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

第1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验证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实践出真知。传统的师范生职前培养所学习的教师教育课程多是在教室的课堂上进行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环境下进行的,考评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出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的笔试题、学生死记硬背后用文字做答。这样的教学致使师范生对诸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信息观等的观念学习陷入囫囵吞枣、机械识记的层面,至于理论知识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在实践操作层面应该怎样实施很难触及。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设置中“教育信念与责任”领域所要求的多项理解性目标,只是理论讲授,其效果很是糟糕。就“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的该项要求来看,如何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启发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相信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发展,是个大难题。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理论知识没有附着点、抛锚处,学生只能隔靴搔痒、无动于衷。就“教师与学生”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来说,其学习目标的要求是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观及其实践运用能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局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的课堂讲授,仅仅停留于理论上的应然状态,难以指导具体的师生沟通实践。因此,仅凭理论教学是达不到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理念要求的,也培养不出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好老师。又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里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只是理论层面应该具有的,重在师范生既要知道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什么要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知道在实践层面上如何表现出来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目标也不只是理论教学所能承担和实现的。正如朱小蔓所说:“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还是在职场中进行……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还需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进行。……再次,教师也要向同事学习。……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要在教育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地反躬自问、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调整去实现。实践和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实现的关键。”同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要求的教师应具有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达到的“掌握”地步,也需要实践教学支撑。因为,所谓“掌握”,就是把握、控制,就是领会、熟知并能够运用。美国学者布鲁姆将学习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类别。亦即,真正的掌握需要达到六个子目标,需要学习者既要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又要能够对比、分析、区别、转换、解释、推断、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理论到理论的机械学习无论怎样讲授都达不到这样的掌握高度。正因为如此,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才要求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教师的“严格的培养与培训”需要“实践取向”理念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始终,需要在课程实施中重视实践教学,需要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讲,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规范性的、静态的、体系化的,也是间接的、他人的、定论的、走捷径的。如何让职前师范生理解、领会和信奉这些别人的、书本的、现成的、普适性的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是肤浅的。正像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理论全是灰色的,只有生命的金树常青。”这两句诗在《浮士德》乃至整个歌德的作品里最为脍炙人口。尽管不同版本翻译不同,但关键处的译文是相同的,即“理论是灰色的,生活或生命之树常青。”什么是灰色的、什么是常青,为什么理论是灰色的,为什么生活之树常青,教师教育课程如何设置和实施才能让教师教育理论不是灰色的,教育理论至多只能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的、一般的、普遍的、静态的、昨天的教育知识或教育原理,只能大体上涵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即使这样,有些教师也未必能讲授出真谛来。而生活实践是生动的、鲜活的、现实的、流动的、个案的、富有挑战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因此,理论这一静态之树是凭借实践赋予活力的,是由实践来修正检验的。在实践的验证下,理论之树不断修正改造,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发出新的叶芽,不断富有新的魅力,不断施展新的作用,不断跟上实践又指导实践。

二、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良师必学者,学者未必是良师。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都包含并强调丰富的教师专业能力维度。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例,在四大基本理念中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维度,又专门陈述了四个领域的要求:“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如师范生要有合理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恰当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使用各种语言表达、规范书写、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这些要求都离不开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师范生只能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中获得真体验,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学习中获得真能力,在具体的书写中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在具体的登台、观摩、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练习教育教学能力,在与幼儿、中小学生的沟通中丰富教育故事、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思想动向,在错误与正确的反复矫正中学会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掌握和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概言之,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离开了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教师专业能力的真功夫就难以培养。钢铁是炼成的,高超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是实践中培养的。基于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上提出的具体要求,各项都需要实践教学落实。如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深入引导师范生到小学与小学生接触;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激发师范生在小学课堂上面对小学生实践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中所讲授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小学教师具有“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就需要职前培养教师时督促师范生深入小学,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将发展心理学课堂讲授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转换成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真体验,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言以蔽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育课程制定者认真严肃地设计实践教学,践行实践教学。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使师范生深入教育教学现场进行多方面的练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

三、生成教师实践智慧

实践生智慧。理论知识往往是纸上谈兵,技能往往是局部应用,智慧是综合的、融会贯通的。师范生在传统的“基于学校”或“基于大学”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取向教学”或“理论之应用取向教学”下,往往获得的要么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要么是局部的技能培训,要么是简单的理论之应用。“所培养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学技术员’或是‘半技术工人’。”事实是,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招教考试,越来越重视诸如试讲、说课、面试、答辩等实践应用环节。师范毕业生有没有教学经验,有没有处理不确定性教学情境的教学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应聘就业的重要指标,这其实是倒逼着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要重视实践智慧的养成。有些师范院校已将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作为职前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教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越来越被重视。智慧既属于认识范畴,也属于情感范畴,更属于实践范畴。所谓智慧,简言之,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它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人有智慧就能在完整的认知系统下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和实施。其实,行动和实施的方法和技术也是智慧的一部分,“实施需要方法和技术,大多数的方法、技术都需要学习,但有时智慧也可以直接产生方法技术,没有方法技术就没有实效。虽然表面看起来智慧与实效较远,但智慧总归是根基。”智慧是怎么来的,一是生活的历练,二是主动的修炼。学者高伟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智慧、教育智慧、实践智慧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什么才能够唤醒师范生大脑中的一切“知识储备”并融会贯通?是什么才能够让师范生体会到教育理论知识充满活力?没有教育实践运用,没有教育实践过程中解决难题的卡阻、探究、假设、反思、破题等,就没有理论知识之间的交相云集,也就没有破疑解难后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也就没有教育智慧可言。教育智慧包括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教育智慧主要通过实践生成并在实践中展现。尤其是基于个性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经验的逐步累积和不断改造。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如何促进师范生生成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重要因子有哪些?其生成肌理何在?这些是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实践智慧是在个体经验的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仅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也同时强调培养学生“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课程目标,包括“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职前培养重视实践智慧的生成,打破惯有的“理论教学取向”或“理论之应用教学取向”的传统模式,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的贯穿,又要将“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真正落在实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教学既不利于师范生理论的扎实领悟,更不利于增长其实践智慧,空对空的理论讲授,只能造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久而久之,教师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低效,教师教育质量下降。

四、涵养教师专业气质

第2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艺术教育;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30-02

一、引言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概念。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疗、执法、广告、传媒、航空、环保、教育等行业中处处渗透着“互联网+”的影子。“互联网+”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创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培养出符合21世纪现代化的人才,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引入“互联网+”这一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艺术教育组织模式

传统的艺术教育组织模式通常采用按部就班、层次分明、有共同教学目标的统一模式。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同水平、特长、文化背景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授课,并且授课均具有步调进展一致、教学目标相同的特点。这种用统一的授课模式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育,并用统一的考试模式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最明显的缺点就是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进行艺术培养,其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没有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每一个同学的艺术教育。现如今,我们都知道,相比于传统的艺术教育组织模式而言,“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课组织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更加可以推动学习的个性化,激发每个同学的兴趣与活力,给予其发展的广阔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互联网+”时代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

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萌生出了一些新的艺术教育组织模式弥补了传统艺术教育组织模式的不足。例如PowerPoint、翻转课堂、慕课(MOOC)和创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创意、创新与创业教育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1.PPT课件教育方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们常常被一个问题困扰: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错过正常的学校活动,且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巴士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2007年春天,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并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现如今,PPT课件教育方式成为主流,广泛应用于各中小学院校的艺术教育及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包括两个阶段,先是线上学习阶段,这个部分学生的时间是自由的,由学生自己控制,可以跳跃式学习,也可以反复学习;再就是线下的学习,这个部分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通过引导和答疑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强化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能帮助同学们课后多次重复学习教师上课讲的知识,直到自己全部掌握为止。这对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较慢的同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应用到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有利于同学们对课上的内容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3.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这三个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再者,他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目前这种形式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主要吸引的人群是大学生和想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人,对中小学生来说知识过于难理解,所以暂时没有应用到中小学艺术教育中。但这种教育模式还是能够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

4.创客空间。“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是一群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创客的标准定义其实是未经最终确认的,有着多元化的理解,目前所说的中国创客也是不仅包含了“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还包括了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代表。而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而言,在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在创客空间,学生是自己提出想法,然后自己想办法去实现,碰到问题,也是自己去查资料,想办法慢慢解决。创客空间是一个自主、开放的空间,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和探索,加上教师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互联网+”时代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1.“互联网+”时代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的优势。“互联网+”时代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引入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重大意义,在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艺术教育中互联网科技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指导学生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使教学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互联网成为了学习的主要途径,而课本变成了一种辅助工具。这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目标相一致,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与时俱进的特点。

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当中遇到的资料不足等问题,使学生可以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下载利用,避免了传统艺术教育中对时间、地点等的限制。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同时提高了艺术知识的利用率和价值,增强了艺术学习的感染力。互联网通过动画、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艺术知识展现给学生,在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享受的同时,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艺术知识的理解。互联网引入艺术教学解放了传统艺术教学中以课本为主的教育形式,使艺术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难懂,不再给人艺术教育就是高高在上的感觉。

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的引入使得“艺术全球化”成为可能。虽然全球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目前的中小学艺术教材中并没有详细具体地介绍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知识,同时对本民族的艺术知识学习也只局限在某些如民歌、民族舞等领域,不能让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走向与艺术发展史。不利于对中小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而互联网引入艺术教学的新型教育形式改变了这一传统艺术教育的不足,有助于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互联网+”时代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的劣势。当然,目前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新型艺术教育组织模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专家提出,互联网教育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减少。教师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利于后期的学习。还有专家提出互联网引入艺术教育更适合于自制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因为互联网属于开放式的教育,互联网上的内容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而这些信息是没有经过筛选的,对于自制力差的中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而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似乎更实际一些,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比如偏远地区,网络不发达的地区)都能进行互联网学习,这会使学生的成绩产生两极分化,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且会使学习差的同学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互联网学习提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但是长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不利于学生们集体意识及团队意识的培养。

为此,面对“互联网+”时代,一线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应该不阻止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学习,鼓励学生们利用在线课程、手机应用程序等进行学习。其次,主动利用社交工具(例如组建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平台),营造师生之间的社群学习氛围。再次,关注本学科在线课程的开发,积极开放地与其他线上教师进行交流,并有意识地将有关课程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最后,逐步开发自己的小规模在线课程,让自己的教学影响更多学生。从而拓展自己的平台,让自己与更多有追求的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探讨研究。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线上线下学习。

五、结论

总之,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孙丽.互联网教育之变革――翻转课堂[J].心事,2014,(20).

第3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标准 体育教师 师范技能 职前培训 有效性

[作者简介]关北光(1963- ),男,河南郑州人,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论;童文学(1964- ),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科教学论;毛加宁(1960- ),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生物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科教学论。(四川 乐山 614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四川省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三、三整合模式’建构”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ter2009-02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76-02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职前培训更多地重视体育课组织方法与形式,而对教学规律、教学研究等重视不够。随着教师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标准》对未来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在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在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的提高,致力于培养教育教学理念、能力和技术水平过硬并举的方针,以造就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名师”。

一、高师体育师范生职前培训的现状

1.强调教育实习环节,忽略教育见习过程。高师院校把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历来都很重视,并以固定的时间、内容加以强化。但是对教育见习却重视不够,没有相对的内容和内容安排,导致实习生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持续性、辛劳程度等方面的认识,出现青年教师入职后过早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关注教师技能实训,忽视教师素养体悟。多年来高校把教师的教学技能作为评价师范生的显性指标加以强化,而忽视了对师范生内在素养的培训。表现为教学基本功较好,但学科知识、问题探究意识不强、知识结构不全面的现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3.关注课堂教学体验,轻视德育工作感悟。看课、听课以及评课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同样上课、说课也是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十分关注的是师范生如何教好的问题。而对如何进行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与中小学生沟通、教育学生等方面却缺乏培训与指导,以至于师范生在实习中暴露出与中小学生交流能力较差,在面对学困生,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上显得束手无策。

二、职前培训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

由于体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的培养、培训工作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实现教师专业化要求,职前培养、培训是教师入职前的重要过程。虽然说是初级阶段,但是它一方面承担着转变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专业道德、专业的服务精神等作用,是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加强职前培养、培训工作的改革。

1.重视体育教师职业属性的体验。通过“三年不间断”的教育见习,包括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研见习、主题报告会、教育演讲等形式。要求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深入中小学感受教师职业属性,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行为,以及课堂教学规范、班级管理、中小学工作机制与过程;大三、大四高年级要求深入学生与教师中间,参与指导学生学习与各种活动,同时还要参与各种教师活动,体验教育实践全过程。引领师范生体验体育教师职业属性,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性,培养热爱体育教师职业的精神。

2.通过大学第二课堂的形式,不间断的强化体育师范生的各种能力。在入学初期不断通过普通话培训、朗读、讲演等方式,提高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通过才艺训练、音乐基础训练、美术欣赏等,培养学生艺术表达的能力;通过教学口语、教育口语以及教师的礼仪训练,提

高学生的基本素养;通过大学四年不间断的钢笔字、粉笔字的训练以及板书设计训练,实现课堂板书的逻辑性、有序性和美观化要求,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课堂感染力。以此提高体育师范生从教的基本技能。

三、创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是以大学为基础的专业化教育。《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了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准、职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大学应该在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设计中体现,从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心;在内容结构方面构建“知识探究课程+能力训练课程+教育研究课程” 的新型课程体系;达成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智慧、专业情意)的目标。

1.重视体育师范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理性认识。改革传统的“老三门”课程内容,注重教育学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教育方法。

2.不断完善大学公共通识课程内容。学校必须提高体育师范生媒体使用技能、心理辅导技能、信息收集与处理技能,从而提高体育师范生从教的职业能力。

3.改革学科教学论教学内容,完善学科教学论课程标准。增加微格教学、教育技术的应用、班级管理等课程。教学设计技能、课堂观察技能、班级管理与班会设计、组织教学技能、说课技能等强化培训,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

四、实施体育教师职前有效性培养的方式  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应该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关注学生的起点与终点,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1.案例式培训。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身临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教学、管理以及沟通的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教学机智、沟通技巧或教学方法。达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知识的目的。

2.专题式培训。在专题式培训中,应结合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邀请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进行剖析点评,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

3.研讨式培训。培训过程中突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具体在培训中,应结合基础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讨活动的主题,邀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围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不追求培训内容的系统与全面,而是强调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一种过程,是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观察、修改、再行动的循环过程。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活力,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这种培训更适合于教育见习,让师范生深入中小学学校,学习与中小学生沟通以及与实习学校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培养师范生沟通与合作能力。同时,这种方法也使用于教学设计、主题班会、板书设计、教师礼仪等课程中,师范生通过体验性参与能够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培训效果较显著。

总之,为了提高体育教师职前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在不断学习理论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标准》出发,认真研究了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整合了我们相对分散的教师资源,建立了稳定的高质量教师团队。同时,在体育教师职前培训方案、体育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大大提高了体育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实习学校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第4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调查人:

学号:

姓名:__

调查对象:

井研县XX小学

调查内容:

关于XX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

调查目的:

通过对XX小学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了解我县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了解现代学生的素质修养,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文秘站 ()帮您找文章]

调查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列表法、图示法

调查时间:

20__、9——20__、1

从今年九月开始,我开始着手调查XX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的调查。通过近三个月的调查取证,我发现XX小学的素质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并且非常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立了以教导副主任胡艳铃为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在教师中成立了素质提高小组。

2、课程安排上做到了严格按国家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学中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挤占学生素质教育课。

3、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探求,寻求真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力求与生活贴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学会生活。

4、为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该校全体教师牺牲周六休息时间,在学校成立兴趣特长班,教导处期初拟定活动计划,按教师特长成立各种兴趣特长组。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点特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学习特长技能。在周六兴趣特长教育中,该校成立了以下特长小组:

(1)、舞蹈组

(2)、音乐组

(3)、竖笛组

(4)、口琴组

(5)、象棋组

(6)、围棋组

(7)、篮球组

(8)、美术组

(9)、书法组

(10)、习作组

在分组时,该校本着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主选择他喜欢的项目。对于对学校所成立的小组一个也不喜欢,什么也没参加的同学,该校采用把他们分段集中起来,由其他老师组织、根据大多数学生意愿,学他们愿意学的知识技能。

4、该校每年还举行一次冬季运动会,检验全校师生的体育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意识,推进该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该校素质教育成绩喜人。

1、教师方面

通过在教师素质提高小组的学习,该校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素质成果:

(1)、毛俊玲、彭会群的论文《提高说话效益》获国家级一等奖,毛俊玲指导学生在现场作文竞赛活动中获市三等奖。

(2)、余江的论文《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浅谈课该》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3)、李静指导在学生绘画比赛中获得省级金奖和铜奖;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市级三等奖;在“电信杯”美术书法赛中获县级三等奖;在首届“蒲亭杯”中国书法大赛中获得县级三等奖;自编自导的舞蹈《籽呀》在井研县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中作为唯一的一所乡村学校被井研县教育局和井研电视台录像,并在电视台循环播出。

(4)、谭英的论文《略谈作文评改的原则》获市三等奖

(5)、廖书林、邹会铃的论文《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运用CAI提高课堂效率》获市三等奖

(6)、胡艳铃的论文《浅谈训练学生材料的收集与积累》或市三等奖《浅谈活动课的教学原则》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

(7)彭胜雄指导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8)、曾敏指导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县一等奖、她的论文《让自主、合作、创造充满课堂》获县二等奖。

(9)、李有才指导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10)、李永中被评为“井研县十佳辅导员”。

(11)、聂朝政在“蒲亭杯”中国书画大赛中获得县级银奖。

2、学生方面

(1)、李欣等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

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中获国家级“优秀奖”(2)、廖溪的粘贴画《我与小树一起成长》获得省级金奖。

(3)、熊文凤的剪纸《喜洋洋》获得省级铜奖。

(4)、宋兰、熊文凤、李陈艳、侯思宇、欧雯等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中获省级“优秀奖”

(5)、熊文凤同学在乐山市现场作文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6)、代智慧、梅勇同学在乐山市数学竞赛中获得市三等奖。

(7)、李玉凯、胡佩君、周杰等同学在乐山市数学竞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

(8)、李玉凯同学在“新华杯”棋类比赛中国象棋小学组比赛中获得县第六名。

(9)、刘毅同学在“新华杯”棋类比赛中国围棋小学组比赛中获来凤区第二名。

(10)、廖琴同学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小学组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3、校园文化方面

(1、)走进XX小学,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该校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裱上墙。这些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出自小学生之手。这些作品,让该校充满了浓烈的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氛围。

(2)为了检验素质教育的成效,该校还每月举行一次小型素质教育成果展,将每月各兴趣特长小组的成果收集起来,在校内展示,并邀请家长和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和指教,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每期临近期末,该校还将举行一次大型素质教育汇报演出,不仅展示平时学生作品,还请学生现场表演。让全社会了解他们的素质教育成果。

三、从XX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我县素质教育的开展还存在弊端。

1、周六的兴趣班所开的素质小组没有贴近生活。所谓素质教育,应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包括生产生活技能,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早日适应社会。如,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烹饪小组、营销小组、瓜果蔬菜种植小组、小动物饲养小组、简单机械小组等生活生产技能技巧小组。

2、在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材施教,总是面向全体,因而在技能技巧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

3、由于资金有限,在开设的素质小组中,很多小组设备设施和材料都无法配齐,只能按现有器材施教,因而效果不是很显著。

总之,XX小学作为一个乡镇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确实是难能可贵,也值得我们深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学,应以何为指导思想,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适应发展,适应生存的新一代的主人?

附:

1、XX小学师生获奖比例统计表:

教师人数

34

教师获奖人数

10

获奖人数比例

30%

学生人数

584

学生获奖人数

105

获奖人数比例

第5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美国红十字会主持设计的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关注幼儿园至八年级学生的安全,以增长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为主要目标。红十字会的系列安全教育课程灵活多样,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目前主要有四种课程,近200个课程活动可供选择。第一种:“小小熊”个人卫生课程。是专门为3~8岁的孩子设计,强调个人卫生,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网络游戏、卫生竞赛等形式进行的卫生教育课程。以吉祥物小小熊为主角告诉孩子们不分享个人用品如牙刷、梳子的重要性,不用手抠嘴、鼻子、眼睛,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嘴巴,洗手的重要性、怎样洗手等。为了吸引孩子们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还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创立了洗手俱乐部,并建设了内容丰富有趣的网站,促使孩子养成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二种:青少年急救护理课程计划。这个课程专为8~10岁的儿童设计,主要内容是紧急事件应急训练,如面临突发事件、生命受到威胁等情况下应拨打911报警电话,需要向警察提供哪些有用的信息等。这个计划是保护青少年安全的实用培训,它告诉青少年在遭遇危急情况时每一步应该怎么做,深受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欢迎。第三种:灾难演习课程计划。灾难演习课程特别为幼儿园至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至八年级的在校生而设计,致力于教给孩子及其家人重要的灾难知识和安全预防,在灾难发生时做出正确反应,灾后重建等知识和提高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灾难演习课程符合国家教育标准,而且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校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将之吸纳融入到日常教学和主题活动中,如数学、语言艺术、社会研究和科学等。为了使课程易于推广,红十字会制订了标准化的课程计划,每个主题、每堂课都有丰富的资料(可在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免费下载),这些资料包括课程目的、课程长度、对教师的要求、所需材料(文本材料和音像材料、网站)等。第四种:鲸鱼朗费罗的故事(水上安全教育课程)。目的是教给学生在水边、水中的安全知识,通过提高参与者在水边、水中的安全行为来促进水上安全,减少溺亡。

二、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关注危险”课程

1998年,美国国家消防协会联合美国儿科协会、美国红十字会等众多专业技术组织和各领域权威专家的帮助和支持,推出“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关注危险”安全教育课程是第一个专门为课堂授课设计的综合性防灾课程,以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医学、地理学等学科为基础,课程按照同一个模式和程序来实施,非常有利于推广。更为重要的是,课程得到了美国启蒙计划的资助,从2000年开始在全美纵向推广,并成立“关注危险优胜者管理团队”,以支持课程在各地市的实践,短短十年时间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效。“关注危险”课程主要针对威胁少年儿童的主要事故,如交通工具安全、远离火灾和烫伤、窒息防范、中毒防范、高处跌落防范、武器伤害防范、自行车和行走安全、溺水防范等领域;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课程分为幼儿园、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八年级等五个教学阶段;为使课程易于推广,并为教师提供包含课堂教学背景资料的课堂卡片,在每张卡片背后都有详细的课程计划、行动目标;为增强课堂活力,还有详细的步骤,比如撰写日志,在学习过程中向家人、社区成员提供咨询建议等的课程资源包。“关注危险”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在玩游戏、看录像、学唱歌、绘画、开办安全集市、创办报纸、表演小喜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授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个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教学过程轻松,同时还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课程的成功复制,要重视对教师、学校管理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我国现有中小学6万多所,在校生3亿人。在这个特殊的成长时期,青少年正经由幼稚、纯真逐渐向成熟、稳重发展,心智较为简单,自我保护能力差,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加强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减少伤害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应密切关注的紧迫任务。安全事故是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所以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刻不容缓,我国的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安全教育,目的是提高青少年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安全教育在施行过程中却面临种种问题,尽管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可是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引介美国先进的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的理念上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是要充分调动社会专业组织参与中小学安全教育,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影响力来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安全教育的关注,提高安全教育的专业性。我国现在安全教育存在的很大问题在于就“教育论教育”,安全教育课程的专业性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第二,提高安全教育课程开发的科学性。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威胁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伤亡事故防范为主要内容,比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内容还应体现地方特色,比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重点就应有所区别。并充分吸收来自实践第一线的智慧与经验。

第6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analyzes in-depth the drowning accident cases in Hainan province occurring frequently in rec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geography of Hainan Province,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taking safety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n the one hand, reviews and analyzes related safety education policy and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Hainan province, famili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to study swimming skills quickly starting from the swimming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in Hainan University. The safety education and swimming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striving to build prevention system for drowning accid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ir healthy growth,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关键词: 游泳教学;措施;溺水

Key words: swimming teaching;measures;drowning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95-03

0 引言

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青少儿的学习、营养和心理健康等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意外伤害事故逐年增多,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据相关研究显示,意外伤害目前已超过其他疾病,并且已经对青少儿的成长过程构成严重威胁。2016年8月份国家卫生部我国每年有六万多溺水死亡,每天170多人,实际会更多。可见,溺水事故在各类安全事故中位居前茅。

由于海南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四面环海,江湖众多,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小学生对安全防护都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普遍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使得学生溺水死亡的事件频繁发生:2006年3月至9月,海南省就有45名学生溺水死亡,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尤其是昌江乌烈小学8名13至15岁的女生手拉手施救集体溺水身亡;2010年1月15日,文昌市孔子中学有10人被巨浪卷入海底,2011年4月至9月,有61名学生溺水死亡;2015年暑假海府地区又有9名学生溺水死亡……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敲打着万千个家庭,不但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伤害,政府的形象也受损良多,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进程。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展了教育干预方面的研究,但我国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直到90年代以后才有所发展。就目前来看,很多研究仅仅是为了验证短期安全教育效果,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溺水防范体系。到目前为止,有关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

此外,学生安全教育也不应仅仅是局限于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去切实担负。海南大学游泳特色教学课程的开设针对海南大学每一位学子,以“海大学生,人人学会游泳”为教学目标。

1 游泳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游泳课程成为海南大学特色体育教学内容,其依据是从海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出发,从海南大学体育教学的实情出发;具体地说,考虑到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实情,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其教学目的:“海大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并提高生存能力。”

海南大学游泳特色教学课程的开设针对海南大学每一位学子,游泳特色教学以“海大学生,人人学会游泳”为教学目标。

大一新生第一学年(主要以第二学期为主),进行游泳课程学习;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每个班级授课人数不多于40人。游泳技能方面的学习,网络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在百度网站输入关键词“游泳教学”,关于游泳教学的图解、教程和视频等非常多;便于学生课余时间对游泳知识的学习。

通过游泳特色课程的开设,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也得到锻炼;培养与时展要求相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健康人才。

游泳技能的掌握使大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同时,技能迁移,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对其它体育项目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

1.1 适应环境增强学习信心

游泳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中的大部分活动,它需要在水中进行。游泳教学以掌握蛙泳技术动作为主;蛙泳的内部技术结构较为复杂,臂腿变化方向多;蛙泳技术动作完成过程中,从水下移臂到收腿都会使身体承受非常大的阻力,造成人体在水中的前进速度减慢,并且难以保持匀速前进。练习蛙泳时,其呼吸规律比较容易掌握,练习者在结束一个动作周期后会有一定的滑行放松时间,技术纯熟者能以较少的体力滑行很长的距离。而且蛙泳换气时可以轻松的观察前方,因此这种泳姿常常被用在游泳救生领域。

蛙泳教学内容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熟悉水性:水中行走、呼吸、漂浮和滑行等;

②身体姿势练习;

③腿部动作技术;

④臂部动作技术;

⑤臂与呼吸配合技术;

⑥腿与臂部配合技术;

⑦腿、臂部和呼吸整体配合技术,配合节奏是一次划臂,一次蹬腿,一次换气。

1.2 改进教法,提高学习效率

游泳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上,正确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真正了解正确的游泳姿势,掌握安全、规范的动作要领。这是教师通过现场示范向学生传授游泳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现场示范授课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在学生的认知层面树立规范、安全的动作形象,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因此到目前为止,示范教学始终是游泳课程最主要的授课方式,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示范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泳姿有明确的认知,示范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譬如示范什么?何时示范?示范前,首先由教师口头阐明技术要领,并且提示学生应该重点注意哪个部位。以蛙泳为例,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注意腿、臂的协调配合以及手臂与呼吸的配合。在示范腿部动作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收大腿时与躯干构成的角度,以及收腿时的脚掌动作。要明确主次,做到稳步有序。另外,针对关键动作要领,教师应该不断提示,重复示范,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直至全部掌握。

1.3 系统教学,巩固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游泳教学的系统性,是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地掌握游泳知识和技术动作的必要条件。它体现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是从简单到复杂和从容易到困难以及教学计划的系统连贯等方面。游泳教学本身就是按一定的系统要求来安排的。

例如在熟悉水性以后再学习蛙泳的姿势,对蛙泳腿的教学顺序、开始可以扶着固定支撑的水槽练习,然后采用活动支撑的双人练习,以增强练习的难度,最后要求在滑行中独立完成蛙泳腿动作的练习。

教学的实践证明:要顺利地掌握游泳技术必须贯彻游泳教学课安排的系统化,要在一个时期内系统地、不间断地连续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每周除了正常的授课以外,课外活动时间至少安排两次以上是辅导教学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的游泳知识和动作要领,还应该提示学生注意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新教材的学习夯实基础。例如:蛙泳教学中巩固蛙泳腿的技术就会为摆臂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巩固学习阶段,提问是教师常用的巩固教学的方法之一。在教授游泳动作时,教师在恰当的阶段就之前教授的某个动作进行提问,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该动作的掌握情况。比如教蛙泳臂技术时,可对之前教授的蛙泳腿的动作要领、联系方法等进行提问等。学生通过问答,对他自己和其他同学都能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技术的作用。

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互相观摩已学过的技术动作,然后在岸上让学生指出技术上的有缺点,这种互相观摩的教学手段,既可提高观摩技术、分析技术的能力,又可加强对所学知识和技术的了解好巩固,从而取长补短,巩固技术提高所学的动作技术,提高动作质量。

2 游泳施救的防范措施及方法

游泳作为海南大学体育必修课程之一。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发挥游泳的休闲娱乐功能;同时,引入生存教育的内容;强调游泳的生活生存的技能。

在游泳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自救和救人的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强化生存技能,在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实用游泳技术的达标标准。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专门开设了《游泳与救生技能》文化素质选修课,使学生在掌握游泳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水上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现场急救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游泳教学课程开展,突出游泳的休闲和生存功能,深受海南大学师生的喜爱。

在教学中运用网络平台优势,观看教学视频等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更加直观的理解。在此方面有待提高,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和学习游泳技能和水上逃生以及救生常识。

利用海南大学现有的专职教师游泳教学平台及基础设施和教具。建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定期举办海南省高级游泳救生员培训班及对中小学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游泳课技能培训;同时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其它团体及媒体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要求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特别是同学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的防范和杜绝溺水事故悲剧的发生。

3 结论与分析

今年以来由海南省教育厅发文,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在海南大学组织了几批次的全省游泳救生员培训班。并由国家体育总局安排游泳救生理论课和实践救生项目的考试,对理论、水性救生操作考试合格的学员颁发了证书。省教育厅开始着手安排有条件的海口、三亚、琼海、儋州、万宁等地开设了中小学游泳教学所构建的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防范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海南省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从海南大学游泳特色教学入手,探讨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快速入门的培训方法,将安全教育与游泳教育并举,构建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防范体系,达到最大限度降低海南省学生溺水事故率。

参考文献:

[1]肖水平,梁振成,刘剑荣,等.海南大学“游泳特色教学”改革回顾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392-398.

[2]步秀青.对游泳教学中安全规范问题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3]方千华,陈受满.新时期我国大众游泳救生员培训课程设置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第7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农业大国的阶段,现实情况为不容乐观,据调查显示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有着严重的缺失,教学用具素材更是十分匮乏。而且面对当代“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民间美术正逐步走向萧条、衰退和消亡。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探索一种可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实施和推广的美术材料包成为当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美术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延续发展。通过对中原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为当地发掘美术教具资源,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和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与感悟能力。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为了使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发挥出更好的应用,就要对这一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其发挥出重要的学术价值。能让农村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美术。另外一方面,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延展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都有不同之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同的美术内容,就要合理地运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有效地进行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在农村美术教学课程中合理地运用课程材料包,可以更好地满足美术课堂的不同需求。根据最新的教学目标,其中明确规定要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介和教学工具提高美术课堂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完善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不仅要加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那么,基于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尤其在农村美术教学中就更要充分利用课程材料包完善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美术学习方法更加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学材料包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用具,有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是教学极其重要的辅助工具。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具材料真正纳入教学过程,立足实际,选择并适时使用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力,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课程改革,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所以传统的一些教具材料好象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更习惯用幻灯片或flash等的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城乡资源分配不均,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具材料就该全部抛弃,对农村美术类课程材料包的开发与运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美术教育的机会,也有利于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在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土教具”应该有它的用武之地,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传统实物教具材料都应该继续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位,继续发挥它的光和热。在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材料包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教学价值,仍然受到国内外教师的欢迎。他们将日常用品引入课堂、自制模型化虚为实,自制成套教具破解难点、借用信息产品贴合技术潮流等制作教具,具有很高的价值。农村美术教具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美术学习条件,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以“中原文化背景下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开发与运用研究”为研究目标,主要目的是想充分开发利用美术材料包,并把这些材料包运用到河南农村美术课程中。研究美术材料包制作的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最终开发出符合新课程理念并与河南农村艺术文化密切联系的美术教具包。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和百度等网站,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实验法:针对研究需要,进行材料包运用的教学实验。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对在校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相关访谈。行动研究法:将材料包的开发理论与材料包的运用实践紧密联系。归纳演绎法:运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对中国美术教育材料进行理论分析,对国内外材料运用经验进行研究。实地考察法:对河南部分农村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具体发展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4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研究重点是如何建立完善的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美术类材料包。研究难点是美术材料包的可持续发展性。创新之处: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美术教学,就要对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进行具体研究,把握其主要特点,为美术教学更好地服务。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形式多样,可以利用当地特有的材料,通过自制教具开展美术教学,为学生创造施加有利的美术学习条件,调动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中原的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的开发与运用,为当地发掘美术教具材料资源,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和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与感悟能力。

5农村美术教学中课程材料包的特点

同教材教具相比,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在美术教学中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美术学习水平不尽相同,为了能够找到适合不同美术水平的学生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美术教学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通过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满足美术教学的各种需求,能够在美术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制作美术教具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作不同难度的美术教具,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制作具有更强目的性的美术教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在农村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而且能够为学生增加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属于物美价廉的教学工具,其制作成本虽然很低,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教学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师在制作美术教具包时,大多使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材料,取材方便。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开发过程中又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其一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其二也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的开发过程,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具包的制作。学生在参与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制作教具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教育课程材料包的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美术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预期结果和形式

研究成果将形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中小学美术材料包,要发掘当地美术教具材料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使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推广中小学美术材料包,建立完备的中小学美术材料包网络体系,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推动本土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具相结合,并在河南农村中小学形成材料包资源共享局面,以期为农村美术教育开发教具材料资源,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美术教育的机会,同时使我们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荀建丽.浅析自制教具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N].驻马店日报,2018-05-04(005).

[2]赖秀兰.渗透本土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J].教育艺术,2016(03):58.

[3]沈海瑛,袁作森.恩施市教育局举办首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大赛[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2):66.

[4]李宗苑.自制教具的课堂实验效果浅析[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2):40-41.

[5]李巧红.国外自制教具四则[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32(06):77-79.

[6]国外传统玩教具选录[J].中外玩具制造,2014(07):29-30.

[7]王茂远.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实施的现状和对策[J].考试周刊,2018(25):176.

[8]杨崔.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10):82.

[9]高菁莲.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7(22):207-208.

第8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2016年,仍然是我县教育基建工程大项目多、投资总量大、任务繁重的一年,预计总投入将超过1.6亿元。加快新城中学和第四中学建设进度,完成新城中学、第四中学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文溪小学二期土石方工程,争取完成二期主体工程30%以上的工程量;尚湖小学综合楼竣工交付使用;启动新渥镇中心幼儿园、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争取基本完成职教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投资1500万的年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完成学校高污染燃煤锅炉整治。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__县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实施方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计划在2016年投入12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各学段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年均投入值均达到全省上年平均值。交互式多媒体班套比达到2∶1,普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5∶1,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多媒体配备比达到1∶1。以广泛应用为前提,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是组织各种比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二是加强资源库建设促进应用,“人人通”空间开通率达到90%以上,建设视频教育资源和共享平台;三是优化技术环境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争取启动建设全县统一管理无缝漫游校园无线网络(不低于100M);四是打造信息化特色品牌促进智慧型校园建设,加强__中学、__二中两个创新实验室的跟踪管理。

着力拉长学前教育短板。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健全、完善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游戏型课程,全面推广游戏型教育,坚持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防止幼教小学化倾向;开展城乡结对、公民办共建、示范园帮扶等活动,开发、利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保教质量;提升学历水平和持证率,今年安排38名幼儿教师的招考名额,其中招考本科非幼师学历及以上的20名;实行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制度、编外教师补贴制度、新建民办园奖励制度、幼儿园升级奖励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快等级幼儿园创建,争取乡镇等级幼儿园比例达100%,入等级园儿童比例达90%以上。制订和启动__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努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着力拉长职业教育短板。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深度推行理实一体教育,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尝试现代学徒制,强化实践环节,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鼓励校际共享实习实训设施,争取与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合作办学有重大突破。多路径成才,满足广大家长及学生的“技师梦”和“大学梦”。加强职校内部管理,控制流生,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做好职高招生工作,确保普、职高招生比保持基本相当。坚持“两条腿”走路,开展城乡居民各类教育培训,完善以县社区学院为龙头、区域社区教育中心和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的成人教育网络,力争城区街道社区学校和中心镇成人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设点社区学校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满足居民学习需求。

全面推进立德树人行动。贯彻落实育人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实现课程、实践、文化、活动等四维育人,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一是实行课程育人。加强时政教育,建设好校园时政宣传栏,及时宣传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宣传社会新风尚。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打造德育精品课程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实施中职学校德育品牌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文明教养、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二是实行实践育人。学习和践行新修订的《中小学守则》,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大力开展

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推进志愿服务,推行垃圾分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__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三是实行文化育人。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校园的品质铸造和文化建设。召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校园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创校园环境之美,展校园文化之美,扬师生品行之美。广泛开展“扮靓我们的校园”活动,师生动手、动脑,整饬校园环境,装点学习生活场所,建设美丽校园。合理规划校园公共文化空间,广建读书角,各类功能教室及实验室经常性地向学生开放。继续开展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特色学校评比,突显学校的品牌效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完成义务教育段学校章程制定,组织学校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全面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并以章程为基本规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办学自律机制。学校要努力提高颜值,提升气质,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今年下半年面向社会分类开展点赞最美丽校园、最浓书香校园活动。四是实行活动育人。多形式地组织开展仪容仪表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中职学校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及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快乐校园、幸福校园活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持续推进“体艺2+1”项目,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好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科技节。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行动。一是积极稳妥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抓住校长和教研员等少数关键人物,大兴校长读书学习之风、教育研究之风、上课听课之风,让潜心抓教育教学成为校长的新常态,持续提升校长课改领导力。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撰写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向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讲座视频上挂教育网分享交流,邀请专家评比点评。组织教改论坛、学校课程评价方案交流、分管教学校长评课等活动。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学校,蹲点抓好教改试点工作。以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丰富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推一批课改样板学校,推一批精品课程。小学侧重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初中侧重品格和学习能力。推进普高课改与新高考招生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推进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和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积极指导学生选课选考,分散考试节点,减轻考试压力,系统设计、大力推进特色课程群、精品学科课程群建设,重视生涯规划教育,适当增加职业技能类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坚决纠正作业过多、过难以及需要家长代做作业等现象。改变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教服务于学的课堂。增加体验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完善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培育,探索泛在学习、移动教学新模式。鼓励开展选课走班、小班化教学、小学低段全科教育等教学改革,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实现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全覆盖,从小而散走向小而美、小而优。三是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修订《__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评价方案》,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探索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样化评价,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积极探索和改进试卷评价方法。落实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相互转学的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是加强教育督导、教学视导。教育督导突出中小学规范办学、课程管理、教育现代化短板建设等重点,教学视导重点解决教学检查和反馈不同步、反馈与矫正不同步等问题。

认真实施“责任与担当”主题教育工程。以“责任与担当”为重点,以“爱”为核心,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勇于承担责任,乐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追求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立体教科书,以优秀人格魅力和丰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引领教师提升担当能力,敢担当、会担当,积极作为,主动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重点促进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得好。继续寻找和发现身边“最美教师”,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开展常态化、有质感的教师家访,密切家校联系,提高教育美誉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力行动,鼓励教职工追求高尚、诗意的生活。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科学执行全面二孩政策。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形成从严管理的新常态,向实处使劲,向细处用力,向严处较真,继续出重拳治理伤害学生身心、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违法违规和有损师德的行为。

大力实施教师专业提升工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

第9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课堂范文

【关键词】新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桑新民教授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1 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教育部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薄弱),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所谓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信息技术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2.1 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受目前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件相对缺乏、硬件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中小学计算机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时日。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使课改落到实处。

2.2 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①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 改造“旧课堂”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科学新课标、数学新课标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出现转变。再一方面,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其它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

3 “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3.1 “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又如小学低段语文的声母教学与英语教学,可以配合计算机键盘的认识和使用来教学;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3.2 “ 新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所谓“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谓“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身,还应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中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

然而,现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促使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没有感受到作为一门工具的计算机对他有什么帮助。因此,我们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这种特殊性。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

3.3 “ 新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Internet)这个信息库,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4 “ 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在“新课堂” 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

3.5 “ 新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是我校一年一度科技节中的保留节目,开始办这个活动时,学生参与的不多,做出来的作品大部分也是比较粗糙。为此,我们想了不少的办法,届时,还举办临时培训班,但结果还是不理想。经分析认为:禁锢的思维训练和上机操作时间的不足是影响学生思维创造力和技能操作水平的主要原因。

新课堂,新气象。由于学生学到了有用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开发,课堂成了学生作品的“展览室”。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作品,推销自己。他们互学、互帮、互改,共同提高。

3.6 “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多数教师依旧把知识传授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要引导放在核心位置,把过多的练习当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种状况,要使新课改真正走向成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剖析“新课堂”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