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期理财的长期收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地银行业全面对外后,时间已经飞驰接近2个月,为此记者对4月下旬银行市场全面开放以来,已经陆续发行的众多外币理财产品比较盘点后发现。三类品种的外币理财成为中外各家银行竞相比拼的拳头品种,也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热门品类
其一是预期收益率较高的品种,这类理财品种长期以来引人关注,最近,中资银行的外币理财预期收益创出了历史新高,超过了外资银行。其二,由于全球各大经济体日前均不同程度地迈入了加息周期,强势货币的外币理财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首选,也成为中资银行创新的最新热点 其三,部分新兴行业的理财品种,一直是外资金融机构创新的重点
中资银行外币理财预期收益最高达45%
截至目前,内地市场上美元的外币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已经达到了45%左右,而且还是保本型的产品,创出历史新高,并且是中资银行发行的,超过了目前外资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
对比的是,去年、前年市场上中资银行的外币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仅仅为24% 今年的预期收益率较去年、前年上涨了21个点,增幅达到87.5% 而且,今年预期收益高出往年的外币产品已经达到了4个,并非一枝独秀,显示了各家银行产品创新的速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令人欣喜的是,外币理财不仅预期收益创新高,而且投资期限也在挑战历史纪录 目前,最短的委托投资时间已经可以缩短到1个月至2个月,其中2个月的理财产品更是比比皆是,预期收益率也已经基本达到5%以上
对比的是今年市场上,人民币短期理财的时间最短为3个月,预期收益率为2.5%左右以今年1-5月人民币的升值速度看,月均升幅最大的为5月,升值幅度仅为0.703%,尚且不足1%扣除升值因素后,可见今年上半年外币短期理财的预期收益率,明显比人民币要高1.5个百分点左右。
强势币种理财长期稀缺中资银行最新“尝鲜”
虽然市场上的外币理财产品很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是非美元币种的理财产品其实还是不多,最近1个月内,这类珍稀品种才开始“初绽”,而且是中资银行最新“尝鲜”。
对此,一位外汇投资者分析说,“因为小币种的货币波动性太强,比较难以把握,风险相对于美元等硬通货更大,所以这类币种的理财产品比较少见但是实际上,去年以来涨幅最好的不是目前市场上热门的欧元,而是澳元 虽然汇改以来人民币相对千美元已经累计升值6%以上,但是对比而言,2001年至2006年,澳元对美元,港币、日元等主要货币年平均涨幅均略高于11%”。
显然,如果投资者外币理财时恰好选择了这类强势币种,不仅可以获得投资买卖的差价收益,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升值的汇率收益
但是记者查找发现,目前市场上这类产品的比例十分少,其中一个特点是今年3,4月左右,仅有1-2家中资银行发行这类产品,预计收益率仅仅在5.3%左右、而5、6月份开始,澳币品种的外币理财有些出现了2-3个,有3家左右的中资银行开始发行这类产品,其中一家中资银行的澳币理财预期收益最高可以达到30%左右。
外资银行理财追求创新瞄准全球气候变暖商机
继今年年初能源、贵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等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率先投资的热点,且获得不菲的收益之后,全球气候变暖蕴藏的商业机遇,率先成为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最新关注的热点 目前,这一最新的主题,已经成为具有前瞻性的外资银行外币理财的最新创新
据分析,如果全球气候变暖,那么气温升高导致热带病扩散,这将推动制药业的公司收益更高,同时保健服务业收入会更高同时,据世界能源理事会估计,到2050年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将是现在的三倍 由于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电力生产需要更多的科技因素,高科技的电力行业以及绿色能源产业将值得看好
选择澳元挂钩理财品
银行理财产品是近一两年市民投资的热门选择,在通胀高企的时候,有些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曾达到7.8%。然而,随着CPI持续回落,货币通货量加强,资金面放松,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对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收益率出现普遍下降。尤其是进入7月份后,新发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更是连续4周下跌,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新产品几乎绝迹。
记者调查发现,从今年6月份以来,澳元一路上涨。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了澳元挂钩理财产品,其最高年化收益率达6%以上。7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收益最高的是农行的一款澳元理财产品。所以,普通投资者近期不妨考虑澳元挂钩理财产品。
澳元理财收益居首位
一直以来,因为利率高、汇率又不断上涨,澳元一直是深受投资者欢迎的外汇理财品种,澳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在外币理财中一直居于首位。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7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2212款,到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68款。其中55款为人民币理财产品,24款为澳元理财产品。
在到期收益率较高的澳元款产品中,农业银行发行的“‘金钥匙本利丰’2011年第19期澳元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179天,到期实现了7.70%的高收益,位列到期收益率排名第一;交通银行发行的“‘得利宝新绿’私人银行专享澳元理财产品”到期实现了7.30%的较高收益,位列第二。
投资澳元适合中短期
时下不少外汇产品期限较长,一旦客户在投资期内急需用钱,就比较被动。投资者在选择具体的外汇交易理财产品时,最好选择那些中短期的产品。这样既有灵活性,又有比较好的收益性,自己想要用钱的时候,出款也会比较方便。
专家提醒普通投资者,投资相关产品,尤其要注意汇率波动的损失可能。从长线看,随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美元将继续走强,因此投资澳元等非美货币产品的期限不宜超过半年。
此外,银行理财人士提醒,市民不要因为澳元理财产品收益很高,而将手上的人民币兑换成澳元去理财。因为这样操作,不仅会多出一笔汇率兑换的成本,还会面临人民币和澳元之间的汇率风险,如果在理财期间,人民币对澳元大幅升值,可能会抵消一部分澳元理财的收益。
链接:有关外汇理财的几个概念
1.外汇理财产品的种类
按连接标的分类,可分为利率/汇率挂钩、外汇挂钩、指数挂钩、股票篮子挂钩、债券基金挂钩等;按投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中、长期的外汇理财产品;按投资的本金风险分类,可分为本金100%保障、部分本金保障及不保本的外汇理财产品;按投资的收益风险分类,可分为保证收益和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等。
2.挂钩
“挂钩”指外汇理财产品的表现,将直接或间接地与某类资产/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表现相连接。
今年新增委托理财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受到高度重视。据统计,在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中,有半数上市公司称,委托理财的投资方向将是国债,包括购买国债、国债回购等。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认为,相对于股市二级市场来说,国债投资的风险明显较低。同时,今年的国债市场趋于火爆,有望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如一家上海公司在3月底决定,将2亿元的资金进行国债投资,公司称“要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另外,对委托资金的风险管理更加细化,例如沪昌特钢明确要视首笔资金委托的具体情况,再来决定是否要延续或加大委托理财的资金投入。
另一个特点是,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过去,大多数的委托理财是通过券商和各类投资公司进行的,现在进行这一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在不断拓宽,例如日前沪昌特钢选择信托公司进行委托理财,而据了解,基金公司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帮助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等委托理财事宜。
同时,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普遍存在。如外高桥决定委托上海富宝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5000万元投资国债,受托方承诺上述资金的年收益率为9.5%,如实际收益率不足将予以补足。即使没有保底收益,不少公司对委托理财的收益率仍然有较高期望,最低的也达到了8%。如首创股份拟将1.5亿元委托北京巨鹏投资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双方约定,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小于或等于8%时,不计提业绩报酬;年收益率大于8%时才开始计提报酬。这种完成预定收益率才收取报酬的做法目前已被多家上市公司所采用。
引人关注的是,除新增委托理财外,不少上市公司在以前的委托理财无法按期收回,从而不得不延期。西部的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初称,一笔4000万元的委托理财只收回400多万元,余额延期6个月。同时,该公司还有一笔3000万元的委托理财更是将延期1年。初步统计,上市公司目前延期的委托理财约占到了去年委托理财总额的三成左右。
既然委托理财在上市公司中如此广泛,如火如荼,形式多样,那么委托理财及其投资收益如何核算呢?这似乎并不成为问题,但仍有探究的必要。
一、委托理财行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
企业将自有闲置资金进行适当的委托理财,一般而言,期限不会超过一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因此,委托理财属于短期投资。
当委托理财到期,对于不得不延期的委托理财,或是自愿延期的委托理财,即使前后期累计投资时间已超过一年,延期部分亦均可视为一次新的理财行为,即为短期投资。
二、委托理财投资的运作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委托理财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受双方就资金流向及其余额定期(如按月)或随时沟通,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2、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封闭运行,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3、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而是将资金交付受托方后进行专项委托,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4、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与受托方自有或其他资金混合使用,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三、委托理财投资的核算
(一)委托理财投资核算的一般原则:
委托理财投资,属短期投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1、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委托理财均为现金方式。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短期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借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2、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企业取得的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应于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企业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3、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在期末时按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记“投资收益”。
4、处置短期投资时,应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科目,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的成本,贷记“短期投资” (××股票、债券、基金),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时,其结转的短期投资成本,可以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某项短期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出售短期投资成本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短期投资”应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6、“短期投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的成本。
(二)委托理财投资特殊情况的核算:
1、企业在委托理财时,如上述“运作形式”所述,并不一定能够获取交易清单,亦不一定知晓在受托方购入股票等证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是否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直接借记“短期投资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而不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等核算。
在这种情况下,委托理财运行过程中,对于实际发生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因收于受托方券商或投资公司,并且无及时的交易纪录,亦不予核算和反映。
2、企业在资金委托运作期内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如无法获取交易清单,企业不予核算和反映。运作期内某一清算期满后统一清算,如跨年度时年底结算一次。但如果能够获取交易清单,应该及时确认损益。有些企业在运作期内已经处置所购证券并能计算处置所得,但并未确认和核算投资收益,而是一律全额直接冲减“短期投资”。理由是尚在运作期内,运作期未满。这是对相关制度的误解。企业只有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于实际收到时,才可能予以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3、对于企业与券商签订保底收益协议的,企业一般的做法是将清算时所得款项超过短期投资成本的差额部分,全部计入投资收益。这种做法值得探讨。这里暂且不论保底的做法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保底收益率超过实际收益率,超额收益其实来源于受托方的捐赠。如果能够从交易清单中分别确认实际收益和超额收益,该超额收益存在着计入投资收益还是资本公积两种选择。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资本公积。但是,这种收入又确实是委托理财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而不是凭空产生。计入资本公积,似乎是难以接受的。笔者认为,两种选择都是可行的。
同样,如果双方规定在超过某一预定的投资收益率时,企业将一定比例的超额收益支付给受托方。那么, 超额收益分成的部分,其实来源于委托方企业的捐赠。如果能够从交易清单中计算确认该部分超额收益分成,该超额收益分成,也存在着计入投资收益(减项)或营业外支出两种选择,也都是可行的。
4、企业无法按月或随时获取交易明细清单的,“短期投资”应按受托单位而不是按投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委托理财投资举例说明
在刚开始做社区财富管理的时候,我们总是很羡慕海外的同行一那里的客户对于理财规划的意识很高,对于专业机构的信任度也高,客户多数具备对于金融整体知识的基本概念,且充分了解社会分工的存在与优势。相对于现在的国内市场,这是一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市场状况。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为客户做理财规划的同时,进行相关产品配置,其中涵盖了固定收益类、基金类、保险产品等,客户当时也对此理财规划很满意。然而在过了一年之后,我们发现客户的满意度反而在下降。为什么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客户获得了满足其风险收益预期的产品组合,所配置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都处于较好的水平,满意度反而下降了?
经过与客户的反复沟通,我们终于发现,当客户不能够把配置的各种产品,看成一个整体组合来进行评估,而是仅仅盯着单个产品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客户的最终感受是这样的:固定收益的产品还行,但也不是最高;保险产品没啥感觉;基金类的产品亏钱了,就和我在银行买的基金亏钱了一样。
从这个的思路出发,不难预见,如果我们希望客户对他的理财规划满意,必须要做到的是,固定收益产品是行业内收益最高的;权益类产品是不能亏钱的,上涨时最好还要战胜指数。当然,这些要求会是所有财富管理机构努力的方向。可是,如果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那对于一个财富管理计划来说哪怕不是致命的,至少也是相当不合理的。因为这会使得自己的理财期望变得越来越短视,从而无法顺利达到其长期目标。更重要的是,客户很难从这样的服务中获得本应属于他们的幸福感。
客户另一方面的不满,则来自于被日渐宠坏的收益率预期。此前,信托产品“保兑付”使得客户对于信托,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固定收益私募产品变得越来越缺乏风险意识。有人觉得根本不用挑选产品,只要收益率高就行。于是市场上各种机构,都在销售预期收益奇高的所谓“固定收益产品”(年化收益率12%以上),因为这种产品短期看不到风险,收益遥遥领先市场“同类”的产品,因而带给客户的幸福感非常明显。然而,与风控扎实的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相比,这样的收益率的上升,带来的必然是风险的显著上升,而这样的上升是整体投资资金的风险上升而非局部。
事实上,高收益必然伴随更高的风险。以我们的经验来看,所谓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上升,其实比浮动收益产品的风险上升对客户的伤害更大。因为客户本不愿承担高风险的。另一方面,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爆发会有一个临界点:没有问题时平稳收益,一旦出现问题,通常就是大问题,甚至有时本金都无法追回。可是我们正是因为不想冒太高的风险,才投的固定收益产品,不是吗?
悖论其实是可以解决的一本金有保证,提高当年度收益的风险,同时提升长期收益率。我们将85%的资金投入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信托一通常限于基建类政府项目,及资产负债率低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全国100强),且只接受抵押充足,担保有力的集合信托一作为配置。15%的资金投资指数基金及历史业绩良好,风格鲜明的基金产品,并严格设定每年20%的止损线。
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一站式的理财产品。针对的目标客户群体为:每年预期收益达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水平,而长期收益率能够完成其理财规划长期目标,且本金不冒额外风险的客户。这样的设计,大幅改善了客户为了提高预期收益,而不得不承受本金损失风险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建议
一、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与定价机制
截至2012年末,全国银行存续理财产品3.1万只,资金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64.4%,比同期各项存款增速高50.3个百分点。2012年全年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5828款,较2011年增长48.41%,新发行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较2011年增长78.69%。2013年一季度,理财产品发行近9000款,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目前,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拟投资标的收益率扣除销售管理费率、产品托管费率以及投资管理费率的差额,即预期收益率=资产投资收益率-理财销售管理费-托管费率-其他相关费用。据商业银行反映,保本型、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在定价机制上没有根本的区别,而与配置资产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资产配置上,一般分为资产池配置和单一资产配置,单一资产配置包括债券型资产配置和挂钩资产配置。因而,其定价模式大致有三种:
(一)资产池配置型理财产品定价机制。在理财产品发展初期,部分银行从自营业务中分拨出部分优质资产,作为发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部分银行滚动发售多期理财产品,以短期理财购置长期资产,逐步滚动形成了资产池。由于经过长期积累,且品种多样,池中资产的质量相对优良,以此为支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具有较高保障,因而其定价机制较为灵活。通常情况下,这类理财产品的定价以体现本行的同业竞争能力为目标,综合考虑区域市场情况、流动性状况、资产可得性因素、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等因素后,确定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预期收益率。
(二)债券资产配置型理财产品定价机制。单一资产配置型理财产品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券型理财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其定价机制也有所差别。债券型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主要为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国债、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各类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可转债(含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银行存款(含通知存款、协议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短期债券逆回购等,具有较明确的收益区间。这类理财产品定价关注的主要因素为:一是拟配置资产近期收益水平。银行在分析资金形势、利率走势的基础上,强化对整体投资品种和投资策略方式的管理,掌握较为准确的资产端收益区间。二是基准期限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根据存量理财产品的期限分布特征和久期,确定理财产品的基准期限。比如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占比较大,且久期也在3个月左右,则其收益率可确定为基准期限预期收益水平。三是根据基准期限理财收益水平,参考其他银行情况,确定不同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三)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机制。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利率挂钩理财、汇率挂钩理财,股票挂钩理财、大宗商品挂钩理财等,挂钩资产多种多样,其特征是配置资产价格波动大,没有明确的最终收益率,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平衡风险与收益。为说明其定价机制,仅以最简单的内含欧式看涨期权的保本理财产品为例,其他类型理财产品无外乎在挂钩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进行多重期权保值或套期,核心定价机制基本相同。在操作上,这种理财产品被分解为零息债券与欧式期权两部分。其定价机制为:当理财计划终止时,如果挂钩资产的期末价格高于约定价格,则产生正理财收益率;如果期末价格小于约定价格,则理财收益率为零。约定价格在挂钩资产期初价格的基础上,包含了期权费、手续费及银行合理收益。
二、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理财业务顺应了居民获取较高回报率的投资需求。居民作为需求方,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率是参与投资活动的动因。当国民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呈现出较快增长、家庭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基本特征。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全实现,存款利率仍然实行管制,不能根据物价变化而灵活调整,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产生了实际利率为负的现象。除了实际利率为负的原因,可供选择的风险低、收益性高的投资渠道较少也是存款转向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理财业务开辟了社会正规信贷渠道外的融资通道。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企业资金需求仍较为旺盛。市场的融资主体,主要来源于宏观调控方向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即房地产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及长年被融资难题困扰的中小微企业。2010年后,地产调控和融资平台清理使二者均出现资金链紧张,被迫寻求外部融资。而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如今在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国企。但相关数据显示,它们仅能获得官方融资的30%-40%,因此,不得不在正规渠道贷款之付出更高代价来获得资金。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通过与信托、券商等机构合作,再把募集来的资金以更高的收益投向资金需求方。
(三)理财业务形成了银行规避监管和调控的内生动力。从近年来理财产品表外化、短期化的趋势看,发售理财产品已成为规避监管的一种重要手段。理财业务将银行表内资产业务转移至表外,不仅可以改变银行的风险资产构成,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监管要求,而且信贷类理财业务将资金先转移至表外再放贷,也规避了信贷规模调控政策达到增加信贷投放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贷规模规避主要是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来完成。
三、理财产品形成的风险和影响
(一)理财业务资产期限错配带来流动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M2的持续快速增长造成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大量的银行、信托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采取如发行理财产品借短期投资长期和杠杆投资的策略,投资房地产、地方债、民间借贷等,来赚取超额利润,金融创新和表外业务的发展也为银行参与这一类高风险投资创造了便利,银行的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理财产品的短期负债与长期投资的期限错配,使得商业银行需要不时的在货币市场筹措资金来偿还投资者,甚至可能出现发行新理财产品来满足到期理财产品资金需求的现象,只要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的交易,就可以赚取高额利润。在经济繁荣情况下,期限错配的负面影响会被掩饰起来;而经济处于下行趋势时,错配就会放大银行经营风险,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要维系理财产品资金链循环,就不得不格外倚重银行间市场资金拆借,以调剂头寸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银行必须寻找更多且更稳定的短期资金来支撑中长期贷款,这不仅存在困难,也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大。由于理财产品属于表外业务,并不纳入表内业务核算,表面上看银行的资金充裕,经营稳健,一旦出现流行性问题,理财产品的违约或亏损就会直接侵蚀银行的利润,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困难。2013年6月中下旬,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飙升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风波主就是前期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所引发。
(二)理财业务引发资金空转,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今年以来,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5月份我国M2存量达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人民币存款余额逼近百万亿元大关,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但是经济反而不温不火,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间打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资金“空转”的表现之一,是银行理财规模迅速增长。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产生了大量的表外业务,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理财等,既躲避了存贷比等指标的触线,又能实现规模的扩张。因为实体经济不振,企业再投资需求下降,融得的资金进入到货币市场或者股市等金融市场,甚至还有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项目,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资金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领域融资越来越困难,制约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进行。
(三)理财业务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
1.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理财产品一般有3天募集期,这期间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从居民的储蓄存款或者企业的定期存款转化为活期存款,理财产品成立时活期存款则转化为委托投资基金,导致银行存款减少,理财产品到期时这部分资金又转化为活期存款。从货币流动性层次来看,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减少了银行的储蓄存款或定期存款,也使银行的活期存款规模出现大幅波动。显然,理财产品的发行减少了M2,同时加大了对M1的监测难度,这些都给传统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和流动性研判带来一些影响。
2. 降低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有效性。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吸收的资金多由存款转化而来。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减少了传统的银行存款的规模,缩小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削弱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资金的冻结效果,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极端情况下,如果银行存款全部转化为理财资金,存款准备金制度就失去了意义。
3. 掩盖银行信贷真实投向,规避央行对信贷规模的窗口指导。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尽管银行信贷规模受到央行的控制,但部分企业还是可以通过银行信托理财产品渠道获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造成了冲击:信托公司所发放的信托贷款不属于传统意义上一般贷款的范畴,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中央政府提出新增贷款的调控目标,以至于我们通常统计和观察到的信贷数量小于实际进入宏观经济的资金,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大打折扣。此外,信托贷款的隐蔽性也“打乱”了宏观调控中的信贷投放节奏,直接影响调控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货币信贷真实投向造成了影响。除了总量目标外,商业银行转让过剩或受限行业的信贷资产,还可能掩盖银行信贷投向的真实结构,不利于引导信贷结构的优化。
4. 对货币政策的价格工具利率产生影响。通胀时期,存款理财化加剧了储蓄搬家现象,理财产品期限的多样化以及收益率的形成,对利率市场化都有比较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目前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几近贷款利率,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比存款在期限和收益率档次上更具灵活性,对存款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突破了存款利率管制的上限,同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以为存款利率定价提供参考,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利率相互攀比,使货币供给层次结构和流通速度均发生变化,有利于银行业的战略转型。
四、相关建议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改革。当前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既有金融机构过度追求短期利润的因素,更是体制机制问题的积累,因此,要更有效盘活存量,就需要从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入手。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切实实现利率市场化定价,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的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政策调控效果,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扭转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配矛盾。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商业银行转型,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和产品,以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分流影子银行的融资需求。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银行理财业务要健康发展,必须摆脱存贷业务工具的阴影,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帮助客户调整资产配置结构,适时为客户提供风险预警服务,以丰富银行理财服务的内涵,提升服务品质。
(二)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首先,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其次,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再次,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来源分析和流动性储备设计,同时还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改善理财产品的资产负债结构。通过设置资产准入标准、各类资产限额、资产负债错配缺口限额、资产负债久期缺口限额、确保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率,将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银行理财资产池要做到“一对一”,并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制度,业务的规范化运营有助于降低整个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促进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构建理财产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严格规范理财产品宣传行为,加大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积极主动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要增加产品透明度,把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都要明示给消费者。
参考文献:
[1]陆畅:影子银行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及风险分析 时代金融 2012.01
[2]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例 中国金融 2010.23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监管机构叫停超短期理财已有月余,但部分银行依然我行我素,短期理财产品发行禁而不止。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虽然期限在一个月内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已经出现大幅下降,但是仍旧有多家银行“顶风作案”,半个月内发行了数款超短期理财产品。
某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理财》记者采访时坦陈,虽然监管机构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但是月底揽储和客户短期理财需求确实存在,为此银行一方面将发行期限提高至30天加上一两天;另一方面,通过增发开放式或者滚动式理财产品,来填补超短期理财叫停所带来的空白。
超短期产品下滑
上述负责人透露,各商业银行已经接到监管机构要求停止发行一个月以内超短期理财产品的通知。而媒体报道也称,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亦在四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明确指出,原则上不允许发行1个月及一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
《金融理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银行对禁令执行“中规中矩”,仅仅个别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流入”理财市场。截至2011年12月15日,多家银行共发行876款理财产品,其中一个月以内的产品约为68款,市场占比为7.82%。而从周度数据观察,确实一个月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大幅下降。进入12月,超短期理财产品占比已经从接近20%,一路下滑。
“从市场看,国有大型银行的超短期产品基本上从市场绝迹,仅仅是个别中小银行执行得差强人意。”某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商业银行可以控制产品的到期日,所以,确实存在银行利用超短期产品高息揽储、冲时点的现象。”
这在去年二季度末表现得尤为突出。6月末,银行流动性较为紧张时,有的银行一度将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提高至10%,通过调节价格来吸引客户;在理财产品中加入“他行资金占比条款”,“在银行之间搞恶性竞争,互挖墙脚,从他行拉存款、拉资金的现象确实不利于理财市场的长远发展。”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金融理财》记者,正是基于此,银监会开始了持续半年的整顿规范理财市场工作。
急刹车重新洗牌
叫停超短期理财在防止银行变相高息揽储发挥效力的同时,也遏制了一部分客户对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需求。
“短期理财适用的人群主要是一些银行的大客户,他们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资金转进转出十分频繁。往往资金在账上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个金部总经理田柳毅如是说。
他表示,与以前资金放在账上拿活期存款利息不同,超短期理财一经推出,确实满足了大资金的保值增值需求。“0.5%的活期存款利率和10%的短期理财年化利率当然不能同日而语。”田柳毅说,按照5000万元计算,同样是7天周期,两项资金收益相差9万余元。
现在监管机构叫停短期理财,确实给一些大客户带来了不便。而更为让银行头痛的是,叫停令一出,一些中小银行浑水摸鱼,打算将短期理财市场重新洗牌,分化拉拢一些大银行的客户资源。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个金部负责人证实,现在大客户对银行贡献度非常之高。全行千分之二的客户持有全行50%的金融资产。尤其是一些资金上千万元的大客户,一定是各家银行全力争取和服务的对象。“现在一些银行仍旧在“顶风”发行周末理财类的超短期产品,这样导致大资金客户从银行流出,这对我们的损失较大。”
开放式产品接力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巨大的短期理财产品需求,任何一家银行都不能坐视不管。
有数据显示,“禁短令”确实让理财产品迅速向1至3个月以内的产品集中,成为市场中最为庞大的一类期限理财产品。
“我们不能无视短期理财产品的禁令,所以,近段时间行里推出的都是类短期产品,比如将产品期限设计成为31天,或者35天。但是对于产品期限在几天这样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自然更不能轻易放弃阵地。”某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现在银行纷纷通过发展滚动性和开放性理财产品来弥补短期理财产品的空缺。
调查显示,近期多家银行调高了开放式和滚动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增强对短期限投资资金的吸引力。比如,继建行去年11月底全面上调3款开放式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后,工行去年12月亦宣布上调多款滚动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实际上,开放式和滚动型理财产品与超短期理财产品类似,虽然存续期较长,但投资周期通常较短,以1周、2周、1个月居多,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短期理财产品满足短期投资资金的需求。从银行方面来说,开放式和滚动型理财产品的吸金功力同样不容小觑。
不过,银行人士指出,虽然滚动性理财产品和开放式理财产品能够继续留住客户,满足他们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但是由于无法控制产品的具体赎回日期,银行借此拉存款、冲时点的愿望将落空。
所谓SLO,是指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的12家主要机构,可以在流动性短缺或者盈余时,主动与中央银行进行回购或者逆回购的操作,操作期限一般不超过7天。
此前,2013年债市2号风暴愈演愈烈。“十一”以后,银行间的资金面就持续紧张,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出现了大幅度攀升的现象。12月18日,部分银行间交易产品拆借利率甚至超过了6月份“钱荒”时的水平,创下新高。12月1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延迟半小时至17时收市。
12月20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依然紧张,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收8.2144%。当天晚上,央行再次通过其官微表示,针对今年末货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央行已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同时,提示主要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丹在12月23日研究报告指出,SLO对象一般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这种定向投放只能缓解局部紧张。采取SLO工具也反映出央行还是希望维持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而不采取其他货币工具。她同时认为,短期资金成本骤然猛增,对债券市场非常不利。
12月24日,央行终于重启逆回购操作,在公开市场进行了29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缓解短期利率高企的局面。
债券市场波浪汹涌,各类市场主体频频经受利率波动的考验。随着年关临近,银行揽储、基金圈地、互联网金融井喷,成为资金紧张局面下的一道道景观,而房地产信托与地方融资平台对资金的大量占用则是资金紧张的根本症结所在。利率市场化在让广大投资者有望更多分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在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与风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银行揽储
自2013年11月下旬起,各大商业银行的揽储大战就已打响,且在不断升级,密集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节节上升的预期收益率,成为银行抢钱的主要手段之一。
12月17日至19日,温州银行发行“金鹿理财-温富”1312期高净值客户专属银行理财计划,理财期限150天,募集上限1.5亿元,认购起点金额1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
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略低一些,但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以上的比比皆是。12月20日至24日,建行发行“乾元—共享型”2013年第342期理财产品,产品期限61天,募集上限50亿元,认购起点金额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6.05%。
在固定期限类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升并屡创新高的同时,无固定期限的按日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大幅上涨。12月18日,招商银行大幅上调其多款开放式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其中,赛宝金理财计划收益率上调至5.23%,较17日上涨1.66个百分点;“金葵花”人民币日日金理财计划上调至4.5%,上涨了2.3个百分点。同时,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活期宝、广发银行的“盆满钵盈·日日赢”人民币理财计划的收益率也有大幅上调。
金牛理财网研究员薛勇臻表示,近期由于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涨势较快,其与中长期产品的利差已经大幅缩小,部分期限还出现倒挂。例如,国有大行1个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高于2个月理财产品。“期限倒挂的出现,表明年末银行对短期资金十分渴求,希望通过发售高收益产品来渡过难关。”薛勇臻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初,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10万亿元,2013年全年,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预计将超过4万款。面对异常火爆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市场人士对于其中隐藏的较大风险表示担心。这主要是因为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仍不够透明,存在着大量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现象。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8号文”,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对理财产品中的非标资产划出总量上限,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应不超过理财总额的35%和银行总资产的4%,并要求商业银行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产的对应,以化解金融风险。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债市持续走熊的背景下,巨额银行理财产品资金难以通过投资标准化资产获得高收益率,只能在经过一番腾挪与化装之后,继续把非标资产作为其主要投资对象,其中,房地产信托和地方融资类平台信托占较高比重。专业人士指出,只要理财产品按照预期收益率而非产品净值向投资者支付收益,就会产生较多问题。
银行绷紧的资金链不但增加了自身的经营风险,也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大量投资者构成威胁。在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中,光大银行曾出现短暂违约。6月5日,光大银行的两家分行未能从某些交易对手收到存款承诺下的资金。由于分行反馈到总行时出现非故意的延迟,随后,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已经关闭,导致当日营业终了前,未能及时支付另一家银行65亿元到期的同业借款,至第二天才全部偿还了该借款。消息传出,光大银行股价6月6日跳空下跌,单日收盘跌幅高达3.23%。
6月份的债市1号风暴令A股受到重创,而在12份的2号风暴中,A股市场再次受到较大打击。从12月9日至20日的两周里,沪深两市大幅下跌,沪深300指数跌幅达7.1%。
基金圈地
随着资金价格的上升,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水涨船高。截至12月20日,华夏基金“活期通”12月份以来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达5.12%,而它自2013年初以来的收益率为4.15%。
华夏基金“活期通”是一个类现金账户。投资者把钱转入“活期通”,就能自动购买华夏现金增利货币基金。与以往货币基金的赎回不能即时到账不同,华夏基金“活期通”可实现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T+0快速取现,单日累计限额20万元,支持工、农、中、建、交、招商、浦发、兴业、邮储等19家银行。“活期通”的其他功能还包括信用卡预约还款、跨行转账、还贷款等。
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动辄5万元或10万元甚至更高的门槛而言,“活期通”100元起存,把门槛降到大多数人都可接受的程度。由于可随存随取,流动性相当于活期存款,因此,华夏基金自2013年初率先“活期通”后,取得较大成功。截至9月30日,华夏现金增利的规模为470亿元。
与华夏“活期通”类似,汇添富“现金宝”、嘉实“活期乐”等也都赢得较好的市场口碑。
近年来,不少基金公司都在大力发展债券基金,但因债券市场持续下跌,债券基金的较差业绩表现影响了其规模扩张。2013年初至今,广发纯债基金的损失高达5.5%,12月20日的单位净值为0.936。
交银施罗德基金最近在2014年策略报告中表示,由于通货膨胀预期较高,表外融资仍然较难抑制,央行中性偏紧的立场可能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利率债品种可能会有一些交易性机会,但趋势性行情较难出现,而信用债还会有一定调整压力,2014年出现信用风险事件的概率预计将比2013年略有上升。
短期理财基金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沉寂后,近期重新发力,成为银行系基金在年底冲击规模排名的工具。2013年12月18日,农银汇理发行成立了14天理财债券基金,首募规模51.17亿份,但其实质不过是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翻版。在3季度末,农银汇理基金公司以196亿元的合计资产规模,名列第37位。凭借这只14天理财债券基金,农银汇理有望向前提升四五个名次。
需要指出的是,短期理财基金除了能给银行系基金公司挣得虚假排名外,并无其他意义。1年前的2012年12月20日,建信基金发行成立了月盈安心理财基金,首募规模173亿份,从而把建信基金2012年的资产规模排名推升至行业第10位。2013年3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已萎缩至不足8亿份,而建信基金的规模排名也因此跌至第17位。从中长期看,建信基金这种经营行为不但会损害自身的信誉,对其大股东建行的品牌也会构成负面影响。
互联网金融火上浇油
2013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在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取得巨大成功后,各大基金公司纷纷寻求与互联网网站的合作,百度、天天基金网、数米基金网等都在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8%甚至更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吸引了无数眼球。
10月28日,百度金融中心理财平台上线,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首款产品“百度理财”,10亿元的上限规模4小时售罄,参与认购户数超过12万。在合作中,百度发挥入口功能,实现理财平台用户引流,而华夏基金为百度用户提供核心产品货币基金的收益和流动性。
12月23日,百度与嘉实基金合作推出“百发”,对接嘉实1个月理财债券E,所募集资金100%用于投资银行协议存款,投资期限30天,预期收益率8%。对于该产品,百度打出“全民组团去存款,摇身变成高富帅”的口号。据悉,“百发”今后还会推出各种不同期限的类似理财产品,例如60天、14天、7天等。
12月9日,数米基金网与农银汇理合作,推出“数米胜百八”活动。投资金额分三档,分别为5000元、10000元、50000元,投资者持有期限须满30天,可分别获得8.4%、8.8%、8.8%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其中包括货基收益加基金份额奖励。凡是把活动信息分享给好友的,都可以获得基金份额奖励。
今年网络很忙。除了基金公司、银行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保险公司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等网络购物频道纷纷成为保险公司看中的销售渠道。
网销保险正在改变保险市场的格局:国华人寿在年初通过淘宝销售万能险3天过亿之后, 9月9日~11日3天活动销量再次超过亿元;而成立仅一年的新兴公司——弘康人寿靠着网销高收益理财产品,前三季度保费规模达到了4.2亿元。
也不尽全是喜报。据保监会10月24日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以来,中法人寿规模增长再次垫底,安邦人寿保费增长状况则由去年的增长冠军突然逆转,保费同比巨降63%。
面对降幅担忧,安邦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下降六成的数据是保障型的产品,但今年公司的主打是万能险,今年前三个季度的保费达到62亿元,两者加起来保费规模是去年的10倍,单独用个数据是片面的。”
弘康保费飙升最快
弘康人寿成立于2012年7月,截至今年9月30日,用了1年多的时间保费规模达到4.2亿元。据了解,其保费快速飙升的原因得益于去年开业之初就在银保渠道推出主打产品“零极限”万能险系列,此后,又在今年10月再次推出高预期收益理财产品“在线理财”,预期收益率为6.6%。
同样推出电销高收益率产品还有众多中小保险公司,譬如,珠江人寿推出的汇赢一号有4.8%年化预期收益率加上1.5%的集分宝,首年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3%;华夏人寿的摇钱树A预期收益为5.5%,加上0.7%集分宝,首年预期收益率达6.2%。另外,预期收益率加集分宝达到5.75%的产品有国华2号,收益达到5.7%的还有信泰人寿懒人理财宝,前海人寿聚富一号、东吴人寿的爱情保险等。
毋庸置疑,他们的保费规模基本上都实现了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保费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倍的保险公司,分别为弘康人寿、东吴人寿、中融人寿、前海人寿、工银安盛以及中邮人寿,这些公司多数都在电销高收益产品公司之列。至于中融人寿、工银安盛以及中邮人寿,则因为占据了银保渠道。
高收益万能险产品被质疑
保险公司相继推出的高收益的万能险,既然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目光,那众多险企为什么没有上马?
一位合资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此高的收益如何维持?如果达不到预期收益率,市场声誉受影响怎么挽回?如果保费规模暴涨暴跌怎么办?所以一些保险公司在推出高收益产品上还是比较谨慎的,仅有一些新兴保险公司为了打开市场有点赔本赚吆喝的意思。”
但是在先试水的新兴保险公司看来,网销是另外一个市场。针对质疑,华夏人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产品短期产品比长期好销,其实是基于目前市场的一种简单判断,短期产品其实可以理解为保险网络销售为网络客户上的一道“开胃菜”,随着消费者对于网络理财产品的接受度渐渐提高,目前中长期理财产品的销量正在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保险理财产品的认同,能为消费者带来更高利益的中长期产品必然会在网销上占据它应有的市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的第一款保险理财也是最低持有1年的‘摇钱树A’,并没有用三个月或更短期的产品去直接扩大销量。”
至于如何保持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国华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与传统渠道相比,电商渠道的中间成本更低,可以将更多的收益给到客户。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万能险除2.5%的保底收益外,超出部分是不保证的,在年景不好的情况下,可以减轻公司的负担。
中法再次垫底同比降六成
不进则退。在成立满一年的60家寿险公司中,中法人寿毫无悬念再次以同比下降68%排名垫底。
从保监会数据上看,和中法人寿同样经营不善的还有安邦人寿。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费规模仅有3.4亿元,而去年同期保费规模高达9亿元。
安邦人寿是去年增长的黑马,保费增长一度达到120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安邦人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监会目前将保障型保费、投资账户、万能险等产品分开统计,公司今年主打万能险,附带销售一些保障型产品,所以统计应该三者加起来。
她告诉记者,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行业水平,因此公司才会将侧重点放在万能险上。而有的公司策略不同,会将重心放在保障产品上。
合理配置资产
中老年人理财应把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稳定收益的原则,首要问题在于合理配置资产。目前,银行的中、短期理财产品一直是中老年投资者比较青睐的产品,其优点在于期限短,保证资金流动性,收益率比银行同期产品高。因此,以退休金为主要收入的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中、短期产品配置,减少长期产品的配置,短期、中期、长期的占比应大约为3:4:3,并且应尽量少配置或不配置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产品。工商银行“灵通快线”理财产品具有本金安全、流动性强、预期收益高的特点,投资期限非常灵活,全方位满足短期现金管理需求,登陆工行网站理财频道可查询详细的产品说明或进行在线交易。
适当配置保险产品
中老年客户在投资理财的同时还应注重内在的保障价值,购买养老保险也成为了退休后重要的理财方式之一。那么,投资者们所熟知的养老保险各自有何种优势和劣势呢?
保守型:传统的养老保险及分红型养老保险。此类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波动小,因此回报率也相对稳定。而分红型养老保险除了固定利益之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可分配,理论上可以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但它的固定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以上两款保险产品适宜比较保守的投资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