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考点梳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考点梳理

第1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乡镇高中语文 分级 考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48-02

高中语文涉及的考点非常多: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词鉴赏、文言文、名句默写、病句辨析和修改、实词和成语的运用、语言运用、作文等。由此可见,高中语文的考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多而杂。传统的高中语文复习方法都是在最后阶段把所有的知识点逐个逐个进行复习和讲解,很显然这样的复习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且效率不高。若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进度不合理,反而到最后导致某些考点没有时间进行复习。其实,复习和教学是不矛盾的,可以同时进行的,若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就融入考点,则能在复习阶段大大提高效率。乡镇高中语文教学中在融入考点这方面较为薄弱,知识点容易分散,导致在复习阶段效率不高。在高中语文中融入考点教学,教师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可根据难易程度给它们分级别,把考点分级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一、从基础抓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病句辨析

病句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错误,包括日常的谈话、处处可见的广告语也存在病句,而这些病句的存在竟让人们习以为常,丝毫不觉得它们有问题。比如在谈论电影的时候病句也会不经意地脱口而出“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男女主演是人们熟悉的舒淇和葛优。”若没有认真反复地琢磨这句话,很难发现它的毛病。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病句无处不在,而人们对于病句的重视度并不高,甚至经常使用的句子是病句也未曾发现过。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高考中将病句辨析列入语文考点中的原因之一。从某一层面来说,高考中的病句辨析也对社会日常用语的正确性起了一个警醒的作用。

既然病句辨析对于高考和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巧妙地融入病句辨析的考点呢?其实,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于插入病句辨析教学的好材料,例如在我们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文字的严谨度以及对语言运用的功力深厚,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咬文嚼字》一文讲的是文字的严谨,那么教师可以举个反例,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对于文字的不严谨使用――病句。教师可以引用学生所熟悉的歌词和广告词来打开“病句”的话题,让学生丝毫没有察觉“考点”的插入。教师可以提问如下:“朱光潜先生让我们学会‘咬文嚼字’,展示了他对文字使用的严谨态度。那么我们日常中最熟悉的那些广为流传的歌词和广告词,他们的使用是否存在毛病?比如我们熟悉的《青藏高原》中的‘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歌词‘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家喻户晓的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让学生找出这3个句子中存在的毛病:(1)“川”是河流,不能用量词“座”来形容;(2)“珠穆朗玛峰”是山峰,不是山坡;(3)脑白金的广告词,前后矛盾,前说“不收礼”,后又说“收礼”。通过学生熟悉的东西来引入语文考点,一来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二来也能顺理成章对考点进行详细讲解。

二、丰富教学方式,助学生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的赏析也是高考语文中的重点。古诗词是我国文化长河中的瑰宝,是无数诗词作者的思想结晶和精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的载体,为我们呈现了炫彩的文化财富。从另一角度来看,高考重视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诗词提供了机会和动力。其实高考的目的在于从古诗词的教学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审美与艺术修养,能真正领略到古诗词中的内涵和深意。根据高考的纲要,为了更好地推进古诗词鉴赏的教学,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提高教师的歌修养水平。师,领导者也。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课堂指导者的重要作用,只有将自身的诗歌修养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教学安排和设计。教师的诗歌修养主要体现在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以及善于控制古诗词情感的迸发时机,通过挖掘古诗词的内涵来营造诗词的意境,通过朗诵传递诗词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2)更新教学理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当学生有当主人的感觉时,他们就会把古诗词的学习当作自己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和执行。古诗词的情怀需要师生共同来挖掘,师生的互动是学习古诗词最好的催化剂。例如在学习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时,诗中有句千古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于这句话的见解,很多学生都是从爱情的角度来赏析,不同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又有所不同。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词中的“情”不一定指代爱情,也可以是友情、亲情。通过对这个句子的赏析来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表达自己的见解,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3)巧借多媒体,丰富古诗词教学形式。多媒体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遗产,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必定能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滕王阁的景色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美丽景色的想象和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通过歌曲感受到豪放、气势磅礴、雄浑的氛围,激发内心的激情,自然对诗中的英雄人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另外一方面还能通过学习古诗词来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比如在讲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播放其他名家的朗诵视频,吸引学生跟读,再让学生自告奋勇起来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带来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讲解,加强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乡镇高中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差,并不是因为智力比不上城市的孩子,而是自身的惰性导致,觉得听不懂就干脆不听了,缺乏主动去向老师请教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乡镇高中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法很适合乡镇高中的学生,由于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不强,自己很少主动去做一些学习上的事情,但是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是非常认真和积极地去执行。乡镇高中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上较差,很多学生面对阅读文章无从下手,特别是问答题,直接一片空白或者是回答得牛头不搭马嘴。针对乡镇高中生的惰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占分也很重,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由于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角色比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重新把文章的故事情节梳理一遍,再派一名代表进行故事情节的复述。另外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思考:哈姆雷特安排“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在戏上演前,哈姆雷特特意做了哪些安排?奸王在看戏的过程中有何表现?教师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思考,进行自我讲解,当学生完成了这项任务,自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都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任务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动机,就会往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总而言之,乡镇高中生之所以语文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还是惰性在作怪,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教师不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考点,这样一来便能有足够的时间提高乡镇高中生的语文水平,不用在复习阶段再一起进行,学生一下子接受太多复习资料,也消化不过来。多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策略,定能激发并维持乡镇高中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杨利东.多媒体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4(10)

[2]任艳红.借你一双慧眼-看庐山真面目-浅谈高中语文病句辨析方法[J].家教世界,2014(2)

第2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1 现有教材和教辅资料在编写上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新课标下的各家高中语文教材依然沿袭“文选”的思路编辑,这使文言文的教学只能依然走研读文本的老路。“费、慢、差”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受新课标淡化语法教学的思想影响,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文言文语法的编写上倾向简化,存在着分量轻、归纳不完备的缺陷。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很少阅读文言文,“先天不足”导致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较差,想以“文本阅读”走“积累整合”“感受领悟”的路子是很艰难的,甚至是不允许的――时间、效益不允许。

新课标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文选”式的教材和新课标精神的指引,却使师生在组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人文性”,文言文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需要有一本“工具性”特征鲜明的教材来辅助教学。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依然是高考备考中需重点复习的内容。这些词语在教材中无序地分散出现,不易归纳,难以形成条理清晰的认识,也容易出现简单重复、无效学习。某些词语可能学了又学,某些词语却又难得一见,教学的时效性难以保证。虽然大量的备考资料都归纳了这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但都是以纯知识呈现出来的。这种呈现方式适合看,不适合教。更何况还缺少一定量的配套练习,就算是学生自己看,其效果也难以保障。

新课标下的“一纲多本”,使高考备考中整合课内和课外,整合知识的系统性和训练的有序性的需要犹显迫切,但现实中却缺乏一本能适合这种需要的教材。

2 现有文言文教材和教辅的选编形式无法将掌握实词和文本阅读有效结合。“文选”式读本,如《唐宋家散文鉴赏》(语文版)、《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等。“词典”式手册,以知识大全的形式出现,如《高中文言文学习手册》(袁诚主编)、《高中文言文知识表解》(延边大学出版社)等。“考点”式的高考备考资料,侧重于按考点来编辑,以练习为主。如《名师领航》(广东经济出版社)、《高考核按钮》(湖jE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等。

3 高考考查文言文的题型依然以实词为基础。高考的语文试题,在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上,基本集中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句式、信息筛选和整合、断句和翻译。除了断句和翻译,其他都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而解答这些题目的基础就是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4 我校学生阅读文言文普遍存在障碍及学校高速发展的需要。我校每年招收1100个学生,学生的语文入学成绩普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特别是文言文阅读普遍存在障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文言文实词积累量普遍偏少。近年来。我校的本科上线率都在70%左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学校的高速发展要求在教学上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实验与探索

为了探索出大面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途径,笔者尝试以常用文言实词为纲选编校本文言教材,并在高三级和高一级实验班学生中开展实验。

1 利用电脑检索120个常用文言实词在粤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和意义、用法,从而明了某一个常用实词重复出现的次数以及意义、用法的异同。在教学中就能够做到突出重点词语及其义项,减少无效重复。清楚哪些词语是多次重复出现的,哪些词语是被忽视的,出现次数太少的,需要用补充读物来弥补强化的。

2 利用电脑检索历代散文名篇,看哪些文章出现120个常用文言实词个数最多,文言实词的义项最具有代表性,并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选编为校本教材。例如,在清代散文中,120个常用文言实词就有93个出现在《少年中国说》《口技》《促织》《黄生借书说》《祭妹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显然,把这几篇文章作为教材,可以有效地学习和复习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教学时效性。

3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领略不同的行文风格,锻炼学生推断实词的语境义的能力,我在选文上也兼顾不同时期的散文。依据传统的划分,共选择了从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到明清的散文16篇。之所以选择16篇,因为这16篇足以将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呈现,而一个学期能用于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大约是16周,这本校本文言教材刚好可以在一个学期学完,方便做学习效果检测和评价。

4 确定每篇选文的编排体例为正文(用着重号标出文章中属于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字)、注释、出现在本篇中的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汇总表、译文、字词练习、阅读理解练习。

5 确定实验对象和重点。从2006年10月开始,以高三备考文言文复习为起点,开展课题研究。重点思考了高考文言文备考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如粤教版教材文言文课文中文言知识的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选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工作重点是整理和归纳。从2007年9月开始,我们把研究的重点从高三移到高一,侧重研究校本教材的运用和完善。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计划,从高一级学生中挑选了约30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试验对象,每周开一节课,名为《中国古代散文选读》,由课题组老师轮流上课,借此来反思和完善我们的自编教材。

6 教学效果良好。2007年高考,我校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进步明显,尖子生和平均分均明显超过同类学校。高一实验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进步明显,多数同学在必修本模块考试中语文成绩位居年级前列。

实验与反思

1 古代启蒙教材的经验在必修本古诗文的选编上依然意义重大。古代启蒙教材如《三字经》等的编写经验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必修本教材在选编上也应尽可能让常用实词的出现有序化,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自然而然的学习和复习常用实词,从而提高积累实词的效率。

2 条理清楚地梳理归纳常用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教学方式,只是一种貌似高效的学习方式。对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文言文阅读量不足,积累的实词量更是少得很,在缺少语言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来梳理归纳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只是貌似在做梳理归纳,实际是在灌输、硬塞。只有在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实词的基础上来做梳理和归纳,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构建起有效的实词知识网络。

第3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一、用“结构”构建语文知识之网

一直以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在自然科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但是,布鲁纳认为从结构上理解整个学科的理论“不仅物理学和数学如此,对于社会学科和文学的学习也同样适用。”语文科的教学内容辐射古今中外,小说、散文、戏剧等等,内容庞杂。语文教学受到高考指挥棒制约,教学内容停留在高考考点的落实上,语文学习显得零散而功利化。由近十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语文成绩并不理想,语文不是冲高分的科目,甚至有师生认为“语文学也如此,不学也如此”,从而导致高中语文不受重视。为什么语文会走进这样的尴尬之地?我想,主要原因是高考指挥棒肢解了语文的教学,使得语文学习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强大结构体系的支撑,再多的知识点也还是知识点,无章无序,更别说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的网络,让他们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比如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分为“唐诗之旅”、“漫步宋词”、“聆听元散曲”三大部分,各部分又有若干诗篇。如果不把诗歌的发展脉络理清楚,不把各个时期的诗歌呈现出的特征及名家的作品风格等知识网络建立起来,就单篇诗歌而鉴赏诗歌,那么等到选修一学完之后,学生对唐诗宋词元曲还是一知半解,印象模糊的。通过对知识框架和理论、方法的学习,可以不断拓展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实现“训练的迁移”。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很多教师认识到了网络对于拓展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但是网络的丰富与庞杂也让众多学子望“网”兴叹,不知所措。布鲁纳认为,分类可以将周围的世界进行简化和系统化,帮助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教学生通过分类,对网络上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作出结构化安排。

二、用“结构”打开学生记忆之门

语文素养的提高与语文知识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语文要求学生背诵很多的诗词、经典散文以及作文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背诵起来非常痛苦,他们花了一个星期,读得口干舌燥才背诵了《阿房宫赋》,下一个星期又把它忘得一干二净。死记硬背的知识是难以长久的。布鲁纳说:“细节的东西,除非放进构造良好的模式当中,否则很快就会被忘记。”“高明的理论不仅是我们现在理解某个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背诵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阿房宫赋》第二段中的“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杳不知其所之也”,学生在背诵这段排比句时总是混淆了句子的前后顺序。教师可以按照古代宫女梳妆的基本程序,结合宫女梳妆的目的梳理出这样的顺序:“照镜——梳头——洗脸——熏香——望幸——失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背诵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即使日后忘记了,也还可以凭借文章的结构回想起文章的内容来。

第4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1、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具。

2、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不和周围的人说悄悄话。

3、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课外书。

4、资源和练习册的错题要及时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时完成。

6、生字或者写话作业要写工整,不能胡涂乱画。

7、把作文或杂文中的错别字通通消灭掉。

8、提前预习新课。

如果我按照这些学习计划去做,这学期我就会更棒!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备课

(1)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 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 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 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 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 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 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提升能力。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 本人有一定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我相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我的工作会出成绩的。

2. 确保班级学风的良好,及时鼓励学生,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学习内容、时间、方法。

3. 落实好阅读、摘抄、练笔,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加强学生认识能力、思辨能力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注意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练之以趣。

五.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语文教育目标,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教育的实际状况客观的加以设定。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里从什么样的语文基础起步,经过努力要达到什么样的语文程度,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并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往往从根本上影响到语文教育目标的设定;特定区域、学校、班级的教育条件及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实际情形,也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设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设定基于学生发展水平和语文教育实际的目标,达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根本目的。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在高中三年中最为繁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进行高考的专题训练,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敦品励学以品养慧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乐学,主动学习,为明年的高考蓄势待发。

六.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平时要注重收集网上信息,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第5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方法 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转化表述能力,以及很高的鉴赏评价水平。因此,要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和训练,更需要方法的获得与有效的运用。

一、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提高有效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围绕阅读开展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阅读方法,获得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1.应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阅读分析与鉴赏能力不是天生的,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学会质疑和探索释疑,知道阅读重点和难点所在。如苏教版必修教材明确了必读课文和选读课文,那么,在阅读学习时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粗读、精读、跳读等。如杨绛的《老王》,老王的“不幸”可以粗读,只要大致把握“老王”不幸的几个方面,知道他的不幸的根源就可以;分析“杨绛一家”的“善”的时候,可以跳读,找到文章写杨绛及其家人的事件、语言和心理活动。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要精读、细读、反复揣摩地读,如:“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说“有钱”的时候“笑”?这里体现着“老王”的善良,这一底层人物自己生活艰难,还不忘关心别人,读者阅读时感受到他金子般的心;杨绛的“笑”应该是一种感激,也是对对方的宽慰,于是我们懂得了人与人相交赤诚的可贵。

2.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现代文阅读题应是日常阅读能力的检测与运用,要整体把握,局部重点内容突破,从语言、内容、思想、布局等方面思考。如2012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邮差先生》,学生阅读的时候普遍感到容易理解,可是对题目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他们掌握阅读的几种方法,就能有效阅读,较好答题。如第11题:“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粗读、跳读,找到文章写环境方面的内容,如“仍有许多剩余时间”、“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等句子作概括就能较好做答,而在“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就是反复阅读与揣摩两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从而梳理出人物的性格。

二、明确题目考查侧重,有效运用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的方式是先开展整体把握的阅读,之后带着问题力求找到相应答题区域细读,验证所读,找出做题依据并合理表述作答。但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还要对试题进行研究,在日常做题中掌握不同能力要求的答题侧重与方法。那么,阅读和做答就会有质量。

1.把握不同问题命题特点,提高答题准确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具有选拔性的高考试题不是没有路径可循,没有方法可找的。就现代文阅读而言,选材上多是在小说与散文中选,如小说的命题多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外加小说的主题设置题目。不管怎么问,其实考什么是可以找出来的,一般来说命题是依据考纲围绕考试说明的,考题主要是对重点词语、句子理解,句段作用分析,语言运用的作用和好处;鉴赏评价作品中人物事物的形象,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探究蕴含的思想性与时代性等方面。如2014年江苏卷的《安娜之死》的阅读题的第12题是对内容的简析,是理解概括题,也是对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考查。2013年江苏卷第14题对文本最后依据一句话“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进行探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从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方面分析探究。

2.熟悉不同题型答题策略,提高作答得分率。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对能力考查是有指向的,如在日常练习中找出他们的特点,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答的是可以答准答好的。这需要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并灵活运用,不断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及探究的水平。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第13题是对考查描写的特点和作用题,其实这道题是两个问,我们要从主人公角度思考是什么样的描写及用这样描写的好处,而另一问是作用题,学生一般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而描写则是为人物的性格、品质与形象服务的,因此,我们还是可以答出表现主人公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等心理状态的。当然,学生在揣摩人物心理上练习的可能少些,难以答得精准。又如2013年的江苏高考卷的第11题的句子作用分析题答题策略就清晰得多了,只要学生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做答,并有效提炼内容,整体感知结构的作用,就可以提高得分率。

总之,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是日常阅读能力的再现和运用,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具体做题中运用阅读技巧,并与阅读的能力层次、考点相结合,针对不同题型运用答题策略,就会使做答方向准确,提高得分率。当然,要合理组织语言、有条理地科学表述,学生就要不断在训练中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熊际涛.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初探[J].语数外学习,2012(05).

第6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文言文作为我国早期语言交流和文字传承的工具,它是古人们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是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的写照。然而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由于课程知识量大、课程进度紧张,致使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对重点知识进行全面把握,加上缺少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抵触、厌恶的情绪。本文就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

一、增加教学方式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了才能消除畏惧心理,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到文言文的学习中。老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可以向同学们展示部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让他们亲眼感受一下“天下第一行书”的魅力,从而对课文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如学习《鸿门宴》时,可以播放电影“鸿门宴”的相关片段,让同学们在电影中感受当时剑拔弩张、暗流涌动的紧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针对不同的课文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培养同学们对文言文的兴趣,能够大大提高上课的效率与效果。

二、联系相关历史背景,增加学生见闻

人教版高中教材中选择的文言文大多都和史实或当时的政治相关,要么就关乎作者个人的人生境遇、情感波动,因此,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对课文进行讲解而忽视其历史背景就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文章的背景、逻辑、情感,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历史背景,讲述一下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的原因(晋国一方面是晋文公逃亡时在郑国没有得到礼遇以及公元前632年晋、楚交战之时郑国出兵帮助楚国,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当时也急于扩张的秦国联盟对郑国发动战争)。同学们了解了城濮之战和秦晋攻郑的历史背景后,对当时复杂的国家关系就能够心中有数,更容易理顺文中的逻辑关系,对文章能够有一个更深刻地理解。同样,《鸿门宴》、《荆轲刺秦王》、《过秦论》等文章均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相联系,构成重要的因果关系,不联系相关历史背景进行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三、加强字、词、句式的教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字、词、句式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对文言文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重要考点一遍又一遍地讲解、重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次多义”、“词类活用”等概念。教法很死,学生学习也枯燥,但是这些基础知识又是文言文学习的根本,不得不重视,那么老师实际的教学中就要做到“死中有活”。例如,通假字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它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另一个字,如《鸿门宴》中“令将军与臣有?S”,“?S”通“隙”是隔阂、嫌怨的意思。通假字的掌握是解读文言文必备的基本功能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生理解、掌握。对于一词多义的现象,我们不仅要了解词的本义,还要了解其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如“畔”本义是“田边”的意思,引申为“旁边”,如桥畔;又因为其与“叛”同音,假借为“背叛”的意识,即其假借义,如“亲戚畔之”。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梳理能力都比较弱,老师对于这一类的基础知识要不断强调,及时总结、归类,对于“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固定句式”等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要让学生做到了解他们的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老师一定要做好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同时也要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法上灵活生动,强化课堂效果。

四、强化技巧教学,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第7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语文;学案;时效

中图分类号:H319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到家里随意翻翻语文书(或者根本不看书),自以为预习差不多了。结果,第二天上课老师检查发现:学生预习知识只是应付了事。所以,传统的教案教学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备课时还需要考虑备学生的学习方案。“学案”主要是教师的编制,也可以精心利用或编选“资源与学案”(人教版配套教辅资料)。提出“学案”教改思路,配合课堂教学,很好的解决了教与学分离的问题。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比较好的反映在学案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的探究学习和课后巩复习有机融合。

二、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是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关键。这一点需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首先,预习要到位。课前预习是学生与文本的自我对话,也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求是(1)课文是根本。整体阅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自己生成课本基础内容信息点:作者简介、字词归纳、结构内容、精彩句段等;(2)学案要务实。教师在精心设计学案时,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知识的重难点,而且为学生明确学法,以课前梳理,自主学习、课内精读,合作学习和延伸拓展,达标测试三大内容贯穿学案。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既要预习课本,更要落实文本相关知识点,学会思考。当然,学案的完成不能搞一刀切,必须考虑分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课前预习到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显得游刃有余。

其次,早读定目标。语文科目的优势是有早读课。那么,如何有效地上好早读课?语文早读课基本原则是定任务,计时间,求实效。具体做法:在黑板上明确早读的任务和完成的时间;学生合作与竞争;师生互动,检查与落实;对学案的基础知识部分交流、评价总结。

再次,课堂求实效。这是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核心。课堂教学要巧用学案,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推行“学案”教学,构建语文有效课堂可以认为是一条新路。它摒弃旧有的传统理念(保留精华,兼收并蓄),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的学习模式。老师的教学开放性、创新性、成果性日渐明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更加突出。

1、导入学习。导学,也就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之意。它包括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知,③导入新课三方面内容。

2、明确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明确,既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引导提示,也是师生学习互动的方向。只有在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突破,一课一得,就是有效课堂的体现。

3、预习交流。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开展预习交流活动,学生自己交流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也是老师对学生完成学案的基本要求。简言之,学生独立完成学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此环节时间不宜多,教师要适时调控,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成果展示提供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4、合作探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合作学习既有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又有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设计问题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活跃却不能杂乱,讨论问题要看内容所需,收放自如。老师积极参与,化整为零,不拘一格,由学生学习小组自选学习内容展开学习,师生及时交流,互动评价。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A、科学搭配,合理分组。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又能使他们认识到积极互赖、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它对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B、教师参与,适时调控。在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C、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语文后进生在课堂上举行演讲、讨论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搭建有利的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5、成果展示。语文课堂为学生尽力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前3分钟演讲,课堂上诗歌的吟唱、课本剧的表演,等等,学生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

6、学习评价。每节课的结束,都会对学生做出比较中肯的评价,大多数情况是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表示肯定和表扬,同时也会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当然,最不能忘记的是对后进生提出鼓励,表达对他们的深切希望。

最后,复习抓缺漏。课内学习,强调学生要夯实语文基础,形成基本能力。而课外要加强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具体需要从两方面去努力:

(1)建立错题集。把自己平时训练的单元测试卷、月考试卷、期中考试卷以及作业题收集整理,专门建立错题集,及时复习巩固,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如诗词默写、病句修改等。

第8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语文; 高考; 复习

面对高考,各个语文老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考试“题在课外,功在课内”。 高三语文复习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数量多,加之重理科轻文科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复习的认识,语文复习方法欠缺。另外,在高考语文复习安排计划上,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致使语文复习效果不佳。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考语文复习的科学性

高三语文为了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研究“两纲”(所谓“两纲”是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有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引导学生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创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题规律,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再次,要引导学生研究往届高考试题,因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而且往届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据此,要抓住试题中稳定的部分,落实“稳定部分”的知识点,确保拿到基础知识分。此外,还要让学生熟悉考题框架,熟悉各类题型,消除学生对试题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二、高考语文复习的计划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

第一阶段要有效的使用课本,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课本中的知识大多较为分散,必须对其进行归纳梳理,才能显示出课本的优势。如高中语文课本里170篇诗文,可按小说、散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戏剧、诗歌、词、散曲、应用文、文言文分成11类进行复习,分类梳理过关,分类加深和扩展,这样就会使课本知识系统化,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直接来自课本的虽然不多,但很多题是课本知识的巧妙迁移和合理深化。所以语文复习备考,要善于把课本当作“例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的复习与训练,做到“迁移”由课本出发,“加深”从课本实现,“综合”以课本为例。一句话,就是“科学利用课本,注意对接高考”。

第二阶段要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知识点进行专题复习,使各知识点形成体系。针对考点,强化训练,侧重于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一般来讲,一个考点的复习训练就是一个循环周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五步进行:讲、练、改、评、补。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通过一定数量的仿真套题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应试的技巧、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和心态。一般一套仿真综合题的训练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大致又可以分四个阶段:练、改、讲、补。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阶段,学生查漏补缺,迎接高考。

三、高考语文复习的针对性

在复习备考中要集中力量,强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不要轻易放过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和作文。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长短线结合,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穿插在下面各专题的复习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在穿插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精选题目,做到短平快,尽量不影响专题复习的正常进行。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而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夯实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材料尽管取自“课外”,但所考的知识点在“课内”,因此,较为典范的史传散文要熟读成诵;单元基础知识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表中的实词的词义、《考试说明》中所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课文中的例子逐个整理消化。只有夯实课本基础,才能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当然也要掌握一些译文言文的方法,用顺口溜的形式便于记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要体现,碰见虚词要分析,领会语气重流利。

对于诗歌鉴赏,可以分三步进行复习:首先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其次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最后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第9篇:高中语文考点梳理范文

【摘 要】2015年江苏高考文言复习要重视对课本的回归,仔细梳理知识点,同时要转变学生对于文言文本的阅读观念,改变方法,并辅以多样化的训练,以巩固复习成果。

关键词 回归;转变;多样化训练

江苏高考文言部分经过长达10年的固守,今年终于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我觉得明年在这一块还会延续这种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在复习应对上找准方向,找对方法,面对怎样的变化都不怕。我建议高三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回归课本

我这里所说的回归,不是指简单地“炒冷饭”,而是对高中课本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常见文言虚词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里都出现过,很多例句都很典范,但很多考生因为对学过的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所以面对试卷上的考点感觉很陌生,在考场上手足无措,就会胡乱猜测。比如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第5题A项: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这个“归”字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的《项脊轩志》一文中出现过,原句是“吾妻归宁”。再比如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第5题D项: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这个“矫”字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的《五人墓碑记》一文中出现过,原句是“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那些熟练掌握课本中已学知识点的考生,就不难判断出这两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所以这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些实词和虚词就像英语里的单词、词组一样,是我们读通读懂文本的关键,这些词掌握了,文本的整体理解就不难解决。所以,回归课本的工作一定要分册分课文仔细地进行梳理,千万不能一带而过,草草了事。

二、转变阅读观念

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本时马马虎虎,匆匆掠过,很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文言文本的习惯,从而造成在做题时在文本里漫无目标地乱找、瞎找的情况,这就是由于他们对文本缺少整体阅读的意识。我们应该把文言文本同现代文文本一样对待,是在读文章,而不仅仅认为是看文言阅读材料。我们在现代文复习时,会对学生强调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有效的整体阅读,这一点在文言文本阅读时同样适用。

比如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第9题: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如果考生不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就会对原因难以概括或概括不全,这时我们就需要像读现代文一样逐段分解,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息作出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文本的第一段主要分析了他不愿为师的两个原因:(1)难以承受的外来笑骂。(2)不够自信的内在修养。第二段以孔子、马融、郑玄和韩愈为例,再次表达了自身才能不足以为师的意思。最后一段则主要表达了可以彼此学习互为老师的意思。所以最终原因可以概括为:

⑴不愿承担老师之名⑵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⑶可以相互学习。

如果是人物传记,同学们就要从开始的人物简介,包括籍贯、家庭情况、性格等等信息看起,随着文本的深入,会逐一展开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这时就要读通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以及人物在这件事情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等等。这类材料范围比较广,从《史记》等史传类作品中可以找到很多训练文本。

如果是游记类散文,同学们就要像读现代游记类散文一样,抓住人物的行踪,沿途经历的事,所看到的景象以及人物的情感表达等等。同学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已学文本的复习,总结古代游记类散文的一些特点,比如必修课本中我们学过《游褒禅山记》,这篇文本就充分体现了古代游记类散文记游说理,借景立论的特点。作者借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作者是以游山来设喻,阐述无论是研究高深的学问,还是建立宏伟的事业,都要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志向。二是由于古代文献的散佚,后代人把前代的信息错误地传下去,导致后人再次重复同样的错误,而求学的人对于学问一定要“深思慎取”。本文记游后所作的议论,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积极的进取性,而且两者结合得非常自然,前半篇主要记游,后半篇主要议论,记游是议论的的依据,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程,由实到虚,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很多古代游记散文都采用了这样的结构方式,只是阐述的观点,悟出的道理各不相同而已。同学们要通过这类文本的阅读,积累经验,做到举一反三。

如果是论述类散文,同学们就要用到学习议论文的方法,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所用到的各种论据,论述的思路等等,这类文本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证思路也不无可能,江苏卷这几年已经在现代文部分考查过思路题。

三、强化多样训练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这里所说的多样训练,是指训练目的和训练题型的多样化,每一次的训练都要有针对性,或考查整体阅读,或考查局部思辨,或考查单个知识点。老师们在备考时,可以通过小练习卷的形式,组合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一点可以参考上海卷的形式。

其实,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做的训练不在于题量的多少,而在于题目的训练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高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