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初中历史事件整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事件整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事件整理

第1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一、初中教材中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教材中的历史图片不仅仅是是教材和历史教学中的辅助部分,也是初中历史教材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它也对初中学生历史的学习带来了新颖而活泼的学习模式。

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学活动努力为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而枯燥的文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难以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历史事件,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图片使教材表达生动形象,历史事件表现形式更为活泼灵动,并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好奇和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建立有效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如果在教材文字表达以及教师解释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历史教学相关图片,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而形象的历史表象。例如,初中历史教材文字描述北京人的头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与现代人有明显区别。"仅凭历史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和教师语言描述,不同的初中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结构的不同,将形成不同的北京人的头部形象。而历史教材中附上根据化石复原的北京人头部形象图,就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北京人形象,从而为其理解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叙述,通过教师的合理利用和组织,使学生形成了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认识。通过对相应历史事件的学习,学生能在对相应事件的认识和学习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对历史教材中的图片赏析,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图片教学

1.利用历史图片导入新课初中历史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积极性的调动基础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图片,通过对图片的认识和提问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水平。通过建立在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之上的历史教学能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建立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历史图片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入发展,并通过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强烈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图片背后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浓厚兴趣。

2.利用图片重现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尤其是历史时间的复杂和枯燥给初中的历史教学带来了相应的障碍,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实现历史事件中历史图片的合理穿插和利用。实现历史图片和相关提问联系的历史教学,从而建立有效的历史教学课堂。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发展,从而对相应的历史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建立课堂的有效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模式。

3.利用图片实现创新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应追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喜欢在初中课本上乱填乱画,并以此形成兴趣。历史教师可关注学生的这种"小兴趣",从而建立创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图片的临摹,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和历史知识、历史事件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并在临摹结束后展出较好的作品,加深初中学生对与历史图片相关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读图、画图等灵活的历史教学实践,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图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2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在农村中学,由于地理条件和所处环境的限制,物理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何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初中学校整合物理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第一,由于农村初中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且应用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应该按照教学资源作用的不同对其进行整合,通过有效应用教学资源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第二,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会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初中学校物理教学模式的变化,并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第三,与城市初中学校相比,农村初中学校用于物理教学资源配置方面的费用较少,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辅助作用[1]。

二、农村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农村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原则

1.系统性整合原则。系统性整合原则是指,教师在整合农村初中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将实际教学情况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从整体角度考虑,结合实际物理教学的需求,保证物理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经济性整合原则。就农村初中学校而言,被应用于物理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遵循经济性整合原则的基础上,对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这一整合方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3.针对性整合原则。对农村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增加,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物理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4.开放性整合原则。当前能够对物理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的教学资源较多,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对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开放性的整合思路,将不同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二)农村初中学校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

1.加强对农村初中学校已有物理教学资源情况的了解。了解农村初中学校已有物理教学资源是对其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因此,农村初中学校应该对物理教学涉及的教具、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按照作用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3]。

2.校内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由于以往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实际教学的需求,因此农村初中学校需要对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八年级上册苏科版物理教材为例,不同教师对变速直线运动部分安排的教学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教师借助倾斜滑道、小车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和原理,也有一些教师则更加倾向于利用视频课件讲述该部分内容。对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交流,加深对不同教学方式应用效果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将冬奥会冰壶比赛的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当运动员对冰壶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之后,冰壶会向前运动。为了保证冰壶产生更远的运动距离,运动员会在冰壶的运动区域前方进行刷冰,这种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与单纯地描述定律合理性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定律[4]。

3.校外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外物理教学资源较少是农村初中学校与城市初中学校的主要区别之一。以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完第十三章的内容之后,可以在保证学生对电路设计及安全性产生合理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常见材料设计出一个合理的电路。校外物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三、结语

随着学生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农村初中原有的物理教学资源已经无法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已有物理教学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物理教材的实际特点,对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作者:谭成峰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廖路华.中学物理学科整合的初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李婕.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曲婷婷.中学物理教学中网络演示课件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第3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 浅谈初中历史知识的识记技巧 编写初中历史知识结构的思考 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的技巧 怎样更好的掌握初中历史知识 浅谈初中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 浅析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谈历史知识的记忆 巧记初中历史知识的几个“小窍门” 提高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效率的有效途径 借用“目录”的慧眼,照亮初中历史知识复习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有效方法探析 浅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历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尝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简谈 简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简谈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教会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的研究报告 初中学生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策略 谈地理教学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例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法浅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历史知识的综合梳理策略简谈 初中历史知识的综合梳理策略简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教材的施行,初中历史的知识容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使得历史成为了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一项难点科目。由于课本知识的时间跨度较大,需要学生掌握的历事件、历史人物又多,而初中时期的学生整理、汇总能力有限,众多的知识点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无从下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科目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多总结、多汇总,根据历史知识的时间性特点以及事件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帮助他们建立一系列的历史知识学习策略。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历史时间、历史事件的梳理学习方法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关键词】初中历史事件时间梳理策略一、初中历史时间的梳理方法

时间性是历史知识的一个基本属性,想要了解历史发展状况、历史发展规律,对于历史时间的准确把握是必不可少的。现行的历史教材采取的基本是按历史时间顺序来进行排版教学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容易掌握。但是在后期的复习时期,由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相似性,就会导致学生的时间体系混乱,比如很多学生会将与混为一谈。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梳理工作,以便提升学生对于历史时间的有效掌握。笔者认为在梳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因为历史课本是按时间来进行延续的,所以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顺序性是教学的第一位,比如我们常见的中国历史年表: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这就是历史时间顺序性特征的一个证明,是中国古代历朝发展的一个顺序表现。

其次是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历史时间是连续发展的,每个历史时间点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隋朝前后虽然只经历了从公元581年—618年37年的时间,但是它在历史的发展、延续过程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隋朝,那么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再次是历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阶段性,比如某个时期是辉煌的,而某个时期则会是暗淡的,某个时期是强盛的,而某个阶段则会是衰败的。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个的曲折构成的,所以就要学生认识到历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比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于历史的阶段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二、初中历史事件的梳理方法

与时间相同,事件又是历史知识的另外一个基本属性,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于历史事件的熟练掌握。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掌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要注意事件背景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者文化背景下,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会各有不同,例如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中心则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就为英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也正是英国飞速发展的一个主要背景,如果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不注意这些知识点,就会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另外又比如文艺复兴的背景就是教会长期的教育垄断,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创造力。而旧制度的衰败则引起了新思想的发展,比如法国思想启蒙家伏尔泰就是在18世纪法国旧制度衰败的时候出现的。

二是要注意事件经过

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是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了解事件的背景起因之余,更需要我们对于其事件的经过进行梳理。在历史事件经过梳理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要素法: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或评价)等,我们称之为历史要素。根据历史事件构成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就可以将构成历史事件的历史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横纵联系,从横向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历史概念;从纵向联系归结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提升问题意识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每一历史事件时,都把这些要素找出来和写出来,可写在书旁,也可写在笔记本上,在总复习时再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综合列出一个总表来。这样就做到了一目了然。经过自己辛苦劳动获得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

二是阶段法:有的历史事件时间比较长,过程曲折,而且前后发生极大的变化,遇到这类事件可分阶段为掌握。比如在我国,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这期间基本完成;1956-1966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期间经历了,经历了化运动;1966-1976是时期;1978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是路线法:有的事件发展的路线是明确的,特别是有的战争事件有明显的进军路线。事件经过的基本要素,就为掌握好事件的经过打下了基础。比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节课中,笔者就根据张骞的出使路线进行课堂教学,再根据其两次出使的不同路线进行对比,就能够让学生刚好的理解这一事件。

第4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 心理健康 调查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对广大农村建设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农村基础教育给予更高的期望,农村初中教师作为实施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力量,其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受到公众关注。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以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在中原地区快速崛起。由于城乡差异大,教育资源不均衡,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大,生存状况差,心理需求长期被忽视,急需加以关注、关心、理解与呵护,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2 对象与方法

2.1对象:郑州市农村地区的初中教师354名,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为90.1%;其中男教师102人,女教师217人。

2.2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测试。自评量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评定心理健康的常用量表之一,共90个条目,采用1~5计分:1分表示从无该情况,2分表示频度和强度上较轻,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表示严重。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等项目。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农村初中教师SCL-90测查的整体结果与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郑州市农村初中教师的SCL-90各因子均值中除人际关系敏感外,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八项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症状有显著差异,表明其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人水平。该结果与董爱国等《商洛市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王龙《张掖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的结果相似;从单项因子看,有强迫症状者最多,占总人数45.85%。这说明位于河南省会农村地区的初中教师在生活、工作、职业发展、医疗保险等方面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生存状态不十分满意,主观幸福感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3.2不同性别农村初中教师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比较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初中教师在9个项目上的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本研究不存在性别差异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3.3 不同婚姻状况农村初中教师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婚姻状况在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存在差异。现代社会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婚姻状况亦呈现多元化状态,作为已成年的知识分子群体,既渴望享有恋人、配偶在精神世界的融洽和心灵的默契,又要兼顾物质生活的满足,使生活水平不低于普通生活水平。但是受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人际关系、工作时间的限制,教师对家庭的管理、关怀与照顾常常是力不从心。已婚教师的生活压力较大;再婚教师家庭组合情况复杂,亲子关系的维持、婚姻的经营、心灵的修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健康水平降低。

3.4 不同经济状况农村初中教师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在经济情况方面,除了敌对、恐怖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差异,抑郁因子、强迫因子差异较显著。农村初中教师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但经济收入有限,除工资外,其他收入少,经济负担较重。家庭贫困的教师心理压力大,面对清苦、艰辛的生活现实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产生烦躁、紧张、多虑、担心等负性情绪,使心理健康受到损害,易引发心理问题。

4 结论

郑州市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状况不容乐观,教师的心理素养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村少年的健康成长,故急需给予积极关注,特别是再婚教师和经济条件差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视。只有为农村教师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才能促进郑州市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在花,许家成,吴玲.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6(8):91-95 .

[2]董爱国,刘爱军.商洛市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52-554.

[3]王龙.张掖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河西学院学报,2004,20(3):79-80.

第5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1.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作为目标

要实施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首要在于改变当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只有在良好的“教与学”方式与习惯形成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鉴于以前教学环境落后的限制,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缺乏,知识的接触是以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接收模式为主,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导下,教师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教学的基本宗旨,片面强调了教师的权威与在教与学中的作用,知识的传播逐渐模式化,这大大抑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当今随着信息多媒体的发展,学生可以获取到信息的途径简单而多样化,社会现代化的建设则更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因此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教学方式才是培养素质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2.民主教学,引导思维

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动思考的培养是至为重要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在行为习惯上与众不同,具有强烈的、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声音,都应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进而在教学范围内包括师生间和学生间都建立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这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从而提高表现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育上,由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讨论式、演讲式、角色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如笔者在一次公开课展演中发现一位老师将小品剧引入到课堂当中来,在初二的“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一课中,课前安排学生自编小品,把青少年依法受到的四方面保护以短剧形式生动演义出来。这激活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新课程中的创新精神。

3.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政治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同样要体现出其实践的精神,要充分把政治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初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式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主题的提出依据可以多样化,教师可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以及各种节假日喜庆活动等都可为课堂创设情境进行讨论学习。这种类型的情境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提高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进一步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对社会实践的洞察上面,社会见识的开阔和观察的角度都是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上,应带领学生,而最重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去丰富个人的社会信息积累。同时注重激发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能深入分析身边的小事小问题。在不断的动态观察与比较中,培养学生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金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与锻炼。在生活和实践中,他们将不断获得促进思考和领会理论知识、观点的外部信息,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能力,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将从仅仅依靠课堂、课本和教师中获得知识和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就是新课改的教育目标。

4.软硬件辅助设施的建设

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求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进行辅助才能得以顺利开展。社会现代化的今天,对于相对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而言,初中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设施比较完善,这包括有:老师知识和信息的更新升级;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内容的健全和更新;学生活动开展条件的成熟等等。加上这些城市里学生的大部分家庭能够提供比较良好的学习条件,这对于沿海城市的学生来讲条件相对比较成熟。

然而大部分乡镇教育和农村教育尤其西部教育在这方面与沿海城市的教学条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且这些地区的学生受教育几乎完全集中在学校中,学校的硬软件设施就是他们学习可以使用的仅有的工具,因此对于农村学校更需要加强学校的硬软件建设,需要社会与政府给予更多的资助力量。

5.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第6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资源;时事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71-0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已长久根植于学校教学实践和教学理想中。我长期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学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较大,2013―2014学年上学期我所带的七年级参加市期末统一考试,年级均分62.99,与市区的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深切体会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性。下学期一开始,我在本校七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历史的学生达91%,但是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只有63%,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原因有:课程内容单调乏味;与现实生活脱节;虽然上了不少历史课,但对身边的历史却一窍不通,不喜欢每节课都小测等。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我采取了措施,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前面提到的七年级学生在2013―2014学年下学期区期末统一考试中,年级均分70.51,居区属校第一名,其中两个班级均分超过76分。以下是我对提高初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做的探索。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简单的教材“复杂化”

新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只有主要历史事件的基本骨架,缺乏有血有肉的历史事实和精彩细节,而历史学科本身具有具体性和综合性,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必然觉得枯燥无味,我认真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参、教材,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对课本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进行必要的补充,特别注意增加关键史料、图片、当事人的真实情况,让过程更精彩,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故事性。例如讲到玄奘西游时,我增加了玄奘“偷渡”出境的惊险、西去路程的艰险、在天竺游学的细节、回国在大雁塔译经的努力,“重播”了一遍当年玄奘西游的经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临其境。当然,决不能为了讨好学生的“故事欲”而滥讲故事,应紧扣教学内容,恰当处理,收放有底,这样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亲历过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因此,我特别喜欢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拍摄所到历史景点的图像、视频,加以整理后在课堂上播放。如上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拍摄的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影像资料,把自己旅游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请到过北京旅游的学生发言。同学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对紫禁城、明长城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到位,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对教材的挖掘、拓展,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二、把历史课与时事联系起来

历史课让学生感到枯燥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只重视课本重点知识的讲授,就事论事,不能贴近生活。如果能在课堂上适时引进时事热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中外对比,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家夏D尊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引入现实生活的一些事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责任感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升华。比如在上郑成功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整理台湾的历史资料,以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立足现实,对两岸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追本溯源,从三国讲到结束,所列举的材料远远超过课本内容,由于本地区地处侨乡,很多学生都有亲属在港澳台,学生对两岸的关系各抒己见,表现出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强烈期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既系统地学习了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又锻炼了收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体现了创新精神和个性的特点,使历史课堂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上引进时事,要立足教材,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的借鉴,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面对所有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加以评价。

三、把地方史引进课堂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地方史的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地方史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2]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也提到对家乡的历史不了解,造成对历史的隔膜感,觉得学习历史跟自己关系不大,忽视了历史学习。为了弥补教材不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特意增加了地方史的内容,例如讲到的时候,除了重点讲教材里林则徐、关天培的英雄事迹外,我还着重介绍了本地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抗英事迹,讲到明朝,我增加了明朝时期本地历史人物蔡复一的政绩,介绍了蔡复一与本地著名小吃“薄饼”的关系,还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了蔡复一故居和孔庙,讲到郑成功时,介绍了厦门演武小学、演武大桥与郑成功的渊源,并带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鼓浪屿皓月园参观郑成功的塑像等等,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甚至触手可及,从而亲近历史,热爱历史。为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我邀请本地的地方史专家到学校开讲座,系统介绍家乡的历史,鼓励学生听完讲座后再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历史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努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在教学中适度引进地方史,对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历史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地方史主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挥作用,过多过滥地使用地方史进行教学是没有必要的,可能还会喧宾夺主,淡化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应适可而止。

四、适当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适当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继承宝贵思想文化遗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可见,学会评价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评价过于简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刻意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8课详细介绍了郑成功的经过,但对郑成功评价只有一句“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没有对的意义进行评价,影响学生对的这一重要意义的认识。为了弥补这一点,我增加了对郑成功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述:“郑成功捍卫了国家,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通过对郑成功这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郑成功的历史地位和他的历史意义。除此之外,教材对历史经验教训甚少提炼,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3课介绍了宋元文化的科技部分,教材仅仅限于对宋元几个科技成就的介绍,没有总结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使得教材内容略显单薄。在上这一课的时候,除了介绍教材里的科技成就外,我着重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宋元时期科技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内容归纳出宋元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1)宋元时期国家相对统一,政治相对稳定;(2)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3)宋元时期重视教育,培养了科技人才;(4)宋元时期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5)宋元时期民族融合,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广泛的文化交流;(6)对前代科技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引申到今天我国要发展科技,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怎么做这一问题上来。通过这样的归纳提高,学生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对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比较清楚,也能更好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课堂上经常开展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材料题解答非常有帮助。通过课堂上加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树立学生对历史的判断准则,使之成为欣赏并追求真、善、美的人,同时升华学生对历史的认同,使之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4]

一学期来,我力求每堂课都让学生有认知收获和历史感悟,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建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点;通过把时事和地方史引进课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加强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的这些探索,提升了历史能力培养的效果,更促进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良南.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4).

[2]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我的教改之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第7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观;培养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5-02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初步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每个学生都会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初步见解,历史观的形成也处在萌芽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老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避免学生生搬硬套,使历史学习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而要创新教育方法,使历史学习更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就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新授课方式

学生学好历史的必要前提在于老师教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近年来,教育界出现新课改大潮,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也不再符合二十一世纪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标准,因此,老师们都在积极创新更好的教学方式。根据历史教学经验以及对新课改教学方法的研究,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高效,最有意义。

1.1 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历史。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高科技进入了平常人的生活,在教育领域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直观性、时效性、共享性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学习历史,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相关历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人们和后代的人们造成的影响,更加直观的感受历史。通过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使历史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学习课本,死记硬背,让学生对历史课堂更感兴趣。另外,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丰富课堂形式,通过有奖问答,抢答,小组合作,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让课堂更加有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提纲学习,把历史事件串成串。所谓历史,就是对以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展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难发现,很多历史事件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甚至,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将很多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比如,按照简单的时间顺序可以将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都串到一起;以货币的产生为线索,可以将各个朝代有关货币发展的事件整理到一起;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线索,也能够串联出各个朝代的相关事件,背景,意义等。利用提纲来学习历史,是一种非常清晰高效的学习方式。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任由学生自己整理提纲,往往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在历史学习的初级阶段,老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整理提纲。所谓带领,就是既不能包揽所有工作,又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做到收放有度,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完成整理工作。在完成某一单元或某一模块的学习时,老师可以给出学生一条线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以及老师给出的线索列知识提纲。然后单独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起来交流分享自己所列的知识提纲,并根据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讲解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所列的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提纲来学习,可以使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明了,逻辑性强,日积月累可以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开拓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应对考试大都是进行灌输式教学,课堂上,老师照读课本,把重点知识划出来,然后让学生背过,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机,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对枯燥的历史课堂产生厌烦心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我在研究历史备课时,进行了微妙的设计,力求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主动的思考,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点,但是却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文字真正的含义,记得快忘得也快,在答题时,由于不理解,只能一股脑的把所背的一大段知识点全都写上,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必须要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初中生年纪比较小,思维不够成熟严谨,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浅显宽泛,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与浓缩,提炼出学生们的回答中的精华并加以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历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动脑,主动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多次的练习,学生在不断的锻炼和老师的指导下,便会形成历史思维,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学生就不会不加思考就把学过的知识点全都写上,而是会根据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最精准的回答。这才是对历史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才是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鉴今,人们可以知得失,茫茫历史中,有许多伟人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丰功伟绩,也有许多小人留下的是遗臭千年的唾骂与教训。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理解内容,能够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认识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第8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和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所表现的综合征[2],好发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多与感受寒凉、外伤、劳损、体质虚弱、运动过量等因素有关,也和体力劳动、职业因素有关。腰背痛是本病最先出现、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住院期间机体经常处于不舒适的状态。曾有文献[3]报道,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我科2014年12月~2015年5月对采用保守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人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5.7±7.6岁,均经腰椎X线摄片或CT检查诊断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4突出8例,腰4-5突出14例,腰5骶1突出18例;无心肺等基础疾病,都采用针灸、磁热、中药等保守治疗。随机将病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对该组病人实施舒适护理模式,针对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问题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舒适护理 心理舒适包括满意感、安全感、尊重感[4]。经过专业训练的高年资护士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迅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分析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具体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运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心机、怡养心神。患者在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耐心教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护理过程中,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让患者主动学习正确的功能锻炼方式、饮食调理、坐立行的方法、腰部保健、预防不良姿势等相关护理知识。尊重患者民俗及,避免涉及个人隐私和忌讳事项,不断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增加其安全感。

1.2.2 环境舒适护理 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洁净、温馨的病房环境,保持病室温度18~25℃,湿度50%~60%,物品尽量放置在腰椎平面以上。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理安排床位,同种病例患者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病友彼此间的交流可让其对疾病有更充分的认识、更实用的治疗护理配合经验和更快的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睡眠舒适护理 睡眠障碍可诱发或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应保证患者充分休息,指导患者卧硬板床,采取舒适,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腰部可垫软薄枕。保持病室安静,做到“四轻”。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可按摩太阳、劳宫、涌泉等穴助眠。

1.2.4 行为舒适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因突然转身、下蹲时发生明显的腰部疼痛,或认为双手提重物无碍。应了解患者生活行为习惯,纠正其不良生活和工作。下床时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持之以恒。主要锻炼方法有:卧位直腿抬高,交叉蹬腿及飞燕式、五点式和三点式 [5]。(1)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两手贴在身体两旁,下半身不动,抬头时上半身向后背伸,每日3组,每组做10次。逐渐增加为抬头上半身后伸与双下肢直腿后伸同时进行。腰部尽量背伸似飞燕,每日5-10组,每组20次。(2)五点支撑锻炼:患者取卧位,以双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半屈膝90o,脚掌置于床上,以头后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脚支撑下半身,成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旁分开,速度由慢而快,每日3-5组,每组10-20次。适应后增加至每日10-20组,每组30-50次,以锻炼腰、背、腹部肌肉力量。

1.2.5 饮食舒适护理 饮食上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勤晒太阳,必要时服钙片。忌食生冷、寒凉及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因烟叶中尼古丁可致椎体内血容量减少,而加快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宜进食。

1.3 效果评价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病人在出院时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为总满意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2组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n,%)

注:x2=4.51 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效果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2组对护理服务效果满意度(n,%)

注:x2=5.63 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在年轻人、中老年人中患病率都比较高。目前,虽然对该病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各异[6]。1998年萧丰富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萧氏护理模式的“双C”,即英文的“ Care+Comfort”,译为“护理活动+舒适活动”。舒适护理涵盖了整体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的全部,其包括四方面内容,即生理舒适、 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精神舒适[7]。护士是患者的直接接触者和护理实施者,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中,舒适护理正是顺应了整体护理的要求,是整体护理内涵的延伸,舒适护理的根本原则在于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8]。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反复发作,腰部疼痛时影响生活自理能力,这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扰乱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节奏。舒适护理的运用,能很好地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基本需求,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质。邓婉娣[9]调查出:护士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危人群,在护理好患者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护理,维护好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侯岩芳,冯亚新,张丽,等. 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舒适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7综合版):19-21.

[2] 刘明军. 针灸推拿与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253.

[3] 刘锐,石秀杰,宋艳,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00-2001.

[4] 杨成书.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6(7): 429-430.

[5] 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00.

[6] 许英,曹芳.3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120.

[7] 梁霞英,杨卫红,余洁玲,等. 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8):689-690.

第9篇: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4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患者不宜首选手术治疗,因此凸显出保守疗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于2013年5―9月到本院住院期间采用中药-牵引-推拿-针灸-局部中药熏洗+离子透入-腰背肌功能锻炼序贯式综合保守疗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其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5―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男58例,女4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1周-8 a,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痛或麻木,其中单节段突出者47例,多节段突出者56例。

1.2 治疗方法 (1)中药内服: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 g,桑寄生20 g,秦艽12 g,防风12 g,细辛6 g,当归15 g,川芎15 g,地黄10 g,白芍15 g,桂枝10 g,党参15 g,茯苓15 g,杜仲15 g,怀牛膝15 g,甘草6 g。血瘀证,加桃仁15 g,红花15 g;寒湿证,重用独活、桑寄生、桂枝、加制附片10 g;湿热证,加黄柏15 g,苍术15 g,薏苡仁15 g;肾虚证,偏肾阳虚者,加肉桂15 g,制附片10 g,偏阴虚者,加龟板15 g,枸杞子15 g;病久痛重者,加地龙6 g,全蝎6 g,僵蚕10 g[1]。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2)牵引:采用个体化骨盆牵引30~40 min,牵引后绝对卧硬板床休息15 min。(3)推拿:牵引治疗完成后,循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方向进行腰背部及下肢的放松手法5 min。然后依次进行下列三步推拿法:①牵抖: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住踝关节,一手托住膝关节,屈膝屈髋,然后用劲向下牵拉,左右下肢各反复5次。②推挤:患者俯卧,医者在患者椎间盘突出的相应位置,首先用手掌反复推按,然后用双手拇指进行挤压,力量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两种手法交替进行,时间5 min。然后对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承山进行重点挤按,每穴1 min。③斜扳:患者取侧卧位,下方下肢伸直,上方下肢屈曲,医者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另一手置于患者臀后,两手相对用力并逐渐加大患者腰部旋转角度,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加大旋转的角度,听[JP3]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但不必追求弹响声。完成以上三步后再次循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方向进行腰背部及下肢的放松手法5 min。术毕要求患者平躺5 min。(4)针灸:一般采用电针或温针灸,选取督脉、腰夹脊、局部阿是穴配合膀胱经及胆经的下肢穴位如环跳、阳陵泉、委中、风市、承山等,每次15~30 min。(5)中药熏洗+离子透入:选用具有祛风胜湿、补肝肾、强筋骨、活气血的中药汤剂。(6)功能锻炼:采用飞燕式及拱桥式,每日3次,每次各20个。以上序贯疗法以4周为1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腰部关节活动正常(前屈0~45°、后伸0~30°、左右旋转各0~40°、左右侧屈各0~50°),恢复原工作或原生活。好转:腰腿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60°左右,腰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前屈0~40°、后伸0~25°、左右旋转各0~35°、左右侧屈各0~40°)。未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疼痛无改变,功能活动障碍。

2.2 治疗结果 其中治愈73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6.1%。

3 讨论

本文主张以中药内服和推拿外治治疗为主体。独活寄生汤以祛风胜湿为主,兼以补肝肾、益气血,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补正不留邪。临床应用时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可收显著效果。中药薰药+离子透更是对内服中药利用度的进一步提高,起到靶向治疗作用。牵抖可以让脊柱沿纵轴进一步拉开,推挤和斜扳可以让腰椎产生较大的空间位置变化,进而使突出部位松动,整个神经根管道可发生唧筒式的压力变化,从而改善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解除压迫,使突出物回纳或位移,症状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3]。但是牵引和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推拿手法只有在充分牵引的状态下,使腰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呈疲劳性松弛状态后才能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医源性暴力伤害,也为后续治疗创造一个很好的组织结构条件。腰背肌锻练以脊柱失稳为主要着眼点,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调节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回复正常位置,恢复脊柱平衡,推挤椎间盘复位,解除神经根压迫、松解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等从多个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治疗作用[4]。总之,将以上六种保守治疗序贯式整合起来,综合应用于临床,更能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让临床疗效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段以文.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4):38-39.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