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初中历史世界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世界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世界史

第1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不管教师的教法如何创新和学生的学法如何灵活,评价教师离不开学生的成绩,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应对考试。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个人的反思,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应辨清各种问题的“问法”

在一些历史试题中,有些试题的问法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如,“认识”“启示”“感想”“看法”“影响”“作用”“意义”等等,而同学在答卷时,往往弄不清该如何回答。我通过词典以及网上查阅、比较和结合历史学科整理,发现有些问法彼此之间是有区别的,如“认识”和“启示”,但有些问法之间是有联系的,如“影响”“意义”“作用”的意思相近。

二、学生没有注意题干的要求。容易导致答题错误

1.“据材料”

很多材料解析题或者探究题的要求是“依据”材料,或者是“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有些同学在做此类题时,分析到了此题考查的是考点,就直接翻到资料相关的地方进行答卷(抄),但没有注意到,回答此类问题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回答,也就是说,你回答的,必须是材料中含有的内容,没含有的内容,你就没有必要回答。同时,资料中有的内容,而在材料中有时并不含有,也就是说,你照着资料来抄,可能含有答题必须的答案,但可能会抄多。

2.“不”

在选择题的问法当中,多数是问“正确的是”或者直接问“是……”也就是说,所问的是肯定的内容是哪一个,但是,有时也会问“不是……”或者“错误的是……”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此类问题的问法是反其道而行,往往答成了肯定的问法,结果应该得分而没有得分。

3.“选做”

有一些材料解析题或探究题,有时让你选做一小题,如果两个都答,会以第一小题计分。有的同学没有注意这一要求,而是将两道小题都答了。如果第一小题答对,那损失倒不大,但是如果第一小题答错了,而第二小题又答对了,按照试卷规定,会不得分,那损失就大了。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1.如何捕捉材料解析题的信息点

作为材料解析题,我们首先要分析材料解析题考查的是哪部分相关考点,如何来分析呢?我认为,首先是通过材料内容的关键词语、主要内容来分析判断考查哪一方面的考点或哪一主题;其次是通过材料的“出处”来分析材料要考查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或哪一主题;三是综合整个材料内容来分析考查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或哪一主题。

2.“归纳”

在试题当中,有时会问到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的某一历史的发展,或者问到某一主题在世界当中的发展,也就是关于“纵向”和“横向”的问题了,这时,我们就要善于归纳。这类问题,学生在答卷中往往容易失分。因为,在历史教材中,从总体上来说,是按照时间线索纵向安排的,但在世界史当中,总体是按照纵向来安排,可在局部是按横向来安排的。所以,我们在复习当中应该注意,“纵向”的应该注意“横向”的复习,“横向”的应该注意“纵向”的复习。其实,“横向”的也就是我们复习过程当中提到的“主题”,纵向的是我们复习过程中提到的“发展”。

3.“观点”

很多历史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不变的历史观点,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等等,那么,我们在解题时,如果让你评价、认识某一历史问题,那就要记住不能少了这些正确的历史观点。

当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很多,如分值的多少和答案内容的多少、题的序号与防止漏题等。我们只有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认真总结,并落实于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成绩才会大幅度提高,获得优异的成绩。

四、在历史中考的复习中。应培养学生应对开卷考试的能力

开卷并不意味着就是照书抄,而要体现对知识的应用和整合能力。那么,开卷考试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政史合卷,考试时间是100分钟,试卷总分值是100分,如果每一道题都要查阅资料,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比如建房,不备好砖瓦等材料,在建房时,一会儿缺这,一会儿缺那,何时才能把房子建起来?所以说,在复习过程中,对于知识,要有一定的识记量,且要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这样一来,并不一定每一道题都要查阅,能肯定的题可以直接解答,没有必要查阅,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考试时间。

2.必须有一定的资料整合能力

要有一定的资料整合能力,就必须对知识有一定的运用能力。这好比都要盖房了,还没有拉来砖瓦等材料,而拉来了砖瓦等材料,不知砖瓦等材料如何运用也不行。而开卷考试允许带资料,这些资料就相当于砖瓦等材料,而如何来运用,这就要考虑到如何分析题干,如何解题,从而如何组织材料,即资料的整合能力。换句话说,这就是在考查我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了。

第2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是和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系相接轨的,高中历史的学习是建立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之上的,初中历史的基础知识一旦被弱化,高中的专题化,学术化知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蜻蜓点水式的初中历史学习,无疑对要求更进一层的高中历史学习增加了难度,出现了断崖,使学生的学,老师的教无法衔接。由于孩子在初中时缺少必要的历史知识积淀,最基础的历史知识、最基本的历史概念,孩子都没记住,弄清,高中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出现:学生要么问题答不上,要么对问题张冠李戴、教师教不下去的尴尬局面。由于初中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后才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部分学生的书使用一个月了,如同新书,出售就不用折价,让人感慨。当然其中也有同学是想学好历史的,这一部分孩子,上课虽能认真听讲,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是一头雾水、一片茫然、不得要领以至于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听不懂、跟不上、学不会!其中更不不乏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完全没有用,只要教材熟悉就行了中招不也是开卷考试。

教育部进行新课改的初衷是好的,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 编写体系也很完整。避免老教材中初高中历史知识重复、热剩饭的现象。但是好的愿望,在结合到实际情况时往往出现偏差,像上面说说的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有好想法,更要有好的措施,特别是相应的配套措施。措施到位,保障有力,使良好的愿望不在成为“怨惘”!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抱怨、不埋怨;不坐等,不观望;要多为成功找方法,少为失败找理由。要立足现实,争取主动。针对孩子历史基础差,方法不当的特点,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那个授课方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填鸭式为自觅食式,采用多方法、多手段,尽力弥补初中历史的遗漏!教师要加强备课、议课、评课,力争打造精品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孩子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3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我对新课程这几年的研究,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有了以下几点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第一方面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体罚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真诚的关怀与帮助。例如当有后进学生成绩跟不上或受不良影响,我找他们来首先指出他的不足,让他们认识其结果的严重性,同时用启发式办法帮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千方百计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方面,重点是树立学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决不嫌弃他们,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第二则是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4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关键词:惩戒教育;重要性;原则;方法

一、实施惩戒教育的重要性

1.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当前,很多学校存在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损坏公物、打架等不良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止,会对行为者本人和其他的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惩戒教育有实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帮助

学生时代的自我膨胀意识很强,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强制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而对于一些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实施惩戒教育是对他们自我膨胀意识的一种抑制。特别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只采用平等的对话会让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所以,需要适当地进行惩戒教育,让学生对错误行为有规避的意识。由此可见,惩戒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康地发展。

二、实行惩戒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

惩戒教育是为了严肃校内纪律,让受到惩戒教育的学生健康成长并改过。

2.尊重性

对于犯了错的学生要懂得尊重,只有这样才会有正确的惩戒目的。

3.灵活性

对于不同场合、时间出现的错误,要根据是否是有意而为之,是初次犯错还是多次犯错,以及被惩戒者的类型、性格等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戒教育方式。

4.平等性

按照学校的规定,要做到纪律面前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让受到惩戒教育的学生口服心更服。

三、惩戒教育的创新方法

可以采用劝告书的形式,这是学生管理的创新,同样也是惩戒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劝告书适用于较严重违反校内规定的但尚不构成纪律处分的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在学校公布,内容包括:违纪情况;违反了何种制度;惩戒的措施;建议。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在学校管理学生过程中,惩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种教育作为保证,那所有的规定都只是书面形式的内容。惩戒教育是合法的教育方法,并不违背学生的发展情况,但是要做到有情、有法、有理、有度。

参考文献:

[1]常榜扣.现代社会学生教育管理思考[J].甘肃科技,2008(23).

第5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关键词】土石坝施工,对接合部位,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土石坝施工中对接合部位的处理在施工项目实施中呈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土石坝施工中对接合部位的处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土石坝施工的概述

土石坝是目前世界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与其他坝型相比较,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施工方面,土石坝具有绝对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土石坝占大坝总数的82.9%,而在中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

因土石坝的施工所用材料一般采用就地开采,同时在施工中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包括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土石坝的施工即是将这些材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故土石坝又称作当地材料坝,对于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土石坝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土石坝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其主要特点是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

三、土石坝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土坝体方面的问题

土坝体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清基、削坡、结合槽的开挖与回填、坝体填筑等方面的问题。

清基方面:清基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清基不彻底,不到位,即清基范围小、不全面、深度不够。

削坡方面:两岸削坡很陡,只对坡面松动的岩体或土块进行清理,削坡后局部或大面积还留有陡坡、悬崖、甚至还有反坡面,与设计要求的坡度极为不符。

结合槽开挖与回填方面:结合槽的开挖数量上与设计条数不符,较大的土石坝结合槽常设计有2--3条,而在实际施工中发现有些施工队伍为了投工省时只开挖一条或两条,无形中就降低了坝体的稳定性。结合槽采用机械开挖后没有对过坡进行修理,横断面呈现矩形而不是梯形;结合槽开挖深度较浅没有达到设计深度;合槽开挖后对基面未加整平或对基底存在的坑穴、积水等没有进行处理,甚至未经监理人员的检收许可随意进行回填。

坝体填筑方面:坝体填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土石坝整体安全,常见的问题有上坝土料含有大量的土块、草坡、树根、乱石等杂物;上坝土料过干,含水量明显小于设计含水率或者出现土料含水率过高,碾压后局部出现“弹簧土”;土料铺设厚度不匀,起伏不平或者铺土过厚.

坝端排水渠方面:坝两端内外侧排水渠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排除因降雨而产生的坡面径流对坝坡的冲刷,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就危机坝体的安全。

2、放水建筑物方面的问题

放水建筑物主要由卧管、消力井,涵洞、陡坡及消力池组成,其基础由浆砌石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存在的问题有土基开挖与处理、浆砌石砌筑与混凝土浇筑方面的问题。

土基开挖与处理方面:基础开挖面过小、基面松软、存在裂隙、坑穴、积水等不良现象而未作处理或处理不扎实就在其上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浆砌石砌筑方面:浆砌石砌筑时坐浆不饱满,块石大小面倒置,上下层块石未骑缝,内外石块不搭接,砌石表面附有大量的泥块,砌筑时未做清洗;砌石间的缝隙过大,砌石层面不平整;砌石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浇筑方面: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强度低;混凝土坍落度偏大或过小,振捣不均匀;模板架设不牢固,刚度不够;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多、露筋、掉角;养护不及时,养护时日不够就进行下一道工序。

涵管安装方面:涵管安装不平稳,未按设计要求设置管座,相邻两管之间没用混凝土管带浇筑,涵管内壁也没有用细石砂浆填缝、压实、抹光处理。

放水建筑物表面与坝体接触处的处理及回填方面的的问题:放水建筑物表面与坝体接触处是最薄弱也最关键的部位,对这部分应做好防渗处理,机械碾压不到位时应采用人工夯实处理,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忽视这一道程序,盲目堆土回填,导致坝体蓄水后沿管壁外侧泄漏,甚至引发事故。

3、溢洪道方面的问题

溢洪道由进口段、陡坡段、出口段组成。溢洪道施工存在的问题与放水建筑物基本相同,但因溢洪道具有下泄流量大、流速快的特点,施工中也常出现如下方面的问题:引洪渠进口处和溢流堰堰底靠上游端未设砌石齿墙或齿墙深度达不到设计深度,从而出现渗流和降低进口段的稳定性;进口段地基只用素土翻夯处理以代替水泥土或3:7灰土处理,引发底板出现沉降裂缝;溢流堰两端没有布设与岸坡连接的边墩;溢流堰两侧墙外壁与坝体及岸坡的连接处处理不扎实,造成洪水沿侧墙外壁渗漏;陡坡段底板未设置砌石齿墙或齿墙深度、宽度达不到设计深度,致使底板失去稳定性而出现断裂裂缝。

四、土石坝施工中对接合部位的处理措施

1、土石坝与坝基的接合

在斜墙、黏土心墙等设有防渗结构的土石坝中,当需要进行坝基与坝体防渗结构的接合处理时,只要彻底清除坝基表层的杂物和腐殖土即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修建混凝土齿墙。在进行黏性土坝体与坝基的接合部位处理时,则需要按照要求在坝基底部沿着坝轴线开挖几道浅沟,同时回填相应的坝体填料。浅沟、齿墙的尺寸设计时,应结合土石坝与坝基接合面的实际渗流速度来确定,当渗流面的直径扩大时,可以采取增加坝底总宽度的处理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减少渗流对于土石坝与坝基接合面的冲击。对均质的土石坝而言,如果坝体土坝基之间距离过近,可以在进行坝基清理后,直接进行填土处理。而当坝基的土质不同时,则需要在土石坝与坝基的接合面设置相应数量的槽,然后进行填土处理。如果土石坝的坝体与岩基完全连接时,则要将岩石的表面彻底清洗干净,并且经过仔细的检查后,使用水泥浆、素混凝土、水泥砂浆等进行表面缺陷的处理,当岩石表面的缝隙完全填实后,方可进行土料的填筑,以保证接合面的稳定性。另外,在土石坝与坝基接合部位的处理中,要注意各种工艺和技术的合理选用,特别是对于不同构造形式的坝基,一定要合理区分其接合面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2、土石坝与岸坡的接合

土石坝与岸坡的接合面是工程中的较软弱的环节,应妥加处理,避免沿接面面发生集中渗流、土坝裂缝等现象。在土石坝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岸坡出现垂直的台阶面,而是要将其设置为倾斜面、倾斜折面等形式,这样就有效减小了结合面的坡度。通常情况下,土石坝与岸坡接合面的坡度应小于1:0.75,在特殊情况下也要严格控制在1:0.5。由于岸坡上部坝体的填土压力相对较小,极易发生裂缝现象,所以,尽量减小接合面的坡度是极为重要的。

在进行岸坡岩石的表面处理时,设计方案中应明确标注涂抹的材料。如果设计方案中选取涂抹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理想,则应在施工中及时进行更换,以防止完工后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在设计斜墙、黏土心墙等土石坝构造与岸坡的接合时,应根据需要适当加宽斜墙、黏土心墙的截面,同时在岸坡处修建牢固的混凝土齿墙,以保证接合部位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减小水力的坡降,增加渗径的长度。

对于较陡的岸坡,应先在岩石面上涂刷黏土或水泥浆,以期回填黏土时能更紧密地接合。必要时,可用素混凝土将岸坡陡岩镶填成较缓的斜坡,然后在混凝土上部填筑土料。黏土心墙或斜墙与岸坡接合时,通常应将心墙或斜墙截面加宽,并在岸坡上修建混凝土齿墙,以加强连接处的可靠性,增加渗径长度,减小水力坡降。

3、新旧坝体结合部位的处理

原坝体坡面为干砌石,砌石间孔隙较大。为防止新填筑料中的细砂砾进入旧坝体,造成填筑料不密实,因此在旧坝坡面铺设无纺布一层,起到隔离层作用。在旧坝坡面空隙处填满碎石,无纺布平铺于坡面上。无纺布结合处用缝包机缝合严密、牢固,无纺布的搭接宽度达到50M。

原坝体沥青混凝土心墙与新坝体的连接是防止坝体不渗漏的关键。在旧坝顶上游挡水面沥青心墙向下挖开2米深,将复合土工膜紧贴在沥青心墙上。表面用泡沫塑料板保护,接头处用现浇混凝土包裹。诸多措施的实施将有效的把两种不同性的防水材料结合在一起。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土石坝施工中对接合部位的处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土石坝施工中对接合部位的处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促进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顾淦臣,孙明致,等.土坝设计[M]1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10

第6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关键词:个性差异;激励;阶梯教学法;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146-01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跨梯

第7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 “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如果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身。

    (2)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身心愉快的学习氛围。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等。这些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可联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意识到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一些传统的热点问题,如合理开发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等问题,在学习时要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这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加强环保与发展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1)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融合,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时也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而在高中地理课,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教学时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地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诱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2)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识简单的罗列与堆砌,也不是将初中知识拿来生硬地安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好的教学与学习,应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必修教材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地理事实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来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在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练提出,重新剪裁,合理搭配,融合在一起。

    中国地理分区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六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经济、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述的。由于教材是为初中学生编写的,内容有些浅显粗略,这时应适时地把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的内容融入教学中。既可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8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77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众所周知,物理实验是实现以上基本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实现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一线物理教师关注的焦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虚拟实验”是一种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一、紧扣原则。有序开展“虚拟实验”的开发制作

虚拟实验的运用必须适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虚拟实验开发与制作的工具主要为:Powerpiont、Flash、Authorware等。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虚拟实验的制作中应该遵循:科学性、仿真性、易操作性、实用性等原则,灵活运用制作工具制作虚拟实验。在开发制作虚拟实验时,应注意信息真实可靠,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征,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

例如,在M行“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涉及“小孔成像”实验教学,物理教师可以借助Flash或Powerpiont软件进行虚拟实验的开发。实验的设计需要让学生懂得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影响成像大小的因素,并且要达到“轻松、认真、仔细、高效”地完成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当然,虚拟实验的开发与制作还要注重实用性和易操作性,让学生简单拖动鼠标就能轻松完成“小孔成像”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通过电脑操作虚拟实验,享受亲临物理实验的真实体验。

二、激发兴趣。巧用“虚拟实验”进行仿真演示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由于物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给不少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物理实验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遇到物理实验时,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的观察相对于教师的演示,有滞后性,当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依然难以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时,其学习积极性便会骤减,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若能用虚拟实验来仿真演示,通过软件操作的重复性,让学生多次观察与思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的质量”章节时涉及“天平的使用”这一物理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准确使用天平的能力。若采用传统方式,物理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物仪器的测量演示实验,就不能保证教室内每一个角落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此时,教师若能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演示,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与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确定好虚拟实验目标,即会调节使用天平,会运用天平称量固体、液体质量,并学会增减砝码,科学记录测量结果。另外,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控制好虚拟实验与讲解的次数。

三、提升能力。活用“虚拟实验”

第9篇:初中历史世界史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泥结碎石;道路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46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水利工程中的道路施工已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对泥结碎石道路施工不断的探索,使该领域上的技能已有了不小的突破,尤其是对道路的硬化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笔者浅谈在对泥结碎石道路施工前应做足哪些准备和在对泥结碎石道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1在施工前要对地质进行勘探

通常来讲,要施工的道路面层厚度大约在8~12厘米范围之内,其中土含量最好保证在14%以内,塑性指数以18~27为宜。施工所需材料主要包括石灰石(花岗岩也可以)、泥浆、石料。石灰石、花岗岩等质地坚硬的石材碾碎后,可以很好地被利用来对路面进行铺设,对路面进行填充;泥浆是由水土按等体积1∶1混合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泥浆的混合过程中,要确保水土的体积比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如果水的体积过大会导致路面下层很松软,造成路面上层与下层无法进行高度的契合,如果沙的含量过大,会使路面上下层不能进行粘合,在铺设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路面不平整。石料的选取中以正方体为宜,切记石料中不可参有杂物,会影响道路施工的整体效果。

2施工测量放线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施工测量放线的过程中,测量控制桩的距离不能超过10米,否则会增大测量误差;固定好测量控制桩后,就需要在施工端打入适量且规格标准的钢筋桩,而后将拉力器的一端绑在钢筋桩上,另一头绑与钢丝相连,然后对钢丝进行拉伸,并且保证牵引力不低于15牛顿,这样做的目的是接下来要固定钢丝,同时也间接测试了钢筋桩的稳定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区间的钢丝不可以过长或过短,如果钢丝过长会出现下沉的情况,会影响测量准确性,钢丝过短可能会出现无法固定在钢筋桩的凹槽内、钢丝断裂等问题,因此,给予一个合适的长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恢复线路中线;二是对中心桩进行测设,严格按照每20~25米整桩号的暗桩、以及曲线起止点对路基中心点进行控制性测设,并且在暗桩内以红漆表明里程;三是各桩高程测量,并做好记录,将各桩号左右侧路基填筑高度计算出来;四是根据路基设计方案中的顶标面宽度加余宽50里面,来确保路面设计宽度和、压路机碾压质量,在放边线点以后,用白灰沿边线形成两条白色边线,并以此作为填土标记。

3要在预铺设路面进行卸料

首先是碎石料的卸载过程中,需要施工现场有专人进行指挥操作。因为铺料的快慢是可以决定工期的提前完成或延误滞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场内指挥人员与辅料卸载人员做到默契沟通与配合,这就会大大减少后期因辅料不均而重新整改所浪费的时间。卸料完成后就需要推土机将其推平,同时有多台推土机可以投入工作,工作效率将会直线上升。如果推土机的数量不多,也可以在施工主路面运用推土机工作,而局部位置则可以采用人工铺设的方法,这也是将资源合理利用,继而提升工作效率。路面的铺设也需要洒水车的跟进,洒水车的工作内容也比较严谨,在要铺设路面洒水要严格控制洒水量,路床不可太干,更是不能出现洒水过多造成的严重积水,这会对路床的质量有影响。

4稳压与灌浆的操作

用压路机对碎石路面进行碾压,这个过程同时也需要洒水机的帮助,其作用是起到了作用,使得石子之间的摩擦不会太过生硬。建议碾压3~4遍,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路面平整性。碾压完碎石之后,就要进行灌注泥浆了。在灌注泥浆的时候,要将碎石之间的缝隙填满,灌注的时候,宁多勿少,因为泥浆多可以清除,而泥浆灌注不足,也就意味着碎石之间是有缝隙的,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局部路面凹陷。

5对路面进行最终铺设

由于灌注了泥浆,碎石之间处于松软的状态,因此最后的轧平整稳的过程建议是从路面的两侧开始,逐步向中间靠拢,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充分让碎石之间的泥浆占据缝隙,保证了路床的无缝。此过程应该重复3~4次,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在最后的施工过程中,也是需要洒水车的配合,对碾压位置撒入适量的水,避免路面太过干旱。

6结语