康循环系统,不仅使整个湖的自然韵味尽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人造水体,并且极大增加了后期的养护和运营成本,违背了园林设计的初衷和原则。

2.3、风景园林设计形式的平庸化,缺乏个性化设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景观除了美化环境之外,更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品味需求。设计师需应允时代要求,以人作为焦点,以人的视觉、心理和需求出发,注重园林各要素与人的融合,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

2.4、缺乏人文关怀,罔顾使用的功能性需求。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为人们的室外活动提供宜人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如做为公众休闲区域,环境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观赏性及使用的功能性,尽可能贴近人们各种需求为目的,并保持景观路线的合理与畅通。

2.5、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园林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并能想像到若干年以后的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效果以及由此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此外设计时只注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品种和规格,往往使设计者的意图得不到充分表达,有时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同时,施工单位降低苗木规格,避重就轻,不规范施工,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破坏了设计景观的立面层次感和密度。而在设计用苗难于采购时,施工单位常会进行苗木替换,改变设计时的景观效果,使原有艺术效果和园林美感受到影响。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3.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如果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应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3.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3.3、凸显人文关怀

景观、园林的设计与再创造是一种文化创作,不仅是单纯的以美化环境,服务民众为目的,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创作。景观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它本身的含义是强调,通过人为造景来吸引大众的观看。这往往就忽略了景观自身虽具备的内在涵义,以及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导致很多景观并没有体现出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思想。而园林一词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头了,它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如亭、台、楼、阁、池等。其实在当时这种园林的设计,只是为了满足少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欣赏口味,并没有给普通老百姓“发言”的机会,就谈不上所谓的“人文关怀“了。在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就深刻纰漏了“病梅”,这种只为少部分人“欣赏”的梅,这里面缺少的就是一种对普通大众的关怀。人文关怀是要体现景观园林

设计它的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这样才符合景观园林设计的理念。

3.4、越来越多的利用自然元素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自然元素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突出体现人们全新的生活理念。在景观园林的设计发展过程中,很多设计已经发现了自然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的就是自然元素运用的特别单一,从选择的品种,再到设计的层次感都不能很好的与其它景色进行协调。在多运用自然元素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追求艺术,体现一定审美要求;要合理布局,体现层次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与周围的建筑达到和谐与统一。这3 点都将成为未来景观、园林在设计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闫立峰 展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29)

[2]尹书倩. 试论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向[期刊论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0(2)

第6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造景;设计分析

1、植物造景的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1生态的原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植物造景得到广泛认可,但在植物造景中应遵循生态的原则,不应该只注重园林植物造景,更需要保护自然植物在园林里面,尊重自然植物生长的习惯,避免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此外,如果引进非本土植物在风景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如阳光、水、土壤和其它需求,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1.2艺术性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使环境更加美观。在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必须对艺术性原则予以充分考虑。在植物造景中,艺术性原则主要通过美学原理与植物学原理的融合得到体现。

1.3平衡的原则

植物造景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不仅应遵循生态的原则和审美原则,同时也应当遵循平衡的原则。首先植物造景应考虑色彩和形状之间的平衡,两者之间应该具有很好的协调和匹配效果。其次要考虑植物造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虚拟场景,和实体场景之间的平衡,以保证相互搭配和谐。因此,在应用过程中的植物造景风景园林设计,需要遵循平衡的原则,以确保风景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2.1现状分析

2.1.1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地土壤、气象、水位、地质概况;所在区域的地域性植被;当地的古树名木等。

2.1.2调研

调研工作需要深入到现场,对场地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且需要确保收集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地形、植物资源、水文、土壤等。

地形,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分布以及种类。场地内与植物景观之间的地形关联明显,其中包括的内容有坡度、坡向、陡坡缝补等。

植物资源,其对景观会造成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现状大树的利用,园林景观风貌的作用不可代替。调研场地内现有的植物,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植物的形态、种类等。对树木的寿命、植物进行准确评估,对病害敏感度及掩护等内容要做出科学评价。同时,还需要对原有的道路、树木、新建筑物等内容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确保留下的树木在设计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尽量确保其能够以自然的方式生长。

水文,掌握场地内水源的容量及位置;维系植物生长的水质;水源的流域面积和流动方向等,这些都会对植物种类的选择造成直接影响。

土壤,碎场地内的土壤的类型要进行深入了解,这对种植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其中包括的主要热萦械、pH值、磷量等。

2.2概念规划

明确绿地类型,结合现状对项目总体规划的定位和主体进行分析,在概念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植物景观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把控,这也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概念规划阶段,主要是对植物进行空间规划、特点规划、色彩规划等,在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植物景观的宏观发展方向进行把控,从而为景观规划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3细化设计方案

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案中,要从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植物形态、空间设计四方面精心细化。平面设计就是指对植物群落构成空间的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可以直接反应植物群落之间的组成关系,因此相关人员要将其作为细化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植物景观规划中,立面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为植物群落结构设计和林冠线设计。其中前者指的是群落之间的层次以及不同层次间的疏密程度、距离尺度等;后者指的是树林或树林丛空间里面构图的轮廓线。通过分析可知,不同高度树木所构成的林冠线会对游人的视线造成影响,进而将会影响游人的感受。植物形态的规划设计方案选择,细化工作人员需要度构成群落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各类植物按照比例进行分配,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2.4设计施工图

施工图的设计主要是在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之后,将植物的栽植密度、位置、株行距、种类的规格和数量等内容进行详细标记。在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要需要适当的结合防线网格和尺寸,对其中关键植物与地上管线、构筑物、道路等的连接区域进行重点标记,如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有特别需要强调的内容,则可以与植物设计里面图相配合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植物材料和种植工程说明书编写,该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项目所需要使用的苗木信息的名称、序号、规格、数量以及存在的特殊要求进行详细统计,同时还需要明确树苗质量要求,苗木栽植的方法、植物材料情况、栽植土理化性质要求以及养护管理手段。

2.5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配合过程主要是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适当调整。在植物种植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从而将会对设计方案的景观效果和设计理念造成影响,此时设计师则需要依据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在不影响设计效果的情况下,解决出现的问题。现场调整环节是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其对预期的景观效果能否实现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植物景观施工结束之后,对植物的养护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忽略了植物养护,那么再好的景观也无法长久保持,虽然植物养护并不在植物尽管规划设计范围内,但是提醒施工单位还是十分必要的。

结语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可持续性观赏方面的需求。但是,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人们并未满足设计需求。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建设人员必须要加强研究,通过合理的设计程序,提高植物景观设计的可观赏性,提升风景园林的美观性,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第7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目前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将悠久历史的区域园林传统和现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的作品。景观的发展是在伴随着对过去的历史继承与发展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景观设计的产生,总是与其当地历史上的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重视传统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正视当前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不要盲目地模仿过去及国内外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塘人工湖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展现当地风土文化及地域特点的工程。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有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既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又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点,园林景观设计就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和理想。

一、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据设计园林景观

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生态持续性,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二十多年来,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上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尤其是环境问题。无论哪个规划设计方案,确切的说,没有哪个风景园林设计方案是可以完全避免产生生态影响的,即使那个影响微乎其微,是间接的或者是不可预测的。可持续性凸显了诸多讨论,但是就有些地方或企业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的理念,只顾满足当前的利益,而大量的消耗资源,严重的污染生态环境最终形成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昔日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棉花状的云朵在空中缓缓地移动着,现在已被厚厚二氧化碳气体、沙尘所掩盖。人们置身在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下这种景观已经是过去。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应该认识到,大自然是有系统物质结构构成的。协调城市与大自然的关系决不是一般问题,要通过科学、谨慎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生命系统的干扰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许多破坏是可避免的。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把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

着眼于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民族文化个性的培育,并将其注入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共有性与差异性,整合两者在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中的理念。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化。具有民族文化风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倡导个性化设计。弘扬中国特色,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民族、乡土、个性等问题。

三、积极发掘园林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信息化的今天,文化共享已是必然。反映到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我们要能体现出自己文化的底蕴。同时,要吸收西方的异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常会产生强大的新的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意识,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异域文化中的精髓,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才能真正实现。

园林景观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师用景观的方式来美化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同样,园林景观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已经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所有人都在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性、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关系: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在更大的领域内承担起改变生态系统的重任。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风景园林师必须设计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设计:要解决中国的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园林专业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中坚力量。自然与文化保护的规划设计:只有园林专业才最有能力实现保护的宗旨,体现自然与文化精神。

第8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在现代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坚持规划设计原则进行,并结合居民住宅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规划与设计,以尽可能地达到人们的居住环境要求为目标,做好每一项规划设计工作。

1 做好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生态化、人性化、当地文化与特色等基本原则。

1.1 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留居民住宅区内原有的植被,并将其融入即将规划的生态环境之中。对于添加的植物必须与居民住宅区所处的气候特点相符,确保植物与植物之间无物种的竞争,从而保证结构合理、种群稳定、功能齐全,为构建生态功能多样化的现代居民住宅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改善住宅区的人居环境。此外,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结合现有湖泊、溪流等的水文特点,以降低对自然排水的干扰,从而达到控制径流、节约用水、促进水循环和补充地下水并创造良好的气候环境的最终目标。

1.2 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设计原则

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最终是服务广大居民,因而在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通常住宅区的居民绿地使用行为主要有:锻炼休闲、群体活动、安静活动、喧闹活动、从儿童到老人的各种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交叉进行,因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活动类型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为居民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住宅区内居民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绿化规划与布局,着重处理住宅区内外部的逻辑关系、区之间的性质差异,确保整个设计的秩序性和完整性,尤其应注重居民的需要和小区特点,确保居住环境设计的人性化,充分体现设计者的设计价值。

1.3 充分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现代居民住宅区的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除了遵循上述两点之外,还应充分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特色,并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相符合,才能全面体现当地的价值观。例如,在《赣州市城市生态系统规划(2010~2020)》中就着力于“千年宋城、生态宜居”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的打造。这里的千年宋城,就是要充分融入赣州当地的文化和特色,打造“千年宋城、生态宜居”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

2 现代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

2.1 现代居民住宅区的硬质景观的规划设计

现在很多城市都具有开阔的广场、豪华的铺装、木制的花架和亭子以及各种各样的景观,然而很多城市为了考虑商业利益,将广场的设置与居民住宅区相离甚远,因而只限于广场周边居民的使用,整个城市的居民难以得到全面的享受,而且很多广场上连树都没有一棵,使得夏季活动广场的利用率低下。因而在硬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在广场附近设置带有座椅的种植池,并在池内栽种落叶大树,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设置亭子时可以选择那些相对安静而又围合的空间,并在景观设计时合理利用宅距,组团布局,并设置足够的小品和空间,确保每个区域都具有自己的活动中心和景观中心,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同时提高城市的社会形象。

2.2 现代居民住宅区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在现代居民住宅区的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中,作为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植物的粉尘吸收能力、抗污染能力、耐阴能力、生长速度等生活习性及灌木、乔木、树冠的大小、叶色、树形等形态特征,结合实际需要来选择,并尽可能的凸显植物的特性。例如,赣州市中心城区2011年保障房工程园林景观及配套设施工程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成功。在植物配置方面,除了常规的乔灌草应高低错落的搭配外,还应注意其与建筑的间距,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置:在建筑的窗户周围不能栽种大乔木,尤其是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与常绿乔木。如果为了美观性和对称性以及一些特殊的要求,不得不在窗户周围种植,那么也应至少在确保不论其如何生长也会影响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进行栽种,否则就不能栽种,这是因为一旦栽种就会影响建筑的采光与通风。

3 结语

总之,就如何做好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作为现代住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应遵循生态化、人性化、当地文化与特色等基本原则,结合居民住宅区特点,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规划设计,为构建和谐生态宜居型现代居民住宅区风景景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第9篇: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风景园林不同于一般性的观赏园林,尤其是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风景园林选择采用天然的、不经雕琢与修饰的植物作园林景观.风景园林追求自然.然而植物是实现风景园林美感塑造的主要元素,所以,为了发挥风景园林设计的有效性价值,就需要合理的对园林植被进行选择与配置,从而为城市环境增添一份美,为居民生活增加一丝绿。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风景园林指的是能够为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做出重要贡献的符合现代人审美需要的结合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的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相比,更能体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和人们对于现代化的需要,更能适合现代社会和当代人需要的一种新型园林类型。风景园林主要指的是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这是一种超越普通花草树木更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态文化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是服务于创建宜居型城市最终目标的风景园林。

在我国当前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风景园林更好地在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影响有一定限制性,特别是风景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的展现效果。

2 风景园林的特点

风景园林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常见的如中国的九龙坡

城市公园、苏州园林等等。事实上,风景同林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从学术研究领域来看.风景园林其实是一门生物工程设计学科.它囊括了自然地理、生物、植物、生态等生物学科以及园林园艺、文学、美学等艺术学科在内.是一门以生物生态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应用型学科。

比起观赏园艺,风景园林更具空间性.它的空间设计鳞次有感:比起景观设计,风景园林更具生动性。园林内部动植物生命鲜活:比起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更具科学性,它综合了多类学科知识,设计得科学合理。总的来说,风景园林具备了所有其他环境规划或景观设计所不具备的内容,足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总目标。

3.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渗透.园林设计需以“绿色、生态、环保”作核心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园林设计

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园林设计就必须引人绿色植物.合理配置具有生态环保性的绿色植物.以达到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要

求。当然,在风景园林中配置植物并不仅仅只是为遵循园林设计要求.

还为了增添园林景观的滑协调性和美观性.利用植物来净化园林空

气,为休憩与活动在园林中的人们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的活动空间。

4.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前面提到植物在风景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园林设计需要利用植物造景.还因为植物所具有的净化作用能够净化自然空气,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所以在园林周围造景时.务必要按照相关的选择与配置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工作。需要强调的是.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与要求,按照特定的步骤、原理和方法进行配置。

4.1有效配合植物生长系统

配合植被生长系统是植被合理选择的前提条件。配合植物的生长系统就需要结合季节对树枝进行剪裁,在冬天来临时,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剪,与便于树木能够保暖,并度过冬天,合理的进行修剪安排还能够促进植物复苏,实现植物的更新与生长。又如在秋天时,就会产生大量的落叶,所以,为了能够增添风景园林的美感,就可以适时的进行打扫,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感受为秋的绚丽,为居民生活再增加一丝美。

4.2明确园林建设的目的.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风景园林中.在选择植物品种之前一定要明确好园林的设计目的,有目的性的选择植物的品种与形式。在园林整体空间设计中.要先进行植物群体的设计.只有完成了植物群体设计与配置以后.才能继续对植物单体形式进行设计和配置。也就是说.风景园林中.关于植物的选型与配置顺序是:先按照园林设计目的选择植物品种.然后作整体的植物群设计.最后再对单体植物进行配置。

4.3 单体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群体中的单体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设计者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以便将单体植物正确地植于群体之中。

(2)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单体

72植物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1/3~1/4。

(3)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这是一条基本设计原理。奇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反,由于偶数易于分割,因而易相互对立。紧接着应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单体植物的排列原则同样适用。各组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体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这样会增加一个布局的整体性和内聚性.因为中组不同植物似乎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此外.在设计中植物组合和排列除了与该布局的其它植物相配合外.还应与其它因素和形式相配合。

设计者在完成群体和单体布局后.还应该考虑到设计的某些部分

是需要变更的。在布局中可以采用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但必须

与初步设计中选取的植物大小、形态、色彩以及质地等相吻合.同时还应考虑阳光、风及各区域的土壤条件等因素。

4.4完成初步设计后需要进行细致设计.

(1)考虑的是植物大小之间搭配。应首先确立大中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它们的配置将会对设计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产生最大的影响。

一旦较大乔木被定植后.小乔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以完善和增强

乔木形成的结构和空间特性。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

结构中展现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

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园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乔木在景观中还被用来提供荫凉.故在种植时应在空间或建筑物的西

南、西面或西北面。

(2)考虑的是植物的品种搭配。在设计布局中应认真研究植物

和植物搭配,在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在使用针叶常绿植物,必须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这是因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过于分散,务必导致整个布局的混乱感。在一个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平衡关系,针叶植物所占的比例应小于落叶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将两种植物有效地组合起来.从而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3)在考虑植物色彩因素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植物叶丛类型,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设计的季节的交替关系,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

(4)考虑植物的质地。在一个理想的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均衡搭配使用。质地太少.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比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因此,在质地选取和使用上还应结合植物的大小、形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5.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风景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实现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目的,一定要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改善,同时要对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进行更好的设计。风景园林景观能够更好的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更好的体现人文化和和谐化,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时候要更加的科学化。

6参考文献

[1]许冲勇.植物种植设计施工图的探索【J】.中国园林,2011

[2]陈辉.陕西省大中城市道路广场园林植物配置及其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