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弈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博弈论;用户;室内设计;纳什均衡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只要有交流就存在博弈,小到小孩玩的石头剪刀布,大到国家的政策,很多都体现着博弈的思想。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博弈意味着通过选择合适策略达到合意的结果[1]。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很多的选择,博弈在这时就产生了,而博弈存在着多种可能的选择策略,每一方都考虑着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1博弈论的定义及其基本要素
1.1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是指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博弈方的相关策略而实施对应的最优策略[2]。
1.2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①博弈方,即博弈的主体,每局的博弈中至少有两个博弈的主体[3];②策略,策略是指每个博弈方的行动方案。每一个博弈方并不是到了非要做出决策时才做决策,而是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下提前做出决策,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策略[4];③支付(收益),即每个博弈方选择策略后所获得的收益,这个收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还与其他博弈方选择的策略有关。支付是关乎博弈方的切身利益,是进行判断和决策的依据;④纳什图和对形式的处理[5]。用户在准备进行室内设计时,看重预算和施工的质量,首先根据自己的预算和设计公司的口碑来选择一家设计公司进行洽谈,公司在了解用户的基本要求后给出一个效果图和报价以及一些施工方面的承诺。用户根据自己的预算、期望的装修效果和施工质量及公司的报价、所能达到的装修效果和施工质量进行博弈。用户期望能在预算左右的价格得到较好的效果和质量;设计公司期望能在用户所能接受的报价内满足用户的要求。设计公司给的报价不可能会比用户的预算低,因为设计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公司的报价也不会比用户的预算高太多,否则用户与这家设计公司的博弈就不存在了。假设用户和设计公司要达到他们所约定的效果,用户的预算是10个单位,公司报价为12个单位,要达到双方一致认可的质量,公司需要11个单位的报价,用户的预算也是11个单位,他们的博弈矩阵(表1)。在这个博弈中,用户希望预算少些,因此,用户的策略是小的预算;设计公司则期望报价高点,因此设计公司的策略是大的报价。根据划线法可以得知(效果,效果)是他们的纳什均衡策略。这个策略也说明通过将施工完成后与设计初始时约定的效果相比,用户可以均衡,在一策略组合中,任何一个博弈方在其它博弈方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纳什均衡是一个稳定的博弈结果,使得博弈方都没有偏离选择的动机。在分析博弈矩阵时可以利用划线法寻找纳什均衡策略:在博弈矩阵中任何一个博弈方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博弈方不同策略的收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收益并在数字下划线,如果一个策略组合中的数字都被划线,那么,这个策略组合就是纳什均衡策略。。
2博弈论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住宅的室内是每个家庭的避风港,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完善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形式的处理。当用户在准备装修自己房子时,首先根据自己的预算和设计公司的口碑找到一个室内设计的公司为他进行室内设计,在设计时客户有些特殊的要求希望能得到满足,设计师根据整体设计方案和风格做出调整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两个博弈:第一个,客户希望自己能花费最少的资金找到一个口碑较好的公司为他设计出想要的空间效果;第二个,设计师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表达出设计意更好地判断自己的要求是否达到与满足。2.2室内空间的博弈在小户型中,为了使空间最大化的被利用,尽量减少墙体的占用空间,设计师考虑将厨房门进行改造,厨房与客厅之间的空间如何更好的利用就充分体现了博弈论的思想。改造前后的对比。从上面的对比图来看,改造后,橱柜和台面减少了一部分,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到厨房物品的储藏。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改造的影响可以分成两个部分:①将厨房门进行改造后造成小孩玩具房(储物间)面积减小,餐厅空间增大,提高了利用率。②由于改造后厨房门与客厅直接连通,方便传菜,并且人在入户门过道的流动量减少,将鞋柜设置在入门过道处也不会使这个空间显得拥挤,而且使用也更为方便了,特别是下雨天,将减少室外环境对室内的影响[6-9]。假设在维持传统户型不改造这面墙的基础上,用户和设计师的支付都是1个单位;当用户与设计师都选择改造墙体时,用户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视觉感受,设计师表达了自己的创新设计,各自的支付都为4个单位,但是用户损失了一部分厨房的储物空间,因此,用户需支付-1个单位,总的支付为3个单位;而当用户选择改造,设计师选择不改造时的支付分别为3个单位和1个单位;当用户选择不改造,设计师选择改造时的支付分别为1个单位和4个单位。他们的博弈矩阵如表二所示:从这个博弈矩阵中可以看出,如果用户选择改造墙体,设计师的最佳选择是改造,用户选择不改造墙体,设计师的最佳选择也是改造墙体,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改造墙体是他的占优策略;同样地,对于用户来说,改造也是他的占优策略。因此(改造,改造)是博弈双方的占优策略。同时,(改造,改造)这个策略是他们各自的收益是最大的策略,因此,这个策略就是纳什均衡策略,通过划线法同样可以得到这个纳什均衡。最终,用户和设计师都很愿意选择这个策略组合,这样使得他们的收益最大化。2.3卫生间空气质量与私密性的博弈对于卫生间的室内设计,应符合人的使来获得更好的空气质量,这个博弈很好的说明了这点[11]。
3结语
博弈论来源于生活,博弈论的理论模型一般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而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法则、习俗和习惯又都可以在博弈论中找到相似的元素[12]。以用户为中心,在实际的室内设计过程中,用户在面临一些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很难以决定,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它为室内设计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白波.博弈游戏[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2]南旭光.博弈与决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焦宝聪,陈兰平.博弈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冯•诺伊曼,摩根斯顿.博弈论与经济行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4.
[5]刘遨洋,杨毅.论室内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0):72-73.
[6]陈绍禹,朱婕.用户研究方法在办公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M公司办公环境改造设计为例[J].装饰,2017,(02):115-117.
[7]徐小雯.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策略探析[J].理论观察,2016,(01):126-127.
[8]章明,孙嘉龙.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建造中的博弈[J].建筑技艺,2013,(01):38-45.
[9]杨颍旎,张成刚.城市旧工业建筑室内环境的重构与改造[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2):68-70.
[10]卢晓萌,徐波.住宅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05):84-85.
[11]迟瑞丰,陈歆研.探析以用户研究为核心的设计策略[J].包装程,2013,(18):29-31+35.
【关键词】博弈论 会计信息失真 纳什均衡
一、博弈的基本理论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竞赛论,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在博弈论的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均衡,即纳什均衡。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一些相关量处于稳定值。
所谓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一种方法。博弈论把现实世界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各种行为抽象概括为不同参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与一致,进而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来研究不同参与人的策略选择问题,使分析更加准确。同时,博弈论把信息的不完全性作为基本前提之一,这就使得博弈论所研究的问题和所提出的结论与现实非常接近,具有现实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1.博弈分析的基本要素
博弈分析的基本组成要素有三个:一是博弈主体,即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包括企业、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的个体等。二是博弈规则,即一切规范会计行为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三是社会监督者,即会计理论界、社会公众、政府审计以及其他经济监督人员。
2.博弈分析的基本假设
会计信息失真博弈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六个:一是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二是强调个人理性和有限理性。三是企业和政府监督部门、投资者都完全了解自己和对方在各种情况下的利益。四是非合作原则,即企业与政府监督部门、投资者不能“串通”以谋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五是不存在会计做账技术上的障碍或政府监管部门检查技术上的缺陷。六是会计准则留有灵活性和“真空地带”。
3.博弈分析
(1)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
随着我国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和措施,但也不乏疏漏之处。有些企业仍抱着侥幸心理,偷偷做假。下面,构造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参与人的对策模型。企业有两种选择策略:做假账和做真账。政府监管部门也有两种选择:检查与不检查。两者博弈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1 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战略对策模型
第一个数字表示企业的得益;第二个数字表示政府监管部门的得益。R 表示监管部门查出假账后所得的奖励;L表示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成本;R -L 表示政府监管部门查出假账后的净得益;C表示企业做假账被查出后的损失;d表示政府监管部门没有查出假账的损失;e表示企业做假账没被查出所得好处.
一给定企业做假账的概率P,政府监管部门选择检查和不检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查=(R-L)×P+(-L)×(1-P)=RP-L和∏不查=(-d)×P+0×(1-P)=-dP.
要达到纳什均衡,政府监管部门检查和不检查的期望收益一定要相等,否则政府监管部门将改变现在的策略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政府部门预期收益最化的一阶条件是∏查=∏不查,即RP-L=-dP.解得P=L/(R+d).
也就是,如果企业做假账的概率小于L/(R+d),则政府监管部门的最优选择是不查;如果企业做假账的概率大于L/(R+d),政府监管部门的最优选择是检查;如果概率等于L/(R+d),政府监管部门随机选择检查或不检查。
二给定政府监管部门检查的概率q,企业选择做假账和做真账的期望收益分别为∏假=(-C)×q+e×(1-q)=e-q×(e+c)和∏真=0×(1-q)+0×q=0.同理可得∏假=∏真, 即e-q×(e+c)=0,解得q=e/(e+c).
若政府监管部门检查的概率小于e/(e+c),则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做假账;若政府监管部门检查的概率大于e/(e+c),则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做真账;若政府监管部门检查的概率等于e/(e+c),则企业随机选择做假账或做真账。
(2)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人,追求的是企业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有时会少披露、不披露甚至歪曲披露企业的某些会计信息。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是为了取得投资收益,为使投资效用最大化,投资者也并非完全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信息。因而,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博弈的最后均衡很可能是企业做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
为了进一步说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引入一个博弈模型。在该博弈模型中,博弈双方为企业(即会计信息提供者)和投资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相关假定的基础上,企业与投资者战略对策模型构成如(表2)所示(表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了企业和投资者选择相应战略的效用水平)。由(表2)可知如果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投资的效用比不投资的效用大,则理性的投资者必然倾向于选择投资,即有MX组合而不存在MY组合;当企业选择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此情况下不投资的效用比投资的效用大,投资者更倾向于放弃投资,即有NY组合而不存在NX组合;而无论投资者是否选择投资,对于企业来说,提供虚假信息的效用比提供真实信息的效用要大,因此有XN和YN组合,无XM和YM组合。综上所述,只有Y与N的组合是唯一能在给定对方决策的条件下,双方都能对自己的战略选择满意的战略组合,这个组合达成了纳什均衡。
表2 企业与投资者战略对策模型
三、结论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通过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提出如下治理建议:同时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改善博弈环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以法律手段震慑造假行为,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参与程度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改变其在会计信息披露博弈中预期的非理;加强和完善社会独立审计体系,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设施;信号控制;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76-02
目前,混合交通是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使得中国交通组织相对较为复杂。而交叉口是交通流反复分流、合流及交叉之处,更容易受到混合交通的影响,致使平面交叉口成为制约城市路网容量的瓶颈。因此对交叉口的设施及信号控制进行研究、设计、优化,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交叉通设施优化
交通设施是传递交通管理信息的道路语言,是确保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市政府对交通设施投入的增大,交通设施在完整性、连续性、鲜明性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交通安全,丰富交通文化,可以从色彩化、人性化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对交通设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一)色彩化
色彩不仅给人的印象迅速,更有使人增加识别记忆的作用,所以在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中色彩恰到好处地处理能起到融合表达功能和情感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做起:(1)在行人较多的地方可以运用彩色斑马线,斑马线还是白色基本色的,只是在底下铺一层黄色的材料,这层材料覆盖的范围比斑马线略大,斑马线便可从“黑白”相间变成“黄白”相间。“黄色”斑马线要比一般黑白相间的斑马线醒目,因此会有很好警示的作用。司机从很远就可以看到并开始减速,行人过街也会比较从容。(2)尝试统一将南北方向(或者东西方向)的护栏上部刷成绿色,这对于外地驾驶员或者不了解当地状况的司机来讲,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交通管理设施的系统用色往往更能体现所在城市的独特性,可以代表当地独特的人文地域文化,但若缺乏系统管理,就会出现用色混乱状况。这就要求相关设计部门从城市的整体色彩环境出发,考虑大众审美,建立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用色管理机制,对交通管理设施用色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善。
(二)人性化
交叉口设施优化除考虑车辆行驶所需的必要信息外,对行人的道路信息指引也是十分必要的。其设计原则应该是在简洁明了的基础上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2]。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尝试以下方法:(1)可在路侧指示标志上添加门牌号信息,如在“南”的下方加上“21+”,则表明人们沿着指示方向向南走,遇见的第一个门牌号就是21,继续向前走的话,门牌号依次增大。这样就可以在不用很大变动的情况下,为行人提供更多指示信息,进一步体现交通管理设施设计和应用的人性化。(2)做到“警”必“禁”,有“禁”必“指”,在禁令标志上游一般设立指示标志,提示下游禁限内容,从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交通管理标志内部管理与服务相协调,弥补道路建设中留下的安全隐患[3]。
二、交叉口信号控制――博弈论
当前,许多新理论被运用到交通分析与管理中,如熵理论、流体力学、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建模仿真等,这些理论的运用为交通问题分析注入了新的动力,带来了交通管理的新发展[4]。本文重点介绍的是基于多人合作博弈的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一)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博弈论通过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的最优决策。构成一个博弈的基本三要素有:局中人、策略集和支付函数。
局中人集合N={1,2,…n}:局中人即博弈参与人。
(三)多人合作博弈的估值解
合作博弈的求解可通过一套公理化体系,得到唯一的“合理”的分配值,并且其求解方法较简单。
1.策略集的选取。对交通信号灯来说,可选择的策略有红灯或绿灯即(Red,Green)。对单点交叉口四相位信号控制来说只存在4个策略组合的情况下收益大于0即在同一时刻四个相位中有一个相位是绿灯,另外三个相位都为红灯。其他情况下的相位组合收益均为0。所以,策略集可表示为(Green,Red,Red,Red)(Red,Green,Red,Red)(Red,Red,Green,Red )(Red,Red,Red,Green)。
2.赢得值的确定。博弈中的赢得值是个预测值,即博弈之初参与人对各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下收益的一种预测。对信号交叉口控制来说,排队长度是最直观的收益值,因此本文中选取排队长度值最为博弈赢得值[4]。排队长度值的计算如式(3)所示:
公式中,queue length表示排队长度值;q为当前相位的排队长度;t为当前相位的执行时间;car-length为平均车长;average-speed表示当相位保持绿灯信号时,驶离交叉口的所有车辆的平均速度;当信号由红灯转换为绿灯或绿灯转换为红灯时,公式3中的Z1取0,Z2取0;当信号由绿灯转换为绿灯时Z1取-1,Z2取0;当信号由红灯转为红灯时,Z1取0,Z2取-1。
3.收益矩阵的建立。对单点交叉口四相位信号控制来说,在某一时刻获得通行权的相位可能有四种情况,在确定收益矩阵的时候就会存在四种可能情况:
情况一:当前获得通行权的相位是第一相位,即当前4个参与人的信号灯状态为(Green,Red,Red,Red),这种情况下4个参与人可以选择的策略组合(如表1所示)。表中,支付函数(S1n,Pn,Pn,Pn)表示相位1,2,3,4分别选择策略(Green,Red,Red,Red)时各个相位上的赢得值。
同理,情况二:当前获得通行权的是第二相位,即当前4个参与人的信号灯状态为(Red,Green,Red,Red,Red);情况三:当前获得通行权的是第三相位,即当前4个参与人的信号灯状态为(Red,Red,green,Red),和情况四:当前获得通行权的是第四相位,即当前4个参与人的信号灯状态为(Red,Red,Red,Green)时对应的博弈的收益矩阵也可获得。至此单点交叉口四人合作博弈模型确定了。然后,依据式2进行求解即可。
莫斯科之所以宣布“外国移民12日起就可以重新回到零售市场工作”,是因为“自零售禁令实施以来,莫斯科的市场状况就越来越糟。该市零售市场上的食品和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肉类和蔬菜价格涨幅尤高。零售禁令还造成了莫斯科各市场70%以上的摊位空置。”
如此严重后果不但“证明该法令并不适用”,实际上还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充分的市场竞争并非人们利益之间的简单此消彼长,并非是部分人想像中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能够增进人们互利互惠程度,促进市场繁荣与经济发展并进而增进所有人福利的正和博弈;试图通过不公平市场准入的设置限制他人平等参与竞争,不但会损害他人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利益,同时也会反过来伤及自身,所以自身利益只能通过建立在充分竞争基础上的多方共赢得到维护,剔除市场竞争这一基础,维护自身利益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莫斯科在禁令实施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即宣布予以取消,也可见这一禁令在实施前并未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可显而易见的是,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尤其是充分倾听专家意见,以及专家对禁令实施后市场前景作出的预测,这种明显有违市场经济规律的禁令就可能不会施行。这样一种禁令的施行不但对各方与公共利益造成损害,而且朝令夕改也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决策须经广泛论证,公共政策不能在一时头脑发热下作出,是莫斯科取消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禁令给人们的又一启示。
用限制外地产品与外地人参与本地市场竞争的办法维护本地利益,其实也为我们国家有些地方所喜欢。我们国家有些地方总会有一种限制外地人进入本地劳务市场,限制外地产品在本地销售的冲动,并时不时地出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实质的举措。这样一些举措不但剥夺外地人和产品的同等竞争机会,实际也于本地人们和企业竞争意识的培育,于本地人们的进步和本地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同时也影响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是一种为眼前小利与短期利益所蒙蔽的短视做法。
关键词:博弈论;课堂教学;眼神交流
一、师生眼神交流关系探讨
(一)眼神交流博弈关系的形成
博弈本质上是人类的决策选择,特别是人们相互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策略对抗情况下的决策选择1。表述教师与学生眼神交流博弈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一是局中人或参与人(教师――学生);二是师生双方可选择的行动或策略;三是双方每种行动或策略所获得的收益。局中人、策略和收益合起来称为博弈规则,教师和学生双方依据博弈规则,做出使自己收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
(二)眼神交流博弈模型初探
局中人(参与人):教师与学生,分别以P(Professoriat)和U(Undergraduate)表示。
A.策略集:导师的策略集用Sp表示,学生的策略集用Su表示。一般,Sp=(Sp1,Sp2),Sp1表示教师选择眼神传递策略,Sp2表示教师选择无眼神传递策略;Su=(Su1,Su2),Su1表示学生选择眼神接收策略,Su2表示学生选择无眼神接收策略。
B.收益:假设:教师与学生双方分别拥有各自的私人成本,教师的私人成本为a,学生的私人成本为b。当教师选择眼神传递策略时,需要付出私人成本a,同时产生一个私人收益a1(只对自身有利)和一个公共收益a2(双方都有利);当学生选择眼神接收策略时,需要付出私人成本b,同时产生一个私人收益b1和一个公共收益b2。教师选择无眼神传递时,既不需要付出成本,也无任何收益。那么,将会出现一下四种情况:
(1)当教师选择Sp1(眼神传递),学生选择Su1(眼神接收)时,教师和学生各自都付出私人成本,并且分别产生私人收益(a1和b1)和公共收益(a2和b2)。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最终收益为a1+a2+b1-a(教师的个人收益、公共收益与学生的公共收益之和减去成本),学生的最终收益为b1+b2+a2-b(学生的个人收益、公共收益与教师的公共收益之和减去成本)。(2)当教师选择Sp1(眼神传递),学生选择Su2(无眼神接收)时,教师付出私人成本a,产生一个私人收益a1与一个公共收益a2;学生无眼神接收,因此不付出私人成本,也不产生任何收益。此时,教最终获得的收益为a1+a2-a;学生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获得收益a2。(3)当教师选择Sp2(无眼神传递),学生选择Su1(眼神接收)时,学生付出私人成本b,产生一个私人收益b1与一个公共收益b2;教师无眼神传递,不付出私人成本,也不产生任何收益。此时,学生最终获得的收益为b1+b2-b;教师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获得收益b2。(4)当教师选择Sp2(无眼神传递),学生选择Su2(无眼神接收)时,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付出私人成本,也无任何收益,均为0。
教师和学生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分析表1的收益矩阵,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优势策略有所不同。
(5)对于教师而言,当满足:a1+a2+b2-a>b2且a1+a2-a>0时,无论学生选择接收眼神还是无接收眼神策略,教师选择传递眼神策略都会获得最大收益,此时传递眼神是教师的优势策略,解不等式组得出a1+a2>a。对于学生而言,当满足b1+b2>b时,选择眼神接收是学生的优势策略。
综上,可知,对于教师和学生个人来说,当自身眼神交流产生的收益大于其付出的私人成本的时候,会选择眼神交流;反之,当自身眼神交流产生的收益小于其付出的私人成本时,则选择无眼神交流。
二、教师和学生眼神交流如何走出困境
对于大学课堂当中的教师与学生眼神交流问题,如何走出相应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就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笔者试着给出以下两点建议:1、学生:发挥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加大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以开拓学习思维。2、教师:发挥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以及把握情感。
一、来自清华大学创业观察报告
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创业研究是清华大学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在2004年11月出版的《全球创业观察2003中国及全球报告》中对创业者的分类涉及到以下六种:
1、按照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分类,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因为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生活和发展而不得不进行创业的属于生存型创业;为提升自己,选择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创业,属于机会型创业。2003年与2002年相比,中国的创业活动依然是以生存型为主导的。生存型创业活动占到我国整个创业活动的53%,机会型创业占47%。GEM(全球创业观察)的总体情况是以机会型创业为主,机会型创业占到70%以上,生存型创业不到30%。这种分类反映了就业情况和人们的需求层次。创业活动从生存型为主提升到机会型为主,需要较长的历史过程。
2、按照创业者的性别分类,分为男性创业者和女性创业者。GEM的男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11.84%,女性的该指数仅为6.90%。中国男性创业活动指数为12%,女性创业活动指数为11.16%。中国的男性创业活动指数位居全球第11位,女性创业活动指数则排在第6位。中国属于女性创业很活跃的国家。
3、按照创业者的年龄分,2003年我国内地参与创业活动的人员年龄集中于25~44岁之间。香港的创业者一半以上在27~29岁都经历了自己的第一个创业。60%的创业者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已经结婚。40%的人生于香港,60%的人是外地人。外地人创业的比例很高。创业者的教育水平比香港平均教育水平高。70%的创业者经营的项目与打工所学的技术、产品有直接的关系,其中60%的人从事过经理级别的管理工作;40%是技术人员或者技师。创业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做熟不做生”。
4、按照创业者的学历分类。参与创业活动的创业者绝大多数受到过初等以上的教育。按创业能力讲,受教育程度越高,创业能力越强,参与创业的人数应该越多。但是,我国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减少,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0%至30%。这说明我国在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较大的工作空间。
5、按照创业的独立程度分类,分为独立创业和公司内部创业。中国的创业者更多地选择独立创业,而不是公司内部的创业形式。独立创业的风险大于公司内部创业的风险。独立创业的初始条件远不如公司内部,如果条件许可,最初的创业最好选择公司内部创业。
6、按照创业者服务的行业分采掘业、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等。我国创业者的行业分布集中程度依次为消费服务业、制造业、采掘业和企业服务业。
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众说纷纭
1、《科学投资》杂志在“中国创业者十大素质”一文中,研究了国内上千例创业者案例,发现国内创业者基本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生存型创业者。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中国数量最大的创业群体。
变现型创业者。就是过去在党、政、军、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一定权力,或者在国企、民营企业当经理期间聚拢了大量资源的人,在机会适当的时候,先行下海,开公司办企业,实际是将过去的权力和市场关系变现,将无形资源变现为有形的货币。
主动型创业者。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盲动型创业者,一种是冷静型创业者。前一种创业者大多极为自信,做事冲动。冷静型创业者是创业者中的精华,其特点是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或是掌握资源,或是拥有技术,一旦行动,成功概率通常很高。我国创业服务的重点应该从下岗职工转向冷静型创业者。
2、按照创业者所具备的能力分为实战型、技术型、学究型。实战型创业者大多是生意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市场高手,对市场很敏感,特别能抓住商机,这类创业者执行力非常强。这类创业者大都能从小事做起,他们很会赚钱,很会从实战中学习,对市场超级敏锐,能从中迅速找到可以借鉴与赚钱的机会;所以这类创业者前期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能迅速生存下来,他们的问题在于有了钱之后的定位。
技术型创业者大都有一二门很强的技术,大多具备很强的钻研精神。
学究型创业者是本着理念的激情做事情,与运作的现实差距较大,他们一般都喜欢固守自己的观点,理论很多,实践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
如果实战型、技术型、学究型三种类型的创业者能组成一个创业团队,或实战型、技术型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其创业成功率会提高许多。所以创业服务不仅是培训,还应包括服务对象的团队建设。
3、在中国创业投资网上,中国富豪成功创业的特点分八种类型:
⑴勇往直前型。这是有计划、有条理地坚持不懈地实现着自己的创业计划,并且取得成功的人。
⑵逼上梁山型。他们是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开始捣腾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第一批拥有第一桶金的人,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后半期内完成创业的中国富豪较多属于这种类型。
⑶争气型或受刺激型。因受某种刺激而创业的成功者。
⑷顺理成章型。所属企业均由原乡镇企业或集体企业转制而来,历史悠久,发展顺遂,符合政策,顺理成章。
⑸顺时势、倾家博弈型。一个顺时而动、把握政策机遇的幸运者。
⑹热血型或冲动型。一时冲动下海成功的人。
⑺无心插柳型。此类创业者的典型特征是本来没想发财,只是想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后来竟不期而遇地发了大财,山东曲阜的王义就是这种类型。
⑻知识型。是拥有自有专利技术,靠自有专利技术发达的一类。
4、按照进入的市场分为现有市场创业和新市场创业。现有市场创业是在现有市场中寻找创业机会,我国96%的创业活动都是在现有市场中寻找创业机会的;新市场创业是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这一类的创业在我国仅有4%。现有市场创业是“抢蛋糕”,创业者成功的同时会使原有的经营者失败,造成新的失业者;新市场创业是“造蛋糕”,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提高新市场创业率是我国创业服务的重中之重。
三、创业基本要素
按照创业的基本要素进行综合分类,其目的是要制定相适宜的服务策略,提高创业培训服务的效果。这种分类首先要研究创业的基本要素。
1、两要素:成功创业=70%人际关系资源+30%知识。
2、三要素:三要素说中还有不同的观点,这里介绍四种。
第一种是优秀的互补团队;合理的战略;差异化的战术。
第二种是自信――创业的关键;控制――创业的利器;沟通――创业的桥梁。
第三种是思想要明确;资金要到位;计划要完善。
第四种是知识技能、资金、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3、五要素说: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创业前要慎思;先有业务,再创业;经营能力最重要;内部创业更容易。
4、本文作者认为创业是合适的人员、适量的资金与适宜项目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创业的基本要素是创业者的运作能力、创业项目和创业资金。按照这三要素进行综合分类,可将接受创业服务的人员分为以下八种类型,见下表:
关键词:软件群体系;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90-01
一、工业设计教学现状对CAID教学的影响
工业设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因为当今几乎所有设计图纸都要经过计算机绘制并呈现给审视者。以目前的专业分类来讲,工业设计本身是相对完整的一门学科,然而工业设计本身的跨学科特点又造成了其内容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范畴。就拿最基本的工业设计学科大类来讲,工业设计在本科阶段会有不同院校根据不同实际确定其属于文科或者工科。比如笔者本科就是以理工科类考生入学并取得工学学位,而目前执教的单位本科生是艺术类生源却可以拿到工学学位;而有些院校则可获得文学学位;现如今随着艺术类成为一个独立的大类,工业设计又可以拿艺术学学位。凡此种种,都是对工业设计跨学科特点的直接印证。
工业设计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必然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给许多人留下巨大的创造空间。从专业领域内的专家角度看,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学科建设方向将导致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以CAID为例,工业设计专业本身已经被演化成(甚至直接被命名)产品设计、3C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汽车内饰设计、汽车造型设计、珠宝设计等等方向。无限制的划分方向必然导致混乱,而这些工业设计的子方向似乎又非常贴切,所以让工业设计学科负责人头疼的事情随之而来――有没有一个万全之策,让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有目标。
CAID教学的软件种类也因为上述问题而不断的变化。大多数院校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规定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时数,通常专业设计软件的学习课时数大约在100左右(约5学分)。而教学软件则通常需要涉及平面像素(Photoshop)、平面矢量(AI或Coreldraw)、三维Nurbs(Alias Studio 或 Rhino/犀牛)、三维栅格(3Dmax)、渲染(Showcase、V-ray、Keyshot)、工程(ProE、UG、CATIA、Solidworks)等等这几大类,必备是平面软件(像素和矢量),其他的都根据各自学科方向加以配置。但无论如何配置都需要有一个系统全套搭配的软件群体系,最基本的配置是平面软件两个(像素和矢量)、三维软件一个、渲染软件一个,即最少学习四个软件就可以完成设计的基本需要,而且似乎是随意搭配出这样一个软件群体系就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特定方向对CAID教学要求
但是没有哪个院校甘心只培养一个最基本的入门型专业人才,每个院校都希望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而出现的问题就开始有点复杂了。因为这涉及到教学管理体系,比如某一个大学是重点突出航空航天方向的,那它所辖学院的设计专业就会重点打造航空航天领域的设计专门人才。而此对应到CAID教学就需要努力打造一个航空航天专业可能涉及到的重点应用软件群体系。工业设计专业学科的负责人要在此努力打造航空航天领域的专门人才,那么CAID教学就要在软件群体系中放入工程软件,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软件,调查之下发现CATIA是最佳选项。于是就可以出现一个最基本的配套,即平面两个、三维一个(用工程类的CATIA)、渲染一个。
这样的航空航天方向CAID教学的目标到了一个阶段,学时分配就又成了一个新问题。因为通用型的CAID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设计软件,而且主要以设计表现为主,即把效果图呈现给审阅者。这是现阶段许多人对CAID教学的认识,而这样的认识确实不利于CAID教学。要有航空航天方向的特点,那就一定要比其他院校的设计专业有特点,CAID教学也一定是要力求塑造此特点。那么CAID教学就一定是要突出三维(工程类的CATIA)这个软件的应用实践能力,而这个三维(工程类的CATIA)软件恰恰是最难的一个。正常的100个学时要完成所有四个软件学习就显得那么力不从心了,因为一个CATIA的学习往往就要耗费掉大部分的学时。这还会导致工业设计学科负责人与本科培养计划制定者、专业方向负责人甚至是院校掌舵人之间的不断博弈,而这样的博弈通常又难以持续,因为本科生培养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要追加CAID教学学时来增强某方面设计应用能力只能是压缩其它科目课时数,这在现行教学体系下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通常无果。
三、软件技能的培养需要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CAID教学的一条出路。CAID现行的设计教学体系下,要让CAID教学顺利进行就已经十分不易,要让CAID教学出彩那就要绞尽脑汁了。启发式教学不强求在课内增加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为所学的目标所吸引。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院校实际学科建设方向的需要,拟定学生需要自主完成的目标,教师如何在其自学过程中给予指导。这样的CAID教学目标是非常不易达到的,因为这要求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学生产生兴趣并主动自学,第二是保证CAID教学课程结束后的学生不放弃使用软件。启发式的CAID教学需要与考核方式有效结合,因为只有科学、严格的考核方式才能检验CAID教学的成效,并保证第一个要素的顺利完成。而CAID教学更长期的实践是在各项课程设计、实践作业、实习当中,要合理安排CAID教学内容在各个科目课程中的实践,科学合理的分配各个CAID教学软件被学生再利用学习的机会,比如要求学生用平面软件绘制效果图的同时再要求用三维软件进行表现就是一种实践,要保证第二个要素的实现,还必须不断启发学生自行参加各类实习项目、比赛项目等。
和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文■吴 昊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已成为引领金融进步的重要手段,这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更大的考验。本文从博弈视角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不断加强,金融机构创新的积极性由高到低,金融创新不足。因此,本文提出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坚持市场主导原则,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鼓励金融创新。
关键词:博弈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不仅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两大永恒主题, 而且又是一对矛盾的两面。金融机构受到利润目标的驱使,使得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必然;另一方面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也给金融体系的安全营运带来新的风险, 更加需要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由于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又要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两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是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研究两者的关系, 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要素分析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模型涉及如下基本要素:
参与人: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参与人分别是金融机构(例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和金融监管机构(中央银行、证监会等),它们之间是一种动态博弈过程。
行动:是指博弈参与者在某一个决策时点选择的方案。金融机构行动有进行创新与不创新,金融监管机构的行动有进行监管和不监管。那么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博弈中行动组合可表示为(创新,监管)、(创新,不监管)、(不创新,不监管)、(不创新,监管)。
信息:是指参与者在特定的行动点所知道的有关其他参与者的特征、其他参与者已选取的行动等有关知识。在我国这样的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个博弈参与者存在着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可以选用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效用:是对参与人行动及其他人行动组合实施时所产生的结果的评价,可以用效用函数表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博弈关系中的效用函数应当包括如下变量:金融机构创新带来的收益及受到监管的惩罚损失;金融监管机构有效监管所带来的收益,及所付出成本等。
均衡:是指博弈模型的解,即在某种规定的意义下达到的最优战略组合。在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应力求寻找二者之间的“精炼贝叶斯均衡”。
二、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模型
(一)基本假设
1、博弈双方参与者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他们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而且各自行动具有先后顺序,即后行动者可以观测到先行动者的行动。
2、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可以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金融机构的策略空间是(创新,不创新),监管机构的策略空间是(监管,不监管)。
3、假定金融机构创新的概率是p,金融机构不创新得到的效用是U,创新得到的超额效用是U1,金融创新被监管受到的惩罚损失是U2。
4、假定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是q,监管机构不监管得到的效用是V,监管的成本是C。
5、博弈双方都是工作有效率的,且不存在搭便车和寻租的现象。
(二)博弈模型及分析
假定金融机构先行动,它可以选择是否创新,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的博弈支付矩阵:
由表1可见,由于博弈过程中,博弈双方的收益大小不确定,将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的纳什均衡。
第一种情况:若V+U2-C
第二种情况:若V+U2-C>V,且U+U1-U2>U,而U+U1>U恒成立,则监管机构监管的效用大于不监管的效用,此时,无论金融机构选择任何一个策略,监管机构均会选择监管。在监管机构监管时,金融机构创新的效用是U+U1-U2大于不创新的效用U,因此金融机构会选择创新,此时得出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创新,监管)
第三种情况:若V+U2-C>V,且U+U1-U2
设金融机构期望效用是E1,则:
E1=p[q(U+U1+U2)+(1-q)(U+U1)]+(1-p)[qU+(1-q)U]=-pqU2+pU1+U
期望效用关于p的一阶偏导数为-qU2+U1,令一阶偏导数为零,可得:q=U1/U2
设监管机构期望效用是E2,则:
E2=q[p(V+U2-C1)+(1-p)(V-C)]+(1-q)[pV+(1-P)V]=pqU2-qC1+V
期望效用关于q的一阶偏导数为pU2-C,令一阶偏导数为零,可得:p= C/U2
因此,金融机构创新的概率是p=U1/U2,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是q=C/U2。一般来说,监管机构对违规金融创新的处罚力度在短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长期内的变动幅度也是有限的,因此U2的变化率很小。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创新得到的超额效用是U1不断增大,而开始时随着监管的深入,监管成本效用C绝对值增加,随监管技术的进步监管成本效用绝对值C将减小,由p和q表达式可知,创新的概率p先增大后逐渐减小,而监管的概率q将逐渐加大。这样我们能得到两个均衡,(监管,创新)和(监管,不创新)。
对于上述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金融监管的成本直接影响着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力度,由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始终以合规性监管为主,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注重行政命令,传统计划手段管理经济的习惯方式一直没有改变,监管成本是不断减低的,监管机构监管的意愿逐渐加强,监管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大。第二,由于资本的趋利性,金融机构开始为了获取超额效用选择创新,但随着监管的逐渐加强,金融结构被监管受到的惩罚性损失增大,逐渐超过创新可能得到的收益,因此金融结构创新的积极性就会逐渐降低。第三,总的来看,金融监管不断加强,而金融创新的概率先增大后减小,金融创新和监管最终有可能形成一种非良性循环,导致金融创新不足,抑制了金融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关系的启示
本文认为在我国这样的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监管成本的不断减低,监管往往成为了市场的主角,随着监管强度不断增强,常常严重抑制金融创新,导致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的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即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但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因此,为寻求我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动态均衡,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变我国低成本、低效率、一成不变的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当局应该放松直接行政管制,给予金融机构更广泛的自,使市场机制真正取得支配金融机构运行的基础机制地位。金融监管应从新的角度切入金融业的运行,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应该从合规性监管转向风险性监管转变,把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督以及行业自律监督结合起来,为金融业的市场机制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寻求保证金融业效率和稳定的最佳平衡点。
(二)鼓励金融创新,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
金融监管应当服从服务于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是手段,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的发展才是终极目标,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金融监管是毫无意义的。为了推动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机构主要任务是对市场建设以及参与市场的金融机构内控的监管,而不是监管具体的金融产品。此外,还应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将金融创新的主导权还给市场,鼓励金融创新以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三)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机构间信息交流
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最大程度的缩短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时间,使金融风险在系统内得到良好的分散和疏解,并且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从组织上应该顺应混业监管的趋势,可以设立一个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人民银行牵头的由各个部委参加的高于一般部委规格的常设机构——“国家金融监管局”统一协调三大监管机构,并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国家金融监管局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予以全面监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专业监管机构按照功能性监管原则对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监管。
参考文献:
①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②颜钰文.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③刘毅.金融监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博弈;生态补偿;利益主体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114-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18
耕地资源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任,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给耕地利用带来巨大压力,加之农业人口的持续非农化,耕地闲置、退化和减少现象十分严重[1]。为有效解决目前我国耕地保护过程中相关经济政策缺位现象,牛海鹏等[2]提出将耕地保护机制与经济补偿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蔡银莺等[3-4]认为积极推进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国力的农田生态补偿机制已迫在眉睫。张效军等[4-5]认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环节在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的确定以及运行机制的构建。生态补偿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涉及众多主体的利益,需要利益相关方协商及博弈来界定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补偿标准。国外生态补偿机制为确保相关利益群体广泛参与生态补偿方案的制订,农民通过与政府谈判、签订合同、甚至竞价方式参与机制建设[6]。例如,美Catskill/Delaware 流域,政府借助竞标机制和遵循农户自愿原则确定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补偿标准[7-8]。充分考虑利益主体的意愿是科学制定补偿标准的必要环节[9]。本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相关利益主体出发,探讨利益各方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分析各方之间相互关系,为尽快制定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及政策、实现利益群体福利均衡提供借鉴与参考。
1耕地保护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是一个利益群体,没有这个群体的支持组织活动就难以为继[10]。特别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耕地资源,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达到利益均衡和生态平衡。本文所研究的耕地生态补偿中,利益相关者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供给者(农民)、享用着(市民)。
1.1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作为最高地位的行政机构,是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的代表,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利益,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后代人利益,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使后代人能与当代人一样享用生态服务的供给机会。为了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中央政府颁布各种政策与制度,依靠自上而下耕地保护政策达到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但中央政府在追求全民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要考虑地方政府及其民众的意愿。
马爱慧等:耕地生态补偿相关利益群体博弈分析与解决路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7期1.2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中央具体制度的执行机构,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代替中央执行具体的保护政策,一方面也要寻求发展地方经济而获得财政收入。保护耕地等于让农民务农,减少耕地流转的速度,抑制产业结构转变和经济发展机会。受区域经济发展内在驱动以及地方财政增收的外在需求影响,具有“经济人”思维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可能存在冲突,往往会有制度执行不力行为发生。
1.3供给者与享用者
耕地生态服务产品供给者是农民,而免费享用与消费者为城镇居民。农民和市民都是理性“经济人”,以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农民与土地息息相关,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市民所消费的实物和非实物的耕地产品都与农民各种投入有较大关系。首先,食物品质的好坏与土地质量及其投入化肥农药的量有很大关系。其次,非市场产品(生态产品)——调节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供给的多少,与农地质量呈正相关,间接与农民的保护及精耕细作有关。所以耕地资源保护不管是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忽视农民的作用。由于耕地资源的外部效益、公共物品的属性也决定了城市居民作为耕地保护的受益者,可以无偿地享受到农地保护带来的许多无形及有形的益处。
2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博弈
博弈论是关于理者在策略性环境里或博弈中采取怎样行动的系统研究。任何一个行为者所采取的行动将对其他人的行动产生影响,当理性个人做出策略性的决策时,要考虑到其他人所采取的决策,每个行为者知道何种决策对自己最有利之前,首先要了解其他行为者的行动[11-12]。一个完整博弈问题包括参与人、参与人的战略集、参与人的支付(可用效用表示)、博弈进行信息、结果和均衡等基本要素[13]。参与人(player)在博弈中通过策略的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本文所分析耕地生态补偿利益直接相关者供给者和享用者同时也是商品的供给者与消费者,作为该博弈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