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第1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体系;创新

高中语文在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方面,教师教学理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得不到创新。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在课堂上,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课改阵地。所以所提及的语文教学体系创新重点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如何把新理念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体系方案,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构建高中语文教学新理念

关于语文学科本质特点问题,虽然各界有各自的观点,但通过与其他学科以及与古时相比,也不难发现当代语文的特点。

1.注重实际运用。现代语文教学与古代不同,古代语文教学主要是作为封建教育的内容,其定位比较单一,而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文史哲理方面。而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这种文字工具,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强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服务,注重学习后的实际运用。

2.缺少明确的逻辑性。与英语教学不同,语文作为母语,在高中时就已经具备相当的语文能力,这个阶段的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是,语文没有明显的高级与初级的层次之分,就拿作文来说,小学时写记叙文,到了高中写的仍旧是记叙文,上一级并不比下一级高。其他学科的体系层次则比较明显,各个知识层环环相扣。从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只有注重语文的课外阅读,语文水平方能提高。

3.没有明显的生成性。作为一种思维,语言就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它的学习要求并不是现成的工具,每个符号都有其文化背景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学习这些,除了了解每个符号的意思之外,重要的还要了解社会人文背景。在学习语言时,要接受民族文化的特点,所以说学习语文并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灵活多用,做到举一反三。

二、创新高中语文教学体系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有不少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提不起兴趣的负面现象,出现“少、慢、差”,其原因的实质在于教学体系中,教学模式和方式的不对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重点还是在于创新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新教学方法。①转变角色。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打破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以传统授课知识的现象,改变过去的机械式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坚持平等对话,让学生拥有自由民主的权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进一步淡化课程实施的预订和统一性,注重个体指导,探究课程的多元性,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挖掘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要以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给学生树立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②建立语文学习新体系。建立语文学习新体系,通过全新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的学习,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料,淡化课堂的界限,让学生自己学习。比如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去发现学习语文的问题,并找到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以来,学生便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主体价值,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进程。

③灵活运用教材。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使教师只能被动的按照教材要求去教学,在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背景下,教师应该创造性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融合与筛选。要结合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对教材做出取舍,使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①构建多元、分层发展的机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到“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新的教学体系要在更大程度上,更广的维持社会对不同人才需要的要求。在教学观念上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元发展。在评价或成绩考核方面,不能仅看分数,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

②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语文教学具有学科丰富内涵但课时较少的特点,另外,加之语文学科能够自学的独特性,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课堂教学,沟通课内外学习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要课内与课外结合,自主发展,保证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课堂外要加强学生对外的交流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创新必须围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特别是要切实研究解决好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扰问题,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问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第3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一、新课标视野中的语文学习积累观

(一)积累是一种态度

态度是一种心理定势。积累不仅仅在于狭义的积学,即语文知识的增加;更在于积德,即完善自我。

语文学习要具备积极的积累态度。首先,积累必须用心专一,锲而不舍。其次,积累要围绕一定的目标。目标清晰,积累行为才有明确的指向。第三,积累需要及时梳理、整合。.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天地有多大,积累的途径就有多宽,积累的领域就有多广。书本、生活、课堂、学校、社会等都是积累的载体。

(二)积累是一种过程

积累是一个不断拓展、衍生和增殖的过程。积累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语文学习者要增强过程意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没有积累的奠基,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积累是高中语文课程五级目标中的第一级,是基础。

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不是知识的静态堆砌,不是经验的杂然相陈,而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首先,积累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应用的过程,比如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个必要的抓手。其次,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如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需要阅读鉴赏者审美经验的积累。再者,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积累得以丰富和深化。

(三)积累是一种方法

达尔文曾经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即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方法。有效的积累,是经由观察、记忆、判断、比较、甄别、分类、归纳、概括、分析、评价等等步骤的具体操作才能达成的。积累与爱好、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爱好和兴趣影响积累的指向,情感和意志左右积累的质量。

二、新课标规范下语文学习积累的操作

(一)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阅读鉴赏是积累的第一捷径。阅读鉴赏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首先,要是言语知识层面的积累。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再次,阅读鉴赏方法层面的积累。还有就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积累。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一是课堂阅读鉴赏教学设计,要体现积累的思想。要让学习者明白积累的目标,确定积累的对象,设计评价积累质量的标准。例如古代诗歌鉴赏要贯穿传统文化的积累,而传统文化的积累除作品背诵外,还包括积累与古诗文阅读鉴赏关系密切的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这些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机要可以随文点拨,相机穿插,也可专题讲授,集中训练,总之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自如地借助这些知识的支架作用,发展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品位的阅读者和鉴赏者。

二是课外阅读鉴赏的活动组织中,要调动积累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引导,通过语文活动(例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报告会、最佳阅读者评选、读书征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积累的水平。

三是语文积累要建立一个基本限度的定量,有共同要求也有个别对待,以使学习者及时检查自己的积累状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积累量的要求。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标还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提出了阅读积累的量度。要使每个高中生达到这个基本量。教师就要通盘考虑,合理规划。

(二)在表达交流中积累

不管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还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积累,对于丰富表达交流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究其缘故是他有着厚实的生活积累和丰赡的阅读积淀。信手拈来、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汩汩滔滔、纵横驰骋的雄辩演讲,旁征博引、张弛自如的幽默谈吐,需要的不仅是卓越的言语智慧,更得力于厚实的言语与生活的积累。在表达中,才可能暴露积累的欠缺;在交流中,才可能发现积累的不足。同样,在积累中,才可能娴熟表达的技巧;在积累中,才能促进交流的自由。诸如开设主题读书论坛、电视新闻时评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活动都是增进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积累的有效办法。课外练笔是言语积累的重要渠道。课标中规定“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是个最低的限度。坚持练笔,利于语文积累的流通、置换与更新。

(三)在生活体验中积累

第4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一、完善作业设计,提高学习系统性

传统的高中语文作业多是以课后完成辅导书或是讲义上的习题为主,还有就是布置各种背诵、积累的任务。然而在“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下,课前作业和课堂作业的设计也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完善语文作业设计,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来完成,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系统化,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转化,提升语文能力。

例如,在教读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的《李将军列传》时,课前我设计了预习导学案。首先是知识回顾,设计四到六个词语解释以及两句文言句子翻译,回顾之前所学;其次是关于本篇文言文的知识背景介绍,以及部分相关的历史文学常识的填空;再次是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填空,还包括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子以及句子翻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行根据课本依次填入即可;再就是分析该篇文言文的结构层次,我以树状图的形式,根据文章内容建立好框架,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文章的结构,最后设置一个思考题:思考李广悲剧的成因。通过这样的导学设计,让学生的预习更有目标和方向,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少教多学”课堂奠定基础。

再如,课堂作业的布置主要是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限时完成,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布置课堂作业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

完善高中语文设计,让语文学习更具系统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指引下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开放的作业设计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灵活多变的开放性作业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之前,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课外资料,研读课文,交流讨论,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值得探索的地方,自主设计问题,小组内部汇总,整理出有价值的或者组内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将自己的见解预先写下来。在课堂教学时,我预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答疑环节。首先,由小组派代表提出问题,接着,大家共同思考,由其他组回答。然后,提问小组再给出组内思考的答案,对回答内容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完善内容,阐发或拓展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集全班的智慧解决问题,让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自主。课堂答疑环节十分精彩,学生的问题既有发人深省的,也有另辟蹊径令人眼前一亮的。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背景下,开放的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语文学习取材于生活,也要用之于生活。此外,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书面作业这一种形式,教师要将生活融入到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联系社会生活,创设情境,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发展一致,使得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了解社会时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例如,实践性作业是要教师走出纸质作业的局限,在设计作业时侧重以活动为主体,以活动的形式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比如,在李密的《陈情表》一文中,主要有三个角色,分别是祖母、君王和李密。这篇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自然,作者融情于事,既表达了自己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抒发了自己与祖母之间深厚的亲情。其笔调真切感人,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三个角色,以君王、祖母、李密的口吻对相应的段落内容进行复述。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进行调查访问,询问他们在面临人生中重要的抉择时,是怎样选择的,当时又有着怎样的心境。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设计丰富的实践性作业,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化,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第5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语文思维;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素质教育由于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保证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好地对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一、语文思维培养特点

1、广泛性

思维空间具有无限性,这就导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多样的思维层出不穷,另外,语文学科所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社会、家庭、学校、思想、道德、政治、经济等内容均涉及到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其无限性和广泛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发现语文的价值,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为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渗透性

当学生在学习知识后,知识就会渗透到学生的大脑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加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来完成,文章中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思维渗透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想象和创造,体验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知识的美,从而使其更好地进行创作。

3、交流性

语文思维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交流,交流的方式主要有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有效的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这就可以使语文知识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教师在利用语文思维交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发掘语文知识中更加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现阶段语文思维培养现状

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一定的革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语文改革无法顺利进行,教师面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无法更好地适应,只能被动地执行和实施教学方案,从而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水平较低,课堂教学质量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很难形成一定的语文思维。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不一致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老师们对其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结果,确实需要研究,而且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要真正落实到位比较困难。

2、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改实施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学生是很愿意大声说话,可是很多讨论的内容都与问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问题。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扼杀了。学生既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语文思维培养就更谈不上了。

3、课堂教学重形式轻效果

教学形式是多样的,结果都是希望学生学有所得。但是有的老师上课,过于追求形式的新异,课堂气氛不错,结果却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好。有的教学内容脱离文本,游离于课文之外去拓展延伸,与课堂的教学目的毫无关联。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老师的课花架子是不少,可是实际内容和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1、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

高中阶段是学生课业负担十分繁重的时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受到了限制,给语文思维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对语文思维的培养,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文思维,具有能够敏捷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刚刚步入到高中后接触到的比较重要的古文是《荆轲刺秦王》,文章中讲述的背景为战国时期,年代十分久远,且文章中有很多学生不常见的字句,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文章进行泛读,在泛读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身的语文思维,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对文章所讲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从而对培养其语文思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做笔记,这就使教学过程变得十分枯燥和无聊,学生极易产生抵触的心理,无法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应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问题,并且针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进行否定,因为语文思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无限性,只有最优答案,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予以表扬和鼓励,并对其进行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语文思维。另外,新颖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思维活跃度,从而达到培养语文思维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这篇文章中,由于作者海明威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教师不必非要对文章进行简介,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将海明威身中数弹却没有死亡等传奇故事进行介绍,并将海明威的生平重要经历进行概述,学生一旦对作家感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文章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设定一定的问题予以引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3、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语文思维在其本质上来说是关于思维的纵向深入,使思维更具深刻性,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在思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相关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文章主题思想作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与此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另一方面,语文思维也应形成一定的广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要想延伸语文学习的广度,学生就要充分进行课外文学的阅读,学生只有多加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高中学生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在学习前应进行广度的语文学习,学生在课下多品读苏轼相关文章和记载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对文章背景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之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语文学习,利用自身的语文思维,对《赤壁赋》写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介绍后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明白《赤壁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坦荡、旷达的自身素质和强烈的生活信念。这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对学习语文知识、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实施新颖的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培养语文思维,最后,还要不断深入和扩展语文学习知识面,只有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3.24.43.

第6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心理把握

【中图分类号】 G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97-01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正逐渐发生改变。许多新理念、新方法被应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之中,并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以各自的心态适应这种变化。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呢?又该怎样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些心理来开展教学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地探讨。

1 对师生间求知心理的把握

“知识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早已得到社会的公认,并深入平常百姓的心中。高中阶段的师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自身实际生活的感受中,都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们对知识有着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渴求。而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科学中的重要科目,其知识性和应用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一种求知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出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知识的依赖性。

对此,高中师生要合理把握这种求知心理,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求知,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要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性质、特点、开设的意义、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等。这无疑会引导他们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高中语文知识的求知需要。这种“学会求知”的求知行为正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精神。高中师生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平衡自身心理,从而全面实现心理健康。

2 对师生的交往需求心理的把握

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交往需求心理则是指人们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关系需要的心理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出色、干练,但仍然需要使自己与别人保持良好关系,来发展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高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地沟通和交流,并促使他们学会分享与合作,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成果,鼓励教师勇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成果。这无疑会保证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最优,提升师生的交往能力,造就心理健康发展、适应当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3 对师生的好奇驱动心理的把握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这种人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是人对某项事物兴趣的源泉,积极地作用在人的心里。而兴趣又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驱动力。相对其他知识来说,高中语文中的一些关于语法、文言文等知识较为枯燥。如果没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这些知识的学习就会更加令人厌烦。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充分把握师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好奇驱动心理。为维持和提升这种心理,高中师生就必须要不断地在课堂内外收集与语文知识相关的有趣故事,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实践经验表明,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高中师生对语文的求知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同时,这一过程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内教学,反而会使高中师生的正常课内教学变得更加容易。

4 对师生的良好注意品质的把握

注意是人在心理活动时,对相关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

高中语文教学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要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是需要坚强的意志,要克服大量的困难的;在这一过程之中,高中师生都要时刻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有选择性地择选知识内容。由此可见,高中师生的良好注意品质的把握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5 对师生的记忆力的把握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是丰富知识储备,扩大表象储备的有效途径。

实施和组织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高中语文中的许多知识都需要识记,例如古诗词名篇、散文名段、字义词源等等。高中师生在组织和参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6 对师生的想像力的把握

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创造性想像的参与。这是由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高中师生的想像力:会使其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他们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是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组织和参与的团队活动。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其中的心理,使这些心理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成功展开。

参考文献

第7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信息技术 结合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

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创作,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8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最大效能

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竭尽全力的探讨和揣摩这件事情。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只有把语文当成一个兴趣爱好时,才能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想象力和积极性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因此,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多年的语文教育模式固定了教育者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原本活的内容变成了死的内容,只是在不断重复大致划分,总结内容,找出中心思想等,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让学生失去了对于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1)课文导入引用不同方式。课文导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课文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接着读下去、理解内容、提炼中心思想,这时候这节语文课程就成功了一半。课文导入可以分为多种,如《飞向太空的航程》这节课堂,教师可以结合最近的太空报告和新闻进行讨论,吸引学生的兴趣,举出实例引导教程。在朱自清《荷塘月色》这节课堂,在讲解的同时可以结合清华大学的荷塘图片给学生们展示,让学生发现荷塘的美和优雅,再结合课文进行讲解和赏析。再如《我有一个梦想》这节课堂,则可以结合原版的英语演讲,以澎湃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再以光、声、色这些方面刺激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

(2)课堂中结合童话、寓言、故事和传说等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当教师发现学生在一堂课程中有疲惫的状态时,可以在教程中结合一些寓言、童话和相关故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缓解学习疲劳,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堂课文讲解时,穿插一些有趣的爱迪生小故事进去能够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中都喜欢听故事和童话,一个小个故事可以让45分钟更加有效果、有意义。

(3)课堂中结合有诗意或者幽默风趣的语句。几句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一节课堂充满愉快活跃,吸引学生兴趣。在一些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中,结合一些风趣有意思的语句,可以大大改变这节课的教育质量,疲惫的学习因此也会精神焕彩。除了幽默风趣的语句来提高课堂气氛外,还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课文教学中结合诗意,提高语文教学。例如《雨霖铃》、《错误》、《荷塘月色》这些课文内容,可以运用一些优美的排比诗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在领悟古典文化和优美诗句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优美的语言魅力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南城小镇或北国异乡,充分的发挥学们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将课文联想成一个有画面感的地方,跟随作者心情变动而喜或悲[2]。

(4)联系课外知识。语文科目是一个广博的学科,它博学如渊,包罗世间万象,是与任何学科都有关联性的一门特殊科目。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可以就一个知识点提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这节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美国黑人相关历史,可以在几百年历史中研究讨论黑人种族歧视产生缘由和现状,之后进行相关资料分析。再如在讲解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堂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湘西凤凰城相关背景,让学生体会沈从文先生所追求散文诗班的意境。

(5)丰富的课堂活动。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读说写能力,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培养说的能力,可以开展一些情景对话、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相关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意比赛、作文比赛,结合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内容,锻炼、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口语能力和词汇掌握。

二、从多角度发掘学生潜力

(1)语文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要着重捉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课堂的反应,布置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挥创新性,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自主的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对于语文课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2)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关于语文的读书资料,定时开展读书会活动,让学生挑选好的书籍推荐给自己的同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用审视性、比较性的眼光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做读书卡,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等,增加学生课下的知识累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如果,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在大量的知识链接中广收博取,相互激荡,以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有兴趣高效率地学习。

(3)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教师不能只站在台上,正如有人说:真正地教育者会使自己同学生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所以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更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交朋友,相互沟通,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在备课环节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备什么”的同时,更要多多的思考“怎么教”。

三、多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合理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以预习课文,可以课堂笔记,课后思考复习。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能力。课文讲解之前先查阅生字,了解一下课文内容,作者写文章的背后故事和简介内容,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内容,解答疑问。在教师的课堂引导进一步的分析文章、欣赏文章,完成疑问解答。课后进行整理和回顾。

(2)学生对自己薄弱部分应该加强锻炼,例如,若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对生词对发音进行联系,若文言文掌握不好,多练多看文言文,巩固知识词汇等。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学习事半功倍学习。自觉的回顾学习知识和要点,保持好的阅读习惯,主动的摘抄好的课本词汇,并有写作习惯,比如博客和日记。语文是一门长时间积累的课程,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改革、更新,人们对教育的发展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努力探索出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晓红.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语文学报,2009(37).

[2] 徐永芳.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0(09).

第9篇:关于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24-01

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所谓“有效性”一是指目标有有效性,二是成果的实效性。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即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文本要求,依据学生特点,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掌握文本所要求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把该知识体系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

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失效性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部分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

2.1 教师教学方面

(1)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设计。当前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不具有可评价性,教学目标不具有层次递进性等。

(2)课堂教学内容不合理

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大纲要求,没有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时往往造成所传授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现有知识体系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入。

(3)学生主体性地位界定问题

高中教学实行课改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大大加强,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过于放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听之任之,对学生的学习处处进行鼓励,而忽视了教师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角色。

2.2 学生学习方面

(1)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由于语文学习的长期性和相对枯燥性,在学生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注重知识的长期积累,而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能快速取得成果的其他科目上,在考试临近时,进行突击学习。

(2)学习方法问题

部分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知识的积累方面过于零散,不具有系统化,表现在课堂学习中就是注重课堂学习目标,忽视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和课外知识学习的积累过程。

(3)基础知识差,无耐心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个枯燥而沉重的过程,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在课堂学知识的掌握上难度更大,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不仅要弥补知识的不组,而且要不断掌握新学习的内容,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3.1 优化教学目标

为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教学目标,即在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此目标实现学生个人发展。

其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单元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教学目标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由于各地区教材特点的差异性和学生个人特点的差异性,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切实分析这些特点,制定符合实际并能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

除了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实行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评价性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性设计等。

3.2 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已经有很多方法的探讨,下面主要探讨两个方面。

(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化课堂教学,创设民主、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些积极互动的情景教学环境,充分利用一些课堂教学资源,如相关背景资料的查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让学生在轻松的学生环境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教师要细致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握状况,分析阶段性的教学成果,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制定下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不能单一化,不仅仅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枯燥感,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3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

高中教学的总体目标无非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优化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与适当点拨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实现了传统过的以教师“教”为主到以学生“学”为主的重大转变。前面已经分析到,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做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结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己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迷茫时要进行是适当点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断升华。

(2)学生知识的延伸

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一种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学生学习中,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更进一层。教师在个人知识,文化修养风综合素质方面都要远远高于学生,当学生达到一定知识积累时,就要加强学生知识的延伸,加强对其文化内涵的导入。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