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

小石潭记练习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石潭记练习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石潭记练习题

第1篇: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例题教学;变式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66-02

[作者简介]周琦(1982―),男,江苏苏州人,本科,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理论知识都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这样才能进行运用和再创造。所以,例题作为联结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学习与数学知识实践的桥梁和媒介,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例题教学只是学生进入数学实践操作,体验概念性知识本质内涵的一个“牵线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科学、典型的例题进行辅助教学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可供深入学习和探讨的情境和条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变式练习题组,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习题中寻找既定知识的本质属性和实践内涵。

一、贴近例题逻辑结构

小学数学教学例题一般经由专家、名师研究选出,具有深刻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不仅能够反映出所教理论、观点或概念的本质,而且还能将静止的文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可供实践探讨的案例。可见,在教学组织当中,例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应当算是逻辑结构最为完整的教学辅助材料。所以,例题变式练习题的设计除了要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作为主线进行贯穿外,还应当以例题为范本,遵循例题所设计的内在逻辑原理来变换方式、角度、题材。切忌将变式练习题设计为杂、难、偏、怪或过于简单化的“乱题”,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延续例题功效的作用,还会将学生带入另外一层迷雾当中。变式题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意识,提升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时,由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产生过程,因此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不同的三角形为例,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拼接关系,进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原理。所以,例题教学后的练习设计,应紧扣例题所要传达的重点信息,使其既能体现出例题上的升华,又不超出例题所蕴含的新知,以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各种变式练习。如搭配练习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一组种类多样、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然后由教师现场提供平行四边形样式(教师教学预设的结果),再由学生利用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来为既定的平行四边形寻找正确的“对象”。这样一来,变式练习题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的理解,而且能强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原理和公式的认知。

二、基于学生认知规律

例题教学后的变式练习题是根据学生对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例题辅助教学的效果进行设计,不是教师“闭门造车式”的结果,更不是依赖某种固定的程序,或随手拿来一些现有的教学材料滥竽充数,而是要在客观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以保证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对数学的系统学习也刚刚在此起步,而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所以,变式练习题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小学生的生活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外,还应当要有实践和活动的趣味性元素,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教师以“学会看温度计”为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学会标注温度计正常状态时的温度以及新疆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初步帮助学生认识“负数”的概念和作用。而紧随其后的练习题依然以温度计为例,不同的是练习题以“冬天之旅”为主题,呈现的是不同旅游城市冬天的平均气温,如上海、哈尔滨、北京、洛阳等,并为每个同学准备若干纸片,整个练习过程以游戏作为线索进行贯穿,让同学们在观察一个城市的气温前,先做一回“导游”,说说每一个城市的招牌旅游攻略,再将自己观察到的气温写在卡片上,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评价观察结果,提醒学生注意负数的正确表示方法以及初步体会“0”的独特意义。整个练习过程设计是例题的变式和升华,但蕴含着更多的生活因素,而且以“我来做小导游”作为活动进行贯穿,又合乎小学生对游戏的热爱,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形象地体验“负数”的基本特征,进而再总结、概括上升为一般性认识。

三、追求题型分层多样

小学生刚刚步入系统数学教育的阶段,数学学习个性也因此获得萌生,而由此所造成的数学学习差异会影响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水平,各个学生在练习中都会留下自己个性特征的深深烙印。所以,小学数学例题教学后的变式练习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的客观存在,在选定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割和安排,尽量保证变式题在总体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而且每一个单独的大题也要保证所包含的小题呈现出这种趋势,以实现题型、难度、题数等的多样化和分层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对变式练习题的训练要求。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教师以变式例题“买西瓜”来引出“2×5”与“0.8×5”之间算法的差异,从而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求“小数乘以整数”的具体运算过程,初步了解以整数乘法的方法来求小数乘以整数,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师要求的水平,都能够将“小数乘以整数”的基本计算法则和细节点铭记于心,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和生活情境中,因此教师所设计的变式习题自然也不能形式单一化。所以,要兼顾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证变式练习题的多样化和层次化。如:

1.小小诊所

3.1×42.5×69.3×2

10×7.23100×9.9

2.反应“快之星”:看谁能又快又好地说出下列各式中积有几位小数

2.76×422.8×43

123×0.251.23×120

3.我来解决问题

已知新型研发的一辆跑车的速度是普通汽车的3.1倍,如果普通汽车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你知道这款新型汽车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吗?

三个大题从基本的计算到比较复杂的理解程度,再到具体的问题解决阶段,总体上呈现出一定梯度差异,而且大题内部的小题设计也大多呈现难度梯度上升的趋势,但变式练习题只是为了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和能力,并非学生绞尽脑汁的挑战场所,应当尽量保持练习难度贴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总之,小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具体形象阶段,逻辑抽象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学习例题后,需要教师再提供一系列的变式题组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这些训练中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题型,初步形成既定知识的迁移运用意识和能力,全面理解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内涵和属性。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 兴趣 生活实际 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就需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二、概念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最易接受的学习环境就是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概念"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为考,教学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例如:在教学“周长”概念时,我就让学生触摸各种物体的边线,量一量自己和小伙伴的腰围、颈围、手腕的一周等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的周长,联系各种操作,学生很容易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

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

在生活实践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愉快地训练、发展了思维。

四、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

数学的应用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民众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践问题,还要求能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情境领域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的初步能力和迁移的初步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百合花4支20元,3支12元,玫瑰花5支60元”。问:老师想买7支花,可只带了25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

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可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五、实际生活联系数学,深化学生学习成果

第3篇:小石潭记练习题范文

一.扣紧目标

语文阅读材料的多元和开放性决定了不同个体对它的解读的多样性。语文老师有必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约束、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这个规则就是教学规律制约下的合适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做到品味语言、积累名句段篇、整体把握内容、对话文本、提高文化品味、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等。教材编者把这些目标形成一个个小目标,针对不同单元、不同文本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按照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依此有规律地列入教材,形成序列。教师要做的就是牢牢坚守这些目标,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解读文本,发挥教材的例子的作用。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所在的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意。2.学习古人描写景物的方法。3.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4.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5.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心境理解诗文含义。这就是我们展开本课学习的单元目标。具体到这一课,其课后的练习题针对学习的重点而设计。第一题包含的学习目标有:背诵;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第二题有:品味语言、写法;口语复述。第三题有:资源拓展;名句积累;初步赏析。这些目标均从单元目标生发开来。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开阔一些,还要考虑年级甚至学段目标。

心中有了目标,就不会做无头苍蝇,避免繁琐的解读文本。

二.多点多用

教学目标明确之后,可根据文本和学情实际,锁定若干个学习重点,引领学生逐点探究,定点扩展,扎实学习,学习致用。比如《小石潭记》一课可以提炼出重点阅读点:内容理解;情景交融;品析语言。

1.内容理解。单元学习目标5告诉我们理解内容的途径。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梳理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知,再适时地交流有关资料,知人论世。课后练习第一题即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提示我们可以具体从理清顺序和线索、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书写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展开。这是阅读教学必然绕不开的坎,必然需要教师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逐步揣摩其中的规律,切实培养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2.情景交融。古代游记的散文一般都会使用这种写作手法。这些作品中的景物描写非针对景物而言,而是吐露心语,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因此“披文入情”也就成为理解作者心境和诗文内涵的必然形式。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还要进一步弄清楚情景怎样交融的,体会行文艺术。本课其实有两条线索,一是游:发现小潭坐立小潭离开小潭;二是感:“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其境过清”。一方面作者要描写好景,为抒情找个凭借,另一方面还要不忘抒情,思考该如何借助写景实现,从而进一步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写景抒情的运作方式,为形成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3.品析语言。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是语文阅读的重要任务,教师务必留出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涵咏咀嚼。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资源,教会学生品析语言的方法,培养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短短的《小石潭记》一文,其语言处处体现出无限的美意。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品味“潭中鱼可百许头”这段文字。作者先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夸张地表现出水的清澈,以致于能清清楚楚地估算出鱼的数量。鱼的影子竟然还清晰地投射到潭底的石头上。这就使鱼的存在和水的清澈给人的印象比较具体。就是因为这样的微妙的景象使柳宗元感觉心清如水,静若坐禅。而鱼动静状态的转换则平添了生气,乃至使柳宗元感觉“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暂时好了许多。当学生领悟到这个层面的时候,他们对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对文旨的理解、对语言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如果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学生即使背诵极熟,也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是无法真切体悟到语言的魅力,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大的提升。

三.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