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

第1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40-02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高效学习需求。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针对当前形势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创新精神有效发挥出来,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出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1 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的指导不力 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比较注重进行生物实验操作教学,只教授一些生物实验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教学[1]。在教学时教师的指导比较少,甚至让学生自己发挥进行实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存在差异性特点,对学习能力强、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也许是比较好的,但对那些学生能力差、自律性较低的学生来说,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甚至这样的教学形式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生物实验内容的兴趣,也无法提高学习能力,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生物实验教学欠缺合理的课时安排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直接进行动手实验的机会要比教学时间少。高中生物实验课程安排相对比较少,只用一两节课时间无法将实验内容完全讲完,这样使得学生无法将实验步骤、理论、方法、结果等知识理解明白,对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2]。并且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只将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讲授给学生,而实验的技巧和方法没有讲授,这样会使得学生因为没学会实验技巧,只能盲目进行实验,完全失去实验的本质意义,更无法保障生物实验内容的有效性。

学生欠缺对实验教学的正确认识 现在高中教学形式主要分为文科教学和理科教学。生物学科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学科,在学习生物科目时,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生物实验学习[3]。对于文科学生来说,生物学科因为是副科项目,便应付了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不同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学生欠缺良好的动手能力 由于对生物实验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学生欠缺良好的生物实验动手能力,这是由于学生观念所影响的。而且由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欠缺完善的教学器材,无法做到人手一个实验器械,这样也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4]。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简单,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不愿意进行实验活动。这是由于外在因素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由于这些因素,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无法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导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

2 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做好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 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前,生物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要让学生将教学材料进行熟读,做好课前预习准备,保障生物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教师也要将实验的材料和器械准备好。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进行实验示范,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教师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及时对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实验,保障学生能够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意在进行实验时一定不要偏离实验教学内容,确保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出来。

设计好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d趣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好教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教学结构的完整,教师教学知识要保持一定的整体性,这样才能将生物实验教学的价值凸显出来[5]。教师要找到各个教学内容要素的内在关系,选择良好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探索精神,通过不同的实验提高学生思维活跃能力,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实验教学内容。

安排好生物实验课时 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要安排合理的课程,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物实验教学意识,让学生和教师正确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教师要注重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将生物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能力,增强学生实验能力。教师要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有效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实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运用良好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生物课程,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可以顺利进行自主实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且要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在新课标下,高中要建立健全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密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保障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秋云,徐建国,胡青平.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76-77.

[2]李国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155-156.

[3]庄伟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253-254.

第2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教育;物理科目;思考分析

【中国分类法】:G633.7

引言:我国一直以来在中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方面,所采用的应试教育模式过于落后,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当中,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由于只注重学生的练习培养与训练,导致我国的中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方面,一直都缺乏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或者是实用型人才.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更好的完善与解决,我国就需要在中学的物理课程教学标准方面进一步地改进,完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式与途径,从而才能够使物学科的重要作用发挥在我国的建设工作与其他研究工作当中,作出更好的贡献。

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的新标准

(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背景条件下,中学物理这门课程从来都是通过教师对书本的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讲解,来帮助学生进行解题的,从而使学生在此门科目的考试中能够达到高分。而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证实了这一高分低能型人才的不科学,同时也对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等其他先进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当中,我国中学的物理教师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不能够再像过去那样只注学生的书面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实际动手实验的重要作用。中学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其他多方面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与调查,在熟络学生关系的同时,还能够将书本当中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与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互相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对熟悉事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认识,来达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有用的物理知识,而且也使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与训练,为自身的全方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掌握好自己需要转变的度,既要做到对原本教学模式基础上有一定的改进,又不能够完全地进行转变,完全的转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方式的规律,反而起到阻碍学生扩散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自己完成物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提升中学物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现在主体地位的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这也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在其课堂授学过程当中,传授知识的中心点是学生群体,而不是以自身个人的教学模式为主体。例如在学习加速度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对于学生提出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实际情况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实际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进行举例,如小车在不同情况下的行驶速度,为学生学习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提供更加全面到位的解说,这样才能让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三)教师要重视相关物理情境的设立

设立与物理理论知识有关的情境场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更好地使教师的物理课堂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通过对相关物理理论知识的具体内容与实际生活案例情况进行联系与对比,各中学的物理教师能够在课堂的物理知识讲解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物理科目方面的重要理论知识,相比较而言,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方式中只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比较困难。类似物理的实际情境设计还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中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热情以及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群体在各方面的能力,这些都帮助了学生进行更好地物理学习,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与发展。相关教师在建立与设计相应的物理情境时,也要注意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确保学生所学习到的物理应用知识是正确而且科学的,教师要注意不能够将不切实际或者不相适应的案例与理论知识混在一起,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正确而且先进的物理知识。

二、新标准当中实验对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对于中学物理这门学科而言,它所建立的基础是要具备一定的相关实验报告,因此,无论是在教师的课堂实验示范过程中,还是在学生自主动手进行相关物理实验时,都要遵循物理实验的相关准则。更为重要的是,中学物理教师应当重视实验的实际意义,在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其所吸收的物理理论知识,并使学生通过在实际的动手操作当中,及时发现自己物理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使其进一步得到解决。学生自己在动手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对物理实验现象以及其相应的实验装置有进一步的观察和了解,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对相关中学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认识。与此同时,各中学的物理教师还需要注意,在物理教学课堂进行物理实验演示的时候,要基本还原实际的实验操作步骤,而不能够只是简单地用语言文字来进行描述,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操作知识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学的物理教学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改进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是实验对整个物理科目教学的重要作用,此重要步骤的重大意义是不能够被相关教师忽视的。总之,中学物理教师首先要完善与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保障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以及相关的物理知识得到深入认识与了解,从而为国家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物理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宏义,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88

第3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物 教学 改革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正在火热进行,我们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地制定适合学生发展、学习和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精髓提炼。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如何把课堂变得让学生有兴趣听、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共同参与,是广大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经验:

一、结合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对新世纪的学生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历史等原因 ,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编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学生的创新心理诸品质中,求异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求异思维的核心就是标新立异。为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我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搞生物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锻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大胆改进实验,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等。对改进失败的,不要责备,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达到在失败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能力。对改进成功的,要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三是提出生物学上社会热点问题 (如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的利弊 ),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比谁的观点新且符合科学、符合客观实际。

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学科交叉渗透能力

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科交叉渗透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教材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备课充分,将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渗透、融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其他学科的知识,并配合课本中的学科交叉、知识链接等适当展开,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相关学科方法和知识处理生物学问题。

生物知识中有许多是与物理、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进去。如讲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时,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回忆物理学中的扩散作用。① 什么是扩散作用?②哪些物质能进行扩散?③扩散物质的运动趋势是什么?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指出生物体内也有扩散作用,它分为在扩散物质运动方向之间没有膜作为屏障的扩散(例如O2、CO2在人体组织液里的扩散)和有膜(如细胞膜)作为屏障的扩散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两种情况,并请学生举出一些例子。

在光合作用教学中,为了生动而直观地显示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哪些色光,教师也可借助于物理实验手段,演示把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平行光束如太阳光与棱镜片之间,让学生观察种色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建立起直观的学科联系 。

三、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第4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生物科学史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1 有助于体验科学家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探索精神

生物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在困难和挫折中曲折发展的过程,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百折不挠地追求关于生物学知识的故事可歌可泣令人动容,感受科学家们的艰辛和困苦,有助于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他们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例如:高中生物课本中关于光合作用的生化反应方程式看似简单,却是科学家们300多年时间坚忍不拔地探索点结果:1629年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一株小柳树种在装有烘干土壤的大桶里,再用一个穿孔的铁板盖在大桶上,既允许雨水和空气进入,又可避免土壤的流失。最后得出结论: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水而非土壤;1772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他把小鼠放入一个缺乏氧气的容器中,不久小鼠死掉;然后他又将绿色植物放入这个缺乏氧气的容器里,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小鼠能够生存。普里斯特利的结论是: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植物提供和,释放的是:第二组提供和,释放的是。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这就直接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发现光合作用生化反应方程式的这段迂回曲折的历程,有助于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巧妙的实验方法。回顾科学家们的成长史、奋斗史,循着科学家足迹,领略他们的精神世界,接受他们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不畏艰辛、不怕失败、探索真理的科学情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白科学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

2 有利于学生形成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的创造思路

正确的思路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必要条件。如何推陈出新,多角度开发研究思维呢?我们可以从科学家们的工作方法中寻找到一些答案。孟德尔在研究豌豆遗传时独辟暖径来用数学统计方法来设计实验,这个实验里面蕴含着很多工作思路,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逻辑推断、检验假设、演绎推理、分析结论、交流评价等。笔者在上课时引入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史实,既避免了传统说教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到:我们只有敢于质疑,跳出前人设置的条条框框,才能开拓思路,实现突破。

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是一成不变的事实和理论,而是由新旧事实和理论在一致与矛盾共同推动发展的。学生从前人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科学家追求真理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3 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标准》明确提出,“获得生物学基础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可见,《标准》已经向生物学教师提出了必须具备生物科学史方面的素养的要求。生物科学史的发展历程和经典实验中除了涉及生物知识外,还有化学、地理、物理等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相关交叉学科的认识,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在讲授生物科学史时,要想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等目的,教师首先自己要以科学的方法去融合各学科内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定律,广泛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和社会资源,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所教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规律,使学生学习的兴致更加高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有助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学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是科学研究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生物史的教育,还有很多教育功能,例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学科,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发现和创造的源泉,是检验生物学理论的唯一标准。科学家们执着不舍的精神、操作实验的正确方法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可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实验水平,从而间接地达到显著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史教育,将生物学史教育与中学生物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捷径,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

5 小结

可见,生物科学史的合理运用和渗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在理论层面上,人们对生物史教育的价值及其作用仍然一知半解;在实践层面上更没有找到将生物史融入科学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重新认识和挖掘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探索生物科学史教育行之有效的模式,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生物教学教育者,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世界生物学史吉林教育出版杜.

[2]温青,光合作用的发现(课件),武夷山:生物省骨干教师培训,2004,5.

[3]罗世炜,利用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4,8.

[4]郭晓强,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科学史的初步探索,生物学杂志-2004,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第5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 实验教学思考

引言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针对高中生物实验课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

1、如何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1.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意识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时都没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多个实验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教材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他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以往教师总是要求学生照搬正确操作的实验结果,其实此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可以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例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细胞的形态,我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骤出现错误。通过分析,学生得出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解离时间短,二是制片过程压片没压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对知识的引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步骤,主动提出问题,对实验的某一部进行改革,增强了实验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又如,学生在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学生经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征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观察材料的厚度就要越薄。因此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就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假如图像不太清楚,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像了。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

1.3调控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探辩能力得以提高

探究性实验教学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注意合作学习和开放学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探究性学习课堂需要一种探究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可以进入探究天地,以研究者、发明者、批判者、评论者的角色出现,对问题进行分析,对设计进行论证,获得结论,对过程进行评价。“自问自答”式的启发和“满堂灌”不适应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放下“权威”,走入学生中去,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解决者。引导并且鼓励他们自主活动。自主进行探究。但是,大多数教学目标的完成,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活动,高中生毕竟年龄小,阅历浅,经验相对缺乏,在探究活动中往往属于“弱势”的一方,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导”得准确,离题万里的导向是大忌;要“导”得合适,大包大揽和浅尝则止都是要注意避免的。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发动不了,探究意识不能激发,常常进入“启而不发”的境地,教师没能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重要原因。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探究性课堂走入另一个极端所要注意的问。只要师生把握好各自的位置,学生就能在实验探究中获得提高。

2、新课程实验的发展方向

由纯理论内容向帖近生活的方向发展。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生物实验拉近生物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例如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之类的实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产和社会发展密切相连。同时,新课程注重让学生关心身边的现象,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生物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按部就班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设计方向发展。由于设计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智力的开发,能有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束语

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重要理念的体现。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做好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课的效率,是教师对日常教学的一种思考,也是新教材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要做好各项实验教学工作,促进实验教学各项工作和基本设施的完善,做到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确实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新平.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分析与国际比较[J].商业时代,2010(27).

第6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有机结合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正在火热进行,我们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地制定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实现真正得高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多媒体的使用对于优化和整合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教程和教学方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抽象的变直观,让平面的变立体,让静态的变动态,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再现自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中的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时,我们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与教科书一致的“桦尺蛾”的视频案例。内容简介如下:

英国有一个小山村,在村外的树林里栖息着两种桦尺蛾,一种浅色,一种深色,树林里的小鸟以桦尺蛾为食。几十年后,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工业城市,工厂排放的黑烟渐渐把树干染成了黑色。由于黑烟的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目标显著容易被鸟类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深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体色与周围环境比较一致,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这就是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占多数的原因。这样利用视频直观地去探究、分析,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能更好更深地理解课本中的文字介绍内容,更深地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更深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相关资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酶本质探索的相关内容给学生进行展示,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又如,在讲授必修二模块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孟德尔的生平进行介绍的,教师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把这段孟德尔的生平介绍制入其中,以一种课外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孟德尔的相关信息,又能很直观的、深刻地让学生明白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努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科学成果的认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恰当使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动态、抽象、微观、逻辑思维强的生物学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兴奋的传导、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激素的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等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它们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过程性很强,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若只是一味地借用静态的模式来辅助教学,如借用板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并掌握,但是教师如果将这些重难点制入多媒体,例如借用多媒体中的flas演示其过程,就能变静止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新颖,从而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另外,高中生物实验的探究是个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合理地设计、分析实验是当前教学的一大主要目标,而且在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是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实验视频教学的模式,给学生播放视频资料,把不能亲手做的实验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在放映时,教师可以合理地去设计实验学习的方式,如边放映边解释的方法,使学生在直观化、趣味化的学习过程中,再得到强化,进而突破重难点。

二、高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制作不结合实际,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而要很好地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更是一门艺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考虑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一味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无尽的扩展,例如搜集过多的信息,使多媒体的信息量过大,从而头重脚轻,没有真正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还有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时,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电子化”,仍然没有摆脱教学的乏味。还有些多媒体在制作时插入了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或音乐,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了“花架子”,从而冲淡了我们的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让我们的课件有张有弛,才能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

2.多媒体制作切入的时机和方式不合理,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制作中,教师要结合视觉效果、光照变化、课堂气氛等多方面考虑课件的切入时机和方式,而不是不考虑课件与教师教学语言的衔接,一味地简单切换,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变或一盘散沙,没有系统,而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我们解决重难点。

3.让多媒体取代了黑板,不利于知识的强化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确能很好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使用情有独钟,则会起到反作用,大大降低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有些教师单纯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不再恰当时机配以板书、板图,让学生的思维一直都只停留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中,没有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的跨度,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无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这种课件让教师无法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进行灵活的调整,将导致教学信息最终的流失,不能起到多媒体应有的辅助教学作用,更无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第7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生物;高考现状;教学对策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2010年前全面推行。截止到2010年高考,已经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15个省、市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而其他省份高考依据的则是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在两种类型的高考省份中,有些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有些省份是自主命题,本文将对全国各个省、市高考方案中的生物学科考查的形式、比例、题型等方面做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一、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的特点

新课标实验版更加突出要求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大纲版的考试大纲也已经向新课标的目标要求靠拢。

二、各省、市高考生物学科情况比较分析

1.考查形式分析

江苏和海南以生物单科试卷形式考查,江苏卷满分为120分,海南卷满分为100分。其他省、市都是以生物、物理、化学“拼盘”的理综试卷形式考查,理综试卷总分大多数为300分,只有山东为240分。这样的高考方案,意在引导中学生既要均衡发展,又能突出个性与特长,并借此缓解中学当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看来以理综形式来考查是大势所趋。从三科比值来看,未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理综试卷生物分值比例最低,均为72分,占总分的24%;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省份中,广东卷生物科比例最高,理化生三科各占100分,生物科分值比例为33%,浙江、天津、福建、北京都是80分,占总分的27%,其余省份都是占总分的30%。从整体来看,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在整个理综试卷中,还是物理比重最大,化学次之,生物最少,但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比例均有所增加,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值得欣慰的,也体现了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了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物教师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生物试题类型及命题特点

除广东理综卷有2个双选,江苏单科卷有5个多选以外,单选和非选择题是大多数省份所采用的题型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从命题特点上来看,各省、市试题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生物教学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体现生物科学时代性,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试题内容尽量与中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3)通过概念图、装置图、实验流程图、曲线图和表格等形式,从基本、核心、重点等知识领域,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科学分析实验的能力、识图能力、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图表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后,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能力。在各个省市的试卷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基本上都占25%左右。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对策

1.以课标为本,夯实基础

仔细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复习方向很重要。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物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理解和把握教材,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做好课后反思。

2.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代热点

教学中要关注社会、生活、自然的热点问题,关注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新观点。2010年广东试题中的气候变暖与碳排放,江苏试题中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等等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这种试题的出现是对新课程的较好体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这些热点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理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技能、方法和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

4.适当训练,勿入题海

要适当增加训练而不陷于题海之中,注重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过程和思想结果的表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生物学科和广大生物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建立和完善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高考复习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模式等等,对于广大生物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2010年高考各省试题及答案汇总.http://省略/gaokao/st/sj/2010060/460269.shtml.

[2]2010各省市考试说明解读.http://省略/gkdg_6255/.

第8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到知识,并对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主要对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价值取向偏离

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多年,但是高中阶段面临的是高考,多数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目标,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就必须明确应试能力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教育阶段的一项考核指标,提高应试能力无可厚非,但是高中教学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以单纯应付考试为目标的教学,并且将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价值取向的作用下,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为机械、重复的识记,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任务,失去应有的价值。

2.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在社会中受到重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存在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或者认识不够具体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对生物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认识不清,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活动,很多教学环节都脱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划分。而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难度增大,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变差。

3.教学方法失当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在课堂设计中,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按照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心理特征不了解,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教学,这就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违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课堂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景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把握,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情景的设计中流于形式,情景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教学难以达到目的。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正确认识教学价值取向

尽管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二者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矛盾,但是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关联。对于高考命题要求而言,明确要求以测试学生的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对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协调的关注程度等,因此,新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在理念上是抑制的。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展开教学活动,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当然,如果抛开考试,只谈素质,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是不现实的,而抛开素质,只考虑升学率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二者不可能完全融合,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大量应用到多媒体、互联网等设施,这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调动多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产生及发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的优化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很多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如自主研究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这些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在特定教学环境下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多样化的方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并选择学生能接受的、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和探索,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要明确设计。在新课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寻找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目标设定中,应该考虑到德育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情境的创设。由于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较强,如果单纯地依靠理论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不会产生兴趣。而借助生活实例对生物知识、生物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情境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分析教材,从生活中寻找与教材相符的案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近年来,教学评价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及时地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用不同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钱雪松.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J].新课程(中学版),2012(12).

第9篇: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文化

中国分类号:G633.91

0.引言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同时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生物技术也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生物学科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之一是农业科学、药物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其主体研究对象是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要领悟到生物学科中所涵盖的文化,这对于学生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下对课程文化的理解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师对各门学科进行的有计划,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切的活动的总和。没有课程设置,就无所谓学校教育,由此可见课程设置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新课程改革在课程上下了功夫,力求推动课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课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物,是一个学校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课程文化中,重视课程的工具性更甚于人文性,文化的传承迫切需要将学校课程作为手段,对诸如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成果等进行传播和学习。但是在现代教育影响下,学校课程的设置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更应正视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注重将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统一[1]。并注意保留民族自身的特点,当然还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从而有所创造和生成。

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下课程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课程文化重建,而传统课程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特点使得课程改革的难度加大,加之教师和学生角色问题,更加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当前教学环境来看课程文化重建主要受到以下问题制约。

2.1 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在当下,重视课程的工具性的固然重要,但是对人文性的要求也不可松懈。工具性强调的是理性地对知识的认知学习过程,对文化的复制和传递,而人文性则更多地注重非理性的情感的认知过程,注重对文化的创新和再理解。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要将理性和情感相联系。在课程教学中,不论是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还是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都将造成生物课程的畸形发展,两者不可偏废其一,重视两者的结合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如在对高二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个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时,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对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时,还应该将其上升到人高度,把微小的细胞与人的成长相结合。

2.2 教师、学生的角色尚未转变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这其中应该体现出人的价值和人的观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往往忽视对人的价值肯定,教师只是知识文化传播的工具,学生是接受的工具,两者都缺乏对文化的理性思考。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重要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在课堂的教学中,也不能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2]。学生不再是纯粹知识接受者,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进行学习。如在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进行概念对比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重建新的生物课程文化

要实现对课程文化的重新建构,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文化有所改变和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课程文化发展道路。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积极开发和研究校本课程,强化研究队伍的建设,实现课程文化重建的意义。

3.1 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实现专业化特色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它弥补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缺陷,立足于学校的自身问题,通过校长、教师的合作探讨,对学校实践进行改进,对学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3]。校本课程的研究,使学校设置的课程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安排上,不应局限于国家和地方课程,学校还应该以自身的特点为基础,研究出适应于本学校发展的生物课程,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课程文化的重建

教育改革的施行最终都是通过教育者来实现的。要实现课程文化的重建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建设,课程文化的重建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平台。要在课程文化重建中有所建树,就应该在综合能力和专业精神上都有所加强,分享在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引起其他教师的借鉴和学习。通过积极的合作讨论,摸索课程文化重建的方向和道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小组,为促进课程文化的重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高中生物课程文化的重建是长期的一个过程,在新课改影响下进行课程文化的重建应该值得学者和学校教师的重视和研究。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对课程文化进行重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培养取得成效,这将大大促进生物教学水平提升从而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会学.更新教育理念,适应课改要求――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上的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