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语文学科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三语文 江苏高考 教学策略
面对江苏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考题,一些学生往往一片哀号,留给老师的就是对现实高三语文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绝不是一句“学生把大量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就能了事。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客观现实,教师必须从主观上加以重视。
一、高三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初中语文教学受中考影响,语法教学几乎“瘫痪”,造成学生对句子结构、成分关系判断不清,直接影响到病句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辨认,甚至影响到文本理解。比如,“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这句话,很多高三学生认为是对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缺少介词,其实要在“和”的后面加上“同”,这两个字,一个作连词,一个作介词。
(二)江苏最新一轮课改及高考方案,降低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本科线是按照语数外三门功课划定的,数学的分差最大,接着是英语;从学生现实来讲,数学相比语文,其规律性更强,练习后见效快。因此,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分配上,更倾向于数学。
(三)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规范、认字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培养,比如“小强”一词源自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在网络语言中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网络快餐阅读,阅读文章时的深度和静心程度越来越低,影响语文素养。
二、高三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困难,语文老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从现实角度看,语文和数学一样,是绝对的主课。高三语文老师要动用智慧,从细节处寻求到一条适合语文学科发展的阳光大道。
(一)找准母题,用好用透。
复习“母题”的挑选,是高三语文教学增效的一大突破口。教师在寻找“母题”的过程中,首先要瞄准《考试说明》;其次,在目标的指引下做题、品题、选题、改题;再次,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在使用母题时,应通过这一例题,发散开去,讲清讲透。以病句题为例,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病句题考点分为六大类型。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命题人的“病句”也是根据一定原则“制造”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判断病句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体会病句“制造”的过程、原理,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判断病句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重视文本,结构为先。
现代文阅读,文章看不懂、答题找不到切入点,让满脑子答题宝典的考生无所适从。回归本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考查、对文本结构判断的考查,就是在引导高三复习,不要为了解题而解题,勿忘文本本身。反观教学,基础年级在各种“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抛开文本抓活动探究,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到了高三,阅读复习课堂,一直把“陈题”细细咀嚼,嚼题目、嚼区间、嚼表达,唯独把文本一带而过。殊不知,文章读不懂、脉络理不清,一切都是徒劳。其实,许多文章,即使没有直接考结构,但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照样能高效答题。比如说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侯银匠》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明确并分析这三大方面内容,理清“侯菊出嫁前后生活状态”这一文本线索,将整个文本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后,许多题目,只要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情节思考就能正确解答。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比重复的审题训练重要得多。
(三)凸显自主,巧借理性。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高三语文老师与其担心无法掌控学生课余时间,不如明确指导学生课后可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如语音题、成语题,教师除了在课上告诉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一些解题技巧外,更多的要靠学生课后的巧妙积累。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参考答案自我提升,一些主观题,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看是思路上的偏差还是表达上的欠缺。如作文,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一味模仿,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佳作时,积累素材、学习他人素材的运用技巧等。
(四)挖掘魅力,各显神通。
“亲其师,信其道”,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语文教师的独特的人文素养是其他理科教师无法匹敌的。如果语文老师能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成为“杂家”,那么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带来常饮常新的活水。一切凝聚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应该进入语文教师的视野,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以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位饱读诗书、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化成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强大动力。
三、对高中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期待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迎接高考绝不能仅依靠高三的强攻冲刺,从起始年级,就应该打牢根基。首先,高一、高二的语文课堂必须与高三明显区分,利用教材和读本,将文本读通、读顺、读懂。其次,高一、高二可以适当接触高三习题,但绝对不能高一、高二练习高三化。最后,领导要理性看待起始年级的考试分数,有些老师为了应对分数、考核,无奈地选择“煮夹生饭”,成绩看似说得过去,实则能力没有提高。
面对教学实际,高三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妥协,其实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动发展式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一门好不是真的好,各门功课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是权宜之计,才能得到实惠。语文学科的思变与高姿态,会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多了几分淡定。
参考文献:
一、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不少地方或不少学校,语文在高三各科总复习中处于“被忽视、被误解”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将高三语文复习课时压缩到最低,时间被“奉献”出来分给其他被认为容易涨分的学科,课外语文学习时间也被其他科目的作业“瓜分”殆尽。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少考生认为,语文学不学,是否下工夫学,成绩反正就那个样,没有明显上升,也不会有太大退步。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有明显复习效果的学科上,比如英语、数学。
此外,不少考生没有系统的语文复习方法,没有清晰的复习计划,在所有学科的复习都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考生发现语文学科的进步甚小,才开始着急,觉得应该把语文复习提上日程。不少人采取恶补的方式,用功一段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后发现没有效果,于是又开始冷落语文。长此以往,语文学习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考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语文学科的地位很重要,语文复习的方法也很重要。首先,语文学科的地位,不说宏观的、遥远的,只说切近的、现实的,150分(有的省份更多)的权重,优生和中等生的分数差距有30分左右——足以在一个学科上与别人拉开差距——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可能差距越来越大。其二,语文复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态度忽冷忽热,很难有所收效。第三,语文学科还是有一些规律和方法可循的,要注意在实践中摸索和掌握。
从现在开始,重视语文复习,重视语文复习的规划和复习方法,一切都还为时未晚!
二、想说爱你也很容易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语文,想说爱你也并不难。高考考试题型相对固定,每一套高考题都有以下一些共性规律和特点:
1.重视回归课本。如今年湖北卷的字形题材料全部来源于课本,今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第5小题考查的三个实词“卒”“举”“所”是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第6小题考查的4个虚词更是几乎每篇文言文都涉及。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种巧妙地紧扣课本的命题方式是许多考卷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启示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注重教材知识点的复习梳理,尤其是语言文字和文言文部分。
2.突出语言能力。如今年广东卷第22小题和23小题分别考查了考生对招聘信息的改写和活动前言的拟写。这两道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要求,即能在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目标培养的要求,既有利于与生活所需要的应用表达能力的衔接,又有利于引导一线语文教学侧重于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3.渗透课改理念。如湖北卷现代文阅读紧扣新课改精神,最后一题(第19题)考查的是关于原因的探究,这正是新课改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探究能力;语言运用题第一题要求用诗的形式描述一幅漫画,第二小题要求用对联的形式描述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小题是用推荐词来解释《楚辞》和《史记》,体现了新课改后的变化,题目更新,思路更开阔。
4.重视文化传承。如今年四川卷古代诗歌鉴赏,选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子规”“月光”等典型意象,突显了传统文化特色;19题用补写对联的形式,着眼于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与中秋,彰显了重视文化传承的命题思路。又如湖南卷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坚持选文典雅厚重的原则,在自主命题考试中第三次出题考查鲁迅,在鲁迅作品淡出课本的今天,体现了鲜明的导向——凝视大家,重视大家,缅怀大家。
5.关注热点,凸显地域。语文试卷命题往往会体现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如今年的湖北卷要求考生向全省人民推荐一本书,从《史记》和《楚辞》中任选一本写一段推荐词,这和湖北省全民读书活动相关;今年安徽卷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清朝桐城派古文大家刘大櫆的《松江府通判许君传》,体现了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
语文复习,首先是亲近它,然后是认识它,掌握规律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收效明显。
三、盘点家底及早绸缪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自我,全面剖析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每位考生要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有全面中肯的分析。考生可以找出高二以来做过的语文试卷(期中、期末和平时的训练卷),分块、分题型做一些统计分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扬长补短。下面的自测表可供参考:
多数考生在没有进行系统复习之前,基础知识这一块的得分率往往不理想,随着系统复习的推进,成绩自然会有明显提升,不用太过着急。其他各个板块的问题,通过专题复习也应该有明显效果,但在实际中,一些考生往往会出现“死穴”现象——通过专题复习仍然不得要领,某一个板块或题型得分始终没有突破。对此类问题,考生要针对性地做一些弥补工作。
1.知识点掌握不够,要注意加强基础的积累强化。如语言文字基础板块重在强化纠错,每位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用好纠错本,逢错必录,有错必纠,多次强化。始终牢记:重复是记忆之母。
2.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对阅读规律的把握。如论述类文本选择题设题时往往会避免简单的文字游戏式的考查,扩大文字理解的区间,回归内容理解的实质,故选项多以转述方式呈现,要求考生辨析转述内容与原文语意的差异,准确把握是表述形式的不同还是语意表达上的差异,并以此做出判定。对于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考生在夯实课内文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常见的文言文选择题干扰选项规律以及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和规律也非常重要。
3.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在实践中反复训练矫正。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整理类题,类化题型,建立答题范式。如小说阅读中的情节分析、形象分析、环境分析、细节赏析、语言欣赏、技巧赏析、意蕴与主题探究、创作意图探究、小说个性化解读等题型,都要有相应的答题规范,做到心中有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熟知“考纲”,有效教学
高考命题是以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高考考得好,师生首先要熟悉“考纲”,知道高考语文要求考查的六个层级:A.识记(默写常见名篇名句);B.理解(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及翻译);C.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E.表达应用(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写作);F.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同时,在熟知“考纲”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有的放矢”地教学,不满堂灌、不重复讲,使高考复习变得有效,学生学有所得。今年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在每次月考结束后,都召开月考质量分析会,分析试卷组成、学生答题等,并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真正做到“查缺补漏”。如在省一模中,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阅读第9题时得分较低,原因是学生分不清“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概念,针对这一情况,高三语文教师在讲析试卷时就专门对“诗歌鉴赏”开辟专题,强化该知识点。
二、备熟学生,分层教学
高三语文复习很容易陷入老师大量讲解、学生大量练习的“怪圈”,大量讲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疲惫;而大量练习尤其是一些偏难训练,又会消耗学生热情和信念,给人以劳而无功、学无所成之感。于是,很多进入高三后准备好好学习语文的考生在一次次无效训练及考试低分的打击下,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念与激情,情绪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甚至放弃语文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想方设法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提高语文复习有效性的重点是备熟学生,运用“少教多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学生制定不同学习目标。例如,针对考一本的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进行拔高和提升;针对考二本的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就只须讲清讲透ABCD四个层次题目,并对E层次题目有所点拨。这样学生就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语文复习应试的成功几率就很明显,学生就会拥有成就感。
三、归类练习,举一反三
在二轮复习中,学生常常存在这种问题:“一讲就会,一做就错”。通过梳理分析,发现普遍的问题是未能灵活运用知识、答题没有思路、语言表达能力差。据此,教师应以考纲为据,结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类练习:
1.论述文文本阅读的复习要掌握规律 明确论述文干扰项常设陷阱有:断章取义、强加因果、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夸大缩小、说法绝对、答非所问、曲解原意、以偏概全。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题B项说“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而原文的表述为“似凫而大”,这就犯了曲解原意的错误。此外,做论述文文本阅读题要强调不能凭空想答案,一定要先读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本,用勾画法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答题信息区,再与各选项逐一比对后选出答案。
2.文言文复习重点是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学生记熟高考大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并借助范文复习,使之了解古今汉语差异,掌握古今异义文言词和特殊文言句式,了解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特点;作翻译练习,一定要忠实原文,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不可随意增减或引申;译文字句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及用语习惯,对古文在语法上的省略作必要补充。如2013年湖南卷第9题(1)“备与亮非就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该句省略了“以诸生意待之”的主语“刘备”,翻译时应该补出。同时在做文言文选择题时也要讲求方法,例如第4小题用代入法,把加点词语带入文中翻译,秉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很容易就能发现该字的翻译是否正确。
3.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要掌握鉴赏方法和答题思路?摇重点教会学生“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炼字、看情感”这六法。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认真审读题目,理清答题思路,归纳答题的步骤。如2013年福建卷第6题“⑴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炼字型”题,在答题时一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进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时分三步:①解释该字句中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怎样意境,或表达什么感情。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 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2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语文写议论文强调“论据”
评析老师:金陵中学特级教师陈柏华
变化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新的考试说明说“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这一表述不仅理顺了国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和地方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江苏高考语文的命题将进一步地与新课改精神紧密地联系,深化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将努力地做到“教学”与“评价”的连贯与统一;
二、“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在“F探究”层级,增加了“有创新”这三个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层面的考查要求,这对考生的要求提高了;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1.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里特别增加了“访谈”这一类。2.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在既往“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条。这两者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前者是我们过去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块,后者则可能是在既往考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地影响了考生作文得分的问题;
四、“考试形式即试卷结构”的变化。这主要在现代阅读的题型和分数分配的变化,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择题”,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值从既往的23分调整为20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值由过去的15分调整为18分。
另外,“加考内容”部分“材料阅读”题在“要点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鉴赏”这一新的要求。
复习建议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的各项改革,而《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合理修订。前不久,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了2017年各学科《考试大纲》。其中,语文学科考试内容出现较大调整,引起了社会和中学师生的广泛关注。
《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这次修订语文《考纲》,其基本思路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调整选考模块,优化考查内容,凸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修订后的《考纲》力图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具有正面的导向作用。《考纲》调整的时间节点不仅和正在推进过程中的高考制度改革同步衔接,而且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实时对接,说明这次《考纲》调整不仅是深化高考改革、固化命题改革成果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这次《考纲》调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引人关注:其一是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其二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内容。上述内容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考查立场。高考是“基础教育链”中的重要一环,考生备考、应试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因此,高考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同时,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基本属性是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取消现代文阅读的选考模式,适度增加阅读量,其目的是要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修订后的《考纲》充分体现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把“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内容,全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将对中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倾向起到纠偏作用。一个时期以来,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呼吁要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定位,这次调整也是对社会合理诉求的回应。而将“古代文化知识”作为考点明确列入《考纲》,无疑使高考命题有据可依,考查更加合理。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ABCDEF六个层级。新《考纲》对其中的四个能力层级进行了调整(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的考查要求没有变动)。
识记A。原《考纲》: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新《考纲》: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理解B。原《考纲》: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新《考纲》: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分析综合C。原《考纲》: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新《考纲》: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探究F。原《考纲》: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新《考纲》: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考纲》调整后,考核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能力要求与相关试题的联系更加密切,进一步凸显了学科化的特点。“探究F”的表述删除了“有见解”,因为既然是“探究”,当然应该“有见解”;调整后的“探究”考查要求明确指向“创新性思维方面”,考查层级有所提升。
关于考试范围与要求,新《考纲》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由于取消了选考,新《考纲》的文本体例有所调整。原《考纲》中的“(一)现代文阅读”专指“论述类文本阅读”,新《考纲》改为“(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使之与下面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列起来。
2.将原《考纲》“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改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将原《考纲》“分析综合C”的第(2)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第(3)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整合为第(2)点“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要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将原《考纲》中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一句改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
2.增加“理解 B”能力的考查:(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将原《考纲》“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改为“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4.将原《考纲》“鉴赏评价D”的第(2)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改为“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第(3)点“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改为“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关于文本类型,原《考纲》依次表述为“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新《考纲》调整为“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
2.新《考纲》增加了“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3.删去原《考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一句中的“产生”、“筛选、整合信息”中的顿号。
4.新《考纲》增加“理解 B ”能力的考查:(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四)古诗文阅读
1.删去原《考纲》“古代诗文阅读”中的“代”。
2.在“理解B”能力中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要求,原来的四点要求变成五点要求。
(五)语言文字应用
1.新《考纲》将“语言文字运用”改为“语言文字应用”。
2.将原《考纲》“表达应用E”中的第(1)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调至最后,变成第(6)点。
3.将原《考纲》的第(4)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第(5)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整合为“(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六)写作
新《考纲》没有调整“基础等级”的要求。“发展等级”有两处变动:将“深刻”中的“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一句改为“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将“有文采”中的“用词贴切”改为“用语贴切”。
新《考纲》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多处调整值得关注。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原《考纲》中“一般论述类文章”的提法比较笼统,新《考纲》表述为“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明显拓展了阅读文本的取材空间;将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列入考查范围,细化了考查的文本类型;同时,要求了解上述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强调“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说明这一块的考查内容较以前有所增加。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理解B”能力的考查,一方面体现了阅读的考查属性,因为只要是阅读就离不开理解;另一方面,即便原《考纲》没有列入这个考点,但实际上一直在考查理解,调整后为考查提供了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增加“应注重价值判断”的考查要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实用类文本阅读增加“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考查要求,进一步强化了考查内容与文本特征之间的联系,对备考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处调整,使相关表述更加准确、合理,逻辑性更强,考查依据更加明确。
因为出现取消选考的重大调整,所以新《考纲》与原《考纲》相比,其主体部分的文本体例有了较大的变化。具体内容见表1:
根据《考纲》修订的具体内容,2017年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可能会在总体结构、考查内容、板块赋分、题型配置等方面出现一定的调整。其中,现代文阅读板块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其余部分应该会以稳定为主,适当微调。具体情况见表2、表3:
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纲》调整,对当前高三语文教学备考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学调整复习备考策略。根据现阶段的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在全面总结2016届高三备考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与实际学情无缝对接的备考计划,以加强备考的针对性。同时密切关注考情变化和改革动向,尤其是《考试说明》出来后,要认真研读,及时跟进。
2.盘活存量,激活增量,稳中求进。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板块要狠抓落实,同时注意复习的覆盖面。在夯实基础、精细梳理的过程中,应有适当的迁移宽度和探究深度,引导考生将学科主干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应试能力,切实提升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得分效率。
3.阅读板块应注意整合多种阅读方法,提高考生快速筛选、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早已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取消选考模块,预示着明年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量会有适度增加,要根据新的考情及时做出合理安排。可以制定“小目标”,构建“小模块”(如“现代文阅读35分训练”),注意题材、体裁、题型等方面的有效覆盖。应精选素材资源,重点抓好“内容类”试题和“鉴赏类”试题的针对性训练,引导考生积累用时、得分等方面的经验,形成有效的“考场直觉”。
4.明确写作备考的定位,注意从思想、思维、表达等角度入手,抓好作文备考训练,提升考场作文的得分层级。思想、思维和表达是考场写作的关键。在提高考生审题能力的同时,应注意指导考生积蓄思想,紧跟时代律动,贴近生活实际,积累鲜活的现实素材,写出情感真挚、见解独到的原创作文。议论文应引导考生学会说理,思维要有过程性展现,避免简单的“以叙代议”的考场模式作文。叙事抒情文要引导考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能够拨动读者心弦的素材,立意可以“低”一点但低而不幼,切口可以“小”一点但小中见大;注意指导考生运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平实自然的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表达真情实感。
5.精准实施教材复习策略,有效转化教材备考价值。应采取有效手段和个性化策略,挖掘教材在文言文阅读、古代文化知识积累、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写作等方面的备考价值,引导考生通过课内篇目的复习,实现课内外迁移拓展,从而强化语文基础,补强薄弱环节,生成新的“备考附加值”。
平面向量
第十三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Ⅰ)在中,为边上的中线,为的中点,则
A.
B.
C.
D.
2.(2018全国卷Ⅱ)已知向量,满足,,则
A.4
B.3
C.2
D.0
3.(2018天津)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
,则的值为
A.
B.
C.
D.0
4.(2017新课标Ⅱ)设非零向量,满足则
A.
B.
C.
D.
5.(2017北京)设,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使得”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2016年天津)已知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分别是边的中点,连接并延长到点,使得,则的值为
A.
B.
C.
D.
7.(2016全国III卷)已知向量
,
则
A.30°
B.45°
C.60°
D.120°
8.(2015重庆)已知非零向量满足,且,则与的夹角为
A.
B.
C.
D.
9.(2015陕西)对任意向量,下列关系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
B.
C.
D.
10.(2015新课标2)向量,,则
A.
B.
C.
D.
11.(2014新课标1)设分别为的三边的中点,
则
A.
B.
C.
D.
12.(2014新课标2)设向量,满足,,则
A.1
B.2
C.3
D.5
13.(2014山东)
已知向量.
若向量的夹角为,则实数
A.
B.
C.0
D.
14.(2014安徽)设为非零向量,,两组向量和均由2个和2个排列而成,若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为,则与的夹角为
A.
B.
C.
D.0
15.(2014福建)在下列向量组中,可以把向量表示出来的是
A.
B.
C.
D.
16.(2014浙江)设为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已知对任意实数,是最小值为1
A.若确定,则唯一确定
B.若确定,则唯一确定
C.若确定,则唯一确定
D.若确定,则唯一确定
17.(2014重庆)已知向量,,,且,则实数
A.
B.
C.
D.
18.(2013福建)在四边形中,,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A.
B.
C.5
D.10
19.(2013浙江)设,是边上一定点,满足,且对于边上任一点,恒有.则
A.
B.
C.
D.
20.(2013辽宁)已知点,,则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A.
B.
C.
D.
21.(2013湖北)已知点、、、,则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为
A.
B.
C.
D.
22.(2013湖南)已知是单位向量,.若向量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23.(2013重庆)在平面上,,,.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24.(2013广东)设是已知的平面向量且,关于向量的分解,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给定向量,总存在向量,使;
②给定向量和,总存在实数和,使;
③给定单位向量和正数,总存在单位向量和实数,使;
④给定正数和,总存在单位向量和单位向量,使;
上述命题中的向量,和在同一平面内且两两不共线,则真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25.(2012陕西)设向量=(1,)与=(1,2)垂直,则等于
A.
B.
C.0
D.-1
26.(2012浙江)设,是两个非零向量
A.若,则
B.若,则
C.若,则存在实数,使得
D.若存在实数,使得,则
27.(2011广东)已知向量=(1,2),=(1,0),=(3,4).若为实数,
,则=
A.
B.
C.1
D.2
28.(2011辽宁)已知向量,,,则
A.
B.
C.6
D.12
29.(2010辽宁)平面上,,三点不共线,设,,则的面积等于
A.
B.
C.
D.
30.(2010山东)定义平面向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如下:对任意的,,令,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若与共线,则
B.
C.对任意的,有
D.
二、填空题
31.(2018全国卷Ⅲ)已知向量,,.若,则_.
32.(2018北京)设向量,,若,则=_______.
33.(2017新课标Ⅰ)已知向量,.若向量与垂直,则=__.
34.(2017新课标Ⅲ)已知向量,,且,则=
.
35.(2017天津)在ABC中,,AB=3,AC=2.若,(),且,则的值为
.
36.(2017山东)已知向量,,若a∥b,则
.
37.(2017江苏)如图,在同一个平面内,向量,,的模分别为1,1,,与的夹角为,且,与的夹角为。若=+(,),则=
.
38.(2016年全国I卷高考)设向量,,且,则=
.
39.(2016年全国II卷高考)已知向量,,且a∥b,则m=____.
40.(2015江苏)已知向量,,若(R),
则
的值为___.
41.(2015湖北)已知向量,,则
.
42.(2015新课标1)设向量不平行,向量与平行,则实数=
____.
43.(2015浙江)已知,是平面单位向量,且.若平面向量满足
,则
.
44.(2014新课标1)已知,,是圆上的三点,若,则与的夹角为
.
45.(2014山东)在中,已知,当时,的面积为
.
46.(2014安徽)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两组向量和均由2个
和3个排列而成.记
,表示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有5个不同的值.
②若则与无关.
③若则与无关.
④若,则.
⑤若,,则与的夹角为.
47.(2014北京)已知向量、满足,,且(),则_.
48.(2014陕西)设,向量,,若,则
_______.
49.(2014四川)平面向量,,(),且与的夹角等于与的夹角,则____________.
50.(2013新课标1)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若,则_____.
51.(2013新课标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为的中点,则__.
52.(2013山东)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且||=3,||=2,若
,且,则实数的值为_____.
53.(2013浙江)设,为单位向量,非零向量,,若,的夹角为,则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
54.(2013天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
=
1,,E为CD的中点.
若,
则AB的长为
.
55.(2013北京)向量a,b,c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
(λ,μ∈R),则=
.
56.(2013北京)已知向量,夹角为,且,,则
.
57.(2012湖北)已知向量=(1,0),=(1,1),则
(Ⅰ)与同向的单位向量的坐标表示为____________;
(Ⅱ)向量与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
58.(2012安徽)若平面向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59.(2011浙江)若平面向量,满足||=1,||≤1,且以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则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60.(2011江苏)已知,是夹角为的两个单位向量,,,
若,则的值为
.
61.(2011新课标)已知与为两个不共线的单位向量,为实数,若向量+与向量-垂直,则=_____________.
62.(2011安徽)已知向量满足,且,,则与的夹角为
.
63.(2010陕西)已知向量=(2,–1),=(–1,m),=(–1,2),若(+)∥,
则=
.
专题五
平面向量
第十三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答案部分
1.A【解析】通解
如图所示,
.故选A.
优解
.故选A.
2.B【解析】,故选B.
3.C【解析】由,可知,.
由,可知,,故,
连接,则,且,,
.故选C.
4.A【解析】由两边平方得,,即,则,故选A.
5.A【解析】因为为非零向量,所以的充要条件是.因为,则由可知的方向相反,,所以,所以“存在负数,使得”可推出“”;而可推出,但不一定推出的方向相反,从而不一定推得“存在负数,使得”,所以“存在负数,使得”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6.B【解析】设,,,,
,
,故选B.
7.A【解析】由题意得,
所以,故选A.
8.C【解析】由题意,得,即,
所以,所以,故选C.
9.B【解析】对于A选项,设向量、的夹角为,,A选项正确;对于B选项,当向量、反向时,,B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由向量的平方等于向量模的平方可知,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可推导出,故D选项正确,综上选B.
10.C【解析】由题意可得,,所以.故选C.
11.A【解析】.
12.A【解析】由
①,
②,①②得.
13.B【解析】由题意得,两边平方化简得,
解得,经检验符合题意.
14.B【解析】设,若的表达式中有0个,则
,记为,若的表达式中有2个,则,
记为,若的表达式中有4个,则,记为,又,
所以,
,
,,故,设的夹角为,
则,即,又,所以.
15.B【解析】对于A,C,D,都有∥,所以只有B成立.
16.B【解析】由于,令,而是任意实数,所以可得的最小值为
,
即,则知若确定,则唯一确定.
17.C【解析】,,
所以=.解得,选C
18.C【解析】因为,所以,所以四边形的面积为,故选C.
19.D【解析】由题意,设,则,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
在上任取一点,设,则由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可得,
,,
于是恒成立,相当于恒成立,
整理得恒成立,只需
即可,于是,因此我们得到,即是的中点,
故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20.A【解析】,所以,这样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是.
21.A【解析】=(2,1),=(5,5),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射影为
22.C【解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令向量的坐标,
又设,代入得,
又的最大值为圆上的动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
即圆心(1,1)到原点的距离加圆的半径,即.
23.D【解析】因为,所以可以A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
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B1(a,0),B2(0,b),O(x,y),
则=+=(a,b),即P(a,b).
由||=||=1,得(x-a)2+y2=x2+(y-b)2=1.
所以(x-a)2=1-y2≥0,(y-b)2=1-x2≥0.
由||<,得(x-a)2+(y-b)2<,
即0≤1-x2+1-y2<.
所以<x2+y2≤2,即.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故选D.
24.B【解析】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易的①是对的;利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易的②是对的;以的终点作长度为的圆,这个圆必须和向量有交点,这个不一定能满足,③是错的;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结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即必须,所以④是假命题.综上,本题选B.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考前还强调过,不懂学生做得如何.
25.C【解析】正确的是C.
26.C【解析】,则
,所以不垂直,A不正确,同理B也不正确;
,则,所以共线,故存在实数,使得,
C正确;若,则,此时,所以D不正确.
27.B【解析】,由∥,得,解得
28.D【解析】,由,得,
,解得.
29.C【解析】三角形的面积S=,而
30.B【解析】若与共线,则有,故A正确;
因为,而,所以有,
故选项B错误,故选B.
31.【解析】,因为,且,
32.【解析】依题意=,根据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可得
,所以.
所以,即.
33.7【解析】,
所以,解得.
34.2【解析】由题意,所以,即.
35.【解析】,,则
,
.
36.【解析】由可得
37.3【解析】由可得,,由=+
得,即
两式相加得,
所以
所以.
38.【解析】因为,所以,解得.
39.【解析】由题意,所以.
40.-3【解析】由题意得:
41.9【解析】因为,,
所以.
42.1【解析】由题意,
所以,解得.
43.【解析】由题可知,不妨,,设,
则,,所以,
所以.
44.【解析】由,得为的中点,故为圆的直径,
所以与
的夹角为.
45.【解析】,由,
得,故的面积为.
46.②④【解析】S有下列三种情况:
,
,
,,
若,则,与无关,②正确;
若,则,与有关,③错误;
若,则,④正确;
若,则
,
,⑤错误.
47.【解析】,可令,,
,即,解得得.
48.【解析】,,,
,.
49.2【解析1】
因为,,所以,
又,所以
即.
【解析2】由几何意义知为以,为邻边的菱形的对角线向量,又,
故
50.2【解析】=====0,解得=.
51.2【解析】在正方形中,,,
所以.
52.【解析】向量与的夹角为,且所以.由得,,
即,所以,
即,解得.
53.【解析】
,所以的最大值为2.
54.【解析】因为E为CD的中点,所以.
,因为,
所以,
即,所以,解得.
55.4【解析】如图建立坐标系,
则,
,
由,可得,
56.【解析】
57.(Ⅰ)
(Ⅱ)
【解析】(Ⅰ)由,得.设与同向的单位向量为,则且,解得故.即与同向的单位向量的坐标为.
(Ⅱ)由,得.设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则.
58.【解析】
.
59.【解析】如图,向量与在单位圆内,因||=1,||≤1,且以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故以向量,为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故的终点在如图的线段上(∥,且圆心到的距离为),因此夹角的取值范围为.
60.【解析】由题意知,即,
即,化简可求得.
61.1【解析】向量+与向量-垂直,,
化简得,易知,故.
62.【解析】设与的夹角为,由题意有
,所以,因此,所以.
【关键词】:考题训练 试卷评讲 高考语文
经过高三第一学期的学习,高考语文学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目前正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阶段和最后冲刺阶段。但是语文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在后期复习教学中注意。首先,个别教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文复习不复习差不多”的意识,于是思想麻痹大意,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大,缺乏对考纲考点的整体把握,对相关题型、解题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也没有在备课中认真研究学生和学情。其次,高三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有时为了进度,可能会有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无暇动脑与动手的情况,也有重练轻讲评的现象。再次,在语文复习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主观表达题费力大,收益小,见效慢,练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于是,他们的阅读题往往是空白,只等着老师的答案。还有就是资料满天飞,学生陷于题海,消化不良。
如何改变目前存在的状况,更好地提高二轮复习的质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课堂教学,做到“优讲”
“优”,就是耗用的时间较少,学习量较多,学习负担较轻,学习效果较好。
要做到“优讲”,首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加以分析;其次,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课本教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然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讲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精于讲述,即对知识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对一些内容甚至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对已有的知识精心筛选,忍痛割爱,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指导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首要条件。
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解决存在问题的条件,进行知识的积累,为有效训练作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可能性。如果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专制者,也因有了学习主动权而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与成就感,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有解决的可能,高三语文教学因此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重视考题训练,做到“巧练”
在高三,进行一定剂量的训练是必须的,以考促学,以学带考,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检查能力,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练习最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练习的质量才有保证。另外,课堂练习一定要定时完成,决不能允许学生拖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在高考紧张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完成语文答卷。一般来说,试题是多少分,就规定学生多少分钟完成,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时间意识,避免学生答不完试卷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精选试题,决不能随便拿一套试题给学生做,不考虑有没有效。练是学生的行为,也是老师的行为。“巧”表现为训练题选择的“巧”和训练中点拨的“巧”。
现代文阅读考试是能力考试,要想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练习。练习题要精选,切勿求多。根据高考说明要求精心设计练习题进行训练,最简单的方法是精选近几年高考题中的精品题。虽然说,高三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经过几年的训练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解答开放性题型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应作为训练的重点。仅抓训练不行,还得对练习做分析。分析练习绝不是对答案,而应该让学生知道所以然,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回答问题时常用的套路,即使用正确的套话,再添加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正确答案就出来了。点拨的“巧”在于把握时机,点到关键之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开窍,思路开通,促进思维延伸。点拨需要方法上的灵活,既要随机应变,也要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有的只要略加指点,就能茅塞顿开;有的只有高透明度的剖析,才能排除障碍,开通思路。
3.重视试卷评讲,做到“深评”
讲评训练题或试卷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认真批阅,抓准反馈信息的前提下,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弱点,精心设计讲评教案,在评中帮助学生剖析错误实质,明确思路,总结方法规律。
进一步强化规范和细节意识。规范意识和细节意识要渗透到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检查中,要依据高考试题和答案标准、高考阅卷评价要求来对应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思维习惯、知识运用、信息提取等方面加强训练,力争得高分、教师要用心观察、分析学生在规范和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备考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为起始。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个比较清晰的调控。
1.制订高考复习计划。“备学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是沟通师生的重要渠道。高三复习伊始,就要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据此制订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热点和难点。每一届的问卷都有修改与完善。2011届复习之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只有14%,学习时间在六科目中最少的是语文。学生知道背诵与默写很重要并努力了,对于字词读音没有信心,劣势点还有句式仿写与现代文阅读。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结合优劣点来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段。在考前一个半月的二轮复习时,又设计了知识点自我监测表,使学生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此时,适当地再调整复习计划,节约了复习时间,调剂了枯燥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一些自制的问卷或者学生的反思小结,让学生自己熟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答题得分等。学生有了自我反思,就能自主地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安排。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转化老师所提供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有意义地建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师的全面帮助下,学生自查知识点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学生因此会视学习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备考效率。
当然,获取学情还有多种途径,如检测、师生座谈、个别谈话法等等。
二、兴趣培养是备考的保障
高三语文复习课是否还需要生动的课堂互动?是否就是大量语文知识的满堂灌?高三的语文课为什么让学生感到如鸡肋一般?究其原因,由于过多地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参与,过多地强调习题训练而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复习课,先罗列知识点,习题讲解,再练习巩固,归纳小结,学生成了机械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单向地接受,老实地被灌输,自主复习无从谈起,主动探究、自我发展丧失,所以学习就成了了然无趣的事,效果大打折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三复习备考亦如此理,教师切莫以升学压力为借口而忽视了学生的爱好与喜欢。复习备考既是一场技术战,也是一场心理战。试想,学生若毫无兴趣了,复习备考的效率从何而来?复习课也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精彩的导入、适时的互动、积极的探究,都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高在上”的高考真题,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入学生内心?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复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相辅相成,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三、专题练习是备考的手段
专题复习是高考复习主要的形式,那么选择复习的专题和习题就是关键的环节,过多的无效题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而无益于提高成绩。教辅资料往往搜集了各省甚至地市的多轮模拟试题,我认为这样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备考的效率?看好和做好高考真题是关键,总结最近三年的全国、省市高考题,剔除各地教材考纲差异,再分类按专题由学生来完成。做过了,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并在以后解题中都必须参照高考真题的解答方式进行。
例如,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先归纳出答题技巧和常用术语,再选取高考真题十余篇,让学生对照剖析进而熟悉历年的考点、题型、解法。现代文阅读的常见答题形式有:(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文首的常见术语有: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打下伏笔,设置悬念,总领下文等;在文中的常见术语有: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等;在文末的常见术语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2)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性”;排比,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地强调了“对象”的“特性”;设问,引发了读者对“对象”的“特性”的思考等等。这些都要先回答出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并结合语境再展开。(3)某一个词语可以换成另外一个吗?当然不能,答题的常见技巧是按照词性来进行的。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诸如此类,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能清晰地看到,高考题也有着严密的答题规范和可以把握的答题技巧,学习兴趣更浓,学习信心也倍增。
四、思路分析是备考的灵魂
考试本身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高考备考不能只看做了多少题,而重点在于掌握了哪些思路。复习考点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于考题的思路分析,是将大脑思维转换为语言思维进而形成文字的核心,是备考效率提高的灵魂所在。
在高考真题的剖析讲解中,要帮助学生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优化考试心理,消除得分隐患。参考答案要让学生认真领会,找寻得分点,抓住有效点。
选择题的解题思路是,对于每一个备选项,必须要确定是否能够准确地判断是非,一道题避免出现两个以上似是而非的选项,不能在模棱两可中捉迷藏。要求学生严肃订正选择题的态度,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字词薄弱、题干阅读的信息遗漏,还是思维方法错误,都要做到明确并慢慢改进。
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要记住常见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格式,明确得分点。主要是,有问必答,先问先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
写作题的思路是,首先要保证答题时间,每个学生经过自我监控,都要预留恰当的时间。其次是书写认真、合乎规范,强调美感与可读性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