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一体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新技术运用于新型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的一体化、自动化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日益变得重要。只有不断地提高对一体化机电设备的管理,积极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体制,保障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电设备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高效率、高效益和规模化生产目标。
1.机电设备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设备一体化是指在设备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动力功能及控制功能上,大力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设备装置和电子化软件及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它主要涵盖了“产品”和“技术”两方面,但它并不是机械设备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系统性角度出发,综合地运用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变换技术及编程技术等,根据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优化目标,合理地配置、布局各个功能单元,以期实现整个机电设备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的功能价值,并达到系统最优化目标的系统工程技术。
机电设备一体化技术自问世以来,主要经历了初级发展、蓬勃发展和智能化发展三个阶段。20 世纪60 年代的时候,人们开始在机械设备的运用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改进或完善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和效果,机电设备一体化进入初级发展阶段;70-80年代间,机电设备一体化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这时候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有了很好的技术支持,而微型计算机的兴起也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物质基础。90年代后,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向智能化阶段迈进,一方面随着光学技术的深入,开始出现光机电一体化分支,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的科学体系也变得更加系统和科学。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光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1.1智能化
智能化是新世纪里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机电理论基础上又会纳入人工智能、运筹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等新思想,模拟人类的智能化,以求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1.2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发展,以及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对机电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化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1.3微型化
机电一体化有着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的小型化、低成本和高性价比已经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1.4绿色化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机电一体化也呈现出绿色化发展的趋势,即使用无污染、可回收利用等。绿色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关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思考
虽然机电一体化设备目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
2.1现场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做的不到位,设备一体化的点检制、完好率等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欠缺;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只能进行简单的临时处理,而不能进行整体检修;而对闲置的机电设备也不能够及时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
2.2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不够先进
机电一体化设备基础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恰恰反映了管理者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正是影响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性的重要原因。随着机电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机电设备的管理需要深入更多、更广阔的知识范围,同样需要管理人员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然而目前很多的管理人员忽视了这方面,对于设备故障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停留在表面。
2.3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目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还不到位,很多企业的机电设备陈旧、安全装置不齐全,甚至影响正常的运转;此外,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也没有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和职能,使得设备安全性存在问题。
2.4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标准不统一
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标准的统一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之一。我们发现很多机电设备管理的标准不统一,使得管理人员的文书也存在问题,造成设备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2.4.1做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
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工作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机电设备管理需从设备的寿命周期进行,必须要积极实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综合管理,从机电设备一开始的选型,到中间的使用以及维护等全过程,都要尽量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建议机电设备企业做好相关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的档案记录制度,实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制度化,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促进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
2.4.2统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标准
统一好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标准是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保障。要想做好这一点,就需要企业对各类设备分类编号并建立卡片,完善好各设备的技术资料、性能指标等记录,然后将同类设备归类,建立成档案,录入企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设备使用之前,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设备的管理和故障维修特点,将包机到人或包机长负责的制度落实好,并做好机电设备的交接记录和运行记录。
2.4.3强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动态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
机电也挺好设备夫人管理有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两种,以动态管理最为重要。机电设备处于不断运行的状态中,其每时每刻的状态都是不同的,只有很好的掌握设备动态信息,才能有效地减少设备事故率。目前很多企业都实施了定期检查等制度,但是这些检查并不能实现设备故障的预知,而且企业成本较高,因此必须要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帮助相关人员及时掌握设备的现场状态,发现设备故障所在,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4.4加强企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绿色化”维护管理,实施科学的维修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环境、资源和人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学技术大力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因此,我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提出“清洁生产”的理念,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绿色维修”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一种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化综合维修模式,它除了要达到保持产品规定状态的目标外,还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对于机电设备来说,就要根据国内外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管理理念、方法、工作环境等来进行设备管理决策,改变现行的管理方式,推行绿色维修管理等,以期在维修过程中及以后,都最大限度地恢复设备原始的规定状态,同时使得维修废弃物以及有害排放物的最小化,最大化的降低环境的负面影响。
3.总结
当前,各企业正向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发展,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运作中要注重设备管理的实施,不断地完善设备管理机制,以使得机电一体化更好地发展,为企业效益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袁立飞.机电设备的运行技术与安全管理探讨[J].机电信息,2012(06).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机电管理问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这几个部分:初级机械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因为煤矿生产中危险性较高,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自动化与安全可靠方面的增强,再加上精简人员,能够使矿井生产确保稳定性、安全性与快速发展。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炭企业的高效和安全发展有重要影响。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设备中的体现。采煤机的发展从中厚煤层开始,然后向薄煤层、高强力和大功率的滚筒采煤机发展。牵引方式在早期是有链牵引、液压牵引,然后是电磁滑差牵引、变频调速电牵引。液压支架在刚开始是掩护式,然后是四柱支撑类型的低位放顶煤、两柱类型的高位放顶煤、两柱掩护类型的液压支架等。在煤炭企业发展较快的其它国家如美国、德国等煤矿生产中使用的支架种类运用了较为先进的电液控制系统,并且已经获得有效的推广与应用,电液控制系统对于煤炭企业提高产量与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设备,而且该种支架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过程中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大多是在对薄煤层面,一次采煤超过400万吨的长壁面,超过600万吨的放顶采煤面的开采上。我国自主生产的采煤机主要是在综合采煤面上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并且检测系统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能使综合采煤面在安装液压支架、采煤机时对该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增加在采煤过程中的人性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能使采煤机根据煤层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速度,自动割煤和有效检验、监测电液控制系统承受的压力和每一个受力点情况,自动调整输送机位移,使采煤机械的综合性能大大提高。
矿井运输与提升设备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在在煤矿中机械采煤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机械化采煤中要求也不断增高,最明显的就是井上、井下运输与提升系统。在国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煤炭企业,他们使用的运输机是大巷运输系统,驱动装置是运用电子器件的直、交流变频装置。在我国很多煤矿的井下运输方式是大巷皮带化运输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自动控制系统被用于煤矿生产中对该过程产生的倒转、跑偏与段带等其它问题可以做到及时的自我诊断与保护。我国现在研制出来的全数字化类型提升机,它的核心是双CPU计算机系统,有着很高的先进行、简单性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被用在矿井运输与提升过程中,使设备有效提高了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操作功能增多和操作变得简单,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矿井生产过程在安全监测系统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检测系统的发展即使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煤炭企业的检测系统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所以有不少专门生产检测系统的厂家,给煤炭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市场竞争这些检测系统生产厂家在产品质量与服务意识上不断改进。对于矿井的安全检测系统充分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的生产与管理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 煤矿中的机电管理问题
首先是设备的管理问题。在有些煤矿企业,设备没有按规定进行更新,有的设备还带病运转,在工作中保护设备和安全设施缺少,这违反了有关规定。提升设备过程中,托罐与缓冲装置不够用,电控系统没有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有些煤矿企业只重视生产进度,对主井和副井没有做好检测与维修工作,很多设备已经超负荷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固定设备上安装的电压表与电力表没有定期进行检查,使煤矿矿井的生产过程没有较好的安全保障,如果发生事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不少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管理知识和技术水平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在设备和企业方面的管理知识对于他们是非常缺乏的,企业和机电设备的管理他们大多靠经验来做。有些机电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技术培训,没有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中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所以违章作业问题经常发生,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
机电管理人员的责任问题。很多煤碳企业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机电管理部门,一般情况下,机电管理部门在煤炭企业中有两个职能: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大多数情况下机电管理职能都不被重视,机电管理人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机电生产方面,机电管理没有在生产中发挥什么作用。重要的是不少领导缺乏对机电管理工作的重视,管理人员缺少,机电专业知识团体没有,机电技术跟不上煤炭企业的发展。
3 煤炭企业中对机电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煤炭企业中要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是煤炭企业领导要重视起来,管理人员要如实的给领导反应设备情况和工作情况,促使领导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此外,还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视引进先进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内容,它引导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煤矿现场作业时对总线任务要加快研发速度,使中央控制系统不断增强储存和运算的水平。在不同的工作场地环境需求也不一样,在这些地方使用的软硬件系统都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以软硬件系统的性能、体积、功能、精度等技术特性都会对这些场地的工作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这些软硬件系统要重视研况和进度。对于这些软硬件系统的通信模块也要加大重视和研究力度,可以考虑和现在先进的以太网技术结合起来,增强通信模块的可靠性,利用以太网技术来从整体上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对机电一体化进行通信控制的目的。
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时产生的管理问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在煤炭企业中对于机电设备问题、生产开采问题,要建立一套管理系统对各项管理工作分清楚权利和责任,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此外,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定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规范,例如作业方案的编制、管理人员的职责等;对于机电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整,还要在技术和管理上对他们进行培训,使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其它工作能安全、高效的开展。
4 总结
煤炭企业的生产工作在不断向前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煤炭企业在管理控制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扩大。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比起来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上差距还很大,所以在这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代,要深入研究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个时期的特点与以后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缩小和发达国家煤炭企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张德强.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3(15).
[2]赵旭.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管理及应用[J].科学之友,2012(4).
关键词 煤矿设备;机电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93-02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内各类能源占有与开采方面,煤炭资源均占据着最领先的地位。但,在开采范围、开采深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煤矿开采作业现场也频频出现各类安全事故。在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过程当中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安全事故的产生均是由煤矿机械设备作业不佳以及检测监控不够到位所引发的。由此可见,在煤矿企业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中,如何通过系统化、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更是赋予了煤矿设备管理新的要求。本文即主要就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煤矿设备管理策略做详细分析与阐述。
1机电一体化模式分析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连接日益紧密的背景作用之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一门涵盖综合机械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集成化管理技术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领域当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从煤矿生产领域的角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了相当突出的发展成效。下图(见图1)即为现阶段,煤矿机电一体化的作业模式示意图。结合实践来看,通过落实涵盖通风、给排水、皮带运输、综采、供电控制、以及安全角度在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式,能够将煤矿生产作业、安全作业、以及管理作业充分融合起来,为煤矿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开采作业现场生产、安全相关的信息数据,促使煤矿生产向着数字化方向、无人化方向发展与迈进。
2 机电一体化煤矿设备管理策略分析
2.1 改进设备安全性能
煤矿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选用型号、规格恰当的机械设备。同时,为了避免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就应当在机械设备能够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旋转部位、带电部位(包括齿轮、联轴器等在内)进行合理且可靠的安全方法。同时,还需要煤矿企业自身加大对于新产品的更新与开发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现有存在不足之处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升级,以及防护性改造。同时,煤矿机械设备的制造方也应当加大对于设备的革新工作力度,促使投入实际应用的煤矿机械设备工作效能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在确保运行质量安全可靠的前提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2 优选煤矿机械设备
煤矿机械设备在质量、价格、以及性能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使得煤矿生产企业在选择机械设备的过程当中具有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一方面,煤矿企业可以在确保机械设备使用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下,优先选择生产商信誉良好,且成本低廉的机械设备;另一方面,煤矿企业也可以通过国外机械设备及技术引进的方式,合理搭配国产化机械设备并已投入应用。通过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综合优选,能够使所选取的机械设备实际性能与作业环境的实际需求更加契合,提高产量与工作效率,在降低受到机械设备故障因素而引发煤矿安全事故机率的同时,促进了机械设备质量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强化。
2.3 加强设备实时安全管理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促进之下,煤矿机电管理在生产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的凸显出来,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的管理质量。为了能够提高安全管理的动态性水平,就要求在煤矿设备管理中,加强实时性的安全管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从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角度上入手,落实具体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将责任与利益挂钩,促进设备操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提高全体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需要从煤矿设备的角度入手,以“零故障”作为煤矿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目标,通过构建管理制度的方式,严禁不合格的设备进入煤矿开采工作面,同时还需要配套加强设备点检工作制度、预防性检修工作制度等内容的落实力度,以确保所投入使用机械设备性能的完好性;第三,针对存在维修以及更新必要的将煤矿机械设备,需要预先做好计划,运输至专业厂点进行维修与更新操作,配合供应商提高设备专业化水平。
3结论
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当中提高其安全水平的最核心途径。大量的数据资料证实: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煤矿安全事故其产生原因最终都可以归集到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以及监督控制的失灵方面。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安全事故而给煤矿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就需要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做好对高质量机电产品以及技术的综合应用,采取包括改进设备安全性能,优选煤矿机械设备、以及加强设备实时安全管理在内的相关措施,以达到促进煤矿设备管理质量长足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国.机电动态点检体系在煤矿设备管理中的推广应用[C].煤炭工业论文集,2007.
[关键词]机电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44-01
工程施工质量的好与坏,一方面取决于工程施工内部的协调与组织作用,另一方面取决于工程项目的专业管理内容,其中建筑机电的安装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专业管理内容。机电工程项目的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实现机电工程的全面一体化将对搞好整个施工工程意义重大。
一、 施工项目管理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机电系统的管理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共识,就是对机电工程项目实行一体化的管理。具体来看,机电一体化管理是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所涉及的各类机电以及机电的操作过程实行统一管理。机电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的BS标准体系,之后经过香港的相关公司引入中国内地,并得到了发展普及。目前,我国国内在机电一体化的管理上往往是由实施机电系统主要工程的承包方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机电系统进行统一的承包管理。如今,很多建筑大楼中的机电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相互制约着,很多的基础的机电系统服务于总机电系统。由此可见,机电工程必须实现一体化,以便进行方便的管理。事实表明,如若不实行机电一体化管理,而是分割进行管理,那么势必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重叠工作,施工的费用随着也会增加,相反如若实行机电一体化,一方面能够避免重叠浪费,节省施工费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整个机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虽然建筑机电一体化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并在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部分是在整个建筑结构工程完成后才进行的,且在建筑装修开展之前结束机电一体化进程。从这一角度分析来看,整个机电工程项目的工期短,具有边施工、边作业的特点。针对机电工程项目的这一特点,需要相关的负责人员对建筑机电一体化的安装工程图纸设计、施工安排以及工程进度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力求提升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机电工程项目全面一体化的管理策略
1、严格控制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
由于机电在建筑工程安装中的特殊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如若掌握不好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那么势必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可以说,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可以作为反映整个工程管理水平的一项指标。另外,机电工程中团队的协作能力、施工设备的利用效率等也是衡量机电一体化的决定性因素。要想保证机电工程项目的良好的进行,就必须将机电一体化安装的过程落实到每个具体的环节中,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程,并对每一项、每一天的工作进度进行详细的记录,总结当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安排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同时,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光保证机电工程的实施进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施工者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
2、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措施
在机电工程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做好的工作是全面熟悉相关的设计图纸,认真仔细的分析图纸,发现图纸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的给予处理意见,全面纠正图纸中的错误,力求将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事故扼杀在摇篮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机电工程施工的环节。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机电总承包商,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施工经验外,还要求具备相关的组织能力,能够很好的统筹安排机电系统工程的安装。因此,在机电工程实施之前,首先对参与施工的队伍以及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估,考核合格后,开始培训上岗,避免因施工人员专业水平的不合格影响工程质量与工程实施进度。
3、施工阶段的管理措施
在机电工程正式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审核通过的电气设计图纸施工,同时在实施的进程中应遵守国家有关电气工程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保证科学、合法的施工。在机电一体化过程开展的进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如若发现图纸上存在的问题时,应及时提出并要求相关人员立即处理问题,不能未经允许就擅自修改设计图纸。在具体的施工阶段,机电工程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部位,应实施旁站监理的措施。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机电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推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制定符合规范、工艺标准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好监督工作。
4、施工调试阶段的管理措施
在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若一部分系统完成安装后,就应相应的开展调试工作,力求保证部分系统运行的参数达到标准后,方可开展下一部分系统的安装工作。在机电系统整体完成后,需要进行整体相关系统的调试,调试完成后才可实现机电工程的整体竣工。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机电工程的调试工作往往是承包商进行组织的,在调试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方案进行参数对比,保证各系统的运行参数达到标准要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安装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强的工程,机电一体化的管理已成为当代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机电工程在建筑工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涉及的专业与领域也会越来越广阔,与此同时遇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需要我们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的进行完善,进而使我国的机电工程项目管理更上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柏龄.《机电工程项目的全面一体化管理》.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03
【关键词】EBI,机电设备,一体化管理,安装,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EBI技术在我国智能工程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应用,特别是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系统一体化管理领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安装、维修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EBI简介
针对一座智能化办公大楼,选用EBI作为机电设备一体化系统作为管理平台,它具有自动化集成管理的功能。EBI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系统,使用web技术实现通信功能。它集BAS、FAS和SAS等管理软件于一身,并且可以通过web窗口,对机电设备系统进行管理控制。该系统可以通过web窗口,对一幢或者多装建筑物内的相关的只能系统进行管理,无论是暖通空调、照明系统、节能系统、防火防盗系统,还是安保和财务、人事管理都可以通过EBI进行管控,除此之外,还可以与企业网络中的数据库相关联,实现数据共享,方便对数据的调用。
EBI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集成,比如现场层、自动化层管理层等等,EBI不断追求完善的开放性技术,不断追求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一体化。硬件和软件是EBI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软件部分包括EBI服务器、EBI数据采集和供应、因特网、EBI的服务器等等,硬件是由服务器、控制器和操作占几部分组成的。
1.实时数据库。
记录近期所有站点的具体数据是实时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实时数据库对所有站点的状态数据,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通过后台运行录入进入实时数据库中。除此之外,它还要提供系统中所需要的实时数据,其中集成系统使用EBI提供的AIP通过网络也可以从实时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把图形方式的设备运行状态展示到御用眼前。此外,数据安全可以由数据库本身来保障,保证数据安全、可靠,与此同时数据的查询和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2.SQL Server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种典型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
SQL Server数据库比较适用于企业级的数据应用,该系统中的设备相关数据,报警实践以及操作均可以被自动记录到数据库中,是企业信息管理的良好平台,是软件和数据处理的可靠保证。
在新时期的网络计算模式中,EBI属于典型的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它是XFi和XSM两类实时数据库系统完美结合的体现,把两者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实时数据库,除此之外,还把MS SQL Server7.0整合进来,组合而成了新的合成数据库,除此之外,由于Web服务器的潜入,客户改变了以往直接与数据库相连的模式,变成了直接与Web服务器相连。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
1.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含义
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该体系以质量管理为基础,把组织过程融入其中,以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为大体框架,把具体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因素考虑在内,把所有的产品功能实现所需要的过程和场所进行真敢,把所有不同层次的系统进行容易,整合而成一个最终的一体化系统。在这个一体化体系中,要统筹全局,统一规划,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质量的把控。通过上述手段,可以提高管理体系的高效性和一致性,从而快速的实现最终的组织目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可以做好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互惠互利的长久之计,对管理经营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来说,方针层、管理层以及操作层是组成项目管理体系的三个重要部分。其中操作层是一个项目的根基,多个不同的管理体系通过操作层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项目管理体系的区别主要反映在该层。因此在制定管理方针和政策时,应该按照上述要求把所提及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因素包含进去,从而建立起一个一体化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可以完善文件体系,把管理手册,收发件、和作业文件等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文件管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2.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项目管理中并存管理体系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相关性,若在整体上统一协调各体系中的要素、活动、过程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局部服从整体,找到项目管理各体系之间相互结合的最佳点,可实现项目管理成效的最优化。质量、安全、环境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为了避免多个体系管理过程中的不协调和矛盾,把三个体系整合在一起,有利于策划,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项目管理的整体有效性。
四、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技术
1. 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拆装。传动设备的拆解需要专用的拆装工具,以免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拆下完好的部件一律用煤油清洗,更换因磨损、震动等损坏的轴承、垫圈等部件,确保更换部件的配合情况,为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组装做好准备。
2. 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组装。先将I轴中的齿伞轮装入滑套中,调整好左右两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间隙。使I轴在滑套中的轴向窜动量控制在10-30um内,之后将II轴组装到传动齿轮箱中,为确保II轴轴向间隙的调整,采用滑块进行定位。I轴装入时保证好两轴上锥齿轮的啮合情况,确保啮合情况准确无误。旋转I轴时能松滑无阻的带上II轴。之后依次安装好III轴、蜗杆、推力轴承、轴套及挡圈等部件,控制好蜗杆的轴线间隙在0-5um范围内。同时保证蜗杆中的液压、面无泄露情况,调整III轴上的偏心套,确保II轴与蜗杆传动结合面的间隙在I轴转动时轻快无阻,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组装完毕。
3. 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的维修。
当基于EBI的机电设备工装状态良好时,立轴需要高速旋转,所以要求主轴的加工精度、旋转精度高,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装备的精度和质量,在主轴维修中也要充分考虑上述3个因素。
五.系统实现的安全保障
系统集成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并行运行子系统的大系统,集成服务器担负着对各子系统实时数据的处理工作,各子系统并发运行时服务器的处理效果如何,取决于CPU的使用结果。现场观察证明,CPU的使用率始终不超过8%,而且变化幅度不大、比较稳定,有效保证了服务器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所以该工程的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是合理的。
本着简化数据采集系统的目的,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系统一体化管理是一种为传统的模拟传感器配置虚拟TEDS以及选用USB接口的数据采集卡来简化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配置了TEDS的传感器和相应的即插即用的数据采集硬件、软件让各种测量系统在便于使用、准确可靠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由于传感器标定信息中存在舍入误差,传感器本身精度有限,A/D转换时也会存在量化误差,而且受周围环境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因此,数据采集软件可以采用多重方法编写,可以调用NI-DAQmx的API函数用C或者VB语言编写,也可以利用LabView进行图形化编程,各种方法的开发思想和流程基本一致。第一步要进行任务的创建,其次创建一个模拟电压输入通道,将通道加到任务中,创建通道时要设定好待测量新号的物理通道号,通道名称、终端配置、极值和单位等信息,接着设定采样参数,包括采样时钟源,采样频率大小,采样模式及每个通道的采样数,配置完成后就可以调用开始函数开始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读取数据,然后清除任务完成采样任务。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基于EBI的机电设备系统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分析,对于提高智能工程、机电领域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安装、维修和安全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继梅 真空电弧理论研究及其测试[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谈书恒 提供真空断路器容性分断性能的研究[J] 中国电力-2012年3期
关键词: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落实我国的电网基建工程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对电网建设的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细化与规范,并且提高我国的电网基建管理水平,我国的很多电网公司都颁布了相应的基建管理规定,从业主、设计一直到监理施工等方面的建设主体,以及招标采购、对建设的准备与管理等建设环节,还从质量、安全、技术以及进度等具体的项目管理的内容上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为我国的电网基建工程能够提升质量与实现全面的管理打下制度基础,是一种新手段,能够推进我国电网基建工程的一体化与规范化建设,从而实现我国电力管控模式的转变。但是如何能够提高并且全面落实我国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管理,如何能够图稿电网基建的管理水平,就成为了基层供电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项目的特点
我国的电力行业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以工程建设为核心的,为了达到控制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提高电力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的目标,我国的电力部门从工程任务的编制与设计,到工程的下达与分包、合同的流转、预算、工程的结算、保研与交付等所有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监控。同时把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工程的计划和执行的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电力部门能够对工程所使用的物资、所花的成本费用、施工的进度、施工时的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与调控。由于电力基建工程一体化与其他行业不同,具有一些这个行业特有的特点,主要有:该行业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周期长、对质量与安全又较高的要求、配套的设备多、建设的规模很小并且较分散、共同协作的单位很多、但是施工单位的素质不够高等特点。
2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传统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项目需要涉及到包括设计、监理与施工在内的很多参建单位,而这些单位的施工人员在技术力量上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监理人员也很少尽到责任,缺乏在施工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以包代管,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电网基建工程的实体质量和整体工艺的水平偏低,在安全施工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方面也只是处于形式。还有一些参建单位在设计方面的标准都不一样,也会造成在电网基建工程施工时的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都很难得到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在传统的电网基建一体化工程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于施工的管理要求不够明确,施工管理的职责没有落实到位;对管理的要求逐层减弱,在管理要求方面没有严格的执行;一些分公司的管理水平不够均衡;一些参建单位的管理水平不够均衡,达不到需要的标准;一些单位的管理不够专业,没有足够的经验;管理的层级较多,缺乏准确与严格的管理标准,管理效率不高;没有一些有效的考核评价与奖惩措施的手段。
3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一些电网单位有了成熟的项目管理理念,并且制定出了一些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业标准以及整套的业务流程,对一些管理制度和管控策略等方面需要规范统一的文件进行了一部分的优化与调整,实现了对电网基建工程的全面管理。
而基建一体化的核心是业主项目部,是推进我国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业主项目部有一些具体的基本职责和工作上的要求:第一,项目管理。需要负责对基建工程进行组织编制项目策划,要明确管理的目标,对项目的实施做好组织工作,并且要对承包商进行管理评价,还要负责档案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安全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组织检车和监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安全,监督环境管理活动;要做好施工时的安全管理与控制;要严格落实相关的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规条款;要确保工程的安全经费得到合理的使用。第三,质量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负责检查与监督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活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创优目标;对于项目中的设计、施工、试运与竣工验收等工作需要进行质量方面的有效管理,保证项目的质量,出现了质量问题后要负责保修。第四,进度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制动与实施相关的计划,并且组织完成基建工程建设相关的准备工作,对开工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施工的进度以及动态要进行严密的跟踪管理,防止出现差错;项目部需要参与项目启动之前的验收与投产和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工作。第五,技术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须知与参与工程各个阶段的技术审查;在有技术争议时参与处理;并且要协助开展相关项目是实施和运用。
4 推进我国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的措施
4.1 大力推进业主项目部的建设
由于业主项目部是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核心,所以应该把业主项目部的建设作为推进电网基建工程建设的主要突破口。要想加快业主项目部的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培训时应该明确培训目标,统一培训的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培训的力度,在培训之后进行统一的素质考评,只有通过这项培训,使所有的参建人员都明确了解本部门在管理方面的要求,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上进行指导。其次,应该组织不同的业主项目部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交叉互查,共同提高,互相促进。
4.2 加强安全管理以及电网基建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对入网资质审查的建设,完善本电力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是,需要通过风险辨识,对于一些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高危险工作,制定出专门的安全保障措施,并且一定要写入合同之中,使施工单位明确在进行这些工作时的高危险性,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制定专门的安全保障措施之后才能够开始施工。同时,需要加强对于施工安全以及安全责任制的检查力度,确保每个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都严格落实,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把所有的安全控制关口提前把好关,通过有效的把控,规范在施工时的安全行为,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这项工作还应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场所提前进行危害的辨识与风险的评估,对风险作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与有效的检测好管理。如果存在重大的风险,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并且要展开全面的、持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是一项集细心、配合、创新、专业技术等方面于一体的,需要电力单位长期进行摸索与探究的工作。电力单位需要根据本文所提出的问题与相关建设管理的措施进行修改,从而确保电网基建工程实现在建设管理上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榕,白霖.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控制[J].云南电业,2007(12).
[2]袁兆祥,韩文军.海拉瓦技术及其在电网建设全过程的深化应用[J].能源技术经济,2010(12).
[3]白玮.浅论电网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调度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34-0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经历了集中式RTU、分布式系统、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数字化变电站到现在的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作为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成为一体化调度的核心。
本文从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开始介绍,然后从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为基础进行研究,最后就整体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应用进行总结。
1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地位
智能电网中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和输变电线路调度系统,其由一体化监控系统、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GPS时对同步和电能计量等内容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核心部分,其分为纵向和横向,其中纵向的作用是贯通调度和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的作用是连接变电站内的不同自动化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
智能电网中,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调度系统是重要一环,按照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一体化调系统的形成是通过系统的集成优化开发实现的。通过具体的软件和硬件开发,最终实现电网信息的统一接入和存储,并通过统一的人机界面实现可视化,实现调度的运行监视、操作控制和数据分析等管理功能,并添加事故预警和其他辅助功能。
一体化调度系统直接采集智能电网中的相关运行信息和继电保护侧的状态信息,在软件和硬件的接入中,通过标准化接口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相连,通过IEC61850的统一通讯规约实现最终的全景式数据采集处理,实现电网的监视控制。
2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设计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由监控主机、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及综合应用服务器等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1)调度主机:负责电网中不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电网变电站和输变电线路的运行监控,同时,集成了防误闭锁操作和继电保护信息的控制等功能。
(2)操作工作站:该工作站是电网调度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界面,整个界面对电网的一、二次设备实施实时监控和操作,该系统具有事件记录和事故报警的功能,同时实现对电网信息的状态显示和查询等。
(3)I区的数据通信网关:该网关具有直接采集网内数据的功能,通过统一的通讯信道上一级调度中心传送实时的数据信息,整个网关具有数据优化、报警信息的传送、接收调度操作命令和远程协助等功能。
(4)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实现Ⅱ区数据向调度(调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具备调度(调控)中心对变电站Ⅱ区数据的远方查询和浏览功能。
(5)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按照在线监测、辅助应用等功能模块划分;实现与PMS、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等其他主站系统的信息传输。
(6)数据服务器:满足变电站全景数据的分类处理和集中存储需求,并经由消息总线向主机、数据通信网关机和综合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的查询、更新、事务管理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服务。
(7)综合应用服务器:接收在线监测、计量、电源、消防、安防、环境监测等信息采集装置(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一展示,对外提供在线监测分析结果以及辅助应用监视与控制功能。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涵盖五类应用功能是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具体的内容为:
(1)运行监视: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可视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信息、继电保护保护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等数据的全景式展示。
(2)操作与控制:主要针对电网中智能变电站的就地和远方的操作。
(3)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各项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提供告警简报、故障诊断及故障报告等结果信息。包括站内数据辨识、故障综合分析以及智能告警。
(4)运行管理:通过人工录入或系统交互等手段,建立完备的智能变电站设备基础信息,实现一、二次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工作的规范化。包括源端维护、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和检修管理。
(5)辅助应用:通过标准化接口和信息交互,实现对站内电源、安防、消防、视频、环境监测等辅助设备的监视与控制。包括电源监视、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辅助控制等。
3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调度系统基本技术原则为“告警直传,远程浏览,数据优化,认证安全”。这些也正是一体化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
(1)报警远传:电网设备的事故报警信息是一体化调度系统的重要信息,应注重其完整性和可靠性。通过对电网事故的具体分析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报警结果而传送到调度中心。在传送过程中,需要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同时,生成统一的标准化报警文件。报警信息需要根据告警分类进行统一化管理。
(2)远程协助:一体化的调度系统提供数据的远程浏览和协助,实现智能电网全景式数据监控。调度人员若需要查阅相关的电网信息,可通过KVM、远方终端或图形网关等方式,浏览电网设备的二维图形和实时数据信息。
(3)数据的优化:及时、准确、可靠地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分为电网的运行数据、故障报警、设备数据三类,然后在三类数据的基础上从厂站端的远动工作站就开始实施直接的数据采集,同时关联主站的电网结构模型,最后时限实时数据库的优化,并直观地表现在人机交互界面中。
(4)通讯的认证与安全:通过统一的信息认证,实现控制命令的安全,在传输过程中增加认证编码。信息安全的认证过程包括人机交互界面、SCADA系统、模块功能和智能变电站、输变电线路等环节。具体的安全加密方式是主站与变电站之间的纵向加密传输方式。
4 智能配电典型应用
4.1 智能电网调度的需求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需要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采集尽可能多的配电信息,并向下延伸到低压用电信息的汇集,为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实现提供
基础。
智能电网的推进离不开信息通信,从电力信息通信近20年的技术发展来看,电力业务的每一次飞跃都需要信息通信技术的转变,转变的核心是向标准化、网络化、IP化发展。配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主站系统、配变子站监控系统、通信系统、配电网现场监控单元(FTU/TTU等)组成。通信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通信系统的应用情况直接影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现有电网的调度通讯中主要依靠有线传输,而随之发展的无线传输模式也为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调度带来了新的机遇。表1为无线和有线通讯方式的区别。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光纤通信与其他通信比较,从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传输损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应用优势,而光电隔离技术的普及减少了电磁的干扰,为智能电网的组件提供了更为方便和灵活的方式。在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中,可以利用已建成的光纤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无源光网络(EPON)或光纤自愈环网当新型方式来进行具体的传输,该技术在许多区域电网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是未来配网自动化数据通信发展方向。
鉴于EPON无源光网络技术比工业交换机,在组网可靠性、带宽分配、维护成本低、网络可扩展性等方面均有优势,适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配用电接入应用。
4.2 应用实例
针对电力行业的需求,提供的基于EPON的配网自动化数据通信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1)核心层建议采用环状结构:核心主站和子站组成主干环状结构,提高了核心网络的可靠性,降低单点故障。组成千兆IP主干自愈环,通过环网保护协议RRPP实现毫秒级的业务倒换。
(2)分支网(开闭所/环网柜至子站)采用E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分支网采用EPON无源光网络技术,由于采用无源设备,任何一个终端设备故障都不影响到其他终端设备,设备故障率低,维护容易。每个开闭所/环网柜就近直接接入附近变电所,提高全网通信效率。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制定《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并将此技术要求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标准,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的配用电通信系统的建设。H3C提供的EPON解决方案完全支持国网技术标准中的几种保护模式。
(3)网络安全:在应用中我们发现,智能电网的数据传输信道中,网络安全是事关整个电网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整个智能网络的安全,需要确保网络硬件设备的安全,使用安全可靠的网络设备。过程层的设备采用较为高端的多品牌路由交换机,通过较高运算能力的芯片,提升路由交换机的转发性能和扩充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岩松,周浩,刘君,王倩.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光学传感微弱信号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6):75-78.
[2] 娄凤伟,王汝琳,王柏娜.光学高压电压互感器的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0,36(7):1737-1741.
关键词:一体化计划 采购计划 计划管理
在核电建设项目中,设备采购费用约占总投资额的60%,因此设备采购管理是核电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而设备采购计划作为设备采购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核电设备设计计划、设备采购计划、建安三个板块计划相互承接、环环相扣,上游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下游计划的执行,因此需要将设计、采购、建安计划作为一个整体计划管理,其中核电设备采购计划在一体化计划中充当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本文将从一体化计划的角度对核电设备采购计划板块的管理进行探讨。
一、核电设备采购计划与设计、建安计划的接口管理
基于设备设计、采购、建安一体化计划,设备采购计划需要控制好“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内容。其中,“输入”是指由上游设计单位所出版的设计文件,包括技术规格书、
设备及材料采购清单、改单、图纸等,这些设计文件是开展采购工作的依据;“输出”是指下游建安单位安装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及相关文件。而对“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管理,又需要从范围、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设计文件满足采购需求,采购交付设备满足建安需求的目的,从而实现一体化计划各板块完全匹配的效果。
二、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的内容
核电设备采购计划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编制及下达、跟踪、升版及调整、再次跟踪直到计划完成。
(一)计划的编制及下达
计划编制是采购工作的开始,计划编制的范围依据是承包合同内的设备和材料范围,时间依据为工程项目二级进度计划以及设计计划和建安计划。采购计划一般包括以下节点:设计文件接收(与设计计划相关联)、发标、收标、评标、合同签署、接口资料提交、加工制造、设备发货、设备到货。设备采购计划编制完成后,需要控制部牵头组织设计部、采购部和施工部各单位共同进行各板块计划匹配性的核查,获得批准及经过会签后,便可正式执行。
(二)计划跟踪管理
设备采购计划跟踪管理是对已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促,保证计划得以按时执行完成。在一体化计划中,除了对采购计划内部工作进行跟踪外,还需要对制约采购计划执行的上游设计计划进行跟踪预警。因此,按照执行阶段可将采购计划的跟踪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设计文件接收阶段、采买阶段、合同执行阶段、到货阶段。下面将对各阶段的具体管理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1、设计文件接收阶段
设计文件的按时出版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是否可以按计划启动,为了保证设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上游设计文件的按时出版进行有效的预警和催促。一般采购计划管理人员采取提前3个月预警措施,向设计单位催要即将到期的设计文件;对于已逾期出版的设计文件,计划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预计出版时间,并分析是否可以采取压缩采购周期的措施保证设备按原计划到场,若对于设计文件严重逾期导致设备无法按时到场,需提前向控制部汇报,并要求重新调整计划。
2、采买阶段
接收到设计文件后便可以启动设备采购工作,对此阶段主要控制发标和合同签署的节点,由计划管理人员跟踪督促,合同负责人负责招投标及合同签署工作。依据的采购计划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月中,即编制月度计划,并形成定期反馈机制,每周由合同负责人将月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反馈给计划管理人员。对于逾期且影响下一阶段接口资料提交的合同,及时向控制部门汇报协调调整接口资料提交计划,对于无法调整的,在合同谈判期间,需要将接口资料相关参数在合同技术附件中锁定,如此,便可消除由于合同签署滞后导致对接口资料提交进度的影响。
3、合同执行阶段
在合同签署完毕后,便进入了合同执行阶段。此阶段计划主要由设备制造进度负责人监督厂家完成。设备负责人需要对厂家提交的设备制造进度计划进行核查,并提交采购部门进行审核签字后方可执行。设备负责人应对厂家制造进度进行全面实时跟踪和控制,并定期汇报制造进展,并分析设备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制造拖期但不影响交付的设备,应及时向计划管理人员及直属领导申请调整制造计划,但不得突破采购计划中加工制造完成时间节点;对于影响设备交付的,计划管理人员向控制部门申请调整采购计划,由控制部门进行统一协调。
4、到货阶段
设备到货是采购计划的最后节点。设备按时到货对于建安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编制计划时设备到货时间根据现场需求时间确定,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原则上按此时间执行,但是由于核电项目设备系统较多,设备数量巨大,执行过程中到货时间会存在调整。为了尽量减少设备无法按时到货对现场安装的影响,在到货节点的控制上,由到货计划管理人员编制12个月滚动到货计划,根据现场需求及实际加工制造情况每个月升版一次,对于到货有风险的设备,及时汇报制造进度组进行分析控制,通过编制赶工计划及派员驻厂等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需求。
(三)计划升版及调整
一般来讲,设备采购计划在如下两种情形时会进行升版工作:1、二级进度计划升版;2、采购计划后累计调整较多。而其它情形下,例如如前所述,在计划跟踪管理阶段,经常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
三、采购计划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建议措施
(一)设计、采购、建安计划不匹配
在采购计划编制阶段,组织各板块计划负责单位对各板块计划匹配性进行审核,在执行过程中,由各板块计划管理人员负责跟踪维护计划完成情况,在计划需要调整时,向控制部门发出申请,由控制部门统一对各板块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另外,各板块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对计划匹配性进行复核,此项工作可以提前预知存在交货风险的设备,找出风险所在,并将风险及时分散消化,避免造成对安装调试阶段的影响。今后,采购部将继续提前与施工、调试进行计划匹配工作,以期尽早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分散或降低风险,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输入管理不规范、出版滞后的问题
采购过程中经常面临设计输入不全、管理不规范、设计文件出版滞后等问题,造成变更较多、供货范围变化较大,给采购部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同时影响采购工作的有效和及时开展。对此,采购部采取以下方式尽量减少设计问题对采购工作带来的影响。首先,协调设计部门针对所发变更及时出版设计修改通知单,以便采购部及时开展工作;其次,提前1个月向设计预警需要出版的文件,对于设计文件出版滞后的文件,采购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尽量节省从技术文件接收到启动采购之间的时间,保证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的按时完成。再次,对由于设计施工图出版滞后造成制造周期紧张的设备,为不影响现场安装,采购部编制赶工计划并派专人驻厂监督,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安装需求。最后,对由于设计文件出版滞后造成无法按时到货的设备,采购部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使其早做准备,将对现场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最后,编制设备采购包对应的适用文件清单,并定期发设计部门确认。
(三)核电设备数量巨大,范围较难控制
设备采购三级进度计划细化到每台设备KKS码,同时将每个采购包的供货范围与规格书(包括升版及变更)、合同文本进行核对确认,以保证对供货范围有清晰的掌控。
参考文献:
[1]任德曦.核电站项目管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8)
[2]陈亮,赵利,张会,王辰宇.基于进度计划的工程项目采购进度管理,2011(2)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论教学
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关键所在,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人才培养向技术应用型方向转变,在“学中做”“做中学”,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由于学生不了解专业理论对操作的指导意义,出现了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若不加以指导,则很难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必须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动机,提高专业理论的教学水平。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探索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方法,在此提出几点,共同切磋。
一、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
1.教学中,注意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把学习目标教育与工作目标教育联系起来,明确专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学习需要,使学生明白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是工作中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2.教学中,用生产中的实例教育学生。
教师可分析实际生产中的一些事故,使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没有理论指导的操作是蛮干,不仅会耽误工作,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事故。通过分析实例,学生认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并主动向生产技术与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方向靠拢。
3.教学中,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教师在讲授每一节理论课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内容在专业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对实践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理论的价值,引起学生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对每节课的目标和意义了解越清楚,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运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就越强。
二、知识讲解要深入浅出,突出使用性
1.职专的学生多数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没有学习动力,他们学起专业理论来比较困难。
2.目前的教材,过于重视学科体系:内容偏多、偏难,不适合当前中职生源的实际情况;“四新”(知识、技术、材料、工艺)不新,未能充分反映当今的科技发展;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培养基本技能的内容与要求不足。有些理论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生产要求适当删减,突出实用性。国家已经颁布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大纲,新教材也陆续出版。新大纲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彰显职教新特色,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三、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前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独创了“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每当看到学生积极讨论、争相展示的场景,我都很激动,我们的学生也能像普高的学生一样自信。每当看到学生埋头练习、等待发言的景象,我都很欣慰,我们的学生也能像普高的学生一样努力。……“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
1.三项基本原则――“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
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主体,以教师和教师的教法为主导,以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线。贯彻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学定教的教学程序设计思路,教学组织体现因人施教、分类推进、异步指导、强化知识、技能训练,注重教学实效。
2.三项基本要求――“方法灵活、情趣浓厚、寓教于乐”。
课堂组织形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符合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发挥教师优势,激发学生情趣,课堂调控有序,师生共创快乐课堂。
3.四个基本环节――“预习―讨论―展示―反馈”。
预习:按照学案要求完成规定任务,达到预习目标,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讨论:围绕预习目标、疑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答疑解惑,体现生生互动,以强带弱,学生参与率高,力争达到全员参与。展示:各小组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预习、讨论的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巩固拓展知识,提升能力水平。反馈:教师根据情况适时评价、总结、提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