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从而达到确定目标的活动。为规范观光园建设,加强观光园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旅游休闲的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办法或标准,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该标准对评定范围、评定标准以及评定程序进行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独立经营实体,包括观光农园、观光果园、垂钓渔场、综合性观光园等类型。评定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观光园建设包括观光产品、观光设施、观光园周边环境;观光园管理包括发展规划、观光管理、宣传促销和游客接待;观光园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数、观光农业的年直接收入、园区绿化与生态环境等。江苏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建设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等前期调研工作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主题定位、容量计算、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并对大门与边界、园路、集散广场、水系、假山与置石、建筑物、绿化、环保、安全、标识系统、游览线路等规划设计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制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界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规定了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总则、前期调研工作、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前期调研工作涉及园区选址、资源调查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三个方面。
规划设计包括主体设定、容量计算、功能分区、分区规划设计、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园路规划设计、集散广场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假山与山石规划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绿化规划设计、环保规划设计和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浙江绍兴县柯桥区制定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服务规范》,对观光园定义、总则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建设、农产品销售服务、制度与管理等作了规定,特别对园区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等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要求。山东省旅游局制定了《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文件,对全省采摘园进行打分评定,旨在让采摘园全面升级,发展品牌优势,规范管理,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采摘、休闲娱乐环境。该文件对于农业观光园的基本要求包括园区、采摘品、安全、交通、设施、服务、管理、环境、活动等方面。园区的具体要求涉及采摘园面积、园区卫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体要求涉及果品质量、植物间距等;安全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农药化肥施用情况、安全防护设施,通风换气设备;交通角度的具体要求涉及公路质量与停车场面积;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区内引导等;服务包括采摘园线路与项目简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定、网站网址建设等。虽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规定或管理办法,但是我国目前在观光园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仅有的少数管理办法或标准也只涉及观光园建设、评定等,关于观光园其它方面的管理规定甚少,且大多针对种植业主导型的观光农业,并未涉及林业、牧业、渔业等其它类型的观光园。已的关于旅游、服务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虽有些适用于观光园,但观光园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标准的实施方案。
2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的标准需求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类别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项目不同,以及园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不同,则标准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处北京市区或近郊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宝贵,且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发和实施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日光温室种植、地膜栽培、节水种植、立体种植等,而且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开展能源、资源、农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所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必然的选择,生态高效、节约资源可以作为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其它目标,例如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农产品的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项或多项作为自身标准化管理的目标。要实现多个管理目标,就需要将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例如,要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的目标,首先要符合有关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土壤等的强制性标准;其次,设施栽培是实现“生态高效节约资源” 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耕种的效率和产出,节约时间、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关于日光温室建造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日光温室技术条件、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等,在建造时遵照执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没有设施栽培的技术内容,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的实施指南中;第三,节水种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灌溉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节水灌溉工程等规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中关于节水栽培的技术内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将现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第四,立体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温度、湿度、大气、光照,减少对土壤的依赖,种植单位面积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实现园区“生态高效节约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立体或架式栽培尚处于研发和推广阶段,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适合立体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需要研发,然后将经验和研究成果写入水果、蔬菜的种植标准实施指南中。针对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大门建设、边界建设、园路建设、泊车场地、农用设施、休闲设施、集散广场、景观建设、绿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针对园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考虑以下要素:园区线路图、服务项目介绍、休息区服务、讲解服务、培训服务、导游服务、包装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服务人员管理规定、园区卫生标准、游览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观光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特殊农业形态,通过提供休闲观光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虽然针对观光园的标准并不多,但关于旅游和服务的标准有些也适用于观光园。例如,观光园区内的标识对于游客来说十分必要,能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务指示。
1.1特色与乡土
特色是旅游的魅力所在,也是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的保证,更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特色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其景观要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突出“乡趣”、“野趣”,特别强调经济、实用,营造出有地方特色的观光农业景观。
1.2主题明确
主题就是旅游地发展的主要理念或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形成或强化旅游地特色,增强其竞争优势,满足核心客源市场的休闲、娱乐的需要。因此农业生态观光园的题是其建设、经营的核心,也是其卖点之一。“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基本出发点。
1.3兼顾生态与开发
(1)生态旅游是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
(2)生态旅游开展的前提是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的:
(3)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来宣传生态旅游的思想,明确生态保护的意义;
(4)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建设的互动推进。这四项标准初步判定观光农园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
1.4以人为本,重在参与
现代旅游者越来越看重旅游经历,渴望参与,应设计一系列供旅游者参与的农业旅游项目,如跳民族舞蹈、钓鱼、野炊等,以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强调对游客参与性活动的项目的开发建设游人在观光农业园区中是“看”与“被看”的主体,观光农业园最大的特色是,通过游人作为劳动(活动)的主体来体验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并成为园区一景。
2、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入口的规划设计
园区入口是面向游客的门户,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印象所在,在规划设计上遵循其生态、乡土的设计原则,可以考虑在入口处放置广场,在广场上设置具有民俗特色、富有田园气息的雕塑小品等,例如在入口处设置景观水车,既能吸引游客的视线,造成震撼感,同时又能体现出农业园的乡土特色。
2.2生产体验区的规划设计
生产体验区主要为进行农作物的生产,可细分为畜牧区、森林经营区、渔业生产区等。同时设有可供游人参与体验的蔬菜、花卉园艺生产,让游客认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参与农事活动并体验到农业生产的乐趣。
2.3科普示范区的规划设计
园内可架设玻璃温室大棚,种植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新奇品种、野生品种,展示当今先进的无土栽培方式,如水培法、基质培、立体栽培等。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或高科技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
2.4观光游览区的规划设计
观光游览区一般地形多变,同时栽培多种观赏型农田、瓜果,通过对不同植物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姿态、花期、花色、季相、香、果、叶等的合理配植,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加上珍稀动物的饲养观赏等,使游人身临其境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5水体景观区的规划设计
在农业生态观光园中存在水体形式有湖、溪、泉、瀑等。为体现其生态自然性,溪流多为自然水体,一般是以观景、休闲娱乐为主,而湖塘大多则是用于生产的鱼塘、荷塘,在景观营造上应兼具生产、观景、娱乐的功能。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也可满足游客观景娱乐的需求。游人也可泛舟其间自行采摘莲子、菱角或于岸边挥杆垂钓、捕虾捉蟹。
2.6休闲娱乐区的规划设计
本区应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核心区。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站在游客角度,开设尽可能多的游客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并进行大概划分,从而形成趣味丰富、适用面广的娱乐活动,满足游客的需要。
2.7民俗文化展示规划设计
民俗文化的体现应应用于园区的各处,大到园区主入口,小到角落的景观小品,都能体现其文化性,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通过强调园区设计的民俗文化性为园区整体增添魅力,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景观小品的文化体现,设计主题的文化展示,景物景点的命名来展示、特色民俗活动展示等。
2.8管理服务区
关键词: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原则;设计
1 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1.1 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
在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要遵照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力,对园区进行适度开发。在园林建设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应该随坡就势,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对原有地形做过多改变;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不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使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尽量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相适应的乡土树种,保护古树名木,彰显地方特色。
1.2 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原则
在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每个景观单元的特色,又要考虑相邻景观单元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实现园区整体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合理构建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的空间结构,使景观单元相互关联、空间结构协调统一。
1.3 自然、社会、经济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原则
观光农业型园林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管理、运行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中,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一个循环的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应用高科技生产技术、建设生活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实现观光农业型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自然、社会和经济在园林的规划、管理和运行中结合起来,实现整个园区系统的稳定持续发展。
1.4 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型园林的过程中,要将自然景观依托在当地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习惯、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饮食文化等人文因素,将其提炼升华后,融入到自然景观中,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让游人在体验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2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规划设计
2.1 农业生产区的设计
农业生产区一方面为当地农民提供经济来源,一方面也是观光型农业园林为游客提供的服务的一部分。农业生产区的设计可以保留其原有的特色,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水果、蔬菜、鲜花等经济作物。如形成植株专类园,如桃园、梨园、郁金香园等。形成不同类型的游客观光项目,既可以增加园区经济效益,又可以提高当地农民收入,还可以丰富园区服务内容。
2.2 农业观光区的设计
农业观光区主要以营造优美绚丽的植被景观为目的,通过植株不同形式的搭配,形成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例如,通过集中种植花卉苗木,形成一望无垠的花海;利用乔木、灌木、草本按照一定比例和高矮搭配种植,形成错落有致的绿色峰峦;利用草本与花卉相搭配,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别致景观等。在农业观光区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控制观赏性植物的生长蔓延,不能影响威胁乡土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注意植株配置,根据不同环境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例如,在商务会议区,采用色彩浓烈、枝繁叶茂、数量繁多的植物栽种在一起,形成相对严谨庄重的氛围;对建筑、挡土墙等突出的硬质表面进行立体绿化,栽植攀援植物以及固土能力较强的植物,遮挡的水泥墙壁或人工护坡。
2.3 交通道路的设计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道路规划设计,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综合协调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尊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景观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方便游客进出,缩短游客浪费在路上的时间。与此同时,要重视交通要道上的景观规划,让游客将进出园区的过程也当成旅游观光的一部分,给游客留下良好印象。
2.4 给排水工程的设计
完善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方便卫生的生活用水与游客和员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观光农业型园林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方案:通过自然排水系统,让雨水随着自然地势坡度和暗沟排入附近水体;人工给排水系统应埋设暗管,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生活污水或者农产品加工厂污水可以通过排放管道就近接入城市排污管道系统,或者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自然水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观光农业型园林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改善和美化自然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坚持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提高设计水平,使观光农业型园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农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2103
1引言
在国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的社会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服务业的融合,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市和乡村的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体现出了重大的价值和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接待量为每年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表明现代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受种种因素和条件制约,休闲农业园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研究农业旅游背景下休闲农园的规划与发展问题,对于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功能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休闲农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休闲农园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和生产条件,吸收农业景观、农耕文化、生态产品、乡村环境等要素,开展观光、休闲、旅游等活动。休闲农园能对农村农业资源进行重组和开发,完善农业结构,改变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在休闲农园内,游客可以参加劳作体验、观光采摘、垂钓休闲等活动,还可体验各种非物质的农业旅游资源,如美丽的乡村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等,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休闲农园实质上是一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1],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科学化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商品化是休闲农业的特征,集约化是休闲农业的方向,产业化是休闲农业的目标。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第一位,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2]。农民通过经营休闲农业实现生活富裕,同时促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2.2能创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农园将一产业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从住宿、餐饮、服务业等方面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链。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休闲农园的出现能够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2.3有利于筹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产品,促进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加工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同时休闲农业发展筹集到的资金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休闲农园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和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旅游景区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新的消费时尚,既增加了消费群体的数量,刺激了居民的消费,也促进了休闲农园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目前休闲农园规划与建设的许多问题。
3.1开发模式雷同,缺乏特色
全国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而且同一区域内的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常常出现雷同,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另有不少园区只注重道路、温室、操作间的美观,其内部种植的作物仍是普通品种,科技含量不高。另外,观赏性蔬菜园、花卉园、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发较少,耕作、栽培、植树以及小型农业科研实验等农事活动的开发不够,导致其旅游特色难以体现。
3.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水平
不高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差,容易造成旅游旺季的交通堵塞,浪费游客的时间,影响游人的心境;进入休闲农园的旅游线路不多,公交车的性能比较落后,在道路曲折的地段会引起游客的不适;进入休闲农园的道路标识系统不完善,园区的指示系统和宣传栏等不完整,影响游客进行休闲活动;休闲农园的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更有甚者,个别农园园主追求短期效益,不做长远规划,坑骗游客。所有这些,使得许多休闲农园没有稳定的客源,很难引发游客再次旅游消费的热情。
3.3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发展单一
各地的农业休闲园虽然都有特色水果、观光蔬菜、特种养殖基地,以及一些科普教育基地,但尚未建立较好的产业支撑。我国的休闲农园仍处于低层次开发,以生产和观光功能等为主,对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园区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体验性项目的开发不够独具匠心,没有把地方的资源和文化特色融入进休闲农业活动中,没有形成产品系统[3]。
3.4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我国的许多休闲农园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园区建设开发时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进行战略定位和合理布局,在建设完成时没有注重园区的经营管理,在宣传策划、人才培养上面没有下功夫,管理水平较低,没法满足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4休闲农园规划建设的措施建议
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以绿色、低碳、安全等理念为基础,这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最大特点所在,一些成功的园区或景区在园区开发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在后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绿色、环保等理念也始终贯穿其中;在园区或景区建设之前,为了防止重复建设,要对园区或景区进行科学规划,规划定位和规划目标要准确;提倡节约、环保等理念,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4.1规划先行,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按照“总局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性的开发,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体现民俗特色,连线成片地推动主题型、景区化的休闲农园建设,以形成集群效应。
4.2生态立园,服务领先,品牌经营
保护园区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怡人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要严格控制,以名优、安全、绿色为特色,使园区成为真正的绿色农园。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开拓市场,打造专属品牌,使园区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性休闲农园和优质旅游胜地。
4.3注重产业功能,农旅协同
要把农业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结合起来,发挥农业、旅游产业协同效应,坚持朝特色化、精品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定位、项目策划时要注重农业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合理搭配,了解农作物和果树的生态特性,不断满足和开发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导当地农民向第三产业靠拢,从而获得农业和旅游协同发展的双重效益。
4.4产品特色发展,创新思路
休闲农园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和科技创新。要加快休闲农园的发展,就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速度,实行项目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在进行休闲农园产品开发时,要立足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源特色,通过资源整合、区域带动等方式,开发园区的特色农业资源,从生产、住宿、餐饮、娱乐等各方面打造特色产品,延长农业产品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休闲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的交叉性产业,而作为休闲农业的主要形态的休闲农园,则因其独具的特点,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亦存在许多诸如产业功能比较单一、园区的多功能性未得到充分开发等问题。随着对休闲农园研究的进一步加深,相信对关于农业旅游背景下的休闲农园的研究将更加完整,休闲农园将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延长农业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芹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探析[J].云南农业,2003(1):68~69.
[2] 我国离“现代农业”还有多远? [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7(9):7.
[3] 王国莉,骆海峰,陈明春.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14(3):34~36.
[4] 董粝.论“旅游富民”战略与农业旅游经济发展[J].群文天地,2012(12):300.
关键词: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23-03
1 农业观光园的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用于旅游度假的消费开始大幅增加。当前,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更加喜爱。这些都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农业活动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结合,通常分布在大城市的周边及郊区,驱车1~2 h就能到达,更吸引市区及县区居民在周末或节假日作短暂的停留。郊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充满野趣的田园景观;园区内有果蔬栽培、农事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绿色餐厅、购物等具有多种功能,满足了现代人对休闲度假的要求。
2 本项目的背景
2.1 项目的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
项目所在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北部的横水镇,距市中心30 km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
2.2 项目的现况和周边环境
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分析,本项目的周边环境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2.1 地形
本规划区内地势高差较大,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了小盆地地形,地势较高的边缘有效阻隔了周围的干扰因素。
2.2.2 用地
本规划区内除四周以外,其余地方地势起伏缓和,相对平坦开阔,植被生长状态良好,主要是大面积的草地和部分果树林场。土地受开垦影响破坏不大,为以后的农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2.3 水资源
本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季节性强;园区周围水体较少,溪流水塘寥寥无几,水资源不太丰富。
2.2.4 自然景观
本规划区以北约40 km处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而且是去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必经之地,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的重要景点,既是水利工程杰作,又是风景壮丽、湖光山色的景区,形成“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2.5 人文景观
本规划区以南约30 km处为洛阳市,洛阳历史悠久,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定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比如有中国佛教“祖庭”之称的洛阳白马寺;有中国石刻艺术龙门石窟,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4~5月份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2.6 经济状况
洛阳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来就业,到2015年年底洛阳市常住人口(在洛阳居住半年以上)为674.3万人,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
2.2.7 位置和交通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有连霍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等贯穿市区,加强了洛阳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也将周围的景点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人们出游。
2.3 项目的定位与目标
通过系统的分析,本规划将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定位为“洛阳城郊的生态型休闲农业度假区”,以最大限度满足洛阳市及周边县家庭的旅游需求,以最大限度满足周边市区的人们旅游度假需求。注重乡土气息和田园生活的特色,主要强调经济实用,符合大众的生活要求,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场地的现有自然人文条件下,通过合理规划及建设,使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洛阳城郊独具魅力的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农业生产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生态型农业观光园,满足家庭短途短时间出游的需求,家庭成员通常有老年、中青年、儿童,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规划不同的旅游产品和休闲娱乐项目。本规划区内将建设几大特色功能区:①蔬果栽植区,种植绿色蔬菜和瓜果,不仅形成农产品加工,而且供游客自行采摘。②生态餐饮区,打造生态餐厅环境,配套生态保健、疗养实施。③娱乐休闲区,适合老年群体的娱乐项目有棋类、郊野散步、广场健身、摄影等;适合中青年群体的娱乐项目有大型赛马场、赛车、攀岩、唱歌等;适合儿童群体的娱乐项目有儿童游乐场、小动物喂养场,民俗表演等。④花海景观区,规划区内地形平坦开阔,适宜栽种不同花卉,形成花卉景观产业,与赛马场相结合,又能成为良好的摄影基地。⑤购物区,生产有机蔬果、农产品、推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等供游客体验和购买。
2.4 项目的设计原则
2.4.1 生态效益的原则
项目在尊重自然场地的基础上,坚持“保护环境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规划园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园区内使用低污染的交通工具,如电瓶车、自行车等。在农作物灌溉方面,利用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节约水资源。利用生态循环原理进行规划区内的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
2.4.2 经济效益的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农业活动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要考虑到农业,还要考虑到旅游景区的发展、服务、配套设施和客源市场,园区农业的发展会拉动旅游景观的发展,旅游景观的发展势必为园区农业带来效益,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在规划时,要全面考虑,从经济效益原则出发,将各个方面合理组合,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2.4.3 突出特色的原则
有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其竞争力会越强,会更受人们喜爱。本规划项目结合当地特色和历史文化,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比如举办樱桃采摘节、摄影节、举办农作物科普教育等,以此作为园区的特色文化,同时又引起社会关注,提升知名度。
3 项目设计分析
3.1 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
园区总面积约1000余亩,基于前期的分析,园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生态农业体验区和大众休闲度假区。
3.1.1 生态农业体验区
位于规划场地内西侧,利用现有部分果林,进行合理的布局。区内主要分为:有机蔬菜种植区、果树生产区、采摘区、牧场养殖区、绿色餐饮区、传统民俗项目体验区。民俗项目体验带给游客一种区别于城市生活的农村生活,对于希望远离钢筋水泥城市的游客来说别有乡村趣味,作为园区的特色,应深度挖掘,比如推磨盘、滚铁环、跳方等传统乡村活动;比如展示乡村农业用具,水车、铁犁、石磨等。通过将农业生产与民俗活动体验相结合,为游客营造出浓厚的农家生活氛围,感受别有趣味的乡村文化。
3.1.2 大众休闲度假区
位于规划场地内东侧,与园区主入口相连,是聚集人气的主要场地,区内休闲娱乐项目丰富,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人们的旅游度假需求。主要分为4部分。
(1)入口广场区。停车场布置在广场的左右两侧,形成人车分流的模式,便于人流集散及游客停车。广场上还设置了展示厅和综合服务楼,为游客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2)儿童游乐区。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游玩的环境,设置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游乐项目。周围有坐凳,供家长及孩子休息。
(3)赛马场区。设置了大型和小型赛马场,小型赛马场供儿童群体及老年群体使用;大型赛马场供中青年群体使用。赛马场的西侧,设置了棋类、球类、攀岩、摄影等休闲娱乐项目,多数项目老少咸宜。使游乐更好的和农产业相配合,提高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吸引力。
(4)度假别墅区。园区将中档和高档度假别墅配合布置,满足多种消费群体。利用地形和郊野环境,适当种植花卉和果树,充分体现乡村气息和田园生活。
3.2 本项目的交通设计
园区道路主要担负着园区设备、材料等运输的功能,消防、急救的功能,引导游客观光旅游的功能,因此应合理的规划道路。农业种植区的道路要尽量规整,考虑土地的利用和现代农业器械的使用。旅游度假区的道路要考虑景观效果,对游客的引导作用。
园区内道路设计分为3个等级:一级道路宽4 m,是园区的主干道,联接主出入口和各主要功能区;二级道路宽2.5 m,是各功能区内部的主要交通道路;三级道路宽1.5 m,是园区小游园内的游览小路。
3.3 本项目的绿化设计
本规划区位于城市郊区,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植被基础。在绿化设计上,以乡土树种为主,符合生态原则,营造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园区的绿化主要分为农田绿化、游园绿化、道路绿化。
(1)农田绿化。农田最能带给人们乡村气息,表现田园生活。田间根据环境气候种植些小麦、油菜、向日葵等有观赏性的农作物,也可以种植桃树,梨树,石榴等既观花又观果的树木。
(2)游园绿化。游园是指园区内广场及别墅周围的绿地,在植物配置上要有层次变化,可用乔木、花灌木、花坛、地被、草坪等布置,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搭配,花灌木配置要四季有花可赏。树种选择上,以槐树、榆树、桂花、银杏、松柏等树姿优美为主,此外还可以种植石榴、紫薇、月季、紫叶李、红枫等来丰富树间层次。在别墅区,还可以适当种植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装点景色,比如石竹、孔雀草、玉簪、地被菊等。
(3)道路绿化。沿路主要以大叶女贞、法桐、香樟、黄山栾等乔木为主,配合紫荆、紫薇、夹竹桃、红叶石楠球等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3.4 本项目的其他设施规划
园区内水电的规划依照生产要求,合理设计,达到安全、节能的标准。生活用水由供水管道引入室内,农作物灌溉主要利用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节约用水资源。园区排水系统采用埋设安管,污水排放管道应接入城市排水系统。园区内的电力线应采用隐蔽式,变配电设施采用室内保护方式,颜色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园区的路灯、草坪灯等户外照明设施其颜色应协调,外观风格应与园区的乡村田园风相适应。
园区的公厕建筑外观应统一,形式为水厕,按每个服务半径500 m设置。园区的后勤管理部门设置在园区一角,负责整个园区的运作、管理。
4 结语
小浪底大观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既有田园气息又具现代时尚的旅游度假公园,价值在于观光、 游览、参与农作、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组合,通过对城市家庭短途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通过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和对游乐项目的创新设计,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体验。园区的发展应注重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后期的运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3).
[2]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3]平,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1(1).
[4]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
由此可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观光农园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购买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农业公园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的园区称为农业公园。这类园在休闲、旅游、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教育农园,既兼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园区可称为教育农园。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景;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
关键词 农业园区;功能体系;空间体系;衔接;福建罗源;西兰乡;破石村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81-02
农业概念性规划是对各区域尺度从宏观视角在战略和空间上针对主题、定位、功能、空间等方面对农业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和策划。其主要核心体现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在功能角色方面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是从功能角色的框架下进行空间布局策划。农业园区的主题、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是全局性把握,要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将概要性、谋划性和创造性的构思体现其中。而空间策划的核心是园区宏观功能的空间形态演化,要将可行性贯穿其内,研究的是园区各地块之间的功能体现和内在联系。两者之间的主要衔接点在“功能D功能空间”。本文以罗源县西兰乡破石村农业园为例,剖析在发展战略规划中将功能体系和空间体系“衔接”。
1 园区概况与发展思路
1.1 园区概况
农业园区位于罗源县西兰乡破石村,距西兰乡3 km;距罗长高速公路入口处15 km、罗源县城关18 km、罗源湾码头23 km。核心区内主要有2条村级道路贯穿。总面积1 102.67 hm2,属山区丘陵地带,森木茂密,植被良好;主要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种植水稻、茶叶、食用菌等。
1.2 发展思路
园区属于福州市辖区,处于福州未来四环发展区域,对接京台高速和沈海高速等。发展功能上,可以同时体现生产功能和休闲功能;在生产功能上由于园区为山区盆地,面积逾133.33 hm2,作为福州城市未来“米袋子”和“菜篮子”的一部分具有很大意义;在休闲功能上因处于福州未来“一小时经济圈”以内,可以成为福州市民农业观光的好去处。为此,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围绕“特色、规模、效益、品牌”等关键环节,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走生态绿色产业路子,把破石小盆地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1-3]。
2 总体布局与目标
2.1 布局
根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按照地域差异和功能不同,示范园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筹发展,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三大产业、五大基地、四大体系”空间格局。具体包括管理服务区、袋装灌木生产区、观赏花木展示区、特色水果采摘区、茶园农庄、水生植物生产区、袋装大苗生产区、蔬菜生产区、食用菌基地生产区、田园休闲度假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和毛竹生产与休闲区等部分(图1)。
2.2 目标
把园区由原来的传统农耕模式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集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打造“千亩大棚,万亩翠竹”的壮观胜景,同时配套打造“一个休闲农庄、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一个采摘体验园和一个农业文化展示区”,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基地规模发展有突破,由零星品种种植向功能规模化发展转变;二是品种更新换代和栽培模式上有突破,引进优良高效示范品种,创新高效栽培模式;三是在区域布局上有突破,由原来功能杂乱、盲目发展的形态向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形态科学发展;四是生产技术有突破,引进大棚等高效种养模式,提高园区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五是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有突破,通过园区化设置,效益将比原来提高2倍以上[4-5]。
3 功能体系和空间体系
农业园区的功能要素在一定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后,通过某种联系形成功能更强大的系统,即园区功能体系。该体系是由园区的主题、定位、功能等方面要素决定而形成的结构化体系,将完成园区在各种生态、生产、生活以及对内、对外功能方面的所有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空间布局是具体形态的体现,元素的空间配置与空间结构并非在功能上有绝对对应的因果关系,同样的空间形态可能蕴含着不同的空间结构,而同样的空间结构却又可能支撑着完全不同的空间形态。具体体系分化图见图2。
示范区的休闲市场定位中,游客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一般的普通休闲者,其主要定位是以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接待部分;第二部分是以现代茶园农庄为核心的具有相关品位的品茗休闲游客;第三部分是以岭头为核心的乡村民俗为主的年轻游客;第四部分是以一些较长时间度假和养生的群体为主,其主要定位是以田园养生度假区为核心。
4 分区建设思路
4.1 管理服务区
4.1.1 功能。包括台湾果品采摘、观光旅游。
4.1.2 建设思路。近期:完成对管理服务区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初步实现对园区的综合管理和对游客的导引作用。远期:建设成为园区的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通过对台合作交流,为园区科技人员、企业和员工提供良好的技术交流服务平台。
4.2 袋装灌木生产区
4.2.1 功能。包括苗木生产、休闲观光。
4.2.2 建设思路。主要从事生产观赏性强的观花、观叶和观果类品N示范,适当发展盆景栽培。以高效规范化种植模式为主,建设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等农业生产设施,应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选育名、优、特品种,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广苗木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新、奇、全的苗木生产和观光基地,发展集研发示范、芳香疗养、科普教育、礼品购买、摄影婚庆等于一体的综合苗木功能性产业。
4.3 观赏花木展示区
4.3.1 功能。包括花木生产、休闲赏花。
4.3.2 建设思路。对一些花卉进行梳理和筛选,主要以培育观赏花卉为主,通过对不同品种植物的植物学特征、花期、花色、季相、香、果、叶等的合理配置,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并悬挂对应的标牌,既可满足生产用苗需求,又可以发挥观光和科普教育作用。
4.4 特色水果采摘区一
4.4.1 功能。包括台湾果品采摘、观光旅游。
4.4.2 建设内容。在此充分展示和推广台湾的一些优秀果品和生产管理技术,建设台湾水果生产采摘基地。在树种选择上优先选用名优特奇品种,在同一树种内配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以延长观光、采摘期。在考虑品质、栽培及管理的同时,注重观赏性;在种植模式上要体现生态、环保、健康的理念;在栽培技术上,适当采用嫁接技术,在同一株树上嫁接不同颜色的品种,从而实现一树多花、一树多果的奇观效果。
4.5 特色水果采摘区二
4.5.1 功能。包括本地果品采摘、观光旅游。
4.5.2 建设内容。在此充分展示和推广本地的一些优秀果品和生产管理技术,建设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包括北果南种、蔬菜水果种植、特色设施栽培水果等。在树种选择上优先选用名优特奇等树种及品种,在同一树种内配置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以延长观光、采摘期。
4.6 七境茶园农庄
4.6.1 功能。主要为食用菌生产。
4.6.2 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山地的生态环境,结合茶山在整个园区的地理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茶业发展空间,促进茶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健康的茶园风光茶文化休闲养生胜地。
4.7 水生植物生产区
4.7.1 功能。主要包括子生产、莲藕生产、池塘垂钓、生态观光等。
4.7.2 建设思路。根据示范区现有区域的资源状况为烂泥田,通过田块的重新划分和修整,以及对田埂和道路的改造,形成梯田式的池塘群,通过该区域荷花的种植,形成一个集生产、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产业片。
4.8 袋装大苗生产区
4.8.1 功能。包括苗木生产、观光旅游。
4.8.2 建设思路。在种植品种上,主要生产适合城市绿化,培育胸径为7~16 cm的大乔木,胸径为5.0~6.8 cm的中乔木,以及胸径为2.5~3.4 cm的小乔木。在内部区域建设上,根据不同的品种结构,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各区域以主要道路为主要的区域划分。同时,各区域根据地形特点和区域品种情况,结合苗木造景,打造不同品位的苗木生产休闲园。道路规划通畅,保证大苗运输的进出,实现苗木规模生产、苗木产业示范和苗木风光三位一体,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9 蔬菜生产区
4.9.1 功能。包括休闲度假、农耕体验。
4.9.2 建设内容。都市农夫模式:划出一片区域,以1块土地为1个单位,模拟网络版的开心农场做法,游客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租种自己的土地,自主选种喜爱的果蔬,利用周末亲自进行种植、管理和收获,做一名“都市农夫”,充分体验参与的乐趣。园区通过租赁或出售等形式为租种者提供各类耕作用具、种子及果蔬秧苗,并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服务。
4.10 食用菌基地生产区
4.10.1 功能。主要为食用菌生产。
4.10.2 建设思路。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提高食用菌复种次数(一般自然栽培全年1~2次,工厂化栽培全年均可进行),实现食用菌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周年化生产。食用菌的发展以秀珍菇为主,以高标准化设施标准建设,提高产量。同时,注意生产基地的绿化、美化,实现园区生产和休闲观光双重功能。
4.11 田园休闲度假养生区
4.11.1 功能。包括美丽乡村建设、民宿建设。
4.11.2 建设思路。度假区总体定位是“山水田园间,休闲养生地”,功能定位是“以溪水河边、乡村田园、康体养生、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江南乡村伴生型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将竹子和森林作为核心资源,深度挖掘其景观及文化内涵,建设“江南竹村”及诗情会友的江南特色景观,构建针对大众休闲市场的自然观光及文化体验项目。依托优异的生态环境,发展高端度假养生别墅区。
4.12 竹林生产与休闲观光示范基地
4.12.1 功能。主要为食用菌生产。
4.12.2 建设思路。主要以破石村和领头村四周的毛竹林为依托,发展以冬笋、毛竹销售与竹海生态游为一体的特色毛竹生态产业,形成产竹子、挖竹笋、观竹王、望竹海、嬉竹泉、赏竹艺、听竹乐、玩竹戏、享竹疗、看竹业、购竹品、食竹宴、住竹居的综合模式。
5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得出,在农业园区发展中要将功能与空间“衔接”好。一方面在功能上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要有明确的定位,另一方面要在空间布局上以“点D线D面”进行统筹。
在经济功能上,要以生产农产品满足消费需求,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在社会功能上,要提供人们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场所与机会,以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生态功能上,要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在空间布局上,要在点、线、面3个层面上进行布局,既要有面上的统筹,也要有线上的重点,更要有点上的精品。
6 参考文献
[1] 张云彬,常瑞甫.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的内容与评价体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2):187-192.
[2] 周蕊,崔晋波,皮竟,等.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796-7799.
[3] 黄劲.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现状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目前,现代农业园区常驻人口8 2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约5 400余人,非农业人口约2 800余人。农业人口中,劳动力人口约3 500余人。有近40%的劳动力外出经营或打工,还有近60%的人在园区内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运输业。近几年来,随着园区高效农业以及示范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纯农业(种、养业)收入加上其他收入不断提高,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人员逐年增多,2011年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就有350多人。不仅如此,农业园区还大量吸纳周边地区劳动力就业,2011年共吸纳周边地区900多名农民来区就业。到目前为止,在本农业园区内创业就业的农业人口总数已达4 400余人。此外,各经济实体、科研机构还有农业科技研发人员六十多人。
2.自然资源。泰州市在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入春季,6月上、中旬进入夏季,9月中旬开始进入秋季,11月中旬转入冬季。大致上每年冬季有4个多月,夏季有3个多月,春、秋季各2个多月。总体而言,气候温润,无霜期较长,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从季节和气温的角度测算,每年适合旅游的天气则不足五个月。另一方面,本市夏季最典型的两种天气是梅雨和伏旱天气。梅雨有利于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某些年份会出现 “空黄梅”或“旱黄梅”、“涝黄梅”、“迟黄梅”等不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梅雨天气最易出现旱涝灾害,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梅雨过后的盛夏出现伏旱天气,伏旱天气多出现旱灾,会给农作物的水分供应造成影响。 因此,防洪抗旱,对稳定生产非常重要。泰州东郊河网密布,纵横交织,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既适宜农作物、花卉等植物的生长,又适合水产养殖,对养猪等畜牧产业也极为有利,泰州现代农业园区可谓物产丰富。与此同时,泰州东郊离扬州泰州机场距离很近,又拥有火车站、公路网星罗棋布,四通八达,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科普教育、旅游产业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布局现状
1.区域布局。泰州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泰州主城区东北郊,具置是:新通扬运河以北、泰东河以东,姜堰市桥头镇军民河以西、淤溪镇淤溪村以南区域。示范区北倚江苏里下河农区,南连通南高沙土农区,兼有泰州通南、里下河两大农业生态区的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原泰州市红旗良种场,原姜堰市稻麦良种繁育场、水产良种繁育场、棉花原种场等三个国有场圃,姜堰市淤溪镇南舍村、海陵区泰东镇中菱村以及苏陈镇东石羊、西石羊等9个行政村的位于新通扬运河以北的土地,总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其中40%的面积为国有农地。
2.产业布局。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以区内的东西主干道――站北路为主轴,按“六园三区”的总体功能分布。六园:生态渔业示范园、花卉博览园、蔬菜产业园、良种产业园、畜牧科技园、美好家园;三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物流区、综合服务区。生态渔业示范园:示范园总占地面积约800亩。全园设计以现代渔业为主题,集养殖、教学、科普、观光、休闲于一体。花卉博览园:重点围绕高档花卉苗木新品种选育、工厂化生产、园林化展示、农业旅游观光四大板块进行规划建设,规划设计总面积2 000亩。蔬菜产业园:位于园区红旗河以东、站北路以北区域,分东西两个片区,总面积2 660亩,其中东片区1 300亩,西片区1 360亩,重点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良种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 000亩,产业园分为新品种选育区、新品种试验区、新品种展示区、新技术集成示范区。畜牧科技园:高起点规划,在重点发展水禽、猪、宠物、羊和水产等五大产业的同时,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3.人居布局。该区域涉及海陵区泰东镇(中菱、周桥村)、姜堰市苏陈镇(西石羊、东石羊、双墩、周埭、北庄、徐家庄、西查、东查村)、淤溪镇(南舍村)农科站、良种场、水产养殖场及红旗良种场等,计12 个行政村,总人口15 000 人。其中姜堰市3 镇3 场10 个行政村,6 000 人;海陵区1 镇两个行政村1 500 人;红旗良种场6 000 人。区内农民年纯收入3 649 元。
(三)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现状
1.产业生产功能。现代农业园区的显著特点是进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不少园区已经利用其在“产前”、“产后”方面的独特作用和对市场的把握,以经济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种植业和养殖业“产中”的生产,形成了一大批对地方经济具有明显带动的产业龙头。泰州现代农业园区中的骨干企业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是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 500万元,持有农业部颁发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在园区建有1.2万亩稻麦良种生产基地,在园区周边建有近0.8万亩的良种协繁基地,年产稻麦良种近1 600万公斤,种子产品畅销长江流域13个省市的80多个县(区),良种销售收入突破6 500万元。又如,园区内的泰州绿色宝贝有机蔬菜有限公司和江苏欣涛公司为龙头的设施蔬菜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以两个公司为主体建设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已有2 660亩,年生产各类蔬菜新品种40多种,产销新鲜蔬菜1.1万吨,2011年两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 600万元。泰州浩润食品有限公司在区内投资建设了蔬菜速冻加工厂房和恒温保鲜库(1 900m2),年生产加工速冻蔬菜7 600吨,产品外销日、韩等国家。
2.科技孵化功能。科技孵化功能是现代农业园区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有效手段。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孵化环境和条件,培育科技实业家和专门人才,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与江苏省种子站合作共建了占地1 000亩的稻麦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承担了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等组别的各级中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新品种集中展示任务;与中科院遗传生物发育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作物高新技术育种中心合作共建了泰州中试基地;与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合作共建了优质专用小麦育种基地。公司有两项科技成果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独立引进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稻麦新品种6个。2009年10月,公司被江苏省科技厅授予农业科技型企业称号。又如,畜牧科技示范园内的水禽基因库、苏姜猪保种场、江苏丰达种鸭场都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研发机构。水禽基因库是2008年农业部第1058号公告正式命名的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之一,也是江苏省首批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之一。拥有科研人员十几个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几年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8篇,编写科普书籍7本。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于2008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保种场,主要进行姜曲海猪的保种和育种工作,是扬州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产学研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省级项目10余项,其中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江苏丰达种鸭场是集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基地,是江苏省重点种畜禽场。
3.示范辐射功能。现代农业园区研发先进适用的农业高新技术,如设施栽培技术、集约化种养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作用明显,并通过示范生产、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等手段,切实解决农民听不懂、记不住、学不会的问题,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辐射推广和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位于泰州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江苏畜牧科技示范园,已建成水禽基因库、水禽新品种繁育中心、苏姜猪保种育种中心、藏獒及宠物繁育中心、农民培训和学生实训中心等五大功能板块,开发、培育了猪、鸭、鹅以及水产等方面的新品种,带动姜堰、兴化、泰兴、如皋的一些养殖户饲养。畜牧科技示范园还通过江苏省推进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将一些新产品推广到滨海县,帮助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
4.文化引领功能。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发展中突出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园区建筑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园区环境的地域文化风情,在活动设置上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魅力。位于泰州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江苏畜牧科技示范园在规划建设中彰显里下河地区“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展现出古朴、淳厚的文化底蕴,实现里下河地区乡土民风的自然传承,给人以小巧别致的农家庭院的感觉,成为泰州地区、城乡之间难得一见的一道“雅致风景”。
5.休闲旅游功能。现代农业园区既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农业新型设施的现代气息,加上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和长年生长的名特优新果蔬、花卉等装点其间,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人地合一的现代休闲观光景点。同时,又能将农业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于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提供便利,为对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提供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位于园区内的生态渔业示范园设有展览和休闲两个馆;拥有三泰风情带、渔事活动带、四季长廊带、泰东河观光带;垂钓休闲区、科普区、水产观赏区。花卉博览园中也有农业旅游观光板块,设有锦绣天地花卉博览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畜牧科技示范园中也有畜牧文化展示区,素质拓展区。
二、现代农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规划设计问题。在规划设计方面,泰州现代农业园区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专门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了总体规划,但规划侧重于园区建设,在用地布局、综合交通、绿地系统、景观风貌、环境保护、综合防灾工程等方面可圈可点。园区提出了“生态立园、科技兴区、特色为先、效益为本”的发展方针和“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的发展思路,其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衔接,实行农业产业和服务行业的综合开发,产业联动,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运行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现代农业接轨,核心技术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农民培训、经营企业化等方面仍要做好顶层设计,在人才引进,园区宣传等方面也要有所规划。
2.功能定位问题。从园区的发展规划以及实际运作来考量,目前园区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产业生产功能、科技孵化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三个方面,示范辐射功能不强,处于从属地位,聚集功能(指人才、技术、信息的集聚,带动项目和资金的集聚,最终促进整个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结合功能(指科技教育界、工商企业界和政府三方的结合),对外交流功能(指现代农业园区在建设中通过制订优惠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国外人才、技术和资金,从而促进了合作与交流)等尚未出现。这也是园区目前总共只有18家企业进驻,总体实力不强,品牌不响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园区功能的定位上,有必要予以研究。
3.主体特色问题。目前,园区内畜牧科技示范园特色明显,生态渔业示范园内垂钓休闲区也是因地制宜,颇具特色的好项目。但园区整体特色不明显,缺乏独具特色的餐饮服务和娱乐活动,例如,撑船很能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在沙家浜、珍珠泉公园等类似撑船的划竹筏项目做得有声有色,颇为吸引人气,但在园内的几处休闲区,并无该项目。
4.经营主体问题。泰州现代农业园区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的,经营主体自然是政府。在政府的支持和管理下,园区产业选择和功能定位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对提高农业水平、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复杂、市场敏感度低、运行机制不灵活,难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缺乏合理的长效运营机制。因此,对于园中的重大事务,可考虑吸收企业参与决策和管理。
5.服务体系问题。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功能,也是农业园区坚持公益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园区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周边农民提供服务。目前,园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园区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园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利于园区自身的发展。
6.产业化水平问题。目前,泰州农业园仍在发展过程之中,入驻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总体产业化水平不高,需要在量上寻求突破,在质上提高水平,在服务上步步紧跟,提高组织化程度,稳定龙头企业与园区农户、周边农户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思考与对策
1.做好科学规划。农业园区的规划,将影响到其健康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收益”的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方针,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遵循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律,做到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达到做大、做强园区的目的,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管理制度、发展模式、吸引人才、激励机制、吸引资金等方面要精心规划,灵活运作,确保园区的各项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2.明确功能定位。农业园区的发展要以孵化功能为基础,不断发挥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园区的实力,扩大园区的知名度,为发挥旅游观光功能夯实做好铺垫。其中,孵化包括项目孵化和企业孵化。项目孵化的对象主要是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员,孵化的目标是科技成果企业化,即可生产化。企业孵化的对象是已注册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法人,孵化的目标是培育成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家,并经过再孵化,实现由中小型科技企业向大中型科技企业的转变。对于孵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要通过现代农业的展示与示范,以及各种形式的参观学习、技术培训等手段,逐步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产品、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把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广大周围地区,带动整个区域甚至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3.培育园区特色。在农业技术开发上,要通过培育和引进人才以及加强和科研院所的联合开发,不断推出新技术,培育新产品,增强孵化功能,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品牌,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科研院所前来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不忘培养下一代,为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提供便利。在旅游观光产业上,要融入地域特色文化,通过特色餐饮、特色娱乐活动、特色观光项目等,形成特色旅游。通过培育园区的特色,不断增强园区的人气和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
4.健全服务体系。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值得学习,该园组建了“四位一体”农业专家大院。专家大院由技术依托专家、项目研发专家、企业聘任专家、部门推广专家组成。成立了园区专家委员会,由技术依托单位的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负责对专家大院专家和科技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配置了专家办工所用设施、设备及培训场所等条件。建立了各类专家岗位工作责任制度和专家大院工作管理制度,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服务体系,对推广技术,服务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在龙门农场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和建设而成,园址距金华市区12km。对外交通方便,甬金高速、杭金衢高速公路为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提供了极为便捷的交通条件。
1.1自然概况
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貌以低山丘加湖为主,总体规划用地104hm2。
1.2农业产业概况
目前的农业类型为花卉苗木生产、淡水养殖、果园竹林栽培、茶园等,主要花卉苗木、水产、家畜家禽、水果等农副产品;提供的商品化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柑橘、枇杷、樱桃、桃、李、梨、竹、茶、板栗等。
1.3植被概况
目前植被大多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混交林,北部、南部普遍生长着马尾松林,其间还有人工开辟的经济林种,如杨梅林、桃林、橘林、枇杷林等。植物种类有用材林树种杉木、苦楝、构、刺槐、泡桐、榆、马尾松、香樟等呈混生状态;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茶树、竹类、桃、李、樱桃、柑橘等果树;灌木及草本植物有杜鹃、蔷薇、六月雪、葛藤及菊科、禾本科、蕨科等多年生或1年生草本植物;常见野生植物葎草、野胡萝卜、水花生、苍耳等。整个规划区域,以林地为主,林木覆盖率较高。总体看农场景区以林地为主,有少量的农田,及部分人工经济林,景区林相较单一,美感较差。
1.4大气环境概况
部分区域存在空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养猪场产生的废气,排放物和交通扬尘等,对空气清洁度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农场大气中空气负离子含量低,不利于游客长期休闲度假。
1.5水环境概况
根据金华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水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I类标准,水质良好。水污染源主要包括村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已经造成多个水潭的轻度污染,主要是渔业养殖。
1.6声环境概况
声环境质量优越,达到国家0-2类标准。
2以身心康复为导向的功能定位与原则
2.1规划定位
以优美的农业景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舒缓的乡村生活氛围为基调,结合专业的健康调理途径以及园艺疗法的实施,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的双重服务。实施过程主要针对客户入住前的身体状态,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评估、预测出未来数年内潜在的慢性疾病情况,并对疾病的发生概率作出预警;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指导游客按照健康管理处方在饮食、起居、运动、日常保健、中医养生和精确理疗6方面进行健康维护与管理。将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设计成为具有国际级水平的健康园区,具有运动、休闲、娱乐、生态教育、科研教学、医疗等功能,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主题特色的全方位体现健康主题的多功能综合性高端健康管理基地。成为面向省内外、市内外的著名健康园区。
2.2规划原则
生态的原则。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经济性原则。开展生态休闲健康游和进行园林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各类果园、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参与性原则。享受原汁原味的休闲度假文化氛围,亲身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突出特色的原则。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文化的原则。休闲度假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满足其游憩功能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内涵。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内在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多样性原则。园区景观规划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为游客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在园区游乐项目选择、景观资源配置方面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3基于园艺疗法需要的景观设计
园艺疗法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配置良好的园林植物以及人性化的园艺设施来让人们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园艺的乐趣,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和加速康复的作用。通过利用植物的形态、颜色、香味、姿态、声韵或习性等,给现代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减缓精神压力,控制急躁情绪,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创造激情等[6]。
3.1空间布局
根据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设计的需要,将整个项目分为综合服务区、湖面观赏区、健身区、农业观光区、水上娱乐区、健康疗养区、名优茶园区以及文化区8大功能分区。
3.2生态农业系列景观设计
生态农业系列景观由一系列的苗圃、茶园和观光果林构成,是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农耕生活园。结合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的实际情况,来这里的游客可以体验到农耕生活的意境和乐趣,如古色古香的木屋,门前的农田片片,地道的农耕生活等。农业教育园。在满足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既有景观文化的营造,还有独特意境的空间情调,还能使参与者得到农业知识的教育,营造出蔬菜园的景观,让农业教育园为生活增添乐趣、陶冶情操,成为小孩子学习劳动的选择,孩子们来到这里可以亲身体验瓜果蔬菜的种植乐趣。果园。果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带,有着丰富的观赏性,可在多季观花观果。结合造景,在果园不同区块之间和果园周围种植树木,配植花草,将果园营造成为一个集采摘、观景、乡村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景观带。从果园自身来说,又需要游客的进入,以及一定量的开放空间[7]。总之,休闲观光农业园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和管理。让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事园艺活动,对园艺植物进行栽培管理,使人们在绿色的怀抱中得到情绪的恢复和精神的愉悦,在馥郁的芳香之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唤起美好的回忆。
4园艺疗法在农业休闲观光园中的具体应用
休闲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游憩休闲服务的综合功能,建设和开发休闲农业区不但对现有农业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提升效应,而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8]。人性化的园林环境可以消除人的急躁情绪与不安心理,达到调节情绪、镇静安神的作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可以刺激人的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感官,能够改善和加强人的感官功能。特定植物释放的气体或营造的氛围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参与园艺活动可以锻炼人的肌体,增强协调性,培养忍耐力,产生责任感,并从植物的茁壮生长、开花结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集体性的园艺活动可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提高社交能力,令参与者的性格更加开朗乐观。
4.1保健植物应用
根据植物不同的自然疗效,人们在不同的绿色植物空间锻炼休息后达到防病健身效果。松柏林。松柏类植物分泌的挥发物质具有杀死结核菌的作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人们在这类环境中活动后有祛风燥湿,舒筋活络的感觉,松花粉有润心肺和益气的作用。这类绿色空间,使人们在锻炼活动休息中,获得健身功效。主要种植有雪松,湿地松和龙柏、罗汉松,龙柏球等种植于略有起伏的步行道两侧和活动场地的周围,局部还种植有色叶木红枫、花灌木木槿等,力求群落景观赏心悦目。银杏林。银杏果实是名贵药材,叶子可提炼致癌药物,叶片含有双黄酮等类物质。在银杏树下锻炼活动使人感到阵阵清香,对胸闷心痛、心肌忧郁、痰喘咳嗽等心肺疾病有天然的辅助疗效。银杏树自然丛植成片。散植的胡頽子球作为下木,近道路两侧铺草,内侧还种有若干麦冬、石蒜、一定数量的银杏纯林为患有心肺疾病和开展保健心肺活动的人们,创造了一处自然保健活动的绿化空间环境。香樟林。香樟枝叶含有樟脑油,能分泌挥发出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和丁香油酚等。人们在樟树林中锻炼活动有祛风湿、行气血、暖肠胃等自然健体的疗效。枇杷林。在原有枇杷的基础上,增加枇杷的数量,形成以枇杷为主的专类景观。在枇杷组成的丛林下,配以隐形花木八仙花和八角金盘为下木。枇杷叶有止咳化痰等作用,花是优质蜜源,夏日金果累累,是一处以夏日赏果为主的观赏点。
4.2嗅觉类香花植物应用
芳香四溢的花园环境能令游客驻足欣赏,产生轻松舒畅的感觉。不同香味的植物可对嗅觉产生不同的刺激效果,一些香味植物距离很远就可闻其香味,一些则需要近距离接触,一些则晚间才散发出香味,亦有一些要轻揉叶子才能散发香味。根据香花植物有香味与人体互相作用后强身防病的原理,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嗅觉类”香花保健区种植有含笑、蜡梅、丁香等。绿地内还有简易仿木花架。花架既是休息廊,又是宣传保健生态群落的宣传廊,花架后丛植了一片广玉兰。中木是成片桂花。下木有结香、栀子、玫瑰。外缘及道路两侧铺有紫花酢浆草和草皮,以求香花风景既有自然景观又有自然保健功能。我国是芳香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有56科340余种[9]。在园林设计中,可设芳香植物专类园。如绿地面积较小,可以在道路两侧选择种植具有芳香气味、姿态优美或花形美丽的植物,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运用嗅觉感受作为视觉感受的有益补充,虚实结合,使园林艺术效果更加完美。此外,园艺疗法对植物的要求较高,在选择植物的种类上应十分谨慎。如选择芳香植物时要注意控制香味的浓度,确定1-2种芳香植物为主要的香气来源,控制其他的种类和数量,避免香气混杂,香味过浓等给人带来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10]。
4.3视觉类植物应用
色叶林带是通过植物色彩以及其色彩变化对游客产生的视觉冲击,从而改变其心境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不同颜色、形态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叶,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带给人的是启迪和向往;鲜艳夺目的暖色调,令人欢欣鼓舞、精神振奋;特点为静、幽、清的冷色调,给人静谧祥和之感;中性色配以暖色给人以醒目雅致之感。在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中色叶林带作为景区的重要景观之一,主要由一些色叶树组成,如水杉、鸡爪槭、银杏等。一年四季,树叶的颜色随季节变化;春季的新绿,夏季的浓绿,秋季或红或黄,冬季枝干美丽,不同的景观给游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境。春夏季相植物景观营造。对原地形树种进行疏伐,保留树形优美、高大挺拔的树种作为背景。最上层的植物除了保留优美的原生树种外,以香樟、木荷、枫香、苦槠为主,中层的植物主要以碧桃、日本晚樱、山茶等春季观花类植物为主,下层地被以映山红、草皮等为主。其中,树种的数量以碧桃和日本晚樱为主。片植的碧桃林、樱花林盛开时满树春色,花满枝头,非常壮观;末花时,落英缤纷,花朵满地,景观甚为壮观。秋色叶景观林营造。整体以原有的绿色植被为背景,总体景观以绿色为主,在局部区域布置块状的秋色叶树。最上层的植物除了保留树形优美、高大挺拔的马尾松外,上层乔木主要配植以银杏、无患子、香樟、苦槠、木荷、乌桕、黄连木、马褂木、金钱松等为主的秋色叶树种,中层的植物主要为山矾、冬青、山茶、马银花、檵木等,下层地被以映山红、枸杞、芒萁等为主,上、中、下层共同形成富有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其中,上层树种的数量以色叶树为主,同时保留阔叶树种,加快向地带性顶级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突出色叶季相景观。
4.4味觉类植物应用
观光园内利用原有的各种果树,如橘、枇杷、杨梅、桃树、樱桃等。由于各种果树的花期及结果的时间段不同,因此,观光园内的经济果林为游人提供了四季迥异的景观,尤其是在春夏两季,各种果树的花与果交替成为园内的主角。同时开辟味觉花园,栽种水果、蔬菜、香草,随手采摘亲手栽种的蔬果与友人分享,可使栽种者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亦可勾起对往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