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计算机基本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基本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基本技术

第1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范围包括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的所有的资金收支情况,对财务会计中发生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成本都要进行有效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加强成本管理既是建筑行业经营环境的要求,也是实现建筑企业战略性进步的需要,在工程成本管理中需要基本实现提供信息、参与管理的目标,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可以使成本管理更加的符合时代的要求。

1当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

1.1成本管理手段落后,成本开支失控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类型,要想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就需要其中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整体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加强对这一系统化工作的有效管理,就应该具备先进的管理方式与工具,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人们也没有认识到这一工具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都是在预算、文字处理等工作中进行应用,使得工程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与集成管理的实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工程的成本开支管理不严格,存在前期宽松后期吃紧的状况,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与浪费。在工程施工前的一部分风险抵押金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支出,对工程的经理来说没有很大的制约效果,因此工程的整个承包比较表面化,在费用以及开支方面缺乏合理的约束,使得工程成本不断的升高,这样就会造成工程施工的亏损、企业效益降低的问题。此外,有的预期能够完成公司规定的利费目标,因此就会出现随意扩大成本开支范围的情况,出现发票造假的问题,或者以材料费等为借口去对其他方面的支出进行报销,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越来越混乱。

1.2成本核算与核算期限失控,管理风险严重

有的建筑工程对于自身的施工进度与成本结算等的具体情况不能及时的进行掌控,使得工程的结算收入和成本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也造成了工程结算周期过长的状况[1]。另外,在一些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还长期存在这挂账或者不反映盈亏的情况,直到工程结算完成之后才进行相关信息的反映。在核算成本的管理过程中不能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规定进行正确的计算,成本核算中的期限变更比较随意,而且对工程盈亏状况的反映也不能及时的执行,对未完工程与已完工程的成本划分不合理,为了达到规定的指标就会出现人为进行成本调节的状况。在成本管理中单纯的注重费用的收取,忽视了对分包单位实行管理,容易造成部分人利用企业的管理漏洞,打着企业的名义在私下对外签订工程合同,或者出现人为拖欠工程材料资金的问题。这些情况都会使企业陷入法律纠纷之中,不仅会影响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对外形象。

2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完善对策

2.1不同计算机技术应用对比

PERT与GERT、CPM是当前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得到应用的三种计算机技术手段[2]。CPM与PERT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主要的差异就是对工序时间的估计方式不一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成本管理中这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常见,主要就是对时间与成本关系的研究,PERT在应用中主要具备三种时间的估计方式,首先制定出最长的时间与最短的时间,接下来采取加权平均的手段计算出工程作业的时间,这种方式其中的确定性过多,对于工程活动所使用的时间进行具体的估计比较困难,缺乏成本管理方面问题的明确的研究。GERT则与这两种计算机技术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工序的完成数量与效果都是随机的,在建筑工程中如果施工方式是不确定的,那么使用GERT这种计算机手段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

2.2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成本优化的优势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要达到施工进度成本管理的三人曲线,即计划成本曲线、实际进度曲线与实际费用支出曲线,计算机网络计划是绘制计划成本曲线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成本控制中应用网络计划能够对一些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比如对建筑工程中每项工序的进度和成本之间的同步状况信息,还可以将工程施工某一环节的计划施工时间与实际耗费的时间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使用的时间对以后施工的开展的影响。将不同工序计划成本与实际使用的费用之间进行比较,也可以指导一个环节施工进度的变化对使用的成本的影响程度,此外,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与成本状况也是可以通过网络图中进行了解的。网络计划在施工进度的管理中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出现工程进度延后或者出现需要提前完工的情况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一技术去完成成本管理的优化,对建筑工程工期进行适当的调整。

2.3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具体过程

工序的时间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比较多样,通常情况是随着施工时间的缩短,费用会逐渐的增多,开始增加比较缓慢,时间越短费用增加的越快,会形成连续变化的曲线。在进行工序与成本时间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二者通常是一种曲线关系,对这种曲线进行确定比较有难度,而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可以利用直线去代替曲线的作用,直线的位置如果在曲线之上就表明成本比实际成本高。在建筑工程中它是由多道工序共同构成的,在整体的工程中占据着很小的一部分,在网络计划技术中利用不确定的因素进行假设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在工序施工中完成的时间与成本存在一种连续的曲线关系,但是为了方便使用直线来代替,结果也不会对成本计算与管理造成不利影响。要想使成本管理得到优化也可以使用求解网络最大流的方式,也就是标号法去解决这一问题。

3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其成本管理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对于技算计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重点的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其使用效率,政府与建筑从业人员都需要对计算机技术重视起来,与当前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状况相结合,达到两者相互促进的效果。计算机技术属于一种比较现代的管理手段,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选择适宜的技术类型,有时还需要借助数学模型去完成成本管理的优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叶义.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运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

第2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 黑白图像 灰度图像 彩色图像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020-01

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数字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矩阵存放在计算机中,并利用计算机对其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中,按照颜色的多少可以将图像分为: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3种。目前绝大多数的图像图形处理软件都支持这3种类型的图像。

1 黑白图像

黑白图像中,每个像素要么是黑,要么是白。其色彩没有中间过渡颜色的图像。黑白图像一般用来描述文字或者图形,它的优点就是占用存储空间少,缺点是不能描述细节,如当表示人物,风景的图像时,它只能描述其轮廓,而不能描述人物、风景的细节。

黑白图像是每个像素只有两个可能值的数字图像。这种图像中所有的像素只能从0和1这两个值中取,因此在存储矩阵中,黑白图像用一个由0和1组成的二维矩阵表示。这两个可取的值分别对应于关闭和打开,关闭表征该像素处于背景,而打开表征该像素处于前景。以这种模式来操作图像可以更容易识别出图像的基本结构特征,特别是轮廓特征。这种非0即1的图像在很多图像处理算法中是必须的。它还经常出现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作为图像掩码或者在图像分割、二值化和dithering的结果出现。

黑白图像操作只返回与黑白图像的形式或结构有关的信息,如果希望对其他类型模式的图像进行这样的操作,则首先要将其转换为黑白图像的图像格式。把一个图像转换成黑白图像的操作叫做“二值化”。“二值化”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阈值”,低于这个阈值的像素被转换成黑色,高于这个阈值的像素被转换成白色。在很多图像处理软件中使用“阈值”运算进行文字识别、轮廓分析等。“二值化”也可以通过调用MATLAB提供的im2bw()来实现。

2 灰度图像

灰度图像的每个像素通常用一个byte表示,分别代表256个灰度级。人眼能够识别的灰度级大约是100个。通常,最高的灰度级(255)呈现最亮的像素,最低的灰度级(0)呈现最暗的像素,在最暗和最亮的像素之间有256个不同的灰度级。

灰度数字图像是每个像素只有一个采样颜色的图像。这类图像通常显示为从最暗黑色到最亮的白色的灰度,尽管理论上这个采样可以是任何颜色的不同深浅,甚至可以是不同亮度上的不同颜色。但是灰度图像与黑白图像不同,在计算机图像领域中黑白图像只有黑色与白色两种颜色,而灰度图像在黑色与白色之间还有许多级的灰色深度,也就是说黑与白之间有不同深度的灰色存在。

通常一幅完整待编辑的图像是RGB模式,它由红绿蓝3个通道组成。红色、绿色、蓝色3个通道的缩览图都是以灰度形式显示的。用不同的灰度色阶来表示红色绿色蓝色在图像中的比重。

8个采样位256个灰度级,这种精度刚刚能够避免图像中可见的条带失真,并且非常易于编程。在医学图像与遥感图像这些技术应用中经常采用更多的级数以充分利用每个采样10或12位的传感器精度,并且避免计算时的近似误差。在这样的应用领域采样16位即65536级很流行。

3 彩色图像

在计算机处理中,彩色图像的颜色信息可以用多种形式呈现,这些表示彩色图像的不同方式叫做图像的“色彩空间”,也可以称之为“色彩模式”。彩色图像通常使用RGB色彩模式和HSL色彩模式。RGB模式使用红绿蓝三原色呈现图像色彩。HSL模式通常使用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呈现图像色彩。

3.1 RGB色彩模式

一个能发出光波的物体称为有源物体,它的颜色由该物体发出的光波决定,使用RGB相加混合模型。计算机彩色显示器的输入需要RGB3个彩色分量,通过3个分量的不同比例,在显示屏幕上合成所需要的任意颜色。在RGB色彩模式,任意彩色光F的配色方程可表达为:

F=r[R](红色百分比)+g[G](绿色百分比)+b[B](蓝色百分比)

3.2 HSL色彩模式

HSL和HSV(也叫做HSB)是对RGB色彩空间中点的两种有关系的表示,它们尝试描述比RGB更准确的感知颜色联系,并仍保持在计算上简单。HSL表示hue(色相)、saturation(饱和度)、lightness(亮度),HSV表示hue、saturation、value(色调)而HSB表示hue、saturation、brightness(明度)。

有时,图像的色彩信息是必要的。比如,从红苹果中挑出青苹果,就必须使用色彩信息。有的时候色彩信息是没有必要的,这时候通常把彩色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或黑白图像。比如文字识别,通常用黑白图像处理即可。有些图像处理算法,只能用于灰度图像和黑白图像。

在不同的彩色模式间切换编辑处理图像,可以简化一些常见的编辑问。比如,判定两个物体颜色是否相同,如果用RGB彩色模式,就需要分别比较R、G、B值,但是如果把图像转换成HSL彩色模式,那么只要比较其中的hue的值就可以了。

合理地运用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彩色图像以及彩色图像的不同彩色模式,是进行图像处理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何东健.数字图像处理[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档案工作离不开载体,本文试论书本和计算机作为载体的渊源、特性和功能及档案一般载体和一些特殊载体的保护。

一、书本是传统的知识载体

人类何以能够从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掌握如此发达的科学技术?无庸置疑,书本在人类知识的积累、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最初将从实践中学习到的知识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流传于世,从而使更多的人掌握这些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人又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和反复深入的思考,掌握了更进一步、更深入的知识,再次将这些知识记载下来,如此反复积累,使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呈指数规律增长,以至于今天达到知识急剧膨胀的状态。考察在这种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书本作为知识载体记载和传播知识的方法,对于研究计算机在这方面的应用将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书本用文字记载人类的所见所知,记载人类的思想。文字有最小的单位,汉字是"字",英文是"字母",汉字的常用字有数千个,英文只有26个字母,无论如何,这些最小单位的任意组合都是天文数字,都超出了人类大脑的记忆极限。于是从所有可能的组合中筛选出一部分组成有意义的词汇(当然这种筛选是无意识的、自然形成的),词汇的数量大约在数万个的数量级,可以认为是组成有意义的语句的基本单位,由这种基本单位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语句,表达出人类的各种思想。词汇的含义是相对固定的(至少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固定的),人们通过自小的学习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形成一种固定的理解。而词汇的组合虽然也有一些规律(例如语法),但对于这些组合所表达的含义却是要经过人类大脑的思考来领会的。一本专业技术书籍,其中的大多数词汇大家都认识,但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读得懂,就是因为专业人员经过专业学习,懂得如何去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所以,人类通过书本用大家都懂的基本单位-词汇,构造出各种有意义的组合,这种组合需要经过人类大脑的思考才能表达出其含义。

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所要表达的思想越来越深奥,有些思想光靠文字已经很难表达甚至无法表达。数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为了表达复杂的抽象概念和运算,引入了一些非文字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认为是词汇的扩充,所以我们说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但是并非人类所有的思想、感知都可以用文字或其扩充符号来表达,即使这些思想、感知有时是很简单的。例如,一个人对于从未到过的地方,无论别人如何向他描述,总是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但只要让他去一次,他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这说明有些感知是语言文字无法描述的,即使借助地图、照片等辅助信息也难以表达清楚。

二、计算机是新型的现代载体

就象机械可以代替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可以完成人类体力无法胜任的工作一样,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繁重的脑力劳动,并且可以完成人类脑力无法胜任的工作。在知识的积聚和传播这个方面,计算机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十世纪初电影刚刚问世的时候,人们只是将舞台演出的过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现场拍摄下来,后来终于发现,原来电影拍摄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限制的,完全没有必要将镜头始终对着一个地方,于是才有了今天的电影技术。我们今天在计算机上的知识表达方式,是不是也有点类似于电影之初?书本对知识的表达方式,是依赖于文字的表达能力的,受词汇的限制,受人类对文字领会能力的限制,当表达复杂抽象的思维过程时,显得晦涩艰深,令人望而生畏。如果我们利用计算机表达知识,则完全可以不受文字表达的限制,我们可以让计算机帮助我们思维,也可以让计算机表达出书本无法表达的思想。

计算机作为知识载体的功能可达到什么程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关,也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有关。知识的表达方式需要公众的认可,知识的积累需要公众的参与,新型知识载体的形成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现阶段,从目前可应用或已接近实用的计算机技术状况看来,计算机作为知识载体似应具有如下的功能和特征:

具有自我阐释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建立机器可识别的内部知识表示,让计算机自动进行推演,从不同角度阐述知识,或者通过人机交互,用机器推演的结果验证读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就是一种自我阐释的方法。在机器上演示思考时的心象,也是一种自我阐释的方法。再如对机械部件的描述,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三维空间中分别在三个坐标平面的投影来精确地描述一个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这是因为书本和纸张是平面的,只能用这种方式描述,但是在计算机上,却完全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用自由转动的方式显示一个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让观察者从不同的方向检视。

具有智能检索的能力。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可通过人机对话判断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相关知识,从本机或与其联网的计算机上检索到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习者。在目前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与人类自然语言仍有相当大距离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一种类似于关系数据库检索语言的知识检索语言,用来描述读者的检索要求和反馈信息。当然要检索首先就要有知识数据库,也许可以借助目前已经很成熟的关系数据库技术,但所存储的数据必须有可供检索的信息。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标准,如IEEE的LTSC(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所制定的标准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这个标准规定了学习对象所应具有的属性描述,以及每种属性的编码。目前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程的技术规范,就是参照这个标准的。

没有空间限制。书本必须装订成册,每一本书的内容自成体系,计算机不必受此限制,特别是联网的计算机,所有的知识也许就集中存储在一部中心主机上,从而可避免重复性的劳动。

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而不是以章节为基本单位。每个知识点的描述将是尽量独立的,即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尽量不依赖其它知识,对于必须引用的知识,可自动通过网络查询提供给读者。

书本和计算机是我们现代档案工作中重要的载体,我们要掌握它们的特性,很好地利用和保护起来。

三、档案载体的保护

1、一般载体的保护。档案的经常性搬动,增加了对档案的磨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不同载体的保管方法有许多相同的方面防光、防尘、防水、防霉、防虫、防潮、防盗是其共同性根据其特性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库房内一般应配备强制通风设备与空调设备使其处于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中各种不同载体的存贮应配备专门柜架例如影片通常使用金属柜架录音和录像材料应使用木制柜架和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柜架再就是各类新型载体档案应定期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需要修复或需要进行其他保护性处理。

2、特殊载体的保护。下面介绍几种特殊载体档案的一般保护技术供大家参考。

1、照相底片

底片是一种化学感光材料极易引起化学变化和自毁它又属于胶质材料极易起火熔化和变质其保护条件要求较高。通常应配备空调设备控制温度并给予附加的防潮措施,如放置中性吸湿剂。

2、照片

照片档案的保护应着重于抑制霉菌的生长,可调节库内环境的pH值添加必要的防霉剂。

3、缩微片

保管环境需有适宜的温湿度且不含有害气体。缩微片中最常用的银盐胶片的最佳环境温度不含硫化氢、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以防缩微品发生粘连、霉变、发脆、变硬、图象失真和乳胶层脱落等变质损坏现象。另外要选择适当的保管器具和存放位置。为减少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常选用密封较好的金属容器存放并把盖子处用胶带密封。存放缩微品的柜架要求距地面15米以上以免潮湿和浸水。不常用的胶片最好立站以免挤压变形或磨损。使用中避免污染和刮伤图象表面,拿胶卷时手不要触及药膜只能拿胶卷的上下边缘。缩微片连续阅读不能超过规定时间,以免设备过热胶片受热易发脆变形。保存中胶卷不应卷得过紧不能加橡皮筋缠绕,不同种类的胶片应分开保管以避免产生化学反应等。

4、磁带

磁带的保护应注意避免灰尘的侵蚀,要远离磁性物体,防止磁带消磁。对于长期存放不用的磁带,要定期绕动,防止磁带粘连与生霉。录制孔应打开,以防误操作抹掉信息。

5、软磁盘

软磁盘需防磁、防折、防潮。不能直接用硬笔在磁盘上写标签,不能触摸数据读写区,磁盘保存中要立放防止挤压变形,写保护口置于写保护状态。

6、光盘

第4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数据结构中的基本算法有查找,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搜索算法等等,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关键词: 数据库; 课程体系; 本科; 地方高校;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61-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数据库为主要存储形式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和持久的发展。数据库课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和近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1]和核心课程。该类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与学科内的多层面内容相融合,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改革、制定合理实用的数据库课程体系,使其适应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1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已成为地方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学术型教育”不同,“应用型教育”旨在培养直接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其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①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科与应用并重的高等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三类。

⑴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需要能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一类专业技术人员。

⑵ 数据库管理员,其负责管理、维护数据库,包括日常的性能检测、故障排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性能调优、系统升级等。

⑶ 数据库设计师,其负责中、大型软件系统开发时的数据库设计工作。

以上三类数据库人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地方大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对第一类人才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数据库知识、概念,具备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初步积累对相关工作的认知和感受。步入职场后,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锻炼成为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

1.2 教学目标

以社会需求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方向为指导,数据库课程应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及应用的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思想,能够从事和数据库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和高级管理工作,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目标。

2 课程体系的设置

切实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设计、建设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明确社会对就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需求;其次,要明确与应用能力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上所述,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三大类,社会对这三类人才的能力需求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表1 所示。

2.1 课程群及课程链的制定

基于上述分析,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系列课程群及课程链,解决课程设置与衔接问题,制定一个有效的数据库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群主要包含四大块,分别涉及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原理知识、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及数据库前沿知识。①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②数据库原理知识课程有数据库原理等;③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课程有Sql Server使用技术、Oracle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Web数据库开发等;④数据库前沿知识课程有NoSql数据库、Hadoop应用程序开发等。

数据库课程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应根据课程的内在先后关系在各学期中合理安排,形成科学的课程链。图1描绘了数据库相关课程之间的开设次序,其中箭头表示“直接先修关系”,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三门课程的直接先修课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前两年(4个学期)主要是打基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从第5学期开始,学生接触数据库知识,首先以关系数据库为主,掌握数据库的基础原理知识,同时可配合学习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 Server或Oracle等大中型管理软件);另外,这学期还同时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数据库设计章节相配合,为下一阶段的应用开发打基础。进入第6学期,因为有了第5学期的知识储备和铺垫,这一学期将开设数据库应用开发的相关课程,同时为了让学生跟上数据库前沿技术的发展,可开设非关系型数据的相关课程以供学生选修。通过数据库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的水平,能够使用Sql、NoSql语言操作数据库,并基于某种开发平台,开发数据应用系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打下基础。

2.2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数据库课程群包含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不同的课程所用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对具体课程做具体设置。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数据库原理知识,所用教学方法可用传统的教师授课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不受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能够更开放地自主地学习;教授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和数据库前沿知识,宜采用小班教学,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来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被分配一个项目,教师更多的作用是一名指导者,指导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来完成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达到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式。①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开卷及一页纸开卷多种形式;②实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科目采用限时抽题考核,即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抽到的题目,这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考题,有些科目采用不限时考核,学生可自行安排时间完成题目,适用于一些综合性的的考题,例如开发项目之类;③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的出勤率、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设计了课程体系,明确了数据库课程群和课程链,探讨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下一步的工作是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不断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结构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相关技术,为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Hay P, Katsikitis M. The expert in problem-based and case-based learning: necessary or no[J]. Medical Education,2001.35(1):25-30

第6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高速公路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其资金使用轻快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财务核算工作。例如,如果公路项目财务的资金使用手续不合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挪用、资金流失等情况,这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财务考核。而且在高速公路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会使得会计核算在成本管理控制中的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优势和作用。

二、加强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的策略

面对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完善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制度,改变高速公路建设的财务状况,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探讨研究了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者和执行者,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改善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现状的直接措施。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相关财务制定的规定,并制定科学的规划,有计划的完成项目任务,降低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投入。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高速公路的工程量比较庞大,在建设中的参与主体比较多。建立科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效率,减少资金的浪费。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集中式管理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的调度分配,如果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解决,集中式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避免资金浪费。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第7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签约人:

乙方:

签约人: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甲方与乙方就购买计算机设备等事宜经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条款:

一、标的:

乙方根据甲方实际需要制定此合同,合同标的总金额为 元,数量 台。

二、设备明细

品牌:联想扬天系列A4600K、CPU:奔腾双核E5800、内存:2G、硬盘:500G、显卡:高性能集成显卡、显示器:19寸液晶

注:随机配送鼠标垫、插座、耳麦、小音箱、摄像头、清洁套装等小物品,优惠价 元/台。

三、交货方式、地点、时间

1、交货方式为:现货

2、交货地点为:由甲方指定地点;

3、交货时间:自由合同生效日起7天内到货并安装调试完毕。

四、质量标准、组装调试与验收

1、按计算机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保证计算机设备质量达标。

2、乙方负责计算机安装调试(含系统软件安装,并安装甲方的要求装入相应的应用软件)并能正常使用。

3甲方在取货时应及时进行验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乙方应保证在5日内给予调换,超过期限或不调换的行为属违约。

五、售后服务

1、所有设备的售后服务标准,除按生产厂家承诺执行外,乙方还应对标书上所做的服务承诺保证兑现,并不得低于厂家承诺的标准。

2、乙方承诺的售后服务期间,乙方应及时解决甲方所出现的硬件及软件故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甲方解释并取得甲方的同意。

3、根据甲方需要,乙方可为返修物品提供代用件,不再另行收费。

六、付款方式

甲方在收到相关货物并验收合格后,向乙方支付 货款,装机稳定试运行1个月后余款全部付清。

七、附则

1、本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因故不能履行或需要修改,必须经双方同意,并增加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若合同中发生争议问题,直接由仲裁委员会仲裁。

3、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第8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关键词】超文本文学 计算机技术 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0-01

超文本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学共同构成了现今的文学体系,但是相比传统文学多依赖纸介质书籍,超文本文学中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具有更为显著的意义。

一、超文本文学作品简析

超文本文学作品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文学兴起过程、文学创作手法、文学应用意义、文学具体结构等方面出发,对于超文本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

1.文学兴起过程

超文本文学的兴起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超文本文学属于新时期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文学模式。这种文学模式可以通过借助计算机的链接技术和鼠标等硬件设备来形成与传统纸质文学完全不同的文学文本形态。其次,超文本文学的兴起本质上展现出了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与文学发展的相互渗透的发展大方向。与此同时,对于这一新的文学样式而言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开始影响到作品内容形式的形成,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小说风格特点和结构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2.文学创作手法

超文本文学的创作手法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学者的研究与分析。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种文学而言新的创作必然都会带来全新的作品创作程序。这一方面代表着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全新文学模式所体现出的价值。其次,超文本文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风格形成是无法离开包括超链接技术在内的计算机技术的。在这一过程中在电脑和网络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新文学模式中的非线性得到了新媒体物理性质的支持,因此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突出。 举例来说,在创作手法上超文本小时的大部分节点都有着多个方向前进的可能路径,因此当读者阅读时选择不同的链接点,并且故事就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Flag。

3.文学应用意义

超文本文学本质上是两个或者更多文本单位之间的联系,因此实际上能够允许读者可以在这一文本单位跨越到另一个文本单位中去。通常来说在超文本文学中链接可以将本来缺乏联系的单位进行拼接,因此能够切实的打破传统文学所必须要遵循的时间先后和逻辑因果的联系方式,因此在事实上给文学的发展开拓了全新的文学空间。其次,超链接作为超文本的主要特色能够较为集中的反映出超文本文学的崭新风格和变革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该种文学能够随着读者阅读时选择点击行为施加的影响,在多种可能性与路线中只能有其中一个路径能够实现,因此走向了笔直的Ending。

4.文学具体结构

超文本文学的结构与节点往往是非常精密的。由于在超文本文学中动态潜能的情节结构实际上是对不同节点之间联系的判定。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主要的模式包括了一对多和多对一以及多对多。其次,由于超文本小说的结构多为树状结构和网状结构以及两者的混合模式。因此其节点之间的联系都和传统文学的线性联系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与此同时,超文本小说中有曲折、有分叉,因此这导致了其情节线索较多,并且缺乏固定的发展方向。

二、超文本文学作品中计算机技术的意义

超文本文学作品中计算机技术的意义体现在不同的环节,以下从有助于文学信息交互、体现鼠标阅读高效性、深入阅读心理层面、表明作品多元意义等方面出发,对于超文本文学作品中计算机技术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1.有助于文学信息交互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首先有助于文学信息交互的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首先在电脑屏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作为沟通读者所在的现实世界和超文本小说的虚拟世界窗口的意义尤为重大。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让读者理解到实际运行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比屏幕上所能显示的要多,在这一过程中电脑屏幕作为文本载体,能够让读者非常直接的感受到文本结构和意义。与此同时,在超文本文学中计算机屏幕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信息输出的接口,并且也是读者通过阅读对于整个超文本小说进行分析的关键载体,正是因为有了屏幕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更加深刻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2.体现鼠标阅读高效性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际上体现出了超文本小说的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本质区别,即模式效率上的区别。鼠标阅读的高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够让读者与文本之间构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交互行动,这一互动并不是传统小说的心理想象层面的互动,而是在具体阅读层面的互动行为。其次,由于在阅读超文本文学时读者必须要点击鼠标或者设置自动阅读才能够进行,因此这意味着点击链接点的行为,本身也成为了信息输入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将读者的心理反应、个人偏好等信息反馈给计算机运行程序,因此就使得超文本文学的读者实际上部分的代替了叙述者的功能,变成了叙事活动本身的一部分。

3.深入阅读心理层面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助于文学信息进一步的深入阅读者的心理层面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让超文本文学的读者在阅读心理上带来与阅读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是更加容易进入作品的世界中并且能够与作品中的人物甚至作者本人进行“神交”,因此实际上也就更加容易产生共鸣。而头脑冷静或者情感、人生经历贫乏的人则很难进入作品的世界。

4.表明作品多元意义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表明作品的多元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每一条线中的链接点都可以更加清晰的指向下一个片段。这首先体现在文字和句段充当链接点的超文本文学中。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超文本文学中作为链接点的图片看起来是处于叙事之外的位置并且看起来与文本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其实是实际上构成整部作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链接和打开链接才能够进入新的片段,因此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高效的将各个片段联系起来并且完善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中,以鼠标阅读为代表的超文本文学作品的传播对于读者更加高效的进行心理交流与互动起到了良好的强化作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带来的效果,实际上是传统文学和其传播媒介所难以企及的。

参考文献:

[1]黄鸣奋.超文本诗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

第9篇:计算机基本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计算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02-02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兴趣就是动力,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要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PPT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刺激学生;在教学中还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要有清楚的算理,准确的计算法则,那么学生在做四则计算题的时候,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将会得到保障。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例如:9+7,就可以把7分成1和6,把分出的1和9相加得10,再加上6就得16)和破十法(例如:12-9,就可以把12破成为9和3,用这里的9去减9得0,再加原先分得的3,所以12-9=3),相同数连加的概念(例如:7+7+7+7+7=?它是5个7连加,可以用乘法7×5来计算),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牢牢的记住,以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三、让学生在弄清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一道题,如果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计算题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随之计算结果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378-78×5和(378-78)×5如果不看清楚的话,就可能发生错误),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都是让学生先审题,弄清楚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后才能开始计算的。

四、让学生在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的和例如:237-(37+152)。”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从这些运算定律的内在含义去理解,去剖析每一个运算定律形式、特点,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鉴于学生比较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例如:王老师带了200元钱去买学习用品,买了78元的钢笔,然后又买了42元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钱?方法一:200-78-42=80;方法二:200-(78+42)],很多低年级的计算题还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并在作业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不断优化学生计算题的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到四、五年级时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

五、让学生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去提高计算能力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计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879×43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就必然会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我在从教二十来年的数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坚持课前3~5分钟的口算练习,我所教的学生也在小学的六年学习中养成了经常做口算的习惯。

六、让学生在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