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胶体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性;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实训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同时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我将分别从“教”、“学”、“做”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1.理论讲授—从“教”开始
第一步应当是理论讲授,即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的教师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只要培养出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怎么做就可以了,不必讲授理论知识,这种观点未免有些极端。的确,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但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少。理论知识既是指导实践的准绳,也为学生将来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例如,旅游行业当中什么是全程陪同导游、地方陪同导游以及景点导游等,作为老师,都要依托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类导游员的工作程序、熟悉各类导游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掌握接待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各类问题等。
老师在理论讲授过程中还可以穿插导游带团案例,主要以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选择。意指所选案例应当是真实的,而且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体现导游服务的实践意义,又能够增加实际运用的能力,同时还能反映出导游工作中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维,使其获得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知识掌握—通过“学”来实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所以知识传递作为第二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如何让学生学。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体,是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是,学生如何来学。“一体化”教学中,要使学生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讨论、交流的时间,有观察、实践的机会,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学习模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才能营造一种主动研究的氛围,从而提高个人创新能力。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发现了,绝大部分学生在掌握了导游语言运用技能、导游讲解技能和导游讲解方法后,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编写欢迎词、欢送词以及旅游景点的导游词,不仅灵活运用了各类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训模拟—在“做”的过程中升华
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内容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线,采用在实训教室讲授理论、边讲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练习的方法上课,即实现理论课与实训课在空间上的结合。这些改变真正强化了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了一体化教学的“做”。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
3.1 讲解演示和模仿
这一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导游服务工作程序与规范,熟悉导游服务工作内容及服务方式。在课堂上,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教师的演示对导游讲解进行模仿和训练,为现场模拟导游做好充分的准备。
3.2 现场模拟
根据导游服务工作程序及情境设定各自角色,将校内实训室、校园及市区旅游景点作为实训场所,做好导游接待服务工作。如地陪导游员的迎接工作、入住饭店服务、商定活动日程、导游讲解服务工作、送客服务、处理各类问题等。按导游接待程序设定具体内容,如: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包括:导游员的欢迎词、城市概况等情况的讲解;利用旅游专业实训室,模拟客人入住饭店服务程序,包括:协助办理住店手续、分配住房、分发房卡并与客人互通房号、介绍饭店设施和服务、照顾团员入住、带领旅游团用第一餐等;与全陪、领队核对、商定活动日程;按照校园旅游线路及市区景点旅游线路进行景点讲解,根据导游词并结合实景进行讲解和介绍,重点训练学生语言运用技能、讲解技能,教师及时对学生讲解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讲解水平,使学生在讲解中能灵活运用各种导游讲解方法,使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有机结合,提高讲解的灵活性、生动性。游览结束做好送站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确认交通票据,商定各项事宜,办理退房手续等;送站时做好欢送词的讲解。现场模拟过程中教师可让承担游客角色的学生提出各类问题让“导游员”处理,考核其应变能力。
3.3 师生互评
导游实训结束后,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表现及教师示范进行对比,找出各自优势和不足,便于及时校正不足,提高服务技能。
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直接、更形象的掌握一名合格导游员必须具备的各种实务知识和服务能力,培养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本领过硬的高技能型导游人才,更好地满足行业以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就不能不提到提问这个教学技巧。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 科,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我们要想发挥这种优势,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提问技巧,努力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会质疑,有了 疑问作为引导,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活动,进而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
一、教师提问常出现的误区
1.问题的水平较低
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提问的时候不是只要能够提出问题就可以,更重要的是问题本身的质量问题。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总是难以摆脱应 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是提一些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作用往往不是很大,从而使得提问不能达到理性的效果。
2.所提问题较为随意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有些时候的提问也是根据当时情况偶然地提出来的。但是这样的问题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情 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还要备问题。然而有些教师对于提问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备课的时候不注意准备问 题,在课堂教学中也是随意地提问,凭直觉行事。这些缺乏计划性的提问题往往会产生很多无效性的问题,从而影响提问的效果。
3.提问流于形式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很多教师认为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于是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就使得很多问题的提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会造成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却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这种流于形式的提问方 式也会导致整个课堂效率的下降。
4.提问对象范围局限
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倾向于找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担心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伤害了他们的自 尊,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省课堂时间的目的,担心找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这样无疑就剥夺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同时 也不利于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5.提问的期待时间过短
所谓提问的期待时间指的就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之间的时间长短。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往往期待时间太短,学生都没有思考的机会,很多教师在 提问的时候,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来就会不断地重复问题或者是找其他同学回答。这样做表面上是节约了很多时间,但实际上却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能 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提高提问效果的对策
1.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有效性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不是为了想把学生难住,又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一旦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太过容易,就无法激 发起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并且也不能起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而如果所提的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不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失去了提问的意 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争取所提的问题让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才能保 证问题的有效性。
2.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艺术,但是提问并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时机,恰当地提问,而不能满堂问。
(1)在新课的开头处提问
对化学新知识,学生一般很生疏,因此难免会对这些知识没有概念。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提问,通过问题的思考,可以迅速地了解本节课的 重点、难点。教师要注意,在新课开头所提的问题不能过难,而是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目标。例如,在学习的“铁和铁的化合物”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 在简单介绍本课内容以后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铁是怎样冶炼出来的?铁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铁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铁有哪些用途?等等。通过这些基础性的 提问,学生可以快速抓住本节课的中心,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重点、难点处设疑
一般来说在一节课上都会有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提问 的方式加以巩固。例如,我在讲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属于重难点,一部分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样我就采取提问的方式让 学生从回答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知识,这样当学生按照教师所提的问题的思路进行思考时,自然就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3)在学生的疲倦期适当提问
在一节课上,学生往往会出现疲倦期,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思考能力等都会有所下降,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而且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 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应用
2005年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职业院校纷纷在任课教师中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在教学中把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分开,改革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2011年开始,笔者所在院校在主管教学的院长主持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举办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大赛和“一体化教学”讲课、说课比赛。学院所有任课教师都对所教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实践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公共课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与创新,下面谈谈“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文件》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
由于生源质量的问题,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单词,语法,课文大意,回答问题,课后习题。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和初中高中没什么区别,没什么新意,老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没趣的和没用的东西,于是上课睡觉、发呆、玩手机、听MP3的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势必会引起教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辛勤工作得不到认可和尊重,认为生源质量太差,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在英语课堂上不能进行良性互动,甚至谁也不买谁的账。老师想:我讲我的课,你们爱听不听。学生想:我做我自己的事,你爱讲什么与我无关。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
要改变教学现状,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学科导向转变为职业活动导向,知识目标转变为能力目标,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逻辑载体转变为项目载体,进行课程设计,使大学英语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将“教、学、做”三者统一起来。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最早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使在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可见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三、“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笔者所在的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学英语是全院各专业(除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共4学分,每班每周4课时,选用教材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龚耀教授主编的《世纪英语综合教程》。自2011年学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以来,笔者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反复实践与应用。
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整体设计时,首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与顺序,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按照重组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项目要兼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行性。以《世纪综合英语II》课程整体设计为例,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项目和任务:
(1)制作英文招聘广告,英文简历,英文求职信,小组模仿电视节目《职来职往》自编自导并表演。
(2)制作交通标志并配英语说明,自编情景剧表演模拟开车。
(3)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为外国游客介绍景点。
(4)假设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拟一份英文环保倡议书并演说。
(5)在班上展示你最喜欢的某件衣服,并用英文描述你这件服装的特色。
从以上项目和任务可以看出,教学的目标没有出现掌握什么什么知识的抽象目标,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能力本位,学生必须从“完成一个任务,做一件事”入手,老师以“学生做事的效果”做评价,教师不再是单纯讲授知识的角色,而是引导行动。
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时,同样要本着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以《世纪综合英语II》第一单元Unit1 Job seeking课程单元设计为例。
1.能力目标:
(1)用职场英语进行面试交流
(2)制作英文简历和求职信
(3)制作有特色的招聘广告
(4)进行职业初步规划
重点:①英文简历与招聘广告的制作;②模拟面试。
难点:职业准备与规划。
2.解决方法:
(1)任务驱动法:本单元总体任务就是如何为理想的职业做准备,围绕这个总体任务,分解成各个分任务。
(2)求职英语头脑风暴法:每位同学说出2~3个与求职有关的单词或句子。
(3)视频教学法:引入本单元时播放《职来职往》节目片断。
(4)小组协作法:班级分组,各组成员共同协作处理课文,分组制作招聘广告。
(5)角色扮演法:情景表演模拟面试。
3.参考资料与媒体。
(1)张晶.面试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任奎艳.世纪商务英语写作训练.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求职视频文件.职来职往》节目.
(4)面试视频文件.煮熟的鸭子飞了.
(5)面试视频文件.外企面试实例.
4.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
(2)海报纸若干张
(3)A4纸若干张
(4)水写笔若干支
四、结语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虽然高职院校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欠缺,但他们直观表现力强,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积极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表现力,让他们在“做”中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做一体化”既能激发每位同学的课堂参与热情,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督促,共同学习,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成果可展示并互相评比,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在实施“做”的环节中,以往上课最喜欢睡觉的同学竟然能制作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作品,这也是实践戴士弘博士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一个重大惊喜。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对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中职学前教育问题应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
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要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的人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特有国情下的产物,它极大的弥补了师范类学校对学前教育师的培养不足,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然而中职教育的学生起点低,综合素质较低,尤其是对专业课的学习来讲,更是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工作者的要求,未来的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所以中职学前教育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保持学校的理论课能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在学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更好的进入自己的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在现今的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专业性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理论陈述,而且教材大多更新缓慢,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没有相应的实践部分,导致进入社会不能很快的将知识转换为生产力。所以我们需要将一体化教学应用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来。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所谓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中心,还是我们实践练习的产所,通过教师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对知识加以牢记,还能很好的将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一体化教学在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下更有利于知识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一体化教学的原则。首先,根据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从学生的自身情境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通过建立与学生知识结构相似的模型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好方法的掌握,在这个要求下,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结,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自我探索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己主动学习知识和转化为技能的习惯。所以教学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就是现在大多学校的教学仅仅是限于知识的传授,而且多门课程中还有很多重复学习的部分,浪费了大多的时间,更严重的是这些教学与实际的工作技能有很大的偏差,就是课堂的内容仅仅只是一种传授,没有与以后的实际工作相联系。理论与实践脱离,不能做到相互促进,互为影响。要知道学校的教育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需要的人才,一切得以社会的标准为主。所以一定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 课程目标一体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不仅具有很高的职业技能,还要有很高的综合能力,在生产和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型人才。按照教育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主要的内容就是改变现在课堂中对知识过于重视的现状,注重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现在要求课程教学必须要达到下面的三个目标:第一点就是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需要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在专业方面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钢琴、舞蹈、绘画、游戏等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努力构建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化教学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一体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三学六法为主体。这种模式看起来比较合理,但是经过认真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种教育模式并不能和现在的教学体系以及课程体系相适应,这种模式机构非常的复杂,管理等方面都很混乱,同时这种模式还占据了很多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资源不能够得到最合理有效的利用,师范性和职业性不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三学主要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职教育中应该选择课程中的精髓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到专业方面的技能。这些课程必须高度凝结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既要反映学科的精华,同时还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幼师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六法,但无论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课程的重点和内容还是偏向于六法。在现在的教学体系中六法的弊病逐渐开始凸显出来,其过于注重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但是六法教学还是拥有很多的优点,这些教学优点元素是中职学前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不能够因为六法存在一些较小的问题二将其抛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将六法进行完善,同时结合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通过有效合理的组织,实现技能方面的提升。
3教学方法一体化。项目学习法:运用项目学习法将课程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学习项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操作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演艺,活动设计,观点辩论等多种途径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三段式,也就是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归纳小结,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顺序,让学生能够深入全面的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最后几分钟,利用这几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课堂的感想以及对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真正的理解学前教育。
综上所述,实现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不仅对于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念,同时还能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有力的推动本专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为我国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还更好的丰富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顾更好的通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要求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学军,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钳工教学中的探索―以中职学校为例,科技信息,2012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in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illu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demonstrat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its effect.
关键词: 数控仿真软件;一体化教学;实际应用
Key words: NC simulation software;integration of teaching;pract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77-02
0 引言
本人在鞍山技师学院一直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亲自参与并实施了学校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结合学院实际条件并考虑数控技能训练的成本等诸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控仿真软件的作用,将理论课堂教学和数控机房仿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入数控编程训练模块,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则采用实习课前集中讲授和操作演示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将工艺理论讲授、讲解编程知识、验证仿真系统、实际操作数控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数控仿真系统和数控机床进行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在一体化教学中应用数控仿真软件取得了较好效果。
1 数控仿真软件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功能比较齐全,并包含了FANUC、SIEMENS、华中、广数等数控系统的功能。在计算机机上,学生通过对该软件进行操作,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各种操作在短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其中,编程和加工可以通过手动或CAD/CAM的方式进行,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窗口滚动控制进行监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时获得学生的信息。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借助计算机开发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所以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在486以上的任何计算机上。机床操作面板通过屏幕能够进行一模一样的显示,机床实际运行被动态的模拟显示所取代,同时还能够对操作信息进行提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变得异常简单,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第二,根据计算机强大的显示功能,以及全中文的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机辅助机床控制系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配以了友好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辅助机床控制系统具有真实可靠的模拟演示功能,操作者通过自行设计,即可满足图形大小、颜色、观察视角,以及刀具的形状等不同监控的需要。当程序执行时,在同一窗口内,课时同时显示程序段、坐标值、出错信息以及工件与刀具的相对移动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操作者提供了方便。
第三,仿真系统具有完善的功能,可以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机床控制系统凭借语法诊断和模拟示教功能,进而与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学习,在模拟运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输入NC程序,错误信息、刀具相对移动轨迹以及最终的立体效果图等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进行显示,经过简单判断学生就能够对NC程序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批改NC程序的负担。
2 数控仿真软件的可操作性
在面板和按键功能方面,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与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人为的编程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对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造成损伤,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借助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学生可以总结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初学者来说,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最为理想的实验和实践工具,学生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够熟悉数控仿真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技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具有的这一优势,根据学校相应的教学改革要求,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大力推广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同时我们对05级和06级学生进行了对比。05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数控仿真软件与数控机床操作进行结合,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分离。教学效果是学生在编程方面能力比较低下,在掌握刀具路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难以理解循环指令。实训阶段,由于学生事先没有接触操作系统,进而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很明显的难以适应性,其教学效果是教学进度慢、时间紧张、老师压力大。相比之下,学校购置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06级学生进行教学,同时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数控仿真软件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院使用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教学软件,该教学软件的应用方法如下:
第一,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对数控专业的教师要求比较高,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数控编程能力、工艺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使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职能,对学生进行引导。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挖掘其潜能。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这一理论教学过程中,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应用最为广泛,通常情况下,常用作辅助工具进行数控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摆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位置,一方面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不能将教师作为常规的教学手段,进而淡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师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结合,进而充分地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作用。
第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①基础模块,对最常用的FANUC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进行讲解和训练;②提高模块,对SIEMENS数控系统的三种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进行讲解与训练,丰富学生的编程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机床的能力;③拓展模块,对华中数控系统和广州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进行讲解,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各种操作系统,以及操作面板的操作能力。
第四,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共同组成教学评价。对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编程和操作以教师评价为主,及时登记学生每次练习的成绩,口头评价和试题测评(课题测评和期末测评)组成评价方法。教师在设置测试题的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参考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练习等。在考前进行复习时,复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应超出教学范围,对于学生的总评成绩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鞍山技师学院在一体化教学中应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以来,我院学生连续代表鞍山市参加辽宁省中职数控技能大赛均获得好名次,数控专业毕业生社会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我们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控仿真软件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作用,为社会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加争,何佳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电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各行业对电子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中职学校作为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电工电子课程作为中职学校常设基础性课程之一,由于其具有理论多、较抽象等特点,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现代化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2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分析
2.1注重学生主观性培养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而非教学对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专业理论的讲解,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了课程难度,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弥补学生理论基础较弱的不足。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以及创新力,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才更明显。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感知力,通过电工电子教学活动的参与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有利。
2.2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沟通。理实一体化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具体表现有:课程准备阶段,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课程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帮助,学生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课程结束后,师生之间共同讨论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整个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就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打下了良好基础。
2.3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理实一体化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这并不是说理实一体化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方法。科学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可对传统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建立和完善中职学校的教学体系。传统教学以“教”为主,未来教育将以“学”为主,因此教师应逐渐向教学引导者和设计者的角色进行转换。教师在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利用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关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制,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教学为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分为课程引入、知识点讲解、课上实验以及总结几部分,整个课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十分有利,但缺少动手操作的环节,就无法对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不利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课上动手操作的环节,这就能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应用本节内容,加深对二极管的认识和检测方法的印象。而新增加的成果展示环节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个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升学生的自信。通过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应当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4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1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弱,在教学时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然后采取分类教学的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大体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聪明贪玩型,这类学生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强,但没有耐心;二是理解能力缓慢型,这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由于接受和反应速度慢,很容易缺乏自信,不善于表现;三是抵触型,表现是上课不听,作业也不配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或性格,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待学生建立一定自信后,再对其劣势进行弥补,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观念。
4.2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将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而出现,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素养,加强对前沿领域科研动态的了解,丰富课堂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魅力。
5结语
中职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应用英语教学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绝大部分的专业都有涉及到,但并未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造成了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针对此,为实现中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适用性人才,本文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为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作了探索。
一、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基于生源-质量的问题,很多学生因为中职院校招生门槛的降低而进入学习,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没有一套较为适用高效的英语学习方式,作为中职院校的英语老师,则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从学单词做起,继而讲解语法课文大意等,然后就是在课后布置一些课外习题,这种教学模式与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方式没什么大的区别,重在学生的死记硬背,没有什么新意,久而久之,会使中职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频繁发生,且屡禁不止,而且这种情形的发展,还会引起教师的反感,使其为自己的付出没有获得等量的认可和尊重,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形不成良好的互动,使得老师逐渐认为学生质量太差,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扰”的局面,这种形势下,老师教得辛苦,学生也无所适从。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已经有很多中职院校开始推行双证书制度,这种大环境下,成果证书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既定的学习动机发生了偏离,基于对双证书制度和就业的考虑,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会将奋斗目标定为英语四级、AB级等,与之相对应的校方,则更愿意以“成绩取人”,所在在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方面更多的是以其所带学生的等级考试过关率为标准,这势必导致中职英语的教学更多是以应试教学为最目标,使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逐渐偏离,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
基于新时期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诸多不合理现状,笔者认为应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在此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首先在于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应有机结合中职英语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职英语的教学内容,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其分为若干个项目,根据学生将来要面临的工作实际情景来开展英语教学。如学院采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可将每个单元的内容设计成同一交际主题去展开。其中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先按照听、说、读、写分块编写,然后根据工作任务需要进行重组。
例如,该教材的第三册第九单元课题为Busy agenda and schedule,教师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将第一部分设计为各个部门会议讨论的小对话,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另外,针对课文第四部分的内容,教师可将任务设计为要求学生起草一份企业会议议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学生就业后的工作需要,可将第四部分与第一部分结合起来,将总结性的教学任务设计为一次企业年度会议,这样,及联合起来了各个分块的内容,又单独学习了各个分块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会议的准备及召开过程,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投入地去准备和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
针对中职英语的实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做”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付诸于中职英语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在任务中积极练习自身的技能。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更多地将时间和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绝对主体作用,然后以任务为驱动,教师积极在课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等渠道查阅要用到的资料,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最大化做足课前的准备工作,让后续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为某一项目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真正体现以“学”和“做”为主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上述案例教材中的第九章的教学内容为企业年度会议模拟,针对此,教师可在实施教学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在此基础上,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的角色分配,进行课堂学习准备,如秘书草拟会议议程、总经理审阅及完善会议内容,然后在课堂实施中,利用多媒体的工具进行会议的召开工作,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准备,学习到了会议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和渠道,可谓一箭双雕。
(三)创造语言环境,多角度实施教学
在中职英语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并结合学生所在专业的背景,模拟一些工作场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教内容,这里强调创设的情景要比较贴近真实情况,然后通过实施、项目导向及任务驱动等等现代教学方法,实现更具有实用性和实用价值的学习,如演讲、小组讨论或访谈等形式,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重在强调学生共同合作区完成任务。
例如,上述案例中,在模拟企业年会方面,教师可将原本凌乱的各个小组对话通过年会的形式串联起来,在原来各个小组独立讨论的基础上,根据会议内容,分配给小组成员不同的角色任务,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对议程中各项会议内容进行分项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一次完整的年度会议过程,作为学生对将来面临工作的预演,会议完毕后,针对各个环节的表现等,由教师对各组汇报的结果进行适当的点评,这种形势下,英语教学中原本枯燥乏味的对话练习转而变得具有实践操作意义与趣味,引发了学生对中职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在这种团结合作的形势下,促进了学生工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升。
三、结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通过中职英语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和以情景为依托的教学方式,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分块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做”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围绕学生的兴趣来展开,通过相对应教学情景的设计,来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并结合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的实施,突出“教学做”一体化中的“做”,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的高度结合使用,以此来推动学生对英语的全面化、系统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廖玲.“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3,(16):188-189.
关键词: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99-02
1 一体化案例教学与改革分析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多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特点,结合高职一体化教学思路和我院PLC课程改革,笔者提出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
一体化案例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以案例教学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要实现这三个转变,一体化案例教学应具备:教师一体化,即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践指导教师;教材一体化,即教材既是理论课教材又是实训课教材;教学过程一体化,即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为一体的模式。
一体化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比,通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及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方式,加强岗位实训,采用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教材,以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的授课方式,主客体的角色和责任的定位和转变等方面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2 一体化案例教学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明确课程教学整体目标。在课程实训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原则。本着导向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原则,确定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训练中,本着实践性、创造性的原则,重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少讲多练多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在综合实训中,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不同角度分析、独立思考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2)案例重构传统教材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遵循“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并辅以开放式习题,按照结构的严谨性进行编写特色教材。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学生以跳跃式的方式能够自学教材内容,打破传统教材“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特点,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设计不同的案例实训项目,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只强调学习PLC课程,必须有哪些基本训练,这些基本训练就是一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可以结业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一直都在自学,自己学习新的东西,自己学习恰好逼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特色教材很有生命力。
(3)结合工程精选实训案例。结合工程实际,以实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等精选、设计案例实训项目,作为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主要载体。
针对高职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不断总结,逐步探索出“基本、高端、综合、校外基地岗位生产”的“递进式四级实训” 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和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与手段,以“实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先基本、后高级、再综合,循序渐进;选、讲、演、练、考案例结合,并在现场巡回指导时发现、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5)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每年派1~2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探索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使得课程教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实现课程与行业企业需求协调发展,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
(6)教学场地一体化实施。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我院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实训室,理论和实践环节都在实训室完成。学生每2人为1小组,每小组1套实训设备。教师现场巡回指导,由组长和组员相互协助操作(备选)案例。
岗位生产实训根据实际选题,在相应企业生产现场完成。由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结合企业职工技能训练要求,联合开发课程,制定生产实训大纲,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和报告,并由企业主导进行实训考核。该模式目前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实现了教育就业零距离培养模式。
3 一体化案例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把握本专业本课程相关发展前沿,实现教学设备、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了解本专业本学科发展动向,将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及时充实到教学设备及教材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贴近社会需求,跟上时展步伐。
(2)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首先切实可行的案例选取需要教师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其次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运用好案例,发挥案例教学能效及功用,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再创新。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仿真把讲、演和练更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组建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看、想、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和课后自学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结合“产学”合作办学机制,继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做”一体化案例教学途径。如果能探索出一条与“产学”背景相适应的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不仅能有效降低教学资源和成本,而且使我们的教学能与企业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模式。
4 结语
实施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改革,基本上做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中心、以岗位要求为中心、以教、学、做一体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一体化案例教学尽管作为一种归纳教学法,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演绎式的教学模式,但作为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式的趋势已不可动摇。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23.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教学;任职能力
1 背景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大中专学员必修的考试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一般开设在入学后第一学期,通过60学时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
在我院开展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改革之前,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先在教室完成理论讲授,再到机房实践操作。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理论和实践的脱轨使教学效率低下,经常出现理论课上听得很明白,操作课却无从下手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们针对试点专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已经在全部专业中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做三者的统一,不仅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教学中的直观性,还有利于教员的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实施要以一体化教室为依托,同时从“教”“学”“做”三个环节全面深入哉埂
(一)“教”
教的过程是在教员引导下学员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不只是教员“教”,而是教员恰当地、正确地组织学员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员自主发展。所以, 教实质上是一种引导。 “教”的核心是自主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员内在积极性,激发学员学习的欲望,通过教学活动中的“教”来提升学员的方法能力。
(二)“学”
学员学的不仅是理论性的知识还有实践性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学”应该是自主性的学、应用性的学、合作性的学。为了完成项目,自始至终学员主动学习,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能不断搜阅相关知识与经验资料,做好记录,并将相关资料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去,还能主动向教员和组内其他成员寻求帮助。
(三)“做”
“做”是基于任职能力的做。学员要做的是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做的过程,实现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学习的即是工作和生活。学员需要认清,自己为什么做,做什么,然后在教员的引导下探索怎么做。最后,通过做提升专业素养,达到岗位任职需求。
3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一)建设“教学做一体”的计算机专业教室
硬件设施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保障。2012年,我院将计算机中心改建成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专业教室,从此,“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才在全院所有专业中全面展开。计算机专业教室不仅要满足机房的功能还要具备一般教室的控制能力。我们在局域网中安装了海光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员机控制学员机,可以把教员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学员机的屏幕上,也可以把一台学员机的作品展示到所有学员机上,还可以进行文件批量下发和实时监控等,这些功能都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计算机专业教室里,教员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员的直观体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员对知识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员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员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针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员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真正实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二)开发教学项目,编写一体化教材
像计算机基础课程这类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适合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贯彻 “教学做一体化”。我们针对学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批贴合实际的项目和工作任务,不仅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也编写在教材里。我们采用项目式教材的写法,使用这些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情景的项目,将学员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项目设计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教材中的配图要与项目相结合,最好还具有系统性,尽量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任务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为了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项目以外,还要设计大量供学员进行上机操作的习题库,让学员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组建“双师”型教员队伍
在传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有一个误区,认为计算机基础课就是教学员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没有必要对教员队伍进行深层次的培训。但是,教员是课堂上一个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经历、素质和专业技能与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所以任课教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娴熟的操作能力,能够处理绝大多数计算机相关问题,以便为学员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也需要培养“双师型”的教员队伍,从而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开展提供师资力量。
(四)改革考核方式,创建一体化评价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课程已经摆脱了纸上闭卷答题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这一基础上又自主开发考试软件进一步实现了多元化无纸化过程考核。即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都在计算机上进行,考核成绩包含理论、实践、单元测试、作业、平时表现等多个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员的学习效果,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