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期投资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年新增委托理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受到高度重视。据统计,在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中,有半数上市公司称,委托理财的投资方向将是国债,包括购买国债、国债回购等。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认为,相对于股市二级市场来说,国债投资的风险明显较低。同时,今年的国债市场趋于火爆,有望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如一家上海公司在3月底决定,将2亿元的资金进行国债投资,公司称“要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另外,对委托资金的风险管理更加细化,例如沪昌特钢明确要视首笔资金委托的具体情况,再来决定是否要延续或加大委托理财的资金投入。
另一个特点是,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过去,大多数的委托理财是通过券商和各类投资公司进行的,现在进行这一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在不断拓宽,例如日前沪昌特钢选择信托公司进行委托理财,而据了解,基金公司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帮助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等委托理财事宜。
同时,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普遍存在。如外高桥决定委托上海富宝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5000万元投资国债,受托方承诺上述资金的年收益率为9.5%,如实际收益率不足将予以补足。即使没有保底收益,不少公司对委托理财的收益率仍然有较高期望,最低的也达到了8%。如首创股份拟将1.5亿元委托北京巨鹏投资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双方约定,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小于或等于8%时,不计提业绩报酬;年收益率大于8%时才开始计提报酬。这种完成预定收益率才收取报酬的做法目前已被多家上市公司所采用。
引人关注的是,除新增委托理财外,不少上市公司在以前的委托理财无法按期收回,从而不得不延期。西部的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初称,一笔4000万元的委托理财只收回400多万元,余额延期6个月。同时,该公司还有一笔3000万元的委托理财更是将延期1年。初步统计,上市公司目前延期的委托理财约占到了去年委托理财总额的三成左右。
既然委托理财在上市公司中如此广泛,如火如荼,形式多样,那么委托理财及其投资收益如何核算呢?这似乎并不成为问题,但仍有探究的必要。
一、委托理财行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
企业将自有闲置资金进行适当的委托理财,一般而言,期限不会超过一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因此,委托理财属于短期投资。
当委托理财到期,对于不得不延期的委托理财,或是自愿延期的委托理财,即使前后期累计投资时间已超过一年,延期部分亦均可视为一次新的理财行为,即为短期投资。
二、委托理财投资的运作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委托理财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受双方就资金流向及其余额定期(如按月)或随时沟通,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2、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封闭运行,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3、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而是将资金交付受托方后进行专项委托,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4、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与受托方自有或其他资金混合使用,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三、委托理财投资的核算
(一)委托理财投资核算的一般原则:
委托理财投资,属短期投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1、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委托理财均为现金方式。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短期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借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2、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企业取得的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应于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企业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3、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在期末时按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记“投资收益”。
4、处置短期投资时,应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的成本,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时,其结转的短期投资成本,可以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某项短期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出售短期投资成本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短期投资”应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6、“短期投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的成本。
(二)委托理财投资特殊情况的核算:
1、企业在委托理财时,如上述“运作形式”所述,并不一定能够获取交易清单,亦不一定知晓在受托方购入股票等证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是否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直接借记“短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而不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等核算。
在这种情况下,委托理财运行过程中,对于实际发生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因收于受托方券商或投资公司,并且无及时的交易纪录,亦不予核算和反映。
2、企业在资金委托运作期内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如无法获取交易清单,企业不予核算和反映。运作期内某一清算期满后统一清算,如跨年度时年底结算一次。但如果能够获取交易清单,应该及时确认损益。有些企业在运作期内已经处置所购证券并能计算处置所得,但并未确认和核算投资收益,而是一律全额直接冲减“短期投资”。理由是尚在运作期内,运作期未满。这是对相关制度的误解。企业只有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于实际收到时,才可能予以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3、对于企业与券商签订保底收益协议的,企业一般的做法是将清算时所得款项超过短期投资成本的差额部分,全部计入投资收益。这种做法值得探讨。这里暂且不论保底的做法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保底收益率超过实际收益率,超额收益其实来源于受托方的捐赠。如果能够从交易清单中分别确认实际收益和超额收益,该超额收益存在着计入投资收益还是资本公积两种选择。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资本公积。但是,这种收入又确实是委托理财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而不是凭空产生。计入资本公积,似乎是难以接受的。笔者认为,两种选择都是可行的。
同样,如果双方规定在超过某一预定的投资收益率时,企业将一定比例的超额收益支付给受托方。那么,超额收益分成的部分,其实来源于委托方企业的捐赠。如果能够从交易清单中计算确认该部分超额收益分成,该超额收益分成,也存在着计入投资收益(减项)或营业外支出两种选择,也都是可行的。
4、企业无法按月或随时获取交易明细清单的,“短期投资”应按受托单位而不是按投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委托理财投资举例说明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年报披露如下:
1、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包括: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依据200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风险投资批准权限的专项授权,于2001年7月31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使用不高于人民币三亿元的资金投资国债的决议。2001年8月12日,公司董事会就上述决议作出修改决议,公司只使用1亿元人民币资金购买国债,另外委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2亿元人民币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2、会计报表附注,短期投资:
项目2001年度投资金额成本(人民币元)跌价准备(人民币元)
委托投资-委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90,500,000[注1]
债券投资41,655,2042,679,155
存放于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管理债券投资款50,000,000[注2]
合计282,155,2042,679,155
报表日债券投资包括以下债券:
库存数量库存债券成本
债券名称手人民币元
96国债(8)34,76941,655,204
债券投资已按成本和市值孰低原则计提了跌价准备,报表日的市价是根据《中国证券报》公布的2001年12月31日股票交易收盘价确定。本公司债券投资的变现无重大限制。
注1、本公司于2001年8月12日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委托资产管理协议书,委托其管理资金共计人民币200,000,000元。根据该协议,该证券公司在本公司指定的证券账户名下,在不违背本公司利益的原则下,有权自主运用和操作资金专用账户的资金买卖及持有在中国境内合法的金融证券交易市场公开挂牌或即将挂牌交易的股票、认股权证、基金、债券以及其他的上市投资品种。本次资产管理的委托期限为12个月,自2001年8月13日至2002年8月12日。本公司于本年度已收回部分委托管理资金计人民币9,500,000元(另注该公司在公司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委托资产管理事项”,披露:公司向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委托资产的1%作为管理费用。如投资收益率在10%以上时,本公司将超额盈利部分的20%支付给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业绩报酬。2001年12月25日,公司收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提前支付950万元投资收益的函件,2001年12月26日公司收到此笔投资收益款项。公司未来尚无委托理财计划)。截至2001年12月31日,本公司存放于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仍未使用的证券投资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49,556元,于2001年12月31日,该委托投资证券的市值为人民币206,958,431元,因此本公司于该委托投资于2001年12月31日的投资成本(已扣除年末仍未使用的现金余额)与市值的差异为人民币17,007,987元。
注2、本公司委托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本公司的国债投资款提供管理服务,本公司已就该国债投资投入人民币50,000,000元,于2001年12月31日,本公司并无通过该证券公司持有任何国债,而本公司存放在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仍未使用的国债投资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0,640,291元。
3、会计报表附注,投资收益(部分):
项目2001年度(人民币元)
投资国债收益(详见短期投资注(2))(2,959,933)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详见短期投资注(2))2,679,155
从该公司年报所披露的的情况来看,该公司对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款项200,000,000元为全权委托理财方式,对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则仅为委托管理债券投资。
1、支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款项200,000,000元借:短期投资200,0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000
2、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回950万元投资收益借:短期投资9,500,000贷:投资收益9,500,000该公司将收回的950万元直接冲减短期投资,值得商榷。因为按8月中旬投入4.5个月计算,投资收益率达12.67%,该收益不太可能是收取的股利或利息,而且上市公司在8月中旬以后支付股利的情况很少。那么应该是证券(包括认股权证)的处置收益。处置收益应该计入投资收益。
3、支付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款项50,000,000元,该公司并无通过该证券公司持有任何国债,而本公司存放在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仍未使用的国债投资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0,640,291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000,000贷:银行存款50,000,000该公司将5000万元直接核算为短期投资,而不是反映为其他货币资金,亦值得商榷。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0,640,291元,多出的640,291元应该为存款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640,291贷:财务费用640,291
4、国债投资成本41,655,204元,不清楚运作方式如何、在哪家券商购买,在此不予举例核算。但跌价准备2,679,155元,减少投资收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指标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145-0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活动为对象,以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财务报告、临时报告为主要信息来源,应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上市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财务主体决策提供依据。
一、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特点
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与非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1.公司财务报表具有公开性。我国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将其主要会计报表经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核后交证券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报告要附有查账报告书。
2.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除了像非上市公司一样分析基本财务指标外,还要结合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对一些特殊指标进行分析。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等。
3.财务分析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利益主体最多,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投资人、债权人、政府、职工、社会中介机构各利益主体为谋求其自身利益都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且要求不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布离不开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以及经济咨询机构等。
4.为达到上市、配股、免于退市、虚假重组、炒作股价等目的对利润、财务指标的操纵更具有普遍性、方法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指标分析财务报表的性质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指标分析财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它们包括: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等。
(一)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及主要指标分析
1.流动资产的分析典型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对货币资金质量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是否适当。如果企业的货币资金占资产规模过大,则可能意味着企业资金闲置,盈利能力弱,企业的管理人员生财无道;如果企业的货币资金占资产规模过小,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还有可能使企业丧失商业信誉,例如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支付到期的购货款。
(2)短期投资(有价证券)分析。短期投资分析,主要是进行以下内容的分析:一是注意企业是否计提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二是分析短期投资的构成。企业的短期投资包括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全权投资(如购买国库券)风险较小,股权投资(如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如果企业短期投资数额较大,且股权投资占相当一部分比重,应注意该上市公司的风险。三是分析短期投资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注意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利用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划分随意将长期投资结转为短期投资来“改善”流动比率。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改善”其流动比率,人为地将长期投资的一部分划入短期投资,粉饰报表。
(3)应收账款分析。上市公司把应收账款作为调节营业收入的工具被广泛利用。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增加应收账款来增加销售收入,如在本年虚开发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到次年又以诸如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将其冲回,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当然,如是为了隐藏部分收入,则可利用推迟开票,将营业收藏于预收账款之中。通过其他应收款虚增利润的常见方法主要是将已损失的资产转入其中,使亏损不体现出来。利用其他应付款则主要是隐藏利润,如将已实现的收益转入其中,使之不列入损益表之中。
(4)存货分析对存货的分析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存货的计价方法分析。存货的成本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动,因此大多数企业面临采用何种成本价格,来确定各存货的成本。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涨或下跌时对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净收益现金流量有影响。企业外部分析者应关注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如果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化,应关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理由的合理性。二是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期末是否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以及计提的正确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上市公司某种库存商品,其可变现净值大大低于成本,而企业并未按规定提取存货跌价准备或者提取不正确,则导致存货账面价值高估,虚增企业当期利润。例如,秋林集团2002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 744.74万元,而在以前会计年度却未计提该准备,由此分析以前年度有虚增利润现象。
2.长期投资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的主要形式,对各项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在实际中,即使某项投资质量下降,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一些企业却少提或不提,以虚增长期投资帐面价值和利润,对此财务分析人员应当进行调整。另外,分析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差额的处理是否恰当。由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决定企业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的摊销金额的大小,所以企业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年限的选择会对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财务分析人员应从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判断企业摊销年限和摊销金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金额巨大、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如有以上情况,应予调整再作分析。
3.资产负债表指标比率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分析。上市公司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后劲足,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市盈率低表明市场不看好,企业增长潜力有限。但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市盈率不会降至零,很高的市盈率也往往不说明任何问题,每股收益受净利影响而净利大小又与公司选用的会计政策有关。因此不同行业市盈率不尽相同,行业成熟市盈率普遍较低,新兴行业风险高、市盈率高,若股市受大股东操纵市盈率就很难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所以在对市盈率进行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行业因素和前后期变化因素,不能只看其数值高低。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净资产×100%。该指标实际反映企业所有者拥有资产实现收益的能力。企业净资产的主体是投资者,他们最关心企业净利润。企业债务利息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涉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投资者通过股东大会影响经营决策者,使之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以期取得最佳的收益。因此,净资产收益指标集中体现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综合排序中,该指标居于首位。
(三) 上市公司的筹资行为和投资行为
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及主要指标分析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筹资行为和投资行为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当局,还是外部投资者,都逐渐意识到现金流量信息更能反映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和现实的支持能力,它是公司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理财资源,也是投资者(股东)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资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2)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分析;(3)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4)上市公司收益品质分析。
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分析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净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几个综合性财务指标是投资者十分重视的股海航标。有些遭受惨痛损失的投资者说是财务指标误导了他们。客观地说应该是被“误导”的投资者没有学会如何分析和使用这些“股海航标”,不知道在这些简单的财务指标后面还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内容和十分深奥的道理。
(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之因
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有许多投资者可能不知道,即使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被发表无保留意见、无解释段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这主要是由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财务报表严格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而成,这只说明这些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合乎规范的,并不保证它能准确反映公司的客观实际。(2)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比如,上市公司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中,不同账龄、不同项目的债权具有不同的风险,其实际价值也就不相同,但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反映这些情况。
(二)财务报告信息组合分析方法的重点
通过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组合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投资者应该对各种信息进行组合分析,而不能停留在单项信息或主要财务指标数值表面上。财务报告信息组合分析方法的重点主要有:(1)数值与经营相结合;(2)总数与结构相结合;(3)增减与同化相结合;(4)亮点与隐患相结合。
(三)上市公司人为操纵其财务报表数据的途径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美国
中图分类号:F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2-0065-03
2007年,我国中资保险机构67家、外资保险机构43家,其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增加49家中资保险机构、35家外资保险机构。[1]六年内,国内保险机构数量增加了3倍多,其中,外资保险机构增加了4倍多,国内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同时,外国保险业一般是赤字承保,而我国保险业基本上利润承保,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润承保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国内学者对保险资金运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变迁,与美国保险资金运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促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提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变迁
根据保险资金监管程度,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变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0-1986年),保险资金无投资阶段。由于保险业中断、人才缺乏和资本市场的限制造成我国保险业资金管理能力欠缺,保险资金以一定的优惠利率存入了银行。
第二个阶段(1986-1995年),保险资金有投资无监管阶段。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保险业进入了无序的有投资阶段,监管机构对投资渠道的监管不到位和相关法规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个阶段(1995-2003年),保险资金有投资严监管阶段。1995年颁布《保险法》,并对保险金运用的范围和形式等作了严格的规定,即资金运用的形式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模式。而后,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的限制逐渐放宽,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并根据1999年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保险公司资产的5%。此后,根据保险公司的具体情况,投资比例有所上调,投资渠道逐渐有所放松。
第四个阶段(2003年至今),保险资金有投资有监管阶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资金可以运用的渠道越来越多,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也越来越灵活。2004年,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分别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此后,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不动产、股票等方面的限制适当放宽。2009年新版《保险法》中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二)保险资金运用的纵向对比分析
从2003年起,我国进入有投资有监管的快速发展阶段,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监管都有很大改观。资金运用渠道得到拓宽,存款占比逐年大幅下降,股票投资、金融衍生工具、房地产投资等开始崭露头角(见图1)。同时,保险资金的监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从拒绝保险资金入市到保险资金以一定比例间接进入股市的转变。2003-2007年,银行存款所占比例下调趋势明显,债券投资比例上调,保险投资渠道的拓宽有了实质性进展,股票投资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同向变化并呈上升趋势。
(三)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的横向对比
2007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12.17%,其中投资收益占资金运用收益的81.8%,保险资金收益出现历史新高。[2]通过对2007年资金运用情况(见表1)的分析得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渠道多样化。保险投资逐渐引入了保险资金贷款、投资房地产、拆借资金等投资渠道。二是保险资金投资意识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占比下降7.35%、股票占比上升7.57%,是投资渠道的最大调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保险资金的投资占比有小幅下降 ,这是投资环境恶化的正常反应。三是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获得高收益。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占比几乎为零,却带来了近7倍的收益,其对保险企业具有极高的利润诱惑。四是贷款和房地产的投资收益为零。它是保险资金渠道拓宽初级阶段中作为新投资渠道的探索,发展空间还很大。
保险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对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要求很高,但保险资金存到银行获取低收益进而降低风险,但不能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保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应该是多样化的,以便有效的化解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同时,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地位的重要性凸显。保险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相辅相成。因此,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应该拓宽。如何拓宽才能保证保险资金三性的统一是发展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二、美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分析
(一)2006-2008年美国寿险、非寿险投资收益纵向对比
从寿险、非寿险两个险种来看(见图2),投资收益在净收益中的比重方面,寿险的投资收益(2008年除外)是净收益的5倍左右,非寿险则基本持平。投资收益在稳定性方面,2006-2008年寿险投资收益稳定,环比变化不到1%,非寿险投资收益的波动性较强。2008年,保险业的净收益出现大幅下滑,寿险业出现巨额亏损。
(二)美国寿险、非寿险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横向对比
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最明显的特点是其各项投资占比稳定,寿险和非寿险保险资金在运用渠道上分配比例区别较大:保险资金的运用,债券占比最高,基本在70%左右,其中寿险略高于非寿险;股票投资方面,以普通股票为主,普通股票是非寿险的第二大投资渠道,是寿险的6倍之多,但对于优先股的投资相差无几,寿险略高;贷款方面,主要是住房贷款,寿险的第二大投资渠道是住房贷款,占比到10%以上,及少量的保单贷款,而非寿险只有少量的住房贷款;现金和短期投资所占比例在非寿险中占比在10%以下,寿险占比在3%以下,都呈下降趋势;不动产投资两个险种都很少涉及,均在1%以下。
美国保险资金在投资渠道分配比例稳定,符合寿险业务长期性的特点和非寿险业务流动性的特点。保险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据绝大比例,与其债券业为最大的子市场的金融市场相辅相成。剩下的大部分在非寿险中依次为普通股、现金和短期投资,在寿险中依次为住房贷款、保单贷款、现金和短期投资。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寿险资金在住房贷款渠道的投资成为寿险业严重亏损的原因之一。
三、美国的保险资金运用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必须提高
美国保险市场中寿险投资收益在净收益中的比重,根据美国非寿险市场1975-2008年的承保利润情况统计,保险人基本上无偿保利润可言,营业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2006年和2007年的承保利润分别为317亿美元和193亿美元,是自1978年至今的最高记录,也是仅有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自1975年以来一直为承保赤字(见图3)。我国保险业大多数业务都是利润承保,在保险业竞争成长的过程中,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重要性突显,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
(二)降低我国资金运用形式中存款占比,数据统计要区分险种
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中债券占比几乎是我国的两倍。保险业的依附性要求其发展依托于金融市场,甚至整个经济环境。美国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债券市场,不仅种类丰富、市场发展完善,而且可流通债券规模大。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债券规模达到33.2万亿美元,是当年GDP的2倍之多。[3]与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少、规模小,制约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债券市场比股票市场更成熟,风险小,保险资金中债券比例的提高趋势将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应逐渐提高。[4]美国保险资金中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比不到我国银行存款占比的1/2。从流动性来看,银行存款类似于现金和短期投资,但其占比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险资金的收益性。
美国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高,尤其是寿险业的评价相对误差不到2%(根据图2数据计算得出),寿险业和非寿险不同投资渠道的占比不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不能看到寿险和非寿险的区别,也没有关于普通股、优先股等详细投资渠道的数据统计。同时,在保险资金监管方面对于产、寿险不同的险种也没有相应的区分,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在数据统计上区分险种。
四、提高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几点建议
第一,从美国保险业的承保情况来看,长期的赤字承保背后是其保险资金的高利用率带来的投资收益,对比我国的利润承保现状,我国保险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高,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严格管制势必影响投资收益。金融危机后,我国保险业充分认识国外保险业在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的同时,应积极缩小在保险资金运用上的差距。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势在必行。
第二,从美国保险业的保险资金在寿险、非寿险中不同分配情况来看,不同险种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现金流,不同险种的市场占有率不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不同,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资产负债的匹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统计数据应该为寿险和非寿险两个口径统计,甚至分险种统计,以便于国内保险业的统计分析及与国际保险业的接轨。
第三,从美国保险业的投资渠道方面来看,我国银行存款作为保持资金流动性的投资方式过于单一。相对于美国现金和短期投资的比例来看,所占比重偏高要逐步下调,拓展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尽可能多的提供投资工具供选择。相对于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中债券占据绝对地位的情况,我国金融市场中是银行主导的模式,寿险资金应该考虑贷款投资渠道。[5]寿险资金要严格控制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比例保障资金安全,强调寿险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第四,从我国保险监管方面来看,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对监管者的要求将更高。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目的在于保险资金运用中可供选择的渠道是广泛的,但是能选择多种投资渠道的保险人是有要求的。监管机构除了要控制投资比例、偿付能力监管等方式,还要采取更灵活有效的监管方式。■
参考文献:
[1][2]吴定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8)[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李云林.忽视系统风险,金融工具变成了“毒药”对美国金融体系“双过度”特点的分析[N].中国经济导报,2009-06-20.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了《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执行,之后又陆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执行,在会计界引起了强大的震动,尤其在上市公司中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2004年4月27日又了《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将对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起到重大作用。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已有几年时间,在相关财会人员的思维中已形成基本定势。为保证小企业会计制度更好的实施,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与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其异同,是十分必要的。
两制度适用企业范围的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不仅不适用于上述三类企业,而且只适用于不对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这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上的不同。
但对于某企业是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笔者认为应视情况而定。例如某企业虽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未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之前已经使用了企业会计制度,而且采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与采用企业会计制度也无本质区别的,这样也可以继续使用;而对于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以后新成立的小企业,应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再如为了保证集团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统一会计政策和统计口径,集团公司内部不同规模的母子公司中的小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即使是新成立的小企业,也不例外。
两制度会计科目设置的比较
小企业因其结构简单,企业的决策快、会计核算简单,所以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比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所减少。
1.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在资产部分减少了:应收补贴款、预付账款、委托代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以及各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负债部分减少了: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预计负债、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
3.在所有者权益部分减少了:已归还投资,同时在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中减少了相应的项目。
4.在成本部分减少了:劳务成本。
5.在损益部分减少了:补贴收入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笔者认为在所减少的会计科目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更加体现了小企业的“小”,同时也更加注重了与税法的相结合。如减少了4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预计负债、递延税款等科目。再如由于小企业资金流转较快,预付、预收账款业务较少,所以取消了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但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也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和劳务成本。同时,企业如果调整以前年度发生的事项,也可以增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两制度在核算方面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也注重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相结合。
1.对于各项资产的损失或溢余,企业会计制度均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直接核算处理结果。如在现金短缺或溢余的时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待查明原因并经批准后,再分别处理;而小企业不采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资产损失和溢余。取消“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小、决策快,不存在需经各种会议层层批准的报批手续,处理程序简单。但是,两制度的最后处理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在扣除相关人员的赔偿或支付给相关人员后,按实际短缺或溢余计入当期损益。
2.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各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其主要原因也在于企业的“小”。由于企业小,长期资产占用少。另外对小企业而言,由于会计基础相对薄弱,会计人员在专业素质有限,对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或资产减值额等会计估计不但不能准确把握,且还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因此,为防止小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特别关注该原则的适度运用;同时,除税务部门之外,其他社会各界对小企业的报告关注较少,小企业没有必要自找麻烦计提各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例如长期投资的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检查,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依照税法规定,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能直接在税前扣除,而是待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这扫尾要求企业在年底需作大量的税前调整。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样,小企业会计核算成果缩小了与税法的规定,简化了企业核算。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不提取各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小企业的“小”和核算简单的特点。
3.为了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及配比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可以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也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对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企业,按本期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期应纳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按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和规定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在以后期间还需按规定转回。对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企业,期末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本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一致,这种核算方法比较简单。也正由于小企业的核算要求简单,企业也小,并且大多数小企业只对税务报送财务报告和接受税务的监管,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直接规定,对于小企业直接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因而取消了“递延税款”科目也就理所当然。
4.根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通常,谨慎性原则需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来实现,合理的会计估计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和相关的前提,滥用会计估计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可靠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算预计负债,就是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于小企业而言,为防止其滥用谨慎性原则,故小企业会计制度不确认预计负债;取消了预计负债的核算。同时小企业会计制度也规定了若存在较大的预计负债时,则采用报表附注披露形式替代。
5.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但两制度的核算方法有所区别。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短期投资应按照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通知存款让您的闲钱悄悄增值
张丽在银行的活期账户中有100万元资金,一个周后用来买房,理财经理建议她存一个7天通知存款,到期后张丽发现通知存款的利息289.72元,果然比存活期的利息多出192.5元,张丽很高兴,立即用这笔“意外之财”犒劳了全家顿麦当劳,同时她脑中也有了短期理财这根弦。
个人通知存款是指客户存款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种存款方式。分为l天和7天通知存款。目前1天通知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的年利率分别为0.95%和1.49%,起点门槛5万元。有的银行现在推出了智能型的通知存款方式,如农行的:“双利丰”个人通知存款。这款产品具备智能管理功能,无需预先设定,根据客户实际存期,自动选择最优通知存款组合,连续存满七天,按人民币七天个人通知存款利率计息,不满七天按人民币七天个人通知存款利率计息。此外,该款产品还有复利计息的特点。每满七天自动转存次,并将利息计入本金,进入下
个七天计息期旬。积少成多,对于有较大闲置资金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而且“双利丰”个人通知存款并不会影响活期存款的使用,客户使用借记卡消费时,活期账户余额不足,将按照消费不足部分,从最近次存入的双利丰子账户进行部分回转,使客户同时拥有活期存款的便捷和通知存款的高收益。
短期资产配置货币基金不可少
在当前股票市场弱市震荡和货币政策从紧的市况下,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中持有定比例的货币基金是非常必要的。在所有基金品种,包括与其他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比较,由于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范围都是些高安全系数和稳定收益的品
种,所以对于很多希望回避证券市场风险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货币市场基金是个天然的避风港,在通常情况下既能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又保障了本全的安全。不仅如此,货币市场基金还可以避免隐性损失。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可能很低其至为负值,货币市场基令可以及时把握利率变化及通胀趋势,获取稳定的较高收益。
货币资金的流动性也很强,可与活期存款媲美。基金买卖方便,资金到账时间短,一般基金赎回两三天资金就可以到帐。与其他基金相比,货币基金的投资成本低。买卖货币基金都免收手续费,无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资金进出非常方便,既降低了投资成本,又保证了流动性。
银行超短期产品最近很走俏
第一章 总论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的任务,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这两个会计理论问题作概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
1 、会计反映的职能
2 、会计监督的职能
(二)会计的含义
(三)会计的对象
•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2 、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
(四)会计的任务
• 会计任务的一般表述
• 会计的根本任务
• 会计的具体任务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 会计主体
• 持续经营
• 会计分期
• 货币计量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七)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与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
• 设置会计科目
• 复式记账
• 填制和审核凭证
• 登记账簿
• 成本计算
• 财产清查
•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要素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 利润
(二)会计等式
• 会计恒等式
• 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 收入和费用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三)会计科目
• 会计科目的内容
• 会计科目的级次
(四)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第三章 复式记账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通过第二、三章的学习,要能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 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 复式记账的特点
(二)借贷记账法
•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四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一、考试要求: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
二、考试内容
(一)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二)资金筹集业务
(三)生产准备业务
(四)产品生产业务
(五)产品销售业务
(六)财务成果业务
第五章 会计凭证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二、考试内容
(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 会计凭证的意义
• 会计凭证的种类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 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 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记账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方法
•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 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管理
• 会计凭证的传递
• 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 会计账簿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各种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二、考试内容
(一)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 账簿的意义
• 账簿的种类
(二)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 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 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 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三)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 账簿启用的规则
• 账簿登记的规则
• 更正错账的方法
(四)对账和结账
• 对账
• 结账
第七章 财产清查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基础上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性、财产物资的真实性和财产保管使用合理性的方法,即财产清查。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财产物资、贷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并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账务处理。
二、 考试内容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 财产清查的意义
• 财产清查的种类
• 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 实物的清查方法
• 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 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 货币资金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 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 会计报表与分析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 会计报表的作用
• 会计报表的种类
•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
• 利润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 利润分配表的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
(四)会计报表分析
• 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
•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 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组织
一、考试要求:
本章阐述如何组织好会计核算业务和会计管理工作问题。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种类及其特点。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应履行的法律责任。
二、考试内容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
• 合理组织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要求
•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 会计工作领导体制
•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 会计制度与规范的制定
(三)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岗位责任制
•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 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
三、考题类型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判断题
• 名词解释
• 问答题
• 业务题
考试参考材料:
《基础会计》(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樊行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 2002 年 8 月第2版
第二部分:《财务会计》 200 分
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特征、财务会计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平衡公式,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熟悉财务会计目标、职能、特点,熟悉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熟悉会计科目;了解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财务会计的作用。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概述
• 财务会计的定义
• 财务会计的内容
• 财务会计的目标
• 财务会计的特点
• 财务会计的意义
(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 企业会计准则
• 企业会计制度
第二章 货币资金
一、考试要求:
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日常收付的账务处理以及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核对的方法,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和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外币业务的概念及外币业务发生时的账务处理,掌握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货币资金概述
• 货币资金的概念和内容
• 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的意义
• 货币资金的控制
(二)现金的核算
• 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 现金收付的核算
• 现金清查和溢缺的账务处理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 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 支付结算方式
• 银行存款的核算
• 银行存款的清查
(四)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 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 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考试要求:
掌握应收账款的概念、确认和计价原则,应收账款发生、收回及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掌握应收票据的概念和计价原则,掌握应收票据取得、收回、转让及贴现的账务处理,掌握带息应收票据及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方法;熟悉存在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时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了解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概念、范围及其账务处理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1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
2 、应收账款的核算
3 、坏账损失的核算
(三)应收票据的核算
• 应收票据的确认及计价
• 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收回的核算
• 应收票据转让的核算
• 应收票据贴切现的核算
(四)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五)预付账款的核算
第四章 存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存货的概念、性质、范围及存货确认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掌握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方法,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和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特点及账务处理;熟悉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及其有关的账务处理,熟悉包装物的概念、范围和账务处理,熟悉委托加工物质的计价及账务处理,熟悉存货盘盈、盘亏及毁损的账务处理,了解产成品核算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存货概述
• 存货的概念及其分类
• 存货的确认
(二)存货的计价
• 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
•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 存货的期末计价
(三)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四)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五)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 包装物的核算
(六)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七)存货清查的核算
第五章 投资
一、考试要求:
应理解并掌握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章的要求主要有:第一,熟悉投资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投资的分类;第二,熟悉短期投资的概念及特点,掌握短期投入账价值的确定及期末计价,掌握短期投资取得、持有期间获得股利和利息、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账务处理;第三,了解长期债权投资的特点,掌握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长期债权投资取得、处置和到期收回及期末计息债券折价和溢价的账务处理;第四,熟悉长期股权投资概念及分类,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熟悉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第五,熟悉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掌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二、考试内容
(一)投资概述
• 投资的概念和内容
• 投资的分类
(二)短期投资的核算
• 短期投资的特点
• 短期投资的核算
• 短期投资期末计价及处置收回的会计处理
(三)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 长期债权投资的概念
• 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 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 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 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转换
(五)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
• 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第六章 固定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和价值构成,掌握从不同来源取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及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修理、出售、报废、毁损、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熟悉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熟悉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熟悉固定资产租赁及清查的账务处理;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了解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二、考试内容
(一)固定资产概述
• 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 固定资产的计价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及折旧方法
(四)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五)固定资产租赁的核算
• 固定资产租赁的形式
• 固定资产经营租赁的核算
• 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与清查
• 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
• 固定资产清查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考试要求
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及确认条件,掌握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和摊销期限的确定,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处置的账务处理;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含义、主要内容及账务处理;理解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内容,理解无形资产减值的含义及账务处理;了解其他资产内容。
二、考试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
• 无形资产概述
• 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
•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第八章 流动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及主要账务处理,掌握工资总额的组成及结算与分析的财务处理,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预收账款、应付票据、预提费用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熟悉流动负债的含义、构成内容及计价原则。
二、考试内容
(一)流动负债概述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
(三)应付款项的核算
• 应付账款的核算
• 预收账款的核算
• 应付票据的核算
• 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四)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
• 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的计算与结算
• 工资结算与分配的核算
• 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五)应交税金的核算
• 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 应交消费税的核算
• 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 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第九章 长期负债
一、考试要求:
掌握长期负债费用的内容及处理方法,长期借款取得、计息、使用及归还的账务处理,应付债券的发行、计提利息及溢折价的摊销、偿付的账务处理方法;熟悉长期负债的意义、特点和内容,应付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核算;了解长期负债和长期借款的内容及分类,应付债券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二、考试内容
(一)长期负债概述
• 长期负债的性质、特点
• 长期负债的分类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 长期借款的概述
• 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三)应付债券的核算
• 应付债券概述
• 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
(四)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 长期应付款的内容
• 长期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考试要求:
掌握收入的有关概念,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费用、生产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概念,利润的月末结转和年度结转;熟悉收入的确认方法,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利润总额的构成及其计算,有关利润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了解期间费用的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
二、考试内容
(一)收入的核算
• 收入的有关概念
• 收入的分类、确认和计量
• 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二)费用的核算
• 费用的概述
•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三)利润的核算
• 利润总额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2 、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 、净利润的组成及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
一、考试要求: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特征及构成内容,掌握所有者权益有关内容的核算方法。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掌握资本公积形成、使用及账务处理;熟悉留存收益的概念、内容,掌握盈余公积计提和使用的账务处理、未分配利润的确定。
二、考试内容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1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与构成
2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二)实收资本的核算
• 实收资本的概述
• 实收资本的核算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四)留存收益的核算
• 留存收益概述
• 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
一、考试要求:
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和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分类及编制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
•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
•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编制方法
(三)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 利润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 利润分配表的基本格式及编制方法
(四)现金流量表
•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 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确认
•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三、考题类型
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4 、名词解释
5 、问答题
6 、业务题
(一)保留会计科目的变化 保留会计科目指新旧会计科目表中名称相同的会计科目。新企业会计科目中,旧会计科目的保留主要是因为原会计科目所核算的会计业务现在依旧发生,变化不大,且名称与国际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名称基本相同。这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生产成本”、“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虽然保留会计科目的名称相同,但少数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仍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生产成本”科目,该科目原来主要核算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以及完工产品和单独核算的自制半成品入库时转出的成本金额。新企业会计科目体系废止了“自制半成品”科目,其业务转入“生产成本”科目,因此,“生产成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发生了变化,即原科目的核算内容不包括单独核算已经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内容,而在新会计科目体系下,该科目包括自制半成品的业务内容,需引起注意。
(二)会计科目名称调整的变化 会计科目名称调整主要指为使会计科目名称更加明了和准确,“指南”对原会计科目名称中的字、词进行增减修改而形成的新会计科目。这类科目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原科目为现金)、“材料采购”(原科目为物资采购)、“贷款”(原科目为委托贷款)、“应交税费”(原科目为应交税金)、“销售费用”(原科目为营业费用)等。由于这类会计科目的关键字、词未变,核算内容变化不大,会计人员准确使用相对容易。
(三)弃用(废止)会计科目的变化 弃用的会计科目指未出现在“指南”内容中的会计科目。这些科目包括“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跌价准备”、“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补贴收入”等。这些会计科目因不能满足现在和未来的会计核算需要,与国际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存在较大的差别而被弃用。在停止使用这些会计科目后,其业务转到其他会计科进行核算(本文将在第二部分作专门探讨)。
(四)新增会计科目的变化原有企业会计科目主要是企业会计一般通用会计科目,基本上没有包括金融、农林、建筑等企业的会计科目。从企业经营业务变化情况看,这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发生各项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需求,也反映出我国企业会计科目的不完整性。为满足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需求,新企业会计科目按照企业未来经营活动变化情况的需要,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并把金融、农林、建筑等企业会计核算所用会计科目纳入新企业会计科目指南,这不但能满足企业新增业务会计核算的需要,而且使会计科目更具完整性。新增会计科目的数量约占全部会计科目的一半,主要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农业、油汽行业、建筑施工等企业的专用会计科目以及金融企业的共用科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融资租赁资产”、“贵金属”、“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存放”、“库存股”、“研发支出”、“劳务成本”、“工程结算”、“机械作业”、“利息收入”等,从中不难看出我国企业会计科目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导向。
(五)会计科目数量和类别的变化在“指南”中,新企业会计科目总数有156个,较以前所使用的85个会计科目有大幅增加。新企业会计科目类别除原来5大类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外,增加了“共同类”会计科目,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指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用工具”、“被套期项目”等,使企业会计科目类别由原来五大类增加到六大类。由此,新企业会计科目无论是在总数上还是在类别上都基本涵盖了所有企业的各类交易或事项,能满足各类企业不同业务的会计核算,全面体现了新准则的要求。
(六)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算内容总体增加。这一点从新增会计科目的数量和类别就可以体会到。如“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这些新增会计科目和类别基本上反映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总体上的增加。当然,总体核算内容的增加主要由企业经营业务的增加变化所导致。二是各种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调整。如“其他应交款”原核算内容转入“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原核算内容转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等。新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使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的操作性更强,为相关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全面完整。
(七)会计科目编号的变化新企业会计科目编号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5类增加到6类,反映会计科目类别的编号也增加一类,会计科目四位数编号的首位数代表科目类别发生了变化。如原首位数3代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现在代表共同类科目;原首位数5代表损益类科目,现代表成本类科目。此外,在具体会计科目编号之间留有较大空间可供企业使用。这些会计科目编号的变化不仅有利于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也可以使企业根据指南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体现出会计科目在使用方面较大的灵活性。
(八)新会计科目定位更趋科学合理 与旧科目相比,新企业会计科目定位更趋科学合理,体系更加完整。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两个会计科目,在2001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科目中未作删除,但在2006年颁布的“指南”中,这两个会计科目被删除,其业务转到新设的“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这种调整变化比较科学合理,不仅符合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属性,也体现出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特点,同时简化了对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显然,在新会计科目中“周转材料”科目的设置定位要比旧科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设置定位要科学合理。另外,从新科目数量、类别、核算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来看,新的企业会计科目更趋于全面、体系更趋完整。
二、弃用会计科目的业务归属及账务处理
(一)资产类弃用会计科目的业务归属与账务处理(1)“包装物”。“包装物”科目核算企业为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资产,核算内容不包括纸、绳、铁皮、铁丝等包装材料以及不随商品出售、出租和出借的包装物。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包装物”科目后,其业务转入“周转材料”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账务处理基本相同。(2)“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在企业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资产。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低值易耗品”科目后,该科目所属业务转入“周转材料”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核算基本相同。(3)“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发生的、预计摊销期不超过1年或一个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如
预计摊销期超过1个月但不超1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待摊费用”科目后,该项费用发生时,按受益对象直接计入相关账户借方,不再摊销。(4)“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从政府有关部门收到的补贴款项。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应收补贴款”科目后,其业务转到“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账务处理过程与原账务处理基本相同。(5)“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自制半成品”科目后,该科目所属业务转到“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可以在该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账务处理与原来基本相同。(6)“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后,其业务转到“发出商品”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处理方法相同。(7)“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在未来1年或一个会计年度内能够随时变现收回的各项投资。新会计科目废止“短期投资”科目后,其业务转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投资发生时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出售收回投资时在贷方反映。(8)“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核算短期投资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发生跌价的会计科目。该科目被废止后,其所属业务转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核算。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发生跌价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相反,则在贷方反映。(9)“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是核算企业投资预计收回期超过1年或一个会计年度的债权增减变化情况。该科目废止后,其所属业务按企业投资的意图和取得金融资产时的初始分类分别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对企业投资长期债权,如果能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其业务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如果投资的债券到期日固定、回收期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其业务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所投资的长期债权不能在上述两个科目核算的,其业务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具体账务处理如下:企业的债权投资业务初始确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发生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借方登记,投资收回在贷方反映;投资期间确认公允价值上升,其升值在该科目借方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科目的贷方反映,反之亦反。如果债权投资业务初始确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投资发生以及确认利息收入时登记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借方,到期收回投资在该科目的贷方反映;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到期收回的债权投资。在投资时,初始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业务在该科目借方登记,收回时在贷方反映;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记录的金额分别在该科目借方和“资本公积”贷方反映,相反,则在该科目贷方和“资本公积”借方反映。(10)“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长期债权投资发生的减值。该科目被废止后,其业务分别转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当发生减值时,按投资初始划分的类别,分别计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升值时分别在其贷方反映。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已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09年的国家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近5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因此,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的发展。
然而,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许多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其中投资及其风险的规避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就中小企业投资及其风险规避问题作初步地探讨,试图为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做一铺垫。
1.中小企业投资及风险的概念
中小企业投资是指中小企业为了获取投资收益而将其所拥有的资金或其他自有资源进行投放以获取投资回报的经济行为。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遵循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能最大限度地超过投入的资本成本原则,在保证投资能够获得一定投资收益的同时,又能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做出的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其所选择的投资方式紧密关联。中小企业的投资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根据投资的方向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对内投资可分为长期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长期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及其他长期资产投资等;流动资产投资又可分为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投资等。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实现自身资产的最大化而将其拥有和能使用的资金予以投放到外部的企业或项目以获取更多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根据流动性和投资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短期对外投资和长期对外投资。
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是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使中小企业的投资收益发生变动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是指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说只要投资前预期的投资收益和投资后实际获得的投资收益不相等,就存在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并不是仅指其不利的一面,而是指其正反两个方面,可能是实际收益大于预期收益,也可能是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当然,对企业而言,总是喜欢投资能获得较稳定的收益,都喜欢投资风险低一些。
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个方面,系统性风险是指投资过程中由于宏观大环境变化而使所有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都受影响的风险,如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大规模战争等。这种风险是资金市场上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无法避免的,因此也叫市场风险和不可分散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由于被投资对象的个别原因而导致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不稳定性,如被投资企业存在的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种风险由于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对象而予以分散掉,因此也叫做企业个别风险和可分散的风险。
2.中小企业投资及风险的规避
2.1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机制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决策人、决策对象、决策程序、决策理论和手段、决策结果五个方面。全面把握分析这五个方面是中小企业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关键因素。
2.1.1决策人
决策人在中小企业作出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决策人采取类似家族制管理的作法,在决策上,有如企业中的“家长”一个人说了算,凭“家长”个人的好恶选择投资对象(投资企业和投资项目),那么,这种“家长”独断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决策风险增大。决策对了,企业得到发展;决策错了,累及企业的生存,甚至倒闭。
2.1.2决策对象
决策对象的选择是决策问题的核心。选择决策对象(投资的企业或投资的项目)的关键是有效的预测和可行性分析,根据有效的投资预测结果,正确选择对企业而言最适合的投资方案。投资预测是投资决策中最为重要的前置环节,没有准确的投资预测,投资决策肯定不会科学,要做好投资预测,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2.1.3决策程序
一个较大的投资项目,必须有一个决策的过程,经过投资项目的提出、可行性分析(即预测和评价,不仅包括财务可行性分析,还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选择(即具体的决策)、组织实施、信息反馈调整等步骤。如果企业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这个规范的决策程序可能就不会按部就班地遵守,投资决策也就可能失误。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制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小型的投资项目决策,程序虽简单些,但原理应该是一样。
2.1.4决策手段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所依据的决策理论也不能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一套,而必须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的财务决策理论,采用的决策手段和方法也必须创新,必须与决策企业、决策项目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只有这样,投资决策才可能更正确和科学。
2.1.5决策结果
所有的决策机制对决策对象的作用,最后都体现在决策结果上面。决策结果输出后,还要进一步审核验证。组织实施过一段时间后,还要反馈,如果出现新情况,还要对项目投资进行一些调整。
除预测、决策环节外,防范投资风险还需要在投资项目进行过程中实施全程的风险控制,如事前的预算、事中的控制、事后的分析等
2.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规避的方式
风险规避是指企业对其面临的各种风险辨识、衡量、预测和分析之后,准确把握其中的不确定因素,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或使不确定性降至最低水平。中小企业投资在进行风险规避时一方面要控制、减少风险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另一方面也要控制那些被认为是产生风险的各类行为与事件。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规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风险回避
有效的风险回避可以完全避免某一特定风险可(下转第359页)(上接第369页)能造成的损失。风险回避的适用条件:一是某种特定投资其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二是应用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成本将超过其产生效益。
2.2.2风险控制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时的损失程度。控制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在发生损失前未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而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具体有防止、阻碍风险因素的产生;减少业己存在的风险因素;改善风险因素的基本性质,加强风险单位的防护力等。
2.2.3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中小企业将不同类型投资风险单位加以集合,以便对未来损失进行预测并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小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分散市场风险,可以分散不同种类的投资风险,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2.2.4非保险的风险转嫁
中小企业通过降低风险单位的损失概率和缩小损失幅度,将损失的法律责任和财产负担转嫁给非保险业的其他经济实体的有效方法
2.2.5风险保留与承担
风险保留与承担中小企业投资在面临着某种风险无法避免,或因风险收入超过风险损失,能获得较大收益时,而采取的风险规避方式。常用于下列情况:一是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二是预计某一风险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在企业可安全承担范围之内;三是不可能转移的风险,或者不可能防止的损失;四是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等。
2.3中小企业宜采取的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总体特点是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宽余,市场竞争力有限。因此,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操作时,会面临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两难选择,总体上应该选择投资风险较低项目,而投资收益的高低却成了第二位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应该侧重投资风险的高低上,基于这样的原则,对中小企业宜选择的投资方式予以下列分析:
2.3.1在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选择中 宜选择短期投资
从理论上讲,长期投资的投资收益高于短期投资,但其投资数额往往巨大,投资周期长,见效又慢,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自然也大。一般中小企业从事这类投资,必须拿出自己的很大一部分资金,这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倾其所有,东挪西借,赌徒式的奋力一搏,孤注一掷,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一旦产生大的风险就难免导致破产结局。不少家族制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因此,为尽快回收投资,中小企业的在作出投资选择时,应多选择中、短期投资项目为佳。
2.3.2在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的选择中 宜选择对内投资
相对而言,对外投资的风险大于对内投资,因为中小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外部的情况不确定性总是多一些;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对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而且第二种情况的对外投资目的,对中小企业而言,还比较难以实现。
2.3.3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选择中 宜选择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一般都是对外投资的方式。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需对外投资时,宜多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采用直接投资的好处主要有:一是采用直接投资可用现金投资,也可用实物资产和知识产权进行投资,而间接投资只能用现金去购买股票或债券;二是直接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可以影响和控制对方企业的经营,为我所用,而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而言就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发行证券的都是大企业,一个中小企业去购买一部分证券肯定达不到控制或影响这个被投资的大企业的目的。
当然中小企业为了有效利用自身暂时闲置的资金,也可以搞一点对外的短期间接投资,但要特别需要注意投资的流动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谢绚丽,赵胜利.中小企业的董事会结构与战略选择.管理世界.2011,(1).
[2]陈乃醒.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杨世忠.管理咨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8.
[4]林汉川,夏敏仁,何杰,管鸿禧.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
[5]陈林龙.管理:风险管理、财务计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1.
[6]陈新平,何冰.企业管理自我诊断.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7.
关键词:营运资金;财务管理;企业发展
一、研究意义和目标
(一)有助于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现金流入和流出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也无法做到同步。因此,增加了企业准确预测现金流量的难度。一定数量营运资金是企业维持日常运营的必备条件。同时,为了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维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必须持有适量的营运资金。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对于债权人而言,关心的是否能到期还本付息的问题。营运资金的管理的好坏是债权人的评估企业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要想取得贷款,就必须给债券人展示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因此,合理有效的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良好形象。
(三)对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有着决定意义
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在企业的总资产和总负债中的比例很高,特别是存货,占据了总资产的大半部分,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科学有效的管理营运资金是企业长期的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营运资金概念的三种理解
(一)净营运资金
将企业在一段时间里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定义为营运资金,即净营运资金。这是一个差额,被称为狭义的营运资金。净营运资金概念是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财务实力的有效体现。它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的资产流动性财务指标体系构成之一,其他构成该体系的指标还包括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
(二)总营运资金
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流动资产,也称为总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将企业再生产的各个过程和企业的营运资金有机地联系起来,主要应用于研究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和周转状况。
(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统称
将营运资金理解为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统称。立足于财务角度,把营运资金看作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第三种对营运资金的理解通过将企业一段时期的流动负债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紧密结合,体现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及理念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降低风险的目的。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
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与分析构成了营运资金管理的不同环节。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管理、短期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短期借款管理、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管理等内容。
1、流动资产项目管理
(1)货币资金管理
A安全性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体现在货币金额的安全完整,防止现金短缺。
B效益性管理
企业需要保证现金收支在数量和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尽量减少企业闲置现金,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2)短期投资管理
短期投资是企业的对外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短期投资须遵循剩余资金投资原则,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进行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
(3)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减少应收账款持有成本、降低资金占用、防止坏账损失。
(4)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需要权衡存货的功能和成本,力求将存货控制在最合适状态。通过经济订货批量法及其扩展模型,将存货的进货成本及储存成本最低时的购入量作为最佳订货量。
2、流动负债项目的管理
(1)自然融资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应计费用等是自然融资主要来源。易取得,无需办理任何融资手续,几乎没有成本,对企业的限制也较小等特点是它的优势所在。不足之处在于期限较短,企业筹资主动性较小。
(2)短期借款
协议融资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信用证和向社会公众发行应付短期债券。信用证主要适用于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应付短期债券则只适合于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
(三)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涉及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依据策略的不同角度,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划分为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和筹集策略。
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作为管理营运资金的基本政策,其持有量的高低对公司的收益和风险有着直接影响。公司管理层需要根据盈利性与风险性的权衡,从而做出营运资金持有量决策。
资金持有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如图下图所示:
A曲线代表保守型持有政策,B曲线为折中型的营运资金持有政策,C曲线为激进型持有政策,当其它条件不变时,A曲线的营运资金高于其它两条曲线,持有的流动资产比重最大,因此流动性最强,无力偿还的风险最低,但同时收益率也最低。
C曲线的营运资金水平最为激进,该持有量政策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和有价证券等流动性强的流动资金,同时尽量减少对存货的占用。该持有量政策的特点为收益高,但到期无法偿债的风险也随之增大。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B曲线为折中型的营运资金持有政策,其风险水平介于A和C之间。该持有政策对风险和收益的控制适中。
(四)提高营运资金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预算管理
企业尝试将营运资金的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是提高营运资金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性体现主要在它的控制力上,经过一套缜密的预算和规划,企业成本的支出和先进的流入都被纳入了预算范畴,并以预算指标为行动的指南,同时预算指标也是业绩考核的标准。不同时期的企业,预算管理的重点不同,相应营运资金提供的支持也会不同。
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必需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为代价,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这一时期,营运资金的管理是为保证企业的营销顺畅服务;预算管理以销售预算为中心,各个环节都应该全力支持和配合营销工作。
对于成熟期的企业,市场占有的基本格局己形成,企业的战略重点是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成本运转。强调以成本控制来规划企业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并分解到涉及成本发生的所有管理部门和岗位,形成约束各预算部门行为和预算成本的控制体系,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营运资金的管理是为成本控制服务。
对于企业经营呈现多元化发展企业,在集团化大背景下,企业要做到整体利益最大化,实行以利润预算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同时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以及出资者对经营者约束机制的强化,以利润预算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模式必然会被更多的企业采用。营运资金的管理是为实现利润预算服务。
四、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预警中的地位
财务预警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财务预警中最直接和最敏感的指标就是现金流状况的控制标准。因为企业最终的失败都是体现在现金的失控上。而营运资金状况影响现金流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反映,企业需要根据历史资料和同行业的状况,正确合理的制定出企业相关的资产质量控制标准,作为财务预警界限。
从财务预警的角度,企业的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反映在在营运资金指标上,而这些指标同时也是财务预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营运资金的合理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有利于企业控制风险,达到财务预警的目的。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和负债的管理。适量的营运资金是企业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据调查,CFO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因此,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洁,2007,《浅议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管理》,《财会通讯》,2007,1期
[2]毛付根,1995,《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研究》,1995,1期
[3]孙宝晰,2007,《论加强企业资金运作的有效监控》,《会计之友》,2007,2期
[4]王竹泉,2005,《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会计研究》,2005,6期
[5]向平,1997,《浅谈营运资金管理》,《财会月刊》,199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