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单位的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卫生部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39号,卫生系统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1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及模式
1.1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指从建设项目决策、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决)算阶段等全过程的技术活动及参与单位的相关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或咨询意见。
1.2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体有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种。 目前医院内部审计的执业资格受限,一般委托具有工程造价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
2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风险类型
第一、内部风险。
(1)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不准——产生风险。
全过程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涉及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很容易使审计人员越权,导致职责交叉、重复来参与和评价工程项目事项,造成审计工作的越位和缺位。
(2)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理解的偏离——产生风险。
1)对跟踪审计的监督、评价作用认识不够充分,审计工作有阻力
单位领导层认为只要通过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就能使工程投资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实际工作中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可能将所有问题都能审计出来。
2)相关部门不配合,导致审计效果受限。
①单位项目管理部门认为全过程审计就是跟踪监视,因而不积极配合,对需要审计的事项不能及时送审或不全面送审。
②单位领导层为了赶进度催促审计(如工程进度款审核)特别是国投的专项资金项目,使审计报告容易出现偏差。
(3)内部审计的专业水平不高——产生风险
1)内审专业上的局限性导致审计结果无法全面。 医院内审主要是财务专业为主,受专业方面的局限性, 在有些问题上产生妥协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2)与各方沟通工作不到位导致无法跟踪审计的风险。
审计人员受到职业思维影响,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不能及时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影响。
第二、外部风险。
(1)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产生风险。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基建工程审计模式,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无法对其审计工作的好坏进行客观的评价,给审计风险的规避带来难度。
(2)受审计工作环境的影响——产生风险
1)工程项目的现场环境,导致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 开展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参加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会并需表明态度,这也是审计人员难以掌握的。
2)审计的相关环节不全面,导致审计监督缺位。
①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中,因项目前期决策权目前大多数停留在领导层,审计人员很难介入,使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②我国目前的招投标法律法规体制,当招标结果经专家评标确定后,不合理的价格以合法的形式反映在施工合同中的情况时有发生,等到最终结算审计时审计人员就没法更改,使审计结果与实际预期产生偏差。
③收费不规范,导致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全过程跟踪审计委托收费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中介机构接受委托后通常采取的是基本审核费+审减额按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如果跟踪审计发现的过程问题多,竣工结算审计时审减额就越少,按审减效益的收费酬劳就越少。
(3)监控不到位——产生风险。 有些社会审计机构未涉足过跟踪审计,片面理解为全过程造价咨询,没有考虑委派的工程师是否能够胜任工作。
3 对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医院基建专项资金项目审计是一个连续、全面、系统的工作,必须防范进行跟踪审计工作的各种风险。
3.1 首先要制定工作计划。在开展跟踪审计之前必须明确目的、内容、程序、时间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各部门各司其职,跟踪审计到位而不越位。
3.2 其次对跟踪审计的目标等要广泛宣传。单位内部加大审计宣传,明确全过程跟踪审计并不是取代基建项目管理,而是促进项目管理实现工程目标;但是与原来任何一种审计一样不能杜绝风险只能减少风险。
3.3 拟定跟踪审计的操作规程。拟定具体的全过程审计操作规程,明确跟踪审计介入时间、审计方案准备、审计实施等一系列程序和文书制定的规程,保障跟踪审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4 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1)明确跟踪审计参加工程现场协调会的范围和程序。在召开协调会之前要求相关部门提前作出议题,以便心中有数,防止盲目表态。
(2)做好与单位领导层的沟通工作,审计是为领导层做决策提供建设性的咨询意见。
(3)提升跟踪审计的服务意识,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质量之间的关系,制定有效的分歧解决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
3.5 加强对中介审计机构的考评和监督
(1)遴选中介审计机构及跟踪审计工程师。重点以信誉、质量、业绩、资质、管理水平、取费、工作方案及工程师的资质等综合因素来考评。
(2)委托合同的约束。除了签订合同标准范本外,各单位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补充签订附加协议条款。
(3)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多方会审。对审计结果要交给单位项目办、监理、施工方分别复核定案后,内部审计才反馈给审计机构并出具审计报告。
3.6 提高内审的综合能力水平
(1)加强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学习,尤其是沟通协调能力。内审要主动和项目办现场工程师、监理、预算员及审计机构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2)做好送审前的内部初审工作。首先要求保证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其次是内部审计做好签证资料的鉴别。
综上所述,随着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开展,不断得到各单位领导层的认可和高度重视。很多医院基建项目都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内部审计负责组织实施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同时必须加强对跟踪审计的风险管理,才能全面地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和生.《建设项目管理审计》.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风险管理; 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系统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由此产生的风险直接威胁着工程项目地顺利实施。我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多样化的建筑设计加大了建筑的难度。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者不断追求经济利益,风险意识淡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使工程项目处于安全的运行轨道上势在必行。
所谓风险管理,是针对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并据此采取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而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是指以项目为载体,以风险管理理论的方法实际运用于项目之中,以保证项目按照预定目标完成。
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科学定义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无疑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我们把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和不合意的结果称为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质上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相应的风险应对,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偏离目标的损失。
2.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2.2.1 为工程提供保障
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承包合同制、工程建设监理制以及工程保证担保制等五种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逐步确立,工程项目的投资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绝大多数工程项目需由业主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并对建设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效益直接负责,这就要求业主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项目建设,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为工程项目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2.2.2 提高决策水平
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提高项目决策水平。从决策学的角度看,衡量一个决策的好坏,主要是看其结果是否与决策者的预期相吻合。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极易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等。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失败。产生这种现象固然有管理不善和设计缺陷等原因,但更有可能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估计不足,导致了决策失误。因此,风险管理对于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我国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风险管理在我国已逐渐被广泛采用,并在大型项目管理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但在实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3.1 风险管理意识依然淡薄
工程项目业主和攻府主管部门的风险意识淡薄是制约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发展的主要摩碍。大多数业主不愿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主动增列风险管理费用,仅仅采用风险自留和风险不合理转移的办法。但是,自留风险可能会大大超过业主或项目所能承受的范围。一旦风险真正发生。就可能导致业主破产和项目失败。造成投资损失和资源巨大浪费。
3.2 风险管理手段单一
在项目研究阶段。对项目的风险分析只是在项目可行性报告敏感性分析上有所体现。但敏感性分析只考虑了各因素可能的变化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它不能反映项目风险程度和风险大小,而且也没有包含各因素变化的可能性大小及概率分布。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即使采用了一定的风险控钳方法,也常常局限于以保险为常规手段。保险虽然可以将项目的风险转移,使项目自身承担的损失减小,但业主往往会忽视综合利用各种控制风险的措照,在风险发生时,就会措手不及。
3.3 风险管理能力差
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由于起步较晚。各种历史资料积累不齐备.也缺乏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因此,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常常采用专家咨询法。人的因素往往占据较大的分置。工程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与者的经验及对过去工程的经历、对环境的了解程度、对项目本身的熟悉程度以及人的认识程度、冒险性、创造力等。目前的风险管理方法。不但风险识别成本大,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误差。大大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4 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
风险识别困难,风险识别不够全面,例如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均有专业的风险研究报告或风险一览表,而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在风险研究费用上的投入不多,企业自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没有完全信息化,更多的风险管理经验存于具体项目管理人员心中,没有建立完整的项目文档以及风险管理数据库。
4 避免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对策
4.1 决策层增强意识
企业决策层应增强依法经营意识,高度重视工程施工项目中的经济合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在加强合同管理上要做好三项工作。
(1)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为合同履行时创造索赔机会。
(2)充分明确合同规定的自己和对方权利,预测合同风险,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
(3)在合同履行全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合理履行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2 建筑企业建立健全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系统的工程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在经营管理方面,应当建立好“一套制度”,发挥好“两个作用”,体现出“三种功能”。
“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规范合同管理,沟通各种信息,发挥及时预报合同纠纷的作用。首先,应对合同的签订、履行、违法等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其次,做到定期检查,对合同履行过程实施跟踪监督,对检查出的问题,责成合同责任人限期整改。第三,要结合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干部任免、年度考核、企业股份制改造、合资、联营、合同履行完毕或阶段性合同履行结束等时机,对企业重大经济合同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资产流失。二是发挥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及时处置经济合同纠纷的作用。经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发现有可能产生合同纠纷的问题时,要区别不同情况,因事施策,及时整改、化解矛盾,消除影响合同履行的阻碍。
“三种功能”:一是规范经营管理的功能。合同法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应运而生的较为完备的一种法律,它对规范合同主体、交易规则、合同种类、维护合同自由有着重要作用。企业经营管理严格遵循和遵守经济合同法,加强对企业经济合同行为的管理和规范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的功能.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大的方面要做到签约谨慎,依法履行;小的方面要管好公章、介绍信、空白合同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签订经济合同授权委托书、业务介绍信、票据及账号等。在企业法律事务中,经营管理人员要有反欺诈、防诈骗的意识,要运用规避与反规避、担保与反担保等手段,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三是为诉讼准备证据的功能。企业分管法律业务工作的领导要不断提高办理非诉讼事务的技能和诉讼技术,从经济合同签订开始,就应主动收集积累有关证据,关注对方经营活动的动向。这样,在处理经济纠纷、应对诉讼时才能有理有据,掌握维护企业权益的主动权,避免企业各类风险的发生。
5 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严谨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做好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根据项目的规模、技术难度、环境条件等,针对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和调整管理方案,督促实施并跟踪检查,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对风险进行更有效地控制,才能使其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FIDIC,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保险(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编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HINZE J , WILSONC. MovingToward Azero Injury Objective[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0.
【3】谢勇成.建筑企业风险与防范建筑经济,2005,(07):17~19
【4】尹志军,陈立文,等.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11.基建优化,2002,(8)
关键词: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增值型内部审计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test concept defined by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n our country, argues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s Governance. Meanwhile, the knowledge of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is adopt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the 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i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Internal AuditAdding ValueValue-added Internal Audit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201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最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基本建设是我们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基本建设投资额在国家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投资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采购供应、施工管理、工程造价、财务收支、投资效益、后评价等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一系列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像一条断了线的弦,建设项目也将随之失去其当初投资建设的意义,随之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是我们无法预估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存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及不足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生命周期中,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功能等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内在和外在的风险,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管理者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但就总体而言,建设项目的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而大部分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又缺少相对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甚至未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就使得建设项目遭受各种风险所带来损失的概率大大提高,从而无法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相对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来说,目前,大部分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事后审计这一阶段,即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而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立项审计开展的较少,这样大大降低了事前审计的预防作用[1]。虽然事中的跟踪审计已将逐渐被重视,但在审计的技术方法、介入时间和审查监控等方面存在漏洞,同时由于对建设项目没有很好的进行必要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所以我们不能有效的监控和确保建设项目完工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项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的不足,增值型内部审计必将取而代之,内部审计的思维必须转向确认和咨询[2]。传统的内部审计是以查错防弊为其主要目标,将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以此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以查错防弊为重点的内部审计既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又容易导致内审部门重视了细枝末节,忽略了主要风险,而且还代替管理层履行了其应当履行的职责。
由于目前建设项目审计仍然是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建设项目具有工期长、资金大、风险多等特点,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建设项目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像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的那样,建设项目的价值创造是由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创造出的,即便不是所有的环节能直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但建设项目中从投资立项到后评估,每一个工作过程都密切相关,都将影响其为企业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增值[3]。因此,我们要实行全过程审计,在此基础上,借助风险导向审计对关键核心环节进行咨询和确认,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和改进,经济效益审计对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增值型内部审计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很好的反映出其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作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于建设项目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错综复杂,审计任务的繁多与重大,再加上成本的限制,审计不可能对每一个细小项目环节进行逐一监督、管理、控制、治理。
风险管理审计是通过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过程,进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目标[4]。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检查、识别、分析、衡量、评价、估算风险管理过程中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外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因素,以此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由于建设项目风险具有客观性、或然性、普遍性、渐进性、潜在损失等特性,我们必须随时提高警惕并做好准备,通过建设项目风险的相对可预测性的特征来预防、识别、分析、控制、治理风险。
(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5]。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指出:“控制对内部审计师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责任。内部审计师不可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专家,但是有一个芝麻开门的秘诀,运用这一秘诀,他们可以打开通常只有技术专家才能打开的大门,这一秘诀就是控制。”[6]
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主要通过鉴证和咨询功能为企业组织机构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咨询与沟通、监督等要素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确认和评价,针对价值链中直接和间接活动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高风险问题提供咨询,以增加价值和改善经营为目的提出改进建议,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组织的隐性价值。
(三)经济效益审计
投资绩效的内涵主要是基于3E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三个方面内容[7],并通过组织行为过程和产出物结果表现出来。就组织行为过程来说,它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就产出物结果来说,它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即产出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绩效审计的目标绝对不是单一的财务收支合法性, 而是由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组成的多样性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
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项目的成功,因此我们需要将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划分为具体的针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子目标,为了实现建设项目的质量、速度、效益三大目标,我们需要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控制过程进行严格的审计,建设项目实施控制体系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HES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职能,每一种管理职能都包括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跟踪、诊断和变更管理。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大力量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一)进度控制
建设项目进度是指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进展情况,它是一个综合的指标,有机结合了工程项目任务、工期、成本、资源等,进度控制首先表现为工期控制,有效的工期控制才能达到有效的进度控制,进度的拖延最终一定会表现为工期的拖延,所以进度控制的重点还是在对工期控制上。
由于工期及相关计划的失误 、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建设项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其他原因容易造成进度拖延。科学的工期管理是实现建设项目速度目标的保证,通过对进度控制可以实现在一定时间内工程量的完成程度(包括项目任务、工期、成本、资源等)按计划完成。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管理、监督、跟踪、诊断项目实施过程,对影响建设项目目标的偏差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注意并抓住重大的差异,特别是风险管理审计分析作为重点控制点的差异。然后实施过程趋向的预测,对项目目标进行修改或计划和实施过程做出调整,从而防止进度落后拖延,合理配置剩余资源,减少成本开支,满足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为企业增加直接和间接的价值。
(二)成本控制
内部审计可通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和建设项目的成本的方法来增加企业的显性价值,而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审计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控制手段,在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和达到预期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同时,优化审计和项目成本开支,将总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建设项目审计成本具有综合性,与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资金、人力、进度和机会成本等息息相关。可以通过结合现代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挣值分析法来探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审计。
引入中间变量“挣值”,比较项目计划成本与挣值以此来了解项目进度方面的信息[8],通过项目实际成本与挣值的比较来了解项目成本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来对项目成本与工期进行集成管理从而实现项目成本与工期两方面的目标,提高项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项目成功度。
(三)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包括最终可交付成果建设工程的质量(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项目的工作质量。
建设项目审计要把工程质量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保证质量,防范风险,然后通过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加强企业关键、重点管理环节审计,持续动态监控服务,及时为公司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审计建议,提前发现工程质量隐患,实现免疫功能,最后综合工程质量与造价,丰富工程评价体系,实现绩效审计,从而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管理指令和预算、计划的有效贯彻执行,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确保企业的战略与行动计划之间高度协凋一致,增加企业的价值。
四、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越来越多,建设项目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本文将增值型内部审计与建设项目相结合,分析论证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帮助下能够对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实施独立地、客观地确认和咨询功能,从而更好有效地对建设项目实施控制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企业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经营”的需求和价值增值的最终目标。
本文所研究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建设项目离不开内部审计,而作为内部审计目前最为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我相信增值型内部审计将会在建设项目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会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越来越被企业组织所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建设项目的管理逐渐完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时现,公彦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定位和思维转变[J].建筑经济.2011(12).
宋洁.基于增加价值导向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建筑经济.2009(2).
李凤华.内部管理审计增值功能探微——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
刘洋.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J]. 经济师2006(1).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索耶.索耶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董萍,郑卫锋.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2007(1).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活动从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的关键,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社会需求、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改革重要方向。在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企业如何针对自身产品单一、资金问题等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是决定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建筑工程市场科学发展的关键。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繁荣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造成了咨询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针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现状,分析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对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首先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应对措施,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提供改革与完善的模式与资讯,促进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与行业的规范。
1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风险受自身产品特点、资金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影响。这些因素造成了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中企业所面临的高风险。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经营范围及其市场定位决定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产品结构的但其。同时由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经营特点使得企业的资金相对较少,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另外,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与综合技术水平的竞争。由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规模箱柜较少、专业人员配套不完善,且兼职现象严重等都造成了企业的经营高风险的现,使得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以风险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与重点
针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险构成的因素及其现状,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向管理工作应针对影响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因素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强化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1 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生产”流程与方式,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针对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存在的问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首先强化自身的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流程与方式,促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通过注重工程造价咨询工作质量以及完善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另外,针对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特殊性,企业还应加强对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技术经济标准的了解与熟练掌握。使企业能够接受工程建设各方委托,丰富企业产品线,促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同时通过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树立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通过创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加强奠定基础。
2.2以咨询服务业务范围的拓宽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积极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是有效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在现代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开展中,多数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工作范围仅限于事前造价编制与审核,忽略了全过程咨询服务对工作质量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应从造价咨询业务延伸入手、拓展业务范围,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延伸是企业为施工企业、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咨询服务,实现企业经营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为企业适应现代社会工程造价咨询需求奠定基础。
2.3强化企业技术力量与人才建设,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针对现代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认识到自身技术力量与人才建设对企业发展以及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建设以提高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应用能力,实现企业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以及实践经验、职业道德等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建设。避免传统工程造价咨询中、单纯依靠工程概预算编制等情况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实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通过培训工作开展以及相应绩效考核等方式实现企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更新与提高,实现企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与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3 学习国外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先进经验与特点,促进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
收集并整理、分析国外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国外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具有几支现金、公正性强以及服务范围宽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国外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中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能够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实现企业风向管理的优化,促进企业的生存能力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也应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快自身合伙人制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债务承担的无限责任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通过运用这种机制是咨询企业能够责任风险加大,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促进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诚信”经营理念的推广。同时通过相关的责任保险体系提高企业经济佩服能力,为实现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由于国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依靠自身的优质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因此其能够保障较好的公正性。通过完全依靠市场选择实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因此,我国也应在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中进行必要的完善,使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依靠垄断部门或单位承揽业务,实现市场经济的最佳化,促进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以此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4 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与分析可以看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综合市场竞争力要求较高的工作。也只有具有高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企业才能够实现风险的最低化、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效果的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从自身管理工作入手、强化技术力量建设、强化业务范围拓展,实现企业生存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造价信息,2009.6.
[2]马蓉,柳青.关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J].造价管理与施工预算,2009.7.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程项目投资多、风险大。大多数存在着工程造价偏高,普遍超预算。而且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缺乏风险管理,对工程的经济利益构成较大的威胁。
1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实践中工程造价风险有着自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首先,工程造价风险其存在的客观性的、普遍性的、管理能动性、全程性的。项目实施整个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工程项目实施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人为因素以及项目所处的环境因素等都会给工程项目造价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风险因素的存在,而这一风险因素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存在的,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具有普遍性的,全程性。
2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分析
2.1 建筑工程管理与风险解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将经济、技术和管理综合在一起进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依照分类来说,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来源广泛,因此也就形成了与之相关的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风险类型。对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进行管理便是针对项目进行中不可规避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过程,所采取的措施也基本上为事前积极对风险因素的科学和合理的管理,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便实现最终的目标。
2.2 建筑市场不成熟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发包与承包方的合同意识不足,诚信有所欠缺,整体行业的行为规范尚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投资商的过分压价、回扣、垫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承包方严重存在转包、资质挂靠、偷工减料等问题,而且拖欠施工人员工资,拖欠施工材料供应商货款的行为也屡禁不止。
2.3 工程保险尚在发展中阶段
在我国,保险公司在工程保险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实际保险操作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复杂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保险公司在与建筑相关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对于建筑工程领域风险与对应的保险解决方式的专业问题解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解决问题。
2.4 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
当前风险管理实践中,己经有一些成熟的风险识别方法,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没有系统全面的进行论述和实践。所以现在的造价管理中对风险的管理很薄弱,风险管理者不能够全面或者提前识别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有可能使得风险因素失控,导致项目管理的失败或工程造价超支等不良的后果。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本身就具有艰难性和现有的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不完善性。
3 工程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工程造价风险潜在阶段的控制措施
(1)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超概问题的源头,正确决策是评价建设项目和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组织有关部门、一批专家为主体、懂设计和造价的专职审查人员等对项目进行论证、咨询,把可行性研究和决策阶段建立在优化评选的基础上。(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推行限额设计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实事求是的“量体裁衣”。(3)工程的拆迁必须稳定后进入下――阶段工作。拆迁工程未稳定,工程不能进入招标阶段,从现在的经验来看,征拆的不稳定,导致工程的投资绩效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3.2 工程造价风险发生阶段控制措施
(1)合同签订工作对于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施工合同中的经济合同条款,一定要重视。这对于工程施工来说其约束力和可操作性比较强。(2)在材料及施工设备采购时,要加强两者的价格管理,这对价格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等提出了一些要求,在材料及设备等信息收集及分析完毕后,必须注意其生产地、运输方式,多种比较后,进行主要材料及设备的招标,在掌握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不断累积相关经验,才能优选高质低价的材料及设备。(3)在工程施工期间,对于工程变更与签证应加以控制。在施工阶段变更和签证现象非常多,要做好这一环节出现的漏洞,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标的有效管理,在施工招标中应将价格控制在设计的预算内,如果一旦超过,必须将新的价格上报给主管部门批准;二是合同的有效管理,_定施工方之后,中投表价格一旦确定,双方签订合同后,将约束结算价格。
3.3 工程造价风险后果阶段的控制措施
(1)做好竣工结算资料收集。工程项目竣工后,竣工结算的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首先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结算各方面资料的归集整理,主要是工程计量、计价依据、签证、会议纪要等结算资料,审核依据的落实完善,为竣工结算审计完善条件。(2)竣工结算实行风险合理承担。在竣工结算阶段,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
4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要求项目管理者能够分清风险因素的轻重缓急,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 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关键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1 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直至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本文侧重于施工方面的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上石化项目采用的主要管理模式主要有工程监理,EPC,PMC三种模式。三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不能绝对认为哪一种比另外一种更好,或者更科学更合理。施工单位要掌握各种模式下的施工管理。
国际石化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
(1)业主从大量的琐碎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业主集中力量决策和组织协调。
(2)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业主不再组织大规模的管理班子,工程公司或监理公司集中了社会专业技术资源,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
(3)工程项目管理不局限形式,投资、质量、进度和安全才是最终目的。
(4)以经济合同为基础,选择最优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追求效率和效果最优。
3 项目管理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石化项目管理趋势,施工单位应作如下相应措施,提高施工项目管理。
3.1项目组织管理上应建立高素质项目管理班子
从我国众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验教训看,要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并站稳脚跟,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主要应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必须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其成员都要懂技术、会管理、富有国外施工经验、法律知识。这是搞好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尤其要选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班子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承包工程项目的成败。项目经理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成本预测、管理核算、资会运转周期、材料供应、设备能力以及索赔、保险、当地税务等业务心中有数,能按照国际惯例采取相应对策,防止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损失。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领导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另外项目经理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能够与业主、当地专业人员会话,阅读外文资料。具备这些条件,必定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掌握,促进与国际惯例接轨。
(2)必须熟悉和掌握国际建筑市场状况和动态。当前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贯用作法是实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分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熟悉工程所在国对工程总包和分包的政策规定,指导我们采取相应的政策和策略。要想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按照国际惯例采取相应政策。
(3)必须处理好与业主、监理与当地雇员的关系。在对外交往中,既要坚持原则。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策略性。在外国人眼中,我们代表的是中国,要不卑不亢,维护自身的利益,按国际惯例,寸理必争,寸利必得。对监理,既是对立关系,又有一致的一面,即都是业主的雇员,要善于利用这种一致抑制监理的作用。雇用当地雇员必须熟悉当地劳动法规,在不违规的情况下调动雇员的积极性,能为我所用。
3.2 合同管理上须了解和掌握FIDlC合同条款
首先要精通FIDIC有关合同条款。FIDIC条款的应用环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借助于法律制度,以规范的形式制约和调节项目业主、承包商、咨询工程师的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FIDIC条款要求程序公开,公平竞争,当事人平等。FIDIC合同条款涉及索赔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工期的索赔,主要是业主不能按规定时限提供有关图纸、设计变更及其它非正常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其二是动用款项索赔,主要有工程变更、单价改动、规范改变及不可预见事件等,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人为干扰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总之,在FIDIC合同条款中很多规定为承包商索赔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专门注意与索赔相关事件的发生。及时抓住索赔时机,寻找索赔动因,要做到这一步,不精通索赔条款是很难办到的。做为项目管理班子,特别是项目经理、财务负责人必须精通FIDIC合同索赔条款,才能不失时机地提出索赔,减少流失,提高效益。
其次是及时收集索赔资料,提出索赔方案,FICIC的索赔条款是进行索赔的法律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索赔条款收集整理的索赔资料是索赔的事实依据。没有后者,或者后者不充分、不祥实是达不到索赔目的的。因为索赔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法律工作、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负责索赔的责任人必须熟悉和掌握索赔条款,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的责任人才能收集到准确的索赔资料,达到索赔的目的。
真正实现索赔,并非易事,其关键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者有没有索赔的观念、索赔意识和索赔能力。合同违规索赔是法律赋予承包商的正当权利。国际国内承包工程都可能遇到索赔。因此,要在树立法制观念的同时,要坚持索赔的信心,更要特别强调索赔资料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否则将功亏一篑。
3.3 HSE和质量管理上须学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无论是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还是在国内工程承包中,施工过程的事故是难免的,往往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惨重的,除了HSE和质量事故风险以外,按照国际贯例还有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人为风险和治安风险等。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因风险造成损失的频率和概率较国内要高的多。因此,按照国际惯例学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把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
(1)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一是提高施工管理的风险意识,增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和风险管理的力度,突出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安全操作规程的到位,特别是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要认识到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遵规守章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在施工过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预测、防范和控制,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发生风险时能采取有效地弥补措施,从而达到防险、避险、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2)风险管理的途径:依照国际惯例就是实行施工全过程的投保,建立施工保险机制。在实旄施工保险时,要尽其可能对施工全过程包括相关项目环节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对所有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按照国际惯例能投保的全部投保。对不能投保的风险环节要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3)合同担保的风险管理:合同担保是维护发包人利益的法律行为,在这方面稍有闪失,就会给承包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合同担保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决不可等闲视之。合同担保是独立于合同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它主要包括: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保证金担保等项目。一般地说,承包商和承保人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否则承保人不会给承包商担保。合同担保的关键要认真分析研究发包人的担保文件,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损害国格和承包商利益的苛刻条件是不能接受的。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者,要认真研究合同条款,要特别注意和防止业主终止合同的风险条款。同时对担保金额进行技术处理,不能因担保泄漏标价。要选择好履约方式,充分研究保单条款及加强对保函的管理等。
(4)施工保险管理,进行施工投保的目的是转移施工风险,以弥补因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施工保险应包括施工全过程,即所有施工人员的人身事故保险,材料、设备运输保险等,施工过程的保险要明确各方面的风险责任,明确投保险别和申办方式等,要研究保险合同和保险单的条款是否能保护自身利益。所以在进行施工投保时要充分利用FIDIC条款中关于保险条款的规定,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和经济损失。
4 小结
在国际项目管理中。加强FIDIC条款的学习,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是提高我国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的根本途径。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费用、质量、资源、财务、风险、安全等建设全过程实行动态、量化管理和有效控制,有力地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秀娟.石油工程大建设[J].中国石油企业,2004.
[2]陈宪,陈曙东,石油化工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2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日益增大,使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对银行而言,风险是可能对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而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调节和驾驭的能力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并非是要消除风险,而是通过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分析预测和周密思考,以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银行的附加价值。
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信贷风险,信贷资产是银行业的主要资产,在当前实行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它是银行业最大的盈利项目,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二是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而引发的种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价格风险。三是经营风险,主要是由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和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尽管有所加强,但受利益驱动和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影响,经营规模和经营管理控制能力不相匹配。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以及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比如业务人员操作失误、银行内外勾结、流程执行不严格、系统失灵、系统漏洞、外部欺诈、突发外部事件等。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评估、计量和报告总体风险,推动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可预见的风险。具体而言,其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能够客观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充分性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其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银行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银行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内部审计师不仅要识别相关的风险,而且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一是评价银行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是在分析组织和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银行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来制定;二是看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是否对战略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是否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三是评价员工是否确知已建立的工作目标(或业务管理目标);四是管理层是否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该机制至少包括机构、人员、政策和程序以及支持系统。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准确,是否已对面临的风险进行恰当分类;五是是否已识别出各类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计量,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可以使银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之内;六是风险监控是否持续得到执行,监控报告制度是否合理,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
(二)能够综合分析和计量风险的恰当性
内部审计对现代内部控制的焦点不仅在于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充分性,而且在于强调风险分析和计量。风险分析和计量是内部审计对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确定。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通用的公式为:风险值=风险影响X风险概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缺少实施先进风险计量方法的必要支撑,但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采用更为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如允许银行通过内部评级确定风险函数计量加权风险资产;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转化基础工具计量市场风险;运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和风险模型计量操作风险等。内部审计可以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计量和解析。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取时,应采取定性评价。定性评价的复杂性在于很多情况下需要主管判断不同结果的可能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性格和不同职位的人对风险判断都可能不同,如银行在计量未决诉讼预计负债时,其金额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合理而恰当的估计。
(三)能够发挥风险反馈的预警性
内部审计在银行管理控制系统中发挥反馈作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起预警功能。内部审计在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合理性以及执行情况和控制效果,特别在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内控不健全区域的潜在威胁时,是通过风险反馈进行持续监督与评价,确保目标与预算如期完成的。一方面,内部审计要与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沟通,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对重大的审计发现按清晰传递的线路进行报告,传递给内部相关人员和其他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对监督检查结果的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报告,使风险及时得到控制和防范;另一方面,以风险为核心及出发点的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作为管理层改进风险管理的参考意见,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反馈,提高组织的整体管理效率。
转贴于 三、加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审计理念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银行各级管理层应深刻理解银行所处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含义,把风险作为重要的决策变量,始终把风险意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内部审计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存在风险的领域就是内部审计的重点,风险评估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已扩展至通过战略层面参与公司价值创造。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从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方向发展。内部审计除了要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要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分析、确认、揭示和防范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效益审计应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二)将风险管理融人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因此内部审计程序与机构的风险管理之间应该协调一致,使这两项工作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首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在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按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优先顺序,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
其次,确定审计范围和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范围,如重要的会计凭证、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交易授权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在选择技术与方法时,应能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再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最后,追踪审计时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的问题上,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
(三)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管理评价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利用网络信息收集风险数据开展动态评估的评价模式,为银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进行分工,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收集有助于进行风险评估的银行内部控制状况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一定的指标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准确地确定审计监控的重点和范围,为各级经营决策者和审计部门全面、连续、及时地监控和评价业务发展情况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数据库的优点是把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发挥预警作用,同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以便及早发现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进行解决,达到控制风险和防范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