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才培养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新环境、新起点、新目标、新角色
新的起点,必须要保持长期一贯的敬业奉献精神,坚持和发扬勇于吃苦、做事干练、悉心全面、有张有持,在总结提炼中有所创新的养成性工作习惯;坚持团结合作、踏实做事、正直做人、相互补台的做事做人原则;立足本职、兼顾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之道。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基本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无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负责对新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文件的学习指导,并对新教师学习情况进行验收。
2、组织了系部教学档案的检查工作,对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3、针对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于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分析》,力图从全局的角度、行业的视角,在对比分析中立足学院实际,把握我院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
4、先后组织了16院级教学专项研究立项及成果的补报和厅级10门精品课程、6个教改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
5、组织了公共课教改情况研讨交流会,之前对承担公共课的系部、其他各系以不同的方式对公共课施教进行了调研工作指导,为保证此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对公共课研讨交流情况以会议纪要和简报的方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6、审核了41个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写成初步审核情况汇报,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在12月15日的专题会议上进行了汇报交流,提出了针对不同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设想;
7、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航标,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一方面,与高教所联合筹备、策划“高职教育论坛”,已举办三期,第四期正在组织中;另一方面,组织实施全院指导性教育理论、教学信息、教改经验等各类专题学习8次;
8、三次参与组织了院级和省级优秀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和网站的评审推荐工作;6次参与XX年年研究生人才引进的听评课工作;
9、正在准备2009年8个教学专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和XX年年教学专项课题指南的初步拟订工作;
10、还分别到上海和南京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和专业建设学习班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会后分别以内参资料和会议纪要的方式向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专题汇报。
三、学术研究与成果
1、调入学院后,2009年9月尝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申报。以《高等职业教育双证制及其校本实施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尽管没有结果,但是为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009年12月在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学类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7-1784、国内统一刊号cn54-1190/g,)《中国教育月刊》上发表题为《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探》论文,并或论文一等奖。
3、圆满完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并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审专家的好评,希望能将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并加以应用。
10月5日,三峡大学召开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学院、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学校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该校党委书记何伟军,校长王炎廷,党委副书记田斌,副校长邹坤、黄应平,党委常委李红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炎廷主持。
会上,各学院院长、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目标管理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汇报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王炎廷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就是要听取各单位重点业务工作推进情况汇报,达到展示工作理念、交流经验、统一思想、信息共享的目的,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各部门、各学院特别是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认真学习思考落实,推进学校重点工作。
何伟军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推进学校重点工作,一是必须高度重视,重点工作是学校生命线。重点工作涉及到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涵盖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主要方面;窗口性指标是反映学校重点工作完成的重要标志,是学校下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发展水平、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二是关键在落实,必须持续推进重点工作的完成。要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来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补齐短板、调整策略;要党政同责,层层传导压力,一抓到底。三是坚持高标准,全面推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重点工作完成的标准要高、质量要高,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重要指标要对标其他兄弟高校;要紧盯目标,但不唯目标;要保持战略机动性,主动出击,掌握信息。四是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要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年轻有为、有冲劲有闯劲的干部;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要培养干部讲政治、观大势、勤思考、识机遇、抓重点、攻难点、会沟通、善统筹。五是凝心聚力,进一步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是完成学校重点目标的主力军;要挖掘教师潜力,开发人力资源存量;要发挥学生潜力,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考研升学率;要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注意工作方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六是营造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省委政治巡视的良好氛围,统筹抓好学校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发展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
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10月5日,三峡大学召开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学院、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学校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该校党委书记何伟军,校长王炎廷,党委副书记田斌,副校长邹坤、黄应平,党委常委李红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炎廷主持。
会上,各学院院长、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目标管理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汇报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职教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
1、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育育、人社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2、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1人获得省一等奖、2人获得市一等奖、3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3、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3000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4、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xx年xx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xx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xx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人获得省三等奖、人获得市一等奖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三是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年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江南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二)技能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县职教中心由于教师多数是从普高改行,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育“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产业和专业、岗位和课程、车间和课堂等没有有效对接,加上我县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特色不明显,在全省、全市还处于落后的位置,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统筹。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于世纪年代初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目前,我县有公办、民办所职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降低了办学效益。
三、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将我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适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课程对接工艺。坚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原则,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促进校企、产教对接,实现校企双赢,合作共赢。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
(二)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品牌。建议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职业教育。对我县现有的职教资源和两所职校,建议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扶持龙头职业学校,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实验设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于7月中下旬对以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主题的“**农民健康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县卫生局情况汇报,抽查了县合管办相关档案,召开了中医药从业人员座谈会,先后深入到县中医院、***卫生院、**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单位实地查看了农村中医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农民健康行”**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2006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2009年与2005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2009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
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2000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医事业的经费投入。要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整时财政支出结构,将中医药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确保中医事业费和中医专项经费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同时将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的政策落到实处。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xx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xx农民健康行”xx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xxx”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 XX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XX年与XX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XX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xx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
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XX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医事业的经费投入。要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调整时财政支出结构,将中医药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确保中医事业费和中医专项经费占县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同时将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 %的政策落到实处。
关键词 学徒制 联合教研室 功能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08
Abstract Joi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is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reform of apprentice system, and is a platform for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function and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apprentice system; joi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function and mechanism construction
1 定位
学徒制联合教研室属于教学与科研合作体,没有行政功能。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部”和“智襄团”,是校企合作的“中介体”。
2 人员管理
联合教研室由学校组和企业组组成。采用双组长制,企业组组长必须从事相关工作8年以上,且具有高级工程师资格。校方组组长必须从事教学工作10年以上,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企业组人员必须有3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验,学校组成员必须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
校方组长由学校任命。企业方组长由企业提名,校方投票决定,颁发聘用书。组长四年一届,最多连任一届。
3 教研室功能
联合教研室是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深度融合的平台和纽带,重点解决了校企沟通缺乏、校企合作松散、企业参与热情低下、学校服务能力较差等主要缺陷。联合教研室的功能应在一般专业教研室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拓展和延伸。
3.1 制定相关标准
现代学徒制项目需要制订专业的师傅标准、课程标准、学徒标准和教学日历、教学设计、学徒培养方案。根据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设计,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要进行改变或调整;为了便于考核评价,必须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即应该达到的岗位要求;任务和项目应符合企业实际,紧贴一线生产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学资料的撰写需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完成,每5年修订一次。做好教学资料的保存与分类,教学、企业人员、师傅档案的建立、管理和更新。
3.2 组织教研活动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参与人员包括教研室成员和师傅、学徒。原则上要求教研室所有人员必须参加,确有事不能参加的,必须向负责人请假,计入年终考核。活动形式包括会议、技能比武、学术交流和讲座。会议由校企教研室组长轮流主持,主要对前期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讨论后期对策与方法。听取师傅和学徒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会议纪要,以便今后调整和改进。技能比武有说课竞赛、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要经常到开展学徒制的兄弟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汲取经验。聘请学徒制方面的专家讲解学徒制的管理模式和实施方法。
3.3 编制学徒班
根据学生规模,为师傅分配学徒。原则上每个师傅所带学徒不超过3名。师傅和学徒采取随机抽取方式。教研室有义务为学生介绍师傅的特长和岗位。当学生对所分配的师傅不满意时,应为学生更换师傅。
3.4 开展相关培训
每年选派教师假期到企业顶岗培训。每年每位教师每次顶岗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要根据不同老师的特点和专业为老师选择合适的岗位和工种,并为老师选派师傅。对教师顶岗效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照相关标准向教师发放顶岗绩效奖金。企业职工到学校进行理论培训,企业可以提出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专业教师开展培训工作。
3.5 参与项目研发
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研发小组,设计研发产品。教师也可作为顾问参与项目的研发。教研室承担企业的部分技术研发功能,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3.6 合作编写教材
基于工学交替的学徒制教学模式,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就是教材。目前汽车电子专业的高职高专教材是传统的章节式结构,没有达到项目式教学的要求。合作编制教材可以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之间做到有效衔接,是项目实施有据可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7 设立奖学金
制定奖学金发放办法和标准,设置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学金。还可以设置单项奖学金,如技能竞赛奖、贫困奖学金等。
3.8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教研室要依据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细化后成为本教研室的师资建设规划,制订好年度培养计划,使师资建设规划切实可行。根据专业发展的形势要求,不断改善、调整教研室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教研室要全程掌握教师的工作动态,对于教学质量不佳、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的教师应有计划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帮扶,使之迅速提高,满足科研、教学的需要。
4 教研室机制建设
联合教研室的建设工作难度很大,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既意味着联合教研室建设工作不能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子, 要解放思想,不怕犯错,大胆创新,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找到适合联合教研室发展的道路。
4.1 组织机制建设
学徒制联合教研室的发展就是改变由于内外部因素造成的整个学校保守、封闭的陈旧状态,建立一个动态、开放、自主的系统结构,让教研室发挥出良好的社会功能,为学徒培养质量的提升作出贡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与调整的过程。为此必须致力于将联合教研室建设成为学徒培养质量保障的高效组织,让学校和企业在内在动力的作用下产生联动效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自我提高、自我管理。
调整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方式,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将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责任中心和主体下放到联合教研室。构建以学校统一调控为主要特征、质量为主要导向的专业人才质量培养体系结构。
教研室必须构建动态的学徒培养质量自我管理体制与机制。必须确立按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思路,构建含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遴选、培养方案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质量管理、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反馈、教师专业发展等各种管理环节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自我调节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专业教研室必须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市场调查制度;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及市场需求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作为衡量专业发展的依据;必须根据人才市场调研反馈的结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职业标准、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前提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必须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组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来编排教学内容以及确定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手段。
4.2 活力机制建设
明确以联合教研室为主阵地、以汽车电子专业为突破口、以组长为主帅,做好做实学徒制课改。按未来二年需求进行专业规划,明确课改课程,招聘组长。学校应下拨课改研究经费,由组长自由支配。同时,调高课改课程的课时系数、降低基本学时数、调整课时津贴分配方案,允许有教学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兼职上课,调动教师和企业人员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激发教研室的工作潜力。
搭建课改沙龙学术平台,教学管理领导、企业领导、教研室成员全程参与,发现和解决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同时可以拉近企业职工与学校教师的距离。
教研室与企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每个月集体到企业了解学徒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此项工作以工作报告形成每月直接向系办公室汇报,系主任要认真研究报告内容,提出改进意见。这就要求联合教研室活动、工作、教研等范围向企业拓展,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校企合作上,也就强化了专业教研室的市场服务意识。
4.3 监督机制建设
教研室采用企业专业诊断制度,每年一次。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论证。专业教研室准备专业实施情况汇报,校方组长和企业方组长轮流主持,学校领导到场,听取企业意见。会后召开专题会议,形成原则性意见,教研室负责完成整改报告。教研室充分当家做主,这就升华了专业教研室的市场责任意识。
学校和企业采取交叉督导的方式。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巡视员,企业聘请富有经验的教育行家担任督导员。督导采用听课、检查教学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将督导意见向校方组长反馈。校方组长依据督导意见,召开专业教师研讨会,共同制订整改意见,并在各项工作中完成整改任务,在下一轮督导开始前提供督导回头看工作材料。在考核中,督导意见作为教研室考核内容,纳入年总部门绩效。巡视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向学徒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指导企业改进管理学徒的方式。将情况当面向企业组长反映。企业组长和公司管理层出台解决方案。
为保证汽车电子专业教学情况与社会实际的密切结合,检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教研室在内部质量管理与保障机制建设之外,还建立了外部学业考核机制,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总经理、总会计师、人力资源总监、营销主管等专家,以公平、公正的方式测评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并要求联合教研室在考核结束后与校外专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而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台账是工作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反馈工作成果的载体。要建立校方台账和企业台账。校方台账包括专业建设台账和日常工作台账,企业台账包括师傅台账和学徒台账。台账记录要真实反映客观事实,记录人要在台账上签字。
参考文献
一、加强学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都市农业,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积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村致富能手的培训,不时提高农民素质。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远程科技教育等培训工作,踏踏实实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贡献。
二、采取强有力措施。
积极引进发展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紧缺急需的新技术、新学科、新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逐步建立农业现代化生产基地,积极引导全区农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培训班”作用。
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培训。以充分发挥他优势,使周围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并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竞争意识、营销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有组织地进入市场,确保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自身就具备了很强的同质性、互补性,其本身的发展就需要各类人才,为培养实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合作社根据自身的发展来组织社员、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
建设新型农民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对农民发展进行引导,从培训内容、培训完以后的发展进行引导,使农民的培训从开始、结束、以后的发展都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向、围绕市场来进行,四是启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行动。区在厂口、沙朗街道办事处举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推进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确保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存在问题
一)人才总量偏少。包括农民高级技师、农民技师、农技人员。缺乏人才,严重影响了农村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延缓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即使是农村进去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区农业基础差,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不多。
三)社会重视不够。一方面政府没有对农村人才的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另一方面。特别是稀缺的技术人才,缺乏风险共担的意识,致使农村人才的积极性不时削弱。
四)由于经费投入缺乏。缺少系统的全面规划。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关键词】保健品应用 高职 课程建设 中药专业
1 背景
《保健品应用》是我院中药专业新开设的一门实用性课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即使学生毕业后可在药品经营企业从事药品销售以及药学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中药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单位进行调研时,药品经营企业提出,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保健食品在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量可占到总销售额的30%。因此,《保健品应用》课程是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零售药店的相关具备职业岗位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2 课程结构和内容建设
2.1 课程内容描述
保健品,即保健食品。《保健品应用》课程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掌握保健食品的定义 、特点、分类、质量管理及各类保健食品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保健食品的作用机理、配方与应用实例。了解国内外保健食品发展概况,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
2.2 课程结构设计
按照课程描述的要求,本课程在建设中设置了如下模块:
2.2.1 保健食品通识:包括保健食品的定义、特点、分类、功能和国内外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以及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部分内容以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内容为基础。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内容,则以行业及相关企业最新调研报告为基础进行撰写。
2.2.2 营养保健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是为学生补充人体主要构成和功能系统,特别是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及其功能的实现。通过这些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保健食品的功能及功能的实现。
2.2.3 保健食品功能各论:本模块内容是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7种保健食品功能,将每一种功能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功能原理、相关生理学和营养保健知识、适用人群和不适用人群、注意事项和相关产品举例。通过这一模块,学生将掌握常见保健食品的功能、成分和适用人群,并在销售过程中为消费者正确推荐产品。
2.2.4 保健食品行业法律法规:本模块为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介绍。重点在于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对保健食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保健食品宣传、营销的要求。该模块属于拓展模块,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规范我国保健食品经营销售环节打下基础。
2.2.5 保健英语:本模块属于拓展模块,以保健食品常用单词和短语为主,包括常见保健食品功能、成分、剂型、生理学和营养学常用词汇等。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应能对英文保健食品说明书进行翻译,并为消费者进行说明。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理论教学方法建设
《保健品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能单纯依靠传统课堂讲授,还要使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授课方式信息量有限的不足,以各种保健食品基本知识配以真实的保健食品商品图片、产品信息以及广告宣传等实例,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直观地接触更多保健食品知识与市场信息。
3.2 实训教学方法建设
现场参观的教学方式往往信息量更多、印象深刻,同时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参观我院模拟药品超市和模拟药店等实训场所,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实训报告不采取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而采取对特定保健食品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材料撰写报告的形式。学生采取分组进行的方式,由教师规定调研项目,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数据库、市场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材料,最后按照规定格式将材料整理成报告。
4 成绩评定方法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课程特点,考试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保健品应用》课程考核改革基本思路是:总成绩=30%平时成绩+70%考核成绩。其中:平时成绩=3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40%分期调研情况汇报。考核成绩=20%笔试+80%调研报告。
总成绩中,调研报告部分占到将近70%的比重,体现了本课程注重实用性和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特点。
5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加强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将调研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部分,教师在其完成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具体内容由学生分组操作完成。这一方式既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各种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保健品应用》作为我院中药专业新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立足高职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顺应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上述课程建设思路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验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