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知识管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管理的方法

第1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核电知识管理;体系;建立

1 概述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已成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并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竞争力。纵观社会发展进程,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一国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获取、处理与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应运而生。面对日趋激烈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许多大公司、大企业由过去的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向以知识管理为中心转变。在上世纪末,核行业的一些公司将知识管理引入核行业领域并展开了初步实践,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在此基础上整合业界的实践成果推出了知识管理项目,在成员国开展了大量的核电知识管理(简称NKM)的培训和评估工作。

2 IAEA核电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核心内容

IAEA早在2001年即着手开展知识管理的项目,其主要活动包括开发知识管理标准与指南、知识管理评估标准与方法、知识管理工具及知识管理培训材料,截至2014年11月,IAEA了24份知识管理有关的标准、指南与技术文件,另有9份在编辑中;还制定了IAEA核电知识管理的十年计划,主要关注二个领域:一是在全球核电组织内推动实施NKM,推广标准、方法和工具应用的方法论,并提供服务和支持,如实地访问和提供专家支持与资源。二是提供持续的NKM的教育培训,如开办培训课程,网络教育、电子学习等。帮助成员国有需要的组织制定方针和计划,识别关键知识,评估知识管理的差距及知识损失分析,实施有效方法预防知识损失;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引入组织的管理体系。

IAEA将NKM定义为“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识别、收集、转移、开发、分发、使用、共享和保存知识的一套综合的、系统的方法”。从知识本身循环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包括以下九个基本过程:知识识别、知识捕获、知识创造与产生、知识处理和转换、知识存储、知识搜索和提出、知识复用与再现、知识分享交流、管理系统维护和升级。

知识管理是跨领域的管理体系,覆盖多个领域,在应用于核电企业时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IAEA定义的知识管理的主要领域如表1所示。

3 核电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要点和策略

一组织开始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定义自己的愿景目标,即希望通过知识管理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一种或几种具体活动;为这些活动制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然后开始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的过程。构建核电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应结合企业已有基础和实际,整体策划和考虑,根据目前国内核电企业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知识管理。

3.1 开展知识管理体系评估工作

核电企业均有完整的管理体系,知识管理的一些内容或多或少在组织的管理和过程中有所体现,如建立了所有员工日常用办公网,员工论坛可以提问和讨论工作相关问题;成立了某些专业工作组,由师傅带徒弟或AB角工作制度,建立了远程或网络电子学习(E-learning)平台,文档管理有广泛的信息分类和检索系统,有的企业在各部门还设置了知识管理联络人,但是知识管理主要集中在文件与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的搜索重现功能较弱,知识管理的其他领域如知识管理理念与文化普及、知识管理转换工具应用、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首先对组织的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评估,评估可以是自我评估,也可以邀请行业内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可参考IAEA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组织的知识管理成熟度,从而发现差距,以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知识管理的政策与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培训与人员绩效提升;提升知识管理的方法、流程及文档管理;IT解决方案和工具;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文化。

3.2 制定和明确知识管理政策

核电知识具有独特性,核电企业需要制定NKM战略以提供应用知识管理原则的框架,制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确定核电企业知识管理的职责。好的知识管理战略必须能概述高层的目标,如“成为知识型组织”。战略还必须识别组织内的关键需要,并能包含在组织框架中。知识管理政策应与组织经营计划相关联,这样才能将知识管理作为不断提升组织能力的一种工具。组织高层政策和相关程序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综合策略和应用方法,知识管理策略要能确保知识管理作为核电厂综合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知识管理战略和目标应用文件形式明确;知识管理战略与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战略保持一致;企业中的员工与管理人员清楚在知识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管理战略实施在企业中得到公开和积极的支持。

3.3 通过培训、研讨和互动,培育知识管理文化氛围

就像核电厂推行核安全文化理念,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核安全文化特征理念才能很好的贯彻。组织开展知识管理的基础是提倡知识共享,而人们传统观念里往往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殊不知,知识是容易腐烂的,如果不运用,知识的价值就会贬值,知识只有共享,才能发挥更多的使用价值,且共享知识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个人贡献了知识,也能分享到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人的知识,比起个人贡献,收获的可能更多,对组织而言,有了这种氛围,组织就能不断积累和创造新的关键知识,所以组织内应倡导知识分享的文化;如果这种贡献与组织对人员绩效的考核因素相结合,将大大激励员工分享和贡献关键知识的动力,组织还可在人力资源政策中明确知识分享的奖励政策。

3.4 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IAEA知识管理技术文件中提到核电知识管理三要素,一是人与组织文化要素,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占70%,二是流程与方法要素,占20%,三是技术手段要素,占10%。从知识管理定义中看出,知识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识别、收集、使用、共享和保存知识并持续改进的综合的系统方法,因此,推行知识管理体系,和核电企业实施其他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一样,需要在企业的流程中对知识、特别是关键知识的识别、收集、使用、共享和保存建立系统化的方法,并赋予职责权一体化的管理手段。在现有管理体系流程中植入知识管理体系的要素,可对核电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改进和优化,使知识管理在核电企业中成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3.5 开发和运行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IAEA自1957年成立始就建立了核数据信息的强大的知识库,并在初期即成立了科学和技术信息部门,21世纪起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推广应用。知识管理体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尽管国内核电企业目前都有信息中心或信息处,企业生产管理都使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文档管理系统也都有对文档的分类检索功能,有的企业依托主要业务流程,从工程设计、科技研发、运行服务、教育培训等四个维度开发了知识共享平台,构建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框架,但就其内容、功能、作用来说,还不是对知识的收集、交流、共享,没有形成开放式的知识交流平台,或者只是信息的分类和检索,没有知识特别是关键知识的收集和交流平台,IAEA推荐的软件工具如专家黄页、概念图工具、ERP、Wiki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运用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及运作有效性提供好的技术支撑。

第2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战略知识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迈入信息化发展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起适应信息社会竞争需要的发展模式。实施战略知识管理不仅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阶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战略知识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一)战略知识管理理论。所谓战略知识管理,主要指的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具有价值的知识体系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并通过相应的策略与方法对战略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1]。现阶段国际管理学家对战略知识管理理论一般存在两种理解,一部分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是为了兼顾企业及其全体员工的利益,实现组织的总体战略以及员工的个人目标战略相匹配;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战略知识管理是一种促进企业革新的战略,主要通过对新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实现。

(二)信息构建理论。随着近年来企业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企业信息系统各层面资源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战略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战略知识的创造与应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以及信息技术营造良性的知识共享环境。信息构建理论主要在于对组织内外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的利用与管理,对于构建基于战略知识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具有必要性。

(三)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组织的资源差异会直接导致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性,换言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拥有价值资源的质量。资源是企业向社会提供相应服务或产品的过程中,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同时也是企业创造自身利益的基础,为了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企业应当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鉴别与保护,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

(四)核心竞争理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单一资源的表现,而是知识、技术、管理文化等综合能力的组合。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其他资源进行支撑,并具有长期性的演化能力。现阶段战略知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本质上讲是一个以人的智能为主导,再辅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人机结合管理系统,是辅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战略资源管理的信息平台[3]。

(一)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定位。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首先应当明确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目标以及实际功能定位。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科学创建以及合理配置。在建立战略知识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兼顾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仅应当注重对显性知识的整合以及共享,还应当重视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呈现,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潜在联系,进而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的转换。

(二)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战略知识关系系统运行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应当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并优化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4]。有效性的战略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层的合理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基于战略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激励员工接受并适应企业知识管理文化。可以积极开办培训讲座与员工培训,并将员工的薪资与战略知识管理相挂钩,提升房地产企业员工对战略知识管理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推进企业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通过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可以对战略知识信息管理过程不断进行优化,并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不断对信息管理文件进行修订与改善。

(三)构建相应的战略知识信息库。为了保证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构建相应的规划交流平台与战略知识信息库。战略知识信息库中主要对显性知识进行储存,在构建战略知识信息库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战略知识的遴选进行严格把关,应当定期对知识信息库内的知识进行清理,对陈旧性的内容应当及时进行更新,保障企业战略知识的有效性,对战略知识规划交流平台的构建,应当基于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构建规划交流平台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知识库检索与连接功能,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交流与转换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

(四)优化战略知识管理团队。战略知识管理系统从构建环节、运行环节到维护环节都需要一个专业性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因此基于知识管理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应当对战略知识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全面分析战略知识管理团队的结构构成,并对相关战略知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审核,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5]。

首先,应当设置协调管理小组。协调管理者不归属于某一特定部门,在战略知识管理过程中他们可以与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并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搭建桥梁。通常来讲,协调管理小组的学习能力较之一般战略知识管理人员更强,可以有效地对战略知识进行理解与补充,并对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出创造性意见。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设置协调管理小组,并积极安排协调管理小组出外学习,从而培养其专业素养,推动企业战略知识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

其次,应当聘请相应的技术权威。为了有效地优化战略知识管理团队,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聘请相应的技术权威,利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并对房地产开发决策进行专业性的审核。同时,可以加强各个项目公司间相应技术权威的沟通与交流,实现集团专家资源的共享,从而弥补房地产开发企业子公司人才匮乏的状况。

最后,应当加强信息技术部门建设。战略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因此为了对战略知识管理团队进行优化,应当重视信息技术在战略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信息技术部门的建设,不仅应当要求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还应当要求其深入理解各部门用户的需求,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客户需求进行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对战略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结论:

总而言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进行全局规划的战略指导,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存在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处于快速扩展的发展时期,为了有效地防范管理风险,构建战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2014秋集中A班学员)

参考文献:

[1] 查国平.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

[2] 吴世豹.SGT集团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 尹敬刚.信息系统使用对房地产企业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2.

第3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摘 要 讨论了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预算管理方法执行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支出计划的管理;构建财政监督体系;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加大预算执行分析的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预算管理方法执行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方法 执行

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赋予的行政任务与本单位发展计划,通过规定程序的审核,并批准执行的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所反映的是单位和财政之间资金的领、拨、缴、销关系和事业计划、工作任务的方向,是事业单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行为规范。

一、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事业单位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事业单位的经营目的与单位性质也发生了重大转变,部分事业单位已经从公益性转变为营利性,资金自给率在不断提高。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以财政拨款维持运行的事业单位,其发展要以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二是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要提高经济核算,减少成本。事业单位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事业单位必须进行预算管理,而细化预算、硬化约束和绩效考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控制点,因此,事业单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当前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也是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加强管理和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预算管理方法执行存在的问题

1.编制过程简单、质量不高

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总纲,其编制过程必须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事业单位要设置充足的时间进行预算编制,但是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还不够完善,态度也不够严谨,预算编制的时间大多是一个月左右,这就导致预算编制的内容过于主观,预算项目的指标不能得以充分认证,缺乏实地调查与科学统筹,预算制定出来,可信度不高,在预算编制的初期,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执行与监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2.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

有些事业单位把预算当作申请财务资金的手段,其编制是由项目责任人来完成的,多数的预算一经批复,就束之高阁。在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很少用预算来监控部门目标的完成情况。例如在每年的预算会议上,领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勾稽关系,结合上一年度的相关数据,出具一套预算表格,但是却没有根据单位的事业发展具体情况来反映每个部门的工作重点,只追求财务数据的严谨性,不太符合实际应用。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体系、内部稽核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以及财务收支审查制度等。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事业单位执行的还是很多年前的财务制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即使财务制度比较完善,但执行起来还不够彻底。

4.预算管理重分配、轻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财政支出方面,预算到位率很低,执行进度较慢,资金支出的管理不够严格,这就造成了资金浪费、闲置、使用效率很低,甚至会影响到相关政策的落实。

5.定员定额失真

当前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频率还是很大的,这一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的反应给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在预算编制时,定员定额的失真。这就造成单位所采用的编制人数仍是沿用多年的编制人数,事业单位人员与经费不能进行动态的管理,所以财务部门所拟定的定员定额标准和单位实际状况不相符,而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

6.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不健全

尽管部门预算的公共财政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是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预算编制的质量以及部门决算与年初部门预算的差异到底有多大,针对这一内容上级部门还是很少考究的,这造成了项目之间可比性不高,可行性无法验证,很难对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三、加强预算管理方法执行的对策

1.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视程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统一思想,切实做好预算执行的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的意义所在,首先部门领导提高对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实预算部门的人员配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制度的完善,把预算执行放在突出位置,抓稳抓好。

2.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由于不够科学,缺乏严谨性,致使预算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职责,事业的发展路线也不清晰。一旦严格执行预算,必然导致某些项目资金预算不足,致使该项目搁浅;而某些项目资金预算又过多,导致资金闲置,形成结余,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则无支出的标准。也就是说执行好的预算,必然要编制出好的预算。

3.加强支出计划的管理

支出计划是对财政资金流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基本的支出计划要依据年度均衡性进行编制,并逐步延长基本支出计划的编制周期,以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项目的用款计划必须按照部门预算的年度计划执行,预算单位要加强预算费用支出的研究,加强项目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相协调,加强支出计划的精细化管理。

4.构建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资金支出的跟踪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二是相关的预算监督机构要对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的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督查其有没有按照采购预算和采购规范执行。三是完善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办法,对于发展性的项目支出可以采取必要的方案评价,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部门的费用支出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核来对资金到位的情况、项目效益情况跟踪考核,以实现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

5.加大预算执行分析的力度

加大预算执行分析的力度,分析重点支出情况,提高决算的审核力度,从而提高决算的完整性、有效性。着力提高决算的分析水平,要把预算和决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决算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将决算结果作为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要通过加强决算管理,全面反映预算收支年度执行结果,不断促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

6.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企业年度预算经过公司预算委员会通过审核之后,下发给企业的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企业年度预算指标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依据。第二,推行年度预算指标同各责任主体的工资总额进行挂钩,对预算执行“月度考核、季度兑现和年度清算”的考核方式,以提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第三,企业的年度预算原则上在年度的范围内不做调整,只是对企业所采购的大宗原材料价格或者政策性因素在考核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因其他因素调整的,必须要上报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正是通过这种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责任主体早在年初就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所以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消化不利因素,来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部门的机构组成之一,其体制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之一,在我国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加快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步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事业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肖敏.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当代经济.2010(12) .

[2]储长应.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经济师.2011(08).

[3]魏红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2).

[4]罗晓文,朱莲美.论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财会月刊.2006(22).

[5]王兴珠.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探索.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6).

第4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也与日俱增,文化课成绩已经不再是评定人才的唯一标准,社会需要更多具有高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这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样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一次机遇,本文正是针对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的实施进行论述,指出了企业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希望对班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企业化管理 必要性 实施

班级企业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他们提前体验到企业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企业化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模式,使得企业化管理对中职学校而言比其他学校更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企业化管理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就拥有一定的企业理念,这将极大程度上的增加学生未来的和谐竞争能力。

一、中职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必要性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极大程度上的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今后的发展,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的实施不仅是给中职班级管理的一只强心剂,更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力手段,因此,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不但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笔者认为企业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中职学校生源问题的迫切需要

我国教育长期处于轻视职教的误区,加以舆论导向的影响,致使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一直得到提高,还有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这些都使得中职学生在面对竞争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上,往往还出现不自信、与人沟通困难、适应能力偏低等现象,在进入企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用于适应环境,难以符合当今企业的要求,因此,引入企业化管理方法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是中职学校生源问题的迫切需求。

(2)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由于高校扩招、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同时由于中职传统班级管理方法的落后,导致中职学生往往出现缺乏坚韧性、纪律性的情况,很难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核心竞争力低下将会是影响学生随未来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在学习阶段就让学生体会到企业管理的严格,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影响,积累与同龄人相比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以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式。

(3)迎合中职学生的年龄段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企业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中职学生的主观意识正在逐渐成型,由于个体差异性而导致个性化发展的特性也在不断加剧,企业化管理能够更好的迎合他们年龄段的特点,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提高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方法的实施

班级企业化管理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班级毕竟不是企业,如果完成照搬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仅不能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收获,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因此如何实施企业化管理尤为重要,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中职院校班级应该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一致的企业化班级管理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实习和参与学校、班级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应该建立班级的企业化部门管理系统。以民主的方式选举班级管理层,班主任自任董事长,由班级管理层主持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董事长负责。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班级企业化制度管理系统。中职院校应结合班级的具体实际构建企业化制度管理系统,实现班级制度的企业化。

(2)将竞争机制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日益激烈,如果不能适应如今的竞争机制,难以避免会被他人淘汰,所以,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是班级内部的竞争,也是班级之间的竞争,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竞争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学期末通过教学评价、民主投票等方式来评定管理层是否合格。

(3)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就是智慧的竞争,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同样,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都有独树一帜的班级优势,并形成了特有的班级个性。这不仅能够团结班级,统一班级上下的人生价值观,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为班级努力、为集体努力进步的使命感,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深远意义。

三、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水平一直不高,加之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们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其中企业化管理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现阶段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具有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卫.浅谈中职班级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创新[J].职业,2013(11).

[2]王军华.基于能力培养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06).

第5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市企业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从制度上、机制上堵塞漏洞,严防作假账等问题的发生,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市各类企业及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按照“统一管理。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全市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并具体负责市直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县(市)区财政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总责。

第二章岗位设置及会计人员管理

第五条各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严禁会计岗位设置上的混岗行为。

第七条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人员,第六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必需根据规定设置总会计师。必需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各企业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第八条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一般5年轮岗一次。

第九条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并按规定进行监交。

第十条会计人员每年必需参与市财政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三章会计核算

第十一条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严禁账外设账。

第十二条会计人员必需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不得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

第十三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演讲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演讲。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

第十五条企业负责人必需严格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假造虚假会计信息,逃避缴纳税款。

第十六条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加强会计资料档案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管理方法》各项规定。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财政部门监督机构要对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再监督。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要对企业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第二十条财政、国税、地税、工商、审计等组成联合检查组。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任何公民和法人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有权检举。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设置举报电话。对举报内容及时核查,兑现奖惩,并为检举人保密。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二条会计人员未依照规定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由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参与培训;逾期不参加培训的不得参与会计系列职称考试报名。

第二十三条企业私设“小金库”严格按“小金库”治理方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第二十四条企业有未依法设置会计账簿、账外设账、未依照规定取得、填制原始凭证、未依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任用(聘用)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等违反《会计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中的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第二十五条会计人员未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演讲,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逃避缴纳税款的移交税务机关依法处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第二十六条企业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偷逃国家税款。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并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逃避缴纳税款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中的会计机构负责人。移交税务机关处置。

第二十七条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时。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涉及逃避缴纳税款的移交税务机关依法处置。

第二十八条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演讲。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演讲,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除前款规定的人员外。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九条企业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打击报仇。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第三十条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果的会计人员,各级财政部门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第6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石油地质 档案管理 特殊性 管理措施

石油企业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油井在钻井,录井,测井,压裂等工作时所产生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其特点是利用率高,专业性强,指导性强。

一、地质档案具有特殊性

1.从反映的对象看,主要反映原油和天然气在地下深处存在的环境条件及其勘探开发的方案构成动态变化等等。这些状况及变化动态来自几百米到几千米的深处。在地面看不见摸不到,只能依据从地下取得的大量测试数值及少量岩芯、岩屑进行分析、判断、了解、认识。

2.从形成的材料看,主要是间接性的。所谓间接性即不论是反映地下地层、油层静态特征的,还是反映开发过程中地下油气、水及其物性动态特征的文件材料,都是认识地下油层和合理开发油气田的依据。使用各种地面仪表,仪器或通过井眼把仪表仪器下到井下深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由曲线、波形来表示,通过对曲线、波形的分析与解释才得出有关的数值和结论。说是间接性的,还因为其只反映测试面(区)或井眼附近的状况,对油田、全面整体情况的认识,则是通过推理判断取得的。它和固体矿藏(煤、金属等不同),固体矿藏开采前和开采中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原油则是液体、伴随它的水也是液体,天然气是气体,开采前它们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一经开发就转入多变状态,油层内渗流要变,流体性质要变,油气、水要重新进行重力分异等,所以开采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这些间接性的资料。

3.从形成的过程看,单井档案的形成过程很长。单井档案是地质档案中的主体,它不仅数量多,而且是开采过程中认识油层动态的主要渠道。因为一口井从钻井开始到不能使用为止,一般均在几十年到上百年,随着油气田的开发,每日每时都在形成重要的材料,为保证档案齐全,完整和便于利用,需要随时积累,分阶段归档。

4.从横向联系上看,在使用过程中,档案与资料的关系极为密切。地下情况复杂,钻井又不可能太多,所以对新区域、新地层的认识要利用附近老区域、老地层的资料;对新钻井的认识要利用附近钻井的档案材料,这些要利用的材料既是资料(参考)又是档案,可见档案与资料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5.从利用上看,同原油生产联系紧密,利用也频繁。地下原油从钻井流到地面,钻井井眼数量及质量是影响原油生产的直接因素之一。尤其是生产井完成钻井工作后,紧接着就是在短时间内通过测井解释判断其储层情况及其位置,勘探开发部门要拿出射孔,试油然后交付生产。这一环扣一环的工作都离不开档案材料,它是决定油气井命运(有无利用价值)制定原油生产计划(试油产量)和决策的依据。

二、地质档案管理方法

1.根据石油工程的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石油工程建设是比较复杂的。它分有管道建设、石油炼化、勘探开发、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等等。其中管道、石油炼化工程建设周期长,从项目申报到工程竣工的阶段比较多。这种工程形成的文件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而工业及民用住宅、维修等工程大多施工要求急,建设周期短,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施工人员组成复杂,往往造成工程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就解散,档案材料也随之消失。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公司档案管理人员首先熟悉石油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及分阶段的工作安排,掌握每一阶段工作中需要形成哪些档案资料,对每种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收集方法:

1)追踪收集。这种方法适用于工程周期短,形成档案材料快的工程。档案人员或兼职档案人员主动到现场询问和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程信息,并指导和督促技术部门有针对性地收集档案资料。这种方法收集速度快、档案资料齐全、质量也比较高,但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

2)分阶段收集。这种方法适用于建设周期长的工程。某些管道工程、石油炼化工程及某些跨年度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与兼职档案员、施工、监理、建设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加强催收,避免档案原始材料的散失,这样能保证工程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

3)强制性收集。对某些人员分散,临时机构较多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采用收取档案资料押金的做法。当一项工程报建后,施工单位先交一定金额的资料押金,直到工程完工,施工单位将完整的档案资料移交给档案部门后才可退回这笔押金。这种方法对一些内部较复杂的单位具有—定的约束力,可以保证档案资料不会由于人为因素而流失。

2.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提速增效

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档案是为了今后利用档案资料,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石油工程档案的形成是各类建设中劳动智慧的结晶,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程建设者、使用者利用。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就会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近年来中石油档案管理部门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将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业务部门提供相关档案信息,从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总而言之,只有了解地质情况和档案管理的相关情况,才能将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2006:石油建设工程总承包指导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国家档案局,2011:中国档案8期,中国档案杂志社.

第7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管道接口质量通病防治

0引言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系统是其他工程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经验,对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接口质量的通病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排水管道柔性接口质量控制措施

1.1现象

柔性接口不严,柔性接口污水管道,在闭水时,接口出现渗漏现象。

1.2原因

管材承、插口工作面不平整,胶圈与管材插口不配套,承、插口的间隙过大或承、插口圆度不一致,或撞口时,由于胶圈受力不均,出现扭曲,局部出现过松或过紧状况。均可能造成柔性接口不严。危害就是柔性接口管道,如出现接口漏水,如要拆掉重来,将造成很大的浪费。如不拆掉,只能将承插口间隙中填塞防水嵌缝材料,同样造成费工、费时、费料的经济损失。

1.3预防措施

1.3.1管材承插口密封工作面应平整光滑,接口的环形间隙应均匀一致。胶圈截面直径应与接口环形间隙配套。胶圈应由管材供应厂家配套供应,应做好管材和胶圈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

1.3.2接口前,应将承口内部和插口外部清刷干净,将胶圈套在插口端部,胶圈应保持平正,无扭曲现象。

1.3.3对接口的严密性,应在为砌井时,按闭气标准先进行闭气检验,如闭气不合格,便于返工整修。如闭气合格,再行砌井,再作带井闭水,一般应无问题。

2针对刚性接口出现问题,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现象

雨污水管接口部位的水泥砂浆和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横向和纵向裂缝并空鼓,甚至脱落。

2.1.1原因

(1)抹带砂浆的配合比不准确,和易性、均匀性差;

(2)接口处抹带水泥砂浆未与管皮粘结牢固;

(3)接口抹带砂浆抹完后,没有覆盖保温,或覆盖层薄,遭冻胀,抹带与管皮脱节。或已抹带的管段两端管口未封闭,管体未覆盖,形成管体,管内穿堂风,管节整体受冻收缩,造成在接口处将砂浆抹带拉裂;

(4)管带全厚,只按一层砂浆成活,太厚。或水灰比太大,造成收缩较大,裂缝;

(5)管缝较大,抹带砂浆往管内泄漏,便使用碎石、砖块、木片、纸屑等杂物充填,也易引发空鼓裂缝。

2.1.2控制措施

(1)水泥浆接口抹带和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抹带对于大于等于700mm的管道,管缝超过10mm,抹带时应在管内接口处用薄竹片支一垫托,将管缝内的砂浆充满捣实,再分层施做。

(2)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洒水养生。

(3)冬季施工的水泥砂浆抹带,不仅要做到管带的充分保温,而且还需将管身、管段两端管口、已砌好检查井的井口,加以覆盖封闭保温,以防穿管寒风和管身受冻使管节严重收缩,造成管带在接口处开裂。冬季施工拌合水泥砂浆,应用小于80℃的水、小于40℃的砂。

(4)在覆土之前的隐蔽工程验收中,必须逐个检查。

2.2接口抹带砂浆突出管内壁(灰牙)

2.2.1现象

从管段一段管口用手电筒或反光镜检查小管径管道(直径600mm以下)时,出现在管子接口处有突出管壁的砂浆瘤。一般高出管壁1~3cm之间。最大的有5cm以上的。

2.2.2原因

(1)小于等于600mm小管径的管子,在浇筑混凝土管座和接口处水泥砂浆抹带的同时,其管座混凝土中的砂浆和接口抹带砂浆通过管口接缝流入管内,并突出管内壁。

(2)在浇筑管座和抹带的同时,未按规范要求采取消除灰瘤子的措施。

2.2.3控制措施

(1)管径小于等于600mm的管道,在浇筑管座混凝土和抹带的同时,配合用麻袋球或其他工具在管道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砂浆拖平。

(2)管径大于等于700mm的管道,在浇筑混凝土管座和抹带后,在混凝土和砂浆终凝前,应配合勾抹内管缝。

2.3钢丝网与管缝不对中,插入管座深度不足,钢丝网长度不够

2.3.1原因

(1)钢丝网插入混凝土管座的位置,本来就放偏、深度就放浅,或捣实时将钢丝网挤偏、挤歪或上浮,未予及时调整。

(2)钢丝网搭接条件不够,一般是计算错误,下料长度不够,或插入管座过深,影响了搭接长度。

2.3.2控制措施

(1)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抹带工项程序施工,钢丝网向管座内安插和捣固时要随时检查,钢丝网的相对位置和插入深度,注意随时调整。

(2)钢丝管的长度,要根据所用管座类型来计算。

2.4大管径雨水管接口不严

2.4.1表现

大管径雨水管接口中有较大空隙,管身在地下水位中,或在雨季地下水位升高超过管内底高程时,从接口孔隙处向管内冒水。

2.4.2原因

(1)刚性接口的平口管回填土时,遗漏了空鼓裂缝的外管带,地下水通过外管带的薄弱环节冒入管内;

(2)外管带和内管缝未同步勾抹,管缝内的砂浆不密实,因已凝固,内管缝的砂浆也不易勾抹平整、密实;

(3)刚性接口的企口管,未按设计要求,将外管缝用1∶2水泥砂浆填塞饱满,勾缝时未压实;内缝未起到捻缝作用,同时勾捻缝后养生不够,出现干缩裂缝,构成了地下水流入管道的通道;

(4)在内管缝未勾抹前,便撤销了降水措施,由于地下水位的水压大,已经从外管缝向管道里渗漏水,致使内管缝不能正常施作。

2.4.3控制措施

(1)按“水泥砂浆接口抹带”的要求,切实把每条管带抹好,管带中心要与管缝相对,并应覆盖湿养达到一定非强度后,再行回填土。还土前,要对逐条管带进行检查,不能使空鼓裂缝者遗漏。

(2)在外管带终凝后,应立即勾抹内管缝,勾抹内管缝前,要搂缝,使管内缝具有一定的深度,以便砂浆嵌入缝内牢固,要勾严压实。

(3)企口管的内外管缝可同步进行填塞勾捻。

(4)如有降水措施,应待内管缝勾抹完成后,再撤将水措施,管外底如遇流砂层,应考虑采用石棉水泥打口和膨胀水泥捻口。

2.5抹带砂浆质量不稳定

2.5.1现象

砂浆配合比不准确,匀质性差,强度波动较大。

2.5.2原因

(1)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准。

(2)砂浆搅拌不匀,人工翻拌遍数不够。

(3)采用砂质量不合格,使用了就地挖槽取出的含泥量很大的粉砂。

2.5.3控制措施

(1)接口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

(2)严格检验砂浆拌合物的用料,应计量准确。

(3)机械搅拌砂浆,应先加砂子,后加水泥,当水泥和砂子搅拌均匀后再加水。人工搅拌应在铁盘上或其他不渗水的平板上进行,应采用干三湿三法。

第8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基处理;换填;碎石垫层;CFG桩 ;强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原地面处理

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原地面处理后符合下列要求: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换填

2.1施工方法。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进行人工清理。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2.2质量检测。1)施工前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2)换填所用的填料符合设计要求。3)换填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挖除干净,坑底按设计要求整平。4)分层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换填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测方法如下表:

3、 碎石垫层

3.1施工方法。碎石垫层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压实遍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3.2质量检测。碎石垫层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规定:

4、 水泥搅拌桩

4.1本标段部分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法,桩位布置、桩径、桩长和间距按设计施工,水泥搅拌桩顶设置碎石垫层,其间铺设土工格栅。采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施工。施工前,首先做好场地防排水工作,使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将施工地段内原表层土清除,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回填至原地面,并形成路拱,中心高0.2m,两侧与地面相平,并碾压密实。施工时,按照预先放好的成孔路线,逐孔钻进、搅拌成桩。为保证成桩质量,正式施工前,先进行成桩试验,以掌握该场地的成桩工艺和各种技术参数。保证施工时达到最佳成桩效果及质量。

4.2保持桩机与灰浆搅拌操作人员的密切联系,保证喷浆时连续供浆。因故暂停立即通知桩机操作者,防止断桩。配备专人详细记录搅拌桩机下沉或提升时间、供浆与停浆时间、钻进深度等。水泥搅拌桩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后,上面铺设碎石垫层,地基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5、 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

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按设计要求检验预制桩的质量。

5.1采用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柴油打桩机打入法或静压法施工,吊车喂桩。根据施工数量可安排多台打桩机从中间向两端同时施工。

5.2预制管桩施工前于基底范围内铺设0.5m厚填料工作层。按照现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进行试桩,以确定机械组合及各项工艺参数,检验桩的承载力。

5.3打桩开始时采用较低落距,并在两个方向观察其垂直度,当入土达到一定深度确认方向无误后,按工艺性试验确定的落距锤击,桩与锤间铺设弹性衬垫,锤击采用重锤低击。

5.4预制桩采用法兰盘连接或钢垫板焊接,采用焊接连接时在桩接头自然冷却后方可进行施打。

5.5当落锤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击贯入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停止锤击,如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采用换锤或辅以射水等措施下沉至设计深度。

6、CFG桩

6.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资料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对施工选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剂进行试验,选定施工配合比。

根据设计资料及选用设备,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少于2根,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6.2 CFG桩施工。CFG桩施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工艺。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钻机就位后校正好钻杆的位置和垂直度,垂直度的容许偏差不大于1%。

按试验配比配制混合料,计量准确,坍落度、拌和时间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且不少于1min;搅拌的混合料保证能顺利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管和变径管而达到钻杆芯管内。

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要放慢进尺,避免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当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关闭电机。

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提拔管速率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提拔速度均匀,拔管至桩顶,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50cm。灌注成桩后,桩顶采用湿黏土封顶。

6.3质量检测。CFG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7、 冲击碾压

7.1施工方法。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控制值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的遍数、冲击能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冲击压实采用拖式冲击压路机,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

冲击碾压的加固范围要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冲击压实时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冲击压实前,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冲击碾压。冲击压实10遍左右后,用平地机大致整平,继续冲击压实。

冲击碾压完成后,表层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7.2质量检测。冲击压实施工的质量检测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并满足设计要求。

8 、强夯

8.1施工准备。依据设计高程及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平均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夯锤重量根据设计土层加固深度、土的性质、夯锤落距及试夯参数确定。施工前,按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强夯参数。在设计强夯区域内测设强夯夯点,测量场地高程。

8.2强夯施工。强夯施工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设备,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逐次完成全部夯击点要求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或碾压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击能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符合设计要求。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击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偏夯及时纠正,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小于四分之一。

8.3质量检测。强夯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这种方法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到达加固地基的目的。强夯法由其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迅速和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9、结语

第9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文

一、三改进―――借“高效”之风

1.改进备课管理,倡导高效备课

问题:

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体现教师素质与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实现轻负高效的课堂。但目前在备课检查中发现教师有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项目备课,书写认真,格式统一规范。其次,学校检查也常常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规范来要求有差异的教师,缺乏弹性,以至于有一些优秀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付学校的备课检查之中,使备课与课堂教学成为两张皮。

实践:

我们倡导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可以是旧教案修改、优秀教案集上修改、电子备课、在备课本上备课、“书本注释+简案”、“简案+课件”。开学初,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备课方式,教务处与教研组根据不同备课形式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此举措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的肯定,张主任指出,要保证各种备课形式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就必须思考哪些教师是必须备详案的?各种备课方式的底线是什么?于是,我们会同教务处和教研组就以上两个问题展开深入思考,达成以下共识:

(1)新参加工作的和刚从农村学校调入的教师要求重在规范,要写详案;学科成绩薄弱的教师需备详案;对于新教材,不管老中青,第一轮应写详案。

(2)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总结经验,找出教学规律,可写简案。备课底线:旧教案修改要求用不同的笔迹标注修改内容,尤其要注重反思的撰写,反思要有针对性和深刻性,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服务;优秀教案集修改要标注修改内容,同时还要关注练习设计,备课中要体现分层作业设计。

(3)备课本上备课,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等都要在备课中呈现,要有板书。

(4)“书本注释+简案”,要求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课外资料的拓展等都要在书本上体现,同时,简案要求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5)“简案+课件”,要求教案和课件同步,在学校内网建立独立使用的课件文件夹,要求能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实际。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多样化的备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扎实推进轻负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2.改进作业管理,促进有效教学

问题:

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根据课程进展与学生基础进行作业的选择布置、做前的指导和做后的诊断。但目前,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外作业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无针对性。教师精选、创编作业的能力弱,对现成的成套教辅资料极度依赖,而这些作业编制标准不一,思路不清,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漫无边际地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作业多,成效低。

(2)作业总量无控制。各学科布置作业不均衡,导致部分教师怕自己任教学科课外作业占用时间太少,影响成绩,加大作业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作业无层次。教师习惯于对所有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导致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

(4)作业形式单一。教师对作业促进学习的机制普遍思考不够,作业内容以知识性练习为多,以提高熟练性的练习为多,而促进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作业较少,导致学生投入大,回报少。

实践:

(1)作业布置讲究针对性。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辅资料中的作业要进行选择和创编;各教研组要利用备课组的力量收集和整理针对性强的作业集,形成本组的作业资源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2)对作业的总量有所控制。教务处会同班主任加强对作业总量的控制,对学科基础不均衡的学生,各科作业的重点和数量应有所差异。课堂作业原则上要在课内完成。课内练习时间1~6年级一般不应少于四分之一。1~2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课外作业,3~6年级的书面课外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成立以每班学生为代表的作业监控小组,每周监控班级的作业情况。

(3)学科试点制定作业管理细则。针对学生座谈、家长反映作业偏多的学科,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系列研讨活动,现已形成《学校作业管理细则》《语文学科作业实施细则》《英语学科作业实施细则》。

(4)建立作业管理资源系统。现已建立“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库,定期发行“优秀作业设计集”;学校、教研组经常开展有关“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校正、二度反馈”的研讨活动,收集有关的案例,放入生成性资源库,并最终形成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以学科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作业管理。

(5)建立作业管理激励系统。制定作业管理的奖励制度、考核制度,把作业考核与教师的评比、绩效工资等相结合;定期评选在作业管理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学生、家长,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改进常态课教学调研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问题:

学校管理层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到教师的常态课?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自觉性较高、责任性较强的优秀群体,但我们总是为部分管理能力弱、教学水平低的教师烦恼,同样进城的教师,为什么到了不同的学校,他们获得的进步完全不同?这与我们的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许多学校管理层中,关注考试结果多,对教师的课堂指导不够,教师的课堂问题在哪?怎样改进?很少有人关注。

教学常规检查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是否脱节?我们学校的教务处、教研组每个学期都有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常规的检查上,查完备课查上课,查完上课查作业,查完作业再查学困生辅导……我们也常常自认为对教师常规检查的次数和控制力度增强就是所谓的教学常规管理抓细抓实。我们却很少思考教学常规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效性。

实践:

如何真正发挥教学常规检查和指导的作用?如何让我们的教师快速成长,个个成为千里马?我们学校开展的“常态课教学调研”就是一剂良药。我们学校推行“常态课教学调研月”活动,各学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学科50%教师的常态课调研任务。听课组成员将严格按照“一听、二查、三评、四谈”的流程开展教学调研活动。

一听: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查: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查教师作业设计和反馈情况。

三评:评备课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听课组成员对执教者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有何新意和特色进行评价);评课堂练习时间是否得以保证(是否按照学校提出的确保10分钟左右练习时间);评是否体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或错题资料库的收集与使用情况(数学课提倡当堂检测)。

四谈:谈备课、作业检查情况;谈课堂教学的优势和不足;谈改进的建议与策略;谈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调研小组调研结束后,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教学调研分析会。调研组人员结合课堂教学检查与调研情况,分析本校本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发现优势与不足,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最后在全校教师会上反馈,力求以点带面,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二、三跟进―――寻优质之路

借得高效之风,并不是说就可以实现高效优质,要实现高效优质,我们认为还需要真正从小事做起,把学校工作做实,做细。我们从三个角度跟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寻求优质之路。

1.教师研修活动管理的跟进,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基层组织―――教研组,迅速成为课改的前沿阵地,教研组的活动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最直接的培训方式,活动中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能使教师达到“自培”和“互动”的统一。但在实践中发现教研组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活动主题的确定缺乏针对性。教研活动主题往往是教研组长或几位骨干教师确定的,并不是来自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教学实际问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活动过程缺乏整体的组织与策划。活动往往以听课或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缺乏活动的连续性和研究的持续性,教师研修意识薄弱。

(3)同伴互助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组内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没有得到很好的互助,跨学科的研讨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4)教研成果的展示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展示,忽视物化成果的总结和重建。

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着重抓了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管理,主要加强五个方面的跟进:

(1)活动主题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形成有价值的教研活动主题。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位教师结合期末质量分析和自己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写出教学反思。教研组从教师反思中梳理出下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并上交学校教科处。在确定主题时关注两点:一是该问题必须是大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该问题必须是目前学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教研组活动有解决的可能。教科处及时地对一些过于笼统或是没有针对学科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的教研活动主题给予反馈与指导。

(2)活动方案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强化教研组的策划和组织。活动主题确定后,教研组根据有效教研的四个基本流程:“问题―计划―行动―总结”制订出教研活动方案,并于开学第二周把教研活动方案上交教科处。

(3)理论学习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目的是促进教师用理论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实践,提升教学研究的层次。通过理论学习形成问题解决的理论假设。一个好的假设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规律、形成科学的教学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核心。

(4)行动研究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行动研究的实效性。行动时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三度备课和接力实践的实践。三度备课的设计:每个备课组负责一次课例研讨,每一次的课例研讨都要进行三度备课。先由执教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根据理论学习形成的理论假设,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然后备课组集体备课,根据理论学习形成的理论假设,进行讨论与修改,最后根据修改意见,执教教师第二次备课;备课组组织试教,执教教师第三次备课。每一个年级段负责的课例研讨都要遵循以上的程序进行三度备课。接力实践的设计:教研组组织课例研讨,针对第一次课例研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第二次教研活动具体主题。然后针对第二次课例研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第三次教研活动具体主题,使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科处不但要定期参加各教研组的活动,并对各教研组的三度备课和接力实践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而且还要定期邀请教研员来学校加强对薄弱教研组的专业引领。

(5)教研成果的管理。本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和教研活动的改进、教研成果的物化管理、教研成果的分享和改进。教师共性问题,我们通过主题式校本教研较好地解决,针对本校薄弱教师,我们开展教学诊断,开展教学质量的师徒结对,做好师徒结对的考核工作。

2.教学过程管理的跟进,形成三级管理网络

问题:

(1)管理主体缺失。学校的质量监控、常规管理一直是以教务处、教科处为主,忽视了教师群体间的管理,教师个体的自我管理。

(2)管理落实不到位。由于教务处、教科处人员少、工作忙、教学任务重等多方面原因,教学过程管理往往看似规范,却落实不到位。即便查出问题,参与的主体也只是教务主任或教科主任,大多数教研组长、年段长、教师只是作为观众或受教育者的身份被动地接受各类培训或检查。

(3)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教务处、教科处每天应付各种频繁的检查,没有真正发挥其教育教学指导的功能,缺乏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解决,缺乏对薄弱学科教师的指导帮扶作用。

实践:

我们把管理中心下移到年级组和教研组,构建了教学过程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的三级管理网络。

三级管理网络中各级管理的职能是十分明确的。一级:教务处(教科处)重在指导教研组(年级组)的常规检查、质量监控,关注薄弱教师,指导行为改进。二级:教研组重在检查教学常规,每个月月末进行常规检查;年级组重在质量监控,根据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的成绩组织质量分析,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的教研主题。三级:教师个人根据推门听课、学生座谈、质量分析等多方面反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3.生成性资源库建设的跟进,构建高质之源

问题:

在近一年的生成性资源库的建设中,我们发现易错题的收集和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是实现轻负高质的重要举措。因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届学生中出现的错误都是非常相似的,每处错误学生都会反复错多次。为什么错误会如此相似?为什么学生会一错再错?对于学生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原因,并以错题分析为契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