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1.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人们思想道德存在客观差异,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主要在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这四方面内容并不直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为构建走向大众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的重任,因此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出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出发,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将高中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人才保证。在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难以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接受选择的途径关注不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以中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积极探索适合于中学生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是中学生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接受内容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的过程,使中学生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

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例分析

张明是某中学高三学生。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校实验提高班,并任班级临时负责人。由于对网络形成依赖后,对现实对学业很迷茫,产生了厌学心理,已不能正常的进行学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出发,引导其自身行为的反思,并辅之以感恩教育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认识到个人行为对家人以及老师带来的消极后果。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出发,从经济上控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工作;让他当学生干部激发他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失时机地赞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自然会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恋。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体系。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很多方面有待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结合更加密切,有必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支持,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从人的心理、意识、思想三者的相通性入手,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科学性

 

人的心理、意识、思想是相通的。人的心理是思想意识的基础,思想意识是心理的高级反映形式。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中,心理、思想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密不可分的。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按照心理—思想—行为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逐步发展的。

 

所以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就一定要涉及心理方面的知识,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当中,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从人的心理、意识、思想三者的相通性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必要性讲授教学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教学逻辑。

 

二、从方法论角度,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建立的合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能够转变我们研究的角度,即从教育者向对象转变,从静态到动态转变,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设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也必然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建立的合理性。

 

从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加以分析,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社会日益多元化,人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得到增强的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需要加强对教育对象本身的研究,尤其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对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和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必要性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手段。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扩宽了研究视角,通过对对象知行意的研究及规律的分析入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从时代的发展变化出发,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政治服务,更向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社会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加上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冲击,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升党的宣传舆论力度,占领思想意识形态的阵地,就必须关注人本身的需求,关注人的心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真正解决教育对象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教育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道德甄别能力,增强他们在各种价值观纷呈的社会环境中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必要性教学可以从人的心理、意识和思想三者的相互联系的视角着手,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方法论角度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时代的发展,很多科学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发展了新的理论。在心理学方面也有新的成果,如积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借鉴这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率。

 

只有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在将来,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学科建设的需要、实践的需要,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第3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农民工 思想政治教育

自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聘用了大量农民工从事保卫、保洁、餐饮、绿化维护、水电维修等工作。高校农民工已成为高校一支数量较大、不可或缺的队伍,为高校的后勤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理清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对有效开展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一、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性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价值、目的的总的看法,指导着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评价和认识,是衡量价值的标准[1]。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去探讨世界,都会去思考人生,都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价值,高校农民工也不例外。对高校农民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深入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开展国情、省情、校情教育,帮助高校农民工树立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2]。

2.普法教育

我国自1986年实施普法教育规划以来,公民法制意识整体上有所增强,但农村和城市农民工的普法教育还比较薄弱。高校农民工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属弱势群体,需要法律的保护。高校农民工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在法制社会的背景下,也需要加强法制学习,以此来指导和规范自身的言行。对高校农民工开展普法教育,重点是加强《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选举法》、《经济法》、《民法》、《交通法》、《治安管理条例》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普法教育,高校农民工能知法,了解一些常用法律的基本内容;守法,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用法,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公民道德教育

一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由于文化水平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高校农民工确实缺乏在高校生活和工作的必要常识,需要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和教化他们遵纪守法,文明行事,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二是进行家庭美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离婚率不断上升,少数农民工在务工城市非法同居、重婚、、等社会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有必要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育观和家庭观,增加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维护农民工家庭稳定[3]。三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后勤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对高校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做到爱国爱校、服务师生、爱岗敬业、周到热情,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自强奋进,奉献社会、传播文明[4]。

4.日常文明行为和科学习惯教育

来到新的环境,高校农民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高校这样一个特别讲究文明的地方,很多在农村习以为常的事情可能就会被视为不文明行为,而这正是阻碍高校农民工融入高校、融入城市的主要原因。对高校农民工进行日常文明和科学习惯教育,重点是帮助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不乱倒污水、不随地吐痰、不混用餐具、不滥捕食野生动物、不愚昧迷信、不手蘸唾液点钱物、不共用毛巾洗脸盆、不赤膊外出、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喧哗、喝酒有节制、咳嗽喷嚏掩饰、饭前便后洗手等一些良好的习惯。

5.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农民工面临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复杂,综合压力巨大,很容易产生自卑、自闭、孤独、怨恨、压抑、悲观、失衡、仇富、仇官、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宜通过自我意识辅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恰当的个人自我概念,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宜通过情绪辅导,帮助其提升自我情绪认识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预见未来的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宜通过人际交往辅导,帮助其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人际交流所必需的礼仪、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法、技巧等[5]。

二、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文关怀是对高校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剂和催化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高校农民工进行人文关怀,就要做到尊重农民工、了解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真正消除对高校农民工的误解、偏见和歧视,营造友善、平等、包容、和谐的整体氛围。工作上信任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多奖励、少惩罚,用平和的语言指出工作中的不足,用友善的态度提出改进的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既乐于接受意见,又感受到温暖。生活上关心他们,管理部门要树立“他们为学校后勤提供保障,我们为他们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理念,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日常交往中尊重他们,管理干部要牢记他们的名字,见面要先打招呼,根据双方年龄差距,称呼“师傅”,或省略姓氏直称名字,或在姓氏前加个“老”字,以拉近双方距离;他们主动打招呼,要热情回应;他们有意反映情况,应耐心倾听。

2.建立奖惩结合制度

无论哪一个单位,没有规矩,都不成方圆。高校农民工来自不同地域,当地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其文化程度、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还养成了自由散漫、纪律观念淡薄等坏习惯,单靠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疏导、劝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高校农民工管理部门应在不歧视的前提下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管理办法,根据专门管理办法或已有规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农民工进行处罚,强制其改掉不良行为。对于表现出色、工作成绩优异的高校农民工典型人物,高校要大力宣传,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高校农民工典型人物来自于高校农民工群体,和高校农民工工作、生活在一起,易于激发其他高校农民工的模仿心理,从而达到引导其他高校农民工向其学习、对照和效仿,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感情与行为的效果[6]。通过这种奖惩结合的制度,能使影响农民工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提升的各种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能使积极因素转变为直接动力,让主导性的正面影响以最佳的形式和效果发挥出来[7]。

3.加强综合素质培训

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需要迫切、意义重大。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是高校农民工提升自身生活素养、真正融入高校和城市生活的需要;是提升高校农民工工作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需要;也是对高校教书育人职能的拓展与充实。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可以发挥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利用高校所在社区建立的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工进修学校、农民工之家等组织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二是依托高校本科教育体系,鼓励高校农民工在遵守各项纪律的前提下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和大学生一起听老师讲课、听专家讲座、看文艺演出。三是高校农民工管理部门针对性地建立培训制度,这是高校农民工培训体系的核心,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高校农民工管理部门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应坚持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培训原则;应采用现场教学、边做边学、从做中学的培训方式;应选用高校农民工感兴趣、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

4.注重解决实际困难

农民工讲实惠,最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根据这一特点,高校就应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为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目前,从整个社会来看,农民工存在三大愿望,面临四大难题。三大愿望即提高工资待遇的愿望、获得平等地位的愿望、建立保障体制的愿望[8]。四大难题即工资按时足额领取难、劳动合同签定难、子女教育难和加入工会难[3]。如果能较好地处理上述三大愿望、四大难题的相关事宜,将会为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根据湖南省的相关规定及时调整了农民工的基本工资,使其能享受福利、年终奖,农民工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学校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他们参加文体活动、购买女性防癌保险等一系列工会活动。现在,有农民工成为了校运会的记录创造者,有农民工成为了所在部门的篮球主力,有农民工成为了歌唱团的积极分子。学校按国家规定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为农民工购买了养老保险,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确保能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提供了独栋、专用的宿舍楼,免收租金;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附属幼儿园和中小学。对于管理能力出众的农民工,还提拔到基层管理岗位上来。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湖南农业大学农民工工作积极性不断高涨,流失率不断下降,思想非常稳定。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目前,高校都面向大学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依托这一体系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一是对新招聘的农民工进行心理普查,对老员工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二是每年举行一到两次心理讲座,让农民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咨询工作;三是每周开放一到两天农民工专用心理咨询室;四是开通心理咨询电话;五是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开辟农民工心理咨询专栏;六是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收集农民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七是利用学校校报、电台、电视台、宣传橱窗、网站等媒体宣传相关知识,解答农民工反映的一些典型心理问题;八是每年举行两到三次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对农民工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心理咨询与指导。

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农民工管理者应以人为本,以农民工为主体,进一步完善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积极探索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努力开创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华启和.略论高校德育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J].抚州师专学报,2001,20,(4):33-36.

[2]王健.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2010.

[3]封福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关注的特殊群体[J].行政与法,2004,(6):40-42.

[4]黄兴灿.“八荣八耻”视野下高校后勤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及举措[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189-192.

[5]许军民.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54-55.

[6]李昱,倪明胜.农民工“融城”心理障碍的消解路径与策略选择――以长沙、株州、湘潭的访谈记录文本为样本的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0-14.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一、现代化远程开放式思想政治基础教育的基础目标形式特征论述

现代化教学体制改革秉承全面尊重、维护学生个体的主观适应地位标准,同时沿着个体学习积极态度与创造潜质进行长远开发,最终达到其多元方向发展的指标。经过长时期科学思想工作内容的布置,学习主体综合素质和认知态度得到必要梳理;另外,为了提供更为详尽的学习支持服务项目,扼制学生心理弊端倾向结果,就必须围绕良好道德品质格局实施渠道扭转。依照目前成人学生的结构特征阐述,贯彻富有针对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正单位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方向,确保在现代远程开放式教学体制范围之下,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形态。

二、现代化远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架构研究

自然、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教学方案要做的就是尽量调试环境协调作用,从中挖掘更多满足接收主体实际需求标准的可塑造元素,确保教育全程能够收到更加稳定的沟通效果。思想教育工作本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员沟通、交流机制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放。

(一)涉及政治意识稳定、业务疏通能力超群的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活动

由于特定人群规模引导,在社会认知与工作经历背景覆盖范围之下,有关政治基础素质完善的动机标准就是赢取更高层次的文凭验证资格,方便后期综合竞争活动的参与。面对此类教育对象,管理主体决不可依然采用传统调试方案,而是结合阶段实践经验实施更高标准的措施。首先,必须联合政治素质高、责任心较强且工作经历丰富的人员参与中心辅导工作,稳固专业体制形态。经过特定服务项目与管理细则的延展发现,涉及学生个体学习意识的转变现象比较频繁,尤其在专业服务延伸环节下,必须想方设法提升他们对远程开放式网络教学体制的认知结果,令其主动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秉承终身学习的观念,确保后期阶段学习态度和动机标准都能充满积极效应。目前创新形式的思政教育工作,其实就是广泛结合网络传播渠道进行学生认知水平的改善,其间当然不可忽视学校整体引导规则和思政教育团队专业素质的完善细务。必要时可要求教师群体主动完成两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利用教育人员的信息资源优势条件,加强网络监控基础,对于任何不良资料信息要及时清除,维持网络宣传环境的健康;第二,在学校官网上设立讨论专题与回执信箱,借助网络空间掌握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思考进度,并决定是否需要提供单独的教学辅助以及拓展个别化思想渗透途径,总之就是尽量凸显学校网络思政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形式。

(二)全面迎合时代规划标准,完善现代网络开放式思政教学方案表现形式

1.加强网络媒介依托能力。现代化远程网络开放式教学工作主张结合校园政治交流主页进行当下时事、国情、品德标准、政治理论的研究活动,在教学资源和社会热点新闻高度发达的文化背景映衬之下,学生随时可以实施潜移默化的学习方针,令个体文化综合素质绽放完全。另一方面,主页上提供的教学资源处于不断更新、完善局势,能够确保全程与时俱进之功效,使得网络全然成为学生思政素质改造的圣地。经过网络媒体的开发,涉及学生今后人生以及学习方向也同步得到有机调试,考风稳定局势之下的文凭成果不妨多让,使得基础栏目全然成为学生开拓发展道路的辅助工具,人生延展旅程的启迪者,并逐渐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意识丰厚、实践协作能力超群的社会主义专业型人才。

2.开展异质化模式的教学活动。首先,定期举办网上开学典礼交流活动,其间邀请上届学员讲述个人长期学习状况,劝说新进人员能够加倍珍惜难得的素质改造机遇,切实稳固自身长远研究的思想标准;交流过程中语气不可过于生硬,创造轻松愉悦的谈心氛围,诱导这部分人群主动树立健康的人生目标,竭尽全力适应学校开放的学习节奏;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方针,确保其能够坚定政治跟进效率,增强爱国情感。其次,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合理的教学手段,注重增强网络平台的实效地位,借助各类电视短片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富有艺术感染功效和智慧启迪作用的场景之中,使得学生自觉塑造个人政治素质形态。

第5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学 内容体系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79-02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管理、生产一线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应适应校企合作模式的要求,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来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由学科型模式向职业型的教学模式转变,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理论阵地宣传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效率。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如何改革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一、以职业素养为目标,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校企合作强调的是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技术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围绕职业素养来展开。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了实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应该结合校企融合的需要,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来整合教学内容。例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所关心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将来在岗位上的需要来整合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应立足于职业教育,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的特点出发,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空洞的理论教学内容,以贴近企业工作特点、社会需要等问题来展开教学。如笔者根据学校服务专业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中开设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素养与学生的公民意识、政治素养、品德修养、为人处世、法律修养、职业道德是分不开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时,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改变传统以教材为蓝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从事岗位的规范和职业要求为中心展开教学。在培养高职生综合素质中,应突出培养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纪律、职业理想、职业行为等职业素质。为了达到教育的针对性,应分年级有侧重点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如一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大学校门,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应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方面,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二年级的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应在职业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上;三年级的学生准备毕业,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应在就业形势教育、面试教育、创业教育等方面,应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企业角色意识。如向学生开展职业岗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管理案例,使学生明确和了解将来从事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校企合作的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是强调实践性、开放性、生产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了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也应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来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如可以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请一些企业专家在学校做形势报告、系统讲座、专题讲座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书本上不知道的实践知识,也能使学生获得实践工作的体验,在互相学习、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如笔者所在单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自邀请社会上的美容美发集团、旅行社、酒店等企业职业和经理来学校举办职业能力的讲座,从中让学生得到职业知识教育,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组织纪律等。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播放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事项,从中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企业严格的生产管理纪律和生产作风。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以实践能力为目标,这需要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校企一体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展专业实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也应该以专业实训来整合教学资源。

然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训课程上依然处于空白的状况。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广实训课程,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思想政治教师根据学生在企业实习内容,确定科学研究的主题,并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设计研究的课题。如根据学生在企业的情况来设计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主题去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让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并且以结题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调研的任务。通过课题研究的教学形式,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教育的互相结合。在课题研究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围绕“职业道德”、“岗位特点”、“择业观”等方面来展开。同时,为了提高实训课程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特点、实际状况、专业课程来开展实训教学。通过以理论为基础、科研项目为支撑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可理解性和可感受性,把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科研主题为开展的实训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让学生提高技能的时候,也学到如何去做人,为高职院校建设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训课程,也可以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企业平台来开展。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从教室搬到企业;也就是在企业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训基地,并且邀请实习企业的领导和学生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讨论小组,一起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实训课程。这样形成以企业为基础的、多领域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从而开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空间。

三、以职业心理为目标,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职业心理是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应具有的心理状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应该以培养职业心理来建构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缺陷和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混淆大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判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根据时代的特征,向学生开展职业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社会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以健康的职业心理状况来从事岗位工作。这一切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规范来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和倡导什么、反对与抵制什么,并使这些是非观念成为学生的道德实践,这样才有利于正确职业心理的形成。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价值理念、思想意识形态快速、直接地冲击学生。如何从各种复杂的事物中辨别出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关注的热点。以职业心理为目标来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以信仰教育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为出发点来编制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性格品质,形成的信仰,从而提高学生对是非观念的辨别能力。

当今社会的职场竞争压力大,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特多。因此,以职业心理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也应该围绕解决学生职场心理问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职场心态来展开。如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或者企业实习期间经常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和各种心理辅导工作。通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一个学生成为企业的员工,会出现各种焦虑、迷茫、压抑、迷惑、烦躁、苦恼等心理疾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各种心理迷惑,使学生形成适应职场生存的健康心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有适应校企合作的趋势,才能在时代中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应校企合作需要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效率,成功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詹春燕,赵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2]钱艳芬.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5)

第6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理论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近年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进行及时整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克服该问题研究过程及内容的感性化倾向,是相当有必要的。其实自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步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探讨。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粗略统计,从989年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直接指涉文化问题研究的论文有300多篇,专著、博士论文4部,有0多部专著进行了专节研究,这凸显出这一研究问题的现实价值。但是,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热潮,我们更需要热问题冷思考,一方面,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另一方面,要对其研究的重点和盲点进行反思,这对于推动这一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总体审视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有的学者从文化底蕴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并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有的学者从文化环境的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就是指围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的文化要素的总和。进而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结构、特征、功能和运行等。有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入整个文化系统进行思考,努力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观察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学者是从文化整合功能视野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发挥文化整合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促使社会文化体系关系和谐、增强和提升社会自身有序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进而讨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功能的路径选择。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系是一个由众多衍生功能组成的复杂结构,精神文化功能是核心功能,物质文化是作用对象、外显、载体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精神文化,发挥文化建设功能的外显和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物质平台。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活动对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建构、塑造和导引的作用、影响、能力及其结果[7]。有的学者甚至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的概念,认为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品类所具有及发挥的作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人的本质与整体,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之力;它是教育者借助人性通悟而启发受教育者对生活意义追问与反思所形成的精神生产之力;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文化场力对人们的影响而激发出来的意志创造之力[8]。还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9]、高校网络文化视野[0]等角度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看做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内容有所交叉的系统,进而讨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或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定场景中去看文化,或从大文化的特定场景中去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理论内容。这就忽视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身的内涵和逻辑结构。而本文则试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本身的逻辑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的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领域旨在回答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是什么。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为核心构成的一组概念体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性和专属性。要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首先必须先了解文化的内涵。我国学者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将文化视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我国学界的“文化”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广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义的文化观是将文化定义为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观将文化定义为意识形态。在这里,我只认为最可取的是广义的文化观。广义的文化相对于“自然”而言,“文化”即“人化”,是人活动的成果及其活动的模式。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时,许多学者往往从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进入这一领域,并研究其功能、特征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文化安全的关系等。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这种宏观和表层的研究,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形式化和感性化,因此,需要从微观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进行理论建构。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过程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有形客观存在,其表现为看得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原则以及技术层次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中最表象的、为人感知的层次。这个层次即通常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第一个层次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精神或价值以及这种精神内涵得以表达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过程。()思想政治意识或者观念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这第二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的萌芽及其观念化。它承担着双重的任务:一是将社会总体文化精神转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一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又表现客观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使客观文化发挥社会功能,即它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系中输入和输出的双重功能。(3)运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手、脚、牙齿及其活动方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运转方式。这个层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生存的方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调整的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具体内容,推动本学科领域理论体系的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差异性和流变性。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异中有同。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流变性也不是毫无连续性的变动着的,而是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与其他文化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也是不可分割的,道德观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具有三大功能:认识功能、创造功能和践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功能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认识、了解、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表象的过程,而是能动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为前提的,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中才能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创制、完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规范体系等的功能。创造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需要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需要,并设计、选择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整方式,而后在社会实践中创制新的规范或者改变旧有的规范,从而达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学者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提出新的调整方法和方案,或者是吸收外域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精华并内化到现有的理论中去,从而达到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再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指导人们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推动其实现的功能。当人们选择某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行为的具体行为方式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及其评价便会参与决策的过程;当人们选择某项目标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便会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决定取舍。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视角之一,是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统一。学界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希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能够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这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及其逻辑结构的微观把握,它需要在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学科属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周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问题研究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007,(8).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006:69.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006:39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00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J].理论学刊,007,().

王革慧.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J].理论导刊,007,(5).

[7]刘先进,李经纶.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J].求实,007,(5).

[8]李焕明.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05,(5).

第7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曾有精辟论述:“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P309)这就是说,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定学科的研究对象。那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构成的,因而要确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要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区别于其他研究领域的本质所在,而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系统自身而言又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逻辑在先的,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结果。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之一。确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解决了建立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基础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不言而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以完整准确的的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没有作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就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坚持用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作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同时,我们应当在完整准确地学习、把握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密切、应用得最多、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的那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这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主要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灌输”的原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等。其中,灌输原则尤为重要。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类活动体系中的特殊性,它集中表现为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灌输;另一方面,以思想灌输为手段,是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规律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最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而要使人们顺利实现这一转变,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价值认识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在的所有原则和方法中,基本的是两条,即它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第一次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最博大的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说明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实践既是善的,也是真的;既是符合理想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以为指导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必然要体现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特点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以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为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价值性,是指在它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价值认识维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三个一般范畴之间,也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人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后,就会自觉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决定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教育的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全面的、广泛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三、教育过程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后,就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观实际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这样,就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中的价值认识维就自然地演化为或具体化为教育过程维。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第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情况,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活动规律,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将它摆在教育过程维的突出位置。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仅要从微观上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还要从宏观上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决定性的影响。要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就必须研究各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和结果。第四,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是因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人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去做。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发展和结果。第五,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侧面、各层次的整体及其运行规律,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桥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其按照科学决策和正确的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协调地发展,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就需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以适时对系统运行过程加以调控。例如,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是思想政治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关键之一。为此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的研究,通过推进目标管理,赋予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以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目标管理,可以使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软、虚状况。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动力机制、工作机制、作用机制、接受机制、外化机制和评价机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类型和重要内容之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可以从一个重要方面推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而实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又能够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反馈和评价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标志着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构成了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四、对偶范畴维: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

一方面,“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2](P374)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原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表现。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些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样,就从教育过程维中,引伸出了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四对一般范畴,即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就这些对偶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导与从属、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一,这些对偶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既是的学风和本质特征,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第一项,是思想的根本观点。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因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做了错事,使工作受了损失。也就是说,违背了的学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恢复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的体现。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同表扬与批评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抓住表扬和批评这两个环节,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以表扬为主,然而,批评和自我批评仍然很重要。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两者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中。面对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重要特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又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如果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那么,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就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既是适应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偶范畴维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这些对偶范畴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理论与实践高于各种原则,又寓于各种原则之中,只有通过各种原则才能体现出来。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这三对一般范畴,无论是表扬与批评,还是主导性与多样性,抑或是继承与创新,都要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只有融汇到各种原则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正确和威力。可见,理论与实践在对偶范畴维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其他三对一般范畴同理论与实践相比,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第三,各对一般范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各对一般范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完全孤立地以某一对一般范畴为指导,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在既定条件下,各对一般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综合运用诸对范畴,充分发挥对偶范畴系统的整体效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五、方法载体维:心理咨询、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8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导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向受教育者显示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有自身需要实现的目标取向,一方面,只有真的东西,才能经得起质疑和推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具有真理性,直接决定了被教育者是否相信它、遵从它的思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过程中应该坚持思想的导向性和内容的真理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与导向性的含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指的是内容的真理性即科学性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说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具有真理性,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遵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是否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是价值性问题,即价值取向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关于以何种指导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它的价值取向受到社会、国家政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等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社会思想政治要求和规范的传播及引导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规定着其开展教育的内容必须是政府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期望和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与导向性的关系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和导向性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和导向性并不是毫无关系的,他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是导向性得以实现的前提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真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所在,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得到被教育者价值上的认同才能内化为信仰、信念。社会群体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只有他们自己经过思考与体悟,才能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而自觉认同又是建立在内容真理性的基础上。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是最终目标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任何探寻真理的实践活动总是包含着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表达社会对被教育者价值期待的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与导向性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理性上存在的问题

1.内容存在偏差。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合理性,表现为概念的自明性、理论的彻底性、体系的逻辑性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不能很好贴合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概念还需进一步的厘清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性质使得自身学科界限模糊不清,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与个性特点。结果造成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的相分离。

2.社会现实的冲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缺乏说服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国家政府对受教育者所提的要求,自身都不能做到或者很少做到,那么就无法使人信服。自然人们就会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何在,凭什么要求我们做你们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而作为向受教育者进行价值体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问题的失语、回避、无法解释,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

国家政府的期待与个体价值取向存在不一致的方面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设定上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仅仅将政治宣传、意识形态灌输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政治态度、学校任务作为教学工作的指挥棒。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者本身,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观念,有着自身的目的和需要,有着自己心中的道义。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合理时,既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又要不违背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之间就存在着问题。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与导向性的几点思考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坚持真理性与导向性的辩证统一。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者要进行反思

1.教育者必须树立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一致的信仰。教育者对其的信仰对被教育者来说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当教育者的角色、使命与所教授内容冲突时,教育者应该谨记他的职责和立场,应该履行他应当的义务。当其认识到所要教授的某些内容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时,即使痛苦也应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尊严与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当调解者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应该强迫学生认可,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会产生疑问,现实都是这样了,你们还在当做没有看到,把那些内容当成一成不变的真理,虚不虚伪。因此,教育者在面对不一致时,并不是要交给学生一成不变的信条,而是要交给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学会进行道德价值的判断和选择,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理性的政治观念。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

1.遵循需要层次理论,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人的需要是思想和行为的动力来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必须注意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 激发兴趣, 同时, 教育者还需要注意引导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使之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弘扬和发挥人的主体性,建立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关心人。这是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结合。传统的目标过多的强调社会价值, 而忽视了个体价值, 把人的社会性、标准化要求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在当今社会,人的个体价值也是教育不可忽视的方面。但是强调个体价值不去考虑社会价值,可能会导致人们各行其是,陷入自私自利的状态。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上, 要注重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辩证统一。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传授培育人的思想品德、政治观念、行为规范的重要学科,所表达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应该正确反映社会与个人的价值期待。而这一过程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尊重和重视人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精神和情感。因此,只有坚持真理性与导向性的统一,才能真正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人的价值追求,给人以价值引领,最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实现。

[注释]

①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伍丹.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3]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江西社会科学》(南昌)2010年7期第207~210页

[4]刘云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探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22期

第9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文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

    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才能深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处于教育基本要素的地位。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事物是各种要素的集合体,且要素之间的地位是不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要素构成的,是各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集合体。如前所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对象、队伍等要素组成。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是一般的要素,它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要有教育者、对象、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然后围绕这三个基本要素才能衍生出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都是教育者在一定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下,并结合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面临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成长发展的需求等编制或选择出来的,因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骨骼。没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没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法规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要素。确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基本要素地位,才能给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以重视和关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处于教育的指向中心地位。对象不仅是教育的基本要素,而且也是教育的指向中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指向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中采取的方式方法,对教育者的道德品行、业务素质和技能技巧的要求,以及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设定与调整等,都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为中心展开的,都是为了让对象认同、接受和实践由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教育内容要求,都是为了使被教育者养成自身成长发展所需要的并与教育内容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品德。可以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教育的中心指向,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或能够促进对象自身的思想观念、行为实践以及道德品质的转变、提高或养成。实际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对象为指向中心,还在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象养成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这就要对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引导,因而对象应成为教育指向的中心。目前,人们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指向中心的意识相对较弱,并没有集中应有精力去服从服务对象的教育引导。

    人们往往热衷于教育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对象的中心指向,为了追求教育活动的形式,而失落了教育活动本应该指向对象心灵深处的职责和使命,因而厘定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中心的地位具有现实意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处于教育内在动力的地位。从动力系统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变化和调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化的外在动力,那么,对象的发展变化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对象可以且能够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可以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教育过程中,对象认识到教育内容对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就会主动地接受并把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觉追求,从而推动教育活动的深入发展。第二,对象身心的成长发展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调整。例如,处于中学阶段的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不同于小学阶段,这就决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对象身心的特点、发展需求以及面临的问题等不断地作出调整和变化。第三,不同时期的对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社会在发展,个体也在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对象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特点和发展任务,因而不同时期的对象可以推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革新和变化。例如,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对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就会不同以往,甚至同处于新时期的对象因年代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对象变化推动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做出调整和革新。目前人们虽然意识到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对象特征进行调整和变化,但却很少能根据对象的不同身心特点、发展需求与面临问题不断地去调整以及整体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因而必须客观全面地确认对象的动力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处于影响教育整体面貌的地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同于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指向中心和内在动力,这就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必然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面貌产生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身心基础、发展需求、行为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及其学段呈现,也必然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方式的特色。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质、规律和特点也必然决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段性、发展性、系统性和奠基性等特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对象的身心阶段进行施教,必须满足对象的发展需要,必须整体构建教育体系,必须为对象未来的成长发展负责。这些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有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志。其他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因对象不同而不具备这些特征。可以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面貌就在于它的对象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对象,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独特本质和发展规律。在现实中,人们很少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维度来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也就不易找到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结”,因而必须开显与确证对象处于影响教育整体面貌的地位。以上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客观地位。还可从主体性上涉及对象的地位。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就会有人的主体性。只要是人,就会有计划性、目的性和主动性等主观能动性,对象在教育中就会因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具有主体性地位。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就应有人的尊严和待遇。人要有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安全等权利,教育过程应遵循基本的伦理价值规范,因而对象因应享受到尊重、平等和爱护的权利而具有主体性地位。第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还体现在自我教育的特殊现象上,对象在教育过程中或以后,能够根据国家和社会的相关要求与期待,自主地进行思想品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因此,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地位要把主体性原则贯穿和体现于其地位的理解和实践中。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价值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价值是指对象本身之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要素存在与发展的满足关系或效用关系。(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教育活动的咨询和参与价值教育活动的咨询价值是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能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的相关信息能满足教育活动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当然这里的所谓咨询只是一种比拟,咨询价值是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读懂对象实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期待着人们开展教育活动时能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和把握其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无论是自身还是外在的要求都需要去搜集和获取对象的信息,把握对象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理解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学段任务。教育活动去读懂对象的过程就是对象获得咨询的过程,而对象被读懂就是自身咨询价值的现实化。这种咨询的过程及结果反过来也可增强对象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环节就是让对象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去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认同和实践相应教育内容要求。没有对象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就没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对象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就没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对象对教育活动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既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参与,也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的参与。正是对象之于教育活动参与价值的充分实现,才使教育活动深入对象的心灵深处,构筑起对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取向。因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有教育活动的咨询价值,也有参与价值。(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教育者的情感寄托和回应价值常言道:“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因为孩子寄托着家庭的情感期待,孩子具有希望的价值。同理,教育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会产生情感期待,且就总体性质而言,教育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情感反应是积极而充满关爱和满怀希望的。能否做到这一点也体现着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精神。实际上,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一般会仔细观察和了解对象,把握住对象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职业本能地对对象的品德发展和行为表现给予感情关照和内心期待。这里教育者情感关照和内心期待的指向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承载和寄托着教育者的情感与愿望。教育者充满希望地施教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象就表现出教育者情感寄托的价值。当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作为有意识有情感正在成长发展的人,也会通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对教育者的情感寄托予以回应。一般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能在教育者情感投入的影响下,积极地理解教育者传授的内容要求、实现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而教育者看到对象积极的表现,内心也会产生满足和欣慰之感。对象在教育者情感期待下,往往会对教育者产生人格的尊重、爱戴和敬畏之情,并以教育者的行为风范作为自己的榜样。对象的情感回应之于教育者的情感期待还会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仅具有教育者的情感寄托的价值,还具有对教育者的情感寄托予以回应的价值。教育者越是充满希望地施教,对象承载教育者的情感寄托的价值就越大;对象越是充满感激地受教,对象对教育者的情感回应价值就越大。(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教育内容的建构和认同价值首先对象具有教育内容的建构价值,即教育内容的设定和编制必须考虑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还要把对象的问题和需要纳入到教育内容体系中。虽然从根本上看教育内容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出的要求,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对象对教育内容也具有反作用。这个反作用主要是指教育内容的建构不能单纯地去宣传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必须对教育内容进行科学的编制,而在编制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学段任务。为了把对象培养成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人,还必须在内容编制过程中把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纳入教育内容体系,予以有针对性地规训引导。因而,对象具有教育内容的建构价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规定是引导对象去接受认同教育者传导的教育内容,因而对象能否接受并认同教育内容就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对象还具有接受认同教育内容的价值。这是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教育过程创设的教育情景决定的。对象无法认同教育内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教育实效的体现和追求价值实效是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取得的实际效果。这种实际效果就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被人们接受认同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