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管理学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的特征

第1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群体因素;需求因素;动机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3-0123-01

学校管理指的是学校为了获取一定效益,提高自身办学质量,从而对学校的财、物、人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的一项活动。事实上,学生是制约学校管理过程、质量和模式的基础因素,是学校组织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管理的首要对象,因此,学校管理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钻研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学校管理的发展历程

学生的心理发展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征,尽管位于同一档次的学校,其管理的方法也伴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改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学校会深刻认识到学生心理特征的重要性,科学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领悟学生心理特征对学校管理的重大意义,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具体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学校的管理制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素质,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学生的心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其中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总的来说,学生是影响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

二、影响学校管理的学生心理因素

(一)学生的群体因素

个体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群体对它的推动或者激励,在学生群体中,一个消极的集体,总会使得个体盲目从众、没主见、懒惰和没有热情;相反,一个积极进取的集体,会使得个体积极好动、善于思考。因此,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群体的创建,关注学生群体的目标,督促学生群体目标的完成,让群体发挥正确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群体的规范要求和舆论,发扬积极、正确的舆论,抵触消极、错误的舆论,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群体这个大家庭带给大家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融入欢快、轻松的群体氛围中。

(二)学生的需求因素

1.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学校的各方面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都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合理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管理和教育时,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否则,即使再苛刻严厉的管理方式,也无法高效地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目前,在校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多数学校只过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不能在学生实践性教学管理上思考问题,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往往学校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是不符合的。

2.学生需求发展的合理内容和方向应该充分体现在学校设立的管理目标上。学校教育目标的确定,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发展的首要目标。合适目标的确定会不断激励学生、督促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和努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确定,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最终造成教育目标过于抽象和遥远,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也不够,无法督促学生积极学习。

(三)学生的动机因素

制约学校管理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学生的动机因素,一般动机因素的来源分为内部动力、目标引力和外部压力三个方面。内部动力通常体现在学生对道德规范、身体发展以及知识学习的追求和爱好上。学生如果想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就必然会在道德规范方面不断要求自我和规范自我;学生如果对知识学习有强烈的追求和爱好,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自觉主动和有热情,进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一般增强学生内部动力的关键和前提就是目标引力,在学校管理中,学校提出合理的办学目标,制订恰当实际的教育目标,都可以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在实现教育目标的时候,采用奖罚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压力,学生在压力的影响下会不断进取,更加努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发展对学校的管理影响是很大的,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彬.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影响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第2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是学校的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本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所有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和拥护党的政策;并且有较强的上进心,思想上活跃等。在认识到这两者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到那个特殊群体,即音乐专业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这里我就简单谈谈音乐专业女生的个性特征。

1.注重外表形象,性格外向活泼。

尤其是在大学里,一说到音乐专业的女生,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学音乐专业的女生一定很漂亮、很有气质,的确,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又何况是音乐专业的女生呢?在大学里,随着年龄的成长,也更懂得修饰自己了,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女生每天都爱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打扮自己,重视脸部简单的生活妆和衣着,而且她们大都是“镜子控”,只要走到有镜子的地方都会美美地照一下镜子,摆几个动作,而且,在大学校园里,音乐专业的女生性格大都开朗、活泼、爱表现自己,并且有强烈的自信心,由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的艺术活动,因此在舞台上的表演有十足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气质显得更加大方、得体,该群体在性格上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开朗,并且在每次学校的艺术活动上音乐专业学生的表演往往会更胜一筹。

2.追求自由,团队意识较差。

音乐专业的女生往往追求自由,自我表现力很强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融入一种个性化的色彩,尤其在自己的专业上都非常的自信,而且有创新思维的特点,为此在创作上会出现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往往她们在遇到问题,考虑问题时大多是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才能展现等方面出发的,因此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例如:团队精神很差,对集体能否获得荣誉不在意,同时,追求自由,在平时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违纪现象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严重。

3.重视专业,但文化基础较差。

音乐专业的学生上自己的专业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导致在平时的自习中也会去练习和琢磨自己的专业,包括同学之间在聊到学习时,讨论的几乎都是自己的专业,她们互相纠正错误,互相吸取对方专业知识上的优点,每天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逐渐对自己的音乐专业更有兴趣,就在这兴趣的驱动下,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孜孜不倦,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毕业后就不用发愁自己的就业问题,因而导致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对待自己的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态度明显有所不同,学生往往都看重自己的专业课,从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在上文化课时缺勤比例严重,例如,大多数的音乐专业的女学生在上文化课时要么请病假,要么在上课时打扮自己、睡觉,等等,总之,认真上文化课的同学寥寥无几,自己的心根本不在文化课上。由于长时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导致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文化课的底子都较差,尤其是英语课,每当上英语课时,音乐专业的学生就像是在听天书,几乎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这样,她们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难以提高,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她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二、音乐专业女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音乐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更好地教育并且指引她们扬长避短,成为学校管理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教育管理应该结合其专业的个性特点,来强化教育、管理等。以强化教育为主题,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音乐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确立强化教育、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教育思路。

在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教育者还要考虑到音乐专业这个特殊群体的个性特征,在严格教育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路,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者在管理这个特殊群体时,同时一定要深入学生中间,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尊重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价值,最好不要仅仅采取严厉的管理去约束这些学生的行为,应当给予她们创作的时间和能施展才华的空间。在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经常主动地与学生们有亲和力的小范围的交流,这样比较容易抓住人心,同时在交流的时候去刻意地了解她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发展,并且能及时地给予她们提出建议,教育者应能很好地做学生们的引领者。

2.充分利用小课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大都是小课,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会和自己的专业老师接触比较多,由于专业课每周都有,学生和老师之间会经常沟通和交流,为了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专业老师总是能有意无意地了解到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及平时的日常生活等情况,日积月累,师生之间很容易产生亲近、融洽的师徒关系,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专业老师更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努力做学生的的引领者,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音乐专业学生自身专业特长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和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尽全力让学生有兴趣、有机会、有时间、有动力参加创新活动;在平时,学校给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建立了专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参与创新能力锻炼提供基本的保障;并且还会经常给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多展现自己才艺的平台,为了让音乐专业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成果作为学生综合评定、奖助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的依据之一,这样更能调动音乐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多鼓励音乐专业学生踊跃地去参加全国有影响力的表演,如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快乐女声和去年很红的中国好声音等,使学生得到更多创新能力的锻炼机会。

三、结语

第3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摘要】 【目的】探索乳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与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从肿瘤血管微观特征方面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定量分析指标。【方法】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58例不同中医证型(分为3型)且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肝郁痰凝与正虚毒炽证型间的血流峰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乳腺癌;超声造影;血流动力学;中医分型

长期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有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抗肿瘤、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在乳腺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1]。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所在,中医辨证侧重于宏观的望、闻、问、切,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学科的发展,这种传统方法已显示其不够完善性,很难揭示证候的本质以及提供证候的微观辨证标准。超声技术能准确、无创 、实时、动态显示乳腺癌的二维图像及血流情况,可以收集疾病的更多信息。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更使乳腺肿瘤血管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研究利用超声造影技术,探索乳腺癌血流动力学特点与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58例均为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及门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辨证标准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和正虚毒炽3型。

12超声造影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实时造影成像功能),浅表器官超声造影专用9 L探头(频率60~80 MHz)。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启动双模式谐波成像技术,调节好仪器参数后,经肘部浅静脉团注造影剂24 mL并同时按压超声仪内置计时按钮,实时观察病变的造影增强状态。整个检查过程用彩超仪硬盘动态存图,并将原始数据刻录光盘存储。造影结束后,可重复调用原始数据,逐帧回放每例的造影过程并准确记录各病变的增强时相及程度,并使用仪器内置程序描绘时间—增强曲线(TIC曲线)。

13建立信息采集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特点,中医证候,肿瘤动脉血流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TIC曲线类型,开始增强时间、峰值增强时间、峰值强度、到达峰值斜率等。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证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秩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第4期杨乐平,等.乳腺癌中医分型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关系21乳腺癌不同证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比较乳腺癌肝郁痰凝与正虚毒炽证型间的血流峰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乳腺癌不同证型超声造影增强类型比较表2结果显示,正虚毒炽证以快进快出型为主,冲任失调证以快进慢出为主。

23乳腺癌中医证型分级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秩相关检验的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证型分级与血流峰速、阻力指数、起始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峰值强度、曲线斜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5、-0024、0044、0090、-0004、0178,证型分级与血流峰速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表1乳腺癌不同证型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比较

转贴于

3讨论

中医学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能较全面和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中医学认为,乳腺癌是因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阴阳失调而引起乳房的生理功能异常而致。如正气不足、七情内伤、肝脾郁结、冲任失调可导致乳腺的生理功能紊乱,形成经络阻塞,气血瘀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成岩症。

乳腺恶性肿瘤血管的特征在诊断、判断预后、了解术前化疗效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多数研究结果认为[3],超声造影后通过显示肿瘤血管的特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大大提高。Albrecht T等[4]利用静脉注射Echogen,分析不同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发现乳腺癌的造影增强持续时间长;良、恶性肿物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不同,恶性者造影剂清除曲线为多相,而良性者多为单相,并推测这种时相的变化与肿瘤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分布差异有关。许宇飞等[5]将75例乳腺癌分为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正虚毒结型,并对其X线征像与中医证型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异常钙化灶、异常血管像、漏斗征等3种X线征象在冲任失调型比肝郁气滞型出现比例高;单纯癌以冲任失调型所占比例偏高,2例典型髓样癌及1例小叶浸润癌均见于肝郁气滞型。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郁痰凝与正虚毒炽证型间血流峰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正虚毒炽证明显高于肝郁痰凝证。在肝郁痰凝证向冲任失调证的转变过程中,人体的正气不断耗损,逐渐向虚证转化,也加重了病情,说明体内邪正抗争明显,故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此时处于一个关键时刻,而当冲任失调证向正虚毒炽证转变后,说明邪气已明显处于优势,此时肿瘤发展迅速,血流速度加快。冲任失调与肝郁痰凝证型间比较,无论是起始增强时间还是达峰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冲任失调与正虚毒炽证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在上述两个指标中,冲任失调证均明显迟于其他两型,说明早期的肝郁痰凝未消除,影响了体内冲任失调。在肝郁痰凝向冲任失调的转变过程中,瘀滞的加剧和虚证的加重是病情恶化的体现,冲任失调乃体内环境改变,此时为病情发展的关键,由于正邪双方的抗争,故增强时间相对迟缓。各证型间曲线斜率比较,正虚毒炽证明显高于肝郁痰凝证,斜率愈大,则上升支愈陡直,速度愈快,这与血流速度随证型的转变而加速是一致的。

通过对58例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其中证型分级与血流峰速呈正相关,即随着证型的发展,血流峰速呈越来越高的趋势。由于肝郁气滞型多为发病早期,气不行则血不畅,且疾病初起,正气尚存,对疾病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邪气不盛,故血流速度较慢,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正气减弱,邪气炽盛,病情进展迅速,血流速度也随之加快,血流灌注量增多,这可能是正气减弱无以抵抗邪气而阻力减弱所致。

本研究发现,乳腺癌血流动力学多个指标在中医分型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与中医分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可作为乳腺癌分型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将超声造影应用于乳腺癌术前诊断以辅助临床分型,可为中医临床医生带来更好的诊断思路。

【参考文献】

[1]林毅,陈前军,刘鹏熙.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化——一个中医乳房病学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5):44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Stuhrmann M ,Aronius R.Schietzel tumor vascularity of breast lesions:potentials and limits of contrastenhanced Doppler sonography[J].Am J Roentgenol,2000,175(6):1585.

第4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与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04例经病理确诊肺癌患者,3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F水平。[结果] 肺癌组TF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P0.05),小细胞肺癌(SCLC)组TF水平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P

【关键词】 组织因子 肺肿瘤 病理类型 临床分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 象

肺癌组患者为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邵逸夫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人,入院或就诊前已接受放化疗、手术或合并有原发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合并急性感染者被排除,共104例,男性64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5.11±11.78)岁,均经纤支镜、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由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鳞癌28例,腺癌44例,大细胞癌6例,小细胞癌26例;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分期标准进行临床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22例,Ⅲ期46例,Ⅳ期30例;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3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肺血栓栓塞症(PTE)2例,诊断标准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指南[3]。同期收集肺部良性疾病组36例,其中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14例,结核瘤16例,平均年龄(51.12±15.67)岁,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人员,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2.67±11.62)岁,均无心肝肾疾病,否认血栓形成性疾病依据,2周内未服用过对血小板、凝血因子有影响的药物,女性近半年内未服用过避孕药。

1.2 方 法

所有受检对象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2.7ml,3.8%枸橼酸钠(1:9)抗凝,4℃下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血浆置-70℃冰箱贮存待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F,TF试剂盒购自美国LIFEKEY公司,实验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酶标仪 (450nm)为美国Bio,Tek公司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各组方差齐时用LSD法进行均数间两两比较,方差不齐时用Games,Howell法比较,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血浆中TF水平的关系

肺癌组TF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肺癌组不同组织病理类型血浆中TF水平关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各组间T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细胞肺癌(SCLC)组与非小细胞肺癌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细胞肺癌组TF水平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各组(见表2)。

2.3 非小细胞肺癌组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浆中TF水平的关系

NSCLC临床TNM分期的Ⅲ期、Ⅳ期T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P

2.4 小细胞肺癌组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浆中TF水平的关系

转贴于

Ⅳ期TF水平显著高于Ⅲ期(P

3 讨 论

TF一直被认为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可修复血管壁缺损,达到止血目的,随着对TF在分子基因水平的深入研究,发现TF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4]。TF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21,22,成熟的TF分子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个有明显特征的区域组成,TF分子胞外区是与Ⅶ/Ⅶa结合并激发凝血的关键部位,具有促凝活性;TF胞内区末端3个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具有细胞内信号传导功能,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转录和合成[5],促进血管生成,从而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6]。

我们用ELISA法对104例肺癌患者,3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浆TF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肺癌组TF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而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组比较无差异,提示肺癌细胞/组织可直接或间接表达产生TF增加,与周丹秋[7]在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浆中TF检测研究结论相一致。Guan等[8]报道TF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我们的研究发现,血浆TF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组织分型有关,小细胞肺癌组TF水平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推测可能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增殖活跃(倍增时间为33d),早期侵犯血管,使TF表达释放增多有关。

国内外实验表明TF参与结肠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9,10]。Sawada[11]发现TF与肺癌转移密切相关,来自肺癌转移灶的细胞株产生的TF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我们的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浆中TF水平与临床TNM分期有关,随病情发展,血浆TF水平逐渐升高,Ⅲ期、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Ⅳ期明显高于Ⅲ期,提示检测血浆TF水平可作为肺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另外我们还发现104例肺癌中3例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2例PTE,1例DVT),发生率2.69%,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癌症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1865年法国学者Trousseau就已观察到这种现象,所谓Trousseau征候群,指癌症患者血液凝固异常易并发血栓栓塞症。本实验中发现3例肺癌并发PTE和DVT患者血浆TF水平明显升高,给我们一个提示:若肺癌患者血浆TF水平明显升高,高度怀疑DVT或PTE可能,需进一步检查确诊,以便及时合理溶栓抗凝治疗。TF在预测PTE或DVT中的价值及界定TF参考值尚需再扩大样本以作进一步研究。

TF作为凝血因子参与肺癌生长转移的生物学过程,是近年来肺癌领域的重大发现,尽管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确切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但血液—凝血系统与恶性肿瘤之间密切关系的认识,为控制肿瘤转移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Rickles FR,Falanga A.Molecular ba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ombosis and cancer[J].Thrombosis Research,2001,102:215-224.

[2] Callander N,Varki N,Rao VM. Immunohist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tissue factor in solid tumors[J]. Cancer,1992,70:1194-120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9(5):259-264.

[4] Cheng J, Bierhaus A,Schiekofer S,et al.Tissue factor,a receptor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cellular properties,including angiogenesis[J].Thromb Haemost,2001,86:334-345.

[5] Zhang Y, Deng Y, Luther T, et al. Tissue factor controls the balance of angiogenic and antiangiogenic properties of tumor cells in mice[J]. J Clin Invest, 1994,94:1320-1327.

[6] Koizumi T, Shiraishi T, Hagihara N, 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and around 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Neurosurgery,2002,50(1):117-124.

[7] 周丹秋, 关明, 苏兵, 等. 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的含量和mRNA的表达[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73-75.

[8] Guan M, Jin J, Su B, et al.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in human glioma[J].Clin Biochem, 2002,35:321-325.

[9] 万远廉, 戎龙, 刘玉树, 等. 组织因子对大肠癌细胞侵袭及血行转移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65-1267.

[10] Poon RT, Lau CP, Ho JW, et al.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tumor angiogenesis and invasivenes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 Cancer Res,2003,9(14):5339-5345.

第5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7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46例住院病人的感染发生率为14.95%;最主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占67.05%,其中上呼吸道占22.99%,下呼吸道占44.06%,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7.62%,随之为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血液感染,分别为11.88%、9.96%、7.66%;共320个感染部位,其中单个221,合并两个部位者28例,合并多个者12例;年龄大于60岁,心功能分级在III级以上,住院时间大于1个月,合并有其他疾病,接受侵入性治疗,服用抗菌药物等均是引发心血管内科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要有针对性,避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住院时间,以降低感染率。

[

关键词 ] 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05-02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常伴随有心功能异常、供血不足等症状,且治疗周期长,住院时间久,往往机体的免疫能力较低下,医院感染一直是其常见并发症,尤其是随着各种侵入性介入治疗不断应用,更是加大了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防治医院感染,本文以261例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总结其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引发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入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746例病人。

1.2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每位病人的姓名、性别、病型、疗法,根据其医嘱、检验单以及影像学分析结果确定病人合并感染的部位,并统计其发生率,分别从年龄、心功能、伴随疾病、住院时间、介入性治疗以及抗菌抗感染药物等方面分析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全部数据经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感染相关性用单因素χ2 检验,P<0.05即视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发生率

1746例病人于住院期间并发感染者共261例,发生率为14.95%。

2.2 感染患者一般资料

该261例病人中,男性病患146例,女性病患115例,年龄范围在35~90岁,平均年龄约63.7岁,以60岁为界,大于60岁者共174例,小于60岁者87例。病程:最短4年,最长29年,平均约8.9年。疾病类型:冠心病54例,高血压心脏病102例,风湿性心脏病43例,扩张型心脏病19例,急性心肌梗死33例,其他10例。心功能分级:II级69例,III级101例,IV级91例。侵入性介入治疗175例,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及切开、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鼻饲、呼吸机等,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82例。

2.3 感染部位

最主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占67.05%(175/261),上呼吸道感染者60例,占比重22.99%,下呼吸道感染者115例占比重44.06%,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共46例,占17.62%,随之为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血液感染,分别为31名(11.88%)、26例(9.96%)、20例(7.66%)。其他部位感染者22例,占8.43%。共计320个感染部位,其中单个部位感染者221例,合并两个部位感染者28例,合并多个部位感染者12例。具体结果如下表1。

2.4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统计回归分析得,年龄、心功能、伴随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广谱抗菌药物均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年龄大于60岁,心功能分级在III级以上,住院时间大于1个月,合并有其他疾病,接受侵入性治疗,服用抗菌药物等均是引发心血管内科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介入性治疗使心血管内科病人的病亡率逐年下降,但其常见并发症——医院感染至今仍未有降低,受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侵入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使用的影响,其感染率甚至有增长趋势。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并发感染是进一步改善疗效的关键,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其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率为14.95%略高于文献报道[2]的6.64%~14.2%。这与各医院总体条件以及采用治疗方案的不同有关。同时,通过结果分析,不难发现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感染有以下几个临床特征:①病人年纪越大,感染的可能性越高,60岁以上病人的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②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尤其是下呼吸道。此结果与文献[1,2,3,5]均一致。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为心血管病人通常要卧床,长期下来其咳嗽与吞咽功能出现退化,因未能及时排痰而引发肺部感染,另一方面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鼻饲等均会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的可能,器械消毒不完全也是一大相关因素;③心功能分级越高,并发感染的危险系数越大。心功能分级在III、IV级者其机体供血能力明显不足,病人的抵抗能力更低下,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治疗更复杂,疗程更长,故其感染率比I—II级病人更高(P<0.05);④住院时间越久,感染率越大。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者的感染率为21.24%,而一个月以下者为12.43%,前者接近于后者的2倍,差异明显(P<0.05);⑤侵入性操作使导致病人感染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结果显示有侵入性治疗病人的感染率达34.93%,是无侵入性操作病人感染率(6.91%)的5倍以上,与黄红漫[3]等报道相符合。气管插管与鼻饲很容易使鼻、咽部黏膜受损,使咳嗽与吞咽反射出现减弱甚至消失,导尿管的留置既可能损伤阴道黏膜还可能引发尿液逆行感染,而深静脉插管可导致血液感染,而且留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可能性越高;⑥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导致不可预期的结果,如增加耐药性、引发继发性感染等[4];⑦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其他疾病会提高感染率,而合并感染是致使病情恶化甚至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5]。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且临床症状不典型,要尽可能地避免感染的发生,必须了解病人原发病及伴随的疾病类型与症状,严密观察其是否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合理给予导管留置,操作规范并及时更换,一旦病情允许及时拔管,以防感染。同时应做好各项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中,空气流通,定期消毒,严禁过多的人员探访等。

[

参考文献]

[1] 周继旺,季乃军.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8):1081-1083.

[2] 王红雷,李长岭.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J].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11) : 1567-1568.

[3] 黄红漫,许其倓,宋来宝.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83(7):59-13.

[4] 吴志明, 陈炜, 葛孟华, 等. 综合干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 9) : 1300-1301.

第6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一、情感体验原则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验性原则把音乐中的审美教育蒙上了一层“别具一格”的感情面纱,使之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非常重要原则之一。除此之外,教学情感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情感体验原则的重要性也更越发的突出。

(1)掌握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中学时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情感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中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对周围事物好奇心强,喜爱自我寻求刺激。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专心地去参与学习、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音乐教师要通过精心准备授课内容,选择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教学一定要适合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学的开展要切合实际。

中学阶段的音乐欣赏重点,多是关注音乐作品的哲理性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中学生鉴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多少与难易程度要适当。音乐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教材上多花些时间,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要加以灵活综合地运用,以多种形式将音乐的美感表现出来。可综合运用多媒体、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这样才能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音乐有其独特性,音乐形象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动听完美的声音,它是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不能只是依靠老师一直地讲授音乐理论知识,中学生只是依靠在课堂上一味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来了解音乐真正的内涵,一定要让中学生亲自用心去“触摸”,去感受、聆听。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一个不断深化与积累的复杂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正是中学生对音乐表面认知和逐步进步的过程。例如,歌曲的处理方式方法,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已有了初步了解与感知,但是歌曲中所要传达给听众的真实情感和意义,以及演唱的速度、音色、力度哪些更为恰当等内容,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要学生亲自去感受,去聆听,而音乐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

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原则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是指中学生要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各项与音乐相关的活动,不断积累音乐方面的技能,并不断探索掌握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与音乐相关的活动,都要得到学生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并且一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时,老师可让学生进行一些演奏、歌唱等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在教授音乐技能时,就更需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进行不断的练习与实践活动。根据青少年好动好玩的重要特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将“律动”引入到课堂上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与之拉近距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三、诱导启发原则

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参与的主体是中学生,但这也并非说否定了音乐老师的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很多心理特点交互出现,情绪也很不稳定。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却又因学习目的不明确,从而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就很大,经常是随心所欲。老师首先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端正的态度。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孩子知道音乐与其他学科是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学好了音乐对别的学科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只有学生明确了目的,端正了态度,主动学习了,学习质量才能提高,才能形成一种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中学生身心的不断成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音乐的认知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不断增强。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多提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学生们可以在思考的同时进行讨论,刺激大脑的思维,并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另外,老师在课上也要注意音乐氛围的营造,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融洽默契、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并不断地激励他们,用心去评价他们的表现,与同学们展开互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习,我们的音乐教学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为中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存在着很大不同,包括每个学生的天赋差异、成长背景以及发育的差别,所以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所表现的水平也不相同。例如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理解音乐方面能力十分突出,但是他的记忆能力和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我们要从每一个个体来看,不同学生之间在音乐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更为明显突出。因材施教,就是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首先要了解他们个性差异状况,摸清他们每人音乐知识的掌握和爱好兴趣等情况。然后在教学中有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进步,都能得到学习的收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要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要给予鼓励,耐心帮助,从而增强他们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的一些活动,给同学们有展示自己音乐方面才艺的机会,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同学之间互相沟通融洽得也会更好。

第7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特征;转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逐步转型,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承担了大量扩招任务、充当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学业不良问题体现的更为普遍与突出,因学业达不到标准而留级、退学和肄业的学生日益增多,严重地影响了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诸多问题与困扰。大学生学业不良是诸多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复合现象,既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尤其是个性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目前国内既有的相关研究对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社会性等方面的问题比较关注,而鲜有人分析其内在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业不良的关系。常言道:“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有基于此,本文拟从大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意志品质、自我效能、个性特征等方面,分析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大学生的一般个性心理特征,揭示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因素,于此基础之上,针对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教育与转化策略,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学业不良”概念的界定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特殊教育学者柯克(S.Kirk)首次提出学业不良(learning disabilities)概念后,迄今为止,对于学业不良的内涵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某种及格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开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较用脑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常用老一套方法解决新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语言逻辑思维等特征。”美国全国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对学业不良(学习困难)的定义是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应用上表现出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通称。[2]我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后,对学业不良的概念也进行了诸多探讨。根据钟启泉教授的总结,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界定把未达到基本标准者称为学业不良,所谓的基本标准是指各年级、各门学科或领域期待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这种是绝对的学业不良;第二种界定把“低学力”称为学业不良,即学生实际的学力测查结果低于根据智力测验结果所推断的学力得分,这种情况是相对的学业不良;第三种界定是指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某些因素导致学业迟滞。

尽管截止到现今,关于学业不良概念的争论仍见仁见智,但研究者们较一致地认为,这一概念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第一,必须有形成学业不良的一些主要原因,或指出在某些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必须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与学习任务上有困难;第三,必须指出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显著差异,即两者不一致性的存在;第四,必须有排他性,即排除一些相关联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第五,有必要的话,还应提出特殊教育的需要性。

基于上述分析,同时结合大学生特定群体的特点,本文所谓的学业不良大学生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尤其是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业成绩尚达不到某种既定标准,进而造成学业困难,不能顺利毕业成为学校所预期培养的人才的大学生。

二、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

根据相关调研,造成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学生个体的内在因素。其中,学生个体的内在因素是主要的,它是引起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其他因素需通过这一因素的同化或顺应而产生作用。而心理问题又是学业不良学生自身因素的主要方面,因此,把握好学业不良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抓住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动机缺乏

学习动机不足是学业不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乃是导致学习动机缺乏的两个主要因素。据对某地方高校的相关调查发现,该校几乎近一半的学业不良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入学的,他们大都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抵触心理;虽然约有30%的学业不良学生并不存在专业认同问题,但在完成升入大学这一“终极目标”之后,便丧失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将“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奉为金科玉律,考试“得过且过”。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积极的动机既可以促进学习,同时学得的知识反过来又会强化学习动机。显然,专业兴趣不足、人生目标缺失的学生不可能有充足的学习动机。而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这些学生的学习投入以及学业努力程度相应的就较为低下,学业成绩也随之下滑,而连续的失败又进一步强化了其对学习的焦虑和恐惧,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中,由此造成了他们自身的学业不良。

2.意志品质薄弱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摄取、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并且还要为今后更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任何学习者在实现学习目标时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习者依靠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去克服和战胜它。有研究表明: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能力提升较快;而意志薄弱的学生,难以充分发展其能力,一般学业成绩不甚理想。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状况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结论。根据调查显示,意志品质薄弱是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大学生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学习缺乏自觉性、独立性与自制力,往往畏惧学业上的困难,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疏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学习的控制调节系统,对大学生的学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墨子有一句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事实上的确如此,意志品质薄弱的大学生,一般是难以在学业上取得良好成绩的。

3.自我效能感较低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客观而言,与部属重点高校学生相比,“地方高校学生的成就感本来就较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进入大学后,没有了教师和家长在身后的不断督促,他们会感到无所适从。在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考试后,他们可能以敷衍的而非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这样就无法发现学习的真正乐趣,无法从学习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尤其是对于学业不良大学生来说,自我效能感缺乏体现的更为普遍与突出。根据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大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不够自信,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缺乏应对的信心,总是倾向于想象失败的学习场景,不能够充满自信地实施学习行为,无法从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经常出现沮丧、焦虑、疲惫等消极情绪,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倦怠。

4.不合理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合理的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保持高效积极地学习状态,为实现学习目标不断拼搏奋斗。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偏高或偏低。成就动机过高者本着力求成功的目的,选择问题的角度和范围过小,热衷于有轻微难度的非专业知识的学习,具体表现为个别学生放弃专业知识学习,疯狂的写网络小说、打竞技游戏,妄图以此类成功引起别人的注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成就动机过低者以避免失败为目的,为掩盖自己专业学习的失败,特意选择难度较大的知识去钻研,为自己的失败找寻合适的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拥有此两类成就动机的学生都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均不足,不能按时、按质、按量掌握课业内容,导致学业成绩较差。

三、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大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针对上述对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与转化建议。

1.激发引导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调动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是解决学业不良问题的艰巨任务。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详细介绍专业设置的科学依据和就业市场、专业优势和发展前沿趋势,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找到正确的奋斗目标。其次,要适当的运用奖励,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鼓励,同时注意奖励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其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从而既能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爱护,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积极地受教育者。学生如若拥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其学习动机自然就会得到提高,这势必会对改善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状况起到积极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与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锻炼、培养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从教师角度来说,要帮助学业不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学习价值观念,增强学业不良学生的进取精神,确立远大的人生志向;积极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远景和近景目标,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从学生角度而言,要以积极地态度面对困难与挫折,把挫折与困难“作为自己智能资本的一部分”,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还可以有意识创设一些挫折情景,即故意给自己设置一些学习难题,有意“和自己过不去”,在不断克服难题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培养自己的意志。

3.增强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效能期望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如果预期将会成功,那么效能感将成为一种执行任务的动力;如果预期不会取得成功,那么这种效能感将会成为一种阻碍因素。所以,努力提升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解决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对学业不良学生抱以积极的态度,并与之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促使学生放下包袱,走出自己的封闭圈,专注学习任务,而不是更多的去关注如何掩饰自己。其次,积极挖掘学业不良学生的长处与闪光点,尽可能提供机会或平台让其展示,引导其制订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从而提高自身的成功率,并及时给予反馈。最后,自我效能感既可以从自己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也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成功经验获得,因此,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学生间的经验交流会,一起分享成功经验,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坚定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第8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特征;沟通;疏导

如今的中职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处在身心健康发育的关键时刻。而这一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又表现出思想可塑性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易偏激,冲动及存在自卑心理等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心灵的沟通和疏导是培养教育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善用激励,增强学生自尊自信

大部分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上高中升大学无望后不得已的选择,其中不少学生还是自己不想读而被家长强迫来上学的。这些学生往往有比高中生、大学生低一等和抬不起头的自卑心态。进学校后也是混日子,得过且过,不思上进,甚至表现出自暴自弃的思想情绪。对于这部分学生,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树立信心,相信通过认真细致地工作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克服不良情绪,重新振作起来的。从而以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去教育感化这些学生,以及时的鼓励表扬让他们增强自尊和自信。同时结合教学和班级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各类如小竞赛、演讲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尽量展示自身才华,营造班级奋发向上的氛围,让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人、改变人。如2005级的一名新生,由于过去在初中学习成绩不太好,长期遭受冷落和讽刺挖苦,使他产生严重的厌学和自卑心理。进校后,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后几名。通过进一步了解,我认识到解除该生的心理负担是转变该生的关键所在。我多次与他交流谈心,肯定他的长处和优点,分阶段对他提出学习目标,并对他课堂及课后每个小的进步及时鼓励,使他对自己渐渐有了信心。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转变的典型在有类似自卑心理的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慎重处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处在青少年年龄段的学生,思想变化大,接受新生事物快。但辨别能力较差,面对社会的多种诱惑,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对个别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偶尔迷失方向而犯的错误,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极为慎重,在坚决纠正其错误的同时,尽量避免造成身心的伤害,使其迷途知返。在自己新接手的班上出现几次小数额钱物丢失情况。当查清是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一时糊涂犯错误的时候,考虑到该生今后的人生前途和更有效的转变该生,我选择了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他保密,单独对他批评教育的方式去纠正他的错误。这一举措给了他重新抬起头作人的勇气和机会。经一段时间多次的教育引导,该生不仅改掉了不良行为,而且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少数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学识等方面的因素限制,情绪波动大,容易发生拉帮结伙,打架闹事的偏激、冲动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引起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一些学生甚至把种偏激冲动的行为看作是“敢作敢为、讲义气”的“英雄”表现。对有这类不良表现和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仅仅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往往收效不大,而通过抓住典型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次班级评选优秀学生的会上,一名平时调皮捣蛋爱打架闹事的学生得到不少选票。了解得知,一些学生之所以投他的票,就是认为他“够哥们,讲义气”。这件事反应出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模糊,荣耻不分。抓住这一典型事例,我先找到这名学生单独谈话,指出和同学打架,上课溜出教室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要求他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以评比为契机努力争当一名优秀学生。该生接受了批评,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一个“请求同学帮助和监督自己克服缺点不足,争做优秀学生”的发言。与此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在全班开展了一场“什么是优秀学生,如何争当优秀学生”的大讨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使大多数同学受到深刻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争做“四有新人”的决心。

班主任工作中接触到的学生,性格千差万别,他们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只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结合不同情况,注重交流疏导,就能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走出心灵和认识误区,步入健康成长轨道。

参考文献

[1]刘敬发主编.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韩永昌主编.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第9篇:管理学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CPQ ;SCL-90;人格特征;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05-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Rural and Urban Students in Jiexiu City

Guo Huip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mental health factors ratated to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high schools to provide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reference.Methods With cluster sampling, 1421students are chosen in Jiexiu City. And they finished SCL-90 and CPQ.Results 18.1%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urveyed have mental health risk; The personality chara 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CPQ;SCL-90;Personality;Mental Health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4~16 岁城市儿童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 %~22.19 %[1] 。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发展,并有针对性的对所存在弱点和缺陷的个体进行辅导和干预,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当前环境下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才,更应受到关注。然而,国内关于中学生心理的研究多采用16PF、EPQ等工具为主,所获得的关于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较为局限,不能全面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因此,本文对城乡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发展状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山西省介休市具有代表性的8所中学,其中城区4所,包括二中、三中、铁中和矿中,农村4所,城乡中学共计1444名学生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CPQ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工具对1444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1421份,有效率为98.41%,其中男性786人(55.31%),女性635人(44.69%),平均年龄13.32±0.68。

1.3 研究工具

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CPQ) 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波特(R.Porter)博士和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R.B.Cattell)教授共同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修订。它适用于8-14岁中小学生,是公认比较好的一种儿童人格测验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 该量表共90项,每项评分1-5分。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内容包含:去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因子 [3]。

1.4 统计分析 Epdate1.1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应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SCL-90量表因子分≥3人数

山西介休被调查的1421名中学生中,有257名同学因子分≥3分。即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18.1%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隐患。

2.2 山西介休城乡低年级中学生人格特征现状分析

2.2.1城区中学生和农村中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

城区中学生与农村中学生除在乐群性、稳定性、持强性等因素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性别因素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由表2知,男女性别因素在乐群性、稳定性, 恃强性, 敏感性上存在差异显著(P

2.3 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人格特征中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国内文献报道[4-7],10%~30%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次调查表明,介休市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8.1%,与国内近年来的报告[8]接近但仍偏高。这再次告诫我们不可忽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验证了心理断乳现象。因此,需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和干预。

本研究对城区和农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了比较,农村中学生表现为聪明、自觉遵守规范、主动、有魄力、灵活处理问题、自控能力强,比城区学生多愁善感。这说明农村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引导,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众多研究表明,在生物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男女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另外,相关性分析发现,稳定性、敢为性、怀疑性和忧虑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提示中学生应进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可以提高心理素质水平[9]。因此,在进行中学生心理辅导时,可以从他们的人格特征入手,根据他们的人格特征帮助中学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自信心,调适不良情绪[10]。

参考文献

1.唐慧琴.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22 城市协作调查24 013名儿童少年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 ,7 (1) :13.

2.王宇征.症状自评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 1984,2(2): 68-70.

3.吴范武,金子环.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97-399.

4.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2): 88-90.

5.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4): 226-228.

6.薛同珍.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3, 30(6):890.

7.崔哲,张建新.中学生家庭教养模式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2): 180-182.

8.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9.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等.儿童期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