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企业存货成本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存货成本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存货成本控制

第1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1 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的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想要提高单价以取得巨额利润显然不再可能,因此必须要试着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存货的成本控制方面的认知程度以及措施实行方面的不足使得存货成本远超过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1 企业忽略相关物流的充分利用

尽管企业在存货目标、采购成本、储存领用以及销售出库方面的资源配置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但是没有充分地利用好相关的物流资源。大多企业不设置供应链的管理职能,没有物流管理的意识,导致很多企业不能通过资源配置和存货管理取得利润。

1.2 企业内部管理存货的费用相对较高

企业存货过多会占据企业很多的流动性资产,同时也会导致储备费、保险费、维修费、资金占据费以及各种劳务的增加,企业因此会有沉重的成本压力,局限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1.3 存货所占用流动资金的比例过高

企业存货的存量占据企业过多的流动资产,这就意味着企业存货过量,导致企业流动性资金的占用比例较高,企业经常性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存在着较大的不便,严重降低了企业内部存货的流动性和周转次,企业资金的持有成本太高,将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1.4 企业内部的监控体制不够完善和健全

在企业存货的采购流程中;由于内部监控体制的不完善,许多企业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由同一个人负责全程跟进,且内部稽核和审计工作也流于形式,使采购销售工作无法可循,甚至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2 措施建议

针对以上现状,现以超市为例阐述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ABC的存货监管方式就是参照主次分类进行层次管理,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存货的优化,用极少的资金占有比例以及较低的存货成本来管理存货量,并且能够根据超市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存货量,保证最优的价格和数量进行批次采购,实现存货耗费最小化;除此之外,还能权衡库存采购和企业生产的效率,平衡采购与储备成本,实现最低的库存成本。超市更应使用该项库存方法,降低储备成本。超市存货结构的分析应该使用ABC分析法,着重监督A类商品例如家用电器、高档红酒、高级橄榄油等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的商品,且兼顾B类例如食用油、米、面等和C类商品例如休闲食品、清洁用品等。

2.1 充分提高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用物流资源效率,提升库存管理水准

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一般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超市的物流水平,提升产品服务的良好形象,能够降低超市的储备和运输耗费,进而降低库存存储资金的占有比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速企业存货的周转和流动速度,有利于更好地占领产品市场。超市可以通过产品运输、储备包以及物流设计的外包方式,加强与内外部物流资源的整合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应当充分地利用超市内外部物流资源,尊重客户的各项需求,对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产品采购、设计制造以及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利用好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降低企业存货的成本。

2.2 加强采购和库存阶段的成本控制,企业存货信息化

大型超市采购成本的管理环节一般都以产品为第一对象,只要建立完善超市的采购管理体系,严格做到采购环节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建立起透明的采购机制,在充分保障采购质量的基础上,充分降低采购成本。超市在选择供货商时。应当采用定向采购方法,对每种所需材料按照单价、技术、质量进行整体考察,建立起供货商的数据库,对供货商进行考察估量,选择最优供货商;此外,要参照超市生产分销状况适量、适时采购,缩短材料储备期,减少材料库存,进而达到零库存状态,降低超市的相关管理费用。

2.3 增强储备和保管控制,建立以存货周转率为主的财务指标体系

超市时常因为企业存货过多,占据企业流动资金的较高比例,企业收益受到限制,沉重的费用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营利能力。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超市需要参照生产和分销计划和目标制定最优存货计划,明确库存量;

其次,进一步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建立起库存的分类管理机制;

另外,要建立存货的定期清查机制,针对不同的盘亏和盘盈状况,要明确责任到人,及时上交报告并且按照要求处理。

2.4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部监控,提升企业库存成本的监控效率

超市库存的内部控制牵涉部门很多,包括计划部、生产部门、销售部、会计部以及仓库,相应的控制范围也广泛。按照库存业务的处理流程,分为采购、领取、库管以及盘存,采购和领取环节是重点。建立健全的库存内部监控制度,应当重点把握采购和领取的环节。

2.4.1 企业存货的采购以及内部的控制制度

首先,超市建立库存采购的内部审批制度。采购部编制计划书,提出具体采购表目,主管负责人经过审核后上报主管进行审批。接着,签立库存的采购合同。保证存货采购会在上层授权的情况之下按照合同开展。进而,进行存货的验收入库。保证存货的采购数量、种类以及质量都符合具体要求,保证安全确认入库。接着,存货的采购资金需要建立支付结算制度。保证采购货款正确以及合法。还有,库存核算的内部监控制度。采购部和财会部在日常核准中保证企业业务资料的准确和真实。最后,存货的内部稽核、控制以及审计制度。负责内部稽核的人员在复核每张凭证时保证符合内部监控制度,做到账账、账表、账物相符。

2.4.2 存货领用内部控制

首先,存货领用审批内部控制。生产部根据限额领料单到仓库领取材料。存货的领用必须由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审批和签字。

其次,存货的发出需要进行内部的监控。领用和发放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

再次,存货领用核算内部控制。库管员在发货后要登记库存台账;财会部参照发料的汇总表按照用途进行相应的汇总和分配,需要汇总领料单子,分别制证,登记相关账务。

此外,库存领用的内部稽核以及审计制度。内部稽核人员需要审核每份领料单,核对企业收发凭证以及库存台账,进行收发表以及结存余额的检查。

第2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 竞争能力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支力量,中小企业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6%,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据相关报道,我国中小企业在近5年内的淘汰率高达70%,其中有30%的中小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成本控制是中小企业获得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的关键。目前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是因为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够而导致经营失败的,鉴于此本文对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做了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忽略隐性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对隐性成本的控制,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忽略,直接影响到其降低成本的可能性。经济学理论认为,隐性成本是一种藏匿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间、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以外的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例如信息失真成本、权威失灵成本等。在现代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和水平下,隐性成本几乎不能够在会计账本上显示,难以控制,造成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范围、成本控制过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局限;另一方面,忽略显性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企业显性成本是实际应用的成本,能够反映在产品价值之中,并可直接计算。但是,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往往会忽略显性成本控制中的某些重要环节,例如存货成本、采购成本等。所以,中小企业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和降低这些成本,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所表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即隐性成本的控制和显性成本的控制。因此,解决对策也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的。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重视隐性成本的控制。降低隐性成本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合理地降低隐性成本:第一,拓展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着力实现全面管理。企业要想获得产品成本优势就不能仅将成本控制局限在制造成本控制上,而是应该将其拓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从研发、采购到生产、销售;第二,制定和不断健全中小企业目标成本指标体系。目标成本管理是现代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在于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分解;第三,实现成本控制的过程化管理,以有效降低企业隐性成本。成本全过程控制无外乎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其中事前控制要求现行因素与目标成本体系中相关因素保持一致,事中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对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成本控制,如对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等的控制,事后控制则主要是分析已经执行的计划实施情况,并与成本目标加以比较,发现差距和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

其次,重视对中小企业显性成本的全面控制。实现企业对显性成本的全面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本文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极易忽视的而且比较重要的存货成本控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中小企业联合采购。联合采购能够帮助规模较小企业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存货成本。如同批发和零售的价格差距一样,采购的单价与采购的数量成反比,采购的数量越大,采购价格就越低;二是加强对存货数量信息的掌握情况,实现存货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其在存货需求、市场信息判断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库存常常出现过多和不足的情况。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加强存货管理的投入,在重视存货软件投资和管理的同时,强化硬件投入;三是注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中小企业应该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管理的方向发展,而实现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保障。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整合管理层的素质,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充分调动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结语

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其中成本控制是关系其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在成本控制仍存在如上文所述的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中小企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本文建议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一定要注意隐性成本的控制和显性成本中存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不断拓展成本控制的范围和过程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层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字:物流;成本控制;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F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56-01

一、前言

买方市场是当前经济体制下的一大特色,消费者对市场行为有决定权。物流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尽可能满足消费者,也就是客户的服务要求。所以,企业就要在提供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获取经济利益,那么物流成本控制就非常有必要。

二、物流与物流成本控制

1.物流。就是物的流通,国际上用英文Logistics表示,是指物品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位置移动。当然它由一系列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等。

2.物流成本控制。就是用各种方法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保证物流正常运营的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可以是学术理论,也可以是规章制度,也可以是发明创造,只要能够在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同时又不影响物流运行,就是物流成本控制。

三、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

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来讲,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基本控制方法分为绝对成本控制和相对成本控制。

1.绝对成本控制,就是把物流成本进行核算,把成本支出给出一个限额,以这个限额为标准,把成本控制在这个限额之内的成本控制方法。基本上,在绝对成本控制下,物流企业的主要控制手段是细化成本消费,尽可能精简开支,节约费用,反对浪费,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相对成本控制,与绝对成本控制的节流相比,相对成本控制更注重开源。它是把物流运营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把与成本有关的所有环节重点比对,寻求在成本控制下的经济效益。

这样一来,既要求人们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又密切关注与成本相关的因素,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成本控制带来的效益,从而获得企业效益。

四、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径

1.库存控制

仓储是每一家物流企业都具备的基本功能,合理的仓储控制是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库存量的大小影响着物流企业的效益,但并不是说库存量大或者小就一定盈利最大。存货多,固然能满足客户需求,为企业发展出力,但是库存量的增加会加大企业的存货成本,存货少,虽然企业存货成本下降,但是企业盈利也会下降。所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本选择,要确定一条既不损害客户利益又不降低企业效益的方法,必须要加强控制,控制库存。

2.配送控制

配送是整个物流流通环节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配送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物流的水平。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合理地选择运输路线、搭配人员、车辆计划,达到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从而降低运输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3.供应链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除了物流的效率化,还要达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成本效率化。买方市场下,挑剔的客户对服务的要求非常高,仅仅是物品周转周期的效率提高已远不能满足他们。这就需要整个企业的物流运行与其他企业甚至是其他部门的统一协调,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这样一来,物流成本控制就不单单属于企业物流部门的分内事,而是所有相关部门的责任,换句话说,就是把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贯穿于企业各部门之间。

4.系统控制

随着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相对应的出现了简化物流工作程序、增加物流工作准确性、完善物流工作统计分析的物流信息系统。借助于物流信息系统这一平台,各项物流业务可以得到便捷、准确得处理,同时各种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同步分享至各个终端,使整个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透明、高效,可随时满足客户需求,随时调整物流经营行为,从而有效控制低效率物流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达到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

5.物流外包

第4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存货管理 问题 建议

前言

存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能否有效地进行存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企业既要考虑成本,批量购买比零购有价格优势;又要确保生产或销售的供应,防止存货不足。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各项开支因此,存货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科学分析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存货量标准,使之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又能使存货成本达到最低水平。

一、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存货采购、储存等成本控制机制不健全

采购成本是存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采购计划是存货采购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存货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在进行存货采购时,几乎还停留在依靠其经验采购的方式上,其主导思想是只要能够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不造成缺货即可,从而盲目采购,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另外,存货的价格会随着市场和季节波动,没有指定采购计划就会错失良好的采购时机,产生大量机会成本。储存成本是指储存和保管存货的费用,包括存货占用资金的利息、仓库设备的折旧费和维修费、仓储费、通风照明费、运杂费、存货变质损耗费等。企业存货储量大导致储存成本偏高。企业物流水平也欠发达,影响库存及时出仓,从而增加仓储费用。

2.存货管理方法混乱,不分主次,同等控制

不同的企业生产经营对存货的需求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企业的存货种类很多,品种规格各式各样,存货在价值上和存量上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企业存货管理应以存货的品种、价值、存量要求为基础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控制。但是很多企业没有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对各类存货进行同等管理和同等控制,造成应该重视的存货管理不足,产生损失而其他不重要的存货过度关注,造成管理成本浪费。

3.库存信息传递慢,缺乏供应链观念

很多企业将存货管理当做一个单独的系统进行运作,没有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联系,很难达到优化的效果。企业传统的库存功能主要是为生产和销售服务,库存信息的需要大部分只是体现在财务系统上。信息传递系统效率比较低,对交货状态和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准确性要求不高。尽管一些企业采用了ERP信息管理系统,但因为企业物流水平的限制没有得到真正应用,所以仍有大多数企业没有供应链的观念,不能有效控制供应链环节的成本。

二、加强存货管理的建议

1.科学管理存货,运用ERP系统和物流信息管理体系

企业应当引进ERP系统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信息管理体系。运用ERP系统可以制定符合企业整体运营的采购计划。ERP系统会规范存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保持采购、保管、发放这些环节通畅,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完善采购、储存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建立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强化供应链意识,将存货管理这个体系与物流管理体系相联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从采购,销售,库存管理这三个流程实现企业采购、保管、发货信息实时跟踪,运输一体化,提高企业信息传递效率,降低运输环节存货管理成本。

2.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存货管理方法

企业所处行业不同,经营方向不同,自身发展水平不同,对应选择的存货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经济订货量”,实现降低存货成本存货的管理目标;可以采用ABC分析法,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控制。如果企业的存货管理理念为“零存货”且质量管理水平较高,各生产部门间合作高效,运行通畅,可运用JIT存货管理方法,同时也应采取一定措施低于缺货否对企业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存货管理方法。

3.完善企业存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存货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管理工作,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建立存货跟踪协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严格规定存货的核算方法,明确的设置请购、购进、付款等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商品出入库制度,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检查制度和存货盘点制度,落实存货管理的各项职责,各岗位承担其职责。同时,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保证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工明确, 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存货完整性。

四、结论

企业通过运用加强存货管理的各种手段,实现成本控制最优,对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贡献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取得均衡,才能在竞争中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延志.企业存货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09(05)

[2]姜春碧,隋玉明,吕海东.现代企业存货的最优管理[J].商业经济,2007(11)

[3]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09)

第5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JIT存货管理与传统存货管理的对比分析,突出了JIT系统下存货管理的特点。提出企业运用JIT系统进行存货管理应具备的内外部条件。

一、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一个财务上的概念,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必需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据营销学家估算,其成本降低作为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50%,这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能占35%,而物流成本又能占产品全部成本30~85 %;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不足工厂成本10%,并且在不断下降,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余下的95%时间都是储存和运输时间。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已经是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最终所向。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

二、JIT简介

JIT直译为“正好准时”,所表达的含义: “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后传播到日本,由日本的丰田公司在7O年代后期的成功应用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先进管理体系。它的基本思想是以顾客(市场)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JIT是一种倒拉式管理,即逆着生产工序,由顾客需求开始,订单一产成品一组件一配件一零件和原材料,最后到供应商。整个生产是动态的,逐个向前逼进的,上道工序提供的正好是下道工序所需要的,且时间和数量上正好。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使库存最小的生产系统。它通过成本控制,改进送货环节和提高产品质量三个途径来实现增加盈利和提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战略目标。事实证明,JIT存货营理模式的成功实施能够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大大降低存货水平,缩短设备调整时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而JIT这种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已被诸如沃尔玛,英特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摩托罗拉,惠普等国际知名大公司所采用。

三、JIT系统与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比较

JIT系统与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相比有如下特点:

第一,JIT 系统是一个需求拉动式的系统。传统方式下,生产往往是按预测的需求编制的固定计划进行,是一种需求推动式的系统。JIT生产是一个需求拉动式的系统。JIT生产只在有需求时进行生产且只生产顾客需要的数量。每一个工序只生产下一工序需要的产品,除非下一流程发来信号,否则不进行生产,且生产需要的材料和零件适时到达。拉动式系统理顺了物流,极大地降低了存货成本,使零库存成为可能。

第二,否定存货存在的合理性。这是JIT系统与传统存货管理存在差异的关键与根本所在。传统观念认为存货成本包括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持有存货是非常必要的。订货成本与存货持有成本权衡的结果即是经济批量模型,依据经济批量模型订货或生产产品即可达到存货成本最低。在JIT系统中,存货则被看成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它占用了资金空间以及劳动力等资源,还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并增加了公司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因此,JIT系统不承认存货成本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试图将其降为零。

JIT系统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将订货成本降低为零:

一是与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签订长期合同,持续供给。就外购材料的供应问题而言,与供应商谈判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可以明显地减少订货的次数和降低相关的订货成本。

二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系统使得持续供给变得更加的方 便。通过EDI,供求双方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对方需求并最终进行交易。EDI实行无纸化操作——不需要订货单或销售发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存货成本。

三是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可以缩短公司的生产周期,并最终降低存货成本。

传统理论认为持有存货可以解决六大问题:平衡订货成本和持有存货成本;满足顾客要求(如按期交货);避免由于机器发生故障,材料或零件不合格,材料或零件缺货而造成的生产中断;生产过程的不稳定;获得折扣优惠;避免存货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肯定持有存货的必要性。JIT系统认为传统方式下持有存货所要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其它方式解决,而不应依赖于持有存货。JIT通过强调全面预防性维护,全面质量控制以及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全面性预防维护。JIT系统如果能够给 预防性维护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的机器故障是能够避免的。二是全面质量控制。由于JIT生产 方式并不依靠存货来替换有缺陷或不合格的零配件及材料,公司对质量的重视应明显的提高,努力实现零配件的零缺陷。此外为了确保零配件或材料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可以采用“看板系统”。最后,按传统观点,储备存货可以在购买时获得数量折扣的优惠,并能回避由于所购入的货物未来价格上升而造成的不利影响。JIT系统认为与一些经过慎重选择的供应商谈判,签订长期合同,同时与更多的供应商建立广泛的联系,一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适时能力。适时能力是衡量一个公司对顾客需求的反应能力的尺度。传统方式下,公司通过储备存货来确保公司可以按期交货。适时制JIT系统通过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采用单元式制造方式来缩短公司的生产周期,以此提高公司按要求日期交货的能力和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四、企业实施JIT的内外部条件

浅析JIT存货管理第一,从企业内部来讲,强调全面性预防维护,实行全面质量控制,鼓励“全员参与”是实 施JIT的基本保障。具体的实施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客户至上,信息技术发达。二是标准化的流水生产线,生产区域的合理组织,制定符合逻辑、易于产品流动的生产线。三是生产系统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为改变产品品种而进行的生产设备调整时间接近于零。四是完善的质量保证,无返工,次品、不合格品为零,人员生产高度集中,事故发生率为零 ,要求平时注重设备维修、检修和保养设备。五是JIT存货管理只是JIT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待于企业JIT系统整体管 理水平的提高。而整个JIT系统的成功运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每个员工的通力合作,因此,实施JIT必须鼓励全员参与。

第二,从企业外部来讲,全社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真诚、密切协作是 实施JIT的有利环境。具体的实施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二是全社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企业与外部供应商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要推行JIT存货模型除了上述的条件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条件。如: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建立灵敏、可靠的采购渠道网络,快速高效的满足采购需要;其次,还要进行生产经营环节的高度自动化,这样一方面能随时满足客户需要,另一方面,最大限度降低生产过程中人工不可避免的缺陷,消除因生产出次品对整个生产作业流程带来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JIT存货模型是对传统经济定货量模型的一个否定,因为它否定了存货成本的存在,所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推行运用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在上述的众多条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特别在推行JIT存货管理模型的企业,因为要求每道工序都按前一工序的需求来生产,为降低成本,每道工序都不备有存货。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出现次品、废品的次数就多,再返工的话,所花的成本费用比JIT存货模型节约的成本还要高。这样就得不偿失。所以说只有在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才可能谈得上运用JIT,达到进一步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缺乏JIT存货管理系统应用和发展的适宜环境。但笔者相信,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为我国企业所采纳,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服务。

第6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美国托运人》杂志最近《美国年度物流动态报告》, 该报告指出,美国物流成本2010年为12,000亿美元,与2009年同比增长10.4%,仅仅一年美国物流成本多出1,140亿美元;美国物流成本占GDP份额2009年为7.8%,2010年则为8.3%,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明显扩大。

五成的存货成本

先进的物流成本控制手段已经成为美国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近年来,随着美国服务经济的发展,即美国经济增长的百分比主要归功于提供服务而不是商品制造,使物流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更重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物流过程的服务离不开货物存储(存货),但目前有的服务需求如信息咨询服务是不能被储存的。另外服务工厂概念的产生,企业柔性制造、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及顾客对物流业快速反应的要求也对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以多式联运为主要形式的运输体系,美国率先在物流领域中使用愈来愈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以及互联网、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无线射频技术等等。

美国物流成本严格控制的项目当中首当其冲的是存货成本,而存货通常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在美国,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一般比重为50%,主要包括分布在储备、生产、成品形态上的资产。美国政府商务部和交通运输部等各个政府部门一向重视保持较低的存货水平,降低储运费用,控制商贸经营成本。但是经过2009年经济衰退后的美国经济在2010年第三季度明显复苏,货运量增加,存货量增长水平达到2008年夏季世界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肆虐风暴爆发之前的水平。这几年美国绝大多数公司企业的存货水平都很高,不少美国托运人喜欢建立大大小小的配送中心囤积货物以备不测。由于存货水平的提高,用来存货的美国仓储设施的空舱率也在不断下降;由于存货需求量的不断提高,仓储费率必升无疑,由此加剧存货成本增长。

美国各地主要产业存货水平2010年第一季度基本保持平衡,零售批发商还是小心翼翼地控制存货水平;但是2010年第二季度美国存货水平开始逐步上升到1,700亿美元;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存货水平达到1,990亿美元;由于2010年美国市场消费信心疲软,消费者观望态度有加,喜欢购买促销打折商品,美国市场节日销售不畅,2010年第四季度迅速攀升到21,000亿美元。

年份 物流成本总额

2002 9,200亿美元

2003 9,500亿美元

2004 1万300亿美元

2005 1,800亿美元

2006 1万3,100亿美元

2007 1万3,900亿美元

2008 1万3,400亿元

2009 1万950亿美元

2010 1万2,110亿美元

美国商贸物流成本 2009年 2010年

利息Interest 50亿美元 40亿美元

税金、折旧、保险、杂项Taxes 2,330亿美元 2,800亿美元

仓储Warehousing 1,190亿美元 1,120亿美元

卡车货运Trucking 5,420亿美元 5,920亿美元

铁路货运Rail Loads 500亿美元 600亿美元

货物水运Water 290亿美元 330亿美元

石油和气体等管道货运Pipes 100亿美元 100亿美元

空运Air 290亿美元 330亿美元

货运费用Forwarders 280亿美元 320亿美元

托运人相关费用Shippers related costs 90亿美元 90亿美元

物流管理费用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420亿美元 470亿美元

上述合计 1万950亿美元 1万2,110亿美元

物流成本与GDP的关系

据美国供应链管理专家协会2011年第二季度报告,由于税金、仓储租金、保险费、劳动力和运输成本飞涨,美国2010年存货水平年增长率超过10.3%。失业率高攀、贫富差别扩大、社会不稳、市场动荡、经济萧条等因素促使美国存货水平2010年大幅度增加,由此成为导致美国物流成本2010年飙升的罪魁祸首。所谓存货-销售比率又叫库存周转率,是指销售的物料成本除以平均库存。在这里,销售的物料成本是指公司完成的最终产品销售所包含的物料的总成本,而平均库存则是指所有原材料,在制品,成品以及所有在手的呆滞物料的平均库存。这里的平均库存通常是指各个财务周期期末各个点的库存的平均值。有些公司取每个财务季度底的库存平均值,有的是取每个月底的库存平均值。库存周转率考核的目的在于从财务的角度计划预测整个公司的现金流,从而考核整个公司的需求与供应链运作水平。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简称CSCMP)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向自誉为经营管理非常先进和组织十分成熟的美国物流成本受压力增强。由于物流各方面的价格上涨,银行利率也在提高,已经连续7年得到有效控制和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持续下降,一直保持在GDP为8.6% - 8.8%之间的美国物流成本从2005年底以来一直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例正在接近10%,2006年美国全年物流成本突破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0%的大关,之后几年美国物流成本攀升态势几乎越发不可收拾。

不少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物流成本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基准点应该是10%,超过这个10%基准点,美国经济发展就会呈现亚健康状态。现在美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美国的国内外生意做得非常火红,美国联邦基金会想通过提高银行利息控制因为能源费用上涨造成的通货膨胀,而美国物流成本却在向上攀升,过去两年美国存货成本上涨非常明显。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提供的资料,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归咎于运输和存货。存货本身会产生成本,在通常情况下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2%。作为存货费用组成部分之一的仓储费用,其中包括设备折旧费、贷款利息、保险费、设备更新和税款等等费用,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势态。

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美国物流成本严格控制的的第二大项目就是卡车、火车、航空和海运等常常占到物流总成本50%的运输费用。《美国托运人》报道,与2009年相比,美国货运费用总额2010年上涨10.5%,其中美国全国卡车货运量增加5.7%,而卡车货运费用上涨9.3%,其它交通运输模式费用上涨15.4%。交通运输费用上涨主要原因是美国交通运输能力十分紧张,再加上借贷利率、保险费、燃油价、车辆维修保养和驾驶员薪水福利的上涨,执行政府硬性规定的反恐安全措施也要花费金钱,造成美国运输,仓储和存货等费用飙升,迫使交通运输业者不得不把额外上涨货运成本转嫁到零售商和用户头上。由于交通费用,也就是物流成本上涨,促使美国铁路货运公司2010年收益提高21.8%,美国航空运输公司收益提高11.2%。其它运输模式,如卡车货运量2010年提升7.3%,多式联运货物递送量2010年提升14.2%,远洋集装箱货运量提高14.1%,其运输费用和经营人收益也在不同程度上分别有所提高。

2011年美国卡车运输能力不足,原因是驾驶员人力资源紧张,从2008年以来美国货运卡车司机团队人力资源减少13.4%,美国青年人不愿意做又苦、又累、频繁而又长期离家、风险太多的货运卡车司机。截止2011年6月30日,美国货运卡车司机每6个人中有一个人的年龄超过55岁,在美国货运卡车司机队伍中年龄35岁以下的不到四分之一。由于货运卡车司机人手缺乏,只要体能及格,货运卡车司机年龄可以放宽到70周岁。美国还有不少卡车运输公司更新货运车辆和设备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过去三年美国各地有3,000余家卡车货运公司因为财务状况不良,车辆温室气体排放法规越来越严峻,车辆环保费用不断上涨,新型环保货运车辆绿色燃油费用昂贵,难以维持生计而宣告破产,造成美国卡车运输能力丧失13%。

物流服务专业分工是方向

第7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 产品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

现代管理会计将企业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就是成本按照性态进行分析,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确定损益的方法,而完全成本法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确定损益的方法。两种方法在成本和损益确定上均有较大的差异。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为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上的区别,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其他方面的区别均由此而生。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因此,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利润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销货成本全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当期初存货量为零时,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相等,或者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这时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可以用统一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来表示,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直接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期初存货等于零,则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等于单位生产成本指标,可以用以下公式直接计算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但在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除非产量也不变,否则应当按照各期的产量来分摊所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的总额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成等比例的增减,产量增加一定比例,变动成本也增加一定比例,产品停止生产,变动成本从理论上说也就等于零。变动成本同时间长短不发生关系,它是以工作量为单位计算的,也称为工作成本。所以,从单位产品来说,变动成本是等量的,不论产品产量多大,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变动成本总是不变的。因此,销售量不同,所承担的变动成本绝对不相等。按照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可能不一致。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

根据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本文通过下面具体实例的计算得出如下结论:厂家扩大销售,可以回笼资金,占领市场,具有合理性。某企业2005年开始投产,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其市场销售单价是15元/件。当年投产完工6000件,销售4500件,期末产成品为1500件。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搜集的当期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表所示:

在完全成本法下:

本期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4000+14000+10000=48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48000÷6000=8(元/件)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合计=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2000+3000+2000=7000(元)

本期产量大于期末存货量,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8(元/件)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8×1500=12000(元)

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48000-12000=36000(元)

或=单位销货成本× 本期销货量=8×4500=36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24000+14000+4000=42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42000÷6000=7(元/件)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

=6000+500+1500+1000+2000+0+3000=14000(元)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7(元)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7×1500=10500(元)

假如最近三年的销售量分别为4500件,5000件,4000件。我们来计算这三年的营业利润。

上表是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可以看出,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的营业利润和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化,其斜率可能不是一条直线,但是,销售量大的年份其利润大,销售量小的年份其利润小,销售量居中的年份其利润也居中,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贡献边际也增加了,另外,又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保持不变,所以,第二年比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大,第三年的销售量比第二年小,也不大于第一年,所以,营业利润是最低的。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重视市场销售,认真研究市场,增加销售来提高其效益,防止盲目生产带来的大量积压。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

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所以得出如下结论:利用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厂家扩大销售,不要盲目生产,提高其效益,具有合理性。变动成本法,主要用于企业短期的经营预测,采用变动成本法,对于进行成本控制也有一定的好处。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等资料,有助于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反映出生产,销售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正确进行经济预测,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列入期间成本,大大简化了成本分配工作,从而减少了由于分配标准的多样性而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但是,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按传统成本观念的理解,生产成本是产品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既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应该包括不变生产成本,这种观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不符合这一传统观念的要求。另外,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成本性态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可能长期不变。而成其决策要解决的是生产能力的增减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或者缩小的问题,涉及的时间长,必然要突破相关范围的限制。因此,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所以,我认为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都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其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需要。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学中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产品成本,确实起到完全成本法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辨析其利弊,使之被企业管理者利用。

参考文献:

[1]刘翼生编著:《企业经营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孔祥祯主编:《会计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8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企业物流措施探讨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企业甚至将物流提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高效率、低成本物流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在现实中怎样降低物流成本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中看出。有资料显示,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0%左右,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却高达18%,几乎是美国的1倍。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降低企业巨额的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对我国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财务制度中无单独项目反映物流成本,难以对各种物流费用作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物流成本不是在物流活动的基础上计算的各项费用,不实行单独核算,而是混合在“材料采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项目之中。其弊端是企业管理人员不能确认和分配每一项物流活动的费用,无法获取企业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无法准确评价物流绩效,自然也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结果使物流成本阻碍了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

(二)物流库存、运输成本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技术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货运的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则是美国的5倍。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的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存货成本高。

(三)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传统物流经营模式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物流信息搜集、处理及、物流技术的引进等环节并不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购货、运输、制单主要由人工完成,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物流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加剧了物流的高成本压力,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缺乏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物流部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物流成本只是物流成本的很小一部分,且没有向生产、销售部门提供有关物流成本的、确切的、有价值的资料;仅靠物流部门,而没有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同生产、销售部门一起研究解决降低物流成本问题。

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物流成本单独核算。为克服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的弊端,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物流绩效,应实行物流成本单独核算。必须以物流活动为基础确认物流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原则,从会计核算年度各个期间的损益费用中分离出物流费用并对其进行单独集中核算。由于物流成本是在物流活动的各环节发生的,因此对物流成本的管理也要分环节、分阶段进行。与物流活动的主要阶段相对应,企业物流成本应包括以下几类:

(1)供应物流费。即原材料供应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采购费用和原材料仓库保管费用。采购费用目前被包含在材料购买价格当中,虽然有时供应企业送货上门,但实质上采购费是由购买企业负担的。原材料保管费用包含的项目较多,其中的人员工资、设备折旧、水电材料费用等,已被分别计入企业的其他成本和费用项目中。

(2)生产物流费。原材料到货后,通过生产过程中的移动、加工最后做成成品,在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即生产物流费,是发生在工序内部和工序之间等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其中还包括销售包装费用,但不包括运输包装费用。目前,生产物流费用一般计入生产成本。

(3)流通物流费。产品出厂后也要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产品从厂商经批发商、零售商卖给消费者的整个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费用即流通物流费。流通物流费又可分为:公司内部物流费,即从对产品进行运输包装到确定最终消费者这一段物流过程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包装、保管、分拣、运输等费用;销售物流费,即从最终消费者确定之后到把产品交到顾客手中为止的过程中产生的物流费用,具体包括包装、发货、配送等费用;退货物流费,即销售出去的产品因发生退货而产生的物流费用,具体也包括检验、分拣、运输、保管、装卸等费用;废弃物流费,即处理报废产品和报废的包装用或运输用容器所发生的物流费用,需注意的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弃物的成本及其处理费用计算在生产物流费中,不计算在废弃物流费用之中。

(二)实施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物流标准化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如使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能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三)加强存货成本控制。企业物流总成本与存货水平有很大的关联。存货过多会占用企业更多的流动资金,同时造成仓储费、管理费的直接上升。库存期过长还会造成商品贬值、报废等损失,对产品周期短、竞争激烈的行业,如PC机、电子产品、家电等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设法降低库存水平,是降低物流总成本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四)努力扩大销售。销售增长速度缓慢,势必造成存货积压,存货成本、仓储成本难以控制。相反,企业如果能够努力增加销售量,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减少流动资金积压,既可节省利息费用、存货成本,又可降低仓储与管理费用,同时也可减少仓储与管理的压力。销售量的增长必然带来利润的增长,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受规模效应影响,利润的增长往往超过销售量的增长,物流成本的节约带来的利润就包含在其中。因此,企业在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应尽量扩大销售。

(五)实施供应链管理。随着企业竞争的激化,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发展与普及,同时也为各企业广泛认同与效仿。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使用户除了对价格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期,真正做到迅速、正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是本企业的物流体制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如供应商)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因此,应实现物流一体化,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进行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六)实现效率化配送。应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短期、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但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方式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说,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提高装载率、进行车辆运行管理。对于发货量较多的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并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缩短物流路径,扩大由工厂直接发送货物的力度,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车辆的装载效率,设定每一客户的最低订货量,选择最佳运输工具等方式来实现综合成本最小化。此外,可通过车辆追踪系统来监控货物及车辆的在途状况,同时还可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调度,实现车辆运行的效率化。

(七)削减退货。退货成本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防止由于商品断货而产生机会成本是零售商或批发商过量进货的主要原因。虽然利用销售时点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商品过去的经营绩效调整进货量,但对于季节性或流行性商品,却无法合理地进行控制。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出现商品滞销,必然会导致其退货。要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就必须不断掌握本企业产品在商店的销售情况,对于销量不佳的商品及时制定促销策略,而对季节性产品或新产品应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所掌握的当天销售额来确定以后的生产量,即利用单品管理建立起实需型销售体制。这就需要在用户店铺设置本企业的电子自动订货系统,使企业能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进而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和产品种类,真正从根本上遏止退货现象的发生,降低物流成本。造成退货现象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生产方为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采用推进式销售方式而引起的负效应。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销售目标,一味将商品推销给最终用户,而不顾商品实际的销售状况和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造成流通在库增加、销售不振,退货成本高昂。因而,要有效地降低退货成本,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的目标战略,在追踪最终需求动向和流通在库的同时,为实现最终需求增加而实施销售促进策略。

(八)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企业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责任,同时也需要采购部门等员工共同努力,亦即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之中。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第9篇:企业存货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对策

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起着很大作用。企业的存货,关系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存货量过大,或过小,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存货的有效管理,控制存货数量,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存货的记录资料,有效地运用存货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2005年到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从2836万家增长到5651万家,据数据统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组织,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在迅速壮大发展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大部分靠的是利用市场机遇抓住了发展的机会,但是他们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管理也不重视。存货是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重要资产,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实践表明,加强存货管理会给企业带来活力,提高利润,反之,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而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存货管理弊端突显,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存货储存不尽合理,资金占用过大

在正常情况下,中小企业存货资金平均占用比例为流动资产总额的40%-50%,也可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一些个别企业的存货占流动资金的60%。企业往往从最初的重视产成品的销售,忽视对存货的管理,不关心库存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发展到企业存货积压,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无形之中积压了大量的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存货成本控制困难,这是常见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

(二)存货管理不够规范,账实不符

(1)目前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有多种、存货的种类也很繁杂。在企业中,存货的存放杂乱,而且对一些危险、重要的存货并没有单独管理。

(2)存货的收入、发出与结存的记录缺乏客观性和规范性。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与采购业务部门脱钩,缺少必要的沟通。企业的财务部门无法对存货进行及时合理的管理控制。经常出现存货的物资进入仓库但财务部门没有入账,没有领用原材料但财务已经结转成本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使企业的存货记录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三)存货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1)当前,在中小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还普遍存在一些漏洞。对于材料的采购验收中小企业往往设置一个人来完成工作,这种存货管理方式很容易使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便利取得不易之财。

(2)由于企业的各个部门间对库存信息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使部门间库存协调管理变的复杂。库存管理的过程也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一,做不到严格的市场监管,造成企业内部资源浪费、存货管理控制效率降低。

二、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实例分析--以凤县恒源超市为例

凤县恒源企业是一家从事商品零售的连锁企业,总部位于县繁华路段,二部三部位于县南北路的主干道上,主要面向普通的百姓销售食品、酒水、文化和家庭日用品,也兼营服装、金银等商品。在连锁店的布局和规模上突出了便民的特点,开设中小型超市,而且贴近居民区和学校。凤县恒源超市作为本地企业,吸纳了劳动力,促进社会和谐,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恒源超市存货占资产比率、存货的周转比率、存货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凤县恒源超市财务报表

(1)在09年到12年期间,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保持在15%-20%间,占流动资产比率在50%左右浮动,而一般中小型超市存货占流动资产比率为60%,可以看出,比例虽然低于一般中小企业,但存货总额仍然很大。

(2)从表中可以看出,存货周转率从09到12年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周转天数从82天降到57天。表明该超市对存货逐渐的重视起来,但周转天数仍有些大。

(3)表中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变动幅度不大,增幅稳定,但流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值2,速冻比率低于行业平均值1。存货的变现能力差,影响资金的周转。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恒源超市的商品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发展的前景是好的,但在存货管理方面仍需改进方式,因为超市的存货资金占用量较高,存货周转率还有待提高,并且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差,短期偿债能力也有待提高。

恒源超市的存货管理问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存货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改善企业存货管理情况刻不容缓。下面以恒源超市为例,分析存货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对存货管理的不够重视

恒源超市作为一个私营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管理较粗放,管理机制也不健全,对存货的管理重视程度低,这也正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管理的问题。

据保守估计认为,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大部分家族企业在员工的聘用上面更多的选择亲属,而不是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人员。虽然亲属员工比普通员工可能有着更高的信任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懂管理的却在管理岗位上工作,这样只能是使企业陷入泥潭。

(五)广泛搜集信息,降低存货成本,减少存货的资金占用量

在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的现代,谁拥有的信息量大,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要求企业不断地掌握先进的技术。

(1)成立调查小组,对原料供应市场进行调查,获取更多的原料供应信息,对比分析,找到物美价廉的原料。而且,与原料供应商签订长期的供应合同,确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既能降低存货成本,也能在商品价格变动中降低风险。

(2)与销售方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市场信息,以便及时的掌握市场变化,适时调节存货的储存量,保证企业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减少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企业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在进货时,应根据经营特点,合理确定存货数量,提高进货次数,减少进货金额,避免发生存货的积压。

(六)积极创造外部有利环境,确定合理目标

(1)中小企业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地方经济的支撑点,但由于中小企业经济基础薄弱,管理体制有缺陷,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中小企业在遇到发展瓶颈时可以向当地政府寻求技术和政策的帮助,中小企业应该积极的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管理由传统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2)目标是企业前进的基础,订立详细的发展目标。企业应在阶段目标实现后,反过来对目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优化措施。这样在企业存货管理出现问题后能对问题及时解决。

存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各种存货成本和存货效益间作出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存货成本,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所以,中小企业应从全方位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对存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监督,减少无谓的损失。另外,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重视长远利益,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促进存货的流转,减少资金的占用,保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发展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成香.浅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3).

[2]张才志.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2,(7).

[3]曹璐.浅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时代金融,2013,(9).

[4]王梅丽等.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3,(3).

[5]赵明荣等.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1).

[6]顾思蓓.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浙江平湖为例[J].企业导报,2013,(1).

[7]王娟.也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策略问题[J].经济师,2012,(6).

[8]邵秋红.浅谈企业存货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管理纵横,2012,(12).

[9]周满等.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探讨-以南通某农电发展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2,(35).

[10]彭燕.存货核算和管理中的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