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城市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信息化管理

第1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规划设计、信息化管理、城乡规划、质量控制

一.应用背景

目前在城市规划设计行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方面状况如下:

(1)规划设计单位内部的CAD应用已十分普及,并在近几年各规划设计单位已逐步建立起局域网,但是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应用从总体上说仍处于起步期;

(2)设计是管理的法定依据,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但设计与管理之间的互动没有通畅的信息交换通道,设计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无法体现,在传统的模式及日常管理工作环节复杂、效率低下、信息中心也没有实际存在的价值。

(3)规划设计单位普遍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图文档案资料,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今后的管理与调用查阅十分麻烦。

(4)近些年来各设计院已经完成或者即将进行ISO9001的质量体系贯标,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更有效地实现符合ISO9001要求的项目设计业务流程的管理;

(5)信息化管理应用对规划设计单位的推广,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实际需求考虑,以及设计单位适应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现代化管理着手,提高完美专业的解决方案。

二、应用目标

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中心思路,以提高办公质量与效率,科学规范管理为目标,实现安全快捷地凝聚与共享信息资源,使得管理者能够全面动态地掌握各类信息,设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设计资源,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当前开放型市场,以项目为核心进行全院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2)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和整合资料,能有效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运作周期;

(3)准确实时的获取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

(4)确保电子文档与技术成果的安全可靠;

(5)便于操作,流程简单,人性化,更好更快的城市规划信息化系统;

三、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城乡建设规划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给各规划设计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然而,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设计单位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针对多项目、跨专业、时间紧、质量要求高、跨地域项目的综合运作带来了问题。采用规划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才可以做到:

规划院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为设计院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供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管理系统;采用设计院管理的先进模式,结合中国设计院管理的特色,把设计院管理的四要素(工作范围、时间、质量、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拥有同类软件所具有的所有功能,而且更加强大和完善,同时系统还增加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人员控制、市场分析和支持决策等协助院长经营决策的崭新功能。为设计院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旨在提高设计院的竞争能力。系统要严格按照ISO9001系列的管理规范操作,使软件的质量得到了根本的保证。同时系统设有大量的定制功能,预留了大量的开放式接口,保证了与其他相关软件的协作性。

1、总体目标

应用系统总体目标是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企业形象,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竞争能力。概要来讲就是:

协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行为规范和现代化管理制度。

建立完备的信息库,信息积累财富,实现资源共享。

提供消息与服务平台,加强团队协同工作能力。

为各级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通过对各项指标及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和项目动态。

有利于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

利用网络资源,保证工作质量,缩短运作周期。

确保电子文档与技术成果的安全可靠。

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与打印控制,节约成本。

应用本系统达到的最终效果是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使设计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

2、设计原则

系统本着适用、先进、规范的原则进行开发,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构建应用平台。在系统的总体目标引导下,具体设计时,在满足当前系统需要的同时,必须高屋建瓴,站在设计院的高度做全面综合考虑,体现高度的前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先进性原则

系统开发时应该考虑采用的开发技术的先进性,但同时也要兼顾所采用的平台,技术以及方法的成熟性,确保利用恰当的技术开发出恰当的产品。

规范化原则

从技术规范到管理规范,从数据分类解释与定义到数据编码,从技术流程到操作流程,从数据质量到成果规范,都明确给予规定。

完备性原则

在详细的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保数据的完备性和系统功能完备性。

扩充性原则

为了满足用户对系统的要求和今后系统的扩充,在数据编码和系统结构上留有扩充的余地。

适用性原则

系统结构,功能和界面必须适用,方便操作、满足多方面用户的使用。

安全性原则

系统在人为的有意破坏或无意破坏面前,应该具备各种用户的权限分级管理,用户操作日志的管理,以及系统备份和恢复的功能。

系统软件前台有一层防护隔离层阻止人为破坏、入侵,对破坏数据进行初步跟踪以及应急处理。对于后台数据,所有密码进行加密处理。

四、系统架构的应用

设计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从广义上说,需要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开发平台和Socket核心技术编程, 提供消息平台、流程平台、界面平台。充分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分多层设计系统逻辑架构,提供开放式的流程定制和表单定制功能,当系统流程或表格发生改变后,系统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同时,提供强大的数据安全功能,将数据受攻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充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可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端/服务器)混合模式,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分别采用不同的客户端:浏览器或自定义客户端。在B/S模式中,浏览器以IE为主,主要用于数据浏览和简单数据操作,采用技术,使浏览器能与服务器交互;在C/S模式中主要使用自定义的Windows Forms客户端,提供强大的用户操作界面,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

系统要突出集成和可扩展性、灵活性、C/S B/S混合架构、实时性、高质量和高效率。

应用网络需要支持连通局域网和Internet网,Internet简单方便、便宜适用,局域网是为考虑内部网络安全,网络办公应用。

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管理系统由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可以集成在一台服务器上)。磁盘阵列主要是对数据库服务器作备份,以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

五、结语

时至今日,全国各规划设计单位都在积极推广应用,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飞时达、理正、湘源、众智等针对规划设计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笔者认为,在规划院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规划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一定要简单易用、操作步骤要简化,二是设计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管理的就是设计任务的受理、任务的分发、进度的控制、绩效的考核、材料成果的归整、图纸的发放,对设计院自身最主要的核心管理还是客户、设计成果、收费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解决了传统复杂的项目管理过程,最终实现内部交流、人事管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项目分发、项目进度、财务管理等数字化办公系统。

参考文献1.王绿克,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现代商业,2009(3).

第2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档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迹,城建档案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历史性记录,是城市、村镇、厂企变迁的真实写照,尤其是今后城市建设发展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改建、扩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城建档案陈旧,不宜保存,电子化程度低,与城市建设发展不相适应。诸如南湖公园建设初期,受多种原因影响,档案缺损严重,对南湖公园建设的精细度和内涵挖掘的深入度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着眼今后城市建设发展,认为城建档案工作必须坚持社会化、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收集全面、管理规范、查询方便,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

一、依托分级分类查询处理平台,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南湖公园是在原有采煤沉降区基础上规划建设而成,由于起步前属规划放弃区域,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在档案搜集管理范围、类别、要求等方面不够完善。南湖公园组建后,管委会高度重视南湖公园开发建设档案的搜集整理和规范提升工作,在市档案局指导下,对照标准设置专门档案室和库房,新增微机3台,统一安装适应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河北科怡档案管理软件,采购档案专用切割机和胶装机等专用设备。同时,在完善硬件基础上,对现存及新产生的城建档案全部扫描录入,基本做到了室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2010年,市档案局在南湖召开唐山市“四城、一河、三岛”档案工作会议,现场组织参观南湖管委会综合档案室,唐山电视台《唐山新闻》节目专题报道。2010至2011年,管委会档案工作受到市档案局表彰,获唐山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利用档案,为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服务》获唐山市第十五届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2011年,经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评审认定,南湖档案管理工作达到AAA标准。但这还只是停留在管理效率提升层面,在充分、高效利用、保存现有档案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科技化推进,对档案特别是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尤其迫切,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采集、提炼和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统一纳入分级分类查询处理平台。重点和方向应把握住三点:一是建立健全网络平台目录查询系统,让每个公民都能通过每个城建馆藏的网上档案馆进行目录查询,减少实地查询时间,提高馆内查询有效性。二是继续完善和强化自助平台索引网络查询,让每一个城建馆藏目录均能通过自助查询载体完成,并及时准确提交查档申请,既能快速提升查询效率,也能强化查询数字化。三是全面强化档案馆内电子化查询,力求将馆藏档案,包括城市地上、地下的建筑物、构筑物信息档案全部扫描录入,实现100%电子文档化,一般查询直接提供电子文档查询,并根据需要提供扫描复印文本,特殊需要的,经申请可查询原纸质文本正本或副本,以有效减少档案破损。

二、积极拓展延伸领域和范围,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仅就南湖公园而言,档案资料还停留在开园以后建设层面,对以前的富含历史性、人文性、民俗性、群众性的档案资料还偏少,还处在机关部门公文模式层面,程式化太强,精细化不足,覆盖面不广。要重点围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城建发展这条主线,调整档案管理思路,利用灵活的方式方法,加大对民间、百姓和各类机构散存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建立多元化馆藏结构,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精细化。一是转变征集手段,由单靠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并用,加强横向联合,积极与各类团体协会、民间收藏机构和民间爱好者等方面保持联系和协作,将反映自然风光、城市面貌、民风民俗、历史变迁、重大事件(活动)的档案材料收集进馆。二是转变收集内容,将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如房产档案、交通档案、基础设施档案等全部纳入接收范围,既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城建的各个领域,又实现档案收集管理的精细化。三是转变收集渠道,在互联网和各种新闻媒体上建立城建档案收集平台,征集散落遗失各类档案线索,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丰富完善,更好地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推进查询的精细化,主要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下面细分县域网格,明确相应档案原本、副本(影印本、复印件)的主辅保存单位责任,建立起一键式市级档案查询平台,让公众需求者通过网络平台两三分钟就能知晓有无、获知所要查询档案的具体收藏档案馆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精细化项目,实现一站式查阅。

三、利用好民间机构和基层群众的资源,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城建档案大量产生,而有些单位和部门档案工作的软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国家档案资源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特别是南湖生态城经历了由废弃、复建、再放弃、再复建的过程,再加上地震的原因,造成了大量历史资料遗失、散落,及时搜集、完善档案缺憾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按照优化馆藏结构的总体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各阶层,探索性推出档案寄存和代保管业务,为缺乏档案管理能力的建筑施工企业和个人提供档案寄存和代保管服务,不断拓展馆藏档案的结构和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对既属家族代代相传的资料,又可作为历史见证档案的资料,政府相关部门拿出相应的资金,鼓励支持引入第三方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档案寄存和代保管,特殊情况可由原持有单位(个人)进行档案管理,并给予适当补贴。特别是唐山作为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大市,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堪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也融合了南湖区域为重点的历史性档案,启新水泥厂展馆、大钊纪念馆、地震科普馆等也是如此。对这些大型企业、科普展馆和一些收藏爱好者手中的往来书信、影像档案也要进行收集归纳,通过签订档案保管责任书等形式,使其融入整体管理体系,既可以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可以提升档案的收藏价值和人文艺术观赏水准。

(作者单位:唐山市南湖生态城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第3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信息化管理手段也在迅速普及和应用。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建档案的数据信息也逐渐庞大起来,无形中增加了城建档案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大都是人工操作,信息一般都是以纸质文件的形式记录和保存,查找档案信息的工作量大而繁琐,费时费力,出现了和城建发展速度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档案管理要想实现与城建速度的同步进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跟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步伐,有效促进并推动城市建设的进程。

一、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没有变革就勿谈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的进步都是在发展变化中进行的。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创造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技术就是当今社会顺应时展而产生的新事物,它不仅推动了历史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大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速度。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要想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查询档案信息的高效性、便捷性。城建档案管理实质上是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它突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并且可以实现档案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检索,使档案信息内容更丰富、保存时间更长久、应用范围更广泛。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实现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看得过于简单。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确实优化了管理程序,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把原来的纸质信息输入到信息系统就可以了,但是,即使在信息系统里面也是要通过分类整理,只有通过细致的分类管理,才能实现档案数据信息检索的便捷性。(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问题。信息安全主要是指档案信息通过应用软件管理和实现网络传送过程中确保信息的完整和不泄漏。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以满足利用需求时,非法用户进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传输过程中信息被窃听是常见的安全问题。由于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有些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档案信息输入到信息系统就万无一失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化的社会,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也呈现出科技化,有些不法分子研制出专门攻击信息网络系统的病毒,来侵害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从而导致数据信息的破坏或丢失。另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设施也需要定期检修,以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失。

三、促进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城市建设工作的必然选择,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实现档案管理和城建工作同步进行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当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几点建议。(一)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深刻,容易造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工作的不规范和不通畅,从而会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专业水平,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二)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虽然信息化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由于当今不法分子利用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恶意攻击,从而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信息网络系统的维护,堵塞系统软件漏洞,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性,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三)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实行档案信息传输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上网利用档案信息审核制度,防止档案信息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会越来越普遍,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也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增强安全意识,创新档案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玲.浅谈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J].城建档案,2015(12):05.

[2]王政艳.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3(10):15.

[3]郑月.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09):05.

第4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水管网、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IT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应用中得到了普及与推广,信息应用技术的发展也随之迅猛起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供水企业中来改造传统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是促进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现就供水管网管理信息化的情况进行探讨。

一、供水管线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城市供水管网是分布在城市地面之下,纵横交错、复杂,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管线网络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血脉,供水管网的安全高效管理对城市的安全和发展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我国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e累了一大批供水管网设计、施工、竣工的图件和表册资料,而供水企业都是运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管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的需要,人工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运用图件和表册表示出来的城市供水管网及其他各种设施,未能体现管网之间复杂的网络关系,无法显示这个城市供水管网的整体特征,导致管线及其他各种设施的详细属性查寻起来很困难;随着图纸与表册的不断增多,保存起来不容易,查阅更是不方便,容易造成资料的损坏与丢失;供水管网的改造、变动较为普遍,而相应的图件与表册修改更为严格则严重滞后,所以现有的资料与现实情况的差距越来越大,总而言之,供水管线资料的传统手工管理与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采取高新技术和方法对管网资料进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需要,更是当前形式下发展的需要。

二、系统目标设计

MAPGIS供水管网信息系统是将供水管网通过计算机管理与辅助决策的大型软件系统,其目标主要是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建立管网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紧紧与供水管理的业务流程相联系,实现供水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自来水公司利用供水管网信息系统对供水管网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达成用户受益、职工收益、企业受益的目标,还能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系统目标具体来说,是全面实现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也就是系统的功能要涵盖水司各有关的业务职能,系统运用公司网络将官网信息资源和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和交换;系统应全面完整的管理全部的基础信息,具有海量图库管理能力,基础信息精度高等;系统除了能够实现对管网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统计等功能外,还应该具备管网等水压的计算、管网压力平差、水质监控等方面的功能。

三、供水管网信息化的应用

供水企业采用的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8M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是以城区建筑物、街道、河流等地形地貌为参照物,全面反映城市供水管网准确位置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主要用于管网基础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和用户管理,详细准确的记录了城区供水管网所涉及的供水管线和万余闸门、消防栓等附属供水设施的地理位置。该系统的信息资料不仅可以直接查阅供水管线和附属设施的属性,还可以将所需要资料图纸打印出来,同时方便的实现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基础数据信息共享,有利于各部门工作开展。

1.精确定位,确保管网资料详实、准确

利用先进的DPS全球定位系统和全站仪等设备对供水管网的数据进行采集,测量误差可控制范围在几厘米以内,提高了管网资料的准确性,同时,加强与工程设计、建设、验收等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协作配合,使管网设施的定位、建档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不但可以及时获得管网各项准确数据,建立管线的长度、管径、管材、使用性质、控制范围、铺设年代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而且可以一次性获得管网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内容,减少了工作人员在管网资料、信息收集方面进行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以及在管网资料、信息收集二次工作中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从而提升了后期管网的检修、维护工作的效率。

2.实时查询,提供管网资料服务

利用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8M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管网资料的查询,不但查询效率非常高,而且查询的数据比较精准,最为关键的是,准确的管网资料为城市供水基础建设、故障抢修、设施维护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便可利用查阅系统,全面掌握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的实际情况,成功避免了因盲目施工造成的事故影响;在管网巡查、维护、抢修过程中,利用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8M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对管线位置、走向进行查询,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控制点,以便工作人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事故带来的影响。

四、供水管网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管网信息化管理主要处于对管网资料方面的管理工作,我认为可以将管网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完善,还可以在一下几个方面得到应用。

1.在供水管网GIS系统建立官网维修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管线故障区域、维修的时间、次数以及维修的原因分析,为供水企业网管改造改造提供方便,使其可以科学分析、合理改造。

2.在供水管网GIS系统数据基础上,对特定区域用水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区域装表法,将监测表和区域内用户水表抄表汇总的数据进行相比,分析该区域内漏水情况,从而对管网测漏及管道探测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漏水问题。

3.将供水管网GIS系统同查表收费系统相连接,对用户水表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建立用户用水量变化曲线,分析用户用水情况和水量变化情况,并设置用户用水量突变提醒,提醒用户对用水量异常的原因进行查找、分析,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漏水的损失。

4.将供水管网GIS系统与供水调度系统连接,根据网管分布情况,对管网压力采集点进行设立设置,达到水压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并绘制相应地水压分布图,让供水调度更加科学性、合理性。

结束语:

供水企业通过对传统供水企业管理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改革,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供水管网的信息化管理,不但推进我国管网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而且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一、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在我国的研究发展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迅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推进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国家及行业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各个企业在相关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尤其是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同时也给信息化时代下的销售模式带来极大的转变。但反观我国各铁路工程企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大多不容乐观。信息化管理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信息化管理人员配置不理想,硬件设施及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严谨不规范,外部物资供方不配合,信息化投资不足等问题,都是影响信息化平台物资管理发展的问题。要实现铁路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对整个铁路系统的物资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建立数据库将需要进行管理的物资信息整理并存档,还要结合仓储以及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只有将所有的相关信息整合统一起来,才能够实现物资信息的有效分配以及存档。

二、传统铁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合理的规划传统的铁路工程物资管理模式不够严谨,没有确切的规划和分工,这就导致一些物资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使得人为影响因素很大,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依据工作经验维持相关工作,缺乏一套有效严谨的管理流程。并且由于铁路工程中的复杂情况经常出现计划变更,就导致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出现,对于需要的物资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管理者又缺少相关数据支持,就会造成一些物资缺乏、重复提料、库存较高等现象,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施工生产。2.物资价格和数目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整个铁路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物资数量和种类繁多,加上在铁路建设路线的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从物资的价格和数目的管控角度来看,就缺少相关的参考依据,无法提前准确预估进行置备,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除此之外,铁路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偏远地段或者山区,物资的准备比较困难,交通也不是很便利,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物资短缺,加上物资储备不足,各个施工区域可能就面临工程停工的风险,这一系列问题就会给物资置备经费和后期的核算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3.铁路工程物资管理模式复杂近几年来我国正在逐渐扩大铁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也涉及全国各地多个地方,由于铁路工程建设施工作业面多,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战线较长,有很大一部分铁路工程分布在偏远地区,工程作业环境复杂,这就给主要分布在城市地段的供货企业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则会让施工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资管理的有效性。缺乏信息化的物资管理模式就没有办法实现各项物资的实时信息监管,信息得不到共享,不利于铁路工程的高效开展及成本考核。4.专业人员稀缺,物资管理经验不足传统的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专业,本身就缺少大批的专业人才,部分的管理人员还存在对物资的监管不到位,基本素养不扎实等情况,从而导致了在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因此在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也存在同样问题,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管,同样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其暴露的就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不足。

三、建设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铁路工程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要想实现高效运转,就必须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建立健全的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将铁路工程物资采购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经验积累及分析。在信息化体系架构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所需的物资采购做好初步的规划,工程部根据设计提报需求计划,物资部根据需求计划提报采购计划,还要制定相应的分级管理模式来管理物资,确保铁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收到物资补给;其次是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整个物资的管理工作都要严格的按照条例里的规范来执行。管理条例里面要包括合同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多方面的规定,还要让供需双方都能够参与到物资管理中来,以实现物资采购全寿命周期的管控,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公开透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的产生。2.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减轻工作强度避免重复劳动,使数据信息更加准确,数据传递更加高效。例如现场验收尽可能在手机端完成,每件物资进场加上唯一二维码,进出库物资通过扫码,实时明白库存的情况,提高库存追踪效率,实现库房收发料管理-移动端办理。通过库存数据自动实时更新,海量的现场数据一次录入,避免传统模式的人工重复录入数据,保证库存准确,减轻了工作的强度。通过库存报表,可以实现商品的全周期跟踪,了解当前商品的总数量,存放在哪些库位,各有多少,避免了二次购买、找不到货的情况。通过设置库存上下限、库龄预警,确保采购合理,呆滞料大幅减少,从而达到提升库存周转率的良好效果。在现有的手机APP云建造/微信/钉钉等企业应用中就包括移动审批,移动分析,如材料收发存、结算支付,以及具体的入库材料明细,供应商价格等等功能。而针对供应商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体系与供应商数据库,要求所有采购从合格供应商中选择;同时建立并共享供应商不良行为,避免采购风险。信息化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共享协同作业,简化了作业流程。全程PDA扫码作业,实现无纸化管理;PDA自动采集并更新数据,无需人工采集和录入,大大减轻员工作业量和出错率;系统自动记录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实现计件工资管理,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3.建设专业的团队对于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一支具备综合素质高且管理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团队,还要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强化培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外派学习的机会,还要针对不同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其次,要安排一些老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到现场进行示范和指导,邀请商家或技术专家在实际操作中为员工讲解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流程,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及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铁路工程建设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铁路工程建设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践,不但使得物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数据化的管理,而且整体提升了铁路工程物资的管理水平,将物资管理的相关数据应用到工程投标、造价估算等其他领域,让相关数据信息成果得以共享。通过大数据比对,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给整个铁路工程造成负面影响。1.应用于相关事务处理物资事务管理模块将事项分为待处理事项、正在处理事项和完成处理事项三种状态。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相关工作,为各项工作能够责任到人,处理有据,最终实现闭环管理。2.应用于文件管理通过铁路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可以实时收集汇总现场物资的一手资料,通过信息的整合汇总与分析,向各层级单位进行共享。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工程成本,总结工程经验。随着物资信息化的逐渐完善,平台的数据日益增多,其中有着大量关于价格波动信息,市场行情分布等信息可以挖掘。为今后工程投标,物资招标提供参考与依据。3.应用于物资管理铁路工程建设的物资管理十分复杂,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将一部分审批程序固化,可以实现物资管理的规范化,避免无计划采购,先供货后签合同,超合同供货、化整为零等情况的发生。从源头上规避因管理疏漏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细化管理使物资供应数量更加清晰明了,避免不必要的物资损耗。4.应用于统计管理铁路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让物资数据能够实现实时管理,痕迹留存,源头把控。将上游供应商信息,资信情况,供货业绩进行归类筛查,将中期招标价格,采购数量,技术规格进行整理分析,将下游到货时间,库存信息,领料发料一一记录,时时备查。借助信息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核算和汇总,能够极大地降低出错率。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查询平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物资信息资源,为后续的物资汇总核算提供一定的便利。

第6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问题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信息。无论哪种管理活动,都需要涉及到信息处理环节。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建筑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且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借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工作,就不会再受到地理位置、时间以及气候条件的限制,方便了管理,在工作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人为方面的失误也得以减少。

一、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三:第一,涉及的范围广,工作量繁重。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而言,有较为繁杂的工作内容。对于生产管理而言,在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资,并且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工作较为繁杂;第二,建筑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制约性[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工作程序,进而保证其工作管理的有序性,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第三,具有较大的信息流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基本的资源就是信息。也可以说,建筑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涉及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递,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融入数字化的管理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其顺应时展趋势的表现。

二、对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一)建筑企业没有充分了解信息化发展

在企业中,企业员工以及企业领导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在投入人力以及物力时较为薄弱。其片面的认为办公自动化就是所谓的企业信息化,使建筑工程信息化建筑进程受到制约。

(二)建筑工程信息化投入较高的成本,导致行业发展失去平衡

现阶段,国内的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水平不一,有些企业甚至已经放弃了信息化的投入,而有的企业因引入信息化而获得较大的收益,此种现状阻碍了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发展[2]。

(三)在建筑工程信息化行业中相关标准规范尚未统一

在建筑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完善的标准体系建立起来,对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因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企业各个部门间无法共享数据信息,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三、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实现各部门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重要的影响[3]。为此,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完善各部门的功能配置,为其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不能采取逃避等消极的态度,而是应该顺应时展的趋势,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设备,从而为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第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要想提升其管理效果,就必须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完善原有的建筑管理体制,将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入具体的规章之中,从而增强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将信息化管理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的日程。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更加精确的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将原有的人工管理转为数字管理,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实现建筑工程的预定目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建立建筑工程自己的网络平台[4]。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网络建设队伍,实现对网络平台的建立、维修等工作,保障网站建立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第二,对数据进行录入。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将在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录入网络之中,从而通过网络上的某种计算程序,对其进行记录和计算,从而实现数据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第三,加强网站的安全性。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其中会有很多员工、公司的机密,因此需要网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设置防火墙等内容,增强对网站的维护,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安全管理。

(三)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人员是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建筑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非常严重的。为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人员的素养:第一,转变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认清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然后鼓励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的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而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并使其能够接受信息化的管理理念;第二,丰富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也在发生变化,需要相关部门能够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条件,促使其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避免知识的枯竭,使其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第三,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建筑工程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必然需要引进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对计算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技能,从而使其能够正确使用设备,保证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5]。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一项工序非常复杂的工作,施工单位要想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水平,则必须要跟随时展的脚步,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通过完善建筑工程的规章制度、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式,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增强建筑工程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青山.浅析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4,(20):366-366.

[2]李娜,李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4319-4319.

[3]余代林.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5:87-88.

第7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泉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362000

[摘要]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重要工作之一,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又是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逐渐难以跟上当前社会的步伐,于是新型的即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被应用于当前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之中。本文首先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化技术进行概述,而后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及必要性,最后给出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城市建设;档案管理

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信息化网络是基础,如电脑等硬件设备是前提。其二,单位应通过网络收集、资源交换等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大范围寻找,以建成强大的信息资源档案。其三,信息化管理应配以能够对档案采集、处理、管理、存储及共享等的技术软件。其四,信息档案资料等应有健全的分类及管理制度等。其五,单位需要对参与至信息化城建档案管理的人仔细甄选并提供培训。

1.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及必要性

1.1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逐步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为各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地壮大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也是大势所趋。当前信息化技术主要以电脑为工具,来处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内容,比之传统的处理模式,信息化处理更为安全、准确、高效。信息化技术使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不再仅限于对管理层面,而深入到了更多操作层面。城市建设档案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城市建设起到辅助作用,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朝着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城市档案管理称得上是城市的名片,能对城市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进而有助于其建设发展。

1.2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时代在变革,每一阶段均有新鲜事物出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为人们创设出更为便捷和理想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同时创造着巨大的财富。放眼未来,数据将成为极其巨大的财富,将对人们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实质上是对数据的管理,它突破了传统纸质数据的存储模式,转变为高效、便捷、安全且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资源实现共享、创造更多价值的电子模式,使城建档案内容更丰富,展现出更为真实且立体的城市风貌。同时,与磁盘、光盘、录像等存储介质比较,信息化更具安全性,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文字、光盘、录音等各形式的档案转换为电子文件并进行备份,能有效使其保存时间更长,应用范围更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比之传统管理而言更为标准化,将相关档案分享至网络,可达到提升城市形象及知名度的效果。

2.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2.1加强管理,确保馆藏信息安全

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工作应是确保馆藏信息的安全。应从硬件配置、技术手段、制度这三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改善硬件配置。应淘汰的老旧设备不适合再继续使用,以免出现因硬件损坏造成的档案信息损毁。对于已有的信息化载体因定期检查,及时进行更新或备份。其次,网络风险。信息化档案置身于网络环境之中,网络安全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避免受到病毒的侵害与攻击,从物理上隔绝病毒,从技术上提升对抗病毒及黑客的能力,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第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避免闲杂人等出入,定期进行维护。

2.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其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能够有城市建设相关经验的同时,又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所了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及能力的提升需要单位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对于单位而言,应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学习交流会,使员工在互相学习与交流中找到不足并获取进步。同时,应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如档案法规培训、保密培训、消防演练、新设备的技术培训等,在为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与实践相结合,使员工能学有所用。对于个人而言,应积极配合单位组织的培训与交流,客观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2.3准确开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接收、归档等基础性工作)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接收、归档等。首先,设备是基础,电子计算机是必需,空调、防火、防盗等设施也应具备。为了使城市建设档案资料尽可能地丰富,这就需要借助网络等途径进行大范围的、有目的的收集和筛选,应着重收集与城市重点工程、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的类别,同时加大信息化电子文件的比重。为了便于查找和储存,应为所有档案制定具体的分类细则,将收集而来的档案进行明确的分类,管理人员在分类过程中应足够仔细,以避免因分类不当而造成档案的丢失。

结束语

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主要可通过三方面进行,其一应加强管理,确保馆藏信息安全,其二应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其三应准确开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如接收、归档等基础性工作。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是长期性工作,需要每个环节的积极配合,稳中有序方能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信息化手段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是衡量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以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仅是管理经济部分,也是集经济、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是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通过计算机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已是主流,计算机能够发挥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工程造价相关信息与指数的及时更新作用;利用网络招投标,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与虚拟化,可以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提升管理效率;再者,“控制量、放开价、竞争费”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模式,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定价将成为工程建设单位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工程造价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必定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众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方式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制定一整套简洁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流程,以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成本为目的,其实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建立开放式的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以及的信息平台,简化采购环节,降低材料原料采购、加工以及储存的成本;二是通过建立起可动态维护的工程造价及相关信息数据库,进行科学管理,为建设工程概、预、决算等环节提供基础数据。三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工程造价信息庞大的数据,采用数据库与WEB服务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四是对在工程建设中的材料价格指数、工程项目信息等时效性强的造价信息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软件便于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关数据库中的数据,提升工作的效率。五是为快速、准确掌握各种材料价格信息,建立标准数据库字段,通过Internet应用程序,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转化。

3 信息化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 信息化在投资估算阶段的运用

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是指项目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资料和特定方法,对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包括工程造价和流动资金)进行的估计,是建设项目前期编制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估算编制可采取简单的匡算、比例估算、系数估算等,也可采用相对详细的指标估算。指标估算法是参考大量历史工程的造价信息,得出造价指标,并对拟建工程的造价费用进行测算。这些估算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料数据库,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造价指标进行分解与换算,选择所需要的典型工程,套用相应的造价指标后得出比较可行的工程投资估算额。

图1 是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编制投资估算流程图

3.2 信息化在初步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阶段的运用

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在限额设计与优化设计这些方案时,需要对方案的造价进行快速的比对。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造价数据库,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比对,使设计方案造价与理想概算接近。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完成后,可以与历史的造价指标进行比对,如果存在明显偏差,有可能是设计文件或造价文件存在遗漏与错误,便于设计与造价编制人员及时将设计文件、造价文件补充与纠正。

3.3 信息化在工程决算阶段的运用

编制竣工决算时,编制人员通常需要将工程清单、标底文件、投标报价、工程洽商变更、索赔管理等诸多资料进行分析与计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清晰的对各工程量清单的造价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等分析,大大方便了资料的查询效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图2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系统流程图。

图2 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系统流程图

4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当前,信息化时段虽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有一定的运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工程造价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落后以及信息网建设不完善等。因此,造价管理机构应针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便的不足,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通过有效手段增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技术与整体的竞争优势。

(1)健全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

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首先要从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为总抓手,以培育信息需求市场,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中心,开发各种类型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健全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奠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根基,使工程造价信息处理与管理实现现代化。

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化

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必须对工程造价信息统一存储格式进行标准化,通过把工程造价中各个类型信息进行文字型、数据型以及混合型进行划分,建立权威、统一和规范标准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便于随时利用。同时制定相应的信息交换协议,制定存取格式标准与相关规程,使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快捷而便利。

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

当前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不断发展,各单位工程造价中的定额管理、价格指数、指数指标、造价监管以及建材供求等等不能实现共享。影响了造价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因此,各单位应根据工程造价信息结构不同,通过网页或者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分类,为工程造价信息化数据的全面共享夯实基础。

加大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质量

提升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造价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与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提高信息质量,通过对信息筛选与加工,使信息去伪存真,实现系统化与数据化,并构建一批实用的数据库,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网的有效运行。

(5)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否有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培养。造价管理单位通过制定相应措施培养精通工程造价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从而增强工程造价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适应工程造价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是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方向。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出现信息难以及时获取以及信息存储分散或者检索困难等状况,都会为项目投资决策以及造价控制带来困难,甚至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造价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快工程造价信息网的建设,搞好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标准化,提升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毓鑫.探讨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及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2年07期

[2]周永茹.信息化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年16期

第9篇:城市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西塔;信息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3-0124-04

1引言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楼高432m(图1),楼高位列世界第六,中国大陆第二。项目占地面积3.1万m2,总建筑面积约45万m2,由地下4层、地上103层的主塔楼和28层的附楼组成,包括超豪华五星级酒店、顶级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式公寓、高档商场、高级餐厅、地下停车库、贵宾登机通道等,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顶级综合性商务物业。项目将于2009年底竣工,作为2010年亚运盛会配套项目交付使用。

2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大型工程(如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成功经验基础上,推广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保证信息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改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协同能力。本工程推广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见表1。

3P3E/C项目管理系统

3.1P3管理系统概述

P3软件是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的简称,主要功能是进度、费用和资源管理。主要特点是软件之中融合了先进的项目管理思维和方法,可以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很好地结合起来,对项目工期进度、费用和资源投入情况等进行整体性地动态管理,将工程的现行进度与目标管理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把P3软件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管理工具,可发挥如下作用:

3.1.1编制与优化项目总进度计划与标段工程进度计划,按需对进度计划做出适时调整与更新;输出各种图表。

3.1.2计算时间参数,找出关键线路与关键活动。

3.1.3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作对比,得出偏差,评价实际进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际进度对计划进度的跟踪。

3.1.4汇总包括资金、材料、劳力、专用施工设备需用量计划及其在时间上的分布,为项目资源供应提供信息支持。

3.1.5在上述基础上,为制定中、短期进度计划提供方便和依据。

3.2 利用P3进行进度管理

3.2.1利用P3软件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2.1.1在对工程图纸以及合同文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得出完成工程各个目标所要进行的各项作业(任务、工序)以及这些作业间的逻辑关系。

3.2.1.2根据作业内容及投放的机具和人力估算出完成各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3.2.1.3在P3中输入工程的开工日期、工序、每道工序的工期和逻辑关系,通过P3的自动更新或进度计算便可得到一系列时间参数,包括每道工序的最早开工日期、最早完工日期、最迟开工日期、最迟完工日期、工序的浮动时间、工程最早可以完工的日期等等,还可对一些里程式碑控制点、不同标段的工作面移交日期等通过加载限制条件进行限制。

3.2.1.4按照P3的这种思维和方法,在业主一级网络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二级网络计划,经监理审核批准后, 根据二级网络计划编制三级网络计划作为目标计划予以实施。

3.2.2利用P3软件对施工进度进行辅助动态控制:

由于工程实际的复杂性以及原施工计划编制时的局限性,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可能与原计划完全一致,因而做好对工程进度的动态跟踪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3.2.2.1将现行进度与目标计划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当前实际进展与目标计划的差异。

3.2.2.2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3.2.2.3逐步纠偏,为下一步计划调整及工程重新回到目标计划框架下运行提供管理决策依据,使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未来可能的进展做到防范于未然,使工程始终围绕目标计划来进展。

为了及时得到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采用周进度更新,每周工程例会前,将前一周现场反馈的工程实际进展输入P3重新对计划进行网络计算,然后利用P3的分析工具分析工程进展并预测未来进度情况,并布置下周施工计划,落实施工班组及人员、机具数量。然后每月进行一次月进度更新,对周进度数据的精确性在月进度时来一次校核。

针对难以满足总进度要求的部位,采用P3软件对项目的现行进度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满足目标计划。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尽量满足要求工期。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当工期优化调整过程中出现多条关键线路时,必须将各条关键线路的总持续时间压缩相同数值,否则,不能有效地缩短工期。

3.3 利用P3软件辅助质量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通过设置质量标准分类码,安全级别分类码形式,对有质量要求、有安全要求的工序,在编制计划时赋予相应的质量标准分类码和安全级别分类码。在工程跟踪过程中,提前过滤出有考核质量要求的作业,以便施工承包商提前做好质量施工的技术准备和人力物力上的安排;施工监理提前做好现场监理和验收的准备工作;提前过滤出易发或容易忽视的有安全隐患的作业,提前给予特别的提示和预警,以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3.4 利用P3软件进行人、材、机资源分配计划、资源平衡和成本计算

根据施工承包商的资源限量情况,让P3软件自动地调整进度计划中某些工序的工期和完工时间,从而制定出与施工承包商的资源限量情况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资源平衡的条件是需要资源平衡的作业要有足够的浮时。当浮时不满足要求时,且后续作业又不能后推时,只能通过增加人、材、机资源投入,或者改变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来满足后续工序的进度要求。

利用P3软件资源定义功能定义人、材、机资源时输入资源的单价,定义该项作业的成本费用。

3.5 利用P3实现工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

P3软件提供了甘特图、网络图、各种代码、作业分类码、资源条目以及记事条目等渠道,在计划编制后,加载大量信息到计划中每一个对应的项目上,在计划执行时,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在P3计划中直接打开与作业有关的几乎所有信息进行查询,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4项目计算机局域网

施工现场建立覆盖整个项目施工管理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内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项目管理信息交流平台,覆盖总承包商、业主、各指定分包商、工程监理和联合设计单位,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对外联通国际互联网,并与联合体各公司总部相联。项目计算机局域网见图2.

在整个网络体系中,各工作站对互联网的访问采用方式,每一个工作站都可以通过服务器访问互联网,实现电子邮件收发、文件传递和网站的访问。现场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中心交换机实现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安装网络防火墙,用以防范来自互联网的网络攻击,在内部通过中心交换机划分虚拟网段,将总承包商网络和指定分包商网络从逻辑上进行隔离,确保各自的内部资料的安全。

总承包商申请专用的互联网域名,建立项目电子邮件系统,为每位管理人员设立独立的电子邮件信箱,并且建立项目的对外宣传网站。

5项目对外网站及办公自动化平台

5.1 项目对外宣传网页

项目对外宣传网页见图3。

5.2 项目自动化办公平台

安装一套办公自动化系统,为项目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提供统一的平台,实现总承包商信息、文件管理、内部邮件、手机短信提醒、办公事务的自动流转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在此基础上,应用网络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在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和联合体各公司总部之间搭建视频会议交流平台,如图4所示。

这套办公自动化系统内置工作流系统,可以实现各项业务流程的管理,文件流转及审批。同时通过系统访问控制、系统安全设置、系统资源管理,可以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6工程质量远程验系统

采用工程质量远程验收系统(见图5)可以节约验收时间、降低验收成本、提高验收效率,通过本系统最终可以实现:

6.1对整个工程施工监视,对于远程的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用IE浏览器察看现场情况,并按授权级别操作设备。

6.2可通过本系统对工程进行拍照、、实时录像、定时录像等。

6.3完成对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特别是钢结构质量的验收。

6.4对人员不能到达处的工程质量,可利用本系统借助其他工具进行质量验收。

6.5利用本系统,在质量验收的过程中可与现场人员进行文字、图像及声音互通和交流。

6.6本系统的检查记录自动生成电子文档,且便于检索;生成电子文档中包含有文字(表格)、现场实物照片、图纸详图及编号、参加验收人员签名等。

6.7文件记录电子化,通过信息共享提高生产效率。

6.8可兼作安保系统。

7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为掌握工程施工形象进度,监督施工过程,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见图6)。

8施工电梯楼层呼叫系统

为了方便快捷地对施工电梯进行合理调度、提高运行效率,在施工电梯上安装楼层呼叫系统。

8.1 系统结构

该系统由分布在每个楼层的楼层呼叫器和位于施工电梯轿厢内的接收显示器构成(见图7)。本工程主塔楼核心筒有103个结构层,设置103个楼层呼叫器。

楼层呼叫器采用直流12V开关电源供电,供电方式为总线方式,即从底层到顶层布置一根三芯电缆,其中两芯为电源总线、一根为信号总线。每层的楼层呼叫器的三根线对应地与总线电缆连接。

呼叫器与接收显示器无信号线连接,其通讯采用无线方式。

楼层呼叫显示器呼叫,发出无线信号。位于施工电梯轿厢内的接收装置接收无线信号,放大处理后连接到楼层呼叫显示器上。当某一层有呼叫时,楼层呼叫显示器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并有声音提示,司机根据指示灯及声音提示可以知道那一层有呼叫,以便进行应答。

8.2 系统原理以及特点

系统原理图如图8所示。

系统特点如下:

8.2.1采用315兆或433兆高频无线通讯方式,无单独的发射机,接线少、安装方便。

8.2.2采用最新的编码和解码技术,每个呼叫器都有唯一的编码,呼叫器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绝对不会有误动作。

8.2.3整个系统电源全部采用高效稳定的开关电源,效率更高、工作更可靠。并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使用起来更安全。

8.2.4无线发射和接收端采用独特的电源处理技术,保证发射和接收准确无误。

8.2.5对于每一个楼层呼叫,接收显示器都有与之对应的指示灯指示,当收到楼层呼叫时还有相应的语音提示。

8.2.6接收显示器采用双电源供电,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收到呼叫信号。

8.2.7呼叫器结构坚固、采用防水密封设计,更适合于建筑工地使用。

8.2.8呼叫器采用微动薄膜开关按钮、手感更好。呼叫时指示灯指示,蜂鸣器鸣响。

9结论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工程高效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广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中的界面管理.建筑经济,2006,27(7):36~39 .

[2] 马智亮,秦亮,任强.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土木工程学报,2006,39(1):103~107,121.

[3] 刘升福,金勇.施工企业ASP信息化的模式.施工企业管理,2006,23(4):68~69.

[4]刘,李维滨,梁培新.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应用.建筑技术开发,2005,32(11): 114~1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