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元智能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元智能教学案例

第1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案例指的是教学内容里的实例,而地理教学案例则是一些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能够具体地体现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从空间与时间上来具体进行展现。从广义上来说,地理教学案例包括所有典型的以及不典型的地理实例,而狭义的则专门指能够对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作出解释的典型事例。文章首先介绍了地理教学案例的内涵,然后从了解案例开发主体和明确案例开发目标两个方面介绍了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其中了解案例开发主体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智能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而明确案例开发目标则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标准和教学的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

(一)了解案例开发的主体

开发地理教学案例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足够重视,学生是案例开发很重要的一个主体,而不能只注重展示教师的作用,毕竟教育是以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所以本文也是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究案例的开发。

1.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

所谓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保持的长时间的内在反应倾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倾向、行为倾向和情感倾向。他们的学习态度既是进行地理案例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后来开发地理教学案例的重要前提。其中,认知倾向指的是学生对于整个案例的开发的一些理解、认识和评价,比如学生是怎样看待案例对提高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帮助的;而行为倾向指的是学生在开发案例的过程里表现出了怎样的行为意向,比如学生在课前积极地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情感倾向指的是学生在案例的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比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表现出喜欢或讨厌的情感。通常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将学生分为俘虏型、好奇型和投入型三种,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态度,并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或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具体的促进措施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可能是怎样的;其次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交谈来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从而分析出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再次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开发的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一些看法,进而分析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最后是对第一节案例课进行足够的重视,以生动而富有悬念的内容和平等而紧张的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

对于案例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些新知识需要与原有的观念或知识相关联才会被接受和运用。例如,学生在参与到某“商业区位选择”的教学案例的时候,假如学生原有的概念中连“区位”的概念都没有的话,就很难开发出好的案例出来。

所以,在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所具备的这些知识有哪些是错误的或是有偏差的,还有哪些固有的知识会影响到案例的开发,然后帮助学生改变和了解到这些问题,进而避免对案例的开发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对学生已有知识中那些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利的,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充分发挥其作用。

3. 学生的智能结构方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组合在每个人的身上,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此外,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所以相同的优势智能也会随着发展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并在引导学生开发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智能结构,通过组织具体的活动或情景来展现他们的优势。

(二)明确案例开发的目标

泰勒原理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理论,任何课程的开发都应该弄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二是通过哪些教育经验我们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三是怎样有效地将这些教育经验组织起来;四是怎样可以确定这些目标正在一步步的实现。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便是设计课程的基本程序,首先是确定目标,然后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最后是教育的评价。所以说明确开发目标是进行教学案例开发的重要前提。

1. 依据学生的特点

开发教学案例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案例不管怎样设计,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如果开发教学案例时,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很难被学生吸收,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外在物,很难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态度或行为。然而,如果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爱好来制定开发目标,让教育目标语学生的这些特点相协调,就会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还会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 依据课程的标准

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的标准是课程编制和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是处于学生的理想和期望之上的。可以说,课程目标是由专家和学者们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之后而形成的,通过对社会、对地理学科本身、对学生的特点等的综合研究而最终制定的。所以在对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进行开发的时候,应该依据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目标。

第2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如何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软件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高职计算机专业开设了“Photoshop平面绘图”、“Delphi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实用软件课程。如果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重自主、重实践、重创新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进行教学。

1第一阶段是基础技能的掌握,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和组织,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法流程大致为:设计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实现案例并评价。因此笔者将每一章的内容分为: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技巧点拨和实践提高5个模块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设计教学案例,实战演练

在讲每一块新内容前先引入案例,使用启发式引导的方式,介绍完整的具有实用性、启发性的案例的具体实现步骤,在涉及新知识点时加以提示,对于概念性的新知识点加以解释,任务的难度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言简意赅,中心突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电子教室等媒体,通过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讲评结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每次实验后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在下次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对症下药地引导学生去研究理论知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1.2组织案例讨论,分析案例

经过实战演练,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后,进行案例的分析,分析案例应用特点、操作(或制作)规范与要求、重点与难点等,对于图形图像类案例还进行其创意特色、构图风格的分析等。强调各知识点、技能点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积累创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综合实例的分析时,可运用多媒体投影演示课件,丰富教学内容。例如笔者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按照软件应用分为商品广告制作、数码照片处理、影视海报制作、动画网页处理等内容进行讲解,讲解时运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广告作品、数码作品、电影海报等,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也积累了综合处理图像的经验。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笔者还注意适时设计问题,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按照“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同时对案例相关的实用经验技巧加以简要总结,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对案例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简单而系统的点拨,升华学生的认识。

1.3实现案例并评价

教师在案例分析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笔者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环境进行点评,最后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创意新颖,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对于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生活在学习的成就感中。

2第二阶段为知识的灵活运用,采用项目教学法

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笔者在学生学习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部分工具和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素材、运用所学的工具自由创作一幅作品。在Photoshop课程设计时,也只提供素材,要求学生自由创作院徽、广告宣传画、数码作品等。在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的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自由创作一个人网站,最后还将较好的学生网站作品在校园网上,既可丰富校园网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网页制作技术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这些作品还可以在今后的应聘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宏观的指导、信息资源和技术帮助,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小结。这要求教师有更加全面的素质,除了要精通软件知识外,更要用自己的榜样和示范力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实施多元智能评价

改进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应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多元智能评价。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的考核,不应该只看最后的期末考试笔试成绩或者期末实验成绩,应该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综合。笔者采用的平时成绩模块由每次规定实例作品的成绩、平时上课的表现成绩和自由创作作品的成绩组成,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或实验)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很少有学生逃课或者旷课。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这是对学生掌握软件应用情况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例如学习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时,可以鼓励学生去考平面设计师资格证。学习了Dreamweaver网页设计软件时,可以鼓励学生去考网页制作员、网页设计师等资格证。持有职业技能证的同学在就业时会有优势,这样势必提升学生学好本课程的动力。

在最后考核时如果学生获得了相关课程的资格证书,期末可以免考,在总评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加分。

4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高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景. 关于计算机软件教学的思考[J]. 内江科技,2007,(5).

第3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摘 要】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应是培训主基调。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教育培训部门充分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潜能、创造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库。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并参考搞好教育、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培训方式 ;创新 ;案例课件 ; 教育、教学课件; 课件资源库

作为 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对此我谈下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培训者应围绕这样的宗旨:培训要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得到实际提升。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培训者应增强一个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培训关键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交流,合作完成某些研究课题,在共同实践中探索提高。培训者起参与、合作、引领、总结和指导作用。

培训者应提高一个认识:一个好的培训源于一个好的开端。培训开始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需求调研。真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我认为国培项目专题设置了这个讨论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您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就是搞需求调研。这个调研非常好,能了解中小学教师和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需求。

培训者要严禁一个错误: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形式主义是劳民伤财的。培训工作应扎扎实实地做。这样培训者,尤其是培训者的管理者需要增加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教师培训工作,培养地是教师,受益地是学生。这关系到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富强;关系到每个培训者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培训者要突出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应与中小学的“新课程”相联系;与课堂教育教学、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因为当前很多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应根据“新课程”,引导教师共同探究如何“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我考虑,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情况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新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能力各有不足。。培训应教师缺什么补什么,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可以实行分岗、分层、分学科、分专题,分主题培训。组织培训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全脱产培训、混合式培训、远程项目培训、送教到校到课堂培训、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师徒结对、小课题研究、合作式的校本研修的新模式(IE-S教师研修模式)等。

教师的成熟是学习理论――应用――实践――反思――理论水平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理论水平新的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熟练掌握理论或发展理论的过程。他们的开端可能不同,但本身就是交互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么我们培训者就要与他们一起学习、实践,反思,一起成长;或学习在先,或实践在先,反思在先。教师培训就要组织一些理论水平高,业务成熟、精湛的优秀教师,培训指导理论水平不高,业务不成熟的、发展中的教师。培训者就是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军。

作为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培训者深思。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大多数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渴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培训不能只注重系统理论地讲解,也不能割裂理论谈应用。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应该是培训主基调。

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只有帮助教师把各科教学的每节课上好,把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搞好,才能把教育教学质量抓上去。每节课,每项活动的质量搞好了,积少成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提高了。这样培训就要在帮助教师们教好每节课和搞好每项课内外活动上下功夫。培训要突出指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帮助教师总结教学规律、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如何从每节课教学抓起?我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我感觉,同仁们很希望能有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可供参考。这样节约了一些备课时间,能尽快掌握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已经开发好的图像,声音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培训工作开发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优秀教育教学课件,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新课程”应该是非常好的培训方式之一。

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哪里来?我想,目前教师可共享的“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少,可以开发一些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培训的资源可取之于一线中小学校优秀教师上“新课程”课和组织课内外活动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学一线有那么多有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能力和智慧的教师。而每个教师都有他的智慧和独到之处。

如何将培训的资源取之于教学一线?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可以引导教师校本学习,依据“新课程”,利用情境教学和多元智能等理论,搞好校本课例研修。发挥培训者与一线教师大团队协作备课、课例研修的作用,以文本或光盘的形式把研究成果保存下来,开发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案例课件做为资料保存下来,供本校教师共享教学资源。这样教学会收到好的效果,受本校教师们欢迎。

市、县、区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中小学教师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其它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有价值的。然后编辑成册或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制作成光盘,供本市、县、区的教师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本市、县、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以此类推,逐级征集。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市、县、区培训机构征集些所属中小学,这一学年的“新课程”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的教师们资源共享。这样有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委托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全国的教师们分享。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这样逐年累积,最好新课程的各科,每课都有优质教学案例资源,各项活动也都有可以参考的教育案例课件资源。教育教学课件有周期性地根据情况更新,不断提高课件的水平质量。

我认为: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这样做有利发挥全国教师集体智慧,帮助中小学教师上好“新课程”的课;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也有利于收集优质的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轻教师更会极大地受益。这样做地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们的培训。选拔优秀教育教学教案例课件的过程,实际也调动了教师们教、学、研的内在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智慧潜能。这样优中选优的、范例多样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凝聚全国教师的集体智慧,一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还可以把同一课的若干个优秀教育资源的课件取其精华,进行整合。编辑出更优质的课件。

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不仅让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 分享这个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也可以同时通过这个方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对做教育教学案例课件有贡献的单位、集体与个人予以奖励。这样就更可以调动教师们学习、教学和研修的积极性。

第4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一、“活动”活用的提出

1. “活动”活用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作为教师,不但需要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性知识,更为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即能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能够让教师用于实践中的知识。一般性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在师范院校学习培训中获得,而实践性知识则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我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才能获得。作为从教十多年的地理教师,我平时勤于研读中外前沿地理教育理论,并不断总结、积累、运用于平时教育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活用了国内外地理教学在课堂实践中有关活动课的开展,即努力做到在“做中学”。

2. “活动”活用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各种传统观念受到新思想、新理念的强烈冲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对“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为此自己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和精神,精心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做到字斟句酌,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尺度,特别加强了新课程中“活动”内容的研究,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活动情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活动”活用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活动”课所体现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等基本理念,恰恰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地理技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

二、地理活动教学实践

1. 创设活动空间。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性别以及课型等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将每个小组座位调整为O型,以便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活动中,教师在这样多个“圆桌会议”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跃空间,把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也许创造与发明就在此时得以显现或播下种子。

教学案例:讲授“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让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小组,开圆桌会议,运用材料:乒乓球、细铁丝、胡萝卜、透明胶等自制地球仪,组内平等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在各组对比中培养竞争意识和审美情趣。

2. 创设活动情景。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情景设置,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去了解、探索、研究和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节课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公转以及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进而让一名学生站在有阳光射入的门口或窗户前,学生当地球原地自西向东转动,来现场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以及学生对晨昏线和子午线的理解。四季变化,把教室想象成地球空间,学生东西纵行是纬线,中间是赤道,设特殊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教室最南是南极、最北是北极,南北横排是经线、设特殊经线(0°,20°W,160°E,180°)。这样创设以后,手电筒当太阳,教师便可演示地球公转时太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直射运动规律,随着演示学生便理解了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直射哪儿、日期、节气、南北半球观察太阳方向、高度、远近、地面得到的光热情况、昼夜长短、物体影子方向、房屋朝阳情况、井底是否有阳光照射……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通过实践,这种有效的创设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奇效。

3. 创设活动阵地。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把学生带到农村、工厂、居民小区,组织他们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教学案例:在探讨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时,作为农村学生,很容易想到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风调雨顺的年份五谷丰登、旱涝不均的年份如何?当灾害性天气过后,带领学生到校外调地里的庄稼、草木倒伏情况以及对建筑物的损坏情况,然后到气象、农业等部门了解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以及对建筑、公共设施、交通、旅游的影响。通过现场观察和实地采访,获得大量信息,根据校外调查实践所见所闻,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小论文的形式对天气的功过做出正确的评价。

4. 创设活动实效。学生的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应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来提高能力。

教学案例:在探究“地球?水球?”时,可先让学生看世界地图,让他们形成水多地少的表象,再看海陆面积比例图。然后用一个小型地球仪进行“击鼓传花”游戏,鼓声一停,随即问接触地球仪的学生:“你的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陆地还是海洋?为什么?如果抛100次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在游戏中找到答案,甚至还把游戏延伸到按住太平洋或亚洲的机会有多大,这又引导学生在无意识当中预习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内容,效果很好。

三、地理活动教学的反思

1. 增强了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地理活动教学会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地理教学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活力。

2. 增强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尝试去挖掘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

第5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学英语;应用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英语评价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愈来愈凸显其局限性,面临更多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革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促进教学不断提高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所以,进行英语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验深远的意义。

   形成性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信息反馈。

   我校英语教师自身素质较高,工作责任心强,加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学校教科研工作,2008年4月英语教研组在县教研室的悉心指导下,申报了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 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手段,多种形式,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是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J.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的。行动研究广泛而被接受的观点是学者卡尔与凯米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景中(包括教育情景),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于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景(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诸实施而有成效。”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区至少要确定个体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指学生在其发展的现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却能借助成年人和同伴的指导与合作或其他具有相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

   4.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唯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二、 课题研究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生命线是它的科学性,坚持树立用一定的现代化外语教学理论和科学教育理念来指导,使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做好英语教学评价工作。

   2.坚持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发现和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坚持激励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去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4.坚持合作性原则。与他人合作学习是新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此要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以及同学间的合作。

   5.坚持开放性原则。让学生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敞开心扉,放飞心灵,能正确评价自我,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在课程评价的发展中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6.坚持多维性原则。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5个层面多角度进行评价,把学生作为完整人来看待,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学生并做出正确评价。

   7.坚持多元性原则。在英语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不仅研究内容要多元化,而且评价对象也要多元化。始终坚持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多维主体、多元评价。

   8.坚持多样性原则。在形成性评价体系内部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实效方式;在评价标准上,既有课程目标的唯一标准,又有学生发展水平的个体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采用教师观察法。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等。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日常记录和评价表的方式。

   2.采用访谈/座谈。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

   3.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学前、课后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评价的看法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4.采用教学案例分析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研讨与反思,促进教学实践的提高。

   5.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学生档案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在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共同教育下的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

   6.采用项目和演示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相关的课堂演示。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实施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英语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英语评价课改带动其他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

   (2)我校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的试验且在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实施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8.4-2008.8)申报课题

   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目标是做好课题的定位,前测工作和基准调查工作,提高课题组成员对英语评价改革的认识。

(1) 成立课题组。

(2) 学习和了解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和实际意义,确立实验对象及课题组成员。

(3) 确立使用形成性评价开展课题的研究。

第6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研究性学习 动手操作 自主学习 创新设计

一、案例教学活动课的教学理念及设想

《Web前端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创新的自主学习。前期铺垫以够用为原则的基础知识,以实际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带动相关理论的学习,抓住大、中专学生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以实际操作作为切入点,逐渐激发带动学生的各项智能的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自主设计,创新设计,引发学生的发现欲望和想象思维,在学生自主不断的发现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开启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体系分为基础篇和操作篇两部分。基础篇为以够用为原则的基础知识铺垫。操作篇中Html,CSS,JavaScript部分的内容都围绕着任务进行,任务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且彼此相关,自成一体。(表1)

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课中通过完成任务,使其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使用要领;利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个体进行多元智能的开发和提升;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并采用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在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并在安排自己的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学生自己不断的发现探究过程中,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得到了锻炼,程序代码在学生的反复修改调试中得以反复应用,从而使所学理论知识不断巩固深化。

三、案例教学活动课的教学活动设计

1、学生组织

组织案例活动小组。案例活动小组采用学生自由组合,老师适当调整的方法来组成。

2、教学案例的活动设计

在《图文混排》课中,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围绕一个环节两个行动展开: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具体的教学环节分为6步:

任务1:项目演示。展示完成的案例“三种人不宜长时间使用手机”,用分析组成元素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任务2:搭建html基础页面。通过学生观察网页,讨论分析网页构成,编写html代码,完成基础页面的创建。

任务3:演示操作。把word中文本设置的知识点迁移到网页设中,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示范。

任务4:实际演练。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名片、贺卡、班刊封面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中挑选一个进行分析,并应用文本属性的设置方法,实现最初设计效果。

任务5:组内评价。从效果实现以及代码规范的角度对组内的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任务6: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点评学生掌握完成情况,布置下课任务。

具体的教学实施如下:

(1)任务引入

√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做好的网页,让学生体会美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个网页,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文本和图片是网页的核心内容,是网页主要传达信息的方法。文字和图片的设计直接影响网页的整体效果。

√ 进一步进行网页对比,让学生观察使用CSS设定样式之后的效果与仅使用HTML定“结构”的页面效果的异同。

√ 通过两组不同的对比,让学生明确:Html可以对文本和图片进行简单的样式设置,但是不够灵活,文件较大,浏览速度慢;使用CSS对文本图片的样式进行设置更灵活、精确,更加丰富多彩,文件容积小,浏览速度快。

(2)完善html基础页面

√ 老师抛出任务,演示做好的网页,引导学生观察,引出本次的任务:如何利用css设计文字与图片的属性,设计网页的显示效果,要求学生能够具体指出对文本和图片进行哪些设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把word中图文混排的知识点迁移过来,直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轻松接受任务。

√ 具体实现步骤:教师下发基础的html页面,引导学生根据根据前面的分析思考如何修改页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统一思想,要实现演示效果,应该如何修改html页面,才能进一步进行css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独立的修改基础页面。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要巩固掌握巩固掌握CSS选择器及其应用,严格遵守web标准与编码规范。

(3)操作演示

√ 教师针对每个实际设计效果,讲解相应属性名称、演示操作步骤,实现本节的知识目标。

√ 学生模仿操作完成整体设计,并在浏览器中正确显示出来。

√ 达到目的:学生能利用css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等各种属性;能够严格遵守编码规范,应用html设计网页结构,css设计网页的显示效果,不断强化学生遵守开发web标准。

(4)实际演练

√ 老师布置训练题目,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想融合,巡视学生开发过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名片设计:难度:低,规划自己的人生,为未来的自己设计名片,培养学生自信、自立的情感。

贺卡设计:难度:中 新年快到了,设计一份贺卡送给你的父母、老师,培养学生尊重长辈、热爱师长的情感。

班刊封面设计:难度:高 班级要创办一份班刊,请你进行封面的设计,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

√ 学生领取任务单,明确案例要求,根据自己的程度,合理选择练习题目,要求学生:

能够独立进行 页面分析与设计,合理的利用资源

能够独立编写html代码,实现基础页面

能够合理设计文字与图片属性达到美化网页的目的,在浏览器中显示效果

(5)任务评价

(6)梳理总结

课后记:本次课程从演示案例入手,让学生观察发现要学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改变了以往同一任务的做法,设计了名片、贺卡、杂志封面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并引导他们把这三个任务分别和自己的人生,亲人,学校等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浓厚,为整个学习过程奠定了感情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用分析组成元素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对各组成元素的制作方法有了大致了解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协作学习。学生既能练习到相应的操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由学生自己先做,发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再由先解决问题的学生来介绍经验,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和技巧也得到了加强。最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自评。整体课堂气氛活跃,完成效果比较好。

第7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技校计算机课程 一体化教学 探讨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整个社会对技术类、应用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技工学校要承担起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面向就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技工学校的办学宗旨。但是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技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一体化教学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际操作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相融合,是一种崭新的尝试。

技校计算机类课程大多是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外,Office办公软件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现就技校计算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研究并正确对待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总体来讲,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智力特点的学生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因此它们是两类不同的教育,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所以技工学校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上都要有别于普通高中。

二、积极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

现行的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的,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给教师的教和技校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行许多计算机教材中的软件操作教学内容就像是软件说明书,只是按菜单讲解各个命令有什么作用、怎么操作等,大多没有实际的典型案例,十分枯燥,即使是很简单的操作也会让学生觉得很难学,即使学了也容易忘记。因此教材编写者要改革现行教材的写法,精心编写一些典型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情景的案例,运用案例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

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概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对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2.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3.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4.案例要具有生动性,比如可以用一个故事情景把案例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扮演情景当中的一个角色在完成任务,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以外,教师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技校计算机课程大多是讲软件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老师讲了操作步骤,学生到上机房操作时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技校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

因此,学校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具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计算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第二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老师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达到老师讲解、学生操作的目的。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作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所以,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场地建设,对于计算机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实行分层、分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可能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层,A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是中等的学生,C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C层学生,其余为B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1.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2.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3.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以C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B层,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A层学生练习。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教师下来指导,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己,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能优化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第8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技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技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除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外,主要是对计算机日常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包括软、硬件故障的排除,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积累排除故障的经验。现就如何实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一体化教学,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深刻认识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现在技工学生都是经过高中学校几次筛先之后才到技校来读书,有甚者连中考都没有参加,很多是被父母“逼”着来读书的。但从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总体来讲,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这就决定了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适合这些学生。

2.开发任务式的一体化课程

现行的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的,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给教师的教和技校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完成任务过程的顺序,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最好能够做到学了就能用的效果。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内存条接口与主板上的DIMM接口接触不良,整个计算机系统都无法使用,就连开机都不能,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要求学生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眼睛看显示器屏幕没有任何字符,耳朵听主机箱内有“嘟,嘟,都”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是一直响,利用这种现象可以告诉学生计算机的内存有故障。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使用的计算机上设置这样的故障,学生本来就是很想用计算机,现在连开机都不能,一般学生都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开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加以点拔,学生新自操作,果然问题对他们来说觉得好容易,这样,学生只要操作过一次,他就会记得很深,而且下次遇到这种问题就轻而易举的去解决。

开发任务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要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2)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3)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4)案例实施过程有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5)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以外,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操作技能。

3.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安排是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由于技校计算机课程大多是具体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讲了的操作步骤,等学生上机房操作时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技校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

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因为《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与一盘应用软件操作的课程不一样,所以一体化教室要具有分屏系统(硬件维修和维护需要)、网络系统(基本网络维护需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软件维护需要),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如何操作及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分屏系统演示给每个学生看(学生一人一台主机和两台显示器,显示器一台接主机,一台接分屏系统),学生一边看和听一边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机可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也可以将某位学生的操作演示给其他学生看,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所以,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场地建设,是事半功倍的。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大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为教师所讲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书,听不懂,看不懂。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 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一、二、三层,一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二层是中等的学生,三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一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三层学生,其余为二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1)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2)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3)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以三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二层,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一层学生练习。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教师下来指导,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自己,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优化了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开发课程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形成课程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范文

本学期,初中英语教研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我市的初中英语教学教研工作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议精神,继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思想,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研究教材、探索教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为重点,规范新课程行为目标,依托网络教研,加大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力度,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续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切入点,扎实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对教学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充分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加强对课改难点、重点的研究。着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抓实英语学科教学常规,确保课堂实效、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要求英语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更新教学观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经常开展业务学习,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制订英语教研组相对独立的学习计划,并要求每周一次进行英语集体备课和理论探讨,注意英语学习知识体系的调整,注重以话题为功能,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各校英语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工作,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使广大英语教师养成读书、学习、记笔记和反思的良好习惯。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英语教师学历层次。

2、扎实做好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

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教研队伍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师资水平和教研质量。为了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并发挥区、市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注重个案教学,积累典型案例,学习推广。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语音、口语、听力、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及对教材教法与设计的系统培训,促进英语教师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教学能力。本学期拟用15个周、每周8个小时、共计120小时的集中学习,促进初中英语教师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3、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研讨交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积极参与和促进校本研训。采取下校调研、听评随堂课、举办专题讲座、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以问题解决为载体,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本学期拟定了七、八、九年级英语卷面分析暨英语教研组长会议,通过教研员的卷面分析,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研讨,对试卷及学生答卷进行评析,并对自己本校的学生得分及卷面分析进行汇报交流,使与会英语教师对我市的英语教学现状有所了解,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同时,教研组长工作汇报交流,也为学校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拟定了七年级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此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平时充分利用教研网络、专题研讨、课题研讨等,开阔教师视野,启迪教师智慧,广泛交流,形成教研合力,推动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

4、加强网络教研,拓展教研渠道

本学期要利用教师培训中教材教法培训资源,加强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测试试题的收集和整理,力争使资料成册汇总,建立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库,建好学科网页、学科博客,利用网络交流教师课改的问题,给教师提供校际间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尽可能的提供有效有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渠道,扩大教研覆盖面,提高教研效率,使校本研训网络化、常规化。

5、加强兼职教研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抓好青年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兼职教研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要求学校教研组拟订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对他们的做课、说课、教案、课件制作、教学反思,有计划的跟踪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课堂调研,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能适应新时期,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同时,教研员要重点指导兼职教研员、引导他们适当的参与组织教研活动,发挥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6、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教研组的作用,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中心,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及课堂教学问题研讨工作

要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增强集体备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的结合,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及课堂教学问题研讨工作。组织各校教师开展课例研究工作,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公开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结合各学校教学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教育叙事或案例分析,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教研员要通过课堂调研,对教学问题进行分类征集,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梳理、研究和指导。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指导与分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拟定了九年级综合复习试题网络交流活动,使九年级英语教师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复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7、强化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

本学期将继续参与基层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积极参与他们在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研讨,了解学校课题实验的课题、内容。强化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参与和指导,力求形成“教研室——教研组——教师”一条龙的教育科研格局。 

初中英语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中英语教研工作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重点,着力抓好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修订与实施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继续开展课标、教材培训,确保学科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本学期开学初,将在七年级举办《英语课程标准》和《新目标》英语教材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将在部分学校的七年级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督促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期结束,相关学校教研组要写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验证报告。

3、转变教研方式,加强教学指导。本期教研工作将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改进工作方法,深入教研组,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关系。了解教师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传递等服务,重点指导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等与教师成长紧密相关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4、继续抓好学科教研网络建设,提高同步教案设计的质量。要充分利用万州教研网这一有效、便捷的信息平台,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实现网上教研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科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本期要加大九年级英语同步备课的指导力度,加强备课教师的培训,发挥网络同步备课栏目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5、加强教研片区建设,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校际间的学科教研活动,使区域教研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互补,有效推进学科课改和校本教研的实施。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毕业复习工作的研讨等活动,促进片区内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步。

6、培养和使用骨干教师,着力打造品牌教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并通过他们带动一个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带好一批学科教师。通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区中心教研组成员、片区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在教学、教研、科研中的“领头羊”作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