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项目风险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风险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风险管理办法

第1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项目管理;电力工程;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为缓解电力紧张局面而投资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且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功能也日趋复杂,电力工程项目在费用、工期、功能和运行效益等诸多方面承受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同时,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存在实施过程的渐进性、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风险形式的多样性等因素,掌握和实施多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预防处理办法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从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多种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办法

1 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理论自中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以来,我国有关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的论著已经有一些,但是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的著作并不多,讨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则更少,且这些研究着重于工程项目进度、费用的控制。钱学森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倡导科学管理,并把计划协调技术应用于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中,取得了冷人满意的结果。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各大高校的管理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以及各类程序开发公司如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同洲电脑有限公司等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开发过一些软件,但主要是采用计划协调技术而没有针对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在我国也曾经应用于实践,如二滩电力工程、三峡工程、上海地铁建筑工程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工程项目等。在大型电力项目管理中也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从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目前处于实务应用阶段,我国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国的工程项目经理针对工程项目风险问题进行对策研究,针对现实工程项目风险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并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

2 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特点,笔者认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对风险进行计划、识别、评价、量化、处理、监控的过程,而其中主要的过程是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风险识别和评价阶段的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2.1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识别阶段实施办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目前,国内对工程项目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基于一般风险管理理论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集体思考法、专家调查法、情景分析法、风险调查法、风险列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检查法等;另一种是在一般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工程项目相关理论的风险识别办法,他们将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顶到底的方法;另一类是从底到顶的方法。在从底到顶的方法中,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问卷和调查表法、情景构造法、影响图法五种。从顶到底的方法中,主要有案例法和底线法两种。

笔者考虑到上述第二种方法是结合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风险识别办法,因此笔者更侧重于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上采用第二种方法。但要注意到,所有的风险识别方法都依赖于历史信息和所涉及人员的任何类似的预先经验。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不管选择何种方法它都应该是一个团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但因为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如果风险识别人员的经验不足,则他所得的风险识别结论可能会变得极端化。同时,在两种办法的选择上,需要识别者即管理者在一开始就能够详尽周密的考虑各种风险,进而进行全面的风险提前评估与识别。从风险识别的时间周期来看,因为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各种风险在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乃至验收使用阶段都可能发生,因而电力工程项目是一项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这就需要风险管理者从电力工程项目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识别工作,并制定风险管理相应的制度和要求细则,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规范化管理。

2.2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评价阶段实施办法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纳入项目管理的范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多的工程项目统计资料不充分,大量原始数据无法全部得到,且由于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的因素繁多且各因素具有模糊性和难以完全定量性,因此国际上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本文主要对该阶段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有学者通过了解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并借鉴以往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归纳实践应用案例,总结了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概率分析方法(随机型风险估计方法),Monte Carlo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PERT),风险评审技术(VERT),主观概率法,效用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故障树分析法(FTA),概率树法、外推法,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模糊分析方法,影响图分析法等。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识别一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方位的混合使用,因此笔者更赞成使用另外一种的更加简单但也不失准确的风险评价分类方法,即:自我评价法和标杆评价法。

工程项目风险自我评价法是将工程项目实际风险与项目目标风险进行比较后,再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该方法计算出工程项目风险的水平值越高说明工程项目风险性越高,具体分为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工程项目风险标杆评价法是将工程项目实际风险与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比较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相对风险水平。由于工程项目风险自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大,而与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比较得到相对的风险评价,能客观地反映工程项目风险水平和工程项目在市场中所处的竞争地位。

3 结束语

一方面,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模糊多变,对其风险管理的各个实施阶段所涉方法多样,同时风险管理理论的各个管理阶段互相交叉变化。另一方面,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等因素都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由于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管理过程,随着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一定有着很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兴华.二滩业主项目风险管理实践与保险在二滩工程中的应用[EB/OL].

第2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131-01

1 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从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各个行为主体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业主面临承包商不能履约的风险;承包商面临业主丧失支付能力或者拒绝履行支付的风险;监理、设计人员面临监理责任、设计责任追究的风险;材料供应商面临物价波动造成损失的风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可能带来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投资效益亏损低下、法律纠纷等后果,严重的可能带来由此衍生出的更为严重的难以估计的后果。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的处置,争取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办法。为尽量减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可能给各利益相关者、国家、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使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势在必行[1]。

2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2.1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发展概况

我国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国外引入并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之中,只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并没有独立的经济效益,风险主要由国家承担。近年来,随着西方风险管理理念的引入和工程建设领域本身投资体制不断改革,国际竞争、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等导致的风险影响较以往更加明显,风险管理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

理论研究方面,许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人力专门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有关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文和相关著作,为我国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应用方面,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已应用到大型水利项目、公路、桥梁工程、国际工程、房地产等领域,如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项目、上海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三峡工程项目、小浪底工程项目、大亚湾核电站项目等都成功的实施了项目风险管理。体制体系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保险法》、《担保法》、《招投标法》、《建筑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一些地方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如深圳市提出要求市政工程承包人同业主联名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费由业主承担。这些都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增添了新的内容,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建设和逐步完善之中。

2.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相较于科学完整实用的风险管理,我国的风险管理还很不完善,基础比较薄弱,依然存在诸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有以下问题:

2.2.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国际化水平不高。在我国,大多数业主和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由于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了解,为节省开支不愿再额外增加风险管理费用,而宁愿采用风险自留和风险不合理转移的办法。但是,这种自留的风险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了责任主体的承受能力,将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相比较西方国家,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实践应用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尚处在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在全球化时代来临的今天,工程项目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要想在充满利益又充满挑战的国际市场领域安稳立足,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要有国际水准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

2.2.2风险管理能力较差。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发展较早,他们有专门的风险一览表和风险研究报告,一些大型企业或专业的咨询公司、保险经纪人公司还有自制的风险管理手册[2]。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基础比较弱,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风险识别能力差,对潜在的风险缺乏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风险分析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分析,风险评价误差大;风险处理手段单一、落后,往往忽视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手段来控制风险,在风险发生时,风险处理的效果并不明显。

2.2.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作为保障、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如《保险法》、《担保法》、《合同法》等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关的法律,但是缺乏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难以有效操作。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应该是由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实施细则所组成,而且要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新的问题的产生而不断修改和完善,才能使其真正发挥规范市场的作用。显然,我国在与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无法对市场起到真正的、比较严格的规范作用。

2.2.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险、担保市场尚未形成,缺乏相应的中介咨询机构。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的部门和职能,缺乏具有风险管理素质的专业人员和职能部门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由于工程建设专业性很强,对其中的风险如何认定、分担等也难以把握,对未来是否能盈利无法做到心中有底,缺乏对开拓相关业务的热情和能力,因此未能形成有规模的保险、担保市场。工程项目由于涉及法律法规、工程保险、合同管理等众多领域,必须要有中介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员和相关专家参与。而我国政府和行业内部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或规定,以鼓励设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中介咨询公司,为有需要的企业或项目提供咨询服务。这些都表明,目前我国风险管理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3]。

2.2.5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国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方法的研究,关于如何在具体项目中运作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系统方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并且,随着项目管理方式和模式的不断改进,旧的风险管理思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要有创新性的成果才能够指导现实的实践。

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筑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且工程建设项目较以往具有规模更大,工期更长,技术更为复杂,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等新的特点,各种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加,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难度更大。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衡量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决定我国建筑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的一条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发展和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其他相关组织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建筑业各利益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使其能自觉参与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来。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他们可能没有能够及时的注意到风险管理研究和发展的成果,不能够及时的接触到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而这些民营建筑企业恰恰又是抵御风险能力最差的单位[4]。

3.2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和制度,丰富和完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要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必须要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实施管理,让企业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均有风险管理的分工和职责,并能够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识别、评价和有效的控制,以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3.3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法律、建筑、保险等相关专家一同制定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和细则等法律体系的工作,为建立、完善和推行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3.4通过积极培育形成担保人市场,支持组建工程风险管理中介咨询机构,以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整体服务水平。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不但要发挥银行的作用,还应当积极培育其他具有相应资格条件的担保机构担当担保人,以形成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建筑同业在内的担保人市场。由于专业的工程担保公司资金实力一般不强,应主要为中小型项目担保,并要形成竞争,防止垄断现象的发生。政府还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设立一批具有工程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中介咨询机构,让更多的专业人士服务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5]。

3.5加强理论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更要能够立足现实,从我国国情出发创新风险管理思路、方法,使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能够更好的指导工程实践。同时,应当鼓励建筑工程企业培养具有风险管理素质的专业人员,以满足实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人才需要。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制约着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工程项目实际发展需要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模式,并具备有相应风险管理素质的专业人员或机构,能够给工程项目提供系统化、知识化、信息化的决策支持,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志金.基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山西建筑,2009(7).

[2]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陈磊.关于在我国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思考[J].基建优化,2002,23(2):31-33.

第3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公路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风险因素监控,合理规避和转移相关风险,从而使项目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一、公路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是指对公路工程项目有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这些因素构成项目的边界条件, 项目要从它的影响因素中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源并获得各种许可。公路工程项目影响因素的变动是引起项目风险的重要原因, 项目影响系统的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的变化常常会加大公路工程项目实施的风险, 而且这种风险还常常是无法估计的, 项目承包商如无法应对, 则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2、经济因素

对公路项目来说, 项目实施地段的材料供应市场的状况和价格水平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对项目的成功运作有很大的影响。

3、社会因素

项目沿线的人口数量、文化素质、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人群教育状况等因素, 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

4、自然环境因素

公路工程项目常常面临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项目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如遇到异常的天气、特殊土质等)常常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 致使项目工期拖延、成本超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正确选择好公路路线和详细了解沿线的自然环境至关重要, 同时对可能遇到的各种因自然环境变动而引起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计划是降低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的有效手段。

5、技术因素

对公路项目来说, 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 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既是项目能否启动的关键, 也是项目最终能否实现预期计划的基本保证条件。

6、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道德因素和心理因素, 道德因素是指与人的不正当行为相联系的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 表现为由于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 有意使风险事件发生或损失扩大, 如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偷工减料、消极怠工等。心理风险因素也是一种无形风险, 是指由于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 导致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的规模。

二、公路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1、提高风险意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进行高度重视,并制定比较完善的领导小组,对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界定,要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制。此外,要成立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风险管理的分析、预测、处理。各类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要对风险识别、风险来源、风险分类及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并学会处置风险的方法和各类手段。在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要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处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处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工程管理人员要注重风险决策管理,避免因决策不当而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企业要进一步规避风险,制定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通过有效的制度与程序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要充分依托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项目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就必须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并对风险的影响力进行准确估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此来构建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此外,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要从风险来源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并要从各方面进行认真有效的协调与沟通,以此来减少可能带来的风险。

4、 进行合理的工程分包以转移风险

作为总承包单位的施工企业, 可以适当通过工程分包来转嫁风险。分包单位通常要接受总承包单位合同中的有关风险的合同条件, 诸如履约担保、预付款保函、材料款保函、工程保险以及保留金等, 这样, 通过分包合同, 使分包单位也承担一定的工程风险, 相应地减少了作为总包单位的施工企业的风险。

5、 通过工程保险转移风险

工程保险是迄今为止采用最普遍, 也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工程保险以建设工程项目作为保险对象, 对其建设过程中遭受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形式。施工企业通过工程保险, 将威胁自己的工程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取得损失赔偿, 以保证自身免受损失。目前, 我国工程保险的主要项目有工程一切险, 第三方责任险, 施工机械设备损坏险, 货物运输险, 机动车辆险, 人身意外险等。随着我国保险业及保险立法的不断发展, 在工程建设领域推广保险制度, 防范与化解风险, 减少风险给合同当事人造成的损失, 将成为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6、采取相应的保护安全措施

公路建设工程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安全措施。对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应选择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严密控制。为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给予一定时间、空间的前提下给予其一定的压力,业主与勘察设计单位签订限额设计协议,供图协议,优化设计管理办法,制定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控制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充分以发挥其聪明才智。

7、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危机管理

在公路建设工程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是降低损失,防范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公路建设工程的风险状态中,必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如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防止公路建设工程中断利成本超支,争取获得风险的赔偿,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索赔也是风险防范的措施之一。承包商在索赔时,只要理由充分、证据确凿、索赔价格合理、符合索赔程序,就完全有可能取得补偿,以弥补损失。

8、利用合同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 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 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 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 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 其风险量较小, 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 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 其风险量较大, 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 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 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 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 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 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 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 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 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亏本。

9、损失控制

即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和减少损失的措施这两方面的工作以降低(或消除)损失发生的概率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从而达到使风险损失最小化的目的。损失控制措施的制定一般需要从组织、管理、合同、技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应设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在项目开始前,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就应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在项目损失控制预防计划中,其内容应包括: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损失控制方面的职责;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奖惩措施;对有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协调。项目风险管理实质上是整个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因此,实行风险目标管理要求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又要求自下而上层层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做好预防计划的同时,还应做好紧急风险事件发生时的灾难计划和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应包括:调整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调整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并及时与材料、设备供应部门联系,准备保险索赔的额度,起草保险索赔报告,调整资金使用计划等。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经济活动,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受物质、技术条件制约很大,故此,一个工程项目干下来,是亏是盈,关键在于是否把工程风险控制好。而风险预控必须要转变管理思想,改变管理方法,建立严密而科学的责任制,把风险预控贯穿到项目施工的全方位全过程,依责依章管人管事管物,形成全员参与成本预控的格局,这样,必定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快速、优质、低耗,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种类,提出了相关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相应对策措施,希望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继平.公路工程项目材料管理[J].科技信息,2011,(14).

[2]黄建设.浅谈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J].中国产业,2011,(5).

[3]罗天云.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和成本控制[J].江西建材,2011,(1).

[4] 李继业.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 由广明.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 山西建筑,2010,36( 3) : 214-215.

第4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 施工企业 项目风险管理

对于水利水电企业来说,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核心的一个内容,只有对风险做进一步分析,采取有效方法对风险进行化解,使风险能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证企业的向前发展。因此,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使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市场面前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来说,是属于一项系统又庞大的工程,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工程显得非常复杂和庞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无处不存在风险。社会的高速向前发展,水利水电施工行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如果仍然依靠以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施工,不仅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使得施工风险越来越大。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可以说所存在的风险贯穿于施工的始终,因此,作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要对项目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使企业能够处于竞争的优势,保证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

1 . 1风险管理释义出现一些损失,管理人员事先对有可能造成的损失做进一步的分析、预测,并且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使风险降到最低状态,使施工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因此,这里所说的风险管理,是采用观察、试验的方式,再对相关损失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对项目的部门、质量、进度等各个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出对风险进行控制的相关规律。

1 . 2风险管理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的风险管理,可以使项目组织经验的实现得到有效保障,可以帮助把施工项目组织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状态,并且能够进行及时的补充,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得到有效保障。第二,项目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促进项目实施的合理化、科学化,还可以使决策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存在的经济、技术、决策等各个风险,可以得到有效减少,而这些对于企业正常的经营将起着很大作用。第三,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使项目经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实际上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相关管理办法,因此,风险管理可以把处理风险管理的各种费用进行分摊,使风险损失得到有效降低,保证项目组织经营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1 . 3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

第一,进行风险管理是有代价的。首先,风险的识别、计划编制、分析、监控等都需要有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源来进行分配。由于风险管理主要是用来预防或者减轻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它的价值有多大,怎样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这只有等到未来才能得到进一步体现,如果进行风险投资,在以后的日子里,风险管理的投入有可能会在未来进行抵消,也有可能要超过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可以说,进行风险管理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二,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预测。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不是等到风险事件发生之后才来进行追查,也不是在推卸责任,对于项目的管理团队来说,应该是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开放的一个工作环境,因此,信息要进行及时沟通,而这在风险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三,风险会随着项目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来说,如果工程的目标、费用、时间等相关要素已经确定下来,那么,这个建设项目的风险计划也马上完成,因此,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工程费用、时间等发生变化,那么,相对于这些约束的风险当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就要进行重新的评估。

2.风险类别

2 . 1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有可能工程项目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例如严寒的地区在冬天时是无法进行施工的,或者在进行施工时,有可能处于地震多发带地区,或者是泥石流地区,而这些自然环境对工程的施工都会产生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恶劣的环境或者气候等,都会使施工企业遭受损失,或者是工程在施工时,台风、暴雨等自然气候的影响,都会给工程带来严重影响,使工程的成本增大,从而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

2 . 2合同存在的风险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来说,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工程款的拖欠、工程工期的拖延以及原材料的上涨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没有按照合同履行有很大关系。因此,签订合同,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由于我国的国内工程存在买方市场,因此,建设单位经常是处于有利地位,当承包商要承包工程时,经常会强加一些不平等的合同条款,对承包商只提义务而不提相应的权利等。因此可以说,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合同是一切风险的根源所在,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对于不平等或者不合理的合同要提出异议,以免给施工企业带来风险。

2 . 3价格带来的风险

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的材料成本,一般是占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72%。由于有的工程投资较大,属于长线工程,回收期很长,因此,作为施工企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材料价格的上涨。当今社会,通货膨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这个通货膨胀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施工企业尚还可以接受,而如果超越了一定的范围,那么,企业将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因此,作为企业的材料管理人员,要对市场上的价格信息以及价格动态做到及时了解,并且要联系可靠的货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因为材料的价格上涨而带来的风险。

3.有效降低风险的对策

在风险管理中,应对策略是整个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对已经进行的风险做进一步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出相关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首先,作为施工企业的领导,首先要有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当施工项目开始时,此时整个项目的风险还处于控制的过程中,因此,这时候就要收集关于风险的各方面信息,对于将要出现的风险要提出预警,并且把这些纳入到项目的进展报告中。第二,当施工项目在进行投标之前,首先就要做好策划和评估,如果感觉到将出现的风险在自己承受的范围之外,对成功把握不大,预感到将可能出现很大的风险,那么,建议不要参与投标,更不参与合资。第三,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难免遇到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特别有的材料价格波动会较大,因此,企业的采购人员可以提前订立购销合同,并且付给供货商一定的定金,以此避免因为材料涨价而带来的风险。第四,可以采用分包商的方式使风险得到降低。当在进行分包合同时,一般要求分包商同样也要接受合同文件中的各种条款,以此使风险得到有效降低。第五,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使风险得到降低。例如可以把风险进行有意识地转移,转移至工程担保或者工程保险等。第六,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合同进行管理,并且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以免因为合同造成风险。第七,对于项目经理以及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来说,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要深刻认识到风险的危害性。当工程在施工时,要对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工人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使他们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全施工,降低风险。第八,可以利用工程的索赔使风险得到降低。在合同中,没有索赔条款,合同就无法体现其公平性,因此,工程的索赔可以贯穿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特别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索赔更要引起重视,而这也应该引起施工企业相关负责人的重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对于所存在的风险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并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使施工企业能够顺利运行,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开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10).

第5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药品研发 风险识别

药品研发项目投资多、周期长、成功率低,因而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药品研发的成功率非常重要。风险识别就是发现潜在风险的过程,是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

一、研发项目风险的来源

结合药品研发的实际情况,研发项目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环境风险和其他风险。

技术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研发能力、技术的竞争优势和技术的产业化潜力、技术的生命周期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市场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增值潜力、市场规模、市场产品周期、产品的商业化运作水平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资金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融资方案、企业自有资金、资本运营、项目成本、利率汇率税率的变动等。管理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体系的素质。生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能力、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生产人员构成、生产费用的满足程度等。环境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节和金融环境。除了考虑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外,还需考虑医药行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法规,包括国家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药政管理机构的调整、药品价格、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信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及其相关细则对药品项目的影响等因素。其他因素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如资信体系风险主要考虑研发人员的道德风险等。

除了以上风险以外,新药研发还有一些自身特有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新药研发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四个阶段:

(1)实验室发现阶段的决策风险,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市场需求等方面。

(2)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技术风险和药物固有的风险,技术风险包括技术不成熟、不先进和技术的难度、复杂性等方面;药物固有风险表现在安全性低、活性不高、稳定性不好等方面。

(3)临床研究阶段的质量风险、法律风险和管理风险。

(4)新药申报阶段主要考虑药品注册法规或相关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研发风险阶段的划分

研发大致分为决策阶段、技术阶段、生产阶段、市场阶段。决策阶段包括:市场调研与技术预测、技术评价与创意筛选、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决策、项目立项与计划制订。技术阶段包括:项目启动与技术方案实施、技术难点攻关及相应技术研究、信产品或新工艺的设计、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产品定型。生产阶段包括:试产及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市场阶段是指新产品的市场营销。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风险。

不同行业之间的研发过程会存在差异,使得研发各阶段的风险在形式上、内容上、特征上不尽相同。在制药行业,一般需经过以下5个阶段(决策阶段除外):(1)概念开发与前期研究。包括化合物方案筛选,成分提取或合成,药理学及动物学实验。(2)临床前试验。包括进一步筛选方案,毒性、药理性、副作用、耐药性试验,合成路径备选,稳定性分析与试验,临床试验准备。(3)临床试验。包括健康志愿者试验,病人试验,剂量、用法、禁忌、毒性等的规定、生产方法与工艺设计、工厂设计。(4)专家评审、检验、注册与生产。(5)销售。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该将研发阶段和风险类别相结合,如果单独从阶段特征或风险特征来考察研发风险,则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项目风险因素的层次和相互关系

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是一动态负责体系,项目风险因素及其要素,需从项目整体上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其要素在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层次关系,并且这种地位和层次关系随项目的进展而不断变化。通常这些指标的第一个特征是层次性,各类指标被划分为若干层次,下一层次的指标是上一层次指标的细分。第二个特征是定性指标较多,而定量指标很少,对于风险的综合处理和计算,是一瓶颈。第三个特征是主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主因素和各要素形成一立体交互网络体系。对于具体项目而严,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外,由于新药研发是一个价值不断发现的过程。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各种风险的地位和主次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研发实验室阶段,主要为资金风险和研发技术风险;如进入中试阶段,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生产风险则为主要风险指标;到达申报阶段,主要考虑政策风险和管理风险;成功开发,到达上市阶段,则主要考虑市场推广的资金风险、营销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

第6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特点分析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上,虽然各个项目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个项目的特点却是一样的。首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基本都具有多学科性,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以及沟通管理学等,需要企业站在系统思考方式的角度来考量管理方式。其次,项目管理本身较复杂,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注意及时总结实际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项影响因素提前制定有效预防方案。第三,作为管理对象,其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负责人员应充分发挥所学理论知识、灵活操作,针对各个项目分别做细致的规划,执行方案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确保投资效率。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2.1项目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实际上,项目风险是不能与不确定性划等号的。在绝大部分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企业中,通常拥有较多的软件人才和硬件人才,但项目管理人才相对较少。此外,项目管理人员习惯将规划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缺乏对市场、成本、企业经济实力、企业技术和人力的考虑。总之,企业没能实现信息系统集成协调化,严重缺乏沟通,造成销售和财务等环节与项目整体发生脱离的问题。2.2范围管理不完善。范围管理贯穿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范围是否明确决定了工作人员是否能及时发现潜在危险、是否能有效处理突况。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中,许多企业没有形成对应的科学管理办法,导致范围管理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得到应有程度的明确。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加强团队建设。一支高效率、合作意识强烈的项目团队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企业应首先严格挑选项目经理,要求担任项目经理的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优秀的组织领导能力;其次,要求团队内部人员拥有精炼的操作技术,认识到项目的最终需求,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能与其他工作人员保持经常性沟通和良好的合作态度.3.2优化风险管理机制。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发展、政策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难以准确判定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因此,应加大对风险的管控力度,积极预测项目风险,准确识别潜在风险,归纳并细化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预防工作。风险管理包括识别环节、分析环节、计划与跟踪等多个环节,确定风险概率与类型,制定科学的风险防控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风险控制,有利于全面降低项目集成风险。3.3优化项目管理范围。企业应重视分析客户对业务的需求,将客户要求的业务目标当做项目范围,遵循项目价值链,提高企业客户竞争力和管理效率,将业务效率和运营效益作为项目集成工作的重点。此外,企业应针对财务、采购以及库存等内容进行管理,提出合理的框架结构。做好项目的调查和论证工作,将大项目合理细化以便顺利完成任务,时刻关注并合理控制项目管理的范围,综合考虑项目完成所需时间、项目质量和项目成本,确保运营效益。3.4提高管理灵活性。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客户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客户对业务的具体需求不断变化,导致无法准确划分范围,进而使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应选择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实现对客户的及时引导,促进客户主动配合。结语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能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益,但是其本身具有复杂性高、设计学科较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本文建议,集成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充分分析客户需求,明确管理范围,打造专业、负责的管理团队,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可能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并制定预防方案,实现科学化管理,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第7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项目风险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普遍使用的今天,企业的信息化成为了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存在着黑洞现象,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信息化没有整体的规划,目标不明确,过程混乱,使得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种是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项目最终不能按期完成,成本超支,项目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对项目的风险意识不强,也缺乏对风险的评定标准。本文结合Boehm模型和风险矩阵法,建立了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识别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给予控制和改进。该模型的建立为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的分析提供了基准,也探索了一种新的模式。

1.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为了便于对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按照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即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为依据,结合Boehm模型,把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归于以下四类:商业风险、项目立项风险、技术过程风险、项目过程风险。这四类风险并非互不相关,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环境以及其它无法确定因素的风险。模型见图一。

2.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先分解成若干层次和若干组成部分,在各组成部分间进行比较和计算,以获得不同组成部分的权重,从而为侧重于哪个组成部分提供决策的依据。它通过将决策过程数学化而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使得思路更为直观。

2.1 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应用AHP方法分析问题,构造出能够反映系统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通常包含下面三个层次:

(1)最高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决策分析的总目标。常称为目标层。在风险评估中,这个元素是指信息化的最终风险。

(2)中间层:可包含若干层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到的各子目标。包括各种准则、指标、策略等。常称为准则层。

(3)最低层:针对不同的决策目标,可以是最终的各可行方案、各项指标或各种措施。常称为方案层。

2.2 构建判断矩阵

在层次分析模型建立后,需要确定出各要素的重要性,通过对二级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可以得出它们对于上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进而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信息化项目的整体风险权重。具体操作是评价者对各风险指标进行两两相互比较,用1-9的数字将判断结果量化,形成判断矩阵,量化标准如表2.1。

判断矩阵A由n个风险因素两两比较而形成,矩阵元素就是元素i与j的重要性量化值。构造的判断矩阵如下:

2.3 单级风险因素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专家打分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判断矩阵以后,需要对各专家的判断矩阵分别做一致性检验,如果不符合一致性检验,需对该矩阵作调整,最后还要按照专家的权威等级对专家数据作平均。

单级风险因素的排序通过对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可以确定各因素对上一层次风险的重要程度,并据其排序。具体方法是根据矩阵理论,先求出判断矩阵的特征项目向量W,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求出权重。

特征向量:

在计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后,用特征向量来表示风险因素对上层风险的影响程度。

其中,

进行归一化处理其中:

在计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后,用特征向量来表示风险因素对上层风险的影响程度。

并且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层析分析法的结论的合理性。

对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方法如下:首先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

如果所得的CI为零,则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检验结束;如果CI不为零,则要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值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数据如表5-7所示:

通过计算,如果所得CR值小于0.1,则认为判断矩阵和风险因素排序结果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所得CR大于等于0.1时,我们则认为判断矩阵和风险因素排序结果的一致性不可接受,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的修改。

2.4 总风险量化值

总风险因素排序是指利用上文中提及的单级风险因素排序结果,即各级风险元素对上一级的风险元素的重要性权重,计算出每一级中的所有元素相对于最终的总目标的组合权重。这一步骤是由上而下进行的,最终可以得到位于最低级别的企业信息化风险对于企业整体信息化风险的组合权重。

在得出各风险指标对于上一级的风险的重要性权重后,可以进一步计算信息化项目的总风险量化值。计算公式为;上级指标风险标量=下级指标风险量化值×下级指标风险权重。

3.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应用实例

在青烟西格玛水平信息化项目的风险评估中,建立的层次分析模型的最高层是信息化项目的综合风险权重,中间层与最底层是评估信息化项目风险的指标体系。本文中的中间层和最底层一共有三个级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

根据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模型,结合青烟西格玛水平信息化项目,采用风险矩阵法和专家调查法,根据的风险因素评估表和重要性量化标准表,构造判断矩阵。对青烟西格玛水平信息化项目的判断矩阵进行分析,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判断一致性。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得C.R

在得出下级风险因素的权重后,结合上文中风险矩阵中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影响量化值,对上级风险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上一级指标的风险量化值。最终汇总得到青烟西格玛水平信息化项目的综合风险量化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总风险因素排序

商业风险

在得出各风险指标对于上一级的风险的重要性权重后,可以进一步计算信息化项目的总风险量化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最终计算出该信息化项目的综合风险为3.998402。根据表2-2,青烟西格玛水平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综合等级处于中级和严重级的边缘,但是如果不加强控制,将会导致目标的失败。应该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风险量化值合理分配资源,对风险进行准确控制,以保证信息化项目的顺利进行。

4.结论

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结合Boehm模型和风险矩阵法,构建了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识别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运用风险矩阵对风险因素进行了排序,然后再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来分析风险因素对青烟西格玛水平信息化项目综合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风险分析量化结果。通过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对风险给予控制和改进,降低风险级别。该模型的建立为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的分析提供了基准,也探索了项目管理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单泪源,姚莎.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对项目成功的影响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6.

[2]栾红栋.IT项目范围管理和风险[J].管理研究,2009.

[3]张健峰.定量目标管理办法在IT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2009.

[4]刘国靖.21世纪新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宏伟.现代大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6(2):103-105.

第8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公司;项目;管理手册;编制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使项目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用《项目管理手册》指导项目运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它既可以将公司多年海外项目运作经验加以系统地总结,又可以为今后的项目运作提供科学的指导,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为了使项目管理手册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建议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制不同的项目管理手册,如《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专业项目管理手册》。

项目管理手册要针对项目运作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应按照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5个不同过程,分别对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内容进行编写。

一、项目识别和启动阶段

在项目识别和启动阶段,项目管理手册应包含:(1)项目的形成程序;(2)投标应注意的事项;(3)项目的组织设计;(4)项目关键人员确定的标准和办法;(5)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6)项目经理的主要任务;(7)项目经理的工作原则;(8)项目经理的工作权限;(9)项目考核办法等内容。

这些内容一定要详实,具有可操作性,以后类似的项目可以直接参照该手册确定项目部的组织结构,选出项目经理和项目关键成员,确定项目考核办法。

二、项目计划阶段

在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管理手册应包含:范围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成本费用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

(1)范围管理计划是项目计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项目的范围也定义了项目的工作边界,明确了项目目标和项目主要可交付的成果。范围计划的输出有其范围说明书和范围管理计划,并带有依据。范围管理说明书主要包括项目说明、项目目标、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可交付成果清单等内容。范围管理计划描述项目范围如何被管理的,包括范围核实、范围变更管理、范围管理计划稳定性评估与预测等内容。

(2)项目进度管理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项目范围所包括的活动及其之间的项目关系进行分析,对各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并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在项目管理手册中,一定要列出该专业的项目一般情况下的工作分解结构、活动清单、活动结果的描述、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项目的约束条件与假定条件、里程碑、活动的持续时间、项目网络图以及最终的项目进度计划。也就是说要以一个常规项目为模板,新项目参照该模板以及手册中具体规定能很快地制定出进度计划。

(3)项目的成本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①编制资源需求计划。确定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种类(人力资源、分包商、顾问、商、专用设备和工具的租赁、原材料、保险、税费等)以及每种资源需要的数量。首先依据工作分解结构(WBS)、范围计划、历史资料、进度计划等确定每个小活动单元所需要的资源量,然后逐层向上汇总,计算出整个项目所需要的资源量。

②进行成本/费用估算和预算。根据活动单元所需要的资源量、活动历时以及资源单价计算出每个活动单元所需要的成本,逐层向上汇总计算出总的直接成本,最后将直接成本与不可预见费用合计形成总成本。

③编织成本基准计划。它是一种按时间分段的预算,可以用来测量和监控项目的成本绩效。按时间将估算或预算的成本/费用叠加起来就是项目的基准计划。在项目管理手册中一定要列出一个常规项目需要的所有资源量以及各资源的单价,以供其他项目参考。

(4)风险计划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列出项目风险清单、编制风险应对计划四个部分。一般而言,风险可以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组织风险和外部风险。一般将不可控制的“不可抗力”不作为风险,这些事件往往作灾难防御。

在项目管理手册中一定要有一个按照项目风险的等级列出的常规项目的风险清单以及风险应对计划的模板。

三、项目实施和控制阶段

在项目实施和控制阶段,项目管理手册应包含:(1)成本管理办法;(2)成本管理实施细则;(3)资金管理办法;(4)劳务管理办法;(5)材料管理办法;(6)机械设备管理办法;(7)施工技术管理办法;(8)质量与安全内部监理管理办法;(9)信息管理办法;(10)效能监察办法;(11)工资福利分配办法;(12)项目管理检查和考核办法等内容。

四、项目的收尾阶段

在项目的收尾阶段,项目管理手册包含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编写项目结束报告。一般来讲,项目结束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前言。

(2)项目历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如客户的情况、项目名称、项目合同号、项目合同类型;项目历程中重大事件(项目生命周期的重大事件);项目进度日程表(重大里程碑日期),包括合同签约时间、项目开始时间、项目采购开始时间等。

(3)项目最终工作范围,是最终敲定的项目工作范围。包括项目执行前审定的项目工作范围以及项目执行中的范围变更。

(4)项目团队成员,列出包括项目团队和客户项目人员的职务、职责和参加项目时间。

(5)项目结束报告正文内容,包括项目管理情况、费用及进度情况、项目物资采购及订购合同签署情况、作业施工情况。

①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经济、劳动力、政治、材料供应等背景因素;项目的独特要求;项目特殊的管理问题;项目的技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项目管理制度和数据处理方式;施工计划情况;合同管理情况;费用、账单、银行、工资、会计等财务问题;保险和税务情况;审核情况。

②费用及进度情况。包括阶段费用预算和累计成本;采用的进度编制技术;费用估算的过程;采用的费用及进度控制技术;费用趋势及变更单;施工的费用及进度;问题所在及推进意见;大项目费用的科目审查;项目费用及估算汇总;特殊的研究费用;项目进度;现金流动计划及曲线。

③采购及订购合同签署情况。包括采购原则及批准程序;供货商列表、工作状况、结束报告;分包商管理情况;采用的体系;采购、催交、运输问题及解决方法;采购推荐意见;质量控制情况。

④作业施工情况。包括作业的管理及联络;设计数据的分析方式;作业费用、进度、人力情况;分包商及分承包合同分析;材料及仓库情况;主要设备、工具以及易耗品情况;临时作业设施;劳工关系;政府关系;客户关系;安全管理程序;独特作业程序;问题及推荐意见等等。

第9篇:项目风险管理办法范文

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大部分原因在于风险管理的好坏,对于传统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转移及风险规避方法,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层面和实践探索层面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烈。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着某些不规范的运行机制,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积累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数据库,没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对企业自身而言,对风险进行很好的管控难度较大。

3)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我国目前已有的各种建筑法规、条例缺乏实质的可操作性,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无法应用。

4)工程担保制度不完善。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种类繁多,保险对其各种风险针对性不强,保险内容老套,缺乏灵活性。因此,对于节能建筑的风险管理,目前对其研究更加处于空白状态,与一般工程项目风险一致,节能建筑风险也注重的是各类风险给节能建筑项目带来的不利后果,但节能建筑风险类型与一般建筑相比有所改变和扩大,节能建筑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目标体系的协调。因此,节能建筑风险管理比传统建筑更为困难和突出。需面对节能建筑这种新兴的建筑形式,探索风险特性及其管理方法,对节能建筑和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节能建筑的风险特性及风险因素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前的不确定性,一般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强调风险表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种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其形成了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工程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是技术、经济、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协调而得到的综合产物。较一般项目而言,节能建筑风险特征加入了社会及环境效益对其的影响,这大大增加了项目的风险因素,使得节能建筑建设风险比一般建筑更为明显。

2.1节能建筑的风险特性分析

1)目标复杂性、长期性。传统建设项目目标仅为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更多的是着眼于建设阶段,不考虑建筑物对后期运营的影响。而节能建筑重点在于考虑对能源环境的影响,在全寿命周期内,使其发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造阶段增加少量的成本达到全寿命周期内成本节约的效果。建设目标更多、涉及的时间范围更长,风险更为复杂多样。

2)效益的模糊性。传统建筑物重视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易于量化。节能建筑具有典型的经济附加性,而节能建筑物从建设到使用直至报废,由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公共作用下所体现的长期效益难以直观地用数字展现出来,在节能建筑相关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明确的现状下,增加了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管理难度。

3)节能建筑是为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响应节能减排而诞生的新型建筑。国内外对节能技术、节能方案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借鉴的节能建筑风险管理案例较少,所以对于节能建筑项目参与者而言,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2.2节能建筑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技术风险性。每一工程项目都会经历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期评价几个阶段,对于节能建筑,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因而需要采用一些新的设计思路、施工技术、使用新型材料等等。设计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能项目的成功与否,若设计人员缺乏节能建筑设计经验或过于自信的创造性设计以及图纸施工操作性差都会给承包商带来额外的风险。再则,承包商对节能施工技术的把握是否透彻也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承包商技术不过关导致无法达到节能目标,增加了项目本身的风险。以及节能材料设备生产技术对节能建筑的影响,节能材料、设备性能不稳定会给项目带来极大的风险。

2)管理风险性。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能力影响项目质量的好坏,节能建筑存在管理风险原因在于我国节能建筑发展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业主方、承包方、设计方均对节能建筑的认识有限,不能很好把握节能建筑成本与效益的合理比例,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且国内外可供借鉴的管理案例少之又少,达不到对节能建筑有效控制和动态管理的效果,增大了风险转变为损失的可能性。

3)社会及政策风险性。节能建筑申报环节多,审批程序复杂,公众对节能建筑的接受程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及节能标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且节能建筑相应政策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政策标准变化大,使节能建筑的社会及政策风险远远超过一般建筑。

3节能建筑建设风险管理措施

3.1技术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项目各参与方技术水平,成立专家组对节能建筑知识进行培训,加强节能建筑知识普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加强项目各参与方沟通,有效规避部分风险。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如节能设计施工操作性不强,施工单位对设计理解不足等,应加强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力度,可使施工单位提前介入设计阶段,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3)加强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稳定性试验,严格把关质检,避免节能材料、设备造成的风险损失。

3.2管理风险规避措施

1)建立专门的节能建筑风险管理咨询机构,弥补业主方、设计方、承包方自身等对节能建筑风险管理的局限性。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和合同管理,严格考核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业务水平,系统论证节能施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在合同中明确各方责任,督促各参与方自我管理行为。

3)建立节能建筑风险信息系统,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节能建筑的数据整理与收集,积累节能建筑风险信息,便于专家学者研究以及后续项目的经验借鉴。

3.3社会及政策风险应对措施

1)强化大众的风险管理意识,大力宣传节能建筑的综合效益,使大众认识到节能建筑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积极建立节能建筑规范化实施的政策文件,落实相应的资金补助和保障措施。对于政策标准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可通过调整营销策略,提前考虑节能规划,制定相应的节能施工方案。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